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警务时间

2024-04-14

社区警务时间(精选6篇)

篇1:社区警务时间

摘要:“社区警务”既是一种警察哲学、警务战略,又是一种警务运行模式和操作方法。新中国的公安工作史就是社区警务史。中国民主革命历程中的斗争经验为社区警务积累了实践经验,并奠定了新中国社区警务的基调;社会主义制度是新中国社区警务的母体;中国的单位社会形态是社区警务赖以生存的土壤;社区警务符合中国的文化历史传统。另外,社区警务是物质资源相对反乏条件下最为经济的警务模式选择。

关键词:社区警务,内涵,基本内容,中国特色,战略

一、社区警务的内涵

“社区警务”是西方警学界使用的一个专门术语,其英文为communitypolicing。自出现至今不过二十余年时间,80年代初传入我国。近年来,这一提法在我国使用频率颇高,有关社区警务的理论探讨呈百花竞放之势,并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但依笔者看来,目前的诸多著述中。有一个最为基本的问题尚显得较为含混,即何谓“社区警务”的问题。显而易见,研究社区警务如果不能对其内涵与外延进行准确界定,则这一研究就可能因缺乏确定统一的逻辑起点而陷入模糊、混乱的境地。

综合各种理论观点可以发现,目前关于社区警务内涵的界定,基本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把社区警务定位为一种“警察哲学”,或一种警务“理念”。该观点出于英国警务改革家安德逊(anderson),其意涵较为抽象,包容面较为宽泛。

第二层次,把社区警务描述为一种“警务战略”。所谓战略,指涉及全局性问题的重大谋划,是贯穿于一个系统在一定历史时期内所有决策中的指导思想。战略意义上的社区警务,实质上就是倡导一种以社区为导向、以服务为导向、以治本为导向的警务楼态。其特征是警察形象柔性化、警民关系伙伴化、警务工作社会化、治安对象前置化。

二.有中国特色社区警务的基本内容

1、贯彻公安法规,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即专门机关要向群众进行遵守宪法、法律、治安管理法规、公共秩序及社会公德的宣传教育;协助有关部门帮助教育有轻微违法犯罪行为的人。

2、执行司法机关决定的考查、监督。即依法对判处管制、剥夺政治权利、宣告缓刑、假释和保外就医的罪犯进行监督管理和教育改造,对被监视居住的人,执行监视居住。

3、户口管理。通过人口管理、居民身份证管理等业务活动,对常住人口、暂住人口进行了解,重点管理暂住人口、重点人口,掌握其中有违法犯罪嫌疑的人的动向,从而预防犯罪。

4、对社区内复杂公共场所与地段、特种行业、企事业单位和要害部门及居民区,实行属地治安管理,协助社区内的大型单位搞好保卫工作,预防、减少犯罪和治安灾害事故。

5、开展以治安保卫委员会为主体的多层次群防群治工作。创建安全社区,开展整体防控网络建设,动员和组织群众并结合人防、技防、物防,建立社区面、居民区和内保单位相结合的防范机制,提高安全社区的覆盖率。

6、查破本社区内的治安案件。查破和协助侦破社区内发生或涉及社区内的刑事案件,保护重大案件现场,预防、制止各种违法犯罪活动。

7、接处警工作。包括接受110的指令和接受群众的举报。按照快速反应的整体要求,根据警情的不同性质和程度进行处置或前期处置,根据相应的运作方式和规范,接警后快速到达现场。

8、以巡逻、守望、检查为主要执勤方式,严密社区控制,受理投诉,调解纠纷,接待群众,化解矛盾,与社区公众建立广泛而严密的联系,确保社区平安。

9、建立强大的社区帮教队伍,开展社区帮教工作。

三.社区警务十项基本要素

社区警务是一种全新的社区治安方式,有赖于社区里的守法公民和社区警局共同参与。它要求社区警官经常深入到社区群众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也要求社区公众承担起解决自己问题的责任。

1.社区警务既是一种思想,又是一种警务战略。它便于警察和社区居民团结协作,通过一种全新的方式解决犯罪、对犯罪的恐惧、自然和社会环境的混乱、以及邻里关系恶化等问题。这种思想既有赖于社区里的守法公民参予警务工作,以换取公众对警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也有赖于解决当代社会问题,需要群众和警察解决思想,探求新的方法,致力于社区事务,而不是狭隘地把重点放在单个的犯罪事件上。

2,社区警务作为一种警务战略,首先需要警局里的每个人,包括一般人员和专业警察,调查实际情况,以便对症下药。这就需要警局里的每个人的思想发生根本性转变,理解采取新方法解决社区问题的必要性。这种方法就是在自己的警务活动中招募群众参予其中。社区警务要求警局授予社区警官更大的权力,对他们作为专门的职业警察的判断结论给予更多的尊重。

3.为实施社区警务,警局必须培养和发展一批担当社区警民联系的直接纽带的新型警官——社区警官。作为警局解决社区问题的专家,必须从警车和无线电话网中走出来,在自己的辖区里,与其服务的群众保持经常的、直接的、面对面的联系。

4.社区警官的职责范围广,需要他们与社区守法群众保持经常不断的联系,以便警民共同探求解决本地区社会问题的新方法。公众作为志愿本文来自文秘之音,更多精品免费文章请登陆查看者参予其中。作为专职的执法人员,社区警官不仅要参予快速反应,逮捕罪犯,而且更要关心广泛长期的社区警务方法,使警民共同努力全面提高本地区的生活质量。社区警官,作为社区政府监察员,也须将社区的个人和组织与能提供各种帮助的公私机构建立联系。

5.社区警务意味着警民之间建立一种新的关系,这种关系有望消除人际关系的冷漠,同时也避免人们之间的过度警惕。这种关系是建立于相互信任的基础上的,而社区警官在其中则起着催化剂的作用,促使公众接受自己解决个人问题的责任义务,包括保持提高社区生活质量的那部分责任义务。社区警务的这种转变,意味着对非紧急警务的报警的反应时间要延长,以便当地居民有时间来处理更多的小问题,从而使警局有更多的时间来协同社区居民解决紧迫的社区问题。

6.社区警务为警务活动增加了积极主动的因素,作为唯一的一周工作7天,一天工作24小时的社区管理机构,警察必须保持对迫在眉睫的危机和犯罪事件的反应能力,社区警务扩大了其职责范围去应付当今社会变化,以保障将来社区成为更安全、更具吸引力的居所。

7。社区警务迫切需要寻求一种新的方式来保护和提高易受伤害者的生活——青少年、老年人、少数民族、穷人、残疾人、无家可归者等。社区警务既吸收又扩大了以往警务改革的努力,例如犯罪防范以及警察与社区关系网,通过投入全部警力努力防范和控制犯罪,促进警民之间建立互相尊重和分担责任的协作关系。

8.社区警务提倡对警务技术的合理应用,并相信站在第一线的社区战斗群体,凭他们的集体智慧和经验一定能创造出解决当前社区所关注的问题的新方法。

9.社区警务是一个综合性的战斗集体,它包括警局里的每个人,形象警官作为警民之间在社区里建立联系的桥梁。在警局里,社区警务起着关键的作用,为警局提供关于社区的信息和帮助;为警局从社区招募社会的支持。

10.社区警务为社区提供分散的、个性化的警察服务,它认识到警察不能从外部向社区强加命令,必须给社区居民以鼓励,使他们把警察当作解决当前公共问题的力量源泉。社区警务不是一种用完即可抛弃的战术对策,而是对警察的社会角色的全新思考,是方法论、哲学观,其能提供严密而有组织的方案,以便警局应付各种特殊需要。

四、有中国特色的社区警务战略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强社会治综合治理,打防结合,预防为主。这既是公安工作的指导思想也是构建有中国特色社区警务的理论依据。在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时代这样高技术的环境里。注重人际交流的社区警务活动,是我国警务改革的主要内容,也是密切警民关系,发挥基层公安机关及社区内的基层保卫组织和人民群众最佳效能的根本途径。

