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校校本培训工作总结

2024-04-08

乡校校本培训工作总结(共5篇)

篇1:乡校校本培训工作总结

小渠子中学下半年综合治理工作总结

一学期来,在全面落实安全工作会议精神,积极推进 “平安校园”创建活动的有序开展,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责任意识,全面构建学校安全维稳工作长效机制,我校始终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努力把学校综治安全工作做好做扎实,工作成效显著,无出现重大安全事故。现将上半年学校综治安全工作简要总结如下:

一、统一工作思路,强化安全意识。

1、建立和完善安全工作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我校由校长为组长的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将安全工作列入学校目标考核内容,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安全事故一票否决制。

2、层层签订责任书,明确各自的职责。学校还通过家长会与学生家长明确家长应做的工作和应负的责任。贯彻“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做到安全工作职责明确,责任到人,面面俱到,层层落实。

3、修订和完善学校安全工作规章制度。对学校安全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了全面的修订和完善。我校在学生管理、领导值岗、保安门卫值班、教师值班、防火防灾、食品卫生管理、住宿生管理、体育器材检查等方面的规章制度都进行了修订和完善,强化操作性,对涉及学校安全的各项工作,都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不留盲点,不出漏洞。

二、细化管理措施,做到警钟长鸣。

1、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对学校食堂的安全管理,一是学校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明确专人具体抓的工作责任制,切实把学校卫生防病与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纳入工作职责,确保工作落实到位。二是把食堂食品卫生安全制度建设纳入学校综合管理制度建设之中,各校完善了食堂安全管理制度、卫生制度、食堂从业人员上岗培训制度,岗位责任制度,并张贴上墙,接受监督。食品原料定点采购、检测,食品原料贮藏、制作间及饮水设施有专人、专柜、专锁管理;厨用器具能及时、定期的做好消毒工作,保持室内外清洁,杜绝重大传染性、流行疾病的发生和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三是加大对学校食堂食品、饮用水等卫生设施的监管力度,建立学校食堂食品及饮用水卫生安全工作的长效机制;完善了重大传染性疾病、群体性食物中毒等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应急、隔离和预案制度。四是逐年加大对食堂的资金投入,逐步改善食堂条件,用“五常法”管理食堂,各校基本符合了学校食堂卫生二级标准。舞凤完小食堂今年暑期重建。

2、道路交通安全。

(1)狠抓学生接送车管理,继续实施定点、定时、定人、定车、乘车长信息反馈制、驾驶员培训学习考核制、三十码工程制、教师全员参与管理制等,确保学生接送有序平安。

(2)坚持落实小学放学路队制,幼儿园放学、上学家长接送制,领导跟班制和教师护送制。

(3)加强学生骑自行车上、下学的管理。为确保学生路途安全,禁止完小学生骑自行车上学,全部步行上学。中心小学不满12周岁的学生禁止骑自行车上学,中学坚决杜绝学生骑电瓶车上学的现象。

(4)优化校园周边交通环境。逐步完善学校周边道路标志、标线等交通安全基础设施建设。

3、学生住宿安全。

各校制定了 《住校学生须知》,生活指导教师依据《须知》严格要求住校生按时活动、按时就餐、按时就寝、按时起床等。另外,对住校生的安全管理我们还坚持学校领导、值班教师、班主任的查宿制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4、校园安全。

一是各校均成立了由青年教师组成的校园护校队,职责明确,责任具体,为师生安全保驾护航;二是加大了值班安保力度,在学生上学、放学等学生集聚高峰期,不仅安排值班人员值班,而且安排学校领导带头值岗和教师监管。

四、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自护能力。

各校在本学期均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利用班会、团队活动、活动课、学科渗透等途径,通过讲解、演示和训练,对学生开展安全预防教育,使学生接受比较系统的防溺水、防交通事故、防触电、防食物中毒、防病、防体育运动伤害、防火、防盗、防震、防骗、防煤气中毒等安全知识和技能教育。还利用学校广播、黑板报、悬挂横幅、张贴标语等宣传工具及举行主题班会、讲座、安全征文与知识竞赛、告家长书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本学期,各学校都组织开展了防震、防火、山体滑坡、安全逃生应急演练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师生的安全知识得以扩充,安全意识得以提升。

