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合规经营的重要性

2024-05-22

企业合规经营的重要性(通用8篇)

篇1:企业合规经营的重要性

只有紧绷合规之弦,才能弹奏幸福之音

——论券商合规经营的重要性 世纪证券长沙营业部申龙吉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孟子》

国不可一日无法,家不可一日无规。而券商由于行业的特殊性,合规既是一种行为规范,更是一种文化,合规经营是券商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构建良好的证券合规文化,有利于券商本身的良性发展,更有利于整个金融市场的稳健运行,有利于构建和谐的金融秩序。只要不断加强合规文化建设与保持持续的合规经营,才能使得券商经营的长期利益得到最大化。

纵观中国券商自90年以来来的发展历程,由于我国券商治理结构的先天缺陷,市场制度的不尽完善,加之外部投资环境和公司内部管理机制松懈相配合,诱使其不断出现违法、违规经营现象,并最终导致众多公司深陷泥潭,以亏损出局。例如,曾经在我国证券史上声名显赫的“老八家”券商,如今也只能在风云变幻的市场上烟消云散,其司名不改的也仅存一而已。此后,由于违规经营、风险控制不力而亏损出局的证券公司名单越拉越长,其中不乏大券商,也不缺少一些刚刚起步的小券商。

当然无论是中国证券市场还是外国证券市场,美国1929年的华尔街股市发生大崩盘,导致了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在萧条期间,美国11000家银行倒闭,而对于其成因,后调查研究认为,跟美国金融行业混业经营的风险防范体制与规范经营有着不可分离的关系。2008年美国由于次贷危机引发的连锁反应导致了罕见的金融风暴,在此次金融风暴中,美国著名投资银行贝尔斯登和雷曼兄弟倒闭,其原因主要在于风险控制失误。而后建立《金融服务现代法案》皆在于规范合理经营。

可见,无论是中国,美国,近代现代金融史上,合规经营,合规监管以及对风险的控制能力都是行业与企业运作的重中之重。

而合规经营合规文化建设对于券商,其中重要意义不言而喻:(一)是券商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近年来频频发生的巴林、山一等国际投行相继破产的事实说明,持续不断地加强和改善券商合规经营和风险管理,对于任何券商都显得十分重要。而因为风险控制的失误导致企业的破产,利益孰轻孰重,相得益彰!当然这就要求我国券商在努力学习国际券商先进的风险管理制度、文化、经验和技术的同时,还要不断健全合规经营的有效管理体制,并加强管理人员和员工的风险控制意识。

(二)是金融市场稳健运行的内在要求,当前我国一些金融机构仍然注重市场营销和拓展,忽视业务的合规性管理,有的甚至不惜冒着违规操作的风险,以实现短期目标和任务,其背后往往潜藏着操作人员合规守法意识欠缺,这恰恰反映出合规文化在我国证券行业的肤浅和缺失,合规文化还远远没有浸润到券商的日常管理和决策中。

(三)是券商提高制度执行力的核心所在,提高制度执行力不外乎两点:一是加大违规处理力度,形成对违规行为严厉打击的高压态势;二是培育合规文化,通过合规文化的形成,使员工从被动合规走向主动合规,营造人人合规的良好氛围。从这两条途径的效果来看,第一条是治标之策,而第二条才是治本之策。因此,我们应努力培育合规文化。

(四)是保障从业人员切身利益的有效方法,在我们日常管理中检查发现问题时,总有人认为微不足道,对处罚有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其实这是对大家的一种善意保护,因为惊天大案的炮制,不在违规大小而在人情和习惯。少数员工为贪欲违章操作,锒铛入狱,不仅自己身败名裂,还给同事和家人带来无尽的痛苦,给公司和国家造成巨大损失。他们悔不当初的同时,也责怪“当初怎么就没人拉自己一把?”如果大家都按章办事了,悲剧就不会发生。

(五)是券商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保障,有的券商认为“中规中矩就不能加快发展”,导致在片面追求发展过程中埋下风险隐患,甚至发展成果受到案件吞噬,最终制约业务的持续发展。实践证明,合规经营是科学发展的基石,具有良好的合规文化的券商必然具有持续竞争力,从而给企业带来财富收入和声誉价值,促进券商与外部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六)有利于建设和谐的金融秩序,一个完整的金融市场是由不同的金融企业和机构单元组成的,只有个体的不断完善秩序,遵守秩序,才能保证整个市场的有序运行,在这个市场中,风险无小事,只有紧绷合规之弦,才能弹奏幸福之音!

2012年7月19日星期四 于长沙

篇2:企业合规经营的重要性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目的及依据

开展海外经营是中国企业实现企业发展战略,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推进我国与世界各国互利共赢的重要方式。强化合规经营意识是企业海外经营行稳致远的前提。为了更好地引导企业规范海外经营合规管理工作,倡导企业建立健全合规管理体系,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参照GB/T35770《合规管理体系指南》及有关国际合规规则,制定本指引。第二条 适用范围

本指引适用于在境外开展对外贸易、境外投资、海外运营以及海外工程建设等“走出去”相关业务的中国境内企业及其境外子公司、分公司、代表机构等境外分支机构(以下简称“企业”)。第三条 基本概念

本指引所称合规,是指企业及其员工在开展业务时遵守我国及业务所在国法律法规、缔结或者加入的有关国际条约等,遵守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和自律规则,遵守行业公认的职业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要求。第四条 合规管理框架

企业合规管理应以倡导合规经营价值观为导向,明确合规管理工作内容,建设合规管理组织架构,识别评估合规风险,编制合规管理规范,执行合规管理制度,强化合规运行机制管控,完善合规评审与改进,构建完整的合规管理系统,培育合规管理文化,形成重视合规经营的企业氛围。第五条 合规管理原则

(一)独立性原则。企业合规管理应从制度、组织和人员安排及汇报规则上保证独立性。合规管理部门及人员承担的其他职责不得与合规职责产生利益冲突。

(二)适用性原则。企业的合规管理应从业务规模、发展状况等实际出发,兼顾成本与效率,强化合规管理制度以及流程设计的可操作性,提高合规管理的实用有效性。同时,企业应随着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持续调整和改进合规管理体系。

(三)协调性原则。企业合规管理应融入日常经营管理体系,避免合规管理与业务经营相脱离,更好地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第二章 合规管理目的和要求 第六条 合规管理目的

企业合规管理工作应确保其对外贸易、境外投资、海外运营以及海外工程建设中全流程、全方位的合法合规,符合境内外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避免重大合规风险,保障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第七条 对外贸易中的合规要求

