建军大业观后感

2024-05-06

建军大业观后感(共12篇)

篇1:建军大业观后感

从小到大,糍粑总觉得和书本上那些所谓的“伟人们”隔着亿万光年。

觉得,他们是从打娘胎出来,就头顶着的巨大光环的那种。

初中历史课上,也被迫咿咿呀呀的背过不少他们不少“灼灼战绩”,但是内心却从来没有一丝真正的触动。

他们对糍粑而言的意义,仅仅是,写在文综答题卷上的一道几分的填空题。

可是,当在大银幕中,直观感受他们是如何,艰难的从“一次又一次失败中,走出来”。糍粑渐渐明白,所谓“伟人”这两个字的分量。

毫不夸张的说,《建军伟业》是糍粑在这个暑假,看过得最感动,最触动的电影。

虽然同为主旋律电影,《战狼2》总给糍粑一丝刻意的尴尬,虽然也被国产难得的精心制作所感动,推荐大家去观看,但是到底,糍粑真的谈不上喜欢。

但是,这部电影就不同了,他的剧情是观众早早就熟知的,就是发生在1927年,“四一二”政变前后发生的历史。

它仅仅是尽量真实的还原那段历史,并没有故意设置什么“泪点”或者“燃点”。可是,即使二刷的时候,糍粑还是被感动的一塌糊涂。

其实,最初确定刘伟强拍这部电影的时候,很多人都感到诧异,毕竟,选择香港导演拍摄这么大题材的主旋律电影,还是第一次。

据说,当时为了拍摄,他还特地恶补了一个月的近代史。但是,从最后的效果呈现来看,糍粑觉得是非常棒的。

电影的灵魂,始终都是故事本身。特效什么的只能算是加分项。否则,就如同许多好看的小鲜肉,徒有外表的美丽,眼神却空洞而无趣。

而《建军大业》里面的故事,本身就有太多的震撼与感动。

第一次看完之后,糍粑是觉得,自己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实在不值一提。当和他们当年艰难的一步步打仗,克服种种困难相比较起来。

甚至来说,在战火纷飞、政权分裂的年代背景下,当今所有“不愉快,想不通”的各种纠结,都不过是矫情。

最可怕的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就是,当年他们发动武装革命,思考着中国未来,拿着命去为后人们搏出一片天的时候,年纪甚至比我们还要小。比如,在1927年的时候——

南昌起义的领导人物:

周恩来仅29岁,

叶挺、贺龙31岁,

刘伯承35岁,

朱德年纪最大,但也不过41岁。

而当年:

毛泽东刚34岁,

聂荣臻28岁,

陈毅26岁,

罗荣桓25岁,

陈赓那年24岁,

邓小平23岁,

谭政21岁,

粟裕、林彪只有20岁,

张宗逊更小,只有19岁,

就连秋收起义总指挥卢德铭,也不过22岁。

而我们的二十多岁呢?

糍粑觉得很惭愧。不知道,他们知道了当今许多不珍惜生命,颓废生活迷失自己的年轻人,会不会感到失望。

当然,很快糍粑就释然了——

也许,他们革命战斗,为的就是他们的子孙后代,可以在天气炎热的夏天,吃着外卖,在空调房里伤春悲秋;而不用和他们一样,每天面对的都是生离死别这种大事情,不用小小的年纪就背负沉重的历史使命。

毕竟,如果一直有人呵护照看,谁会愿意长大?

和很多人一样,全片糍粑最为感动的部分,就是三河坝那场战役。

领导人,朱德。

任务是坚守三河坝三天,为贺龙叶挺等领导的大部队转移。他的兵力仅有三千,可是河对岸的钱大钧兵力却有三万,战况之惨烈可想而知。

终于撑到了第三天凌晨,他们剩下也只有几百人了。为了保留革命的星星之火,他必须要留下一部分拖住敌人,带着剩下的大部分人转移,去和其他人汇合。

据说,当老戏骨黄志忠在演绎那一场生离死别的戏时,一番眼含热泪时长120秒的激情演讲,使现场200位群演深受感动,不自觉地留下眼泪。

尤其是,当听到很多士兵,用沙哑的嗓子主动喊出“我是孤儿,我愿意留守原地”的申请后,真的是直戳糍粑泪点。

人性真的是好复杂的东西。

为什么有的人舍己为人,挺身而出,哪怕明知道这是生命的代价;而又有那么多冷漠的人,可以对着自己的同学、朋友下毒甚至“磨刀霍霍”?

这部电影,可谓把糍粑的原本略微扭曲的价值观,硬生生给“掰直”了。

还有两处特别打动糍粑的细节是,尽管由于政治立场不同,在战场上无兄弟。但是,对于勇士,他们却都是发自内心的彼此尊重。

比如,当结束战斗之后,看到废墟里的他们,致以军礼或者予以厚葬。

而相反,无论是钱大钧还是贺龙,对于出卖情报,不忠诚的叛徒,利用完之后,都是毫不心慈手软的直接开枪处决。甚至都不带看一眼的。

这大概就是,“重于泰山”与“轻如鸿毛”的区别吧。

毕竟,一个连对于自己信仰都可以轻易背弃的人,也是无法得到对手尊重的。

只不过,那些所谓的背叛。

也是建立在成王败寇的立场上吧?