尽管在校园安全方面各校做了大量预防和整改工作,但安全细节问题仍然不容忽视。一是乡中、乡小、中心幼儿园围墙外的东和电站渠道,如同地上悬河,舞凤完小东面山坡,存有山体滑坡隐患,尽管乡政府、学校采取了加固措施,但安全隐患依然存在;二是由于学生上下学途中缺乏有效监管,交通安全隐患难以消除;三是由于食堂人员变动频繁,新招聘人员素质低,食堂卫生意识差,经常以家庭个体对比学校群体;四是学生管理还需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养成教育还显薄弱,如学校的灭火器拉销经常被学生拔掉;五是学校必要的物防条件还需添加;六是家校联合、警校联动还不够深入,存在监管“真空”地带;七是虽有保安门卫监控,但社会智障人员半夜还是摸进校园,校园及周边防护还有漏洞;八是少部分领导教师存有侥幸心理,安全工作表面文章应付多,安全意识有待加强;这些安全问题,我们将在下半年工作中,强化责任意识,注重安全细节工作,加强整改力度,联合社会多方力量,携手共进,做到安全工作警钟长鸣,确保校园和谐平安。

篇2:新课程下教师校本培训工作的思考

2011年是呼伦贝尔市教育局“61324”人才培养工程的启动之年。2011年12月, 鄂伦春自治旗首届教书育人楷模评选工作如期进行, 笔者有机会作为评委参加了这项工作。通过几天的听课评选, 对目前中小学教师的教学状况有了较为客观的了解, 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 完全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

2. 部分渗透新课程理念的教学;

3. 基本上是传统式的教学。

从总体上说, 大多数教师还处于后两种状况, 主要表现为课堂上教师讲的太多, 统的太死, 总想给听课者展示传统课堂教学要求下教学环节齐全的一节课, 忽视了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基本原则, 课堂基本还是传统的讲堂。

二、在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背景下教师存在的一些模糊认识

1. 不明确新课程改了什么

新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好多年, 但有些教师没有真正清楚要改什么,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与传统课堂应有那些变化?因此, 在教学中不知道在那些地方加以变革。

新课程主要从以下线索进行了改革:教育方针 (实施素质教育) ———学生培养目标 (突出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课程标准 (对学生的学科的学习要求) ———教材 (落实学生培养目标的载体, 涵括了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评价标准等。这是一个非常清晰的脉络。知道这些变化之后, 我们就可以在教学中针对某个环节加以注意并分别落实。特别是, 教师不清楚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是“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 这极大地影响了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化。

2. 三维教学目标认识不清, 落实不到位

所谓“三维教学目标”就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能力, 既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 又是课堂教学的归宿, 是我们应该从传统教学中继承的东西;过程与方法, 既是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 又是课堂教学的操作系统, 是在知识与能力目标基础上对教学目标的进一步开发;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是新课程理念下对课堂教学提出的深层目标, 是课堂教学的动力系统, 是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基础上对教学目标深层次的拓展。三个维度不是各自独立的, 而是融为一体的, 共同构成一个血肉丰满的生命体。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正确把握三个维度目标有机统一的关系, 重视让学生主动经历学习适应终身学习要求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过程, 积极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中发现、总结和掌握知识的规律和学习方法, 使学生掌握有序、有度、有用的基础知识和适应实际需要的基本技能, 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热情和正确的学习态度,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3. 忽视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针, 课堂还基本上是讲堂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管理者和控制者, 课堂教学是一种“你讲我听”“你问我答”“你给我存”的填鸭式教学。教师庄严神圣、高高在上的权威角色使学生不敢与其平等对话。

