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与阅读的层次作文

2024-04-10

听书与阅读的层次作文(通用11篇)

篇1:听书与阅读的层次作文

听书,引孩子走进阅读天地

——以听促读,激发低年级孩子的阅读兴趣

所前二小

王靖莅等

本该获杭州市年会论文三等奖

内容摘要:低年级学生识字量不多,书面阅读能力差,对阅读缺乏兴趣,无法达到课标要求的阅读量。针对这一问题,教师采用不同的形式读书给学生听,让学生听书,用这种学生喜爱的特殊的阅读方式增大低年级学生的阅读量,同时,以听促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学生自主阅读,带孩子们走进阅读天地。

关键词:听书

阅读

阅读兴趣

有一天,我在一本育婴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介绍的是美国前总统布什的夫人巴巴拉·布什,她在教育学龄前儿童方面有一套独特的“祖传秘诀”,其中之一就是进行家庭朗读活动。布什夫人小的时候,她的父亲就经常给她读书。后来,她也给她自己未上学的儿女、孙儿孙女们进行家庭朗读。布什夫人常常在孩子们睡前读书给他们听。母子几人一起啃着几本心爱的书,度过了无数个难忘的夜晚。布什家的孩子们渐渐迷上了这个特殊的时间,迷上了读书。阅读不但提高了孩子的语言能力和写作能力,还可以增加记忆力、想像力等。小布什就是如此。他于2001年当选美国第54任总统,这跟他杰出的才能和出众的口才是分不开的,这更与他的母亲早期独特的家庭教育方式分不开。

看了这篇文章后,我深受启发。从事了多年的语文教学工作,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那就是每一届学生中,爱看书的人就如凤毛麟角。身为语文教师,我知道阅读对学生有着多么深远的意义,远不止提高语文成绩那么简单,喜爱阅读将让孩子一生受益!去年我又带了一个班,从一年级教起,我暗下决心,从识字开始就紧抓阅读不放,一定要让这班学生爱上看书!于是我在家长会上动员家长给孩子买书,每天布置阅读类的家庭作业,开展背儿歌比赛,故事比赛等活动。可是一年下来,情况并不令人乐观。通过家长反馈及学生在校表现,我发现学生的课外阅读都是被动的。不少家长反映孩子在家看书不专心,东翻翻西翻翻,看看这本看看那本,在学校规定时间让学生看书,他们有的看漫画书,有的在走迷宫。极少有学生主动阅读,对阅读依然缺乏兴趣,更多的孩子着迷于电视。怎么 1 才能让孩子喜欢阅读?感谢布什夫人给我的启示,我打算尝试一下,就让阅读从“听”开始,让孩子们爱上阅读。

一、选择好书,让孩子们听得入迷

听书,要听好书,要让学生听了还想听,听得津津有味,一听就放不下。这样,首先要选择适合学生听的,学生爱听的书。

㈠听主题积极向上的书

听好书才能受益良多,尤其对于刚开始接触书籍的低年级孩子来说更为重要。书的好差不仅会影响阅读品味、阅读意义,而且还将直接影响到孩子的阅读兴趣。对“好书”的定义是多元的,每个人的喜好不同,观念不同,品味不同,因此对“好书”的要求也就不同。由于小学生还没有形成正确稳定的世界观、人生观,无法明辨是非,所以我觉得给小学生的“好书”首先是要求正面的,积极的,字里行间灵动的是人间美好的真情,是善良,是真诚,是友好,是宽容,将世间美的一切展现在孩子眼前,让孩子在阅读中净化、提升。

例如学生听了《柳林风声》一书后,都非常喜欢河鼠,说他宽容、热情、乐于助人,还认识到了朋友间应该真诚地互助,给了学生积极的引导,使学生受益匪浅。又如,学生在听了《小猪唏哩呼噜》后,有学生在日记中写下这样的听后感——“我真喜欢小猪嘻里呼噜,他一点儿都不在乎自己长得丑,也不把别人对他外表的评论放在心上,活得那么快乐!我也要像他一样,做个快乐的孩子。”

㈡听故事富有童趣的书

所谓富有童趣指的是故事具有儿童的情趣,能激发儿童的兴趣,也就是说故事要生动有趣,贴近孩子的生活。这样的书才会受孩子喜爱,因为他们能在书中看到同伴,看到自己,从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如郑渊洁的《皮皮鲁传》和《鲁西西传》,讲的是两兄妹皮皮鲁和鲁西西的故事,故事充满了神奇色彩,人物的内心世界却很贴近孩子们的思想,一直受到孩子们的喜爱。他写的《红沙发里的音乐城》讲的是皮皮鲁家的红沙发里藏着神奇的音乐城,能演奏神奇的音乐,不仅旋律优美,而且能帮助学习治愈癌症,可是皮皮鲁和鲁西西发誓得保守秘密,于是发生了一联串的故事。

还有《小猪唏哩呼噜》、《长袜子皮皮》、《绿野仙踪》、《秘密花园》、《木偶奇遇记》、《小天使海蒂》、《我的爷爷真麻烦》、《蚯蚓日记》、《我有友情要出租》等 等,这些书都充满了童真童趣,很适合低段年级的学生阅读。

