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匆匆(教案及反思)

2024-04-21

2匆匆(教案及反思)(精选8篇)

篇1:2匆匆(教案及反思)

匆匆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会本课六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过程与方法:

1、教师教法

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并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2、学生学法

自读自悟,小组合作学习,全班汇报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题用“匆匆”说一句话

作者所说的“匆匆”指什么?

二、听录音或师范读课文

三、学生初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从哪些语句可以体会到时间的“匆匆”?

四、再读课文,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在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地方或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旁写上一两句话。)

五、交流

六、有感情地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

采取各种方法朗读,重点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视学生的自主多元感悟,重视学生朗读中谈体会和朗读中的师生评价,交流。

七、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第二课时

一、重点研读第三节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读具体描写时间匆匆的语句让学生仿写

交流,写的好的,让学生记录下来

二、课外推荐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自读

三、激发兴趣,为问配画激发兴趣,提出要求。

朱自清的散文成就很高,因为他的文不仅是文,还是画,更是诗,诗情画意,读后能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思。他的《荷塘月色》被拍成MTV,请大家欣赏。放录象

再读课文,感悟散文已经,为下一步的图画创意打基础小组合作,构思图画,画外配音

这一环节,请小组同学合作,共同创作一两段内容。要求有朗读,有画中景的描述。

如生(甲)一望无际的田野,金黄一片,丰收在望,一派丰收的景象。高高的天空,燕子们呼朋唤友,相约一起飞向南方。春染大地时,它们又飞到这去年住过的地方。

生(乙)朗读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

生(丙)描述场面燕子飞过清清的柳梢,飞过鲜艳的花朵,好一派迷人的春色

生(乙)朗读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交流展示

小组学习后,充分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相机评价,鼓励

四、交流惜时的句子

五、动手实践,扩展学习

读好课文后,布置学生利用多种渠道搜集有关惜时的现代诗歌古代诗词,名言警句,故事等办专题手抄报。

《匆匆》教学反思: 《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紧围绕着“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揭示了旧时代的年轻人已有所觉醒,但又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文章创作于二十年代,在表达上与现代文章有所不同,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但文中运用了各种修辞方法,而且大多数句子都是一些短句,适合朗读,因而教学设计时,我力求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理解,从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通过课堂实践,整体把握了作者的感情基调,在读中使读者与作者、文本对话,和学生一起欣赏、品味、探究了它的语言美,把阅读中领悟到的语言表现形成迁移到了写作。

首先,能较好地创设情境。上课开始让学生背《长歌行》,并让学本课文质兼美的特点。其次,我教学本课以读为主线,以读《长歌行》导入新课;以读激情:时间匆匆而逝的无奈之情,没有把握好时间的惋惜之情、自责之情;以读导练:“你在…… 的时候,……从 …… 过去 ”,让学生仿照课文练习说话,创新运用,以表达学生读文后的独特感受。

不足之处:

首先,学生朗读的时间短,朗读的感情把握还不够到位。

其次,交流不够。课堂应该成为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生与文本交流的平台,而这种交流的引发还是离不开提问。因而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应该成为学生课堂交流的依据。我采用了课前预习提示中的问题:想一想,作者在文中向我们看出了一个什么问题,对于这个问题,作者有没有作出回答。并且在学生确定作者作出了回答后又追问:作者是怎样写我们的日子匆匆而逝的?本以为这个问题可以统领全文,让学生充分交流起来,但在实际上课中,这种“提问”没有转化成“交流”,同学们没有动起来,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觉得所提的“问题”是有价值的,只是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我不能融会贯通地迁移、引导,导致师生交流不够充分,没能激发起学生地交流热情。因而,问题的设计固然重要,而把握教学时机更重要。

课堂上更多的是教学机智,是动态生成,为了不使每一节课匆匆而逝,我还要不断地深入学习,学习科学的驾驭课堂。

篇2:2匆匆(教案及反思)

《匆匆》教案及教学反思

一、复习古诗 , 谈话激趣: 1.师:同学们,我们学过一首古诗《明日歌》,能背下来吗?这首诗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生:它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 2.师:是啊,“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时间就像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我们今天再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匆匆》,看看朱自清先生要通过它告诉我们些什么呢?  板书课题:《匆匆》 3.师:通过预习,我们知道了些什么,预习要求中我们做什么? (学生汇报预习情况) 4.学生交流课外搜集到的有关朱自清先生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先让我们大声地自由地读读课文,看看作者在文中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用笔划出来。在读的过程中遇到有不懂的词语或句子,也请你用笔划出来。学课文的时候我们再解决。 (学生自读课文,读中感悟) 2.师:现在谁能告诉老师,作者在文中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生: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 板书: 一去不复返?) 3.师:这个句子还出现在别的地方,你能找出来吗? 生:它还出现在结尾。(生读句子。) 4..师: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都提出了同样的一个问题。这又说明了什么? 生1:前后照应。 生2:说明作者一直在考虑时间为什么一去不复返。 5.师:对,我们不但要会读,还要学习思考。在读书的过程中,你还碰到了哪些难以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学生汇报交流难理解的句子或词语。) 6.师:通过读书,我们对课文已经有了初步了解,那么现在谁能告诉老师课文是怎样写我们的日子匆匆而逝的? 学生找出第二、三自然段的有关片段和句子,师指导有感情朗读,在读中理解其意义。 句子 1: 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7.教师范读 :是啊,时间就这样无声无息地流逝了,想到这些,作者心里好受吗?现在,请同学们给老师一个表现自己的机会,让我读读这一自然段,看我能不能把作者的心情读出来。(读后评议:老师读得怎么样?为什么?) 8.教师引:还有别的句子写到时间是如何匆匆而过的吗? 三、  精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运用语言 1、师:作者在第三自然段具体写出了时间是怎样的去来匆匆和稍纵即逝的,让我们一起来看这一段,谁愿意读这一自然段?愿意读的同学就站起来读,其余学生边听边思考:朱自清认为哪些时间是匆匆过去的?请你把相关的词语或句子划出来。 2、现在谁能告诉老师,作者认为时间是浪费在做哪些事上? 板书: …… 的时候,从 …… 过去 3、引导学生积累语言:你认为这些句子写得好吗?愿意再读读吗?请你们放声读,看能不能把它背下来。 4、师:怪不得作者说:"太阳他有脚啊, …… " 5、引导学生运用语言:朱自清先生告诉我们:时间就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你我不注意的时候悄悄溜走的。像以上所说的洗手、吃饭、睡觉的时间是必要的 , 可朱自清却认为这些时间是浪费了 , 可见他有多么珍惜时间。想想我们自己,你是不是觉得自己在日常的生活中也有许多时间白白地浪费了,比如:在 …… 的时候,从 …… 过去 。 (让学生仿照以上句子的结构说出几句话) 四、 品读第四自然段: 1、 作者在第三自然段中具体地写出了日子是怎样的去来匆匆和稍纵即逝。他甘心这样度过每一天吗?你从哪儿可以看出? (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2.我们还可以从这一段中的其它句子看出作者的自责吗? (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3.事实真的像作者所说的他什么都没有留下吗?这里老师可以告诉你:朱自清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他是毕业于北京大学,在清华大学等几所著名大学当过老师。他留下的著作很多,即使这样,他还认为自己做得不够,可见他对自己的要求是多么严格啊。 五、选读句子,体味语言美 1、这篇课文语言非常美,我相信大家一定爱喜欢读它。我相请同学们挑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并想想你为什么喜欢它? (学生品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出为什么喜欢它。) 2、你喜欢它吗?你能把它背下来吗? 3、总结全文: 同学们,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你还学到了哪些学习的方法? 六、 作业:由《匆匆》所想到的 七、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本课文质兼美,是学习语言的典范。我教学本课以读为主线,以读激情:时间匆匆而逝的无奈之情,没有把握好时间的惋惜之情、自责之情;以读导练,“你在…… 的时候,……从 …… 过去 ”,练习说话,创新运用,以表达学生读文后的独特感受。 在这一堂课的教学中,我认为做得较好的是: 1.  整体把握了作者的感情基调,在读中使读者与作者、文本对话。 2.  和学生一起欣赏、品味了文章的语言美及探究了它的表现美。 3.  使阅读中领悟到的语言表现形成迁移到了写作。 不足之处:有些相关背景知识没有引导学生去掌握。因此,语言的感悟还不是很到位。      

