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区直机关党建工作要点(征求意见稿)

2024-04-22

2022年区直机关党建工作要点(征求意见稿)(通用7篇)

篇1:2022年区直机关党建工作要点(征求意见稿)

2012年XX区直机关党建工作要点

2012年区直机关党建工作总的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为抓手,以建设为民、务实、清廉机关为目标,紧扣区第五次党代会提出的“建设产城互动城乡共融宜居宜业新xx”要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主动作为,开拓求进,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机关党的建设,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和省第十次党代会的召开。

一、深入开展五型机关创建,切实推进机关党建工作走前头作表率

1、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按照建设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型机关要求,切实加强机关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丰富和创新理论武装载体,不断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教育,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水准,增强精神力量。组织机关党员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省委九届九次全会和市区第五次党代会精神。党的十八大和省第十次党代会召开后,适时举办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专题培训班,把学习宣传贯彻会议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好。

2、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推进“满意型”党组织创建。扎

实开展好区级部门领导班子创“四好”活动,为“四好”活动注入新的时代内涵,充分发挥领导班子的引领和示范作用。认真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推进机关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理顺基层党组织的隶属关系和工作关系,着力解决管理缺位、虚化、脱档等问题。分批次对机关专职党务干部进行专题培训,加强党务干部队伍建设,选好配齐机关党组织书记,抓好入党积极分子和新党员的培训,加强机关基层党组织对机关工青妇等群众组织的领导。

3、加强机关文化建设,推进“创新型”党组织创建。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机关党建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开展各具特色的党建活动。紧密联系机关实际,把文化建设融入机关党的建设,纳入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内容,切实增强先进文化对机关党员、干部思想精神的引领作用。创新方式方法,拓宽机关文化建设范围,抓好信仰文化、行为文化、廉政文化等的建设和培育,塑造和提炼体现时代特点、突出xx特色的机关文化精神,提高机关人文素养,逐步实现“单位有精神、股室有理念、人人有格言”,大力营造昂扬向上、锐意进取、充满生机、团结和谐的机关文化。

4、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创建。按照区委统一安排,以干部作风整顿建设活动为契机,深入开展“四项严治”活动,着力解决机关个别干部能力不强、思想涣

散、纪律松懈、办事拖拉等问题。制定完善机关干部优质服务标准,建立完善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把改进机关作风、创建服务型党组织和服务型机关作为一项常态化、长期化任务,强化机关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服务为民、执政为民”的理念, 倡导“勇于担当、敢于负责”的精神,切实推进机关干部作风全面转变,进一步树立为民、务实的机关干部形象。

5、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推进“廉洁型”党组织创建。深入开展廉政教育,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道德防线。加强党性党纪教育,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廉洁从政、勤政从业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坚持惩防并举、预防为主的方针,扎实推进惩防腐败体系建设。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建立健全风险防控机制,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切实加强监督检查,严格执行党内监督各项制度,加强对重点部门、重要领域、关键岗位和关键环节权力行使的监督。

二、扎实推进重点工作开展,全面提升机关党建服务中心大局水平

1、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加强创先争优活动组织领导和工作指导,突出“强组织、增活力,创先争优迎接党的十八”主题,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基层党建工作各项任务,强力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升级上档。进一步完善承诺践诺、领导点评、群众评议的内容和方式,继续开

展“争做人民满意公务员”、“三亮三比三评”和党员示范和志愿服务行动等活动,深入推进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为民服务创先争优,充分发挥表率示范作用,教育、引导、激发机关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形成你追我赶、力争上游的生动局面,在推动中心工作、履行岗位职责、服务人民群众中创先进争优秀,让广大群众切实感受到创先争优活动带来的新变化。

2、深入推进“挂包帮”活动。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对“挂包帮”活动作出的重要批示精神,及时调整完善“挂包帮”活动的组织领导机构,在政策措施、工作力度、投入强度等方面继续加大力度。要落实帮扶责任、充实帮扶内容、完善帮扶措施,结合农村“十二五”发展目标和帮扶村实际,深入帮扶村走访调研,修改完善整体帮扶规划,科学制定2012帮扶计划,着力推进帮扶村民生改善,壮大增收致富的长效产业,推进“挂包帮”活动持续向纵深发展,努力使所帮的村成为发展农村经济、维护农村稳定的带头村、示范村。

3、深入推进城乡党建关联互动活动。积极探索机关党建带农村、城市和“两新”组织党建的基层组织联建新机制,通过机关党组织与乡镇(街道)、村(社区)、“两新”组织党组织一起上党课、开座谈会、过民主生活等方式,帮助解决突出矛盾和困难。用好用活机关人力和资源优势,深入开展机关干部下基层活动,“一把手”要认真履行职责,选派熟悉党建

工作同志专项负责党建联建帮带工作,帮助“挂包帮”联系村、对应乡镇(街道)党(工)委以及单位业务项目推进中涉及到的基层党组织做好党建、经济工作规划,督促指导开展好基层组织建设年各项工作,实现帮扶对象党的建设上档升级,带动农村、城市和“两新”党建总体提升。

4、深入推进党建示范点建设活动。按照“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的“五个好”要求,进一步健全完善工作制度和规程,开好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严格坚持“三会一课”等制度,不断推进各项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标准化。按照“先进党组织重在巩固提高、一般党组织重在比学赶超、后进党组织重在整顿转化”原则,针对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制定争创目标和整改措施,扎实开展“三分类三升级”活动,促进机关基层党组织转化升级,力争年底前一般党组织争创区级及以上先进(示范)党组织年升级率达15%以上,后进党组织年转化率达90%以上,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建设水平。

三、着力完善制度体系建设,切实建强推动机关党建落地保障机制

1、健全党建作为制度。健全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一把手”认真履行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责任,经常听取机关党建工作汇报,指导和支持机关党组织开展工作,确保领导到位、措

施到位、保障到位,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开展机关党的工作。正确处理党的建设与业务工作的关系,坚持党务与业务同轨并向,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确保党的工作有地位、有声势、有成效。

2、完善党建述职制度。推行机关党建“双述双评”制度,年底,机关党组织负责人向机关干部进行党建专题述职,接受干部测评。分期分批安排机关工委直属的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向机关工委述职,有计划地安排部分党组织负责人向区委述职,报告基层党组织工作开展情况和本部门(单位)贯彻执行区委、政府决策部署落实情况,接受上级测评。

3、健全考核评价制度。把部门党组(党委、总支、支部)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抓机关党建工作情况纳入机关党建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推行党建工作项目化管理,突出抓责任、抓督查、抓考核、抓反馈,采取定性考核和定量考核、集中考核和平时抽查相结合的办法,使考核评价更加科学,努力提升部门党组(党委、总支、支部)抓机关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篇2:2022年区直机关党建工作要点(征求意见稿)

(德州市统计局 2017年1月)

2017年,市统计局将在市委、市府和省统计局的坚强领导下,重点做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全面客观准确地反映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2017年,市统计局将继续抓好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等各项统计工作,做好与省局及市级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做到统计数据应统尽统,真实反映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二、进一步提升统计服务水平

积极开展统计预警监测。对工业、投资、能耗、房地产和贸易等重点领域指标,提前预警,超前研判,及时向市领导及社会各界提供各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加强统计信息和分析工作。及时撰写统计信息和分析,深入挖掘经济、社会、文化、民生等领域存在的苗头性、趋势性问题,为领导决策当好参谋。力争分析撰写及被采用数量超过上年。积极提供“特色式”服务。继续开展好“十大”产业集群、“三百”企业、“三航”计划、6个战略新兴产业和10个特色优势产业等领域的统计工作。探索多元化

