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精胰岛素作用机制

2024-05-04

甘精胰岛素作用机制(精选8篇)

篇1:甘精胰岛素作用机制

甘精胰岛素注射液

【药品名称】

药品名(中):甘精胰岛素注射液 汉语拼音:Ganjingyidaosu Zhusheye 商品名(中):

英文名:Insulin Glargine Injection 剂型:注射剂

【主要成份】

【性状】

本品为无色澄清溶液。

【药理毒性】

药物治疗分类:治疗糖尿病药。长效胰岛素及其类似物。ATC代号:A10AE。甘精胰岛素是一种在中性pH液中溶解度低的人胰岛素类似物。在本品酸性pH(pH=4)注射液中,完全溶解。注入皮下组织后,因酸性溶液被中和而形成的微细沉积物可持续释放少量甘精胰岛素,从而产生可预见的、有长效作用的、平稳、无峰值的血药浓度/时间特性。胰岛素受体结合:在胰岛素与其受体结合的动力学方面,甘精胰岛素同人胰岛素极为相似。因此可以认为它与经由胰岛素受体而介导胰岛素的作用相同。胰岛素,包括甘精胰岛素,其主要作用是调节糖代谢。胰岛素及其类似物是通过促进骨骼肌和脂肪等周围组织摄取葡萄糖、抑制肝葡萄糖的产生而降低血糖的。胰岛素抑制脂肪细胞内的脂解、抑制蛋白水解和促进蛋白质合成。临床药理学的研究表明,静脉注射等剂量的甘精胰岛素和人胰岛素,其效价是相同的。像所有的胰岛素一样,甘精胰岛素的作用时程可能受体力活动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对健康人及1型糖尿病患者的正常血糖钳夹研究表明。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的起效时间比中性低精蛋白锌人胰岛素(NPH)慢,但甘精胰岛素的作用特性为平稳、无峰值、作用时间长。甘精胰岛素作用时间较长与其吸收率较慢有直接关系,这支持每天1次的给药方案。胰岛素以及像甘精胰岛素等胰岛素类似物的作用时程,在不同个体及同一个体内可能差别很大。对健康志愿者及1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研究结果表明,静脉注射甘精胰岛素或人胰岛素,其低血糖的症状或对抗调节激素的反应类似。根据常规的药理学安全性研究,包括重复剂量毒性、生殖毒性、基因毒性和致癌性等临床前资料均未发现对患者有特殊危害。

【药代动力学】

健康人及糖尿病患者的血清胰岛素浓度均表明,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后,其吸收远比人NPH(中效低精蛋白胰岛素)胰岛素慢而长,而且无峰值。因此,血清胰岛素浓度是同甘精胰岛素的药效学作用时间特性一致的。每日

1次注射甘精胰岛素,在第1次注射后2-4天血清胰岛素浓度达到稳态。当静脉注射时,甘精胰岛素的半衰期和人胰岛素近似。在人体中,甘精胰岛素部分在皮下组织中降解,在β链的羧酸端,形成21A-甘氨酸胰岛素和21A-甘氨酸-脱-30B-苏氨酸胰岛素活性代谢产物。血浆中也存在未改变的甘精胰岛素及其降解产物。在临床 研究中,按年龄和性别分类的亚组分析结果表明,甘精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在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与总研究人群没有任何差异。

【适应症】

需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

【用法用量】

本品是胰岛素类似物,具有长效作用,应在每天傍晚注射1次。OptiSet注射装置剂量调整幅度是2IU,最大的单次注射剂量为40IU。甘精胰岛素的用药剂量应因人而异。2型糖尿病患者也可将甘精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物一起使用。从其他胰岛素治疗改为甘精胰岛素治疗从其他中效或长效胰岛素的治疗方案改为甘精胰岛素的治疗方案时,可能需改变基础胰岛素的剂量,并调整其他同时使用的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加用的普通胰岛素或快速作用胰岛素类似物的注射剂量和时间,或口服降糖药物的剂量)。为了减少夜间和清晨发生低血糖的危险性,将原来采用每天注射2次NPH胰岛素的患者,改为每日注射1次甘精胰岛素的治疗方案时,在变更治疗的第1周,其每天基础胰岛素的用量应减少20-30%。在第1周减少基础胰岛素用量期间,有些患者可能需在进食时代偿性地加用胰岛素,此后的治疗方案应因人而异。因有抗人胰岛素抗体而用大剂量胰岛素的患者,和其他胰岛素类似物一样,改用甘精胰岛素后可能对胰岛素反应会增加。换用及开始用甘精胰岛素的最初几周,应密切监测代谢改变。随着代谢控制的改善以及胰岛素敏感性的增加,可能需进一步调整剂量方案。如果患者的体重或生活方式有改变,或出现容易发生低血糖或高血糖的情况,也需调整剂量(参见“注意事项”)。

用法:甘精胰岛素应皮下注射给药。切勿静脉注射甘精胰岛素。甘精胰岛素的长效作用与其在皮下组织内注射有关。如将平常皮下注射的药物剂量注入静脉内,可发生严重低血糖。腹部、三角肌或大腿皮下注射后,血清胰岛素或葡萄糖水平未见临床差异。在某一注射区内,每次注射的部位必须轮换。由于经验有限,以下患者群使用甘精胰岛素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待评估:儿童、肝功能损害或肾功能中、重度损害的患者(参见“注意事项”)。

【不良反应】

低血糖反应:一般而言,低血糖是胰岛素治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如果注射胰岛素的剂量高于患者对胰岛素的需求量,就可能发生低血糖反应,严重的低血糖,特别是复发的,可能导致神经系统的损害。长期或严重的低血糖发作有可能危及生命。许多患者肾上腺素能反向调节的体征早于神经性低血糖的症状和体征的出现。一般而言,血糖下降幅度越大和越快,肾上腺素能反向调节的征兆和症状就越明显。

眼睛:血糖控制明显改变时,由于晶体肿胀及折射系数的暂时性改变,可能发生一过性视力障碍。长期改善血糖控制,降低了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进展的危险。然而因强化胰岛素治疗而使血糖控制迅速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可能暂时性恶化。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的患者,特别是尚未用激光凝固治疗者,严重的低血糖发作时可能发生一过性黑矇。