(糍粑真的是很喜欢这部电影,所以写的比较多一点......)

接下来,不扯感情了,聊聊导演的拍摄吧~

首先,他运用了大量的手持拍摄,比如在”四一二“政变前后,学生的游街、军队的暴力镇压等等。非常有代入感。

其次,电影的剪辑和画面的衔接让人看着很舒服。

电影只有一百三十三分钟,如何在这短短两个多小时内,从“南昌起义”讲述到“井冈山会师”,还是非常考验导演功力的。

在大环境的表达上,运用了很多俯视的镜头,用以展现激烈的战况或者大屠杀的满目疮痍。

电影的魅力就在于,不用一字一句,一个镜头画面就能够清楚的向观众传达出导演想要说的话。

当看着战场上的尸横遍野,河边的红色血水。不需要导演在银幕上显示“好惨的战况呀”,观众们就能一览无遗。

同时,剪辑的过程中,导演又运用了大量的交叉镜头,比如一封信的内容,让收到信的三拨不同的人,接力似的念出来。而从他们的神态中,每个人的心思也就一目了然了。

“作为一部人数众多的戏,《建军大业》几乎所有的重场戏都是群戏,有时候甚至是几方实力交替出现,相互制约。

就好像《无间道》那样,营造了一种宽银幕美学,尽可能多的人,在画面中装进尽可能多的关系,因造出紧张感和压迫感。

由于人物众多,难以抓到个体,因此刘伟强就把整个参与的将领们,处理成一个斗志昂扬的集体。

而这些人的交替出现,随着编年体的故事进展,一个个登场亮相,这样时代英雄风起云涌的感觉也就出来了。”

—柚子

(这段评论,糍粑认为非常精准了,于是就直接搬过来了,但有部分删改)

有人说,如今是一个没有大师的年代。

太多的名人,尤其是以娱乐圈的许多流量小生。世人们,对他们也仅仅停留在,“认识”,或者“喜欢”上。

至于“肃然起敬”,亦或者发自内心的“尊敬”这类的感觉,至少对糍粑而言,基本上已经灭绝多年了。

但是,看完这部电影,对于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对于那些奋不顾身的勇士们,让糍粑从心底中,长出了“敬重”的嫩芽。

终于知道了,原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其实并不是一句硬凹出来的口号,而是一群人,真实的追求与信仰。

最后的最后,糍粑为小鲜肉们说几句话吧。

尽管影评里面有很多小鲜肉,比如,鹿晗,李易峰,刘昊然,马天宇,周冬雨......但总的来说,他们表演还是不会让你太出戏的。

所以,如果大家仅仅是因为担心,鲜肉们的存在会降低影评的体验度的话,大可把心放回肚子里~

其实,这部电影中,“老戏骨”与“小鲜肉”之间的互相飙戏,又何尝不是一种电影的传承呢?

只是,未来岁月中,他们能否真的扛下,娱乐圈演技这面大旗,就不得而知了。

公众号:去吧皮卡

篇2:建军大业观后感

影片中大量耳熟能详的革命先辈名字在紧密的历史事件中一一出现,这群意气风发的年轻人为信仰而勇往直前的精神震撼人心,而现在来看我们所处的幸福和平的国度来之不易,也证明将正确的信仰坚持到底会成就无限。结合工作有以下几点感想和反思:

1、目标凝练、主题明确。年轻的毛泽东在要迅速扩大共产党人队伍时对共产党员的核心职责定义简单而又明确:不怕死、不贪财,能为穷苦人打天下!我们日常工作中对一件具体的工作要开展时,从项目目标要达成的核心上要达到至上而下的凝练、目标精准,例如我们目前的使命:最具竞争力的家电卖场,我们所有工作核心开展、检验标准就是要围绕“是否有竞争力”,这件工作的开展解决的是什么问题,是否和对标企业有竞争差异,不走形式,不形而上学,无谓浪费的事不做。

2、承上启下、拿到成果。毛泽东要求把党支部、党代表逐级渗透,“把党指挥枪的原则落到实处”,增强战斗力。我们在日常工作中会出现个人对工作要求不仔细分析,理解不透彻就去做,一个精神,在基层落实时却千店千面,执行力削弱,成果不一。作为部门、店面经理、主管等管理人员,我们就是党代表,我们一定要用心理解工作导向和上级要求需要拿到的成果的标准,分析吃透再下达分解,不能简单的上传下达。

3、不找借口、排除万难。朱德接到和钱大钧3千兵力对3万兵力的三河坝战斗任务、问清时限时,不抱怨、不诉苦,面对这场硬仗而是分析情势细致安排,甚至细到挖战壕要设置手肘台节省士兵体力这些。反思我们在接受工作任务时,往往会先有找借口摆困难的情况,缺少迎难而上、仔细分析找突破口的决心。革命前辈拿命来换的任务都毫不畏惧,且不蛮干。我们的工作任务安排时也是依据岗位职能的分内之事,我们要不断学习,强化自己,及时总结反思,争取胜任。

