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模拟试题

2024-04-15

高考作文模拟试题(共6篇)

篇1:高考作文模拟试题

2013高考作文模拟试题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作文。

在某次就作业问题的专版讨论中,一位家长说:“女儿经常因为作业太多而愁眉苦脸,甚至连学校都怕去了。一个六岁的孩子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这将是可怕的事情。所以,我的做法是,帮她做一部分。”

这段材料的确耐人寻味,它让我们很自然地想到了“减负”问题。除此之外,你是不是还有更多其他的思考呢?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④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⑤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二、请以“没有如果”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自拟标题;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丹麦人去钓鱼会随身带一把尺子,钓到鱼,常常用尺子量一量,将不够尺寸的小鱼放回河里。他们说:“让小鱼长大不更好吗?”两千多年前,我国孟子曾说过:“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意思是,不要用细密的渔网在池塘里捕捞小鱼,这样才会有更多的鱼。

实际上,其中的道理也贯穿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许多方面。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四、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2006年11月29日,媒体爆出某贫困大学生的一封信。信中称,有一对曾经资助过他两年的明星母女,在他上大学后停止对他的帮助,原因是认为他不节约,花钱太多。并因为对方曾用“你不如一只宠物狗”的话伤害他,双方从恩人关系反目成仇。

新闻刊登后,引起网民强烈的反响,下面是一些网友的言论:

①网友lingling:我不赞成这样的捐助,因为如此捐助会滋生惰性,人越养越懒。

②网友笑笑:明星母女资助大学生的行动,值得全社会有能力帮助他人的人去学习,对此我比较钦佩。她们应该将爱心进行到底。

③网友哈比:一个人无论他有多少钱,他都没有任何义务去无限期地帮助别人;任何人也没有资格无限制地寻求他人的帮助。

④网友欢欢:作为人,首先要自立自强,努力创造自己最大的人生价值。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2006年10 月15日清晨,美国夏威夷发生6.6级地震。只有7岁的查尔斯,当时

一个人呆在家里。骤然而至的剧烈震动,让查尔斯陷入极度恐慌之中。在学校学过紧急避险和逃生常识的查尔斯,在逃离房子时,还是飞快地将几件重要的物品塞进了他的书包:一张全家照;一面国旗;一只海龟,他知道海龟是珍稀动物,他要保护它;一只兔宝宝布偶,这个兔宝宝还是他在婴儿时期得到的礼物,一直陪伴着他;一只紧急用的电筒,这是查尔斯从老师那里学到的常识,他相信他会用到它;一顶大力帽,这是查尔斯参加电视节目时,获得的纪念品,也是他最喜欢的。

这就是7岁的查尔斯逃生行囊的全部物品,因为这是他认为最重要的物品,是能够在灾难之后,支撑他活下去的东西。

请以“最重要的”为标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叙述你自己或别人的经历,也可以表达你的感悟和思考。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世界是每时每刻都在变化着的,同样,人生也总是处在变化之中,比如,境遇变化,职业变化,财富变化,地位变化,声誉变化„„。但是,人生中有些东西却是不能变化、不会变化或无法变化的。

对此,你有怎样的经历、见闻或看法?请以“人生的变与不变”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得抄袭。

七、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生活上,陌生的事物时时都会出现。如何面对陌生的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和做法,自然,结果往往也不同。

联系生活中与“陌生”有关的体验与认识,写一篇文章,自拟题目,自选文体,不少于800字(含标点符号)。

八、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猜是一种心理,猜是一种习惯,猜是一种能力。因为猜,我们有了欣喜或痛苦;因为猜,我们解惑或迷惑;因为猜,我们愈走愈近或渐行渐远„„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生活中与“猜”有关的经历或你对“猜”的感悟、看法。自拟题目,自定写法,不少于800字。

九、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圣经》不仅是一部伟大的宗教经典,也是一部伟大的充满智慧的文化经典,其中有许多名言可以作为我们人生的座右铭。比如,耶稣对他的门徒说: “你们要进窄门。因为引到灭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进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圣经:新约马太福音》7章13-14节,《圣经:新约》第8页)。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问题,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少于800字。

十、“但是”是现代汉语中的一个转折连词。人生、社会、自然当中也有许多的“但是”。请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以“但是”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含标点符号)。

十一、放下架子,平和生活;放下包袱,轻装上阵;放下名利,泰然处世。

放下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气度,也是一种智慧。

放下,为了更好地拿起;放下,为了更多地拥有。

请以“勇于放下”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可叙写你或你熟悉的人的故事,可抒发你的体验和感受,可阐述你的观点和见解。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十二、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在20世纪90年代撰写一部名为《力量转移》的著作,认为从古至今经历了三种力量的更替,即暴力、财富和知识。对此,有人认为前行的力量还包括文化、创新、信仰。你认为呢?

请以“前行的力量”为题目,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定(诗歌除外)。

篇2:高考作文模拟试题

Recently, a hot phrase “the most beautiful...” attracts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which refers to a person who has done something moving others greatly.For instance, there are the most beautiful teacher, the most beautiful driver, and the most beautiful soldier.Their acts of heroism have moved numerous people.On the one hand, there’s no doubt that we should admire their courage and learn from them.Because it is they that strengthen our spiritual civilization.On the other hand, we should notice that some people lack the necessary public sense of responsibility.They don’t want to take care of others’ lives, even commit crimes to meet their own needs.As far as I’m concerned, everyone should try his/ her best to improve their moral level.Only in this way can we make a most beautiful society together.2.最近,小悦悦的事件引起了很多人的热议,模拟一篇高考作文谈谈自己的看法。

Recently, a little girl named Yueyue caught many people’s attention.She has passed away in an unbelievable way and all of us would feel sorry to her.On the one hand, we want to ask those eighteen people why they didn’t save her.On the other hand, some people even doubt that the old grandma did all this just in order to make herself famous.It’s obvious tha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people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lfish.In their minds, it is none of their business to help others.Seeing danger, they always turn blind eye to this and leave quickly.In fact, everyone needs help in the world.You can imagine how terrible it is if we live alone.On the contrary, if we devote a little love and help to another, the world will become more and more beautiful.Since helping others is very important, some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cultivate the environment in the whole society.No matter whole you are and what you do, remember helping others is helping oneself.写英语作文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话题不会太空泛(跟语文不一样,不需要很有高度),多是具体的,非常贴近学生生活的;

二、注意题材、格式(近两年多是邮件、日记、回信等),再看看近两年山东卷高考真题范文;

三、作文最好分三到四段,一定注意字体,每个句首都想着用个连词(Although、Because、...);

四、调整心态,尽量靠自己,珍惜重视每一分;

五、把几个常见短语,句型记住,考试时提醒自己一定要用上:

