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运动会心得

2024-05-13

心理健康运动会心得(通用14篇)

篇1:心理健康运动会心得

为了响应“10·10”世界精神卫生日的号召,为增强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在这充满希望的日子里,我们迎来了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第四届心理趣味运动会。在这趣味运动场上,我们将挑战自我,展现风采,不畏严寒,一路洒下幸福的种子。

伴随深秋的阵阵寒意,我们鼓动着青春的步伐,开始了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第四届心理趣味运动会。本次活动的领导与嘉宾有学工办主任夏禹、级辅导员肖笛、学生会主席李朱聪以及团委副书记兼青年传媒中心主任孙百雄。

最后

学工办主任夏禹老师宣布

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第四届心理趣味运动会

现在开始

好好想一想

你最近期待啥活动啊?

是Ta!是Ta!就是Ta!

我们的趣味运动会

估计你们早就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

那就随小编一起来感受一下各位的风采(美照)吧

蚂蚁搬家

蚂蚁搬家是一个团队创作型的活动

由6名男生4名女生组队参加

并由A桶的人将球运至B桶

B桶的人运至C桶以此类推

在规定时间内最后桶内球多着获胜

不要说了小编已经

被他们精湛的“球技”所迷住了

从参赛选手到工作人员每个人

都全心全意的投入到这次比赛中

衣衣不舍

九位参赛选手站成一条直线

一人套衣服其余人将手搭在后一人身上

将衣服从前到后套

用时最短者获胜

在大学里我们都是

同穿一件衣服的

兄弟姐妹们

在这场比赛上

我们不仅仅是比赛

更是一种情谊的传递

沙包掷准

每班派出8名成员参加

有三人负责接沙包其余人负责扔沙包

接住的沙包按1 2 3分计分

分多者获胜

属于小姐姐的freestyle

这位兄台 你是认真吗?

我就是飞人乔丹

让你看看我的厉害

爱我你怕了吗?

螃蟹运球

每队十人分成五组

两人一组背靠背运球

运球时间短的队伍获胜

篇2:心理健康运动会心得

05月18日下午,苏州大学第四届心理趣味运动会在东区操场举行。大家参与了各项运动,在合作中感受到了游戏的乐趣,放松了心情。我们外国语学院的同学们也积极参加了这次比赛,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他们的精彩表现吧~1、三人四足这项运动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啦,小伙伴们必须齐心协力才能走得又快又稳当,最考验搭档之间的默契了。我们的男女两队队员在经过短暂的磨合之后,走着走着就开始跑步前进了!最后两队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2、你摆我猜看这个名字大致就能明白这是要干什么的啦。此项活动一共需要四名同学,三位用身体摆出相应的字的形状,另一名同学来猜。比赛过程中笑料不断,碰见比较容易的字如“工”大家自然会激动,碰见复杂一点的就是考验大家智慧和默契的时候啦!我们外院的三位参赛女生为了表达可是使出了浑身解数,在此赞一个,棒棒哒!3、乒乓接力这个项目的战线拉得有点长啊,要围绕整个操场进行。四位同学进行接力跑,每隔100m就有一个新的关卡。在完成了运乒乓球、原地转圈、颠球、乒乓球投篮之后,大家漂亮地结束了合格项目。风很大,球很小很轻,要完成真的很不容易啊!

4、坎坷之路想必看过RM的同学们都知道指压板是啥,这个是令人闻之色变的恐怖道具啊。所谓“坎坷”,即这个项目全程是在指压板上进行的。同学们要在上面踢球、跳绳、俯卧撑,又要跑又要跳,那感觉,一定超级酸爽。不得不说我们外院的男生女生都特别厉害,光着脚在指压板上面不改色,所有动作一气呵成。5、舞动长龙跳绳很容易,可是如果让你用乒乓球拍捧着一杯水跳绳呢?两位男生甩大绳甩得有模有样,两位女生捧着水跳过去也是毫无畏惧,大家配合默契,在有限时间里水桶里装了很多水。虽然过程中偶有失误打翻水杯,但是大家互相鼓励,再接再厉,气氛非常棒!怎么样,看完了这些项目的介绍以及大家的表现,让我们来为他们鼓鼓掌吧!在这短短的一个小时里,大家既体会到了运动的乐趣,又收获了团队合作带来的成果。在这样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减轻了压力,放松了心情,收益良多。

篇3:对运动员心理调节的心得

一、训练中的心理调节

(一)教练员的心理辅导

1.适时地对运动员进行思想交流。

关注运动员的情绪变化,发现不良苗头要及时与运动员谈心,了解思想动向,进行正确导向。确定榜样目标,鼓励运动员相互学习。

2.多做阶段性思想总结。

一周一次小总结,一月一次大反思,比赛后及时进行思想总结。

3.鼓励运动员记训练日记。

日记既要有训练内容又要有心理感受,包括思想波动。一周一上交,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二)运动员的自我培养

注重运动员意志的自我培养,是培养良好意志品质的重要环节。如何加强意志的自我培养呢?主要是培养运动员自我发现、自我要求、自我栽培的能力,并进行自我暗示的训练。

1.自我发现。

作为运动员来说,首先需要学会的就是自我发现。要做到这点,每个人都要学会思考,学会思考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剖析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有思考才会对自己有正确的评估,有思考才能很好地发现自己,进行正确的自我定位,才能够协调好自己体能和智能,不断地成长。

2.自我要求。

运动员对自己严要求、高标准,不要轻易降低要求和难度。如有的运动员在背越式跳高练习时,由于踏跳不准,展腹动作不充分,导致掉杆,以后见到跳高横杆就怕。这时就要及时鼓励,用优秀运动员带伤坚持比赛,为国争光的事例,激励他们奋发向上,不要放松要求。同时加强必要环节的保护并降低难度,争取一次成功,如一次不行,就继续做,直到找回已建立的正确条件反射,消除摔跤留下的“伤痕”。

3.自我培养。

在自我发现之后,要根据个人的优势和劣势,重新树立自己目标,并且从行为上有意识地改进自己的不足之处,比如协调性上、体力上的不足等等。同时也要把自己的优点尽量地放大和突出。

4.自我暗示。

自我暗示的训练,这对锻炼运动员意志,提高运动成绩都是有利的。如早晨天冷不想起床参加训练,可自我暗示:“天冷算什么,要学习解放军在寒冷的气温下,保卫北国边疆与严寒作斗争的精神,一、二、三,起来。”这样,就可以穿衣下床,坚持训练。