企业开展对外贸易,应遵守与企业业务所涉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在贸易管制与禁止交易方面的法律法规,避免风险。还应特别关注针对中资企业或可能对中资企业产生影响的贸易管制、贸易救济调查,包括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等问题。

第八条 境外投资中的合规要求

企业开展境外投资,应严格遵守国内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同时遵守业务所涉国家(地区)政府关于外资准入、贸易管制、国家安全审查、行业监管和反垄断申报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确保合理有序开展境外投资活动,防范和应对境外投资风险,实现境外投资阶段全流程的合法合规。第九条 海外运营中的合规要求

企业开展海外运营,应严格遵守国内的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全面把握境外机构管理和运营涉及国家(地区)的相关法律法规,如劳工权利保护、环境保护、反贿赂、数据保护、知识产权保护、反洗钱、贸易管制等方面的监管要求,确保境外机构管理和运营始终合法合规。第十条 海外工程建设中的合规要求

企业开展海外工程建设业务,应严格遵守国内有关部门的法律法规、监管要求以及业务所涉国家(地区)的相关法律法规,如投标管理、合同管理、项目履约、捐赠与赞助、劳工管理、第三方连带合规风险管理等方面的监管要求,防范海外工程建设中的重大合规风险,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第三章 合规管理治理结构 第十一条 分层治理结构

企业应结合发展需要,按照“统一协调、分层管理”的原则,建立权责清晰的分层合规治理结构。分层合规治理结构是指在决策、管理、执行三个层级上划分相应的合规管理责任,以解决企业治理结构纵向层级上的合规管理分工问题。

(一)企业的决策层在合规治理中应以保证企业合规经营为目的,通过原则性顶层设计,解决合规管理工作中的权力配置问题。

(二)企业的高级管理层应分配充足的资源建立、制定、实施、评价、维护和改进合规管理体系及其绩效成果。

(三)企业的各业务部门及境外分支机构应及时识别更新归口管理业务领域的合规标准规范,更新合规管控措施,执行合规管理制度和程序,收集合规风险信息,落实相关工作要求。第十二条 合规管理机构

企业应根据业务性质、地域范围、监管要求等设置相应的合规管理机构。合规管理机构一般由合规委员会、首席合规官和合规管理部门组成。规模较小的企业,可以不设立专门的合规管理机构,由相关部门履行合规管理职责,同时明确合规管理负责人。

(一)合规委员会

企业可在决策层设立合规委员会,作为企业合规管理体系的最高负责机构。合规委员会应履行以下合规职责:

1.确认合规管理战略,明确合规管理目标。

2.建立和完善企业合规管理体系,审批合规管理制度、程序和重大合规风险管理方案。

3.听取合规管理工作汇报,指导、监督、检查合规管理工作。

(二)首席合规官

企业应任命专职的首席合规官,或由总法律顾问担任合规负责人。首席合规官或合规负责人是企业合规管理工作具体实施的负责人、决策者和日常监督者,对企业合规管理工作负具体管理责任。首席合规官或合规负责人应履行以下合规职责: 1.贯彻执行企业决策层对合规管理工作的各项要求,全面开展并具体实施合规管理的各项工作。

2.协调合规管理与企业各项业务之间的关系,监督各业务部门、所属机构合规管理执行情况,及时解决合规管理中出现的重大问题。3.领导合规管理部门,完善组织队伍建设,做好人员选聘培养,监督各级合规管理部门认真有效地完成工作任务。

(三)合规管理部门

企业应根据发展需要,设置专职的合规管理部门,或者由具有合规管理职能的相关部门承担合规管理职责。合规管理部门应履行如下合规职责:

1.持续关注我国及业务所涉国家(地区)法律法规、行业监管要求和国际规则的最新发展,及时为决策层高级管理层提供合规建议。

2.识别合规义务,将其转化为可行的方针、程序和流程,并及时将新识别出的合规职责融入现有方针、程序和流程。

3.制定并执行风险导向的合规管理计划,包括特定政策和程序的实施与评价、合规风险评估、合规性测试、合规培训宣传等。

4.审查评价企业各项政策、程序和实施细则的合规性,组织、协调和监督各业务条线和内控部门对各项政策、程序和实施细则进行梳理和修订。

5.为员工提供或组织持续合规培训,提供与合规程序和参考资料相关的资源,提供关于合规相关事项的客观建议,并成为员工咨询有关合规问题的内部联络部门。6.组织制定合规管理程序以及合规手册、员工行为准则等合规指南性文件,评估合规管理程序和合规指南性文件的合法性和合理性,为员工遵守法律法规、监管要求和国际规则提供指导。

7.积极主动地识别和评估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相关的合规风险,并管理与供应商、代理商、分销商、咨询顾问和承包商等第三方(以下简称“第三方”)相关的合规风险。为新产品和新业务的开发提供必要的合规性审查和测试,识别和评估新业务方式的拓展、新客户关系的建立以及客户关系的性质发生重大变化等所产生的合规风险。8.推动将合规责任纳入岗位职责和员工绩效管理流程。建立合规绩效指标,监控和衡量合规绩效,识别改进行动的需求。

9.建立合规报告和记录系统,制定实施资料管理流程。

10.确保按计划周期评估合规管理体系,实施充分且具有代表性的合规风险评估和测试,包括通过现场审查对各项政策和程序的合规性进行测试,询问政策和程序存在的缺陷,并进行相应的调查。

11.建立并保持与境内外监管机构日常的工作联系,确保在建立、实施和维护合规管理体系流程中能够获得适当的专业建议。跟踪和评估监管意见和监管要求的落实情况。

第十三条 合规管理协调

(一)与业务部门分工协作

合规管理需要合规管理部门和业务部门密切配合。企业应把不同类型合规风险的管理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业务部门或境外分支机构,履行以下合规职责: 1.识别业务范围内的合规风险,向合规管理部门提交风险评估报告。2.按照合规要求完善业务管理制度和管理流程,确保员工合规履职。3.管理业务系统内的合规审核事项。

4.组织或者接受合规检查,协助或者配合违规查处。5.组织或者监督业务系统内不合规行为的整改。

(二)与监督部门的分工协作

合规管理部门与其他具有合规管理职能的监督部门应协调配合,形成合力。企业应根据风险防控需要以及各监督部门的职责分工划分合规管理的职责,解决企业组织架构中横向职能部门之间的合规管理责任划分问题,确保各业务系统合规运营。