篇3:江苏高考十年作文试题回眸

一.江苏高考十年作文试题回顾

(一) 话题作文时期 (2004—2005) 。2004年是江苏第一年独立命题, 这一年的作文题沿袭了以往话题作文的命题方式, 其后2005年也是如此。2004年命题, 江苏初显文化大省的气度, 命题者围绕山水做起了文章, 要求以“水的灵动, 山的沉稳”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到了2005年, 鉴于上一年的话题过于诗意, 考生难以入手, 命题者往写实化方向走, 借用古人“凤头、猪肚、豹尾”六字来谈写作, 要学生结合生活人生以“凤头、猪肚、豹尾”为话题, 写一篇文章。

(二) 命题作文时期 (2006—2011) 。2006年, 江苏悄然回归命题作文, 以“人与路”为题写一篇文章。2007年, 温家宝总理的一首小诗《怀想天空》激发了命题者的灵感, 命题要考生以“怀想天空”为题写一篇文章。2008年, 以“好奇心”为题, 2009年以“品味时尚”为题写文章, 2010年, 在新世纪第10年, 绿色、低碳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首选, 以“绿色生活”为题写一篇文章。2011年以“拒绝平庸”为题, 2012年以“忧与爱”为题写一篇文章。

(三) 新材料作文时期 (2013年始) 在经历了“七年之痒”后, 2013年, 江苏命题者汲取全国众多试卷的影响, 将命题作文改变为新材料作文, 说几位朋友来到一个人迹罕至的山洞, 点燃了几支蜡烛, 进入洞穴后, 发现许多色彩斑斓的大蝴蝶安静地附在洞壁上栖息。他们唯恐惊扰了这些美丽的精灵。但数日后再去, 却发现这些大蝴蝶已不在原地, 而是远远地退到了山洞的深处。要求以此写一篇文章。

二.江苏高考十年作文试题特点

(一) 关注社会生活, 体现时代特征

江苏卷作文题并不回避社会热点, 有时甚至紧跟社会生活的热点, 体现鲜明的时代特征。例如, 2011年江苏卷的“拒绝平庸”, 虽然遭到一些非议, 但可以说是一道关注社会热点的好题目, 它旨在激励学生面对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 要有不甘平庸, 追求卓越, 创造辉煌的向上精神。命题缘于2010年胡锦涛总书记9月6日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庆祝大会时, 在讲话中勉励特区未来继续发扬“勇于变革、勇于创新, 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的精神的讲话精神。再结合现实, 社会上对物质财富的追求大有人在, 青年人忽视对于内心的观照与自省, 新的“读书无用论”的抬头, 凡此种种, 总会造成对现实生活的冲击。而新世纪已经10年, 社会对于创新的呼唤此起彼伏, 因而命题者提出“为人不可平庸, 平庸则无创造, 无发展, 无上进”, 要“拒绝平庸”。可以说, 2011年的江苏作文题是结合了当前的社会热点而提出来的, 满足了时代的要求。

同样, 2010年的“绿色生活”也照亮了社会热点。高考不可能与世隔绝, 有时高考作文题本身就可以引导、推动社会热点。2010年江苏卷作文题做到了这一点。“绿色生活”的提出, 其实呼应了2009年12月在哥本哈根召开的世界气候大会的事件。温家宝总理在会上发表了《凝聚共识, 加强合作, 推进应对气候变化的历史进程》重要讲话, 并代表中国政府在会上给出了节能减排的承诺, 温总理提出的“低碳生活”成为2011年的热门话题, 江苏卷正是呼应了这个社会热点, 体现了时代的特征。

(二) 洋溢人文情怀, 提倡独抒性灵

江苏卷作文题强调了高中生自身的生活体验, 命题贴近学生实际。例如2008年的命题作文, 要求考生以“好奇心”为题写一篇作文, 题目亲切, 引导温和, 带领学生眼光回到童年, 回到现实, 又能引导学生思考人生, 感悟成长历程。

2012年命题作文“忧与爱”则引导学生回到内心, 书写性灵, 抒写在自己的生活中刻骨铭记的忧与爱的情感, 以一个高中生的眼光去审视这两者的关系, 去感受成长的痛与乐的过程, 来阐发自己的观点、认识, 表明自己的立场与态度。2012年作文题在提示语的设置上分别用三句名言暗写忧与爱的角度, 第一则是谈母亲对子女的担忧与爱, 第二则是对祖国、土地的忧与爱, 第三则则是伟人心目的博爱与忧患。忧与爱, 是人类伟大的情感, 是中国文学永恒的主题之一, 富有深厚的人文精神内涵。刘克庄的“暮年未敢忘忧爱, 喜听三边奏凯音”诗句对现代中学生来说也是很有意义的。

一般说来, 江苏高考作文命题的基本思路是以人为本, 关注生活, 以感悟为手段, 发掘情感体验, 提倡学生独抒性灵, 题目总能够走进考生的心灵, 关注考生的生活和情感, 与考生的心灵相呼应, 因此考生在考场会顺利的自我表达, 而不至于让考生措手不及, 胡编乱造, 担心作文离题。

(三) 突显文化内涵, 强调思辨张力

江苏是文化大省, 江苏卷一直沿承江苏丰厚的文化内涵。江苏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与独特山水、历史, 区域文化是很有特色的。江苏的海盐文化、淮扬文化、吴文化以及金陵文化在省内以及全国都有一定的影响。

2004年, 命题者说, 水的灵动给人以聪慧, 山的沉稳给人以敦厚。然而, 灵动的海水却常年保持着一色的蔚蓝, 沉稳的大山却在四季中变化出不同的色彩。请以“水的灵动, 山的沉稳”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江苏境内多山水名胜, 古老运河贯穿南北, 长江横穿东西, 域内山水兼江河湖海之美, 这一道作文题对于各地的学生来说都有话可说, 可以写山水的文化特性沉稳与灵动, 也可以就灵动与沉稳, 变化与永恒, 动与静, 由这些对应的词语可以引发许多哲学思考, 进而从不同角度写出洋溢着辩证思维而又各具特色的佳作来。这样, 在山与水的感悟中考察学生的思辨能力。

很多网友说:“江苏卷的作文题总给人云里雾里的感觉。”这其实是对江苏卷虚实元素关系命题的一个误解, 而此正是命题者考查学生思辨张力的用心所在。2006年的命题作文“人与路”考查点侧重于作为个体的人和作为客体的路之间的关系辩证, 2007年的命题作文“怀想天空”侧重于探究人的精神空间, 2008年的作文题目侧重于人的内心世界的挖掘, 2009年的作文题目则是侧重于人与时代潮流的交融共生。

2007年的“怀想天空”与2009年“品味时尚”中“天空”“时尚”既是“实”也是“虚”, 既明确具体而又包含模糊。另外一方面, 天空、时尚可以指向于具体的概念, 而“怀想”和“品味”则是抽象的, “怀想”指写出遥望星空时所产生的积极的联想或想象, 并由此进行思索, 提出自己的见解;而“品味”主要指理解、认识、感受等, 这里很能展示考生对人生或社会的体认水平, “怀想”和“品味”充分体现了学生创造性思维, 需要学生在“实”与“虚”的思辨中深刻的体会和感悟。

