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小额信用贷款

2024-04-17

快速小额信用贷款(精选8篇)

篇1:快速小额信用贷款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

基本概念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是指云南省农村信用社基于农户的信誉、资产和还款能力等情况,在核定的额度、期限内向农户发放用于农业生产经营和消费等方面的小额信用贷款。

特点

“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

贷款对象

在云南省农村信用社服务辖区内,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且具有农业户口、主要从事农村土地耕作或与农村经济发展有关的生产经营活动的社区居民。

贷款额度

最高贷款额度一般为10万元。

贷款期限

贷款期限最长为三年。

贷款利率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实行优惠利率,优惠幅度由县级联社根据利率政策和当地实际情况合理确定。

办理流程

申请办理农贷证→建立农户经济档案→资信等级评定→核定信用额度→核发农贷证→签订农户小额信用借款合同→贷款发放→按期收回贷款本息。

篇2:快速小额信用贷款

基本概念: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是农信社根据农户的资产情况,以农户的信誉为保证,在核定的额度和期限内发放的小额信用贷款。

贷款用途:

(一)种植业、养殖业等方面的农业生产费用贷款;

(二)小型农机具贷款;

(三)围绕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等贷款;

(四)个体经营户、私营企业主的流动资金贷款;

(五)农户子女上学、建房、治病等消费贷款。

贷款对象及贷款条件:

(一)具有农业户口,且户口所在地在农信社的营业区域内;

(二)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三)资信良好,具备清偿贷款本息的能力;

(四)从事种植、养殖、加工等其他与农村经济发展有关的生产经营活动,并有合法可靠的经济来源;

(五)个体经营户、私营企业主应在农信社开立结算帐户。

授信额度:对单一农户初次授信或调整后的授信最高额度一般不超过该农户近三年平均年纯收入或家庭拥有的可变现财物之和,额度原则上最高不得超过3万元。

贷款期限: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期限根据生产经营活动的实际周期确定。因重大灾害造成损失的,可延期归还。

贷款利率: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按中国人民银行对农村信用社规定的利率政策,根据存款利率、费用成本和贷款风险等情况确定,并予以适当优惠。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操作规程

篇3:小额贷款公司信用风险防范

从国际上看小额贷款公司最早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孟加拉国著名经济学家尤努斯创立的孟加拉乡村银行。因运作比较成功, 成为国际上小额贷款公司借鉴的主要模式之一。我国的小额贷款公司最早作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出现, 在支持中小企业和“三农”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迅速发展, 成为金融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小额贷款公司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1993年, 我国经济学家茅于轼先生在山西从事小额贷款公司扶贫工作;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在河北省易县在孟加拉乡村银行信托基金和福特基金的资助下, 成立“易县扶贫社”, 启动小额贷款公司额信贷扶贫试点。针对农村扶贫贴息贷款计划中存在的问题, 小额信贷模式被引入中国。2005年5月, 央行在民间融资比较活跃的山西、陕西、四川、贵州、内蒙五省进行民间小额贷款公司贷款试点。2008年5月《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意见出台, 小额贷款公司开始迅猛发展。截至2014年末, 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8791家, 贷款余额9420亿元, 2014年新增人民币贷款1228亿元。

二、小额贷款公司的信用风险分析

1.信用风险的概念。小额贷款公司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 是指借款人因种种原因, 不愿或无力履行合同条件而构成违约, 致使贷款公司遭受损失的可能性。一旦违约发生, 小额贷款公司不仅未能得到预期的收益, 而且还面临着本金的损失。

2.信用风险产生的原因。从小公司来讲, 信用风险产生的原因可以从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 外部方面。一是宏观市场经济运行的周期性导致的信用风险。宏观市场运行都有其周期性, 当经济运行在扩张期时, 总体较强的赢利能力使企业和个体经济违约率普遍降低, 信用风险下降。而处于经济紧缩期时, 企业和个体经济经营情况恶化, 盈利能力普遍下降, 因各种原因不能及时足额还款的可能性随之增加, 信用风险上升。二是贷款对象的特殊性导致的信用风险。小额贷款公司建立的初衷是引导资金流向并服务于“三农”, 有效解决了正规金融机构体系难以覆盖到的一些群体的资金需求。与正规金融机构相比, 小额贷款公司的对象主要是农户、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这三者相对于银行优质客户, 信用等级比较低、很难进行有效风险评估。从现阶段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中尚不能得到有效的数据, 贷款对象本身的特殊性存在较大的道德风险, 也直接加大小贷公司信用风险。 (2) 内部方面。一是信用风险控制措施无法落实。虽然各地区在小贷公司设立过程中, 都明确要求小贷公司要建立一系列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但由于小贷公司主体身份法律地位的缺失, 资金来源渠道的单一, 缺少明确具体的可操作的规定, 致使小贷公司风控措施不可能得到有效实施;加之小额贷款公司本身起步较晚, 很多没有建立行之有效的风险预警制度。二是专业人才的缺失:从目前的情况看, 大部分小贷公司的专业人员分流于原有金融机构, 特别是商业银行。一方面是数量上不能满足小贷公司的兴起发展, 而且追求短期经济利益, 人员易流动;另一方面, 小贷公司的贷款对象特殊性决定了其在贷款管理上和原有金融机构存在很大差异, 照搬商业银行的贷款管理并不可行。