脂肪营养不良:与其他胰岛素治疗一样,在注射部位可能发生脂肪营养不良,而延缓局部胰岛素的吸收。在用甘精胰岛素等疗法的临床研究中观察到,1-2%的病人发生脂肪组织增厚,而脂肪组织萎缩的则很少见,在某一注射区内经常轮换注射部位可能有助于减少或预防发生上述改变。

【禁忌】

对甘精胰岛素或其注射液中任何一种赋形剂过敏者禁用。

【注意事项】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治疗,不能选用甘精胰岛素,推荐静脉注射常规胰岛素。

由于经验有限,儿童、肝功能损害或肾功能中、重度损害的患者使用甘精胰岛素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待评估。

肾功能损害患者由于胰岛素的代谢减慢,对胰岛素的需要量可能减少。老年人及进行性肾功能衰退患者,对胰岛素的需要量可能逐渐减少。

严重肝损害患者由于葡萄糖异生能力降低及胰岛素代谢降低,对胰岛素的需要量可能减少。

对血糖控制不好,或有高血糖症或低血糖发作倾向的患者,在考虑调整剂量之前,应全面回顾患者是否按预期的方案治疗、注射部位、正确的注射技术以及所有其他的相关因素。

低血糖反应:低血糖的发生时间取决于所用胰岛素的作用特性,因此可能随着治疗方案的改变而改变。由于甘精胰岛素持续提供基础胰岛素,可以预料,夜间低血糖较少见,而清晨低血糖则较夜间更为常见。在低血糖有特殊临床意义的患者中,应特别加以注意并加强血糖监测,如冠状动脉和脑血管明显狭窄的患者(低血糖的心脑并发症的危险),以及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特别是尚未经光凝固法治疗的患者(发生低血糖后有暂时性黑矇的危险)。患者应被告知在什么情况下低血糖的警告症状会不明显。

低血糖的警告症状可能改变、不明显或不出现的患者如下:

血糖控制明显改善的患者;低血糖缓慢发生的患者;老年患者;自主神经病变的患者;糖尿病病程长的患者;精神病患者;同时用某些其他药物治疗的患者。上述患者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严重的低血糖甚至丧失意识。如果发现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正常或降低,应该考虑到低血糖复发以及低血糖发作但未觉察(特别是夜间发作)的可能性。患者坚持用药剂量和饮食疗法、正确使用胰岛素以及了解低血糖的先兆症状是减少低血糖危险性所必须的。

如下的因素使低血糖更易于发生,必须特别密切监测并在必要时调整胰岛素注射剂量:

改变注射区;提高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例如去除应激因素);异常的、增加或延长体力活动;并发症(如呕吐、腹泻);进食不当;错过进餐;饮酒;某些失代偿性的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垂体前叶或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同时使用某些其他药品。

并发症:有并发症时应加强代谢监测。许多患者需检测尿酮体,并常常需调整胰岛素的剂量,常需增加胰岛素用量。1型糖尿病患者,即使只能吃少量或不能吃食物、或在呕吐时,也必须坚持至少吃少量碳水化合物,切勿全部停用胰岛素。对驾车和操作机械能力的影响:由于低血糖或高血糖或由此而造成的视力障碍可导致注意力和反应能力可能降低。在驾车或操作机械等特别需要有高度的注意力和反应能力时,可能出现危险。应该告知患者在驾车时要特别注意避免发生低血糖。尤其是对低血糖警告症状觉察力降低或不能觉察以及低血糖发作频繁的患者,更要加倍小心。有上述问题的患者,应该慎重考虑驾车或操作机械是否可取。运动员慎用。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用药】

至今尚未得到有关妊娠期间使用甘精胰岛素的确切流行病学资料。动物研究未见甘精胰岛素对妊娠、胚胎和胎儿发育、分娩或产后发育有直接的损害作用。妊娠前原有糖尿病或妊娠糖尿病患者在整个妊娠期间维持良好代谢控制是至关重要的。对胰岛素的需要量,前3个月可能减少,而第二和第三个3个月通常是增加的。分娩后对胰岛素的需要量快速减少(有增加低血糖发作的危险)。必需仔细监测葡萄糖的控制情况。哺乳妇女可能需要调整胰岛素剂量和饮食。

【儿童用药】

由于经验有限,儿童患者使用甘精胰岛素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待评估。

【老年患者用药】

老年人由于进行性肾功能衰退,对胰岛素的需要量可能逐渐减少。

【药物相互作用】

许多物质影响葡萄糖代谢,可能需酌情调整甘精胰岛素用量。可能促使血糖降低、增加低血糖发作的物质有:口服降糖药物、ACE抑制剂、丙吡胺、贝特类、氟西汀、单胺氧化酶(MAO)抑制剂、已酮可可硷、丙氧芬、水杨酸以及磺胺类抗生素。可能减弱降糖作用的物质有:皮质类固醇、丹那唑、二氮嗪、利尿剂、胰高血糖素、异烟肼、雌激素和黄体酮、酚噻嗪衍生物、生长激素、拟交感药(如肾上腺素、沙丁胺醇、特布他林)和甲状腺激素。β-受体阻滞剂、可乐定、锂盐或酒精可能加强或减弱胰岛素的降血糖作用。喷他脒可能引起低血糖,有时伴继发高血糖。此外,用β-受体阻滞剂、可乐定、胍乙啶和利血平等影响交感神经的药物后,肾上腺素能反向调节作用的征兆可能减弱或缺少。

【药物过量】

症状过量的胰岛素可能发生严重的、有时是持久的以及危及生命的低血糖。处理轻度低血糖反应发作通常可用口服碳水化合物治疗。可能需要调整药物剂量、膳食结构或体力活动。伴有昏迷、癫痫发作或神经功能障碍的更严重的低血糖发作,可能需肌肉/皮下注射胰高血糖素和静脉注射高浓度葡萄糖治疗。由于低血糖在临床症状明显恢复后可能复发,必须持续摄入碳水化合物并密切观察。

【规格】3ml:300单位/笔芯/预填充

【包装】5支/盒(笔芯/预填充)

篇2:甘精胰岛素作用机制

【药物名称】

中文通用名称:甘精胰岛素

英文通用名称:insulin glargine 其他名称:长秀霖、来得时、重组甘精胰岛素、Lantus、Recombinant Insulin Glargine。【临床应用】

