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000字

2024-04-14

看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000字(精选9篇)

篇1:看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000字

马修是一个秃顶的老师,他其貌不扬,但人倒是不坏。他服从制度,但能在制度下尽自己所能为孩子干点事情。他喜欢音乐,于是他便开始用音乐来教化那些问题少年们,艺术的确有其自身的魅力,这也是张校长所提倡的,以正能量引领,用读书来熏陶,艺术来陶冶,但尊重同样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课堂上他蹲在课桌旁和学生讲话的那一镜头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这一小小的举动包涵着对学生的尊重,真正看到了平等的师生关系,而现实中的我们又有多少人能蹲在课桌旁和学生讲话呢?而马修老师以其温和的作风改变着什么,让整座学校师生之间的对立缓缓消散,除了那个刻板的校长,但在某一刻他那冷酷僵死的心何尝没有松动过呢?这就是尊重的魅力、温和的魅力、情感的魅力、爱的魅力!用爱心可以试着感化迷失的羔羊,否则只能驱使迷失的羔羊步入极端,那个被冤枉的孩子蒙丹最终用同样极端的方式来回赠给寄宿学校。毁损的不止是校舍,还有那个孩子早已残缺的心灵,这便是以暴制暴的结果。马修不是圣人,他无力坚持自我的真理,他只是一个不成功的小人物,做着力所能及的一切。当他矮小的背影转身离去,我们何尝没有一份无奈的苍凉。

让我很受感动的是合唱团表演的那一刻,那个最具有音乐天赋的男孩因为过错被晾在一边,心情沮丧,神情显得格外落寞。而第一节音乐结束时老师突然转向男孩示意他演唱,男孩很惊讶更惊喜,而后带着一种幸福的满足感完成了他的演唱。

一位老师可以让一个孩子得到对自己的肯定,对人生的期待,真的很伟大!但并不是每一个老师都是伟大的,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在人生旅途中遇到伯乐的,可虽然如此,每一位孩子都渴望着在自己的人生路上能遇见这样一位老师,这样一位给自己最多帮助的人。能够遇上便是一种幸福,尽管这种幸福在现实中显得这样的奢侈,但是我们仍然会渴求得到。而做这种教师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像马修,虽然被校长开除了,但那一双双从窗口伸出的小手,那一个个写满了孩子最真挚祝福的纸飞机已足以让他感动,让他幸福!

用尊重、用温和、用爱心、用情感去感动学生,都能得到学生的认可,孩子们的纸飞机,写满了祝福与期盼的纸飞机!真是马修人性光芒的体现。

美国作家罗姆·大卫·塞林格,写过一部小说《麦田里的守望着》,他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词语“守望者”。书的书名来自于主人公霍尔顿同他妹妹菲比的对话:

“我将来要当一名麦田里的守望者。有那么一群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玩。几千几万的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我呢。就在那混帐的悬崖边。我的职务就是在那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来,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说孩子们都是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儿跑。我得从什么地方出来,把他们捉住。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我只想做个麦田里的守望者。”

郑学志的《做一个“偷懒”的班主任》中,有一篇文章是《累,一定是我们做错了什么》。“很多时候,我们总想管住学生,因此,当我们管不住学生的时候,我们总是想方设法去制定规章制度,想方设法去说服压制,想方设法去各个击破。但是,我们从没想过:管不住,是不是我们的管理方式有问题,是不是一开始我们的管理方向就错了?”这段话,让我陷入深深的思索,难道是我的管理方式有问题,或者是一开始我的管理方向就错了?

学生并不需要老师盯死看牢,并不需要手把手地去教。很多时候,他们自己知道管理自己,自己知道教育自己。只是我们做班主任的太不信任他们,总以为他们离开了班主任就不行。”一个人成长的动力源于内心的需求和渴望,而不仅仅是教师的指引和鼓励。,教育的本质是影响,而不是说教、批评和指责。我也意识到,教育最根本的任务并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教会他们如何做人。

篇2:看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000字

但事实上,这所学校的校长哈珊是一个不近人情、眼里只有自己勋章和奖金的自私之人,对待孩子就像对待囚犯,种种条条框框逼得“坏孩子”变本加厉,稍微好一点儿的也开始叛逆。孩子们经常受到体罚,不是被校长用棍子打,就是被关禁闭,孩子们独自承受着不安和惊恐。

有一天,一名音乐教师克莱芒马修来到了这里。初来乍到,就目睹一场惨案:马桑大叔的眼睛重伤。而这仅仅是个开始。

他去上课时,教室里乱翻了天,孩子们丢着纸飞机和粉笔,相互扯着衣服;捣蛋鬼莫杭治在黑板上画他的肖像……当他知道了伤害马桑的学生,领着他去校长办公室,却在外面听见棍子的暴击和学生的哭嚎。他没有把学生送进校长办公室,而是宽容了他。

他与校长约法三章:一,不体罚学生;二,犯事的学生由他来处理;三,不透露学生的名字。这充分体现了他的善良和对学生的尊重。

后来,他成立了合唱团,给每一个调皮的孩子适合的位置,让孩子们在合唱团中展示自己。渐渐地,在他的感染和引导下,学生们学会了团结,学会了理解,学会了敬爱。

影片结尾,校长哈珊最终被调职,马修也离开了学校,带上了班里最小的孩子皮埃尔……

看完影片,我陷入了思考。是什么让孩子们发生如此惊人的转变?毫无疑问,是马修。

马修和校长、其他学监不同,他来到这里,并非为了严管学生,拿那点工资。他清清楚楚地知道,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他有义务和责任去让孩子们变得更好。

他的言行让孩子们珍惜他、爱戴他、信任他。他用音乐激发孩子们的潜能,让他们感受到关怀和被需要,马修自己也持着永不放弃音乐创作的信念。

影片中,当马修被校长开除时,他满心期待着孩子们会涌到铁门前向他告别。然而没有,孩子们怕受到惩罚,这样的谨慎让他心疼。当然,孩子们并没有让马修失望,在他走到教学楼旁,过道的窗口里飞出一架架纸飞机,上面写着每个孩子的名字。他们伸出一双双小手在窗前挥着,表达对马修的敬意、感谢和依依不舍。马修的眼睛湿润了,他弯下腰拾起几架纸飞机当作纪念。这段记忆,是最有价值的。

马修成功了,他的成功告诉我们:有时候,严厉的`呵斥与板子并非最好的教育良方,善良、体贴、理解和尊重才是灵丹妙药。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以这样的心理去对任何一个人、去做任何一件事,那么,每一天都能体会到不一样的乐趣。

篇3:看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000字

一

“放牛班的春天”译得很巧妙, 有点熟悉又有点陌生, 单是读着都让人不禁漾出笑容, 我看完影片仍然会想, 为什么不叫“放羊班的春天”, 于是忍不住去查阅了一下资料。原来, 片名是直接用的台湾那边的译法, 在台湾, “放牛班”的意思就是由被学校放弃管教的差生组成的班级, 那里的学生脾气像牛一样倔, 而这个班的班主任就被其他老师讥笑为在“放牛”, 所以就被称作“放牛班”了。影片关注的对象正是这样一个普遍关注以外的边缘群体——问题学生。

在这所叫“池塘之底”的学校里聚集了众多的问题学生, 这里的孩子都是别的地方不接收的“恶魔”, 违纪、抽烟、说谎、偷窃、伤人对他们而言都是家常便饭;同时, 这里还有一个冷酷无情的“铁血”校长, 他施行“行动—反应”的铁律, 一旦学生做出问题行为, 教师必须立马作出反应, 而这种反应就是条件反射式的强制禁止。这里更像一座监狱而非学校, 但这一切, 都因为一个失败的音乐家——马修学监的到来而改变。

马修其貌不扬, 秃顶的脑袋让他看起来甚至有些滑稽, 但正是他创造了奇迹。马修发现这群孩子虽然调皮, 但是他们却都喜欢唱歌, 他们通过歌唱表达心声并从中得到快乐。马修因势利导, 他成立了合唱团, 让每一位孩子都成为其中不可或缺的一员。最终, 他用音乐拯救了一群问题少年, 用爱的教育让一群“恶魔”变成了“天使”。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 这部影片实际上反映了两种教育理念、两种心理学流派的对立。以“行动—反应”为口号的校长代表着刻板冷酷的行为主义者, 而主角马修学监则是春风化雨的人本主义者。

