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研课磨课

2024-05-06

教师如何研课磨课(共11篇)

篇1:教师如何研课磨课

教师个人研课磨课总结反思

白莲河乡中心小学 郭蓉

《陶罐和铁罐》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文生动有趣,情节富有变化,它讲述了国王御厨里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许多年代后,陶罐出土成了文物,铁罐却不复存在的故事。全文可分为两部分:第一主要讲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即他们的对话;第二部分主要讲许多年代过去后,人们发现了陶罐,铁罐却早已消失。作者告诉人们“不能只看到自已的长处,而看不到自已的短处,也不能只看到别人的短处而看不到别人的长处”这样一个道理。

这则寓言故事语言朴素却富有童趣。初读教材时,我感觉对话应该是重点,以对话贯穿全文,给学生呈现一个傲慢自大的铁罐和一个谦虚善良的陶罐。但多读几遍后才发现,作者的这篇童话目的不是给我们呈现两个罐子,而是以两个罐子的形象来说明“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的道理,我们应如何正确的看待人和事物。找到了人文价值,以何种形式来贯穿全文呢?经过深深思索与课堂实验,经过全校教师的同研,我们找到了以“提示语”贯穿对话的朗读,从而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为了让课堂更加明晰、教学思路更加精细,我们全体语文教师进行了深深的思考。通过这节课,我也有许多的感悟与想法。

感悟一:放手有益。

每次拿过课文,我都会着急的去思考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如何才能想出新点子,让大家看到我精彩的设计,但每次都没有预想的效果。仔细想想,我忽略了课堂上最主要的人物——学生,他们才是课堂的主体,他们的兴趣才是课堂的源泉。因此,我认真听取了岳校长的意思,课堂上放手,让学生随便谈,随便说,随着学生的兴趣爱好走。没想到真的有效果了,学生的表达完全出乎我的意外,而且与我的预设也完全一样。仔细想想,原来站在学生的立场,想想他们对什么感兴趣,他们最想了解什么?会给我带来那么多的惊喜。

感悟二:走进文本,走进学生,达到师生、文本对话之效。记得李家栋老师说过:语文就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正如淳淳小溪流淌在课堂上。因此,以学生文本、关注学生才是我们上课的最终目的。课堂伊始,我可能没有走进学生、走进课文,因此不知其功效。当我投入的与学生一起挖掘陶罐和铁罐的性格,探究其价值时,我和学生全身心投入其中,完全以学生为本,和他们同感悟、同体验。这时我们的思想相互碰撞,心灵相互交流,让我真正体会到了真正的课堂。

感悟三:抛开设计,以生为本。

每次讲课前,我都会把教案备的滚瓜乱熟,甚至评价语我都会仔细琢磨。可是通过这节课,让我深深领悟到:课堂是随机的,课堂也是学生的,教案不是一成不变的。要随着学生的发言进行教学。处处体现学生自主性,当然,这也需要教师自身有深厚的文化功底。因此,通过这节课也让我深深的明白:知识的储备对一个教师来讲是多么的重要。

这节课,我也深深的反思过,对于我个人来说缺乏一定的锻炼,听的少,练的少,因此也有些不成熟的地方,通过这次教学,我也深刻地感受到了自己在阅读教学方面的不足,也非常感谢何校长和老师们的耐心细致的帮助,她们的指导大大提高我的课堂教学能力。我将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加虚心地向骨干老师们请教,通过这样的磨课研课教研活动,实践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再上一个台阶。

篇2:教师如何研课磨课

石华学校

贾军

今年的国培强调基于校本问题进行,于是我们设计了用磨课进行国培的方式。简而言之,磨课就是通过多次打磨一节课,提高教学有效性,从而提高教师专业能力。下面有几篇磨课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借鉴。

这次磨课活动参与面广,人人都参与备课、上课、评课、议课、再上课的过程,对于老师们的专业成长有很大的帮助,是一次自我提升的机遇。在这次活动中,老师们能深入备课、深度反思、深刻总结,听课教师直言不讳、畅所欲言,讲课老师虚心接受意见、极力改进不足,使整个教研组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

