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最深的一个故事

2024-04-10

印象最深的一个故事(通用14篇)

篇1:印象最深的一个故事

王潇柯

岁月匆匆,转眼六年过去了,还有两个月小学生活就要结束了。此刻,我心中充满了无限的留恋之情。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人那就是我的同桌。

我的同桌皮肤有点黑,眼睛很大,非常瘦,而且学习很好。在一次数学测试中,一道奥数题把我难住了,于是就悄悄地问同桌,“这道题太难了,让我抄抄你的吧!”他瞪了我一眼,说:“别问我,我不会!”然后又埋头写卷子了。我心想:不就是问道题嘛,真小气。过了几星期后,又一次数学测试,没想到比上次考得更多了,此时,我终于明白了同桌但是为什么不借我抄了。

在一次上科学课的时候,科学老师让我们写作业,我有点累,就不想写了。我看看四周的同学都在写作业,也只好写了。不知过了多久,有一道题我不会做,就在那左思右想。同桌似乎听到了我的心声,过来问我,“你是不是有道题不会写?”我不好意思地说:“嗯。”他看了看我的练习册:甲乙的和是400,……原来是这道题啊,好做!把甲看成……他给我讲了十分钟,我终于明白了。

我的同桌不仅学习好,而且喜欢帮助人。中午上学来到教室,班长马上对我哼了一声,我不知道什么意思,同桌悄悄地对我说:“红领巾。”我看了看,就去借红领巾了。十分钟过去了,我累得气喘吁吁,也没有借到。后来,同桌拿着一元钱对我说:“你去买一条呗。”我拿着钱就到了校门口买了一条红领巾。

带着这鲜艳的红领巾,我体会到了同桌对我的帮助,多好的同桌啊!我永远也忘不了他。

篇2:印象最深的一个故事

记得有一次,我在篮球场上练投球,可怎么也投不进去。忽然旁边一位正在练球的大哥哥说:“小妹妹,我看你是想投但投不进去是吗?”“是”我十分沮丧地回答。“我教你怎么样?”那位哥哥问我。“好呀!”我高兴地回答。于是,哥哥就手把手地教我,不一会儿我就投进几个了。那位哥哥见我学得很快,于是又教了我一些基本功。比如传球、运球、三步投篮……

后来那位哥哥该回家了,他走之前对我说:“一定要天天练,这样才能把我教你的方法练会。记住,投球时手一定要托好球,一只手在上,一只手在下,用手腕的力量把它送上去。你投的时候一定要看准再投,要把我说的练得滚瓜烂熟,以后再打球就轻松了。”说完那个哥哥骑着自行车回家了。

后来我和几个小伙伴们一起打篮球,我把哥哥教给的技巧用上了。

篇3:印象最深的一个故事

就在我要写这篇序言的时候, 正好在网络新闻上看到这样一条消息, 埃及一位26岁摄影记者, 在拍摄军方朝示威者开枪时, 突然发现枪口对准了自己……录像到此戛然而止, 他记录下了自己被枪杀的过程。这条消息让我颇多感慨, 蓦地想起战地摄影大师罗伯特·卡帕曾经说过的那句话:“如果你拍得不够好, 那是你离得不够近。”而摄影记者无疑就是这样一份职业, 他往往离困难最近、离艰险最近, 甚至, 离死亡最近……但同时, 他也离生活最近、离人物最近、离真相最近……而吴树江就是一位这样的摄影记者。我也很高兴, 我们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里能有这样一位优秀的摄影记者, 离我们很近。在他的这本《领先快门0.1秒——108篇新闻摄影的“瞬间背后”》, 让我看到了他的功底, 更看到了他的执著、他的真诚……在这本书里, 也能够让我们更近地走进他的艺术世界, 乃至他丰富的内心……

作为吴树江在集团的领导和同事, 我还清楚地记得, 2002年, 吴树江刚从新都市报调到黑龙江日报摄影部时, 甫一出手, 他的“三板斧”就给我留下了颇深的印象。他在《黑龙江日报》上刊发的第一篇摄影报道是《惜别太阳岛》, 取材是最后一批居民搬离太阳岛的情形, 这张片子也成了黑龙江日报迄今为止, 内部任务考核唯一打了双A的摄影报道;他的第二组摄影报道将镜头对准了杜蒙一个因遭受风沙侵袭不得不整体搬迁的村落, 其视觉冲击力让人的内心都会受到深深的震撼;而正是他的第三组摄影报道——讲述一对父母双亡的兄妹相依为命、哥哥靠自己的努力接到高考录取通知书却面临学费之困的作品《孩子, 挺住》, 让我萌生了想认识一下这位年轻记者的念头, 于是我让人找他来我的办公室, 跟他谈了谈我对他这些照片的印象和感受, 可能也说了一些勉励之词吧, 因为他的作品确实打动了我, 也让我看到了他成长的希望与未来的空间。而他后来的发展果然也未让我失望, 这些年来, 他先后拍摄的“芥子气中毒事件”、“伊春空难”等一系列事件的摄影报道, 都给我和像我一样的读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我相信, 其中很多片子背后, 一定都有着很多不为人知的困难甚至危险, 而吴树江不但能第一时间将片子抢拍出来, 且能拍出心思和情感, 足见其作为一名摄影记者的闯劲与实力。应该说, 吴树江这108篇摄影报道, 篇篇都是用眼、用心、用脑之作, 而他在拿得起镜头的同时还能拿得起笔, 这种“文武双全”更是值得很多摄影记者向其学习的。

希望吴树江今后的摄影记者之路, 能够像他的名字一样:如绿树常青, 似江水长流。是为序。

篇4:印象最深的记忆

一、新中国的声音,响彻日内瓦国际会议大厅。1954年4月,《世界知识》发表了有关新中国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的消息。报道称,周恩来总理发言时,大厅座无虚席。他的出场,具有那种令人捉摸不透的魅力。周恩来雍容尔雅,风度翩翩,令人肃然起敬。周总理强调,中国需要和平,渴望通过谈判等和平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并强调,国际问题,首先是亚洲问题,如果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参加,是不可能解决的。会上,英国外交大臣艾登评价说,当今世界解决任何重大国际问题都离不开中国和周恩来。与会的各国代表感到震惊,感受到沉睡的东方睡狮醒来了。

当时我是一名中学地理教师,在课堂上将周总理的重要发言及时向学生传达,同学们的情绪立刻活跃起来。爱国热情被激发,思想境界被拓宽,许多同学提出盼望结合地理教学,尽可能多报道一些国际政治经济形势。这一渴望启发了我,应该满足同学们的殷切期望,结合地理教学随时进行国际形势报导是地理课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基此,我更离不开《世界知识》。

