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迁劳动合同补充协议

2024-05-16

搬迁劳动合同补充协议(精选6篇)

篇1:搬迁劳动合同补充协议

搬迁补充协议

本着“服务于民,方便于民”的原则,现解决部分优先用房农户的燃眉之急,经过我公司的再三研究决定允许急需用房农户提前搬入新居进行装修使用,但必须满足以下四点协议:

1、优先搬进的住户必须遵守我公司将来出台的“统一”搬迁协议,如果将来不能遵守我们公司的统一搬迁协议而需要退房的住户,对于该住户在装修房屋所产生的费用损失,我公司对损失费用不给予赔偿,且不允许住户对房屋进行任何的破坏,否则我公司将追究责任。

2、优先搬入的住户,能够符合我公司搬迁协议的,房屋置换差价按搬迁协议统一执行、一次性付清全款。

3、优先搬入的住户,如果在浮沟村没有住房,房子将以本工程商业价格进行交易。

4、优先搬入的住户,在装修过程中不允许破坏房屋的外墙结构。注:搬迁协议中二楼和三楼的价格同等,一楼价格比二楼、三楼低出50元/平方米。

注:F6栋三楼一单元(301)

甲方盖章:

乙方签字:

201年月日

篇2:搬迁劳动合同补充协议

甲方(全称):

乙方(全称):

本协议中的所有术语,除非另有说明,否则其定义与双方签订的编号为****的《 ****合同》(以下简称“原合同”)中的定义相同。

鉴于: 因乙方要求涉及的技术资料和安全资料由甲方资料室进行编制。甲乙双方本着互利互惠的原则,经友好协商,依据实际情况,在原合同基础上变更合同条款部分内容,特订立以下补充协议。

一、协议内容变更部分为:

1、本工程仅涉及的技术资料和安全资料由甲方资料室进行编制,不包括工程见证取样(试验)、竣工图、联系单等,甲方将收取原合同造价5%的资料费。试验检测要求到甲方下设恒信检测商谈。

二、本协议生效后,即成为原合同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与原合同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除本协议中明确所作修改的条款之外,原合同的其余部分应完全继续有效。本协议与原合同有相互冲突时,以本协议为准。

三、本协议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

甲方:乙方:

(公章)(签字)

篇3:搬迁劳动合同补充协议

一、房屋征收搬迁类型与协议搬迁的定义

《宪法》第十条规定,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属于集体所有。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土地的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使用者只享有土地使用权,这是我国土地制度的基本特征。对于国有土地上的房屋征收,《征收条例》作了明确的规定,而集体土地上房屋搬迁目前没有专门的法律规定,只是土地管理方面的法律规定了属于集体土地征地过程中涉及房屋及地上附着物的补偿。

从实践来看,房屋征收搬迁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政府依法组织实施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在《征收条例》出台前,适用《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简称《拆迁条例》),在对房地产权利人进行补偿安置后实施房屋拆迁。2011年《征收条例》施行后,拆迁为征收所取代,对于因公共利益需要征收房屋的,由市县级人民政府作出征收决定实施征收,对房屋所有权人进行补偿和安置,土地使用权同时收回。二是集体土地征地过程中,按照法律规定对使用集体所有土地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和建设用地使用人的房地产实施评估补偿。三是国有土地上非征收项目和办理征地手续前的集体土地上房屋及附着物搬迁。本文所指主要是第三种情形。因此,协议搬迁方式可定义为:为了项目建设需要,对国有土地上的非征收项目的房屋和办理征地手续前的集体土地上房屋及附着物,根据民事自治的原则,通过协商签订补偿安置协议,给予房地产所有权人合理补偿和安置,实现房屋搬迁的方式。协议搬迁方式所涉及土地权属转移需依法办理相关手续。

二、当前房屋征收搬迁现状与原因分析

我国的房屋征收拆迁制度经历了政府拆迁-市场化拆迁-政府征收的转变过程。由于拆迁制度目的是为项目建设需要,与《宪法》和《物权法》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可以征收集体所有的土地和单位、个人的房屋及其他不动产的精神相悖,所以出台了《征收条例》。《征收条例》已经施行4 年多时间,对市县级人民政府组织实施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行政行为作了许多程序性规定,其实施要比拆迁规范严格得多。但由于《征收条例》限定征收的范围须是为了公共利益需要,比过去缩小很多,而城乡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包括项目建设、城中村改造等)对土地的需求并没有减少,因而出现了以民事的方式解决困局而打“擦边球”的现象。