篇3:《建军大业》观后感

近日,单位组织职工观看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特别拍摄的爱国主题电影《建军大业》,我院全体共产党员积极参加。

该影片阵容强大,制作精良,是一部弘扬正气,又不乏观赏性的红色经典影片。电影从“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开始讲述,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新右派在上海发动反对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党的武装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国民党左派及革命群众。随后,全国进入白色恐怖的笼罩之下,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理想即将毁于一旦。而这时候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为首的一批有担当、有理想的共产党员们,始终坚持孙先生的革命理想,不断斗争,探寻属于中国自己的革命道路。而这条探寻之路充满了血和泪的洗礼,尤其在三河坝战争中,朱德率领三千人硬生生拖住了钱大钧三万兵,这些将士大敌当前、临危不惧、英勇抗战、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精神一直敲击着我的内心,那一刻我流泪了。在我寡敌众的情况下,起义军采取全面撤退策略,把主力撤走,留下200人断后为主力部队争取时间,明知道留下来肯定是死,但他们仍然坚持留下来,与敌人同归于尽。看着影片中,被活埋、被砍头、三河坝里血流成河、尸横遍野,电影里的爆破场景让我无比的震撼,如果我们身临其境,该是多么恐怖的事情,虽然距离那次的事件已经过去90年,感觉战争离我们很遥远,但是纵观世界,不太平的国家很多,前几年的利比亚事件、伊拉克的战争,伤亡惨重,而作为中国人,我们该庆幸自己生在没有战争的国家。时势造英雄,在那个经过战火洗礼的年代,年轻共产党人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他们坚守心中的信仰,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终于克服重重困难,让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

作为新时代的中流砥柱,我们应该感恩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和平年代,也应该时刻牢记革命先烈的事迹,时刻向革命先烈学习,坚定信仰,拧成一股绳,共同创造我们美好的家园,让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强大!

篇4:建军大业观后感

《建军大业》观后感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军90周年,8月5日,在党支部的组织带领下,我们支部全体党员观看了电影《建军大业》,影片中的人物和历史令人感动,使人深思。

影片《建军大业》讲述了1927年3月,蒋介石在南京另立中央,国民党在武汉的汪精卫集团和南京的蒋介石集团的矛盾公开化,即所谓“宁汉分裂”。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不断扩大,从4月起南京等地的国民党开始大量逮捕和处决共产党人,发动了四一二政变,武汉的国民党在7月亦决定“清党”,即七一五事变。为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挽救中国革命,中共中央于1927年7月12日进行改组,停止了中央委员会总书记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的领导。中国共产党以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革命志士为代表的先驱们为挽救革命,在江西南昌发动震惊中外的南昌起义,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了武装斗争的第一枪。全片以1927年南昌起义这一事件为主线,秋收起义为辅线的形式呈现出来的,高度还原了当初中国共产党建立军队的困难,体现了老一辈革命者开创新中国的决心。

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在以身为共产党员为荣的价值观之外,我们更应看到中国共产党最初的本质:革命精神。

中国共产党要保持其先进性,就必须要有敢于质疑、敢于说话的革命精神。影片中陈独秀作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要求缴枪求和,妄图和平,而毛泽东却敢于站出来提出截然相反的意见“枪杆子里出政权”,虽被赶出会议室,但足见其魄力。

保持革命精神,提倡艰苦朴素、敢于牺牲的奋斗精神,是中国共产党能够在层层打击下仍顽强不屈反抗的精神支柱。影片中当朱德率三千人阻断敌军三万人追击,最后撤退时需要两百人断后时,九死一生,几乎所有人都要求留下,当最后身为营长却主动留下断后的蔡晴川在身中数弹后却坚强地爬到引爆器前把炸弹引爆,当我们为此流下至诚的泪水,也足见先烈们的革命精神。

革命精神是一种信仰。电影中毛泽东说:“我们如果想继续革命的话,就必须创造一个有革命信仰的军队”。我们的人民军队在物资极度匮乏,敌人众多而强大的环境中取得了最终的胜利,靠的就是坚信革命必胜的信念,用强大的精神力量克服了重重困难。正是因为信仰,他们抛头颅、洒热血而无怨无悔。正是因为信仰,共产党人引领中华民族,从百年沉沦走向民族复兴。

篇5:《建军大业》观后感

——观《建军大业》有感

尽管已经过去了很久,但是《建军大业》这部电影留给我的震撼,让我久久不能平静。“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句是毛主席说的话,这句话现在都一直在我耳边回响。

篇6:建军大业观后感

《建军大业》是一部讲述人民解放军从诞生都成长的影片。影片以1927年南昌起义为主线、秋收起义为辅线,讲述了以毛泽东、朱德、周恩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先驱们,积极开展创建中国人民军队的探索和实践红色经典故事。这些革命先驱们当时都非常年轻,在他们风华正茂时就为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将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浴血奋战,探索革命道路,在烽火岁月中无悔地奉献出青春乃至生命。

