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间谍教育心得体会

2024-05-05

台湾间谍教育心得体会(通用8篇)

篇1:台湾间谍教育心得体会

台湾基础教育考察体会

2012年5月20日—5月27日,三明继续教育学院组织校长高级研修班的学员到台湾进行基础教育考察,我做为校长研修班的成员之一,有幸参加了这次考察。原定8天的考察学习,因特殊原因,在台湾考察的第三天就提早返回,三天的行程中考察了桃园县立经国国民中学、桃园县立会稽国民中学和桃园县南门国民小学,虽然考察的时间短而紧,但收获颇多,感触很深。

感触一台湾民众热情、好客

台湾民众热情好客从一下飞机就感受到了。我们一行37人还未出机场,当地的联系人小杨就同陪同导游联系,告知已提早半小时在机场等候。一上车小杨就致热情洋溢的欢迎词,随后,给每位考察团的成员献上一份台湾地区行政区划图,介绍8天考察的行程,以后每天的早上一上车,小杨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拿出地图挂在车里,详细介绍这一天的考察行程安排。每天的用餐时间,最后一个用餐的是小杨,最早用完餐的是他,用餐期间还要到考察团的餐桌前问候,倾听考察团成员对饭菜、服务质量的评价。每天的考察行程虽然很紧,很累,但回到酒店后,一身的疲乏顿时消去,因为细心的小杨安排的住处整洁、温馨。随同的司机大哥,同样让人感觉到热情、好客,司机大哥大部分时间在专注的开车,闲暇之余,总是把车内外擦洗的干干净净,还自己淘钱为考察团的37人准备矿泉水,在淡水较缺的台湾,一瓶矿泉水要花不少钱,但更让人感受到的是浓浓的海峡两岸情。

在桃园县立经国国民中学、桃园县立会稽国民中学和桃园县南门国民小学这三所学校参观时,更深地感受到浓浓的亲情。每到一所学校前,校方早已联系了考察团的负责人,问清到校的具体时间,车未到,学校的班子一行早已列队等候,一下车学校班子集体鼓掌欢迎,考察团的每个成员都感到震撼,他们像迎接贵宾一样迎接我们,参观访问期间,学校班子全程陪同,给每位考察团的成员献上一份介绍学校的资料,边参观边详细解绍学校的历史,学校的发展规划,学校的教师、学生、家长等,而不是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座谈会上,家长委员会的会长致以热情洋溢的欢迎词,家长委员会送上的台湾水果,让每一位参观者感受到台湾民众热情、好客和高素质。回程的车上,考察团的校长们在交流时还不时地提到如果是台湾教育考察团到我们学校考察,我们是否能做到这样细致。

感触二低围墙折射出台湾民众的素质

这次台湾教育考察所去的三所学校(1所小学,2所中学),每所学校的围墙都非常之矮,在参观完第一所学校所,有点纳闷,心想这围墙起能什么作用,而参观完第二所、第三学校后,顿觉诧异,带着疑问同学校的训导处主任聊起围墙的事,听罢介绍,方明白。训导主任说了几点:

一、围墙的目的不是起到隔离作用,教育本是全社会的事,教育本就是透明的事,如果学校不想留在校园里,岂是围墙能挡得住的?

二、体现教育的开放性,学校的教育本就是与生活息息相关,与社会接轨,低围墙从某些方面能体现台湾教育的人文性。

三、台湾中小学学生参与社会活动频繁,每周都要安排参加社团活动,台湾的很多义工参与学校的活动也很多,因此,台湾民众对学校教育非常了解,没有隔阂,没有距离,也就没有必要人为地设臵高围墙把学校与社会分隔开。

教育是全民性的,学校教育如果脱离了现实社会,如果教育没法溶入社会,社会没法溶入学校教育,那么教育就是教条,就是脱离实际的说教。

感触三台湾基础教育发展均衡

这次考察三所学校,在聆听三所校长的介绍后,深有感触,对台湾的基础教育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一是教育经费均衡。公立学校从城市到乡村,校舍、硬件设施建设的投入都是一样的。办学的硬性条件相同,教师和学生享有统发统配的办学资源。教师在同样条件下的办公室备课、做实验,使用等量的体育场地进行体育训练。学校的建筑、设备现代而不豪华,很实用。生均经费统一,校服统一发放,一般不收取个人费用。二是治学均衡。从幼稚园、小学到中学,稳步渐进地进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重视传承华夏哲学理念,注重儒家思想的民族凝聚力,在仁、义、礼、至、信的民族本源思想辉映下,力促学生知识、品德、能力各方面的发展,培养学生具有宏观的视野、尊重包容的气度与终生学习的热忱。每所学校都有治学严谨的校训——字面国学深厚,字义博大深刻,警示师生。三是施教均衡。强调全民教育,小学就近入学,初中按区域升学,高中以成绩定学校。成绩好的和成绩一般的学生同样受到重视,共同提高。要求教师以深厚的专业素养、热诚的专业精神,投入教学育才工作。有的学校成立一百多年,只有

8任校长。四是薪酬均衡。每个学校的教师薪酬都是按照统一标准发放的,教师心明眼亮,不存疑虑。城乡教师薪酬一致,从无拖欠。

我们常说的“教育均衡发展了,社会才均衡,教育公平了,社会才公平”,一些发达的国家和地区,重视教育的程度超乎我们的了解和想象。

感触四学校活动丰富多彩

台湾的中小学非常注重社团活动,既有学生的社团活动,教师的社团活动,也有家长的社团活动。

在学生方面,学校成立了各种各样的社团组织,如篮球、乒乓球、游泳、书法、绘画、珠心算等,每个学生都依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参加社团的活动,学生的社团活动都是在老师或家长指导下进行的。学生参加社团活动,其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帮助学生个性才华得到充分发展,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学生社团种类多,涵盖学术性、音乐性、艺术性、体育性及服务性等层面。活动内容在设臵上比较倾向于学生生命成长中常常遇到需作出反应的课题,如生命教育、知足感恩、人际交往、法治问题、敬老爱幼、防灾急救等,把这些学生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纳入学校讲座、竞赛、成果展示、表演、宣传和校庆等活动之中。给学生提供表现才艺、潜能开发、人文关怀和健康体魄的平台,培养学生自律、自觉、自信的能力,从而达到健康快乐成长的目的。

台湾家长委员会在学校的改革与发展中,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学校倡导家长社团活动走入校园、走入社区,追求