据笔者调查,《征收条例》实施后征收拆迁的主要特点呈现为:房屋征收项目少,一般城市由政府作出征收决定的项目只占三分之一左右,有些小城市和县城城区甚至没有征收项目。以盐城市区为例,今年以来实施征收项目(含上年结转)30个,占征收搬迁项目总数的26%。11个县(市、区)有7个没有新的征收项目。协商搬迁比例大,一般城市征地拆迁和协商搬迁占三分之二以上,甚至更多。盐城市区今年前三个季度实施114 个征收搬迁项目,其中协商搬迁项目84 个、占74%,完成面积占58.6%。搬迁项目矛盾多。《征收条例》实施后征地拆迁引发的信访矛盾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但是因过去拆迁遗留问题和协议搬迁纠纷引发的信访呈上升势头。有些已经拆迁5年、1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遗留问题,仍在不断信访和诉讼之中。协议搬迁项目一般没有统一的政策标准和规范,信息公开不够,尺度把握上区域之间差异较大,导致被搬迁人诉讼和信访比较多。分析出现当前现状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经济发展的需求与集约节约用地、建设用地规模从严控制的矛盾。城市要扩张、项目要实施,受制于老城区存量国有土地开发成本高,新征集体土地指标紧、难度大、周期长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城中村改造等“边用边征”“先用后征”“先租后征”等现象比较普遍。由于土地性质所限无法实施房屋征收,征地手续难到位难以实施征地拆迁,只能采取协议搬迁的方法解决问题。

二是城市扩张的需求与法定征收程序要求严、法律规范不完善的矛盾。城市扩张和更新改造必然要实施旧城区和城中村改造,历史原因形成了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混杂交错的状况,按照房屋征收的程序难以进行,采用协议搬迁方法处理比较简单。城乡结合部、各类园区建设、城市新区建设土地性质一般仍为集体,国家层面的《集体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尚未出台,现行征地过程中对于农民宅基地上的房屋和集体建设用地上的房屋补偿没有顶层的法律规定,在征地过程中一般也不作处理,而是留给用地过程中参照征收处理。最高法2005年曾经有答复,行政机关征用农村集体土地之后,被征用土地上的原农村居民对房屋仍享有所有权,房屋所在地已被纳入城市规划区的,应当参照《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及有关规定,对房屋所有权人予以补偿安置。这也是造成协议搬迁比例大的原因。

三、协议搬迁房屋涉及的法律问题与思考

协议搬迁方式从法理上分析应当属于民事行为。根据民法意思自治的原则,签订协议只要体现当事人的真实意图在法律上就应当予以支持。协议搬迁房屋涉及以下几个法律问题需要研究。

一是政府和基层组织在协议搬迁过程中的角色问题。在实际操作中,协议搬迁方式离不开基层组织的推进,项目建设同样为政府行为,这就导致被搬迁人对将协议搬迁定义为民事行为的不认可。笔者认为,协议搬迁方案以村集体经济组织或其他经济组织为实施主体,更能体现民事的性质。政府或者基层组织可以作为组织者和推动者的角色,这样可以规避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风险。

二是搬迁协议的属性定位和形式要求。利用民法的意思自治原则破解用地和项目建设难题应当把握好协议的过程和形式。协议搬迁方案应当广泛征求意见,协议的过程应当充分协商,不应违背当事人的意愿。《行政诉讼法》修订后,对于房屋征收补偿协议所涉及的诉讼是作为行政案件处理的,协议搬迁既然定位为民事行为,就应避免政府和基层组织的直接介入;搬迁协议的内容和格式也不宜采用征收协议格式,这样能够真正体现其民事性质。

篇4:搬迁劳动合同补充协议

一、房屋征收搬迁类型与协议搬迁的定义

《宪法》第十条规定,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属于集体所有。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土地的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使用者只享有土地使用权,这是我国土地制度的基本特征。对于国有土地上的房屋征收,《征收条例》作了明确的规定,而集体土地上房屋搬迁目前没有专门的法律规定,只是土地管理方面的法律规定了属于集体土地征地过程中涉及房屋及地上附着物的补偿。