3.小贷公司信用风险的特征。 (1) 客观性:信用风险很大程度上是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风险, 它是潜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 周期性:伴随宏观市场经济运行的周期, 信用扩张和收缩也是交替出现, 风险也伴随着这种周期性。 (3) 破坏性:表面上看, 信用风险发生只涉及一个或少数信用主体, 影响到的只是个别企业, 但如果对其不能有效控制, 将导致整个信用秩序的紊乱。

三、小额贷款公司的信用风险防范

1.外部风险防范。 (1) 降低宏观市场运行的系统风险。宏观市场运行的周期性风险是系统性风险, 这种风险是无法消除的, 只能将风险尽量降到最低, 这点要取决于小贷公司对市场运行阶段的准确判断, 在经济扩张期紧缩期, 首先要对系统风险有足够的警惕, 控制总体放贷规模, 采用更加严格的贷款评价体系对贷款申请进行审核, 增加贷款的附加条件等。 (2) 加快推进征信系统建设。目前, 建立全民征信体系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作为央行, 可以考虑下调小额贷款公司进入征信系统的门槛, 为小额贷款公司能接入征信体系提供基础性技术支持。同时小额贷款公司也应尽快提高软硬件条件, 实施国家将小贷公司转型为村镇银行的战略。

2.内部风险控制。 (1) 建立严格的内部风险控制制度。小贷公司可以借鉴商业银行目前贷款管理的相关办法, 制定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信用风险监控措施。首先, 应将现有管理办法中信用风险防范措施落实到实处, 如建立准备金和风险基金;其次, 规范贷款的流程, 严格贷款的贷前调查、贷款审核、贷后检查等制度;第三, 可采取激励和奖惩办法, 使客户尽量按期还款, 留住优质客户资源。对于已经出现违约的客户要加大催收力度。 (2) 加大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小贷公司发展过程中, 一方面要对从业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 使其具有从事小额信贷工作的道德素质和专业知识, 另一方面, 应建设自己的企业文化进行制度建设, 从制度上能够留住现有专业人员。

参考文献

篇4:农户如何申请小额信用贷款?

所谓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是农村信用社以农户的信誉为保证,在核定的额度和期限内发放的小额信用贷款,贷款金额一般为1万~3万元,最高可达5万元。

1. 借款人条件:①农村的农户或个体经营户,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②信用观念强,资信状况良好;③从事土地耕作或其他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生产经营活动,并有可靠收入;④家庭成员中具有劳动生产或经营管理能力的劳动者。

2. 贷款用途及安排次序:①种植业、养殖业等农业生产费用贷款;②为农业生产服务的个体私营经济贷款;③农机具贷款;④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贷款。

3. 資信评定及贷款额度确定:①农户向当地信用社提出贷款申请;②信贷人员调查农户生产资金需求和家庭经济收入情况,掌握借款人的信用条件并提出初步意见;③资信评定小组(由信用社理事长、主任信贷员、部分监事会成员和有一定威信的社员代表组成)根据信贷人员及所在地社员代表和村委会提供的情况,按优秀、较好、一般3个等级评出等级,再确定贷款额度,核发贷款证。

4. 贷款的发放与管理:①对已核定贷款额度的农户,在期限和额度内,农户凭贷款证、户口薄或身份证到信用社办理贷款,或由信用社信贷人员根据农户要求到农户家中直接发放,并要填写借据;②对随意改变用途、出租、出借和转让贷款证的农户,应立即取消其小额信用贷款资格;③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采取“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用转使用”的管理方法。

5. 贷款期限与利率:①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期限根据生产经营活动的周期确定,原则上不超过一年,因特大自然灾害造成绝收的可延期归还;②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按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贷款基准利率和浮动幅度适当优惠,结息方式与一般贷款相同,到期本息一次结清。

篇5:快速小额信用贷款

王旺斌先进个人材料

王旺斌,男,现年36岁,大专程度,在农村信用社工作近二十年,现任双岘信用社主任,多年来曾多次获得过先进个人的称号,工作作风扎实,严于律已,有着长期的农村工作经验,对农村有着深厚的感情,深知农民的疾苦,多年来始终坚持以农村服务为宗旨,走到一处无不得到地方党政和群众的好评及赞同。今年以来,根据省联社的工作安排和省联社平凉办事处关于在全市范围内开展“715”活动,推行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总体部署,他带领全社职工,以贷款营销,提高效益,防范贷款风险为重点,结合该社实际,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大力推行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最大限度解决农民贷款难和信用社难贷款问题,让农民得到实惠,加大贷款营销力度,适时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为全县此项工作的开展做出了榜样,树立典型,走在了全县的前列,得到了联社的充分肯定,主要做了以下方面的工作,一、领会精神,广泛宣传,营造开展“715活动的浓厚氛围

