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建国大业观后感

2022-08-08

第一篇:电影建国大业观后感

电影《建国大业》观后感

<建国大业>观后感

前段时间我观看了献礼祖国母亲六十岁生日的史实大片——《建国大业》,让我对 1945~1949 年这 5 年中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及我党第一代领导人的英雄事迹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短短两个多小时,我仿佛回到了那个艰难而又让人感到无限希望的岁月,去追忆那段历史,缅怀远去的革命先辈。影片以重庆谈判到建国前夕为背景,正面再现共和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从诞生到确立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其中,影片依次展现了重庆谈判, 双十协定,定都北平,政治协商级以黑白史诗片段为表现形式的辽沈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开国大典等具有重大历史的事件。这部电影拍了一个国家诞生前的阵痛和血污,和充满希望的婴儿年代,描述了自 1945 年抗战胜利国共两党重庆谈判,一直到新中国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五年间的风云变幻,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磅礴的历史画卷。毛泽东、 周恩来、 朱德、 彭德怀等老一辈革命家, 宋庆龄、张澜、李济深、沈钧儒、何香凝等民主爱国人士纷纷登场,仿佛把我们 带到那个艰难而又催人振奋的岁月中,去追忆那段历史,缅怀远去的革命先辈。

这部电影除了让我对这段历史有了更详细的了解之外,更重要的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原因的思考, 历史上以各个阶段为领导的革命数不胜数,以农民阶级为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以资产阶级为领导的辛亥革命, 都以失败告终,这是为什么?虽然已经有很多专家学者提出了很正确的回答,但看过 了这部影片后,我确实对革命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想要革命,只有勇气和魄力,但想要革命胜利,我向这还远远不够。革命需要坚持与毅力。没有哪一次革命会一帆风顺,把时间从 1945 年往前调,我们国家遭到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日本人的残忍,野蛮吓退了国民党,但吓不倒我党革命决心,国民党的那些所谓正统军校出身的大批军人只坚持了数月,就开始消极抵抗,甚至在抗日战争中期开始对自己的同胞共产党进行打压,但我党坚持住了,我党抗日战争的初期战斗中吸取经验教训,开展了广泛的敌后根据地,不断地从后方骚扰,打压敌人,迫使日本侵略者把自己的工作重心转向了后方战场,此时国民党的反动分子也向我党进行了进攻,但我党再次坚持住了,我党不 要国民党的资助,不要同盟国的援助,在解放区实行自给自足,“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这话是我党坚持的最好写照,我党还坚持分配土地给农民,动援任何一 个可以团结的帮手,就这样,敌人的一次次进攻无攻而返,终于,因为我党对革命的坚持,终于赶跑了侵略者,实现了国家的独立。

《建国大业》充分利用了特殊的手法将重大历史事件进行宏观和微观间切换,增强了影片的历史真实感和内容上的厚实感。同时,还用虚实相映的手法表述历史事件,省去了大量篇幅,又达到再现历史的目的,给人以惊心动魄的历史真实感,让人身临其境。 看过《建国大业》,你应该真正懂得了什么叫“周公吐哺,天下归心”,那个历史反复的年头风云诡谲,充斥着尔虞我诈和暗地纷争,党中央和毛主席用胸怀 回应纷至沓来的利剑,毫无计较本方

的利害得失。从重庆谈判、政协会议的和平时光,到烽烟再起、内战轰鸣的残酷岁月,作为中国旗帜的共产党屹立不摇,靠的是领导人的气魄,以及人心向背的逐渐升级。

这个电影中有几个让我难忘的镜头,让我心中久久不能平息。解放上海后,解放军战士打仗累了,没有占民宅,集体整齐的睡在马路上。宋庆龄看到了,面色沉重,看到了为什么中国共产党会胜利。这就是我们最亲爱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他们朝气蓬勃,充满信心,他们反对内战,呼吁民主:“这是某集团的无耻, 亦是李先生的光荣。李先生赔上了一条性命,我们要换来一个代价。正义是杀不完的,因为——真理永远存在!” ——闻一多《最后的演讲》。看见闻一多的慷慨激昂和理想主义,看见民主党派的天真和理想主义,看见毛和周的谦恭下士和理想主义,我陷入深深的思索。还有就是周总理,周总理是个令整个红军队伍都敬爱的一位领导,他的和蔼可亲在队伍里是出了名的,他经常到最基层的红军部队去做动员工作。但是在建国大业中,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周总理。在得知韩玉祥将军因为共产党的邀请被国民党的特务杀害后,他非常愤怒,把所有的关于这件事的负责人都叫到了他的 办公室里,狠狠地把他们给骂了一通,直到毛主席来了,它才控制住自己的情绪。 可是这丝毫没有损坏他在我们心中的地位和形象,反而让我们让我们更加清楚的认识了这位伟人,一位和蔼可亲,有责任心,对待工作兢兢业业的伟人!而影片中淮海战役结束后,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朱德等革命元首,听到战役结束我军大获全胜的消息,毛主席说,长江以北,再无大战。于是,四个改变了中国历史的男人,四个改变了中国命运的男人,一起喝酒,喝醉了一起唱 歌的那一番情景,让人十分的感动。那一刻,他们几十年经历的苦难,一幕幕的 回想,把心中的感情迸发。五次围剿,突破封锁线,茫茫大雪山,漫漫草地,无数人的生命,换来了这革命转折的这一刻。让他们再也克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唱 起来,喝起来,哭起来,笑起来,跳起来… 多么艰难的历程啊!! 值得我们尊敬和铭记的的人还有很多很多,大到中央的领导人,小到最基层的群众,战士,只要是在解放中国的战争中为民族独立流过血和汗的,都应成为我们尊敬与铭记的对象,他们的名字应该被世代传唱!

