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埃落定 读后感

2024-05-26

尘埃落定 读后感(共11篇)

篇1:尘埃落定 读后感

过年期间百无聊赖,就让小Z给我找本小说看看,于是他拿来以前他在读书时代读过且喜欢的小说――《尘埃落定》给我看。

这部小说我早有耳闻,讲述西藏异域风情故事的,还听说得过茅盾文学奖,但这些名头不至于提起我的阅读兴趣,所以也就一直都没翻过。这次是小Z又一次推荐,他知道我对西藏比较感兴趣,尤其对藏传佛教感兴趣,所以就推介这本给我。

我自认为对藏传佛教的基本教理算是有个比较系统的了解,对西藏文化民俗也比较感兴趣,但我更倾向于从信徒视角去了解西藏的民俗风情,而不喜欢从一个世俗眼光来观察西藏,所以那些尤其是汉地游客以猎奇心态描绘西藏的文字我很少深入地去看,觉得那些太过浮光掠影。而关于西藏民俗风情的小说在M老师的推荐下也看过一本《五智喇嘛弥伴传奇》,这本书虽然在文坛没什么名气,但比较这两本,我更喜欢《五》这本书,相比而言,《五》无论是在人物塑造,还是故事选材、情节设计、人性洞察等方面,都比《尘》的深刻、丰富和生动,即便是小说语言《五》也绝不逊色。

首先,我很纳闷这部小说为啥被选入高中语文标准必读丛书系列?从故事内容来说很不适宜,就语言来说比这部小说更有美感和启发的小说要多得多。对于正值青春期发育的少年来说,读这本书估计其中较多的性爱描写会令青春期更加躁动不安,当然也许我的担心是多余的,现在的小孩和我们那个时代环境大不相同了,心灵和感官体验感受以及免疫能力也许都相差甚远。作为一部展示时代画卷的小说总少不了爱情这一永恒的主题,爱情在这部小说中多以极具色彩渲染和感官觉受的性爱描写来表现,我觉得相比之下,还是《五》那部主要以传统方式的人物心理描写表现爱情更为纯净美好,尤其对青春期的少年来说更是如此。

这部小说的爱情更基于人的原始欲望,生动体现的是人的动物性的一面,欲望的描写在这部小说中极具张力和感染力,而人性的一面也仅仅从人的审美角度区别了动物,否则人在绚烂的罂粟花丛中野合与猪在猪圈里交媾其实又有什么不同呢?爱情的人性一面在这部小说最突出体现的倒是社会性的一面,即权力!

无论是未来将拥有这片所辖土地的最高权力者还是现行持有最高权力的土司,都是凭借手中的权力才能如此任由性情的寻欢作乐,女人不过是她们取乐的对象,又哪里有什么爱情可言呢?对于这部小说的女人更是如此,女人在男权至上的环境中只能通过性来分取权力大锅中一杯汤羹,从土司太太到土司的姨太太还有傻子少爷所寻欢的几个女人,甚至出身高贵远嫁英国的土司女儿莫不是通过性或是金钱和地位赢得所谓的爱情。不过好在藏地这种环境里没有贞操文化,相比汉地的男权社会藏地女人倒是多了一份纯粹的肉体感官的欢愉,汉地用贞操将女人这点儿快乐都给抹上一层心灵阴影!

其次,说说人物塑造,与《五》那部主人公是转世智者不同的是,《尘》的主人公是土司的儿子――大家公认的傻子,这个傻少爷具有未卜先知的天赋,以及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能审时度势地判断出土司制度必将瓦解被新的制度取代,而他对人性的洞察倒是没见出什么睿智来,这是小说缺乏深度之处,但却成了很多读者的吹捧要点,啥中国的阿甘或是大智若愚等,我觉得傻少爷并不阿甘,大智若愚得也不合情理,传奇得太过突兀,不知道为啥这样的人物会赢得读者的赞誉?!这篇小说里也穿插了宗教内容,同《五》那本小说一样以藏传佛教为主,同时也对基督教的教理和在藏地的传播有一定深度的观察,不过《尘》的深度和广度都要逊色得多,我印象中两部小说主要描写的地方的地理位置差不多,都不是西藏核心的拉萨地区,而是西藏和汉地接壤的边境,此地以宁玛巴教法最为兴旺,但我记得《五》里面好像也提到格鲁巴教法的传播,但具体情节记不清楚了。

《尘》里面的宁玛巴的上师在这部小说里被塑造过于世俗了,或者也许在藏地尤其这些藏地边境地区宁玛巴教派的本来面目就是如此吧,这个我没去过,也不得而知,但我还是相信这世上有智慧卓越不被俗利所扰的上师,但毕竟是少数,多数就如同小说里的所描述的向世俗谄媚,汉地也是如此啊。这部小说里的格鲁巴狂热传教人虽然没有向土司谄媚,但也没有去中兴教法,而成了无声的历史纪录者(他被土司先后两次割了舌头),不知道作者为啥这样设计情节,没看明白用意如何。其中还有宁玛巴的**和这个格鲁巴的传教者的鱼死网破的教法之争,从一个侧面可以看出争夺还是很血腥的,怪不得有宗萨不分教派运动。总之,看后对西藏民俗还是又增加些了解,我也更加感觉到汉地的信徒过于尊重西藏的民俗习惯了,甚至将他们的民俗习惯上升到宗教仪式的高度来重视和实践,真是距离产生美,距离产生神秘阿,这种异域民俗习惯居然都成了我们汉地信徒推崇备至的地方,看到这我总是不禁想起C老师。