活动开展以来,首先以学习文件为基础,吃透精神和操作方法,掌握从信用等级评定程序,把宣传作为做好工作的保证,通过有线广播,散发传单,张贴标语等形式,在全乡范围内开展了声势较大的宣传,使农户对本次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发放的政策、基本规定、要求和条件有了更进一步了解,取得他们的支持和信赖,为做好这项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性。

信用等级评定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贷款发放质量的高低,为了不使评级走过场,他以身作则,带领全体员工与村社农户代表组成评定小组深入村社农户进行了多渠道,全方位的调查研究,广泛听取群众意见,认真填写评级表册,按照评级规定结合本地实际经济状况,严格对每个评级农户的资料进行审查,确定评级等次,同时对资料不完善,评级不准的的资料进行完善和纠正,确保了对农户信用等级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同时克服信用社信贷人员短缺的困难,把办公场所深入到农户的田间炕头,大街小巷,吃住在农户家中,采取白天下乡调查评级,晚上加班加点整理资料,梳理汇总。至五月底全乡共评定农户信用等级953户,占总农户3160户的30.2%,其中优秀46户,较好271户,一般636户,授信额度2315万元。达到了联社的计划要求。

三、突出主线,加大贷款投放力度,尽快扭转被动局面,树立良好的信用社形象。

由于去年双岘信用社发生重大经济安件,在社会上造成二、以身作则,严格把关,确保评级的准确性和真实极为不利的社会影响,在社会上流传这样一句话,说“双岘信用社快要完了,信用社无贷款可发放,我们根本无指望”。针对这一问题,王旺斌带着于别人不同的使命,不负联社的重托和希望,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为总揽,以积极开展“715”活动为主线,以信贷支持和优质服务规避案件带来的不良影响为转着点,结合乡党政农业生产和产业结构调整计划和安排,对农户在信贷资金上给予了大量的支持,通过大量发放贷款和优质服务,基本上消除了社会上的不良流传,由于小额信用贷款,我社设立了放款专柜,可以随到随时贷,极大的方便了群众,得到了地方党支部政和群众一致好评,认为双岘信用社是双岘农民靠得住的自己的银行。从而提升了信用社的知名度和社会地位。不但业务没有受到更大影响,而是各项业务得到了稳定发展,内部效益明显提高。止五月底,各项存款达到1835万元,较上年净增324万元,完成联社下达计划277万元的117%;各项贷款余额为2134万元,较年初增加448万元。其中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余额为621万元,较年初增加了512万元,增长469.7%。累计发放各项贷款1024万元,其中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945万元,占发放总额的92.3%。通过大力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真正把农户小额贷款这一惠民政策,便民措施落到了实处,见到了实效,加深了与农户的关系。

四、农户小额信贷的实施,信用社得到了五个改变。通过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发放:一是改变了过去农户无抵押,无担保,无质押,贷款手续复杂,难以获得贷款的问题,降低了“门槛”,只要是评级授信农户,本人拿来贷款证,身份证,户口本和印章,就能在信用社柜台办理贷款,和取存款一样方便,快捷。二是改变了过去“春放、秋收冬不贷”的传统习俗,做到了长年有款放,消除了农户还贷后难贷款的问题,按期还贷的氛气渐显高涨,诚信意识逐步增强。三是改变了过去放贷金额大,户数少,风险相对集中,一但出现问题,导致信用社资金大量沉淀于个别人之手,不良贷款占比高,贷款收不回,效益难以增加。推行农户小额信贷后,扩大贷款面,增加了贷款户数,分散了相对集中的风险,加快了贷款营销。提高了经营效益,解决了农户贷款难和信用社难贷款的实际现状。四是改变工作作风,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有效杜绝了贷款审批时间长,个别信贷人员在发放过程中吃、拿,卡、要等破坏社农关系损害信用社形象的不正之风,树立了发展中防控风险的意识,确立了深入农户,主动营销贷款的经营理念,坚定了立足农村,服务“三农”加快发展,防化风险,提高经营效益的信心和决心。五是改变了信贷人短缺识,发放小额信用贷款工作难以开展的不良认识,使仅有的信贷人员从原来大量的多次重复调查和繁多的贷款审批中摆脱出来,把主要工作精力放在贷后管理的加强上,下乡的时间得到了保证,与贷户接触的时间增多了,贷户的资金使用和经营情况得到了及时的了解和掌握,到逾期贷款得到了及时跟踪催收。

总之,今年以来王旺斌同志在开展的715活动中,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埋头苦干,做出了较好的业绩,对于成绩他永不自满,对于困难他永不服输、对于工作他永不放松,以饱满的工作热情,迎接每一天,迎接每一次的挑战,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召全县信合员工,为信合事业的发展多做贡献。