㈢听语言生动形象的书

低年级儿童处于接触书面语言的初级阶段,生动形象的语言不断地与学生接触,会产生一种良性刺激,在这种刺激下,学生就能积累丰富的词汇、规范的语言,并有可能运用于语文实践中,提高语文素养。

如学生在听了《小老鼠忙碌的一天》后,由于其中反复听到“实现梦想”一词,后来学生在写句子写日记中就多次运用了这个词。

经过一段时间的听书活动,我发现学生在说话与写话中出现了很多生动形象的词汇和句式。由此可见规范生动的语言熏陶对学生是十分积极有益的。

二、生动演读,让孩子们听得入情

有了好书,还要能生动地朗读,多形式地朗读,通过朗读吸引孩子,不断激发孩子听的兴趣和自己去阅读的欲望,让学生听得入情。

㈠演读声情并茂,引学生身临其境

要想让学生听得专注,就需要读得生动,读得声情并茂,才能完全吸引学生,激活他们的沉睡的阅读欲望。

⒈变化的语气、语调,以情动情

朗读需要一定的朗读技巧,要根据朗读内容采用相应的语气语调,绘声绘色地朗读。读到高兴时,声调提高,流露出喜悦之情;读到伤感时,音调低沉,悲痛呼之欲出;读到惊险时,语速加快;读到抒情时,语速缓慢,语调悠扬。朗读对话时更是要根据人物的身份、年龄、性格特点以及说话时的情绪,选用合适的语气语调。总之,朗读者要读得动情,才能打动和吸引学生,以情动情。

⒉丰富的表情、眼神,以神传神

老师读书给学生听,那不是在放录音,其优越性在于朗读者面对着学生,打动学生的不仅仅是声音,还有老师本人。所以朗读时,老师的表情和眼神也十分重要。表情能展示内心的很多情感,皱眉表示着急,眉开眼笑自然表示高兴,挑起眉毛表示惊讶或赞叹,闭眼微笑表示陶醉,还有竖眉、瞪眼、斜视等等,都能传达情感并影响学生。人们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优秀的老师都能通过眼神与学生交流,眼神能流露很多微妙的东西,如关爱、期盼、宽慰、赞赏等。如果教师在给孩子读书时能恰如其分地运用表情和眼神,就能给朗读增添神采。⒊适当的身姿、手势,以身代言

人除了会说话,还有体态语言,通过变化的身姿与手势来表达想法。在朗读时,教师也要灵活运用这些肢体语言,以进一步传达信息。如身体前倾表示倾听,抬头挺胸表示激昂,双手抱胸抖动身体表示害怕或寒冷,还有挥动手臂,攥紧拳头等,种种身姿、手势,都能把内心的情感、思想传递给学生,激起学生的相似情感。

㈡演读激发思考,引学生积极参与

让学生听书不能只是一味地听,简单地听,不假思索地听,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一味地听,那太被动,如果能让学生有所思考,并有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那样学生就有了更多的参与机会,听得会更专注,更入神。

⒈猜测,激起思维的火花

听前预测:在开始听一本读本之前,让学生看看封面,读读书名,然后猜一猜这本书可能会写些什么。这种猜测展现的是学生对书名,对封面图的个性化理解。这种猜测可以激发学生对读本的兴趣,产生阅读的欲望。如在让学生阅读绘本《火焰》时,我让学生根据封面来猜测故事内容,有学生说故事讲的是与火有关的,因为书名是《火焰》;有的说是些火车的,说不定火车内着火了,因为封面上有一列火车;有的说肯定是写狐狸与狗的故事,因为图上画着狐狸和两只狗……大家意见不一,都想证实自己是正确的,于是迫不及待地想走进读本,看一看,听一听。

听中续接:就是朗读时停下来,让学生猜想下面的故事情节,“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你觉得他会怎么做?”“你猜结果怎样?”等等,以此来启发学生去思考,去想象,激活思维,对故事进行自我创造。猜测时要鼓励学生打开思路,多问几个“还可能会怎样?”“还有不同想法吗?”,鼓励学生发挥想象,想到什么说什么,奇思妙想都可以,要创设自由、民主的对话空间,使学生的思想不受束缚,思维的火花便会时时擦亮。

看图猜想:有些读本里有很多形象有趣的插图,利用这些插图,让学生看看图,猜想下面的故事情节。因为有插图为依据,所以学生的猜想不会漫无边际,关键是要引导学生的语言表述,猜测故事的同时也在进行着语言的训练。