 

篇3:《突出长横》教案及课后反思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分析所学字的主笔长横及写法,培养观察、分析和书写能力。

2.了解长横对汉字构架的重要影响,掌握长横主笔的字的写法。

3.通过学习书写主笔长横的字,培养良好书写习惯及审美能力,激发对书法的热爱。

教学重点:了解主笔优先的书写规则,写好主笔长横的字。

教学难点:写好主笔长横的字。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课件、练习卡、田字格书写板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认真读帖(2′)

师:“我们先来听宋代著名书法家米芾小时候的故事。”

播放故事《米芾惜纸》。

师:“听了这个故事,大家有什么启示?”

生:交流(预设:我的启示是写字之前要先把字琢磨透了再写,才能写得更好)。

师:“确实,会观察才能写好字。”

“请翻开教材第六课,同学们,读帖,看看这节课学写的是哪几个字?书写要领是什么?”

生:认真读帖。(学生自由读帖)(PPT出示6个字)

师:“大家读帖了,谁能告诉我,学写的是哪几个字?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生:交流。(预设:这节课学写的是……这6个字,它们都有一个长横。其中“玄”和“丽”的长横在上,“希”和“杂’的长横在中,“盐”和“盗’的长横在下。书写时要注意突出长横。)(随着学生回答贴出板书:长横在上,长横在中,长横在下)

师:“你读帖非常认真,抓住了要点,大家要向他学习。”“那怎样才能做到突出长横呢?我们先来看长横在上的字。”

点评:开课伊始引导学生读帖。教师对读帖有要求,引导学生从偏旁、结构方面抓住要点,注意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养成读帖的习惯,形成“意在笔先”的意识。

(二)教师范写,学生试写(10′)

1.指导写长横在上的字。

(PPT出示:玄丽)

⑴生:交流。(预设:长横在上的时候像屋顶盖住下面,如果写短了,屋子就会被雨打湿。)

师:“你的比喻真有意思,形象地指出了长横在上时的特点。长横在上,要写得长而舒展,盖住下面。字的结构是上宽下窄。”

⑵师范写“玄、丽”。“下面老师在黑板上写这两个字,请你仔细看,伸出你的食指和老师一起书空。”(写玄、丽字。边写边说要点。)

师:“请在试写栏里各写一个。”(播放音乐,学生书写。)

⑶生试写“玄、丽”(一名学生提示书写姿势)。(教师巡视、个别指导,关注握笔、写字姿势)

2.指导写长横在下的字。

(PPT出示:盐、盗)

⑴师:“长横在下时该怎么写好呢?”

生:交流。(预设:长横在下时,就像房子的地基,要写得坚实有力,把上面稳稳地托住。)

师:“你说的真贴切。长横在下,也要写得长而舒展,托住上面,字的结构是上窄下宽。”

(2)师范写“盐、盗”。“下面看老师在黑板上写这两个字,伸出你的食指书空。”(写盐、盗字。边写边说要点。)

师:“请在试写栏里各写一个。”(播放音乐,学生书写。)

⑶生试写“盐、盗”。(一名学生提示书写姿势)(教师巡视、个别指导,关注握笔、写字姿势)

点评: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引导交流,教师适时点拨、范写,学生试写,相互穿插,将课堂的“讲”变为书写实践的交流互动。

3.指导写长横在中的字。

⑴师:“同学们,问题又来了,如果长横跑到中间去了,又会怎样?”

生:交流。(预设:长横在中时也要写长一些,因为它像是个扁担,短了挑着吃力的。)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还有自己的体会,你的字一定能写好。确实,长横在中也要写长,托住上面盖住下面,上下要写得窄一些,上下还要对正。”

(2)师范写“希、杂”。“下面看老师在黑板上写这两个字,伸出你的食指书空。”(写“希、杂”。边写边说要点。)师:“请在试写栏里各写一个。”(播放音乐,学生书写。)

⑶生试写“希、杂”。(一名学生提示书写姿势)(教师巡视、个别指导,关注握笔、写字姿势)

点评:只要提笔写字,就关注书写姿势。“书写姿势正确”是硬笔书法学习的目标之一,教师随时关注学生书写姿势,及时提醒、纠正学生的“双姿”。

(三)学生点评,写法小结(1′)

1.学生互评。

师:“谁愿意把自己试写的字给大家展示一下?