二

“行动—反应”模式当然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结果表现出来就是学生在校长面前噤若寒蝉, 规规矩矩仿佛机器人, 而在校长背后则是放肆捣蛋无所不为;而马修学监虽然最终被解雇, 却换来了孩子们从内心对他的爱与尊重, 让放牛班的每个孩子都潜移默化地发生了蜕变。

马修学监与校长的最大区别在哪里呢?我想, 主要在于马修学监是将学生当成同自己一样有血有肉、有尊严的、活生生的人来看待, 对学生进行心灵的矫正而非行为的管束。

以矛盾冲突最激烈的孩子皮埃尔为例, 从“天使面孔、魔鬼心灵”的问题少年到世界著名指挥家, 皮埃尔的整个人生转变与马修学监有莫大的关联。他被强制送到这所特别的寄宿学校, 而这里的学生大部分和他一样都是问题少年。孤独、偏激的学校生活让皮埃尔感到更加不舒服, 他调皮捣蛋, 经常因违反规定而被罚做清洁、关禁闭, 但是他却天生有一副天籁般的嗓子, 对马修老师来说, 这匹千里马是难得的, 所以尽管异常辛苦, 他仍然用自己的大爱去感化这个少年。当皮埃尔误会马修与母亲在一起而闹别扭时, 马修老师采取了故意漠视的态度, 他取消了皮埃尔的独唱, 让他意识到合唱团并非缺他不可, 而每个人也不能只在乎自己。女爵视察学校时, 马修对站在一旁以为自己只能当旁观者的皮埃尔做出独唱的指挥手势, 时机恰好地让这个孩子学会了宽恕和感恩。皮埃尔的天籁之音响起, 马修最终以音乐打开了皮埃尔的心扉。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人类五大基本需求, 按层次逐级递升, 分别为:生理的需求, 安全的需求, 社交的需求, 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最高的是自我实现的需求。从这个角度上来看, 这也是皮埃尔改变的最大原因——马修老师帮助他找到了成长发展的内在动力, 实现了自我价值。可以说, 完全是马修老师的慧眼识珠为皮埃尔一生辉煌的音乐事业奠定了基础, 搭好了阶梯, 令他实现了原本无法想象的人生价值。

三

影片中“铁血”的哈森校长在某种意义上则代表了行为主义者的思维方式。

其实, 看完整部影片, 哈森校长的形象并没有看剧情梗概时那般令人恨之入骨, 或者说, 从本质上看, 他也是爱学生的, 只不过爱的方式不对。

当马修决定成立合唱团并去寻求校长同意时, 哈森其实采取的是默许态度, 他只不过无法相信这群问题学生能够具备合唱团的能力。所以当马修告诉他孩子们已经开始歌唱时, 哈森尽管嘴上依然还在责骂马修先斩后奏、自作主张, 但他已充满期待;在合唱团的歌声中, 哈森站在校长办公室方正端庄的椅子上试飞纸飞机;被学生的足球砸中后, 他竟然带领马修和数学老师加入了学生足球比赛……一切的改变都是意料之外而又在情理之中, 因为对于任何一所体制化的学校而言, 没有领导的支持或默许, 教师想要进行任何标新立异的做法都是寸步难行的, 更何况马修的合唱团已经发展到了人尽皆知连女爵都慕名而来的地步。

因此, 从影片中可以发现, 在马修的合唱团实验中, 哈森校长其实已经对自己“行动—反应”的经典性条件反射模式产生了动摇。事实告诉他行为主义这种把人等同于动物的方式是无效的, 他开始站在校长办公室的窗前默默观看校园中的变化。

然而, 校长的态度转变随着偷钱事件的到来而宣告结束, 学校公款被盗, 突然到来的灾难让他手足无措, 他再次拿起“行动—反应”的皮鞭。因为对行为主义者而言, 惩罚是最快最有效的问题处理办法。他粗暴地对被怀疑者进行逼供, 并把这名学生直接送进了监狱, 结果, 以暴制暴换来的只能是更强烈的反抗, 影片最后这名学生回校报复把校舍付之一炬。

虽然马修学监最终被校长解聘, 表面上看是行为主义战胜了人本主义, 但是, 影片最后的结局似乎也暗示了人本主义在深层意义上对行为主义的胜利。

四

该影片中, 还体现了教育心理学中的皮革马利翁效应。哈森校长之所以会采用异常粗暴的方式, 是因为他不相信这些学生, 他不相信问题学生具备与一般学生一样的内在学习发展动机。因此, 他认为只有采取异常的外部强制性措施, 才能保证让这些学生变得正常。而马修老师则是怀揣着一颗平等、尊重之心, 用真诚的爱与每一位学生交流, 他相信这些学生, 相信他们没有问题, 他们和每一个正常的孩子一样, 只不过各有特色罢了, 而老师的作用, 则是帮助学生发现这些特色。

或许, 皮革马利翁效应正好可以用来解释影片中人本主义对行为主义的胜利。特别是在皮埃尔和纵火者两名孩子身上对比十分鲜明:一个被马修老师发现是千里马, 是音乐天才, 因而最后成为世界著名的指挥家;另一个被校长坚持认为是偷钱贼, 是惯犯, 因而最后真的变成了纵火犯。教师的期待对于学生的影响, 就是这么巨大而可怕, 这也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应该时刻警醒的。

篇4:看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000字

(一)教师要有扎实的专业功底。

基丁老师自己就是“死亡诗社”的成员,他的朗读、创作诗歌的专业素质带动和影响了学生热爱诗歌。马修先生酷爱因音乐,他不但能创作歌曲,而且还能指挥合唱,因此,他组织的合唱团没有不成功道理。两位教师都能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用他们扎实的专业知识,影响了学生。我们的教学实践中也不难发现,如果教师衣冠楚楚,学生也会注重仪表。 如果教师的字写得端正工整漂亮,那么学生的字也不会写得马虎。学生的学习是一种模仿性很强的活动,如果教师没有扎实的专业功底,学生能学到知识也就必然有限。由于时代的变化,我们教师的知识结构也要随时调整,因此,教师必需终生学习。

(二)教师要时刻要具备读人的功夫。

“教育”是与人相处的艺术。如果我们教师不了解学生,不能直接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就无法与学生相处。基丁老师和马修先生正是因为走进了学生的内心世界,与学生交朋友,才发现了尼尔安德森的表演天赋和莫安琦圆润、嘹亮的嗓声,才使学生学有所成。这也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兴趣、爱好,并顺迎其发展。既然是相处,就需要时间。仅靠课堂上45分钟是不够的,基丁老师是既能在课堂上教授“惠特曼”,又能在课外和学生一起参加“死亡诗人社”,还能同学生一起决战绿茵场上的。光花时间还不够,要用心去理解,用心去沟通,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家庭背景、优点缺点等等。以便因材施教,扬长避短。

(三)是对怪学生要有怪招。

马修先生面对的是一帮调皮学生他们经常搞恶作剧:老师锁在柜子里的皮夹子,他们可以把锁撬了,把皮夹子偷走;老师撰写了音乐手稿,他们会把它们扔进厕所里;他们甚至给老师取绰号光头。基丁老师面对的学生也不赖。寄宿学生晚上逃出寝室躲到山洞里朗诵诗歌、抽烟;当着老师的面可以说出许多无聊的脏话。而对这些,老师该怎么办?是愤怒、责怪、辱骂、动手打人,还是宽容忍让、正确引导?马修先生,基丁老师的态度都是后者。对学生能够宽容的错误要尽量宽容理解,这也是教师的人格魅力所在。我们所面临学生不可能千人一面,因此处理学生违纪现象也不可以千人一法。电影《大宅门》中的少年白璟琦,“皮”到把小便当“仙水”让兄弟们喝,父母气得狠不得打死,所有先生束手无策,可面对季先生的文滔武略,这位白家的“皮”公子照样乖乖听话。可见“竖子不可教”这句话是错误的,“不可教”是因为老师没有找到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对待“怪”学生就得用“怪”办法。

(四) 教学上有妙招

基丁老师在教授“惠特曼”的诗歌时,是先让学生读一下诗歌及文本对诗歌的解说,然后把文本中有关惠特曼的诗及解说内容全部撕掉,扔到垃圾桶里去,告诉学生要说:“我认为……”。摆脱前人知识的束缚,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这是西方教育最成功的地方之一。

基丁老师在教学生写作时,用了一个看似荒唐却非常绝妙的方法。比较“站在讲台上”和“站在讲桌上”看教室里的情况,看感觉是否一样,结果是否定的。站在讲台上市平视,站在讲桌上是俯视。然后让学生一个个登上讲台、讲桌上去体验结论是写作要有一定的高度。方法简便,学生又有亲身体验,效果显著。

课改专家余映潮老师在讲授《蚊子和狮子》时,”寓言”的概念需要学生了解。余老师只在课堂结尾时提了一个问题:寓言写的是什么?寓言写的原来就是我们自己啊!这比我们抄写、讲解这个概念要通俗易懂的多。

教学是一个过程,不可能妙招频出,但教学中时有妙招,不仅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对你这个老师佩服的五体投地,言听计从。如果能这样,我们的工作还有什么做不好呢?