在中国共产党面临存亡考验的生死关头,毛主席一句: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指明了共产党必须依靠武装革命的道路,要武装无产阶级部队,要通过农村包围城市,逐步夺取最终的胜利。

本片有两个高潮片段。其一,周恩来等人率军进攻南昌城,久攻不下,此时叶挺主动请战,率炮兵部队轰炸制高点,剧情被推向高潮。其二,朱德率3000人死守三河坝,以3000人抵抗钱大钧部队的10000人,在最后一天,钱大钧的部队发起总攻的时候,朱德留下的部队严防死守,最终与钱大钧的部队同归于尽,为先行军争取到宝贵的时间,最后朱德率残余部队追上先行部队,并整合部队前往井冈山与毛泽东率领的部队会合。

该影片生动再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走过的曲折而又顽强的不平凡之路,为了取得胜利,多少的将士心怀坚定信念,抛头颅、洒热血。从南昌城头的第一声枪响,到今天拥有先进的武器装备,人民解放军走过的是一条披荆斩棘、一路壮大的道路。我们也更加感受到,党的领导、祖国的强大、人民生活的安定富裕,都是因为有着人民军队这支钢铁队伍做后盾,捍卫国家主权,保卫国家安全。习总书记在十八大后提出,要实现中国梦,这个梦离不开强军梦。

在今天,仍有一些不怀好意的国家在企图挑衅中国,然而,我们有理由相信,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强大的军事做后盾,我们无畏无惧。

怀着对党的忠诚,来看《建军大业》,体会着那血与肉的历史。我能想象,那时候的天空的颜色、河水的颜色、泥土的颜色;我能想象,那时候的将军的面容、士兵的面容、百姓的面容;我能想象,那时候的战前的声音、战时的声音、战后的声音;我还能想象到许多那时候的事物,都是那一堵堵承载着历史的墙,告诉我的,我仿佛听见了战时将军的指挥声;我仿佛能听见士兵战斗时的咆哮声;我仿佛能听见一颗颗手榴弹爆炸的声音。战争是恐怖的,但没这红色的恐怖,就不会有今天这样和平的生活。我必须去珍惜这份幸福,握住这份幸福。

看完了《建军大业》,我的心情其实也是非常的复杂。我庆幸自己出生在黄金时代,我也为那些逝去的英灵默默哀悼。血染红的旗在我的心中飘荡,战争,好像就发生在昨天,离我很近;又好像发生在几万年前,离我很遥远。心中有说不完的感慨。如果战争之苦加与我身,我又会如何去面对,会像前人那样英勇神武吗?答案是肯定的,如果我身处那时,也一定会为了自己的国家,自己赖以生存的土地献上一份力量,这份力量,也许不是去拼刀子,但我也一定会用自己的方式,为它做出贡献,不论是那时,还是现在。

即便是和平当下,我也要以自己的方式,去爱自己的国家,自己赖以生存的土地。我在做的是,面对这幸福;我要去做的,是保护这幸福;我的理想,是让更多人体会到这幸福。我不是政治家,我只是一个学生,对于这样的幸福,我想让更多人感受到。我们和前人最大的区别就是他们没有我们所有的幸福,我们没有他们那么多经历,我们能感受到他们的经历,他们却不能体会我们的幸福。

通过《建军大业》强烈地惊醒了睡在这幸福中的我,让自我深刻的意识到这幸福的存在,这份幸福,就在我的身边,无处不是。我必须将这份幸福,传递下去。军旗升起的地方,是我生长的地方。我为这片土地感到骄傲!我为这份幸福感到美好!

【篇二】

当一部红色主旋律的电影,拍的不再以讴歌为目的,你就知道你遇见了多么鲜活的生命,看见了多么残酷的历史。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开篇四一二前夕的上海以灰黑色主调展现在影片中,山雨欲来的气势呼之欲出。接下来的游行、与杜月笙的会面、周先生的鸿门宴、报社的屠杀都宣告了在那个别样的时代共产党员的力单势薄,以及革命任务即将在各阀派的私心下即将宣告失败。这个时候以周先生等人为代表的爱国人士扛起了革命大旗,为解放全国奔走各地,聚集了一大批有志之士,打响了南昌起义的第一枪,有胜利更不乏失败,终于走出了“农村包围城市”这一符合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星星之火就以燎原之势蔓延了整个神州大地。

“我们今天所做的一切,无上光荣。”这是该剧唯一的信仰,当一支队伍将书生、农民、工人、屠夫、学生等普罗大众都集结在一起时,管理起来是尤其困难的,但他们却做到了,只因为心中有希望,肩上有责任,对这个千疮百孔的国家爱的深沉。为了创造一个富饶强大的国家,他们当初所做的一切,都无上光荣。而身为他们的后代子孙,我们也应该学习这种敢为人先,决不放弃的精神。我们也为拥有这样的榜样而感到无上光荣。