生:交流。(指名上台展示)围绕刚才说的要点,看看他写得怎么样?”(预设:“他写得不错,××字的长横他写得……。但是我觉得……”)

2.师小结:“是的,正如这位同学评价的那样,他写得很不错,无论长横在上还是在下或者在中,他都写得长而舒展。在上的时候盖住了下面,在下的时候托住了上面,在中间的时候既托住了上面又盖住了下面。这是我们书写中的一个重要规则——突出长横。”

点评:评价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教师恰当点拨引导,培养学生依照书写要领进行练习并评价自己与同学的作品,做到评练结合。

(四)巩固练习,熟练掌握(20′)

1.田字格练写。

师:“对照这个要点看看自己试写的字。如果有不足的地方改一改。”(学生在试写栏里改正)

“请在田字格里练习写这几个字,每个字写5个。”

生:接着在田字格练写。(一名学生提示书写姿势)(教师巡视、个别指导,关注握笔、写字姿势)

(播放背景音乐,学生练写。练写好后自评。)

点评:学生练写时播放背景音乐,创设幽静舒适的环境,让学生在安静的氛围中静心习字,有益身心。

2.学生评价。

师:“谁愿意将自己的字在全班展示一下?”

生:交流。(预设:这是我写的字。我觉得我的字写得还不错。因为我每个字的长横都突出了,但是××没写好,要写得……。同学们还有什么建议给我吗?)(其他学生向其提出建议。)

师:“这位同学能围绕‘突出长横’这个书写要领,把字写得非常漂亮。你们能细心观察,找出不足,帮他把字练写得更好。你们真会学习。掌声送给你们!”

课间休息

师:“来,我们先休息一下。”(学生起立看视频做手指操,时间30秒。)(学生做操时教师出示方格字贴在黑板上)

3.方格练写。

师:“刚才同学们在田字格里写好了这些字,谁能告诉我,在方格里写字要注意什么?”

生:交流。(预设:方格里写字要居中,大小适当。)

师:“有没有信心在方格里也写好它们?好,拿出你的笔,请在方格里继续练习写这些字。”

生:在方格练写。

(一名学生提示书写姿势)(教师巡视、个别指导,关注握笔、写字姿势)

(播放背景音乐,学生练习方格书写,先写好的同学自评和组内互评。)

点评:练写体现层次。首先在田字格里练习,借助习字格把握字的笔画和间架结构,然后在方格里练习,体会方格里如何写好字,最后在设计好的书法作品纸上练习,层层推进,由易到难。

设计中练写时间充分。重视培养学生书写基本功,强化书写实践,给学生足够的练写时间,“教师范写,学生试写”“巩固练习,熟练掌握”“书写竞赛”等几个阶段学生有充分的时间练习,达到《武汉市中小学高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要求。

(五)书写竞赛,展示欣赏(6′)

1.开展书写竞赛。

师:“老师刚才看到很多同学的字都写得非常漂亮,接下来我想开展一个书写比赛。评选出每组的小书法家。有没有信心挑战一下?”(拿出设计的书法作品纸,播放背景音乐,学生书写)

2.学生完成书法作品。

师:“谁能把组内写得漂亮的钢笔字推荐给大家欣赏?”

3.小组推荐展示。(学生分组展示,简述理由。预设:我们组推荐的是××的字,他的字都突出了长横,字也写得非常干净,你们认为呢?)

师:“这些同学的字确实写得很漂亮,不愧是我们各组的小书法家。老师把他们写的字贴在黑板上,课间同学们还可以细细地欣赏。”

点评:书法展示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更写好字的信心。

(六)小结体会,激励进步(1′)

1.学生谈体会。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体会?”(指名说。预设: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主笔是长横的字要注意突出长横。长横在上时要盖住下面,长横在下的时候要托住上面,长横在中的时候既要托住上面又要盖住下面。我们要在以后的练写中多加运用。)

2.教师总结。

师:“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学习了突出长横这个书写要领,通过用心练习,字写得很有进步。以后多学多练,相信人人都能成为小书法家。”

板书:

总评:本教学设计依据《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精神,根据现行教材,围绕教学重难点设计教学。设计中遵循学生书法学习规律,目标简明,重点突出,指导简明扼要。设计关注学生书法习惯的培养,随时注意提醒、纠正学生的“双姿”。整个设计以提高学生书写能力为基本目标,以书写实践为基本途径,强化书写实践,注意给足学生练写时间。教学过程清晰,读帖、范写、练写、评价等学习方式相互穿插,自然合理。

二、课后反思

2016年5月18日,武汉市高效课堂———走进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书法教育活动在新城小学举行,活动当天,笔者作为新城小学的一名教师有幸执教了一节四年级硬笔书法课《突出长横》。

武汉市教育学会书法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陈逸涛老师对这节课给予了较高的评价:教学目标,突出长橫。语言精练,重在启发。教师范写,板书到位。学生练写,双姿正确。自始至终,环环相扣,是一节优秀硬笔教学课,应推广示范。

《突出长横》这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了解主笔优先的书写规则,写好主笔长横的字。开课的读帖中,我引导学生从笔画、结构方面抓住要点。在教师范写和学生试写时,始终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和体会如何写好主笔长横。在田字格和方格练写时,引导学生依照书写要领进行练习。评价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围绕书写要点评价自己与同学的作品。在评价中我注重正面激励,以肯定优点为主,兼指出不足,以此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更加写好字的信心。

书法教育要注重基本书写技能的培养,在学生练写环节,我有意识地体现练写的层次。首先在田字格里练习,借助习字格把握字的笔画和间架结构,然后在方格里练习,体会方格里如何写好字,最后在设计好的书法作品纸上练习,层层推进,由易到难。这样既让学生保持了练写的兴趣,也实现了学生书写能力的逐步提升。

华中师范大学雷实教授在5月18日的活动中,谈到现在书法教学中存在的两种现象:“一是老师只顾自己讲,不管学生,课堂变成老师的秀场;二是学生只管自己练,老师则做自己的事,一节课下来学生没有进步。”对照雷教授的讲话反思我的课堂,笔者认为自己基本做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练写为主线”。教学设计中,我重视培养学生书写基本功,强化书写实践,并试图在练习的层次和深度上逐步提升,安排了近30分钟时间给学生练写,达到《武汉市中小学高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要求。