最后,不谈其他只说说这名字吧,这部小说语言还是不错的,有那么几句印象较为深刻,就说这名字吧,作者是感慨历史的旧页无论多么复杂多彩终究要被翻过去,一切终归如初,大意如此吧。而此之前,看刘瑜的《送你一颗子弹》里的一片小短文,写的是关于她所住公寓同一个大间的邻居steve老头,很有才华的一笔是,这个古怪的老头似乎已经悄无声息的死在了公寓里,直到大家发现尸臭味才想起他,如今他一切光怪陆离的行径都是在以倒叙的方式向大家讲述着他的故事。这种对时间和事件的体验比起“尘埃落定”的表达要生动得多阿。如今我自己也有这种切身感受,很多大事的前夕的风雨都仿佛是回放的片断,上演的是倒叙的历史。

篇2:尘埃落定 读后感

麦其土司引来汉人军队征服了贪婪的汪波土司后,壮大了力量,加上种植和贩卖罂粟,于是空前强大起来,在改种粮食后所建立的粮食市场又使麦其土司获得了更多的财富。但市场的繁荣却又孕育出了梅毒、中日战争,国内战争,并最终导致了整个土司世界的覆没。小说借助麦其土司的傻儿子“我”的经历、见闻和感受,以麦其土司一家为中心,讲述了康巴土司由盛至衰过程中爱恨情仇的故事。

《 尘埃落定》借麦其土司家傻瓜儿子的特殊视角兼用写实与象征的手法,轻巧而富有魅力地写出了藏族的一支――康巴人在土司制度下延续了多代的沉重生活。作者以对人性的深入开掘,揭示出各土司集团见、土司家族内部、土司与其他统治的人民以及土司与国民党军阀间错综的矛盾和斗争。并从对各类人物命运的关注中,呈现了土司制度走向衰亡的必然性,肯定了人的尊严。小说有丰富的藏族文化意蕴。清淡的一抹魔幻色彩,增强了艺术表现开合的力度。语言颇多同感成分,充满灵动的诗意,显示了作者出色的艺术才华。这是藏族作者首次获得矛盾文学奖的文学小说。

我觉得本书中最聪明的人并不是那个故作聪明的哥哥,反而是那个人人都耻笑的傻子。他集运气、时机、未卜先知的超能力于一身。他哥哥是麦其土司家的继承人,而他因为是个傻子而命定与之无缘,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他的哥哥不幸被麦其家的仇人所杀,他的老父亲因为装病躲过一劫,而他则幸免遇难。后来因为一场罂粟花战争(他暗地里支持茸贡土司和拉雪巴土司打仗,并从拉雪巴土司那里救出了茸贡土司太太,)他娶了茸贡土司的独生女同时也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女人为妻子,不久之后他便可以顺其自然的成为茸贡土司。当所有土司包括很多人都中梅毒时,他则没有。他每一次做的决定都是对的,他让麦其家中麦子而不是罂粟,结果来年大丰收,其他土司因为都种的是罂粟而不得不向他重金买粮食。

他是傻子并不是他的错,而是他的父亲在某次醉酒之后意外的才又了他。他的哥哥以前一直很爱她,没有一丝防备,只因他是名副其实的傻子,但是自从他和哥哥开始为土司之位而展开争夺时,哥哥又是如此的恨他。

确实,他是个众人皆知的傻子,但他却做出来聪明人也做不出来的事情的好一个傻子,善良的傻,至于后来人们都认为他是在装傻,可是又不像,总之,他是个怪人。

他的土司父亲叫他的哥哥去边界修大房子,哥哥并没有领会父亲的真正用意,而是盖成了和官寨一模一样的堡垒,而傻瓜弟弟却知道那是父亲要盖仓库,用以囤放来年大丰收的麦子。后来他用自己的麦子救济边界的土司,民心所向,他获得了大片的土地和新臣民。他懂得在边境市场做生意,市场、银号、店铺、货栈,妓院和为过路穷人布施的布施所,以此用交换来各种东西,并拿到汉人的地方换回各位土司们所急需的麦子,再转手卖给他们,从中获取银子和财宝。只存在于土司最初的三代的书记官,也在傻子的要求下又重新开始存在了,他看到了书记官的重要性,这是很有远见的做法。

滚滚的历史长河,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国家总是会由更为强大的统治者来统一的,由此,土司制度的衰落则是必然的,傻子并没有向其他土司那样与共产党军队拼死抵抗活着缴械投降,而是顺其自然,无为而治,该来的总是回来的,即使是让人看不清的未来,这也是他的又一聪明过人之处。

他虽然是使麦其家强大的功臣,但并没有受到人们的看好和重视。他没有强烈的权利欲,也没有阴险狡诈的阴谋和手段。他的善良,救了他的父亲,他的善良,收获了爱情,他的善良,赢得了一大批甘愿为他赴汤蹈火的人的支持,他的善良,赢得了民心,他的善良,为他带来了好运――多行不义必自毙,善良的人,上天都会不忍心亏待你,多多行善,慈悲为怀,这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做到的。

聪明反被聪明误,那些自以为是的人往往不是落入别人的陷阱就是遭受嫉妒和打击,结局悲惨。正所谓: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锋芒毕露,必被利刃所伤。要把握好度,懂得保护自己,谨言慎行谦虚待人,这样才能赢得人们对尊重。而傻子,才是真正的大智若愚,令人敬佩。

麦其土司从来不能强大,不能统一整个土司的首要原因是,一旦他们成为了这片疆域的霸主,那汉人们则会立马打过来,那才将是麦其土司真正毁灭的时刻。还有到后来,国民党和共产党打仗,不管土司们站在那一边,到最后先进的社会制度也将必然取代这种落后的土司制度。

土司制度是分等级和阶层的,土司、农民和奴隶。其中,奴隶是最受压迫和欺辱的,而且也是世袭的,他们任由宰杀打骂,手段十分的残忍狠毒,没有一点身为人最起码的尊严。再加上土司首领们的奢侈生活以及自身私生活的混乱,最终的毁灭也就不足为奇了。