新课程实施时教师和学生应当是学习的共同体。因此, 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并引导学生学会提问、学会质疑, 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 自觉、主动地获取知识。

教师要做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引导者。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一定要大力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 但也要注意班级教学、个人学习仍然是教学和个人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好引导作用:

首先, 要注重创设学习情境, 要通过创设各种真实的、基于学习任务的情境, 帮助学生认识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

其次, 课堂上应当关注全体学生, 坚持自主探究合作, 主动建构知识。不管哪一种形式的课堂活动, 都不能成为少数学生的表演, 而要全体学生共同参与。

第三, 要促进问题解决, 教师应抓住学生学习中产生矛盾的地方, 设计问题情境, 以启发学生的思维, 促进学生进行问题解决。教师要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线索与条件, 帮助学生化解矛盾, 真正发挥一个引导者的作用。自主、探究、合作应当成为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学习方式。

三、充分发挥校本培训作用, 强化新课程理念

为适应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化, 应对教师采取集中培训、远程培训、送教上门、网上学习、校本培训、组织名师讲师团、观摩实践等有效途径进行系统培训, 不断强化新课程理念, 并使培训工作很好地服务于新课程的实施工作。各校要充分发挥校本培训的重要作用, 不断强化新课程的各种理念, 使新课程的思想深入到教师的工作中。

1. 加强教师自身学习, 在提高业务水平的自觉性上下工夫

教师必须增强自身学习的自觉性, 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只有加强自身学习, 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 树立以生为本, 为学生学习服务的意识, 才能扎扎实实地进行课改工作, 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更好地的为教育教学服务。

(1) 教师要认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了解新课程改革背景, 重点学习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教育观念、改革目标以及相关的政策措施等, 增强实施新课程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2) 教师要认真学习和研究相关学科的课程标准, 重点学习和研究所教课程的课程目标、具体内容和评估要求等, 通过教学实践逐步掌握实施新课程的有效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新课程师资培训和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 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3) 教师要认真学习和研究所教课程的新编教材, 了解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新教材的编写思路、结构、内容和要求等方面的特点, 逐步提高自己驾驭教材的能力, 使教师能基本胜任新课程的教学工作。

(4) 教师要根据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需要不断学习新理论、新技术、新技能, 提高新课程实施能力。

2. 加强教师培训工作, 在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上下工夫

教师培训机构要在培训工作中坚持培训、教研、科研相结合的原则, 坚持集中培训与校本培训相结合, 坚持短期面授与长期跟踪指导相结合, 坚持理论培训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坚持学科专业水平提高与教育科研相结合, 在提高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上下工夫。特别是目前的校本培训应当紧紧结合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进程, 根据课堂教学中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变革中教师所需要的新的教学技能和能力开展研修活动, 例如导学案的编制技术、合作学习的组织能力等等。

3. 加强校本培训工作, 在全员性上下工夫

校本培训, 是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 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师的业务水平, 从学校的实际出发, 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而开展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校本培训的对象是全体教师。校本培训的三大要素为教师的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

(1) 培训对象的全员性: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施的校本培训模式有利于实现全员性培训的目标。

(2) 培训内容的整体性:校本培训的内容很容易与本校的教育教学结合起来, 与本校的发展目标结合起来, 培训内容更具整体性。

(3) 培训形式的多元性:培训的多元性可以满足本校各类教师的不同需求。

(4) 培训过程的实效性:按需施训, 注重实效是校本培训的一大特点。培训过程的实效性, 也表现为发展过程的有序性, 也就是说对校本培训要做出规划, 有步骤分阶段地实施。

4. 加强教育科研能力培训, 在总结性和交流性上下工夫

教育科研的任务就是帮助教师更新教育理念, 深入钻研业务, 学习新知识, 掌握新技能, 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教育科研的目标应指向教育教学的各个层面, 重点把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作为研究的对象, 把学生的学习作为研究的主体。目前, 新的教学方法不断出现, 学生的学习方法不拘一格, 什么方法最适合你所面对的教学与学生, 是很难选择的问题。作为教师要不断提高教育科研能力, 在教学总结上下工夫, 不断交流, 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水平。