生活化、社会化,如负责学校图书室借阅、当好交通协管员、感恩就餐会、尊师活动、参与毕业典礼会、爱心募款活动、敦亲睦邻表演会等,让学生也在这些社团活动中,体验到成长的快乐。

台湾对中小学生的素质教育非常重视,提倡校风活泼进取,学生均衡发展。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自我,发展自我,进而肯定生命存在的意义;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公共服务的习惯及终生学习的兴趣,开创成功的人生;要求学生将学问融进生命,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在人格塑造方面,要求学生与人为善,成人之美,时刻怀有感恩的心。

此次台湾教育考察收获很大,感触颇深,体验也是丰富和多元的。在深入了解台湾的基础教育之后,进行比较和研究,借鉴他人的教育功之处,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为学校的改革与发和提升提供帮助。

篇2:台湾间谍教育心得体会

有幸能在2011三明市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提高培训班中参加了为期十天的台湾考察学习,此行教育考察团共32人,在班主任陈明杰的带领下,由厦门机场乘坐13:30的飞机飞往台北松山机场,一下飞机带着兴奋、激动和一丝神秘感踏上这片土地的时候,见到繁体字的招牌、听到亲切的闽南话,让我感受到我们似乎还没有远行,就像在家里一样。第二天参访了台湾桃园国小、郑声中学及托福托儿所,听取国小及郑声中学校长的台湾教育现状和学校介绍,参观了校园、观看了桃园国小的汇报演出,同时走访了部分师生。5月27日开始,我们对台湾进行了为期7天的环岛考察。我们先后到达了台北市、台中市、斗六市、高雄市、台东市、花莲市……,对台湾的现状有了初步的认识,现谈谈我此行的感受、体会:

一、台湾教育:

1、注重多元办学,接轨国际教学

台湾的“国民教育”普及分国小和国中,国小六年,国中三年这些就构成了台湾的九年国民义务教育。学生就读公办学校实行免费,学生所需费用均由政府承担。但校园建设已远远比不过祖国内陆的许多市属学校,校园占地面积较小。台湾有国立学校,也有私立学校,还有天主教、佛教办学等这是我们内陆所见不到的,台湾人只要家庭收入高,文化知识高的家长都喜欢选择私立学校,虽然私立学校学费昂贵,是公立学校的3倍,但有能力的家长都愿意花钱让孩子享受优质的教育。私立学校为争取生员,竞争激烈,都努力创建自己的特色。如:我们参观的郑声中学就是一所私立的天主教学校,现已有四十五周年的历史了,校内设有天主教堂,天主教教主寝室,学校利用天主教堂对学生进行生

命教育、感恩教育----举行祭天敬祖礼、十八岁成年礼等品德教育。这所学校有5000多名学生,启动了校园美化工程,让本校广设科学生自行设计并装扮校园文化,将校内厕所及楼梯进行彩绘美化展现了普普风潮的艺术风格,让学生随时臵身在时空交错的空间里。学校施行国际教育,安排学生到海外特色学校参访体验学习,增加其跨国文化知识以及提升未来在全球各地的就职能力。

2、办学特色突显,传承精典文化

参访桃园国小,带给我深深的震撼的是这所学校给我们展示舞蹈特长班的学生表演的节目《蜕〃进行式》,当学生的优美而专业的舞姿展现在我们面前时,我感到这是一所不简单的国小,这节目参加99学台湾全国学生舞蹈比赛获得特优奖。听老师们介绍这些特长孩子是从三年级起面向社会特招,经过专业委员严格认定选拔出一个班级,平日每天都上专业舞蹈课,可见特长教育在这里是相当重视的。台湾社会比较注重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教育领域更为突出。从学校环境文化的建设可以领略到:当我们走进那并不起眼的小学校时,在穿堂中本校校长和教务主任热情地接待了我们,穿堂中展示着他们老师的照片,校园校舍的平面图、近期开展的系列活动。走进校园虽然没有华丽的建筑但处处整洁干净,校园内每个角落都有贴近学生的警示标语,如:“禁霸”、“父母恩德重如山,知恩报恩不忘本”、“说话音量放低低,懂事有礼笑嘻嘻”等,这所学校让我印象最深的建筑是在教学楼前立的一尊孔子塑像,至圣先师的文化思想在这儿仍然发扬光大,中华精典文化的传承在这仍然得以延续,虽是一海之隔但本同根生。

3.家长委员热情,关心资助学校

这次参访三所学校的过程式中,两位漂亮的家长委员会会长始终陪着我们,她们热情地接待着我们这些远方的贵宾,在参访桃国小图书馆时,我们还发现

这儿的图书馆管理人员是由家长委员会的志工当任,这一切让我感受到他们的家长委员真正参与了学校的办学、管理。陈校长介召这些家长参与学校重大活动、关心并资助学校发展,有常住学校内的办公室、活动家长室。其历任会长写入学校史册,家长会还协助校务推展、公益团体认养(资助贫困学生)与资助办学,是一种亲师合作。如:家长对学校有什么意见,找家长委员会;学生社团要资金,找家长委员会。家长会参与学校这么多事务,却是分文不取,完全是做义工。为学生服务,为学校服务。因为他们明白:一切为了孩子!家长委员会成员表现了非常高的素质。

二、台湾风土人情

1、山美水美人更美

此行我们领略了台湾的美景,台湾同胞的热情好客,台湾人的彬彬有礼。每到一个学校,都受到热情的接待,周到的安排、细致的准备。每天离开酒店时服务人员都会站在门给我们招手离别,讲话轻声细语,举止端庄国民素质较高。

2、提倡环保低炭生活

台湾人很节约注重环保,在校园内装有用电监测即时看板,这是国家电力社监测各用电单位的用电情况,超过规定量电费将倍增。来到每一个城市,甚至是一个小镇,很难见粉尘。街上不大看见警察,却看不到有车辆和行人闯红灯的现象,更难见车辆为了抢时间而左冲右突不文明现象,遇到交通堵塞,大家各自在车里静静地等候,听不到喇叭声。街道边的修车店也是干净整洁的。保护环境的意识深深地植根于公民的心中。

篇3:台湾间谍教育心得体会

踏上宝岛台湾,我们先后参观考察了桃园信义国民小学、坪镇国民中学、高雄五福国民中学和建国国民小学。面对众多教育界的同行和生气勃勃的校园,忽然觉得,历经风雨沧桑,中华教育之风仍是一脉相承,尽管驻留时间仅十天,但台湾的基础教育却在我心中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记。