篇6: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学习心得

架起信用之帆

2015年6月9日联社组织的信贷培训班的学习,我有幸参加了此次学习,通过这次对全省新制定的关于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管理办法、操作流程及信用乡镇、村组评定管理办法的学习,使我对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并找到自己的不足,下面我就本次学习从以下方面谈谈自已的看法。

一、农户小额信贷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小额信贷的扶贫性质与农村信用社商业化运作之间的矛盾。

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即为中低收入群体提供资金支持的信贷服务,为其脱贫致富创造条件,又为农村信用社带来了新的利润增长点。但是,从农村信用社的角度来说,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没有抵押担保作为保障,作为弱质产业的农业,受自然条件和市场因素的影响较大。这些原因影响了农村信用社向农牧户发放信用贷款的积极性。

(二)宣传不到位,各阶层对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业务的认识有偏差。农村信用社由于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和对风险的顾虑,淡化了农户小额信贷的政策性。一是农村信用社虽然定位服务于“三农”,要求以支持“三农”为己任,然而农村信用社又是金融企业,又必须遵循“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的经营原则。二是少数信用社推广小额信用贷款不积极、不主动,有的社在信贷投向上重工商轻农业、重大额轻小额、重盈利轻服务,违背了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的根本宗旨。三是农村信用社与商业银行一样,有过分依赖抵押担保方式等第二还款来源防范信贷风险的趋势,对信用贷款认识不足,对农牧户还款能力、还款意愿调查了解少,因而注重发放抵押担保贷款,忽视信用贷款。四是信贷约束机制与激励机制不配套,基层信贷人员对发放小额信用贷款存有偏见。另一方面,农村信用社在强化信贷风险约束的同时,没有相应的激励机制,导致贷款管理中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不配套,信贷人员所承担的风险和收益不对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信贷人员的积极性。

二、纵深推进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建议。

(一)区别对待,灵活制定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额度和期限。

农业产业化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方向,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因此农村信用社要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的信贷资金投放,对在农区经营效益好的农业产业化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等农村经济组织及龙头企业,可以在合理控制风险的前提下满足其资金需求,以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1、在贷款额度上,应根据不同农户的承贷能力和用途划分不同的额度标准,满足农业产业化条件下农民对信贷资金的需求。

2、在贷款期限上,农村信用社应根据不同的贷款对象与用途,科学合理地确定相应的贷款期限。按照农户需要的时间发放贷款,适当时可发放中长期贷款,以有效解决贷款期限与生产周期不衔接问题。特别是对生产周期长、见效慢、收益相对较高的特色农业的农户贷款,适当增加中长期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品种。

(二)建立农业金融风险补偿机制与农村信贷保险制度,为农村信用社建立良性金融生态环境。

农户小额信贷作为一项国家支农信贷政策,具有较大的政策风险,对这一政策推广后可能产生的信贷风险,以及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由谁来承担,有关部门应及时出台相应的政策配套措施,为农村信用社建立相应的信贷风险补偿机制与良性金融生态环境。农业的受自然条件与市场因素的影响较大,决定了其脆弱性。因此,应建立保险制度,由农户、信用社、保险公司签订信贷保险契约,对农村信贷实施再保险,以防范农村信贷风险的发生。

(三)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各阶层对农户小额信贷的认识。

1、农村信用社要建立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发展的长效机制,推动小额信贷长期健康发展。一是农村信用社应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制作宣传板报、发放小册子,向农户宣传贷款条件、贷款手续及贷款优点,使社会各阶层尤其是农牧户及时了解国家的信贷政策、原则和操作程序,认识到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是国家促进农牧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一项富民政策。二是农村信用社要切实以服务“三农”为本,发挥自身优势,立足农牧区谋发展。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是连接农民的一个纽带,也是农村信用社在支农方面的优势,应积极建立有效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发展长效机制,做好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业务。三是实现贷款责任追究制度与信贷激励机制的有机结合。农信社在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过程中,要因地制宜,区别对待,对信用等级差的坚决不予贷款支持。同时,在规范信贷行为,加强信贷管理和信贷约束的基础上,完善信贷激励机制,结合实际,科学制定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发放、管理和收回责任目标及考核奖惩措施。对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资产质量高、社会效益好的单位和个人应予以表彰和奖励,并与工资奖金挂钩,以充分调动基层信贷人员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积极性,确保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既有足够的信贷总量和覆盖面,又有较高的质量和回收率。

2、提高农民信用观念,让其了解农村金融政策。一是加强对企业及个人诚信教育的宣传工作,提高信用观念,为改善社会信用状况提供一个良好、健康的氛围。二是建立健全正向激励和惩戒约束机制,为增加农业产业化信贷投入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三是加强法律对逃废银行债务行为的打击力度,营造一个健康的法律环境。四是广泛宣传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让辖区每一个农民了解农村金融政策,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篇7:完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管理