(1) 教育科研要注意新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推广, 选择适合新课程的教学方法。

(2) 教育科研要立足教育教学工作实际, 从日常的教学反思中寻找研究的问题。

(3) 教育科研工作要有系统性, 不能搞个人的单打独斗。

5. 注重网上学习, 在教师的交流合作上下工夫

网上学习是建立在广泛教育资源上的学习, 网上学习能否取得实效, 关键在于搭建有效的网上学习平台, 在于一线教师的觉醒和反思, 在于教师个体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每一位教师都要养成网上学习与交流互动的习惯, 并在各种形式的研讨活动中相互切磋, 共同分享研究成果, 使每一位教师都能通过网上学习获得教育教学的新知识新技能, 不断通过教学水平。

摘要:针对目前中小学教师的教学现状, 阐述了课程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加强教师校本培训工作的意见。

关键词:新课程,教师,校本培训,思考

参考文献

[1]万福.校本教师培训模式研究[J].教育研究, 2002, (1) .

[2]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 (教师[2011]1号) [Z].

篇3:乡校校本培训工作总结

所谓校本,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郑金洲在《走向校本》中这样解释:一是为了学校, 二是在学校中, 三是基于学校。

校本教师培训也称校本学习即以教师为培训主体的、校长为第一负责人的, 主要是在校内进行的学习与培训活动。

校本教师培训的特点: (1) 以校为本:以本校的实践活动为起点, 将学校的实践活动与教育研究结合起来。 (2) 立足岗位:根据本校教师的岗位、基础、现状在结合本校的特征展开的培训活动, 是学习、研究、实践活动三者的有机结合。 (3) 自主学习: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作用, 教师在新课程教育教学实践中自主研讨, 主动学习。 (4) 开放式培训:内容、方式、方法和手段都是开放的、多元化的和多样化的。

校本教师培训的意义:有利于以最经济的时间、最简约的方式、最少财物的消耗, 达到全体教师都享有培训;有利于更新教师观念, 升华教师的师德修养, 积累学科知识, 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增强教师群体凝聚力;有利于增长教师对自己的工作反思态度和积极探索的能力, 成为研究型教师;有利于促进教师和学生、同事、领导、社区、家庭沟通与联系的能力, 成为成功的教育合作者及学校管理的积极参与者。

综上所述, 在新课改背景下, 如何以研究新课程为切入点, 在充分理解校本教师培训的内涵、充分把握校本教师培训的特点基础上, 做好校本教师培训, 营造一支师德素养高尚、学科知识丰富、教育教学业务精良、研究创新能力出众的师资队伍具有重大意义。

一、加强认识, 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是做好校本教师培训工作的基础

校长作为培训第一负责人, 全面指导校本教师培训, 毋庸置疑是组织机构的组织者、策划者、决策者。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建立健全校本培训管理组织机构, 明确分工与职责:

(1) 师德培训组织:负责全校教师政治思想教育、法制教育、职业道德教育, 使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世界观。

(2) 教学实践培训组织:负责教育基本能力、教学基本功、现代教育技术、新课程教学的方式方法等教学实践活动, 培养骨干教师成名成家, 促进青年教师更快成长。

(3) 教学管理培训组织:负责班主任工作、学校中层管理工作的培训, 更新管理理念, 促进学校管理科学、和谐发展。

(4) 教学研究培训组织:负责新课改教学实践及教育教学管理经验的理论研究和经验总结, 培养更多研究型教师。

(5) 管理与评价组织:负责培训制度、计划的落实和培训成效的评价、奖惩, 使校本培训更趋合理化、科学化。

二、明确目标, 制订落实制度计划, 是做好校本教师培训工作的关键

校本教师培训体现了教育教学岗位既是学生学习进步的场所, 也是教师学习研究场所的先进理念, 体现了理论与实践、思想与行动的紧密联系的认识规律。因此结合本校实际, 明确培训的目标, 制订切实的、科学的计划, 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 师德培训是校本培训的中心主题。“以人为本、敬业奉献”, “树形象、铸师魂”, 高尚的师德是教师职业的根本, 是教育教学力量的源泉, 没有高尚的师德爱岗敬业就无从谈起。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8·31”重要讲话精神, 教育部修订并颁布实施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这是中小学教师应有的道德品质和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 这是校本师德培训的纲领。

