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金融更好地服务现代农业发展

2024-04-07

让金融更好地服务现代农业发展(通用11篇)

篇1:让金融更好地服务现代农业发展

[键入文字]

随着农村分工分业的深入发展,农业领域涌现出一大批以专业化、市场化、规模化、集约化为特征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包括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骨干力量。新型农业主体经营规模较大,资金需求增加,普遍面临融资难问题。这一问题制约了规模经营和现代农业的发展。因此,应拓宽思路、加大力度,让金融成为一池活水,更好地服务现代农业发展。

稳妥开展农民合作社信用合作。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允许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农民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是在合作社内部通过成员出资入股的方式向需要资金的成员提供融资服务,是合作社成员间的一种互助合作。合作社内部成员有密切的地缘、血缘关系,相互之间对信誉状况和经济活动信息非常了解,有利于对借贷资金进行监督,且借贷方式灵活简便,符合农业生产资金需求特点,是解决农村金融供给不足的有效途径。需要注意的是,农民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必须规范运行,按照合作社章程要求,将开展信用合作的农户范围严格限定在合作社内部,严禁变相吸储。应对资金用途做出明确规定,严禁将借贷资金用于农业以外的领域。在发放借贷资金时,应对借款人的资金用途和信用情况进行综合考察,并按照民主管理、一人一票的方式进行表决,杜绝出现“少数人控制”的局面。建议国家尽快明确农民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的监管部门,出台信用合作管理办法,将农民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纳入依法、依规的轨道。

拓宽有效担保抵押物范围。缺乏有效担保抵押物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难的直接原因。金融机构应拓宽有效担保抵押物范围,将新型主体拥有的符合抵押品特征的动产和不动产,如大型农机具、土地附属设施、土地承包经营权等,纳入抵押或质押范围。鼓励金融机构开展金融产品创新,如直接补贴资金担保、土地流转收益保证贷款、规模经营主体营销贷款等。支持和引导担保机制创新,可以由财政出资成立担保公司,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担保和反担保;还可以成立区域性互助担保基金,对新型主体贷款进行担保。

积极发展农业产业链金融。农业产业化经营主要是通过龙头企业的引领,开展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主要有“公司+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农业产业链金融的核心是在产业化经营中,龙头企业通过自身信用或产品订单为联结的农户进行贷款担保。产业链金融涉及主体较多,金融产品比较复杂,金融机构应加强风险控制,重点围绕一体化程度高、信用等级高、经营状况好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来开展。创新产业链金融方式,开展政府、金融机构、科研机构、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多方合作,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和金融服务能力。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建立风险基金或风险准备金制度,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化解金融风险。

加大对涉农金融机构的政策支持。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适当调低涉农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支持涉农金融机构加大对县域经济、农村发展以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贷投入。对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力度较大、效果较好的金融机构,给予财政奖补和税收优惠,呼伦贝尔人事考试信息网:http://hlbe.offcn.com/

[键入文字]

并优先发放支农再贷款、办理再贴现。明确县域金融机构的支农责任,将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纳入信贷政策导向评估,以评估促进信贷投放。

(作者单位:重庆社会科学院)

《人民日报》(2014年08月13日 07版)

呼伦贝尔人事考试信息网:http://hlbe.offcn.com/

篇2:让金融更好地服务现代农业发展

略,坚持工业强县、项目立县、开放活县、民生稳县,在“保发展、保稳定、保民生、保平衡、保安全”上做文章,更好地服务全县经济社会发展。

一、以扩内需保增长为主线,全力保发展。财政是经济发展水平的集中反映,财政更是政府职能得以履行、各项事业赖以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证。因此,要紧紧抓住中央扩内需、保增长的机遇,将保发展建立在“三个基础”上。一是建立在争取上级支持的基础上。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按照上级扩内需、保增长的主要方向领域,认真研究并用好、用活上级的财政贴息、税收优惠等财政政策,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促进扩大投资。二是建立在大力调整结构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引导带动作用,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认真落实各项财税优惠政策,支持白溪关、红石林、九龙、岩头寨等工业小区建设,培植电解锰业、磷矿精深加工业和建材业等工矿企业。继续采取税收返还的方式,扶持烟叶生产;充分整合支农项目资金,支持茶叶、柑桔等农产品基地建设和品种改良,支持龙头企业和专业大户发展茶产品、林产品和果产品精深加工。支持旅游景区公路、游道、景观以及“农家乐”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三是建立在大力扶持企业生产的基础上。综合运用财政贴息政策,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提升融资能力。采取扩大失业保险使用范围、支持困难企业开展在岗培训等措施,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促进企业增加投资,帮助企业开工生产,达产达标。全面推行增值税转型改革,取消和停止征收10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

二、以加快农村发展为基础,全力保稳定。“三农”工作是基层工作,也是基础工作,做好了就能起到“稳定器”的作用。一是认真落实惠农补贴政策。提高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财政补贴标准,完善“中国农民补贴网”建设,规范补贴发放管理,加大对惠农补贴发放的监督检查力度,确保补贴不折不扣发放到农民手中。二是着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支持农村安全饮水、土地整理、农网改造、村道硬化、农村能源、病险水库治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三是积极支持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进一步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承保规模,增加保险品种,提高农业抗御灾害的能力。继续支持完善农村流通体系,做好“家电下乡”财政补贴工作。四是大力支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重点扶持1至2家有带动能力、有竞争力、有科技含量的农业产业化企业。五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落实好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提高村干部工资标准,增强村级组织的活力,确保村级组织正常运转。

三、以社会事业发展为重点,全力保民生。主要是围绕五个“进一步”,着力保民生。一是进一步健全优先发展教育的经费保障机制。巩固和完善城乡义务教育免费政策,落实好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加大对农村寄宿制学校和农村合格学校建设的支持力度。二是进一步促进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认真落实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等优优惠政策,鼓励城镇居民、库区移民、返乡农民工等群体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探索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办法,推动建立覆盖城乡的养老保险制度。继续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提高低保补助水平。积极支持廉租住房建设,推行租赁补贴办法。继续做好优抚安置和军转干部解困工作,维护社会稳定。三是进一步支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推进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支持完善城乡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完善城乡大病救助制度,加强计划免疫和重大疾病防治。四是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支持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群众体育设施等建设,积极推进全民健身运动,构建多功能的公共服务体系。五是进一步支持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完善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努力完善退耕还林政策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促进林业生态可持续发展。

四、以财政增收节支为核心,全力保平衡。面临极其不利的国际国内大环境,加上国家实施新一轮以减税和增加支出为主要特征的积极的财政政策,今年我县财政增收节支形势严峻。为此,要注重“两个强力”,确保财政收入增幅17%以上的目标,确保财政收支平衡。一是强力保增收,着力提高财税收入征管能力。完善财税收入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坚持既有利于财政增收,又有利于调动财税部门积极性的原则;加强税源分析,不断完善税收分析体系;坚持财税部门不定期工作通报制度,及时沟通和解决税收征管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规范非税收入征管。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的具体

规定,规范各类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和罚没收入的管理,不断增强政府调控能力。二是强力减支出。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严格执行财政预算,从紧有序安排各项支出,集中财力优先确保重点支出,做到能压则压,该减则减,当缓则缓,特别要严控新的重大支出口子及一般性支出,争取实现机关办公楼建设、公款旅游、小车购置的三个“零增长”。

篇3:让“表演”更好地服务语文学习

在此次事件中,教师采用学生课堂表演的形式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演一演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燕子飞过大海时的疲劳,从而获得情感体验。这样的教学方式符合小学生的学习心理,也体现了相应的效果。