“书写姿势正确”是硬笔书法学习的目标之一。在这节课中,只要提笔写字,我就关注书写姿势。学生提醒握笔和书写姿势,我也在巡视中随时关注,及时提醒、纠正学生的“双姿”。

篇4:2匆匆(教案及反思)

“体艺2+1项目”是通过课内外体育和艺术教育活动,要求每位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必须掌握2项强身健体的体育技能和1项艺术技能,使每位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对于学生自觉养成终身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与良好的习惯,提升审美素质,陶冶情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在小学普及实施“体艺2+1项目”轰轰烈烈的背景下,也出现一些不和谐的现象。

一、小学“体艺2+1项目”实施现状

(一)重文化轻体艺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小学的体育和艺术类课程并没有获得足够的重视,在学校教学时间难以保证。很多学校的体育、艺术课程没有开足开够,如课标规定一周4节体育课,不少学校为了满足文化课的需要,一周只安排了2节体育课,另外2节体育课则变成“综合实践活动”等所谓的素质提升课程,或者由文化课的老师上文化课。到了期末,体育和音乐、美术课更被以“复习考试”为借口被文化课老师占用。体育、艺术在家庭教育中也不受重视。很多家长在幼儿园的时候培养了孩子很好的体育和艺术细胞,但是到了小学中高年级,因为学习紧张,就终止了培养,学生再也没有深入学习。久而久之,原本掌握的体育和艺术特长也生疏了。究其原因,首要的就是部分教师和家长只重视文化课,“成绩第一” 的应试教育传统思维仍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社会的教育舆论。

(二)全校学生共吃“大锅饭”,忽视学生个性发展

因受上述因素的影响,有的学校开展的“体艺2+1项目”流于形式,项目没有根据地域、学校校本特色开设。如有的学校图方便,每堂美术课都让学生画同一幅画,枯燥无味;有的学校选择的项目千篇一律,因为跳绳好练就全校练跳绳,唱歌好练就全校练唱歌;还有的学校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一上课就组织学生练技能,应传授给学生的理论知识或操作要领完全没有传授。长此以往,对学生的个性发展是很不利的。

(三)低年级段项目开展出现“真空”

“体艺2+1项目”的技能标准是从小学三年级到初中三年级设定的,即“水平二(3~4年级)、水平三(5~6年级)、水平四(7~9年级)”;而且每一水平中又可以根据学生体育运动技能的实际掌握情况分出“优秀、良好、及格”三个不同的等级。不少学校在理解标准上存在误区,以为小学一二年级没有标准衡量,所以不用开展“体艺2+1项目”,于是出现项目开展的“真空”。学生到了三年级,面对突如其来的“体艺2+1项目”,他们由“真空”学习状态进入“有氧”学习状态,一下子难以适应,很难有成绩。

二、开展“体艺2+1项目”的措施

鉴于以上现状,如何推进项目的实施与开展呢?笔者进行反思,认为应该从如下五个方面做出努力。

(一)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

教育部制定和实施“体艺2+1项目”的目的在于促进青少年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全面提高。推进“体艺2+1项目”的突破口就是通过各种体育和艺术活动,引导课程设置和评价体系的改革。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学校可以依托校运会、艺术节等活动平台,定期邀请家长参与学校体育与艺术活动,让其参与评价过程和评价结果分析,感受实施“体艺2+1项目”与文化课的学习没有冲突,相反还有促进作用。家长只有切实感受到了这些变化,才能转变教育观念,才能自觉地引导孩子参与各种体育技能和艺术技能的学习。同时,作为项目参与者之一的教师也要转变观念:学生要成绩,但要的是学生健康、快乐、全面发展的成绩。

(二)从监督管理上落实

“体艺2+1项目”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个部门的协调参与,需要完善的相关体制,明确权责,强化监督管理。学校应确定目标、做好分工、如实记载、严格奖惩;教学部门和政教部门组成督查组,做到一周一检查、一月一汇总。只有各部门各司其职、严格把关,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张扬,才能真实地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三)尊重学生个性差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体艺2+1项目”的开展对象是面向全校小学生,因此,要确保“体艺2+1项目”真实有效。应该在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上,实施自选与鼓励相结合的活动机制。对于“首推项目” 应该制定带有强制性的规定,要求其必须按规定的时间、地点参加;对于“任选项目”和 “开放性项目”,则可将权力还给学生,让其自由选择。另外,各个学校可以根据区域位置、师资等条件开展具有本区域特色或民族特色的项目。“体艺2+1项目”的开展应遵循“个体—群体—整体”的发展思路,确保每一个学生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体艺2+1”项目;设置课程、开兴趣班,指导整体学生开展活动;打造特色项目、重点项目,形成学校特色教育。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体艺2+1项目”的实施者是一线教师。提高体育、艺术教育师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是实施“体艺2+1项目”的先导条件。学校应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种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体育、艺术教师的教学能力,以满足此项活动对教师教学技能的要求,确保高质量地开展活动。但是,在现在的体制下,“体艺2+1项目”的实施光靠专职教师肯定不行。学校可以实行“内部开发”,让一些年轻又具有一技之长的教师不断充实到体艺教师的队伍中来,对这些教师可以采取“兼职制度”,从而形成一个强有力的师资队伍,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和成效。

篇5:2 六下 匆匆 教案

(两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深刻体会文章的优美语言,引导学生获得个性体验。

2、学会生字新词,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含义。

3、学习作者通过形象地描写表达真实感情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读、理解、表达能力。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感悟,体会文章的语言文字之美。教学难点 :感受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导读激趣:同学们,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位著名的作家,他一生勤奋,给我们留下了200多万字的作品;他一生重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毛主席曾称赞他是最有骨气的中国人。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2.朱自清先生不仅是一位诗人、学者,而且还是一位杰出的散文大师,他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散文佳作,他的散文被称作“美文的典范”。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他24岁时写下的一篇散文-----《匆匆》。3.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交流预习,整体感知

1.出示课下预习的自学要求: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感觉难读或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3.班内交流、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1)注意“涔、潸”的读音。(2)指导书写难写的字。

(3)采用多种形式读:自读、当小老师读、男女对读、齐读等

4.全班交流初读后的感受 :初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从课题“匆匆”中,了解到课文写了“时间匆匆,一去不返”的意思。)遇到了哪些问题?

