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的搬迁合同

2024-05-18

房屋的搬迁合同(精选8篇)

篇1:房屋的搬迁合同

甲方(拆迁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 址:____________ 邮码:___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 职务:____________

乙方(被拆迁人):____________

地 址:____________ 邮码:___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 职务:____________

甲方因建设需要,须拆除乙方使用的房屋,根据城市房屋拆迁安置补偿法规...全文>>

◇城市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范本

1.外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内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顶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地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门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厨房...全文>>

◇房屋拆迁安置补偿合同(范本)

甲方(拆迁人):_____________地 址:_________ 邮码:_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法定代表人:______ 职务:_________

乙方(被拆迁人):___________地 址:_________ 邮码:_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法定代表人:______ 职务:_________

甲方因建设需要,须拆除乙方使用的房屋,根据城市房屋拆迁安置补偿法规、政策的有关规定,甲乙双方经协商,就房屋拆迁安置补偿达成如下协议...全文>>

◇房屋拆迁安置补偿合同范例

拆迁人(以下简称四方):

法定代表人:____,地址:___;单位名称_______;邮编___,电话__。

委托代理人:

法定代表人______,地址:___单位名称_____;邮编:__,电话:____。

被拆迁人(以下简称乙方):姓名:__,性别:__;年龄:___住址:_______

委托代理人...全文>>

◇房屋拆迁产权调换协议文本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营业执照注册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委托代理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受委托拆迁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2:房屋的搬迁合同

委托方: 身份证号:(以下简称甲方)代建方:(以下简称乙方)委托代理人:

甲方在xx安置点内采取统规自建方式建设房屋,现委托给乙方按照规划设计要求进行修建,根据《合同法》及相关法律的规定,双方本着自愿的原则,签订如下协议:

一、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XX乡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万XX安置点搬迁户自建房

2、工程地点:XX乡XX安置点内(宅基地编号)

3、楼层及面积:该房屋建设楼层X层,建筑面积平方米(米×米)

4、建筑结构:砖混(现浇)

二、建设内容:该房屋基础(孔桩 米)、主体(框架结构)、装修(粉刷涂白)、安装(室内水电)、安全(合同期内)

三、工程总造价:万元=建筑面积

平方米×单价 元/平方米。

四、代建方式:合同实行包工包料一次性包干。

五、质量要求:

1、总体质量要求达到图纸设计和变更说明要求。

2、楼层、户型、结构均按乡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设计施工。

3、内外装修装饰、房屋风貌和外墙正面色彩必须与乡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设计风格一致。简单装修的具体要求限于涂料、地坪收光找平、卫生间大便器及1.5米高的墙砖、灶台、洗菜池、水电、门等。

4、建筑材料钢材和水泥每一批次都必须要有产品合格证和质量抽检报告;房屋用砖具体种类根据砖的供给情况结合施工需求而定;其余建筑材料质量必须由监事会签字认可。

5、室内水电安装费用包含在工程款内。

六、工程期限: 180天。从5月1日—10月31日,各工期时段严格按乡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指挥部倒排工期要求为准。

七、付款方式:由理事会代搬迁户按工程进度分期付款。

第一期50%:付款 元,完成房屋基础建设; 第二期30%:付款 元,完成房屋主体建设; 第三期20%:付款元,完成房屋简单装修。

八、安全责任:乙方承担该项目所有安全责任。

九、验收标准: 本工程以设计方案、图纸为依据,按照建筑工程规范执行,由甲方邀请相关单位和监事会分阶段验收和总结验收。

十、双方职责:

1、甲方按合同约定时间和比例及时付款给乙方,不得借故拖欠应付款项。

2、乙方必须按设计图纸方案及建筑规范施工,并按约定的时间完成工程。

3、乙方自主采购合格建筑材料,甲方有权对乙方采购的建筑材料进行检查验收或抽样送检。

4、乙方按合同时间交付房屋给甲方,交付时间为:2016年10月31日前。

5、若发生工程质量问题,造成甲方损失的,由乙方负责经济赔偿。

十一、相关事宜:

1、本合同未尽事宜,双方另行协商解决,形成补充合同具有与本合同相同法律效力。

2、本合同经甲乙双方签字后生效,任何一方违约,承担因违约给对方造成的直接和间接损失并支付违约金 万元。

3、本合同一式三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乡易地 扶贫搬迁工程指挥部一份。

甲方:(手印)