用于需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药理】

1.药效学 本药为一种重组人胰岛素类似物。具有平稳、无峰值、作用时间长等特性。在中性液中溶解度低,在酸性液(pH4)中完全溶解。皮下注射后,因酸性溶液被中和而形成的微细沉积物,可持续释放少量甘精胰岛素,从而产生长达24小时平稳无峰值的可预见的血药浓度。国外已公开发表的药理学研究表明:甘精胰岛素和人胰岛素的生物效价是等同的。

2.药动学 本药皮下注射后,与中性低精蛋白锌胰岛素(NPH)相比,其吸收更缓慢而持久,且无明显峰值。按一日1次注射给药,在第1次注射后,2-4日达稳态血药浓度。部分药物代谢发生于β链的C端,可形成21A-甘氨酸胰岛素和21A-甘氨酸-脱-30β-苏氨酸胰岛素活性代谢产物。静脉注射给药,本药和人胰岛素的半衰期相似,仅数分钟。

3.遗传与生殖毒性 动物研究表明,尚未观察到本药对孕妇、胚胎、胎儿发育、分娩或产后发育有直接损害作用。【注意事项】

1.禁忌症(1)对本药过敏者。(2)低血糖患者。

2.慎用(1)处于应激期(如发热、情绪紊乱、疾病)的患者(国外资料)。(2)肝、肾功能损害者(国外资料)。

3.药物对儿童的影响 儿童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确定。4.药物对老人的影响 老年患者因肾功能减退,慎用,对胰岛素的需要量可能逐渐减少。

5.药物对妊娠的影响 对妊娠前有糖尿病或妊娠糖尿病妇女,在妊娠期间应维持良好的代谢,密切监测血糖。妊娠早期对胰岛素的需求量可能减少,而妊娠中、晚期通常需增多。分娩后对胰岛素的需求量快速减少(有增加低血糖发作的可能)。故需监测血糖。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对本药的妊娠安全性分级为C级。

6.药物对哺乳的影响 哺乳妇女可能需要调整胰岛素剂量和膳食结构,以减少低血糖发作的危险,同时仔细监测血糖的控制情况。【不良反应】 1.代谢/内分泌系统(1)常见低血糖,一般由胰岛素剂型选择不当、用量过大或与饮食运动不协调引起。(2)罕见钠潴留、水肿,特别是采用强化胰岛素疗法改善不理想的代谢控制时须谨慎。

2.眼(1)血糖控制明显改变时,因晶体肿胀及折射系数暂时改变,可能引起一过性视力障碍。(2)长期改善血糖控制,可降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展的危险。如采用强化胰岛素疗法而使血糖控制迅速改善,可能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暂时恶化。(3)对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的患者(特别是尚未接受激光凝固治疗者),严重低血糖发作可能导致一过性黑矇。

3.其他(1)注射部位可能发生脂肪营养不良。在临床研究中可观察到脂肪组织增厚(1%-2%),少见脂肪组织萎缩。(2)注射部位可见过敏反应,如发红、肿胀、疼痛、瘙痒、荨麻疹、炎症等,通常在数日或周内可恢复。(3)罕见速发型过敏反应,如全身性皮肤反应、血管神经性水肿、支气管痉挛、低血压、休克,严重可危及生命。(4)可能诱发胰岛素抗体产生。[国外不良反应参考] 1.代谢/内分泌系统 常见低血糖,在调整胰岛素剂量或类型后,需严格监测血糖以避免低血糖及达到理想血糖水平。接受本药治疗的患者比使用其他胰岛素的患者夜间低血糖的发生率更低。

2.皮肤 有报道,2.7%的患者用药后可出现注射部位疼痛,常较轻微,不会导致停止治疗。其他可见脂肪代谢障碍、瘙痒、皮疹。3.其他(1)罕见速发型过敏反应(0.1%-0.2%),但接受本药或其他胰岛素治疗的患者有可能出现全身性皮肤反应、血管神经性水肿、支气管痉挛、低血压或休克。(2)有文献报道,曾给予未受控制的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10-15分钟后注射部位出现硬结、瘙痒等反应。【药物相互作用】

·药物-药物相互作用

1.丙吡胺、己酮可可碱、丙氧芬、口服降糖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贝特类药、单胺氧化酶抑制药、水杨酸类、磺胺类抗生素可能促使血糖降低,增加低血糖发作。

2.氟西汀可能增加本药的降血糖作用和低血糖的敏感性,导致低血糖。使用本药的患者合用或停止使用氟西汀时应当监测血糖。与氟西汀联用本药应减量。3.喷他脒可能诱发低血糖,偶伴有继发性高血糖。

4.可乐定、锂盐可能增强或减弱胰岛素的降血糖作用。

5.在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胍乙啶、利舍平等影响交感神经药物的作用下,对低血糖的肾上腺素反向调节作用可能会减弱或缺乏。

6.皮质激素、达那唑、二氮嗪、高血糖素、异烟肼、雌激素、黄体酮、生长激素、口服避孕药、甲状腺激素、利尿药、酚噻嗪衍生物、拟交感药(如肾上腺素、沙丁胺醇、特布他林)可能减弱本药的降糖作用。·药物-酒精/尼古丁相互作用

酒精可能增强或减弱胰岛素的降血糖作用。【给药说明】

1.配伍禁忌:本药与其他胰岛素或稀释液禁止配伍。2.勿静脉注射本药,否则可导致严重低血糖。

3.本药在手臂、腹部或腿部皮下注射后的吸收相似。于腹部、三角肌或大腿皮下注射后,血清胰岛素或血糖水平无临床差异。在某一注射区内,每日的注射部位需轮换。

4.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患者,不能使用本药治疗,推荐静脉注射短效或速效胰岛素。

5.患者改用其他胰岛素时,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如果胰岛素的浓度、品牌、类型、种类(动物胰岛素、人胰岛素、人胰岛素类似物)和(或)制造工艺发生改变,应注意调整剂量。

6.预装式注射装置(OptiSet)仅供个人单独使用。首次使用前,须将其置于室温中1-2小时。注射前应排出药筒中的小气泡,并安装新针头,须确保针头固定,否则可引起针头折断或注射液外溢而导致剂量不准。7.美国糖尿病协会推荐空腹血糖为80-120mg/dl,睡前血糖为100-140mg/dl,糖化血红蛋白小于7%。如空腹血糖低于80mg/dl或高于140mg/dl、睡前血糖低于100mg/dl或高于160mg/dl、糖化血红蛋白大于8%时,应调整治疗方案。