(一)改革、完善派出所社区警务的运行机制

1、构建新时期派出所的警务模式,打破以往警务分散于各个户口段的传统做法,使警务组成合力,形成拳头。其作法是根据派出所固定区的地理状况和新形势下的治安特点,将全所的户口段按相邻、串联的原则,划分为若干警务区,覆盖全界,形成块块管理的警务格局。警务区由若干警力混合编成,将本警区的治安工作全部承担起来,分块负责,分块治理,实行大包干。

2、派出所的干警要改变各种分工过细的作法,民警不再分治安警和户籍警,把原户籍警和治安警的工作总体设计,将侦查破案、治安管理、安全防范、街市巡逻、人口管理、群众工作、搜集信息等项职能融为一体,使干警成为全员化作战人员,既要掌握办案、检查、管理、服务等综合业务,还要具有较多的法律、业务素质,做到一警多能,一警多用,一警多责,使民警肩上有责任,脚下有地盘,全方位负责警区治安。

3、要坚持警务按辖区地域组合,属地管理的原则,密切干警与社区公众的联系,确保警区内一方平安。派出所社区民警要按户口段分成责任区,其责任区根据地域大小、人口分布以及治安复杂程度划定具体区域范围,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小型社区,并作为一个基础单元来实施治安管理,社区民警就是社区治安工作的具体组织者和管理者。责任区民警的警务方式主要是下户段了解人口状况、组织社区防范、进行治安管理并担负部分案件的查办任务。社区警察在其整个任务的本文来自文秘之音网,在百度中可以直接搜索到文秘知音网站实施过程中,与社区民众是否结成了密切的权利义务关系与人际关系是社区警务能否顺利实现的关键。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义务同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协作,参与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警察与公众之间的信任、支持、合作是搞好社会治安、预防犯罪的基础,离开群众的支持与协作公安机关便是孤家寡人,社区警务的推行便成了一句空话。因此,推行社区警务,实施社区防范工程,是我国公安机关在新形势下改善和密切警民关系,推进治安社会化,实现警民协作的根本措施。

(二)在我国公安工作基本方针的指导下,发挥以治保会为龙头的社区群众基层组织的强大功能,开展社区整体防控网络建设,实现社区内治安管理、犯罪预防的群防群治

1、公安机关以治保会为桥梁和纽带,可以把广大群众广泛地发动起来,形成严密的治安防范网络,形成预防犯罪保障安全的铜墙铁壁,形成控制犯罪分子的天罗地网。治保会还是警民联系的主要力量,通过它还可以使广大人民群众了解公安工作,理解公安工作支持公安工作,从而加强与公安机关的血肉联系,在社区预防犯罪中发挥主人翁的作用。

2、治保会是由群众推选出来的治安保卫工作积极分子组成的,因而它必然会成为团结和带动群众同社区内违法犯罪活动和治安灾害事故作斗争的领头人。

3、治保会为公安机关提供完成工作所需要的有关情况和工作条件,要针对情况为公安机关出主意、想办法,还要发动和组织群众,在人力、物力方面协助公安机关完成各项维护社会治安的具体任务。

4、创建安全社区的具体实践中派出所民警与治保会、居委会是主体。要动员和组织社区内群众开展安全防范工作,建立人防、物防、技防结合,社会面、居民面和内部单位结合的社区整体访控系统,创造自发互助的社区氛围,增强社区成员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原创文秘网站:文秘知音和凝聚力,逐步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救助、自我防护为特征的治安自治,提高社区的整体防范能力,在社区治安防范、预防犯罪中充分体现全民皆警的社区警务宗旨。

(三)建立以社区帮教、调解组织为主体的防范体系。

1、立足于教育、感化、挽救。对帮教对象要大力加强思想教育和法制宣传教育,对有轻微违法犯罪行为者要以教育为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法,通过宣传、教育,使其能够悔过自新,同时还要尽力堵死社区内违法犯罪的渠道,为帮教对象创造重新作人的条件。

2、完善社区内的帮教机制,建立家长、教师、社区民警、公众志愿者相结合的帮教队伍。在帮教前,要先摸清“底数”,掌握帮教对象的“脉搏”,然后根据不同情况对症下药,发掘和引发他身上的光点和亮点,最终达到转化的目的。

3、合理安排帮教对象的业余生活,为他们寻找出路。社区内的帮教队伍要关心帮教对象的生活、学习,关心他们的工作,积极想办法,合理安排好他们的业余活动,妥善安排他们的工作,使他们既可以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同时也可以受到工作单位的约束,通过工作或劳动促进思想改造。

4、要建立和完善以社区民警、司法助理、居委会为主的社会调解机制,及时排解社区内的民事纠纷,防止矛盾激化,减少违法犯罪的发生。

5、加强对社区内暂住人口的管理,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通过层层签定责任状的方法明确管理责任,调动社区内各阶层参与治安防范的积极性。

(四)发挥户口管理的优势,实现对社区内常住人口、暂住人口、重点人口的计算机网络一体化管理我国的户口管理工作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我国公安机关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了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为和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依法实施的户口登记、调查、统计和居民身份证颁发、查验的行政组织活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人口的动态流动,我国户口管理要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才能有利于新形势下对人口的管理。

1、建立社区内常住人口档案。要对社区内的常住人口以户为单位按人口分别登记,掌握社区内常任人口的基本情况;

2、建立社区内暂住人口基本情况资料档案。由于人口的大流动,社区内的暂住人口、流动人口日趋增多,公安派出所要通过计算机时户口进行管理,掌握社区内暂住人口、流动人口的流人、流出情况,并时刻注意他们的流动情况;

3、建立社区内重点人口的资料档案、对于社区内有违法犯罪嫌疑、前科劣迹者进行重点关注,掌握他们的动向,预防其违法犯罪行为的实施或再犯,及时为公安机关提供真实可靠的情况资料;

4、对社区内已建立的人口资料档案,实现社区与社区之间、社区与公安机关之间、公安机关与公安机关之间的互联网,实现户口管理的全国计算机一体化工作。

综上所述,在我国推行社区警务,应该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在我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汲取和借鉴西方社区警务的成果,实施符合中国国情的社区警务战略。

篇2:社区警务时间

一、当前治安形势下,创新社区警务工作方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创新社区警务工作法,一方面能因应治安形势的新变化,树立起新的社区警务运作理念,建立起新的社区运作模式,由过去传统的依靠街道居委会、治保会为主的“粗放型”的行政运作模式,向新形的多元化的社区运作模式转变;另一方面创新社区警务工作方法,能够充分发挥社区民警主观能动性,调动社区居民共同参与辖区治安的维护,减少警情,减少犯罪活动发生的可能性,进一步密切警民关系,寓服务于管理之中,充分体现人民警察的价值观,同时也是提高管理措施减轻工作压力确保工作任务完成的必然要求。

(一)创新社区警务工作方法是创新社区管理措施的一个重要内容。创新社区警务工作方法,有助于构建符合辖区实际的治安防控网络,是提高社区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内容。社区警务是公安基础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掌握社情民意最直接的渠道。按照“警力跟着警情走,服务跟着需要走”的原则,创新社区警务管理措施,就是要规范社区民警职责任务、工作目标、程序、标准、要求和效果,从而建立起一套高效廉洁的管理机制。

(二)创新社区警务工作方法是减轻社区民警工作压力的必然要求。在动态治安环境下,创新社区警务工作的方法,有助于民警整合各种社会资源,是压减社区民警工作的压力有效途径。现阶段社区民警几乎承担了各项公安工作,工作强度和工作压力可想而知。因此,创新社区警务工作方法,就是用科学管理制度形式,切实为社区民警解决心理负担过重、工作时间过长、工作压力过大。把社区民警真正从日常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工作效能,以更好地规划社区治安防控的重点问题和做好群众工作,让社区民警沉得下去,走进群众之中,全面增强驾驭治安整体局面的能力。