(三)与外部监管机构沟通协调

企业应与境内外监管机构建立沟通渠道,构建公开透明关系,了解监管机构期望的合规流程,制定符合监管机构规则的合规制度,降低在报告义务和遭受处罚等方面的风险。

(四)与第三方沟通协调

企业应当向重要的第三方传达合规要求,包括自身的合规要求和对对方的合规要求,并在商务合同中明确约定。

第四章 合规管理规则体系 第十四条 合规行为准则

企业应制定合规行为准则,主要内容应适用于从事海外经营相关业务的所有员工,以及代表企业从事海外经营活动的第三方。

合规行为准则规定了在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和标准,是最重要、最基本的合规制度,是其它合规制度政策的基础和依据。包括但不限于遵纪守法、诚实守信、依法纳税,维护公平竞争、防止贿赂腐败、回避利益冲突、保护企业资产、保障信息安全等方面,以便从源头上规范基本要求和管控流程。

第十五条 合规管理办法和规范

在统一管控的基础上,企业应在合规行为准则的基础上,针对特定主题或特定合规风险领域制定具体的合规管理办法和规范,适用于全体员工、企业各部门及第三方,为企业日常运营活动中的主要合规风险领域提供具体指导原则和标准。包括但不限于:礼品及邀请政策、举报管理和内部调查政策、人力资源合规政策、赞助及捐赠政策、反洗钱政策、商业伙伴合规管理政策等。

从建立相应的合规运营制度入手,进一步规范日常合规管理的决策机制和运行机制,实现规范运营、动态监管。

企业还应针对特定行业或地区特有的合规要求制定专门的合规管理制度。不同行业或地区的合规标准各异,企业需要根据相对应的国家(地区)法律法规、行业监管要求等,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和发展需要,制定相应的合规风险管理制度。比如,金融行业的反洗钱政策,银行、通信、医疗等行业的数据信息保护政策等。第十六条 合规操作流程

企业境外分支机构可结合境外运营的实际,针对合规政策制定相应的标准操作流程。也可将具体的标准和要求融入到现有的相关业务流程中去,以便让员工明确合规政策需要怎么去做、标准是什么、由谁来决定等,确保各项经营行为合法合规开展。

第五章 合规管理运行机制 第十七条 合规培训

企业应将合规培训纳入员工培训计划。从事海外经营相关工作的部门和驻外分支机构的所有员工,均应接受合规培训,了解并掌握企业的合规管理制度和风险防控要求。各级领导应带头接受合规培训,对高风险领域、关键岗位员工应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题合规培训。

第十八条 合规汇报

合规管理部门应当定期向决策层和高级管理层汇报合规管理情况。汇报内容一般涉及:合规风险评估情况,合规培训的组织情况和效果评估,发现的违反合规的事项以及处理情况,违规行为可能给组织带来的合规风险,已识别的政策或流程上的漏洞或缺陷,建议采取的纠正措施,合规管理工作的整体评价和分析等。如果违规行为性质严重并有可能给组织带来重大合规风险,合规部应当立即向决策层和高级管理层汇报,提出风险警示,并及时采取纠正措施。第十九条 合规考核与评价

合规考核评价应全面覆盖海外经营相关部门和境外分支机构的各项管理工作。合规考核和评价结果应作为海外经营相关部门和境外分支机构依法合规经营管理考核指标评分的重要依据。

海外经营相关部门和境外分支机构可以制定单独的合规绩效考核机制,也可以将合规考核标准融入到总体的绩效管理体系中。考核结果应与单位评优评先、各级领导职务任免、员工职称职务晋升以及薪酬待遇等挂钩。考核机制可采取各种形式,制定详细的合规考核标准。考核内容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按时完成或参加所有的合规培训;严执行组织合规政策和流程;积极支持和配合合规管理机构工作;及时汇报合规风险以避免或减少损失和负面影响等。

第二十条 合规咨询与审核

海外经营相关部门和境外分支机构及其员工在履职过程中遇到合规风险事项,应及时主动寻求合规咨询或审核支持。

企业应该针对高合规风险领域规定强制合规咨询范围。在涉及招标投标、物资采购、投融资业务、进出口贸易、安全生产、劳动用工、资产处置等重点领域或重要业务环节,主动咨询合规管理部门意见。合规管理部门应在合理时间内答复或启动合规审核流程。对于重大复杂或专业性强且存在重大合规风险的事项,合规管理部门应按照相关制度和流程听取企业法律顾问意见或委托专业机构召开论证会后再形成审核意见。

第二十一条 合规举报和调查

企业应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建立和完善本企业的合规信息举报体系。员工、客户和第三方均有权进行举报和投诉,企业应充分保护举报人。合规管理部门应针对举报信息制定调查方案并开展调查。形成调查结论以后,企业应按照相关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流程对违规行为进行调查处理。第二十二条 合规审计

企业合规管理职能应与内部审计职能分离。企业审计部门应对企业合规管理的执行情况、合规管理体系的健全性和有效性等,单独或结合常规审计项目进行审计评价。审计部门应即时将合规性审计结果告知合规部门。

第六章 合规风险识别与评估 第二十三条 合规风险

合规风险,是指因企业或其员工在开展业务时未遵循相关法律、规则和准则,而发生使企业遭受法律制裁、监管处罚、重大财务损失和声誉损失的风险。合规风险的识别与评估是合规管理体系实施的基础,合规风险识别评估工作质量决定合规管理体系的整体水平。第二十四条 合规风险识别途径

企业应当建立必要的制度和流程,识别新的和变更的合规要求。围绕关键岗位或者核心业务流程,通过合规咨询、审核、检查,违规查处、合规考核和评价等内部途径识别合规风险,也可通过外部法律顾问咨询、持续跟踪监管机构发布信息,以及参加行业组织研讨等方式获取了解外部监管政策的变化,识别合规风险。企业境外分支机构应熟悉业务所涉国家(地区)的经营环境,了解其合规监管的重点问题,以便有效识别各类合规风险,具体方式包括但不限于:

1.聘请合格的中国或外国律师事务所为常年法律顾问。通过法律顾问随时了解掌握所在国(地区)政治经济和法律环境的变化,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保证始终处于合规运营的良性轨道。

2.借鉴同行业企业的经验和教训。收集其他企业在境外经营的案例,剖析其成功或失败的内外原因,关注业务所在国合规监管的特殊要求。

3.确认合规风险种类。深入研我国及业务所涉国家(地区)法律法规、缔结或者加入的有关国际条约等,对合规管理现状进行梳理,确认合规管理存在的风险。第二十五条 合规风险评估

企业应通过分析违规或可能造成违规的原因、来源、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严重程度进行合规风险评估。