二、学习《拥抱战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美国学者约翰·W.道尔以《拥抱战败》为题著书立说,高度概括和描绘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日本。这一惊人结论和论断的中译本我已反复学习多遍,初步明白了我国这个制造灾难的邻居的特性。在道尔看来,《拥抱战败》首先是指战后日本对胜利者本身的欢迎与“拥抱”。

这种行为方式与其民族性格大有关系。无论日本人战时如何残忍杀戮,负隅顽抗,一旦宣布投降,就会立即接受战败的事实,臣服于征服者的占领。

篇5:小学生作文一个令我印象最深的人

我印象最深的人是一个好吃鬼,她就是我的表妹—熊智云。

我的表妹不太肯长,个子还是矮矮的,像一只可爱的大熊猫。表妹有黑得发亮的头发,走起路来,上下摆动。表妹有一副红润的脸蛋,两只水灵灵的大眼睛,充满着聪明的神采,一张小小的樱桃嘴,非常会说话,但也很爱吃。

表妹非常好吃,也会耍小聪明,一次,邻居的`凡凡小朋友买了一包爆米花,表妹见了直流口水,便缠着我要买,我没有空,就说:智云,我没有钱,明天给你买,好吗?”智云撒娇说:“不嘛,我马上就要吃。”“智云,听话!”我要发火了,表妹知姐姐的脾气,只好走开了。

但是,表妹并不死心,她的眼睛眨了眨,似乎想出了一个好主意,只见她可怜兮兮地走到凡凡面前说:“哥哥,让我吃点儿吧!”凡凡比表妹大半岁,他正吃得津津有味,一摆手小声说:“不干!”“给我吃点儿吧?”妹妹又想到一个办法,她眨眨眼睛说:“明天,明天我还你两包。”凡凡信以为真,把爆米花递给表妹,叫她自己倒一点儿,妹妹高兴地接过去,一下子把爆米花全都倒进了荷包里,转身跑开了,这时,后面传来一阵伤心的哭声。

篇6:印象最深的一个故事

认真回顾《小学(初中)语文“教与学”微课展播》这门课,课程中哪一个观点或一句话让您印象最深?给您什么启发或反思?

热爱学生是我们做一名教师的天职,也是人格。台湾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我认为对于我们教师来说应改为:“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这是因为动物也爱自己的“孩子”,但它未必是个人,如果能够做到爱别人的孩子的确是多么的神圣。一切对教师的要求,都集中到教师的人格。这是因为教师的职业道德的魅力主要是通过人格来体现出来的。历代教育家所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等等的说法,它即是教师职业的道德规范,又是教师良好的人格体现。在学生的心目当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是道德的化身,是人类的楷模,是父母的替身。他们把职业道德高尚的教师,看成他们学习的榜样,模仿的对象。一个班的班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班主任人格的扩大与再现,一个学校的校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校长人格的扩展与体现。教师的人格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一种有形的表现,高尚而富有魅力的教师人格能够产生身教重于言教的良好效果。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则不从。”也正说明了这一点。由此也可以看到教师人格的力量。在教师的人格因素中,我最喜欢的是四个字:豁达、勤奋。我之所以认为豁达与勤奋是人生发展的两个不竭的动力,是因为一个人的人格,提倡的就是豁达与勤奋。特别是我们作为人民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上更离不开它。豁达,主要是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勤奋是我们做事的表现与态度。对人要豁达,要团结协作;处事、做事要勤奋,尤其是小学生的个性特征处于萌芽与发展的阶段,难免他们的所作所为可能气人,就更需要我们广大教师时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正确对待学生,正确对待自己,在这期间就更能体现我们教师的一种人格修养。我们还要勤奋,正如大家所说的那样:“从早忙到晚,上床就做梦,梦到学生在晃动。”只有这样做、这样想,才能把在校的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才能换得桃李满天下。因此,我要用我的座右铭——豁达与勤奋与广大教师相互勉励,共同进步。

篇7:印象最深的一个故事

通过观看《“数与代数”领域评价理念与方法案例分析》这门课,案例分析中评价方式的多样化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给了我很多启发。评价无处不在,我们的每一堂课、每一次活动、每一天的相处都是对学生评价的好时机。

在课堂上当学生的想法有道理,但表述得不够清楚时,我不是当即全盘否定,我会说:“你的想法很有道理,老师已经明白了你的意思。如果说得更明确些,那么大家都能明白你的意思了,试试看。”如果学生的想法完全错误,我就委婉的对他说:“看得出,你正在积极思考,但这种结论是错误的。没关系,再想想。”如果有的学生的想法出乎教师的意料,但很有道理,我便欣喜地说:“好!有创意!老师也从你的想法中长了见识。”这样的评价,会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会进一步的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体验。

在平时的作业批改中,除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的评价外,加之以简单的启发性、指导性的评语,收效甚好。例如:在作业批改中,如果学生作业认真、清楚、正确率高,我就批个满分再送一朵小红花或加个简单的评语“你真棒”;如果学生作业很认真但结论是错误的,我先肯定其态度端正,在错误的地方划上曲线或在正确的地方打“√”错误的地方则不打“×”,给学生一个改正的机会,然后再打“√” ;如果学生作业比较特别,解题思路比较新颖,方法简便,我会以学生的名字为解法命名加以鼓励并让他发表自己的成果。另外,我们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出错原因写上不同的评语,如“第一步应先知道什么”、“先找准数量关系”、“计算时数字看清楚”等,这样学生根据提供的评语去思考,不仅找到了错在哪里,而且知道为什么错,怎么改正。此时的评语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而且这样也有利于学生检查习惯的养成,评价不是为了选拔好学生,而是为了每一个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篇8:一个护士的故事

过了春节, 预示着岚姐的退休已经进入倒计时, 实打实的说也就不满一百天了。人都说游子归家近乡情怯, 现在岚姐的心情很像少小离家老大回的游子, 几分忐忑, 几分情怯。感觉上, 现在这时间快得就像长出了翅膀的飞鸟, 都来不及细数细看, 眼睛一闭一睁, 一天天就连着、串着地飞走了。

也许是感叹年岁的日暮黄昏近, 也许是漫漫三十多年的护士生涯给了岚姐太多的难忘并让她有一种多少事欲说还休的感慨, 站在退休的这道门坎前, 抚摸着流岁的缨络, 岚姐有一种怅然若失的浓浓空寂和失落。这就好像自己的心被人抽丝剥茧般慢慢掏空了又把心壁皱褶叠加成了涩涩粘粘的块垒, 让她不能舒舒坦坦微笑, 更让她不能天马行空般喘气。

