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希贵:要教孩子学会输

2024-04-30

李希贵:要教孩子学会输(通用6篇)

篇1:李希贵:要教孩子学会输

我的孩子怎能输?我的孩子要样样都强!

这是不是很多家长的真实想法?

关心愈切,心也愈急,结果家长和孩子往往都会输不起。这样的环境里,孩子往往只被教如何去赢,却不知道怎样面对输。

然而,面对挫折,是人生重要一刻,如何让孩子在输的时候、平凡的时候,收获美好,考验着我们的教育。

在北京市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看来,挫折教育尤为重要,教会孩子从追求赢到学会输,决定孩子一生的命运。

近日,李希贵做客北京市教委和北京青年报主办的“圆桌讲堂”,对此谈了谈他的观点。

要教孩子“学会输”

李希贵

教会孩子从追求赢到学会输

人在顺风顺水的时候,你往往看不出他的差别。只有遇到挫败时,才能看出人的伟大。这就是我们为啥佩服红塔山董事长褚时健的原因,他在四个行当都有挫败,但是他最后都站起来了,站得很高很高。

我上个星期,刚见过我们全运会柔道的冠军,我问他心得的时候,他说我们刚刚开始训练的时候,第一课就是学会摔倒之后不受伤,你首先必须不断被人打败,然后你会滚翻、用特定姿势确保你倒下之后,伤不了你。这是最重要的一课,我们也要教会孩子失败之后不受伤,在失败后看到光明。

我去年和白岩松老师交流,和我交流了北京奥运会和伦敦奥运会的心得。两个奥运会的转播,他都参与了。在北京奥运会上,他的感觉是,我们的运动员只会赢,赢了之后热泪盈眶,我们不会输。在伦敦,他感觉到,欧洲运动员都学会输,他们即使拿个第6、第8、第21,都开心得不得了,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他在那个过程中已经有了收获。比赛只是整个过程中的一段而已,并非全部。

教会孩子从追求赢到学会输,决定孩子一生的命运。我的儿子他小的时候,特别喜欢和他的爷爷下军棋、围棋、象棋。为什么?每次都是他爷爷输了,后来我看不过去,我和他下,每次都会让他输。尽管他不愿意和我下,但我每次必须让他跟我下,必须学会输,不然特别危险。

走出三次挫折,就知道挫折后有光明

什么叫挫折教育?就是要让孩子在经受挫折的时候,知道有光明。为什么有些孩子跳楼?就是他经受挫折后,他觉得就完了,觉得就一败涂地了。人生不是这样,我们必须要让孩子知道,败了不要紧,败了一定还是有光明在的。但是你光靠说教,是不行的。

只有他在一次次失败中,你带他去寻找,是不是还有一线亮光,是不是就可以走出来了。走出三次后,他就知道挫折后有光明,就没有更大的人生风险。

在十一学校,我们一个学生创业的基地——松林书苑,这里会不断挂出“重新开业”的牌子。为什么?因为他们公司“死了”,“死了”后重新开张。说实在的,我知道我们十一有200多个社团,但我也搞不懂究竟是多少个,因为今天建了两个,明天垮了三个。

有人就说,你能不能派老师专门辅导下,让他们别垮了,我说不可以。因为一旦老师介入,学生很多东西就得按老师想法做了。而且我希望孩子的社团在学校都挎过一次,办个社团3个月、半年的,然后垮了,多好!人生重要的财富!比到社会上办公司垮了的成本低多了。当我们学会输时,孩子也学会输了

在十一学校,有个“道歉日”,10月12日。因为我们有个秋天,着急栽大树,结果这个大树晚上十点以后才让进五环内,所以拉到这学校已经凌晨12点了,必须种起来,就在学生公寓旁边栽,工人没太注意,吵吵闹闹,把好多学生搞得没睡好。

学生当天晚上就给我发短信了。我就告诉总务处,不断地启发他们。他们终于在我的启发下,在学生的公寓楼,向全校贴了两封“道歉信”,向学生道歉。这一道歉,学生马上就变了,学生就觉得,我们也得道歉,不该这么计较。所以,后来这一天就成为学校的“道歉日”。

2011年的校运动会,会务上一个班经过主席台跳舞的时候,音乐给弄错了。怎么办?教导处老师写道歉信,道歉。老师们可能感觉,无所谓,但孩子不得了,原本排得那么好的舞蹈,音乐给配错了,多难受阿。但老师一道歉,就消气了。