想象情景:想象是将文字图像化的一种有效手段,能让学生走进故事情景,4 会产生更深刻的感受。有时可以让学生闭着眼听老师读故事,同时在头脑中播放“影片”,进行再现型想象;有时可以根据一个词或一句话让学生展开想象,丰富情节,进行创造型想象。例如我在读《柳林风声》一书时,在读到鼹鼠不听河鼠忠告,趁河鼠打瞌睡之际,独闯野树林时,我让学生想象,鼹鼠可能会遇到什么危险,有怎样的遭遇?学生的思维立刻被激活,有的说:“他会在野树林里遇到猛兽,像老虎、狼之类的,很可怕。”有的说:“他会迷路,找不到回家的路。”也有的说:“他可能会遇到猫头鹰或老鹰,他们会去抓他,想把他当晚餐。”还有的说:“他也许会被树根绊倒,被藤条缠住。”……学生的想象多么丰富,而且合情合理。由于有了自己的猜想,他们就更想验证自己的猜想,于是更渴望知道下文,听得也就更加专心。

⒉感言,荡起情感的涟漪

评论式感言:对书中的人物进行评论,可以是针对某一故事情节对人物行为展开评论,如你觉得他做得对吗?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如《柳林风声》中,鼹鼠不听劝,从河鼠手中抢过双桨想划船,结果船翻了,自己也掉进了水里,直往下沉,这时河鼠及时救了他。读到这儿,孩子们都对鼹鼠的行为感到气愤,都纷纷指责鼹鼠。而故事中的河鼠不但没有责怪,而且还安慰鼹鼠,并邀请鼹鼠与他同住,答应教他游泳、划船。这与孩子们想象的太不一样,我知道他们一定有很多感想,于是让学生畅言。经过交流,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河鼠的宽容和善解人意,对河鼠充满了敬佩和喜爱,对这本书也更为喜爱。

也可以在故事告一段落后,对故事中各种人物展开综合性评价,如喜欢谁,不喜欢谁?你想成为故事中的谁?

抒情式感言:听到动情处,听到精彩处,听到寓意深远处,学生就会产生很多自己的想法,那是一种对文本的理解、感悟、内化,这时,留出空白让学生畅所欲言,把自己内心的感受说出来,既满足了他们表达的欲望,又可以相互启发,加深理解。

⒊回忆,漾起记忆的波纹

连接式回忆:在让学生听书以前,可以让学生先回忆前面的故事内容,让学生打开记忆的大门。思考回忆故事内容,不仅有助于故事的前后连续性,使学生更便于理解待讲的故事内容,而且也是一种记忆力的训练。

比较式回忆:在朗读中,遇到人物的性格发生变化,或命运发生转变时,也可让学生回忆前面相关的故事内容,以进行比较。如《红沙发里的音乐城》一书,在读到皮皮鲁为了好朋友偷偷把红沙发音乐城演奏的乐曲录下来时,让学生回忆当初皮皮鲁是怎样发誓保守秘密的,前后进行比较,然后讨论:一边是自己的好朋友急需帮助,一边是遵守誓言,你是皮皮鲁你会怎么做?通过讨论就能进一步了解人物的性格,加深感受。

三、巧变形式,激起孩子阅读欲望

让学生听书,还要注意巧用各种形式,使学生听得趣意盎然,并产生积极的阅读欲望,不仅爱听而且想看,真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阅读不再成为老师布置的必须完成的作业,而是成为学生内心的需求,内心的渴望。

㈠让学生变化着听书,引学生自主阅读

让学生听书,不单一是一页一页一章一章往下听故事,还可以变化着读,让学生变化着听,通过不同形式的听书,吸引学生主动去阅读。

⒈书听一半

书并非一定要读完,读一段时间后,就会有不少学生因为兴趣自己买来了书看,待书大约读到一半时,已经有几个学生把书看完了,这时,就可以不再读这本书了,没听完的学生自然也会去看。

如《柳林风声》,这本书比较厚,要读完还真不容易,于是读到中间,我就不读了,告诉学生,下面的故事更精彩,要想知道就自己去看书吧!结果过不了多久,班里的大多数孩子都把书看完了,还不时找我述说自己的感受。我还经常鼓励学生买书看,借书看,换书看。实践证明书读一半效果比读完更好。

⒉选听一段

学校里用来读书给学生听的时间毕竟有限,如果每本书都按章节读,就算只读一半,一学期也读不了几本书,所以有的书我就采用了选读一段的方法。

如《小猪嘻哩呼噜》这本书,我制作了一个课件,选择了其中一个故事,有文字也有插图,让学生边读故事边讨论。通过这个故事,学生很快就喜欢上了书里的人物,同时也被有趣的故事和生动的语言所吸引,欢笑声此起彼伏。于是我拿出书,向学生推荐这本书,结果大家纷纷买来这本书进行阅读。

⒊听故事首尾 如果一本书讲述的是一个连贯性的长故事,而且故事情节具有悬念,结局出人意料,那么就可以通过读故事的首尾来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如《秘密花园》一书,我就给学生读了故事的开头和结尾。故事开头玛丽见到的柯林是个脾气怪异,身体残疾的孩子,后来柯林却变得健康了开朗了,这是怎么回事?究竟发生了什么事?那就有待学生自己去阅读了。