革命需要非凡的领导。 这场革命胜利的最大原因我想就是拥有几位拥有雄才大略的领导人。毛主席自不必说,他最让人熟知的便是他非凡的军事才能,游击战则是他战略的精髓,四次反围剿胜利,渡赤水。三大战役已经是他的成名作。在电影中,导演并未侧重于毛主席的军事才能,而着重描写细节,政治局开会的 时候,毛主席把蜡烛吹灭了。摸黑继续开会,他说,留下半支蜡烛晚上还要写东西,看完后,很震撼,以小见非凡,妙啊!革命胜利的重要因素当然有以亲和与儒雅出名的周总理,周总理一向兢兢业业,刻苦工作而在电影中,总理和主席在 一起,帮主席分担工作,提供方便,甚至在得知我党没能保护好受邀参加政治会 议的冯玉祥将军,总理终于大发脾气,痛骂手下都是“猪脑袋”,这种细腻生动 的描写,吧周总理刻画活了,正是这样一个非凡的总理,为革命胜利提供了有力 保障。 还有朱德及刘少奇等领导人自然都是满富智慧, 有力地推动了革命的发展。 此时此刻,我终于深切体会到历史的价值,看完《建国大业》。我更加尊敬老一辈的革命家,是他们带领中国人民走出了黑暗,迎向了新生活。我也更加觉 得现在生活的来之不易,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好自己的事,好 好学习,掌握真正的本领,肩负起强大中国的重任!

电影看完后,脑海里久久盘旋着这段历史,心中感慨万千。回想起60多年前,中国倡

导民主政治协商制度,60多年后,中国宣扬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这是我们的新中国。历史的红色旅程结束了,未来的红色旅程却刚刚开始,革命先烈用血肉和气魄竖起了一座万世瞩目的丰碑,英雄们的斗争精神也将靠我们这些后世子孙去延伸,我们只有从发奋学习,做一个正直、勤勉的人,才能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建国的是我们的前辈,强大的祖国是咱父辈,那接下来实现祖国真正有一个跨越腾飞的任务就由我们——新一代大学生开始承担吧! 让我们继承先辈们顽强的革命意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闯出新天地!我们永远要居安思危,时刻保持警惕。用我们的血肉,我们的智慧组建成新的万里长城,永远前进,再前进,顽强而坚定地屹立于世界之林!

第二篇:建国大业电影观后感

北野

今天,一部主旋律电影,而且是关于建国大业这样的主旋律电影,可以公开放映,基本不违背历史事实,让政府通过,让百姓可看是一件相当不容易的事!我们应该对全体创造人员表示祝贺!

我发现电影院里看电影的人不少,有年轻人、老年人,没有喝彩,也没有掌声,偶尔有会心的笑声。特别是老蒋感叹:不反腐败亡党,反腐败,亡国。最后,老蒋选择了不反腐败。因为,在亡党亡国之间,他宁肯选亡国。党是权力的工具,如果没有掌握权力的工具,失去了权力,国家对当权者来说,还有什么意义?正是因为这样的自私自利,国民党失去了民心,失去了天下。

电影拍的平平淡淡,点了国民党为什么失去了政权,但没有强调共产党如何赢得天下。可能今天不好说。共产党赢得天下是因为反对一党专制,反对党天下,家天下,反对独裁,积极主张民主、自由,反对政府官员贪污腐败,为民生而战,分田地,重民生,重民权。一句话,共产党带表广大人民利益,用生命和鲜血推翻最腐朽、反动的政权。那是一种了不起的英雄主义精神。

60年后,当共产党要庆祝建国60周年时,在这个大喜的日子,不知道是真的因为敌人太坏,太多,太捣乱,还是党的决策者警惕性太高,整个国家像要打仗一样紧张。维护稳定成为各级政府的第一要务。如果可以讲真话,大家可能会问:为什么以代表人民利益起家的共产党,在执政60年后,不仅历史的贪污腐败、专权滥权,官民关系紧张,社会道德沦丧等问题重演,而且,社会怎么会紧张到如此地步?

说真话,今天的中国是整个中国历史上最繁荣,最自由,人民生活最美好、安定的时代,各级政府也最努力让人民高兴。大家都兢兢业业。最近的30年无疑是最近60年来最好的30年,而且,越来越好!这是真的!但中国人不知道如何过好日子,这也是毋庸置疑的。千百年来,中国人可以忍受最无耻的压迫,但一有好日子就瞎折腾。不让中国人说话,中国人能忍,你让中国人说话,天堂的日子他也能说成地狱。而且,永远不知足。中国人不怕穷,不怕苦,但怕富裕,怕过好日子!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从上到下大家都紧张而不开心?为什么干事的人的总是挨骂,不干事发牢骚、骂街的人永远正确?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千百年来,中国人相信胜者为王败者贼。这个信条也是中国文明赖以存在的基础。而且,中国人都知道,任何历史上的王朝没有长久的,总是周期性改朝换代。这个改朝换代的频率不断加速。在过去自夏朝起的4100年中,平均改朝换代的速度是约186年一次,最近2000年加速到约135年一次,最近百年,更加速到平均约50年一次。从这个意义上说,稳定压倒一切,完全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历史和现实的根据。

最近60年,特别是最近30年,由于全球化,特别是西方文明作为一个参照物,使中国文明数千年来的胜者王,败者寇的精神支撑跨掉了。过去60年的历史证明:胜者不一定全对,胜者不一定不重复犯败者的错误;而败者,只要有机会,就可以证明自己不一定全错。比如,国民党反动派,如此腐败的一个政府,一个政党,经过60年的发展,在台湾创造了民主、自由和繁荣的奇迹。而胜者经过60年证明在中国文明固有的基础上,他们也无法避免重复犯古人的错误。胜者自立国号,在西方文明的介入和影响下,造成了国家的分裂。这在古代是不可能发生的。

结果,问题就成了中国文明自身的问题。凡是离开了中国大陆的华人社会,华人文明,不管是香港、新加坡、台湾乃至海外华人,都可以干的不错,而且,不用割断自己的文化之根。而生活在大陆的中国人,中国文明的直接继承者,则非要走极端,反传统,反自己的文明,其结果,自己的路越走越窄。谁要说毛主席领导的革命没有代表当时广大人民的利益,那是无视历史,胡说八道。但毛主席自己暂时代表了人民的利益,得到了政权,也不能无视历史, 1