(五)教师要善于沟通学生的家长。

许多学生的特长、兴趣、爱好,其家长不一定有发现,比如,莫安琦圆润的歌喉,尼尔表演天赋。莫安琦年纪还小,他的母亲也不知道儿子该怎么发展;尼尔的父亲想尼尔读医科大学。试想,没有马修先生与家长的沟通,莫安琦能有合唱团成功的表现吗?没有基丁教师的沟通,尼尔连舞台展示的机会都没有,因此,我们教师应该为学生的兴趣、专长发展应该做一些铺垫工作。

实践证明,顺着孩子的兴趣、爱好去发展,其学习效率会提高,学习成绩也会好。

(六)成功的教师累并快乐着。

无论是马修先生,还是基丁老师,他们的工作都不轻松。学生调皮捣蛋,校长责怪非难,他们工作很累。但我们可以看得出,他们和自己的学生在一起的时候却是快乐的。不光老师感到快乐,他们为他们的学生快乐而快乐。两位老师一心为学生的发展孜孜不倦、呕心沥血,却无怨无悔。为什么呢?他们把自己的快乐和学生的成长联系起来了。他们把教师当成了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篇5:看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000字

这是一部优秀的法国电影,是每一位身为教师的人必看的经典电影。“最失败的音乐家”,“小小小小的代课老师”——马修就是我们的榜样。那主题曲《眺望你的旅途》久久地在我的耳边回荡,男孩们的合唱是夜莺的天籁之声。

马修把他的学生真正当成人来对待、来尊重。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春天,那就是我们记忆中的童年。每个人的童年都应该是快乐活泼的,就想春天一样,而这帮“放牛”班的孩子的春天就是马修老师带给他们的。这部电影的译名很有意思,“放牛班”中的“放牛”二字其实指的就是我们常说的“对学生不教不管”也就是所谓的“放羊”之意,而电影中的这群孩子就是这样一批让老师头痛不已的只能“放羊(牛)”的问题学生:打伤马桑大叔的乐格克,顽皮捣蛋的佩皮诺,古怪固执的莫杭治以及其他无心读书整日胡闹的孩子。面对这样一群几乎不把老师放在眼里,一味胡闹的孩子,辅育院的人都采取体罚、紧闭,如果是其他很多老师面对这群孩子,恐怕都只能挠头表示无能为力,怎么办,只能“放牛”呗。有多少人能相信,他们也有春天。但有人相信了,他或许怀疑过,犹豫过,但他最终做到了,他就是一个名叫克莱蒙马修的失业的音乐教师,而且,那时的他仅仅是一名代课老师,还不是一名正式的老师。他来到这个学校代课,原本只是想着糊口谋生,但是没想到他甚至改变了很多孩子的一生。这个貌不惊人的老师,发现这些问题学生几乎都很喜欢唱歌,而且那个叫皮埃尔的孩子还拥有一副好嗓子。这就是黄金,但它被埋在了土里,如果没人把它刨出来,就永远无法显示它的光芒,对于皮埃尔而言,这个刨土人就是马修老师。对于一个音乐家来说,心中没有爱,就不能作出有生命的音乐,对于一个老师来说,心中没有爱,他的教学生涯就像沙漠一样荒芜。克莱蒙马修正是心中有爱,所以他作出了有生命的音乐,也改变了许多学生的一生,使他们获得了属于他们的春天。

影片中的这帮孩子都是10岁左右的年纪,马修相信,即使有恶,又能够坏到哪去?他们缺少的正是爱,诸如贝比诺是个孤儿,而莫翰奇也只有残缺不全的母爱,只需要一点点爱,就足以点燃他们的心火,让他们明白,自己原来不是活在地狱中,原来自己也是天使。当马修老师把这些孩子组建成为一个合唱团,他们那宛如空谷黄莺般的美妙合声在电影中流淌了一个多小时,特别是皮埃尔天籁般的声音,使我完全沉醉在其中了。看着孩子们那因为受到肯定鼓励而分外专注的眼神,那一刻的感动真的难以言喻,也许我们中有人想起了自己童年时曾经遇到的这样的好老师,当然也有人遗憾:唉,我的童年为什么就没有碰到这样的老师呢?他们仅仅只是孩子,他们天真无邪,他们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梦想,他们是如此真挚的写下了自己的愿望,有消防员、有牛仔、有驯虎员,甚至是拿破仑将军。也许为了实现这些愿望,在没有正确的鼓励和引导下,孩子们难免走了一些弯路。当藏于地板缝中的钱和口琴被发现时,马修老师在气愤中找到孩子时,得到的答案出乎每个人的意料,也让老师感到心如针扎。“我想买一个热气球!”望着如此真挚的目光,马修老师和我们的心灵都被震撼了。

面对孩子们一次次的恶作剧,马修老师都用一颗宽容的心来接纳他们,正是这种宽容如一缕阳光直射“池塘之底”。终于喜欢恶作剧的孩子在照顾病人的过程中,渐渐产生了悔意。受惩罚的孩子在母亲面前保留了自尊心。自闭症的孩子在老师的关怀下慢慢打开了心扉,一次又一次马修老师用他的爱和宽容之心帮助了这些孩子,这是这份善良与伟大,改写了孩子们原本那充满晦涩的童年记忆,留下了一串歌声与欢笑,盼来了“放牛班的春天”。当昔日的照片变得昏黄,昔日的顽童已成为音乐家,我们看到了早已满头银发的皮埃尔、贝比诺对老师克莱蒙深情的怀念,往事并不如烟,因为改变了这些放牛班孩子命运的人留下的记忆,注定不会被风轻易吹散。“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对教育而言,不仅是一种磅礴的气势,而且体现一种宽容的态度。宽容是一种境界,是一种教育的智慧。它是从善良心灵中流淌出来的爱的泉水,它是从睿智头脑中升华出来的美的绿荫。

学生之为学生,就是因为他们还是孩子,有缺点,不懂事,甚至会犯错误。老师之为老师,就在于我们年长于学生,涵养胜于学生。宽容能使我们看到快乐的曙光,享受教育的过程,感悟人生的成长。只有宽容,才有真正的理解;只有理解,才有会心的沟通;只有沟通,才有真诚的信任。教育用兼容并包的方式,呈现“万紫千红才是春”的美景,而做为一个教师应该用宽容的心接纳每个孩子,让他们在教育的土壤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马修正是这样,在院长面前一次次包容了孩子们的过错,有一次次宽容他们的过错,一次次耐心的教导他们。为了使伤害校工的学生免于被关禁闭,他“包庇”了他,并把它作为教育的契机,让他去医务室服侍校工直到他痊愈,让这位孩子在内疚中悔悟。即便是他发现了那位偷了20万法郎的孩子,他也没有简单化地将他移交校长或警察局,他冷静、耐心地找他谈话,了解那位孩子的作案动机——仅仅是为了买一个热气球,那是他的理想。同样,马修把这位孩子的简直是不可饶恕的错误当作了教育的资源。在每一个孩子的童年中,每一个老师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有的甚至影响孩子的一生。孩子的心灵是稚嫩的,容易受伤的,他们有调皮、贪玩的天性,难免会犯些小错误,每当这时,就需要老师的耐心教诲,这样的教诲,需要讲求方法,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但无论什么方法,作为老师都要有一颗包容、宽容的心。在很多人的一生中,和老师相处的时间远比和自己父母相处的时间还多,老师对其产生的影响是相当巨大的,然而这种巨大的影响却又是不明显的,因为这种影响是在很多年中慢慢积累形成的,一个老师留下一点,在你一生中走过的无数老师,所留下的所有影响也许就是你人生改变至此的原因。影片中把校长与马修对比起来刻画,他们的教育理念有着天壤之别,最后校长一败涂地。