企业应根据企业的规模、目标、面临的市场环境及风险状况确定合规风险评估的标准和水平。通过与企业可接受的合规风险水平比较,设定评价标准以及合规风险管理的优先级,以助企业集中资源优先处理更高级别的风险,并对识别评估出的合规风险采取恰当的控制措施。第二十六条 合规风险评估报告

企业合规风险评估后应形成评估报告,供决策层、高级管理层和业务部门使用。评估报告内容包括风险评估实施概况、合规风险基本评价、原因机制与可能的损失、处置建议和应对措施等。

第七章 合规评审与改进 第二十七条 合规评审

为促进合规体系的不断完善,发现和纠正合规管理贯彻执行中可能的问题,企业应定期对合规管理的效果进行评价,审查体系设计的全面性、执行措施的有效性。合规管理部门在开展效果评价时,应考虑企业面临的合规要求和承诺的变化情况,不断调整合规管理目标,更新合规风险管理措施,以保障企业能够满足内、外部合规管理要求。第二十八条 持续改进

企业应根据合规评审情况,进入合规风险再识别和合规制度再制定的持续改进阶段,完善合规管理长效机制,保障合规管理体系全环节的稳健运行。企业应配合政府主管部门对合规行为的监督检查及对违规行为的追责处罚,及时整改,推动合规管理体系建设。

第八章 合规文化培育

第二十九条 合规文化建设

篇3:企业合规经营的重要性

合规管理是保险公司在经营非车险中一项核心的风险管理活动。其中合规指保险公司遵循法律、条例、准则、相关的自律组织标准和行为守则的活动。其内涵:一是合规管理贯穿于保险公司的基本活动和支持性活动当中, 是降低经营风险的重要环节。在保险公司的各个经营环节, 都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去控制合规风险, 避免合规风险的发生或者把合规风险控制在监管机关和保险公司的允许范围内。二是合规管理能体现各利益方的价值需求。加强保险公司合规管理不仅是外部监管的要求, 更是保险公司自身的要求。外部监管部门要求保险公司进行合规经营, 是为了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和保证保险客户的利益。对保险公司股东来说, 股东要求管理者合规经营, 不然违规经营会影响公司的长远利益。对保险公司管理层来说, 他们也不希望下一级的管理者违规经营, 这样会造成公司的财务等损失。三是实现非车险风险的控制。即促使保险公司在经营非车险中拒绝同行业恶性竞争手段、非车险费率充足、销售方式和佣金比例合理、控制应收保费、减少单证使用和流转风险、控制非车险经营成本等经营目标, 依靠各项制度、规章、流程, 建立对非车险经营险种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有效进行事先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与纠正的动态过程和机制。四是提高非车险制度的执行力。即财产险公司在非车险岗位的各级管理者和员工强化非车险内部控制意识, 严格落实非车险各项控制制度, 确保非车险内部控制体系有效运行。四是建立非车险应急预案。即财险公司在做非车险产品创新、非车险承保和理赔等出现重大案件时, 及时有效地评估和控制可能出现的风险。

合规经营在财产险公司非车险管理中的作用是指财产险公司主动识别非车险合规风险, 持续修订非车险合规管理制度, 采取惩戒措施, 避免违规事件发生, 持续管理非车险合规风险的动态过程。加强非车险合规建设, 建立和完善的非车险合规管理工作体制、机制, 对于财产险公司的市场化改革具有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2 我国财产险公司面对非车险合规风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长期以来, 我国保险公司一直未将非车险合规作为一个重要的风险源来管理, 更没有将合规风险管理摆上应有的重要位置, 目前我国财产险公司在非车险合规风险管理中存在以下问题:

2.1 非车险合规风险管理意识普遍比较淡薄。

由于认识上的误区和理念上的偏差, 非车险合规风险管理意识普遍比较淡薄:一是重业务拓展, 轻合规管理。保险企业各级机构往往把目光局限于完成非车险考核任务和经营目标, 注重市场营销和拓展, 忽视业务的合规性管理, 有些营业机构甚至不惜冒着违规操作的风险以实现非车险保费规模, 加大了保险公司合规经营风险。二是重事后管理, 轻事前防范。财产险公司往往偏重于对已发生或已存在的风险采取事后的管理处罚措施, 试图以严厉的处罚遏制风险的出现, 而承保前的防范和事中的控制措施却关注较少。三是重基层操作人员管理, 轻高层管理人员约束。我国保险业在非车险合规风险管理上存在着一个根深蒂固的错误理念, 即重视对基层操作人员的管理, 忽视对高层管理人员的约束, 似乎只有基层操作人员才有引发合规风险的可能。事实上, 由于高层管理人员掌握着人力、物力、财力等大权, 由其而引发的非车险合规风险, 其危害性要远远大于基层操作人员。

2.2 非车险合规风险管理框架仍存在一定缺陷。

健全的非车险合规管理框架是实现全面的非车险合规风险管理的前提。从目前情况看, 我国保险业在非车险合规风险管理框架上仍存在一定缺陷:一是完善、垂直的非车险合规风险管理体制形同虚设。我国大多数保险公司虽然已经成立了专门的合规风险管理部门来对合规风险进行统筹管理, 但还没有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面和全方位的合规风险管理架构。风险管理部门一人独挡, 缺乏严重的实质性管理。二是合规风险管理职责有层次型的重复。目前, 各大保险公司非车险合规性管理分别由承保、理赔、渠道、营销部等不同的业务部门进行自律监管下, 还设立了风险合规部、审计部来进行高层次的监管, 但这种合规管理模式, 使得合规风险管理不能有效地独立于经营职能, 而且由于缺乏统一的相互协调, 使得非车险合规风险管理有的部门重叠, 形成重复管理, 有的职责不清, 出现管理真空。

2.3 非车险合规风险管理法规制度缺乏可操作性。

目前, 我国财险公司的非车险合规风险管理还不能完全适应防范和化解保险风险的需要, 不能适应承保业务审慎经营和保险行业监管的需要。保险公司缺乏一个统一完整、全面科学的非车险合规风险管理法规制度及操作规则, 不少制度规定有粗略化、大致化、模糊化现象, 缺乏可操作性。同时非车险合规风险管理的激励约束机制比较欠缺, 褒奖力度较小, 惩罚措施较轻。一般情况下, 只要没有资金损失和较高赔付的案件, 对违规人员往往只采取教育和限期整改等措施, 很少进行严厉处分, 对于造成损失或酿成案件的人员, 处罚也不够严厉, 惩戒作用有限。