“要做勇士,不要做烈士。”朱德将军的一句话说尽了战争的残酷,在剧中红军不再是一个刻板印象,他们也会因为物资短缺而去“强借”银行的资产。毛主席也不再是一个运筹帷幄的伟人,他会跟同志争吵、会“贿赂”看押他的百姓、会打败仗。而反动政府也不再是以往的贪婪、怕死形象。在南昌起义中贺龙为对手的敬礼,三河坝战役中敌军为牺牲的黄埔军校友厚葬,都摆脱了教科书般的说教,诠释了历史中这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大家都在努力活着,也都为不同的信仰奉献着。在一个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世界,只有红军这支队伍是为百姓而战。

看完电影,你才发现。在历史书上那短短的几行字,却是别人极其波澜的一生。在我们的书上,毛主席也好,周总理也好,十大元帅十大将军也好,都是能独当一面的大人物。回到那个年代,他们有的也不过就是而立之年,有的甚至不到20岁。但在面对比自身实力强大太多的军阀势力,却从不胆怯,亦不退缩。粟裕和林彪在门口站岗时的对话“现在不懂,总有一天会懂的。”于是他们都成了革命力量中的主力军。周总理与宋庆龄的对话“为了革命,我们一起努力。”于是周总理带着孙中山先生的教诲创造了一个自由民主的新中国。粟裕在主力部队被伏击后跟林彪会面说“我一定会打回南京城”。而现实中,在22年后解放南京城的就是粟裕麾下的第三野战军第七兵团,他真的打回了南京城。而毛主席一句枪杆子里出政权也终于带领广大工农开天辟地。意气风发,最是少年。

周总理在年幼时就说过,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在如今的和平年代,我们不仅仅要刻苦读书,我们更要在自己的岗位兢兢业业,让生活安定,愿国家富强。

【篇三】

铮铮铁骨铸就辉煌——观《建军大业》有感

在那个混乱的年代,军阀纷争,神州大地上狼烟四起,血流成河。有一帮人站了出来,他们梦想建造一个共产主义的国家并不断奋斗,他们就是共产党。

影片讲述在国民党夺权叛变革命,疯狂发动清共行为时,毛一泽一东、周恩来等人挺身而出,指出陈独秀的右倾错误,并懂得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硬道理。他们带领共产党发动起义,誓要组建一支真正属于人民的军队。

令我感动的一幕是三千人死守三河坝,抵抗有三万士兵的钱大钧,为主力部队争取时间。经过两天的鏖战,共产党军队损失惨重。在最后一天,为了更多人的安全撤离,二百人留下来死守阵地,最终,他们用生命拖延了宝贵的时间。在生死存亡前,有多少人能像那些战士一样,舍小家为大家,不顾个人利益,不惜自己的生命,为国家,为人民奉献出自己的一切。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这才是真正的英雄。

“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无上光荣!”这是共产主义军的口号,也是他们的信仰,因为信仰,把不同的人凝聚在一起,那些农民、书生、兵头,因为共产主义的信仰而被拧成一股绳,他们相互扶持,共同努力。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信仰是无比重要的,你自己有信仰,就会在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想到自己的信仰,就会在困难面前站起来,勇敢地去迎接每一个挑战,最终将会战胜挑战。共产党就是这样的过程中不断奋斗,不断追求信仰,许多铮铮骨为他人,为起义,为国家不惜自我,勇敢顽强,靠的也是信仰,只有有了信仰,生活才不会迷茫,不会彷徨,生活才会有动力,才有勇气战胜挫折。

看看一个又一个无辜的人被杀害,不仅让我心酸,更让我学会珍惜,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可是,在前人血和泪的付出后,我们——幸福的享有者却肆无忌惮地挥霍浪费。我有时在想,如果没有前人的付出,我们能过上如此幸福的生活吗?所以,让我们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吧!幸福生活如果不珍惜,就像流星,只能捕捉一时的美丽,消失却是永远的。也许,只有缅怀过去,才能更好珍惜现在,展望未来!

影片中的一声声怒吼,一声声炮响,依旧在我耳边萦绕。我的脑海里只有八个字:铮铮铁骨,铸就辉煌!

【篇四】

信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动力的源泉。

《建军大业》这部影片为我们带来了最为真实,最为朴实的军人精神——唯党和国家不可辜负。正是这样的精神,让我们在无数年后的今天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没有战争,没有恐惧。

《建军大业》讲述了八一南昌起义,这次起义是中国现代革命史上的一个伟大历史事件,头绪纷繁、人物众多,而影片以精湛的技艺,真实、朴素、生动地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通过看这次电影,我深刻体会到革命政权的来之不易,今天我们的幸福生活都是用那些革命义士的鲜血换来的,是那么的来之不易。

因此,我们更应该珍惜这一切,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发扬党的精神,坚信革命理想和信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一切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勤勤恳恳的工作并做好本职工作。在利益与金钱眼前、在困难、艰苦眼前,想一想为革命事业,在南昌起义总、在战争时期牺牲了的先烈们,想一想在和平年代里英年早逝仁人志士们,难道还有什么阻止不了,还有什么困难不能解决的吗?