最终,傻子的母亲自杀身亡,他的父亲同其他人一样,被共军的炮弹炸死了,而他自己也被仇人所杀。存在于一时之久的土司制度彻底不复存在了,一切都消失了,尘埃落定,安静的好像就像从来都没有存在过一样,但是这一切曾经却是又确确实实的存在过。

书记官说的一句话:“你知道什么是历史?历史就是告诉人们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这就是历史。”正所谓: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这样人们可以认识自我,社会才能取得进步,民族才能团结一心,国家才能繁荣兴邦。而抛弃历史,就是对过去的一种背叛、否定和批判,忘记历史就会重蹈覆辙甚至毁灭。

傻子说:为什么宗教没有教会我们爱,而教会了我们恨,教派之间的相互仇恨,各自心怀鬼胎,自私自利。

小尔依说:“是行刑人就不会害怕,不是行刑人就会害怕。”正所谓:身在其职,必谋其位。这是一种高尚的信仰和端正的工作态度,以主人翁的姿态踏踏实实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向着目标,积极前进。

人其实害怕真实的东西。人之所以活着有意义,是因为多少有点可以害怕的东西。但傻子偏偏怕的就是这个。

篇3:《尘埃落定》释读

一、后现代主义手法的运用

《尘埃落定》这部小说采用了相当多的后现代主义的叙事方式, 其中不乏魔幻现实主义、意识流等叙事风格, 并采用了反讽、悖论等艺术手法加以表现。

1. 魔幻现实主义与意识流。

“魔幻现实主义……执意于把现实投放到虚幻的环境和气氛中, 给以客观, 详尽的描绘, 使现实披上一层光怪陆离的魔幻的外衣, 既在作品中坚持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原则, 又在创作方法上运用欧美后现代的手法, 插入许多神奇, 怪诞的幻景, 使整个画面呈现出似真非真、似假非假、虚虚实实、真假难辨的风格。”

《尘埃落定》当中, 阿来将藏族的民俗、巫术、怪诞等以魔幻现实主义手法充分表现了出来。在“耳朵开花”以及“罂粟花战争”那两节中, 传神地描绘了当地的巫术活动, 而神奇的是, 这些巫术也能起作用。看起来很荒诞, 但是却说不出哪里荒诞———传神地描绘了当地的巫术文化;藏传佛教者翁波意西被割掉舌头后又能恢复发声———在常人看来, 这是不可能的, 但是却真真实实地写在了小说中。读起来感觉不可思议, 但仔细思考后却不能说这也并非没有可能;在“神奇的好药”那一节中, 写了“用湖上的风和神山上的光芒”练成的“五颜六色的丸药”, 则在用一种魔幻的手法表述了当地的原始巫医文化。

同时, 《尘埃落定》也对意识流进行了借鉴和运用。意识流是“一种广泛使用以直接自由式表现的内心独白来模拟无控制无目标的自由联想思想方式的文体。”《尘埃落定》的叙事都是通过傻子“我”来进行的。而在叙事中, 傻子“我”的意识流动占了相当重要的地位。通过“我”意识的流动, 以回忆的形式, 将藏族文化的广阔, 土司家族内部的权力纷争, 土司制度的灭亡深深嵌入了傻子“我”的思想意识当中而充分表现出来。

总之, 后现代主义的叙事在《尘埃落定》中占了一定的比例。

2. 反讽和悖论。

“在修辞学上, 悖论是‘表面上不合理而实际上合理的陈述’。悖论与反讽不同, 反讽是实际意义与表层意义不同, 是“口非心是”, 而悖论是‘似非而是’。这二者相同之处是它们利用了语义的矛盾状态, 是一种旁敲侧击的表现方法。”

二种方法的运用突出体现在叙事视角选择上。《尘埃落定》采用了外聚焦的视角, 而这个叙事者选择了一个“傻子”。大家都觉得他傻, 甚至在巫术斗争中都被作为了牺牲品。但在“我该害怕什么”那一节中, “傻子”“我”由于被哥哥奚落而生气, 为了让哥哥看到“我”不是一味只听女人的话而随口说了“种粮食, 全部种上粮食”, 而这恰恰是老土司所想的;为了娶到茸贡土司的女儿而卖粮, 连管家都对他失望, 但却取得了对拉雪巴土司开战的借口;傻言傻语却因种种巧合而被当成了睿智。“傻子”想和哥哥保持良好的兄弟关系, 但却因为他傻言傻语所带来的巧合的效果而让哥哥感到了危机, 最终兄弟反目成仇。这样一个“傻子”, 在种种反讽和悖论的情境中, 却显示出了“大智若愚”的智慧, 以及人生的种种无常与无可奈何。

傻子的叙事者的选取, 通过反讽和悖论, 使《尘埃落定》带有一种哲学的色彩。被视为聪明人的哥哥, 所做的选择与决定, 其实都是不合时宜的;他的锋芒毕露也让老土司感到了不安和焦虑。但是“我”却始终是以一种傻子的言语和行为让人觉得他毫无危机可言, 即使是哥哥在一开始也是这么认为。于是“我”在任何时候都会被人理解和宽恕;而且当茸贡土司将他当傻子耍的时候, 却正是因为轻视了他而上了大当吃了亏。反观聪明人哥哥, 时常被视为是土司的继任者, 却做出了一系列的不合时宜的举动, 向老土司建言种罂粟等一些错误的言语与行为最终也将他自己葬送在复仇者的尖刀之下。《尘埃落定》所表现出来的, 正是一种处世哲学。阿来通过喜剧性的反讽充分展现了人生的悖论。