(三)创新社区警务工作方法是完成社区警务工作任务的重要保障。创新社区警务工作方法是当前社区警务工作改革的必由之路,又是在当前警力不足、任务繁重情况下,实现社区民警工作效能最大化的重要保障。目前,社区民警普遍存在过分依赖现成的工作制度和传统的工作方式,无法因地制宜,开拓创新地开展工作。即使深入社区也“匆匆来、匆匆去”,简单布置一下防控工作,又忙于处理别的事情,直接影响了社区民警开展基础工作的主动性。创新社区警务工作方法就是为了争取政府职能部门、社会力量的支持,提供各类便利条件,积极发挥社区民警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确保社区警务工作多元化、实效性。

二、近年来我区社区警务工作的主要创新举措及当前存在问题

经过几年来探索与实践,越秀区的社区警务创新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是实行党员干部进社区指导工作。目前全区有269个社区,已建成警务室272个,配备社区民警316名。社区民警全部脱离派出所的行政值班组,根据社区的治安动态,实行弹性工作制。同时,选派270名中层党员领导干部进社区,切实加强对社区警务工作的指导、督促和检查,及时为社区警务工作开展解决实际困难。

二是实行了岗位双向选择,落实责任捆绑制度。为调动社区民警的积极性,提高社区民警的工作水平,分局对派出所的勤务运作进行了积极探索。在华乐所的试点实施“四班三运转”警务模式和岗位双向选择,让民警自主选择岗位,让岗位选择民警,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每一名民警能够选择自己喜欢并能胜任的岗位。同时,在矿泉所、登峰所试点实施派出所领导与社区民警实行治安责任捆绑。将民警分到警务片后,以片为单位进行治安责任捆绑,所领导成员也分到片区中与片区民警共同承担治安责任,按照《越秀区各警种破、压案奖励办法》进行考核和奖罚。已从被动型警务向主动型警务转移,提高了社区民警为群众的服务效能。

三是社区警务实施分片管理,科学划分责任区。按照公安部每位民警管理1000户、3000人至4000人的要求,我局各派出所按地域划分若干片区,每个片区的成员由社区民警、治安员和刑侦民警组成,每个片区设组长、副组长一人,片区实行捆绑制度,片区实行绩效考核制度,各片区自行考核汇总派出所进行综合考评,将考核结果进行张榜公布。

四是全面落实了“四种治安防范”模式。各派出所根据各自不同的特点,全面实现了群防群治基本物业管理模式、引入物业公司的综合物业管理模式、健全防盗门的防范模式和推广IC卡、门禁系统与视频监控系统相结合的技术防范四种模式。有效地实现了天网、地网的互动,人防、技防和物防的有效整合。2009年全区刑事发案比2008年下降17%,三类可防性案件与2008年同比下降18%。

五是构建了社区警务网,提供便民措施。根据社会发展和实际的需要,派出所主动创新社区警务工作方式,设立社区警务网,根据居民的需要设置法律法规宣传社区警务新闻,便民服务;外事咨询警示专栏,社区民警信箱等栏目,积极开展便民利民和治安防控工作。社区警务网开通以来,广大社区民警结合“大走访活动”,结合日常工作,为群众大办好事实事1481件,收到表扬信51封,锦旗23面。

六是警务前移,建立公共场所治安警务室,延伸社区警务进校园、进企业、进商贸。根据《越秀区公安分局加强公共场所治安警务建设工作方案》的要求,将社区民警治安防范触角延伸至各个角落。通过建立商贸、车站、医院和高校等

治安警务室,现建设32间,有效压减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确保了各类警情两位数下降,实现了“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工作目标。

(二)目前社区警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推进社区警务工作中虽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的社区警务工作中与现实的治安形势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一些先进社区的治安工作在现有工作措施下已发展到一定水平,在继续突破上遇到瓶颈问题,对社区警务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有较大障碍。

一是部分社区民警政绩观不端正,工作平淡不讲求创新。面对严峻的治安形势,在社区民警中仍存在着对夯实基础工作的曲解,不能端正社区工作政绩观,错误认为基础工作难度大、时间长、出成绩难,不像刑侦部门破案后立功受奖,报纸有名,电视有影,电台有声,因此对工作抱着得过且过,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工作责任心不强的情况。还有不少民警对开展社区基础工作,做群众工作不感兴趣,不扎实,不深入,不用心,不愿意把精力集中在夯实社区基础工作上。

二是非警务工作量过多,忙于应付繁杂的事务。近几年来,社区民警一方面要忙于应付各种各样的名目繁多的检查,另一方面由于街道司法组织工作不完善,不到位,一旦发生居民纠纷,社区民警就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调解处理。不少社区民警反映由于非警务工作增多,很难保证每周不少于20小时在社区做基础工作。

三是社区警务相对独立的运作机制流于形式。派出所集打击、防范、服务、管理于一体,任务非常繁重,警力不足,不得不动用社区民警参加维护稳定和各种大型群众活动安全保卫工作,此外手工填写的台帐比较多,个别台帐内容还需再次输入电脑,造成重复输入,加重了社区民警的工作压力,特别治安复杂的的社区民警工作任务更加繁重,压力更加大,身心更加疲惫。

四是社区民警缺少系统的专业培训。社区民警有别于其他警种的自身要求,随着社会化的多元化管理,对社区民警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仅凭“经验”办事和“吃老本”已不能适应社区治安形势发展的需要,但目前社区民警除新警上岗前作筒单的岗前培训外,正式上岗后很少接受专门培训。当前,各警种培训活动日益增多,但作为社区民警还缺少系统的、针对性强的、专业化的培训,给新形势下的社区警务工作开展带来被动局面。

三、借鉴先进经验,积极创新社区警务工作方法

社区警务工作方法的创新其出发点是依托社区,立足社区,组织社区民警开展辖区治安防控工作,深入社区充分了解社情民意,社区工作存在问题和不足,因情施策,因势利导,在实际工作中创新工作方法,力求在社区警务工作中取得新突破。下面,通过归纳和总结我区优秀社区民警的一些有效的工作方法,从社区防控、社区管理和群众工作上为社区民警创新工作法提供借鉴。

(一)“五字”工作法。一些社区民警习惯以简单的几个字总结自己的工作方法,便于运用和记忆。“五字”工作法就是其中一种,只要把靠、爱、深、细、实五个字牢记于心,社区警务工作就会出成效。“靠”就是依靠当地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和争取居委领导的大力支持。加强以居委会的沟通,互相协调,主动联系,通报治安情况,了解社区动态,达成共识,使许多难以落实的工作,得以顺利实施。“爱”就是关爱百姓,热情服务以爱心解民忧,送温暖,充分体现人民公安为人民的良好形象,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深”就是社区民警要深入到居民群众家中、学校、企业单位,长期与老百姓打成一片,熟知辖区治安状况,并从群众中获取治安预警信息,及时采取措施,化解矛盾。“细”是要求治安防范工作应从细微处着手,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认真发现不稳定因素,对发生在群众身边的群众普遍关注的“小事”,要细心及时处理。“实”就是工作往实里干,要以实干的精神,溶于群众,接触群众做好治安防范工作,发动群众齐抓共管,压减三类可防性案件,压减原始警情和确认警情,结合工作,关心群众为群众办好事做实事,自觉地挑战压力,尽职尽责,持之以恒的实干,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实事求是地巧干。