插班生孟丹,心理医生把他放到这所学校作实验。孟丹无恶不作,人性几乎已被泯灭殆尽,他被校长指控偷了学校的20万法郎后被送进警察局,在校长准备因窃取了马修的成功而摘取勋章时,孟丹从警察局逃出来一把火烧了学校的某几间房,同时也烧掉了校长的勋章。在影片的最后,孟丹还是没有走上正路,可以说,孟丹是教育的失败。十多岁的孩子就邪恶到无法挽救?这很明显是教育方式的不对。再冷酷的人心中总有柔软的地方,就如再强大的敌人也有弱点一样,只要耐心的找到这一点,专攻这一点,就没有挽回不了的遗憾。然而那位校长的暴力无疑是雪上加霜,致使孟丹的劣行越来越恶劣,忽视他人的生命,到达杀人放火的地步。影片中的校长也代表了现实生活中的一类教师,他们追求名利,不把学生当成和自己等同的人来尊重,不把他们当成自己孩子般来爱护,因此,这种教师注定一败涂地。而马修取得了某种意义上的成功,他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同事的认可。在他被校长解雇时,害怕被关禁闭而不敢出来送行的孩子们在窗口挥动着小手,带着祝福的纸飞机从窗口不断地飞出来,宛若花儿朵朵。而那个在二战中失去父母的小不点贝比诺,在马修即将踏上离开的巴车时,跟着来了,乞求马修老师带他一起走,最终,出人意料地,马修果真带他走了。纵观全片,教育是要有爱的,父母般的爱,手足般的爱,朋友般的爱。如今的教育理念是以人为本,这样人性化的教育方式更需要有爱。正如母亲不会因为孩子的美丑存在偏袒和私心一样,做为老师,虽然一个班级几十个孩子,他们的家庭环境、先天素质与自身努力程度都不同,但一定要做到一视同仁,尊重,信任,理解,热爱每一个学生。老师的爱应该是一种博爱,爱你的每一位学生,关心他们的身体,关心他们的生活,关心他们的学习,关心他们的思想。谁都知道,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是不可比拟的,一句鼓励,可以让学生感到无比的激动和自豪,天下的母亲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快乐,那么老师也应该让学生看到自己点滴的进步,体验进步成长的快乐,增强继续进步的信心。但教育又不是只要有爱就可以的,也许谁都可以作一名教师,都可以去教授课程,但要教育学生的全面发展却不是多数人做的来的。

其实,教育也是一门高深的学问,需要你去慢慢的、小心的探索、发现。要像母亲一样容忍孩子一次次地“旧病复发”,还要针对不同的孩子,不同的性格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要像母亲一样善于发现孩子们的长处,充分肯定他的点滴进步,对他们的长处要“小题大做、无限夸张”,永远不说“你不行”,而是毫不吝啬地说:“嗨,你真棒。”让孩子在充满鼓励与期待的沃土中成长,决不能因为一点过失而让孩子在指责声中自卑地抬不起头来。对于即将为人师表的我们来说,马修给我们树立了一个最好的榜样。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000字<二>

这是一部优秀的法国电影,是每一位身为教师的人必看的经典电影。“最失败的音乐家”,“小小小小的代课老师”——马修就是我们的榜样。那主题曲《眺望你的旅途》久久地在我的耳边回荡,男孩们的合唱是夜莺的天籁之声。

马修把他的学生真正当成人来对待、来尊重。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春天,那就是我们记忆中的童年。每个人的童年都应该是快乐活泼的,就想春天一样,而这帮“放牛”班的孩子的春天就是马修老师带给他们的。这部电影的译名很有意思,“放牛班”中的“放牛”二字其实指的就是我们常说的“对学生不教不管”也就是所谓的“放羊”之意,而电影中的这群孩子就是这样一批让老师头痛不已的只能“放羊(牛)”的问题学生:打伤马桑大叔的乐格克,顽皮捣蛋的佩皮诺,古怪固执的莫杭治以及其他无心读书整日胡闹的孩子。面对这样一群几乎不把老师放在眼里,一味胡闹的孩子,辅育院的人都采取体罚、紧闭,如果是其他很多老师面对这群孩子,恐怕都只能挠头表示无能为力,怎么办,只能“放牛”呗。有多少人能相信,他们也有春天。但有人相信了,他或许怀疑过,犹豫过,但他最终做到了,他就是一个名叫克莱蒙马修的失业的音乐教师,而且,那时的他仅仅是一名代课老师,还不是一名正式的老师。他来到这个学校代课,原本只是想着糊口谋生,但是没想到他甚至改变了很多孩子的一生。这个貌不惊人的老师,发现这些问题学生几乎都很喜欢唱歌,而且那个叫皮埃尔的孩子还拥有一副好嗓子。这就是黄金,但它被埋在了土里,如果没人把它刨出来,就永远无法显示它的光芒,对于皮埃尔而言,这个刨土人就是马修老师。对于一个音乐家来说,心中没有爱,就不能作出有生命的音乐,对于一个老师来说,心中没有爱,他的教学生涯就像沙漠一样荒芜。克莱蒙马修正是心中有爱,所以他作出了有生命的音乐,也改变了许多学生的一生,使他们获得了属于他们的春天。

影片中的这帮孩子都是10岁左右的年纪,马修相信,即使有恶,又能够坏到哪去?他们缺少的正是爱,诸如贝比诺是个孤儿,而莫翰奇也只有残缺不全的母爱,只需要一点点爱,就足以点燃他们的心火,让他们明白,自己原来不是活在地狱中,原来自己也是天使。当马修老师把这些孩子组建成为一个合唱团,他们那宛如空谷黄莺般的美妙合声在电影中流淌了一个多小时,特别是皮埃尔天籁般的声音,使我完全沉醉在其中了。看着孩子们那因为受到肯定鼓励而分外专注的眼神,那一刻的感动真的难以言喻,也许我们中有人想起了自己童年时曾经遇到的这样的好老师,当然也有人遗憾:唉,我的童年为什么就没有碰到这样的老师呢?他们仅仅只是孩子,他们天真无邪,他们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梦想,他们是如此真挚的写下了自己的愿望,有消防员、有牛仔、有驯虎员,甚至是拿破仑将军。也许为了实现这些愿望,在没有正确的鼓励和引导下,孩子们难免走了一些弯路。当藏于地板缝中的钱和口琴被发现时,马修老师在气愤中找到孩子时,得到的答案出乎每个人的意料,也让老师感到心如针扎。“我想买一个热气球!”望着如此真挚的目光,马修老师和我们的心灵都被震撼了。

面对孩子们一次次的恶作剧,马修老师都用一颗宽容的心来接纳他们,正是这种宽容如一缕阳光直射“池塘之底”。终于喜欢恶作剧的孩子在照顾病人的过程中,渐渐产生了悔意。受惩罚的孩子在母亲面前保留了自尊心。自闭症的孩子在老师的关怀下慢慢打开了心扉,一次又一次马修老师用他的爱和宽容之心帮助了这些孩子,这是这份善良与伟大,改写了孩子们原本那充满晦涩的童年记忆,留下了一串歌声与欢笑,盼来了“放牛班的春天”。当昔日的照片变得昏黄,昔日的顽童已成为音乐家,我们看到了早已满头银发的皮埃尔、贝比诺对老师克莱蒙深情的怀念,往事并不如烟,因为改变了这些放牛班孩子命运的人留下的记忆,注定不会被风轻易吹散。“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对教育而言,不仅是一种磅礴的气势,而且体现一种宽容的态度。宽容是一种境界,是一种教育的智慧。它是从善良心灵中流淌出来的爱的泉水,它是从睿智头脑中升华出来的美的绿荫。