2013年作文题“探险者与蝴蝶”极富思维含量, 有利于考察学生思辨张力。材料主要有探险者与蝴蝶两个关系, 大部分学生都认识到这其实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与自然要建立一种和谐关系, 但是从思维的准确性、广阔性与深刻性角度看, 还有许多深层关系不为大部分学生提及, 如无论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 发展变化是常态的, 固态不是常态;人类要敬畏生命, 否则最终自己受害;人在探索过程中, 既要顺应自然也要适度改变自然以期提升整个自然的质量等等都是有思维深度的提法。

三.江苏高考作文试题备考策略

(一) 练好写作基本功

从高考阅卷点传来的对学生作文答题最直接的问题有两条:一是书写规范的问题, 学生字迹潦草, 无法辨认, 因而也就没法连贯地读通全文。学生字迹潦草, 这与学生平时规范性要求有关, 也与学生答题速度有关。除了字迹潦草外, 错别字较多也是阅卷头疼的问题, 较多的错别字直接影响阅卷老师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感性评价。写字不规范尽管与立意、谋篇布局相比属于细微末节的问题, 但是很难想象一个错别字连篇、字迹难以辨认的学生作文会赢得阅卷老师在试卷上较多的停留时间。二是语句通顺的问题。前几年, 江苏卷阅卷组曾经提出“三基本”可以获得作文“切入分”的说法, 所谓“三基本”就是语句基本通顺、结构基本完整、情节基本完整。所以, 文通字顺是获得作文“切入分”的首要条件。2012年, 江苏高考作文阅卷组组长、博士生导师何永康教授针对存在的这一较为严重的问题, 在《新华日报》发表文章, 一针见血且十分中肯地指出:

文字表述, 是作者思想、情感、谋篇、布局的载体, 一切的一切都要落实到文字上。我们要求考生首先要把文字表述搞得通顺一些, 不能病句、错别字连篇, 不能颠三倒四, 不能书写得歪歪斜斜、潦草不堪。

可见, 练好写作基本功是一篇考场作文的前提, 这往往为大部分学生所忽视, 把大量时间花在写作技巧上, 结果根基不牢, 影响作文得分。

(二) 磨好审题立意功

江苏高考作文对审题是有要求的, 特别是新材料作文已成定局的今年, 考生要对题目所提供的材料进行“整体”把握是有一定难度的。如果从多个角度切入的话, 要“不超过材料的范围”。因此, 在备考过程中, 对于审题立意的训练, 对于学生思维的锤炼是十分必要的。如江苏省栟茶中学模拟试题的作文题材料《老鹰与海龟》这样表述:

南太平洋的小岛上, 有很多绿海龟孵化小龟的沙穴。一天黄昏, 一只幼龟探头探脑地爬出来, 这时过来一只老鹰要抓小海龟, 一位好心的游客把小海龟护送到大海, 可是, 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沙穴里成群的幼龟鱼贯而出———原来这只小海龟是个“侦查兵”, 一旦遇到危险, 它便缩回去, 现在它已经安全到达大海, 错误的信息使幼龟们争先恐后地爬到了毫无遮拦的海滩。等好心人走后, 原先那只等待时机的老鹰又飞回来了, 马上来了一群老鹰。

这则材料最直接的寓意是游客“好心办了坏事”。然而, 它蕴含的信息是丰富的, 写作的视角是多维的。其写作的视角和立意的走向通过审视、揣摩, 能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

写作视角可以从游客的角度, 也可以从小海龟的角度, 还可以从老鹰的角度多向考虑, 由此带来立意走向, 可以正向肯定 (顺向思维) , 可以反向否定 (逆向思维) ;也可以多维审视 (辩证思维) 。

如是, 这则材料的写作立意可有近10种:

从好心游客角度:事与愿违, 好心可能办了坏事;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做事要善始善终。

从小海龟的角度:小海龟群犯经验主义错误;学会不盲从、要甄别。

从老鹰的角度:勇于坚持, 善于等待;善于把握时机。

当然, 还有从材料整体角度:辩证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尊重自然规律;主观愿望与客观结果有可能不一致等。

至于选哪一个角度, 理论上没有正误之分, 但在具体的写作上却有高下之别, 这和考生个人所掌握材料的有效性以及语言运用水平有关。

从现实操作情况来看, 大部分学生只能想到一两个立意, 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还不够, 在行文的过程中, 对于观点的阐述、论证还嫌不够深入, 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也不足。所以, 对于一则材料, 审题立意尤为重要, 刘勰《文心雕龙·原道》:“心生而言立, 言立而文明, 自然之道也。”意思是说, 有了心灵思维, 就有了语言;有了语言, 就有了文章辞采, 这是自然的道理。因此, 文章是作者心灵的烛照, 其思想优劣直接影响考分的高低。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采取“日日练功”办法, 即每天训练一则材料的审题立意, 学生审题立意功自然会有所提高。

(三) 做好说理表达功

首先, 要有质疑意识。随着新材料作文一统天下局面的形成, 高中学生必须要学会写议论文。而现在高中学生写议论文主要是“举例控”“掉书袋”“回到从前”, 大部分学生不会说理, 举完事例后甚至不作简要的说理分析, 想当然地认为已经证明了观点, 这其实是数学思维做语文题目。学生之所以不会说理, 是因为没有质疑意识。没有质疑意识就打不开思维格局。例如上文《老鹰与海龟》的事例, 一名学生就“小海龟犯经验主义错误”作如下质疑:

人为什么会犯经验主义错误?

是因为经验是经过论证的曾经正确的成功的做法;

既然是成功的做法为什么遭受群体毁灭?

是因为没有考察环境的变化, 没有发展地对待经验;

人为什么不能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经验?

是因为有懒惰的思想, 保守派的阻挠, 侥幸的心理等。

至此, 通过质疑, 层层深入的追问, 突显出思想的链条, 由“果”到“类”到“因”到“法”, 展现出思想的魅力。

其次, 要有品位意识。所谓议论品位, 就是议论过程中有独到见解, 辅之以一定的理论阐述, 让人感觉到“独特、深刻”。要做到这一点, 一是要抓住材料的要害, 摒弃第一思维, 揭示本质, 亮出新颖的观点;二是要进行有理有据的论述, 有必要借助哲学思维方法, 如透过现象看本质, 用联系的、发展的、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在矛盾的对立统一中说理等。三是说理有一定的严密性, 考虑到事物的多面性, 说理时一般表述不过于绝对, 留有商榷的余地, 语言表达有一定分寸、尺度, 这当然是更高的要求了。

篇4:之高考作文模拟大赛

@阿罗有支彩色笔:都过去那么久了,你现在才提!

@灌心灵鸡汤的文字民工:因为我没有职业素养啊。

@阿罗有支彩色笔:我竟无言以对……

2015年12月25日,各所参赛学校的老师和同学相继抵达比赛住宿地点,小编们进行了热情而又尽职的接待。

@子木小菇凉:亲爱的同学,你们好啊,沿着这条路一直往前走,你们就会遇到一个引路者啦!