2017年要继续做好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组织好培训,抓好数据调查质量,加强同成员单位的联系,确保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客观、真实反映我市人口及城镇化发展的实际情况。按照全省统一安排,要在6月底前完成市、县、乡三级调查机构的组建及工作方案、细则的制定;9月底前完成调查试点,经费及物资准备、人员的选调招聘和培训等;10月底前完成调查摸底,12月底前完成调查数据汇总上报。

六、巩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提升年”成果

经过市、县、乡各级的共同努力,2016年全市“统计基层基础建设提升年”活动取得明显成效,乡镇(街道)统计站、企业统计机构建设得到规范提升。2017年将进一步加强督导,巩固成果,完善各项措施,挖掘各县(市、区)基层基础建设方面可以推广的亮点、做法,推动我市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再上新台阶。

七、进一步加强统计干部队伍建设

篇3:2022年区直机关党建工作要点(征求意见稿)

一、《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变动的主要内容

(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建立了完善的会计核算和会计信息披露体系.配合公共财政体制改革.落实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要求,进一步规范高等学校会计核算制度。主要变动内容如下:

1.会计核算内容扩大

新增加财政预算改革相关核算内容。对近年来国库集中支付、政府收支分类、部门预算、国有资产管理.工资津贴补贴、财政拨款结转结余管理等公共财政改革配套出台的若干会计制度补充规定进行重新清理,增加了相关的会计核算内容。

2.会计基础由收付实现制转为修正的权责发生制

第二次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高等学校会计采用修正的权责发生制。所谓修正的权责发生制.就是指在原则上采用权责发生制,某些特定业务.如政府拨款.捐赠收入和奖励支出等偏向于采用收付实现制基础。将现行制度中的"支出"要素改为"费用"要素,将高等学校的支出区分为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高等学校所发生的收益性支出计入当期费用;发生的资本性支出如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以资产折耗的形式分期计入费用。

3.规范国有资产核算

为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合理确定教育成本.引入了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取消修购基金、固定基金,对高等学校的固定资产(文物文化资产.图书资料及土地除外)按月计提折旧、对无形资产计提摊销,从而真实反映国有资产的价值。

4.基建工程纳入学校财务核算

为增强会计信息完整性.对基建会计进行整合,提出并入学校,大账"核算。增设"基建工程"科目及其明细科目.设置"长期借款"及"基建借款"明细科目,在"财政补助收入"科目中增加基建拨款进行核算,以及在财务报表体系中增加了"基建投资表"等.促进了基建会计与高校财务会计的并轨整合工作。

5.会计科目分类的变化

完善会计科目设置和相关会计核算。对现行制度中的会计科目进行了全面的梳理。比如.在相关收入.费用以及净资产科目下参照政府收支分类的要求来设置明细科目;为科学地反映净资产结构.设置"长期资产占用"、"限定性净资产"和"非限定性净资产"等科目;对财政拨款资金的结转和结余管理有新的要求,在"限定性净资产"科目下增设了"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明细科目等等。均对各科目的确认,计量,核算等内容做了更为全面.细致的规定。

6.财务报表体系的变化

财务报表体系以及会计报表格式均有所改进。增加了"财政补助收支情况表"、"现金流量表"、"基建投资表"等会计报表和报表附注;同时优化各报表的项目和结构,如按照流动性和非流动性排列"资产负债表"相关项目,取消了"资产负债表"中列示的收入和支出项目等。

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对高校财务工作的意义

1.与公共财政推行的新制度相互匹配,适应财政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需要,及时根据大环境调整学校发展目标.合理资源配置,促进高校合理发展。

2.采用修正的权责发生制,有利于树立权责意识和强化办学成本理念.提高高校资产使用的效率;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体现了资产实物管理和价值管理的结合,能够反映资产的真实价值.使高校资产账实相符.同时对教育成本的核算也更加准确。

3.基建建设纳入"大账"核算,增强了会计信息的完整性,有利于各级部门全面掌握高校基本情况。

4.调整收入支出类会计科目.可以更完整地反映高校所有收支情况.对高校教育投入产出进行准确的反映。

5.改进高校财务报表格式.完善报表体系,为各级部门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相关的会计信息。

三、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在《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下面临的挑战

1.修正的权责发生制基础对高校财务管理理念有很大;中击

权责发生制是要求以权利和责任的发生为标志来确认收入和费用.因此贯穿着整个财务过程:如在编制预算时要对下年度的收入和支出有更准确的预见;在实际业务处理中,对学费,住宿费.应付工程款等作为收入和负债的确认,需要有完全区别于收付实现制下的思维模式,准确地确认债权、债务.收入和支出。基于权责发生制下高校办学成本费用核算实际操作难度很大。成本核算是指按照相关核算对象和核算方法,对高等学校业务活动中发生的各种费用进行归集、分配和计算。每发生一项经济业务.要求根据其用途进行判断再进行费用归集,归集到教育费用.科研费用、管理费用.离退休费用和其他费用等相关费用下。对于实际操作来说这就是现行会计制度变革最大的地方,如工资发放一项业务,新制度下必须区分人员性质.分别归集到教育费用.科研费用等相应的费用范畴里;又如水电费的发生,固定资产折旧及摊销、校车租赁费等费用如何归集,谁来归集?参照什么标准?怎么计算?如何操作等等。如何落实成本核算,使其具有可操作性,值得会计人员仔细探究。

2.收支科目扩增,使预算管理内容扩大,预算编制难度加大

新制度调整了收入和支出口径,故在编制年度预算时,不仅要考虑预算年度的收入情况,还要将以前年度的结转和结余也一并纳入预算统筹安排支出,以往的预算外收入要纳入预算,基建建设也要纳入预算。如何科学合理进行预算编制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责任,更涉及到资产、后勤、基建、科研等职能部,如何协调和统筹决定了预算编制的质量。但现实工作中往往由财务部门全权负责预算编制,其它部门很少深入参与,造成预算编制目标与学校发展目标相脱离的情况,不利于全局发展。

3.固定资产累计折旧操作难度大

高校从未计提过固定资产折旧,现实的资产原值与净值严重背离,不同固定资产使用年限不一致,没有统一的口径,要求每月计提折旧,确定折旧额是最大难题。另外折旧科目下要对应教学,科研,管理等明细费用科目,而房屋建筑物,设备等很难区分使用方向,很难对象化,造成费用归集难度大。

4.财务监督职能需要进一步加强

新制度要求下对财务监督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务监督力量薄弱将影响预算的编制,预算的执行和财务核算的质量。目前大部分高校还是停留在事后监督的层面上。如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随意扩大开支范围,随意改变资金的用途等现象经常发生,从而导致预算执行随意性较大,预算控制不严。并且在执行过程中,没有建立预算相应的跟踪、评价、分析和奖惩机制,从而导致预算与最终决算相背离。

5.高校财会人员业务能力和素质有待提高

对新制度理解不到位,会直接影响到相关业务处理的准确性。财会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出在知识老化的情况.缺乏业务学习.存在部分会计人员对新制度解读不够,把握不准确的情况。

四、《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下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思考

1.修正权责发生制下要确定教育成本核算要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2005年国家发改委颁布了《高等学校教育培养成本监审办法(试行)》.从监督审查的角度对高等学校的教育培养成本作了规范,新制度下高校要加强教育成本的核算.必须制定与此相衔接的教育培养成本核算办法,最好单独以法规的形式颁布。该核算办法中要明确高校教育成本的概念、核算的原则、核算的对象、成本核算开支范围.成本核算程序和费用的分配方法等等。只有这样,才能为准确核算高校实际教育成本提供制度保障,从而指导高校进行规范有序的教育成本费用核算。