学生之为学生,就是因为他们还是孩子,有缺点,不懂事,甚至会犯错误。老师之为老师,就在于我们年长于学生,涵养胜于学生。宽容能使我们看到快乐的曙光,享受教育的过程,感悟人生的成长。只有宽容,才有真正的理解;只有理解,才有会心的沟通;只有沟通,才有真诚的信任。教育用兼容并包的方式,呈现“万紫千红才是春”的美景,而做为一个教师应该用宽容的心接纳每个孩子,让他们在教育的土壤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马修正是这样,在院长面前一次次包容了孩子们的过错,有一次次宽容他们的过错,一次次耐心的教导他们。为了使伤害校工的学生免于被关禁闭,他“包庇”了他,并把它作为教育的契机,让他去医务室服侍校工直到他痊愈,让这位孩子在内疚中悔悟。即便是他发现了那位偷了20万法郎的孩子,他也没有简单化地将他移交校长或警察局,他冷静、耐心地找他谈话,了解那位孩子的作案动机——仅仅是为了买一个热气球,那是他的理想。同样,马修把这位孩子的简直是不可饶恕的错误当作了教育的资源。在每一个孩子的童年中,每一个老师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有的甚至影响孩子的一生。孩子的心灵是稚嫩的,容易受伤的,他们有调皮、贪玩的天性,难免会犯些小错误,每当这时,就需要老师的耐心教诲,这样的教诲,需要讲求方法,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但无论什么方法,作为老师都要有一颗包容、宽容的心。在很多人的一生中,和老师相处的时间远比和自己父母相处的时间还多,老师对其产生的影响是相当巨大的,然而这种巨大的影响却又是不明显的,因为这种影响是在很多年中慢慢积累形成的,一个老师留下一点,在你一生中走过的无数老师,所留下的所有影响也许就是你人生改变至此的原因。影片中把校长与马修对比起来刻画,他们的教育理念有着天壤之别,最后校长一败涂地。

插班生孟丹,心理医生把他放到这所学校作实验。孟丹无恶不作,人性几乎已被泯灭殆尽,他被校长指控偷了学校的20万法郎后被送进警察局,在校长准备因窃取了马修的成功而摘取勋章时,孟丹从警察局逃出来一把火烧了学校的某几间房,同时也烧掉了校长的勋章。在影片的最后,孟丹还是没有走上正路,可以说,孟丹是教育的失败。十多岁的孩子就邪恶到无法挽救?这很明显是教育方式的不对。再冷酷的人心中总有柔软的地方,就如再强大的敌人也有弱点一样,只要耐心的找到这一点,专攻这一点,就没有挽回不了的遗憾。然而那位校长的暴力无疑是雪上加霜,致使孟丹的劣行越来越恶劣,忽视他人的生命,到达杀人放火的地步。影片中的校长也代表了现实生活中的一类教师,他们追求名利,不把学生当成和自己等同的人来尊重,不把他们当成自己孩子般来爱护,因此,这种教师注定一败涂地。而马修取得了某种意义上的成功,他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同事的认可。在他被校长解雇时,害怕被关禁闭而不敢出来送行的孩子们在窗口挥动着小手,带着祝福的纸飞机从窗口不断地飞出来,宛若花儿朵朵。而那个在二战中失去父母的小不点贝比诺,在马修即将踏上离开的巴车时,跟着来了,乞求马修老师带他一起走,最终,出人意料地,马修果真带他走了。纵观全片,教育是要有爱的,父母般的爱,手足般的爱,朋友般的爱。如今的教育理念是以人为本,这样人性化的教育方式更需要有爱。正如母亲不会因为孩子的美丑存在偏袒和私心一样,做为老师,虽然一个班级几十个孩子,他们的家庭环境、先天素质与自身努力程度都不同,但一定要做到一视同仁,尊重,信任,理解,热爱每一个学生。老师的爱应该是一种博爱,爱你的每一位学生,关心他们的身体,关心他们的生活,关心他们的学习,关心他们的思想。谁都知道,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是不可比拟的,一句鼓励,可以让学生感到无比的激动和自豪,天下的母亲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快乐,那么老师也应该让学生看到自己点滴的进步,体验进步成长的快乐,增强继续进步的信心。但教育又不是只要有爱就可以的,也许谁都可以作一名教师,都可以去教授课程,但要教育学生的全面发展却不是多数人做的来的。

其实,教育也是一门高深的学问,需要你去慢慢的、小心的探索、发现。要像母亲一样容忍孩子一次次地“旧病复发”,还要针对不同的孩子,不同的性格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要像母亲一样善于发现孩子们的长处,充分肯定他的点滴进步,对他们的长处要“小题大做、无限夸张”,永远不说“你不行”,而是毫不吝啬地说:“嗨,你真棒。”让孩子在充满鼓励与期待的沃土中成长,决不能因为一点过失而让孩子在指责声中自卑地抬不起头来。对于即将为人师表的我们来说,马修给我们树立了一个最好的榜样。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000字<三>

首先映入我眼帘的,就是一群“有问题的叛逆少年”,但他们在新学监马修的带领下,慢慢的转变,这正是安徒生的童话中丑小鸭褪变成天鹅的故事。

《在放牛班的春天》中的两种教育形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一是校长哈森的严厉派,这似乎让我想到了传统的教育模式。在中国古代盛行的私塾中,从来就是先生想打便打,想骂就骂,而且禁锢学生的思想,背不过文章便拿戒尺责罚。只不过与现在不一样的是,古时候的学生都很听话,用戒尺也能使学生拿到好成绩。

但是现在,21世纪里,学生愈发叛逆,像弹簧一样,老师硬,则他硬;老师软,则他更硬。有的老师也懒得理会,便保持一贯传统教育的思想——不打不成才。

二是学监马修的思想派,他的教育方式也代表了一种开放教育。老师从来就不打骂学生,而是靠“温暖”来感化学生,就算学生再不听话,但学生“冰冷的心”也会有融化的那一刻。电影中的小男孩皮埃尔开始也是一个叛逆十足的少年,但马修却发现了他异常的唱歌天赋。他美妙的歌声深深地震撼了我,是什么让这个叛逆少年最终成长为一位优秀的音乐家的?是马修的坚持不懈,是他的火热的心,终于感化了学生。

这两种教育我都经历过,我也被老师打过骂过。我也遇到过像马修一样的老师,深深地触动着我的心灵。在电影中马修最终战胜了哈森,思想派战胜了严厉派。但在现实生活中,这两种教育模式还依然并存着,但不管怎样,老师都是为了学生好,都是为了学生们的未来!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五)

这是一部法国电影,讲的是一位落魄的音乐家马修作为代课老师来到了一所专门收留问题少年的学校,马修遇到了不少“麻烦”。

一群被世人厌恶的孩子,却遇到了一个天使般的老师,救赎的灵魂找到了梦想,终于唱出了来自天堂的声音,这就是放牛班的春天。

电影中孩子们忧郁而又充满着期待的眼神始终印在我的脑海中,怎么也抹不去,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失去了父母的佩皮诺,他的那双明亮的眼睛,却时刻显露出忧郁与期盼,他每天都会靠在大门的铁栅栏上,眼睛望着远方,他多么的希望父亲的身影出现在自己的视线中,可事实无法改变。孩子们的心灵被“铁血”校长严重的扭曲。他们没有四季,在他们的生活中只有冬季。

马修带着他的音乐走入了这些孩子的心灵,让皮埃尔第一次懂得了什么是感激,让一群放荡不羁的孩子被音乐的神奇力量所“俘虏”。马修独特的教育方式,让我们深思:其实无论多么叛逆、任性的孩子,都有一把可以打开他们内心大门的钥匙,关键是教育者有没有这种愿望和耐心以及用怎样的方式与自己的学生进行沟通。希望在我们的身边有更多的“马修”老师。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000字<四>

也许没有人会知道,在法国某个小镇的郊外,通过一条幽静而长远的梧桐树围成的小道,有这样一所监狱般的寄宿学院,他们的校长冷酷、无情、虚伪而残忍,里面住着的学生们无法避免地成为了一群不学无术、野蛮、冷漠的小孩。他们是使家长无奈,老师烦恼的问题少年。谁也不会在意这些尚未成熟的心灵中所怀着的天真烂漫的梦想:热气球飞行员,建筑家……甚至是拿破仑那样的将军。刻板的校长只能以自己的准则加以暴力来惩罚他们。然而一个被公认为一事无成的人——马修来了,怀着对不良孩子们无私的爱,来了。就这样,放牛班的“小春天”在每个孩子的心田瑰丽而至。他们的梦想也逐渐开始萌发。

是的,是这样一个被世俗所公认的卑微的“过气的乐者,失业的教师”给“放牛班”带来了生机勃勃的“春意”。影片从顽皮的孩子的喜怒哀乐中折射出一颗身为教育者的马修的“善良、宽容而充满爱”的心,他以跳动的音符驯服了一群桀骜不逊的心灵,让他们感受到阳光的温暖,春天的气息……