有人说, 记忆的门坐落在岁月的深处, 只要逆着时光的方向攀爬, 你就能够清晰地看到曾经的一切。

2

那一年, 岚姐卫校毕业了。刚刚二十岁的她, 扎着两条粗黑的麻花辫, 背着一只军用挎包, 包里放着报到证到医院的护理部报到, 护理部主任问:“小姑娘, 要工作了, 说说你的感觉?”那一刻, 她扬起阳光般的笑, 一脸豪情, 带着诗性的语言说, 请主任放心, 我们是南丁格尔的衣钵传人, 我们是白衣天使, 我们身负的是为健康保驾护航的重任。从今以后, 我会用天使的翅膀驼起病人的希望, 用青春和热血换病人春暖花开的明天。主任语重心长地说, 护士工作与浪漫无缘, 与风光无关, 是要用平凡、细致而琐碎的工作串起希望的驼铃的。县医院还不同于一般的医院, 病种杂乱, 病人和家属要求高, 工作压力大, 你要做好吃苦受累的准备。她笑着道, 请领导放心, 我年轻, 有的是力气, 我会好好学, 好好干的。

报到的第二天, 她和另外一个同学分配到了二病区, 那是一个集消化、血液、神经诸病种的大科。病房的忙乱嘈杂大大超出了她的预想, 长长的走道两侧一个个鸽笼样的昏暗病房里住满了哼哼唧唧、各具形态的病人, 有神志不清的、有被病痛折磨得失声大叫的、有压抑得不愿言语的。男的、女的、老的, 每一个人都是满脸的阴霾、焦躁和不安。

第一天, 她挂着微笑上阵, 轻言细语, 跟着带教老师几乎脚不点地的忙碌了整整的一天, 先是晨间护理、肌肉注射, 接着推着输液车去一张张病床前核对、补液, 静脉注射, 融温馨服务于细微之处。第一个回合刚刚结束不久, 换液体的, 处理临时医嘱的, 接待新病人, 处理特发情况的, 又赶着堆儿似地来了。不过直到下班, 她还是兴奋满满的, 青春勃发的年龄, 踌躇满志的开端, 吃苦算什么?“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啊。下班后, 草草的去食堂打发了晚饭, 她便兴冲冲地和对面床上的分在一病区的萍历数了一天工作的成效:为病人补液近20个, 其中几个是一针见血的, 几个是打了第二针甚至第三针的, 插了一个胃管, 导了一个尿, 静脉注射16次、肌肉注射三十多次, 完了她对萍说, “照这个工作量计算的话, 成为一个熟练的护士是指日可待的事情。”记得那一天萍的兴奋也是溢于言表的, 还说跟着老师抢救了一位咯血病人呢。

3

理想与实践碰撞的第一个回合是她独立工作的第一个小夜班。那时候, 她跟班已经一月左右, 每天穿梭在病房里, 熏染在浓浓的消毒水味道里, 周而复始的做着打针发药、铺床叠被等护理工作。庸常、琐碎又缺乏冲力的一切很快冲淡了起步阶段的新鲜, 纠结的病房、无助的眼神在不知不觉中麻木了她那颗驿动的雄心, 磨去了她对理想的远大憧憬。这时候她才惊觉原来做一个护士是如此的不尽人意, 不但苦累, 而且还脏乱, 更难堪的是很多时候还得不到病人和家属的理解支持, 更有许多时候还得充当病人和家属的出气筒。

那一夜, 是她独立夜班的第一夜。带着无助胆怯、心慌意乱, 上班前她先去了原先带教老师的家, 想寻求一点力量和依附。老师安慰说没事, 她会提前来接班, 要她在独立工作的时候一定做好三查七对, 对病人态度要和蔼, 病房里多巡视, 多注意重危病人。

也许是冥冥中的考验, 那个夜班还特别的忙乱, 接班不久先是送走了一个脑溢血的老人, 接着又有一个白血病病人病情出现变化。她根据带教老师先前的方法, 见缝插针先做好病房里常规治疗, 然后把抢救车推到了那位危重病人的床边守望。在抢救病人的时候, 她的同情、着急、紧张填满了整个的胸腔, 那么年轻的一个病人, 从心里说她好想经过她和医生的手让他继续活下去。在医生的嘱咐下, 她准备了抢救药物、复述口头医嘱、给病人吸氧、吸痰、静脉注射、增加静脉通道、人工呼吸, 她都做得还行。后来病人开始了抽搐, 医生要她当心病人舌后坠, 要她把压舌板撑开了牙缝, 然后把舌头拉出并保护好, 结果, 她累了一身的汗还是没有做好这件事情。再后来, 病人接连不断的抽搐、一阵阵的昏死, 到最后, 尽管她和值班医生尽了全力还是没有救回那个病人。躺在床上, 她的眼前还是那个病人惨然的面容, 她的耳畔还依稀响着病人家属不绝如缕的哭泣声:救救他, 救救他。也就从那一夜开始, 她真正感悟了生命的脆弱, 更感悟了作为一个临床第一线的护士该有着怎样的担当和操守, 该有着怎样过硬的技术本领。

4

大概是在工作的第三年, 她转战来到了妇产科。那时候的妇产科, 确切的说是各种分子交杂成的集中营, 满空间的血腥、热烘烘、潮润润的气息, 与其说是病房, 不如说是连呼吸都要憋着的尴尬去处。虽然说, 单就治疗工作来说妇产科不如内科的繁重, 但是妇产科的特色更具急迫性, 突变性。

记得那是个大年三十的晚上, 下着雪, 气温低得让人心悸。这一夜该是她产假上班后的第三个夜班吧。六个多月大的儿子已经发热三四天了, 用了药并不见明显好转还是咳嗽, 她本想与同事调换了夜班, 想了几次到最后还是把话咽进了肚子里。大年三十, 那是过年啊!辛苦了一年, 成家的都希望在这一天陪着家人孩子热热闹闹守岁, 单身的正好可以在父母身边过个完美圆满的年, 为此, 早在年前一两个月, 科室的姐妹们就在掐着指头预算这一天的班次。此时此刻, 她又如何开得了这个口?那几天里, 老公也不止一次的抱怨, “过年都没有自由身, 这是什么职业?孩子又不舒服, 你就这么好面子不能和护士长说说?我算是知道了自己今生做的最错的一件事, 就是娶了一个护士做了老婆。看看, 这算过的什么年?萧瑟寂寥, 了无情趣。唉, 男人娶妻千万莫娶护士!”老公的这些话, 她当时也曾十二万分恼怒地与老公争辩过:“护士怎么啦?社会要没有护士, 医院就得关门, 疾病疾病, 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医生的方案都得通过护士的手才能让病情改观。就你我而言, 要不是有我这个护士不齿下嫁, 恐怕这个世界又会多一个光棍汉。从大里说社会因我的博大仁爱少了一个不安定因素, 从小里说, 我给了你一个家, 你不说感恩戴德竟然还说出如此的话来。再说到眼下的春节, 人心都同, 谁不希望在这样的时候阖家团聚和和美美, 我怎么好意思把自己的夜班推给别人?”