(二)“三台一站”工作法。在当今信息化的时代,开设社区综合信息平台能有效向辖区群众宣传法律法规知识,告知辖区治安状况,提高自防能力,实现以信息为导向的打击与预防机制,以管理促服务的机制,让信息化为现实斗争服务。华乐所华侨新村社区民警贺毅发挥社区警务室信息化功能,探索出“三台一站”工作法:一是短信群发平台。利用警务室建立“短信群发平台”,针对辖区治安状况进行研判,第一时间向群众发送安全防范短信,提醒住户做好安全防范。仅2009年发送短信5310多条,减少了社区各类治安案件的发生。二是开通社区警务室电子博客、网上警务室平台。利用网上警务室电子以及个人电子邮箱等平台实行三公开:公开社区民警个人资料、公开治安信息、公开服务项目。共受收到群众意见和建议413条,达到了“社区管理共参与,治安防范皆有责”的效果。三是建立“两级报警”平台,在社区中推广居民能接受的低价家庭联网报警器,目前社区大部分住户和机团单位加入“两级报警系统”,凡加入的住户或机团单位未曾发生过入屋盗窃案,探索一条社区安全防范的新路子。四是发挥警务室是群众服务站的作用。在建立“社区三台”治安防范工作的基础上,积极推行警务室24小时勤务运作模式,实现了“灯要亮,门要开,事要办,群众要满意”的目标,让警务室成为百姓心中设在家门口的派出所。

(三)“四勤“工作法。社区民警是构建和谐社区的重要力量,民警工作方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社区警务工作成效,因此,“四勤”工作法是社区民警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重要保障:一是勤宣传。积极深入社区采取上门、宣传栏、召开座谈会等方式进行治安防范宣传,动员社区社会力量协助搞好社区的治安防范,动员居民群众积极参与社会治安工作,主动检举揭发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树立社会正气,营造共同打击违法犯罪的社会氛围。二是勤上门,要主动深入居民家中,了解居民生活状况,引导和教育居民住户做好自防意识,进一步密切警民关系,提高群众对治安工作的满意度。三是勤登记。在社区工作中,要做好记录,将社情民情,逐条登记下来,熟记于心,及时为群众排忧解难,使社区工作深受群众认同。四是勤观察。要善于观察社区的人和事,及时发现可疑治安隐患和消防隐

患,让事故处理在萌芽状态。

(四)“六员统管”工作法。社会治安秩序稳定,群众安居乐业,不能单靠社区民警单条腿走路,必须有一支纪律严明、作风过硬,熟悉社区情况的社会辅警力量。社区民警要把辖内的保安员、联防队员、义务巡防队员、大楼大院的物管员、出租屋协管员、群众治安积极分子组织协调起来,由社区民警统一管理、统一指挥,实行“六员统管”,形成社区治安防控的坚强支柱。要定期向他们通报治安状况,传授公共安全防范知识,预防犯罪的技能,盘查、询问的技巧,做好值班记录。还要关心他们身体健康,家庭情况,对家庭生活有困难,要上门走访,想方设法帮助其解决困难,对身体有病队员要给予照顾,合理安排工作,把大家融合在一起,思想统一,目标一致,步调一致,以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三强”“四心”“四民”工作法。社区警务工作要注重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是扩展社区警务工作范畴,提高社区警务工作效能的有效途径。六榕所社区警务女子中队立足社区治安实际和群众工作,摸索出“三强”“四心”“四民”的工作法,不单整体推进了社区防控工作的开展,还有效的拉近了警民关系,成为社区警务建设的新亮点。“三强”就是要求每个社区民警强管理、强防范、强整治。“四心”即恒心、关心、耐心、细心。“四民”是爱民、为民、便民、亲民。只要做到了“三强”“四心”“四民”,不仅使社区警务工作得心应手,还大大加强了警民魚水情的关系。

篇3:社区警务时间

一、社区警务的作用

社区警务兴起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欧美发达国家, 二十世纪末成为盛行于各国的一种主流警务思潮和警务改革模式。它是在政府倡导和警察的积极参与指导下, 充分依靠社区力量和社区资源, 以调查、发现、解决社区治安问题为基础, 预防、减少社区内犯罪, 增强公众安全感, 以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为根本目标的社会化治安战略思想及战术方法。它也是有效整合各种社会治安资源和力量的基础工程, 在社区发展和整个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

(一) 社区警务是社区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内容和保障

“社区建设是指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 依靠社区, 利用社区资源, 强化社区功能, 解决社区问题, 促进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协调和稳定发展, 不断提高社区成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过程。”[1]当前, 影响社区治安稳定的因素包括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教育的等各方面, 这些不稳定因素如不及时化解, 很可能演化为各种治安案件、治安事件、刑事案件等, 进而加剧社会的不稳定。只有“社会单位及其治安组织与政府、警察机构合作、互动, 共同维护社会秩序, 实现社会和谐”。

(二) 社区警务对预防犯罪作用明显

我们知道, 预防和打击犯罪是公安机关的两大任务, 其中打击犯罪主要是公安机关刑事侦查部门的主要工作, 预防犯罪则主要是公安机关治安管理部门的工要工作。如何预防犯罪, 这就需要公安机关和人民群众的密切配合, 即把预防犯罪的前沿阵地放在社区, 把预防犯罪的各项措施落实在社区, 充分依靠社区力量实现对整个社会的有效控制。否则, 如果警察把主要的警力、精力放在打击犯罪上, 忽视预防的重要作用, 不依靠社区去宣传、发动、指导社区和居民积极开展治安防范, 仅仅只抓住打击犯罪这一个点, 将会出现越打越多、越打越乱的情况, 最终将完全陷于被动局面。“社区工作做得好, 不仅可以扩大警方的情报网, 提高搜证的效率和质量, 更为重要的, 是社区工作在预防犯罪上所起的作用。防患于未然, 或遏止于初始, 既能减轻执法工作的压力, 更能减少市民遭受不幸, 有效地保障社会的安定和繁荣。”

二、西安市社区警务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社区警务室配备欠缺, 警力不足

据不完全统计, 截至2012年底, 西安总人口为851.34万的居民小区4000多个, 但社区警务室目前共有566个, 农村中心警务室518个, 这根本不能满足社区居民的正常需求, 居民只能依靠小区物业及所在小区派出所的日常治安管理来维护小区治安。同时, 派出所警力欠缺也是一个重要方面, 以笔者所属的长延堡派出所为例, 该所辖区人口23万, 面积10.5平方公里, 辖区内有西安国际会展中心、城南客运站等人流密集区域, 还有三个城中村, 但却仅仅有40余名民警, 警力严重不足, 而且派出所民警不仅要承担日常的警务活动, 还要承担破案、查处治安案件及重要活动、重大节庆的安全保卫等工作, 导致民警身心疲惫, 疲于应付, 无法提供足够警力保证社区警务工作的正常进行。而且, 个别公安机关的领导对社区警务工作不够重视, 在人力、财力、物力上对社区警务建设投入不够, 导致社区民警对社区工作也存在挑拣、应付的情况, 这样就无法有效利用社区资源, 社区警务功能也无法正常发挥。

(二) 民间力量参与社区警务建设机制不健全

社区警务是“指存在于警方与社区之间的一种相互作用的过程, 其要旨是警察和社区居民共同发现和解决社区问题”。[2]因此, 社区警务建设必须依靠民间力量共同参与管理。如仅仅依靠公安机关自身力量则无法建立真正完善的社区警务机制, 也就难以真正实现对社会面的控制。面对社区警务中普遍存在的此类问题, 长延堡派出所民警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比如“让红袖章飘起来”措施, 即由派出所组成6支义务巡逻队, 共计有130余人参加的群防队员, 并在沿街门面、小旅馆以及公共场所发放红袖章2500余个, 旨在形成时时有人问、事事有人管的局面。但遗憾的是, 此项活动并未真正发挥作用, 笔者在小区并没有发现巡逻队、群防队员的身影, 红袖章也无影可寻, 仅仅能看到小区保安的日常巡逻。因此, 虽然制定了不错的民间参与社区治安综合治理的措施, 但在具体措施的执行上却仅仅流于形式, 并未真正发挥其应有之意。同时, 有些社区和居民参与社区警务的意识不强, 认为治安问题就是公安机关的事情, 与己无关, 自己只要遵纪守法就万事大吉, 不能主动配合社区民警工作。这些思想认识上的不到位,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全面深化社区警务战略的实施, 民间力量参与社区警务建设无法真正发挥作用。