2.预算编制要将预算管理与高校的发展战略目标紧密联系.根据高校远期战略目标和近期目标编制好年度财务收支计划,把目标管理和预算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各职能部门要广泛参与到预算编制工作中,通过高校各职能部门对预算全过程的参与,把各部门的年度计划目标和高校资源通过透明的程序进行配比,以刚性需求优先、公共需求优先.特殊需求优先为原则,按照"轻重缓急''安排预算,实现有限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3.联合资产管理部门.对固定资产按新规定的房屋和建筑物.专用设备、一般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其他固定资产这六类资产进行重新归类.为会计信息标准化做准备。对原有高校资产应在初期建账时进行一次性"累计折旧"的结转.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进行信息的披露。对固定资产折旧不应靠人员经验判断计算.应充分利用信息化系统辅助计算并归集.这对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提出新的要求.应增加使用方向.折旧年限.折旧额计算.折后余值等功能模块,从而减轻财会人员的工作量并保证折旧额计算科学合理。

4.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相结合.是做好高校财务监督的必要保证。努力实现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的全过程监控,在日常监督下穿插专项检查.实现立体式全方位的财务监督。高校应设有独立机构如审计部门进行财务监督,包括对预算编制管理、收入、支出控制、结转.结余处理、各类专用基金管理、各类资产和负债管理等的监督,并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形成常态化管理。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各项经济责任制度和财务信息披露制度等监督制度,采取切实措施确保其有效实施,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财务管理水平,并自觉依法接受主管部门和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促进自身财务管理行为的规范化、合法化。

篇4:2022年区直机关党建工作要点(征求意见稿)

一、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主线,切实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文化修养。

(一)发挥学生会思想政治教育作用,以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为契机,以团组织生活和主题团日为载体,深入开展“永远跟党走”、“我与祖国共奋进”、“民族精神代代传”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二)发挥学生会宣传平台作用,打造舆论导向宣传阵地,充分展现当代大学生应有的精神面貌和理论认识,创造我校学生新气象。加强在大学生道德文化修养方面的引导作用,积极开展多种切实可行的有利于提高大学生道德文化修养的活动,继续倡议全体学生在校园内使用文明语,穿着得体进行学习和文化活动等。

(三)继续开展优秀学生会干部、优秀团干部评选活动,树立优秀个人的榜样作用。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学生会团组织生活,不断提高学生会干部的思想认识水平,加强内部的凝聚力。密切学校各学生分会间联系,增进交流与合作,在根本上提高学生干部综合素质。

二、以提升学生会自身建设为保障,完善组织建设,健全运行机制,提高工作水平,增强学生会的战斗力和影响力。

(一)组织建设工作

1、进一步完善我校学生会组织机构职能,加强各部门的工作职能体系建设,指导各分会切实开展好各项工作,促使学生会的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化。

2、切实根据学生会发展实际需要,调整学生会职能部门设置,完善制度建设。切实以《湖北经济学院学生会工作手册》指导、约束学

生会成员工作,加强学生会干部的考核,促进学生会管理的科学化。

3、切实加强对各分会工作调研。组织开展对分会组织状况调研,研究我校学生干部在新趋势下的思想动态、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和心理状态的特点与变化,使学生会的服务工作更具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4.加强学生会的民主建设。以湖北经济学院第二届团员代表大学、学生代表大会的筹备、召开工作为契机,推进学生会的民主建设,明确学生会工作目标、规范管理。完善湖北经济学院学生会学生委员工作机制,坚持做好湖北经济学院学生会执行委员会工作,促进学生日常事务由执行委员会自我商讨、自我决定,完善学生会决策机制。

(二)机制建设工作

1.制度建设。围绕“服务、完善、创造、发展”的指导思想,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使学生会工作更加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使学生会运行机制更趋完善。

2.素质建设。组织开展学生会干部培训,采取专题讲座、集中学习、经验交流等形式,对学生会全体干部进行不同层次、不同重点的培训,培养学生会干部的责任心、使命感、服务意识、全局意识、开拓意识等,以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3.网络化建设。根据信息化时代效率需要,及时设置信息网络化办公体系,建立学生会网站开展信息传递储存工作,确保学生活动信息的准确、有效的发布,提高工作效率,并努力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上开拓新领域,探索新方法。

三.以学校“精细化管理”为目标服务于学生成长成才,认真落实学生日常管理工作,提升学生会组织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号召力。

(一)以加强学风建设为中心,提高广大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校园优质学习氛围,密切与各学生分会在学术科技活动、学习经验交流上的合作。

1.继续开展课堂到课率检查工作,坚持以院系普查为主、校学生会随机抽查为辅,狠抓课堂到课率,切实促进我校学习风气的提升。

2.积极开展大学生科研立项申报工作,为广大同学在科研方面提供服务。通过组织报告会、研讨会、学术讲座等活动让广大同学了解

社会形势和发展趋势,增强学习的自觉性,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

3.积极开展与湖北省其他高校关于科研、学习方面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参加湖北省第二届高校经济学术论坛活动,通过交流合作,逐步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我校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运行、激励机制,构筑全校性的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竞赛体系,促进我校科研、学风建设。

(二)从学生自身出发,做好与学校各职能部门的沟通工作,切实发挥维权服务的工作职能,切实抓好学生维权服务活动,保障同学合法权益,为广大同学的学习和生活服务。

(三)坚持做好湖北经济学院执行委员会会议召开工作,加强对学生日常事务管理的商讨,不断促进学生会自我决策能力建设。

(三)做好早操评比、检查,寝室卫生,校园卫生包干区打扫、检查工作,促进日常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完善检查标准,切实促进我校早操、学生寝室卫生和校园卫生环境的建设。

(四)协助团委办好团校。加强团组织生活的检查,积极探索团组织生活形式的多样性,提高同学们参加团组织生活的积极性。

(五)完善学生会网络建设,通过学生会网站和“学生会简报”的形式,及时向全校同学公布学生会的工作动态,做到学生会工作的透明、公开;通过山水藏龙BBS论坛,促进学生会与同学们之间的沟通,及时解决反馈同学们的投诉意见。

(六)继续做好学生会伙食管理委员会、公寓民主管理委员会工作,做好与学校后勤集团的沟通交流,反映同学在生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切实为和谐校园的建设做出贡献。

(七)为学校、学生安全工作服务,开展安全、卫生宣传活动,并根据日常安全问题开展案例剖析形式的宣传活动。

(八)做好周末影院的放映工作,建立突发事件预警机制,保证放映秩序,通过人性化管理,不断解决电影放映期间同学们乱扔垃圾的现象,为同学们营造放松的、和谐的电影观看环境。

(九)召开湖北经济学院第二届学生日常事务管理论坛,与院系学生分会积极探索我校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

(十)认真做好九月份学生会换届选举,干事选拔、培训、管理、考核、激励系列工作,做好学生会干部干事档案的保存工作。

(十一)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策略相结合,继续加强与各兄弟高校的沟通交流,根据我校学生会的实际情况,不断促进我校学生会的建设。同时,在条件允许的条件下,通过吸纳社会赞助和提供有偿服务的方式募集活动资金,为学生会开展活动提供有力的物质保障。

四.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宗旨,立足特色,开拓创新,切实丰富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内容,营造健康向上、积极活泼的校园文化气息。