乙方:(签章)委托代理人:(手印)

篇3:房屋的搬迁合同

一、房屋征收搬迁类型与协议搬迁的定义

《宪法》第十条规定,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属于集体所有。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土地的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使用者只享有土地使用权,这是我国土地制度的基本特征。对于国有土地上的房屋征收,《征收条例》作了明确的规定,而集体土地上房屋搬迁目前没有专门的法律规定,只是土地管理方面的法律规定了属于集体土地征地过程中涉及房屋及地上附着物的补偿。

从实践来看,房屋征收搬迁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政府依法组织实施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在《征收条例》出台前,适用《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简称《拆迁条例》),在对房地产权利人进行补偿安置后实施房屋拆迁。2011年《征收条例》施行后,拆迁为征收所取代,对于因公共利益需要征收房屋的,由市县级人民政府作出征收决定实施征收,对房屋所有权人进行补偿和安置,土地使用权同时收回。二是集体土地征地过程中,按照法律规定对使用集体所有土地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和建设用地使用人的房地产实施评估补偿。三是国有土地上非征收项目和办理征地手续前的集体土地上房屋及附着物搬迁。本文所指主要是第三种情形。因此,协议搬迁方式可定义为:为了项目建设需要,对国有土地上的非征收项目的房屋和办理征地手续前的集体土地上房屋及附着物,根据民事自治的原则,通过协商签订补偿安置协议,给予房地产所有权人合理补偿和安置,实现房屋搬迁的方式。协议搬迁方式所涉及土地权属转移需依法办理相关手续。

二、当前房屋征收搬迁现状与原因分析

我国的房屋征收拆迁制度经历了政府拆迁-市场化拆迁-政府征收的转变过程。由于拆迁制度目的是为项目建设需要,与《宪法》和《物权法》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可以征收集体所有的土地和单位、个人的房屋及其他不动产的精神相悖,所以出台了《征收条例》。《征收条例》已经施行4 年多时间,对市县级人民政府组织实施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行政行为作了许多程序性规定,其实施要比拆迁规范严格得多。但由于《征收条例》限定征收的范围须是为了公共利益需要,比过去缩小很多,而城乡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包括项目建设、城中村改造等)对土地的需求并没有减少,因而出现了以民事的方式解决困局而打“擦边球”的现象。

据笔者调查,《征收条例》实施后征收拆迁的主要特点呈现为:房屋征收项目少,一般城市由政府作出征收决定的项目只占三分之一左右,有些小城市和县城城区甚至没有征收项目。以盐城市区为例,今年以来实施征收项目(含上年结转)30个,占征收搬迁项目总数的26%。11个县(市、区)有7个没有新的征收项目。协商搬迁比例大,一般城市征地拆迁和协商搬迁占三分之二以上,甚至更多。盐城市区今年前三个季度实施114 个征收搬迁项目,其中协商搬迁项目84 个、占74%,完成面积占58.6%。搬迁项目矛盾多。《征收条例》实施后征地拆迁引发的信访矛盾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但是因过去拆迁遗留问题和协议搬迁纠纷引发的信访呈上升势头。有些已经拆迁5年、1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遗留问题,仍在不断信访和诉讼之中。协议搬迁项目一般没有统一的政策标准和规范,信息公开不够,尺度把握上区域之间差异较大,导致被搬迁人诉讼和信访比较多。分析出现当前现状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经济发展的需求与集约节约用地、建设用地规模从严控制的矛盾。城市要扩张、项目要实施,受制于老城区存量国有土地开发成本高,新征集体土地指标紧、难度大、周期长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城中村改造等“边用边征”“先用后征”“先租后征”等现象比较普遍。由于土地性质所限无法实施房屋征收,征地手续难到位难以实施征地拆迁,只能采取协议搬迁的方法解决问题。