农村信用社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业务开办以来,有效地缓解了农牧民贷款难的问题,在推动农牧业结构调整,解决农牧民生产、生活资金困难,促进农牧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农牧区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农牧民的贷款需求增加等变化,现行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局限性也日益显现出来,有必要加以适度调整与创新。

一、农户小额信贷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户小额信贷“额度小、期限短”,不适应农牧户的资金需求。

1、“额度小”抑制了农牧区经济多元化发展模式。农村信用社对农牧户授信限额最大20000元,最小2000元,小额信贷只适合于家庭型传统小规模养殖业的生产经营,对已形成一定生产经营规模的农牧户来说,小额贷款解决不了问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牧业产品需求结构多元化,农牧户的生产也不再局限于粮食生产与畜产品生产,还要进行经济作物、特色养殖等,因此农牧户的贷款需求与以往相比大大增加。但是农村信用社在设定农户小额贷款金额时,非但没能充分考虑到农牧户的实际贷款需求变化,而且从农村信用社或者信贷人员自身利益出发,为降低信贷风险,存在人为压低贷款额度的现象。

2、“期限短”加重了农牧户还款难度。农牧户主要以传统养殖业为主,现今农牧区发展的养殖业及农副产品加工等生产周期需2-3年,资金周转慢,而信用社的贷款期限最高为1年,导致贷款期限与农牧民需求的期限不相匹配,需求的贷款期限往往高于贷款期限,增加了农牧民还款难度,甚至造成贷款逾期,制约了农村信用社业务发展。

(二)小额信贷的扶贫性质与农村信用社商业化运作之间的矛盾。

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即为中低收入群体提供资金支持的信贷服务,为其脱贫致富创造条件,又为农村信用社带来了新的利润增长点。但是,从农村信用社的角度来说,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没有抵押担保作为保障,作为弱质产业的农牧业,受自然条件和市场因素的影响较大,与其相配套的农牧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农牧业保险制度尚未建立,贷款一旦出现风险,在现有体制下得不到合理补偿,甚至还有可能承担部分社会成本。这些原因影响了农村信用社向农牧户发放信用贷款的积极性。

(三)宣传不到位,各阶层对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业务的认识有偏差。

农户小额信贷作为一项国家信贷支农措施,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但边牧地区的地方政府、农村信用社、农牧户对此项政策的重大意义认识存在偏差。

1、有些地方政府、苏木、嘎查对信用社健康发展的参与程度低,认为发放贷款是农村信用社的事,把农户小额信贷当作一般的信贷业务。少数苏木及嘎查份内的工作很多,让他们介入对牧户的信用评定工作认为是额外负担,还有的嘎查干部不愿意在有关栏目内签字,怕将来承担经济责任。

2、农村信用社由于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和对风险的顾虑,淡化了农户小额信贷的政策性。一是农村信用社虽然定位服务于“三农”,要求以支持“三农”为己任,然而农村信用社又是金融企业,又必须遵循“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的经营原则。由于农村信贷补偿机制不健全,信用社在支农过程中所产生的贷款风险未能得到有效保障,在加大信贷责任追究制后,部分信用社难免有惜贷思想,从而使部分急需贷款支持的弱势群体难获得贷款。二是有的信用社片面认为农户贷款额小、面广、工作量大、经营成本高,给农村信用社带来的收益有限,与其“广种薄收”,倒不如看准几个大户集中投放来得痛快,因此,少数信用社推广小额信用贷款不积极、不主动,有的社在信贷投向上重工商轻农牧业、重大额轻小额、重盈利轻服务,违背了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的根本宗旨。三是农村信用社与商业银行一样,有过分依赖抵押担保方式等第二还款来源防范信贷风险的趋势,对信用贷款认识不足,对农牧户还款能力、还款意愿调查了解少,因而注重发放抵押担保贷款,忽视信用贷款。四是信贷约束机制与激励机制不配套,基层信贷人员对发放小额信用贷款存有偏见。目前多数农村信用社实行了贷款责任终身追究制度,谁发放贷款谁负责收回。在贷款种类中属担保贷款的如果出现风险,可以依法保全债权,而发放的信用贷款如果出现风险,就难以保全债权。为此,基层信贷人员对发放信用贷款顾虑重重,宁可少放或不放,也不去“冒风险”。另一方面,农村信用社在强化信贷风险约束的同时,没有相应的激励机制,导致贷款管理中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不配套,信贷人员所承担的风险和收益不对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信贷人员的积极性。

3、农牧民受文化水平、信息交流等方面的限制,对国家政策了解不深入。

一是有些农牧民认为只要信用社给贷款,什么方式都行,目前,辖区农牧户贷款中 “五户联保”贷款逐渐在取代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二是地方社会信用环境不佳,诚信度不高,使一些农牧户受欠贷大户的影响,还贷时相互看齐的跟风心理也是信誉下降的重要原因。