三、品读感悟,体会感情

1.谈话过渡:作为一篇传世佳作,本文语言优美,文中语句饱含哲理、耐人寻味。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匆匆》,走近朱自清,去品味、感悟这优美的语言。请大家带着问题快速读课文,把你感受最深的或者特别喜欢的句子画下来,并在旁边标注上你的感受体会。

2、小组内进行交流。先把自己标画下来的句子,读给大家听,然后谈自己的感受或喜欢的原因。同学们通过刚才的交流有以下内容需要在全班进行交流。

3、全班交流。品读一:品悟第一自然段

①“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a.指名读,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b.探究升华。

这是一个排比句,写到燕子去了还来,杨柳枯了还青,桃花谢了还开,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把“燕子去了还来,杨柳枯了还青,桃花谢了还开”与时间流逝进行比较,写出了时间一去不复返的特点。

c.本段最后四个反问句,看似在问,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留恋。

四个问句,作者在问谁?可以理解为作者可能在问自己,也可能是在问你、问他,问我们所有的人;也可以理解为作者在用问句表达心里的疑惑,他或许并不想让谁回答,而是想以发问的方式告诉人们无论对谁时间都是一去不复返的,每个人都应该好好珍惜。

理解四个追问时,可引导学生感受和体会作者写下这些文字时的心情?(惋惜、后悔、茫然、痛苦或无奈)在学生感悟后,及时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感受融进去朗读课文。

d.学生带着无奈、惋惜等感情自己读第一自然段。

e.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想一想:去年的你和现在的你一样吗?教师也可以适时谈谈自己的变化,以引发学生的共鸣。

②再次指导学生朗读:当你感受到了这些,你再读一读这一段,是不是有了新的感触呢?

③读课文最后一段:文章的结尾有什么特点?(出示课件)学生齐读、齐答。品读二:品悟第二自然段。

出示:“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个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①说说这两句话的含义:

a.“八千多个日子”是指作者从1898年出生到写作本文的1922年,一共是24年,八千多个日子。

b.这句话作者运用了比喻,把逝去的时间比作“针尖上的一滴水”,把“时间的流”比作“大海”,这样描写使本来无形的时间变得有形。

c.“溜”“没有声音,没有影子”可以理解为时间无声无息的流逝,非常快。d.“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可以体会到作者面对逝去的日子,觉得自己光阴虚度而无所作为,不禁流泪落汗。理解“头涔涔”“泪潸潸”。

由此可见作者是十分在意时间的,因为只有珍惜时间的人,才能感受到时间的无情流逝,才会觉得时间不够用,才会用一日一日的计算时间。

②指导朗读:要读出惋惜、留恋、自责之情。b.教师范读,读后请学生评价,教师可联系自己的切身的感受指导学生读好本段。下面看看在第三自然段,作者又提出了什么问题呢? 品读三:(出示课件)品悟第三自然段

(1)时光究竟是怎样从我们身边悄悄溜走的呢?

学生以读代答――“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2)体会写法:

①作者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时间拟人化,“跨、飞、溜、闪”,写出了一天的时间是怎样很快地从身边“溜走”的。

②作者使用排比的手法,通过生活具体的小事情“吃饭、洗手、睡觉、沉默”等,赋予时间以生命,十分生动具体的描写出了时间是怎样一点一滴在不知不觉中从我们身边流逝的。

(3)老师指导读出时间流逝的匆匆和永不停息,生读第三自然段。(齐读、男女生对读)

(4)教师小结:作者抓住生活中的小事,赋予时间生命,把时间当作一个有生命的东西来写,才让我们感受到时间就在身边,而且来去匆匆和稍纵即逝。(5)读写结合,学生练笔

a.朱自清的时间步履匆匆,在洗手、吃饭的时候过去了。那么,同学们,你们的时间是怎样从你的身边一点一滴溜走的呢?请大家学着朱自清先生的写法,也抓住自己身边的小事,赋予时间生命,让我们感觉到时间是怎样从你的身边流逝的?看谁写的最有朱先生的风格。b.学生自由仿写练笔:

句式:„„的时候,日子„„过去

c.学生写完后,朗读交流,师生及时评价。

(过渡)面对“逃去如飞”的时光,作者不禁想到“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自己能做些什么。

品读四:(出示课件)

品悟第四自然段:试答追问,延伸拓展

(1)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有几次追问?(六次)有几次做出了回答?(前两次)师生读书问答。

(2)引导学生试答文中后四次追问:你觉得怎样才算是留下些生命的痕迹?怎样的人生就是没有虚度,才算是没有白白的在这个世界上走一遭?可以举一个你佩服的人来说。(引导学生可以谈伟人或名人的事例,也可以谈自己身边的普通人。)

(3)出示朱自清资料,引导学生谈感受:你觉得朱自清先生有没有在这个世界上白白的走一遭?(联系朱自清写作本文时的年龄和一生的成就感受体会)

四、交流名言警句,进一步懂得珍惜时间、珍惜生命

1.古今中外,许多文人墨客写下了不少珍惜时间、珍惜生命的名言警句。你知道哪些?

学生读自己搜集到的名言警句。指名读。

2.教师出示自己搜集的名言警句,学生朗读。

课堂小结

1.学生配乐读文:分组读、个别读、齐读

2.学生畅谈自己的学文感受(分小组交流)

课后习题

1.阅读语文主题丛书上的相关文章和钱鹤滩的《明日歌》。2.以小组为单位,出一期关于“珍惜时间”的手抄报。

板书

2、匆匆

开头提出问题

时间

具体事例

时间匆匆

珍惜

首尾照应

篇6:2 《匆匆》教案3.29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2个生字“挪、蒸”,正确读写“挪移、蒸融”2个词,正确认读“头涔涔、泪潸潸、徘徊”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抓住重点词句,运用设问、比喻、排比、拟人等句式,将不易察觉的时光匆匆,一去不返写的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3.背诵课文,积累优美的语言,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运用设问、比喻、排比、拟人等句式,将不易察觉的时光匆匆,一去不返写的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经接触过散文,让学生充分自学,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感受朱自清散文的诗意语言。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教案、学案