3 如何加强保险公司非车险合规风险管理机制

我国财险公司应积极借鉴国际先进保险公司关于非车险合规风险管理的最新理念和先进经验, 按照中国保险监督委员会合规管理的文件要求, 积极探索、创新机制, 加强我国财险公公司非车险合规管理机制建设, 提升保险公司非车险合规风险管理能力。

财险公司应倡导和培育自身的非车险合规机制, 并将非车险合规机制作为保险公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1 强调有效互动的非车险合规机制。

通过合规与监管的有效互动, 解决过去财险公司与监管者博弈、规避监管规定的问题。一方面, 监管者应对保险公司的非车险合规管理提出明确要求, 进一步加强对财险公司的非车险业务监管, 逐步促使财险公司的非车险管理把外部的压力转换成自身合规经营的要求;另一方面, 财险公司的合规部门要密切关注和持续跟踪法律、规则和准则的制定和修改等, 主动争取有利于财险公司未来发展和非车险业务创新的外部政策。合规管理部门, 对外界监管的要求、重点和变化等情况, 要及时、准确地传达给各经营管理者, 提高非车险合规风险防范意识, 做好非车险合规风险的管控工作;对监测到的违规行为, 要及时向违规者进行告知、提示, 督促其及时整改, 依法合规经营。

3.2 树立主动合规的非车险合规机制。

倡导主动发现和暴露的非车险合规风险隐患或问题, 并相应地在非车险业务政策、非车险行为手册和非车险操作程序上进行适当的改进。各财险公司的绩效考核应充分体现倡导非车险合规风险管理的关系, 建立非车险合规问责机制, 提高员工的合规意识, 形成良好的合规文化。

3.3 培育良好的非车险合规机制。

非车险合规文化决定了财险公司的价值趋向和行为规范, 要具体落实到全司员工的非车险业务操作和经营行为中去。一是要确定并贯彻落实的财产险公司职业道德规范和企业价值标准, 明确员工的行为准则, 包括财产险公司明确鼓励和禁止的行为等。二是要改变财产险规章制度的制定范式, 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制定, 同时加强财产险规章制度的后评价, 并根据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调整, 及时修订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业务操作规程。建立清晰的非车险合规报告路线。从实际出发, 明确非车险合规风险的报告路线, 包括业务部门及其员工向合规部门的报告路线、合规部门上报的路线、合规部门向高管层报告的路线等。要建立诚信举报制度, 鼓励员工举报违法、违反执业操守或可疑行为, 并充分保护举报人。三是要严格有效地落实非车险问责制, 包括制定明确的岗位责任制, 建立严格的非车险问责制等。四是针对非车险合规机制建设的改革要求和完善绩效考核机制, 并将绩效考核机制作为培育非车险合规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充分体现财险公司倡导非车险合规和惩处违规的价值观念。

摘要:本文以合规经营管理应在财产保险公司中的非车险种经营内涵为研论, 拓展出现代财产险公司在经营非车险种时在合规管理中的重要性。

篇4:加强企业依法合规经营的对策

(一)依法合规责任意识不强

尽管企业依法合规工作不断深入,广大干部员工依法合规意识有了明显提升,但仍有一些部门和人员存在“事不关己”的思想,认为合规管理就是合规管理部门或后台部门的职责。这种认识上的偏差导致其放松对自身的合规要求,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可能铤而走险,触犯国家法律法规和监管规定,最终受到监管机关的处理,影响公司声誉。

(二)依法合规执行力较弱

虽然企业制定了较为健全的依法合规制度体系,但一些机构在制度的宣导和落地等方面工作还需加强,依法合规能力不足,客观上造成合规管控措施的执行不够到位。一些机构按制度办事、按流程操作的意识不强,存在一定的侥幸心理,不能很好地处理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关系,致使合规管控制度和措施难以得到有效执行,违法违规问题不断出现。

(三)销售渠道的依法合规问题较为突出

销售渠道直接面对市场竞争,用工方式多样,机构人员庞杂,管控手段有限,依法合规培训难以完全到位。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极易因竞争对手或业绩任务的压力导致竞争手段变形,出现违规风险。同时,随着企业业务的不断发展,新的业务类型不断出现,但经营模式还未成熟,这对企业政策把握能力及合规管控能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四)依法合规检查工作成果运用不到位

近年来,企业依法合规检查范围不断扩展、程度不断深入、手段不断丰富,发现了大量问题和违规隐患,并及时予以提示和整改,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但到目前为止,检查成果运用还不够到位,各种内外部检查所揭示的大量违规问题客观上要求企业配备足够的人力进行整改督促工作,部分检查部门提交工作报告后未持续跟踪问题整改,缺乏畅通的信息流转渠道和压力传导机制。

企业依法合规经营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注重加强教育培训

应将依法合规教育列入干部员工学习计划,通过组织党委中心组学习、召开民主生活会、举办专题讲座等方式,结合 “诚信教育”、“廉洁教育”、“普法”等工作,深入開展合规意识及合规知识的教育培训,营造良好的依法合规文化氛围,不断推进合规教育培训的制度化、经常化,增强干部员工的依法合规意识,提高依法合规经营的能力和水平。

(二)积极开展企业合规评估工作

每年认真开展企业合规评估工作,在全面收集分支机构违法违规情况的基础上,对企业合规经营状况进行量化评估,并及时通报评估结果,增强全局的合规经营意识;同时,要根据合规评分评级结果,找准合规工作中存在的薄弱机构和薄弱环节,进行合规提示并限期整改,及时化解违规问题和隐患,将合规评估结果与绩效考核和干部使用管理挂钩,发挥合规管理的警示和震慑作用。此外,要组织专业力量对违法违规问题进行分析,及时向管理层提出合规建议,并针对评估中发现的违规问题和苗头性倾向进行有针对性的重点督导和跟踪管理,为提升企业的合规经营管理水平提供有力的支持。

(三)切实加强制度执行力度

依法合规工作出现问题往往直接影响到企业品牌形象,进而妨碍企业发展的大局。企业要全面建立和推行合规工作“一把手”负责制,要切实加强对各级机构制度学习宣传和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违反制度的行为,确保规章制度得到切实遵循;同时,要探索建立一套制度执行的考核机制,加强对制度执行的评估工作,进一步提升制度的执行效果。

(四)加大检查和问责力度

一是组织开展全方位的监督检查工作,综合运用各种监督手段,开展效能监察、内部审计、巡视等专项检查,推广内控评价、风险评估、销售风险督察等日常检查,加强对关键岗位、关键业务流程和关键环节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潜在违规隐患并实施整改,做到业务检查与合规促进同步;二是坚决执行针对违规问题的问责制度,在深入开展各项监督检查工作的基础上,严格按照有关问责制度要求,按照规定的程序查清问题产生的原因,明确责任人员及责任轻重,加大对违规经营行为的责任追究力度,切实提高干部员工的管理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有效防范类似风险再次发生。