8.因使用本药后可出现低血糖或高血糖(可造成视力障碍,并降低注意力和反应能力),故驾驶或操作机械的患者用药应谨慎。

9.用药期间,应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如低血糖,不同患者症状可能不一致,同一患者在疾病进展的不同阶段也可表现出不同症状。

10.对血糖控制不好、或有高血糖(或低血糖)发作倾向的患者,在调整本药剂量前,应考虑是否存在其他因素(如患者是否按预期的方案治疗、注射部位、正确的注射技术等)。

11.低血糖的发生时间取决于所用胰岛素的作用特性,故可能随治疗方案的改变而改变。因本药持续提供基础胰岛素,故夜间低血糖较少见,而清晨低血糖较之常见。

12.以下患者的低血糖症状可能改变或被掩盖:(1)血糖控制明显改善的患者。(2)低血糖缓慢发生的患者。(3)自主神经病变患者。(4)精神病患者。(5)病程较长的糖尿病患者。(6)同时联用其他药物治疗的患者。(7)老年患者。以上患者可能在未觉察的情况下出现严重低血糖症状,甚至意识丧失。故一旦发现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正常或降低,应考虑低血糖复发、低血糖发作(尤其是夜间发作)但尚未觉察的可能性。

13.以下因素更易导致低血糖的发生:(1)改变注射区。(2)提高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例如去除应激因素)。(3)异常的、增加或延长体力活动。(4)出现并发症(如呕吐、腹泻)。(5)未按规定进食。(6)饮酒。(7)某些失代偿的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腺垂体或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8)同时联用其他药物治疗。如遇以上情况,须密切监测血糖,必要时应调整胰岛素剂量。

14.用药后如产生胰岛素抗体,应调整胰岛素剂量以纠正高血糖或低血糖。15.药物过量的表现:可致严重或持久、以及危及生命的低血糖症。

16.药物过量的处理:轻度低血糖症状发作,常口服碳水化合物治疗,可能需要调整剂量、膳食结构或体力活动。伴有昏迷、癫痫发作或神经功能障碍的严重低血糖症状发作,可能需肌内注射或皮下注射高血糖素及静脉注射高浓度葡萄糖治疗。因低血糖所致临床症状明显恢复后可能复发,故须持续摄入碳水化合物并密切观察。17.本药开封后,应于28日内使用,且贮存温度应低于25℃。正在使用的注射装置不能于冰箱内储存。【用法与用量】

成人

·常规剂量

·皮下注射 每日固定时间给药,一日1次,采用OptiSet调整剂量的幅度为2U,单次注射的最大剂量为40U。具体用量因人而异,接受本药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联用口服降糖药。从其他胰岛素治疗改为本药治疗:(1)从其他中效或长效胰岛素改为本药治疗:可能需改变基础胰岛素的剂量,并调整其他同时使用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如加用的普通胰岛素或作用迅速的胰岛素类似物的注射剂量和时间、或口服降糖药的剂量)。(2)原采用一日2次注射NPH的患者,现改用本药一日1次注射治疗,以减少夜间和清晨发生低血糖的危险性。在改变治疗的第1周,基础胰岛素的用量每日应减少20%-30%,在此期间,部分患者可能需在进食时代偿性加用胰岛素,以后的治疗方案因人而异。(3)对因存在抗人胰岛素抗体而使用大剂量胰岛素的患者,改用本药治疗后,可能对胰岛素反应会增加。故在改变治疗的最初几周,应密切监测代谢变化。随着代谢控制的改善及对胰岛素敏感性的增加,可能需进一步调整剂量方案。如患者的体重或生活方式有改变,则易出现低血糖或高血糖,也需调整剂量。·肾功能不全时剂量

肾功能不全患者由于胰岛素的代谢缓慢,宜减量。·肝功能不全时剂量

严重肝功能不全患者由于葡萄糖异生能力降低及胰岛素代谢减慢,宜减量。·老年人剂量 宜减量。

[国外用法用量参考] 成人

·常规剂量

·皮下注射 宜在每日的同一时间注射,剂量宜个体化。(1)1型糖尿病:对原每日使用NPH或特慢人胰岛素的患者,改用本药治疗时,无需调整剂量。对原采用一日2次注射NPH的患者,改用本药治疗后,初始剂量宜减少20%,并根据患者的反应调整剂量。(2)2型糖尿病:对胰岛素不敏感、接受口服降糖药治疗的患者,起始剂量为一日10U,以后根据患者自测血糖调整剂量。一日总量范围为2-100U。从其他中效或长效胰岛素改为本药治疗时,可能需要调整短效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的剂量。其余参见“1型糖尿病”。·肾功能不全时剂量

尚缺乏有肾损害的糖尿病患者用药的研究。因肾损害可能导致胰岛素代谢减少,故宜减量给药。·肝功能不全时剂量

尚缺乏有肝损害的糖尿病患者用药的研究。因肝损害可能导致糖异生降低和胰岛素代谢减少,故宜减量给药。儿童

·常规剂量 ·皮下注射 宜在每日的同一时间注射,剂量宜个体化。可用于6岁以上的儿童,尚缺乏6岁以下儿童用药的研究。从其他中效或长效胰岛素改为本药治疗时,可能需要调整短效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的剂量。对原每日使用NPH或特慢人胰岛素的患者,改用本药治疗时,无需调整剂量。对原采用一日2次注射NPH的患者,改用本药治疗后,初始剂量宜减少20%,并根据患者的反应调整剂量。·肾功能不全时剂量

尚缺乏有肾损害的糖尿病患者用药的研究,此类患者用药宜减量,并严格监测血糖。

·肝功能不全时剂量

尚缺乏有肝损害的糖尿病患者用药的研究,此类患者用药宜减量,并严格监测血糖。

【制剂与规格】

每1ml含100U甘精胰岛素。

篇3:甘精胰岛素作用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1.1动物

SD大鼠,雄性,由山西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体重200 g~270 g。

1.2试剂

胶原酶P、BSA(瑞士Roche);IBMX;R0-201724;HEPES、葡萄糖、D-多聚赖氨酸(美国Sigma);SQ22536、Forskolin(美国Cayman Chemical公司);1640培养基(武汉博士德公司);澳洲胎牛血清;青链霉素(北京索莱宝公司);DispaseⅡ(美国Amresco);胰岛素检测试剂盒(北京北方生物技术研究所)[5];c AMP放免试剂盒(北京北方生物技术研究所)。