二、比赛时的心理调节

(一)比赛前的心理调节

1.进行赛前分析,了解往届比赛的成绩,分析运动员的成绩和位次,制定比赛目标。

2.要将比赛看作是需要体现自我价值的展示,以积极、乐观、饱满的情绪投入到比赛中,树立正确的比赛心理定向:“轻松迎战、以我为主”。设置客观且能达到的目标,以增加成功的心理体验。

3.教练员应给予其信任,不要让运动员感觉教练员对自己不信任,怀疑自己的能力,如果运动员出现消极思想,教练员不要盲目批评,应给予运动员以理解并诚恳地与其交流想法,帮助指导其如何消除消极思想,积极解决比赛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困难情况。但与运动员交谈时语言要简明扼要,不要给其过多的心理负担而起到相反的作用。

(二)比赛中心理调节

比赛中的心理调节对比赛取得好成绩更为重要,在赛场上可能出现的情况十分复杂,面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必须要冷静地面对处理防止消极思想的出现。

1.比赛中调整清晰思维,保持清醒头脑。

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正在进行的比赛中,不断地给予自己积极的鼓励,相信自己的实力。

2.比赛中自我暗示动员积极情绪。

在比赛中如果情绪紧张,可采用积极的自我暗示:如“我很放松”、“感觉非常好”、“我一定行”来进行缓解。

3.教练员给予积极鼓励。

运动员如果在赛场上出现失利,往往心里难以接受,会出现情绪低落、丧失信心等情况。此时教练员的临场指挥对于运动员重新找回自信,找到动作感觉有相当重要的作用。教练员首先要头脑冷静,要善于观察和分析运动员的心理,引导运动员稳定自己的情绪,梳理技术动作,发扬拼搏精神。让他们明白盲目地着急是没有用的,要把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正在进行的比赛中,激发其积极情绪,使其充分发挥技术水平。

(三)比赛后心理调节

比赛后的心理调节也是十分必要的,这不仅是对比赛后紧张心理的放松调整,更是对比赛进行全面认真的总结,为今后的训练、比赛吸取教训,积累经验。教练员要引导运动员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正确看待胜负。同时注意观察一些反常反应,及时与他们沟通、交流,避免负面情绪影响运动员。在日常生活和训练中,要有意识地提高运动员良好的心理素质及调节自己情绪的能力。

篇4:运动与心理健康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赋予我们健康。健康,是每一个人的期望。世界卫生组织把“健康”定义为: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三个方面全部良好。从健康标准的界定上,我们可以看到,除了躯体健康之外,心理健康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运动是保持健康的最佳处方,不仅对于躯体,对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我们就从对情绪、心态和性格这三个方面的影响来了解运动这个美妙的处方吧。

运动怡情

运动可以调控情绪,而情绪是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可以促进身心健康,不良情绪则危害身心健康。有关情绪对身心的影响在我国古代医学著作中早有记载:“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现在,工作压力越来越大,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保持良好的情绪非常重要。运动是治疗情绪低落的一剂良方,可以给我们带来愉快和喜悦。

来自心理学的研究证据显示,运动的确具有调节情绪的功能。古典情绪理论认为,情绪是一种能量或动机。规律运动或增加身体活动量不但可以提升体适能,也有助于整个人体的健康,还能增进人际互动与心理、情绪的改善。运动除了可以减轻沮丧,也可以改善心情,舒缓压力,产生愉快的感觉。个体在从事运动时,可以将平日所累积的压力、疲劳、不满等负面情绪加以宣泄、转移与转化成为自信的、使人愉悦的、有信心的正面力量,在肯定、愉快与自信的感觉中提升个人心理和生理的幸福感并得到新的力量。

有规律地从事中等强度活动的锻炼者,每次活动20~60分钟,有助于情绪的改善。用力的运动可使人减少情绪上的负担,甚至能减轻因精神压力的偶发事件而造成的心理负担,这和人们在愤怒的时候想要摔东西的迁怒和宣泄一样。而运动确实是一种有效减低压力的方法,许多运动参与者在运动完后都有一种身心舒畅的感觉,当遇上工作繁忙、加班赶工或情绪低落时,可尝试安排一点时间从事自己喜欢的运动,在这段时间将精神和注意力转移到喜欢的运动上,藉以抒发自身所承受的压力,避免压力折磨生理或心理,当心情或情绪好转后,人的活力就像充满电力的电池一样,又可以迎接新的开始。

通过参加体育锻炼特别是参加自己喜欢和擅长的运动项目,可以使人从中得到快感和自信。经常进行体育活动的人,大脑会分泌一种可以支配人心理和行为的肽类。这种具有魔力的肽类有振奋人心的作用。体育锻炼是使中枢神经系统得到适度应激并达到愉快水平的工具。因此,参加体育活动,可以使烦恼、不安、寂寞、自卑等不良情绪得以解除,使个体处于积极的情绪状态之中。“愉快可以使你对生命的每一次跳动,对于生活的每一个印象都易于感受,不论躯体和精神上的愉快都是如此,可以使身体发展,身体健康”(巴甫洛夫)。另外,体育锻炼对神经衰弱症等疾病具有一定的改善和治疗作用,对减轻由紧张和压抑而引起的神经系统疾病无疑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运动建心

运动可以改善我们的心态,消除压力。笑对生活。现代人面对的压力往往是长时间、不间断的,工作压力、家庭压力、社会压力、生存压力扑面而来。这些压力使人们的精神高度紧张,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若长此以往,将造成失眠、精神不能集中,更严重的会诱发各种心因性疾病。而运动给我们提供了保持良好心态的重要途径。

坚持运动可以让我们建立良好的自我概念,保持健康的心态。身体的自我概念包括一个人对自己体育能力的评价,对自己身体外貌的评价,对自己身体抵抗力健康状况的评价。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比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对自己的评价更为积极,有助于建立一个良好的身体自我概念,提高自我价值和自尊心。

参加运动时,新陈代谢加快,适量出汗,运动结束之后往往会感到浑身轻松、心情舒畅,人在锻炼之后食欲会有所提高,睡眠质量也会得到改善,所有这些对缓解压力、保持良好心态、增进心理健康都是大有益处的。

运动可以作为一种预防压抑症状的手段,特别是心境很差、精神不振的人常常从运动中获益,这是因为人在体育活动过程中,各种感觉信息输入机体而引起唤醒水平的提高,继而精神振奋。在工作和生活中,当遇到困难和挫折时,通过运动可以降低肾上腺素受体的敏感性,摆脱烦恼,振奋精神。经常从事运动会降低心率和血压,减轻特定的应激对生理的影响。多项研宄证明,四个星期的规律锻炼可以大幅度降低忧郁症的症状。