(三) 社区警务工作的考核评价机制不完善

“发案少, 秩序好, 社会稳定, 群众满意”是公安机关提高社会治安防控能力的总体要求。但就公安机关自身而言, 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重打击、轻防范”的思想。以往的评价考核机制总是把发案率和破案率作为衡量警察工作好坏的重要标志, 把发案率的升降归结为警察工作是否有效的标准。实际上, 衡量社区警察的工作应当根据社区警务工作的实际从社区群众满意、公共场所秩序良好、群众安全感提升、警民关系密切、民警有无违法违纪现象等方面综合考虑。因此, 社会治安秩序是否良好应当成为考量社区警察工作的重要指标。

三、关于社区警务建设的几点思考

(一) 增强防范意识, 强化服务功能, 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 共同参与社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提高群众的安全防范意识是做好治安防范工作的前提条件, 只有群众的防范意识增强, 积极性得以调动, 才有可能把各项防控措施落到实处。因此, 派出所对群众进行宣传教育时不能仅仅依靠一般号召, 而是要根据社会的不断发展做出相应的调整, 从而维护最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具体来说, 社区警察应本着因地制宜、安全可行的原则, 指导和帮助群众落实各种行之有效的治安防范措施和防范机制, 将日常的治安工作融入到群众的日常生活, 用实际行动调动群众参与社会治安的积极性, 实现群众对社会治安由被动遵守到主动维护的转变, 使之成为与群众生活紧密相连的日常活动, 使群众自觉自愿维护社区安全, 参与社区治安防范体系的建设。例如:社区警察可以在社区广泛开展创建平安社区活动, 鼓励邻里间的联系和彼此的关照防范, 提高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建立警民联系卡, 张贴安全提示单, 时刻提醒群众注意安全;组建小区信息员, 及时收集社区信息;举办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教授防范盗窃、抢劫、诈骗等的自我保护的措施;加强对物业公司安保人员的培训, 以提高安保人员的业务水平等等, 真正达到社区警察与居民的互动联系, 实现社区警务保社区平安的现实目的。

(二) 加强法制教育

自从2001年12月4日的第一个法制宣传日开始, 法制宣传日已经走过了12个年头, 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国家通过在全体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使得公民的法律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 知道在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身权利, 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对社区安全而言, 在目前社区安全服务社会化的条件下, 要使群众能够正确合法地开展社区安全防范工作, 必须提高他们的法律素质, 使之明确自己在社区安全服务工作中的职责和权限, 避免超越权限开展工作, 导致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影响社区的健康稳定发展。这就要求民警在日常的治安工作中要加强对群众法律知识和安全防范知识的教育, 以提高社区居民的警惕性和安全防范意识, 使他们主动参与并积极配合社区安全服务工作, 这是社区力量持续参与社区安全管理的保证。正是通过法律知识宣传和安全防范教育, 让社区居民知法、懂法, 对违法犯罪的特点规律和社区治安形势有个客观正确地认识, 并对发现的违法犯罪行为能够做出正确处置, 使社区警务落到实处, 实现社区安全服务的群众化和社会化, 真正实现社区安全稳定。

(三) 真正发挥社区警务的作用, 实现警民联手保平安

笔者认为, 可以以笔者所在小区社区警务取得的显著效果为例, 加强小区物业公司与派出所的联系, 充分发挥社区警务的优势, 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社区警务资源, 实现社区安全服务的群众化, 但也要注意对群众进行积极引导, 以免再出现笔者在文章开头时所说的有措施却没效果的情况。通过社区警务这个警民联系平台, 可以把无偿的公共执法服务、义务性的群众自我防范与有偿的保安服务、物业管理等有机结合起来, 立足社区、面向社会, 形成以“政府领导、警方主管和指导、社区组织主办、社会各界支持、群众广泛参与”的“条块结合, 以块为主’的综合性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3]同时, 实施社区警务还必须树立以社区为本的思想, 在日常的治安工作中要着眼于社区的共同需要、共同利益和共同问题, 通过各种措施增强社区的凝聚力, 从而建立起警察与社区居民间密切的伙伴关系, 尤其需要建立和完善社区警务的社会参与机制, 立足社区资源, 依托社区合作精神, 充分发挥社区物业管理部门的力量, 运用社区工作方法, 形成良好的社区治安秩序, 最终实现社区的稳健发展。

社区警务作为目前主流的警务思潮和警务改革模式, 在社区发展和整个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它开启了合作、互动的警察与社区关系, 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因此, 我们要积极、稳步地推进和实施社区警务战略, 构建符合本地实际情况的社区警务模式, 真正实现社区的和谐稳定, 为促使社会治安稳定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昭瑞.论社区警务的地位与作用[J].武汉公安干部学院学报, 2004 (2) .

[2]赵可.国外警学研究集粹[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1999:381.

篇4:浅论社区警务

社区警务是西方第四次警务革命的产物,自上世纪六十年代产生以来。风靡全球警界,对各国警务模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所谓社区警务,是指警方与社区资源相结合,以实现犯罪预防,为民服务的警务战略和工作方式。社区警务的实质是要求警察立足于社区,积极开展各项宣传工作,动员和组织社区群众,实行警民合作,不断增强社区民众参与社区各项治安管理、预防违法犯罪的意识。美国犯罪学家加利·考德纳认为,社区警务主要包含了哲学、战略、战术以及组织四个方面的维度。第一,哲学维度。警察在从事职业过程中应扮演广泛的角色。第二,战略维度。即将哲学理念转化为行动。第三,战术维度,战术维度,即将想法、理念和战略转化为具体的项目、做法和行为。第四,组织维度。这是社区警务成功实施的关键。组织维度的第一个要素是结构。第二个要素是管理。

二、社区警务在预防犯罪方面的作用

社区警务使警务工作实现了由打击型向防范型、由被动型向主动型、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社区警务在预防犯罪方面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社区警务是一种“警察与居民共事型”警务模式。它强调通过授权和实行参与式管理来调动社区民众的积极性。“警察与居民接触越多,关系越稳固。治安工作越可能做的更好。”警民配合有利于发现社区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助于社区的自我保护。通过邻里守望、居民报告可疑人物和情况、顾问委员会参与警政、警察把自己作为社区的一分子等各种方法实现社区自我保护的目标。警察与社区公众共同找出和研究社区中存在的消极因素、容易激化的矛盾以及可能导致犯罪的问题,提前介入,超前进行综合治理,从而消灭隐患,预防违法犯罪及其他事件的发生。

2、社区警务鼓励警察配合和参与具体的犯罪预防工作以及警民互动,其工作重心已经转移到预防与执法的有效平衡上。社区警务的实行,警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与管理、防范以及社区服务上,警察自主决断的机会增多,有自由裁量权依法对遇到的具体情况做出处理,警察能够对违法犯罪活动快速做出反应。

3、社区警务开展以治安保卫委员会为主体的多层次群防群治工作。创建安全社区,开展整体防控网络建设,动员和组织群众并结合人防、技防、物防,建立社区面、居民区和内保单位相结合的防范机制,提高安全社区的覆盖率。“以派出所外勤民警为主导。以治保会为骨干,加上人民群众的支持与参与,各项犯罪目标防范和犯罪主体的防范工作都卓有成效,大量违法犯罪被控制在萌芽状态。”

4、警察通过在社区巡逻可以及时发现犯罪隐患,威慑犯罪分子。可以在第一时间得到群众的举报投诉,调解纠纷,化解矛盾。能够及时保护犯罪现场,保护和搜索犯罪证据减少侦破案件的难度,降低人民群众的损失和司法成本。同时,社区警务的开展。也有利于警察贯彻公安法规,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协助有关部门帮助教育有轻微违法犯罪行为的人。