我想,曾经身为一名教师的马修,曾经为音乐而奋斗的马修,是十分快乐的;然而,当马修面对人生的最低谷,当他对自己的人生感到迷惘,当他站在“池塘畔底”哺育院的门口时,他的心中当是悲哀的吧。当他面目严肃地站在这群学生的面前时,定也在想,这些学生到底是怎样的人吧;当他被学生们称为“子弹头”的时候,定也在心中暗暗地想着,为什么这些学生会是这样的桀骜不逊,定也在心中暗暗地恨,为什么自己总是这么的倒霉,定也在心中暗暗地迷惘着,自己以后应当怎样教育这些孩子呢?答案却是没有的。但是,当他了解这些孩子作恶的原因,当他看见这些孩子对校长的恐惧,当他知道这些孩子对音乐的热爱,当他见到孩子们天真烂漫的梦想时,他曾经想要狠起来的心又软了。于是,他竭尽全力以音乐教育他们,他费尽心思对校长建议换种方式教育他们,他尝试各种各样的方法让孩子们接受自己,……这种.种的种.种,无不表明他对孩子们无私、无悔、无怨的爱。或许,在他尝试着通过各种途径去取得成功却最终失败的时候,他是卑微的;当他为了自己心中无悔的爱而设身处地地为孩子们着想的时候,或许他仍是卑微的、是失败的;但是,即使他是卑微的,他的爱却也是伟大的,是平常人无法超越的无私的爱啊!

爱啊,绝对不会是卑微的啊!

即使你爱的是一个遭别人憎恨的罪犯,即使你爱的是一群桀骜不逊的孩子,即使你爱的是一些无人注意的花草、动物,你的爱啊,终究都会带来一个又一个奇迹的啊!

爱是什么?是金子般的梦么?是水晶般的心么?是天使创造的奇迹么?爱啊,像阅读一般,翻乱了邪恶的页码;像春风一般,洗濯了人们的心。荒野上的秃鹰,不再孤寂,因为有天使创造了爱的奇迹。用仙女般的恣肆,创造爱的奇迹;用天使般的心,放飞爱的奇迹。洗去心中的不快,倒空心中的尘埃;用爱填满,填满,直到心扉敞开。大地跳起迪斯科,它的心中充满了爱,因为春姑娘创造了——爱的奇迹。将你的爱,带给身边的人;用你的心,创造爱的奇迹。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000字<五>

这是一部优秀的电影,是每一位身为教师的人必看的经典电影,也使即将身为教师的我们受到了很大的教育。身为一名教师,马修就是我们的榜样,他把他的学生真正当成人来对待、来尊重。

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春天,那就是我们记忆中的童年。每个人的童年都应该是快乐活泼的,就想春天一样,而这帮“放牛”班的孩子的春天就是马修老师带给他们的。这部电影的译名很有意思,“放牛班”中的“放牛”二字其实指的就是我们常说的“对学生不教不管”也就是所谓的“放羊”之意,而电影中的这群孩子就是这样一批让老师头痛不已的只能“放羊(牛)”的问题学生:打伤马桑大叔的乐格克,顽皮捣蛋的佩皮诺,古怪固执的莫杭治以及其他无心读书整日胡闹的孩子。

面对这样一群几乎不把老师放在眼里,一味胡闹的孩子,辅育院的人都采取体罚、紧闭,如果是其他很多老师面对这群孩子,恐怕都只能挠头表示无能为力,怎么办,只能“放牛”呗。有多少人能相信,他们也有春天。但有人相信了,他或许怀疑过,犹豫过,但他最终做到了,他就是一个名叫克莱蒙马修的失业的音乐教师,而且,那时的他仅仅是一名代课老师,还不是一名正式的老师。他来到这个学校代课,原本只是想着糊口谋生,但是没想到他甚至改变了很多孩子的一生。这个貌不惊人的老师,发现这些问题学生几乎都很喜欢唱歌,而且那个叫莫翰奇的孩子还拥有一副好嗓子。这就是黄金,但它被埋在了土里,如果没人把它刨出来,就永远无法显示它的光芒,对于莫翰奇而言,这个刨土人就是马修老师。

对于一个音乐家来说,心中没有爱,就不能作出有生命的音乐,对于一个老师来说,心中没有爱,他的教学生涯就像沙漠一样荒芜。

克莱蒙马修正是心中有爱,所以他作出了有生命的音乐,也改变了许多学生的一生,使他们获得了属于他们的春天。

影片中的这帮孩子都是10岁左右的年纪,马修相信,即使有恶,又能够坏到哪去?他们缺少的正是爱,诸如贝比诺是个孤儿,而莫翰奇也只有残缺不全的母爱,只需要一点点爱,就足以点燃他们的心火,让他们明白,自己原来不是活在地狱中,原来自己也是天使。

当马修老师把这些孩子组建成为一个合唱团,他们那宛如空谷黄莺般的美妙合声在电影中流淌了一个多小时,特别是莫翰奇天籁般的声音,使我完全沉醉在其中了。看着孩子们那因为受到肯定鼓励而分外专注的眼神,那一刻的感动真的难以言喻,也许我们中有人想起了自己童年时曾经遇到的这样的好老师,当然也有人遗憾:唉,我的童年为什么就没有碰到这样的老师呢?

他们仅仅只是孩子,他们天真无邪,他们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梦想,他们是如此真挚的写下了自己的愿望,有消防员、有牛仔、有驯虎员,甚至是拿破仑将军。也许为了实现这些愿望,在没有正确的鼓励和引导下,孩子们难免走了一些弯路。当藏于地板缝中的钱和口琴被发现时,马修老师在气愤中找到孩子时,得到的答案出乎每个人的意料,也让老师感到心如针扎。“我想买一个热气球!”望着如此真挚的目光,马修老师和我们的心灵都被震撼了。

篇6:看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000字

看完法国电影《放牛班的春天》,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作为一个老师,我对影片中的马修老师怀着深深地敬意。马修无疑是一个很平常有很普通的老师。他没有什么头衔,也没有什么豪言壮语,有的只是从他的灵魂深处迸发出来的对孩子的爱。这种爱正是作为一个优秀老师所必须具备的。我想,作为一个优秀的老师,对学生的关爱既是一种天性,也是一种责任。这种爱是作为一个教师所应该具有的,天然的,而不是刻意的爱。

来到这个学校,他看到的,听到的都是这些孩子的调皮捣蛋。老督学被打伤了,自己又遭受到孩子的戏弄,而且孩子们总是用一种怀疑的目光看他。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对这些孩子失望。他知道孩子们需要的是理解、尊重与信任。他努力与孩子们进行沟通,虽然多次受挫,但他初衷不改。他知道过多的说教并不起作用,孩子们需要的不是说教,而是交流沟通。于是他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用音乐语言来和孩子们交流沟通。他组织了合唱团,他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合唱团找到自己的位置,经过一段时间,孩子们在音乐中终于找到了自信心,找到了自我,他成功了。

应该说,孩子们是幸运的,他们遇到了这样一个好老师。一个人的一生能遇到一个好老师,一个能够真正能够改变他们命运的老师,这是多么的不容易呀。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我们不缺乏教师,但是我们缺乏的是像马修这样的真正尊重孩子,能够给孩子们尊严,让他们感受到来自教师的那种真诚的关爱的教师。当前,我们正在进行一场深刻的教育改革,我们提倡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我想,马修这位老师无疑为我们的新课改做了一个很好的表率。

作为老师,马修很普通,他和许多教师一样默默无闻,无声无息。作为老师,他又是很不普通的。是因为他是一个真正走进孩子内心世界的老师,是真正转变了孩子的人生的老师,一个老师能做到这一点就很了不起了。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多少老师能给学生留下值得回忆的东西呢?又有多少老师能够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田,使他们终身难忘呢?