从实践来看,房屋征收搬迁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政府依法组织实施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在《征收条例》出台前,适用《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简称《拆迁条例》),在对房地产权利人进行补偿安置后实施房屋拆迁。2011年《征收条例》施行后,拆迁为征收所取代,对于因公共利益需要征收房屋的,由市县级人民政府作出征收决定实施征收,对房屋所有权人进行补偿和安置,土地使用权同时收回。二是集体土地征地过程中,按照法律规定对使用集体所有土地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和建设用地使用人的房地产实施评估补偿。三是国有土地上非征收项目和办理征地手续前的集体土地上房屋及附着物搬迁。本文所指主要是第三种情形。因此,协议搬迁方式可定义为:为了项目建设需要,对国有土地上的非征收项目的房屋和办理征地手续前的集体土地上房屋及附着物,根据民事自治的原则,通过协商签订补偿安置协议,给予房地产所有权人合理补偿和安置,实现房屋搬迁的方式。协议搬迁方式所涉及土地权属转移需依法办理相关手续。

二、当前房屋征收搬迁现状与原因分析

我国的房屋征收拆迁制度经历了政府拆迁-市场化拆迁-政府征收的转变过程。由于拆迁制度目的是为项目建设需要,与《宪法》和《物权法》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可以征收集体所有的土地和单位、个人的房屋及其他不动产的精神相悖,所以出台了《征收条例》。《征收条例》已经施行4年多时间,对市县级人民政府组织实施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行政行为作了许多程序性规定,其实施要比拆迁规范严格得多。但由于《征收条例》限定征收的范围须是为了公共利益需要,比过去缩小很多,而城乡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包括项目建设、城中村改造等)对土地的需求并没有减少,因而出现了以民事的方式解决困局而打“擦边球”的现象。

据笔者调查,《征收条例》实施后征收拆迁的主要特点呈现为:房屋征收项目少,一般城市由政府作出征收决定的项目只占三分之一左右,有些小城市和县城城区甚至没有征收项目。以盐城市区为例,今年以来实施征收项目(含上年结转)30个,占征收搬迁项目总数的26%。11个县(市、区)有7个没有新的征收项目。协商搬迁比例大,一般城市征地拆迁和协商搬迁占三分之二以上,甚至更多。盐城市区今年前三个季度实施114个征收搬迁项目,其中协商搬迁项目84个、占74%,完成面积占58.6%。搬迁项目矛盾多。《征收条例》实施后征地拆迁引发的信访矛盾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但是因过去拆迁遗留问题和协议搬迁纠纷引发的信访呈上升势头。有些已经拆迁5年、1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遗留问题,仍在不断信访和诉讼之中。协议搬迁项目一般没有统一的政策标准和规范,信息公开不够,尺度把握上区域之间差异较大,导致被搬迁人诉讼和信访比较多。分析出现当前现状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经济发展的需求与集约节约用地、建设用地规模从严控制的矛盾。城市要扩张、项目要实施,受制于老城区存量国有土地开发成本高,新征集体土地指标紧、难度大、周期长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城中村改造等“边用边征”“先用后征”“先租后征”等现象比较普遍。由于土地性质所限无法实施房屋征收,征地手续难到位难以实施征地拆迁,只能采取协议搬迁的方法解决问题。

二是城市扩张的需求与法定征收程序要求严、法律规范不完善的矛盾。城市扩张和更新改造必然要实施旧城区和城中村改造,历史原因形成了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混杂交错的状况,按照房屋征收的程序难以进行,采用协议搬迁方法处理比较简单。城乡结合部、各类园区建设、城市新区建设土地性质一般仍为集体,国家层面的《集体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尚未出台,现行征地过程中对于农民宅基地上的房屋和集体建设用地上的房屋补偿没有顶层的法律规定,在征地过程中一般也不作处理,而是留给用地过程中参照征收处理。最高法2005年曾经有答复,行政机关征用农村集体土地之后,被征用土地上的原农村居民对房屋仍享有所有权,房屋所在地已被纳入城市规划区的,应当参照《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及有关规定,对房屋所有权人予以补偿安置。这也是造成协议搬迁比例大的原因。

三、协议搬迁房屋涉及的法律问题与思考

协议搬迁方式从法理上分析应当属于民事行为。根据民法意思自治的原则,签订协议只要体现当事人的真实意图在法律上就应当予以支持。协议搬迁房屋涉及以下几个法律问题需要研究。