把祖宗、前人说的一无是处。我们看看千百年来中国的历史:新王朝骂旧王朝,把所有问题都归罪于前人、失败者。一直到最近,中国的贫弱还是是因为大清国,因为腐朽反动的国民党政府,因为林彪、四人帮等等。这样一代代怪怨下去,不反思自己的问题,不讲真话,不面对现实,不许争论,中国何时才能真正的成熟、进步?今天,出了问题都是别人的,成绩是自己的。西藏、新疆出问题,是敌对势力,经济出问题是因为美国次贷危机,官员出问题是因为不注意思想改造。我们从来不从整体思考:包括我们人人在内的全体人民、制度、文化、文明到底有什么问题?我们该怎么办?大家像商量好了一样都相互回避着问题,相互欺骗着。如果我们连面临什么问题都不敢想,不能想,不能讲真话,还谈什么呢?如果到今天还是什么都不能谈,那么,除了走历史的循环之路,我们的未来又在哪里呢?

与其说是建国大业这部电影,不如说是时间逼问我们所有中国人:我们到底怎么了?我们到底面临什么问题?我们该怎么办?我们何时可以讲真话?如果不能找到不稳定的根本原因,维稳只是美好的愿望。如果不能建立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发展只是死亡的硬道理。希望各方有这样的容忍讲真话的基本气度。这是我们文明、进步的第一步。我们实在无法想象这样一个伟大、富强而繁荣的国家,她的人民没有独立思考能力,人们不能讲真话。

可能建国大业的基础是讲真话。共产党人曾经为讲真话,为真理而战斗,而献身,她因此而赢得了人心!问题是等共产党掌了权,就只能自己讲真话,不许别人讲真话。这种自我否定动摇了国家的基础。一个国家的基础不是物质的,不是权力的,不是暴力的,而一定是精神、道德、信仰的。特别是一个现代国家,其基础一定是建立在自由和自愿的基础之上。

让我们紧密的团结在以胡主席为首的党中央周围,为建立一个现代自由、民主国家而奋斗!

《建过大业》观后感范文二:

看完了《建国大业》这部电影,觉得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是老一辈的革命家用鲜血换来的。我们更应该珍惜现在美好的一切。最让人难忘的是,影片中,淮海战役结束后,毛主席,周恩来,任弼时,朱德等我们敬爱的元首,听到战役结束我军大获全胜,那一刻,四个改变了中国历史的男人,四个改变了中国命运的男人,一起喝酒,喝醉了一起唱歌的那一番情景,让人十分的感动。那一刻,毛主席说,长江以北,再无大战。那一刻,他们几十年经历的苦难,一幕幕的回想,把心中的感情迸发。五次围剿,突破封锁线,茫茫大雪山,漫漫草地。无数人的生命,换来了这革命转折的这一刻。让他们再也克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唱起来,喝起来,哭起来,笑起来,跳起来。我的眼睛也在这一刻湿润,心中澎湃。解放上海,我军战士,打仗累了,没有占民宅,集体整齐的睡在马路上。宋庆龄看到了,看到了为什么中国共产党会胜利。这就是我们最亲爱的人。更有无数的革命人士,为了政协会议的召开,奉献了一切,奉献了自己的生命。他们用鲜血换来了新中国的诞生。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的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万众沸腾。中国人民从此翻身做主人,踏向了越来越美好的明天。台湾那边,落寞的是蒋介石那悲情的身影。 我们的生活来之不易,我们的生活更应该珍惜。因为这是用鲜血换来的。祝伟大的祖国60岁生日快乐!!!祖国,我爱你!!!

《建国大业》观后感

短短2个小时内,影片展现出全景的建国过程,以建立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国体为主题,应该属于记史记实类的。从抗日战争胜利的重庆会谈到最后新中国的开国大典,中间四年多时间中的共产党、国民党和各个民主党派之间的种种变化、纠葛都能在影片中一

一展现。虽然这段历史我已经知道,但,影片中不同的表现手法又让我对这段历史了解更甚。很多人或许不是冲着历史去看,而是被片中170多位影星吸引。说实话,除了几个特型性的人物不可以任意选择,片中绝大多数角色很多人都能扮演,不一定非请什么大腕。之所以这样,无遗是吸引更多人的眼球。每每一熟悉的演员出现,影院里总会有一阵笑声和骚动,这或许只有大腕才能制造出来的效应吧。但,反过来想,如果不用他们,那么多的历史人物能在短时间内让观众记住吗?不可能!他们是在为韩三平导演的这部巨片锦上添花啊!影片中,很多情节充满了人文气息,毛等领袖更是充满了人情味。如:毛摸黑开会,节约蜡烛只为晚上写作。七届二次会议的时候,各位领导从拐角处依次走进会场,每个人的表情亲切温和甚至带点搞笑。淮海战役胜利后的那个晚上,中央四位领导人高兴得边喝酒边高唱《国际歌》。毛醉了,嘴角挂着微笑歪倒在一边。周总理充满激情地挥舞双臂做指挥状,和冯玉祥被杀后的勃然大怒形成强烈的对比。刘少奇和朱德紧紧拥抱在一起,激动的场面真的感染了我。

此影片还用各种表现手法给我以惊心动魄的历史真实感。如李公朴被害,通过闻一多

演讲来展示。闻一多及后来上海的13名知名民主人士被害则以画面来展现。又如用写意的战争场面来烘托建国的艰辛。同时,以大量的镜头展现民主党派、民主人士为民主建国做出的努力和牺牲。最后的开国大典,则是完全拷贝的1949年的录像版本,很震撼。

斯人已去,历史还在!庆幸的是我生在一个和平幸福和谐的年代!我唯有缅怀烈士,祝福祖国!让自己更充实地度过每一天!