诚然,没有“乐”就难以有好的学,但也应该注意处理好“手段与目的”关系,我们不能为了课堂的热闹而表演,更不能为了表演而表演,有效的课堂表演应该是为语文学习服务的。一般情况下,课堂表演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展示性的表演。这类表演主要是在学生对语言内容已具有感知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仿真还原或创造性表演,其目的是为了加强意义理解和情感体验。这一类表演较多置于特定学习阶段的后期。另一类是根据学习对象和学习内容的需要,为了支持与获得理解而进行的表演。如通过情境表演来认知体会语言表达的内容、形式和应用效果,从而更加形象真切地体会文本的遣词造句。这类表演通常是紧密结合教学过程进行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在形象、生动的语言学习中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不管是哪种方式的表演,都不能脱离语言学习的根本目的,应该遵循“到语言中去,从语言中来”的原则,这才是真正立足于有效语文学习的课堂表演。

篇4:如何让金融更好地服务现代农业

第一,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机制改革。农村金融不仅是一个纯粹的市场产品,还带有准公共性质,既有市场因素,也有政府因素,如何把政府和市场的作用结合起来,是摆在农村金融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在这一过程中,要搞好两个结合,一个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农村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相结合;一个是防范金融风险和稳定经济增长相结合。具体而言,首先,要分类推进金融机构改革。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农业发展银行的优势和商业银行的作用,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农村金融领域,形成支持“三农”的合力。其次,要丰富农村金融服务主体。不仅要充分发挥农村现有各类金融机构的优势,还要大力培育和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服务主体。未来将鼓励建立农业产业投资基金、农业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和农业科技创业投资基金;支持组建主要服务“三农”的金融租赁公司;鼓励组建政府出资为主、重点开展涉农担保业务的县域融资性担保机构或担保基金,支持其他融资性担保机构为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提供融资担保服务。此外,还要规范发展农村合作金融。支持农民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积极稳妥组织试点,抓紧制定相关管理办法;在符合条件的农民合作社和供销合作社基础上培育发展农村合作金融组织,从而更好地支持现代农业发展。

第二,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当前,农村资金需求日益多样化,在央行和银监会的鼓励和支持下,涉农金融机构也随之展开了包括林权抵押贷款、小额信贷、“公司+基地+农户”等多种方式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但在多数农村地区,农村金融产品单一、供给不足的问题仍然突出。因此,还应当继续加强农村金融服务产品的创新。在具体实践中,要积极推动土地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的确权、颁证、登记、流转等基础性工作,探索开展“三权”抵押试点;用足用好农村有限担保资源,允许法律法规不禁止、产权归属清晰、价值评估合理的各类农村资产设置抵押;鼓励推行“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动态调整”的农户信贷模式,合理确定贷款额度、放款进度和回收期限;加快微贷技术在农村地区的推广应用;推广产业链金融模式,大力发展农村电话银行、网上银行业务,创新和推广专营机构、信贷工厂等服务模式;进一步简化金融服务手续,推行通俗易懂的合同文本,优化审批流程,规范服务收费,严禁在提供金融服务时附加不合理条件和额外费用,切实维护农民利益。

第三,加快农村金融服务立法。目前,我国有关农村金融的法律规范散见于相关的金融法律之中,尚无专门针对支持农业农村的金融机构的法律,客观上削弱了农村金融服务的法律保障。应加快农村金融服务立法步伐,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将成熟的政策和做法上升为法律规范,形成金融支农长效机制。比如,应通过建立健全法律保障体系,对新型合作金融制度的基本内涵、新型合作金融组织的主要特征、发展环境、扶持政策等作出法律规定;为新型合作金融组织的组建和后续发展提供行政管理依据;对加快培育和发展新型合作金融组织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基本原则、具体内容、配套政策等作出规定等。

与此同时,要让金融更好地服务现代农业,还要在进一步完善金融支持政策、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质量上下功夫。一方面,要完善农村金融税收优惠政策,引导金融资源“下沉”农村,反哺“三农”。加快建立导向明确、激励有效、约束严格、协调配套的长期化、制度化农村金融政策扶持体系,为金融机构开展“三农”业务提供稳定的政策预期,调动金融机构支农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加强农村金融服务风险管控,不断加强涉农贷款的风险管理,认真落实贷款“三查”制度,进一步提高贷款分类的准确性,加强风险管理的前瞻性、主动性和连续性。此外,开展农村地区金融知识宣传也是题中应有之意。要通过走街道、下乡村、进厂企、访社区等多种形式,在农村地区宣传普及金融知识,让农村群众“学金融、懂金融、用金融”,服务农民对金融的实际需求,从而真正提高农村金融服务现代农业的质量。

作者:范垄基 穆月英

篇5:让插图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孟州市河雍办事处东田丈学校 赵丽珺

我们可以发现,新教材的插图越来越多,越来越新,极富时代特点、人文色彩和情感因素。《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掘教材中的创造教育因素,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如果合理地把教材中的插图与学习内容结合起来,不但能促进课堂教学,而且对发展学生的思维、开发潜能、激活想像力会起到重要作用。

在教学中,我试着这样运用插图,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抓住各类插图的特点,指导学生全面准确地读图,促进课堂教学。

课本上的插图,大致可分为单图和连环图等。

1、单图:是画面相对完整的单幅图,它能独立地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对于单图,在教学中我主要做好以下两点:一是教学生读图。二是活化画面。

所谓读图,就是在仔细观察插图的基础上,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图上所画的内容。首先指导学生观察,为了提高观察效果,教师可以给出一些提示性的问题。然后让学生依图试读。如:在学习六年级上册《学弈》时我让学生观察图画后问:“图上的人在干什么?他们各有什么样的表现?学生能准确地把问题连在一起:两个人学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地学,而另一个却三心二意。那么,这样以来,学生对课文就有了整体的认识,以下的教学就轻松多了。

所谓活化画面,就是说插图虽然是静止的,但是它反映的信息往往是一个活动的过程。在指导学生观察读图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游子吟》时,我让学生低吟诗句,想像一位慈母借着油灯的微光为子女缝衣的情景,把静的画面拓宽为动的影像,不但体会了诗的意境,而且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2、连环图:是以事件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起来的一组单图,每幅单图表现事物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各图连接起来,即为文章内容,表现文章主题。实验教材低年级课文插图中连环图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一年级上册《雪孩子》中的1——8图就是连环图。

教学时,我先引导学生读好单图,结合课文弄清单图的内容,并适当让学生口述。然后指导学生理解图与图之间的关系,从整体上把握连环图。最后达到能看图复述课文,甚至能充分发挥想像添加自己的语言、动作等,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还使他们有所观、有所悟,不断提高语文素养。

二、结合课堂教学需要,灵活运用课本插图,提高学习效率。

1、从图导入:有些课文内容学生比较陌生,学起来有一定困难,恰当运用插图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复杂或难度大的内容形象化,使学生易于接受,容易进入学习状态。如一年级上册《静夜思》插图的运用。

2、以图助文。有些课文配有多幅插图,先看懂,再叙述,对课文理解有帮助。如二年级上册《农业的变化真大》的插图,把大棚模型、彩色棉花、无土栽培等先进的农业技术用多组图的形式表现出来,在读文的过程中,指导学生看图并讲一讲这些先进的农业技术到底是怎么回事,加深了对文章的认识。

三、利用插图,培养学生各种能力。

1、培养学生的识字、认知能力。

插图和课文的表现形式是不同的,课文以语言文字为表现手段,所表现的事物是抽象、间接的。插图则是以线条、色彩为表现手段,所表现的事物是形象直接的。如一年级刚入学的孩子识字少,要想让孩子们通过抽象的语言表述识字,会有一定的难度,有时借助形象直观的插图来识字,认知会更快要更准。新教材根据小学生的性格、年龄特点,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表述转变为流畅的线条色彩,用精美的插图激发学生学习的识字的积极性。如一年级上册识字

(一)中,日、月、火、羊等看似简单的字,对学生来说并不太容易。教学时,我注重把图画与识字相结合,从实际图演示到日、月、火、羊这些象形字,让学生像画简笔画一样先画一画,然后又自然地过渡到汉字,学生学习兴趣十足,在不知不觉中就学会了生字。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师要抓住契机,得法引导,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如一年级上册读读背背中的《咏鹅》,我就提示学生仔细观察画面上鹅的项颈、羽毛的颜色、湖水的颜色等,使他们学会观察。