(一)本着让大家动起来的原则,针对不同群体开展专业与非专业相结合的体育活动。继续配合开展周末系列体育文化活动,配合学好做好校运会、两大球赛的组织工作。

(二)做好我校第五届女生节、“3〃15”维权活动月、文明寝室评比、伙食情景模拟大赛、学生事务座谈会、寝室设计大赛等系列维护学生权益、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活动。

(三)针对广大同学对文艺的爱好,继续承办“五〃四”万人大合唱、青春舞会、承办迎新晚会、元旦晚会,举办校园十大歌手比赛等精彩纷呈的文艺活动,丰富广大同学的课余生活。

(四)各学生分会在走精品活动路线的基础上,开展与专业密切相关的有水平的活动,继续做好第七届科技文化艺术节的工作。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术、文娱、体育活动,陶冶同学们的情操,增强同学们的体质,为繁荣校园文化生活、开展学风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五)积极引导广大同学投身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同学们的社会实践能力。认真做好“百支队伍、万人参加”的2009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完善社会实践的申报、审核、实践、评比、展示、交流工作体系。

篇5:2022年区直机关党建工作要点(征求意见稿)

(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

委属各单位:

现将《2012年彭水自治县教育工作要点(征求意见稿)》印送你们征求意见,请于2012年2月23日(星期四)前将修改意见反馈政策法规科。

联系人:段战农 联系电话:78446489 电子邮箱:532967260@qq.com

附件:2012年彭水自治县教育工作要点(征求意见稿)

二〇一二年二月十八日

—1—

2012年彭水自治县教育工作要点

(征求意见稿)

2012年,全县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实施教育中长期规划纲要和“十二五”规划为主线,在建设重庆“城乡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县”、“民族教育特色先行县”总目标引领下,紧紧围绕“提高质量、促进公平”这一核心,按照“育人为本、内涵发展、均衡优质、特色创新”的工作思路,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和队伍建设,深化教育教学及管理改革,推进“生态教育”品牌、民族文化进校园建设,缩小城乡教育、校际之间发展差距,改善教育民生,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县政府有关决策部署,着力推进全县教育事业均衡、优质、协调发展。

一、加大投入,改善条件,推进“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 1.推进城镇学校扩容工程。基本完善彭水一中、县职教中心、实验中学校舍、场地、景观、环境等配套设施。计划投资1.2亿元启动靛水新城中小学、计划投资8000万元建设实验小学推进汉葭镇中学的迁建工作,计划投资1500万启动保家工业园区中小学新建、民族中学迁建的前期筹备工作。

2.推进校舍安全改造工程。计划投资2000万元,完成D级危房改造任务,实施隆鑫希望小学,清平小学,鹿鸣、联合、平安、龙溪、石柳、三义、太原中心校等10所学校校舍改造工作,—2— 推动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完善校舍安全工程档案管理。

3.推进学前教育建设工程。计划投资1500万元,新建棣棠、桑柘中心幼儿园和启动万足、小厂、鞍子等10所乡镇中心幼儿园改建,扎实推进学前三年行动计划。

4.推进教师周转宿舍工程。计划投资1500万元,实施新田中小学等10所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计划投资5000万元,推进彭水一中2万平方米园丁家园公租房建设。

5.推进“五个校园”建设工程。根据市教委“五个校园”建设要求,加大建设、评估和管理力度,启动“五个校园”达标和示范学校建设,让全县40%~60%学校中“绿色、平安、健康、数字、人文”“五个校园”实现达标任务,争创“五个校园”示范学校1~2所,逐步完善学校功能体系。

二、合力推进,统筹兼顾,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6.加快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性发展。巩固幼儿园清理整顿成果,进一步加强幼儿教育规范管理,努力规范办园行为。继续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推进乡镇(街道)公办独立幼儿园和达标建设,构建“广覆盖、保基本”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提高幼儿入园率,学前三年和学前一年入园率分别达55%、80%以上。全面落实财政支持学前教育发展政策,建设完善学前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加强普惠性幼儿园建设。加强学前教育队伍建设,核定农村幼儿教师编制,补充幼儿教师;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幼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贯彻落实《幼儿园工作规程》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坚决

—3— 防止出现幼儿园小学化倾向。

7.重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认真贯彻全国“两基”工作总结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会议精神。以迎接重庆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基本合格区县达标验收为契机,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机制,着眼于统筹城乡、县域教育发展的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科学规划和调整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合理配置义务教育办学资源。继续实施农村初中改造二期工程、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新增标准化实验室20间,加强中小学“六大功能室”建设,按照标准化配备农村中小学音乐、体育、美术、卫生器材学校20所,逐步缩小校际差距,加快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步伐。进一步巩固普及程度,适龄儿童小学入学率、毕业率分别达100%、98%,小学在校生年辍学率控制在1%以内;初中入学率、毕业率分别达98%、95%,初中在校生年辍学率控制在2%以内;15周岁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达98%以上;残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80%%。完善城镇教师定期到农村支教制度,认真选派城区教师到农村支教工作。继续实施“捆绑发展”和“领雁工程”,推动彭水一中、普子中学与重庆南开中学,县民族中学与璧山中学,彭水中学与郁山中学、秀山龙池中学,鹿角中学与綦江中学,靛水中学与合川中学,汉二小与巴南区鱼洞第四小学,鹿角镇中心校与南川区隆化第六小学,龙射中心校与綦江陵园小学结对发展。积极推进县内学校帮扶工作,探索县域义务教育优质资源“集团化”发展模式。

8.推进普高教育优质特色发展。全面启动免除高中学费工程,—4— 积极推进高中教育普及工作,今年拟定普通高中招生4000人,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的比例力争达到95%,优质普通高中教育覆盖率达到65%。实施普高优质特色发展工程,促进普高特色多样化发展,为不同潜质学生创造平台。实施普高教育质量提升工程,推进普高课程改革内涵发展,重点提高课程管理质量和常态课教学水平。启动彭水第一中学创市级重点中学前期筹备工作,严格按照市级重点中学创建指标体系,推进学校硬件和软件建设,立足传统文化、地域特点、学生发展要求与教育教学现状,努力形成具有独特文化和教学特色的普通高中。探索普职融合的综合高中教育发展,推动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渗透。深化普通高中开放办学理念,加强学校对外交流与合作。

9.推进县域职业教育规模发展。进一步扩大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全县拟定招收中职学生4000人,其中县职教中心计划招生2500人。进一步完善县职教中心建设,统筹规划职业教育实习实训基地共建共享,完善职业教育适应县域经济发展需求的有效途径,推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加快学校“双师型”队伍成长。改革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大力推动教产合作、校企一体化办学,努力实现职业教育的规模化和园区化发展,促进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共赢。改革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切实落实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模式。改革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推行仿真实训教学和模拟教学、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技能打包教学等适合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探索校企联合、校校联合办学的路子,争取实现县

—5— 职教中心与重庆交通大学联合办学,提高办学层次、就业率和就业层次。加强成人教育,继续实施“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计划”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大力开展新型农民、农村实用人才和农民工培训。

10.高度重视特殊教育工作。推进特殊教育学校新建工作,加强县特殊教育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完善特殊教育体系,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努力保障残疾儿童和少年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进一步巩固特殊教育成果,坚持随班就读,提高残疾儿童少年的入学率。

11.规范民办教育发展。进一步落实市政府《关于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意见》,实施“重庆市民办教育改革与发展行动计划”。坚持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积极稳步促进民办教育事业健康发展。依法落实民办学校、学生、教师的法律地位,保障民办学校办学自主权。规范民办学校办学行为,严格实行年检制度。切实加强民办教育非学历培训机构规范管理。认真做好民办教育审批工作。