10月13日是少先队建队60周年的日子,六年级的老师为我们准备了一场电影——《建国大业》!这部影片是我曾经多次从电视和报纸上听闻过的了!所以我对它深深的期待! 电影以毛泽东、周恩来赴重庆谈判的飞机上拉开序幕,之后与蒋介石签定了《双十协定》,但最终被撕毁了,一批爱国主义人士也被蒋介石杀害了,但历史的车轮最终走向新中国的成立。

电影中有这么一段,抗日名将冯玉祥大白天手持灯笼闯入蒋介石府中,蒋介石的手下疑惑地问道:“大白天为什么提着灯笼!”,冯将军却说:“这个世道太黑,我怕看不见!”足以看出看当时国民党的统治下,世道是多么黑暗,而我们这位爱国的大将军却被国民党特务杀害了。

以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人通过建立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获得了全中国人民群众的支持,而也有许多的革命人士牺牲了,它们奉献了他们的一切,他们用鲜血换来了新中国的诞生。

此片中,令我流泪的是:为毛泽东做饭的一位厨师——郭本财。当敌机来的时候,当每一个纷纷奔去防空洞时,老郭却往回跑,当他的队友问他为什么往回跑?他却说:“锅里还给毛主席烧着菜!”当他怀里紧紧抱着红烧肉时,敌机已经飞到了他的头顶,丢下了一颗炸弹,老郭就这样牺牲了。这位朴实的厨师深深的打动了我的心,他说的话还深深地留在我的脑海里!

解放上海,战士们因为连日作战,非常疲惫,战役结束后,没有占民宅,而是集体整齐的睡在马路上。宋庆龄看到了,也从中明白了为什么中国共产党会胜利。这就是因为有我们最亲爱的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一支坚不可摧的队伍!

通过中国人民和无数革命先烈的浴血奋战,1949年10月1日,我们伟大的毛主席终于昂首挺胸地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地向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翻身做主人,一个崭新的国家屹立在世界东方!

在台湾那边,落寞的是蒋介石那悲情的身影……

现在我们身旁的高楼大厦、彩色的霓虹灯、车水马龙的马路,都是我们这些前辈们用自己的鲜血换来的啊!所以我们要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一切,并由衷的祝福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我们的人民幸福安康!

作品读后感

1. 《青春之歌》是我国著名作家杨沫的成功之作之一,他通过描写以林道静为主要人物的一批进步青年在那个时代,那个背景下的年轻人的革命精神。当看完了这部作品之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他们那个时代爱国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真诚,他们的信念是那么的坚贞。《青春之歌》以“九一八”到“一二九”运动,这些历史时期的爱国学生为背景,描写了以此大学生为中心的一批爱国进步青年。在中国共产_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塑造了各种类型的知识分子形象,反蚋了在阶级矛盾日益尖锐激烈动荡的年代,知识分子的掘起和分化。表现中国的一代青年在党的领导教育下,不断更新自己,摆脱旧思想来束缚的曲折成长过程,说明了广大青年知识分子只有在共产_党领导下,积极投身于无产阶级伟大革命之中,才是唯一正确出路,才能拥抱起美好青春。

这部作品以林道静为主要人物,她是由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成长为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典型。她的成长表明那个时代广大知识分子走过的一找曲折艰难的道路,作为一个具有崇高的无产阶级信念和旺盛的革命热情的青年革命者。经过了一条艰苦的磨练和改造过程。她出身于一个地主家庭,佃农生母,惨遭迫害致死。她深受异母的凌辱和虐待,使她从小养成孤僻倔强的反搞性格。她憎恨害死她生母的封建家庭和封建制度,为反抗不幸的命运离家出走,这是“五四”以来,许多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走向社会时共同迈出的第一步。但她仍然不是一个成熟的革命者,她身上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狂热性以及个人英雄式的幻想常常流露出来。最后在卢嘉州,林红等的教育帮助下,经历了二次铁窗血与火的洗礼,参加农民抢麦斗争,并参加“一二九”学生运动,在一系列革命实践中变为坚强,政治上逐渐成熟起来。欣赏完了这部作品后,我感触颇多,在当时这种社会环境下,进步青年敢于投身革命斗争之中的热情应该值得现代这社会中的青年人学习,学习他们的信念和无私的奉献。

2.近期,我读了杨沫所著的《青春之歌》,颇有感触,随笔记录下来。 在读此书之前,《穆斯林的葬礼》中的韩新月是我一直最喜爱的人物形象。她聪慧、美丽、纯洁向上,又带着一种惹人怜爱的淡淡忧郁。但当《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静走进了我的生活,我克制不住地欣赏她,喜欢她,甚至崇敬她。从对待世俗的超然冷漠到投身革命的热血沸腾,道静生活中的一息息波澜在我的心中翻滚着,久久不能平息。 合上这本书最后一页的时候,我惊讶地发现,道静不知不觉中代替了新月在我心中的位置。她不像新月那样宁静温婉,但确在无形中,将那个几乎完美的姑娘“比”下去了…… 道静最动人之处,莫过于那种青年特有的热情力量,那种为实现真理而不顾一切的勇气。就是这种力量和勇气,锻铸了一个使人景仰的“女战士”形象,而不只是一个讨人喜欢的女孩子。也就是在这一点上,相比之下,——用个苛刻些的词——新月显得“狭隘”了。我不否认新月有强烈的事业心,但她只是凭着对心爱职业的向往而奋斗,没有什么崇高的理想。她的生活始终被各种琐碎的情感笼罩着,从来没有开阔自己的生命,最终还以热爱生活的人所不能接受的病态美离开人世……而道静不在腐化中沉沦,将一腔热血泼洒在革命的战线上……尽管在故事的结尾,她在游行中身负重伤,生死未卜,但无论结果如何,她都是光辉的,美丽的,因为她是为真理奋斗的先驱而不是生活的牺牲品。 《穆斯林的葬礼》文字优美,感情深挚,它之所以没能像《青春之歌》那样

有一种很激奋人心的力量,我想,或许是由于它没有将生命的意义超脱到一个更高的境界,没有将人物小小的情感世界丰富到对生活、对人类的博爱。生命的意义何在?各人的价值观不同,答案自会有差异。但作为新一代的青年,总该对真理存在一种执着和热情,即便是没有保尔“为人类解放事业而斗争”的境界,甚至没有道静为共产主义的实现而不惜一切代价的勇气,至少,我们该学会欣赏生活,把自己生命的主旋律定格于健康向上,这样才能不为琐事所困扰!