运动养性

运动可以对人的性格起到重塑的作用,包括加强原有良性的性格特点,逐渐改善不利的性格特点。运动带给人性格上的塑造的最明显的一点是可以培养运动者的坚强意志。意志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表现出来,又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培养起来的。在运动中不断克服客观困难和主观困难,运动者会逐渐形成坚强的性格。

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投入到体育运动中的人越来越多,选择什么样的健身方式最适合?除了考虑年龄、职业、生活环境等因素外,将个人的性格因素考虑进去,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运动心理学研究表明,不同项目对心理所起的作用不同。现实生活中,有些人缺乏心理调节和适应能力,或表现出明显的性格缺陷和情感缺陷,通过有针对性的适当运动,可以纠正不良性格缺陷,改善心理和精神状态。

对于心理素质差的人,建议多参加竞争激烈的运动项目,如足球、篮球、排球等。这些项目场上形势多变,紧张激烈,只有冷静沉着地应对,才能取得优势。若能经常在这种激烈的场合中接受考验,遇事就不会过于紧张,更不会惊慌失措,从而给工作和生活带来好处。对于天性胆小,容易害羞脸红,性格腼腆的人,建议多参加游泳、滑冰、拳击、单双杠、跳马等项目。这些项目要求人们不断克服胆怯心理,以勇敢、无畏的精神去战胜困难,越过障碍。经过一个时期的锻炼,胆子会变大,为人处事也会从容自然了。对于性格内向、孤僻,不合群,不善于与人交往,缺少竞争力的人,建议选择接力跑、拔河等团队运动项目。坚持参加这些集体项目的锻炼,能增强自身活力和与人合作精神,逐渐改变性格。对于多疑,对他人缺乏信任,处理事情不果断的人,建议选择乒乓球、网球、羽毛球、跳高、跳远、击剑等项目。这些项目要求运动者头脑冷静、思维敏捷、判断准确、当机立断,长期从事这些活动将有助于人走出多疑的思维模式。对于虚荣心强,遇事好逞强的人,建议选择一些难度较大或动作较复杂的运动项目,如跳水、马拉松等,也可以找实力超过自己的对手下棋、打乒乓球或羽毛球等,不断提醒自己不能骄傲。对于处世不够冷静沉着,易冲动急躁的人,建议选择下象棋、打太极拳、练习健身气功、长距离散步、游泳等项目,这类活动多属静态、单独的运动,可以逐渐形成沉稳的性格。

运动可以让我们心情愉快,保持良好的心态,塑造完善的性格,是修身养性的一道良方。规律适宜的运动除了增进健康和延长寿命外,也能改善生活质量,如睡眠、情绪和压力,使我们思绪更清晰,更有创造力,享受更美好人生。在这温暖明媚的春日,呼朋引伴,去运动吧。(文章代码:0820)

篇5:心理健康运动会心得

不打气排球

你永远不知道

有一种“治疗”叫打球。

虽然打球不能解决生活中种种问题

却能快速忘却烦恼!

不打气排球

你永远不知道

只需一场比赛

陌生人就能成为朋友!

不打气排球

你永远不知道

5个人,你来我往

一个气排球

一场球就足够忘记时间

不打气排球

你永远不知道

一个精彩的扣杀

一个霸气的暴冲

一个诡异莫测的发球或扣球

可以让我们高兴一整天!

不打气排球

你永远不知道

有一种友谊

叫“走,打球去,我等你”

而无论工作和学业多忙

最无法让人拒绝的

就是:“走,打球去”

不打气排球

你永远不知道

有一种攀比叫

“你又涨球了”

气排球竞技最讲究技术水平团队精神

不打气排球

你永远不知道

有一种热爱叫“着迷”。

为气排球比赛拼命

为技术提高疯狂练习

不打气排球

你永远不知道

摸着气排球

即使没有对手

凭空挥出徒手动作

默想着气排球的弧线

也能让你感觉到幸福

这也算是

喜欢打气排球的一种“病”吗?

没错,是的!

不打气排球

你永远不知道

因为打球,开始学会观察对手

因为打球,开始学会对准要害

因为打球,开始学会避重就轻

因为打球,开始学会保持节奏

因为打球,我们学会永不放弃

………

不打气排球

你永远不知道

气排球改变了你的生活态度

当你爱上打气排球的时候

你得到的不仅仅是快乐

更多的是一种品质

篇6:心理健康运动会心得

陈维东

听此次课,让我从中了解运动员在竞争激烈的体育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总是以良好的心理素质作为先导,加强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培养,使他们在比赛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创造优异成绩。因此提高运动员心理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设计好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

赛前要严格、科学有针对性训练;不给运动员定指标,让其轻松上阵;制订准确的比赛方案,做到知己知彼,临阵不乱,树立良好的比赛动机,努力发挥出自己最高水平。

1.动机训练目标是行为决策的前提。首先要使运动员明确比赛任务和奋斗目标,激发运动员积极参加比赛的动机,动员整个机体,发挥出个人最大潜力,自觉地克服各种困难,增强比赛信心。

2.改善运动员心理品质。可较多运用注意集中训练和意志品质训练。意志品质训练就是在运动训练中有目的地使运动员去克服各种困难,培养队员自觉性,主动性,勇敢性,顽固性,果断性,自制力等各项品质,使运动员学会掌握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和自我控制的能力。

3.促进技术掌握的心理训练。可采用念动训练和生物反馈训练。念动训练是运动员借助自己已经熟练掌握的动作表象来加深对技术动作的印象,以达到巩固和改进技术的目的,同时对稳定情绪和集中注意力也起到良好的作用。

4.提高比赛适应能力训练。一般选择模拟训练,可用接近比赛地实际情况进行实战练习,以提高运动员对比赛的适应能力,还可预防运动员赛前不良心理状态的发生,提高心理稳定性和应变能力。

二、做好运动员竞赛过程中的心理调节

竞赛过程中的心理调节,是促使运动员在比赛中保持积极稳定的心理状态,掌握自我调节心理状态的方法,为顺利完成复杂而又艰巨的比赛任务,创造友谊成绩奠定良好的基础。

1.做好“暗示调节”。比赛中如果出现思维混乱,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这时运动员可以想象平时训练或过去某一比赛中创造最优成绩时的动作顺序的情景,以稳定一下情绪。

2.做好“呼吸调节”。由于比赛时运动员产生紧张的心理情绪时使其交感神经活动加剧,心跳加快,血压上升,呼吸急促,动作不协调,思维混乱等现象,这时如果采用慢节奏的深呼吸方法,调节呼吸频率和深度就会改善学生的情绪波动,促进神经系统迅速恢复平衡,使得呼吸平静而有节奏,这样可以起到稳定运动员情绪状态、缓和紧张的作用。