篇5:企业合规经营的重要性

培训大纲

主讲人:西安交通大学 冯涛

4、合规管理了是企业有效规避各类风险的重要途径。

四、国际合规管理的通行做法

1、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合规与银行内部合规部门》(2005);

2、美国《联邦量刑指南》(1987):企业犯罪;

2.1 是否构建防止并发现违法的合规项目

2.2 企业治理方面(特别是大公司管理高层的监控)的合规项目:

2.3 其他方面的合规项目

3、美国《反海外腐败法》;

3.1 长臂原则 3.2 最低联系

3.3 案例分析:美国证交会发布的依据反海外腐败法处罚的在华涉案的跨国公司

4、美国《多德-弗兰克华尔街改革法》(2010);

5、英国《反贿赂法》(2011); 6、50多个跨国公司联合出台《全球契约》(2000);

7、《联合国反腐败公约》;

8、经合组织《内控、道德与合规的良好做法指引》;

9、世界银行《诚信合规指南》。

10、案例分析:世界银行黑名单上的中国企业

五、国际合规管理的发展趋势

1、全球反腐力度加强;

2、合规标准更趋严格;

3、强调社会责任、全球责任;

4、视监管和合规为

误区三:合规“增加成本”,影响经营效益。误区四:合规“重在结果”,其他可有可无。

三、国企海外经营中合规管理指引

1、健全组织机构

2、制定制度流程

3、加强宣传培训

4、全员协调配合

5、建设合规文化

6、畅通举报通道

7、查处违规行为

8、完善合规系统

四、合规管理部门的职责范围

1、识别并评估业务活动中的合规风险;

2、就合规问题向管理层提供咨询;

3、为员工设定合规的书面指导;

4、评估内部业务流程、管理制度等是否合规,并提出修改完善的意见或建议;

5、定期进行全面的合规风险评估,并向高级管理层或董事会报告重大合规事项;

6、开展合规方面的宣传和培训。

五、合规部门如何处理与其他部门的关系?

1、合规部门如何处理与董事会等高层管理部门的关系?

2、合规部门如何处理与业务部门及分支机构合规部门的关系?

七、合规性评价报告的内容

5、评价内容

6、评价记录

7、不合规处置

四、提出改进方法

1、公司合规性评价和改进建议表

2、撰写公司规章制度的修改建议书

2.1 如果公司的规章制度体系文件与现行的法律法规有冲突,则必须对规章制度体系进行修改。

2.2 应该通过与有关部门的沟通,了解公司规章制度这样规定的原因,并探讨有无可能做出既合乎技术原理又合乎法律法规的方法。

篇6:企业合规经营的重要性

经营的必然选择

——开展“合规管理年”活动心得体会

谢胜君

今年以来,我部根据上级行关于“建立合规管理长效机制”的要求,在全行开展“合规管理年”活动。制订“合规管理年”活动实施细则,组织员工学习规章制度文件。经过2个月时间学习和思考,本人对合规管理有了深刻认识,现浅谈个人心得估会。

一、对什么叫合规和合规管理定义的解读

银行的合规特指遵守法律、法规、监管规则或标准。《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指引》对合法的含义明确为:指商业银行的经营法动与法律、规则和准则相一致。我认为以上定义对农发行也同样实用。

农发行总行《关于加强合规管理工作的通知》(农银发[2009]233号)文件中的规定:合规管理是全面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我行正处持续快速发展阶段,加强合规管理迫在眉睫。合规管理就是要使我行各项经营活动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监管规定、行业准则以及我行的制度办法相一致,依法经营,提高管理水平。

二、合规管理在银行的作用 我认为在银行的业务营运中,合规管理有着规范员工行为,防止决策失误、促进知行合一,接牢安全链条的作用。

1、合规管理可以规范员工任为。合规是规范的先导,规范是合规的深化。要规范员工的行为,必须从合规、合理、合法等一些基础性的工作做起。客户经理要遵循信贷管理规范,会计人员要遵循财务管理规范,办公室人员要遵特政工管理规范。

2、合规管理可以防腐剂止决策失误。领导行为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决策,决策失误所带来的影响是长期间,损失是重大的。因此,只有领导的行为合规了,才能有效地防止决策失误。

3、合规管理可以促进知行合一。知行合一是指用合规管理的理论指导行为规范,用合规行动来进一步丰富和深化合规理化。

4、合规管理可以接牢安全链条。银行的安全链条最薄弱的环节是意愿不合规、决策不合规、操作不合规。合规管理能从思想上、决策上解决问题,把银行业务运行中最薄弱的环节变得牢靠一些,使银行业务经营的安全系数更大一些。

三、我行如何深入推进合规管理与案件防控工作

1、认真筹划,扎实有效地开展“合规管理年”教育活动。一是全行上下应该以积极的态度,良好的精神状况投入到教育活动中去。二是明确教育活动目标、步骤和内容。按部就班推进教育活动。防止走过场。三是明确重点,把教育活动重点放在认真查找问题和整改上,面对问题敢于暴露、敢于清除隐患。四是班子成员和中层骨干要带头开展教育活动,要从自身做起,使“合规创造价值、合规人人有责任,违规零容忍”理念兴入人心。

2、加强合规管理,不断提高规章制度的执行力。一是要提高员工对执行规章制度生要意义的认识,合规管理不仅仅是一种管理手段,更重要的是在维护制度的严肃性,进而让员工转变思想观念,模范地执行制度。二是班子成员要严格要求,严格执纪,做到有章必遵,违章必纠。三是要不断创新操作流程,对于因势变化,已经过时的管理规定,要及进梳理和完善。四是要培养员工良好的工作习惯,倡导“合规操作,从我做起”,自觉养成一种良好的合规操作习惯。五是要改进工作方法,建立与员工交流平台,把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合规管理工作中去。通过与员工谈心、交心,了解员工的思想动态,帮助解决学习、工作、生活中的困难。