1.3主要仪器

体式显微镜(上海中恒仪器有限公司);电子天平(上海精密仪器有限公司);水浴锅(江苏金坛市恒丰仪器制造有限公司);超净工作台(北京世安科技林净化技术有限公司);倒置显微镜(日本O-LYMPUS);细胞培养箱(北京博奥恒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5];台式离心机(长沙湘仪仪器有限公司);Narishige MODEL PP-830电极拉制仪、MIRO FORGE MF830抛光仪(日本Narishige);EPC 10全自动膜片钳(德国HEKA)。

1. 4 方法

1.4.1大鼠胰岛、细胞的分离与培养

将雄性SD大鼠断头处死后,用75%酒精对其腹部消毒,打开胸腹腔,将胶原酶P溶液(1 mg/m L,1640培养基溶解)缓慢注入胰腺中,加入Histopaque 1077离心液分离胰岛于含10%胎牛血清,100 U/m L青霉素,100μg/m L链霉素的1640培养基中,在37℃,5%CO2的细胞培养箱中培养[5]。在分细胞时,将胰岛脱钙,加入DispaseⅡ酶液100μL(5 mg/m L)消化,将细胞悬浮液接种在含多聚赖氨酸的盖玻片上,加培养液于培养箱中培养[6,7]。

1.4.2胰岛素分泌实验

配制葡萄糖浓度分别是2.8 mmol/L、8.3 mmol/L、16.7 mmol/L的KRBH孵育液。每组6个管,每管放入5个胰岛,先用含2.8mmol/L葡萄糖的KRBH孵育液于孵箱中孵育30 min,弃上清,然后加入2.8 mmol/L、8.3 mmol/L、16.7mmol/L葡萄糖的孵育液孵育30 min,将上清收集,用放免法测胰岛素含量,加入酸乙醇(酒精∶乙醇∶盐酸=150∶47∶3)超声粉碎胰岛,检测胰岛素的总含量[5,7]。

1.4.3 c AMP检测实验

准备好葡萄糖浓度分别是2.8 mmol/L、8.3 mmol/L的KRBH孵育液。每组6个管,每管放入10个胰岛,先用含2.8 mmol/L葡萄糖的KRBH孵育液37℃孵育30 min,弃上清,后加入2.8mmol/L、8.3 mmol/L葡萄糖的孵育液孵育30 min,收集上清,加入KRBH孵育液将胰岛超声粉碎,放免法检测c AMP的总含量。

1.4.4膜片钳技术记录KV电流

实验结果表明:分离的细胞培养2 d后便于进行膜片钳实验。使用的细胞外液:氯化钠141.90 mmol/L,氯化钾5.60 mmol/L,氯化镁1.20 mmol/L,HEPES5.00 mmol/L,葡萄糖11.00 mmol/L,p H=7.4。细胞内液:氯化钾140.00mmol/L,氯化镁1.00 mmol/L,EGTA 0.05 mmol/L,氯化钠10.00 mmol/L和HEPES10.00 mmol/L,p H=7.3[7]。使用的电极电阻大于5 MΩ,当封接电阻应大于1 GΩ,破膜时串联电阻小于20 MΩ时说明细胞破膜完全。细胞电容大于4p F的细胞认为是β细胞,将细胞钳制在-70 m V,并给予-70 m V~80 m V的电压刺激,记录400 ms内每递增10 m V的KV电流[8]。

1.5统计学处理

用Sigmaplot 12.0软件分析,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膜片钳的数据用PULSEFIT软件进行分析。

2 结果

2.1大鼠胰岛活性、功能良好

胰岛分别在葡萄糖浓度为2.80 mmol/L(2.8 G)、8.30 mmol/L(8.3 G)、16.70 mmol/L(16.7 G)的KRBH溶液中孵育30 min后,所测胰岛素分泌量随葡萄糖浓度增加而增加(P<0.05)。详见表1。

μIU/mL

2.2胰岛素分泌实验

在8.3 mmol/L葡萄糖基础上加入SQ22536(10μmol)、Forskolin(10μmol)、SQ22536(10μmol)+Forskolin(10μmol),孵育胰岛30min后,检测上清液及胰岛粉碎液内的胰岛素含量。结果显示,8.3 G与2.8 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3G+SQ22536与8.3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3G+Forskolin、8.3G+SQ22536+Forskolin与8.3 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3G+Forskolin与8.3G+SQ22536+Forskol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5)。详见表2。

μIU/m L

2.3 c AMP检测实验

8.3 mmol/L葡萄糖的KRBH孵育液中加入SQ22536(10μmol)、Forskolin(10μmol),孵育胰岛30 min后,测上清液及胰岛粉碎液内的c AMP含量,结果上显示,c AMP值8.3 G与8.3G+SQ2253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3G与8.3 G+Forskol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μIU/m L

2.4全细胞膜片钳技术检测KV电流

使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检测了在胰岛β细胞上,SQ22536(10μmol)、Forskolin(10μmol)、SQ22536(10μmol)+Forskolin(10μmol)对KV电流的影响。当细胞外液为11.10 mmol/L的葡萄糖时,可以阻断了KATP通道的电流,排除了对KV电流的影响。结果显示,在80 m V电流刺激时,Forskolin加药组、SQ22536+Forskolin加药组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地抑制了KV电流;Forskolin加药组与SQ22536+Forskolin加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4。

3 讨论

胰岛素分泌实验结果显示,在2. 8 mmol/L、8. 3mmol / L、16. 7 mmol / L的葡萄糖作用下,胰岛素分泌量是随着葡萄糖的浓度递增而增加的,具有葡萄糖浓度依赖性,说明大鼠胰岛的功能良好。