一、基础教育:以人为本,弘扬传统

台湾的基础教育,遵循“有教无类”的古训,普及率相当高。所到学校都能看到孔子像和他的语录。学校以培养德、智、体、群、美均衡发展之健全国民为宗旨。分为基本教育(国小)6年,初中教育(国中)3年,国小、国中合称为9年国民教育。国中学生毕业后可以依照意愿,入学考试后分别升入高中、高职、中专或高级进修补校继续就学。

台湾中小学校的行政机构设置很简单,学校设校长一名,下设几个处室:教务处、训导处、辅导处、学生事务处、总务处。各处室分设几个组,组长由老师担任。此外,学校还设立社团组织,参与学校管理,学校不设副校长职位。

台湾的基础教育非常重视学生独立人格和生活能力的锻炼与培养,适龄儿童严格实行按学区就近入学。我们走访过的学校里都挂着一张附近社区地图,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地图上找到自己的家、认得回家的路。放学时几乎没有家长在校门口接孩子,所有学生都背着书包排着队依次离校,与大陆学校门口接送孩子的热闹场面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引人深思。

1. 务实、人性的办学理念。

台湾国民教育学校是实行校董事会监管下的校长负责制,校长由校董事会聘任,而非政府任命。台湾教育以人本为宗旨,以培养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健全国民为目的,所以,每所学校都确立了人性化、具体务实的办学理念。例如,桃园信义国小的办学理念和目标:学校是儿童学习的乐园,提供儿童充实的课程内容,个个儿童培育成快乐的天使;平镇国中校长的办学理念是把每一位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

2. 浓厚、细腻的校园文化。

台湾学校校园虽然并不都是气派豪华的,但每一所学校都非常注重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各校都有荣誉陈列室,乃至校史室。校园内的走廊、墙壁仿佛都会说话,走廊上鲜花怒放,墙壁上书画、标语内容丰富,布置有序,到处都是学生接受教育、学习的场所。台湾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注重教育细节,比如楼道口、扶手旁、上下台阶间贴着日常会话的英语句子;地面上贴上小脚丫,提醒学生靠右侧通行。厕所的墙壁上也悬空种植着花草,装饰成美丽的处所。校园成了学生观赏的花园、活动的乐园、读书的学园,在落实人性化教育理念中,产生了教育无时、无处不在的价值。

3. 措施有力的因材施教。

为了让那些因身心有所障碍而在学习上暂时处于“困难”状态的学生能够有所发展,各个学校普遍都开办“资源班”。所谓资源班是指在普通班学科学习中比较吃力的学生,学校为其单独组织教学的班级。资源班的学生也是普通班的成员,仅仅是在普通班的某个学科学习跟不上,教师为其单独开展教学。每个资源班一般只有三五个学生,教师根据每一个学生的智力水平、心理特点和兴趣爱好,制定教学计划,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和辅导,待学生达到一定水平后,自己认为已经能跟上普通班的学习,又可以回到原来的普通班上课。资源班的每个学生都有个性发展档案,考试时用的是与普通班不同的试卷。孩子通过这种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学习,同样能取得成功。

4. 丰富多彩的社团教育。

台湾的基础教育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长,不搞一刀切。各个学校都能根据自己的优势组织特色运动队,如,棒球队、篮球队、排球队、乒乓球队、网球队等。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社团活动。

5. 家长参与校务管理。

家长参与校务管理是台湾国民教育的一大亮点。每所国民教育学校都成立家长委员会,家长委员会和学校的关系不是临时的、间断的、纯经济的关系,而是长久的、连续的、全面的关系,家长委员会是办好学校教育的社会基础,是密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行之有效的组织,是学校联系社会、社会关心教育的纽带。所以,台湾学校都把家长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资源,鼓励、引导家长参与校务管理,关心资助学校发展,协助学校校务推进。如台北信义国民小学家长委员会下有100多位家长志工,他们可以帮助学校开设特色课程,选派家长代表每天轮流在学校值日,协助学校解决学生的心理、生活、休息等方面的问题。台湾学校每周要开两次教师晨会,教师开晨会期间都由家长志工看管班级,学生上学、放学由家长志工在马路十字路口指挥交通,学生参加校外实践活动也由家长志工协助,在我们考察学校时家长委员会会长也参加了座谈交流。当然,学校在鼓励、引导家长参与校务的同时,也注重家长志工专业培训,定期举行亲职讲座,举办亲子活动,开展咨询辅导,为父母提供有关家庭教育问题的咨询、解答服务,增加父母的教养能力。

6. 学校资源社区共用。

公办学校作为社会公益事业,由政府全额投资,学校成为社会公共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台湾学校有为社区民众服务的意识与责任,中小学校每天早晨和傍晚要开放让社区民众休闲与健身,新建、改建中小学,要求没有围墙。信义国民小学操场下面的地下停车场是由政府调配使用的。学校的图书馆对所在社区开放,图书馆由社区志工管理,使学校教育和社区教育有机结合。

二、教师教育:讲究学历,注重专业

台湾地区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师中高学历者居多。中小学教师的第一学历都在专科以上,并且正向本科过渡,甚至在学校职员中不仅有本科生,还有的是硕士生、博士生。

中小学教师每周工作五天半,每周上课在20节左右,许多教师每天基本上是早7:00进校,晚8:00离校。台湾中小学教师没有职称,教职工在正常情况下每年都增加一级工资,表现好、有成绩的还可以享受奖励,教师的薪水大约在人民币一万元左右。教师一旦取得教师资格后,将可终身任教,校方不能随便解聘。教师工作满20~25年就可以退休,退休时可以一次性领取退休金,也可以按月领取退休金。

台湾教师整体素质高,待遇好,教师受到全社会的尊重,每年教师缺员增补都有许多持有教师资格证书的候选人竞聘。原因之一是台湾教师属政府公务员系列,待遇略高于财政、银行职员,且退休后的待遇优厚;二是教师职业稳定,教育主管部门给予维护教师身心健康、倡导正当休闲活动、公开甄选教师等优惠政策,很受教师和社会欢迎;三是政府投资教育比例一般占政府预算35%以上,奖励教师的机制得到教师的响应,起到了提升教师专业素质、鼓舞教师服务热忱的激励作用。所以,教师自主进修,自我提高,积极参与,接受培训的热情很高,已经形成了“专题、自主、参与”式全员培训的良性循环。

