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行半年体会

2024-04-15

入行半年体会(精选12篇)

篇1:入行半年体会

学习经历 成长 转变

——记入行工作七个月

“中国农业银行首次面向大学生村官专项招聘县域客户经理……”这是一条过去了大半年的新闻,而我正是通过这次机会,幸运的成为了四川省分行招聘录用的90人名单中的一员,迈进了农行的大家庭,我深感荣幸!

省分行的入职培训开启了我在农行的职业之旅,短暂的学习之后,我便进入了自己的实战岗位——仁寿县支行钟祥分理处客户经理,怀着激情、目标、梦想,我把自己融入到工作中,不知不觉七个多月的时间过去了,我学习了、经历了、成长了、转变了。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活到老,学到老。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你才能不断的进步。再者,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从一名村官到农行员工,一切都是新的开始,更是应当勤学苦练,吃苦耐劳!转变身份,从学习开始。让我感受深刻的是农行是学习的好地方,因为它注重对员工的培养。在这里,只要是我想学的都能学得到,向身边的同事学习,他们会毫无保留,不吝赐教;向书本学习,这里有想要的一切学习资料;此外,单位还会定期组织我们学习大量的业务知识。半年多以来,我学到了很多。对柜面业务。通过近两个月时间的柜面操作,全面学习了对公业务、个人业务、中间业务、各种代理产品和理财产品,期间经常代班会计主管,对合规操作、风险防范的知识也学习了很多。在客户经理岗位,我还学习了很多营销技巧,识别客户,分流客户、倾心为客户服务。重点学习了C3系统,优质客户管理系统、支付通系统、客户评级系统的操作以及相关规则。岗位技能学习方面,我重点学习了《柜面操作业务》、《基础会计制度》、《客户经理》、《运营主管》。在企业文化上,学习了标准文明服务和营销技能导入,合规文化理念,员工违反规章制度处罚办法等。

经历,这半年多来工作上的遇到的事情也让我记忆深刻,坐柜时出差错,多给了客户一千块钱,全所的人帮着解决,找到了客户,追回了资金;有蛮不讲理的客户,急着退保用钱,非说是我在营销的时候欺骗她,要全额退款,在营业所吵闹不休,我无法处理,同事们帮我,领导找保险公司协调,最终妥善解决;和同事之间偶尔发生小摩擦,关系紧张的时候,我主动协调,增进了解,慢慢的融入了集体;顶着烈日,和主任一起下乡跑助农取款布点的任务,工作比当村官时候还苦累,但是看着成绩很开心;参加市分行团拜会,我上场了两个节目,让我充分体会到业余生活的丰富和团队气氛的融洽……这些经历不但让我学习了很多基础的业务知识,学会了理解和尊重他人,热心友善对待客户,更是让我充分的是认识到银行是一个需要团队合作的地方,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将别人的工作做完,也没有任何一个人的工作需要别人来帮你做,环环相扣,严格执行。团队默契配合的力量永远是最强大的。学习和经历让我成长进步了很多,通过半年多来的磨练,我学会了也做到以下几点:

一、以“心”为本,尽职尽责

作为一个银行职员,首先必须有责任心,责任心是指对事情能敢于负责、主动负责的态度。在银行工作,要拥有责任心,无形中给自己一个“枷锁”,让自己在工作上更专心,细节处理上更细心,在学习上更加虚心,在开展业务时更加有信心,对待客户会更热心,解答问题时更有耐心,对待同事更关心,让领导更放心。这么多“心”,让我更加尽职尽责,很好的完成了自己的工作。

二、知错能改,改则不犯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作为银行工作人员的我难免会犯点小错误,但如何通过错误来总结经验,从而让自己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将错误率降到最低才是最重要的。给自己准备一个小本子,将第一次所犯的错误以及正确的方法都记录下来,并且能够铭记于心,下次在遇到同样的问题,就很从容的解决了,避免在一个问题上犯同样的错误。通过错误的不断积累,我的业务水平也不断提高,之前所犯下的错误也有它的价值!

三、因为专注,所以专业

以前虽然是学的工商管理专业,有一些基础的财务会计和营销管理知识,但对实际的银行工作还知之甚少。而我应该做的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到“从入行到入流,从专注到专业”。通过在银行工作的切身体会,每天感同身受,通过实践积累经验,要充分胜任工作,即“入行”。通过经验,从“入行”要开始“入流”,所谓“入流”,不是随波逐流,而是要成为中流砥柱。干一行、爱一行;做一事,成一事;从专注,到专业!每天给自己安排一些课余时间来学习和了解银行的产品、业务操作技能,专注于银行的相关业务,才能让自己做一个专业的银行从业者。

四、有的放矢,勇往直前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川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做事情,要有的放矢,切不可盲目行事。作为银行的一员,同样也要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通过制定相关目标,确定好目标后,然后朝着这个目标勇往直前,不到长城非好汉,尽早达成所愿。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做为新人,我拥有奋斗的目标,并且还有自强不息的精神,遇到挫折不气馁,遇到困难不逃避,然后想办法去解决问题。学习郑板桥所言的竹石般“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这半年多的学习、经历、成长让我完成了从一名村官到农行员工的转变,从一名“官”到金融服务人员的转变,工作上融合了,心态上适应了。但还有很多东西要去学习,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自觉加强学习,向理论学习,向专业知识学习,向身边的同事学习,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全面提高综合业务知识水平。克服年轻气躁,做到脚踏实地,提高工作的主动性,不怕多做事,不怕做小事,在点滴实践中完善提高自己。同时继续提高自身政治修养,强化为客户服务的宗旨意识,考取相关资格;加强文字功底练习;坚持阅读经济报刊,关注宏观经济及行业知识,努力使自己在各个方面得到提高。争取为农行做出自己更多的贡献。

仁寿县支行钟祥分理处:杨仕伟2011年7月12日

篇2:入行半年体会

不知不觉间来到中行已经有8个月的时间了,在半年的工作中虽然工作经验、人生感悟不及老员工深刻,但在有限的半年时间里,通过在新城支行以及新城支行的磨练,在工作中与客户的接触、对中行业务的更深了解,工作中所犯的错误,然后自己不断的总结,在半年的时间里,对于工作、对于生活我有了更深的体会。

我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的,虽然是经济管理的,但是对银行业知道得甚少。不如中国银行我才发现,银行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尤其在是部门繁多,分工复杂百年中行。通过在银行工作的切身体会,每天感同身受,通过实践积累经验。通过经验,从入行,然后要开始入流,所谓入流,不是随波逐流,而是要成为中流砥柱。

作为一个银行职员,首先必须有责任心,责任心是指对事情能敢于负责、主动负责的态度。在银行工作,如果你拥有责任心,你就会无形中给自己一个枷锁,让自己在工作上更专心,细节处理上更细心,在学习上更加虚心,在开展业务时更加有信心,对待客户会更热心,解答问题时更有耐心,对待同事更关心,让领导更放心。

银行柜台人员犯错是常有的事情,但如何通过错误来总结经验,从而让自己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将错误率降到最低才是最重要的。给自己准备一个小册子,将第一次所犯的错误以及正确的方法都记录下来,并且能够铭记于心,这样下次在遇到同样的问题,即使忘记怎么去做可以很从容地在册子中找到解决办法。避免在一个问题上犯同样的错误。这样,我们的业务水平才能够提高。

每天给自己安排一些课余时间来学习和了解银行的产品、业务操作技能,专注于银行的相关业务,才能让自己做一个专业的银行从业者。

作为中行的柜员,要花很大的精力去学习基础业务知识,适应变化不断地新的业务知识。我们应该做的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到“从入行到入流,从专注到专业”。干一行、爱一行;做一事,成一事;从专注,到专业!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活到老,学到老。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你才能不断的进步。再者,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作为新员工,更是应当做好勤学苦练的准备,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做事情,要有的放矢,切不可盲目行事。作为银行的一员,同样也要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通过制定相关目标,确定好目标后,然后朝着这个目标勇往直前,不到长城非好汉,尽早达成所愿。

成功的道路是靠目标完成的,没有目标的人是在为有目标的人完成目标!做为新人,拥有有奋斗的目标,并且还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遇到挫折不能气馁,遇到困难,不逃避,然后想办法去解决问题。