二、几点建议

(一)区别对待,灵活制定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额度和期限。

农牧业产业化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方向,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因此农村信用社要加大对农牧业产业化的信贷资金投放,对在农牧地区经营效益好的农牧业产业化养殖业、加工业、运输业、服务业等农村经济组织及龙头企业,可以在合理控制风险的前提下满足其资金需求,以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1、在贷款额度上,应根据不同农牧户的承贷能力和用途划分不同的额度标准,满足农牧业产业化条件下农牧民对信贷资金的需求。如对从事简单和小规模养殖业的农牧户和外出务工、本地创业的农牧户,授信额度可确定在1-2万元以内;对农牧区规模生产经营大户和民营经济户,授信额度可确定在5万元以内。对超过授信标准的贷款,可采取联保、担保、抵押、质押等贷款方式。

2、在贷款期限上,农村信用社应根据不同的贷款对象与用途,科学合理地确定相应的贷款期限。按照农牧户需要的时间发放贷款,适当时可发放跨贷款,以有效解决贷款期限与生产周期不衔接问题。特别是对生产周期长、见效慢、收益相对较高的特色养殖业的农

户贷款,可放宽到2~5年,适当增加中长期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品种。

(二)建立农牧业金融风险补偿机制与农村信贷保险制度,为农村信用社建立良性金融生态环境。

农户小额信贷作为一项国家支农信贷政策,具有较大的政策风险,对这一政策推广后可能产生的信贷风险,以及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由谁来承担,有关部门应及时出台相应的政策配套措施,为农村信用社建立相应的信贷风险补偿机制与良性金融生态环境。农牧业的受自然条件与市场因素的影响较大,决定了其脆弱性。因此,应建立保险制度,由农牧户、信用社、保险公司签订信贷保险契约,对农村信贷实施再保险,以防范农村信贷风险的发生。

(三)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各阶层对农户小额信贷的认识。

1、地方政府应充分认识到农户小额信贷较强的政策性,切实有效的把支持“三农”、服务“三农”的小额信贷政策落实到位。一是政府部门要拿出一定的担保资金,为农村信用社的信用贷款提供担保,促进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发展。二是地方政府应对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实行贴息政策,提高农村信用社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积极性。三是地方政府和涉农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不能随便干预信用社的贷款发放,在制定经济发展规划时立足当地实际,不能一轰而起,要根据农牧民的承受能力与市场前景,科学地规划项目和确定投资渠道。

2、农村信用社要建立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发展的长效机制,推动小额信贷长期健康发展。一是各农村信用社应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制作宣传板报、发放小册子,向农牧户宣传贷款条件、贷款手续及贷款优点,使社会各阶层尤其是农牧户及时了解国家的信贷政策、原则和操作程序,认识到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是国家促进农牧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一项富民政策。二是农村信用社要切实以服务“三农”为本,发挥自身优势,立足农牧区谋发展。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是连接农牧民的一个纽带,也是农村信用社在支农方面的优势,应积极建立有效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发展长效机制,做好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业务。三是实现贷款责任追究制度与信贷激励机制的有机结合。农信社在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过程中,要因地制宜,区别对待,对信用等级差的坚决不予贷款支持。同时,在规范信贷行为,加强信贷管理和信贷约束的基础上,完善信贷激励机制,结合实际,科学制定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发放、管理和收回责任目标及考核奖惩措施。对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资产质量高、社会效益好的单位和个人应予以表彰和奖励,并与工资奖金挂钩,以充分调动基层信贷人员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积极性,确保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既有足够的信贷总量和覆盖面,又有较高的质量和回收率。

篇8:我国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问题探讨

1 国外农户小额信贷发展的经验分析

1.1 孟加拉乡村银行

孟加拉乡村银行 (以下简称GB) 源于20世纪60年代著名经济学家默罕德·尤努斯博士的小额信贷试验。1983年由孟加拉国的中央银行与政府相关构共同出资创立了孟加拉乡村银行。目前几乎所国家都直接模仿这种运作模式, 可是说尤努斯博士是世界小额信贷的鼻祖。

①目标群体。

GB的宗旨是为最贫困者服务, 所以对服务对象有明确的筛选标准, 并通评定申请者的“财富指数”等有效措施将较富裕者剔除。乡村银行特别强调妇女提供金融服务, 最近乡村银行还开始尝试向“老弱病残”的乞丐发放一种无息长期贷款。到2004年3月, 已经有4000乞丐获得了这种贷款。

②资金来源。

GB因最初是国家所有, 因此资金来源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强制成员储蓄;二是联合国发展金融组织、福特基金、挪威援助组织捐款及政府补贴。20世纪90年代后期, 乡村银行允许会员持有股份, 目前乡村银行股份92%由借款人持有, 而政府只持有8%股份, 这样, 乡村银行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资金, 得到了长期的发展。