通过这次活动,老师们对学案的编写及有效使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编写学案一定要渗透学法指导,尤其是课前准备环节要有具体的要求指导学生学什么、怎样学。课堂使用学案时要注意环节间的衔接、过渡,保持课堂的流畅。磨课活动营造了浓郁的教研氛围,使我们有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大家常为一个细节而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教研氛围异常热烈。在一次次磨课的过程中,教师对新课程理念把握更准确,对教材研读更深入、对学生学情了解更透彻,同时也使教师的点拨引导能力,临场应变能力、教学创新能力得以提升,教学水平有质的飞跃,教学实践经验不断丰富,实践性智慧得以发展。在一次次磨的过程中,磨出教师间合作交流的默契,磨出教研组团队的理性思维水平的提升。在教研组中我自己有了很多收获,对课也有了自己的想法。

教师上课面对的是一个“变化”的课堂,一个开放的、动态的、生成的,具有许多不可预测因素的课堂,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考验着教师的反应和应对能力。“预设”与“生成”之间怎样调整,怎样达到平衡,这方面教师应给与更多的思考。磨课不仅仅只是追求完美的课堂,而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历练,是专业水平提升的一个抓手,更是学校教师团体发展的主打平台。让我们在磨课中,“磨”出教师把握教材的深度;“磨”出教师合作交流的默契;“磨”出学生主体求知的需求;“磨”出教师创新思维的火花。也只有这样,磨课才会在美丽动人的瞬间邂逅一个个精彩的生命!

篇3:2016研课磨课照片

陶厂中心学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技能展评活动,共有8位老师参加了此次活动。他们精心准备的说课和无生上课的环节,得到了在座评委的肯定。

陶厂中心学校的特色教研活动 ——王芮老师执教的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

陶厂中心学校的特色教研活动 ——唐仁才老师执教的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

篇4:研课磨课阶段研修计划

四站中学

许海波

为使自己不断提高教育理论和专业学术水平,增强知识更新能力和研训能力,从各方面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我制定了个人研修计划,具体如下:

一、研修目标

立足于教师个人的自我发展,充分体现当前素质教育的理念。因材施教,变被动培训为主动这一原则性变化为我的学习指明了方向,也给我们搭建了一个认识自我,反思教育,自觉提高的平台,使自己逐步成为研究型、开拓型、全能型教师。

二、研修内容

1、勤于学习,提升业务,乐于亲自动手,扬长补短。坚持不懈地学。

多渠道地学。要做学习的有心人,在书本中学习,学习政治思想理论、教育教学理论和各种专业知识,增强自己的理论积淀;也要在“无字处”学习,学习他人高尚的师德修养,丰富的教学经验,以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广泛地阅读各类有益的书籍,学习各种领域的知识、技能,特别要学习现代信息科技,不断构建、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加强基本功的训练,让学生听做之前,教师的自身业务也要能跟上。听专家讲解题思路,说精准的科学语言,练历年的中考科学试题,讲透重点的例题。每天坚持动笔,正人先正己,育人先育己。不断丰富自己的内涵。转化为教学的动力之源。

2、立足课堂,善于思考,在实践中探求、感悟。教学工作中进行教学反思。反思自己教学理念,反思教学的实际成效。探求成功的教学模式,思考教育教学的现实问题,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问题。

三、保证措施

1、注重自身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使自己真正成长为一名优秀教师,把自己的全部知识、才华和爱心奉献给学生、奉献给教育事业。

2、根据社会的变化与教育改革的发展,及时研究自己的不足(盲点),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以自己的发展促进社会的发展、学校的发展。

3、注重个人素质的培养,不贪名利,切实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力求为学生创造最好的教育。从为应付考试到为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提供方便。

篇5:送教、研课磨课促成长

阳春三月,我有幸参加小学数学送教下乡听课活动。在短短的一天时间里,我观摩了3节同课异构的示范课,听了3名名师的精彩讲课,使我更深刻地感受到自身的不足。

第一节《折线统计图》一课中,充分地让我感受到了这一点。丁香老师不是纯粹地让学生玩,而是在玩中思,在玩中学,不断掌握着新知。老师设计的也不是单一的,而是分成了几个层次,有梯度,先让给学生讲故事激发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探究新知,由易到难,最后用有层次的习题来检验学生理解和把握新知的效果,层层递进。鼓励学生个性化地学习数学知识,提倡解决问题的多样化,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整个数学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听了张琼老师《折线统计图》这一课对我的帮助更大,使我对于图形的课型讲解有了一个新的认识。教师不断地设计让学生猜想验证总结环节,让学生真正意义做到了自己是学习的主体,自己可以主动通过探索发现规律,体会只是生成,另一方面把抽象的数学学习与具体的操作有效地连接起来,是学生有效的数学学习和生活数学思想的渗透。通过一系列的数学思考过程,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是教师以其别样的智慧激活着学生灵动的思考,教师所追求的“引导学生进入真正的思考的创造境界。”这种创新的、富有生命活力的课堂正是我们需要学习的。