我也经常给学生道歉。有次中国教育协会临时安排我到台湾去,平时我的出访都是已经安排好的,但因为我是协会副会长,他们说在台湾有个论坛没人去,临时让我过去,说要有领导致辞,我就没办法了。但是和孩子们周一的“校长有约”共进午餐,两个星期都已经约好了,我去不了。怎么办?道歉,给所有学生写道歉信,后来学生们也原谅我了。回来后我给大家补了饭。

当我们学会输时,孩子也学会输了。学会输是很重要的。

短处我才不管呢!我是用我的长处来工作和生活的

木桶理论害了我们好多年,总是认为短板决定能盛多少水。但这个世界,短板是可以连接的,我需要装水时,我接一块板插上去就行了,李四有个短板拿张三的插上去好了。你让我攒齐这所有板,对不起,我一辈子都攒不起来。

当我们的孩子有一短处的时候,我们的家庭、社会和学校,都急着做一件事,就是去补短。其实,更重要的是,尽快去发现长处,他一定有自己的长处。

奥运会开闭幕式的导演王潮歌,她说,短处?短处我才不管呢!我是用我的长处来工作和生活的。这人非常有个性,人家就是能做出《印象刘三姐》、《印象西湖》,很能和别人合作。

每一方面有点成就的人,往往都有了不起的短处,比如崔永元老师、乔布斯,都有严重的忧郁症。为什么?因为他们天天想着怎么超越自己。

一个家庭若如果紧紧抓住孩子优势,培养15年时间,你什么中考、高考(课程),都不在话下。但就是我们不淡定,我们老摇摆,我们老怕输在起跑线,最终我们就真的输了,最终你什么优势也没发现。

有一部很著名的教育电影,印度的《世界与星星》,大家可以看看。讲的是一个很不会学习的孩子,分数是零分。但是他遇到一个老师,变成了宝贝,成为一个绘画的天才。“发现真的你,找到自己,你就是太阳,光芒万丈”。

篇2:李希贵:要教孩子学会输

事件回放——

那是一节体育课,我从窗户里看到孩子们快乐的在操场上游戏。虽然那几个调皮的孩子的作业完成的很不好,我很想将他们领过来面对面的一一批阅,但是想到他们有又将苦恼一阵子,毕竟体育课不是天天都有的。

我坐下来依然批阅着孩子们的作业本。突然办公室的门外传来了小孙的嚎啕大哭的声音。不一会儿,小孙和小秦就被班长逮到了我的面前。我有一点奇怪:这两个人平时和同学们关系都不太好,因此他们走得很近。今天怎么发生了矛盾呢?老规律:来到老师面前,先各自说自己的错误,等老师批准后再述说事情的经过。

小孙(每一次都是抢先发言):我动手打了小秦。我不对!

小秦:我也打了小孙。

你一定没有听明白谁对谁错吧!我也是,我每次开头都没有听明白他们谁对谁错。因为他们谁都不会主动的真正的展示自己的错误。

老师:你们各自说明白:为什么打对方?

小孙:小秦打我很疼以后,我才打他的。(怎么样?一个“很疼”是不是让你一下子开始同情小孙了呢?)

小秦(很愤怒):是你先动手打我以后,我才打你的。

这个时候,你是不是越来越感觉到一头雾水呢?开始的时候,我也是这样的感觉,经过几次这样的事件后,我发现这个时候绝对不要再去问:“到底谁先动手打的谁?”

老师:你们说说事情的经过吧!注意只能够一个人说,另一个人详细地听着,说道和你的想法不一样的地方你要做个记号。我拿出来一直和一张便签。

小孙(第一个发言):刚才上体育课,小秦他们在玩自制的陀螺游戏。我就想加入进去和他们一起玩。他们都没有做声,他们都玩自己的,没有人理睬我。我看到他们玩得很高兴,我想我会玩的比他们更好,于是,我就将我的陀螺也转到他们的那一堆里去。这个时候,小秦就打我……

呵呵……你听出了什么破绽吗?其实我也没有听出哪里有什么破绽,乍听起来,小秦好像确实不对。可是,这个时候,我看到小秦在边上做了一个记号。

老师:好,小孙暂时停一下,小秦同学有意见。请小秦同学发言。

小秦(很无辜):老师,当时我们正在玩游戏,小孙要进来,同学们都不同意。因为我们刚刚“黑白配”好。我说了一句“等下一盘,我们再黑白配的时候,你再来。”可是,小孙竟然不同意,将我使劲往外面拉,我就倒在了地上,我爬起来才去打他的……

这样的故事情节,已经不是第一次上演了。到此为止,你是不是已经听出了端倪了呢?可是,小孙是很聪明的孩子,面对小秦一个人的言论,他是不会认错的,而且还会流出委屈的眼泪。果不出我所料。

小孙(流泪):不是这样的,我就只是想进去和他们玩。他们都不同意……

老师(制止住了):打住!