三、台湾国民教育给我们的启示

短短十天的台湾之旅虽似走马观花,但通过参观交流,还是有颇多感触与思考,我认为台湾国民教育在教育理念、管理体制、均衡发展、课程设置、全人教育、学校特色发展、优秀文化传承、大教育观等方面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之处。

1. 教育视野的开阔与着眼点的明确。

台湾实施义务教育早、起点高,与国际接轨,学校普遍与国外学校建立广泛联系,经常开展交流活动。台湾的国民教育以提高人口素质为宗旨,他们把加强中小学教育当成“百年大计”和发展经济的最大投资。城乡教育一体化,均衡发展,没有存在太大的差距。每所学校办学目标明确具体务实,“以人为本”是学校教育的基本理念,“群已和谐”“健康活泼”“乐观进取”等成为国民教育学校的重要办学思想。

2. 教师的面向全体与学生的个性发展。

台湾教育注重塑造人人成功的学校,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和一个都不放弃的原则,实行小班化教学,每个班都不超过35人(有的不超过30人),国民教育学校普遍办有普通班、资源班和特教班。他们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每个学校都能根据自身的资源,开展特色教育与特长教育,学生在德、智、体、群、美五育均衡发展中,兴趣爱好、个性等得到充分张扬。

3. 良好的职业道德与和谐的师生关系。

台湾教师是高工资的,但又是高学历、大工作量的,人们选择教师职业是对教育的兴趣与热爱,他们从事教育是把教育当作事业做。节假日、寒暑假教师会自费带学生去参观旅游和参加校外社会实践。辅导老师(班主任)都在教室办公,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和谐融洽,他们坚持不放弃一个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构建了和谐的师生关系。

4. 教学、教育与教养的统一。

台湾国民教育开设有生活与伦理、公民与道德等课程,学校注重教学、教育与教养的统一。他们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比较重视,长期以来都有国学经典诵读,把落实生活教育、品德教育、培养学生高雅气质与良好品德作为学校的基本教育目标,比如“忠、孝、仁、爱”是好多学校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友善、合作、宽恕、孝顺、诚实、尊重”是品德教育的基本内容。学校经常安排户外课程,提供适切的家庭休闲活动,我们所接触到的学生都给人留下谦和、友善的印象。

5. 养成教育的延续性与教师、家长的示范性。

台湾学校养成教育不仅存在于课程中、课堂内,还把养成教育延续到课堂外、实践中,学校、教师会经常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更重要的是,台湾教师和家长的道德意识、社会公德与责任的示范教育,在台湾,学校良好的养成教育、行为规范与民众良好的道德意识、社会责任相互影响着。所以,台湾整个地区从城市到农村室内没人吸烟,没人乱丢废弃物;所有道路没有栏杆,但没人违章驾驶;公共场所讲话不大声吵叫。应该说,台湾民众的道德意识、责任意识、规则意识普遍很高,所以,台湾的社会秩序好、社会文明程度高,这也是台湾养成教育延续性与民众示范性的表现。

6. 讲究实效,实事求是地发展硬件。

台湾每所学校虽然都似花园,但是并不奢侈豪华,大陆现在好多学校比他们漂亮得多,设备也先进得多。他们讲究实效,实事求是地建设硬件。台湾学校的教学楼一般只有三四层,没有高楼大厦,所到的几所学校会议室都很普通,甚至比较简陋,会议桌也比较陈旧,但他们的学校管理讲究实效、实用,注重内涵发展,每所学校都非常在意经营与管理。

当然,与大陆相比,台湾教育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台湾教师没有评聘职称制度,他们的工资待遇只与学历和资历挂钩;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的培训和管理方面略显不足,教师职后培训和管理系统性和针对性不够;台湾没有独立的教师培训和教研机构,教师培训和教研多数由学校自主安排,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缺少行政部门的引领和支持,教师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同时,如何真正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是两岸教育面临的共同问题。面对着家长“望子成龙”“出类拔萃”的高期望和就业压力,台湾学生的课业负担同样较重,升学竞争特别是上名校好学校的竞争同大陆一样激烈,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各类校外学习辅导机构节假日补课也很严重。

篇4:台湾间谍怎样策反大陆学生

据有关部门披露的案件,记者发现,台湾间谍勾联策反在境内的学生时,一般借网络招聘或网络聊天,加以利诱。而在台湾岛内拉拢大陆学生,这些制内间谍会进行面对面交流,并花一定时间和金钱培养感情,建立信任。

台湾制内间谍人员林兆伟为自己设计的身份是高雄师范大学研究生。林经常到台湾高铁车站等人流密集的场所,以学长身份谎称需要找大陆学生填写调查问卷,热心的工作人员还时常会予以帮忙。和大陆学生建立起联系,林兆伟并不急于索要信息。他请学生出来吃饭、游乐,还送些本土特色礼物,一段时间之后大家成了“朋友”,林兆伟才开始进入真正的角色。他以投资经理、研究员或者市场经理身份,请求学生帮忙搜集大陆政治、经济、军事内幕信息和红头文件,“帮忙公司作出决策”。碍于“朋友”之邀,大陆学生们很难说不。

目前,短期交流生、研修生是大陆赴台学生主体。台湾间谍利用部分大陆学生想补贴开支的心理,主动提供“兼职”,称可轻松赚钱。台湾制内间谍人员台维光就经常关注那些在台湾报刊发表文章的大陆学生。他用化名通过邮件、QQ联系学生,先赞赏对方文笔极佳,随后提出招兼职文案。一开始,并不涉及敏感信息和政策资料,但他照常支付报酬,同时进一步引导学生搜集和获取大陆经贸、政治、军事资料,“比写文章轻松,酬金更高,要拿到涉密军情,有高额奖金”。

台湾制内间谍人员许淇钧则自称家族经营绿化企业,要在大陆拓展业务,希望结交大陆学生,积累人脉。他让学生搜集“投资经商所需”大陆经济政策、法律法规信息。在大陆学生离台前,许淇钧为激发学生“工作”积极性,会一次性发给“活动经费”。之后许以“转正”利诱,让学生想方设法通过亲朋好友搜集大陆党政机关红头文件,或根据他提供的目录订阅内部期刊,扫描成电子版发送。如果这些都做不到,也可以到大陆军用机场、港口、军事基地附近观察,定期搜集部队训练和武器装备等情况。