⒋听故事概要

学生看了某本书,并对这本书兴趣浓厚,那么在推荐同类型的书时,就可以简单讲述故事概要。如我和学生一起读完郑渊洁的《红沙发里的音乐城》,发现学生非常喜欢这本书,于是我在推荐郑渊洁创作的皮皮鲁与鲁西西系列的其他作品时,就采用了讲述故事概要的方法,之后就有学生买来了这些书在阅读了。

㈡给学生留出听书间隙,引学生自主阅读

让学生听书,别一口气把书读完了,每天让学生听一段,听到一定的篇章时,间隔几天再听,这段时间我称之为听书间隙。留出听书间隙实际上是留给孩子自主阅读的空间。当孩子被书中的故事深深吸引时,他一定迫切想知道下文,可老师却不读,他就会产生自己去看的欲望,于是阅读成了孩子主动的行为,阅读效果肯定比强迫阅读要好得多。可见,听书间隙很重要,这一时机的选择也很重要。

⒈停在孩子入迷时

当孩子为故事情节着迷时,教师就可暂停朗读了。孩子越是着迷,就越渴望知道故事的下文,就会产生阅读冲动,这种阅读冲动是一种短暂而强烈的阅读兴趣,虽然不是持久的、稳定的阅读兴趣,但至少会促使学生去阅读。朗读停几天,留出间隙,给学生自主阅读的时间。

《长袜子皮皮》是一本极具幽默感的书,皮皮具有孩子们的特点,调皮、贪玩、爱搞恶作剧,同时也善良、有爱心,最重要的是她还具有孩子们内心渴望拥有的神奇力量,所以在读这本书时,学生总是笑声不断,赞叹声不停。听着听着,孩子们就入迷了,正当他们听得津津有味时,朗读停了,他们意犹未尽,自然会等不及老师断断续续地读,自己买书去阅读是必然的。

⒉停在孩子激动时

在故事的关键之处,孩子情绪激动时暂停朗读,就像电视剧在剧情紧要关头“欲知后事,请看下集”一样,吊足了观众的“胃口”,那么孩子迫切想知道下 7 文怎么办?自己去看书吧!

如读《秘密花园》,当读到玛丽找到了秘密花园的门钥匙时,孩子们是多么激动啊,眼睛瞪得大大的,都想知道这神秘的门背后究竟有什么。就在这紧要关头,我紧急刹车,不读了。第二天,就有好几个学生欣喜地来和我议论下面的故事情节,显然他们自己去阅读了。

⒊停在孩子思考时

当故事情节引起学生思考时,这种思考有时是因为好奇,有时是因为感动,不管什么原因,孩子在思考了,说明他们已经走进了书的世界,留时间给学生去细细思考,细细回味。

如《木偶奇遇记》,读到皮诺曹把爸爸用自己的破大衣换来的课本卖了,去买看马戏的门票时,学生会有所思考;读到皮诺曹在玩具国呆了一段时间后,有一天早上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驴子时,学生会有所思考;读到皮诺曹被大鲨鱼吞了,却在大鲨鱼的肚子里遇见了爸爸时,学生会有所思考。这些都是停的好时机,让学生去思考,去感受,去体会。

四、规划听书,持之以恒,引孩子走进阅读天地

任何兴趣的培养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坚持,需要不断地强化。让学生听书,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也一样,要能持之以恒。小学生尤其是低段学生,他们无法自己去寻找好书,一但失去了老师的推荐,刚萌发的阅读兴趣也许就夭折了。所以老师要有计划地让学生听书,坚持让学生听书,推荐好书,让听书成为学生的最爱,成为生活中不可不做的事,慢慢地他们就会喜欢上读书,书读得越多,学生就会越加喜欢读书,越喜欢就越会去读,阅读习惯也就会慢慢养成了。

㈠统筹安排,有规划地听书 ⒈规划听书内容

根据课标要求的低段年级学生的阅读量,以及低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接受能力,教师要预先选好书目,进行统筹安排,有计划、有目标地进行以听促读的阅读实践活动。具体每学期听哪些书,可由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如我根据所带班级(二年级)情况制定了如下计划:

二上学期:《我的爷爷真麻烦》、《我的奶奶真麻烦》、《火焰》、《柳林风声》、《小猪唏哩呼噜》、《红沙发里的音乐城》、《十一只猫做苦工》、《长袜子皮皮》、《木偶奇遇记》、《神秘花园》

二下学期:《绿野仙踪》、《小天使海蒂》、《蚯蚓日记》、《我有友情要出租》、《皮皮鲁传奇》、《窗边的小豆豆》、《猜猜我有多爱你》、《爷爷一定有办法》

⒉保证听书时间

利用早自修听书:每天都有早自修时间,它具有不间断的特点,用来和学生一起读书正好。它可以保证每天进行,一本书读完了,就可换一本再读,日积月累,就能向学生推荐不少书。

利用读书活动课听书:在我们班每周都有一节读书活动课,它的特点是时间长,有足足40分钟时间,可以读较多的内容,还可以进行充分的讨论,效果比较好。

㈡灵活机动,有的放矢地听书

除了每周定期的让学生听书外,我还会根据实际不时地插入一些听书活动。如某篇课文上完以后,就可能读一些相关的文章给学生听,或向学生推荐某本书。有时看到有学生在看的书很好,也会临时读一段给学生听。有时得到了一本好的绘本,或在杂志上看到好的文章,也会及时读给学生听。时间可能在中午、语文课、班队课、兴趣活动课等等,根据情况而定。