老公的埋怨, 孩子的发热, 使得那个大年三十的夜班, 未上班已经带上了说不出的纠结和郁闷。发泄了一通之后, 她对老公嘱咐了有关儿子服药的事宜便匆匆扒拉了几口饭, 把年的滋味嚼得意兴阑珊。等到进入科室, 穿上白大褂, 带上护士帽的时候, 她忘记了刚刚的不快。护士工作是与病人的生命直接对话的工作, 假如带着情绪的话就很有可能打错针、发错药, 那样的话其后果不敢想象。

话说这个夜班, 她与另一位也是刚刚做了母亲不久的医生燕当值。接班不久, 天还没有黑透, 就来了一个宫外孕的病人, 来的时候面色苍白, 血压为零, 病人的生命系于一发。燕为其后穹隆穿刺为不凝固血之后就带着病人紧急进了手术室。这期间, 岚姐先一路小跑着把病房里的常规护理事务做了阶段性了结, 又为几个刚刚生产不久的产妇按压了宫底观察了恶露情况, 再为需要重点关注的几个病人测了血压和体温, 并询问了病况, 还有几个正在输液的病人也是需要重点留心的。刚忙完常规性的事务, 第二个病人又来了, 又是个宫外孕!于是, 她再电话联络备班医生, 准备床单位、病历, 安顿病人并为其测量血压, 建立静脉通道。这个病人的情况比起第一例来稍好, 备班医生已经赶来, 她可以稍稍放下心。不久, 外面咋咋呼呼又来了一位临产的孕妇, 阵阵腹痛使得孕妇的喊叫和家属的催促如声声紧逼的擂鼓, 看着孕妇的腹痛已经基本没有了间隙, 她知道, 情况已经迫在眉睫, 便急急忙忙拉出了产车帮着把人送进了产房。随后, 没有丝毫的喘息, 从产房出来的她再为新病人铺好了床铺, 办好了住院手续, 准备了入院病历。等到一应巨细搞定, 第一个宫外孕病人已经从手术室返房, 于是再为返房的病人观察生命体征、处理术后医嘱、输血。那时候, 采血、输血属于一体性操作, 等到她从献血者的血管里抽出血液再输入病人体内的时候, 外面走廊里又响起了手术室车子咕噜噜的转动声, 第二位宫外孕病人安返病房, 于是陀螺似的忙碌再一次重复。

晚上十点, 当医生燕回到病房擦着满脸的汗滴说这下该歇歇了的时候, 岚姐的忙碌正如火如荼。这时, 一位产后大出血的病人又被几个家属慌慌张张的推了进来, 病人几近休克, 病情如山又如火, 来不及喘息, 顾不得抱怨, 她和燕合力把病人推进了产房。“快, 宫底注射缩宫素20单位, 备血、输液、加止血芳酸, 准备输血!速度要快!替我按摩子宫!”声声急、步步赶, 医生燕一边说, 一边戴起了胶皮手套, 做起了清宫, 而她又连着替病人准备了两条静脉通道, 血压还是不升, 怎么办?燕说, “加压。”输血的调节开关已经打到最大, 高度也已达极限, 还是不行, 她拿出石蜡油涂抹在输血皮条外面, 双手交替往下小心抹着。忙乱的时候更要脑袋清晰, 千万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差错, 这时候的她汗流如雨、全神贯注, 这一刻, 她忘记了家, 忘记了发热的儿子, 忘记了过年, 忘记了与工作无关的一切。最后, 病人终于转危为安。病人笑了, 家属笑了, 她和燕也笑着舒了长长的一口气。

午夜的钟声终于敲响了年的序曲, 窗外是欢庆的海:鞭炮齐鸣、烟花繁盛、笑声如铃, 喜庆的乐章带着浓浓的年味已经渗透到了每一寸的空气里。这一刻, 她与医生燕却哭了。两个流泪人相对的时候, 她擦着眼泪问燕:“这是高兴的事情, 我们为什么要哭呀?”燕说:“我也不知道, 眼泪就那样不受自主的流出来了。也许是哭别人都在家里守岁而我和你却忙乱成这个样子;也许是喜极而泣, 用流泪的欢快庆幸我们救回了三条生命, 又迎接了新生命的来。”

擦掉泪, 她破啼一笑说:“我想应该是一种感慨的发泄抑或是对生命回归的感动。”

其实现在回想起来, 像这样的忙碌在岚姐三十多年的护士生涯里又覆盖了多少年、多少个月里的多少个白天黑夜?要说苦还真的是苦;要说累, 哪一回不是累得脖子酸疼、汗流浃背、大腿抽筋, 恨不得生出四手四脚, 脚底长出风火轮。可是, 也正是无数这样的苦和累换来了无数病人的安康, 换来了无数家庭的幸福美满啊。

5

记得那一年的冬天, 儿子刚刚四岁, 岚姐的老公突患急性肝炎了。更不巧的是彼时医院的传染科刚刚拆除, 在一片瓦砾地里, 再竖起传染科的大楼该是一年之后的事情。万般无奈之下, 岚姐把老公送到了离县城数公里远的乡医院, 好在自己医院的医生会轮流着每天去那里查房驻扎看病, 这多少还是让岚姐安心了点。安顿了老公, 还得安顿孩子和后勤, 那时候, 已是冬天, 万般无奈之下, 她打了电话请老婆婆前来帮忙。