三、我国社区警务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一)我国社区警务存在的问题

社区警务的实施在预防和打击违法犯罪。维护社会和谐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是,在现实条件下,社区警务的作用和效能的发挥受制于多方面因素。现阶段我国社区警务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理论研究滞后,使社区警务的开展缺乏完善合理的理论指导。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起,西方发达国家警察机关提出了社区警务的概念,社区警务在理论上基本成熟,社区警务在实践中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社区警务在维护社会治安和预防打击犯罪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社区警务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处于起步阶段,在理论研究方面的滞后状况更加明显,这严重影响了社区警务实践的开展。

2、对社区警务固守传统观念,对社区警务本质认识不够。缺乏创新。对社区警务的理解,仅限于公安派出所工作和警民关系的协调上,在相关规范中甚至仅限于對社区警察的配置上,长期一成不变。警务工作仍然是被动“反映型”的。这种被动式的警务,对控制犯罪来说,只能是捉襟见肘,忙于应付。这种对传统观念的固守,导致社区警务的理论、实践工作缺乏创新。

3、警政主管在思想上对社区警务不够重视,部分社区民警的综合素质不高。各级公安机关领导对新时期公安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认识不清,没有真正的把实施社区警务战略摆上工作日程。“重破案,轻防范”的思想任然存在,多数地方公安机关对治安、刑事案件等方面投入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造成了领导者在组织决策上对社区警务的忽视,严重影响了社区警务的开展。部分民警尤其是新民警,缺乏做社区工作的基本功,对群众工作的优良传统认识不足,缺乏解决社区各种问题的能力,整体素质难以适应社区警务工作的实际要求。

4、社区发展不成熟,制约警务发展,使警务工作与社区建设相脱节。社区警务是“警察与社区能动地相互作用,共同发现和解决社区所关注的治安问题。并采取各种合法手段和方式,开发社区资源,强化自治互助,以全面、系统、长效地维护社区治安秩序的思想模式和方法体系。”社区警务是社区建设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时期公安基层工作在社区的集中体现。但是,我国城市社区发展的不成熟是我国社区警务发展的制约因素。

5、现阶段我国社区警务运行体制不完善。第一,现在仍然采用静态户口管理方法、这种工作方法与观念与形势发展不相适应,造成了社区工作进展缓慢。第二,社区警务工作职责繁多,负担过重,造成民警工作无条理化。第三,警务工作社会化程度不高,致使民警与群众未能打成一片。第四,社区民警深入社区的时间没有得到足够保障,对社区警务的考核体系不可学,不完备。

(二)完善我国社区警务的措施

1、深化理论研究,确保社区警务改革沿着正确的方向行进。只有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实践才能成功。因此,对实施社区警务,应当从战略的高度来认识,要以解决认识层面的问题为突破口,深化公安理论,明确发展方向,以指导、推动社区警务改革的深入开展。

2、改变传统观念,正确认识社区警务的本质。摒弃唯有警察才是治安“老大”,只有打击犯罪才是“真正的警务工作”的传统观念,确立“警力有限,民力无穷”的理念,将其作为实施社区警务战略的根本指导思想,强化警务意识,构建深入社区警务活动的平台。创新工作方法,推广社区工作经验。

3、转变思想观念,强化社区服务,加强对社区民警的培训,提高社区民警的素质。社区警务的执行,离不开警察组织中各级领导的支持。社区警务的实施过程中领导起着主导作用。一旦领导加强对社区警务重视。社区警务的发展也是必然的。大力推进科教强警。完善对社区民警的教育培训体制,大力提高社区民警的素质。

4、建立现代化新型社区,使社区警务建设与之相适应。我们要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将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人际关系和谐的现代化新型社区。这一社区资源和社区力量的整合过程,对社区警务人力资源和社区管理资源有机融合,继而合理调配社区防范资源,充分发挥群防群治作用,使社区警务真正实现社会化、群众化,从而推动社区警务建设。

5、建立与现阶段社区警务发展相匹配的科学运行机制。摆正社区警务在公安工作中的位置。建立科学的管理方式,建立和完善诸警种、部门合作机制。确保社区民警有充分的深入社区的时间,完善社区民警的考核激励机制。

篇5:村警务室,社区警务室,工作制度

1.警务公开制度。社区(驻村)民警应向辖区居民告知警务室民警的姓名和联系方法:有关警务事项的时限、质量方面的承诺;监督、举报途径;在警务室接待群众的具体时间等。

2.情况通报制度。社区(驻村)民警每周至少一次向辖区居民通报本辖区发案情况。每月向辖区居民通报一次本地区治安形式和多发案件的种类,重要案情应及时通报。增强居民的防范意识。

3.工作报告制度。社区(驻村)民警每半年向辖区党委、政府及村两委报告一次工作情况。

4.工作情况反馈制度。社区(驻村)民警对辖区居民反映的有关问题,属职责范围内的,应于一周内将工作情况反馈居民本人;属职责范围以外的,应及时上报和通报有关部门,并告知居民本人。

5.治安检查制度。社区(驻村)民警每月对警务区内的娱乐服务场所、特种行业、内部单位进行一次安全检查,对发现的隐患要及时督促整改。

6.巡防工作制度。社区(驻村)民警要走村庄,深入单位和村民家中,详细登记了解实有人口、行业场所、出租房屋等情况;物建信息员,掌握工作对象和高危人群的现实表现和动态;对发案的单位、居民进行回访,征求意见和建议。

7.联系制度。社区(驻村)民警每月与辖区内的机关、团体和企、事业单位的安全保卫部门联系一次,互通情况,了解掌握有关信息,指导搞好单位内部的安全防范工作。

8.警民恳谈制度。社区(驻村)民警警民恳谈每月不少于一次,内容以了解解决辖区群众最关系、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困难,治安问题为出发点,征求社会意见,宣传安全防范知识,进一步密切警民关系,提升自身服务与管理水平。

篇6:社区警务模式探究

——充分挖掘社会力量开展警务工作

摘要:社区警务是公安机关为切实维护基层社会治安秩序,预防和控制犯罪的警力下沉制度。

社区警务能够加强公安机关与人民群众的联系。然而,开展社区警务是一个巨大任务,沉重的工作量不能完全压在公安机关和社区民警身上。因此,吸收和挖掘社会力量开展社区警务

工作成为了发展社区警务的必由之路。广泛吸收社会各界力量,形成以公安机关为指导,人

民群众参与的新型社区警务模式。

关键词:社区警务社会力量警察居委会

一、社区警务的概念

社区警务的英文本意为“社区导向警务(community-oriented policing)。作为社会的基本构成单位,社区的建设与发展,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和谐进步。“社区导向”就是

倡导以社会的治安需求为导向开展警务工作。社区警务是社区居民在警察的带领、指导、支

持下,立足社区实际,研究社区问题、开发社区资源、组织社区协作改造社区环境、强化自卫

互助,以全面、系统、长效地维护社区公共安全,促进社区发展的思想、活动和方式、方法体

系的统称。

从广义上来讲,任何维护社会治安的行为与活动,都应该属于社区警务的范围。犯罪行为是非

常复杂的社会现象,社会治安问题产生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因此,解决治安问题的途径也就

不一而足。警察作为刑事司法系统的一部分,是维护社会秩序和社会安宁的主要国家行政力

量,但不应该是唯一的力量。警力不可能无限度增长,因为其需要消耗大量的国家资源。所以,警方需要加强与社区的合作,加强与其他行政部门的合作,充分调动社会各个方面的力量,才

能够实现控制和预防犯罪的目的。由此可见,社区警务是一个“集合”概念,它既可指一种警

务理论,也可指具体的警务工作,如果从更深层次上来理解,还是一种警务思想,一种警务发展

战略。

从狭义上来讲,社区警务是指公安机关社区警务部门的工作,即通过有效的治安行政管理措施

和各种专业手段,维护社会正常秩序和社会安宁,并通过各种安全防范措施进行犯罪控制和预

防,保护社区公众生命财产不受非法侵犯,最大限度减少社会及公众损失的工作。当前,我国的社区警务工作主要是由公安机关社区警务部门来实施的。社区警务工作的主要工作平台是公