中国银行**支行

篇3:入行半年工作总结

入行半年工作总结

入行半年工作总结(范文)

不知不觉中,入行已经半年有余。在这半年的时间里,有茫然也有迷惑,有欣喜也有欢乐,有经验更有教训。在此,作一篇工作日记作为对往日的`追忆与留念,并为今后的工作做好铺垫。青年就像初升的太阳,虽然现在力量还很微弱,但是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会照亮整个地球。

篇4:入行培训心得体会

今天就和大家聊第一个话题,我现在的目标就很明确,我喜欢TTT,我所奋斗的的目标就是这个方向,培训培训师。首先你要分清楚你是喜欢讲课多一点,还是喜欢管理多一点,如果你喜欢培训多一点,你可以去找那种产品讲师或者零售行业的培训师;如果你想往培训管理发展,可以选择那种培训体系不太完善的公司或者没有需要你自己做的(前提你要接触过)。如果你想清楚了自己的方向,你就可以做出选择了。我们来聊第二个话题:你是想做什么样的培训师,比如:管理类培训、礼仪类培训、培训培训师、人才发展、项目管理、拓展培训等等,你首先想清楚,你所擅长的是什么,你之前的工作经验是什么,如果你从事这个行业,你需要怎么做才能达到这个目标值。我认识一个小伙伴,她的目标也很明确,她想做礼仪培训,一个没有接触过这个行业的人要怎么做呢?第一步:找简单的课程自学;第二部:找个礼仪老师做助教;第三步:报个培训班,然后考个证书。如果没有找到助教的工作,就忽略第二步。

培训这个行业不会一步登天,需要很多年的沉淀与努力,首先你要确信你喜欢什么,想要成为什么样的培训师,为之而努力。

篇5:入行半年体会

建行人员心得体会——入行以来的所感所想 虽然进入建行才两月有余,但这恰处于我们青年人的一个人生转折点;所处的新环境,所接触的新人群,所遇到的新事物„„让我们越来越觉得眼花缭乱,甚至有几分疲于应付。这一时刻,我们的内心深处波澜起伏,但是我觉得我们感受最深的还是建行的组织文化和建行的人员配置,我也就想着两点着重谈谈我的感受。组织文化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企业文化,已是大家接触的比较多的词汇,但是到底什么是组织文化?建行作为全球十大银行,是由许许多多的要素组成的;这些要素要有机地整合起来,除了我们有一套严密的组织形势外和规章制度外,更需要有一种粘合剂,以无形的软力量构成建行滚滚向前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建行的文化是什么?可能目前还没有一个为大家所熟知的统一的说法。但是,我们如果一点一滴地解剖“企业文化”的意义,我们会发现原来我们一直以我们的实际行动来演绎着最优秀的企业文化。组织文化(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员工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思维模式。概括地讲企业文化有三个要素:组织精神、组织价值观和组织形象。首先,谈谈我们的组织精神。“始终走在中国经济的最前列,成为世界一流银行!”是建行到建党一百周年之际的战略远景,伟大的事业需要并将产生崇高的精神,崇高的精神支撑和推动着伟大的事业。

篇6:入行感悟--银行

——新员工入职感悟 2014年7月9日,清晨,阳光温和,青春的脚步从四面八方而来,聚集在正门之前,共同迈入这座威严的建筑,这一天,我们入职了。怀着美好的憧憬和从零开始的心态,走进了这个大家庭。

时光荏苒,转眼已经从学生变为了职业人,从懵懂的青年变成了即将肩负责任的工行一员,我们紧张、激动,也怀有期待。这是一个充满朝气、充满活力,蒸蒸日上、蓄势待发的大集体,能够被银行录用,是一件十分幸运的事。在人力资源部的悉心安排下,我们不仅学习了各种银行业务,促使我们尽快实现从校园到职场的角色转换;同时也逐渐熟悉了工作环境,通过和同事们相互协作、共同进步,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

作为银行的一线员工,我们深切的感受到自己肩负的重任。通过作为大堂经理助理的见习,我们懂得了一,这个岗位是银行面向客户的第一扇窗口,是最先接触到客户的人,大堂经理和大堂经理助理需要保持良好的形象,维持亲切的笑容,耐心仔细地解答顾客提出的问题,才使客户对银行留下良好的印象;第二,这个岗位需要熟悉银行的业务,包括各种柜面的业务以及理财产品的介绍等,客户来咨询的时候,能够准确清晰地指导客户填写各种单据表格,提示和指导客户使用自助设备办理业务以及引导客户到相对应的柜面进行业务办理;第三,这个岗位需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在大厅中,每天会遇到上百位客户,有时也会遇到突发事件,这时就需要及时照顾到客户情绪,维护好大厅的秩序,从客户的角度思考问题,争取做到让每一位顾客都满意。

在见习期间,从一开始的一窍不通到现在的对答自如,我们在辛苦之中学到了很多。一方面是充实自我,而另一方面,感触更加深刻的是:银行业不仅仅是金融业,更多的属于服务业。我们需要把每一名客户都当做朋友,才能顺利舒心地完成一天的工作,才能真正地让客户满意并且感受到我们想要表达的真诚。当我们帮助客户解决了问题,他们向你微笑表示谢意,甚至有的爷爷奶奶拉着你说,“姑娘,还好有你,真是谢谢”的时候,那些辛苦和付出,确实都是值得的。

篇7:入行一年心得

光阴荏苒,时光飞逝,岁月如梭,转眼间,一年的时间在指尖不经意中流逝了。回想走过的这一年,有机遇,有抉择,有苦恼,有适应,有思考,有进步,或许这种种有都可以归结于一点——有改变吧!

首先,我非常感谢省行人事部在面试中选择了我,让我有机遇加入农行的这个大家庭,也许对于光鲜富足的富二代来说,这是一份不值得付出的工作,因为在他们眼里,这是一份吃力不讨好的工作。但是,我没有这个富裕作为背景,我有的只是踏踏实实的工作,养活自己的同时也为父母减轻些负担,在众多大学生中,农行选择了我,我感激万分,没有这个机遇,我就少了一个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奋斗的平台。其实在人生中有很多机遇,成不成功关键是看我们有没有把握住,在毕业奔波于各大小型的应聘会上的我们,让我们考虑的工作往往不只一份,而我当时选择农行的原因,是看重了它的尊贵高远,规范务实,尤其比较看重员工的职业生涯的发展,我想这是每一位毕业生在面临工作抉择中考虑得最多的一部分吧。

其次,我想说说刚入行时的苦恼和以及适应新环境的心理状态。记得到网点报道的前一天,我失眠了,一来是因为即将踏上工作的征程,有些兴奋,二来是因为即将到新环境,接触新事物,接触新的人,担心自己气魄不够,征服不了。刚到新网点,一开始的我主要站在我们的一线人员背后,看他们操作,帮他们递递东西,复复印,别小看,这好像打杂的东西,前辈们让我们做都是有他们的原因的,我也是通过刚开始打杂,学会了怎么复印,怎么操作我之前没有操作过的复印机,这对于一个经常用到复印机的行业来说,懂得操作就显得尤其重要。而且通过为他们准备这准备那,而让他们在前线工作毫无顾虑,我跟网点的每一个人的关系拉近了,当他们很顺口叫出我的名字时,别提当时我有多高兴了。

后来我被安排了个师傅,从此我就开始安分守己地跟着师傅学着柜面操作的知识。我很庆幸跟了一个非常有耐心的师傅,因为我是个动手能力差的人,连过点钞机数钱都可以一直咔,一直停的,而我师傅却能笑而视之,于是教我怎样运用好柜面上每一个工具。等工具熟悉了,他就开始进入真正操作的教导中。我一直未能忘记师傅跟我说的一些警醒的话语,他告诉我说,你不能漏章,漏签名,少传票,漏一个,少一张,200元就要上缴了,当时我听了后懵了,这200元扣得太容易了吧,有时候有缺漏也是常事。从那时开始,我不再把“圣人都有错,何况凡人”,这句话放在银行工作中。银行工作尤其柜台工作是不允许有差错出现,如果你非得要造成差错,请您付出相应的代价。于是开始了我的谨慎,当惊受怕的学习经历。记得第一天上柜的时候,做完第一笔业务后,我竟能手心全冒汗,当时我师傅看到我嘴唇发白,整个人颤抖,都吓了他们一惊,我说你们别担心,我就是太紧张,太害怕了,慢慢会好的。