而这并非只是简单的人身哲学的展示。《尘埃落定》又可以看作是一部历史寓言, 预言着土司制度必将灭亡的命运。而在这整体的寓言下, 人生的哲学就有了更为丰富的含义:“更像是一曲人性的挽歌”。一系列的土司与土司之间的争端、麦其土司家庭内部的争端, 充斥着血腥、阴谋、暴力、人性的扭曲, 构成了一系列玄妙、复杂的关系:善与恶、美与丑、必然与偶然、爱与恨, 等等。傻子“我”即使在哥哥与塔娜通奸、塔娜三番五次背叛他的情况下, 对他的哥哥和塔娜, 仍然是一种很微妙的感情。杀手多吉罗布来复仇的时候, 看似多吉罗布是按照傻子“我”的指示来行事的, 而事实是多吉罗布转而刺杀他哥哥的行为恰恰是他所希望的。但当行刑人断定他的哥哥将要死去的时候, “我不知道该为自己高兴, 还是替哥哥难受”, 哥哥死的时候, “没有一个人的眼泪能比我的眼泪更真诚”;哥哥临死时, 对傻子“我”说“想想小时候, 我有多么爱你啊, 傻子”。在继承人之争下“早年的兄弟情感已经荡然无存”, 但是抛开一切, 却是人性的回归。在塔娜三番五次背叛他而又在受了委屈回来找“我”的时候, “我”总是能够原谅她。这一切都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复杂, 为人性的扭曲奏响了一曲挽歌。可以说, 《尘埃落定》的傻子的人生哲学, 则十分完美地阐释了历史寓言的意义:扭曲人性的土司制度的必然灭亡。

二、《尘埃落定》的文学内涵

1.《尘埃落定》的先锋性。

《尘埃落定》采用了一系列的后现代的手法, 带给了读者一种先锋性的艺术体验。但是我们仍然不能说《尘埃落定》是一部先锋小说。《尘埃落定》的叙事时间顺序依旧是按照故事发展的逻辑顺序来安置情节, 虽然有后现代主义的手法, 但是这种手法的使用更为传统, 并没有给读者造成一种特别强烈的后现代主义感受。小说采用的是外聚焦的视角, 依旧是相对传统。虽然叙述者安排为一个傻子, 但这个傻子的思维、言语、行动又往往是合情合理的, 与外聚焦的视角相结合, 让人很容易接受。可以看到, 《尘埃落定》的主要叙事方式还是较为传统的方式。所以, 我们只能说《尘埃落定》具有先锋性。

2. 新历史小说和文化寻根小说。

《尘埃落定》具有新历史小说和文化寻根小说的双重意味。

“我作为一个藏族人更多是从藏族民间口耳传承的神话、部族传说、家族传说、人物故事和寓言中吸收营养。”阿来在《尘埃落定》中构筑了一个广阔的历史时空, 描绘了那一个时代的藏族文化与土司的兴亡。土司之间的巫术对抗, 用湖上的风和神山上的光芒”练成的“五颜六色的丸药”, 带有一种神秘色彩。《尘埃落定》中人生哲学的思考, 突出了人性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借以展示历史的偶然性与荒诞性。傻子“我”很多无意之中的行为却达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显示出荒谬于偶然。小说以藏族土司制度生活为历史背景, 通过傻子这样一个叙述者的选取, 展示了历史的偶然, 荒谬与神秘;是一种对历史必然性的颠覆, 是对人生、哲学的诠释。人性的恶与非理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历史的走向。在这种“元历史”的内涵下体现出一种人文的思考与关怀, 并从哲学上关注人类生存的历史。

在小说中, 虽然寓言了土司制度的必然灭亡, 但是却是抱着一种极其复杂的感情来写。一方面, 土司制度确实是一种落后的奴隶制度。另一方面, 这种落后的制度却依然受到当地人, 甚至是最下等的奴隶的怀念。小说的结尾部分有一段这样的情节:当解放军解放了曾经属于土司的领土, 他们并非像以往的穷人一样热烈欢呼, “而这些奴隶却张着愚不可及的嘴哭起他们的主子来了”。而投降的拉雪巴土司却被看作是“弱小”。土司制度以及土司制度下的一切产物作为一种文化存在, 被融入了一种复杂的心理感受。即使是落后的, 谁也都无法回避那一个时代的历史文化。小说在结尾部分描绘解放军即将到来的时刻, 傻子“我”奋不顾身地返回麦其官寨;面对土司制度的即将覆亡, 傻子“我”的表述仍希望土司制度能继续存在下去。但是作为一种落后的制度, 却必然会与落后的文化共同灭亡。这就使得二者之间构成了悖论。这种悖论没有解决的办法与必然的答案, 因此, 作为“土司的土司”的“我”, 也一定要死去, 才能使一切尘埃落定。小说中这些人性的非理性与历史的思考, 又是对文化的一种复杂心理的呈现。

对藏族土司制度和文化的广阔的描绘与重塑, 以及对土司制度文化的矛盾心理, 就是这部小说作为新历史小说和文化寻根小说的特征。

总之, 阿来的《尘埃落定》通过采用一系列的后现代主义手法, 包括魔幻现实主义和意识流, 通过反讽和悖论, 广阔地构筑了小说的先锋性并展示了藏族土司制度与文化, 显示出对传统历史必然观念的颠覆, 展现了对人生的哲学思考, 表达了对土司制度与文化的复杂感情与文化的悖论思考, 具有新历史小说和文化寻根小说的意味。

摘要:阿来的小说《尘埃落定》运用了魔幻现实主义与意识流的后现代主义的叙事方式, 使用了反讽、悖论等艺术手法, 表现出了先锋性特征, 并以此完成了对历史的解构, 完成了哲学层面的历史与人生的思考, 表现了对藏族传统文化的一种复杂的思考, 具有新历史小说和文化寻根小说的双重意味。

关键词:《尘埃落定》,后现代,新历史,文化寻根

参考文献

[1]阎景翰, 刘路, 张国俊.写作艺术大辞典[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0.2, 第一版.

[2]乐黛云, 叶朗, 倪培耕, 赵毅衡, 郭宏安, 刘烈恒等.世界诗学大辞典[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 1993.1, 第一版.