于是,就这样我坚持让学生听书。每次孩子们一到听书时间,人就坐直了,两眼也放光了,真是神采奕奕啊!教室里就会特别的静,随着书本情节的变化,不时传来一声赞叹,或是一阵哄笑,听书活动成了孩子们最快乐的事。在听书的过程中,学生以听的形式感受着祖国的语言文字,走进了书中精彩的世界,受到启发,受到感染,受到熏陶,这也是在阅读啊!这是一种特殊的阅读方式。从身心发展看,在整个小学阶段,孩子听的能力始终高于阅读的能力,也就是说,对小学生而言,听书比看书更简单,更容易被接受。而且由于低段学生识字量不多,阅读能力不强,独立阅读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因此听书更容易被接受,被喜爱,是一种更适合低段学生的阅读形式。

一学期下来,我们班的学生通过听方式阅读了好几本书,达到并超过了课标规定的阅读量,积累了不少词汇和语言,感受到了很多真、善、美的东西。让人惊喜的是,听书还大大促进了学生的自主阅读,往往书还没听到一半,就有不少 9 学生已把这本书看完了。听书真的让学生喜爱上了书!一学期下来,每天早上我到学校时,孩子们都在静静地看书,课后,很多学生在相互推荐、交换读本。我也不再以布置作业的形式强迫学生看书了,却有不少家长反映孩子比以前爱看书了,这一切都让我欣喜!

总之,如果能坚持让孩子听书,不仅能让学生在一学期内读好几本书(这在我以前的教育中是不可想象的),而且更重要的是学生还会喜欢上阅读,不再把阅读当成任务当成负担,他们会读得更快乐,更主动。让孩子听书吧,别停,坚持下去,带孩子走进阅读的天地。

篇2:听书与阅读的层次作文

听书固然很好,但是听书与读书也还是有区别的。听别人读书,里面掺杂了读书者的认知与情感,于是便干扰了你对书中内容的感悟,所以有些书听是听,但有时间还是要自己读一读。

说到读书,便想到一句话“活到老学到老”,还有一句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对每个人都是有意义的,无论是牙牙学语的孩童,还是求学的莘莘学子,还是已经工作的成年人,还是退休之后的老人……因为,每个人都可在书中认识自己眼所可见(或眼所不可见)的大千世界,让你的生活更充实,于是又想起有句古话“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可以说我们人生中最好的伴侣,就像我们的爱人,与你如影随形。

以前,为了读书就要买书,所以家中便有了4mx2m的书柜用来盛书,可还是被挤得满满的,常常不得已要定期清理一些不常看的书,放到地下的小房中(多数情况是不舍卖的)。前不久,在微信朋友圈,偶或看到有朋友分享的“微信读书”,于是下载试验,发现这也是个不错的APP(我可不是要做广告哦),因为再出差的时候,路上不用像以前那样带着大厚的、沉沉的书了,随身的手机或者IPAD都可方便的阅读自己想看的书籍。

“微信读书”的第二好处可能就是省钱了。因为,“微信读书”可以通过读书赚取书币,也可以通过“赠书”而得书,所以我使用了月余的“微信读书”,读了十几本书,还收藏了很多待读的书目,但是自己一分钱也没花。不花钱便可以读书,这还不算是一件好事吗?当然可算了,反正对于我这个2004年便评上高级职称,但迄今为止却还拿着中级职称工资的穷老师来说,这应该算是一件极大的好事了。

读书有很多方式。我们多数人多数情况下是习惯默读的,自己拿着书,坐在桌前,安心地读书;或是,坐在茶桌前,边喝茶边读;或者临睡前,靠在床头,懒懒地读上几页。

说到睡前床头读书,想起来一个故事。话说一位教研员组织了一个高级研修班,一次,教研员去长春出差,回来的时候给研修班的每位学员都背回来一本书(想想,我们的这位教研员是真的很敬业的,所以现如今他成了某知名中学的校长),分给大家,回家去读。过了一段时间,再次组织活动时,教研员问大家书读的如何了?其中一位老师说“我能说真话吗?”教研员:“当然可以,必须说真话”。这位老师说“我有失眠症,每天晚上都睡不好觉,自打您给了我这本书,我每天看上几页就睡着了”。她的话惹得全体学员哈哈哈哈大笑。她说的其实是真话!一些专业的书籍确实很是晦涩难读,许多人都不愿意读,我也一样,读一本小说可能飞速地就能读完,而且津津有味;而每每读一本专业书籍,都要磨叽很久才能读完,而且常常书是读完了,而脑子里却几乎没记着什么。但是,即便如此,专业的书籍也还是一定要坚持读的。