整整的一个多月里, 老公、孩子、菜市场、上班, 她真恨不得在自己的脚底按上旋转的轮子:逢夜班时间还相对宽裕, 大不了把孩子带去上夜班, 早晨直接送幼儿园, 整个白天虽然辛苦却好利用。每逢日班, 那就忙乱了, 她早晨先得买好了菜, 再把儿子送进幼儿园, 然后去上班, 那时手机还是极稀罕物, 联络并不简便, 早晨老公的情况她只能在心里默念着、牵挂着、祷告着。中午下班了, 先急急赶往家里, 拿了婆婆为老公准备的饭菜然后骑车赶往老公住的医院。这时候老公早已翘首以盼了, 来不及多话, 她先看一眼老公的气色, 再问几句紧要的, 随后安顿了老公吃的, 再把需要处理的事务比如配药什么的搞定, 等到老公吃完, 她替其善后, 稍作停顿便再赶回家吃饭、上班。每个傍晚该是她相对清闲的时间, 这时候, 孩子可以交给年老婆婆照应了, 然后, 她去买一些水果什么的骑上车子再去医院陪上老公一阵, 为老公洗一洗衣服, 削上一个苹果, 陪着说说话, 补偿几分温馨和关爱。

现在回想起那段岁月, 还真的充满了艰辛里的浪漫, 每天总是在暮色笼罩的昏暗里, 在老公反反复复的催赶下, 她才依依不舍的走出医院, 而每每这时, 老公就期期艾艾地跟在她的车子后面, 送过一程又一程, 然后在异口同声的明天见里, 一个说着早点睡, 一个说着路上小心, 明天早点来, 再挥手作别。其实那也是岚姐深感歉疚的一段时间, 每每夜深人静, 躺在床上的她都会对自己说:做了护士老公的人真的苦, 即使病了, 老婆也不能有多少的时间陪着伴着。可是每次也只能心里想着, 真正想改变却无能为力。很多的不得已都有其特定的职业属性, 每个护士都是病区不可或缺的螺丝, 每一颗螺丝都有着相对应的位置, 要调休吗?三两天还行, 时间长了班次就会像生了锈的轴承转不动了。所以, 科室里的每一个护士有了尴尬不到万不得已都是自己咬紧了牙挺住的。

有一次, 岚姐在推着儿子横穿马路的时候, 忙乱中竟把一个女人给撞了一下, 那个女人纠缠不休, 一定要讨个说法, 而这一刻, 心慌意乱的她离上班只有短短的三分钟了, 来不及安抚大哭的儿子, 她说了许多对不起, 那个女人就是拽着车龙头不松手, 好在后来来了个医院的男同事解了围。记得那天, 她第一次含着眼泪带着惶恐把迟到了二十分钟的原因给护士长说的时候, 护士长拍着她的肩膀说, 这是特殊情况, 有什么为难处你说出来, 我们大家可以帮着你的。

那天婆婆为老公熬了浓浓的黑鱼汤, 大中午的, 她下班匆匆赶回家, 婆婆说:“天气太冷, 今天你先吃好了再去送吧。”她说还是先送, 他每天这个时候都会等我。嘴里说着, 她就拿起保温桶骑着车子走了。谁知道, 就在距离目的地不远的马路上, 一辆拖拉机碰翻了她的自行车, 那一刻, 她唯恐那只保温桶被颠覆, 跌倒了的她忙不迭地捧起保温桶, 可惜, 那一罐浓浓的汤汁已经荡然无存, 好在鱼块尚好。当她不无懊恼地告诉老公鱼汤没有了的时候, 老公着急地说, 只要人没有伤着就行, 接着又笑着安慰她营养都在鱼块里, 汤是什么呀?不就是水吗?

也就是从那场肝炎之后, 老公真的理解了她工作的平凡可贵和辛苦。出院后的他满脸愧疚地对她说, 这一次住院, 我亲眼目睹并感悟了你们护士的苦和累, 做护士真的不容易, 尤其是你, 这一段时间忙碌到了极限, 辛苦到了极限, 真的对不起了。假如以前我对你的工作有过微词, 那么今天我郑重道歉, 相信我, 以后, 那些混帐话我再也不会说了。

6

往事依稀历历在记忆的门内逶迤, 细浪翻卷, 每一朵浪花都是一段难忘, 每一朵浪花里都浸透了辛苦又甘冽的芬芳。一晃眼三十多年过去了, 不知不觉中, 护士帽内沧海桑田、风云更迭, 岚姐从青春朝气的女孩子变成了两鬓染霜的妇人;曾经满怀理想的姑娘如今成了被岁月的风吹净了浮夸杂质的内敛而满怀仁心的老护士。多年的职业生涯教会了岚姐尊重爱护病人、时刻把病人的疾苦放在心里是护士的天职;告诉了她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是比天大的事情;职业也让她深深的明白了天使的蕴意:用心、用情勾勒出病人心目中的美丽和希望, 为病人塑无数春天的神话。

这一天, 科室的几个小年轻在叽叽喳喳的讨论, 有人说岚姐的身上凝聚了老一代护士姐妹吃苦耐劳, 平实克己的优秀品质, 正是有了无数像岚姐这样的前辈为我们这些年轻的姐妹们树起了榜样的标杆, 我们这个队伍才能一代代发扬光大不断前进的;又有人说, 可以说岚姐为医院贡献了整个的青春和壮年, 一直以来她踏踏实实、兢兢业业、无怨无悔, 在这临近退休的时候我们该给她一个标志性的说法, 这也算是为岚姐三十几年的工作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更有人直言不讳地说岚姐三十多年的工作是值得以最后一次的先进为圆满来结束的, 而且, 岚姐也是当之无愧的。

篇9:印象最深的几节课

在我心中有一件让我刻骨铭心的往事,它不是什么惊心动魄的经历,也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成功,而仅仅是一节课,一节普普通通的课。

少时的我不喜欢学习,只知道玩,因此,在多数老师的眼中我是一个“不务正业,调皮捣蛋”的坏孩子。是一节语文课,彻底改变了我。

那天,如同往常一样,上课铃响后我才和好朋友满头大汗跑回教室。跑到教室门前才惊奇地发现老师换了,换成了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女孩。我们都认为她好欺负,所以连报告都没喊,便直接回到了座位上。见此,她什么也没说,只是笑了笑。

自我介绍完后,她便开始讲课。而我在下面也开始画起了画。忽然,我的视野中出现了一双手,这双手把我的画拿了起来,原来老师已站在了面前。我心想:糟了,刚才得罪了她,现在少不了挨她一顿训斥。但她却说:“嗯!画得不错,很漂亮,我很喜欢。下课后,你可以给我画一张,让我留个纪念吗?我很想成为你的朋友,分享你喜欢的画。你可不可以也成为我的朋友,分享我所喜欢的东西,在我的事业上给予我支持?”听完她的话,我完全惊呆了。我没有想到她竟然没有伺机“报复”我,反而要和我交朋友,和我一起分享我们各自所喜欢的东西。当时我的心如同浸了蜜一般,甜滋滋的。我是老师的朋友,我应该支持她,应该认真听她的课,不能让她失望,这是当时我心中唯一的想法。那一节课我再没有开一丝小差,全部的精力都集中在老师所讲的知识上。我爱上了学习。