对于方琼老师讲的《折线统计图》这一节的讲解,我感受最大的是这位老师能从文本出发,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和分析能力,对问题的分析很透彻,会抓关键句、关键词,对我对学生有关应用题的讲解有帮助。

篇6:研课磨课材料(四年二)

母 鸡

富锦市上街基镇中心校 王华

2016.5.11

《母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通过学习课文,感悟作者的语言风格,加强语言实践。

2.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学习课文抓住特点,用事实说话,具体生动描写动物的写法。

3.感受母鸡作为一个母亲的形象,体会母爱的伟大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体会母爱的伟大。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感悟作者的语言风格,加强语言实践。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朋友,看是什么?这是一只母鸡,今天这节课老师带领大家走进 《母鸡》这一课,我们一起看一看老舍眼中的母鸡是怎样的。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悟。1.学生会开火车汇报读文。

2.思考回答:作者对母鸡的情感前后有什么变化?在文中划出相关的语句。(结合学生回答板书:一向讨厌 不敢再讨厌)

3.品母鸡之短,体会讨厌。

(1)“一向”是什么意思?可以用哪个词语表示?作者讨厌母鸡的什么?

作者听到母鸡没结没了、如怨如诉的叫声讨厌它。谁能读出作者厌烦的情绪。

作者讨厌母鸡,还有其它原因吗?

帮助学生提升概括出:欺软怕硬。

(3)体会“发了狂”“恨不能”“聋子也被吵得受不了。” 聋子能听到吗?作者这是运用了什么方法?你觉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夸张。非常生动,有意思,写出了母鸡拼命炫耀自己的功劳。)

4.品过渡段:作者对母鸡的态度从什么时候有了改变?

(可是,现在我改变了心思,我看见一只孵出一群小雏鸡的母鸡。这一段是两种不同情感的过渡,叫过渡段,承上启下)

三、精读课文,读中感悟。

1.后来作者为什么不敢再讨厌母鸡了?课文中有一段话概括了作者不敢再讨厌母鸡的原因,你能找出来吗?齐读这段话。

2.课文哪几自然段具体描写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5、6、7、8)

3.指导学生共同品读第五自然段。

师:我们先从第五自然段入手。师生共同交流,结合学生回答,记录下自己的体会。

(1)抓住“挺”“警戒”“歪”“预备作战”等词语体会母鸡的勇敢。(2)鸡妈妈就是这样每时每刻都提着一颗心,为的是鸡宝宝们的安全。你觉得这位鸡妈妈怎么样?(负责、勇敢!板书)

(3)母鸡只有在鸟儿飞过或什么东西响了一下的时候才这么警惕、负责的吗?还可能什么情况下非常负责?

4.阅读方法总结:

有感觉的词语划出来,有感受就写下来。

四、自主阅读,合作探究

1.自由读课文6、7、8自然段,体会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

在文中划出有感觉的词语,写下自己的感受,进行批注。

2.汇报阅读体会(出示在文中的批注),大家交流一下。抓住“紧叫”“啄”“消瘦”来体会母鸡的细心、慈爱; 抓住“多少次”“一声也不哼”来体会母鸡不厌其烦、不辞劳苦的教。体会母鸡的慈爱。问题“它半蹲着难道不累吗?”联系生活体验一下。

它若伏在地上有的鸡雏便爬到它的背上,啄它的头或别的地方,它一声也不哼。(慈爱)

在夜间若是有了什么动静,它便放声啼叫,顶尖锐,顶凄惨。(负责、辛苦)

结果,每一只鸡雏的肚子都圆圆地下垂,像刚装了一两个汤圆似的,它自己却消瘦了许多。(对比体现了母鸡的慈爱和辛苦。)

3.推荐一位同学读第七段,其他同学动作模仿鸡妈妈。读完本段,谈谈体验:鸡妈妈们感觉怎么样?你为什么不站起来?为什么不蹲下?