3、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如在学习一年级上册《雪地里的小画家》时,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我让学生模仿书上的插图,动手画一画其他一些动物在雪地里出现的样子,并把他们的脚印画出来。不仅丰富了原有的图画内容,也锻炼了自己的想像力的创造力。

4、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材中插图的内容广泛,涉及到日月星辰、山川河流、林海雪原、古今建筑、童话寓言等多方面。如六年级上册《鸟的天堂》一课,我结合插图简介了这一处旅游胜地,又从电脑上查找了许多相关图片,使学生们从插图中学到了广泛的知识,受到了美的的教育,提高了审美能力。同时,我还适时的引导学生利用节假日拍摄本地历史、自然和人文景观的照片或录像,并配以文字说明或感受。这样就为他们提供了多渠道、多层面的学习、实践机会,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篇6:让金融更好地服务现代农业发展

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西湖镇中心学校 张 建

21世纪,计算机网络已渗透日常生活的每个角落,成为高科技状态下优质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网上,存在着丰富的学习、教学、娱乐等资源,如自然科学方面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在网上可以找到通用的教学资源,因为不存在语言的差异。但是,就语文学科而言,它作为中国人的语言、中国人的文字,全球共通的教学资源相对而言就少了很多。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肩负着更重的负担——所有语文课件都必须由我们自己开发。

语言文字不是单纯的符号系统,而是一个民族认识世界、阐释世界的意义体系和价值体系,它与深厚的民族文化联系在一起,所以语文课件的制作不可能与物理、数学等理科相比,一味地追求动画、形式多样的插图等,而是要注重听、说、读、写的训练,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认知教育、情感教育和人格教育,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像能力、创造能力、个性、灵气等。

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对多媒体教学资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目前的音像市场五彩纷呈,许多以中国古典文学蓝本改编的VCD、录像为教学提供了第一手宝贵的形象思维资料,语文老师要有一颗“火眼金睛”能够去粗取精,然后通过电脑的图片、视频和音频采集,把其中的精彩片段剪辑、选录下来,插入我们的教学课件中,从而丰富课堂,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具体来说:

(1)、听

多媒体教学可以一改传统教学上,利用录音机播放课文朗读带的形式,而改用音响等音效设备,甚至可以由学生朗读再配以背景音乐,动听悦耳的音响效果、加上优美的图像,使课文具有更强烈的感染力,充分调动学生全身的视觉、听觉神经,使学生更好地体会课文中作者所具有的思想感情,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例如《春》、《济南的冬天》等一类写景抒情的课文。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完全可以勾画出一幅幅令人心旷神怡的景色,可以虚拟出一幅幅动人的画卷。从而变抽象的文字叙述为优美的诗意的画境,它所能带给学生的听觉、视觉等感官上极大享受。这一感官上的享受,能很好地促使学生深刻地体会散文语言文字的优美。

除了可以听书本课文的朗诵以外,我们还可以把当代一些好的朗诵作品,配上与主题一致的背景音乐、画面,让学生课外阅读,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对中国语言文字的认识应用能力。

2)、说

多媒体电脑具有功能齐全的音像设备,可以用来指导学生的朗读能力训练。那些经过认真揣摩、反复练习后精心录制的作品,能给学生提供发音、语速、声调、重音、停顿等方面的示范。学生可以随意选取一篇或一段进行反复跟读,这样的练习对其朗读、说话水平的提高有相当大的帮助。

(3)、读

对于课文的阅读可以配上音乐,甚至于插入动态的画面或一段剪辑好的录像,这种效果与单纯阅读文字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它可以化抽象的文字为具体可感、形象生动的影音材料,再现课文的场景和意境,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使原来学生觉得比较枯燥无味的文字,变得兴趣盎然,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如说明文的教学,在传统的教学中,说明文被认为是最为枯燥的一种,学生怕听,老师也怕讲。制作多媒体课件时,我们可以把简单的文字说明变成一幅幅有趣生动的图片再现于学生面前。像初中课本中的《故宫博物院》一课,介绍的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建筑群,课文对故宫的几大建筑作了介绍,如养生殿、金銮殿等,但文字的介绍再形象生动,都只是抽象的文字。怎么办呢?我们可以选取以上建筑的图片(这可以自己扫描照片或是剪辑有关的音像材料,也可用数码相机实地拍摄),让学生随着你的境头观看实物,更好地体会课文是如何进行说明的。

还有如:《苏州园林》、《中国石拱桥》、《松鼠》等事物说明文我们同样可以把它制作成声、色、像俱全的多媒体教学课件。

(4)、写

多媒体计算机具有非常大的容量,它可以容纳相当多的范文、中外名著等,在开阔学生视野的同时,为他们更好地作文提供帮助。

如对中国四大小说的演绎,可以是纯语言文字描写故事情节,更可以应用多媒体计算机把课本要求的或是其它的一些重要情节,制作成影视片段,更加生动地再现小说中的场景、环境,人物等小说要素,使小说中的人物活生生地站到学生的面前,并通过他们的表演,使学生临其境、闻其声、见其人,对人物形象、性格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多媒体课件制作应以语文学科的“美育”为前提

除了语文学科必须具备的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以外,语文学科也包含着其它学科无法相比的美育因素,这种性质决定语文必须成为审美教育的主阵地,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理想、审美观念、审美能力,以及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自身和投身实践的能力。

语文多媒体教学,声、像、文结合,让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内容变成形、声结合的画面图式,让静态的审美对象活跃起来成为动态,并打破教室四十五分钟的时空限制,纵贯古今,横跨中外,能加快美的信息速度,加大美的信息含量,创造一个崭新的审美时空。

所以,语文多媒体制作中实施美育,既具有必然性,又具有可行性。具体实现机制如下。

(1)精心制作声像,让学生感知美。

多媒体的一个优势,就是能把课文中抽象的文字,变成具体可感的审美形象,这是增强审美感知力的重要手段。

首先是精选或制作美的画面。视觉是人感知美的最大途径,美感强烈的图片直接刺激人的眼睛,把美的信号传入大脑,从而达到审美愉悦。所以在制作课件时,我们要注意图片色彩的配置,图文的和谐,用笔的精细;按钮的色调、大小、字体也要与图片风格相吻合,以保证画面的整体美。文字图片的制作也要讲究。文字图片要能体现出“建筑的美”:注重文字的对称、整齐或错落有致。同时应注意文字色彩、字体、大小的变化,避免单调呆板。

其次,应有良好的配音。好的配音能适当处理轻重、缓急、停顿、语气、韵律等技巧,具有音韵美和艺术穿透力,使具有视觉特征的文学作品立体化,变得鲜活起来。我们在《归园田居》课件中,用平静缓慢的语调、恬淡悠然的基调、沉稳清晰的节奏朗读全诗,引导学生感受陶渊明重返田园的愉悦心情,以声传情,声情并茂,达到了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第三、努力创设情境。“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许多作品传诵不衰,常读常新,就是因为作家饱蘸着自己的思想感情,甚至凝聚着心血和生命。“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读者的学习是“在他所创设的世界中直观自己”。那么怎样在语文课件中架起一道桥梁,沟通作者的创作情感与学生的学习情感,使他们碰撞、交触,从而引导学生感悟“美”的深蕴呢?创设情境。如《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中,林黛玉“时时在意,处处小心,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黛玉的这种微妙心理,学生就很难理解,毕竟生活经历相距太远。那么制作该课课件时就要注意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我们的做法是在课件中载入一段录像:越剧《红楼梦》。戏剧中那富有表现力的唱词,很快诱导学生进入角色,真正理解人物的处境,进而理解人物的心境,与人物同命运、共呼吸,从而感悟人物的性格美。