三、关注热点,改善民生,维护城乡教育公平发展

12.关爱留守流动儿童健康成长。全面实施农村留守儿童十大关爱行动,推广“4+1”教育管理模式,加快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村社留守儿童之家和社会实践教育基地,积极发展“代理家长”和志愿者,健全关爱服务体系。切实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和转户居民子女平等就学。

—6— 13.推进中小学生营养促进工程。争取中央和市级财政支持,落实县级财政专项投入,继续实施 “爱心午餐”和“蛋奶计划”,全面启动全县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切实改善中小学生营养,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14.进一步健全教育资助政策体系。建立和完善各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让学生“学有所保、困有所助”。出台幼儿资助管理办法,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幼儿入园补助政策。继续对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寄宿生发放生活补助并提高补助标准,推进义务教育学生免费提供作业本、初中生免费提供“一教一辅”工作,率先启动县域高中学校免学费工程,全面落实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普通高中“低保”家庭学生免学费等资助政策。扩大中职免费教育覆盖面,将中等职业学校信息产业类专业学生全部纳入免学费范围。积极开展2012年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进一步强化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工作职能,提升服务水平。

四、搭建平台,创新机制,实现教师队伍专业发展 15.加强教师培训基地建设。落实保障教师全员培训职责,进一步完善县教师进修学校设施,确保“市级合格区县教师进修学校”达标验收成功,力争启动县教师进修学校新建的前期筹备工作。逐步完善“国家、市级、县级、学校”四级教师教育组织体系与运行机制,采取“请进来、走出去”与脱产研修、短期培训、远程培训“三结合”方式,以“订单模式”深入开展“送培下乡”、“送教下乡”系列活动,进一步丰富教师培训形式,全年拟定培训8000

—7— 人次。创新培训方式,建立以考促培工作机制,做到培训有考试、培训有评价,提高培训工作实效性。

16.建立中小学干部教师交流机制。按照《重庆市中小学干部教师交流制度试行办法》要求,拟定《彭水自治县中小学干部教师交流制度实施意见》,探索建立“教育人才资源管理服务中心”,稳步推进教职工的身份关系由“单位人”向“系统人”转变,实现县域优质教师资源共享。

17.推进干部队伍建设。深化教育系统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制定并实施《彭水自治县中小学校校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制度(试行)》、《彭水自治县中小学领导班子后备干部培养管理工作办法(试行)》、《彭水自治县中小学校中层干部管理办法(试行)》,实行校长、干部聘任和交流制,继续推行中小学校长“竞聘上岗”机制,进一步贯彻落实“三公三意三匹配”选人用人机制,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进一步完善《彭水自治县学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办法(试行)》,健全实绩考核、民主测评、民意调查“三位一体”考评机制,不断推动领导班子考核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倡导教育家办学,启动“彭水县名校长培养工程”,举办中小学校长论坛和沙龙活动,促进校长专业化发展。

18.实施“队伍素质提升工程”。深化“好教师在我身边”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师德公开承诺,开展师德和师能考核,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振彭水教育精神。进一步落实中小学教师补充工作,优化教师队伍内部结构。完善教师绩效考核、全县教师合理 —8— 流动机制,实施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指导学校建立重实绩的科学考核竞聘长效工作机制,激发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施“队伍素质提升工程”,加强中小学骨干教师、名师队伍建设,启动“青蓝牵手工程”,组建彭水名师讲学团,推进名师进课堂指导,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五、深化改革,提升质量,引领教育办学纵深发展 19.深化学校管理机制改革。加强现代学校制度课题研究,推行政校分开、管办分离,逐步建立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落实和扩大学校自主办学权。不断完善学校目标管理和绩效管理制度。倡导开放办学,成立家长委员会,实行“家校共建”,推动形成校长负责、民主管理、家校沟通、社会监督的中小学治理结构,促进家长和社会对教育的参与、理解和支持。切实加强“彭水县城乡中小学校布局调整与发展规划研究”、“县域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机制研究”、“构建统筹城乡教育一体化建设体系研究”、“推进中小学校长和教师流动制度研究”、“现代学校制度与学校管理创新研究”、“创新育人方式与发展评价机制研究”、“破解学校大班额问题研究”、“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机制研究”,破解发展难题。

20.建立和优化评价机制。充分发挥县教育评估监测中心的功能,推进教育“管、办、评”三分离有效尝试。科学构建小学、初中教育质量评价指标和评价办法,引导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2012年中考中,力争实现中考上市联

—9— 招线人数突破1000人、600分以上人数达800人以上。进一步强化义务教育质量监控措施,制定普通高中学考评价与高考奖励方案。在2012年高考中,全县重本上线力争突破200人,彭水一中高考上线突破1000人。

21.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执行教育部新颁布的中小学课程新标准,促进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加强课程开设的监督检查,确保开齐开足所有课程。深入学习綦江课堂教学改革经验和杜郎口“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力争普子、新田、黄家中学在初中课堂教学改革方面有所突破。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进一步扩大学校课程自主权,全面实施选课制、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开展高中办学模式多样化试验,组织开发特色课程。

22.精心创建高效课堂。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开展有效教学研究和行动,改进课堂教学行为,落实备、教、辅、改、考、研等教学环节,建立健全推进素质教育的导向、管理和评价机制,努力构建课改与教改并进的素质教育体系。认真总结“岗位大练兵、教学大比武”经验,探索推进学校展课晒课全员化、观课议课课题化、团队研课主体化、推门听课常态化“四课四化”活动,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建立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监测及跟踪管理机制,努力提高高中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完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开展征集疑难课例与优秀教学案例活动。

23.深化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坚持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就近—10— 免试入学制度,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制度,对学生学业质量进行跟踪监测和分析,密切关注学生成长。推进中考、高考英语口语水平智能测试。坚持重点中学初中招生指标到校和普通高中招生指令计划与指导计划相结合、指标到校、特长录取,完善普通高中招生录取办法,从结构和质量上平衡普通高中学校生源。实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评价制度,并与高校招生考试有效衔接。完成彭水一中高考考点标准化建设,做好高考、成考、自考相关服务工作。深入推进“阳光招生”工程,确保各类招生考试公平公正。

六、立德树人,以生为本,倡导素质教育健康发展 24.深化学校德育工作。深入贯彻《重庆市中小学课程育德指导纲要》,按照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要求,加强德育组织机构和人员队伍建设,制定中小学生德育工作五年规划,转变和优化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以各学科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达成为重点形成“育人为本”的长效机制。认真贯彻落实《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推进中小学“文明礼仪进”校园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课程的工作。认真开展课程育德骨干教师的评选、第六届班主任基本功大赛等工作。

25.深入推进中小学“减负提质”工作。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常规管理,深入贯彻落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十项规定的通知》(渝教基„2011‟57号)、县教委《关于规范全县中小学及幼儿园作息

—11— 时间的通知》(彭水教基„2011‟51号),调减“超标”的教学要求、“超限”的教学时间、“超量”的课外作业、“超高”的考试评价,建立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和公告制度,完善“减负”督导与责任追究制度,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加强课程计划和作息时间执行情况检查,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天下午课后安排1节活动课,切实保证学生在校学习时间。