3、深入排查案件,主动揭露违规操作和管理隐患。专项排查要同专题教育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即:一是信贷基本制度执行方面,要重点排查信贷日常管理和操作是否到位,是否对信贷资金使用做到及时预警、提前防范;三是在财务会计基本制度执行方面,要重点排查会计核算操作、会计内控监督和财务费用开支报帐制是否执行到位;三是在班子成员履职方面,重点排查有无履职不到位或失职现象,4、加强员工违规积分管理,规范员工行为,扎实推进依法合规经营。要组织员工认真学习,省分行制定下发《员工违规积分实施细则》,设立合规管理岗,推广员工建规积分卡。对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在日常检查和专项检查中发现的违规行为进行积分并处罚。对在或隐瞒违规问题,造成不良后果者,要按照规定给予处罚,追究责任。在检查监督之基础上,严格按照制度规定和上级要求,层层落实,扎实推进依法合规经营。

篇7:推合规文化建设,促银行合规经营

自“合规建设回头看”合规文化建设工作开展以来,我们行高度重视,始终将此项工作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途径,采取有效措施,严密步署,狠抓落实,形成了高层垂范,上下联动,多措并举的合规文化建设环境,在全面扎实推进的同时,有效的促进了合规文化建设的传播发展。

一、推进合规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

1、高层重视,亲力亲为,起到模范表率作用

领导班子首先认真学习合规文化建设的相关文件,深刻领会开展合规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充分认识到开展合规文化建设是我们生存、发展的内在迫切需要。同时,从高层做起,身体力行,亲力亲为,起到了模范表率作用。

2、员工认识到位,积极参与,形成主动,自觉学习的浓厚氛围 由于高层领导的亲力亲为和模范表率作用,在员工中形成了一种无形的力量和动力,充分带动了全辖员工积极参与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从而形成了高层做起、上下联动、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浓厚氛围。

3、将合规文化建设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

我行把合规文化建设列入极为重要的议事日程,定期召开专门会议进行研究部署。利用各种机会、不同场合不断地向职工宣传,而且还把合规文化建设的要求落实到各项具体工作中去,不断推动合规文化建设向纵深发展。

二、推进合规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1、从职业操守培训入手,加强员工职业道德教育

通过对银行业从业基本准则、银行业从业人员与客户等内容的学习,全体职工了解了职业操守的基本知识和做为一名银行业从业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使职工初步树立起是非分明的职业道德观、荣辱观、增强了“诚信”、“正直”行业精神的培养,强化了职业道德教育。

2、制定格式化,作业式操作流程,规范操作行为,防范操作风险

为规范各岗位人员操作行为,防范操作风险,在全面对业务管理流程进行梳理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研究“格式化、作业式”管理岗位职责及操作流程。行领导就此项工作提出了多项合理化建议和意见。各项规章记心中严格遵守重执行规章制度是准绳违规案例敲警钟日常操作按流程控制风防变通合规文化同创建促进和谐共发

3、开展案例学习活动,提高员工遵规守法意识和反思能力 通过案件的学习,触动了员工的心灵,起到了警示作用,提高了员工遵规守法意识和自控能力。

4、开展层层签订责任状活动,明确干部员工责任意识 依据银监部门及省、市两级行的工作要求,我行层层落实了案件防控责任,并按要求签订了案件防控责任状,明确了员工的责任意识。

三、开展合规文化建设的显著效果

1、形成了学习知识、苦练技能的浓厚气氛

通过多种途径的合规文化建设活动,在全辖范围内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气氛,业余时间除对各项规章制度、新业务进行学习外,还注重岗位练兵活动,通过业务考试和业务技能比赛,成绩较去年同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2、形成了以社为家、爱岗敬业的企业精神

新系统上线前,我行所有职工全部坚守在工作一线,经常加班加点至深夜,超负荷的工作,没有一名员工因任何原因掉队,相反,却有对成功上线的期盼,对本职工作的热情和自豪!成功上线后,面对更换单折、挂失等大量业务和诸多问题,频繁的加班加点,依旧没有人叫苦,没有人喊累,以优质的服务真正诠释了以社为家,爱岗敬业的邮储精神。

3、主动宣传业务,肩负起普及农村金融知识责任

采取多种方式对金融业务进行了宣传:利用乡、村集日发放传单;通过各村大喇叭进行广播;利用信贷人员下乡时间走村入户针对不同知识水平和文化层次的农民进行通俗易懂的讲解和宣传,并根据农民朋友需要帮助期制定理财方案。通过主动宣传,肩负起了普及金融知识责任,缩短了和农民朋友之间的距离,将金融知识送到了老百姓的生活中,心坎上。

4、形成主动合规文化理念 一些员工主动就合规文化建设情况与我们沟通、交流,将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与我们探讨,并就改进工作提出自己的建议,同时主动汇报自己由于未坚持制度所犯的错误,且认识到位及时自纠。

四、合规文化建设经验的传播发展

1、加强同业间交流学习促进同业间合规文化建设共同发展

2、重视合规信息宣传 实现同业间信息资源共享

篇8:企业的合规经营

一、合规经营的含义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它特定的规则, 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同样, 企业的经营发展也要遵循一定的规则, 这里所说的规则就是合规经营中的“规”。合规经营的意思顾名思义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应当遵循法律、规则的规定。目前对于合规经营研究较多的行业大多是风险较大的行业, 例如商业银行、证券和保险。保险业对合规经营的定义是:合规经营是保险业通过建立合规管理机构, 配备合规工作人员, 按照外部法规的要求同意制定并持续修改内部规范, 并据此制定和执行合规政策, 站合规检测和合规培训等措施, 预防、识别、应对、化解和报告评估合规风险的系列经营活动的总称。合规经营并不是金融行业特有的要求, 无论哪个行业要想长期发展, 都必须遵循法律法规以及行业内部的有关规定。

关于合规中的“规”的范围银行界界有两种不同的看法, 一种认为银行内部规定不属于“合规”的范围, 另一种看法则相反。本文认为合规并不仅仅是“合乎法律”这么简单, 根据《合规与银行内部合规部门》和《保险公司合规管理指引》的有关规定, 合规不仅仅只包括具有强制性的法律文件, 还包括行业准则、企业内部规定以及更广义的商业道德。合规经营还有一层意思就是, 在不违背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 企业通常会制定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所以合规经营的第一要求就是企业自己制定的内部规定必须与国家的法律法规相一致, 其次是要求企业及其员工严格按照有关的规定进行经营活动。