我带着小孙和小秦来到刚才玩游戏的群体中,听玩游戏的几个同学说说自己看到的和想到的。

小李子:小孙后加进来的。

小王:我们已经黑白配后,他才进来的。

小白:我好像听到小秦说等下一盘,但是他就……

小邓:蛮烦人,他总是在玩游戏的时候想赢别人,输了就耍赖,闹事……

小安:就是总这样,愿意和他一起玩的人就很少。

……………………

我留下了小秦,带走了小孙。再一次回到了办公室。

老师:你现在应该对我说什么?(特意强调了“应该”一词,眼神也比较犀利。)

小孙:我就是想和他们一起玩游戏,但是他们总是笑话我不会玩,从他们的表情和眼神中,我感觉他们好像从心眼里瞧不起我,我就心里不舒服,就闹事让他们也玩不好。

……

这个时候,我突然之间不知道该说什么,也好像有很多要说的话,却不知道该如何开头说起,纠结中……

真情表白——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需要他们面对,但是他们毕竟是一个孩子,我们做教育的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应该关注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真正需要的。或许很多的家长都只是关注了孩子如何获得好成绩,却往往忽略了如何引导他们面对挫折。

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在他们独自面对一些事情的时候,如果总是都是赢者,那是不是就不太正常呢?相反的,他们在独自面对一些事情的时候,出现最多的还是挫折,是以一个输者的形象出现的,这好像才是正常的。

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中,类似这样的.事情经常会出现,有一些家长会认为这也是一种“上进心”的表现,因此采取了迁就、放纵的态度;还有的家长会认为这种反应是他自己没有“出息”,从而训斥孩子。殊不知,家长用这样的方式换取相安无事,而实际上却一步一步助长了孩子的脾气,是孩子不会正确控制住自己的情感,而每当孩子们“输不起”的时候,会更加肆意的出现愤怒、暴躁和侵略性。由于孩子的霸道会影响他们的人际交往。

那么我们该怎么做呢?

其实,迁就孩子“输不起”绝不是明智的方法,明智的家长不妨就让“输不起”的孩子多输几次,事后任由他发泄,家长不去理睬,这样会让孩子感到这样很没有趣。而且,当孩子以后在提出类似的诸如展示他特长的游戏的时候,要立刻拒绝,并直言告诉他,我不喜欢和你玩,因为你怕输。从而让他感到因为他输后不正当的情绪会影响他和周围的人的关系他会成为没有朋友,没有快乐的人。一直到他情绪稳定,知道自己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能够正确面对赢和输。

篇3:学会输的孩子更成功

现今社会,由于出生率大幅下降,孩子在家里如同小皇帝般,大小事都是以他们为主。为了孩子的将来,父母自己勒紧裤带做“孩奴”,毫不犹豫地对孩子的一切进行投资。

想到为了养一个孩子所投入的精神、物质方面的资源,大家都没有信心养很多孩子。因此只生一个,然后把孩子捧在手中,当王子或公主般的养育是目前的现状。

每位妈妈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论在任何时候都不会低声下气,而且最好在与他人的竞争中赢过对方。相信正在阅读这篇文章的妈妈们,内心深处同样也是想着,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位成功者,也就是所谓的社会精英。

不过。我想对那些怀抱着希望的妈妈们说:“如果希望孩子成功,就要培养孩子具有输得起的心理。”妈妈们可能会反问我,在一个很现实的社会里,就算获得了成功也很难保持下去,那为什么还要把孩子养育成一个会输的孩子呢?

成长的路上,不可避免地充满了各式压力与挫折,父母担心孩子受到伤害,往往在事件发生之前,便急于替他们扫除一切障碍,期盼孩子能在无忧无虑的环境下长大。不过,试想从小就如同王子和公主般长大的孩子,当他踏入社会之后,会是什么样子呢?