《建军大业》是一部好的历史文献故事片。它使我们牢记过去中国革命的斗争史;牢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党和人民创建的丰功伟绩;牢记革命先烈的牺牲和奋斗。我们一定要继承和发扬他们的精神,为我们伟大的祖国的昌盛和人民的幸福而奋斗!时间一晃而逝,电影只看了不到两小时就结束了,但是在南昌起义中的艰苦奋斗的事迹使我们更加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这种精神将激励着我们前行。就让我们带着这份信仰,一起砥砺前行,让我们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吧!

【篇五】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90个岁月沧桑如火如荼,90年风雨兼程如歌如画,90载不屈不挠终得如愿以偿。—《题记》

上个学期,我们观看了红色大片——《建军大业》,感触颇深……

该片讲述了我党为挽救中国革命而建立人民军队的那段峥嵘历史。年轻的毛泽东、周恩来、贺龙等人不惧强权,正值青春的叶挺、粟裕等人在炮火纷飞的战场英勇杀敌、不畏生死……此刻,即使身处和平年代的我也不禁热血沸腾。

三河坝战役是我感觉最激动人心的地方。

三天的战事,三千人对三万人,看似如飞蛾扑火一般却又那么的义无反顾,死的死,伤的伤,血染红了江河,染红了长空,染红了他们誓死守护这片土地。每一个军礼,都让人为之动容。最后两百人留下的时候,父子同军,子走父留;

兄弟同军,弟去兄留。二百人的断后,留下的是其他人撤出的希望,也是未来国家最后的希望。还记得朱德对蔡晴川说的那句:“做勇士,不做烈士。”现在想起,依旧会在我心灵的最深处掀起阵阵波涛,让人不由得心生敬意。

最后三河坝的炮火声声带走了那两百位革命先烈们鲜活的生命……蔡晴川按下引爆器,朱德带领着撤离的队伍,驻足敬礼,让人为之动容。二百人的断后,换来了此岸的希望与彼岸的牺牲……

就像毛主席说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在经过九十年的艰苦奋斗,我们终于胜利了……

在浩荡的铁流里,我看见了他们伟岸的身驱,是他们,在为民族争解放,为人民争自由的战斗里,创造了伟大的功勋。

在不凡的征途上,我们听见了他们有力的足音,他们手臂相挽,为世代和平,献出了青春和生命。

在民族的复兴中,是他们用无畏无敌的精神塑造着我们这些身处和平年代的幸运儿们,使我们能静心学习,快乐成长!

九十年的沧海桑田,九十年的历史巨变,九十年的平地春雷,蓦然回首,九十载的不离不弃,九十载的不曲不折;

九十载的励精图治,九十载的改革创新。以革命先烈的鲜血为代价,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和平与和谐。

作为新一代的学生,我们要继承革命先烈不屈不挠的精神,努力学习,用知识武装自己,用博大的胸怀、宽阔的视野,去感知祖国与世界、战争与和平、未来与过去、责任与使命!

【篇六】

影片一开头导演便使用了大远景镜头来拍摄一条弯曲的大河。一方面拍摄出大河的气势磅礴,象征着革命浪潮逆不可挡,另一方面也为表现大河的蜿蜒曲折,象征着革命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后来转而拍摄-群有先进思想的青年正游行示威却遭到国民党军人机枪的疯狂扫射,这场戏中,导演巧妙的运用了升格镜头以及特写镜头拍摄游行青年中枪后狰狞痛苦的表情以及已死青年满脸鲜血的惨状,又运用远景镜头来表现伤亡人数之多,当成千上万具尸体出现在同一画面时,给观众造成了极大的视觉冲击和心灵冲击,深刻的揭露了国民党惨无人道的统治,这也为下面讲中国共产党建立人民军队的不易埋卡了伏笔。

后导演运用仰拍镜头去拍摄第二师部的牌匾,给人一种极强的压迫感,象征着国民政府对人民的压迫与剥削。无独有偶,另一处场景镜头的运用也十分出色。在三河坝战役中最后留下垫后的二百人引爆了炸弹,导演在拍摄这场戏时运用了大远景的景别吐出展现了整个战场的爆破程度,让观众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并暗示着留下的二百人无一生还。

在色彩方面,导演在人物的服装颜色上做了处理,比如蒋介石在影片中始终身穿黑色中山装,黑色象征着死亡和权利,身穿黑衣的蒋介石便是中国执掌大权的死神,而同样叛变了革命的汪精卫则身穿一袭白衣,白色无论在戏曲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代表着奸诈,导演将其服装设计成白色,无疑是对汪精卫人物形象的最好诠释。除此之外,在环境的整体色调上,导演也是别具心裁的。

在拍摄蒋介石所处别墅的外景时,导演将其设计成乌云密布且下着倾盆大雨的阴森景象,整体呈现出较暗的色调。而借闪电制造出的紫色则与夜晚的黑色共同衬托出蒋介石黑暗的人物形象。

在士兵向蒋介石汇报前线战况时,插入了一段战争情节,导演通过运用黑白色调来体现战争年代的社会动荡和民不聊生,但战火却独为红色,象征着建军革命的熊熊烈火已经点燃。影片的高潮部分当属南昌起义激烈的战斗场面,导演大面积的使用红色来表现战火四起,象征着中国共产党和当时四万万中国同胞的怒火瞬间爆发,给观众极其强烈的视觉冲击感。