(2) 师资培训是校本培训的重点工程。新课改是整个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 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 教师是课改实验和推广工作的实施者和参与者。教学实践培训, 可以让教师更新教育观念, 改进教育方法和教学手段, 从而具备实施新课改的能力和水平。培训中树骨干标杆, 传丰富经验, 新老结对, “青蓝工程”, 可以发挥骨干的中坚力量, 更快更好地培养新教师的成长, 新血液、新观念、新生力的成长可以带来学校及整个教育事业的有生发展。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教师, 教育改革的成败关键也在于教师。在改革中求学习、谋发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师继续教育运行机制。

(3) 科研兴校是校本培训的本位要求。21世纪素质教育需要的反思型、科研型的教师队伍, 当前教师发展的两个基本趋势是“教师成为反思性实践者”和“教师成为研究者”。教师的反思和研究是教师成长的结果, 是教师自我发展的条件, 是教师自我教育的手段。

(4) 管理能力是校本培训的技能要求。新课程赋予班主任等学校基层管理者新内涵。在与时俱进, 不断创新教育观念的时代, 基层管理者需要重新确立自己的角色定位。转变观念, 向发展型、创造型、科研型转变, 做学生自我管理的导师、引路人。

三、评价反馈, 总结经验, 创新培训, 是做好校本教师培训工作的动力

校本培训是促进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之一。对校本培训进行全面评价反馈, 是对培训成果的经验总结, 有利于提高校本培训的实效性, 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培训质量, 有利于提高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一个有效的评价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 评价要建立在有完整的培训档案的基础上。使评价有根有据, 公平公正。

(2) 评价要有科学的评价体系。一套优秀的评价方案要经教师的充分讨论, 具有科学性、合理性。

(3) 评价要以教师为主体。在教师自评、互评的基础上, 问卷评价, 结合学校量化考核得出综合评价。

(4) 评价要运用多元评价方式。要定性和定量相结合, 评价结果是客观的、全面的。

(5) 评价要注重过程, 注重结果, 注重激励性。鼓励先进, 不搞“秋后算账”, 只作反思、讨论、行动。

参考文献

[1]赵昌木.论教师成长[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2002 (3) .

[2]裴跃进.校本教师培训概念内涵初探[J].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 2002 (4) .

篇4:乡校校本培训工作总结

1.培训计划简单化

个别学校的领导对教师校本培训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没有很好地学习和领会校本培训的文件精神, 没有把校本培训与教育教学计划同步规划, 从而使校本培训活动不能成为学校整个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虽然也制订了校本培训活动计划, 但是, 在培训管理中忽视过程监督, 使一些活动流于形式, 培训实效性不甚理想。

2.培训模式单一化

有些学校仅开展了一些教研活动, 培训模式仍然是“听课——评课”的传统形式, 缺乏以专家引领、同伴互助和自我反思相结合的培训途径, 忽视教师专业成长规律, 培训内容不能满足教师需求;有些学校虽然要求教师撰写教学反思和案例, 也是应付检查, 教师临时突击补充材料, 有的还留有网上下载的痕迹。集体备课、教学研讨缺乏过程性资料, 没有问题意识, 达不到活动的目的。

3.培训活动随意化

有些学校校本培训学年计划没有结合学校发展需求, 缺乏对学校现实条件的客观分析, 培训计划模糊, 活动目的性、操作性不强, 造成培训活动随意性, 活动结束后也没有很好反馈总结。问卷调查表明, 大多数教师认为学校的校本培训对自己教育教学的帮助不大, 对学校开展的校本培训满意率较低。