@求学_桂味:引路者……他会为你们打开希望之门!

震惊的男同学:好可怕……

雀跃的女同学:你们是编辑吗?哇,我同学一定不会想到我见到了那么多活的编辑!

@林落西街:你一定很失望吧。我们丑吗?

雀跃的女同学:额……

为了保证每个参赛同学的安全,每天晚上小编们都要进行一次热情而又尽职的查房。

@我是搞笑段子手:(敲门,语调上扬)同学,睡了吗?开开门呀,我们是来查房的。

没有任何人回应。

@灌心灵鸡汤的文字民工:让我来。(敲门,羞涩)同学,睡了吗?开开门呀,我是编辑叔叔啊。(气氛好像有点不对)额,我是不是有点猥琐?

@我是搞笑段子手:好像是……

@灌心灵鸡汤的文字民工:他们会留下心理阴影吗?

@我是搞笑段子手:反正我会……

@灌心灵鸡汤的文字民工:额……

@我是搞笑段子手:(安慰)不过这样会让同学们更加重视传统节日吧。

瑟瑟寒风中,@灌心灵鸡汤的文字民工和@我是搞笑段子手默默地注视着彼此,头发都凌乱了。

查房有条不紊地进行,虽然没有圣诞老人光临,但有《求学》小编们的祝福,同学们一定都很欣慰。当@我是搞笑段子手和@灌心灵鸡汤的文字民工爬到4楼时,已经气喘吁吁,谁叫整栋楼住的都是咱们“求学人”呢!

@我是搞笑段子手:这间房是你敲门还是我敲门?

@灌心灵鸡汤的文字民工:我在计算同学们的心理阴影面积,还是你来吧。

@我是搞笑段子手:好吧。(叹了口气,瞬间又神采奕奕)同学,睡了吗?开开门呀。

@灌心灵鸡汤的文字民工:(rap,小声地)别躲在里面不出声,我知道你在家,你有本事睡大觉,你有本事开门呀,开门呀,开门呀……

突然,门开了,@我是搞笑段子手发出“啊”的一声,讪笑着说道:嗨,老师,还没睡觉呢?

@灌心灵鸡汤的文字民工:(一脸黑线,干笑)呵呵,老师,我们在查房呢。(气氛好像有点不对)路途遥远,今天您累坏了吧……

心更累的老师:呵呵,还好,你们辛苦了,早点休息吧。

两个人尴尬地告别了老师,飞也似的逃离现场。

@我是搞笑段子手:老师一定不会想到教了几十年书查了N次学生宿舍的他会在圣诞节遇见我们查房!

@灌心灵鸡汤的文字民工:我在计算老师此刻的心理阴影面积!

后记

篇5:高考宝宝试题作文

听妈妈说前几天她在阳台雨篷下发现了一个非常精致的小鸟窝。下午放学一到家,我匆匆忙忙扔下书包,就往阳台奔去。

我抬起头,发现我只能看见鸟窝的底部。这个鸟窝造得可真精细啊!仔细一瞧,它是由许多根超细的树枝编织而成。鸟妈妈的手艺可真厉害啊!肯定是下了好大的功夫才完成的。

为了看清楚鸟窝里究竟有没有小鸟宝宝,我踩着凳子,爬上桌子,刚想伸出头就听见一阵刺耳的喳喳声。原来是鸟爸爸鸟妈妈冲回鸟窝来保护它们的孩子了。我的心跳得好快,都提到了嗓子眼儿。吓得我出了一身的冷汗。第一次偷看鸟宝宝行动失败。

我很不甘心,准备明天再去一探究竟。第二次行动开始。这次我有了经验,还特地换上了不太起眼的灰色外套。我的手脚更轻了,生怕再被鸟爸爸鸟妈妈发现。

我刚靠近窗户就发现鸟窝里有几张嘴巴张开得好大,吱吱喳喳叫个不停。它们粉嫩粉嫩的小身体就连羽毛都还没有长出来呢!我数了数,一共有四只鸟宝宝。它们挤在一起,焦急地等待着父母从外面给它们带回可口的食物。鸟宝宝们一定是饿坏了,肯定是把我当成它们的爸爸妈妈了。哈哈!第二次偷看成功!

过了十几天,我打算再来看一次鸟宝宝。可往窝里一瞧,咦?鸟窝里怎么空空荡荡的,小鸟呢?这时,妈妈走过来拍着我的脑袋说:“小鸟们的羽毛丰满了,该跟它们的爸爸妈妈学本领了。一定是飞走了。”我听了心里有点儿难受,真希望明年鸟儿们还会飞回到我家,在这里筑巢,生宝宝。

高考宝宝试题例文2

我,一个三年级的戴眼镜的小男孩,一直喜欢听《蓝精灵》的故事。戴眼镜的我也经常把自己梦想成为故事里面的聪聪,但是,聪聪有可爱的蓝妹妹,我却还是家里唯一的宝宝,我真的很希望妈妈给我变个蓝妹妹!

去年十二月的一天,妈妈笑眯眯的看着我说:“鼎鼎,你是不是很想要一个妹妹?”

“是的,妈妈。”我点点头吃惊的看着妈妈回答着。

“告诉你,鼎宝宝,妈妈肚肚里有了个小宝宝,但是,妈妈现在也不知道,是妹妹,还是弟弟。”

我高兴的看着妈妈,什么也没说,心里却念着:妹妹,妹妹。

时间过得真快,一下子就到了今年九月十一号,爸爸陪着身材胖胖而且肚子圆溜溜的妈妈去了医院,一连两天,爸爸妈妈都没回,我也只有心里静静的猜想,妈妈生了吗?是妹妹还是弟弟呢?我想要个蓝妹妹那样的妹妹啊!

第三天,爸爸回来了,他神秘的对我说:“妈妈生了个宝宝,你猜是妹妹还是弟弟呀?”

我想都没想就回答:“妹妹。”

“不告诉你,跟爸爸走吧。”

说着说着,我上了爸爸的车去医院看亲爱的妈妈。到了医院门口,我迅速地就跳下了爸爸的车,急忙拉着爸爸的手,要他赶快带我去找妈妈。走到房间的门口,我一眼就看见了睡在床上的妈妈,妈妈也笑呵呵的看着我,在她旁边睡着一个小宝宝,我好奇的看着小宝宝,妈妈这时慢慢的告诉我,“她是一个小女孩。”听到这个消息,瞬间我就止不住高兴地欢呼起来:“我有一个蓝妹妹了哦”。

这时,我也不知道出了什么事,妹妹突然哭啦,妈妈告诉我:“妹妹饿了,要吃奶啦。”爸爸急忙抱起妹妹让妈妈喂奶。我眼睛一眨不眨地高兴地看着她们,我还问了妈妈很多问题。尽管妹妹有时咬痛了妈妈,她还是笑呵呵的回答我的每一个问题。

我谢谢我的妈妈,我爱我的妈妈,她是我最伟大的妈妈。

高考宝宝试题例文3

我家有一样宝贝,在我入学的那天,爸爸把它送给了我。

宝贝的第一页只放着一张略显破旧的黑白照片,只见太爷爷扛着锄头,一脸微笑地站在田野边。太爷爷说,新中国成立后,农民翻身做了国家的主人,农民分得了土地,能不开心吗?