接着,我想说说我对柜面工作的一些感受。可能很多年轻人都看不上柜员的工作,除了觉得整天对着那些不知道从何处来的钱外,还觉得这是个看人脸色,人家骂你你不能还口的工作。是的,情况确实如此,无论你的钱有多赃,只要是符合银行接收的范围,我们照收无误。客人心情不好,说你两句,请您微笑视之,如果你还口,那就是跟工作,很钱包过不去。所以这是一份需要有耐心,有忍耐力的人做的工作。事物都有两面性,我们不能只看到它的反面,也要看到我们的正面,其实,柜面工作在银行工作中处于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比如信贷部要放贷,也是通过柜员操作,比如客户要买理财,也需要到柜台办理签约:而且基本每一个岗位的人都必须从这一岗位做起,那是因为这一个岗位的工作,为我们以后其他任何工作都奠定基础。比如说,你要应聘客户经理,你需要挽留客户,赢得客户信任,如果说你不能很快地带领客户办理好他手上的工作,为他填写好各种单据,客户凭什么成为你的追随者。所以如果你看不起你现在工作,请您转变好您的心态吧,任何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领导安排都是有道理的,踏踏实实的工作吧,整天妄想天开那是不切实际的。

最后,我想谈一谈这一年工作的思考。这一年,我一直待在柜台,对我们农行柜面业务量之大,业务之繁琐,柜员之紧缺,任务压力之繁重有着切身地体会,尤其还得时时提防差错稽核,不得不说这确实是个劳筋费神的工作,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对我们新入行入职员工的锻炼磨砺作用很大。仔细想想,现在每个行业,很多岗位都处在一个压力很大,任务很重的环境下,这没有什么可抱怨的。可是长时间在这样的环境下,如何让员工总能保持工作的热情而不怠慢,如何避免员工总是抱怨而变得懈怠?我到了小榄支行后,支行还是搞了好几次活动,在活动中,我发现,大家对这样的活动很投入,很有热情,显然大家对组织这样的活动以让大家释放压力,放松心情还是很认可的。

篇8:入行申请书

【 申请部门 :

1.基本信息

照片

姓名

民族

性别

身份证号码

e-mail

手机

宅电

紧急联系人

与本人关系

联系电话

籍贯

婚姻状况

现住址

2.学历情况

学校名称

就读期间

成绩或等级

(高中校名)

(大学校名)

(研究生校名)

(其 它)

3.语言能力(TOPIK, , CET,TOEFL 等))

考试科目

取得分数

发证日期

4.资格证情况

证书名称

颁发机关

发证日期

5.计算机操作能力

OA

EXCEL

初级 中级 高级

WORD

初级 中级 高级

P0WERPONT

初级 中级 高级

6.工作经历

公司名称

雇佣方式

工作起讫时间

工作部门

业务内容 在职与否

* 雇佣方式 : 全职,兼职,实习等。

7.详细工作情况(此项仅限有工作经验者填写)

请简述您选择离开现工作单位(或原工作单位)的理由

您在现工作单位(或原工作单位)的级别,具体负责业务内容

您曾经受过何种奖励,有何值得骄傲的业绩

8 .个人情况

性格特点(优,缺点)

兴趣爱好

得到到别人认可的 5 种才能

别人建议自己应该改进的 3 点

9.自我介绍

请叙述个人成长历程(家庭背景,价值观,校园生活等)

请叙述求职过程中选择银行的理由以及选择 IBK 企业银行的动机

请简述能胜任您所选择的岗位的重要素质(知识,语言,经验,创意,销售能力,人际关系等)

请讲述一下自己的人生中最痛苦的经历和最值得自豪的事情以及它们对现在的生活产生的影响。

补充内容

本申请书所述内容如与事实不符将不予录用或解除劳动合同关系。

篇9:银行新入行心得

从校园到职场,中间有一道高高的墙。墙的另一边,有着更为精彩的风景,但在风景的下面,也有着难以预知的陷阱潜藏其间。我就是这样一个刚刚翻过这道高墙的毕业生,虽然比起其他一起进入X行的新同事们更为年长,但遗憾的是自己的社会经验却不必他们更为丰富。因此,在面对墙外这新的世界时,我心里的激动和忐忑一点也不必别人少。

然而值得庆幸的是,在我们正式踏入这新世界前,我们的金阳支行组织了这一次意义重大的职前案防培训。通过这次培训,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为冷静和客观的视角,看待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等待我们的一切。让我们明白,除了辉煌的人生巅峰,还有冰冷的深渊,都有可能出现在前方的道路上,但未来究竟如何,全在于我们今后的抉择。

就本次培训而言,若要问我有什么心得,我会说我收获了以下几颗对我今后工作大有裨益的“心”,具体来讲:

首先是要有一颗敬畏心。作为一个X行人,要对国家的法律法规、X行的每一项规章制度,都心怀敬畏。这些法律和规范,既可能是铐住我们的手铐,也可能是保护我们的盾牌。在这些法律和规范的面前,“莫伸手,伸手必被抓”可不仅仅是一句口号那么简单,然而,若我们的工作能够在法律和规范的框架内进行,则任何人也不能拿我们怎么样。因此,对于不被国家和X行允许的行为,我们要坚决与其保持距离。

其次是要有一颗责任心。银行业作为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资金枢纽,其对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每一笔从我们手里经受的资金,哪一笔不是老百姓辛勤工作的血汗钱?因此,作为一名银行从业人员,特别是XX银行这样一家负责任的银行的员工,我们的心里当然得有那么一份对责任的担当,时刻牢记自己的工作,需要对国家负责、对社会负责、对本行负责、对每一位客户负责。

再次是要有一颗对工作的“细心”。银行的每一项业务,步骤繁杂,具体到每一步上又有着细致的要求,任何一步出了差错都可能造成银行和客户的损失。因此,在工作中,我们应当摒除浮躁,注重细节,认真做好每一个环节,保证钱和帐尽量不发生差错。

最后,我们还得有一颗不断学习、听取他人批评建议的“虚心”。曾经在一部小说里读过这样一句话,“无知和弱小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银行工作的复杂程度不亚于其他任何行业,而且随着国家经济水平的发展,新的服务项目会不断推出,而传统的服务项目也会不断完善,如果我们固步自封,不接受新事物、新变化时,就难以应对未来不断到来的挑战,最终因无法胜任工作而遭到淘汰。

篇10:中银入行培训总结

从……….日上午开始,我参加了中国银行…….年劳务派遣工的入行培训。至今,培训已经过半,回顾这五天的培训,感触颇深,收获良多。对于中行的大名我早已是如雷贯耳,印象中的中行是个重点经营管理外汇,离普通老百姓甚远的一家银行。培训的第一天,…..行长及人力资源部的史主任向我们进行了简单的行史介绍。

中国银行的前身是清朝的户部大清银行,1912年,经孙中山先生批准,中国银行正式成立。从1912年至2010年,中国银行已走过了近100个春秋。从1919-1949年,中国银行坚持以服务大众、振兴民族金融业为己任,稳健经营,锐意进取,各项业务取得了长足发展。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银行成为国家外汇外贸专业银行,目前是国内银行中具有最多海外机构的商业银行,2006年,中国银行先后在香港联交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成功完成股份制改革,成为首家在内地和香港发行上市的中国商业银行。中国银行是国有银行中唯一的发钞行,发行了港币、澳币、奥运纪念钞等;在时代的面前,中国银行敢于创新敢于争先,1985年于珠海发行了我国第一张信用卡,1987年发行了我国第一张ATM提款卡。中国银行六安分行成立于1985年,是中行107家二级分行之一。目前在城区及五县范围内下设18家机构,在编354人。