有一天,偶然发现“喜马拉雅”中一个“开始录音”的功能,我于是打开这个功能去尝试,却发现读书其实还有一种方式,就是“朗读”。我试着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去朗读,我发现“朗读”与“默读”还真是有很大的区别,默读时都是快速读,大致明白书中的意思就算读过去了,有不认识的生字,只要不影响对文中内容的理解,也大可不用去理会它。可是,朗读就不行了,别说生字,就是读音拿不准,你也不敢读出来!所以,每篇想要朗读的文章,至少都要读两遍,第一遍是认字和确认拿不准的读音,第二遍甚至是第三遍才敢朗读。

朗读不一定就是要让别人听的,有些时候是读给自己的,因为朗读时你才能把你对书中内容的感受读出来。当然,如果有人听自己朗读也是一件极好的事情吗!哈哈哈

篇3:听书与阅读的层次作文

本刊讯 (记者韩阳)最近,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推出了经典故事集《睡前故事》。与目前市场上众多幼儿故事图书不同的是,该书的全部内容自1月1日起,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之声(FM106.6/AM747)同名栏目“睡前故事”中播出。

在该书的新书发布会上,著名儿童阅读推广人阿甲指出,随着城市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用“朗读”这种特殊方式与孩子交流,在中国当今家庭中已不多见了,尽管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早期阅读的重要性,但往往因为没有时间和精力放弃了与孩子一起分享阅读的快乐,在指导孩子阅读中也存在很多误区。

据调查显示,中国家庭早期教育普遍存在着愿意多花钱(资金投入),但是时间投入(人力投入)少的特点,缺少共读时间。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投资很多(已占家庭收入的40%),却很缺乏在时间上和孩子进行亲子阅读。电台广播与幼儿图书的结合,为忙碌了一天的家长提供一个和孩子一起分享睡前时光的方式。据悉,该套图书按季节出版,共分四辑。此次推出的是“冬之卷”,出版社将首次尝试与读者的互动出版,听众和读者可以依个人喜好向出版社提出故事编写建议。其后“春之卷”、“夏之卷”和“秋之卷”将根据这些反馈进行编辑出版,分别在3月、6月和9月推出。

让经典润泽孩子的心

本刊讯 (记者韩阳)1月11日,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在北京皇家大饭店隆重举行了“我喜欢你”金波儿童文学精品新书发布会。新书发布会以一曲欢快的儿童歌曲《小鸟,小鸟》作为开场,这首轻快优美的歌曲的词作者正是“我喜欢你”的作者——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诗人金波。此次,由江苏少儿出版社隆重推出的“我喜欢你”金波儿童文学精品是一套包括童话、散文和诗歌的多体裁丛书浓缩了金波先生50年创作的精华。

与其他儿童文学作品相比,金波作品的最大特点在于:语言纯正规范、体裁丰富多样、意境优美隽永,被誉为“最纯正、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因此,他的作品曾被全国14家单位(包括港台地区在内)出版的《语文》教材选用,仅人教版《语文》教科书就选用了7篇,是当代儿童文学作家中被收入《语文》教材作品最多的一位。

苏少社20年来一直坚持“推原创、促精品”的出版战略。近两年,该社陆续推出曹文轩“纯美系列”、黄蓓佳“倾情系列”、秦文君“笠笠非常图本系列”等儿童文学名家精品,确立了独具一格的“人文阅读”的儿童文学阅读理念。

二十一世纪进军大众出版

本刊讯(记者韩阳)2007年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在订货会上重磅推出该社新书《别说不可能——梁凯恩像魔术般改变人生》,此书的出版也全面标志着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在原有的少儿文学、青春文学等传统强势出版的基础上,全面进军大众通俗读物领域。

《别说不可能》一书,是二十一世纪出版社精心打造的“潜能激发系列”的首推书,该书曾获台湾地区2006年金石堂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名,并且得到《心灵鸡汤》的作者马克·汉森、白宫谈判顾问世界顶尖谈判大师罗杰·道森、国际顶尖潜能激发大师马修·史维等人的联合推荐。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二十一世纪社张秋林社长表示,出版社取得的成绩主要是敢想敢做,并且不断努力创新的结果。2006年对二十一世纪出版社来说是硕果累累的一年:郑渊洁、韩寒、郭妮、晓铃叮当等一个个作家加盟;《一座城池》、《皮皮鲁总动员》、《天使街23号》等一本本畅销市场。据开卷数据显示,出版社在全国少儿出版社市场占有率的综合排名稳居第二,青春文学市场占有率稳居全国第一,一般图书发行码洋突破1.6个亿,回款额达到6000元万,与2005年同期相比,实现了百分之一百的增长,而退货率则控制在了8%以下,与2005年同期相比实现了百分之一百的下降。出版社成功实现了发行码洋百分百增长、回款率百分百增长、退货率百分百下降。这三个“百分百”不可不说是全国出版界的一个奇迹。