26.实施民族文化进校园工程。紧紧全县文化“四百工程”主体要求,以“生态教育”区域品牌建设统领校园文化,以生态教育课题研究为前瞻,做好首期13所项目学校启动工作。深入挖掘民族文化,以民族文化催生学校文化,融入射弩、苗绣等民族文化要素,重点在学校文化传承、民族特色项目、民族特色课程衔接、学校美育教育、课间活动开展等方面进一步实践。积极开展“讲、读、唱、跳”系列民族文化活动,推进民族文化进校园,以“促进成长”为目标、加强和谐班级文化建设,以“滋养心灵”为核心、加强学校环境文化建设,以“培育个性”为重点、加强学校特色文化建设,进一步建设优良校风、营造优良教风、培养优良学风、建设良好班风。推进县级“校园文化建设示范学校”创建工作,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27.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以建设“健康校园”为抓手,有条件的学校建立心理咨询室,配备专业人员,定期开展心理辅导讲座,每学期不少于7节健康教育课;关爱学生,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帮助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

—12— 28.深入推进科技创新教育工作。秉承“打造有灵魂的教育,争做有境界的教师,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核心理念,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充实科技辅导员队伍,集中打造青少年机器人、航空模型、自然科学知识应用等青少年科技活动品牌,认真举办2012年春、秋季青少年科技模型大赛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积极开展市、县级科技教育示范校创建工作。

29.进一步加强体育和艺术教育。加强中小学体育、艺术教育器材配备。全面落实中小学每周4节体育课、小学每周4节音乐美术课、初中每周3节音乐美术课、普通高中艺术类必修课6个学分、非艺术类中职学校艺术类必修课不少于72课时。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写字和书法教育。深入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举办全县第三届“健康校园杯”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和彭水县校园艺术活动周。加强国防教育。

七、依法治校,规范管理,保障校园和谐规范发展

30.积极推进依法治校工作。坚持以“六五”普法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法制教育进校园活动,全面落实计划、教材、课程、教师、经费“五个落实”,继续把学校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纳入常规教学,扎实推进普法工作,创建一批“依法治校示范校”。始终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进一步完善《学校章程》,严格规范校园管理,充分保证民主权利,促进校园和谐。

31.进一步加强财务与后勤管理。贯彻落实全国教育投入和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大财政

—13— 教育投入的意见》(国发„2011‟22号)要求,积极争取教育经费投入政策落实工作,认真履行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在教育经费使用管理中的主体责任,转变县教育会计核算中心职能。多方筹集资金,成立彭水县教育发展基金会。推进教育财务管理平台建设,切实加强教育经费审计和监督,进一步规范学校公用经费使用,按批准的预算使用经费,坚持做到专款专用,节俭合法。严格执行收费政策,严格实行教育收费公示制度,严厉查处教育乱收费行为。切实加强财务队伍管理和建设,实行会计人员持证上岗,并做好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严格实行大宗物品申报、采购审批和招投标制度,进一步规范学校后勤管理,做好学校食品配送工作,开展创建“放心食堂”和“放心超市”活动,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保障学生膳食营养卫生、价格合理,确保学生食品安全。

32.进一步强化教育督导工作。着力强化教育督导职能,进一步细化和完善学校考核评估机制,细化学校督导评估体系。强化督学责任区工作力度,积极开展督学责任区随访督导活动。集中人力物力,全力做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合格区县达标验收工作。积极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寄宿制学校建设、留守儿童、学前教育、“五个校园”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教育民生等工作专项督导,进一步增强教育督导工作针对性。加强督学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育工作督导水平。

33.进一步规范学校安全管理。全面落实学校安全工作“谁主 —14— 管、谁负责”、“一把手负责制”、“一岗双责制”、“一票否决制”和“月考核制”,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建立中小学幼儿园校车制度,保障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深化“安全演练”,每学期至少开展1次以上地震、消防、安全事故、自然灾害、突发治安事件等应急疏散演练活动,督促全县中小学幼儿园落实每周1节“安全·法制·健康教育”必修课,加强安全知识教育。深入开展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2012年全县中小学校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达B级标准以上总体达标率达到60%。进一步完善“五位一体”新型校园警务体制建设和校园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加强学校食堂建设和管理,保障食品卫生安全,完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机制。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宣教大排查大整改大执法“四大行动”,努力实现安全事故“零目标”。

34.加强教育系统群众工作。切实加强领导,落实信访接待制、领导包案责任制和信访接待日制。接待来信来访群众,组织案件调查、协调问题处理、落实稳控措施、做好思想疏导等工作,确保所包案件尽快得到处理。严格执行信访工作“一票否决”制,实施信访责任倒查制。加强排查化解,进一步落实首问首办责任制,建立健全信访问题排查研判机制,进一步加大解决问题的力度,强化源头控访,提高应急能力,确保教育事业稳定健康和谐发展。

八、提升形象,树立榜样,助推基层党建创新发展 35.深化创先争优助推党建。加强学校党组织建设,实施“基

—15— 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推进党务公开工作,开展“支部+农村支部”、“干部+贫困农户”、“干部+贫困学生”等结对帮扶活动,推进“五个好”基层党组织创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坚持和完善“一讲二评三公示”,“三进三同”、“三项制度”、“三项治理”活动,进一步深化创先争优实践活动,继续开展教育系统管理干部“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贴近师生”活动,加强作风建设;深入开展全县教育系统文明礼仪进校园工作,加强学生文明礼仪及养成教育。支持和指导工会、团工委、退教协、关工委工作。加强教育工会工作,积极开展合格职工之家创建,深化校务公开,推进学校民主建设。

36.加强党风廉政与行风建设。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一岗双责”制度,加强教育系统反腐倡廉建设,加大教育违规案件的查办力度,开展“规范收费示范区县”创建活动,积极推进政风行风建设、廉洁教育、廉政文化进校园工作。加强机关工作效能建设,积极开展“真诚服务,教育为民”文明优质服务活动,巩固市级文明单位创建成果。推进机关文化阵地建设,提升机关对外形象。建立和完善机关科室各类考核机制。做好市长、县长信箱、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力争办结率、满意率、落实率处于领先水平。认真做好人口计生、档案建设与管理、教育统计、教育史志编撰等工作。

37.共建共享助推“四城同创”。全力配合县“四城”同创办,做好创建和验收工作。完成城区、高谷镇、保家镇、郁山镇所有 —16— 学校、石盘、万足、平安中心校的旱厕改建,建成2所卫生与健康促进示范学校(铜牌学校),让全县100%学校建成“无烟学校”,实现创卫目标。完成彭水中学、彭水一中创市级园林式单位任务,推进山水园林城市创建。完成全县文明创建工作所下达教育系统的各项测评指标。建成县级绿色学校2个、市级绿色学校1个,推进创模工作。

38.加强教育宣传工作。积极做好先进典型宣传、教育政策解读、舆情分析引导和教育对外宣传,努力营造全社会理解、关心和支持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良好环境。加大信息报送数量,提高信息质量。重点办好彭水教育网、大渝网彭水教育系统官方微薄、彭水电视台《教育新视界》、《彭水教育》杂志和彭水教育简报。加强教育宣传队伍建设和管理,进一步完善教育宣传工作的考核激励机制。密切与各级各类媒体的联系与合作,认真策划教育重大宣传题材,做好教育新闻发布和宣传工作,积极营造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良好舆论环境,正确引导舆论导向,全面提升彭水教育的整体形象。

篇6:2022年区直机关党建工作要点(征求意见稿)

(征求意见稿)