三、做好赛后的心理恢复训练

教练员不要因运动员偶尔几场比赛的失败就指责运动员,而应用微笑、鼓励方式来帮助他寻找失败的原因。一场比赛的结束,往往在运动员心理上留下深刻的影响,通过赛后调整采用一些心理调节手段以消除疲劳和各种不良心理状态,缓和比赛带来的压抑感,使身体得到充分的恢复。消除心理障碍,为下一次的比赛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四、训练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消除运动员训练过程中的消极状态。训练过程中,要了解运动员的消极心理状况,帮助运动员查找原因,分析情况,采取措施提高认识,振奋精神,激励斗志。使其在临赛前达到最佳状态,发挥出应有的水平。

2.训练过程中严格控制运动员的过分激动。有些运动员对情绪的体验过分强烈,过度兴奋,坐立不安,焦急烦躁,记忆减弱,并有生理上心跳加快,四肢肌肉颤抖等现象。这种过分强烈的情绪体验往往使运动员不能发挥应有水平。教练员应该帮助运动员在平时的训练过程中自如的调节心理,使心理放松,情绪稳定,配合适宜的活动和按摩等措施。如想象自己的兴趣爱好或想象听音乐看戏跳舞等。把注意力转移到能使自己心情愉快的事情上。

3.消除运动员的盲目自信。运动员过高估计自己的力量,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不能够客观的看待事物,对即将来临的比赛困难估计不足,过分松懈注意力等,往往会导致比赛的失败。造成盲目自信心理原因,一般是运动员因动机水平过高,要求过急。为此,教练员在训练过程中对运动员进行动机训练时,帮助他们科学分析自己实力,确定正确而适度的目标。

篇7:心理健康运动会心得

——社会学院学生运动会游戏环节策划

为了贯彻落实省教育厅有关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方针,对大学生心理进行教育关注,从而促进大学生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并为大学生和睦相处,相互信任,彼此协作奠定基础,最终共同建设文明、和谐、友善、稳定的大学生学习、生活环境,特此举办2011(第六届)苏州大学心理健康运动会。本次活动主要围绕班级协作合作培养进行,以“健康身体,健康心灵”为主题,以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建设,增强大学生幸福感。

<一>活动对象:社会学院

<二>活动时间:2011年5月25日星期三

<三>活动主题:健康身体,健康心灵

<四>活动内容:

游戏一:你演我猜

游戏步骤:随即纸张抽取,每组选出两人,一人表演,一人猜,表演者只能通过肢体语言向同伴表达所选词的含义,难度系数比较大,可修改为再不提及答案出现的字的情况下,要求同伴说出正确答案。答对次数最多的小组获胜。

游戏人员:每班2人

道具准备:4A的白纸(事先写好表演的词语)

游戏二:球类铁人三项

游戏人员:每班6人

游戏步骤:

1、所有的人分成三组,站成三队,每队相隔3米,每个小组约6人,最前面的同学分别有足、篮、排球

2、游戏要求将足、篮、排球球从发起者手里发出,最后足、篮、排球必须回到相对的发起者手里。在传递过程中,每一人都必须触及到三种球,所需时间最少班级获胜。

游戏规则:1.每班18名同学参加,男女不限;裁判只需要观察其中最前面的三个同学是否都碰到三个球。

2.球掉在地上一次额外加10秒,掉满3次直接出局。

游戏意义:通过这个游戏让同学们感受到:每一件看似不可能的事情摆到面前时,这种“不可能”的心理定势,使每个人都会想到放弃。做了才能成功,但最终的成功不是因为你做了,而取决于你怎样去做。发挥团队智慧,集合团队的创意,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奇迹般的成功了,这就是团队的力量!思维可以指导人们的行动,同时也约束人们的行动。要想成功唯有敢于超越自己的思维。

戏规则:只能通过肢体动作,不能讲话。

游戏三:七人六足

游戏介绍:每当我们一个人走的时候,对于速度的控制总是可以随心所欲。想快走就快走,想慢走就慢走。那你有没有尝试过与一帮人一起走呢?在你走的同时,也要同时考虑一下别

人走路的步调。这种游戏考验参赛者之间的默契和团结,以及协调能力。在慢慢向前走的时候,想着控制自己的速度,保持与队友步调一致,更加的小心努力,为集体的胜利而加油。游戏人员:每班各出七人(4女2男)

游戏目的:锻炼人的协调性,增加同学间默契与友谊,道具准备:6根丝带

游戏步骤:用丝带将相邻两个人的腿绑起来,在裁判说明开始之后各组队员一起出发,相互竞争,在一定的时间内到达终点。

游戏规则:由裁判计时,先到达终点的队伍即是获胜队伍,根据所用时间,依次排下去。游戏四:瞎子背瘸子

游戏介绍:听过瞎子和瘸子的故事吗,他们通过互相合作,最终度过了崎岖的山路。扮演瘸子的同学一定要越过心理障碍,大胆向前走。团队的力量很重要

游戏步骤:有每组选出一男一女,由男生扮演瞎子(用眼罩将眼睛蒙住),女生扮演瘸子,男生背女生,通过一定的路程,要求工作人员在男生蒙上眼睛后放置道具,在路途中有路障(需越过),瓶子(需捡起送给女生)时间最短组获胜。

游戏人员:每班1男1女

道具准备:瓶子眼罩 秒表

游戏五:“背后的力量”(休闲游戏不做比赛用)

游戏介绍:当你站在高处向后倒时,你会怕吗?当下面是你的同学时,你还会怕吗?背后的力量会给你勇气与信任。

游戏人员:每班派出6名同学作为接人选手,其他同学站在高处向后倒,人员不限,建议

全班参加。

游戏目的:提高班级同学间的信任度

游戏道具:若干张桌子搭建高台

游戏规则:6名基础同学在下面准备,其他同学依次从高台上向后倒下,每人只允许倒一

次。

评比标准:

1、此项目不计入成绩,但用来角逐“最具信任感班级”这一奖项2、5分钟之内倒下来的人数最多的班级获胜,奖项可并列

<五>评分细则:

每项游戏取前5名,第一名12分,第二名10分,第三名8分,第四名6分,第五名4分。

<六>奖项设置:

篇8:心理健康运动会心得

此外, 作为中国奥委会供应商, 舒华还发布了入驻2016 年里约奥运“中国之家”的健身器材, 分别为舒华主打商用跑步机X9、曾入驻索契冬奥会“中国之家”的动感单车以及全新68 系列力量训练器材。