中国银行是中国国际化和多元化程度最高的银行,在中国内地、香港、澳门及29个国家为客户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主要经营商业银行业务,包括公司金融业务、个人金融业务和金融市场业务,并通过中银国际控股集团开展投资银行业务,通过中银集团保险有限公司经营保险业务。培训对我们未来可能会直接接触的个金业务进行详细的解释和操作说明,个金部的方科长对中行特色信用卡产品的特点、办理对象、办理流程等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对pos机的商户办理流程也进行了清晰的说明;汪科长对贷款业务包括个人贷款、住房贷款以及车贷通等业务进行了详细的比较说明,这些培训内容让我对中行一线具体业务的操作形成了一个清晰的认识,为适应网点的正式工作增加了信心。

六天前的我,可谓对银行业所知甚少,对中行的发展战略及企业文化知之不详,现今的我,不敢妄言了解中行,但在多位领导、优秀员工及讲师的指导下,对于中行的管理规范及要求,有了清晰的认识;对于中行经营的产品,有了初步的了解;对于如何做一个合格的乃至优秀的中行人这一严肃议题,也算是有了一些粗浅的想法。

首先,提高学习能力,加强知识吸收。银行业是个竞争性非常强的行业,外部有各家银行乃至信用社之间在市场份额上和业务上的抢占与竞争,内部有同事之间良性比较,这样强烈而无情的竞争环境对于从业人员的要求是一点打不了折、藏不了私的,要在这样的环境中求得生存,谋得发展,需要的不仅仅是良好的心态、强大的抗压能力,更加关键的是能够不断调整和适应变化的外部条件和内部要求,保证自己的持续发展。所谓持续发展,必要条件就是主动的学习和吸收知识,形成个人不断进步的推动力。在我看来,对象及目标有二,一是不断学习社会知识和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的素质素养;二是不断学习业务技能知识,升级自身的软件装备。这两点看似无关,实则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素质素养的提高能够给自己业务技能的提升指引正确的方向,同时,业务技能的进步也能够促进个人素养的综合提升。显然,没有良好的个人素质和职业素养,难以保证技能水平的有效发挥,而业务水平不过关,在银行业生存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其次,诚实做人,认真做事。银行业存在激烈竞争的同时,也会产生巨大的利益诱惑。通过法律知识、反洗钱和安全教育的学习,我发现,有些同志由于对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的严肃性认识不足、思想不够坚定,没能抵抗金钱欲望的驱使和利益的诱惑,没能抵抗不良环境的影响,渎职、贪污受贿、侵吞他人资产,让自己的小家庭面对毁灭性的破坏,给银行给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这些触目惊心的案例警示我们,在未来的工作中,最最重要的可能不是你的业务量有多大,你的专业技能有多强,而是我们的职业道德和做人准则的坚定性,这是攸关职业前途乃至生死的关键。因此,在工作中,我们提高专业技能和个人素养的同时,更加要谨记的是诚实做人、认真做事,不受外界歪风邪气的影响,不因个人欲望而堕落,严守职业准则和道德要求,依法合规的进行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常保职业之路的平坦与顺畅,才能在工作岗位上有所成就。

最后,扎实工作,爱岗敬业。任何一项工作都会有她的困难之处,都需要我们踏实认真的对待。前辈们的经验告诉我们,如果想在职业上有所成就,就必须要沉下心来,坚定目标,不断克服来自我心深处的犹疑、来自别人的否定和环境的挫折,相信自己,坚持不懈的奋斗追求。中行始终秉持追求卓越的理念,她给我们提供机会的同时,也会让我们遭遇各种各样的困难挑战,如果做不到热爱岗位,踏实用心积极的工作,我敢大胆揣测,这种人必将被激烈的竞争淘汰掉,必将成为人生的失败者。同时,作为一个完整的团队,我相信,我们最大的资源不是客户,而是拥有一个不离不弃,相互支撑,共同进步的团队!队友之间的信任、鼓励和促进,不仅仅能够提高我们的抗压能力,增强我们的集体竞争力,更重要的是,一个持久、配合默契、相互信任的团队,在潜能的开发上会产生难以衡量的力量。每个人都是一个宝藏,而团队的力量将会是开发宝藏的万能钥匙。

篇11:学习入行论之后心得

,索达吉堪布组织居士学习《入行论》,解决了我的两大问题:一、堪布帮我们挑选论典,制定学习计划,使我能够系统而学;二、集体的学习起到严格监督的作用,每周集中讨论交流提问,使我不敢放松,提前在家听光盘,并完成后面的思考题。

就这样,通过两年多的学习,我不仅完成了《入行论》201课的传承,对大乘佛法有了坚定的信心和热切的渴仰,从思想上彻底改变了原有的自我为中心的邪知邪见,树立起一个佛教徒应有的人生观,同时确立了自己的人生目标——爱他弃我执,所以,入行论是引领我趣入正道的一盏明灯!

在一开始学习时,上师就讲过,入行论是集汇集论、次第论、实修论和解隐论于一身的殊胜论典,而我自己也觉得,我从这四方面获益很大。

篇12:《入行论》第11讲对应文字

著:无著菩萨 译讲:堪布索达吉

第十一讲

祈祷本师释迦牟尼佛偈颂:

酿吉钦布奏旦涅咪扬 大悲摄受具诤浊世刹

宗内门兰钦波鄂嘉达 尔后发下五百广大愿

巴嘎达鄂灿吐谢莫到 赞如白莲闻名不退转

敦巴特吉坚拉夏擦漏 恭敬顶礼本师大悲尊

祈祷全知麦彭仁波切偈颂:

玛威桑给钦饶酿拉夏 心显文殊师利智 根德桑布门蓝纳巴央 勤学普贤行愿义 这吉加威春蕾怎匝巴 持佛佛子事业者 将央拉弥雅拉所瓦德 祈祷文殊上师足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现在我们正学习的是《入菩萨行论》第一品中,宣讲菩提心特殊功德的内容,此中分发心的分类、本体、功德之差别三个方面。今天我们首先学习发心的差别。颂词说:

如人尽了知,欲行正行别,如是智者知:二心次第别。

昨天我们已经学习了什么叫愿菩提心,什么叫行菩提心,这个问题非常关键,大家必须要搞清楚。什么叫愿菩提心呢?我们昨天也说了,愿菩提心的第一个条件就是要以大悲心来缘众生,第二个条件是以智慧来缘众生获得佛果,必须要具足这两种条件,在具足这两种条件的前提下,我们要发愿,“从现在开始我要度化无量无边的众生,”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愿菩提心,这是仅在心里面的一种发愿;什么叫行菩提心呢?就是在发愿的基础上去做这件事情。这时,它就不仅是一种发愿,而是在实际上行动中不离此愿而行持六度万行,这叫行菩提心。这二者之间的具体差别,就如颂中所讲:

行有两种:一种叫欲行,另一种叫正行。这是什么意思呢?比如说:我从这里到印度金刚座或是拉萨,首先,在还没有去的时候,我心里必须有一种“我想要去”的发愿,这就相当于是愿菩提心(因为愿菩提心就是在心里立下“我要度化众生”的坚 1 定誓言,但实际行动中还没有进行具体操作)。然后,在这个“我想要去”的基础上,准备好自己的路费、衣服行李等,真正起程前往印度金刚座或拉萨,这个正在起程的过程中,就相当于是正行,是真实地前往那里。那么,“真实前往那里” 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们不但要发愿度化无量无边的众生,而且要在实际行动中去度化,是发愿后的行为。比如说我要以法布施的话,首先我得发愿,发愿后我正如此以法而布施的行为就叫行菩提心。

因此,所谓的菩提心是在心上安立的。如果仅仅是行为,这算不算行菩提心呢?应该说还不能叫行菩提心,因为没有以愿菩提心来摄持。比如刚才的例子,在前往印度的路途中,是不能舍弃自己刚开始所发的愿的,如果舍弃了刚开始的发愿,很有可能在路途中半途而废,或干脆返回不去了。以前萨加派的全知果仁巴大师也说过:我们在行菩萨道的过程中千万不能离开愿菩提心,一旦离开愿菩提心,很有可能导致行菩提心不能成功。因此,行菩提心一定要在愿菩提心的基础上进行。