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加快实施“十三五”规划和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年,也是扶贫领域作风建设年。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省、市农村工作会议和扶贫工作会议的安排部署,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大扶贫工作格局,坚持市抓协调指导、县(区)抓落实的工作机制,以脱贫攻坚总揽农村工作全局,以“七个一批”为路径,以提高扶贫质量为导向,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全面落实脱贫攻坚政策体系为抓手,突出扶贫领域作风建设和腐败问题专项治理,强化责任担当,聚集深度贫困地区,加强特殊贫困人口保障,聚力破解难点问题,推动全市脱贫攻坚从注重整体推进向更加注重深度贫困地区攻坚转变,从注重减贫进度到更加注重脱贫质量转变,从注重完成脱贫目标向更加注重增强贫困群众获得感转变,从开发式扶贫为主向开发式与保障性扶贫并重转变,确保脱真贫、真脱贫。

年度主要目标任务:年内稳定减贫10万人,武山、甘谷两县整县摘帽退出。

2引进或合作模式发展辐射范围广、带动能力强的产加销龙头企业,扩大对外销售渠道和窗口。加大特色农产品宣传力度,不断提升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继续开展电商扶贫、旅游扶贫、光伏扶贫、构树扶贫试点和推广工作,加快实施张家川县第六期世界银行贷款贫困片区产业扶贫试点示范项目。

6.抓好劳务输转脱贫。围绕市场需求和群众意愿,以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为重点,抓好全市特别是深度贫困县精准扶贫劳动力培训工作,全年开展精准扶贫劳动力培训10万人(次),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劳动力应培尽培、应输尽输。着力开展就业技能、学历型职业技能、岗位技能提升、创业技能和劳务品牌等职业技能培训,积极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等示范培训和农业生产技能培训,进一步挖掘贫困户脱贫致富内生动力。依托“百企帮百村”活动,鼓励推广适合分散式、家庭作坊式生产的企业在贫困乡村设立扶贫车间和加工点,带动创业吸纳就业;积极开发农村保洁、绿化、农村基础设施管理养护等公益性岗位,大力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让特困户家庭实现就近就业。推进建立东西部劳务对接常态化协作机制,加快劳务基地建设,发展定向、订单式培训输转。完善贫困劳动力输转台账,开展职业介绍、就业指导、跟踪服务等劳务维权服务保障机制,推动劳务产业健康稳固发展,促进贫困户持续稳定脱贫。年度计划输转农村剩余劳动力70万人以上,创劳务收入超过100亿元。

7.抓好易地扶贫搬迁脱贫。稳步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抢抓国家实施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扶贫搬迁政策机遇,对居住在深山林缘、高寒阴湿、半山干旱及受地质灾害威胁等生存环境差、不具备基本发展条件,以及生态环境脆弱、限制或禁止开发区域的农村深度贫困群众,采取“帮村搬迁、集中安置、分散搬迁、分散安置”等多种方式,加快易地扶贫搬迁步伐,年内搬迁贫困户1731户8561人,力争全年对有搬迁条件和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应搬尽搬。切实抓好搬迁入住工作,年底前2017年7890户搬迁群众全部实现入住,2018年搬迁群众入住率达到50%以上。着力推进旧房拆除和生态恢复工作,制订搬迁群众到户到人后续产业帮扶措施,建立搬迁入住群众家庭就业档案,确保一户有一个产业或一名产业工人,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

8.抓好生态保护脱贫。持续加强国土资源整治,新修梯田10万亩。结合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进一步摸清生态资源底数,积极争取中央省级财政加大对我市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退耕还草、退牧还草、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生态护林员等项目资金,力争对符合政策条件和群众有意愿的深度贫困村任务安排全覆盖。提升经济林增收效益,大力发展苹果、花椒、核桃、葡萄、大樱桃等林果产业,向深度贫困县倾斜安排产业发展资金,落实林果产业发展相关补助政策,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脱贫。探索建立扶贫造林合作社,吸纳贫困人口参与造林、抚育管护,支持鼓励贫困户以林地经营权、林木所有权、财政补助资金入股,6项目”。学习借鉴省检察院在麦积培训基地开展“精准扶贫实验班”等成功经验,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进行实用技术和劳务技能精准培训。以特色种养业、设施农业、特色林业、加工业、传统手工业等实用技术和家政、烹饪、建筑、焊工等劳务技能为主要内容,采取课堂教辅、现场实训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培训,实行结业考核评定和后续跟进扶持,使每个贫困户至少有1名劳动力掌握1-2门适用技术,实现贫困村有培训需求的劳动力培训全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两后生”培训全覆盖。分层次分阶段对各级扶贫干部进行培训,提升扶贫干部组织实施脱贫攻坚的能力。

13.实施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加快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为脱贫攻坚创造良好条件。积极推进脱贫退出贫困村和具备条件的自然村通沥青水泥路,有条件的村进行巷道硬化;积极争取国家省上深度贫困地区交通建设资金,推动村组道路硬化、窄路加宽、桥梁及县乡道改造;强化质量监管,落实项目建设责任制,加强乡村道路维护管理,切实把农村道路建好、管好、护好。扎实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全面解决农村饮水不稳定问题,通过巩固提升改造,使全市农村集中式供水人口比例达到98%以上,农村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5%以上。着力提升2491个(其中贫困村1034个)行政村综合文化中心(乡村舞台)建设标准及服务水平。重点解决剩余行政村(贫困村已全覆盖)未建标准化村卫生室、剩余贫困村未建学前幼儿园等问题,逐步实现行政村有综合文化中心、有标准化卫生室、有需求的贫困村幼儿园全覆盖。加快农村光缆线路、无线网络和有线电视网络等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通信网络覆盖率和服务质量。

14.实施集体经济提升工程。坚持产业扶贫联通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建立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专项基金,采取贴息、奖励、补助等方式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今年全面消除村级集体经济“空壳村”。继续抓好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示范工程,充分发挥引领带动作用。支持有能力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结合当地特色主导产业,充分利用集体土地,通过集体自办、招商引资、能人领办、入股联营等形式发展农业产业化项目,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依托农村“三变改革”,探索将各级财政支农资金和投入形成的资产,以村集体股份的形式投入到经营状况比较稳定的合作社、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增加集体收益。大力实施村级互助资金“双助贷”工程,占用费除去正常开支外,全部用于村级集体经济积累。

15.实施危旧房改造工程。制定全市农村C级危房改造实施方案,加快推动C级危房改造和D级危房改造收尾工作,年内完成农村C级危房维修加固1.33万户。将五保户、农村低保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残疾人户、优抚对象及国民党抗战退伍老兵放在优先位置,提高补助标准,保证房屋质量,探索采用贷款贴息、建设集体公租房等多种方式,切实保障以上“五类户”基本住房安全。鼓励通过统建农村集体公租房、修缮加固现有闲置公房、置换或长期租赁村内闲置农房等方式,兜底解决无能力自建房屋的特困户住房安全问题。严格落实农村危房改造质量监管和“一户

10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获得稳定的分红利益。村集体经济组织所得收益,优先分配到贫困户。探索光伏扶贫、构树扶贫资源开发改革试点,调整完善资源开发收益分配政策,让资源开发成果更多惠及贫困人口。

五、广泛动员各方力量,完善大扶贫工作格局

20.深化东西协作和定点扶贫。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东西扶贫协作工作的实施意见》,加强与天津对口帮扶联系协调,建立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精准对接机制,深化拓展东西扶贫协作《实施携手脱贫攻坚奔小康行动协议书》内涵。加强产业扶贫协作,协调引进天津企业在我市设立规模化、标准化、订单式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强化劳务供需对接,加强人才交流,推动我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在天津设立销售点。加强中央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定点扶贫对接,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充分利用定点扶贫部门单位的优势,有针对性地争取政策、资金、项目、人才等方面的支持,推动定点扶贫向深度贫困村户精准发力。