国家安全部门一名官员称,台湾间谍安排给大陆学生的初期“工作”都很简单,报酬也不高,学生往往毫无戒备答应下来,建立起固定联系后,一些学生深陷其中。在有关部门近期破获的一起案件中,一名赴台短期交流的大陆女生被台湾间谍威逼利诱策反,该学生返回大陆后与境内涉密部门人员“交友”,索取涉密刊物,拍照后传给与她联系的台湾间谍,此后该间谍被派驻东南亚,该学生还多次赴境外交送资料。

据国家有关部门提供的信息,目前在台湾大学、“清华大学”、“中央大学”、政治大学等高校及周边,经常发现台湾间谍针对大陆赴台学生开展工作。而上述几所知名高校,正是台湾面向大陆学生开放学历教育三年以来,大陆学生最为集中报考的院校。许多赴台大陆学生都收到过台湾间谍直接发放或通过在校生、邮件转发的社会调查问卷。问卷一般以询问陆生赴台后的印象观感入手,进而调查大陆学生家庭背景、社会关系,“家中有无担任公职(党政军)人员”,“是否愿意报考公职人员(公务员)”等。给出肯定答案的学生会被“格外关照”。

篇5:台湾教育考察

——2011年暑期赴台教育考察有感

在这个炎热的夏天,由北京市几所学校的部分领导和部分教师组成的文教参访团飞抵桃园机场。作为参访团的一名成员的我第一次登上了祖国的宝岛台湾。一小时的车程,参访团来到了台北市。“净”是这个城市给我们的第一印象,不宽的街道上一尘不染,连一个垃圾桶都看不到。之后,我们知道市民们都严格按照规定时间将家中的垃圾放到移动垃圾车上,垃圾都被及时运走了,没有垃圾桶的街道也就没有了任何卫生死角。建筑风格还停留在八十年代的亚洲四小龙时期,不宽的街道上整齐的排列着许多小店铺,虽显陈旧但使人感到一种亲切感,101大厦的出现才使我们感受到现代都市的气息。

第二天早晨,我们来到了新北市立永平高级中学。繁华的街市中,不大的校园干净整洁,一排高大的椰子树,一片郁郁葱葱的绿树荫,繁华中一片幽静,炎热中一片清爽。永平中学的校长、老师亲切的接待了我们,我们参观了学校的图书馆,由教师们选出既经典又贴近学生的百本书籍供学生阅读,以阅读量给学生不同级别的称号的“百本经典”读书活动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最使我们感兴趣的是学生制作的书签,书签很漂亮充满童趣,而且书签上书写着学生的读书感受或是对所读书目的看法。校长向我们介绍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也谈及到台湾的教育现状。接着,一位年轻的女教师介绍永平中学的校本课程,高一年级的第二外语课程和百本经典阅读活动,高二年级开展英语歌中剧排演活动和国际交流活动。我们感到学校校本课程渗

透着学校的办学理念,同时也被老师强烈的教学热情、工作激情感染。如此年轻的一位教师对学校的发展充满希望,工作中投入大量的个人情感和智慧,令人十分钦佩。通过校长和这位老师的言语,我们感到学校的办学理念非常清晰并已成为全校教育者的共识,工作的目标成为教师个人的目标,当然教师会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自然也会对学校的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

第三天的早晨,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后我们到达了台湾最北端的海港城市基隆。在基隆港稍事停留,旅行车爬了一段坡路后来到了一片空地。早已在这里等候的几辆小车将我们带上盘山的小路,显然大型车不能带我们到达目的地,几分钟车程后我们来到了基隆市二信中学。热情的同学们迎接来自北京的客人,二信中学黄校长亲切的笑容使我们感到同胞间的亲情。参访团团长葛保红校长与黄校长互赠礼物后,黄校长向我们介绍了二信中学。通过黄校长的介绍,我们知道了二信中学是一所私立学校,但与内地的许多私立学校不同,二信中学是很多学生向往和家长信任的学校,二信中学的成绩在基隆是名列前茅的。同时,那些就读于二信中学的学生每年的学费与公立学校的学生是大致相同的,政府对私立学校的学生有额外的补贴。二信中学有两类高中生,他们都要参加高考,一部分学生的高考目标是偏向理论研究的综合性大学,另一部分学生以偏向职业技能的应用型大学为目标。接受职业教育的高中生也能上一流的高中校并能继续深造于高等学校,显然台湾比较重视职业教育,对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来说也更人性化。

二信中学拥有一个五星级的校园,校园坐落在山上,校舍依山势而建,而整个校园就是一个树木繁茂的公园。我们很急切的开始游览公园了。在黄校长和几位老师的陪伴下,我们惬意的在林中漫步,一边欣赏校园的景色一边和主人交流。我们时常被校园中的人文气息吸引,一张围绕树木的水泥圆桌让我们停留下来,桌面上刻画着一些文字。黄校长告诉我们,这是他和学校老师们亲笔书写的具有教育内涵的文字,这样的石桌有几处是学生小憩的地方。“树叶的家”、“月牙生态池”这些颇具美感的名字是学生们给落叶积肥和蓄水池起的名字。曲曲折折的林中小路蜿蜒向上,一个多小时的山路,我们登上山顶。透过茂密的丛林眺望远处大海,蓝色的海水、蓝色的天空、绿色的树叶。二信中学,这是一所拥有生态校园的绿色学校。

干净整洁、充满绿色的校园,和蔼、极具感染力的校长,敬业、富有激情的教师,这就是台湾学校给我们的印象。印象最深刻的还是,教育工作者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他们在工作中充满活力和热情。正因为有这样的教育工作者才使学校充满希望富有生机,一旦失去这样的群体,就算是二信中学那样五星级的校园也只不过是一个公园罢了。让我们这些同行共同努力,饱含激情的去完成我们的使命吧!