篇4:听书优秀作文

“就在这个紧要关头,‘林青天’出现了……”爷爷越讲越激动,最后连手脚都用上了。“……钦差林大人在虎门海滩,这个人山人海的地方将从英美烟贩非法运入的二万三千七百斤的鸦片全部、彻底地地销毁了。刹那间,黑烟滚滚飞向了那辽阔无边的蓝天,浑浊不堪的.黑泥流向了湛蓝无比的大海里……”一想起昨天,爷爷讲到这个地方的时候,我还清楚地记得爷爷的眼里泪光闪闪,院子周围的温度仿佛一瞬间爆涨了――街坊邻居们情不自禁地喝彩:“好!……”

爷爷昨天讲的“虎门销烟”让听众大呼过瘾,所以我们十分期待今天的故事。要知道,这几天听了“林青天”的英雄事迹,我们打心眼里佩服林大人的胆识和胸襟。你们知道“林青天”在我们心目中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吗?他不仅是一个忧国忧民、秉公执法的伟人,又是那么谦虚和诚恳,做事有错就必定会改正。就拿爷爷讲过的“虎门销烟”来说,如果这次的任务失败了的话,十有八九是会要了他林则徐的命,可他却无所畏惧。因为他知道如果不将这些罪魁祸首抓住,继续让大量鸦片销入中国,让大量的银子继续流出进入英国,这不仅会让祸害百姓,就连国家也会灭亡!“林青天”是我们福建福州人,虽然我不是福州人,但是我可以和这样的一位救世大英雄同为福建人,真可谓是三生有幸呐!难道不是吗?

篇5:听书作文600字

杯中的香气氤氯着,心也开始随着书卷驿动了。

哦,听!是谁在哭?那哭声似乎要把长城都倾倒,哦,原来是孟姜女,你是在哭秦朝的残酷统治呢?还是在哭自己尚未归家的夫君?你的哭声拨动了我沉静已久的心弦……

渐渐地,哭声越来越远,陡然间,传来了一声哀伤的叹想。“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啊,是你,是那位南宋女词人李清照,我的心黯然了,好像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仿佛看见你站在窗前叹惜“绿肥红瘦”我的心怦然地动了,与你一同垂泣。

杯中的香气散开来,漫上了心头。

遥望那夕阳西落,飞鸟归穴,拈摘着那还散发着清香的菊花,心中不免充盈着一股自在闲适的感觉,回想曾经,官场上的黑暗,世俗间的麻木,你---陶潜潇洒地道出了“不为五斗米折腰”的豪言,看!那是谁,一位无眠的人儿,独自来到泊罗江畔,高声吟唱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那炽热的爱国之情令我心动,我感受到了,曹操在沧海边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那满腔激情,令我心潮澎湃。

我品了一口茶,让香气留存唇齿之间。

历史的车轮缓缓碾过,时间停留在现代,朦胧中我看见一个瘦小但却坚强的背影,也挑起了整个家庭的重担,更挑起了整个未来,他的精神让我感动,洪战辉你的事迹,你的人性魅力……我将像你一样乘风破浪。

原来,书中声音这么美妙,里面有忠贞的感情、爱国的热情以及乐观坚强的精神……

篇6:听书作文600字

哦,听:是谁在哭?那哭声似乎要把长城都倾倒了,哦,原来是孟姜女,她是在哭诉秦朝的残酷统治呢,还是在哭自云尚未归家的夫君呢?她的哭声拨动了我沉静已久的心弦,我的心感到无比的沉重和愤怒,心怦然动了,与你一同感动……

渐渐地,哭声越来越远了。徒然间,传来一声哀伤的叹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是谁这么凄惨?原来是南宋的女词人李清照。“梧桐更兼细雨,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深深的叹息,化不开的忧愁,我的心黯然了,好像下起了淋淋漓漓的小雨。我仿佛看见了这位凄凉的女词人正站在窗前叹息“绿肥红瘦”。我的心怦然动了,与你一同垂泣。

杯中的香气散开了,漫上了心头。

我看见了,那易水边的荆轲,高吟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那生命的绝唱,令我心潮起伏。我听见了,投江罗河的屈原在吟唱“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那炽热的爱国之情令我敬佩万兮。我感受到了,曹操在沧海边高吟“月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那满腔热情,令我心潮澎湃。

我品了一口茶,让香气弥留在唇齿之间。

历史的车轮缓缓走过,时间停留在现代。朦胧中我看见一个瘦小但却坚强的背影,挑起了整个家庭的重担,挑起了妹妹到厄希望,也挑起了整个未来。他的精神让我感动。哦,洪战辉,你的事迹,你的人性的魅力,令我再次怦然心动了,我将像你一样乘风破浪。

原来,书中的声音是这么美妙,里面有忠贞的爱情,不尽的思念爱国的热情以及乐观自强的精神……

篇7:阅读,从“听书”开始……

我的阅读,最早是从“听书”开始的。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在苏北农村,每个村落都有一个大喇叭,中午有一档“书场”节目,专门播放刘兰芳的《说岳全传》。到了饭点,老老少少们就端着饭碗走到门前大树下,边吃边听,津津有味。