安派出所,主要承担人是社区民警。社区民警肩负的主要职责和任务包括掌握社情民意、管

理实有人口、维护治安秩序、组织安全防范、服务辖区群众五个方面。因此,社区民警履行

职责任务情况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到社区警务战略措施的落实。

从这一定义我们不难看出,社区警务的主体构成不仅仅包括警察,而且还包括“社区居民”;

从合作关系上看,警察对社区居民,是“带领、指导、支持”之类的平等关系,而不是组织、督

促、检查之类的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社区警务的基本内容是“研究社区问题、开发社区资

源、改造社区环境、强化自卫互助;实现的直接目标是“全面、系统、长效”地维护社区公

共安全,间接目标是促进社区全面发展。离幵促进社区发展、服务社会发展的总目标的警务,不是真正的社区警务。

二、中国社区的历史渊源和现实背景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老子曾描绘过“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时

代。社区警务的萌芽在中国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井田制和保甲制下的社会治安传

统。早在2000多年前,秦朝就实行了“亭”这种专门的基层治安机构,并制定了较为严密的户籍登记、“什伍连坐”“联防制度”等,体现了某些与当今社区警务思想相类似的萌芽。

此后,明代王阳明创立了“十家牌法”及其多朝普遍盛行的“打更”、“巡夜”等社会治安实

践活动。而春秋时代,管仲对齐国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涉及社会公共安全和社区治安的措施对后世影响深远。这些举措包括

1、严格区划,整顿社区。

2、分门别类,定民之居。

3、亲属传承,保障就业

4、寓兵于民、军事化管理。

5、以教化民,赏罚分明。

建国以后,20世纪50年代、60年代我国的现状是经济落后,社会封闭,人口的流动现象不是很明显。因此,作为城市的微型社区主体组织居民委员会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它们在公安机关的指导开展了公共福利、治安保卫、调解纠纷、动员居民响应政府号召并遵守法律,这一时期的社区治安总体形势是好的。文革十年浩劫使公安机关受到严重冲击,这一时期的社会治安形势是糟糕的。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时期后,这一时期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变革巨大,人员流动不断变大。社会治安管理面临巨大压力。中国为此实行了“严打”。长期的“严打”并没有缓解严峻的社会治安现状。随着信息科技化的推进和“严打”政策的寿终正寝,社会的治安形势也开始不断好转。从社区警务的历史渊源和现实背景来看,实行社区警务是大势所趋,这是解决日益增多的社会治安问题,改善社会治安形势,增强老百姓安全感,提高老百姓社会满意度的根本方法。

三、社区警务的发展模式

建国以后,其实社区警务有了一个雏形,最鲜明的体现就是居民委员会的出现。居民委员会其实就是城市微型社区主体组织。它在公安机关的指导下开展了公共福利、治安保卫、调解纠纷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这一时期公安机关充分贯彻了群防群治这一理念。当然,当时的警民关系相对融洽,警察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相对较高,党对群众路线重视程度较高也是社区警务雏形能够出现的客观原因。但是当时实行的警务模式其实是“立足警察,面向社会”。公安机关领导专门工作与依靠群众相结合的指导方针。

四、社区警务的参与主体

1、居委会工作人员

居委会是架设在群众与政府间的一座桥梁,平时的各项方针政策都是通过居委会宣传落实到位,一个基层工作开展好的居委会在群众中必然有极大的威信。要确保社区警务开展的到位,必然依靠广大的人民群众。而能够充分发动群众的一个抓手便是依靠居委会。居委会的工作人员有三大优势。(1)居委会的工作人员大多来自当地社区,与社区联系紧密,方便开展工作。(2)居委会的工作人员大多具有极强的调解能力,能够将潜在的刑事案件解决在基层。

(3)居委会的工作人员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很高,能够积极配合警方开展社区警务工作。

2、从事特定工作岗位的人员

全国优秀的社区民警陈先岩曾经总结,要开展好社区警务,必须要处理好与所辖社区从事特定工作岗位的人员。例如,送奶工、快递人员、修鞋师傅、搓背师傅等一些工作岗位看似稀松平常,但却每天接触到大量形形色色人的人员。因为他们虽然工作看似普通,但却越能接触到谋划犯罪和犯罪结束后罪犯泄露的信息。他们接触到这些信息后,又不易引起犯罪分子的警惕。

3、治安保卫委员会

治保会的存在是国家用宪法和相关法律规定。按照法律规定,治保会属于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由所在社区的治安积极分子组成。但据笔者了解,当下治保会存在巨大问题。首先在组织形式上,治保会是挂在居委会名下。按照规定,治保会应该是一个独立的机构。治保会组织成员应该由群众选举产生,不应该由基层政府和公安机关委派。但现实情况是,基层群众参与程度不高,没有人愿意来参加治保会。原因就是缺乏经费保障。居委会没有办法,只能将目光投向了社区中符合条件的适龄青壮年。他们亲自上门做工作,又拉又哄又骗的将人员拉到位。这样组织起来的治保会是不可能有战斗力的。由于成员是被拉进来的,积极程度并不高。居委会负责人也了解治保会的战斗力不高,当时组建治保会也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所以治保会活动次数非常之少,一年只会出一两次任务。由此可见,治保会的改革迫在眉睫,负责这样的治保会不要也罢。分析存在的关键问题就是经费必须得到保障。

五、社区类型

1、都市社区

都市社区是在一定地域内异质性居民稠密集居的共同体。亦称城市社区。都市社区中人口密度比较大,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展程度较高,社会结构比较复杂,受教育程度普遍偏高,人际关系相比较乡村社区偏重于冷漠。人员的流动性较大,主要存在的治安问题在于邻里沟通程度不够,相互间不能够互帮互助。人际关系冷漠使得社区居民安全感程度较低。极易发生“独狼袭击式”刑事案件。

(1)都市社区人口密度较大,受教育程度较高。根据此类特点,可以挖掘社会力量运用科技手段来开展社区警务。为了更好的能够收集社情民意。可以建一个QQ群,群里的成员为每一栋楼的治安积极分子。这些治安积极分子任务非常简单,每天在群里讲一讲自己楼里的家长里短。各个楼主尽量在群里提供一些有用的治安信息。群主可以为社区民警和居委会大妈。主要负责收集有用的治安防范信息,同时可以进行治安防范宣传教育。当然,群主要及时解决治安积极分子所遇到的问题,尽自己最大能力去解决。这样才能获得治安积极分子的心,使这个QQ群真正成为联系群众与公安民警之间的一座桥梁。(2)根据都市社区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特点,通常社区中的的小区会有物业。要开展好社区警务,这一块力量同样也利用起来。对于物业力量薄弱的小区,要与业主代表、物业公司进行商谈,要能够将物业保安落到实处。有了物业保安,我们社区民警身上的担子就能变轻。这样能够实现社区警务中维护治安秩序,组织安全防范两大任务。有了物业保安,社区民警同样不能放过物业力量中的监控力量。要将物业公司设置在门卫处的监控探头与当地派出所的公安网进行联网。要能让社区民警在警务亭中就能随时掌握所辖社区的动态,这样能够做到第一时间出现在事故现场。这样做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大大节省公安巡逻力量。同样,可以将所辖小区的物业保安联合起来建一个QQ群。为保安搭设一个平台。例如一个保安说他值班期间发现一个穿褐色外套,戴一个鸭舌帽男子有一些可疑。他的发言得到另外一些保安的附和。社区民警就要警觉起来,这可能犯罪发生的预兆。社区民警可以调取监控,锁定这么一位穿褐色外套,戴一个鸭舌帽的男子。另外可以向每一栋楼的治安积极分子发出警报,让他们留心注意一下这么一位男子。或许这样可以避免犯罪案件的发生。这么一个做法借鉴了建国以后的中国治安做法。使犯罪分子陷入广大人民群众的汪洋大海之中。就像过去陌生人进了村,便有成千上百双眼睛盯着他。长期以往,社区中居民的安全感自然就会提高(3)对于都市社区中人际关系冷漠,沟通交流程度不高的特点。社区民警在入户调查时就要做一个有心人。要详细了解所辖社区中的老党员、老干部以及社区中需要帮助的家庭。可以就近帮扶结对。平时多走动,多联系。让这些老干部、老党员发挥余热。这些老干部、老党员就是开展社区警务中可以充分利用的社会力量。(4)根据都市社区人员流动性较大的特点,需要做好社区人口管理工作,尤其是暂住人口和流动人口。社区民警在为暂住人口办证时就要做一个有心人,对于老实本分的外地人要给与帮助。平时社区巡逻和下班后可以到他们开的小店多聊聊天,使得这些人成为自己的治安耳目。只有取得这些人的认同,才可以使他们成为社区警务中收集情报的关键力量。因为如果有外地人犯案,他们在公共场所谋划前往往会用乡音来隐藏自己的阴谋。而社区民警所拥有的的这部分社会力量往往能够探听到,这往往能够预防恶性刑事案件的发生。此外,对重点人口和外来人口的管理历来是人口管理中的重中之重。扎实做好重点人口和外来人口的管理是降低发案率的关键。