一直习惯于赢的孩子,在进入社会后,一定会表现出自己的弱点。因为长期以来,父母对孩子都是百依百顺,因此,孩子没有认识到自己的弱点或缺点,也不懂得尊重他人、赞扬他人和礼让他人。

最主要的是,他们对于挫折与失败的应变能力较差,因此在尚未达到目标之前。很容易中途就被淘汰。这样的人又如何能获得成功,并成为社会的领导者呢?

学习过如何为他人着想、会忍让的孩子。能够了解他人的心,因此会把为他人着想的心,摆在自己的利益之前。这种孩子会为了多数人,进而为了社会及国家而有所贡献。因此,他们会成为一个真正的领导者。

未来的世界,想要赢之前先要学会输,为自己设想之前要先想到别人,能领导大家一起前进的人,才能成功。

因此,从现在起,就要教导孩子,不是在与他人竞争中如何赢得胜利,而是要教导他们与人共处的方法——承认失败,接受失败,从失败中学习。

让孩子学会输学会面对挫折

引导孩子变挫折为动力

当孩子在交往中遭遇挫折时,成人应引导孩子分析受挫折的原因,从中吸取教训,并想办法克服困难。

当孩子自己克服了困难时,成人应鼓励、肯定。这样,孩子就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如果孩子独自克服不了困难,成人应给予适当的安慰,并提供一定的帮助,以免造成孩子过分紧张,影响身心健康。不包办代替

有许多成人希望给孩子铺一条平坦的路这是不现实的。这既影响孩子的交往能力,也不利于孩子良好意志品质的形成,还会造成孩子长大后不能适应复杂的社会生活。产生自卑、抑郁、厌世等不良心理。孩子在交往中遭遇挫折时,成人不要觉得孩子受了莫大的委屈,千方百计地哄他或忙着帮他解决困难,而应给孩子锻炼的机会,让他在经受挫折、克服困难的过程中不断提高交往能力。

不嘲笑孩子

孩子缺乏社交经验,交往中遭遇挫折是难免的。成人不应嘲笑孩子笨,或责怪孩子这错那错。成人平时应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意志品质,养成孩子胜不骄、败不馁的美德,并在克服困难方面为孩子树立榜样。帮助孩子加强社交的目的性、计划性

篇4:李希贵:要教孩子学会输

不几天,同样是自行车和汽车的故事,竟然就那么“巧”地发生在儿子的身上。不过,这回汽车里有人,而且按我教的处理办法——不灵!

中午他出门上学,十几分钟后,我接到一个陌生女人的电话,先确定我就是卢同学他妈,然后说卢同学自行车骑得太快了,拐弯的时候撞坏了她的汽车。我赶紧让卢同学接电话,我得先确定他完好无损啊。比较幸运,只是车子飞出去了,而卢同学身手矫健,及时跳下来了。我让他先去上课,剩下的,我和他爸去处理。嘿,没想到,他还挺执拗:不用,我等你们。眼看上课到点了,我安抚他说“我们肯定能处理好,放心去上课吧”,卢同学这才答应。

出事地点就在往学校拐的街口,我和他爸赶过去时,一瞅,嗬,阵势还挺大,对方叫来了老公、婆婆,还聚了几个看热闹不嫌事大的。

先了解情况,原来是对方往外拐,卢同学往里拐,双方行驶中就这样亲密接触了。街很窄,没有红绿灯,不存在违反交通规则,不过据人家说,是卢同学骑得太快造成的。

对方指着撞坏的地方让我们看,车身没有刮蹭,也就前大灯下面那个塑料壳子脱出来了。对方大度地说:给4S店打过电话了,100块钱就行。我下意识地准备掏钱了事,被他爸一把挡了回来。他爸说:这不是钱的问题,双方都在行驶中,责任在谁不清楚,路口有监控,应该报警处理,是我们的责任绝不逃避。没想到对方立刻恼怒了,叫嚣着说:报警就不是100块能解决的了!

这么一说,我一拍脑袋:怎么人家说啥就是啥,回头怎么跟孩子交代?就说管谁的责任呢,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这话油得很,正青春期的卢同学肯定会看不起我们。而且如果不是他的责任,我们交了钱,他也会觉得受冤枉。当然,如果交警鉴定就是我们的责任,那我们就必须赔,没商量!