随着当今全民健身运动的普及, 参与运动的人在不断增多, 但由于不科学运动导致身体伤害和事故屡见不鲜, 参赛选手在比赛过程中受伤已成普遍现象。就在今年的3月20 日, 广东清远举行马拉松赛, 近2 万名跑友参赛, 共有12208 人次接受了治疗, 如何进行科学运动也逐步成为人们关心的焦点。

“全民健身时代对于从事体育用品的企业来说是一大机遇, 但运动损伤是全民健康的隐患, 亟须提高到科学运动的高度来看待。”舒华运动健康中心顾问、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康复系教授、运动科学专家王正珍表示。

作为一家从事健身器材研发、生产和销售已有20 年历史的企业, 舒华认识到, 健身器材逐渐被普通消费者认知和普及。但如何配置、采购和使用健身器材, 仍是一个专业问题。如何针对不同群体需求输出不同的器材配置与使用的解决方案, 并让公司的销售终端去推广普及并形成新的营销模式, 是公司亟需解决的问题。智能化的健身硬件、科学化的健身咨询服务相结合的整体解决方案的输出, 是未来产业升级的主要方向之一。由此, 舒华成立运动健康中心, 专注科学运动研究, 向运动爱好者和消费者输出科学运动处方, 让老百姓通过更科学的运动换来健康体魄。

本届体博会, 舒华不再单纯的展示产品, 而是通过场景化的设计, 一方面展示舒华向行业、渠道输出全系列健身解决方案的营销模式创新;一方面展示舒华倡导科学健身的理念, 并通过现场体验, 演示舒华在科学健身服务上的创新和升级。

正如舒华董事长/ 总裁张维建所说:“作为中国领先的健身器材品牌, 我们开发和创新科学的健身解决方案, 将热情倾注于帮助人们实现健康目标, 让简单运动融入每个人的生活。”

2016 年里约热内卢奥运会将于2016 年8 月5 日-21日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举行, 届时, 中国体育代表团将带领多支实力强劲的体育项目国家队出征。而舒华作为中国奥委会供应商, 其自主研发、生产的专业健身器材也将入驻里约奥运会“中国之家”, 这也是继索契冬奥会后, 舒华第二次入驻“中国之家”。而该批健身器材也在本届体博会上的舒华“品牌馆”进行了发布和展示, 与毗邻的中国奥委会馆的奥运文化主题紧密呼应。

篇9:运动与心理健康

偶尔放下手中的工作,把喧嚣的人群和繁重的工作放到一边,想一想眼下的生活。你是不是也会偶然觉得心情烦躁呢?是不是也会有一丝压力?情绪是不是也会偶尔失控?是不是意识到某些性格特点妨碍了自己的发展呢?如果是的话,不要着急,按我说的做:安排出时间,去运动吧。

生命在于运动,而运动赋予我们健康。健康,是每一个人的期望。世界卫生组织把“健康”定义为: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三个方面全部良好。从健康标准的定义上,我们可以看到,除了躯体健康之外,心理健康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是身心合二为一的整体,体育运动不仅能使人身体强健,还会对人的心理产生显著的影响。运动对心理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运动使人精神愉悦,心情舒畅,充满活力。不但能克服现代人对城市快节奏生活的抵触、焦虑和怨念,更能稳定心理状态,抑制紧张情绪。

运动能使人际关系和谐。由于体育运动的集体性和公开性,各种项目的协作、配合,以及骑行运动,这种“默默地观察和陪伴”,都能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使团队更加融洽。

体育运动能培养人的意志,参加体育运动,能有助于培养勇敢坚强的作风,和团结的集体主义精神、沉着果断的品质,还有使人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体育运动能培养合作与竞争意识。合作与竞争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体育运动是在规则的要求下,使双方在对等的条件下进行体能和心理的较量,对人的培养效果远超各种所谓的“拓展”。

培养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尤其是对当前社会未经风雨的青少年,能培养他们沉着冷静、健全的应对事物的思路。

怡情——享受运动的快乐

运动可以调控整个情绪,而情绪是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可以促进身心健康,不良情绪则危害身心健康。有关情绪对身心的影响,在我国古代医学著作中早有记载:“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现代社会中,工作压力越来越大,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保持良好的情绪非常重要。而运动是治疗情绪低落的一剂良方,可以给我们带来愉快和喜悦。

来自心理学的研究证据显示,运动的确具有调节情绪的功能。心理学理论认为,情绪是一种能量或动机。规律的运动不但可以提升体适能,也有助于整个人体的健康,还能增进人际互动与心理、情绪的改善。运动除了可以减轻沮丧,也可以改善心情,舒缓压力,产生愉快的感觉。一个人在从事运动时,可以将平日所累积的压力、疲劳、不满等负面情绪加以宣泄、转移并转化为自信的、使人愉悦的、有信心的正面力量,在肯定、愉快与自信的感觉中,提升个人心理和生理的幸福感,并得到新的力量。

有规律地从事中等强度活动的锻炼者,每次活动20~60分钟,有叻于情绪的改善。较大负荷的运动,可使人减少情绪上的负担,甚至能减轻因精神压力而造成的心理负担。这和人们在愤怒的时候突如其来的暴力倾向、想要摔东西是一样的。而运动确实是一种有效减压的方法,许多运动参与者在运动之后,都有一种身心舒畅的感觉,当遇上工作繁忙、加班赶工或情绪低落时,可尝试安排一点时间从事自己喜欢的运动。在这段时间,将精神和注意力转移到喜欢的运动上,以抒发自身所承受的压力。当心情或情绪好转后,人的活力就像充满电的电池一样,又可以迎接新的开始。

通过参加体育锻炼,特别是参加自己喜欢和擅长的运动项目,可以使人从中得到快感和自信。经常进行体育活动的人,大脑会分泌一种可以支配人心理和行为的肽类。这种具有魔力的肽类,有振奋人心的作用,使中枢神经系统得到适度应激并达到愉快水平。因此,参加体育活动,可以使烦恼、不安、寂寞、自卑等不良情绪得以解除,使个体处于积极的情绪状态之中。

健心——保持良好的心态

运动可以改善我们的心态,消除压力。

现代,人们面对的压力往往是长时间、不间断的。工作压力、家庭压力、社会压力、生存压力扑面而来。这些压力使人们的精神高度紧张,长此以往,将造成失眠和神经衰弱,严重的,则会诱发各种心因性疾病。而运动,给我们提供了保持良好心态的重要途径。

坚持运动可以让我们建立良好的自我认知,保持健康的心态。身体的自我认知包括一个人对自己体育能力的评价,对自己身体外貌的评价,对自己身体抵抗力健康状况的评价。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比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对自己的评价更为积极。