二是城市扩张的需求与法定征收程序要求严、法律规范不完善的矛盾。城市扩张和更新改造必然要实施旧城区和城中村改造,历史原因形成了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混杂交错的状况,按照房屋征收的程序难以进行,采用协议搬迁方法处理比较简单。城乡结合部、各类园区建设、城市新区建设土地性质一般仍为集体,国家层面的《集体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尚未出台,现行征地过程中对于农民宅基地上的房屋和集体建设用地上的房屋补偿没有顶层的法律规定,在征地过程中一般也不作处理,而是留给用地过程中参照征收处理。最高法2005年曾经有答复,行政机关征用农村集体土地之后,被征用土地上的原农村居民对房屋仍享有所有权,房屋所在地已被纳入城市规划区的,应当参照《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及有关规定,对房屋所有权人予以补偿安置。这也是造成协议搬迁比例大的原因。

三、协议搬迁房屋涉及的法律问题与思考

协议搬迁方式从法理上分析应当属于民事行为。根据民法意思自治的原则,签订协议只要体现当事人的真实意图在法律上就应当予以支持。协议搬迁房屋涉及以下几个法律问题需要研究。

一是政府和基层组织在协议搬迁过程中的角色问题。在实际操作中,协议搬迁方式离不开基层组织的推进,项目建设同样为政府行为,这就导致被搬迁人对将协议搬迁定义为民事行为的不认可。笔者认为,协议搬迁方案以村集体经济组织或其他经济组织为实施主体,更能体现民事的性质。政府或者基层组织可以作为组织者和推动者的角色,这样可以规避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风险。

二是搬迁协议的属性定位和形式要求。利用民法的意思自治原则破解用地和项目建设难题应当把握好协议的过程和形式。协议搬迁方案应当广泛征求意见,协议的过程应当充分协商,不应违背当事人的意愿。《行政诉讼法》修订后,对于房屋征收补偿协议所涉及的诉讼是作为行政案件处理的,协议搬迁既然定位为民事行为,就应避免政府和基层组织的直接介入;搬迁协议的内容和格式也不宜采用征收协议格式,这样能够真正体现其民事性质。

篇4:房屋的搬迁合同

一、房屋征收搬迁类型与协议搬迁的定义

《宪法》第十条规定,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属于集体所有。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土地的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使用者只享有土地使用权,这是我国土地制度的基本特征。对于国有土地上的房屋征收,《征收条例》作了明确的规定,而集体土地上房屋搬迁目前没有专门的法律规定,只是土地管理方面的法律规定了属于集体土地征地过程中涉及房屋及地上附着物的补偿。

从实践来看,房屋征收搬迁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政府依法组织实施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在《征收条例》出台前,适用《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简称《拆迁条例》),在对房地产权利人进行补偿安置后实施房屋拆迁。2011年《征收条例》施行后,拆迁为征收所取代,对于因公共利益需要征收房屋的,由市县级人民政府作出征收决定实施征收,对房屋所有权人进行补偿和安置,土地使用权同时收回。二是集体土地征地过程中,按照法律规定对使用集体所有土地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和建设用地使用人的房地产实施评估补偿。三是国有土地上非征收项目和办理征地手续前的集体土地上房屋及附着物搬迁。本文所指主要是第三种情形。因此,协议搬迁方式可定义为:为了项目建设需要,对国有土地上的非征收项目的房屋和办理征地手续前的集体土地上房屋及附着物,根据民事自治的原则,通过协商签订补偿安置协议,给予房地产所有权人合理补偿和安置,实现房屋搬迁的方式。协议搬迁方式所涉及土地权属转移需依法办理相关手续。

二、当前房屋征收搬迁现状与原因分析

我国的房屋征收拆迁制度经历了政府拆迁-市场化拆迁-政府征收的转变过程。由于拆迁制度目的是为项目建设需要,与《宪法》和《物权法》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可以征收集体所有的土地和单位、个人的房屋及其他不动产的精神相悖,所以出台了《征收条例》。《征收条例》已经施行4年多时间,对市县级人民政府组织实施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行政行为作了许多程序性规定,其实施要比拆迁规范严格得多。但由于《征收条例》限定征收的范围须是为了公共利益需要,比过去缩小很多,而城乡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包括项目建设、城中村改造等)对土地的需求并没有减少,因而出现了以民事的方式解决困局而打“擦边球”的现象。