马修是一个普通的人,但是他又是一个很不普通的人。他的普通是就他这个人来说的,说他不普通,是就他的灵魂说的。一个人的高贵不在于他的地位和财富,而在于它的灵魂。这个世界也许有卑微的人,但却没有卑微的情感。马修无疑是一个很卑微的人,是一个不能很好的主宰自己的命运的人。但是,他却是一个具有伟大灵魂的最高尚的人。马修是一个很普通的人,是一个很平常的教师,他做着一个教师应该做的工作。但是,他又是一个很不平常的人。他的事业并不伟大,但是他的人格,他的灵魂却是那样的美丽,那样的高尚。他是一个真正用心在做教育工作的教师。他遭受了许多不公平的待遇,他的上级领导了不能理解他,对他的做法多有微词。但是,他仍然坚持自己的教育理想。现实是无情的,马修无奈的走了,孩子们也在无奈之送走了他们的老师。但是,他留给孩子们的音乐,却还在孩子们的心田流淌着,直到永远!

作为一个教师,马修是一个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的教学工作中,把自己的全部的爱,全部的尊重给予这些孩子的教师。可以说,他是一个真正用心在做教育的`教师。作为教师,马修是一个成功教师。面对这样一群看起来无可救药的孩子们,马修并没有放弃,也没有嫌弃他们,他总是用音乐来凝聚孩子们,用音乐语言来和孩子们沟通,提升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找到自我,认识自我。这一群在别人看来无可救药的孩子们,在他的教育和感化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作为一个音乐人,马修不是一个“不成功的音乐家”,他没有谱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乐章。但是,他又是一个世界上最伟大的音乐家,她是将自己的音乐谱写进孩子们的心田的音乐家,他是为孩子们的人生谱写出对动人乐章的音乐家。他是把自己的音乐写进孩子们的心田的真正的音乐家。同时,他又是将自己的人生谱写出最动人的乐章的音乐家。他是一个将爱写进了孩子们的心灵世界的老师。

篇7:看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000字

音乐的力量

本片中,一直以一首轻柔的、散发着淡淡哀愁却又催人奋进的旋律伴随着故事的发展,除此之外,还有像《黑夜》《风筝》等几首很美妙却让人感觉无法复制的歌曲。马休这位过气的音乐家在不经意间打开了孩子们的心灵之窗,将他们带入了音乐的殿堂,并尝试这为他们创作歌曲。当这些在人们心中的问题少年在合唱团里开口唱歌时,再也没有了不和谐,给人带来的是一种震人心魄的力量和感悟。与皮埃尔天籁般的声音相比,我更羡慕大家在一起和声而唱的感觉。电影中,马修老师给每个人唱歌的机会,并为他们分声部,这么多的孩子组成了一个完整的个体,皮埃尔依靠得天独厚的嗓音担任着主唱的任务,但并不是缺少某一个人一个集体就会不完整,合唱团就是一个整体,他会因为每个人的不断努力而更加完美。

马休老师依靠音乐的力量改变了好多人,先不说那些“问题儿童”,就连呆板、残忍的院长也站在了桌子上为了纸飞机的试飞成功而兴奋,并和孩子们一起踢球。音乐就是在这种刻板、沉寂的环境中散发着不可思议的魔力。

音乐是美妙的,是有力量的,是能够涤荡人们心灵的。而作为音乐的一种表演形式——合唱却更给我一种无法描绘的奇妙的感觉。一个人的唱法总是有限,一群人站在一起,有高声部、低声部、二重唱,音乐变化无穷。在前几天,我曾作为学院党支部的一名指挥参加了学院组织的红歌会,我就想在指挥的千军万马。手起,则和声而唱;手落,则戛然而止。他们的歌声给我带来的是一种冲击力,我的整个身体就像是浸泡在旋律的水中一样。所以,我和渴望有一天可以加入一个合唱团,就算是体会一次也就满足了。

老师和教育

究竟怎样的老师可以称之为老师,马休给了我们观众一个满意的答案。他不把这些对自己不敬的学生视为魔鬼、视为敌人,他不会采取“犯错、处罚、关禁闭”的教育模式。所有的学生都是孩子,他们在幼年时因为没有父母的陪同而显得先天不足,孩子需要犯错误,只是他们无法预料到自己这么做的后果,也无法自己去承受这样的后果,这是就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而不是一味的受体罚、关禁闭。在叛逆期的孩子,需要的是引导,而不是禁止。

什么是真正的教育?是因材施教,是对学生的关怀和宽容。

在合唱团中每个人都会找到自己的位置,当然,“乐谱架”和团长助理也是在这个特殊的集体中算作一个很好的位置。我们看得到,在这个小小的集体中缺少的谁都不可以。

篇8:看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000字

由于现在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影响, 农村出现了“空巢”的现象, 只有“三八”“九九”“六一”留守家园, 凡是农村的青壮年都纷纷进入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打工赚钱, 孩子们跟在爷爷、奶奶身边, 就像一群没人放养的牛群。

一群顽劣成性的学生, 一位充满爱心、循循善诱的教师, 再加上一个或几个顽固不化、粗暴专制的学校领导——这样的人物组合几乎已经形成了教育题材电影的一个固定的内在结构。而农村的教学完全具备这种影片的潜质。它所需要的就是一位合格的教师。那么, 怎样才能成为像马修老师一样人人敬爱、怀念的优秀教师呢?

首先, 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 真正把孩子的成长而非教学成绩放在首位。在影片当中, 马修老师是唯一一位敢和学校作对的老师。如果有孩子犯了错误, 全校师生立即集合, 如果在三秒内找不到肇事者, 所有孩子都要被关禁闭, 而且取消所有娱乐活动, 禁止任何外来探访, 直到找出肇事者为止……而孩子们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才能接受探访。而马修却用自己的行动无言地对抗着学校不合理的规则。作为小学教师也该如此。一方面, 学校要求教学质量, 而所谓的教学质量就是孩子们的好成绩。教师们为了获得优异成绩和荣誉称号, 需要做好充分的应试准备, 补课不说, 还打骂孩子。孩子们对教师又惊又怕, 而高年级的孩子因为已经开始走进青春期, 已经有了反抗意识, 纷纷结伴在背后咒骂老师, 甚至学习流氓行为, 私底下殴打老师。而马修用他独特的方式给予孩子们关心和爱护, 在孩子们编歌词取笑他时, 他没有惩罚学生, 而是纠正孩子的音准;在孩子们随意抛马修的皮包而被校长发现时马修用善意的谎言让孩子们免受惩罚;在莫杭治在黑板上画马修的肖像愚弄他时, 马修没有用“行动——反应”原则惩罚他, 而是用漫画式的手法画了莫杭治的肖像, 一笑了之。他用自己的教育方式对抗着“行动——反应”原则。

包容、理解和呵护是叛逆最好的解药。孩子终究是孩子, 邪恶面具下隐藏的依旧是内心的柔软天真。

其次, 教师应该多接触学生, 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影片以莫杭治的成功结束。莫杭治是一个长相甜美, 音质很好的孤僻的单亲孩子。当马修无意中发现孩子们喜欢唱歌时, 他组织了合唱团, 让每个孩子都发挥自己的特长, 他让每个孩子都有用武之地, 甚至是幼小的佩皮诺, 他都让他当指挥助理;还有五音不全的郭邦, 他突发奇想, 让他当乐谱架……马修用音乐激起了孩子们的兴趣, 他用音乐开启了孩子们的心灵之门。他发现了音乐奇才莫杭治, 他尽自己的力量去培养、发掘莫杭治的才能, 他给他开小灶, 他让他唱独唱, 他给他创造去音乐学校的机会。作为小学语文教师, 我们也应该尽量挖掘孩子身上的某些天赋, 比如诗歌朗诵、表演等。对于有天分的孩子, 语文教师应消除孩子们的心理障碍, 锻炼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在课上让他们进行诗歌朗读, 课下单独培养, 争取让每一个孩子都找到自己的优势, 做到公平、不偏袒。比如在六一儿童节上, 让孩子们自编话剧, 自导自演, 争取让每一个孩子都积极参与其中。

最后, 教师应该研究儿童心理, 教孩子爱学的知识。孩子们正处于青春烂漫的年纪, 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 这也是他们最无忧无虑、最贪玩的时候, 一个个像脱缰的野马。教师要顺应其生长的规律, 让他们在玩耍的时候,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强求孩子们做他们不喜欢的事情, 犹如拔苗助长, 与教师的初衷背道而驰。因此, 教师就要让孩子玩, 使之快乐学习、快乐成长。比如教孩子们唱歌, 带孩子们春游、写生, 让孩子们亲近自然的同时, 顺应了孩子们的天性。语文教师应该像语文学科一样, 综合、全面。教师平时应多涉猎其他方面的知识, 比如学习画画, 学唱儿童歌曲, 多看动画片, 关注孩子们关注的, 思考孩子们思考的, 尽量和孩子们走近, 甚至走近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对于一名农村语文教师, 教师应该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关怀。因为孩子们的父母, 有一方或者双方在外打工, 他们缺少父爱和母爱, 对孩子们的依赖就相对较多一些, 与自己父母隔膜就多一些。这时候, 教师不仅平常要关注孩子们的生活, 还要在教授语文课的时候, 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 让孩子们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比如在讲诗歌《静夜思》《小蝌蚪找妈妈》的时候, 启发孩子想象父母在异地他乡想念自己的幸福和无奈, 告诉孩子们妈妈就像小蝌蚪的妈妈一样, 是为了更好地让孩子生活, 才会离开他们。