一个良好的身体自我认知,除了提高自我价值和自尊心,也更能提早发觉身体的不适,做出正确的应对,避免出现较为严重的健康问题。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也即如止。

参加运动时新陈代谢加快,适量出汗,运动结束之后往往会感到浑身轻松、心情舒畅。人在锻炼之后食欲会有所提高,睡眠质量也会得到改善,所有这些对缓解压力、保持良好心态、增进心理健康都是大有益处的。

运动可以作为一种预防压抑症状的手段,特别是心境很差、精神不振的人,常常从运动中获益。这是因为人在体育活动过程中,各种感官都收到多方面的良性刺激,继而精神振奋。在工作和生活中,当遇到困难和挫折时,通过运动可以降低肾上腺素受体的敏感性,摆脱烦恼,振奋精神。经常从事运动会降低心率和血压,减轻特定的应激对生理的影响。多项研究证明,四个星期的规律锻炼,可以大幅度降低抑郁症的症状。

养性——塑造真正的强者

“你可曾见到一个身体强健的弱者吗?”

运动可以对人的性格起到重塑的作用,包括加强原有良性的性格特点,逐渐改善不利的性格特点。运动带给人性格上的塑造的最明显的一点是可以培养运动者的坚强意志。意志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表现出来,又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培养起来的。在运动中不断克服客观困难和主观困难,运动者会逐渐形成坚强的性格。

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投入到体育运动中的人越来越多,选择什么样的健身方式最适合?除了考虑年龄、职业、生活环境等因素外,将个人的性格因素考虑进去,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运动心理学研究表明,不同项目对心理所起的作用不同。现实生活中,有些人缺乏心理调节和适应能力,或表现出明显的性格缺陷和情感缺陷,通过有针对性的适当运动,可以纠正不良性格缺陷,改善心理和精神状态。

对于心理素质差的人,建议多参加竞争激烈的运动项目,如足球、篮球。这些项目场上形势多变,紧张激烈,只有冷静沉着地应对,才能取得优势。若能经常在这种激烈的场合中接受考验,遇事就不会过于紧张,更不会惊慌失措,从而给工作和生活带来好处。

对于天性胆小,性格腼腆的人,建议多参加游泳、格斗等有一定危险性的项目。这些项目要求人们不断克服胆怯心理,以勇敢、无畏的精神去战胜困难,越过障碍。经过一个时期的锻炼,胆子会变大,为人处事也会从容自然了。

对于性格内向、孤僻,不善于与人交往的人,建议选择团队骑行、跑步这类弱人际关联的团体运动。坚持参加这些项目的锻炼,能增强自身活力,并循序渐进地提高与人合作的精神,逐渐改变性格。

对于生性纠结,处理事情不果断的人,建议选择乒乓球、网球、羽毛球等项目。这些项目要求运动者头脑冷静、思维敏捷、判断准确、当机立断,长期从事这些活动将有助于人走出多虑的思维模式。

对于虚荣心强,遇事好逞强的人,建议选择一些难度较大的运动项目,如山路骑行等,在漫长的爬坡过程中磨砺内心,不断提醒自己世事艰难,不能骄傲。

对于处世不够冷静沉着,易冲动急躁的人,建议选择太极拳、瑜伽、马拉松等项目,这类活动多属静态、单独的运动,需要在漫长的宁静中与自我对话,可以逐渐形成沉稳的性格。

运动可以让我们心情愉快,保持良好的心态,更塑造出完善的性格,是修身养性的一道良方。规律的运动除了增进健康和延长寿命外,也能改善生活质量,如睡眠、情绪和压力,使我们思绪更清晰,更有创造力,享受更美好人生。

篇10:心理运动会口号

学问的宫殿绝不势利,谁都可以踱进去。

学习、思考、创新,用知识创造生产力。

扬帆把舵,奋勇拼搏,看我三班,锐不可当

扬体育精神,展青春风采!

一切真功夫都是苦功夫。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营造学校体育发展的良好环境!以人为本,实施素质教育,开展积极向上的校园体育活动!以勇求改,以改求变,以变求进。

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

勇于争取,也善于等待。

勇争第一,团结一心,共创佳绩

友谊第一比赛第二

篇11:心理运动会感想

这个周四我们学校举办了学生心理运动会活动,大家玩得挺开心的,为了自己的小组而努力,在心理运动会比赛中虽然没有取胜但是感觉也不错的,毕竟开心是最重要的。我们是四组的,我们给自己的组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雨露晨曦,至于为什么起这样一个名字,一部分原因是为了他的第一个字和最后一个字的谐音可以构成我们班的班名煜曦,另外一个原因是寓意着我们是早上刚升起的太阳,朝气蓬勃。就是这样,我们叫雨露晨曦队了,口号是四组四组天下无敌!

还是说说今天策划的心理运动会比赛吧。首先我们开始的是运动会入场式。就是一队队的运动员,模拟奥运会入场式的仪式,团队成员迈着创意的步伐,喊着响亮的口号走过领导站立的主席台前,当我跟着运动员进行曲走过主席台前时,我仿佛感受到自己回到了学校的运动会场,仿佛回到了学生时代。再就是说说趣味运动会项目吧,今天的比赛有团队的“你来画我来猜,盲人排队,驿站传书”,在参加趣味团队项目比赛中,让我记忆最深刻的是盲人排队活动,在盲人排队赛的比赛中,我们团队是第一个开始挑战的团队,虽说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都是占优势的,但我觉得不然,在第一次挑战前我组队员积极讨论战术,但是计划总赶不上变化,当我们蒙上眼之后全都乱了,脑子里一片空白。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听到结束的哨音我们纷纷摘下眼罩即惊喜又失望惊喜的是我们组百分之就是的人都成功了,而失望的是有一个人和我们不在一条“线”上,但我们并没有放弃而是继续讨论战术,修改战术但是不巧的是在第二次挑战中我们又失败了原因和第一次一样,只是换了个人继续出一样的错误。在最后一次挑战前大家纷纷表示想放弃,但是作为组长的我站了出来说,我们不能认输,即使我们被别的组落下很多但我们依然要坚持把它比完,就算最后一次还输了我们也是好样的,因为我们始终没有放弃。第三次我们用改进的方法又试了一次,成功了。这个小小的成功是建立在积极进取的心态才能战胜困难,拥有不服输的“女排精神”,最后才能取得好的成绩。