引导学生体会:鸡妈妈就这样半蹲着,一分钟、一小时、甚至整个晚上,都这样半蹲着,翅膀酸了,腿麻了,它还像雕塑一样半蹲着,为的就是让她的儿女得一点儿温暖。

4.看到这一切,老舍对母鸡的感受不一样了,再听到那细声细气、如怨如诉的叫声,他还讨厌吗?此时此刻,作者对母鸡不敢再讨厌了,变成对鸡母亲的崇敬了。所以老舍先生这样赞美鸡妈妈。引导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两段。

五、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播放歌曲《妈妈,我想对你说》,师: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感受?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想对你的妈妈说什么呢? 指名学生说一句最想对妈妈说的话。

六.延伸作业

师:是呀!妈妈对我们的爱比天还高,比海还深,我们有千言万语想对妈妈说,请大家把想对妈妈说的话,用写信的形式写下来,不要吝啬你的语言,可以尽情地表达你对妈妈的爱。

布置学生课下完成小练笔《给妈妈的一封信》。

板书设计: 7.母鸡 一向讨厌

我看见„„ 负责 慈爱 勇敢 辛苦 母亲 不敢再讨厌

自我评课

教师的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于切合时机的引导。阅读、理解、品味感悟留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语文的主人,把点

拨、启发、引导、激励留给教师,让教师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所以,在本课的设计中,我以质疑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以自读自悟让学生体会课文内涵,加强语言实践。

本课时教学时,抓住作者“一向讨厌母鸡到不敢再讨厌”这一情感线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我将把读与思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母鸡的讨厌之处与可敬之处,使学生体会到,同样是写动物,观察的角度不同,心理体验不同,运用的表达方法就不同,语言也各具特色,学生从中可以体会到不同风格的语言表达。重点品读母鸡让人尊敬之处在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画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圈出让你感触最深的词语,并读读体会体会。我抓重点词品读,理解“教多少次”一词,让学生联系小资料来体会母鸡的辛苦,“半蹲着”让学生说说透过“半蹲着”你看到了什么?“一声不哼”通过采访的形式让学生感受母鸡的慈爱。让学生在品读字词中感受母鸡的慈爱,辛苦。在学生细读了一个个小细节后,读赞美母鸡的第9自然段就水到渠成了。此时在学生的心目中这已不是一只普通的母鸡,而是一位伟大的母亲。

在本课教学中还存在很多不足,自己上课讲得太多,学生反馈有重复的比较多。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母爱的感受,提升对母爱的认识。不过由于时间安排上不够紧凑,没留有更多时间让学生谈感受。我在朗读指导方面花的时间也比较多,但效果不是很明显,课堂灵活性还不够,还有待今后在课堂上加强。此外,还有就是在品评母鸡可敬之处时过细,未留有更多空间让学生发挥。在朗读教学时,朗读形式太

篇7:示范研课磨课操作标准

为了加强对“送教下乡”的管理,规范“送教下乡”诊断示范与研课磨课两个阶段的具体操作,切实提高“送教下乡”质量,促进教师掌握先进教育教学理念,提升课堂教学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及对本学科的研究能力,现下发中小学教师送教下乡诊断示范、研课磨课操作共八个标准(简称操作标准),请各学科“送教下乡”团队认真研读,具体要求如下:

1.各“送教下乡”团队要抓好落实。操作标准下发后以学科教研员为主体组织研读,并组织实施,主管校长及相关主任要抓好督办工作。

2.进修校将通过教学问卷、考核等手段检查各团队对国培“送教下乡”诊断示范、研课磨课操作标准的落实情况,此项检查结果要与送教教师劳务费的发放标准及专项优先模评定挂钩。进修校将强化研修环节的标准化以确保“送教下乡”的质量,推进课改成果优质化。下发的八个操作标准是试行稿,在执行中还需要修改完善,以提高标准的科学性与实用

篇8:研课磨课工作心得体会

下面我就谈谈我对此次活动的心得体会:

第一、吃透教材是最根本的。听完两位老师的课后,我认为他们对教材的把握都有其独到之处,都能抓住题眼,一步步的深入文本。王燕老师在教学《海上日出》时,她出示了一组词,不仅引导学生积累了词语,又使学生在词语中感受到了词语不同的特点,为学生学习新课打好了扎实的基础。