宝贝里第二页的照片还是黑白的,但数量也从一张变成了几张。瞧,爷爷手扶着的那辆前杠大后架的自行车也太大了吧!还有奶奶身前的那台缝纫机,感觉好神奇的样子。奶奶得意地告诉我:“你可别小瞧这两样东西,那可是奶奶的嫁妆,是当时结婚最好的物件。”

接下来的几页是爸爸妈妈的照片,照片已经从黑白变成彩色。哈哈,爸爸学着大人模样,转动着一台小小的黑白电视机上那长长天线的样子好搞笑,估计他当时看着那满屏的雪花一定很着急吧!可爸爸却自豪地说:“你可别笑,这台电视是当时爷爷去外地做生意,赚了些钱,才从县城买回来。这可是村里第一台电视!”再看看妈妈,妈妈、妈妈,您这一身格格装,额头上还点了这么个大红点,演的又是哪一出啊?

再把宝贝接着往下翻,看到的全是我的点滴。跳跃着烛光的蛋糕旁的好奇小宝宝,跟爸爸妈妈站在黄山上看日出的小天使,还有那坐在驾驶位上扶着方向盘一脸认真的小大人……

这就是记载着我们一家生活的相册,我家的宝贝!

高考宝宝试题例文4

今天阳光明媚, 但对我来说却是度日如年。因为爸爸把两个表妹接到我家让我照看。我的两个小表妹平时在家天天都要打闹,从未平息过“战争”,今天来我家那可是要闹翻天啊!

爸爸妈妈都去上班了,只有我和两个表妹在家。为了震住两个不安分的小家伙,我决定先对她们进行训话。我故意清清嗓门,板着脸严厉地对他们说:“你们两个必须老老实实,乖乖听话,谁要给我找麻烦,我就收拾谁!如果有事就叫我‘老大’(当时是耍威风)!你们听清楚了没有?”两个小家伙像是被我的气势吓到了,她们乖乖地点了点头。

我先给她们每人发一盒牛奶和一个面包,让她们边看动画片边享受美餐,然后我就进屋写起作业来。

刚过了不到30分钟,只听小表妹边哭边喊:“老大!老大·····”我连忙跑过去一探究竟。眼前的情景“惨不忍睹”:只见两盒牛奶全洒在了地上,两块面包都被泡在了水杯里。我一看到这样的情景,气都不打一处来,厉声喝道:“这是谁搞的?!”这一吼不要紧,两个表妹都吓得坐到地上哇哇大哭起来,屋里顿时像炸开了锅,乱作一团。我一看硬的不行,那就来软的吧!于是我连忙抱起坐在地上的小表妹,问她是怎么回事儿。小表妹呜咽着说:“姐姐刚才打我了。”我扬起手,装着拍了大表妹一巴掌,然后安慰起小表妹来:“妹妹乖,别哭了,你看哥哥都替你报仇了。”小表妹终于不哭了,但大表妹被“打”后却哭得更厉害了。

后来,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安慰好了两个表妹,这才进屋继续写起作业来。

可是好景不长,刚过了不到一刻钟,比刚才更大的哭声一阵又一阵在我耳边响起!我连忙疾步如飞跑出來,只见地上一片“汪洋”,两个表妹全身已经湿透,都被成了落汤鸡!原来两个不省事儿的小家伙后来又打起了“水仗”,端着水互相攻击,就出现了这样的“惨剧”。我只好再一次使出浑身解数安慰两颗“受伤的心灵”。。。。。。

哎,看小孩还真不是个事儿啊!

高考宝宝试题例文5

“啪”,一根还没吃完的香蕉落入了公园里的观鱼池。我这个人也真是的,一高兴起来就忘了左右看一看,不然也不会把这个小男孩儿还没吃完的香蕉弄掉了。

这是个正在观鱼的小男孩儿。他长着一双大眼睛,留着平头,浓浓的眉毛,白皙的皮肤,像个小女孩儿似的,此刻,他眼巴巴地望着水池里的香蕉。公园的观鱼池中小鱼非常多,有红色的,有白色的,特别可爱。见旁边有许多人在投食喂鱼,我也让妈妈给我买鱼食。妈妈把钱递给我,我眼睛盯着鱼,手却伸出去拿钱,拿钱的手落下时碰到了小男孩儿的手臂,他手一松,香蕉就掉到了水里。望着水里的香蕉,小男孩儿抬腿就想跨进去,我连忙拽住他说:“你想干什么呀?不就是一个香蕉嘛,我赔你好不好。”小男孩说:“不用,姐姐,我要把它捞出来。”说完,又抬腿要下到水池去。

这时,一个阿姨走过来对小男孩说:“小宝走啦,你要还想玩儿,我改天再带你来。”小男孩摇摇头:“妈妈,我想把那香蕉捞出来。”说完,奋力要跳入水中。我大吼一声:“回来!你也不怕感冒吗?”“不怕,姐姐,你看那些小鱼多可爱呀。吃香蕉,它们就会生病的。”“才不会呢,不会生病的。”我打断了他的话。小男孩儿摇摇头,看着我说:“我奶奶说过,小鱼吃了香蕉,就会生病。”

小男孩接下来的话,我已无心再听,我跨进水池,捡起了香蕉。小男孩接过来,扔进垃圾桶,然后拉着妈妈走了。

望着他们一高一矮远去的背影,我不禁会心一笑。

篇6:高考语文作文模拟经典

当一切都朝一个方向前进时,选择紧跟潮流似乎太盲从,执意逆向而行又可能太愚顽。

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例文:

做智慧勇敢的逆行者(65分)

人们都朝着一个方向前进时,作为思考个体的你是否也曾面临两难困境:紧跟潮流似乎太盲从,执意逆向而行可能太愚顽。但我希望:你能做智慧勇敢的逆行者。

布鲁诺不慕“地心说”的潮流,坚定地抬眼眺望星空,贯彻了理性唯物的信念。梁启超不顾“祖宗之法不可变”的主流,坚定地公车上书求变法,践行自强救国的主张。潮流,往往以其声势浩大的主张和无与伦比的权力和舆论,不断吸纳盲从的追随者。而逆行者突破重重阻力,以热忱的心无畏前行——布鲁诺被迫害至死,梁启超流亡海外。你也许畏惧、唏嘘,他们放弃紧跟社会主流,却在时代发展的路上逆向迈出一步。你能说,他们愚顽吗? 然而,徒有勇气而缺少审视时代的理性智慧,便可能在冲破重重束缚后,误入歧途,陷入自我沉迷或否定的死胡同。尼采早年提出“只要与大众脱离,我们就能维持自己的纯粹性。”你看见了他不盲从潮流的勇气,逆向而行的举动。可他晚年固执己见,进而醉于一家之言,蔑视女权。这种执意便是愚顽,和那些附庸风雅之人别无二致。光有勇气是不够的,逆行者要警惕刚愎自用,逆行是走向另一片天地,绝非与现实、时代、真理彻底脱节。