据笔者调查,《征收条例》实施后征收拆迁的主要特点呈现为:房屋征收项目少,一般城市由政府作出征收决定的项目只占三分之一左右,有些小城市和县城城区甚至没有征收项目。以盐城市区为例,今年以来实施征收项目(含上年结转)30个,占征收搬迁项目总数的26%。11个县(市、区)有7个没有新的征收项目。协商搬迁比例大,一般城市征地拆迁和协商搬迁占三分之二以上,甚至更多。盐城市区今年前三个季度实施114个征收搬迁项目,其中协商搬迁项目84个、占74%,完成面积占58.6%。搬迁项目矛盾多。《征收条例》实施后征地拆迁引发的信访矛盾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但是因过去拆迁遗留问题和协议搬迁纠纷引发的信访呈上升势头。有些已经拆迁5年、1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遗留问题,仍在不断信访和诉讼之中。协议搬迁项目一般没有统一的政策标准和规范,信息公开不够,尺度把握上区域之间差异较大,导致被搬迁人诉讼和信访比较多。分析出现当前现状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经济发展的需求与集约节约用地、建设用地规模从严控制的矛盾。城市要扩张、项目要实施,受制于老城区存量国有土地开发成本高,新征集体土地指标紧、难度大、周期长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城中村改造等“边用边征”“先用后征”“先租后征”等现象比较普遍。由于土地性质所限无法实施房屋征收,征地手续难到位难以实施征地拆迁,只能采取协议搬迁的方法解决问题。

二是城市扩张的需求与法定征收程序要求严、法律规范不完善的矛盾。城市扩张和更新改造必然要实施旧城区和城中村改造,历史原因形成了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混杂交错的状况,按照房屋征收的程序难以进行,采用协议搬迁方法处理比较简单。城乡结合部、各类园区建设、城市新区建设土地性质一般仍为集体,国家层面的《集体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尚未出台,现行征地过程中对于农民宅基地上的房屋和集体建设用地上的房屋补偿没有顶层的法律规定,在征地过程中一般也不作处理,而是留给用地过程中参照征收处理。最高法2005年曾经有答复,行政机关征用农村集体土地之后,被征用土地上的原农村居民对房屋仍享有所有权,房屋所在地已被纳入城市规划区的,应当参照《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及有关规定,对房屋所有权人予以补偿安置。这也是造成协议搬迁比例大的原因。

三、协议搬迁房屋涉及的法律问题与思考

协议搬迁方式从法理上分析应当属于民事行为。根据民法意思自治的原则,签订协议只要体现当事人的真实意图在法律上就应当予以支持。协议搬迁房屋涉及以下几个法律问题需要研究。

一是政府和基层组织在协议搬迁过程中的角色问题。在实际操作中,协议搬迁方式离不开基层组织的推进,项目建设同样为政府行为,这就导致被搬迁人对将协议搬迁定义为民事行为的不认可。笔者认为,协议搬迁方案以村集体经济组织或其他经济组织为实施主体,更能体现民事的性质。政府或者基层组织可以作为组织者和推动者的角色,这样可以规避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风险。

二是搬迁协议的属性定位和形式要求。利用民法的意思自治原则破解用地和项目建设难题应当把握好协议的过程和形式。协议搬迁方案应当广泛征求意见,协议的过程应当充分协商,不应违背当事人的意愿。《行政诉讼法》修订后,对于房屋征收补偿协议所涉及的诉讼是作为行政案件处理的,协议搬迁既然定位为民事行为,就应避免政府和基层组织的直接介入;搬迁协议的内容和格式也不宜采用征收协议格式,这样能够真正体现其民事性质。

三是被搬迁人的财产等权益保障问题。保障被搬迁对象的实体利益是协议搬迁的核心所在。对于国有土地上的非征收项目协议搬迁,补偿安置应当与当地的房屋征收政策和标准一致,既不能压低也不能抬高,压低了当事人利益受损,抬高了会影响其他征收项目的实施。对于办理征地手续前的集体土地上房屋及附着物的协议搬迁,其补偿标准亦应参照国有土地上的征收标准。根据最高人民法院2011年8月7日发布的《关于审理涉及农村集体土地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法释〔2011〕20号)规定,征收农村集体土地时未就被征收土地上的房屋及其他不动产进行补偿安置,补偿安置时房屋所在地已纳入城市规划区,土地权利人请求参照执行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补偿标准的,人民法院一般应予支持,但应当扣除已经取得的土地补偿费。办理征地手续的应当这样处理,在办理征地手续前的协议搬迁更应这样处理,以保证集体土地使用人利益不受损害。按照《物权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协议搬迁过程中,要给予宅基地使用人合理的安置,确保其居住条件不降低;办理征地过程中,失地农民的其他利益也应当得到有效保障。