第二、注重启发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学。新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这个主体的引导者。感受海上日出的景象,领悟课文的写法王老师先围绕“作者写出了海上日出的哪些变化”组织学生读课文,圈画关键词语,在组内交流学习。在设计教学过程中从颜色、光亮、位置三个方面展开清晰明了,当然不足之处是由于王老师比较年轻,驾驭课堂的能力还不够成熟,引导学生对海上日出变化的过程的.体会还不到位,到学生生成自己的写作知识时的指引作用就比较薄弱。

篇9:语文研课磨课心得体会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2、领悟作者对树林颜色的生动表现,懂得适当运用比喻、联想的手法能使文章更生动、具体,并仿写片段。

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大自然的美,激发热爱大自然并保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既有读的指导,又有写的训练,自我感觉目标定的不错,谁知在本校一试教,发现了问题:这课上得太理性,高估了三年级孩子的水平,再说,读、写两头抓,课上得吃力不说,还两头都抓不扎实。

于是,当晚回家,将目标重新定位为:

篇10:教师如何研课磨课

(二)伦河中学 王晓兰

第三阶段研课磨课结束了,这次的课其实没有做过多的推敲,与以往不同的是我轻装上阵,没有之前那么胆怯了,教态也放松了许多,变成了一节常态课,但还是带着些许紧张,自己提前写好的稿时不时的看一眼,怕冷场。其实人的潜力都是被逼出来的,虽然我不是很优秀但因肩上有任务所以更着急、要求更严一些,更何况这种锻炼的机会很难得,现在的我和第一阶段的我必然有所不同。

王校长指出有些知识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再拓展些,比如岳飞及岳家军,而且强调要说明岳飞不是民族英雄,之后学习的戚继光才是民族英雄;书上有的图一定要让学生看书,不要依赖于网上的图片,而这点我早已习以为常,我必须及时改正。王校长还从一名教师、一名历史教师、历史课、教师与学生的角度指导我,真的受益匪浅,如若真的一直从事教育事业这也是我应该深思熟虑的细节。邵老师也谈到课上的注意细节,原来这些都在我的教学原则范围之内,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教学半年坚持了半年,在课堂上也流泪过,不知道是我要求太严格还是方法不对,总和预期效果差一些根本没到“一个都不能少”的地步,学生进步了优秀了,自己暗暗自喜可却还是当面批评他们;这学期学生多了,时间少了,渐渐的我发现我变了,看不到有些渴望的小眼神,就算看到了也感觉无能为力了,我像势利眼一样只顾优等生了,想想确实可悲。王校长提到一位语文老师,在别人眼里的差等生竟然可以利用午休时间在树林里背古诗,这能说明什么问题?没进入教师队伍之前听过却没有深思过,如今我应该深思并付诸实践,教给他们一些学习方法,培养一些习惯。如果没有这次学习,也许一两年之后我才能微微意识到现在的问题。

篇11:第二阶段研课磨课心得体会

长春市第154中学 杨立东

这次磨课活动参与面广,人人都参与备课、上课、评课、议课、再上课的过程,对于老师们的专业成长有很大的帮助,是一次自我提升的机遇。

在这次活动中,老师们能深入备课、深度反思、深刻总结,听课教师直言不讳、畅所欲言,讲课老师虚心接受意见、极力改进不足,使整个教研组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

通过这次活动,老师们对学案的编写及有效使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编写学案一定要渗透学法指导,尤其是课前准备环节要有具体的要求指导学生学什么、怎样学。课堂使用学案时要注意环节间的衔接、过渡,保持课堂的流畅。

磨课活动营造了浓郁的教研氛围,使我们有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大家常为一个细节而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教研氛围异常热烈。在一次次磨课的过程中,教师对新课程理念把握更准确,对教材研读更深入、对学生学情了解更透彻,同时也使教师的点拨引导能力,临场应变能力、教学创新能力得以提升,教学水平有质的飞跃,教学实践经验不断丰富,实践性智慧得以发展。在一次次磨的过程中,磨出教师间合作交流的默契,磨出教研组团队的理性思维水平的提升。在教研组中我自己有了很多收获,对课也有了自己的想法。

教师上课面对的是一个“变化”的课堂,一个开放的、动态的、生成的,具有许多不可预测因素的课堂,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考验 着教师的反应和应对能力。“预设”与“生成”之间怎样调整,怎样达到平衡,这方面教师应给与更多的思考。

上一篇:老员工公休请假条下一篇:美丽的广州话题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