第一课时

1.学会本课的2个生字,会读“挪移、蒸融、头涔涔、泪潸潸、伶伶俐俐 徘徊”6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抓住重点词句运用设问、比喻、排比、拟人等句式,将不易察觉的时光匆匆,一去不返写的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3.背诵课文,积累优美的语言,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教学过程:

一、尝试自学。1.读书(我会读)

课文朗读3-5遍。自己选择喜欢的段落尝试背过,统计背过了几段。

2.写字(我能写)

我能把下列词语读准确,为加点的字注音,并能正确书写。挪移 蒸融 头涔涔 泪潸潸 伶伶俐俐 徘徊 ........老师重点指导“挪、蒸”的写法。3.练习(我会做)

我能从课文中摘抄含义深刻或自己特别喜欢的片段(不少于100字)。工整、准确地书写在学案上。

4.查阅(我会查)

写出最近知道的关于珍惜时间的名言。(三句)

二、自学反馈。1.检查朗读。

同桌相互朗读第一自然段,检查是否正确、流利,互相指正错误。2.写字指导。

蒸:上中下结构,横撇和捺要写舒展,不要忘记写短横。3.练习反馈。

指名读含义深刻的片段并说说感受。同学们可以相互补充。

4.资料交流。

全班交流名言,说说自己的理解。如:

(1)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2)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3)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5)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三、重点探究。

1.提出阅读思考的问题。

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去来的匆匆的,是用什么方法具体描述的?

2.自读感悟,圈点勾画。

自己找出相关的句子,划出来,写一写作者用了什么方法具体描述的。

3.小组讨论,提升感悟。

小组内朗读并交流作者的写作方法。

具体操作:1.划出自己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在旁边作批注。2.将自己的想法说给成员们听,互相交流,可以互相反驳、辩论。3.商议好小组起来汇报的方式。4.班级交流,领悟方法。具体描述日子去来的匆匆的句子

预设一: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运用比喻、拟人,更具体、更形象。再指导朗读。

突出“针尖”“一滴水”“时间的流”“声音”“影子”。

预设二: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

抓住动词“过去”“跨过”“飞去”运用排比句将时光的匆匆表达的更具体。

再指导朗读。

突出“洗手”“吃饭”“默默时”“跨过”“飞去”。

预设三: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巧巧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时间就在这琐碎的日常生活的不经意间来去匆匆。

再读写太阳的句子,圈出你认为用得好字。这些字让你感受到什么?读出这种感觉。

可以突出“挪移”“旋转”。

师引到: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朱自清给了我们什么答案呢?(徘徊、匆匆)

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读到这里,你想到了什么?

预设:无奈,不甘心

(我们不能白白地浪费日子,不能白白地浪费时间、浪费生命,不能什么也没做,什么贡献也没有。)

四、课堂总结。

现在,回过头来,聪明的孩子们,你能解答“我们的日子为什一去不复返”这个问题吗?古今中外的一代代人,从家境贫困的山村野夫,到叱诧风云的英雄人物,从多愁善感的文人墨客到深沉智慧的哲人志士,都对岁月匆匆留下了自己的感叹,相信同学们也对时间有了自己的理解。

五、达标检测:

我能当堂背过自己感受最深的片段。

六、作业设计:

1.作者具体描述了日子去来的匆匆,我能仿照课文中的写法,再写几句。

2.背诵课文。

七、板书设计:

2、匆匆 ? 一去不复返

无奈 惋惜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我能交流自己的家庭作业(小练笔),学习、积累优美的语言

2、背诵课文全文,积累优美的语言。学习过程:

一、交流自己的家庭作业(小练笔)。

预设:

上课的时候,时间从老师朗朗的讲述声中过去;奔跑的时候,时间从我们的脚步声中过去;做作业的时候,时间从我们的笔尖溜走。

(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实际入手进行仿写)

二、展示背诵(背诵全文)

检查背诵,同时引导学生流利地、有感情的背诵课文,积累优美的语言。

学生如果背得流利、有感情,教师要有激励性的评价,同时引导其他准备背诵的同学。板书设计:

2、匆匆

生活

匆匆

珍惜时间

篇7:2匆匆(教案及反思)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饭碗 伶伶俐俐 徘徊 赤裸裸

2.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3.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时间的稍纵即逝。

4.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并学习运用作者的表达方法。

【学习重点】

1.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美,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2.积累语言,学习运用语言。

3.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时间的稍纵即逝。

【教学难点】

理解文意。能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时间的稍纵即逝。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的《长歌行》吗?引背全诗。

师:学了这首诗,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珍惜时间,及早努力)

师:是啊,时间匆匆如流水,一去不复返啊!今天,我们让一起来看看 朱自清先生是怎样表达他对时间的感叹的吧!

师:通过预习,你能说说 朱自清先生是怎样一个人吗?

出示朱自清的一段话:我深感时日匆匆底可惜,自觉以前的错处与失败,全在只知远处、大处,却忽略了近处、小处,时时只是做预备的工夫,时时都不曾作正经的工夫,不免令人有不足之感。他已经意识到了以前的时间匆匆溜走而无所作为,他决意今后要从小处、近处着手,要切切实实做些事,他认为每一刹那有每一刹那的意义和价值,应该珍惜这每一刹那,所以写下《匆匆》这篇文章。

教师板书课题:匆匆

师:你能说一说“匆匆”是什么意思吗?组个词或说句话。课文中的“匆匆”指的又是什么呢?(时间)让我们到课文中去看看吧!

二、品读感悟,体会感情

师:作为一篇传世佳作,本文语言优美、文辞隽永,文中语句饱含哲理、耐人寻味。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匆匆》,走近朱自清,去欣赏、品味、感悟、思考这优美的语言。请大家默读课文,把你感受最深的或者特别喜欢的句子画下来,并在旁边标注上你的感受体会,一会儿进行交流。

师:全班交流,先把自己标画下来的句子,读给大家,然后谈自己的感受或喜欢的原因。学生可能标画出以下句子,教师引导学生感悟的要点如下。

⑴ 学习体会第一自然段: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这句话的理解要点:

A、这是一个排比句,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把“燕子去了还来,杨柳枯了还青,桃花谢了还开”与时间流逝进行比较,写出了时间一去不复返的特点。

B、本段最后四个反问句,看似在问,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留恋。4个问句,作者在问谁?可以理解为作者可能在问自己,也可能是在问你、问他,问我们所有的人;也可以理解为作者在用问句表达心里的疑惑,他或许并不想让谁回答,而是想以发问的方式告诉人们无论对谁时间都是一去不复返的,每个人都应该好好珍惜。

C、理解四个追问时,可引导学生感受和体会作者写下这些文字时的心情?(惋惜、后悔、茫然、痛苦或无奈)在学生感悟后,要及时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感受融进去朗读课文。

◆可适时补充台湾作家林清玄《与时间赛跑》一文中,父子俩的对话。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想一想,去年的你和现在的你一样吗?教师也可以适时谈谈自己的变化,以引发学生的共鸣。

◆指导学生朗读:当你感受到了这些,你再读一读这一段,是不是有了新的感触呢?