③运作流程。

首先, 申请成为会员。其次, 组成联保互助小组。最后, 中心会议收款。每个互助小组每周开一次中心会议, 乡村银行的职员在每星期的中心会议上收发贷款。同时, 在中心会议上, 借款者可以得到农业技术及管理上的培训, 借款者之间也可以交流经验。

④利率设定。

GB主要不以盈利为目的, 其利率较低。目前, GB的小额信贷贷款的利率仅为20%。

⑤激励机制。

GB设计了一套“五星”系统, 每年对分支机构进行评比, 被授予不同颜色的星星。评比体系中不仅有存款额、风险控制等一般存贷机构必须达到的标准, 还有借款者子女教育程度和贷款对贫困者的影响等乡村银行推崇的社会发展目标, 从而有利于引导全银行的职员致力于消除贫困的目标。“五星”系统虽没有金钱上的奖励, 但能为分支机构带来一定的荣誉, 从而有利于促进分支机构间的良性竞争。

1.2 印尼人民银行乡村服务站

印尼人民银行乡村服务站 (以下简称BRI-UDS) 是20世纪70年代印尼人民银行为了发放BIMAS农业贴息贷款而建立的分支网络。但由于BIMAS贷款的利率相当低, 造成BRI-UDS连年亏损, 在80年代初期, 运作己难以为继。在财政部的支持下, BRI-UDS被改造成为一个可以满足各种金融服务需要、运作自主、财务自足的农村金融机构网络, 并从此保持了较高的贷款回收率。截至2004年底, 有96%的小额信贷业务实现了盈利, 成为印尼最大的小额信贷提供机构, 也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提供小额信贷非常成功的例子。

(1) 目标群体。

BRI-UDS对借款申请人的贫富程度并无明确的限定, 对方只要有信用便有机会获得贷款。

(2) 资金来源。

BRI-UDS建立源于财政部支持, 所以起初资金来源也主要是政府的补贴。但是, BRI-UDS很快意识到吸收储蓄对于完善银行职能, 解决资金来源的重要性。他们根据客户的各种需要, 推出了4种具有不同收益与流动性的存款产品:IIYIPEDES, TABANAS, DEPOSITO和GIROUDS。通过大力鼓励客户存款, 有效的解决了贷款发放的资金问题, 从而避免了对政府补贴和外国组织捐款的依赖。

(3) 贷款利率。

BRI-UDS更多地考虑金融机构可持续性, 完全按照市场情况制定利率, 一般高于商业贷款利率水平。

(4) 运作流程。

BRI-UDS在前期贷款条件比较苛刻, 贷款需要不低于借款等额的担保, 贷款面也比较窄, 一般仅占社区贫困户数量的4%-5%。直到后期才开始为大量低收入人口提供信贷服务, 有些项目的贷款对象甚至是在贫困线以下的穷人。但是, BRI-UDS完全实行商业化管理, 其贷款流程也与商业银行的贷款程序几乎一致。在贷款发放前, 组成自助小组, 并对组员实行严格的审批, 贷款发放后, 虽与贷款人保持密切接触, 但不对贷款的使用过程进行监测。同时, BRI-UDS也非常重视对农民的培训, 只是这些培训是由农业部的技术推广员来完成的。

2 我国农户小额信贷发展中存在问题分析

2.1 农村信用社偏向可持续发展目标而扶贫功能发挥不充分

总的说来, 我国的小额农户信贷和GB、UDS相比, 制度主义倾向比较明显。具体表现为: (1) 目标人群主要是农户中的中等及以上收入者。 (2) 贷款方式虽有便利农户的小额信用及联保贷款, 但无专门为最贫困人群设计的贷款方式。 (3) 利率水平虽不是很高, 但也不偏低。 (4) 基本上没有外部补贴, 目前农村信用社除营业税低于商业银行、新增农贷余额超过新增贷款余额40%的部分可以获得央行的低利率再贷款外, 没有其他补贴。

2.2 农户小额信贷制度设计上的缺陷

(1) 贷款额度、期限、利率设置不合理。

①贷款额度、期限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协调。 目前, 小额农贷的具体额度, 发达地区优秀等级一般是3-5万;中西部地区大多在10000以内, 如在1000元-3000元之间, 甚至还有更小额度的几百块钱的贷款。这种小额度的扶贫贷款虽然充分考虑了贫困农户的实际经济需要, 但是, 随着个别经济发达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 随着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力度加大上述贷款额度已难以满足部分农户专业化生产的资金需求。②贷款利率过低。 在国际上, 即便是奉行福利主义的小额信贷机构, 如GB, 其存贷差平均也有8.9%, 达到了国际上成功小额信贷项目应达到的标准 (注:国际上标准为8%-10%之间) 。但是, 我国目前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只有很小一部分满足了5%-7%存贷利率差的要求, 不能较好的弥补所需成本及损失。如果一旦政府补贴撤出, 小额信贷的机构可持续性不能保证, 为农户提供可持续信贷服务的目标也不能完成。