因此,课件制作中,要精心安排图象、声音、情境等,促使学生的视觉、听觉得到积极的刺激,从而提高诸如旋律感、节奏感,观察事物的敏锐性、理解力和选择性等整体感知能力。

(2)运用比较手法,让学生鉴赏美。

生活中的矛盾对立是一种普遍存在。比较,是人们在认识、鉴别事物中获得新知识的一种方法,通过比较,人们对事物的感知由片面到全面,由肤浅到深刻,不仅可以看到事物自身的本质属性,而且能够揭示事物间的关系和异同。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对于文学作品来说,运用比较映衬,最能显示事物的形象意境美。在制作课件时,若能把握并突出这一点,就能使学生更好地发现美并受到陶冶。

比较的内容非常广泛,文章的立意、标题、结构、情节发展、人物性格到记叙的线索、说明的顺序、抒情的色彩、议论的作用乃至文章风格、词语运用、修辞手法等都在可比之列。

可以纵比。如鲁迅的《祝福》,文中对祥林嫂的肖像描写主要有三次,课件中以图片展示出来,通过比较,让学生清晰地看到这些变化,体会人物在人生路上遭受的惨重打击,进而理解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对人的迫害,鉴赏人物形象体现出的悲剧美。

也可以横比。如《群英会蒋干中计》课件中,可以设计一个表格,将周瑜与蒋干在群英会上的语言、动作、神情加以比较,通过比较得出结论:周瑜多谋善断,豪迈自信;蒋干少勇寡谋、自大愚蠢。在美与丑、智与愚的对照中品鉴人物的形象美。

(3)留下想象余地,让学生创造美。

叶圣陶先生说:“要鉴赏文艺,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爱因斯坦也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在审美教育中,我们应该充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在课件制作中,要留下足够的余地,让学生根据已提供的有关信息,唤起和调动自己记忆中的有关表象,归纳、组合,在大脑中形成多姿多彩的立体画面,把作者没有直接说出的意思补充完整,这样才能领会其中蕴涵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多媒体课件制作时,忌大段大段地公布答案,要点到为止,给学生留下适当的想象空间。

二、以“美育”为前提,语文多媒体课件的具体操作方式。

首先,利用优美的音乐,引发学生的想象。

音乐是用有组织的乐音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的,是一种诉诸人的听觉、启动人的想象的一门艺术。在课件制作中能恰到好处的利用优美的音乐,往往能找到开启学生想象之门的触发点,引起他们心灵的共鸣和无限的遐思。例如,在制作《孔雀东南飞》课件时,在学生初步熟悉课文的基础上,请学生仔细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发挥充分的想象,通过音乐,在梁祝和焦刘之间构建起了对封建礼教进行斗争的联盟。

其次,借助图文互换,激发美的创造。

教材中的许多文章,描写形象生动,美感强烈。在制作这类课件时,在显示画面与显示文字之间,要适当留有间隙,让学生根据文字描述画面或根据画面进行文字表述。在此过程中,学生会反复思考,展开想象的翅膀,在脑中构筑或抓取美感较强、最具有代表性的景物,然后权衡比较,得出最佳答案。这个过程就是创造美的过程。《风景谈》、《雨中登泰山》类散文和《雨霖霖》类诗词课件,采用这种方法均可取得良好效果。

总之,在语文课件制作中实施美育,有利于培养和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提高他们的审美创造力,培养他们高尚的精神,使他们的心灵得到净化和升华,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

三、制作语文多媒体课件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笔者认为,在日常的教学中,制作一份课件很容易,但制作好一份课件却不是易事。对于语文学科而言,一份优秀的课件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背景。

背景是课件制作中很重要的部分,背景的设计原则应遵循:

1、不影响动作演示;

2、色彩要与动画的脚色色彩协调统一;

3、要注意对眼睛的保护;

4、背景力求简洁。

(二)字体

很多课件制作者都很喜欢变换很多种的字体来“装饰”动画,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想法,字体的排版主要是为了对课件运动原理的文字说明,人们看的是内容,而且需要是非常清晰的阅读,很多时候,课件制作时候字体的位置变化和字体变化让观众一头雾水,文字传达效果极差,这其实完全违背课件制作的初衷。字体运用原则应遵循:

1、一个画面通常使用最多不超过三种字体;

2、同一画面字体的颜色尽量统一大小和颜色;

3、尽量采用宋体和黑体这些比较工整清晰的字体;

4、文字动作不要大,动作中也要尽量延长字体显示时间;

5、计算文字停格时间为你中速朗读这些文字的时间;

6、大标题文字尽量保留在适当的位子。

(三)风格创意

我们不是要说制作多么好和美观的课件,当一个课件制作的初期,首先要思考的主要是课题的表达,动画的思考不要想得太复杂,因为很多复杂的动画需要在特定的环境下使用才能体现出其魅力。通常原则为:

1、动作表现是课件本身的主题;

2、动作是因为需要而定制,停格也是一种表达方式;

3、不做华丽的装饰动作,那只会影响主题的传达,属于画蛇添足。

4、主题动作表现要细腻,操作过程要完全描绘;

5、画面动作要清晰,有节奏。

篇7:让金融更好地服务现代农业发展

检察机关服务经济发展,必须要努力践行“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新理念,只有将其贯穿到检察工作中,才能有效地发挥检察机关服务经济科学发展的职能作用。而且,“八字新理念”的提出,是检察机关运用科学发展观创新检察工作的新思路,开展“服务年”活动,是全省政法系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首先,“八字新理念”的提出,对检察机关更好地服务经济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树立“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的新理念,是新形势下党中央对政法机关的明确要求,是人民群众的殷切期望,也是做好检察工作的基本要求。当前,全国检察机关按照党中央“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的要求,尤其是“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战略部署,全力保障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全力维护社会持续稳定。新形势对检察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有了更多期待,做好新形势下的检察工作必然要求我们更新执法理念。树立“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的新理念,是提升法律监督能力的现实要求,对于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可谓意义重大而深远。其次,践行“八字新理念”,要将检察工作置身于经济发展的大局之中

检察机关在践行“八字新理念”中,要仅仅围绕地方经济发展的大局来进行,在服务我省经济发展中,如何统筹协调利益关系、妥善处理矛盾纠纷、营造和谐社会氛围是检察机关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践行好“八字新理念”的关键。