21.加强驻村帮扶。调整优化驻村帮扶工作力量,持续推进脱贫攻坚在目标任务、帮扶力量、资金项目、培训资源四个方面的“融合联动”。帮扶单位重点为贫困村制定符合实际的脱贫计划,着力解决贫困村基础设施薄弱、富民产业弱小、社会事业滞后等问题,切实做到帮扶对象、帮扶责任人、帮扶任务、帮扶措施和帮扶效果“五个落实”。帮扶工作队重点做好精准识别精准退出、宣传落实扶贫政策、加强村民教育、激发内生动力等工作参与脱贫攻坚项目实施,推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帮扶责任人重点推动“一户一清单”帮扶计划落实,主动为贫困户办实事好事。建立驻村工作考评制度,落实“召回问责”制度,表彰驻村帮扶工作中表现优秀的干部。

22.开展社会扶贫。动员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深入开展“百企帮百村”行动,将能力突出和与农村发展有紧密联系的企业调整到深度贫困村结对帮扶,以市场化手段为主、慈善捐助为辅,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等模式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双赢。建立健全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的协调服务机制,制定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为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创造良好环境。充分发挥驻军和武警部队人才、组织优势,积极参与产业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等脱贫攻坚行动。

六、强化组织服务领导,为脱贫攻坚提供保障

23.强化组织保障。进一步落实市委常委牵头联系县区、市级领导包抓深度贫困县区制度,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严格落实县区委书记、县区长抓脱贫攻坚的主体责任和行业部门脱贫攻坚责任,建立行业部门定期述职和考核监督机制。充分发挥各级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作用,加强对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统筹协调、督促落实和检查考核,进一步提高脱贫攻坚工作的组织领导水平。

24.强化调研督查。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新时代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坚持问题导向,有针对性地

篇7:2022年区直机关党建工作要点(征求意见稿)

为进一步强化兽药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确保兽药产品安全有效, 农业部决定在前期试点基础上, 加快推进兽药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工作, 实施兽药产品二维码标识制度, 建立功能完善、信息准确、实时在线的兽药产品查询和追溯管理信息系统。现就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实施步骤

2015年起, 在整体推进的基础上, 有计划、分步骤实施兽药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工作。

(一) 兽药产品生产环节

1.2015年7月31日前, 实现重大动物疫病疫苗和原料药产品全部赋二维码出厂、上市销售。已赋兽药二维码的重大动物疫病疫苗产品, 不再加贴现行的防伪标识。

2.2015年12月31日前, 实现所有兽医生物制品和兽用处方药类产品全部赋二维码出厂、上市销售。

3.2016年6月30日前, 实现所有兽药产品赋二维码出厂、上市销售。

(二) 兽药产品经营、监管环节

1.2015年7月1日起, 广东、广西和内蒙古启动兽药经营环节、监管环节追溯管理试点。

2.2016年1月1日起, 全面启动实施兽药经营和监管环节追溯管理工作, 推进兽药经营进销存信息管理, 实现兽药生产、经营、监管信息的互联互通。

二、实施要求

(一) 凡在我国市场销售的兽药产品, 兽药生产企业应按规定时间在最小销售包装单位上加印统一的兽药二维码标识, 并实时上传产品信息到国家兽药产品追溯系统。

(二) 2016年7月1日起, 未使用统一的兽药二维码标识和未上传生产信息数据的产品不得上市销售;兽药产品生产企业和销售者不得伪造或者冒用兽药二维码标识。

(三) 国家兽药产品追溯系统实行密钥管理, 免费申请和下载使用二维码。密钥按照生产、经营许可证由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统一制作, 由企业所在地省级兽医主管部门免费下发。

(四) 安瓿、5m L以下的西林瓶或属于异型瓶等特殊情况的产品, 因包装尺寸的限制无法在产品最小销售包装上加印统一的兽药二维码标识, 可在最小销售包装的上一级包装上加印统一标识的兽药二维码。具体产品由兽药生产企业提出申请, 农业部兽医局审查确认。

(五) 企业将下载的兽药二维码委托包材供应商印刷在包材上。企业应选择质量管理优良的包材供应商, 确保印制质量, 保证包材上的兽药二维码标识在生产和流通的各个环节正常使用, 保证在印制环节兽药二维码数据安全、不外流。

(六) 获得《兽药进口注册证书》的境外兽药生产企业, 应指定一家其在我国境内设立的公司、办事机构或产品代理商作为兽药质量安全追溯工作的代理机构, 承担境外企业兽药二维码申请、数据上传及相关工作。进口兽药产品赋码工作应在《进口兽药注册证书》载明的生产厂内完成。因境外生产企业设备改造或产品包装印刷周期等原因无法按规定时间实现赋码的, 设立半年过渡期, 2016年12月31日前, 可在产品入关后销售前, 在符合产品保存条件下加贴统一的兽药二维码标识。

(七) 兽药经营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 配备相应计算机和识读设备, 对实施追溯的兽药产品进行入库、出库信息管理, 并适时传送相关数据, 实现兽药追溯的全程、闭合运行。

(八) 各省级兽医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兽药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实施工作, 做好辖区内兽药生产、经营企业相关人员培训, 督促企业按照规定时限完成兽药产品的赋码、扫码, 及时、准确地采集和上传生产信息。

(九) 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负责兽药追溯管理的技术支撑工作, 确保国家兽药产品追溯系统正常运行和数据信息的安全, 做好企业入网、产品赋码、消费查询、监管追溯等各个环节的技术服务及培训指导工作。

(十) 已开展兽药追溯工作的省份, 可按原计划继续实施, 但应在2016年7月1日前实现与国家兽药产品追溯系统标准的统一以及信息的互联互通。

国家兽药产品追溯系统说明

兽药产品追溯工作在中国兽药信息网“国家兽药产品追溯系统”上统一进行, 不收取任何费用。现就主要事项说明如下。

一、生产企业实施兽药产品二维码追溯的主要流程

1.企业用户注册→注册信息审核后获取Ukey、用户名和密码;

2.用户登录→添加追溯的兽药产品→申请兽药二维码→审核通过后, 下载兽药二维码文件;

3.企业印刷 (打印) 带有兽药二维码的标签→包装……采集入库产品二维码数据→上传入库数据文件 (计算机自动审核) ;

4.销售出库时, 采集出库产品二维码数据→上传出库数据文件 (计算机自动审核) →发货销售。

二、试点经营企业实施兽药产品二维码追溯的主要流程

1.企业用户注册→注册信息审核后获取Ukey、用户名和密码;

2.用户登录→扫描产品包装……采集入库产品二维码数据→上传入库数据文件 (计算机自动审核) ;

3.销售出库时, 采集出库产品二维码数据→上传出库数据文件 (计算机自动审核) 。

三、关于兽药产品追溯码

兽药产品追溯码是国家兽药产品追溯系统随机产生的24位数字, 生产二维码的码制是QR码, 字符编码采用UTF-8。追溯码中显示的数字与产品的实际生产日期、批号等信息无任何关系。

四、关于兽药二维码的印刷

兽药二维码的印刷由兽药生产企业负责, 要确保识读率。二维码位置和大小的选择应以标识不易变形、便于扫描操作和识读为准则, 暂不统一要求。二维码扫描后至少需要呈现以下五个方面内容:追溯码、产品名称、产品批准文号或进口兽药注册证书号、生产企业简称、联系电话, 但最小销售包装为20 m L以下的, 在保证追溯码完整的前提下, 可适当调整。

五、关于二维码信息采集、上传

上一篇:书法社创建策划书下一篇:游,游鱼玄机,游的意思,游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