青春之歌》读后感

《青春之歌》,作者杨沫。描写了抗日和抗战时代背景下,以林道静为主要人物的一批进步青年在的革命精神。从对待世俗的超然冷漠到投身革命的热血沸腾,林道静生活中的一息息波澜在我的心中翻滚着,久久不能平息。感受到那个时代爱国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真诚,以及他们坚强的信念和对自由、真理的不懈追求精神。

这部作品以“九一八”到“一二九”运动,这些历史时期的爱国学生运动为背景,描写了一批爱国进步青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塑造了各种类型的知识分子形象,反映了在阶级矛盾日益尖锐激烈动荡的年代,知识分子的崛起和分化。表现中国的一代青年在党的领导教育下,不断更新自己,摆脱旧思想来束缚的曲折成长过程,说明了广大青年知识分子只有在共产党领导下,积极投身于无产阶级伟大革命之中,才是唯一正确出路,才能拥抱起美好青春。

《青春之歌》是一部充满战斗激情的动人小说,她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战斗图景,描写了一批热血青年投身革命,为打碎黑暗的旧世界而与反动阶级进行长期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的感人故事。这部作品以林道静为主要人物,她是由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成长为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典型。她的成长表明那个时代广大知识分子走过的一段曲折艰难的道路,作为一个具有崇高的无产阶级信念和旺盛的革命热情的青年革命者,经过了一场艰苦的磨练和改造过程。她出身于一个地主家庭,佃农生母,惨遭迫害致死。她深受异母的凌辱和虐待,使她从小养成孤僻倔强的反抗性格。她憎恨害死她生母的封建家庭和封建制度,为反抗不幸的命运离家出走,这是“五四”以来,许多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走向社会时共同迈出的第一步。但她仍然不是一个成熟的革命者,她身上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狂热性以及个人英雄式的幻想常常流露出来。最后在卢嘉州、林红等人的教育帮助下,经历了二次铁窗血与火的洗礼,参加农民抢麦斗争,并参加“一二九”学生运动,在一系列革命实践中变为坚强,政治上逐渐成熟起来。

“青春”对于我们每个人,都太短促了,也正是因为他的短促方才显得他弥足珍贵。每个人都拥有青春,对于那些年过半百的人,“青春”给了他们的回忆和遐想;而对于我们这些风华正茂的人来说,“青春”给了我们无尽的活力和憧憬向往。

不要把自己的命运的交给“命运”,而是要自己努力改写命运,尽管这条路可能很艰难,可你有青春,有冲劲,有干劲,还有什么好怕的?这是上一代革命勇士留给世界的印记。他们身上闪烁的不屈和顽强是那个残酷时代造就的精神。做为当代共产党员我们不仅仅只敬佩他们的精神,更要学习和行动起来,从我们自身做起,努力工作、积极面对生活。对社会和国家尽到自己绵薄之力,就可以说无愧于共产动员这个称号了。

★《青春之歌》读后感(1500字)

青春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光,值得人们用最美好的语言去讴歌,而青春本身就是一首最美好的歌。这几天,我看了一本流动着青春热血的好书——《青春之歌》。

《青春之歌》是我国著名作家杨沫的成功之作之一,他通过描写以林道静为主要人物的一批进步青年在那个时代,那个背景下的年轻人的革命精神。看完了这部作品之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他们那个时代爱国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真诚,他们的信念是那么的坚贞。

《青春之歌》以“九一八”到“一二九”运动,这些历史时期的爱国学生为背景,描写了以此大学生为中心的一批爱国进步青年。在中国共产_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塑造了各种类型的知识分子形象,反蚋了在阶级矛盾日益尖锐激烈动荡的年代,知识分子的掘起和分化。表现中国的一代青年在党的领导教育下,不断更新自己,摆脱旧思想来束缚的曲折成长过程,说明了广大青年知识分子只有在共产党领导下,积极投身于无产阶级伟大革命之中,才是唯一正确出路,才能拥抱起美好青春。

这部作品以林道静为主要人物,她是由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成长为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典型。她的成长表明那个时代广大知识分子走过的一找曲折艰难的道路,作为一个具有崇高的无产阶级信念和旺盛的革命热情的青年革命者。经过了一条艰苦的磨练和改造过程。她出身于一个地主家庭,佃农生母,惨遭迫害致死。她深受异母的凌辱和虐待,使她从小养成孤僻倔强的反搞性格。她憎恨害死她生母的封建家庭和封建制度,为反抗不幸的命运离家出走,这是“五四”以来,许多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走向社会时共同迈出的第一步。但她仍然不是一个成熟的革命者,她身上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狂热性以及个人英雄式的幻想常常流露出来。最后在卢嘉州,林红等的教育帮助下,经历了二次铁窗血与火的洗礼,参加农民抢麦斗争,并参加“一二九”学生运动,在一系列革命实践中变为坚强,政治上逐渐成熟起来。在《青春之歌》中我领略到了林道静对于党的真挚的依赖的象孩子见到母亲一样的情感;领略到他们那一群象火山一样喷发的热血的爱国之情;领略着那个动荡的、轰轰烈烈的时代的风云。一星期以来,每个晚上,我都沉浸在那个时代中。但是,毕竟,我还是从那个时代中走出来了。书看完了,我看了杨沫的再版后记。这一本书,它经过了另一个轰轰烈烈的时代——文化大革命的时代。它听取了众多的意见而改变了一点,增加了林道静在乡村农民运动中锻炼的七章,这表明了“歌明者要与工农商相结合”的歌明思想,也给整部小说展示了更广阔的天地。同时,林道静的思想发展、成熟之路也就更加合情合理。我虽反感增写的理由,但却还比较喜欢这几章。最喜欢的是开头道静和余永泽生活,和卢嘉川接触的一段,在狱中和林红接触的一段,写得很成功。可是后来,却很难理解一个成功的歌明者的真正的斗争和歌明的情节。这种内部的“左”和“右”的斗争,也许是因为某些人的批评,也许揉进了文革的一些影子,更也许,我自己天真地没有预料到当时斗争的复杂性。