第一,践行“理性”执法理念,要围绕正确处理一系列重大社会关系来进行。“理性”不仅要求有非常高的法律意识,而且要有强烈的大局意识、政治意识、责任意识,有很强的群众工作能力,能够理性地把握和处理检察工作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今年是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都面临严峻挑战的一年。国际金融危机还在蔓延、仍未见底,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难度加大,由此带来的不稳定因素不断增多;政治敏感时段相对集中,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任务十分艰巨。按照省委、省政府做出的扩大内需、促进增长、调整结构,建设“八大经济区”、实施“十大工程”这一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检察机关要紧紧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不断优化全省法治环境,为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和法律服务。在具体的办案中,要真正做到“以法有据、以理服人”,以理性思维去分析矛盾,化解矛盾,真正地融法、理、情于一体。第二,践行“平和”执法理念,要围绕积极化解各种社会矛盾来进行。“平和”就是要求以平等谦和而不是居高临下的冷漠态度对待人民群众,要以公心、诚心和耐心解决人民群众的诉求,疏导和化解社会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检察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着重于真正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来自检察机关的关怀、帮助和保障;着重于让人民群众在检察机关各种“亲民”、“爱民”举措中获得便利和安全;着重于拉近检察机关和人民群众的距离。近年来,在司法领域冷、冲、硬、横的执法态度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严重损害了司法机关的形象。对此,笔者认为,检察机关在办案中,既要依法办案,又要体现出检察机关对当事人的关怀和帮助,要有人情味,要设身处地为当事人考虑,体谅当事人的难处,想当事人之所想,急当事人之所急,克服就办案而办案的问题。对严重刑事犯罪,要坚持快捕快诉,既能达到惩治犯罪的目的,又是对被害人一种心里安慰。尤其在办理伤害案件时,要以化解社会矛盾、被害人得到赔偿为目的,进一步关注当事人的生活状况,关注民生。2008年同江院在办理一起农民工被伤害案时,依法追诉了公安机关遗漏的两名犯罪嫌疑人。同时办案人员根据四名犯罪嫌疑人和被害人家境都十分贫寒的实际情况,在起诉书中对本案的被告人提出了在被害人得到赔偿的前提下,从轻处罚的量刑建议,被法院采纳。最终,经过办案人员的教育、调解,被害人得到了9万元赔偿款,也谅解了被告人。四名被告人因认罪态度好、积极赔偿也得到了法律的从轻处罚。结案后,被害人的妻子给检察院送来了锦旗和感谢信。第三,践行“文明”执法理念,要围绕增进和谐因素来进行。“文明”就是要改进办案的方式方法,检举纠正简单执法甚至粗暴执法的问题,用群众信服的方式执法办案,使人民群众不仅感受到法律的尊严和权威,而且能感受到检察队伍的精良素质。在实际办案过程中,要善于用和谐的思维来化解矛盾,用和谐的态度来对待群众。近几年,同江市检察院在落实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工作中,建立和完善了不捕说理、不起诉案件答疑说理和听证制度,对不起诉案件实施听证进行了有益尝试,推动了刑事和解机制建设进程,有效地减少了社会对立面。在处理上访案件中,他们实行有理推定,积极运用心理疏导的方式,化“堵”为“疏”,化“结”为“解”,成功地化解了社会矛盾,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第四,践行“规范”执法理念,要围绕当前执法环节易发生问题的环节进行。“规范”就是要在完善执法管理上下功夫,细化办案规程,完善业务流程,规范办案环节,力求使每个执法环节都有章可循。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近几年来,在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工作中,同江市检察院从执法关节易发生问题的环节入手,在不断研究、不断创新中,探索出了执法规范化建设新途径。2007年,该院通过引进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用过程控制原理规范检察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从而消除了管理上的“盲区”,减少了执法随意性,推动规范化建设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在质量管理体系中,他们细化了12项办案规程,建立了26个业务流程,完善了43项管理制度,使每一项检察环节都有章可循。与此同时,他们还建立了一套能够及时发现问题,查找原因,纠正错误的内部动态监督体系。一是对廉政行为实施阳光监督。他们建立了人民监督员与纪检部门联合回访督察机制,对干警的廉政行为实施公开化、透明化监督,让干警的廉政行为在阳光下进行,从而杜绝了干警违法违纪行为和安全事故的发生。二是将执法行为监督向深度延伸。他们将执法检查的范围扩大到业务科室办理的每一起案件上,严格审验办案的每一个环节和关口,针对一般性问题,随时发现随时纠正,针对执法办案中反映出来的深层次问题,认真研究解决对策,及时更新和细化执法办案规程和流程。三是将质量监督渗透到目标考评中。他们建立了对干警实施量化、动态、科学的“绩效”考核模式,坚持奖罚分明,激发了干警的工作热情,从而保证了各项质量目标的实现。规范执法,带来了全新的工作业绩,2006、2008年该院连续两次获得黑龙江省“全省先进基层检察院”荣誉称号,荣获了省级文明单位标兵荣誉称号,整体工作上了新台阶。最后,践行“八字新理念”,更好地服务经济发展,还要从检察队伍素质抓起。

践行“八字新理念”,要靠人的主观能动性来实现,这就取决于检察队伍素质的高低。服务经济发展的效果如何,最终折射出检察队伍素质的高低。所以说,人才上的支持是前提,也是保证,致力于人的素质培养是关键。

第一要致力于培养干警胸怀大局意识。要让干警置身于经济发展的大局中,让干警感受到经济发展与自身息息相关,要紧密结合办案实际,以点带面,以典型案例教育干警,启发干警。

第二要致力于培养干警的细节意识。要通过规范办案流程、严密执法程序,培养干警注重工作细节的意识,让干警在执法过程中更加关注当事人内心感受、关注法律效果、关注检察机关整体形象。

第三要致力于提升干警的专业素质和文化素养。围绕“队伍专业化”的建设方向,既要提高干警的专业素质,又要提高干警的文化素养,只有这两者兼顾了,才意味着人的素质的提升。要通过采取教育培训、文化育检、科学考评等手段,激励和锻炼队伍,让每个人都能得到认同,实现自身价值。

篇8:让金融更好地服务现代农业发展

一、开展课外阅读, 开阔学生视野

课外阅读向来是最重要的语文课外活动。教育家张志公先生说:从自己学习语言的经验看得自课内的占30%, 课外的占70%。这个“课外”指的就是语文学科以外的社会大课堂给予的语文隐形教育。因此, 要想使学生真正学好语文, 就必须重视语文课外活动, 尤其是课外阅读。因为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 提高学生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 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在实践中, 我主要从以下几点入手开展课外阅读:1.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课外读书活动。利用自习课、早读课读《初中语文阅读》读本、《初中生新课标必读》系列书籍, 鼓励学生根据自身情况, 自由阅读, 规定学生每周读一本好书, 一个月读一至两本名著, 通过锻炼使他们养成自觉读书的好习惯。每逢放假的时候, 我都会给他们布置课外阅读作业:读中外名著两部, 《古文观止》5-8篇, 唐诗宋词10篇。文学名著要泛读、做读书笔记;古文和诗词要求精读, 要求抄写并鉴赏理解, 开学后验收。2.向学生推荐优秀的日常课外阅读材料。选择订阅《语文周报》《中华活页文选》《咬文嚼字》等;介绍时代感强并富有哲理的精美短文, 如《读者》《青年文摘》《思维与智慧》《意林》以及著名学者的短文;推荐中外传记的片段如《巨人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个伟大的女性》等励志的作品, 让学生从中获取有益的精神食粮。3.定期举办故事会、佳作欣赏会、读书报告会、课外知识竞赛、读书笔记评展、读书沙龙等活动, 为学生引来源源不断的思想和艺术的“源头活水”。

二、紧密联系课堂学习内容,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语文学习感兴趣, 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使他们积极和主动地进行学习。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引导他们参加多种语文课外活动, 让他们在快乐中乐于学习语文。例如, 开展背课文比赛、配乐诗歌朗诵会、快速阅读比赛、分角色阅读、饰演课文中的角色、口头作文比赛等, 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的开展, 可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 开发学生的潜力, 增强学习的语文的兴趣。例如, 在学习了《林黛玉进贾府》后, 我布置了课外作业:课后阅读《红楼梦》并上网查询有关《红楼梦》的评论文章和帖子, 对《红楼梦》的主题、人物和艺术特色有所了解, 按照自己的欣赏水平和发现, 写清自己的观点。周六大家一块参加“走进名著《红楼梦》交流会”, 从各个角度了解《红楼梦》。又如, 在学习苏洵的《六国论》时, 可以推荐苏辙和李帧的《六国论》进行比较阅读, 为学生理解课文提供多个视角, 从课外到课内, 发展学生学生创造力。单元教学结束后, 也可以开展课外配套活动。再如, 学习了现当代戏剧, 要求学生课外阅读戏剧全文, 组织学生表演话剧, 分析戏剧的主题, 鉴赏人物形象, 弄清戏剧的矛盾冲突, 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练习写剧评, 然后按文章质量评出优胜者, 给予奖励。教师还可启发学生从身边生活中寻找戏剧要素, 练习写戏剧小品。

三、开展课外语文兴趣活动, 促进学生个性蓬勃发展

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组织开展多项语文课外兴趣活动, 可以丰富学生知识, 发挥学生特长, 张扬学生个性。开展课外活动的方式可以灵活多样, 可个人活动、小组活动, 也可班级活动等, 每次活动只要让学生开心并学到知识, 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提高即达到目的。我经常采取的活动主要有三种:

1. 个人语文课外活动。

如:听广播、看电视后, 联系附属内容、编讲故事;向同学讲述社会上出现的新人新事;针对书写能力差的现状, 让学生自行练习毛笔字和硬笔书法, 掌握写字技巧, 定期举行书法比赛, 看谁的进步大, 评出优秀作品供大家参观评论;讨论作文技巧并以同一事物进行习作, 组织大家互相点评。