结果是,没等交警来,对方自己撤了。

我一下午心急火燎,不知道卢同学受着怎样的煎熬呢,只能等晚上再安慰他。

果然,一进家门的卢同学,脸是黑的!我简明扼要说完了结果,让他放心。看到我没怎么生气,他找了张纸,一边画图一边讲述事情经过。他说对方车速刚开始不快,所以他判断自己可以先过去,可就在这时,对方突然加速了。自行车飞出去,人家没有半句问候,第一句话就是:你会不会骑车啊?!她把他扣下留作“人质”,很快又把老公叫来了,男的第一句话就是:这TMD咋修啊,叫他家长来!

历时半小时,整个过程完整再现,只能说,双方都有责任。我没有任何责怪,一个只有13岁的孩子,他现在需要的是理解,我只是很认真地倾听,细节处插几句,目的是“勾引”他把心底的委屈都说出来,最后他老实交待,被人家扣下的时候,差点哭了,“后来我一想,不能让她看到我软弱,就忍住了”。好了,苦水都倒出来了,心理阴影面积应该小很多了吧。

经历就是收获,孩子从这件事中能学到的是,遇事不慌,找家长或者找警察帮忙,都行;我学到的是,该有态度的时候就得有态度,不能和稀泥。

篇5:为什么我们要教孩子感恩呢?

为什么要教孩子感恩呢?难道我们认为没有我们教,孩子就不爱我们吗?父母对孩子的爱是很大很深的,孩子对父母的爱其实也是很大很深的。

孩子对父母的捍卫、爱护、遵从和连接的渴望始终都是很大很深的。夫妻关系中,如果一方仅仅骂对方,还没什么,如果一方不尊重对方的父母,那很有可能出现家庭暴力,我看到很多人都这样。我的一个朋友在一次聚会上,大家去感谢他拥抱他,他感动但还好,后来他的父母出现了,上去抱他,尤其是妈妈上去抱他的时候,他一下就哭了,泪如泉涌。谁不爱自己的父母呀,如果他是个健康的人的话,而他倘若不健康,也多半是父母当初没有好好地爱他。我的一个朋友比较强势,后来儿子爆发了,对她说了狠话,她非常伤心,一个人哭了半天。第二天一切照旧,谁也没提。一周以后儿子说:妈,那天你是不是特伤心呀,你知道吗我也特伤心,你在那边哭的时候,我也在自己房间里哭。后来这位朋友跟我说:我们伤害孩子的时候,都以为这没什么,谁去安慰过孩子呀,可是,当我们伤心的时候,孩子会来安慰我们,可能我们心里过去了,孩子那里还没有过去。

正常情况下,孩子哪有不渴望父母的爱,不渴望和父母连接的?你看看张国荣和母亲的故事,张国荣自杀和童年时期的痛和怕是直接相关的,可是张国荣除了少年离家之外,成年后非常渴望和母亲连接,无所不用其极地对妈妈好,妈妈隔着门对痛哭的儿子说的那句“你不要这样,我会伤心”,实际上是张国荣内心最珍贵的温情。你去百度搜索一下王朔带母亲上“心理访谈”的视频,王朔说:不把和母亲的事处理好,死都不闭眼。你看看视频里快五十岁的王朔的委屈、愤怒和悲伤,他到现在还不能和母亲生活在一起,那他的童年怎么过来的呀,即便这样,他爱妈妈,爱得不容侵犯和推迟。父母对孩子的爱是很大很深的,孩子对父母的爱其实也是很大很深的,甚至是更大更深的。

为什么我们要教孩子感恩呢?我看那些很出色的人,都在感恩孩子,你看看姜文怎么对女儿,看看崔健怎么对女儿,看看周国平怎么对女儿,看看路金波怎么对孩子,他们都在感谢孩子,都在感恩上天赐给他们一个孩子,让他们的生命因为孩子的降临而变得更幸福更滋润更人性。难道他们的女儿会不爱他们吗?难道他们会“不孝”吗?