你要做智慧勇敢的逆行者,就得先扎根于现实,再谋求打破单行的轨道。现代,逆行往往被赋予全新的含义:并非单纯的颠覆和推翻,而是冲破潮流的成见与干扰,在名为不可能的土壤上孕育可能的鲜花。你既要深刻洞察盲从的本质诱饵,即主动放弃思考辨别之能力,亦应借助已有技术不断创新,绝不闭门造车。你能成为逆行者,便是自盲从和愚顽中艰难蜕变,相信自己,而非放弃自己或迷失自己。

当你意识到逆行的成果,会否不假思索地追随那崭新的旗帜?时代在变,方向在变,谁能保证上一秒的逆行不变为下一秒的潮流?恰如现今再起的“国学热”,你会紧跟四书五经还是对一切经典充耳不闻?你要对一个方向的集体盲从保有怀疑,也要对那些不问时代,一味求少数逆行的荒诞行径说“不”。一个智慧勇敢的逆行者,不会为成为受人瞩目的少数派沾沾自喜,他会意识到多数人的智慧也有结合可取之处,不能用“盲从”盖棺定论。他不愚顽地盯着书桌,也会常常眺望窗外。

你要做智慧勇敢的逆行者,可能仅是事物多样性中的小小一隅。说到底,逆行即冷静、智慧、勇敢地做出你的选择,不必过分趋向潮流的真炎,无需过分珍爱逆向的冰寒。在而今这个飞速变化、创新的时代,一个领域的突破往往需要这样的“逆行者”——这个名号不能概括全部,全是你智慧勇敢、相信自己的最佳表现。

盲 从 之 恶(60 分)

世人的观点有如水流,在人云亦云之中带有无法避免的趋同性,而我们作为浮于舆论之中的芸芸众生,属于自我却又属于群体,在选择紧跟潮流之同与执意逆向而行之异间无所适从。

紧跟潮流并无什么根本性的过错,当一切都朝一个方向前进时,人类生而有之的不安全感会逼迫他们需要于自己最安全有利的行为,即从众。隐藏于群体之中,成为一个集体中隐形的一分子,法不责众,既是这一行为的最佳选择。

法不责众,人云亦云,这似乎是在大时代中极为聪明的做法,即使整个群体都在向错误与荒诞驶去,群体中的每一个人都有底气喊出:“这并非我的错。”相较之下,执意逆向而行就显得愚顽得多。逆向而行最后成功的人,如乔布斯、马云等商业领袖,会被“事后诸葛亮”们奉为一代英豪,但如果失败,一定会被历史视为笑谈,供后人耻笑。

二战后曾出现一个概念,叫作“沉默之恶”,在集中营残害他族的德国士兵,无一人觉得自己有错,因为在这场屠杀中他们都只是命令的服从者,如同智者口中所说:雪崩过后,每一片雪花都觉得自己是无辜。但他们真的没有罪吗? 当毕加索画出扭曲的肢体,当无数反抗者惨遭杀害,当《穿条纹睡衣的男孩》中的父母抱着亲子的衣服哭泣,他们就该清醒地认识到,当群体的方向是错的时,每一个跟从潮流的人都有罪。

在文革之中,“知识无用论”湖流盛行,“越有文化越反动”观点当道,曾有这样一批逆流而行的知识分子: 忍辱负重的杨绛,边扫厕所边抽空翻译著作,性格刚烈的傅雷自尽明志,“被批斗后就叫辆黄包车去吃饭”的钱谷融……他们逆行的方式各不相同,有的温和有的激进,在那个疯狂的年代显得格外“愚顽”。但即使世间少有绝对的对错,也总有人性的真理闪耀。当时代潮流的大浪平息,总有人记得发生过什么,即便逆行之舟倾覆于江海之中难觅尸骨,也会有后来人为他们加冕。

今天,科技的发展造就了时代,信息的增多也使时代之浪更加险恶。网络暴力、虚假新闻....科技降低了信息发布的门槛,也易促成更多的“盲从之恶”。在此大势下,如何雾里看花、保持清明,于惊涛骇浪之中觅一安身之地,也更需要我们的反思。有些真理是永恒的,有些道理则因人而异,我们应求真求本,在不违背人性道义与法律规范的基础上坚守自我。

只有这样,才对得起自己,对得起时代,对得起良心。

我们批判盲从之恶,也应记住从众本无过。智从智逆,绝非盲从求保或标新立异以求关注。切莫忘记,我们,即时代本身。

走自己的路(64分)

勒庞在《乌合之众》中曾这样描述群体:群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不能再算作智人,他们屈从于某个简单的手势,而放弃思考能力。

或许这正是这本书即便缺乏逻辑论证也在几百年来始终畅销的原因,它折射出我们对“一切都朝一个方向前进”的社会现象的反思和某种程度上的恐惧。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想看完电影的片尾而其他人都在理包,于是只好也站起身;站在路口看见人潮向同一个方向涌去,于是跟上。许多时候我们在心里质问这是不是盲从,进而联想到许多“群体失智”的案例,不由得进退失据。

集权主义是“一切都朝一个方向前进”的典例,无论是虚构的动物农场和大洋国,还是真实存在过的十年文革,都让我们不得不警醒,面对盛意邀请的潮流产生犹豫;而相对的是:人类社会发展至今,也是在潮流的推动下进行的。从游猎的部落到城镇与国家,从封建王朝到民主革命,任何我们认为“推动了历史进程”的主体其实从来是一个由大多数人构成的行进方向,执意逆向前进,或许就会成为“原始人”,或者“满清遗老”。

但,无论在自己眼里我们有多么与众不同,我们都无可避免地构成人类群体的一员。

勒庞否认群体中的个体,但仍不能否认群体有与任何一个个体的相似特征:即,它可能对,也可能不对;我可能对,也可能不对。

人非全知全能,任何时候我们做出的选择都必然有局限。所以,何必纠缠于“盲从”和“执意逆行”?自己的路由自己的价值判断和意识形态决定,而群体本身不具备价值选择的能力,是否与一切都同向前进,最终只取决于我们本身对这个方向的判定。认为它是对的,是光明的,就顺着人潮,为一个新的方向欢欣;而认为它不对,也不必担心成为鹤立鸡群的顽固分子,勇敢地抗争,等待星星之火燎断一个错误的进程。

即便最终证明我们的选择并不那么正确,至少我们在走自己的路时从来问心无愧。

所以,保持自身的逻辑完密和良心的清醒,就不必在“似乎太盲从”和“可能太愚顽”中逡巡,只需走自己的路,发自己的光,尽自己的热。

作文题目:

造成麻烦的,并不是我们不知道的事,而是我们所知道的事并非我们所想的那样。对此你怎么看?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题意分析:

这是一个社会现象类的题目,它关乎我们的选择前的思考。

“麻烦”,一个表达心理状态的一个词。同义词有: 困惑、烦恼、不安等。

“并不是我们不知道的事,而是我们所知道的事并非我们所想的那样”,重心在后半句。“我们所知道的事”是我们了解的社会事件或客观状态,它指向是事实、真相、真理;“我们所想的”是一种主观预想,它指向的是认知。整体上看,材料有这样几个意义指向: 1.对于人们因认知和客观事实发生矛盾(不一致,极端的就是矛盾、冲突)而造成了麻烦(困惑、烦恼、不安)的情况,你怎么看? 2.对于人们因认知和事件真相发生矛盾(不一致,极端的就是矛盾、冲突)而造成了麻烦(困惑、烦恼、不安)的情况,你怎么看? 3.对于人们因认知和真理发生矛盾(不一致,极端的就是矛盾、冲突)而造成了麻烦(困惑、烦恼、不安)的情况,你怎么看?