4.培训内容功利化

往往将教师发展的重心放在知识和技能上, 而忽视了对教师教育人格的塑造, 例如教师的情感、责任心、态度和价值观培训较少, 因而对教师外在的要求很难内化为其自身的需要。

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了校本培训效果的低效状态, 如何改变这种状态, 我们就必须理清教师作为成人学习的特点、教师专业发展规律, 使培训者具备教师教育的理念, 只有这样才会有助于提高校本培训的有效性。

二、有效性校本培训的理论支撑

1.成人教育理论

教师具有丰富多样的、人格化的、充满个性化的经验, 这是教师在培训中所独有的教育资源, 对在校本培训中的学习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成人教育理论告诉我们, 成人对于为什么要参与学习活动、学习什么、如何监控学习过程、对于学习的效果如何进行评价等方面, 都是根据自己的经验来做出评判。[1] 因此, 在校本培训中, 我们应该尊重教师的经验。尊重教师的经验, 在一定的意义上, 就意味着尊重他们的人格, 尊重他们个体的价值, 这是校本培训能够充满生命力之所在。

2.资源共享理论

参与培训的过程就是一个对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探索和寻求解答的过程[1] 。不同经历和背景的教师在不同的实际工作中, 形成了自己对不同问题的看法, 这是校本培训中的重要的学习资源。因此, 在校本培训中, 教师的学习应是一种交往式的学习, 在学习的过程中, 应该挖掘教师在自己职业生涯成长中所积累的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以及处理许多疑难问题的智慧, 使这些经验、智慧以及教训不仅为教师独享, 更为重要的是让所有参与培训的教师能够在学习中分享和共享, 从中吸纳对自己受益的方面。

3.教师专业成长阶段理论

教师专业成长是具有阶段性的特点, 一名成熟的教师需要长期的专业培养和训练, 通常要经过三个时期: 一是职前学习期, 主要是学习学科知识和教育原理; 二是初职时期, 需2~3 年, 在学校中经过老教师的指导和实践锻炼, 逐渐融入教师的角色; 三是成熟阶段, 需要3~5年, 通过自己的教育实践, 不断反思, 逐渐熟练地掌握了教育教学的技能和技巧, 成为一名成熟的优秀教师。因此, 校本培训要尊重教师发展的不同水平、个性特点、职责需要, 对教师分层分类开展指导和培训, 使教师培训的内容与专业发展规律相吻合。

三、有效性校本培训活动的设计

1.培训内容个性化

在开展校本培训设计的过程中, 要充分利用领导小组的作用, 了解学校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实际, 明确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发展目标, 制订校本培训整体方案, 落实校本培训具体活动, 评估教师参加校本培训的实际效果。要注意到不同类型教师的不同培训需求, 通过征询、访谈或观察等多种方法征求教师意见, 力求整个校本培训方案成为学校发展和全体教师认可的一种“共同远景”, 然后再转化成正式培训计划和内容, 使培训真正满足学校及教师发展的需要。

2.培训形式开放化

在校本培训中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 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采取灵活多变的教与学的方式, 例如小组交流合作式、专家讲座式、案例学习式、课题研究式、自学与导学式相结合等等。培训中要注意教师间、校际之间的资源共享, 要注意校际之间的共同培训与学习;要注意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 加强与省市名校、高等院校的合作与交流, 建立教师空间课堂, 拓宽教师专业发展的渠道。

3.培训评价人文化

学校要对教师的培训进行严格、科学的管理, 提高培训质量, 对按质按量完成校本培训的教师要给予肯定、鼓励和表彰, 同等条件下, 要在评优、晋级等方面优先考虑。对教师的培训学习实施目标管理, 采取学分制, 纳入年终考核内容, 与奖惩挂钩。对在培训中学习进步大的教师, 建立“希望之星”教师专业成长袋, 优先提拔使用, 训用结合。