所以,感恩是不需教的,亲子间的大爱会自然流淌,这是人伦间的本性,亲子之间那种深刻的连接是一种大美,它是一种神的赐福。

我不认为孩子的生命是父母所赐,我赞同纪伯伦的说法:孩子借父母而来,而不是从父母而来。孩子的身体是父母所生,身体不等于生命,生命离不开身体,但是生命不等于身体。除了身体外,人的生命还包括心理和灵性的层面。我甚至觉得如果父母生下孩子的身体,而又不能给孩子良好的生存环境、心理环境,是愧对孩子。许多年前,我看到一个孩子的父亲是矿工,父亲极端贫困而又十分暴躁,经常在酒后殴打孩子,孩子在考上大学那天悬梁自尽,我觉得这位父亲真是愧对孩子这个生命,当然这样的父亲不会有愧疚,他的心灵已经简陋到不会为此愧疚,相反他会在心里怨这个孩子带给他失去儿子的痛苦,他会觉得自己白养了一场,而恨这个孩子。

孩子的出生是被动的。实际上,他是父母生命中的客人,他是被邀请而来的,如果父母不行房就不会有孩子诞生。如果你没有准备好,可以先不让客人来你们家,你忙不过来你先忙呗,你钱没挣够你就挣去呗,你招待不过来你可以不邀请,何必人家来了你又不待见呢?如果你有夙愿没有实现,你自己想想怎么办,是努力一下还是接受现状,你何必把自己的夙愿强加到孩子身上呢?你加到他们身上,他们还能自由做自己么?如果你实在想找人来实现你的夙愿,你至少也得问问孩子愿不愿意,如果不愿意你也得允许呀,人和人之间哪有强迫另一个人必须帮自己干事还不允许拒绝的,花钱雇人还有个愿不愿意呢!如果你没准备好而又不小心有了孩子,你应该轻轻地说一声“不好意思,我还没准备好,不过既然你来了,我将为你调整我的生活,尽可能地照顾好你”。这才是待人之道,难道孩子不是人么?

什么孩子长大了才会不孝顺父母?什么孩子长大了才会嫌弃父母?什么孩子长大了才会啃老?

孩子都看在眼里学在心里,父母只要能孝顺自己的父母,即便说对孩子不够好,孩子还是会孝顺他们,我真没见过例外,如果谁见过请告诉我,我愿意重新来理解这件事。

父母如果自尊自爱,孩子绝对不会嫌弃父母。如果父母觉得自己很失败很无能、没有钱没有资源,自己觉得自己不够好,那么孩子很容易嫌弃父母。如果父母很满足、很尊重自己,孩子也会自然这样尊重和满足。

啃老的孩子,其根源仍在父母。啃老是一种依赖,这种依赖怎么来的呢,就是他的父母不允许他独立。成年前,孩子想靠自己的时候,父母不让,父母照顾、干涉、过多地帮助,打击孩子的自信心,不给孩子自主的机会,承受不了孩子的冒险和失败,过度的保护和照顾,孩子习惯了依赖父母,长大了自然就啃老啦。当然,大多时候父母是无意中这样做的,他们不了解自己的做法意味着什么,他们没有机会懂得这方面的知识,他们内在的自我也不够健康,所以才这样做,他们不知道做过什么及正在做什么,他们只会在品尝苦果的时候,皱着眉说:好苦呀。

我们常说的不懂感恩的孩子,多半是溺爱的结果。溺爱不是健康的,是一种对孩子的伤害,伤害了孩子的界限。溺爱本质上是父母讨好孩子,见不得孩子难过和生气,就跨越雷池去满足孩子,孩子有孩子的雷池,父母也有父母的雷池。父母溺爱直接的结果是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以及认为家人(后延伸为家人之外的别人)为他付出是应该的。这不是孩子的错,这是孩子受的害、受的伤。凡是不懂得感恩的孩子,首先都是一个受害者,他们健康的人际互动模式被家人打着“宠爱”的名义扭曲了。

“教孩子感恩”,好奇怪的逻辑!我从不期望任何人对我感恩,如果我愿意去做,我就做,我做的时候我也快乐,因为我愿意、我享受,如果我要爱的那个人允许我这么爱他,我还会感谢,这给我一个爱别人的机会呀。我不愿意把爱当成交换,我爱你,所以你也不能不爱我,这是什么逻辑?这甚至都不是一个平等交易的逻辑,因为交易人至少还有选择权,就是说即便是公平,甚至是你付出得多,人家还是可以说“不”的。但是,在亲子关系中,就常常不能够,父母不管你愿不愿意,我先为你做,因为我为你做了,你也必须为我做。这真是天底下最常见的霸王条款。真正的爱是自由的,一旦有限制和强迫,爱的味道就变了。