2. 让学生自由结合组成兴趣活动小组开展合作探究活动。

例如, 书法小组、阅读小组、诗朗诵小组、写作小组、表演小组等, 学生自选组长, 自定选题, 自定时间, 经常举办活动并进行组内交流。比如, 手抄报小组办一张小报要经历收集采编、设计排版、书写绘画等复杂的过程, 办报的过程就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我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先后办了不同主题的小报, 如《新诗歌》《中外名著简介》《名人名言》《经典古文》《喜迎2008年奥运》《精美句段研读》《语文学习方法探讨》等。通过办不同主题的小报, 不仅开发了学生的脑筋, 而且锻炼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交接能力、合作能力。

3. 结合主题班会思想和社会热点问题开展活动。

篇9:让金融更好地为贸易服务

经济发展是当今各国共同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以往人们将土地、资本、劳动和新技术看作推动经济发展的四大要素,现代社会中金融也被看作另一个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按照西方经济学家雷蒙德·W·戈德史密斯的解释,一个社会的金融体系是由众多的金融工具、金融机构组成的。金融体系中金融产品(工具)种类多、数量大、流动性高,金融服务范围就广,就可以有效地促进经济的发展。讨论金融,就不能不说金融服务的基本工具——货币。货币的起源,古今中外很多思想家和经济学家都认为是随着贸易的发展而产生的。因此可以说金融天然就是为贸易服务的。

随着国际贸易、直接投资和跨国公司的发展,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金融业也在迅速的发展。具体表现就是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创新两种合力形成的“金融全球化”潮流。金融全球化是指金融业跨国境发展而趋于全球一体化的趋势。金融全球化的内涵有三个方面,一是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国际化,金融活动突破国界限制,形成无国界金融,金融产品、金融服务对象全球化。二是金融市场国际化,国内、国际金融市场联成一体,形成各种类型的国际和区域性金融中心。三是金融活动规则逐渐趋于统一,在全球范围形成统一的金融体系,金融活动和产品按统一的国际规则运行。金融全球化正在改变着金融服务的能力和效率,使国际贸易变得越来越便利,贸易中面临的各种风险也相对减小了。

经济全球化和贸易的全球化必然导致金融全球化,金融全球化既改善了国际贸易的交易环境,也同时使金融工具(产品)的操作使用变得相对复杂了。如何合理地使用各种金融工具和如何让金融更好地为贸易服务都成为对外贸易中面临的专业难题。因此,我们必须在关注贸易的同时也关注金融,巧妙地使用各种金融工具。这些金融工具中既有商业银行提供的各种便利性工具,也包括体现国家意志的政策性银行提供的各种服务,还有现在金融创新潮流中产生的各种新产品。让我们对金融服务投以更多的眼球,让金融更好地为贸易服务。

篇10:让金融更好地服务现代农业发展

一、强化机关党员干

部的中心意识,营造搞建设、谋发展的良好氛围发展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政治文化相协调的发展,是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可持续发展。从目前机关党员干部、职工的中心意识看,总体应当说是强的,但也存在一些同志在实际工作中遵循这一原则不是那么自觉、坚决的问题。因此,机关党建工作要更好地为发展大局服务,就必须进一步抓好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的学习教育,牢固树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意识,使大家真正做到“围着中心转、盯着发展忙”。一要强化服从服务于大局的意识。充分认识经济建设是全党、全国人民工作的中心,努力推进发展是大局,我们所有的工作包括党的自身建设都必须服从服务于这一中心、服从服务于这一大局。离开经济建设中心,偏离发展的大局,既会影响经济的建设和发展,也不可能做好其他工作。二要强化与业务工作结合的意识。围绕中心抓党建,把机关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一同研究部署,一同检查抓落实,一同总结评比表彰,是使机关党建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重要措施。我们必须善于把机关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及本部门、本单位的业务工作紧密联系起来开展,使二者协调发展、共同提高。三要强化讲求工作实效的意识。机关党建工作的一个最根本目的,在于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更好地团结带领机关广大干部、群众完成本部门、本单位的工作任务和促进发展。我们做决策、抓工作,一定要考虑和讲求工作的实效,多做有利于促进工作任务的完成和发展的工作,少做或不做那些对工作任务完成和发展不起作用的事,在机关形成一心一意搞建设、聚精会神谋发展的浓厚氛围。

二、积极推进机关各项事业的改革,适应不断发展形势的需要改革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坚持与时俱进、永葆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关键所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哪个部门、单位坚持了改革,工作就发展、就进步,否则,工作就会停滞不前。机关党建工作要更好地为发展大局服务,就必须坚持和深化改革,在努力搞好自身发展的同时,积极推进机关各项事业的改革。一要改革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我国有几千年封建社会的历史,一些不合时宜的旧思想、旧观念根深蒂固,仍在妨碍着经济的发展。如“官本位”、“枪打出头鸟”、“小富即安、小富即满”、“宁可分开死、也不合着活”等。机关各级党组织一定要认真贯彻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通过加强对党员干部、职工有关改革政策的教育,尤其是组织一些思想大解放方面的讨论,摈弃那些妨碍发展的旧思想、旧观念。二要改革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我国实行计划经济时间较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在完善之中,一些机关部门、单位习惯于抱着传统的做法和规定不放,对经济建设上的事,不论是否权限范围,凡事都要插上一手,甚至瞎指挥;想问题、做工作,不深入群众、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而是靠会议、文电和搞各种花样翻新的检查评比;还有一些规定明明不合理,如一些地方农民土地被征用后各种土地税费照样得缴纳等。机关党组织应积极协助和支持行政领导,推进机关工作包括有关法律和政策规定的改革,建立有限权力政府,减少会议、文电和各种评比检查,取消各种不合理的收费规定等,适应发展的需要。三要改革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从目前情况看,影响发展的体制方面,主要表现在政企不分,政府对企业管得过宽、过细;审批、审核项目过多、过滥;一些可在社会公开的事务没有公开等。因此,机关党组织要积极协助行政领导抓好本部门、本单位职能的转变,精减直接管理经济的部门、单位,给企业多服务、少干预;一些能取消审批、审核的项目坚决取消,不能取消的简化程序;搞好政务公开,包括党务工作自身该公开的一定要公开,努力提高机关效能和服务的质量。

篇11:让教育更好地润泽生命

----学生评价改革在武汉

近年来,特别是新课改实施的三年来,评价改革备受关注。

在评价这一领域,大家都在努力探索,试图突破这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瓶颈”。

在有着良好的教育改革基础和浓厚氛围的武汉,“评价”被作为实施课程改革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抓手”,全面而深入地进行着改革与探索。

1.建构适合儿童的教育

武昌区中华路小学的余芳老师,创造了一种叫“双自”的作业评价方式。作业过程,由学生“自定目标,自我评价”。“目标”分为课时性和阶段性两种,由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量身自定。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他们制定的目标呈现出丰富多样的个性。而达到目标,则不再是一件困难的事。对于自己试行的这一“双自”评价,余老师作了这样的描述:在以往的作业中,教师最爱提的要求是“把字写好”,可“好”是个什么概念呢?标准在老师手上。现在学生有自己的标准。如一个中等生给自己定了这样一个目标:“把字写好,获甲等。”作业中,她写得认真,但字写得特别大,把格子撑得满满的。教师批改时加了批语:“字写小一点是不是好看一些?”于是在自评中她写道:“字写大了,不太好,得甲(减)。”下一次,她给自己定的目标是“把字写小,获甲等”。以往整齐划一的要求被细致化、个性化。发展全面的同学给自己定的目标也会很全面,在一般要求的基础上加上“全对,答问精彩”等出彩冒尖的要求,有时还会和同学进行横向比较,与自己进行纵向比较,在“比”中给自己定出更高的目标。在评价过程中,一般学生都能客观地看待自己,认识自己的进步和不足,并表现出充分的自信。如有的学生设定了“全对,得甲”的目标,但作业中没有全对,该生就会这样自评:“虽然没有全对,但订正十分认真,可以得甲。”自信和进取精神兼含其中。还有学生在实际情况与目标有差距时,能分析没有达到目标的原因,客观地给自己评定等级,体现出可贵的责任意识和自审意识。