篇12:心理竞技运动会新闻

------暨我校首届心理动力竞技运动会6月10日下午1:30,我校首届大学生“体验快乐,感悟幸福”心理动力运动会在体育场隆重举行。通过团体心理游戏活动,改善个体心理健康,增强团体竞争意识,促进集体和谐发展。党委宣传部部长应邀出席运动会,各学院主管学生副书记及辅导员参加了运动会。开幕式由学工处副处长主持

运动会在国歌声中拉开帷幕。学生工作处处长在开幕式上讲话。学生代表宣读了《相约心理运动会,自信积极,增强“心”的力量》倡议书。团委书记宣布运动会开幕。

伴随着动物科学学院精彩的团体操表演,运动会正式开始了。虽然每一个都是游戏项目,但是可以让你从中学到很多东西。场上同学们踊跃参加,场下同学们尽情呐喊,将比赛不断推向高潮。最激动人心的是信任背摔,这个项目考验的不仅是一个人的胆识和自信,更是对队友的信任以及整个团队的合作精神,这个项目真正地摔出了自信和他信,是一项极好的心理拓展训练。

篇13:运动与心理健康研究综述

1. 国外体育运动对心理健康的干预研究。

1990年, 诺瑟等人 (noth, Me Cullagh Tran, 1990) 对1969—1989年间进行的80项有关体育运动对抑郁的控制作用的研究进行了元分析, 结果表明:一次性体育运动和长期的体育运动均能有效地降低抑郁;体育运动既可降低正常人的抑郁, 也可降低精神患者的抑郁;有氧练习 (低强度, 长时间) 和无氧练习 (高强度, 短时间) 均可降低抑郁;体育运动的持续时间 (多少周) 和频率 (每周多少次) 与抑郁的降低程度有关[1]。1991年, 彼特鲁茨罗等人 (Petruzzelloetal, 1991) 对1960—1989年进行的104项有关体育运动对焦虑的控制作用进行了元分析, 结果表明:体育运动时间必须长于20分钟, 才能有效地降低焦虑;渐进性放松练习同体育运动一样可以有效地降低状态焦虑 (波动的, 暂时的焦虑状态) ;体育运动比渐进性放松能更有效地降低物质焦虑 (长期的, 稳定的焦虑倾向) ;无氧练习不能降低焦虑;长期的和一次性有氧练习均有效地降低状态焦虑;运动必须坚持10周以上, 才可能有效地降低物质焦虑[1]。1992年, 拉方丹等人 (La Fontaineetal, 1992) 对1985—1990年间涉及有氧练习和焦虑、抑郁之间的关系且实验控制十分严格的研究进行了分析, 其结果同诺瑟等人1990年的研究和彼特鲁茨罗等人1991年的研究结果相似[1]。

2. 国内体育运动对心理健康干预的研究。

国内关于运动对心理状态和个性特征的干预作用, 大多数研究集中在对长期运动和一次性运动活动效果的比较上, 对象大多数是中年男子、中年妇女及一些精神面貌病患者。研究表明[2], 有氧练习 (连续性有节奏的运动) 和力量、灵活性练习可改善中年健康男子的心理健康水平;长期进行体育运动和长期进行渐进性放松练习 (全身各部位依次先紧张再放松的放松方法) 均可降低工作压力较大的妇女的焦虑水平并提高她们的自我效能。也有研究表明[2], 进行有氧练习的学生, 起心境状态改善的程度比控制组大, 特别是那些练习前存在情绪问题的学生, 起心境状态改善最为明显, 这提示体育运动可能对心理问题大学生具有更明显的效用。然而, 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干预研究却很少见。

二、运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

1. 运动能使人有效调节紧张情绪, 缓解心理上的紧张压力, 形成稳定的心理状态。

运动可以引起体内生物化学的某些变化, 如血浆中内原性的拟吗啡类物质含量升高, 这些物质的增加与情绪愉快有关[3], 因此, 运动可以使积极的情绪得以加强, 同时又能够释放、转移、缓和情绪的负面作用。

2. 运动有利于建立完善的应付机制, 合理地解决冲突和挫折, 使问题解决更趋于理性化。

运动是一种重要的应激源, 对人类的生存有着重大意义。从个体的行为反映来看, 运动的作用就是要求个体完成特殊目标或按照某种特定要求去行动而对其生理、心理施加的压力进行的强制。运动应激直接的效果可能产生生理、心理上的代偿失调[4], 而这种作用可能促使人更理性地看待生活中所发生的问题。

3. 运动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经过长期的运动练习能提高人的反应速度和直觉判断能力, 促进人认知能力的发展。使人学会表现自己能力与实力的方法, 能使人学会竞争与合作的法则。因此, 体育运动能磨炼人的性格, 使人变得坚强、刚毅、开朗、乐观, 通过体育运动能够学会控制自己的需要与动机, 学会延缓需要的满足, 学会解决动机斗争的矛盾, 从而使自己的个性更趋于成熟。体育运动能很好的增加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接触形式, 满足人的社会交往需要, 促进人的社会化过程, 使个性日趋完善。

4. 运动能加快自我意识的发展。

在运动尤其是集体项目的运动活动中, 每个人能力的高低、修养的好坏、注意、情绪等可以较为充分地表现出来, 同时运动给个体提供了体验到控制感、成功感和竞争感的情境, 增加了相互间的交往, 从而有助于个人对自己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正确认识, 有利于自我评价的形成与发展[5]。

5. 运动能提高人的意志水平。

在锻炼过程中, 如果想要实现既定的运动目标, 学会对付艰难处境的各种技能, 就必须付出汗水与努力, 克服身体、心理上的惰性, 克服恶劣的自然现象的干扰。经过这样较长时间的锻炼与磨炼后, 不仅能增强体质, 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勇敢顽强、勇于战胜一切的良好意志品质。

6. 运动能提高人的自我效能。

运动使人一次次地证明自己的能力, 通过某种心理迁移的作用, 在做其他工作时也同样对自我能力充满信心。这一心理机制在瑞克曼等人人的研究中得以证实, 运动确实有助于提高自我效能[6]。