我觉得父母不应该拿自己对孩子的养育说事儿,当然,养育是要付出很多的,时间上、感情上、精力上、物质上都会付出很多。但这是人类繁衍的一个自然循环,一个人总是对自己孩子比对自己的父母做得多付出得多,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繁衍。实际上也没有人亏,因为你对孩子做的,已经从父母那获得过了,孩子没对你做的,会对他的孩子补上,没有人亏,只不过是一个循环。所以,请不要拿“养育”来说事儿。

简而言之,只要是健康亲子关系,爱会自然流淌,又浓又美;如果不是健康的亲子关系——所谓不健康就是父母不健康,父母够健康,亲子关系一定健康,因为孩子跟着父母走,亲子关系不够健康,或许能教出“孝”,但教不出爱,生活中最常见的,人长大了对父母孝而不亲就是见证。

而且一旦你去教,你就妨碍了爱,所谓的“感恩教育”是“施恩图报”的逻辑。如果你觉得自己对人有恩,那实际上你是在图报,就像一个人觉得自己善良,他善良得还不够,一个人觉得自己坏,实际上他还不算坏。真正的善良对自己的善良是不知不觉的,他会说:哪有啊,谁都会这样呀;真正的坏人,不觉得自己坏,他觉得自己很好了。

所以,爱、感恩都不是教来的,如果你去教反而破坏了他,此谓无知;自己给孩子那个爱就霸王硬上弓不允许孩子自由以及充满企图,反而要求孩子感恩,此谓无耻。

篇6:李希贵:要教孩子学会输

Z 现在的父母跟孩子谈钱,绝对不是教他们怎么赚钱,因为你看现在的民营企业家们,肯定不是从小父母通过财商教育教育出来的,孩子们长大后,赚钱的技能和途径可能远远超过我们当前的想象,我们需要教给孩子正确地认识钱,认识了钱,驾驭钱也就变得相对简单。

事实上,认识钱是第一步,未来孩子们能够不为钱所困,能够明白自己想要什么,如何来实现自己的财务目标才是财商教育的本质。而每个人对生活的态度不同,并不一定要逼着他们去赚尽可能多的钱。

Q:财商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Z 教孩子长大后驾驭金钱的能力,我们现在所说的积累财富的高低并不能代表驾驭金钱的能力。根据美国肯塔基大学等几所大学的研究发现,彩票中奖者破产概率是普通人破产的两倍,说明这些人即使占有了很大的财富,但是没有足够的财商而无法驾驭这笔金钱,最后可能会沦落到比之前更悲惨的境地。财商教育就是在我们鼓励孩子勇往直前的同时,要告诉他们可能潜在的风险,以及在此之前培养他们对风险的认知。

Q:很多父母希望通过让孩子提供“有偿服务”或者“贿赂”孩子达到教育目的,比如洗碗奖励、写作业奖励等,这样做要注意什么?

Z 最关键的是在给孩子树立正确金钱观的同时,也要有爱和责任的教育,帮孩子分清什么是责任,什么是家人的关心。具体来说,父母在培养孩子金钱观的同时,要明确哪些事情是可以支付报酬的,哪些不是,为什么这些可以给孩子支付报酬,而那些是孩子自己必须要做的事。对于“贿赂”孩子来说,父母应该强调先后顺序,而不是强调因果关系,以写作业为例,孩子要明白,上学读书写作业是他的责任,只有完成作业之后,才可以去吃冰淇淋,而不是“写完作业,妈妈就要给他买个冰淇淋。”

Q:父母为了培养孩子勤俭节约,可以在孩子面前“哭穷”,或者表现出对金钱的忧虑吗?

Z 我们应该传递给孩子客观信息,既不要哭穷,也不要炫富。比如当孩子问道:“我们家有钱吗?”父母可以告诉孩子,“我们没有钱,但是也不缺钱,”或者客观如实地回答。当孩子想有一个比较奢侈的消费时,比如去迪士尼,父母可以把这个月的工资换成现金纸币,摆在孩子面前,然后根据每个月的生活消费,如房贷、车贷、生活费,孩子的学费等,罗列给孩子看,告诉孩子我们每个月有多少结余,去迪士尼需要多少钱等。这种方式可以让孩子对家里的经济情况有大概了解,同时也理解哪些开支是必须且首要的,哪些是次要的。

Q:有的父母崇尚的是“会花钱才会赚钱”,所以也会让孩子放手花钱,你觉得这是对的吗?

上一篇:关于激励的名言警句摘抄下一篇:商务策划原理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