[3]吴道毅.论尘埃落定的现代叙事特征[J].民族文学, 2006, (11) .

[4]朱栋霖, 朱晓进, 龙泉明.中国现代文学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1, 第一版.

[5]阿来.就这样日益丰盈[M].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2002, 第一版.

[6]薛忠文.“新历史小说”历史观鱼议[J].齐鲁学刊, 2004, (2) .

篇4:尘埃落定看格局

悲观者认为,加多宝丢失了巨大的既得利益,广药接手了烫手山芋。

我是乐观主义者。我认为,加多宝解脱了,丢掉了幻想,丢掉了决策时的包袱,走出了十字路口;广药则收获了既得利益。

从加多宝角度讲,如果没有行贿事件,合同能够正常执行到2020年,加多宝又能如何?除非获得排他性的永久品牌使用合同,即买断品牌使用权,否则,加多宝永远处于忐忑之中。

除了行贿这个明显的缺陷之外,加多宝的品牌合作合同还有三个致命缺陷:第一,品牌使用没有排他性,广药可以在其他领域使用王老吉商标(如绿盒王老吉);第二,合同续约没有机制保障;第三,品牌使用费没有机制保障。

王老吉的品牌价值取决于加多宝的运营能力,而广药未来的品牌索价又取决于王老吉的品牌价值,加多宝的运营能力越强,未来的付费可能越多。这样的问题,加多宝总有一天无法承受。

如果王老吉品牌做得不成功,上述问题都不是严重问题。如果初始合同就一揽子解决,上述问题也不存在。关键在于续约时,凉茶已经做得足够大,双方都面临着社会压力,双方都身不由己。

只要没有解决品牌“买断”问题,加多宝的决策都背着一个包袱。规模做得越大,包袱越多。正因为如此,我们看到了加多宝毅然决然“决裂”的意图,甚至不给广药谈判的余地。

笔者推测,广加之争中,加多宝压根就没有想过要继续做“王老吉”,它的目标只有一个:创造一个最有利再造品牌的时机和环境,丢掉历史包袱。

丢掉包袱的加多宝最轻松,丢掉包袱的加多宝目标最清晰。丢掉包袱,加多宝就已经赢了。对加多宝来说,再造一个品牌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

与未来可能付出的巨大代价相比,加多宝现在退出的代价是最小的,收获则可能是最大的。

从后期的操作中,我们看到加多宝引导舆论和市场操作的从容与娴熟,也能够想象“决裂”之后心情的轻松。如果换作我,我会用一个词来概括决裂后的心情:解脱。

虽然是双赢,但差别是:加多宝之赢是绝处逢生,被动中获得主动;广药之赢是被动中获得的既得利益,简直是“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广加之争符合产业利益

产业利益高于一切。凉茶产业做砸了,广药与加多宝谁对谁错都没有意义。

从做大凉茶产业角度讲,加多宝另起炉灶对凉茶产业更有利。

好不容易崛起一个民族产业品类,可能会在内耗中耗损掉,这是广加之争中弥漫在全社会的担忧。我认为,这可能是杞人忧天。

一个产业的崛起,特别像凉茶、可乐这类产业的崛起,如果是一家独大的局面,并不利于产业的良性发展。

如果没有百事可乐的紧追不舍,可口可乐很难永远保持警惕,碳酸饮料不一定有现在这样的世界影响力。

如果没有肯德基的“紧挨”开店策略,美国的快餐产业可能不会有现在这样在全世界的地位。

一个产业如果是高度分散的,可能因为没有领导而不为社会关注;一个产业如果形成垄断,可能因为缺乏竞争而无法持续激活产业。寡头垄断对多数产业而言是比较好的格局。

凉茶产业,到底是中国人眼中的民族产业,还是世界视野中的民族产业?现在被称为民族产业,是因为它的基因是民族的。未来被称为民族产业,它的市场和消费者必须是世界性的。

可口可乐作为民族产业走向世界,恰逢美国崛起于世界。凉茶产业之崛起,恰逢中国崛起,有了民族产业走向世界的国家背景。

然而,原来的凉茶产业格局有利于走向世界吗?

加多宝以一己之力激活了凉茶产业,把一个区域化的小产业做成一个民族产业,值得称颂。但是,由于原“王老吉”一家独大的局面已经形成,绿盒王老吉与和其正都不是其等量的竞争对手。对于凉茶产业的长效发展机制来讲,这并不见得是好事。

广加之争,和其正看到了产业机会。不管其最后能否修成正果,与王老吉和加多宝上演“三国演义”,和其正的积极“参战”对产业发展一定有正向作用。

被媒体“公认”综合营销能力稍弱的广药集团(事实是否如此,还有待验证),突然接手王老吉这么大一个“盘子”,虽然初期可能手足无措,但在几年时间内维持一定的“体量”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

加多宝的综合能力已经得到“公认”,再造一个与原王老吉等量的加多宝凉茶应该属意料之中。

广加之争,已经把凉茶的盘子炒大了。如果最后真的能够形成2~3个等量对手,并且能够随着中国崛起把凉茶推向世界,以后可能会像回味两乐之争一样回味广加之争。

篇5:《尘埃落定》读后感

小说描写一个声势显赫的康巴藏族土司,在酒后和汉族太太生了一个傻瓜儿子。这个人人都认定的傻子与现实生活格格不入,但却有超时代的预感和举止,并成为土司制度兴衰的见证人。小说展现了独特的藏族风情及土司制度的浪漫和神秘。

2000年,《尘埃落定》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2019年9月23日,《尘埃落定》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