立意分析:

近几年上海高考作文命题在内容上有一个基本的趋势是: 通过对人类普遍的行为或现象的不同看法引导考生开展思辨。比如2016 年秋季考指向的评论他人的行为,2017 年秋季考指向的是预测行为。本次浦东一模卷作文指向的是人类普遍存在的选择或做决定之前的判断行为,意在引导考生针对认知和客观事实、真相、真理发生矛盾造成麻烦(困惑、烦恼、不安)的情况进行分析与思辨,或揭示原因,表明态度,或分析根源,提出策略。

我们知道,造成这种“麻烦”(困惑、烦恼、不安)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其一是主观原因,如主观臆断、认知的表象和肤浅、主体意愿与价值观、思维的方法与角度、个体生命的经验性、生活方式的影响性等;其二客观原因,如事物的复杂性与多面性、事物的内在本质性、事物未来的发展性、社会环境的制约性、社会的复杂性等。

因此立意上,一方面: 可立足于对主体自我的认知和改变,如提升思维的品质(纵横度、格物致知)、拓宽思想者的目光(偏激与狭隘)、取舍价值观念(世俗与理想)等。另一方面: 也可通过此现象的原因的分析,获得认知的经验和感受,丰富对社会和人生的见识,如一知半解比一无所知更可怕;社会的复杂性与多变性(如潜规则)、社会的一些习惯陋弊的存在性、事物内在的客观规律的确凿性(如文化发展、人生成长、学习特征)等。

比如,要拥抱真理,重构认识;去伪存真、求“真”是人类高贵之处;要宽容异已;不可固守成见,要积极接受新知,拓宽视野等。例文:

与真理邂逅65 分

有人说,真正造成麻烦的不是为人所不知道的事,而是人们所知道的事,而是人们所知道的事并不是如他们所想的那样。

这种现象在如今我们的生活中再也常见不过了。盲目是这种社会症结所在。社会心理学家勒庞曾在其著作《乌合之众》中提到,人的本性喜欢模仿而并非推理。人们对于权威和榜样的迷恋胜过对于自身理性的坚持。断言、重复、传染这个环节造成了人们最终的一知半解甚至是浑然不知,只是盲目地追随大众的脚步,听从权威的所谓“真理”。法官的权威有一半来自他的法袍和假发,所以,人们为表象所撼,盲目听信他人的言论。人们的强烈主观性或许也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一大因素。我们喜欢主观臆测,喜欢在客观事实上夹杂太多个人主观情感色彩。

当年波伏娃和萨特鼓吹革命不重要,主要是精神自由的时候,西蒙娜薇依的一句“显然您没挨过饿”让人们不由反思。波伏娃将精神自由视作穷人应被赋有的最高权力,可她不知道这不过是资产阶级的罗曼蒂克,穷人们根本消受不起。她所知道的事并非她所想的那样,因此造成了麻烦。但西蒙娜薇依知道,因为她挨过饿,她知道不能用个人主观的立场来看待和决定他人的生活,看待别的事,否则会带来无法挽回的后果。

要让我们所知道的事情事实上也要与我们所想的一致,这就要求我们要学会真正的理性思考。

海德格尔的哲学观,是去找寻古希腊哲学的源头,去找寻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后人们漠视的真理。思想的探寻就如同在山林道路上寻路,林中走错路是十分常见的,因为道理往往相似,但一旦发现眼前的道路杳无人迹,我们就应后退一步,重新思考来时的路,甚至要反思起点是否正确。道路的蜿蜒曲折处往往意味着解蔽,伟大的思想中会包含美丽的错误。同样,生活中我们所知道的事情也会包含着疏忽和错误。有错误并不可怕,但对自身的错误不加思考、浑然不觉的时候,麻烦离你也不远了。只有坚持理性,我们才会真正领悟正确的事、正确的思想,找到正确的道路。理性思考,摆脱盲目,脱下过度主观,让自己与真理邂逅。

点评:《邂逅真理》一文,从分析原因入手,逐层深入地加以阐述。见解深刻独到,行文从容有序。文章在引用材料之后,直接进入原因分析。首先是强调了我们对于自己自以为知道的事情残生认知错误的原因在于从众心理。并引用了《乌合之众》,作证自己的观点。第二个原因,则是认知主体强烈的主观性。作者引用了波伏娃的例子来证明了这个观点。在完成了归因分析之后,作者直接进入了对于问题的解决的阶段。提出了需要理性思考的观点。在这里作者用了海德格尔的事例,证明了回溯认知发展的逻辑轨迹的意义与价值。另一方面,作者的语言本身也体现了相当高的思维水平。比如,作者说“强烈的主观性或许也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一大因素”。用语准确严密,体现了很多好的思维与语言素养。不足之处是,作者只是紧扣了人类认知产生偏差的原因,对这种偏差与“麻烦”之间的关联关注或者说强调得还不够,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缺憾。

万仞之渊,吾往矣 63分

有时候,真正危险的,不是一杯黑色而味烈的毒鸩,而是一杯无色无味的“水”。

真正造成麻烦的,不是未知,而是我们所知道,所习惯的事,并非是我们所想的模样。

黑暗时代的欧洲,在教会的统治下,地心说深入人心,但当哥白尼站出来否定人们的常识,并提出日心说时,人们被教会驱使,将他推上了火刑架,这反映出的不只是愚味,更是对自己的认识与客观事实相悖时表现出的恐惧与逃避。

面对认知与事实间的冲突,佛家指出: 要忍;道家指出: 要躲;而我倾心于儒家: 拥抱它。

诚然,对个人而言,当面对疑似将被改变的认知时,特别是发现客观的事实比自我的预期要更加可怖时,本能的反应会是排斥或逃避。但放长视角,就会发现,这种对现实的接受无力会成为一块横亘在赫拉克勒斯们身前的巨石,对我们的前进造成莫大的阻碍。不随着现实改变自己认知的人终会被社会放逐。纵观人类的历史,我们何曾不是一个在黑暗中爬行摸索的婴儿? 正是在一次次痛苦的重构我们的认知中,人类才由茹毛饮血,一步步走向了文明文化的路途。留在我们身上的,满是真理的疤痕。