一是政府和基层组织在协议搬迁过程中的角色问题。在实际操作中,协议搬迁方式离不开基层组织的推进,项目建设同样为政府行为,这就导致被搬迁人对将协议搬迁定义为民事行为的不认可。笔者认为,协议搬迁方案以村集体经济组织或其他经济组织为实施主体,更能体现民事的性质。政府或者基层组织可以作为组织者和推动者的角色,这样可以规避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风险。

二是搬迁协议的属性定位和形式要求。利用民法的意思自治原则破解用地和项目建设难题应当把握好协议的过程和形式。协议搬迁方案应当广泛征求意见,协议的过程应当充分协商,不应违背当事人的意愿。《行政诉讼法》修订后,对于房屋征收补偿协议所涉及的诉讼是作为行政案件处理的,协议搬迁既然定位为民事行为,就应避免政府和基层组织的直接介入;搬迁协议的内容和格式也不宜采用征收协议格式,这样能够真正体现其民事性质。

三是被搬迁人的财产等权益保障问题。保障被搬迁对象的实体利益是协议搬迁的核心所在。对于国有土地上的非征收项目协议搬迁,补偿安置应当与当地的房屋征收政策和标准一致,既不能压低也不能抬高,压低了当事人利益受损,抬高了会影响其他征收项目的实施。对于办理征地手续前的集体土地上房屋及附着物的协议搬迁,其补偿标准亦应参照国有土地上的征收标准。根据最高人民法院2011年8月7日发布的《关于审理涉及农村集体土地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法释〔2011〕20号)规定,征收农村集体土地时未就被征收土地上的房屋及其他不动产进行补偿安置,补偿安置时房屋所在地已纳入城市规划区,土地权利人请求参照执行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补偿标准的,人民法院一般应予支持,但应当扣除已经取得的土地补偿费。办理征地手续的应当这样处理,在办理征地手续前的协议搬迁更应这样处理,以保证集体土地使用人利益不受损害。按照《物权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协议搬迁过程中,要给予宅基地使用人合理的安置,确保其居住条件不降低;办理征地过程中,失地农民的其他利益也应当得到有效保障。

篇5:劳动合同补充协议

经双方协商,对劳动合同作如下补充:

1: 员工每月基本工资人民币1300元,饭贴150元,营业员奖金提成按分班业绩计算,完成当月规定的平均指标的员工,按个人业绩2.5%提成,超出部分按3.%提成,没有完成指标,则按个人业绩的2%提成。总指标全额完成的,每位员工当月再奖励100元。

2:连续三个月销售排名第一的员工奖励人民币500元,连续六个月销售排名第一的员工,奖励人民币1000元。

3:实行个人实际销售排名(个人开单率)登记。月销售排名第一的员工,销售指标完成另行奖励人民币500元,销售指标未完成奖励人民币300元,月销售排名第二的员工销售指标完成另行奖励300元,销售指标未完成奖励人民币100元,月销售排名最后第一的员工,销售指标完成不罚款,销售指标为完成罚款人民币100元每位员工应做到当天销售自己当办登记,如发现未登记的员工,发现一次罚款20元,以此类推。

4:连续三个月销售排名最后一名的员工,公司经作自动离职处理。

5:如遇商场正式通知延班员工按每人每小时10元补贴眼半只24点以后的,当班员工每人补贴20交通费。

6;如因销售或其他原因,公司通知员工加班的,每班按60元补贴(包括饭贴)也可以报批调修 7:国家法定节假日上班的,按杭州市相关给定发放工资。法定节假日轮休的员工,不补贴加班工资。8:按上海公司规定,每位员工每年需不定期到上海进行员工培训。

9:员工实行上下午翻班制,如有特殊情款需要调班,应提前向商场和公司提出申请,富商场和公司统一,方可调班。

10:厂房到货时,每位员工都应及时验收货品,并做好相关账目,如发现货品短缺、质量问题等,都应及时向公司和厂房汇报,以便尽早解决。如不及时汇报,于此造成损失,应有挡板员工进行赔偿。每天营业结束后,应及时做好相关报表传真厂方并发简讯通知当日营业额。