通过以上的比喻,我们说明了欲行和正行的差别。具有智慧的人通过这种比喻,就能完全精通菩提心的目的、本体和分类,能了知什么叫行菩提心、什么叫愿菩提心,以及领悟它们之间的次第差别。比如我们首先一定要有愿菩提心,如果没有愿菩提心的基础,就根本没办法行菩提心,所以愿和行这两个菩提心都一定要安立在一种心态上。

在菩提心心态的这个问题上,印度和藏地的高僧大德们也有各种观点。比如,以前印度解脱部的狮子贤论师认为:菩提心实际上是一种心王;印度的世亲论师在《菩萨地论》里面说:菩提心是一种欲求,实际上是一种心所;印度的无著菩萨也讲:所谓的菩提心实际也是一种思维,因此包括在心所中;藏地的无垢光尊者认为:只要是产生这种菩提心,就是心王,有心王时,心所自然而然会来,就像有太阳的时候,它的光芒也会自然而然出现一样。

关于菩提心到底是心还是心所的问题,高僧大德们都有这样那样不同的说法,但不管它是心也好、心所也好,在座的各位必须要明确一点的就是:我们今天一定要发这个菩提心的愿。过一段时间我们要真正受持菩萨戒,所以在这之前,大家心中应该有所准备,要明白什么叫愿菩提心、什么叫行菩提心。当然,表面看来这二者好像很容易懂,一个是“想度化众生”,一个是“真正度化众生过程中的心态”,但实际上,他们的作用、功德、仪轨以及戒体这方面的分类还是比较难懂。

这次能够学习《入菩萨行论》的所有佛友、学员,大家应该被称为是大乘佛子,如果是大乘佛子,那我们的相续中应该受了菩萨戒,如果受了菩萨戒,那么 对于菩萨戒的学处等等,大家应该要搞清楚。比如,在利根者面前,佛在《宝积经》中宣说了十八条或二十条菩萨的学处;如果是中根者,就像《学集论》中所讲的那样,佛宣讲了四条戒律;在钝根者面前,如同《教王经》里面所讲,只有一条学处,就是不舍弃愿菩提心。因此,对我们在座的人而言,最起码也要发一个基本的誓言,就是“以后不管遇到什么样的违缘,我都不舍弃菩提心”。

一方面,我们这几天都讲了很多菩提心功德相当大的道理,但反过来,如果我们不想度化众生而舍弃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的话,这个过失也相当大(舍弃菩提心的过失,在《般若摄颂》中讲得比较广)。

因此,我们一定要认认真真地学习菩提心的分类、本体这些内容。对从来没有受过正统佛教教育的在家人而言,这些内容恐怕有点难懂。一方面是内容比较难懂,一方面他们也不一定有信心,因为现在很多人特别喜欢讲一些比较浅显易懂的故事,比如家庭、工作、结婚、离婚等这样的话题,而且大家都很喜欢听。但我想,我们这次学的是《入菩萨行论》而不是世间法,在家人,尤其是外面大城市里面的人都已经很精通世间的各种名词、概念,世间的各种行为了,没有必要由出家人来宣讲这些内容。

那我们这次需要学习的是什么呢?是大乘佛法的各种教义、修法、观想和功德,这方面的内容是很多人都比较欠缺的。因此,很多佛友刚开始的时候,可能比较难懂佛教的有些名词、或有些道理,但希望大家不要放弃信心,一定要认认真真地看法本。

下面,论中说:就像想要去往某地一样,为了他利而想获得菩提的意乐即是愿菩提心。什么叫愿菩提心呢?就是如同“我想要前往印度或拉萨”的这种心态一样,“我要度化众生、利益众生”的这种发愿,就是愿菩提心。我们已再三再四地讲了这个内容,大家一定要记在心间。

如同正式启程前往该地一般,踏上能获得佛果的正道并且渴望修持此道就是行菩提心。就如正式启程前往印度或拉萨一样,这个行菩提心,就是以布施、持戒、安忍、禅定、精进、智慧波罗蜜多等六度四摄的大乘善巧方便方法来度化众生过程中的心态。

希望成办自他二利的智者通过了知这两种比喻的差别同时就会明白愿行两种菩提心意义的不同顺序。所以,具有智慧的人才会懂得、通达讲解愿、行菩提心差别时所运用的比喻以及两种菩提心的意义和不同次第顺序。没有智慧的话,恐怕口头上能说愿菩提心、行菩提心,但实际上不一定能完全明白。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是一个本体,只是反体上有所不同。以前宗喀巴大师、贾曹杰等很多论师也认为这二者是一个本体不同反体。比如菩萨戒,我们有时说菩萨戒就是菩提心,有时说菩萨戒就是摄持善法戒、禁止恶行戒、饶益有情戒这三种戒律,那这到底是怎样区分的呢?实际就是我刚才所讲的那样,它们是一个本体,只是不同层面的不同反体。就像一个如意宝,它能遣除黑暗,又能遣除别人的疾病,同时也能赐给人们一切所欲,虽然是一个如意宝,但它有不同的作用。同样的道理,在受持菩提心的过程中,我们行持一切善法,因此这可以叫摄持善法戒;在修菩提心的过程中,我们帮助无量无边的众生,也可以叫饶益有情戒;然后,在行持菩提心的过程中,我们禁止自己身口意的恶行,所以也叫禁止恶行戒。这就是用不同的反体来说明菩提心,我们也应该这样从不同的反体来了解菩提心。

当然,不管印度还是藏地,到底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是在凡夫阶段、还是圣者阶段的相续中存在的问题,不同论师也有不同的说法。比如,以前印度的智足论师认为:愿菩提心应该在资粮道和加行道时存在,行菩提心从一地菩萨开始才会存在;印度大论师无畏论师、智成论师认为:愿菩提心在资粮道时存在,行菩提心从加行道到佛地之间存在;然后,印度有一位比较出名的布达论师,在他的《入菩萨行论》讲义中讲:愿菩提心实际上是不依靠仪轨而获得的一种戒,而行菩提心是依靠仪轨而获得的一种戒律(宝源论师、海云论师等也这样认为);还有以前印度非常出名的慧源论师,在他的《入菩萨行论大疏》(学《入菩萨行论》时,在印度论师的八大讲义中,常以慧源论师的这部《入菩萨行论大疏》讲义为主)中讲:没有以菩萨行为来摄持的菩提心称为愿菩提心,而以菩萨行为来摄持的就叫行菩提心(藏地萨加派的荣敦大师也这样承许);阿底峡尊者认为:缘果方面的发心叫愿菩提心,比如“我想要获得佛果”,而缘因方面的发心叫行菩提心(无垢光尊者的观点与此基本相同)。

因此,通过以上这个简单的介绍,大家也可看出,印、藏两地论师对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的概念都有不同观点。希望每个人都能思维一下,看到底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是不是像刚才有些论师所说的那样。但按无垢光尊者、智悲光尊者、宗喀巴大师等很多藏传佛教大论师们的观点,他们认为,胜义菩提心的确是在第一地菩萨以上才能获得。

世俗菩提心分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行菩提心在我们凡夫的行为中应该是存在的。比如,如果我今天早上起来就开始发誓言,然后中午就开始尽量帮助众生,这个就是行菩提心。因此,在我们凡夫位的时候,应该是既具足愿菩提心,又具足行菩提心。

下面我们讲菩提心功德之差别,因为我们前面宣说的是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 的共同功德,此处讲这二者的特殊功德。首先我们讲愿菩提心的功德:

愿心于生死,虽生广大果,犹不如行心,相续增福德。

论中说:愿菩提心在我们身处生死轮回期间可以产生广大的果报。意思是说,愿菩提心是获得圆满无上菩提的一种发心,正因为它是获得佛果的唯一因,所以它的功德也跟前面所讲的那样,是无量无边的。当然,在最后获得佛果时,它的功德自不必说,即便暂时来讲,当我们在生死轮回中时,愿菩提心也能产生极大的果报。比如依愿菩提心的功德,当转生天界的时候,你可以转成梵天、帝释天等具有威望名声的天王;当转生人间时,你可以成为转轮王、或是大施主、大长者等。现在世间有些万贯家产、或是地位显赫的企业家、世间名人等所享的世间福报,实际也是愿菩提心功德的果报。因此说,当一个人还没有解脱而仍在人间时,有愿菩提心功德的人跟一般人是完全不同的,不管从他的财力、势力还是相貌端严等各方面来讲,这个人都会具有一定的福德威望,这就是愿菩提心的果报。也就是说,愿菩提心具有这样的功德。