篇5:农村房屋搬迁申请

我叫,是乡村组农民。由于下列几个原因,我申请搬迁住房:

1、我现住的房屋,还是40多年前建的简陋木制瓦房,虽经过多次整修,但破损处仍然较多,修修补补既难解决漏雨漏风问题,墙体已经倾斜,已经影响我们的生命安全。因而搬迁新房非常有必要。

2、我现居住的房屋一共4间,60多平方米,要住5人,还要堆放粮食和厨房等,显得十分拥挤。特别是我儿子后年要娶媳妇,女方家要求必须有新房才肯嫁过来。为了改善现有的住房状况,为了我大儿子能顺利成家,我必须搬迁新房。

3、我的父亲是参加抗美援朝的退伍军人,去年生病,现在瘫痪在床。母亲也瘫痪在家,生活不能自理。为了更好地照顾好两位老人,让他们安享晚年。恳请领导批准我们的搬迁申请。

4、我搬迁的要求是同乡里其他人搬迁条件一样,另外还请领导对我们退伍军人和困难家庭相应的照顾和关心。特此申请,敬请领导审核批准。附:l、现住房照片,2、生产小组的证明,3、军人退伍证明

此致敬礼!

申请人:

乡村组

年月日

村领导签字:

乡领导签字:

生产小组证明

我叫,是乡村组农民。由于多方面原因,我申请搬迁住房,请小组村民证明。

村小组村民签字:

篇6:房屋搬迁协议书

乙方:被拆迁房屋户主: (以下简称乙方)

为了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改善镇区居民的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提高集镇综合服务功能,促进镇经济发展和公益事业建设,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按照集镇总体规划,现对规划区范围内在街道控制线内的房屋进行拆除,根据国家和云南省有关法律、法规、文件规定,对你户的建筑物进行拆除,按人民政府办公室文件****发[]10号规定进行补偿。为了明确双方权益,经甲、乙双方协商,双方就房屋及地上附着物补偿达成共识,并达成如下协议

:一、房屋建筑物、附属物补偿序号房屋建筑物、附属物单位或面积补偿基准单价(元)合计(元)1 2 3 4 5 6 7 8 9 10 合计(元)

二、甲方按补偿方式向乙方一次性支付全部补偿费,总合计2 人民币大写: 整(小写:¥ 元)。

三、经甲乙双方同意签订后,乙方不得干扰甲方正常施工,不得无理取闹,如乙方干扰、阻止,一切责任经由乙双方自行承担。四、房屋建筑物及附属物拆除时间:20xx年 月 日至20xx年 月 日,由乙方自行拆除,逾期未拆除,则由甲方组织相关部门人员进行拆除。

五、甲方提醒乙方,在房屋建筑物及附属物拆除过程中,必须十分注意安全,若出现与拆除相关的安全事故,概由乙方承担。

六、甲方承诺,乙方在20xx年12月31日前,在拆迁房屋后街道控制线外的宅基地块上新建房屋完工的,村建所的基础设施配套费减半收取。

七、乙方的家庭成员一致同意签字人员作为乙方的家庭成员代表,由他在协议文件上签字按印,甲方付给乙方的各项费用,一律由乙方代表领取,甲方对乙方家庭成员中发生的一切纠纷一律不负责任。

八、本协议一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本协议由甲乙双方签字之日起生效,协议生效后,甲乙双方均不得擅自修改或解除协议。

甲方: 法人代表:

乙方代表:

篇7:2011年房屋搬迁协议书

甲方:勤得利农场第管理区

乙方:身份证号:

根据总局、分局两级党委扩大会议精神,关于实行撤点复垦、整体搬迁和《勤得利农场关于居民组整体搬迁的实施方案》的具体要求,为保护甲乙双方权益,保障整体搬迁工作顺利实施,经双方共同协商,达成如下协议。

