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冬胰岛素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小儿1型糖尿病护理研究

2022-09-10

T1DM(1型糖尿病 )较2型糖尿病发生率低 ,但是儿童发病率较高,临床治疗以胰岛素为主,治疗效果受患儿生理、病理影响较大。 T1DM发病急,易引发酮症酸中毒等并发症,严重威胁患儿生命,且预后不够理想。 本院在长期的临床研究中发现, 胰岛素类药物联合用药的临床效果较好,其中门冬胰岛素+甘精胰岛素效果较为满意,同时,该院也发现护理干预对其治疗效果影响较大。 为此,该次研究选取2013年9月—2014年10月收治的72例小儿1型糖尿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门冬胰岛素+甘精胰岛素的治疗方式,并给予对应的护理干预,分析研究了两组患儿的护理及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72例小儿1型糖尿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住院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尾号单号)和对照组(尾号双号),各36例。 两组患儿均存在“3多1少”(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症状,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与小儿T1DM诊断标准 [《实用内科学》] 均相符,确诊为T1DM,已排除肝肾功能损伤、合并全身性疾病者[1]。 对照组,男19例,女17例,年龄3~10岁,平均年龄(7.25±3.14)岁,平均病程(2.41±1.28)年 ;观察组,男18例,女17例,年龄3~10岁,平均年龄(7.32± 3.74)岁,平均病程 (2.84±1.34)年。 在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入院后根据病情进行对症治疗,包括抗凝治疗、降血脂治疗等。 本次研究所用药物: 门冬胰岛素注射液(诺和锐),规格100单位/m L,Novo Nordisk A/S进口 , 中国分装 ; 重组甘精胰岛素注射液 (长秀霖),规格100单位/m L,甘李药业生产。 在对症治疗基础上, 两组增加门冬胰岛素+甘精胰岛素治疗,方法:早餐前0.5 h,经皮注射门冬胰岛素注射液1次,每次0.25~0.5 U/kg,晚餐前0.5 h,重复注射1次;重组甘精胰岛素注射液,睡前,皮下注射3 m L。 以4周为1个疗程,两组患儿均治疗3个疗程[2]。

治疗期间,观察患儿餐后血糖等实验室指标变化, 并记录,记录低血糖并发症发生率。

1.2.2护理方法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 ,包括:胰岛素护理、饮食护理、健康指导等,不作详述。 观察组给予精细化护理,如下。

1心理护理

患儿年龄尚小,加之长期接受治疗,反复住院,因而往往对治疗较为恐惧、厌烦,负面情绪较为严重,很难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 护理人员要在治疗间隙,主动与患儿进行沟通:对待认知较差、年龄较小的患儿,可与其做游戏、玩玩具等,逐渐与之建立信任感,改变患儿对医护人员的恐惧印象;对待年龄较大的患儿,可利用讲故事、将道理的方式,逐渐使患儿明白治疗的重要性,并与护理人员建立朋友关系。 护理人员与患儿建立感情基础后,便于护理人员引导患儿接受治疗,减少患儿的过激行为影响正常治疗。 对待患儿时,护理人员要耐心的教导,不要直接否定患儿的认知和行为错误,应该与家长一起说服教育,鼓励患儿积极对待治疗,不要拒绝治疗。

2用药治疗

对于糖尿病患儿而言,控制血糖完全依赖药物,因而用药规律性、准确性十分重要,护理人员要将患儿用药的名称、方法、用量、用法、给药时间等告知患儿家属, 提高家属对药物治疗的重视程度。 在注射胰岛素时,护理人员要教授其家属协助其限制患儿行为,避免影响护理人员操作,同时向家属强调勿自行操作。 护理人员可指导家属用转移注意力等方法, 配合护理人员操作[3]。 胰岛素注射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并密切关注穿刺位置皮肤颜色、温度等变化。 注射胰岛素前后, 应注意血糖监测,避免发生低血糖反应。

3饮食干预

护理人员根据患儿年龄、营养状况、血糖情况,为其制定饮食计划,要求患儿日常饮食遵循高纤、低糖、 低脂的原则。 若患儿营养状况不佳,护理人员应与其家属进行沟通,找到影响患儿进食的因素,及时调整饮食方案。