总而言之,杨沫是一个成功的作家,但同时又是一个有太多责任的作家。作品不应该为历史去背上沉重的包袱。我欣赏的是那种“自由”的作家,他没有任何责任和工作的目的需要而去写作,他的作品就应该是他自己最强烈的感情,是他心底最强最高亢的呼声。杨沫的作品,也许是,也许不是,但是她毕竟写出了,成功地写出了一代人最壮美的青春!

这本书也让我感到,在当今社会中的我们,也应该像文中的林道静有无私的奉献精神和坚强的意志,这种奉献要体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因为现在家家户户多数是独生子女,所以个个像温室里的花朵一样,经历不起任何风吹雨打,很多事都要靠父母,缺乏奉献精神,而坚强的意志更需要我们的锻炼,需要我们在一道道坎坷中慢慢成长,需要我们意气风发的走向未来

生活在这个“和平”时代的我们几乎没有那股“为革命胜利而奉献自我”的冲劲,这股劲在久而久之的安宁中逐渐淡化,甚至将要化为乌烟。惟独从书本

或影视中还能有所体会。杨沫的《青春之歌》正是一部充满了奋斗激情的作品。作者以高亢激昂的旋律为爱国知识分子写下的一首青春的赞歌。 这是新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正面描写学生运动的长篇小说。它以“九·一八”到“一二·九”运动这一历史时期为背景,以学生运动为主线,描绘了当时我国各类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和所走过的道路。塑造了众多的知识分子形象,如卢嘉川、林红、江华等,他们遵照党的指示,领导学生运动,宣传爱国主义思想,他们是坚定的共产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小说的结构清晰明了,整个故事都是围绕着主人公林道静的成长和行踪展开的,由林道静散发开引出各种人物和事件。作者用很多的笔墨来描绘林道静的形象。林道静是林道静是大地主林伯唐强暴佃户姑娘秀妮所生,母亲投河自尽后,小道静受尽了养母的百般虐待。她的出生和她所生活的环境造就了林道静的性格:倔强、富于反抗、同情劳动人民,却又染上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习性。在林道静的体内流着“红血液又有黑血液”。这一性格的双重色彩注定了她在走向革命道路的过程中,要经受更多的痛苦和磨难

她心地善良,同情民众,憎恨她的家庭,为摆脱可怕的鸟笼、可怕的婚姻,为追求自由,道静离家出走,但是她虽然逃离了家庭给她设置的网,却又踏进了余敬唐的罗网。她因绝望而走向自杀的道路,北大学生余永泽救了她。余永泽以“骑士兼诗人”的风度和温情体贴赢得了林道静的爱情。然而现实不能把两个没有共同的追求目标的人捆绑在一起,这样只会给双方带来无尽的痛苦和折磨。道静终究是要摆脱余永泽给她设置的鸟笼的,她向往自由,追求革命。她的内心涌动着滚滚热情,而余永泽在民族危亡之时,名利熏心、整天想着个人幸福。在道静为与余永泽的爱情苦闷时结识了卢嘉川,他引导她阅读进步书刊,学习革命理论,并逐渐投身于火热的斗争。日渐觉醒的林道静发现自己以前“好象个糊涂虫”,也使她进一步看清了余永泽自私、庸俗的真面貌。当余永泽赶走卢嘉川,导致卢被捕,最后牺牲时,林道静终于与他分手了。林道静的这段经历,不仅真实再现了30年代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无路可走的痛苦处境,而且也形象地说明了,个人反抗是软弱无力的。从林道静与余永泽的决裂过程,我们可以看到林道静在探求光明人生道路中的又一曲折经历。林道静跨出了“爱”的小圈子,标志着她思想历程和人生道路的重要转折。这以后,她经受了一系列血的教训和斗争实践的艰苦磨炼,她张贴标语,撒发传单,单枪匹马地进行革命活动,遭到国民党特务的逮捕。党组织营救了她,把她秘密护送到定县农村。在这里,党又派果敢、机敏、干练的江华同志领导她工作。在江华的帮助和教育下,林道静的思想逐渐成熟起来。尤其是女革命者林红的热情帮助,以及她那誓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使她进一步懂得了人生的意义是为人民,为革命而奋斗。她看清了自己思想深处存在的温情狂热,多愁善感的小资产阶级思想,并自觉在平凡而艰苦的工作中锻炼自己。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林道静终于成为英勇的无产阶级先锋战士。林道静的成长过程告诉我们:知识青年只有将个人命运融入祖国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中,其青春才是最壮丽和辉煌的。

作者通过曲折的情节,细腻地挖掘林道静的内心世界,描绘了林道静的思想感情的发展脉络,真实而生动地揭示出知识分子只有投身到革命的洪流中,才能寻找到自己的出路,才能有光明的前途。林道静的形象真实感人,栩栩如生,可以说是这部小说在艺术上最成功之处。作品不仅成功地塑造了林道静这一典型,而且还通过林道静的成长,刻画了国难当头时走着不同道路的知识分子形象。他们中有无产阶级先进分子、林道静的引路人卢嘉川、江华和林红;有民族危亡之时,名利熏心、整天想着个人幸福的余永泽;有开始倾向革命,但最终因贪图享乐而成为别人手中的玩物的白丽萍。正是这些与林道静相互映照的形形色色的知识分子形象,立体地反映了“一二·九”运动前后动荡年代我国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为进步知识分子谱写了一曲青春的颂歌。