一、乙方现住房屋结构,建筑面积平方米。

二、乙方搬迁方式:。

三、乙方户口所在地:。

四、补贴标准:按照整体搬迁的实施方案,根据乙方现住房结构补贴元/平方米,具有勤得利农场户口增加补贴元/平方米,1959年山东支边青年来农场的老职工户增加补贴元/平方米。

补贴金额:大写

五、乙方必须在2011年月日之前将现房屋拆除,否则,农场依法拆迁,一切损失由乙方自负。

六、乙方在规定的时间内拆除,甲方将补贴款以货币资金全额发放到位。

甲方:第管理区乙方:

篇8:我国城市房屋搬迁现状及补偿制度

关键词:城市房屋搬迁,房屋征收,城市房屋搬迁补偿制度

一、城市房屋搬迁、城市房屋搬迁补偿的概念

城市房屋搬迁, 是指为了城市发展和建设项目的实施, 由搬迁人以进行项目建设为目的而对城市规划取得国有土地现有的房屋进行拆除, 对房屋的所有人和承租人进行动迁、补偿等系列活动的总称。

城市房屋搬迁补偿, 是指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 征收国有土地上单位、个人的房屋, 应当对被征收房屋所有权人 (以下称被征收人) 给予公平补偿。

二、各地房屋搬迁现状

(一) 上海

随着住房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 原有的补偿安置办法所存在的矛盾逐步突出, 有些居住面积大、住房结构好、人口少的居民所得到的拆迁补偿安置费难以保证其原有的居住水平, 有些居民通过增加被拆除房屋中的户口数量或改变家庭结构等手段, 谋取更多的补偿安置费用。这种情况下, 需要按照市场经济和深化房改的要求, 把拆迁补偿安置工作纳入市场经济的轨道;保持新老拆迁政策的连贯性, 实现平稳过渡;需要推行市场化补偿机制, 保护拆迁当事人的合法利益。因此上海市结合本市实际, 全面贯彻国务院新的拆迁条例, 加强对拆迁活动的全过程管理, 形成透明和便民的工作机制, 积极推动房屋拆迁从按人口因素补偿安置向按被拆除房屋市场价补偿安置的转变。于2005年制定了新的《上海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实施细则》。对于新老拆迁政策的衔接问题, 上海市政府做了如下规定:2005年11月1日以后核发拆迁许可证的基地, 适用新办法。1 1月1日以前取得拆迁许可证的基地, 适用老办法;其中尚未完成补偿安置的, 1 1月1日以后需作出拆迁裁决和强迁的, 在程序上适用新办法。

(二) 北京

北京市政府在2004年出台了《北京市政府关于做好房屋拆迁工作维护社会稳定的意见》, 该《意见》要求:1、拆迁公示;2、拆迁市场规范;3、强制拆迁;4、拆迁总量控制。

2009年北京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本市城市房屋拆迁安置和补偿工作的若干意见》。在今后的拆迁中, 拆迁户可以选择房屋安置, 也可以选择货币补偿。根据意见, 评估机构要先采用市场比较法评估确定拆迁区域内的补偿基准价格, 基准价格要在拆迁范围内公示7天, 由评估机构在现场说明, 听取各方意见。当事人对基准价格有异议的, 可以向评估专家委员会申请技术鉴定。如果遇到拆迁补偿纠纷, 作为给出评估价的第三方评估机构无疑是重要因素。此前北京市拆迁补偿标准是采用“基准地价法”来确定。该方法是政府根据地段、区域和历史时期的不同, 确定城市土地的价格。这个价格远远低于房屋市场价。例如, 如果按照“基准地价法”, 二环左右的补偿价格大约在八九千每平方米, 而该区域的房价则达到了两三万元。而市场评估法是参照周边普通商品房的价格作为补偿标准, 秉承的原则是“拆一房还一房”。最终形成的价格与被拆区域周边房价几乎相当甚至更高。

(三) 郑州

2005年郑州出台市区房屋拆迁补偿标准, 该标准不但与房屋所在地理位置挂钩, 也跟办公、商业、住宅等房屋用途挂钩。其中, 办公用房每平方米补偿2200至880元, 商业用房每平方米6000至1500元、住宅每平方米1650至650元, 其他房屋每平方米1440至600元。该标准包括1、当事人自选房价评估机构;2、评估结果7天公示;3、参照地理位置和用途补偿, 房屋拆迁货币补偿基准价格由市人民政府每年制定并公布一次。