篇7:建军大业观后感

博纳影业集团董事长于冬共邀中影股份董事长喇培康、寰亚传媒集团执行董事兼主席林建岳、万达院线总裁曾茂军等重量级嘉宾,以及《建军大业》等电影的主创代表一同开启了“博纳之夜”盛典。与电影同步发行的《建军大业》玉玺也在酒会上惊艳亮相,成为本年度“博纳之夜”一大亮点。

作为“建国三部曲”系列第三部,《建军大业》是博纳今年的重头戏。于冬在推荐这部电影时表示:“《建军大业》是博纳影业跟中影集团联合打造的继《建国大业》、《建党伟业》之后中国电影历史上又一伟大的作品,导演做到了创作上的商业,而不只是堆砌明星。针对很多年轻人对于那段革命历史不熟悉的现状,我们大胆启动50多位当红青年演员,就是为了让年轻观众能了解到祖国伟人的那段峥嵘岁月。”

中影授权发行的《建军大业》玉玺也在酒会上震撼亮相,吸引与会众嘉宾明星及媒体的关注。据悉,为贯彻落实《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中“实现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方针政策,以优秀文艺作品迎接建军90周年,继“建国三部曲”之《建国大业》《建党伟业》后,中影出品《建军大业》电影,并同步发行《建军大业》玉玺,首次实现影视、工艺美术跨界联合,开文化收藏之先河,是建军主题中极具创新性、代表性的艺术创作成果,极具历史纪念意义。

篇8:建军大业观后感

没有大陆导演拍得那么严肃,也没有英雄化形象,算是从另外一个视角看历史人物,观众也许会想,哦,原来我们的英雄也有这样的时候啊,血性的年轻人即使再狼狈也坚守信念一路挣扎奋斗下去。但英雄毕竟是英雄,承载着中国的光辉历史,是我们的骄傲,是我们的信仰,电影要让他们从神坛上下来同时不影响他们在观众心中的高大形象,这真的很难。

反正我一看到陈赫这小眼睛逗逼就笑场了,还有那些小鲜肉是怎么回事,面相太奶油,演技太浮夸了。这不是娱乐片啊,严肃点好吗,拍一部历史正剧需要他们来拉票么?

朱德三河坝战役演得实在好,超有感染力。

叶挺演出了我心目中的铁血将军。就是炮弹前的转圈什么多了点。

篇9:建军大业观后感

在电影院看电影和在电视上、电脑上看差别是很大的。在电影院里音响效果逼真,如临其境,人物呼之欲出。上次看电影是什么时间?还是上大学的时候吧,我还记得当时看过《红河谷》,还有《河东狮吼》,后来上班,结婚生孩,忙忙碌碌,为生活所累,离时尚久远了。

《建军大业》是为了纪念中国工农红军建军90周年而拍摄的。电影真实地展现了从八一南昌起义到秋收起义到井冈山朱毛会师的一段历史。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对国民党_的第一枪,从此,共产党有了一支自己的队伍。_的至理名言是“枪杆子里出政权”,只有自己有了武装队伍,才不会被动挨打。虽然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都被镇压了,但是革命的火种已经种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这是一个看脸的时代,建军大业采用的都是老牌帅哥美女加小小鲜肉。刘烨扮演_、朱亚文扮演_、黄志忠扮演朱德、王景春扮演贺龙、欧豪扮演叶挺、刘昊然扮演粟裕、马天宇扮演_,蒋介石竟然是老干部霍建华!哈哈,女演员也很强势呀:宋佳扮演宋庆龄,张天爱扮演宋美龄,李沁扮演杨开慧、关晓彤扮演邓颖超.......还有陈晓、张艺兴、陈赫、李易峰、周冬雨、鹿晗、陈伟霆、等等.....我相信很多年轻人包括我女儿也是来追星的吧。

篇10:《建军大业》观后感

今天怀着激动的心情看完了《建军大业》,解放军战士们在枪林弹雨中,在战火纷飞中,无畏地向前冲锋,军旗猎猎,绽放着夺目的红色光彩迎风飘扬,我一阵战栗,仿佛知道了什么叫做“信仰”,第一次,我离“前仆后继”“英勇赴死”“抛头颅洒热血”这么近。我所学的文学加工的词语,竟如此真实,一点也不浮夸,简直是最贴切的描述。我平静地看着牺牲的英烈们,心里百转千回,我想,他们也有家庭,有妻儿,他们被称作钢筋铁骨,但仍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所以一定不是不害怕死亡的,但是却能够克服个人私情,克服自己的恐惧,不去逃避,选择为国捐躯,这才是他们真正伟大之处。八一精神现在看来,也没有那么遥不可及了。

怀着满腔的澎湃,我写下了这篇观后感。作为学校的优秀团员,作为入党积极分子,作为中国的青少年,在这观影活动中,我意识到了自己的历史重任。我不敢说我能同先烈一样有同样伟大的为人民牺牲的灵魂,但我会将八一精神传承下去,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敢为人先,百折不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也将一直激励我奋进。