语文教师就应该像马修老师一样, 有师者风范, 不一定会像马修老师一样成名, 却要争取做马修一样无私的好教师。

摘要:《放牛班的春天》是法国电影史上的一部经典, 通过对马修教师的人生经历进行回忆, 讲述了一位伟大教师的教学生涯, 给中国乃至世界的教育界一次提醒, 犹如雨后春雷, 给我们素质教育和新课标的实践, 提供了一些有利的借鉴和建议, 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人文教学具有间接的启示性意义。

篇9:放牛班的春天

何塞·卡列洪和埃斯特万·格拉内罗作为纯正的皇马青训产品,也是现在为数不多的身处皇马的卡斯蒂亚孩子。相比于格拉内罗,卡列洪的经历则更加坎坷,当他站在命运的十字路口,不同于马塔等人选择了出走,他忠贞不二地随皇马B队降入丙级,依然为母队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出走的同期队友当时已经在西甲站稳脚跟,作为卡斯蒂亚出品的边翼,马塔成为了蝙蝠军团的新翅膀,但同为边锋的卡列洪西丙赛季40场打入21球,数据漂亮但分量不大,意义仅限于帮助皇马B队重返乙级。

2008年,卡列洪被送到西班牙人队,伯纳乌看起来似乎已遥不可及,以“皇家”之身被贬谪到加泰罗尼亚平民球队,儿时的梦此刻更像镜中花、水中月。格拉内罗要幸运一些,年少成名的他被破格调入一队,没有经历西丙的苦难,不过在怪癖的舒斯特尔帐下,他也鲜有出场机会。同样是命运的拐点,格拉内罗被租借到赫塔费——好歹只是租借,好歹还在马德里。对于皇马的年轻球员来说,伯纳乌永远是他们心中的梦剧场,卡列洪、格拉内罗都盼望能早日回家。

只要是千里马,就总会遇到伯乐。因为没有放弃梦想,卡列洪就格外卖力。在西班牙人队,他以灵动、快速、鬼魅的球风,迅速成为波切蒂诺手下的绝对主力,近三个赛季中联赛97次出场,有10球入账。在球场上面对老东家的时候,卡列洪更是竭尽全力去证明自己的能力:上赛季皇马客场1∶0小胜西班牙人之战,开场仅88秒他就甩开佩佩形成单刀之势,迫使圣卡西禁区外犯规并领到红牌离场。赛季结束后,卡列洪终以500万欧元身价衣锦还乡。格拉内罗同样未曾放弃过重登“银河战舰”的梦想,2009年夏,皇马主席佩雷斯除了天价引进C罗,也没忘记带回这颗皇马“遗珠”。卡列洪和格拉内罗眼下作为皇马的常备替补,经常在不多的上场时间里完成美妙的表演,前者本赛季已10次登场,在358分钟内打入5球,后者虽没有亮眼数据,但其全面的能力在前两个赛季已经得到证明。

美凌格的孩子终于回到了自己梦开始的地方,而此时,当初那群孩子中却有更多人与家渐行渐远。

马塔们的流浪命运

能像卡列洪、格拉内罗这样幸运的卡斯蒂利亚孩子,毕竟只是沧海一粟,反而,诸如埃托奥式的悲剧却在一幕幕地上演,胡安·马塔、阿尔瓦罗·内格雷多便是埃托奥之后手刃旧主的代表。卡列洪和格拉内罗如愿以偿之时,马塔和内格雷多则穿着不一样的白衣。前者如今能在英超大放异彩,要感谢在巴伦西亚的历练,后者超越比利亚暂成西甲本土射手王,要感谢塞维利亚给了他机会。

马塔曾在2005-2006赛季帮助皇马青年队赢得青年国王杯,并在2006年U19欧青赛上率领西班牙队夺得冠军,但他与皇马的合约于2006-2007赛季末结束,却未能得到续约。2007年3月,巴伦西亚俱乐部体育总监卡博尼向马塔表示出真挚的诚意,终于说服他在2007年夏以自由身加盟蝙蝠军团。就这样,马塔梦想的方向开始偏离皇马,尽管最初在梅斯塔利亚也得不到上场机会,但是2007年底,主教练罗纳德·科曼实施清洗计划,三名老将永不录用,同时部分球员的伤病也导致人手捉襟见肘,马塔把握住机会,上场时间直线上升。三个赛季里,马塔为蝙蝠军团打入31球,从伯纳乌到梅斯塔利亚,舞台的大小并不妨碍马塔的成长和成名。作为少帅博阿斯本赛季前最重要的一签,他如今承载着斯坦福桥复兴的希望。当初在卡斯蒂利亚并不算出名的马塔,正在用自己的行动证明着,他们不是垮掉的一代。

与马塔一样,内格雷多也一度渴望皇马的知遇之恩,但现如今他也只能以对手身份面对老东家了。2005年他踌躇满志来到皇马B队,与索尔达多、德拉雷德、马塔一起奋斗西乙,憧憬着进入皇马一队的那天。然而伯纳乌的大舞台上锋线人才济济,连萨维奥拉都是铁板凳,哪会有他的上场空间。内格雷多于是接受了升班马阿尔梅里亚的邀请,踏上了流浪的路途。埃梅里的球队很快就确立了内格雷多的主力中锋位置,给了他9号球衣,并专门设计了侧重边路进攻的战术,以保证给内格雷多的弹药输送。内格雷多没有辜负埃梅里的莫大信任,在阿尔梅里亚的两个赛季里总共打进了32球。虽然皇马在2009年夏天亡羊补牢般地买回了他,但是C罗、本泽马先后到来,内格雷多没过多久就被俱乐部以1500万欧元卖给塞维利亚。对于皇马的出尔反尔,命运多舛的内格雷多当时就怒斥佩雷斯,认为皇马把自己当成了赚取差价的商品,并放话说绝不再回皇马。

哈维尔·加西亚代表着卡斯蒂亚2006一代的青春与朝气,他曾在2006-2007赛季随皇马一线队征战,接下来的赛季前往奥萨苏纳,积累了比赛经验,同时也让皇马教练组看到了他的表现及潜能,决定将其回购。加西亚终于又回到了梦寐以求并渴望取得成功的伯纳乌,他也被看做是继雷东多、古蒂之后皇马又一位出色的组织型后腰。可是由于皇马的巨星政策,哈维尔·阿隆索和沙欣的先后到来限制了他的成长空间,马塔和内格雷多式的悲剧也在这名小将身上重演。2009年夏天,加西亚以700万欧元身价前往葡萄牙,到重建中的本菲卡队寻找机会。24岁的西班牙中场已经在本赛季10场葡超联赛中攻进一球,并帮助球队以小组头名晋级冠军联赛16强。由于同组的曼联队不幸出局,红魔冬季进补的呼声日益高涨,而加西亚也与队友盖坦一起,被视为红魔中场补充的对象之一。

野百合也有春天

胡安·马塔和哈维尔·加西亚投身国外,注定了他们只能成为漂泊的浪子,卡列洪或许只是皇马遗珠回收的个例,至少在“银河战舰”的甲板上,撑起桅杆的只会是那些巨星。皇马主席佩雷斯不是个有长远谋略的战略家,房地产大鳄的角色决定他只能是深谙市场效应的商人。相比之下,“放牛班”拉法布里卡(皇马青训基地)2006级的孩子们很受其他球队欢迎,其成才程度并不逊于拉马西亚,诸如U-19队射手王布埃诺、决赛最佳帕雷霍等人,如今已在西甲占有一席之地。据统计,本赛季西甲联赛中共有40名皇马青训“产品”。

上一篇:以惜为话题的作文下一篇:补休年休假的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