★ 《尘埃落定》600字读后感

★ 尘埃落定记忆散文

★ 尘埃落定读后感心得

★ 阿来尘埃落定读后感

★ 尘埃落定读后感优秀作文

篇6:尘埃落定读后感

“傻子”心中也有爱情,他对塔娜,他对年轻时候的卓玛。他也有亲情,他对他同父异母的哥哥,对他的父亲和母亲。他也有友情,他对索郎泽郎,对尔依,不像是一般的下人那般。他呢,他想在红色政权赶来之前让那些奴隶都恢复自由人的身份。其实还是有些残忍,为什么会让一个傻子去见证一个家族的兴衰,见证一个制度的没落。

今天,那些来自藏族文化的土司制度已经不复存在,留给我们的也没有太大的意义。可是毕竟它还是在一片土地上延续了很多年,毕竟它曾经支撑了一个民族一群人生活的信念。这就是傻子的好处,好多事情伤得了平常人伤不了你。

篇7:尘埃落定读后感

曾记得在区里的一节语文公开课上有一位老师用阿来的这篇《尘埃落定》作为导入,上了一节关于科幻小说的课。所以,印象中,一直以为《尘埃落定》是一篇曾经获得过矛盾文学奖的科幻小说。直到读了后,才纠正了我这个错误的认知。事实是,《尘埃落定》的作者阿来,曾经是杂志《科幻世界》的主编,也正因为如此,这部小说中出现了对巫术、预言等情节的大量描写,使小说带上了一点魔幻的色彩。比如,土司太太嘬着嘴,尖着手指,“咯吱咯吱”吃老鼠的声音成为“我”长久以来的一个噩梦;“我”穿着从死囚身上扒下来的衣服,满足了它在世间行走的愿望,最后,哥哥穿着它被人杀死……这些描写也让小说具备了超越世俗生活的独特魅力。

作为一部兼具通俗性和传奇性的长篇小说,《尘埃落定》为我们奏响了一首独特异域风情中亲情、爱情、友情的交响曲。在这部荡气回肠的家族史诗中,作者以一个“傻子少爷”的眼光见证了以麦其土司为代表的土司制度的兴衰史,也在“傻子少爷”不停的追问“我是谁”“我在哪儿”中,传达出作者对普通人在历史巨变中将何去何从的拷问。

土司,作为西北、西南地区少数民族部落的头目,虽然他们的头衔是中原的皇帝给的,但他们实行“世袭制”,管辖“东西三百六十里,南北四百一十里的地盘”,拥有广袤的土地,自己的军队和为自己服务的**、喇嘛等宗教僧侣阶层,以及大批的奴隶,无尽的财富和至上的权利,他们是逍遥在正统王权之下的小土王。作者以其轻巧活泼而富有魅力的语言向我们展现了藏族地区浓郁的民族风情和土司制度的浪漫神秘。这些雄踞一方的土司们,都曾坚定地相信这高高在上的土司之位会千秋万代地传下去。可当历史的巨轮滚滚而来时,那些连同所有人在内的巍峨官寨轰然倒塌也不过是一瞬间的事。所有的新仇旧恨,落寞繁华都化作一粒尘埃,在飞跃落定之间见证一个时代的落幕。这不由让我想到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同样的家族史诗,同样的精彩传奇,同样在时代的洪流当中变成一粒微不足道的尘埃,在历史的扉页上悲壮地落定。

一个偌大的家族在时代的洪流中尚且如此渺小,那么一个人在其中的存在又是何其卑微!当盛极一时的家族走向四分五裂,当不可一世的“土皇帝”沦为蝼蚁一般的普通人,当辉煌归于历史,当荣耀成为过去,我们在感叹世事如苍狗白云,变幻无常的同时,也应该明白没有永恒的舞台中心,所有的繁华最终都将会落幕,正如时代有始末,家族有盛衰,生命有存亡,当时间的河流奔涌向前,夹裹在其中的那些人,无论是权倾一时的麦其土司,还是命如蚁贱的侍女桑吉卓玛,都只能看着曾经珍视的金钱、地位、欲望、权力、情爱、青春、健康化作微不足道的尘埃,在他们死去的躯体上无声地落定。这是历史发展的规律,在历史前进的巨轮下,被碾压粉碎的不仅是一座古老的大厦,一个庞大的家族,一个世袭的制度,随之毁灭的,还有那无数鲜活高贵,平凡灿烂的生命。在我们眼中,他们是陌生又神秘的少数民族,他们的生活有着不同于我们的文化背景和生活方式的,但他们过得却是和我们相似的人生。

篇8:《尘埃落定》读后感

无论沧海桑田如何变化,总会有它尘埃落定的一天。在那神秘的青藏高原边上,一片被文明和荒蛮所统治的遥远土地,孕育这土司制度的发展和展现着它所发生的变化。亘古的麦其家族,占据了一片土司之地,一个酒后所生的傻儿子,用他的眼为我们介绍他所生活的那个家族,那个时代的世事变迁。

在土司制度统治的那片土地上,身为奴隶的卓玛和土司的傻二少爷,那个卓玛教会了傻少爷许多事情,傻少爷一心想带领她脱离出那个低贱的等级。卓玛用自己的身体完成对主子的忠诚,而卓玛却最后只请求傻少爷能把她许配给更为低下的银匠,傻少爷只能苦笑的看着心爱的卓玛褪去她高于奴隶的身份回归于那些生活在城堡底层的奴隶们。书中所描写的种种诉说着土司制度下的阶级的明显,那强大的麦其土司,有着偌大的土地,有着属地上所有东西的生死权,有为他们效命威慑百姓的行邢人,有好几层庞大的堡垒,有着自己的法律。就如那可怜的汉人太太看着被麦其土司抢来的女人娶进门时,看到麦其土司和那个女人在城外野合时晃动麦子的情形,随着自己的地位荡然无存日日夜夜依靠那鸦*吊着性命,对来自汉区被贩卖的女子而言,那权力地位是多么珍贵,在那土司的土地上享受着一切奢华的东西。