篇11:建军大业观后感

有幸在解放军建军90周年前夕看到由刘烨、朱亚文、欧豪、马天宇等实力派明星主演的《建军大业》,内心颇为震撼,真实的历史,比电影残酷,更艰难,也更可歌可泣。感动的是毛泽东临下湘西,与杨开慧的依依惜别,孩子们一声声爸爸,饱含沉甸甸的舍不得之情,久别重逢,但是为了新中国这个大家只能忍痛舍弃自己的小家再一次远走他乡,电影院里,那一声声的呼唤,着实催泪。

俗话说: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必定有一个伟大的女人。杨开慧微笑着含着泪,莫回头,一直走,莫回头。义无反顾的把毛泽东推上带领中国人民浴血战斗建立新中国的路上。军阀过境,寸草不生,妻离子散,哀鸿遍野。革命,是要死人的,是要流血的,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只是没想到会这么早,1930年10月,杨开慧在板仓被军阀何健派人搜捕,被抓住,和儿子毛岸英一起坐牢。同年11月14日在长沙被杀害,年仅29岁。很多人的一生,是电影电视剧中的短短几分之几秒钟,是史书文献中记载的寥寥数笔,也是后人口中偶然提起的几句话。可他们的一生却是用鲜血和生命抒写信仰与家国热爱的一生,是伟大的值得后人千秋敬仰纪念的一生。

我们现在生活在和平的年代,看到叙利亚难民,那个偷渡遇难被冲上海岸俯卧在海边的小男孩刺痛了多少人的心,我们感激当年浴血奋战舍小家顾大家的革命先烈,致敬为后代人的幸福不惜牺牲自己宝贵生命的战士们,现在的我们更应该忆苦思甜,牢记历史,珍惜现在,过好当下的每一天!

篇12:建军大业观后感

当133分钟后影院灯光亮起时,我不得不说:这是一部政治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结合的好电影,并未“把革命历史严重的娱乐化”,更没有“羞辱和歪曲”。如果叶挺后代的吐槽是真的,大可不必。

首先,影片是尊重历史、实事求是的。影片剧情由四部分组成:“4.12反革命政变”、南昌起义经过、起义后撤兵南下(重点是三河坝战役)、井冈山朱毛会师。剧情按照历史真实,结构合理,脉络清晰,环环相扣,有机衔接,向观众交代清楚了八一起义的缘由、经过和结果。作为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基本没有虚构的情节和人物,摒弃了“胡编”和“戏说”,而是秉持尊重历史、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使剧情和人物尽量符合历史真实,让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不但通过观影了解这段历史,知道人民军队的来路,不忘初心,而且,进一步认识到毛主席所说的“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革命道理。影片在表现当时反动派血腥黑暗的同时,还表现了党内毛泽东、周恩来为代表的正确路线与陈独秀、张国焘等人的错误路线的坚决斗争,衬托出八一起义的必然和艰难。

宏大叙事、激烈场面与微小细节、人性人情相结合,是该片的突出特点。影片的题材,决定了宏大叙事的风格和必不可少的激烈场面,生与死构成了该片的基调,血与火染成了该片的底色。“4.12”大屠杀中敌人的疯狂残忍、共产党人和工人阶级的拼死搏斗,充满着呐喊呼号、腥风血雨,让观众强烈感受到没有革命的武装就没有革命者的生存,必须建立自己的军队。八一起义、三河坝之战,炮火连天、枪林弹雨、血肉横飞,场面非常震撼,特别是呈现了爆炸后的火焰蹿升至三层楼高的壮烈奇观,以及蔡晴川率领200名战士与敌军血肉拼搏,最后忍着重伤拉响引爆器,200个炸点轰然巨响,烈焰腾空,以真实震撼的视听体验,带领观众近距离感受建军之初的苦难和牺牲,由衷地敬仰我军元勋和牺牲的无数先烈。影片还善于采撷微小细节展现人性的光辉,直戳观众心窝和泪点,让人感受到战火硝烟之下仍不乏细腻温情,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三河坝战役中,朱德率部血战强敌、坚守三天后准备撤离时,决定留下200人断后,掩护主力转移,朱德发表了两分钟慷慨激昂的演讲,做出了“父留子走、兄留弟走”的决定,面对生死抉择,出现了人人争当断后的感人场面,有的士兵高喊:“我是孤儿我留下”,有的受伤失去了小臂仍坚持敬军礼,最后200勇士全部壮烈牺牲,他们的壮举惊天地泣鬼神,不但令革命者为之心灵震撼、肃然起敬,甚至震撼对手的人性出窍,敌酋钱大钧看到惨烈的战场后,也动容地下令“为所有黄埔生厚葬”。又如,毛泽东与杨开慧分别时,杨开慧“不要回头”和“十年不回,我等你一辈子”等台词,饱含十年生死两茫茫的悲戚和深情,令人潸然泪下。

上一篇:特种设备告知管理制度下一篇:元旦合唱比赛串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