11:每天两班交接时,需点清货品,交接本登记并签字确认。如有货品短缺,应有挡板员工按厂房规定折扣赔偿。

12:每月月底盘存,有挡板员工盘点清楚教育店长核对确认,并传真厂房队长。

13:如员工休息日加班,按杭州大厦规定每人每月补贴307元。

14:新招员工,试用期按劳动合法执行使用契约基本工资家饭贴1050元,其它待遇与正式员工相同,公司不支持

15:店长每月补贴200元做账津贴,店长应尽责任:

篇6:劳动合同补充协议

甲方:注册地址:

乙方:身份证号码:

甲乙双方根据《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民事诉讼法》及西安市的有关劳动政策及法规,于年月日订立了劳动用工合同,在此基础上,鉴于公司行业经营特殊性,就《劳动用工合同》中未能明确约定的有符合公司实际情况的关劳动关系事宜,经双方充分在公平、公正与公开的氛围下经沟通、协商一致同意,现就相关问题补充约定达成如下共识,愿共同遵守:

1.工作业绩规定

1.1 乙方应无条件服从甲方根据阶段性经营管理需要合理调整其工作岗位、职位、工作地点的组织决定。

1.2 甲方有权对乙方进行工作业绩考核,并通过公司内部程序将考核的结果给予相应的职位和待遇,甲方可以根据业绩考核结果决定是否对乙方进行晋升、加薪等奖励或降职、降薪等处分,违反公司规定者依据公司《员工奖惩条例》的规定处理。

1.3营销员在推广时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设计资料、程序、产品配方、制作工艺、制作方法、管理诀窍、客户资料、货源情报、产销策略、将手中客户源转让谋私利等技术和经营信息,乙方愿意承担相当于本人在公司任职最近12个月或离职前12月的月平均收入的6倍的补偿金。

1.4乙方在甲方任职期间,甲方出资培训乙方的,由此乙方获得相关资格证书或其他证书,证书所 有权属公司所有,公司有权使用三年(从获得证书之日起计算);乙方获得相关证书之后,未满三 年单方提出解除劳动关系的,应向甲方偿付培训费及相关费用并且必须承担甲方经济损失,其损失标准培训费用的10倍。.1.5营销人员在占用公司资源情况下,取得卓越业绩者并依此作为不正当利益为目的来要挟公司者,并且有充分的佐证证实者,乙方自愿放弃本次业绩提成及佣金。而对公司造成直接利益损失者,公司有权要求赔偿经济损失同等的提成金额。

2.重申保密规定

2.1下列内容属于甲方商业秘密范围,乙方应承担保密义务。

2.1.1 乙方从甲方获知已经或将要用于(包括未公开的)行业或业务中的技术信息与经营、管理1

信息。

2.1.2 甲方的业务模式、操作流程以及与业务、管理有关的合同、客户信息、管理制度、表 格、工作标准、采购资料、定价政策、财务资料等业务相关资料。

2.1.3 甲方依照法律规定或相关协议约定,对外承担保密义务的事项。

2.1.4 乙方不得打听与本职工作或本身业务无关的甲方商业秘密。

2.1.5不使他人获得、使用这些信息,不直接或间接地劝诱或帮助他人劝诱企业内掌握商业秘 密的员工离开企业;保证遵守甲方为保护知识产权制订的相关制度与规章,认真执行保密措 施;发现他人有侵犯甲方商业秘密的行为,有责任向甲方报告;当乙方结束在甲方的工作时,应及时将所有与甲方经营活动有关的文件、记录或材料交给甲方指定的人员,不得带离甲方 或泄漏给第三方。

2.1.6对含有甲方商业秘密或含有与甲方有利害关系的单位或个人商业秘密的产品,如乙方 为了谋利,而利用甲方论文、文章、评定产品成果、职称等需要在有限范围内进行同类产品 营销活动时,应先取得甲方的书面授权书。

2.2 甲方支付给乙方的劳动报酬中已经包含了保密费用,员工离职后承担的商业秘密保护义务,不得以任何额外补偿为条件。

3.公司规章制度执行

3.1 乙方承诺遵守甲方公司已发布或今后将发布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按照甲方公司规定标准、流程及权限操作执行,不越权或违反流程处理任何事情;乙方有越权或违反制度、流程行为 的,须接受公司内部各项制度、流程配套考核办法考核,甲方视其严重程度有权无条件解除 乙方劳动关系,因此造成甲方经济损失的,乙方应负损失等额赔偿责任。