腺苷酸环化酶是一个广泛存在于细胞的膜整合蛋白,在多种类型的细胞中通过调节c AMP的合成来调控细胞诸多功能。AC /c AMP信号通路在胰岛 β 细胞中非常重要,它可以调节细胞的生长和分泌。在AC / c AMP的信号转导通路的研究中,用来调节AC活性的工具药有很多,AC激动剂Forskolin有不经过鸟苷酸蛋白的调节就直接增强AC活性的作用,激活AC增加细胞内在的c AMP的生物合成,进而加强糖诱导的胰岛素分泌[9],而SQ22536 作为一个被广泛应用的AC特定抑制剂,可抑制AC的活性[10]。本研究表明,在8. 3 mmol/L葡萄糖的基础上,Forskolin增加胰岛素分泌,在相同条件下SQ22536 对胰岛素分泌没有影响,而Forskolin+SQ22536 可以部分阻断Forskolin对胰岛素分泌的促进作用。在c AMP检测实验中,Forskolin增加了胰岛 β 细胞内生物合成的c AMP,在相同条件下SQ22536 对 β 细胞内c AMP的量没有影响。全细胞膜片钳检测KV电流结果表明,Forskolin极大地抑制了KV通道开放,减小KV电流,同样的情况下SQ22536 对KV电流没有影响,而给予Forskolin +SQ22536,则可以部分阻断Forskolin抑制KV通道开放的作用。以上实验数据表明,在胰岛 β 细胞上通过使用AC激动剂Forskolin增加细胞内在c AMP的生物合成,极大地抑制KV通道的开放,增加大鼠胰岛素的分泌; 使用AC抑制剂SQ22536,其本身对胰岛素分泌及KV电流没有影响,但削弱了Forskolin对胰岛素分泌及KV电流的作用,提示Forskolin促进胰岛素分泌作用与Kv通道有关。当处于高糖环境时,胰岛 β 细胞内的ATP/ADP比值升高,从而关闭 β 细胞KATP通道,引起细胞膜的去极化和Ca2+通道的开放,细胞内的钙离子浓度升高。Ca2+在细胞信号转导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胰岛 β 细胞内的钙离子浓度的升高最终会促进胰岛素的分泌[11]。Mac Donald等的研究表明,KV通道在胰岛素分泌中亦发挥重要作用: 抑制KV通道可延长胰岛 β 细胞动作电位时程,导致细胞膜上的钙离子通道开放时间延长,增加细胞内的钙离子浓度,促进胰岛素的分泌[12]。

因此,结合本研究的结果提示胰岛 β 细胞内c AMP升高促进胰岛素分泌的机制与其抑制KV电流,进而延长动作电位时程,最终升高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有关。c AMP作为广泛存在于细胞内的第二信使也是调节一些促胰岛素分泌激素功能的关键因素,如胰高血糖素样肽-1( GLP-1) 和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多肽( GIP)[13]。许多促进胰岛素分泌的药物可以增加c AMP的合成,但是具体的机制还不清楚,本实验可以为研究促进胰岛素分泌的药物提供理论依据。

摘要:目的 研究环磷酸腺苷(cAMP)在大鼠胰岛素分泌中发挥的作用及机制,为研究促胰岛素分泌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雄性SD大鼠的胰腺经过胶原酶P消化,使用Histopaque 1077梯度离心后,分离纯化取得胰岛。用胰岛素分泌实验来验证胰岛活性与功能,并且通过cAMP检测实验、膜片钳技术记录电压依赖性钾通道(KV)电流,研究c AMP促进大鼠胰岛素分泌的作用机制。结果 经过分离纯化得到的胰岛在2.8 mmol/L、8.3 mmol/L、16.7 mmol/L葡萄糖情况下胰岛素分泌的标化值分别为(1.00±0.38)μIU/m L、(2.33±0.52)μIU/m L、(5.55±0.12)μIU/m L。在8.3 mmol/L葡萄糖作用的基础上,Forskolin进一步促进了cAMP的生成,胰岛素的分泌,抑制了KV电流,在同样条件下,SQ22536对cAMP的生成、胰岛素分泌、KV电流均没有影响,但是相同条件下,应用Forskolin+SQ22536,则可以减少Forskolin促进cAMP生成的作用、削弱了Forskolin对KV电流的抑制作用。结论 采用胶原酶P消化法及Histopaque 1077分离液离心分得的胰岛活性、功能良好。在胰岛β细胞内,cAMP合成增加可促进胰岛素分泌,其机制与抑制KV电流相关。

篇4:科学家发现胰岛素作用的分子机制

胰岛素控制葡萄糖在体内的水平,在Ⅰ型糖尿病患者体内胰腺不能产生胰岛素,从而导致高血糖,需要每天注射补充胰岛素,而Ⅱ型糖尿病患者细胞不能对胰岛素作出适当反应。

澳大利亚墨尔本沃尔特·伊丽莎研究所的一个研究小组与来自美国、英国和捷克的研究人员合作进行了这项研究,他们揭示了胰岛素分子如何与人体细胞的蛋白质结合,这是医学研究者近20年来一直试图破解的问题。

研究小组发现,胰岛素受体是细胞表面的一种大蛋白质,胰岛素与这种蛋白质分子结合,对细胞从血液中摄取糖分作为能源非常必要。研究团队的主要负责人之一迈克·劳伦斯说,他们首次获得了胰岛素及其受体相结合的三维图像。

这项研究完善了对胰岛素作用机制的认识,也有助于未来设计新药物。理解胰岛素与其受体蛋白如何互相作用对开发新药物具有奠基性意义。

澳大利亚大约有100万糖尿病患者,每年的新增患者则有10万人。這一研究发现对于那些每日注射胰岛素的患者是个福音。

(责任编辑:李浩)

篇5:甘精胰岛素作用机制

但是在日常的治疗和生活中, 我们常常会听到使用过预混胰岛素的患者的抱怨: (1) 麻烦。预混胰岛素中的中长效胰岛素的持续时间不能达到24小时, 所以需要每天在早饭和晚饭前半小时注射2次胰岛素, 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 (2) 在中饭前和夜间容易出现低血糖。在早饭前注射一次预混胰岛素后, 其中的中长效胰岛素会在中饭前产生一个吸收高峰, 而在晚饭前注射后, 会在夜间出现一个吸收高峰, 从而容易导致患者在中饭前和夜间出现各种低血糖症状。 (3) 血糖控制不佳。这一点估计是大家最难接受的。传统的中长效胰岛素注射至皮下后, 吸收不稳定, 人和人之间、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的吸收可能都不同, 因此对血糖的控制不够稳定、可靠, 难以规范用药。 (4) 注射时间太死板, 造成患者吃饭时间不灵活。预混胰岛素的注射时间必须是饭前半小时, 注射后如不及时吃饭可能会出现低血糖等症状, 因此影响了患者吃饭时间的灵活性。