⑵ 学习体会第二自然段:

◆“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个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这句话的理解要点是:

A、“八千多个日子”是指作者从1898年出生到写作本文的1922年,一共是24年,八千多个日子。

B、这句话作者运用了比喻,把逝去的时间比作“针尖上的一滴水”,把“时间的流”比作“大海”,这样描写使本来无形的时间变得有形。

C、“溜”“没有声音,没有影子”可以理解为时间无声无息的流逝,非常快。

D、“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可以体会到作者面对逝去的日子,觉得自己光阴虚度而无所作为,不禁流泪落汗。由此可见作者是十分在意时间的,因为只有珍惜时间的人,才能感受到时间的无情流逝,才会觉得时间不够用,才会用一日一日的计算时间。

◆指导朗读:

A、要读出惋惜、留恋、自责之情。

B、教师可适时范读,读后请学生评价,教师可联系自己的切身的感受指导学生读好本段。

第二课时

一、继续品读课文,学习体会第三自然段:

1.时光究竟是怎样从我们身边悄悄溜走的呢?

学生以读代答──“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2.体会写法:

⑴作者使用了排比句,把时间拟人化“跨、飞、溜、闪”,写出了一天的时间是怎样很快的从身边“溜走”的。

⑵作者通过生活具体的小事情“吃饭、洗手、睡觉、沉默”等,赋予时间以生命,十分生动具体的描写出了时间是怎样一点一滴在不知不觉中从我们身边流逝的。

⑶导读出时间流逝的匆匆和永不停息。3.教师小结:

作者抓住生活中的小事,赋予时间生命,把时间当作一个有生命的东西来写,才让我们感受到时间就在身边,而且来去匆匆。

二、读写结合,学生练笔

1.朱自清的时间步履匆匆,在洗手、吃饭的时候过去了。那么,同学们,你们的时间是怎样从你的身边一点一滴溜走的呢?请大家学着朱自清先生的写法,也抓住自己身边的小事,赋予时间生命,让我们感觉到时间是怎样从你的身边流逝的?看谁写的最有朱先生的风格。

2.学生自由仿写练笔。

3.学生写完后,朗读交流,师生及时评价:

(过渡)面对“逃去如飞”的时光,作者不禁想到“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自己能做些什么,于是一连串的问题倾泻笔端。

三、试答追问,延伸拓展

学习体会文章的最后两个自然段:

1.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有几次追问?(六次)有几次做出了回答?(前两次)师生读书问答。

2.引导学生试答文中后四次追问:你觉得怎样才算是留下些生命的痕迹?怎样的人生就是没有虚度,才算是没有白白的在这个世界上走一遭?可以举一个你佩服的人做例子来说明。引导学生既要谈伟人名人的事例,又要关注自己身边的普通人。

3.出示朱自清资料,引导学生谈感受:你觉得朱自清先生有没有在这个世界上白白的走一遭?(联系朱自清写作本文时的年龄和一生的成就感受体会。)

四、交流名言警句,进一步懂得珍惜时间、珍惜生命

1.古今中外,许多文人墨客写下了不少珍惜时间、珍惜生命的名言警句。你知道哪些?

2.教师出示自己搜集的名言警句,学生朗读。

五、拓展思路,深化认识

1.读书思考:

文章第一自然段写到燕子去了还来,杨柳枯了还青,桃花谢了还开,可是燕子还是去年的燕子,杨柳还是去年的杨柳,桃花还是去年的桃花吗?

(燕子已经不再是去年的燕子,杨柳也不再是去年的杨柳,桃花当然也不再是去年的桃花。对于世间万物来说,时光都是一样的公平,一样的一去不复返。)

2.“什么是永远不会回来?”师问。

篇8:2匆匆(教案及反思)

关键词: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案设计,教材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过程,教学反思

1 教材分析

1.1 教材地位和作用

“向优秀人物学习、说说廉颇蔺相如”是根据高等教育出版社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语文》 (基础模块) 上册第六单元《廉颇蔺相如列传》安排的一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 本教材注重语文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 突出了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在阅读和欣赏的基础上增加语言积累陶冶情操、提高文化品位。《廉颇蔺相如列传》中人物形象鲜明、故事情节曲折。廉颇和蔺相如是我国家喻户晓的优秀历史人物, 他们身上所具有的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高贵品质是中职生在校学习和将来从事职业生涯的动力和指南。因此本人以作品中优秀人物作为切入点开展以收集成语诗歌散文对联等并制作成手抄报用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应用能力并提高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1.2 学情分析

授课的对象是中职一年级护理班的学生, 他们有一定的语文基础但个体差异大, 对中华传统文化认识不足, 学习缺乏主动性, 生活阅历少, 审美情趣需要提高, 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需要培养, 语文综合运用能力有待于提高。基于以上原因开展本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帮助学生提高对职业人生的认识层次。

基于此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增加学生的语文知识的积累。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提高学生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德育目标:在活动中认识廉颇蔺相如的高贵品质, 以廉颇蔺相如德才兼备的人格感染学生由此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

活动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活动难点: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关键点: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是口语交际能力培养, 自主学习的能力。

2 教法

基于上面的教材分析, 结合我校学生的特点, 本课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法”、“情景导入法”、“情感朗读法”、“讨论法”为主的教学方法。

2.1 布置任务目标导学, 带着任务查找资料, 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2 情景导入教学法, 用成语故事、有关问题引出“优秀”人物引发学生的兴趣