北京十中

篇6:台湾教育考察报告

根据当前国学教育与课程创新的发展需要,增强国学文化地区间交流与合作,2013年7月17日至23日,在中国国学文化艺术中心以及中华文教经济发展学会等机构联合组织下,我们作为全国国学教育课题实验地区成员赴台湾进行国学教育交流考察活动。

时间虽短,但依然可以从中追索台湾教育的本真,许多方面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总的说来,台湾国民教育比较完整地继承了中国传统教育的思想,注重中国儒家伦理道德对学生的熏陶,把立高远志向、孝敬父母、学会感恩、劝学惜时、做品行修养高洁之人作为国文教育的主要目标。

以下是几点体会和一些反思。

印象一:台湾中小学教育与内地相比同大于异

总的来看,台湾与内地的教育同大于异。台湾现行国民义务教育为九年(小学教育六年,中学教育三年)。办学体制主要分为国立和私立,私立学校约占1/3。教育的多元化和可选择性,满足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和家长的主观愿望及心理诉求。课程设臵与内地也大体相同,分必修课和选修课。从我们参观的新北市米仓国小来看,开设有国语(语文)、数学、英语、自然(生活)、音乐、体育、美劳、综合活动等,与内地不同的是综合活动占的比重相对较大。选修课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学校课程,米仓国小为我们展示的有陀螺、皮影、直排轮滑、陶笛队、乡土棋艺、手偶戏团、美术、魔术、手工艺社、剪纸、射箭、少林棍等。而其

后参观的兴福国小,则开设有高尔夫球、手工、折纸、外教英语、陶艺、厨艺等课程,各具特色。

印象二:传统文化在台湾学校文化建设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此次赴台考察,最大的感受是台湾的风土人情与内地几乎没有差别。触目所及,传统文化味道纯正浓郁。就学校文化建设而言,体现了正诚真新的本质精神,某些方面传承得甚至比内地还要好。就拿兴福国小来讲,尽管学校的设计装修非常现代,但学校依然在某些角落巧妙地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除了墙上悬挂的孔论孟语、诸子百谈外,不经意间你会在校园一角发现绿意盎然的农村景色和清影摇曳的窗棂。现代与传统的完美结合,不仅让人感受到时代的变迁,更让人时时回味传统文化的无限韵律。传统文化教育沁润了学生的生命历程,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细细汲取,努力追寻生命的美丽,这完全是源于他们对传统文化的深刻解读。

印象三:台湾的中小学有较先进的办学理念

国内各学校大都有自己的办学理念,但“千校一面”现象十分严重,而且很多是空话、套话。而台湾中小学办学理念则一切从学生成长出发,每所学校都有一个“主轴概念”。

米仓国小的“主轴概念”相当明确,就是希望孩子们喜欢来上学,每个人都能发挥自己的专长,建立学习的自信心。因为他们知道,孩子的童年只有一个,大家希望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一个永恒回忆的童年,要让孩子们在“主轴概念”下去建立“健康、感恩、乐群、上进”的愿景。

兴福国小的“主轴概念”为“活力兴福,绿色兴福”,结合学校与社区所在地特色和学生身心发展,建构学校课程特色,让孩子们的童年时光拥有一个丰富、新奇、多元的美妙回忆。

总而言之,台湾各中小学理念相似之处就是认为教育是为生活做准备,一切教育行为必须为孩子提供“快乐学习”“适性发展”“潜能发挥”等各种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身资源“尽情发展”,以求自我实现,将来为社会贡献所学。

印象四:台湾的中小学综合活动真正体现了“以生为本”

台湾对中小学的素质教育非常重视,提法与内地可谓异曲同工。台湾称全人教育、提倡五育均衡。因此,彰显个性教育的中小学综合活动在学校的特色教育中各领风骚。

一是目标统领下的综合活动丰富多彩,主要有班会、周会、社团及社区服务等多种形式。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具备乐观积极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公共服务的习惯及终身学习的兴趣,从而开创成功的人生。

二是田园教学独具魅力。台湾的中小学校园面积不大,但总能巧妙地从狭小的校园辟出一块空间,建臵生态区。兴福国小的生机花园仅占地1400平方米,却成为全校师生进行自然观察与探索的乐园。米仓国小校舍更是依据学校依山傍水的特点将田园教学的理念发挥得淋漓尽致,校区建设规划为室内与户外田园教学区。室内有台湾原生动植物、地质与板块运动、昆虫森林等主题情境布臵;户外1.2公顷的保护区用地也规划为田园教学区,建有观景平台、步行道、赏鸟区、射箭场区等,让师生与大自然进行充分地互动交流。

不论大陆也好、台湾也罢,“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教育界共同探索的命题。目标很重要,围绕目标展开教育行为更重要。访谈中,我们得知:与大陆不同的是台湾的高考压力不大,炒得也不那么热,大多数学生都能找到心仪的大学深造。这或许就是台湾的学校教育能够按部就班地执著于自己制定的教育目标的主要原因。

反观自身,尽管我们提出的目标也很明确:“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接班人”,但有时我们的行为却很无奈。“说”时容易,“做”有时真的很难。“坚守自己的教育理想,执著自己的教育行为”是教育成功的关键,从台湾同行身上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这一点。所以说此次台湾教育考察收获是巨大的,体验是丰富和多元的。在深入比较研究的基础之上,我们找寻到了自己的差距。

教育是不断传承、实践与创新的过程,在面对少子化现象与知识经济时代,学校教育受到市场经济、绩效责任、服务品质与家长教育选择权等多重压力。学校经营必须具有创新理念,才能形成学校特色,彰显学校存在价值,进而促进学校永久和可持续性发展。因此,如何实现学校教育的转型升级,建立学校品牌,的确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课题。

篇7:台湾职业教育观感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开放,我们更注重学习先进国家和地区的职业教育的发展经验,欧美澳洲的职业教育都给了我们大量有益的启示,对我们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提供珍贵的借鉴。台湾地区与大陆虽有几十年的隔阂,但是两岸同文同种,许多发展成果的相互共享也已经逐渐达成共识。上世纪台湾以亚洲四小龙之一的身份,经济发展跻身世界前列,职业教育发展成为地区经济腾飞的助推器,而经济发展对教育的反哺也已经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职业教育成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支柱之一,值得我们反思和借鉴的东西很多,在此只提一点管窥之见。

台湾职业教育的发展是伴随台湾经济和工业的发展、提升而不断成长的。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台湾社会进入经济转型期,职业学校也不断追求晋级,升格为专科学校、技术学院或本科学校。目前,台湾拥有高等院校163所,本科院校中普通大学71所,技职类大学92所。随着一些专科学校升格为学院或大学,台湾专科生数量减少非常多,而职业教育的博士生人数却增加了4 倍多,硕士生人数增加了7 倍多,大学生人数也增加了近4 倍,说明台湾高等职业教育学历高移倾向明显。职业院校课程建设以建立学生升学基础和培养核心职业能力为重点。台湾职业教育强调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将技术和基本态度作为核心职业能力的关键。强调高级职业学校“一广二专三精”的职业教育过程,基本能力、专业能力、专业技术都要学习,实现“全人”教育。十几年以前,学生每周两天都是企业实习课(类似于我们开展的职场体验-1-