预混胰岛素之所以会让患者产生以上困惑, 是因为传统的中长效胰岛素存在作用时间短、吸收存在高峰值、吸收不稳定和注射时间死板等缺点。那么是否存在一种胰岛素既控制血糖效果良好, 又很少导致低血糖的发生, 同时还方便注射, 一天一次, 不影响社会活动, 不需要患者在固定时间吃饭呢?答案是肯定的。

甘精胰岛素 (来得时) 是一种长效胰岛素类似物, 它的优势首先在于一天仅需注射一次, 而且可以在一天中的任意时间注射 (每天注射时间相同即可) , 方便简单, 对吃饭时间没有特殊的要求;其次, 甘精胰岛素吸收稳定, 不会出现吸收高峰, 因此也很少出现低血糖的症状;最后, 也是最重要的:甘精胰岛素能稳定控制血糖水平, 实现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达标。

甘精胰岛素上市10年来, 大量的临床研究已经证实, 甘精胰岛素的应用和预混胰岛素相比, 不仅使用更方便, 而且能更有效地控制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明显减少了低血糖的发生率和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 从而使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满意度和更高的生活质量。因此, 甘精胰岛素作为糖尿病的基础胰岛素治疗, 或者配合速效胰岛素进行糖尿病的强化治疗已经越来越受到医生和糖尿病患者的青睐。

篇6:甘精胰岛素,让生活更方便

小刘自从4年前在单位组织的体检中查出糖尿病后,脾气越来越坏。当时,小刘已经处于公司的管理层,天天工作都特别忙,实在没精力来处理糖尿病,所以也没把病放在心上。反倒是王阿姨在得知儿子得病后特别着急,四处学习糖尿病防治知识,天天监督儿子的生活。

虽然王阿姨处处尽心,可小刘的工作性质使他很难保持规律的生活,每天早晚两针预混胰岛素也不能按时注射,更不用说中午的口服药了,总是忘记吃,所以他的血糖一直控制得不太理想。平日工作时,小刘总感觉浑身没有力气,工作上有心无力。前些天晚上应酬忘记注射胰岛素,回家睡前给补上了,结果晚上出现了低血糖,还好王阿姨起夜时发现了,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在王阿姨的陪同下,小刘来到医院检查,结果很不尽如人意,空腹血糖9.6mmol/L,HbA1c是8.5%,餐后2小时血糖12.0mmol/L,而且小刘还出现了轻微的蛋白尿。看到这个结果,医生也皱起了眉头。可这个结果的产生也不能全赖小刘,他工作繁忙,应酬又多,确实很难坚持一天注射两次胰岛素,还要同时服用口服药。根据小刘的病情,考虑到他的实际情况,医生制订了一种更适合他的治疗方案——使用一天只需注射一次的甘精胰岛素,外加服用缓释剂型的口服降糖药物(二甲双胍)。

鉴于小刘第一次使用甘精胰岛素,医生仔细地教他如何调整使用剂量。甘精胰岛素的剂量通常只需每周调整一次,每次调整2~4单位,以使空腹血糖维持在4.4~6.1mmol/L。当空腹血糖小于4.4mmol/L时,要相应减少2单位的剂量;当空腹血糖维持在6.2~7.8mmol/L时,则要加2单位的剂量;当空腹血糖在7.9~10.0mmol/L时,则应当增加4单位的剂量。

听取了医生的建议,小刘更换了新的治疗方案。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小刘欣喜地发现自己的血糖正在逐步地下降,而且新的治疗方案真的比较容易坚持。现在他只需早上注射一次甘精胰岛素,外加服用药物,便可一身轻松地上班去了。

甘精胰岛素之所以容易被小刘接受,是因为它是一种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只需注射一次,药物作用时间便可维持24小时。而且甘精胰岛素吸收稳定,没有明显的血药峰值出现,可以帮助不能按时进餐的患者降低低血糖发生的风险,特别适合小刘这样工作繁忙、应酬多的上班族。

另外,以小刘现在的病情来看,他也很适合使用甘精胰岛素。虽然他现在还不到40岁,也没有严重的并发症,可是空腹血糖过高。长此以往,高血糖的状态会对身体器官造成不可逆的伤害,即便是像小刘这样的年轻人,也会发生严重的并发症。而甘精胰岛素刚好可以有效降低全天的空腹血糖,减少高血糖对身体造成的伤害。另外,空腹血糖低了,水落船低,餐后血糖也会随之下降。所以,医生才会建议小刘换用甘精胰岛素,好好控制血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篇7:甘精胰岛素作用机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80例在我院接受住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应用药物治疗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40例。患者均无合并感染、电解质紊乱、心肺功能不全等问题。对照组中男19例, 女21例, 年龄49~72 (61.28±3.08) 岁, 平均病程 (7.57±3.04) 年;观察组中男20例, 女20例, 年龄47~73 (61.24±3.16) 岁, 平均病程 (7.69±2.08) 年。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组均进行健康教育, 糖尿病相关知识宣教, 指导患者掌握自行血糖检测, 并为患者制定锻炼计划和饮食方案, 进行研究前患者仍保持之前的治疗方案, 然后对患者实施研究方案, 治疗时间为30d。观察组应用国产重组甘精胰岛素注射液 (甘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国药准字:S20050051) 进行治疗, 每间隔2~3d根据患者的血糖值对应用剂量进行调整, 每天睡前皮下注射。对照组应用甘精胰岛素注射液[来得时, 赛诺菲 (北京) 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国药准字:J20140052]进行治疗, 应用剂量为0.15U·kg-1·d-1, 每天1次, 每天睡前皮下注射, 每治疗3d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对应用剂量进行适当调整, 直到血糖控制在4.4~6.1mmol/L, 来得时起始剂量为0.2U·kg-1·d-1, 根据血糖值调整胰岛素剂量。

1.3 观察指标[3]

对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凌晨3点血糖值进行测定, 并进行详细记录, 观察患者是否存在低血糖症状, 并对低血糖症状进行详细记录。出院后门诊随访继续观察30d, 详细记录2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 30d后对患者进行肝肾功能、尿常规、血常规检查。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珋±s表示, 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应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前后患者血糖情况

治疗前, 2组血糖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经过30d治疗后, 观察组血糖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见表1。