4.成果转化群体化

学校要定期指导青年教师制订生涯发展规划, 使教师的个人发展目标和学校的发展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积极创造条件, 通过网络、板报、教师校本培训园地等形式展现教师在校本培训、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的可喜成绩, 使教师看到自己参加校本培训后的进步和取得的成绩, 促进教师更进一步认识到参加校本培训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必要性, 从而主动积极地参加校本培训学习,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积极鼓励骨干校长、骨干教师外出参观学习,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在教师校本培训中, 充分发挥他们的表率和辐射作用, 进而探索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培训模式。

参考文献

篇5:乡校校本培训工作总结

一、以师德为核心,以教师论坛为载体实施“共同课程”

我校的“共同课程”以教师论坛为载体,就教师现代教育观念、师德修养、人文素养等方面开展了一些校本研修活动,促进规划中提出的学习型教师队伍的构建。

1. 案例先导,提高师德修养

我校在师德学习中特别倡导通过案例学习,发扬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发现校内教师的闪光点,使师德学习更具有实际指导意义。我校开展了“写写身边老师的师德小故事”“一张老照片的回忆——爱校荣校故事”等活动,在一个个案例剖析中颂扬先进,传递师爱。

2. 悦读悦心,培养人文素养

我校一直把倡导教师读书作为培养教师人文素养的一个重要渠道。每学期,学校党支部和工会都会制订详尽的读书计划,定期推荐一些新书目录。教师们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读书任务,撰写读书心得。我校还成立了书香俱乐部,定期活动,教师介绍自己喜欢的书籍,共同品味人生。

3. 畅所欲言,激活集体智慧

校本研修中,我校积极开展“头脑风暴”,努力构建一个民主平等的对话环境。我校班主任通过“班主任工作茶坊”这一轻松、有效的自培形式,聚焦班级管理热点问题进行探讨。几年中,我们把学校班主任感兴趣的问题搬进了茶坊,我们有管理探讨篇,有指导篇,有教学研讨篇,有动手操作篇等。

二、以课堂为核心,以协同课题研究为载体实施“专业课程”与“个性课程”

在“专业课程”和“个性课程”实施中,我校以课堂为核心,以科研课题为载体,以教研组为抓手,转变教师理念,提升教师能力,从而落实办学规划中所提出的培养具有主动学习精神和能力的师资队伍。

1. 校本教研,提高课程理解力

我们采取点面结合的方式开展校本研修。点上:以校科研中心组为抓手,每月开展2~3次实践研究活动,经常采用跨学科备课的方式,整合教材。面上:以年级组、教研组为单位,分析教材,整合教材。

在教研中,我们抓集体备课的落实。我们请教研组长事先收集一些常见的教学问题进行备课,每一次,在我校倡导的“三落实、五说课、四统一”备课制度的保障下,教师们在交流中寻找适合的教学方法,正确把握教学方向。

2. 课堂研讨,提高教学有效性

课堂是实施校本研修的主阵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主渠道。结合我校协同课题的开展,至今我们已经推出协同研究课近五十节。每学期,我校根据协同研究主题,尝试进行主题教学实践,开设协同教学研讨课专场。

3. 课题研究,提高课堂教学生命力

在校本研修中,我校注重通过教育科研课题来引领教学,特别是2005年至今所开展的《课程统整理念下的小学协同教学实践研究》课题,逐渐凸显出研修的特色,提升着师生学习的品质,鼓励着我校教师朝着“做研究型教师”的目标而努力。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乡校校本培训工作总结】相关文章:

校本培训总结07-19

初中校本培训总结04-07

校本培训总结范文06-06

初中校本培训总结06-25

个人校本培训总结07-01

教师校本培训总结07-06

年度校本培训总结07-10

暑期校本培训总结07-15

校本培训工作方案07-19

校本培训个人总结07-19

上一篇:经营哲学手册读后感下一篇:真正喜欢一个人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