4日常体育锻炼干预

患儿身体条件允许下,鼓励其进行运动,如慢跑、 爬楼梯等,但是要将运动时间控制在30 min内,尽量在餐后时间运动, 避免发生低血糖反应。 应鼓励患儿运动,可提高药物吸收效果。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实验室检查指标的变化, 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 、胆固醇 ,即FBG、2 h BG、Hb A1c、TG、 TC。 同时,记录低血糖反应发生情况。

1.4统计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所有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并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实验室相关检测指标比较

观察组空腹血糖为(5.47±0.72)mmol/L、餐后2 h血糖为(7.32±1.35)mmol/L、糖化血红蛋白为(6.37±1.69)%、 甘油三酯 为 (1.41±0.34)mmol/L、 胆固醇为 (4.67± 0.56)mmol/L; 对照组空腹血糖为(6.98±0.36)mmol/L、餐后2 h血糖为 (7.89±1.29)mmol/L、 糖化血红蛋白为 (7.56±0.97)% 、 甘油三酯为 (1.67±0.23)mmol/L、 胆固醇为(6.57±0.57)mmol/L。 在空腹血糖、胆固醇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 ,认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在餐后2 h血糖、甘油三酯、糖化血红蛋白,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但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低血糖情况比较

治疗期间,观察组患儿出现低血糖反应1例,发生率为2.78%(1/36); 对照组患儿出现低血糖反应5例, 发生率为13.8%(5/36), 两组低血糖发生率比较,P< 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当前, 应用于T1DM临床治疗的胰岛素种类相对较少,医生的选择范围较少,为此,临床医师开始探索联合用药的方式,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目前,国内关于胰岛素联合用药治疗小儿1型糖尿病的研究相对较少,尚不能满足临床治疗的需求。 本院在长期的临床研究中发现,胰岛素类药物联合用药的临床效果较好, 其中门冬胰岛素+甘精胰岛素治疗显示了良好的效果。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与对照组各项实验室检查指标均明显下降,改善效果显著。 同时,研究也发现观察组的治疗效果较好,血糖控制效果更为满意,主要原因为:观察组患儿给予了精细化管理,强化了患者的治疗效果,由此可知,精细化护理模式应用于小儿T1DM治疗中,可提升患儿疗效,应推广使用该护理模式。

当前,T1DM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已知遗传、感染、自身免疫缺陷等因素与T1DM发病密切相关。 胰岛素是人胰岛素的替代品,两者结构相似,治疗T1DM的效果理想,门冬胰岛素和甘精胰岛素均具有起效快、均匀吸收等特点。 於丽红,李春慧,苏胜偶,等所作相关研究发现,门冬胰岛素与人体的胰岛素分泌模式相仿,血药浓度较为稳定, 与甘精胰岛素联用, 血糖控制效果较好,且低血糖发生率低,与本次研究结果相符[4]。 但是 , 胰岛素治疗效果也受到护理效果的影响,通过有效的护理,可提高患儿给药的依从性,提高其药物吸收效果[5]。 同时, 护理干预的效果直接影响患儿的低血糖反应发生率,通过密切的血糖监测,可阻止或避免低血糖反应发生, 本次研究中采用精细化护理的患儿低血糖发生率显著降低,提高了临床用药安全性。

综上所述,小儿1型糖尿病患儿采用门冬胰岛素+ 甘精胰岛素治疗,期间给予精细化护理,可有效提升患儿治疗效果,提高其血糖指标控制程度,应推广使用该护理和治疗模式。

摘要:目的 分析小儿1型糖尿病采用门冬胰岛素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的护理方法和预后效果。方法 选择该院于2013年9月—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72例小儿1型糖尿病患儿,按照住院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尾号单号)和对照组(尾号双号),各36例。两组患者均在本院接受门冬胰岛素+甘精胰岛素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精细化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和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室相关检测指标比较:在空腹血糖、胆固醇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餐后2 h血糖、甘油三酯、糖化血红蛋白,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但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糖情况比较:观察组低血糖反应发生率为2.78%,对照组低血糖反应发生率为13.8%,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小儿1型糖尿病患儿采用门冬胰岛素+甘精胰岛素治疗,期间给予精细化护理,可有效提升患儿治疗效果,提高其血糖指标控制程度,应推广使用该护理和治疗模式。

关键词:门冬胰岛素,甘精胰岛素,小儿1型糖尿病,精细化护理

上一篇:企业中薪酬管理的运用下一篇:浅谈如何教好中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