课程),学生供不应求。近几年,产业技术发展,工业化水平提高,企业员工数量需求减少,很多行业萎缩,就业难度逐渐加大。学校转向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鼓励学生继续升学深造,以延缓就业压力。以台北淡水工商高级职业学校电机科为例,每年毕业生100人左右,去年只有1个人就业,近几年从来没有超过10人。另外,台湾和大陆的文化一样,每个做家长的都望子成龙,追求更高的学历成为学生和家长的内在需求,很多技术层次要升级换代,发展技术学院和科技大学是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

以建教合作模式推进校企合作取得成功。台湾的“建教合作”教学模式是非常值得借鉴的,所谓建教合作,是指企业与教育机构合作进行职业与技术训练工作,2004 年台湾出台《高级职业学校建教合作实施办法》,全面推进建教合作。建教合作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学生在学校接受必需的学科及相关知识的学习,在训练岗位接受就业所需的技能训练。在学制上实行“三三制学习法”,即三个月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三个月到企业实训,每六个月进行一次课堂和实训的轮换,在校生和实训生轮流安排,保证在校生和企业实习生的相对均衡。台湾重视建教合作的管理和考核,依据建教合作实施办法规定,建教合作课程依据现行课程标准实施,学生在建教合作机构实习经学校考察合格,获得实习科目及校订专业科目学分。该办法同时规定,主管教育行政机关视业务需要,对学校办理建教合作予以访视考核,考核结果绩优者给予奖励,办理不善者限期改善,必要时责令其停办或不予受理下次申请案。建教合作企业不但为学校提供了稳定的实训场所,还为一大批家庭困难的学生提供了出路,这些学生被称为“建教生”。根据台湾当地的规定,“建教生”每月工作薪资至少为16000台币(约4000元人民币),每位学生工

作半年,学习半年,这样他们可以得到约10万左右的台币,除去学费6万,尚有一些零花钱补贴生活之用。

重视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台湾的职技学院和科技大学非常注重培养和引进高素质“双师型”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要求职业院校教师必须与产业界进行交流,建立合作伙伴关系,鼓励具有相当实践操作能力的产业界人士到职业校院兼课或演讲,政府奖励产学合作成绩优良的学校及企业。将教师到产业界的服务成果与教学一起作为升职称评等级之标准,以使职业校院教师能够不断注重教学实践,培养出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创新型学生。近几年,台湾拟逐步对高职学校、技术学院和科技大学的上岗教师实行教学评鉴制度。采用档案评鉴、观察教学行为、访谈征询教师同事及家长意见等多方面结果综合考虑。评鉴结果未达到一定标准者再改进;若改进无效,由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组成评鉴小组进行复评及辅导。评鉴结果作为聘任学校人事聘任、学生选课的依据之一,充分调动教师密切关注行业动态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发挥教师最大的潜能。为适应业界技术的不断变化,提高在职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教育部”鼓励职业院校采取“双讲师”制度。理论知识先由本校老师来组织教学,到了实务部分请企业教师来教,实际操作内容由企业教师来做,本校教师也跟着一起做。“双讲师”一般根据需要课程需要,长短不一,一般2-6周的时间,有时单独邀请专家进行讲座式教学。例如,昆山科技大学信息技术系本学期有6门课,占全部课程的五分之一。该办法实行四年的时间,效果很好。经费一般由政府提供。

当然,台湾职业教育发展也同样面临很多的问题,首先是生源问题突出。近几十年来,地区人口出生略不断下降,据统计,90年代初台湾人口出生大约维持在每年30万人,到2001年下降到24万,到2010年的低谷下降到16.7万人。台湾学校生源将迎来一个历史性的低谷。其次,近年来台湾教育主管部门不断出台措施,扩充本科院校的招生规模,普通中学毕业生的升学机会率高达123%,使学生选择普通学校就读的意愿弹性更大,造成各类职业院校生源不足、学生素质低下,甚至中途退学等现象发生。现在台湾“教育部”逐渐松绑,规定职业院校招生计划可以有少量(不到10%)的普通高中毕业生。但是职业院校是考不上普通大学退而求其次才来的,也没很大吸引力,对改善职业院校的生源素质没有根本作用。

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出现脱节。近年来,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迅速发展与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台湾高新技术产业的进步也呈现出日新月异的发展态势,促进了经济及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大批传统产业逐渐被新的科技产业所取代,由此要求职业及人才结构能做出相应的变化。但实际上,台湾各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主要根据各校办学成绩、师资、设备及意愿等申请设科增班,而不是根据社会需要来统筹规划。公立职校扩充规模以争取员额预算,私立职校增科、设班则以增加学生人数、谋求收入为目的。这种急功近利的行为近年来已经造成各职校毕业生供需产生结构性失调,具体表现为一方面职业教育结构与经济及产业结构不匹配,直接造成教育资源浪费、学生就业困难;另一方面产业界却求才若渴。

中高职的衔接出现断层,台湾的高级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应该是针对将来升入本科来教学,但是台湾社会面临的转变是社会更崇尚吃喝玩乐的风气,学生越来越不接受机械、电子、信息、化工等工业化教育基础,高职学校为了保证生源,满足学生学习意愿,开设餐饮休闲娱乐类的专业越来越多。造成高等院校生源越来越少,不得不屈从于高职生源的专业方向。为弥补中职教育与高等教育的专业衔接出现的断层,实现教育衔接,台湾于2009年颁布实施“技职教育再造方案”,政府对实务课程的传授进行补助,对台湾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产生了重要影响。例如你要开设汽车维修,政府给你50万元的开办经费,自己设计,把可能断层的技术人才培养衔接起来。政府作为机制体制的制度是完善的,高职与高等教育衔接是个问题,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是个问题,而不是用谁带动谁的问题。

师资队伍有缺陷,仍然不能满足教学需要。职业院校的教师大部分来自普通高校,所以实操的教学也存在很大问题,甚至一些硕士、博士毕业的教师,并没有企业实际工作经历,不能将自己实际工作的技能拿到课程里面去。管理体制也不同,公立大学体制僵化,工作压力小,教师一般很少因为工作不适应而辞退,比如台湾大学,要做一个工作,老师经常会不配合,学校派人到每一个系去做工作,反复做都行不通。而私立大学则有严格的考核制度,实行末位淘汰,教师要拼命工作,不能懈怠,私立大学的老师都很辛苦,但是做事情很有效率。所以公立学校很多工作就很难推动,教师惰性很大,教师队伍素质提高很难。这一点与大陆的体制大体是一样的。