三、城市房屋搬迁特点分析

促进城市建设, 加快城市化进程城市房屋搬迁是城市发展、城市建设中一项重要工作, 对实现城市规划目标, 推进城市环境面貌更新, 改善城市居民居住条件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城市房屋搬迁, 城市旧城区得以改造, 基础设施得以配套, 广大市民的起居环境得到改善, 房屋拆迁给城市建设带来巨大的变化。保证了住宅建设的顺利进行, 增加了居民的住房面积, 改善了居民的居住环境。以北京市为例, 年以来城市房屋搬迁总量为万, 为万户居民改善了住房条件。上海市年累计拆除危旧房万, 万居民通过搬迁改善了居住条件。促进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一般来说, 城市道路建设中, 搬迁费用占总投资的比例在, 以上, 城市市区的比例更高。如北京市两广路搬迁项目, 道路建设加管线建设的总投资不到亿元, 而搬迁费用在亿元左右。市区绿地建设主要靠拆除旧有建筑物、构筑物来实现。提升了城市功能, 改善了城市的投资环境。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原有的城市格局已经很难适应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拆除危旧房屋和影响城市景观的建筑物、构筑物, 使城市功能和环境得以改善, 增加了城市的集聚效应, 提高了投资吸引力, 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如北京等城市实施的“退二进三”退出第二产业, 搞商业、房地产开发等第三产业、“退二进四”一些工业项目退到四环以外, 不是简单的搬迁, 而是和企业更新改造、优化升级结合起来政策, 不仅促进了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而且促进了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

四、城市房屋搬迁补偿制度

从最新颁布实施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和补偿条例》, 我们不难看出现阶段我国城市房屋搬迁补偿制度较之以往有了很大的变动,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明确了搬迁的适用范围和补偿要求:1、强调了城市房屋搬迁必须基于公共利益的需要, 而非公共利益需要不得征收单位或个人的房屋, 明确国有土地上的房屋为搬迁适用范围;2、房屋搬迁的补偿要求是公平补偿, 这也体现了市场经济下对被搬迁人的财产去的合法保护。

(二) 政府是搬迁补偿的主体, 并禁止建设单位参与搬迁, 房屋搬迁实施单位不得以营利为目的;行政机关不得自行强制拆迁, 应由政府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三) 强化了被搬迁人的参与, 完善了征收程序, 包括搬迁决定的作出程序、补偿方案制定程序、强制搬迁程序、争议解决机制以及救济程序。条例规定搬迁补偿方案应征求公众意见;因旧城区改建需要征收房屋, 多数被征搬迁认为征收补偿方案不符合本条例规定的, 应当组织听证会并修改方案;政府作出房屋征收决定前, 应当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房屋搬迁决定涉及被征收人数量较多的, 应当经政府常务会议讨论决定;被搬迁房屋的调查结果和分户补偿情况应当公布;被搬迁人对征收决定和补偿决定不服的, 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审计机关应当加强审计。

(四) 对被搬迁房屋的补偿更加合理化;条例第十九条, “对被征收房屋价值的补偿, 不得低于房屋征收决定公告之日被征收房屋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市场价格包含了土地使用权的价值, 不低于市场价格就可以保证被征收人所得补偿在市场上能买到区位、面积、用途、结构相当的房屋。此处所说的补偿, 不仅包括对房屋的补偿, 也包括对土地使用权的补偿, 这就大体上可以确保被征收人的居住条件有改善、生活水平不下降。

(五) 尊重了被搬迁的选择权, 被搬迁人在要求补偿时, 可以选择货币补偿或者产权调换。

(六) 明确了先补偿后搬迁的原则, 且明确规定要实行“专户存储”。这解决了实践中补偿没有到位而强制搬迁, 从而引发的社会矛盾。

参考文献

[1]白丽华, 高翔, 张景文.城市房屋拆迁答疑解惑[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3.3

[2]唐代中.上海城市房屋拆迁研究, 2007年1月

[3]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2011年1月21日

上一篇:新年心愿有奖征文下一篇:会计实习自我鉴定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