三、运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机制

1. 心理学机制。

(1) 分散注意假说 (Distraction hypothesis) 。Bahrke (1978) 等研究表明, 冥想或安静地休息与身体锻炼一样, 都可以降低人的焦虑水平。但North (1990) 等研究显示, 长期的身体锻炼在减少消极情绪方面比放松练习或其他能分散注意力同时令人感到愉快的活动更有效[7]。 (2) 自我效能理论 (Self-efficacytheory) 。自我效能最初由Ban Zdur提出, 他认为, 人们完成了一项自己认为较为困难的任务后, 会感到自我效能提高[8]。研究表明, 人们对运动能力的自信心与完成这一行为的现实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 与经常锻炼者相比, 非锻炼者对于完成同样工作的能力具有较小的自信心[9], 对于有身体锻炼习惯的人来说, 改善心境, 增加对影响心理健康事件的处理能力。因此, 身体锻炼可诱发积极的思维和情感, 对抑郁、焦虑和困惑等消极情绪具有抵抗作用。 (3) 任务掌握假说 (Mastery Hypothesis) 。任务掌握假说可能与胜任感理论 (Pereeived colllpetence theory) 相似, 表明机体在对具有挑战性事物的掌握中, 欲追求成功和成为强者。当机体成功地完成某项任务后, 就会产生“我能行”的自信心、积极的情感和再次尝试的欲望, 而不成功的结果导致消极的情绪体验和低自信心。研究表明, 身体锻炼可以使机体获得独立感和成功感。有些感到抑郁的人产生于他们对自己身体失去控制[10]。 (4) 社会交互作用假说 (Social Interaetion Hypothesis) 。体育运动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一种特殊活动, 是和造成人们心理障碍的活动不同的一种活动。在比赛场上人和人之间的交往中, 用语言和文字进行的交往少, 用身体的动内心的安静与平衡。

2. 生理学机制。

(1) 胺假说 (Amine hypothesis) 。运动时机体内单胺类物质的变化可能是运动改善心理健康的生理机制。研究表明, 运动可以加强脑内单胺类神经突触的传递[6]。脑内第一胺、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和血清基可以影响机体的觉醒和注意力, 同时也与抑郁和睡眠失调有关。 (2) 内啡肤假说 (Endorphin hypothesis) 。内啡肤假说也是一个用来说明身体运动影响心理健康的流行假说[8~10]。内啡肤是由脑垂体、下丘脑等分泌和释放的一种强大的吗啡类激素, 具有与吗啡类似极强的镇痛作用, 并出现欣快感。内啡肤引起的欣快感可降低抑郁、焦虑、困惑以及其他消极情绪和程度。人体在进行长时间运动时 (60分钟以上) , 体内啡肤能保持较高水平。在激烈的比赛中, 许多受了重伤的运动员仍然能坚持比赛并得到好成绩, 可能与内啡肤的镇痛作用有关。 (3) 心血管功能假说 (Cardiova scularfitness hypothesis) 。心血管功能假说认为心境状态的改善与心血管功能的提高相关。身体锻炼通过加强心血管系统的功能, 加强血管的收缩性和渗透性。健康的血液循环可以使体温恒定, 有助于保持神经纤维的正常传导性, 从而有利于心理健康。然而, 并非所有的研究都支持这个假说。

3. 社会学机制。

体育运动是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价值在于“通过人和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真正占有的过程, 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人的‘复归过程’” (马克思) , 即体育运动能实现或加速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一般说来, 人的社会化过程就是特定社会文化关系内化的过程, 是人格形成、发展和成熟的过程。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人的体质, 促进人的正常生长和机能的全面发展, 也能促进人的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此外, 体育运动能向大学生提供社会规范教育的场所和实践社会规范的模拟机会, 培养社会生活所需要的行为能力、行为方式与行为规范, 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认同感、合作精神、平等公正和竞争等社会观念以及责任、义务、权利等社会理念、促进人格的全面、自由、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株琼, 高铭鼎.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教材[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1995:3.

[2]吕晓昌.有氧锻炼负荷强度对儿童心理健康影响[J].体育学刊, 2003, (1) .

[3]陈仲庚.实验临床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7:7.

[4]任未多.身体活动与运动锻炼的心理效应[J].体育科学, 1997, (3) .

[5]莫雷.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6]钱焕琦.大学生心理卫生[M].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1997.

[7]黎凡.兰州地区4 868名大学生神经衰弱调查报告[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988, (2) .

[8]张作化.我校历年来学生因病休学、退学、死亡情况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89, (3) .

[9]张伯源, 陈仲庚.变态心理学[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6.

篇14:体育运动与学生心理健康

高中生正处在青春发育期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的中学生形态及生理机能都将发生巨变,因而在心理上承受着种种困惑与挑战。由于同学们的心理正处在变化剧烈时期,心理发展尚未成熟,而且面临着考试、升学、就业、交友、恋爱等诸多人生重要选择。有各种身心矛盾和众多的心理欲求,使其经常体验到失望、痛苦、悲伤、悔恨、激愤等负性情绪和严重的挫折感、不满足感,而心理又不成熟、情绪波动大、缺乏应对挫折的能力和技巧,因而是最易出现心理冲突和心理问题的“危机期”。

二、高中生多样的个性与多项选择的结合

1.个性是由需要、信念、动机、兴趣和世界观等构成。对与中学生来讲,动机和兴趣更有现实意义。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两性的个体差异,中学生的兴趣不断的在分化,多数男生表现的越来越好动而相反多数女生表现的越来越好静。因此在此差异上既要求区别对待又要求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上有所改变,尽力满足需求。

2.在体育课上和不同项目中同学们所表现出来的兴趣和选择态度,需要对教师有更高的要求。受同学们的体育基础及爱好和教师的专长和教学水平的多种制约的影响,在新课程中要求教学采取改革措施,改变现有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实施内容和形式多样化,对于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措施,施以不同的运动项目,让全体同学动起来,教师在一旁技术指导,这样同学们就在各自的所好上寻找到快乐,身心得到很大的放松,有利于同学们的身心健康发展、个性的发挥。从而体现出新课程大纲的内容,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三、高中生要培养良好竞争及合作精神

1.良好的竞争是一种激发自我提高的动机形式。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与别人和别的集体展开良好的竞争。由于体育本身就有竞争的特点,因此在新课程体育教学中在规则的允许下,教师鼓励同学们展开良好的竞争,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通过良好的竞争,可以培养了同学们对胜利的渴望意识,又激发了同学们对不甘落后的拼搏精神。良好的竞争可推动自信心的极大提高,对精神面貌有极大的改观,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2.合作则是一种集体齐心协作的活动的综合体现。而良好的合作则是为了有更强的竞争力,合作是指为了集体的利益而相互配合。在体育活动中,竞争和合作同时存在,或是同时唤起合作与竞争,或是交替的引起合作与竞争。在新课程体育教学中,每个学生既有个体的联系又有相互配合的联系活动,既有主动帮助别人的义务,同时也有被别人帮助的权利,既有个体的竞争又有团体竞争的比赛活动。体育活动的竞争与合作的特点,对于培养学生的勇于进取,激发个人动机,提高工作效率,树立远大志向,形成健全的个性有着非常的积极的作用。

上一篇:《宇宙的未来》学案(有答案)下一篇:宇宙生命之谜教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