傻少爷,汉人太太和麦其土司酒后所生的傻子,被全堡垒私底下讨论笑话的傻子。虽然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却并没有少爷的那种样子。与下人们厮混在一起,在城堡里商讨最重要的事情时却没有被寄托过希望。麦其家的二少爷,是个傻子!傻子,傻子却最终做了许多当时公认的聪明人都做不出的事!傻子有福,不用像自认为聪明人的人们那样担惊受怕;不用一辈子活在自己的计谋和别人的阴谋里;他不用被人时时提防。因为在别人眼里,他不过是个傻子,他不对任何人构成威胁。所以他犯错,别人不会责怪,因为傻子是傻子,傻子的行为是该被原谅的;所以他无意做了聪明事,别人却又会怀疑:他是真的傻,还是大智若愚的高深的智者。傻子向来都是冷眼旁观的过着,对不合理的不闻不问,没有争取,这些掩护了他,可似乎不争是他最厉害的武器,他的不争却中得到命运眷顾。傻子是忠厚的,仁慈的,智慧的,真正与世无争而又因为身为存在而无法真正出世的,虽然他是不自信的,懦弱的,但他没有仇人,他得到的是敬仰与忠诚的跟随,他又似乎有些超然物外了。

对于麦其家来说,远来的特派员带来的是麦其家的强盛,带了枪,带来了米壳,带来了可以称霸土司的力量。米壳为麦其土司创造了财富,傻子在边疆开拓的市场更是强大了麦其土司。而那罂*带来的不只是一时的奇妙幻觉,还有幻觉过后的深渊。那罂*在土司的土地上绽放的那一刻,将土司这片土地与汉区联系在一起,跟进了土司制度与近代中国的同步交流发展。随着书的末尾傻少爷被仇人所杀害,解放军踏入土司土地时,一切都尘埃落定,那罂*便是土司制度没落的信号。

篇9:《尘埃落定》读后感

一进入小说,就被雪域高原的异域风情吸引,不一样的生活方式,从没听过的土司统治,一切都那么神秘。小说始终以第一人称傻子的语气在描述着麦其土司家里发生的一切,描述着土司之间的争斗。傻子不傻,有着超强的第六感官,他以一种超脱于时代和家族的思维方式洞察着浮华背后的一切。

小说有几条线索在交织着。麦其土司家内部的各种矛盾冲突;聪明的大儿子和傻子小儿子之间的斗争;土司与土司之间的冲突;这些都是明线。还有一条暗线那就是大时代下国共之间的斗争,这一条暗线始终贯穿小说始末,也是土司官寨灰飞烟灭,旧制度土崩瓦解的根源。一切奢靡随着红色汉人的到来烟消云散,只落下尘埃落定后的死寂。

篇10:《尘埃落定》读后感

代土司制度由没落直至终结的历史。简单而深刻的反思,节制而富有张力的叙述,蕴藏着无限深情的感慨——无处不流露着作者在语言上的敏锐及创作上的才华。

阿来是一位出生在嘉绒的藏族汉此文来源于。西藏,一个美丽而神秘的地方:深沉高洁的沃土,古老热情的民族,原始自然的生活方式以及奇异的宗教信仰——这一切,都为藏文化增添了一种特有的幻丽与芬芳。自小就在故土耳濡目染的阿来,自然对藏民的习俗和文化怀有深深的依恋。因此,他选择了康巴土司家族的兴衰作为小说的题材,借以描绘藏地的风土人情,阐述自己对其历史及人文的认知与思索。看似独特,实则必然。

初读《尘埃落定》时,最先吸引我的,也正是这股浓郁的高原气息。自翻开卷首的那一刻起,美得令人心悸的雪域画卷便一路铺展绵延——从阳光落在雪山上的清澈光辉到野草与青稞的交织色彩,从堡垒般森严的土司寨城到夹杂着权力和火药的飞雪尘埃,还有穿行其中的健壮的男人以及淳朴的女人……它们在一起,共同成为了感官和氛围的基奠,不仅扎根于小说的灵魂,更融入了作者的意绪与激情,读来怎不令人注目忘情呢?

阿来曾在访谈录中写道,“我只是把民族化作为一个视角,无论我的小说还是散文,我都希望读者关注它们的故事及内涵,而不要仅仅将他们视为特殊民族的特殊图景”。由此可见,阿来必定在作品的情节描述及人物刻画上投入了更多的热情。这一点可以从《尘埃落定》中体现出来。小说讲述了一个虽不繁杂,却跌宕起伏、辗转迷离的故事:麦其土司是康巴众土司中的一个,他和汉人太太生下了一个虽是傻瓜却常常道破天机的儿此文来源于。之后,老土司不顾济嘎**的阻止,靠着汉人黄师爷引种的鸦片迅速富足,成为最强大的土王。然而魔花罂粟却乱了人的心性,大少爷贪恋权势和性欲,老土司为了央宗和金银杀死了世代忠心的查查头人,贪心的他为了不让其他土司发展,发动了“罂粟花”战争,使诅咒和巫术再次在两边的领地蔓延,次年其余部落的灾荒又让粮仓丰足的麦其家族发起了麦米贸易,建立边疆城镇,茶马互市。在这看似麦其家族的鼎盛时期,红色汉人来了。随着大炮的轰鸣,土司官寨灰飞烟灭,旧制在瞬间土崩瓦解。一切奢靡烟消云散,只留下了尘埃落定后的死寂。