2.3 问题点拨法

在学生讨论过程中, 教师适时点拨归纳总结。总之多法配合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主。

3 学法

3.1 引导—探究学习法

让学生在搜集整理资料的过程中主动学习, 整理制作受抄报既增加了知识的积累, 又解读了了本课的要求对《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的进一步认识和了解, 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3.2 合作交流学习法

通过小组讨论朗读成语故事、对联、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 表达自己的看法, 挖掘出名人的思想品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 教学过程

本次教学活动分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是学生在课外的准备阶段, 学生有三个任务。

(1) 在课外的准备阶段学生利用学校图书馆的条件, 找到并阅读《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全文, 找出课文节选内容之外的成语, 并将有关故事整理记录下来;网上搜集有关廉颇蔺相如的诗歌、散文、对联, 打印或记录下来;将搜集的资料整理筛选, 制作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设计新颖的手抄报。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既补充了自己知识的不足也为课堂活动作了充分的准备。

第二阶段:是课堂活动组织与实施阶段:这个阶段的教学安排了2个学时的内容。简单的总结为:“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议一议”、“评一评”等环节, 说明如下。

(1) “读一读”环节。

首先是视频播放成语故事让学生猜成语并说出有关人物及思想, 引出课堂活动的主题, 之后老师提出问题引领学生激发思维作为课前导入及热身准备。接着分组活动是学生在各自小组内朗读收集摘抄的描写廉颇、蔺相如的诗歌、散文、对联等。教师提出朗读要求 (声音洪亮、有感情) 学生组内评价总结自己学习活动的情况。自己评选出最佳朗读效果奖组内加分鼓励。

(2) “想一想”环节。

(集体活动) 是教师通过学生的朗读内容提出基本能概括廉颇和蔺相如高贵品质的几个问题用问题引出廉颇蔺相如的为人处世及人格, 要求学生自由讨论问题,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师巡视表扬认真讨论的一组以鼓励。评选出最佳讨论小组奖。全班鼓掌鼓励小组每人3分。

(3) “说一说”环节。

教师要求学生就以上问题按小组进行讨论后推荐一位综合能力较强的同学向全班同学汇报, 在这个环节教师基本能预测学生汇报的内容, 学生的答案尽管内容不尽统一, 但都能通过问题总结出廉颇蔺相如的可贵之处, 也不影响作者司马迁对自己笔下人物的赞扬:司马迁赞扬蔺相如凭着过人的智勇, 由一个身份低微的舍人一跃成为赵国的重臣, 在彻底改变自己命运的同时, 也为维护赵不受秦的勒索、侵犯做出了重大贡献, 使得赵国君王、百姓度过了动乱年代中一段相对平静的日子。蔺相如的这种顾全大局情系国家宽厚待人以团结为重对廉颇不计较个人得失, 始终把国家利益放在最高位置是我们今天最需要的精神。也是我们本次教学活动的主要内容。

活动到此达到了一个小小的高潮, 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更高。这部分内容既锻炼了学生归纳总结、口语表达的能力, 也基本上实现了以作品中人物的优秀品质感染学生的目的。本环节教师根据汇报内容是否全面、声音是否宏亮、能否体现廉颇蔺相如的高贵品质为评价依据评选出最佳小组奖。

(4) “议一议”环节。

有两个活动内容, (1) 是学生用收集到的对联分别概括廉颇和蔺相如的特点。 (2) 请学生说说我们身边的优秀的人和事。 (要求结合专业事件典型即可) 。在第一个小环节学生用了很多对联来概括廉颇和蔺相如。 (对学生讲清楚为什么用对联概括) 对联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宝贵的精神财富, 用对联既简练又概括达到了升华主题的作用。

在第二个小环节我和学生同时想到了在今年举办的“医模杯”全疆护理技能大赛中获得全能第一名的好成绩的我校08级英语护理班的侯玲玲同学。她平时就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团结同学乐于助人, 因为她的突出表现她代表学校参加了全疆大赛并取得优异成绩, 为学校争得了荣誉, 也为自己将来的职业生涯奠定基础。已被好几家大医院看中。并有幸受到中央电视台的采访。 (视频显示) 这是我们身边最好的例子。优秀品质及在此环节学生根据老师给出的评价标准 (是否积极踊跃事件是否典型) 评选出最佳个人奖。

(5) “评一评”环节。

(成果展示) 学生将自己制作的手抄报, 在全班相互传看;交流经验。并作评价。

(6) 根据以上学生活动情况进行简短的课堂小结。

(7) 课堂活动评价和板书设计。

本次课堂活动评价贯穿整个课堂始终, 突出了阶段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既有教师评价也有学生评价。整个活动体现了学生是活动的主人, 让学生对自己对同学的活动成果作出评价有效调动了学生的活动积极性充分发展了学生的个性, 在评价中做了口头评价和分数评价。口头评价先是由学生代表对本次活动做总体评价, 之后由教师做总结评价。二是分数评价:按如下要求。

(1) 学生自评 (占20%) :学生自己根据同学展示的手抄报, 确定自己制作的水平, 并打分。

(2) 同学互评 (占30%) :每位学生拿到谁的手抄报就给谁打分。

(3) 教师评价 (占50%) :全体同学手抄报交上来后, 教师会同班级学习委员、语文课代表, 为全班同学作品打分, 按照分数高低, 评出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 三等奖三名, 在班级学习园地中展示。

5 教学效果与反思

5.1 本次活动完成的比较顺利, 前期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教师在活动中认真辅导、督促, 确保了这次活动的顺利进行

通过这样的学习, 它们已认识到文言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 它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民族智慧。文言文也是教学是中职语文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开放、有序”、“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指导下, 指导学生在探索和实践中学习语文, 将文本阅读和人文熏陶相结合, 课内文本和拓展阅读相结合, 知识学习和习惯养成相结合。让学生自主学习在趣味中学习。

5.2 在活动过程中, 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其中, 在课堂上进行成果交流, 其中穿插学生自评、互评

最后教师总评。学生在愉快和竞争中完成了一次语文课的学习, 锻炼了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能力, 又重视了学生收集、运用、筛选信息的能力, 还关注了学生的合作和创新精神、竞争意识、情感熏陶、品德教育等, 发挥了活动的多重功能, 每项活动都真正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了提高。

上一篇:湖北工业大学数理统计下一篇:2022年用转正申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