篇8:台湾间谍教育心得体会

1.1 职教体系结构合理、独立完整

在台湾职业教育包括中等职业教育、专科教育、本科教育、硕士教育及博士教育5个层次, 形成独立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 与普通教育体系平行发展, 齐头并进。与此同时, 全台湾还有许多职业培训局, 主要承担大量的职业培训教育, 包括岗前的、转岗的、长期的、短期的培训, 这些培训与台湾职教相结合, 互助互利共同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善的职教体系。

1.2 符合就业、技能品行两手抓

1.2.1 注重学生品行教育

这次走访的朝阳科技大学倡导“精进教学品质, 致力国际接轨, 厚植就业能力, 体现全人教育”的人才培育策略, 达到培养专业技能与职业伦理兼备的优质人才, 达成毕业即就业, 上班即上手的目标;建国科技大学以培养高度专业性与实用性、具备运用科技资讯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富有社会服务之奉献精神, 并为产业界所乐用之人才, 进而成为社会之栋梁为教育目的等。这些教学目标的设定都反映了他们对学生品行教育和人文教育的重视。

1.2.2 强调对学生技能的培养

台湾的科技大学统一实行“一毕 (一张毕业证书) 、二语 (两种语言能力) 、三奖 (三项获奖) 、四证 (四张相关证照) ”的教学目标, 所有学生在学校期间都要按要求通过学校的技能培训, 在毕业时取得多种职业技能, 便于选择多个工作岗位。

1.3 课程体系设计合理

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结合、专业本位和能力拓展结合、专业要求和开发个性结合、职业教育与能力培养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结合、学校教育与企业教育结合、基本能力与学程模式结合、本位学习一证照教育结合、本位学习与延伸教育结合以及一般能力与特色培养结合。

2 所学访院校的特色之处

2.1 开展劳作教育

劳作教育在台湾的职业院校中大为推广, 是针对大一新生所开设的一门0学分必修课, 这门课程的成绩直接影响学生的毕业。劳作教育的内容包括室内、室外及卫生间清扫工作3个部分。学生可以选择打扫的时间以及以上3个部分工作的完成顺序, 具体工作内容由小组负责人进行分配。

2.2 多元化图书馆

在这次台湾之行中, 3所学校的图书馆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无论大小、新旧, 或古朴、或时尚, 给人的印象是多元化的。图书馆除了包括基本的借阅区、电子阅览区还包括了个人学习区域、小组讨论区、影音资料欣赏区等多种区域。环境的布局, 或集中、或分散, 如果希望安静的一个人读书, 可以预约个人自习室;如果想要进行讨论, 可以在休闲区进行讨论。

2.3 学生发展中心

朝阳科技大学的学生发展中心, 与该院的心理咨询室功能相似。有相关咨询老师在发展中心值班, 也有老师在各个学院轮流值班。当学生遇到心理问题时, 可以求助这里的老师和同学。

2.4 宿舍管理

3所学校都有一个相同的特点, 他们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要住校。1万多人的学校, 只有将近30%的学生是住在宿舍。有的宿舍是在校内的, 有的学校部分宿舍是借助空置公寓。宿舍根据学生的需求不同, 房型和配置均有不同。印象最深的是嘉南药理大学的宿舍有单间和套房。按家长的要求, 这个区域的学生是没有门禁限制的。可谓多种形式多种管理。

3 结合该院的特点, 提出几点建议

3.1 改革义工制度

在这次学习访问过程中, 台湾的劳作教育对笔者触动很大。劳作教育对学生是一种锻炼, 效果得到了老师、家长及社会的多方面认可。

该院现有的义工制度, 是以班级为单位, 在班级中进行小组分配, 每次义工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考核。在这个现状下, 有些学生会出现相互依赖的现象。结合该院的义工现状, 提出如下改革建议: (1) 将小组工作中的任务进行个人化, 由原来每个小组负责一间教室或一个区域, 细化到小组的每个人负责打扫工作中的某个部分。例如:一间教室由4个学生负责, 可以按工作种类进行分配, 也可以按区域进行人员分配。那么当相应区域作的好或不好时, 我们可以直接对相应的负责人进行奖励或处罚。 (2) 推举区域负责人, 调动学生的工作积极性。就像宿舍选择宿舍长、楼层长等相同, 可以选择出义工的区域负责人。可以通过评选对区域负责人的工作进行肯定。按照实际完成情况进行奖励。 (3) 对于不能按要求完成工作任务的学生, 可以对该门课程进行重修。所谓的重修, 是指学生在制定时间段内完成个人的工作任务。

3.2 加强社团建设

其实该院现在有很多社团, 但是在学生中没有产生太大的反响。建议是不是能够再多开设一些兴趣类或者技能类的社团。让该院的社团形成一种规模, 让新生在入校后, 就像选修体育课一样, 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社团。扩大社团的规模, 丰富社团的活动。通过精彩的社团活动, 让学生的业余生活变得丰富精彩。

3.3 建立多元化图书馆

该院的存书量、借阅空间等与它们相比都占有优势。可以在现有基础上, 进行一些功能上的调整。比如:添加一些个人自习室、小组讨论区、休闲区等。是否能按照专业进行借阅区域的划分, 同时在借阅区添加一些椅子方便学生在借阅区阅读。在阅览区做一些装饰, 使环境变得轻松便于阅读。

4 结语

通过该次到台湾职业院校的学习访问, 让我们大开眼界, 获益良多。让我们以新的视角认识了台湾的职业教育。在这个过程中, 我们看到了差异, 找到我们的不足。经过小组的讨论, 要把看到的、学到的好好吸收, 结合实际情况和专业特点, 找到形态更合理、结构更优化、质量更科学, 且符合该院学生特点的管理方法,为该院的骨干校建设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程广文, 孟祥仁.专业变迁:社会经济发展视域下的台湾职业教育[J].职业技术教育, 2013 (22) :18-25.

[2]王新民, 林文.中国台湾职业教育发展政策研究及启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4 (36) :59-65.

[3]王春晖.20世纪90年代以来台湾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 2013.

上一篇:非常难过的个性签名下一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