2、农村社区

农村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农村居民在农业生产方式基础上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农村社区是一个比自然村落、社队村组体制更具有弹性的制度平台。农村社区的人口密度较低,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发展程度相对较低,社会结构相对简单,人际交往沟通相对频繁。人员流动性较低。社区人员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突出的治安问题为已受不良人员蛊惑,容易发生群体性事件。

(1)根据社区人员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的特点,一些邪教组织和犯罪分子将魔掌伸入这里。例如内蒙古曾发生一起利用蚂蚁进行非法集资诈骗的案件。犯罪手法非常简单,只要人们投钱购买蚁神公司的蚂蚁,养一段时间便能获得巨大收益。于是人们便蜂拥去养蚂蚁。最终骗局无法继续下去,便留下了一地鸡毛。这件事给当地公安机关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处理不好就会造成群体性事件。对于这类事件关键在于防患于未然,可以充分利用当地宣传力量,例如广播站,电视台。邀请社区民警开展防诈骗讲座。可以与当地戏剧团合作。在戏剧团下乡演出时,附带社区民警自编自导的防诈骗小品。总之要充分挖掘这一部分力量,将此类事件防患于未然。(2)根据乡村社区的人员流动性较低这一特点,可以大力开展十户联防。因为乡村居民平时经常来往走动,沟通交流程度密切。重乡土情谊,推行十户联防相比较城市社区更能落实到位。乡村社区更接近于熟人社会,而都市社区更接近于生人社会。(3)对乡村社区实有人口管理更加方便,可充分挖掘社区中的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尤其是要与基层工作开展的好、群众中威信较高的组织和人员展开合作。开展人口摸排走访时,要重点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同时社区民警也要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开展群众工作的方法和经验,这样才能少走弯路。(4)乡村社区中的主体是农民,开展好社区警务,完成社区警务中掌握社情民意、管理实有人口、维护治安秩序、组织安全防范、服务辖区群众的各项任务,关键在人。要充分关注那些农村带头致富人、乡镇农技站人员,操持农机具的人。挖掘这部分人的力量。原因在于这一部分人在农民群体中威信较高,能够接触到大量的农民。对于这么一部分人,可以通过开设讲座的方式将大家聚拢起来宣传教育。宣传教育时要注意方式方法,宣讲时要接地气。可以直接列举大量发生本乡村社区和周围乡村社区的典型案例。充分抓住农村群众爱听故事的特点,将自身防范的知识、法制知识、便民知识寓于故事中传达出去。使得这一部分人成为公安机关的免费宣讲团,让他们做到在农村社区居民家中吃饭就能将公安机关需要传达的道理不知不觉的传达出去。同时也可以借助这一部分力量花最小的代价掌握社情民意。

3、小城镇社区

小城镇社区是指发展规模较小、集中程度较低的以从事非农业社会经济活动为主的社区。在中国,小城镇社区是连结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的中间环节,是现代社会中一种基本的社区类型。小城镇社区人口密度相对适中,有一定的经济、文化基础。社会结构有一定的复杂程度,本社区内的人员有一定的沟通交流,存在一定的人员流动性。社区居民普遍接受过一定阶段的文化教育。

(1)可以充分利用退休老干部、老党员、老年人,聘请他们为治安管理员,让他们到网吧等未成年人禁止进入的场所去巡逻。因为他们在本社区都是德高望众的人,社会经验丰富,能够游刃有余的教育未成年人。(2)利用规范社区摆摊秩序为契机,社区民警可以在摆摊小贩中发展治安耳目,主要就是结合他们每天能够接触形形色色的人这一特点。小城镇有一定的商业基础,但和城市相比不够发达,集中表现为有不少沿街叫卖的小贩和摆摊小贩。首先处理好这一部分人就是一个艰巨任务。必须要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然后出台相应的政策。要让他们成为治安秩序的建设者和保卫者,而不是成为破坏者,就应该合理规范他们营业地点和营业时间。让他们真正有利可赚,这样他们才能成为现有秩序的保卫者,对于破坏治安秩序,影响他们营业的人,才会及时通报给公安机关,共同维护治安秩序。(3)根据小城镇社区有一定的经济、文化基础的特点,可以利用保安服务公司。当然,关键在于公安机关能够多方筹措资金,从而组建一支巡逻队。为所在社区的政府、工厂企业、学校、医院等重点场所进行巡逻,从而起到维护治安秩序。组织安全防范、服务辖区群众的任务。这一支巡逻力量必须由公安机关领导。每天执行任务由社区民警带领。

4、城乡结合部

城乡结合部是指兼具城市和乡村的土地利用性质的城市与乡村地区的过渡地带。又称城市边

缘地区。城乡交错带尤其是指接近城市并具有某些城市化特征的乡村地带。城乡交错带位于市区和城市影响带之间,可分为内边缘区和外边缘区。内边缘区又称城市边缘,特征为已开始城市建设;外边缘区又称乡村边缘,特征为土地利用仍以农业占支配地位,但已可见许多为城市服务的设施,如机场、污水处理厂和特殊用地等。城乡结合部人员结构层次非常复杂,流动性非常大,社会矛盾非常尖锐。属于社区警务最难开展的地方。城乡结合部是城市即将重点开发建设的地区,搬迁问题尤为突出,钉子户、上访户众多,处理不慎极易造成大规模群体性事件。由于此处接近市区,出租屋便宜,所以成为了大量外来人员聚集的地方。鱼龙混杂,外来人员与本地人员,外来人员之间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信仰、需求千差万别。常出现打架斗殴等治安问题,极易出现恶性刑事案件。

(1)将“4050”人员和享受低保的人员以及乡镇撤并后富余人员、村社干部组建专职治安联防队,并以资金保障。(2)要在所住社区建立一个警务室、一个物业保安队、一个流动人口管理登记室、一个纠纷调解中心。要依托所住社区的居委会,与居委会联合开办。要做到强居委会。(3)要有资金保障流动人口管理登记室。要能聘请专员负责。定期对城乡结合部中的出租屋开展清查。(4)要充分发挥调委会和治保会的作用,将社区中的矛盾纠纷解决在初期。(5)学习邻里守望制度,对于治安形势复杂的地区,可以任命其中的积极分子为治安联络员。(6)要加强治安耳目的建立。(7)寻求政府各项职能部门的合作,对于供电句、水厂等关系到社区居民日常生活的工作部门尤其紧密配合、热心服务,因为解决不好,造成干群关系紧张,很有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8)社区内的公安机关积极与辖区内的工厂、企业内部保卫部门开展合作。可以提出“七厂一 保”这一设想。要求七家工厂一个星期内各出一天,安排各自治安保卫部门对七厂开展治安巡逻。

六、总结

上一篇:周易的起源下一篇:描写夏天优美景色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