第三篇:电影《建国大业》观后感

在前几个星期的思修课上,我观看了《建国大业》这部电影,感触颇深。此片所描述的正是中国为迎接光明而走过的黑暗曲折之路。其中有一些片段非常值得我们思考:

“分裂国家就是千古罪人”,这句话蒋介石说了,毛主席说了,民主党派也说了。可以说是贯穿整个影片的主流价值观思想,而这句话,不仅仅是对历史的一个真实反映和总结,也恰恰是对现实中国情况的一个映射和决心。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无论国共如何战争打得多么的激烈,毛蒋双方也从未有分裂祖国的想法,更何况如今的和平年代,中国的领土更是不可分割。无论西藏,台湾还是南沙群岛都是中国神圣的领土,五千年的文化传承和血脉相连,没有人能够承担的起分裂国家的罪名。

国民党高级将领李宗仁率部围剿延安的时候,毛泽东讲了一句至今都叫人较好的名言:"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我们会以一个延安换回整个中国"。当毛主席说出这句话时,我对他的敬意油然而生,这正是当年共产党高级领导人以人为本的真实写照。死守延安,无疑会伤亡惨重,代价太大,不能做到对人的关爱胜过对地的关爱。毛泽东优先选择了对人的关爱,他的决策无疑是高明的。这也足以令我们深思:人才是一支队伍最宝贵的财富!

当然,国民党的最终失败也是有因可查的。自身严重腐败,党政军皆然;社会贫富悬殊极大。四大家族占据了大量的社会财富,而普通百姓一贫如洗,社会矛盾激化;国民党的经济金融政策严重失败,

当时全国经济片混乱。蒋经国到上海戡乱整治,只打老虎,不拍苍蝇的想法也未能实现;以一党私利为重,漠视共产党人、各民主党派的以及劳苦大众的利益。

以上教训至今让值得我们反省和借鉴。

我看到闻一多先生的慷慨激昂,看到民主党派人士的积极努力,看到毛周的礼贤下士,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理想,那就是建设一个民主的新中国。今天的我们,同样也有一个共同的理想,那就是建设一个繁荣和谐的新中国,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为实现这个理想而做出自己的努力和贡献。

电影的最后一幕: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全世界,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国人民从此翻身做主人,一个崭新的国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这一刻,我为我是一名中国人而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

作为一名学生,我深知我们今天的幸福是来之不易的,是无数先烈用生命换来的,我要努力学习,用自己所学习的知识报效祖国,牢记历史,记住共和国的建立来之不易,共和国的明天会更美好。

第四篇:电影建国大业观后感

心灵震撼

——电影《建国大业》观后感

在祖国60华诞之时,中影推出了历史史诗巨片《建国大业》,这部影片以超浓缩的手法,叙述了六十多年前在中国大地上的那场波澜壮阔、翻天覆地的历史„„

影片从1945年抗日战胜利,毛主席去重庆谈判开始,那时的蒋介石正是踌躇满志,用着居高临下的不屑眼光看着从山沟沟里钻出来的共产党领袖毛主席的。也难怪,那时应该是蒋介石一生中最为辉煌的顶峰了吧,作为当时中国的领袖,抗战胜利,民族英雄,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手中又握着400万美式装备的精锐国军,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但是作为国共两党的最高领袖,两人之比,蒋介石无论是文采武略,还是人格魅力,和毛主席相比都差上相当大的一截。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这首传唱至今的诗词就是毛主席在重庆谈判期间写下的,词中英雄气魄尽现。然而,造化弄人,从那时算起也就四年的时间,蒋公就逃到台湾岛上苟延残喘了,在念叨着反攻大陆的梦话中了此余生了。但蒋公值得欣慰的是他有一个好儿子,是蒋公之子蒋经国先生领导着台湾人民过上了富足的生活的。

重庆和谈破裂,因为那时蒋公认为中共就不具备和国民党对等谈判的条件,大军在握,咄咄逼人,扬言要在六个月内消灭所有共军。在战争的初期,国军也曾威风八面的,先是包围中原军区六万余众于大别山区,下山东解放区首府临沂,在东北赶得林彪部到松花江边,继而扫荡中共核心所在地延安,此时的蒋公似乎看到了胜利的希望,宣称在三个月完成戡乱。

可往往是事与愿违的。接下来的一系列战事就令蒋公痛心疾首了,先是华野名将粟裕在苏中七战七捷,率华野虎狼之师于万军之中全歼国军第一王牌整编七十四师于孟良崮,立斩张灵甫于马下,两大阵营领袖都没想到,于是一个大喜过望,一个大悲痛哭。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似尖刀直插敌腹,东北战场四保临江,三下江南,围长春困沈阳,辽沈战役,淮海战役气势如虹,不到30小时破天津,兵临城下和平解放北平,胜利的捷报雪片般的飞往中央。

接着,最让人难忘的镜头出现了:影片中淮海战役结束后,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朱德等革命元首,听到战役结束我军大获全胜的消息,毛主席说,长江以北,再无大战。于是,四个改变了中国命运的男人,一起喝酒,喝醉了一起唱歌的那一番情景,让人十分的感动。那一刻,他们几十年经历的苦难,一幕幕的回想,把心中的感情迸发。茫茫雪山,漫漫草地,无数人的生命,换来了这革命转折的这一刻。让他们再也克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唱起来,喝起来,哭起来,笑起来,跳起来„„我的眼睛也在这一刻湿润了,多么艰难的历程啊。

接下来就是渡江南下,进军大西北,席卷大西南,红旗漫卷西风,长樱缚苍龙了。 《建国大业》不实为一部感人肺腑的经典大片。那些感人的场景一直在脑海里回荡。 影片中,给毛主席做饭的炊事班战士,在敌机轰炸中,已经逃出来了,但为了保护做给主席的早餐,又跑回去救那锅菜,结果牺牲了!当他的战友拿着仅剩下的饭盒,对毛主席讲述的时候,我们感动了;在阅兵式上,当塔山团战士代表所有活着的战士和死去的烈士,向毛主席敬礼汇报的时候,很多观众落泪了„„;影片中很多感人至深的场面,让人难以忘怀!