但愿菩提心不像行菩提心那样能让相续福德增上。那么,愿菩提心跟行菩提心不同的地方是什么呢?就如下面所讲那样:当行菩提心从自相续中生起以后,它的功德是刹那刹那不断地向上增长;愿菩提心虽然有无量无边的功德,但它不像行菩提心那样能令功德增长得特别高。

有些人可能会这样问:如果愿菩提心的发心功德不像行菩提心那样不间断或刹那刹那地增长,那是不是就像前文所讲的芭蕉树那样,功德一旦成熟后就灭尽了?或者是同一般的树一样,它的功德成熟一次后就耗尽了,会不会这样?并不是这样的,这二者之间还是有一定差别。愿菩提心实际跟上文所讲的如意树一样,它也有不断的功德,但跟行菩提心相比,它的增长率并不那么高。这就像是我们银行里面定期存折上的钱,在没有取这笔钱之前,也就是在这个定期的时间没有到之前,这笔钱就一直放在那里,一直用之不尽。同样,一旦有愿菩提心摄持,这个功德是乃至佛果之间也永世用之不尽、一直保留着的,但像行菩提心那样,不管你睡眠、昏厥、散乱或是任何时候,它的功德都越来越增上的这种情况是没有的。在这个问题上,可能有些讲义里面讲得不是很明显,希望大家思考一下。

《教王经》将愿菩提心的功德说得非常清楚。当时,释迦牟尼佛给国王这样的教诫,他说:作为国王,你的事情非常多,工作也非常繁忙,你无法像菩萨那样不管白天晚上一直连续不断行持从布施到智慧般罗蜜多之间的六度万行,但如果你能发起、行持“愿一切众生获得圆满菩提果、圆满正等觉” 的这种愿望和意 乐,并具有这种发心信心的话,那么,即便是你在睡眠、行住坐卧或散乱的时候,你菩提心的功德实际也是越来越增长的。从这个教证我们可以看出:愿菩提心决定具有我们前面所讲的如同如意树、妙宝瓶那样的功德。同时,《华严经》中也有这样的记载:

《华严经》中云:“善男子,譬如金刚宝纵然坏损,亦胜过所有上等金饰。以前,在所有的珍宝中有一种金刚宝(现在有些论师认为这是金刚钻石,不管怎样,金刚钻石的价值实际也极为昂贵),即使依靠其他的外缘将它损坏、破坏了,但因为它的质量相当好,因此即便残片的质量也完全胜过所有金子做的耳环、这样那样金子的装饰品,也不会失毁金刚宝的名称。就像有些很值钱的珊瑚念珠,一般来讲,当它被毁坏后,还可以拿它来镶嵌其他的装饰品。金刚宝的价值就是如此珍贵。

《华严经》中继续说,“善男子,同理,发菩提心之金刚宝纵然离开勤奋亦胜过一切声闻缘觉功德之金饰”,此处很明确地说了,发菩提心就相当于金刚宝一样,虽然已经离开了勤奋(离开勤奋指的是行菩提心),还没有开始行菩提心的行为,也就是说,我已经发了愿,但还没有以行菩提心来摄持,真正行为上的勤奋还没有,但这也胜过了一切声闻缘觉的功德。

虽然声闻缘觉已具备很大的证悟人无我空性(部分法无我)的功德,但在真正度化众生方面还有一定的欠缺(因为声闻缘觉的发心是自我解脱的寂灭涅槃果位,并没有缘众生解脱的广大发心)。因此,虽然声闻缘觉的这种功德如同以金子而做的装饰品般庄严,但发菩提心的这种智慧和利他的心,完全都已经胜过了他们的功德。这种金子的饰品,你们以后不要将它解释为:“啊,菩提心已经胜过了声闻阿罗汉在身上戴着金子的装饰品、缘觉身上戴的金子的饰品。” 不要这样解释,此处完全是一种比喻,以金子和金刚宝来比喻菩提心的功德,此功德能完全压服声闻缘觉功德的意思。

《华严经》还说:“亦不失菩萨之名,复能遣除轮回之一切贫困。”然而,它并不是像行菩提心那样接连不断产生福德。”从这个角度也可看出,愿菩提心能遣除轮回的根本、轮回中的各种贫困包括精神的贫困、物质的贫困,也就是说轮回的所有无明都能被全部遣除。此处单独讲了愿菩提心的功德。

下面讲行菩提心的功德:

何时为度尽,无边众有情,立志不退转,受持此行心,即自彼时起,纵眠或放逸,福德相续生,量多等虚空。

颂词中说:虽然愿菩提心的功德很大,但比较起来,行菩提心的功德确实更 大。什么时候我们相续中生起了“我要度化天边无际的一切众生”这种愿,并且这种发愿一直不退,有些注疏里面说是“即使遇到生命危险,我也不退转”的这种发愿时,就是所谓的行菩提心。

关于行菩提心有两种解释:一种是前文说的发菩提心后用行为来摄持(愿菩提心只是心里发愿“我要度化一切众生”);一种是发了菩提心后,你再三地思惟,比如“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我的菩提心的信心是不会退转的”、“哪怕我的身体粉身碎骨,我今天发的菩提心的誓言也永远不会变,我一定要受持这样的菩提心。” 这就如同我们世间所说的“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吧,也就是我们所谓的“自己所说的语言永远也不会变”,不会今天我发了这种誓言,明天就出尔反尔,而是自己心里面真正说了这一句话后,从此再不会失毁。所以,行菩提心时,是有“我一定要受持菩提心”的这种立志不退的决心。

什么时候我们的相续中生起这样的心时,从那个时候开始,你在行持善法过程中的功德,就是不可思议的。这个时候,即使你的行为有点散乱,比如在晚上睡眠的过程中、或是在唱歌跳舞等放逸的行为中而不是如理如法地安住着、甚至在昏厥的过程中、在平时行住坐卧等各种威仪中,因为你有“缘一切众生”的这种菩提心,所以你相续中的功德、福德是永远也不会耗尽的。不仅不会耗尽,相反会刹那刹那逐渐增多,变成无边无际如虚空一样的广大。

所以,大家的相续中也应该有行菩提心的这种发心,这相当重要。如果没有生起,那我们今天做一件善事,也就只是一件善事,当这个善事的功德用完以后,就再不会有。但如果我们真正是以菩提心来摄持的话,那这件善事的功德是相当大的。以前上师如意宝也这样讲过,他说:行菩提心,比如你相续中已经生起“死也不会退转”的行菩提心时,以此心摄持来念观音心咒“嗡吗呢叭咪吽”,哪怕只是念一遍的功德,到你成佛之前,这个功德也会一直越来越增长;如果你没有以菩提心来摄持,那不管你念了多少咒语、做了多少善事、发了什么样布施等这样那样的心,但实际上,这个功德的量是有限度的,到一定的时候,这个功德就会被用完的。

因此,在平时的行为中,我们应该观察自己的这种发心到底是怎么样的?观察自己的心相续中有没有真正产生过这样的行菩提心的发愿?