2.2血糖达标时间与低血糖发生情况

对照组血糖达标平均天数为 (11.7±2.1) d, 有6例发生低血糖, 低血糖发生率为15.0% (6/40) ;观察组血糖达标平均时间为 (16.2±2.3) d, 有2例生低血糖, 低血糖发生率为5.0% (2/40) ;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和低血糖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在肝肾功能、血常规、尿常规及血脂检查方面, 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糖尿病是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 患者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 可能会出现蛋白质、糖、脂肪代谢紊乱, 且会累及神经系统、大血管、微血管, 甚至造成脏器病变, 危及患者生命。患者主要表现为口渴、糖尿、尿频、消瘦, 世界卫生组织将糖尿病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和其他类型糖尿病, 心血管疾病检查、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血糖监测和药物治疗是临床治疗糖尿病的几个方面, 胰岛素注射是临床治疗该疾病的主要方法, 且该方法治疗效果显著[4,5]。

甘精胰岛素注射液 (国产重组) 是应用DNA重组技术, 将位于人胰岛素A链基末端的天冬酰胺转换成甘氨酸, 并在B链羧基末端添加精氨酸, 进而得到与人胰岛素相同长效的类似物质[6,7]。甘精胰岛素注射液是一种长效机制胰岛素, 该药物的溶解度较低, 时间特性与血药浓度都具有可预见性[5]。甘精胰岛素注射液在酸性状态下能保持结构稳定, 在中性环境中可缓慢释放, 药物注射后不会出现明显峰值, 药物治疗效果与胰岛素泵极为相似。来得时与甘精胰岛素注射液 (国产重组) 性质与结构相同, 稳定性较强, 可在人体皮下缓慢被吸收。此外, 临床研究还表明, 甘精胰岛素注射液还能模拟人体肌糖原、肝糖原合成与存储, 人体基础胰岛素分泌模式, 进一步加快葡萄糖向脂质进行转变, 进而达到分解糖原, 降糖的效果[8,9]。

此次研究, 对照组糖尿病患者应用来得时进行治疗, 观察组应用甘精胰岛素注射液 (国产重组) 进行治疗, 结果显示:在接受治疗前, 2组各时间段血糖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 观察组血糖值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此外, 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和低血糖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 (P<0.05) ;在肝肾功能、血常规、尿常规及血脂检查方面, 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表明:在糖尿病的治疗中, 甘精胰岛素注射液 (国产重组) 治疗糖尿病与来得时进行比较, 作用效果显著, 应用更安全, 具有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的价值[10,11]。

综上所述, 在糖尿病的治疗中, 与来得时相比甘精胰岛素注射液 (国产重组) 的临床疗效更佳, 安全性更好, 可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观察糖尿病治疗中应用国产重组甘精胰岛素注射液与甘精胰岛素注射液 (来得时) 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比较。方法 将医院住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40例。对照组应用来得时进行治疗, 观察组应用国产重组甘精胰岛素注射液进行治疗, 对2组患者血糖情况、血糖达标时间及低血糖发生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观察组不同时段血糖水平、低血糖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短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在糖尿病的治疗中, 与来得时相比, 国产重组甘精胰岛素注射液的临床疗效更佳, 安全性更好, 可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篇8:甘精胰岛素,让注射如此轻松

李先生今年55岁,患2型糖尿病8年,合并高血压1年,5年前患白内障,手指因风湿出现轻度变形。接受降糖治疗前,李先生的空腹血糖一直在10.5mmol/L左右浮动,血糖波动大。起初李先生服用二甲双胍效果不明显,后来医生建议他改用中效人胰岛素(NPH)治疗,可是两个月不到李先生就放弃了。

为什么李先生没有坚持使用胰岛素治疗?我带着疑问与李先生进行面对面交流。原来,在注射中效人胰岛素后,他曾在夜里出现全身大汗、心慌等症状。由于担心低血糖,他对中效人胰岛素有了抵触心理;另外,他觉得胰岛素注射过程太繁琐,自己难以准确操作。

近日,针对李先生的血糖特点,我们为他更改了治疗方案,将中效人胰岛素换成长效胰岛素类似物(甘精胰岛素)。更换方案之后,我发现李先生的态度发生了积极的转变。甘精胰岛素配合得时预填充笔(来得时预填充SoloSTAR)的治疗方案,大大简化了治疗过程,提高了李先生的治疗积极性。

与以往的胰岛素注射笔相比,李先生告诉我得时预填充笔操作起来更加方便。

1.首次应用得时预填充笔只需排气便可进行注射,免去了安装注射笔芯的步骤。另外,它操作起来非常简单,只需要一调(调整剂量调节旋钮,调到自己需要的注射剂量)、一推(推动注射旋钮,将甘精胰岛素注入体内)两个步骤,就可以轻松完成注射。我们教起来容易,患者学得也快,教育过程只有短短十几分钟。

2.与以往相比,得时预填充笔上的字体更加清晰,而且它的剂量调节旋钮每转动一次(增加1单位的甘精胰岛素),便会发出一声清脆的“咔哒”声。在没人帮助的情况下,患者即便看不清笔上显示的数字,凭声音也可以调节甘精胰岛素的注射剂量。

3.得时预填充笔的剂量调节旋钮具有双向调节的功能,患者即便由于自身原因(视物模糊、双手不灵活等)把注射剂量调得过高,也可以轻松地通过反向旋转剂量调节旋钮把剂量减下来。这个功能非常人性化,因此我也让李先生自己体验了一下这种笔的剂量调节方法,他很快就学会了。

同时,李先生表示得时预填充笔注射时非常顺畅,基本不会感觉到很大的注射阻力。即便像他这样手指无力的患者也可以轻松完成甘精胰岛素的注射。李先生对得时预填充笔与甘精胰岛素这一好马配好鞍般的奇妙组合非常肯定,认为这对他的帮助很大。我告诉他,这是因为甘精胰岛素属于基础胰岛素,与中效人胰岛素相比,它在人体内的作用时间更长,可以长达24小时,每天只需注射一次;同时,它在人体内吸收稳定,没有明显药物峰值,很好地模拟了生理基础胰岛素的分泌,大大降低了低血糖的发生风险。

我也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患者,能够积极做好血糖监测,了解自己的血糖控制情况,并且每次就诊将最近一周的血糖监测表带给医生和健康教育护士,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这也是大家应该向李先生学习的。

上一篇:南刘集中学中考宣传下一篇:《康庄往事》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