(2) 缺乏对农户的激励机制设计。

各国成功的小额信贷经验表明, 对农民借贷者的培训是小额信贷成功的一关键所在。农民为市场中的弱势群体, 他们对迅速变化着的市场反应不够灵敏对适用技术的了解不够专业。因此, 国际上开展的小额贷款项目都要对贷款户行大规模培训, 提高他们对市场, 新技术以及运用贷款的能力。我国农民同样亟待培训。他们不仅仅需要了解新的技术, 而且还要学会如何应对市场的需求不断调整自己的种植、养殖项目以及生产方式。

3 解决我国农户小额信贷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建议

3.1 解决扶贫目标与可持续性发展目标之间矛盾的建议

(1) 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步伐。

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 农信社仍将在小额农贷市场中处于“主体”地位, 而且还有很大的发展。农村信用社的产权制度改革才刚刚开始, 体制活力更有上升空间。因此, 为促进小额的发展, 需要加快农村信用社的改革步伐, 包括加快农信社产权制度的改革, 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等, 充分挖掘农信社的潜力, 以充分发挥其在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中的主体作用。

(2) 扩大农村信用社资金来源。

由国际上的成功经验可知, 一个小额信贷机构要源源不断地为贫困者提供资金, 实现可持续发展, 不能长久的依靠外界的援助或补贴, 而要凭借自身的内力地推动。具体地说就是要从扩大储蓄额、增加利息收入两方面入手。在鼓励储蓄方面, 农村信用社可以借鉴BRI-UDS的做法, 对农户存款采取激励措施, 如:对于在农村信用社储蓄的农户, 贷款时可以实行低于统一标准的差别利率;允许储蓄者摸奖, 并提供有吸引力的奖品等。同时, 农村信用社也要从自身入手, 通过不断的改进服务质量、力, 以此吸引更多的储蓄。

3.2 完善贷款制度设计的建议

(1) 制定合理的贷款额度、期限、利率。

农村信用社在确定农户小额信贷额度前, 要认真做好调查工作, 深入农村及时了解农户的资金需求。各地区农村信用社要根据自身农村经济发展程度因地制宜, 考虑对农户所投项目进行分类, 针对不同类别项目确定不同的贷款额度。 同时, 改变原来额度单一的做法。即将原来每一等级的额度, 设置成一个范围, 同时将额度范围划分为若干档次。

针对农户具体投入的项目资金回笼周期来确定农户贷款期限, 而不应“一视同仁”。同时对于农户因为生病、自然灾害、管理不善或其他危机不能按时还贷的情况, 应采取重新安排贷款或重集资金的方法。重新安排贷款指延长期限或改变还贷时间规定, 或二者皆改变。重集资金指除了起始贷款额外, 提供一定的额外贷款资金。

对于农户小额信贷利率的设定可以结合我国现阶段金融市场实际情况, 采取一些过渡性措施, 选取一些民间借贷比较活跃的地区作为试点, 在现有利率的基础上, 进一步扩大利率浮动范围。当试点成熟以后, 可逐步推广, 为贷款利率市场化作铺垫。

(2) 与农村基层组织合作对农户进行培训。

各国成功的小额信贷经验表明, 对农民借贷者的培训是小额信贷成功的又一关键所在。在目前的机构设置中, 我国农村信用社不具备对农户大规模培训的能力。这就需要各级政府, 特别是基层政府的介入。把农村的技术工作者及有关部门动起来, 配合小额信贷项目, 不断地给农民以培训。

(3) 增加对农户获得新贷款和获得更高额度贷款的激励机制设计。

建议在农户信用评定等级优秀、良好、一般的基础上, 每一级再划分若干个档次。在每一级内, 农户如果信誉好, 守信用, 贷款额度可以在一定时间后自动进入较高档次。另外, 对于随着个别经济发达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 原定贷款额度已难以满足部分农户专业化生产的资金需求地方, 建议发展农户联保贷款来相应增加贷款的额度。或者在小额农贷业务上, 可采取由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基地农户贷款进行担保的形式, 通过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搭建信用平台, 考核农户信用从农产品销售收入中分期还贷, 这一形式既可以降低贷款风险, 也可以降低经营成本。

摘要:我国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操作时间不长, 不管是在制度设计、操作规范以及推广过程等方面都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通过分析国外两种比较成熟的小额信贷模式:孟加拉乡村银行和印尼人民银行乡村服务站, 借鉴他们成功的经验, 对解决我国农户小额信贷发展中存在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解决扶贫目标与可持续性发展目标之间的矛盾、完善贷款制度的设计。

关键词: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村信用社,激励机制

参考文献

[1]汤敏.从国外经验看我国当前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的发展问题[J].中国审计, 2003 (8) .

[2]曹子娟.中国小额信贷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2006.

[3]杨顺成.中国小额信贷模式选择的理性思考[A].中国小额信贷十年,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5.

上一篇:与笔为友说明文下一篇:五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冀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