3.2 乙方是否越权或违反制度流程处理事项的依据,除留有乙方签名的书面依据及其他证明是 乙方所为的有效证据外,还包括乙方身份在甲方各信息系统中的处理记录。乙方有义务保护 其各系统中使用的用户密码,如有密码泄露等原因至使他人以乙方身份在系统中处理相关事 务的,则其责任仍然由乙方自行承担。

3.3 乙方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应忠于甲方公司,维护甲方利益,始终贯彻落实公开、公平、公正等原则,不得收受业务单位或结算人员的礼品、钱财,不得发生有损甲方利益的行为,无论收受金额大小,全年各类奖全部取消,同时甲方公司有权解除与乙方的劳动关系。

3.4在任职期限内或《保密协议》期限内,非经公司同意,不得在与公司生产、经营同类产品 或提供同类服务的其他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中担任任何职务,包括入股、合伙经营、担任董事、监事、代理人、顾问等职;已经甲方发现,并且具有佐证者,乙方应向甲方赔偿 乙方当年销售额10倍给予甲方弥补其经济损失,同时甲方保留其民事诉讼权益。

4.劳动合同的解除与终止

4.1 除《劳动用工合同》、《公司人事规章制度》中约定的之外,乙方有下列情况之一者,甲 方在劳动合同履行期间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合同:

⑴乙方在职期间自营或在其他与甲方相同或者相近的单位从事第二职业的,同时依据3款3.4 条处理。

⑵甲方因经营管理的需要合理调整乙方的工作职位、岗位、工作地点,乙方不服从甲方公司 调动或安排的。

⑶《劳动合同法》及西安市地方法律法规规定的其它情形。

⑷甲方根据上述情形解除《劳动用工合同》的,不需要向乙方支付赔偿金或经济补偿金。

4.2 《劳动用工合同》终止的,甲方不需要向乙方支付经济补偿金或赔偿金。

4.3 乙方劳动合同期满不再续约或主动提出辞职的,均需提前三个月通知甲方,并严格按照 甲方公司人力资源部要求办理的有关离职的其他各项手续。经甲方确认完成移交手续,方可 结清工资,乙方若移交不完整而离职的,甲方有权不予发放剩余未结算所有工资,因此造成 甲方损失的,且乙方未结算工资不足以赔付甲方损失的,乙方应负责赔偿,必要时提起民事 诉讼赔偿责任违约金计算标准为:(90天-乙方当期实际工作天数)×乙方日标准薪酬(工资 总额/21)

5.违约责任

5.1 乙方应在合同或协议期间内及合同或协议期满后继续履行保密义务。乙方若泄露甲方商 业秘密的应向甲方支付违约金,违约金相当于乙方在甲方一年的工资收入(按劳动合同存续 期间的平均年薪,不足一年的按一年计算),无论违约金给付与否,甲方均有权解除与乙方的 聘用关系。

5.2 乙方单方解除《劳动用工合同》的,应当赔偿甲方实际损失,必要时透过适当的媒介进 行公示,并提起民事诉讼赔偿责任,甲方实际损失包括但不限于:

⑴ 甲方招聘录用乙方所支付的费用。

⑵ 甲方为乙方支付的各项培训费用。

⑶ 甲方出资配备的相关设备以及各种用具器材等。

⑷ 由此产生的诉讼费、律师费用、仲裁费用。

6.免责申明

6.1乙方自与甲方签订《劳动用工合同》之日起,即承诺与原单位已解除《劳动用工合同》 并没有续约,今后若有劳资纠纷,由乙方承担一切责任,与甲方无关。

6.2乙方愿意接受财务、营销部、办公室等各部门的审计和稽查,如发现违规,愿意接受处罚,如违反法律法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7.乙方违反本协议约定的条件和程序解除本协议或违反其在本协议下的承诺与保证,应当承担由此而产生的法律责任,如果其上述行为给甲方造成经济损失,则应承担与之相应的赔偿责任。

8.本协议作为劳动合同的补充,与劳动合同有冲突时,以本协议为准;因执行本协议而发生纠纷,首先由双方协商解决,达成书面补充协议的,与本协议具有同等法律效力。无法达成书面补充协议的,应当向甲方所在地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9.本补充协议经甲乙双方签字或盖章后与《劳动合同》同时生效,本补充协议一式贰份,甲 乙双方各执一份。

甲方(盖章):乙方(签字):

代表:身份证号码:

上一篇:外科学期末试题及答案下一篇:北大学生应读、选读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