论中说:从什么时候起,为了能使无边无际所有众生界从业惑的束缚与轮回的牢狱中解脱出来,在生死轮回没有空无之前,怀着义无反顾的利他心真实受持行菩提心,自此以后如果没有失毁这一行菩提心,那么即便处在睡眠或陶醉等放放逸的状态中,齐天洪福也会连续不断屡屡产生。这个意思是说,什么时候你的 相续中真正生起了“从现在开始,我要度化所有轮回中的可怜众生” 的菩提心,并且在生死轮回未空之前真实受持,那么从这个时候开始,即便你是在喝酒的陶醉中、昏厥中、或是在放逸的状态中等等,你相续中的功德也是一直不断地在增长,齐天洪福也会连续不断屡屡产生。

当我们真正发了菩提心以后,就像你已经坐上了火车卧铺而不需自己步行一样,即便是你睡着了,也自然而然会很快从成都到达北京。但如果我们没有踏上菩提心的这趟列车,那不管你走多少步路,也只有你能走的这么一段路程。藏传佛教中有些人特别能持苦行,有时候他们这种苦行的精神真是非常值得我们佩服和赞叹。比如,有人从康巴地区一直磕大头前往拉萨,这中间的路有几千公里,他每天都是三步一拜而行,这样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到达,一般人确实是受不了这种苦行。从行为上讲,这个苦行相当大,但如果自相续中没有菩提心,这个苦行的功德也不一定非常大。若一个人具有菩提心,他以菩提心摄持在这里磕一天的大头,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这两种功德,是哪一个人的功德大呢?应该是在这里依菩提心这个方便方法来摄持而修的人的功德大。

所以,在行持各种善法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以菩提心来摄持,这个重要性大家一定要清楚。而且,修行也需要智慧,如果没有智慧,要修行有成也确实是很困难的。比如现在汉传佛教中有些修行人也非常苦行、也很精进,早上四点多就开始起来念佛,一直念到晚上八、九点钟,虽然一直不断地在这样念,但如果相续中没有以菩提心来摄持,那这个功德大不大?对这一点,大家也应该非常清楚。

因此,我们以后行、住、坐、卧或是做任何一个善事,首先要以菩提心来摄持。如果有了菩提心的摄持,则就如刚才论典中所讲,什么时候你的相续中生起菩提心时,在没有产生“我从此以后再也不发心度众生”这种恶念之前,你相续中的功德都会一直增上。所以,我们在这里一定要看清楚,究竟什么样的功德才最大?这个问题很最要。

如果有了菩提心,广大无边的功德就会在他的相续中不断地产生,而且,对具有这样菩提心的人来讲,即使表面看来他好像造了一些恶业,但实际上,这些也变成了积累资粮的因。

在说明这个问题时,无垢光尊者常引用我们学过的《大明善巧方便经》中的公案,其中一个是说大悲商主(佛在因地行菩萨道时的一世曾为大悲商主)因发悲心救五百商人而杀了短矛黑人,表面上看,一位菩萨商主杀了一个人,他就应该失毁了自己的菩萨戒,但实际上,因为特别清净的利他发心(救五百商人),他以此而圆满了 十万劫的资粮。还有一个公案,是说星宿婆罗门以善心与商主之女行不净行而圆满了二万劫的资粮。这两个公案中,一个是杀人,一个是行不净行,从表面来看应该都是有过失的,但在具有菩提心的人的相续中,这种即便看来不如法的行为,也反而变成了功德。当然,这种境界并不是一般凡夫可为的,如果一般的凡夫人以利他的心为借口而行各种各样的非法行为,这恐怕也是不如法的。

这里的意思也并不是让我们发了菩提心以后,就可以整天都不起床睡懒觉、整天都在昏迷状态中,并不是说即便我们一直处在懒惰之中,功德也能一直不断地增长。就比如有人说:“我的钱已经存在银行里面了,我现在已经变成富翁了,光靠利息我就能活多少多少年。” 有个富翁就对我说很多很多这样的大话,他说,“我现在把钱全部存在银行里面,光是吃利息我这一辈子也够了。” 同样,我们有些人也可能会这样想:“我现在已经发了菩提心,菩提心也没有失坏,所以从此后我不用行持什么善行,不用背书、也不用看书,我天天睡觉就可以了。” 这里所讲的并不是这个意思。

如果我们的相续中真的有了不退转的菩提心,这么做倒是可以,一些真正的大成就者应该是具有这种功德的。以前我们出去外地,到了中午时,上师如意宝有时会睡着一会,这个时候,我们在旁边,心里面真的产生一种信心:上师跟我们是完全不同的,虽然现在睡着,但实际上他老人家相续中菩提心的功德一直是增长的。因为像他老人家那样真正的菩萨,不管我们哪一个人都是这样认为的,根本不会有任何怀疑“究竟上师老人家是不是菩萨?会不会有菩提心?” 不会这样想的。所以说,真正的一些菩萨不一定整天都是坐禅、念佛或者看书,即使显现上他整天都是游山玩水、或者整天都是看一些杂书,但对一些真正的大成就者而言,虽然他们有些表面看来好像不行持善法,但实际上,他菩提心的功德一直不断地在增长。这种现象也是有的。

但有时候也很难说,修行或证悟的功德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别人不知道你,但自己是明白的,应该看你自己相续中的菩提心到底是什么样的?你发了度众生的愿没有?你发了愿后,还要看当遇到一些违缘时,自己会不会退转?如果有根本不会退转的这样一个心在你相续中生起,那么从此以后,你的功德确实会越来越增上的。如果没有以这颗菩提心来摄持的话,表面上不管做了什么样的事,它的实际功德也不是特别大。

因此,趁这个机会,我也希望大家在修行过程中一定要以菩提心来摄持,这是我再三祈祷大家,也是劝勉大家的一个重点--关于菩提心的重要性。同时,在修学佛法的过程中,我们能不能把这么好的佛法介绍给其他很多佛教徒和非佛教 徒?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因为现在虽然有很多的佛教徒,但他们相续中有真正菩提心的人并不一定非常多。就如我前面所讲,大多数的佛教徒只是求一些人天福报而已,所以,能不能把这些人的发心方向转变过来,让他们变成具有利他发心的佛教徒?这个事情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想的。还有,就是对没有信佛教的这些人,我们能不能想尽一切办法让他们皈依佛教,因为这些众生非常可怜,不要说胜义谛的空性,连世俗谛基本的前世后世、业因果、菩提心的功德他们都不懂,每天都是为了钱、为了生活、为了工作而奔波,因而荒废了自己宝贵的人身。

所以,在学习《入菩萨行论》的这一年左右时间中,能不能每个佛友都影响一个人来学佛,当然,我并不是说我们菩提学会需要很多人,没有这个必要。因为如果相续中没有菩提心,那哪怕是有几亿人参加这个学习也没什么用,但如果相续中有了菩提心,那即使是十几个人在学习,这也足够了。弘法利生的事业依靠每一个人,在日常琐碎的生活中,哪怕遇到一个人,如果你也乐意把佛法的精神讲给他听、让他通达佛法教义,这就是真正地度化众生。

各位学习的佛友现在应该是已经发了菩提心吧,如果发了的话,你不能光是想“我现在已经发愿度化无量的众生,但到时候我再去度„,或是我长大后再„”其实不用这么想。虽然我们现在都还没有能真正度化所有众生的能力,但自己身边就有好多亲朋好友,如果我们在这些人面前宣讲佛法的功德、宣讲大乘菩提心的功德,很有可能这些人就会发心。即使他们没有发心,那你也可以再试一次,开头的时候失败一次、两次也不要紧,这不是我们生活中的大失败。在这个过程中,凡夫的种种反应都是正常现象,无始以来他们所重视的就是自己种种迷乱的执著相,因此,即使他不承认、即使他反对我们所宣讲的佛法功德,对我们来讲,这也没有什么可失望的。

因此,在修行过程中,希望大家对自己身边的人能起一点佛法传播的作用,让他们能逐渐学习佛法,让他们能在自相续中真正生起一种利他的心。我前两天也讲了,这种利他的心对家庭非常重要、对社会非常重要、对国家来讲也非常重要,是非常珍贵的一种发心。如果发“利他心”的人越来越多,那整个世间的各种饥荒、战争、灾难等都会逐渐消失。因为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都有爱心、有慈悲心、有无私奉献一切的这种心,这种心量的影响力、这种正面心态的力量是不可思议的。大家也应该清楚现在这个社会有多少个人,如果大家都能发起菩提心的话,我觉得这个发心对社会是相当大的一个贡献,从世间法的角度来讲,发菩提心也是对佛法、对弘扬佛法的一个大贡献。

这以上我们讲了菩提心的功德,下面,我们宣讲行菩提心和愿菩提具有如此 功德到底合不合理的问题,此处通过教证和理证两方面来宣说这个合理性,首先宣讲:教证之合理性

为信小乘者,妙臂问经中,如来自宣说,其益极应理。

有些人可能会产生这样的怀疑:虽然说菩提心有如此的功德,但这个功德到底合不合理?怎么会有无量无边的功德?