也许我们班的同学早已忘记了这一节课,因为这对他们来说是多么的普通。但这节课却停留在了我的心中,挥之不去,成了我最美好的回忆,因为它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节课,还是一个老师对一个学生的信任与关怀。

当老师再次走上讲台,全班一片死寂。所有人都低着头,不知在想些什么。

这是老师第一次发火,也许也是唯一的一次。即将初中毕业的我们,掩饰不了内心的激动,脸上盛开着笑容,因为我们都有了各自的打算,并且对未来充满信心。

面临中考,很少有人能再静心学习,很多的时间都被用来谈论。

这是一堂语文课,老师给我们带来了祝福。在即将走完的日子里,老、师们还在尽己所能地为我们讲授着考试所需要的知识,而我们的思想却早已冲出九霄。

老师火了,从未有过的气愤,恨铁不成钢的愤怒。所有的愤慨全汇于掌中,倾泻在厚重的讲桌上,击起了尘埃,也击落了狂放不羁的心灵。在那一刻,没有人敢忽视老师的权威,这是陪伴我们三年的老师,是全校最具权威的老师,更是教授我们最多知识的亲人。

老师拿起一盒粉笔对着台下的我们问:“你们认为这盒粉笔有多重?区区几两。你们中随便一个人都能将它端起。我想问你能将它端在手中多久?一分钟没问题,一个小时呢?一天呢?一星期呢?”没有人回答,因为没有人能回答。

“我相信你们中任何一位都能完成中考,但那又怎么样呢?只不过是一个阶段的结束,之后会有新的开始,不要认为初中要结束了就没有什么好担心的了。记住,每一次哪怕是极小的失误也许都将改变你的一生,脚踏实地、持之以恒才会换取成功。”

那以后,我们安静了许多。因为我们明白了,初中只是我们人生中的一个跳板,通过中考并不是我们的目标,我们要跳得更远。

刘老师是我读高一时的班主任,人高马大,看上去很壮实。不苟言笑的他在我们心中就是一个封建王朝的皇帝,在他的“统治”下,很少有敢“犯事”的。

那节课,他拿着一把扫帚径直走向讲台,先用犀利的眼神扫视了一圈,然后静静地瞅着窗外,似乎在等什么,也許在给某个同学认错的机会。同学甲透过书的夹缝扫视了一下老师,心里嘀咕道:“今天这架势没见过,可别是我惹的。”同学乙早已注意到老师的反常,匆忙将摆在桌面上的课外书换成了课本。离老师最近的同学丙迅速扫过老师的一身,从扫帚尖到那竖起的头发,暗想:“怎么回事啊,天气如此美好,他却这样暴躁,一定是大事。”

刘老师往前走了几步,再也拉不下脸,猛的一笑,一转身将扫帚扔到了最后面,刚才还充满“灰尘”的“天空”一时“阳光”密布。他快走几步,写下了几个字——“这次考试,我们得了第二”。刚经历深沉的我们忽如被一霹雳唤醒,大家往后瞅了瞅那倒在地上的扫帚和已---恢复常态”的老师,嘈嘈杂杂议论开了。接着听到老师说:“大家回忆刚才的情景写一篇作文。”此时大家才明白了老师的用意,大声笑起来,教室里充满着快乐的气氛。

篇10:印象最深的人

他是我小学时的班长,同时,他也是我的好朋友,甚至是我的启蒙老师。

就像从童话中跳出来的一样,他那张王子才会有的俊俏模样就在我们身边,显得有点不真实。

那是他的脸上还带着一丝幼稚,或者是天真。白、嫩、润,这哪点像个男孩子啊,明明就是一个俏生生的小公主。闪得像夜空中最亮的那颗星的是他那对清澄的眼睛。他的眼睛好像有魔力,好像可以看穿一切。他身上有一处发着光,那束光能照亮一切黑暗的角落,它叫正义感。

那个夏天,窗外是潜伏后三年出来无休止发泄的蝉,教室里是我和一位同学的争吵,这一点儿也不和谐。“你改的我的试卷对吧,我想问你,为什么别人的是对的,而我的就错了呢?”“哼,你写的没有小数点,别以为我不知道。”“你以为我会傻到连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吗?”……两方的争吵丝毫没有退让,可此时此刻,我已经哭得像个泪汪汪的小白菜了。因为我讨厌被人冤枉。当我为这一件小事歇斯底里的哭喊着冲出教室时,一道充满磁力的声音使我愣在原地中午吃过饭后把试卷拿过来,我给你改。我相信你是对的”他笑着说。

似乎一切都静止了,有种找回“清白”的感觉,有种充满力量的感觉,被人信任的感觉真好!

那个暑假,我和我的小伙伴们去他家玩,他不在,抬脚离开之际,我们都目瞪口呆。我们面前出现了一个身着蓝绿黄相间的T恤、淡灰色短裤、蓝白相间的人字拖的人。他露出灿烂的微笑,一头被汗打湿的头发似乎都能甩下水来。亮点是他那并不强壮的身躯后的大背篓。这一切都出乎我们的预料,原来学习好到登峰造极的学生在家里竟然如此勤劳,真不愧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那天起,他那阳光、勤奋的模样深深的刻在了我的脑子里。

现在我们在不同的学校学习,还偶尔有联系,听说他学习很好。当我把我607的“好”成绩和他765的好成绩放在一起是时,我觉得我该努力了,这是我奋斗的目标。我甚至可以想象到到他听到我这成绩时嘴角勾起的弧度。他教会了我奋斗。

篇11:印象最深的人

他有一对大眼睛,炯炯有神;一双招风耳,夸夸其谈;一张“赖”嘴,“赖”舌如簧;一双小手,孔武有力;一双飞毛腿,健步如飞;所以我给他取了一个外号“超人”,为什么呢?因为我看到他这些特点,觉得他与一般人“不同”,而且他也喜欢看超人的动画片。

“超人”跟刘钢和我一样,喜欢看书看电影,如:《哆啦A梦》,《superman》等等。他也喜欢跑步,“超人”重视那第一第二名,每次比赛,只要没进前三,那整天绝对高兴不起来。“超人”的耳朵还很灵,只要听见别人再谈吃的玩的,准叫家买,因此常常添麻烦。最绝还在后头,“超人”的那张“赖”嘴,天下无双!