二、合规经营的利弊分析

合规经营对企业来说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如果企业合规经营失效, 随时可能受到监管处罚甚至法律制裁, 更加严重的将会导致企业破产。首先, 合规经营能够防范和降低经营风险。企业违规经营, 如果触犯的是没有法律强制力的行业规则或者是企业内部的规定, 可能会受到来自行业协会或者企业内部高层的处罚, 虽然这些惩罚不足以危机企业的生存, 但仍会给企业的发展造成一定的阻碍。如果企业在经营中违反了国家的法律法规, 那么往往会付出巨大的人力、财力的代价。例如三鹿公司, 由于违法生产劣质奶粉, 最终导致企业破产。而具有合规经营意识的企业, 他们的行为合乎各种规定, 其职员各司其职, 在各种规则的制约下, 无形中降低了经营风险。其次, 合规经营可以提升企业的商誉。企业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关乎企业的兴衰存亡, 如果企业屡屡出现违规经营事件, 势必会影响消费者对企业的信任, 从而降低企业的商誉和知名度, 从长期发展的角度看, 这绝对是得不偿失的。要想持久发展的企业不能为了蝇头小利而违规经营, 破坏企业名誉。再次, 合规经营有利于形成健康向上的核心价值观。合规经营要求企业的经营在透明、公开的环境下进行, 强调企业的商业道德伦理和社会责任。注重合规经营的企业会组织员工进行合规经营培训, 提高员工的合规意识, 能够在整个企业中形成良好的合规风气, 从而激发员工的凝聚力和进取心。

合规经营是我国民族企业增强竞争力, 持续、健康发展的唯一途径。合规经营能够降低合规风险, 保障企业有法可依, 有章可依, 使企业在制度规章的保驾护航下真正走上安全、稳健的发展轨道。但在利益的驱使下, 我国的经济案件频频发生, 这些案件的发生大多是因为没有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准则而导致的。企业违规经营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例如商业垄断、限制经营、非法销售、商业贿赂、侵犯商业秘密等行为, 现实中发生最多的案件就是商业贿赂。

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8条的, 该条规定:“经营者不得采用财物或者其他手段进行贿赂以销售或者购买商品。在帐外暗中给予对方单位或者个人回扣的, 以行贿论处;对方单位或者个人在帐外暗中收受回扣的, 以受贿论处。”商业贿赂的一般含义是指具有竞争关系的经营者通过秘密收买竞争对手的代理人或者雇员的方式, 争夺交易机会, 获取市场竞争优势的不正当行为。依据该定义可以得出商业贿赂具有以下特征:

(一) 行为主体具有普遍性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8条将行贿主体限定在“经营者”的范围内, 这是符合实际的, 行贿人的目的是进行销售或者购买商品, 这是经营者常见的经营行为。经营者包括各类公司法人、普通合伙、合伙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及从事经营活动的行业自律组织、事业单元、团体等经济组织。

(二) 以经济利益为目的

商业贿赂的目的是为了销售或购买商品, 这是区别其他贿赂形式的重要标准之一。在竞争激烈的行业, 行为人给予受贿人财务, 以达到让受贿人购买自己商品或者自己购买受贿人的商品的目的, 这样一来就损害了其他竞争对手公平竞争的机会, 而且如果行贿人的商品是劣质的, 同时还会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商业贿赂是一种以‘小利换大利’的纯营利性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三) 行为手段多样性和隐蔽性

商业贿赂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 既可以是给予受贿者财物, 也可以是其他名义的各种好处, 例如职务升迁、免费旅游等形式。由于商业贿赂是一种违法行为, 所以当事人在进行该行为时往往非常小心谨慎, 尽量使其行为不被察觉, 行为手段具有隐蔽性, 通常说就是“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商业贿赂是合规经营失效的一种表现形式, 该行为损害的不仅仅是竞争对手的合法权益, 还会涉及到广大消费者的权益。如果药品供应商通过商业贿赂行为让医院优先出售其劣质药品, 可能会造成就医人员的伤亡, 那么违反的不单是《不正当竞争法》, 同时违反了《侵权法》、《刑法》等法律法规。

三、从法律层面看我国合规经营

合规经营是一个很笼统的概念, “规”包括有法律强制性的法律、法规、规章等, 还包括行业规则、企业内部准则, 商业道德等。商业道德包括自愿、平等、公平等原则, 这本身就是一个很难把握的概念。商业本身的纯粹营利性决定了商业道德核心不在于实现真、善、美的到的诉求, 而在于维持商业活动中相互争夺利益行为的方式和尺度。如何把握经营行为中的“度”是合规经营所要解决的第一问题。法律是指引企业经营的最低标准, 所有企业内部准则和行业规则都不得与法律相冲突, 以法律制度保障企业的合规经营能够有效规范企业的合规经营。

(一) 内部规定符合国家法律法规

内部规定是指除去法律法规之外的, 企业所应遵循的行业内部规则和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内部规定符合外部法律法规的规定是合规经营的重要内涵, 因为内部规定也是合规经营所要遵循的规则, 如果内部规定与外部法律相抵触, 那么就会出现对外违法、对内合规的尴尬现象。违反了企业合规经营的最低标准——法律, 那么合规经营就无从谈起。企业内部规定是由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制定的, 很多人以为合规经营只是管理层的义务, 其实不然, 企业的所有部门必须有机结合在一起, 各司其职, 才能实现企业的有效运转。在保证高层管理人员制定的内部规则符合法律规定后, 企业的其他人员就要严格按照该规定行事, 真正做到合规人人有责。所以合规经营所要做到的第一步就是确内部规定符合法律。

(二) 依法建立合规部门对企业经营进行监督

目前由于我国合规经营意识并没有得到普及, 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 所以盈利几乎成了检验经营成果的唯一标准。在这种考核制度下, 很多企业机构把目光局限于完成经营目标, 盲目追求利润从而忽略了合规经营, 甚至有些企业不惜违法经营以求实现短期业绩。我国目前关于合规经营的立法大多集中在高风险的金融业, 合规经营并没有完全融入到经营实践中, 存在很多制度上的缺陷, 例如银行内部没有建立合规监管部门或者合规监管部门设置不合理、缺少合理的合规评价标准等。在企业规模能够承受的情况下, 可以建立合规监管部门, 以监管企业内部的合规情况。

作为市场主体, 企业有合规经营的义务, 营造良好的经济市场秩序。但我国合规经营意识并没有得到普及, 应当加大合规经营意识的宣传, 对企业员工进行合规培训, 力求合规意识渗透到每个岗位和环节。

摘要:合规经营是企业稳健发展的有效途径, 而我国大多企业并没有合规经营的意识, 即便在最早提出合规经营的银行业也没有形成良好的合规经营文化, 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 当合规与利润发生冲突时, 大多企业管理人员会选择利润而违规经营。构建合规体系, 培养企业员工合规意识是, 完善风险监督是每个企业应当注重的问题。本文着重分析了合规经营的利弊及其法律意义, 希望能为企业合规经营起到启示作用。

上一篇:爱卫会领导200下一篇:勤俭节约点滴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