故事一开始,阿来便给了我们土司二少爷的眼睛。那是一双异常敏锐而深邃的眼睛——它“什么都看得见,不仅今天,明天也都全部看见了”。正是它,带领着我们穿越时空、大地和民族,让我们目睹了康巴土司制在崩溃前的最后幻象,见证了一个时代转入另一个时代的喧嚣和动荡。如此神奇的眼睛,拥有它的二少爷又该是怎样的人呢?首先,他是尊贵的公此文来源于,其次,他是众人眼中的傻此文来源于。世人称他傻,但并不代表他真的混沌愚蠢。相反,他以一种超脱于时代和家族的思维方式洞察着浮华背后的一切。土司们的官寨是一个个浓缩相连的世界。此文来源于欲、阴谋、争夺、猜忌在其间纠织弥漫。处于政治漩涡的权贵们终究无法从盛世之梦中清醒过来,更有一群自认为聪明的人,整日用那“傻乎乎的劲头”为毫无意义的事上窜下跳,费尽心机——只有傻少爷的心底一片透明。他知道金钱和权力只不过是过眼烟云,也看到了笼罩在古老旧制上的惨淡夕阳,因此他将意念放在更单纯而深远的地方。他的思想与言行脱去了“聪明人”的虚伪矫饰,干净得像高天中的流云,并时时闪现出未来的光弧。简单地说,他活在自我空灵的世界里,满是大彻大悟的清醒。书中有一句话来解释这种境界:“一个傻此文来源于,往往不此文来源于不恨,因而只看到基本事实。”我倒觉得并非如此。傻少爷不是麻木不仁,他对太多东西付与深情,只是忘记了仇恨。他此文来源于故乡的每一寸土地,此文来源于美丽浪漫的侍女卓玛,此文来源于地位低贱的伙伴尔依……他的生命中充满了真诚与亲善,消融了嫉妒和仇怨。“此文来源于将视线拓展,而恨将其阻塞”,于是,他能够以广阔的胸襟包容世事的突变与讹移,在众人挣扎呻吟之时跨越历史的玄机。大智若愚,怕就是这样的人吧?“我想是的,上天叫我看见,叫我听见,叫我置身其中,又超然物外。上天是为了这个目的,才让我看来像个傻此文来源于”。说来也有趣,傻少爷背负了痴呆的名声,却担当着智慧的化身。或许世界本身就对智者和愚者有了错误的区分?二少爷最后的感叹,更证明了一点:他是宽厚而睿智的,只是世俗的灰尘将其扭曲了。

对于这个怪诞甚至

有些夸张的人物,大家褒贬不一。有人认为他的行为神乎其神,与现实的轨道脱离得太远了,有人则认为,正是他的天马行空,才让这部基于现实的魔幻主义小说有了开合自如的气度。在我看来,有一点是不可否认的,正是这个傻此文来源于的存在,才让小说中的种种荒诞成为了激动人心的转折,才让这曲繁华落尽的末代哀歌有了绚丽的波澜与光华。傻少爷,不

失为一个感人的、成功的形象。

篇11:《尘埃落定》读后感

很早以前就有人推荐这本书,到了如今才开了初遍,算是损失,不过毕竟比没看过的好。

把文字好放在第一位不是因为他是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就逢迎,二是里面的文字是那么的随意和空灵,有个嗜好你会感觉文字很简单,但是有个时候却会觉得自己是在看晦涩但是又经典的莎士比亚剧本,那种优美的文字驰骋,是要有厚厚的功底去驾驭的。

思维不错就是写一个公认的傻子的视角去写,而在民国和解放这个阶段最后的土司制度正在碰撞,它写的是一个大动荡社会的一个集体的小动荡,而又反映了大动荡。而以一个傻子的视角去写,又恰好规避了很多乱世的规则,这个傻子就成了乱世中一个很明亮的眼睛。然后一切似乎怪诞不经却又正好掐中预言。

能写是说里面穿插的角色事件多而不乱,每节的过度相当自然。当然,每个人并不是那么性格十分乖张,而是写通过时间的洗练,人的每一种变化,如老土司的那种老谋,大儿子的暴戾、卓玛的干练和奴性、小塔娜的卑微、美丽塔娜的高贵和孤独等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种性格,就那样,在傻傻人眼里,都是那么的瘦骨穷骸。当然权力的拥有也让这个小土司有了自我愉快、个性逞能的时候,这是他得以能够对任何事物发表没有顾忌评论的又一前提。

耐读是有回头率,耐读主要是建立他的知识性上面,没有一定思考能力的人是不会反复去咀嚼一本书的。看书就要像自己写作文一样,慢慢看后再去好好修改,然后又发觉会有什么不适合的地方稍微润笔一下。而这本书带给人去反复读的一个是对这个时代的认识的渴求,二是我能想象为何改土归流以后的康巴土司还能这样折腾寿命呢?三是对一个干净灵魂的一些哲理的解读,为甚能预见,就是把哲学想通了。

有知识就是耐读的基础,一本好的读物是要有知识性的,而知识不能赤裸裸的,小说不是教科书,长篇累牍地教人那是圣贤,当然知识也要结合的好,当年我看《大唐双龙传》,不知道谁说里面包含了无限的古典知识,确实如此,不过因为太书面化,或许我知识有限,内很好穿插,看着有不忍卒读的感觉,勉强看了个半,故事没理会了,知识倒是一大堆。这本书写的关于异域的风情,另一个时代的生活以及几个暗权力的争斗,使得这里面充满着读书人需要的营养,当然,里面有按照世俗常说的自然主义描写的梅毒和罂粟,但更多的是来自我们小傻子、书记官和师爷、小叔子的智慧,以及大藏区人民历久以来诗歌的美誉传承。

够主流就是说它已经被拍成了电视剧,这个书的知识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我们藏族人民喜闻乐见的读物就是这种,喜欢看的电影就是他们自己土地上发生的事情,书中抒发的情感是复杂的,那种生活也是最后的,先知最终还是埋葬在前代人报仇的血泊中,高贵的塔娜却依旧在瞭望;不像康定情歌那样纯纯洁洁的抒情,纯粹采民间爱情“风”,这部书是 藏族人民要了解自己的一部“诗经”,风雅颂俱全。

上一篇:善良议论文高三学生满分作文下一篇:有特色的米饭广告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