有一次,我去他家玩。“超人”突然跟我说:“刘铁,跟我来一盘象棋吧!”(我忘了说,他还喜欢干他不会干的事)。我先是不愿意,但是经过他的软泡硬磨,只好同意。当开局才不久,他的部队已经被我方消灭,只剩一个“老将”在垂死挣扎。其实我一开始就稳操胜券了。我说:“嘿嘿,你现在就是插翅也难飞喽!”他突然眼前一亮,拿起子儿,跑到一个角落,对我说:“谢谢提醒,现在你吃不到我的子儿啦!”全场的人都笑翻了。

篇12:印象最深的人

在今年的冬天,大雪飘到人间,那几天都是阴沉沉的天气,没有一丝阳光。“宝贝,今天妈妈有事,给你公交卡,你自己去上学,好吗?”我刚知道这件事时,我的心像坠入了谷底,犹豫了一会,我答应了妈妈,拿着公交卡,走出了家门。

冷冷的风像刀一样刮在脸上,疼痛不堪,更不用说等公交车时的寒冷。我着急等待着,还不时呼出点热气让冻僵的手温暖些。“滴、滴!”公交车司机按着极为刺耳的喇叭声停在我面前,门开了,我极不情愿地上了车,找了一个座位坐下来。公交车上的人寥寥无几。就在车门快要关闭的时候,一位身着黑色大衣,穿着厚厚的裤子,头发有些乱的中年男士上了车,他让我有点害怕,心跳变快了。他吐了一口痰到垃圾桶里,让我非常恶心。

公交车开着,那位衣冠不整的男子在公交车的前面坐了下来,身子贴着窗户,身子不停地抖着,还不时打几个大喷嚏,经常把后面坐着的阿姨吓到,大家都有点讨厌他,他给我和车上的所有人都留下了不文明的印象。

公交车停住了,那位中年男子浑身抖着下了车,我无意中看到他之前坐的位置旁的窗户破了一个洞,冷风呼呼地吹进来。我恍然大悟,

原来男子坐在那里是为了挡住风,不让大家感到寒冷。我望着他跑步远去的身影,鼻子酸酸的。

篇13:《一个小时的故事》赏析

小说中的一切都发生在一个小时内。一个小时只是人生中的一瞬间, 但主人公马拉德夫人的身心在这一小时里却经历了那么多的变化:对丈夫死讯的反应———从悲伤到高兴, 内心世界的矛盾与冲突———庆幸与负疚, 对自由的渴望与向往, 对爱情婚姻价值的思考, 获得自由的喜悦, 对丈夫的突然出现而产生的绝望———诱发心脏病而死去。可以说, 马拉德夫人在这一小时里经历了从生到死的变化过程。这一小时是马拉德夫人一生的浓缩。如此丰满鲜活的一个主人公是如何被塑造出来的呢?

一、简洁的叙事技巧

这篇小说叙事清晰, 语言简练。作者对马拉德夫人的外表只作了简单的描述:“She was young, with a fair, calm face, whose lines be traye d re pre s s ion and e ve n a ce rtain s tre ngth.” (“她很年轻, 面容白皙而安详。但她脸上的线条却显示着一种压抑, 甚至是一种力量。”) “……as power less as her two white slender hands w ould have be e n.” (“如她的那双白皙纤长的手一样无力”)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柔弱外表下有着一个坚强意志的女主人公。整个故事中马拉德夫人只说了三句话:”Free, free, free!” (Kate Chopin, 1894) (“自由了, 自由了, 自由了!”) ”Free!Body and soulfree! (Kate Chopin, 1894) ” (“自由了!身心都自由了!”) “Go aw ay, I am not m aking m ys e l f ill.” (Kate Chopin, 1894) (“走开, 我不会把自己搞病的。”)

主人公的外表和语言虽然写得很简单, 但她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变化却被描写得淋漓尽致。从细致的心理描写中, 我们发现马拉德夫人对自由的向往是一个逐步加深的过程:马拉德夫人在得知丈夫死讯后痛哭了一阵, 接着上楼将自己锁在房里, 眺望着窗外的世界, 她朦胧地意识到了有某种东西在她内心蠢蠢欲动, 但那是什么, 她无法说清, 慢慢地这种感觉越来越强烈, 她努力想用意志去克制它, 但她的意志是如此的无力, 正如她那双无力的双手一样。最终她明白了, 她丈夫的死给她带来了获得自由和过崭新生活的机会。“Free, free, free!” (Kate Chopin, 1894) (“自由了, 自由了, 自由了!”) 这种向往自由的欲望越来越强烈, 他因此而心跳加速, 热血沸腾, 以至于不断地低语:“Free!Body and s oulfre e!” (Kate Chopin, 1894) (“自由了!身心都自由了!”) 。于此同时她又有一种负罪感, 毕竟对丈夫的死而感到高兴是一种不被别人接受的情感。但是与独立自由的新生活相比, 她觉得丈夫的死已无足轻重。自由是她目前生活下去的一种强烈的动力。就是在昨天她还在嫌她未来的岁月太漫长, 而今天她却期待着她未来的日子能够长久一些。如此细腻的心理描写将一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展现在了读者面前。

作者在用简洁的笔墨描写人物的外表、言行和心理的同时还运用了以下几种修辞方法来形象生动地展现主人公向往自由的性格。

二、象征和对比手法的运用

作者在马拉德夫人把自己独自一人关在屋子里的一段景物描写就有深刻的象征意义:广场上的树枝充满着新春的活力, 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雨的气息, 楼下街上有小贩的叫卖声, 耳旁有从远处传来的歌声, 无数的小鸟在欢唱, 还有那蓝天白云。所有这一切都是生命、活力和自由的象征。自然界中新生命的复苏暗示女主人公女性意识的觉醒, 对自由的渴望和憧憬。屋内外的强烈对比:屋外的世界生机勃勃, 自由自在;屋内的生活压抑沉闷, 通过对比衬托出马拉德夫人渴望自由, 向往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其次是文章中门的象征意义。从上下文我们可以知道, 马拉德夫人房间的门是关着的。丈夫忽然的死亡往往会使一个女人渴望别人的帮助与安慰, 但她上楼后却关上了门。事实上这门是一道屏障, 是两种不同生活的分水岭。门外由于社会舆论与道德的原因她必须悲伤, 但是门内她却可以摒弃一切, 在悲伤之余开始幻想她未来的自由生活。只有在门内她的身体、情感和思想才是自由的。

另外, 主人公的姓名也具有象征意义。Mallard的意思是野鸭, 象征着主人公的性格, 暗示我们主人公应该是像野鸭一样能在水里自由地畅游, 而不是一只被关在笼子里的没有自由的家禽。