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儿童”,还是“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心中有了先进的理念,评价是可以大有可为的。余芳老师在作业中开辟了一块小小乐土,在那里,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来选取“教育”,教育是为了他“这一个”最适宜的发展而量身定做的。充分认识评价的教育性,让评价为儿童的发展服务,在武汉的大多数学校里已形成共识。

在江汉区,教科研人员饶有兴味地观摩了这样一幕:在二年级的数学测试中,张彤同学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组材料,编好了一道应用题。自评时,他给自己贴了一颗橙色星(评价等级标志依次是红、黄、橙)。老师问他为什么这样评价自己,他回答:“因为我觉得自己编的应用题还可以,但又好像有点不流畅,所以就给了自己一颗橙色星,好让自己以后在数学上更努力。”但同学们不这样看,认为应该给他红星。在互评这一环节中,同学甲说:“张彤今天的字写得比以前好多了。”同学乙说:“他编的应用题很正确,速度也比以前快了。”同学丙说:“他很好地运用了我们这学期学的知识。”张彤认真地听着大家的评价,神情中显示出他从同学们的话语和老师的点头中获得了力量。

让学生在评价中获得前进的内在动力,这是武汉许多学校的领导和老师们一再提到的共同话题。由于评价已摒弃了某一评价者主宰一切的做法,实现了自评、互评、师评以及家长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更促进了学生内心世界的活跃,内在激情的焕发。让学生在评价中获取心灵的力量,这种听起来像是很理想化的情境,在武汉的好多学校里正在成为一种真实的写照。

哲人说,点化和润泽生命是教育之本。当红领巾小学发出“享受教育”的呼唤,当崇仁路小学力倡“让儿童的生命自由舒展”,当大兴路小学引进“绿色评价”的理念,当武昌区力图破除中考“一考定终身”的樊篱,教育实现的正是自己的本真。

应该让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对这样的思想耳熟能详----教育不应该让儿童来适应它,而要求教育者通过不断创新,使教育适宜于儿童。教育评价不是“过滤筛”,而是“抽水泵”,它不是将儿童淘汰下去,而是使儿童从一个高度上升到另一个高度。

专家点评:评价宗旨具有教育性

变“选择适合于教育的儿童”为“创造适宜儿童的教育”,是传统学生评价转向现代学生评价的观念变革。“选择适合于教育的儿童”,不仅使大量的学生在发展上受限和受挫,使他们停留在他们原本可能获得更好的发展的潜在水平以下。同时也反映了教育的无力。学生的无助与教育的无力损害了教育的意义。“创造适宜于儿童的教育”,是现代教育也是学生评价的宣言:“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教育的不断创新。”选择、淘汰是学生评价中认为评价功能是“筛”,创造、发展是学生评价中认为评价功能是“泵”。评价具有教育性,是要通过评价使儿童从一个高度上升到另一个高度的发展。如武汉市江汉区在小学生中进行自评与互评,武昌区中华路小学的师生“双自”评价,就属于促进学生发展的“泵”的作用的学生评价。

2.让评价成为“多棱镜”

一种叫《成长全记录》的学生素质发展评估手册,在武汉的学校、学生、家长及社会中产生了不小的影响。率先推出这种充满人文关怀的评估手册的是武昌区的一些学校。

中华路小学的程红老师介绍,“评价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学生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过程中,《成长全记录》则不断收集积累学生发展过程中的各类成长信息,它追求的不是给孩子一个精确的结论,而是注重过程,关注差异,发现学生潜能,发挥学生特长,成为学生个体成长的‘加油站’。”

参与这项评估试行工作的老师们认为,从学生一般性发展目标来看,教育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学习,更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情感情操的培养。因此这些目标要作为《成长全记录》设计的内容,以主题的方式加以体现。从学生个性发展目标来看,孩子是有个体差异的,为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强项,也使教师能更全面客观地了解每个学生,《成长全记录》将个性发展目标纳入其中。如“最得意的作品”、“我自豪”、“我难忘”等,让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把自己富有个性的作品收藏进来。这样教师家长透过这些内容了解学生的智能特点、内心世界,更好地与孩子进行心与心的交流。

在评价改革的前期,由于过于注重学生的感受,评价的科学性相对弱化,有人反映难以给学生正确公正的评价。《成长全记录》对此进行了突破。学生成绩的记载是各科学习状况评价表,每份评价表均从“三个维度”列出评价项目,根据评价主体互动这一原则,《成长全记录》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评价,通过与教师、家长、同学各类评价主体“协商”达成评价结论。如评语由三部分组成:“老师说”、“爸爸妈妈说”、“同学说”,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自我,明确前进目标。

任何单一的评价都不能反映生命成长的丰富性,必须使评价成为一面“多棱镜”,从而透射出学生的多彩光谱,映射出他们的生命全域。基于这样的认识,武汉的评价改革从单一的“认知领域”评价,走进丰富的“生命全域”评价,评价正越来越体现出多样性、全面性。

大兴路小学推行的“绿色评价”,能比较典型地体现综合整体评价的追求。校长周彩华不无自豪地介绍:“我们的课堂评价强调丰富性原则,变过去只会说‘对了’、‘错了’,只关注知识与技能的单调语言,为全面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心理状态、创新意识等多方面的丰富多彩的语言。我们提倡恰如其分的赞扬,让更多的孩子能够表现,让更多的孩子拥有健康的心态、健全的人格和自信的人生。”

在评价方法上,武汉积极倡导运用综合评价方法开拓评价领域。在武汉市教育局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小学等级评价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就提出:“评价方法要多样化,评价方式应灵活多样,除考试、测试外,还要采用具有科学性、简便易行、有实效性的评价手段,探索便于教师普遍使用和引导学生积极自评与他评的评价方法,提高教育实效性。”从单一考试评价转向多种方法的评价,这不仅是思想观念的转变,在实际操作中也要克服不少的困难。江汉区在实践摸索中形成了“四个结合”的做法,在全市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四个结合”是:学生自评和学生他评相结合,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学校评价与家长、社区评价相结合,活动观察与成长记录相结合。随着探索的深入,“四个结合”异彩纷呈:万松园路小学研制出学生《课堂观察记录表》,收集保存表明学生发展状况的有效资料;唐家墩小学的“品德与生活”课采取了“行为展示法”评价学生;滑坡路小学语文学科评价采用笔试与口试结合,在语文“考试”中别开生面;黄陂街小学的作文评价采用了“师生交互评价法”,华中里小学的数学评价采用了“实践操作法”……

在评价方式的改革中,武汉还有一个特色值得一书,那就是对传统的“评语”的革新。为了最大可能地发挥评语这一独特工具的育人作用,广大教师以极大的热情,用心血开创出一片“变人称、变语气、变文体”的评语新天地。这里试举武汉外国语学校小学部一位老师为学生写的一则评语为例:“你机敏好学,有着丰富的课外知识,是大家赞赏的学习伙伴。你让我班每期的黑板报有新内容、新构图,让这块宣传阵地又上了新台阶。如果你能增强‘规则’意识,严格要求自己,你会更加出色!”

专家点评:评价领域具有全面性

使单一的“认知领域”评价走进“生命全域”的评价。传统的学生评价过分强调学生认知领域中知识掌握的情况,而忽视其他多重智能的评价。这样可能将一个身体运动智能特别优秀的学生定格在逻辑推理智能中的“差生”。提倡“生命全域”的评价是要评出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开发学生身上具有的其他潜能,使评价对每一个孩子都合理。武汉市江汉区在小学生中,更新评价内容,进行“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度综合整体评价就体现了“生命全域”的评价的涵义。大兴路小学引进“绿色评价”理念,构建起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心理、兴趣、潜能的教育生态评价体系。

3.在评价中享受教育

在评价改革中,红领巾小学提出“让学生在评价中享受教育”。这一理念的推出,意味着评价已进入更深层次的追求。在校园中,要让学生“享受教育”,则“教育”必须无时不在,无处不有。

以“考试”为例。在评价改革中,学校校长和老师们思考,既然在义务教育阶段考试已不再用来“选拔人”、“淘汰人”,那何不让孩子们在考试时变“畏惧”为“悦纳”,怀着一份快乐的心情轻松进入考场,使考试也成为一次教育活动呢?