当量子力学的莫基人马克斯.普朗克提出“能量在微观层面上是一份一份的”的量子理论时,当爱因斯坦提出了他深思熟虑后想出的“时间空间都不固定,而是互相扭曲”的相对论时,他们又何尝不是在正视“事实不是我们所想的模样”的麻烦? 昔日遭到了物理学界的大肆反对的两位先驱者,普罗米修斯,历史早已为他们平反。量子力学与相对论也成为了近世物理学的殿堂中两根最华美灿烂的支柱。其他新的科学理论也在襁褓中逐渐成形。去接受与自我认知不符的事实是困难的,有时甚至无异于拥抱一株“客观的仙人掌”。的确,塑造一个与自己的价值观与人生观相符合的美好乌托邦无可指摘,但对现实的态度却不可掺杂一丝一毫的主观臆断。要看清事物本身是不是我们以为的样子,就要怀着一颗“看山非山,看水非水”的怀疑之心,但这还不够,还需要有和过去的谬误思想撕破脸皮的勇力,最后,要有严谨探究的科学态度,方能掀开真理的一角,窥见世界的本质。事物异于我们的认知,给我们带来的困扰,会如一片万仞之渊,使我们产生本能的抗拒:但我们应该像梭罗,去摒弃无理的经验主义,像狄拉克,为身边的一切去小心求证,拒绝心安理得的苟话,大喊一句: “万仞之渊,吾往矣!”

点评:这是一篇充满了对科学的真理勇敢探索的文章。作者能准确地抓住材就人类的认知与客观真理之间的矛盾展开思考,提出“拥抱”“重构”的观点,料的核心,并给予了充分的论述。文章中作者援引了一系列人类科学发展中的事实,或从正面,或从反面,批判了人类的认知的短浅,以及自然真理的客观真实性,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作者很形象地把“麻烦”比作“万仞之渊”,勇敢地提出“吾往矣”,极具鼓动力。文章标题化用得当,醒目新颖,行文流畅,推导性严密,层次清晰,不失为一篇优秀的考场作文。评为一类卷下63分。

莫以所想定所知60分

有人说:“造成麻烦的,并不是我们不知道的事,而是我们所知道的事并非我们所想的那样。诚然,“无知者无畏”,正因为无知,我们才不会恐惧,犹豫与逃避。而生活中的麻烦一一挫折、打击、忧郁,甚至愤怒一一他们往往来自我们所知与所想的差异与碰撞。试想当哥白尼首次提出日心说,它所想的科学与宇宙和人们已知的地心说产生了激烈的冲撞,正因如此,他才遭到了猛烈的抨击与惩罚。因此,我们所需的并非简单的无知或已知,而是不以所想定所知,不因己知束缚未知。

首先,人们普遍以所想定所知的原因无非有两种: 其一,是过度理想化,导致现实与想象产生了巨大的鸿沟,从而产生了挫折和打击。王小波曾说:“人的一切忧郁,本质上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确实如此,我们总是习惯于幻想,喜欢将一切蒙上美化的面纱,殊不知现实并非如我们所想的那般简单。守株待兔与不劳而获也许是大多数人的所想,但现实却是日渐残酷的竞争。倘若一味以所想作为所知,那我们只能终日沉浸于夜郎自大的美梦之中,这终究会被现实击碎成泡影。其二,则是因为人们固守于已知,缺乏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就像房龙《宽容》序言中提到的平庸的众人和固执的守旧者,总是习惯抱着先人遗留下来的规则与知识,这些“所想”不仅束缚了我们的创新能力,更造成了我们对先驱者“异己”思想和创新举动的抨击与盲目反对。殊不知,我们的所想也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不断的发展创新。

因此,单纯以所想定所知毫无疑问是错误之举,会造成不可胜数的麻烦。现实的打击会使我们轻而易举就心灰意冷,止步不前;他人的创新也会引起人们的偏激与反对---倘若整个社会都是固守于己知,那么将再难前行。

那么,我们该如何做到不以所想定所知呢? 首先,我们不可固守成见,过于偏执,而应学会宽容异已之见,就像一位名人曾说过的:“我不赞同你所说的,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不仅如此,我们更应该学会聆听和接受新知,让所知一次次改变,刷新我们的所想。其次,我们应该始终保持对事物的追求与渴望,唯有如此才能不断前行和进步。

莫以所想定所知,这不仅是一种终身进去的姿态,更是一种对新知充满宽容的博大胸怀。让我们永怀对知识的渴望,携手共进,砥砺前行。

道无涯58分 吾生有涯,而知无涯。故道也无涯。

《东邪西毒》有过这么一句话:人生最烦恼的事就是记性太好,如果什么事都可以忘掉,每天都是新的开始,你说该多好? 说出这句话的人为情所困,故有此叹。其实并非是他不知道导致了他有麻烦,也并不是知道引发的愁绪,只是因为事实与他所想,他所希望的大相径庭罢了。

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有尽头。所以我们在努力学习暂时还不知道的东西。我想用这样的比喻来描述先人与我们的关系。在知识、智慧的大道上,先驱者们已经拿着刀在荆棘满地中砍出一条较为平坦的道路。但这条路上满是崩断的刀尖和砍下的荆条木刺。后来者如同意气风发的年轻人,认为前方已无坎坷,大可不必害怕,因为其浅陋见识。当他们认为前方是鹅卵石小径时,却惊愕地发现,满地尖锐。这与他所原本设想便远远不符,于是崩溃大哭。这一点,与我们在学习先人经验遇到困难时,何其相似? 故而造成我们生活中麻烦的,本质上说,其实是自身眼界跟不上事物真像。在客观事实与主观心理两者之间,心灵就越发遭受煎熬。但正如宇宙之间存在那个不变的“理”,如重力常数,引力常数,它们都不会变,所以,要改变的是我们自己,既然所思所想与所见所闻不符,不妨去学习,提升自我后,再看孰真孰假。所谓麻烦也就迎刃而解了。有人可能会反驳,那若是不知不思,那不是就没有麻烦了? 没错。我也很赞同这种说法,甚至还想给这种人送上一口棺材,既然不知为什么而活。那又何苦活着? 人力有时有尽,故只能尽人事而听天命。所以,无论先驱者多么惊才绝艳,所开辟的道路总有尽头。若是无人接近衣钵继续开拓,那与画地为牢有何区别? 无非是从一个大圈跳入更大的圈罢了。在我看,我们不但要赶到先驱者的尽头。更要不怕麻烦,甚至创造麻烦。

人不可能永远活在这一个圈里,故有儒生写春秋敬天地,武将振长策御宇内。既然所知有悖所闻,那不妨去求个“真”。道无涯,道无涯那么这幅波澜壮阔青冥浩然的天地画卷便要有人不怕麻烦地去伪存真,让更多的人得以观赏。

上一篇:2021年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下一篇:4全自动录播方案书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