除此之外, 当马拉德夫人听到丈夫的死讯时, 她的反应和其他妇女的反应也形成了对比。其他妇女当听到丈夫的死讯后会瘫软而不愿接受现实, 马拉德夫人则不同, 她立刻接受了现实。这种对比体现了马拉德夫人性格的独特性。在马拉德夫人柔弱的外表下掩藏着一颗向往自由的不平常之心。这种对比衬托出了她的哪种不甘于受支配的叛逆性格。

三、讽刺手法的运用

小说中讽刺手法的运用可谓独具匠心, 令人回味。

马拉德夫人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时, 人们都以为她是伤心过度。可事实上她却是在庆幸自己能从她丈夫的专横意志之下得以解脱而获得新生。与自由相比, 他丈夫的死以及爱的失去都显得那么微不足道。由此可见她是何等强烈地渴望自由。

小说结尾处, 马拉德夫人死于心脏病发作, 医生说她是死于过度高兴。 (When the doctors came they said she had died of heart dis e as e———of joy that kills.) 因为所有人都认为马拉德夫人因丈夫的死而悲痛欲绝, 当她见到丈夫活着回来时欣喜若狂而引发了心脏病。但实际上, 她是因丈夫的死而觉得获得了自由, 身心的自由, 而丈夫的突然回归却彻底击碎了她刚刚构建好的自由梦, 从而绝望至极而引发了心脏病。在这里“joy” (“高兴”) 一词具有很强的讽刺意味。作者绝妙地讽刺了社会现实的无情。故事的结局是这篇小说的最大讽刺。可以想见, 女主人公对丈夫的重现是感到多么失望, 多么痛苦。在无法面对这一突变的情况下, 她宁愿选择死亡。在某种意义上来说, 死亡是她唯一的选择。据此我们可以断定马拉德夫人是死于绝望而非死于高兴。作者通过讽刺的手法告诉我们自由胜于爱情, 甚至高于生命。

四、结论

作者凯特·肖邦在《一个小时的故事》中运用了简洁的叙事技巧, 象征、对比及讽刺的手法向我们描述了一个女人从毫无自由的婚姻生活到经受不期而至的欣喜, 最后因绝望无助而死去的悲剧性的故事。这个故事向我们展示了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 妇女的卑微地位, 她们附属于丈夫, 听命于丈夫, 没有自由可言。虽然马拉德夫人极度向往自由, 渴望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却最终还是无力抗拒命运的安排, 只能以自己的生命作为代价, 换取她所期望的自由生活。生死在马拉德夫人身上实现了统一, 她的死亡证实和提升了生命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邓凡琼:从压迫到抗争—小说一个小时的故事的经验功能分析[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07.

篇14:基金业让我印象最深的事情

《钱经》:在基金这段并不长的历史里,有哪些事件让你印象深刻呢?

黄晓萍与记者同声说到:基金黑幕。随即同声大笑,这并非业内的默契而是那件事情实在太震撼。

黄晓萍:从另一个角度,我觉得基金黑幕的揭露倒是具有正面的意义。从此之后,基金公司被迫被放在了一个透明的鱼缸里,它们像其中游游弋的金鱼一样,要受到监管层和投资人以及媒体的监察。相比于其他的投资品种,基金应该算规范化也最高、信息披露最透明的一种。另一件好处是,大家通过基金黑幕知道了什么叫做基金,或者说在那个时候对基金这个字眼开始眼熟,我一直认为基金黑幕起到了普及教育的作用,

还有让我印象深刻的是2003年这个年份。

《钱经》:2003年的基金表现亮眼,具体发生了些什么事情呢?

黄晓萍:2003年的开放式基金好像在以几何级数的力量迸发,这种力量叫任何人看到都会觉得非常激动。我记得当时晨星的CEO Joe Mansueto来到中国,他说他好像看到了当时创办晨星时美国基金业的那种初生的模样。事实上,当时基金的大类都比较清晰:股票型基金、配置型基金、债券型基金以及2003年底创新的品种货币市场基金。

《钱经》:货币市场基金好像在几个月的时间内就占据了大半壁江山,作为一个基金品种,它为什么如此得人心呢?

黄晓萍:货币基金的特点是非常低的风险和高于银行活期的收益,所以,货币市场基金满足了很多人的需求,我也很期待更多这样的产品创新,就像2005年非常成功的中短债基金,市场需要这样的创新。

《钱经》:2003年还有其他印象深刻的事情吗?

黄晓萍:第一家合资基金公司在2003年成立,我明显看到一种转变,以前基金买的股票别人都不会碰,因为在庄股时代基金的力量还太小,我记得是在11月4日联通涨停,大家方才认可基金崇尚的价值投资,看公司的基本面而不是一味的技术分析。这是一种趋势并非一两件事情能改变,但是我明显感到基金好像有了“点石成金”的手指,持有的股票也倍受追捧,基金的力量变得越来越强大。2003年颁布的《证券基金法》在2004年7月1日正式开始实施,这也标志着基金业的法规建设越发完善。

《钱经》:说说有趣的事情。

黄晓萍:我记得招商和湘财两家基金公司第一次推出伞形基金的时候,上海有报纸这样描述:在上海的街头摆出一把遮阳伞。当时大家对基金的认识都非常粗浅,甚至还有些滑稽,但是我也感受到投资者从粗浅到深入了解的变化。2004年晨星推出基金排行榜,大家会依照排行榜的分类在心里种下一个意识:先挑基金的类型再挑具体的基金。

我还记得很多老头老太太们在2004年的时候排队买基金,2004年年初也发了不少新基金,那个火暴的场面历历在目。风险为何物?好像投资者并不太在意。以前只有做股票的人才知道基金,随后的银行代销催生了不少基金投资者,他们可能并不知道基金的背后对应的是股票,他们只会问收益是多少。

《钱经》:我们确实看到2004年初基金的火暴发行和年底基金的步履维艰,投资者在熊市中叫苦不迭,在挑选基金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黄晓萍:我也记得在2004年第三四个季度,基金销售遭遇了很大的困难。熊市中的基金虽然表现优于大盘但是也大多跌破净值,这个学费总是要交的。投资人能够在两年多的市场下跌中冷静思考风险的含义,我觉得并不是坏事。基金是理财产品,风险不可避免,投资者人需要找到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结合自己的理财目标、理财周期理性去投资基金,构建一个良好的组合,这才是基金之道。

2005年,如图中红线还在低谷徘徊时,一些理财顾问碰到抱怨基金赔钱的客户都会漫不经心地问一句:您是2004年4月买的吧?客户总是会张口哑然30秒,“你怎么知道”。

上一篇:火场安全员职责下一篇: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历史考察与现实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