产生这种怀疑的人中,有对佛教不了解的人,也有不信佛教的人,有些即使已经了解了佛教,比如像小乘行人,但他们也仍然无法堪忍佛陀这种漫长时间的苦行、无法接受佛陀布施自己妻子儿女、头目脑髓等行种种难行能行的求道精神,因此,这样的小乘行人也会怀疑菩提心到底会不会具有如此大的功德?

为了解除这些只寻求自我解脱而信仰小乘道行人的疑惑,大慈大悲的佛陀在《妙臂请问经》中专门宣说了菩提心无量功德的合理性,佛说“菩提心有无量的功德是完全合理的”,就像龙猛菩萨所讲那样:“众生就是无边无际的,我们缘无边无际的众生而发这样的菩提大愿,这个功德实际上也是无边无际的,这是极为合理的。”

如同龙猛菩萨所讲,本论在此处也宣说了这个合理性。堪布根霍在他的《入菩萨行论》讲义中也讲了四种不可思议的道理来宣说菩提心功德的合理性,他说:“菩提心所缘的众生是无边无际的,能遣除的痛苦是无边无际的,缘菩提心所得的佛果的功德是无边无际的,菩提心所持久历经的时日也是无边无际的。因此,通过这四种无边无际,也能合理地成立菩提心的功德也是如此无边无边”。

论中说:行菩提心能产生众多福德这一点具有合理性,确凿可靠的依据是《妙臂请问经》。我们这次按无著菩萨的讲义来宣讲《入菩萨行论》,确实是很好的,为什么呢?因为他所引用的教证,都是不管哪个教派都能接受、都会承认的大乘经典中的教证。否则,很多人可能会有这种疑问:虽然印度寂天论师所造的《入菩萨行论》有很好的利益,但到底能不能在佛经中找出他所讲的每句话的依据?还是说这个论是他自己随便想象而造的?

从无著菩萨的这个讲义中我们可以看出,在比较大的一些问题上,他基本上都是引用一些大乘经典来予以说明,由此也直接消除了上述的这种疑问。此处引用的是《妙臂请问经》中的教证(《妙臂请问经》可能有几种版本,所以很多藏传佛教的讲义在引用这部论的内容时,会有文字上不太相同的地方)。

论中说:为使信解小乘之所有众生趋入大乘。此处的“所有”是“相当一部分”的意思,为了让相当一部分小乘根机的众生或其他对佛教不太明白的这些人 趋入大乘。

讲到这里,我想提醒一下大家:我们有些人不要认为“我是大乘佛子,我很了不起”并由此而特别小看小乘行人,不能这样的。为什么呢?因为小乘行人的阿罗汉实际上已经通达了人无我空性的境界,这个境界是很高的。如果他们通达了人无我的空性,那他们的智慧肯定是超过我们的,对众生也肯定是有一定悲心的。

有时候,有人心里面会想:“你这个小乘道、你这个小乘根机„”好像很不以为然的样子。但实际上,如果拿凡夫人跟小乘根机中的阿罗汉相比,无论悲心还是智慧,不管哪方面,我们都肯定是不如阿罗汉的,很有可能我们现在的相续中连出离心都还没有。今天我就碰到一个喇嘛,他说:“现在我们学院真是特别舒服,春暖花开,多么舒服啊!”我说:“你不要太特别地这样说,不然你相续中的出离心是一点也不能生起来的。”他就问为什么,我说:“因为你觉得轮回是多么快乐、多么舒服,这样的话,你怎么会想出离这个轮回?你怎么会想超离轮回而获得解脱呢?”虽然是开玩笑,但事实上也确实是这样的。

有时候,我们有些人就会认为“啊,这是个小乘根机的很可怜的众生!佛陀跟我们的观点一样的。”不能这么想的。我们有时也真是很可怜,虽然自称是大乘佛子,但经常对佛教的真正教义生不起信心,自己的这种我执、法执都特别强烈。所以,此处,佛陀也是说对小乘根机中的一部分行人、对其他不太明白佛教的这些人宣讲菩提心功德的合理性。

佛陀在此经(《妙臂请问经》)中云:“设若我为利乐无边众生而披上盔甲,则利乐一切有情之所缘无边,善根亦无边故,即使放逸或睡眠,然于昼夜心之每刹那善根亦增长、强盛、圆满。” 这个教证将菩提心功德的合理性讲得特别细致,意思是说:众生是无边无际的,如果我为了利乐这些无边众生而披上信心的盔甲,则我菩提心所缘的众生是无边的,所得的功德是无边的,所回向的善根也是无边的,众生所得的快乐也是无边的。此处也有几种无边,将这样的无边结合起来,则菩提心无边的功德也是成立的。如果这样,则即使是在睡眠的状态中,只要行菩提心已经在你的相续中产生而没有退转,菩提心的功德就一直在增长。

因此,我们平时应该多观察自己,看自己的相续中有没有生起菩提心?当然,也不一定每天都是想:“我今天做了一件事,今天我没有发菩提心,今天我发了菩提心„”不用这样来想,最关键的问题是:你先发菩提心的誓言,发誓以后,从此不要出现违品。然后,在平时生活中对此引起注意。比如:早上共修的时候,你心里就应该想:我是已经发了菩提心誓愿的人,从现在乃至佛果之间,我都要 利益众生;如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从现在开始我应该一步一步地走向这个目标,因此,在今天这一天中我都不应该害众生。

大家每天早上都应该这样想一下,如果能这样想,那这一天中不管你接触什么人、遇到什么样的违缘,你心里面都会想:早上我已经发过愿了,今天我要尽量地修忍辱,今天我一定要以行持善法来摄持。如果每天我们都能以这种方式来约束自己,以这种方式来对治自己的烦恼,那自相续中的菩提心应该会越来越增上的。这个相当重要。

所以,作为凡夫人,不管走路、吃饭,还是平时的其他行为,都要经常提醒自己:我跟其他人是不同的,我是在诸佛菩萨、所有上师前发了菩提心的人,所以不如法的事我不能做。比如一个出家人,也应该这样想:我是出家人,所以不应该像在家人一样无恶不作,不能做杀生等各种各样的恶行。就好像遥控器能起控制作用一样,同样的道理,我们发了大乘菩提心以后,不管在家人还是出家人,始终都应该有这样的一种自我提醒,这是千万不能忘记的。

如果能这样,比如你是住在城市里的一个在家人,你相续中真实地有了菩提心,那么和一个没有生起菩提心的寺院出家人相比,你们两人同样行持善法的功德,究竟是谁的大呢?我认为,应该是在家人行持善法的功德大。虽然这个出家人在寺院中整天都是念佛、五欲也已全部断除,但因为他相续中并没有生起菩提心,全都是为了自己获得解脱、或是为了自己混日子,而那个在家人平时也没有念佛的时间,也没有做功德的条件,但他有一颗善良的菩提心,依靠这个善良的菩提心,他相续中的所有功德都是增上的,因此这个在家人的功德大过那个出家人的功德。

因此,哪怕你早上起来只是念一句“嗡玛呢巴咪吽”或“南无阿弥陀佛”,如果你以菩提心来摄持,这个功德、或是你这一天无论做任何善事的功德,都是一直不断、乃至佛果之前都一直增长的。而如果是刚才这个寺院的出家人,尽管他每天都是念阿弥陀佛,但因为没有菩提心的摄持,他念诵的功德是不会增长的。

当然,我并不是说出家的功德不大,出家的功德当然非常大,这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明白的。但发心的功德,并不是以形相、而是以每个人的心态来区分的。所以大家能不能时时刻刻督促、要求自己发菩提心呢?在跟任何人接触、或是对待任何一件事情的时候,如果能以菩提心对自己有所约束,那你肯定不会是牦牛,而是非常珍贵的一个人,所以你的行为是肯定会有所改为变的,如果有了改变,这就是菩萨的行为!

今天讲到这里,请大家回向功德…

上一篇:银行全员营销营销心得下一篇:与遥远的美文鉴赏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