影片再现了伟大领袖毛泽东的风采和魅力。1947年3月18日,毛泽东、周恩来依依不舍地撤离居住了10年的延安。临行前,毛泽东坚定而自信地说:“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我们要以一个延安换取全中国。”多么伟大的胸怀和气魄!这不正是我党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吗?在阅兵的瞬间,他回想起了红军长征中爬雪山过草地的艰难岁月。在中国红军最危急时候,毛泽东领导了历史上不曾有过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实现了战略大转移,挽救了党,挽救了军队,长征为人类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影片中有许多爱国将领和民主人士,为了祖国崛起,置个人安危不顾,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冯玉祥将军扛起一把冲锋枪冲到流氓队伍里鸣枪示警,说:“无论你是谁的人,有本事就光明正大地来,不要这么下作!”一身正气让人肃然起敬。还有闻一多、宋庆龄、张澜、李济深等等。

共产党得天下,一是得民心,二是得人才。从《建国大业》一片来看,“得民心者得天下”的主基调始终灌注整部影片,当时的不少人才都倒向了共产党阵营,这也是政治协商制度诞生的首要前提和重要保证。相比之下,另一阵营的国民党,派系纷争内耗,一党独揽,自挖墙脚,众亲叛离,诸如蒋经国、白崇禧等经世之才的一度无奈落寂,恰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看见闻一多的慷慨激昂和理想主义,看见民主党派的天真和理想主义,看见毛和周的谦恭下士和理想主义,看见毛泽东说:“现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在完全新的基础上召开的,它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它获得全国人民的信任和拥护。因此,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宣布自己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至此,你看见了这个国家的基础,看见了它的合法性来源,看见了它从血污中携带理想的诞生过程,看见这个婴儿的天真笑容,《建国大业》完成了它的使命,不能更好。记忆和遗忘的搏斗,不能停止。

三四十年代的中国,民族危机,内外战争不断,人民出于水深火热之中,在这个曾经一度辉煌耀眼的东方,燃起的是熊熊的战火,滚滚的狼烟。看着电影,想着历史,心中无限感慨。遐想当年历史的种种,心中激起了年轻人澎湃的涟漪,心在起伏,随着60国庆,我百感交集,伴着新中国成立的礼炮,回想起60年前,中国说民主政治协商,60年后,中国说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这是60年抒写的新中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电影《建国大业》在毛主席的庄严宣告中结束了,那一幕令人激动的场景,在我脑海里久久回荡。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现如今,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成立六十周年了,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回忆那段历史,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并祝福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人们幸福安康!

第五篇:电影建国大业观后感

旗 帜 与 警 钟

---观《建国大业》有感

电影《建国大业》再现了从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后,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一波澜壮阔的时代为背景,以宏大的历史视野,正面再现共和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从诞生到确立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各民主党派在反对蒋介石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中,和衷共济、团结奋斗,为建立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所经历的曲折艰辛直至取得最后胜利的光辉历程。 看完之后,我深刻地感受到中华民族正在进步,中国正在前进! 印象最深的,是片中两位角色的两次落泪。第一个落泪镜头出现在开国大典的阅兵式上,刘烨饰演的塔山英雄团的老兵在部队准备接受检阅的时候,突然冲到了主席面前,啪地一个军礼,激动地吼着:“我代表活着的和死去的战友向毛委员敬礼。”由于激动而有些变调的声音,黝黑的脸庞上迸出的泪水,让我感慨万千、唏嘘不已。是啊,从红船到井冈山,从延安到北京城,这条路,我们的中国共产党,我们的新中国走得异常艰辛。这个过程中,有那么一群人,永远地留在了路上。他们,也曾是那么青春光彩的脸庞,也曾有幸福美满的家庭,也曾有彩旗招展的理想……但是,他们留在了路上,而没有机会听到天安门城楼上“人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的洪亮声音,无法看到金水桥畔挥舞的红旗。然而也正是他们的付出,让我们后来人踏得更稳,走得更远。老兵的泪,提醒我们不要忘记那些为新中国的建立献出鲜血与生命的先驱,提醒我们面对注视我们的先烈,继续为我们毕生追求的事业而努力,写出应该属于我们的辉煌青春。

第二个落泪镜头出现在蒋家王朝覆灭的前夕,陈坤饰演的蒋经国怀着一腔热情到上海清除腐败,整顿金融秩序,最终被迫屈服。他悲愤地对着蒋介石喊出:“父亲,党、国都已经在危难的边缘了!”两行泪水滑下脸庞。这喊声象警钟在猛敲击。国民党成立之初,民族、民权、民生的理念引领了一批优秀的青年。但来自政党内部的腐败、争斗、涣散最终把自己蛀空,并最终失败而蜗居海岛一隅。而我们的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八年、执政六十年、领导改革开放三十年,这其中,虽然也曾迷茫、彷徨,也曾犯过错误,走过歪路,但却总能很快地清醒起来,并作出正确的决定:从井冈山时期明确的“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到党的七大第一次阐明加强党的领导是革命取得胜利的关键,再到前不久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我们的党在与自身和外界的斗争中不断成长,始终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战胜各种艰难险阻,不断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我们的中国共产党作为唯一强大的无产阶级政党昂扬挺立在世界的东方,带领着11亿中国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创造着一个又一个奇迹,走向全面小康的幸福明天。

两个角色的落泪,两次同样撞击心扉的呐喊。前一个背景是艳阳高照的绚丽朝霞,象旗帜,鼓舞我们年轻后辈在前人的感召下大步前行;后一个背景是山雨欲来的沉沉阴霾,似警钟,

一遍遍地在我们耳边敲响,警示我们,“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 “全党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我们的党,是伟大的党;我们的事业,是光荣而神圣的事业。让旗帜与警钟昭示着我们永远前行。

上一篇:抵押反担保合同范本下一篇:第一单元复习课教案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