学校在课改年级实施“快乐考试”。老师们把考场布置成各种特色园地,“卡通之旅”、“聪明屋”、“快乐英语”、“娃哈哈超市”,考场名称新奇多样。小动物皮卡丘,各类玩具、食品、各种有趣的拼图、色卡都被请进考场。学生以“游园”形式参与测评,在“玩”中考试,恐惧和紧张淡去,考试变得快乐起来。请看,在“娃哈哈超市”里,各种小商品摆满了柜台,每个商品明码实价。老师和学生分别扮演售货员和顾客,付钱购物,逼真地模拟生活中的实际买卖活动,师生都极为投入。这种形式贴近生活,不仅考核了学生的数学操作能力,也锻炼了交际能力,丰富了他们的生活体验。因此有人评点说,看来学校现在不仅在追求“乐教”、“乐学”,还要走向“乐考”的理想境地,让“考试”也充满教育的魅力。

在武汉,无论是作为国家课改实验区的武昌,还是在省级课改实验区江岸,在城乡结合部东西湖,在新城区新洲,“快乐考试”都在被广泛推行着。显然,热烈的场面和新颖的形式绝不是“快乐考试”的全部,它所反映的,是教育者对教育生态环境优化的追求。把从前不能触及的`“禁地”考场也当作一种教育情境,这的确是思想观念的有力转变。

按照红领巾小学的观点,要让学生享受教育,则教育表现为一种随时随地的渗透与体验,与既定的有预案的“正式评价”相比,即时的、非正式的评价会更“适合儿童”。校长谭稷安认为,教育是一个不确定性系统,一个复杂系统。对于学生发展而言,外部任何一个细小的因素都可能会影响一个学生。教师一句不经意的批评会使一个孩子沮丧一天,甚而留下终身创伤;而一句赞美之辞会让学生高兴几天,甚至一辈子发挥作用。因此学校之内无小事,事事处处都可以影响学生的成长。当然,学校的老师们也表示,“享受教育”不回避批评,恰如其分的批评,充满人文关怀的批评,同样是在让学生享受教育。

学校“享受教育”理念下即时的、非正式的评价,是学生良好发展的一种心理情感构建。构建的“场”,可以是在教室里的课堂中,可以是在学生与教师的对话中,可以在一个教师的眼神里,可以在他的面容中,它存在于即兴的、动态的交往活动中。这种评价的全面发生,也是学校校园文化的一种构建。学校提出,“欢乐的活动场所,欢乐的师生关系,欢乐的同学关系,是学生成长的阳光”,“只有在欢乐的气氛中,当生命充满欢歌的时候,知识和品德才能浸入他们的心灵。”作为学校校园文化,“享受教育”就是要倡导“欢乐评价,评出欢乐”。

“享受教育”理念下的评价改革,最终要让学生生成五种新态度:对学科的态度是“喜欢该学科”,对学习的态度是“热爱学习,自觉学习”,对自我的态度是“有自尊,乐于进取”,对自身作为学习者的态度是“参与学习,善于学习”,对教育的态度是“享受,乐于接受,喜欢学校生活”。

专家点评:评价时空具有情境性

“现象比本质更丰富”,任何学生评价的发生都有一定的时空,评价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的。同样的评价结论与效果可能是因人、因地而不同。传统的学生评价比较重视正式的评价,即评价的工具都准备好了和预案都做好了的情况下才发生正式评价。强调评价的情境性是说对学生评价更应注重即兴评价。大凡受过教育的人都有一种感受,可能一个教师一句不经意的话,燃起了学生的希望,学生可能记住一辈子。也可能教师的一句话,使学生记恨教师一生。作为学生发展的教育生态环境,教师和学校对学生的评价都将对学生产生重大影响。在新课改中,教师有一个普遍的困惑:我们还能批评学生吗?要回答这个问题,要视评价发生的情境。现在普遍听到学生说,教师赞扬和表扬学生的词语都听腻了。看来一味的赞扬也需要反思一下了。什么时候该表扬学生,什么时候该批评学生?这要看情境。总之,表扬要褒奖学生的德行与学识,批评更让学生感受到更多的人文关怀。表扬能驱动学生的丰富性动机。批评可以激励学生的匮乏性动机,“越是没有越想得到”,“失败是成功之母”理出于此。学生评价一定要注意评价时空的情境性,既要看重正式评价,更应看重非正式的即兴评价。它是学生发展中碰到的大量的、多频率的、看似不经意但又是产生重大影响的评价。武汉市红领巾小学的“在评价中享受教育”就是一种学生发展生态中的情境性评价。

4.理解比真实更重要

“没有已定性的学生,只有发展中的学生。”这是华中里小学的评价理念。他们认为,以往的评价太注重“定量评价”的客观性,反而牺牲了能促进人真正发展的“质性评价”的实效性。实行评价改革,就应该在先进理念的指导下,把二者的位置调整一下。

在一节语文课上,何德慈老师在指导学生读书和评价,面对冷热不匀的学生活动,她敏锐地发现了问题:书读得好的同学太爱挑别人的毛病,使被评价的学生很没面子,一些人因而情绪低落。教师灵机一动,用《小伙伴》的内容来点醒学生:“我们能不能像安东主动帮助玛莎那样,先发现别人的优点,然后再去热情地帮助他们?”渐渐地同学之间的评价变了,如“我觉得他读的声音小了点,但读得很有感情”、“你答得很好,我再给你补充一点”。被评价者脸上充满兴奋的光彩,由于优点和努力得到肯定和欣赏,他反而更能克服自己的不足,在课堂上也更活跃了。

在评价活动中,教师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种表情,都可以达成对学生的个性化评价。学生写好一个字,口语交际流畅,学会细致地观察事物,都会得到老师用心的肯定和奖赏。一位老师说,“孩子们深深喜欢上了这种评价方式,这里边看起来似乎有些诗意的虚化,但的确比那些‘真实’的东西----如分数、赤裸裸的批评,对孩子的成长更有实效。”

武汉市粮道街中学有一个著名的提法:“用希望激励发展。”在他们的“希望教育”面前,校园里没有“差生”,“每个学生都是人才!每个学生都是天才!”这就是粮道街中学的大评价观。

这所学校的学生每人都有一个素质发展档案,每个学生对自己的素质状况都有清晰的了解。他们明白自己同时拥有优势领域和弱势领域。优势领域是自己的发展基础,促使弱势领域得到尽可能的发展是自己努力的方向。他们都对自己的发展充满信心。

为了切实促进学生发展,“让校园充满希望,让希望都能实现”,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定三标”----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定成才目标,定成人目标,定成功目标。每个学生用自己定的“三标”来引导自己的发展。又如“上三台”----上讲台,讲述自己的收获;上舞台,展示自己的风采;上擂台,显示自己的能力。“上三台”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希望教育”的评价尺子,评出了学生发展的丰硕成果。武汉城市发展史研究、“体验式文化旅游”概念的提出、“网络高手”的诞生、学科竞赛的出色表现,学生在希望的激励下让自己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在武汉,立足生命发展的高度,尊重生命发展的内在呼唤,从而实施评价改革,成为许多学校探究的主旨和方向。在江北的常青第一小学,实施“促学生生命发展为本”的评价。成为这所学校的合格学生要有“一片爱国情,一颗自信心,一种团队精神,一身高雅气质,一种可亲可信的人格魅力,一副健全的体格,一种快乐平和的心态……”这些特色鲜明的评价学生的“标准”,就浓郁地散发出在人文关怀中导向发展的芬芳气息。

专家点评:评价结果具有实效性

上一篇:小灵通游未来市作文下一篇:湟源县十二五规划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