我七八岁那年,外出逃荒的张秃子带着一家老小回到了村里。他是位民间艺人,喜欢为村里人说书。夏日夜晚,收拾得干干净净的打麦场上,大人们摇着蒲扇,孩子们光着屁股,全围在张秃子身边。随着“咣、咣”几声铜锣响,他开始说唱起来,说的是他最拿手的《杨家将》。听书纳凉的人们陆续离去了,我还呆呆地躺在凉席上,沐浴着如水的月光,听着唧唧的虫鸣,把刚才的故事在脑子里一遍又一遍地过“电影”,常常忘记了回家。

“听书”,在我童年的心田里播下了第一颗阅读的种子。

读小学四年级的那个暑假,母亲和我先后生病,来到了几十公里外的城市住院治疗。同一个病房里的黄阿姨是本地人,有一个独生女比我大几岁,扎着美丽的“马尾巴”,每天都来陪她妈妈,很快就和我玩熟了。一段时间以后,我的身体慢慢恢复,医生允许我离开病房到外面玩。这位扎马尾巴的姐姐,先是带着我在医院里转悠,后来带着我逛街,有一次就逛到了书店里。嘿,我第一次看见那么多书整整齐齐地排在那里!而我最爱看的连环画,一本又一本:《智取威虎山》《渡江侦察记》《武松打虎》《刘胡兰》《草原英雄小姐妹》……真让我爱不释手。

回到病房,我缠着父亲要买一本连环画,父亲同意了。我又一次来到书店,选中了《我的战友邱少云》:封面上的邱少云咬着牙、手深深地插进泥土里,背后是滚滚浓烟,两只炯炯有神的眼睛正愤怒地盯着前方……

我和母亲出院回家后,这本崭新的连环画让我的小伙伴们十分羡慕。故事里的内容我早已背得滚瓜烂熟,便从头讲、倒着讲,甚至从中间任意选一段讲,把左邻右舍的小伙伴都迷住了。一本书,让我成了倍受欢迎的“孩子王”——在阴雨天的桥洞里,在寒风中的墙角边,他们都会围成圈听我讲故事呢。

转眼几十年过去了,说书的张秃子老人已经故去,我那本心爱的藏书在岁月变迁中也不知去向。只是每当我站在书柜前,凝望着冰心、叶圣陶、鲁迅、安徒生、高尔基……一股敬慕之情就会油然而生,清晰的童年记忆从心底慢慢浮起:“听书”,让我爱上了阅读,且终生不悔!

读书,就是让甘甜的春雨来滋润饥渴的心田,那里有求知的种子在等待萌芽!

篇8:听书作文400字

时间久了,也萌生出自己要不要试读一下。

后来看到一些好的文章,自己也打开录音软件,后来一字一句地读录下来,等到有空的时候,就自己回听。

我发现这其实是非常好玩的一件事情。

从这些录音中,能听到自己与他人的差距,比如人家读得柔和、悦耳,自己的语调语音就显得很死板、生硬。

一些自己在读的时候,觉得超级投入且认真,可在听的时候,一点也没有听出什么感情,反而有些用力过头,听得让了起鸡皮疙瘩。

尤其在散步的时候听,如果旁边有人路过的时候,就觉得好尴尬,人家会觉得自己听的是啥呀,那么难听。

想想真的是又羞又有趣,同时也有了想提升上进一点的心思。

之前有一个演讲家说他最初自己练演讲,就是天天给自己录演讲视频,然后去对比看表情,看动作,听语速,听吐字,就是这样有时一天能拍个十几段的视频,这样日复一日地去练习加上实践,慢慢地开始进步。

篇9:听书作文400字

主要是因为这种方式比较方便,尤其是可以利用起一些碎片时间,像是走路散步的时候,像是跑步的时候,坐车的时候,甚至是等人的时候,还有一个就是在做家务的时候,当你洗碗或者打扫卫生的时候,听着音频中讲述者道出的一字字句句,你似乎就并不会觉得手头上的家务做得有点累了。

当然,我听的可能大多是观点类的书,因为我是后来才知道他们听书稿其实是有经过整理才播放阅读出来的,意思就是其实他们并不是像我们自己阅读书时那样每一个字句都直接照本宣科地读,而是通过一些更专业的人写得像拆书稿一样,把这本书按他们所认为的好的,有意思的,有意义的,加上自己的想法,然后揉成一篇文章,读给我们听。

所以更多的时候,我们听到的就是加工过的思考观点,让我们很容易直接接受,大多都不需要思考,即使有,也并不会是很深层次的。

后来有一天,我自己打开了一本之前就听过的工具式的书籍,我发现,当我们习惯性了听别人帮我们打理好的观点,或者我们习惯了那些浅显易懂的小说类文学,看这类书就会显得吃力了不少。即使一行字是都认识,但是如果你要真正地弄懂,一行字有可能都会花上你十来分钟的时间。

篇10:写听书生活随笔1000字:听书

听 书

“一个说书人,一个很长很长的故事,武松打虎讲了三个月拳头还没有打下来……”看着这句话,我的思绪一下回到了二十多年前那些个午后听书的美妙日子!

北方的小学,第四节课的铃声一响,小伙伴们便能三五成群,说说笑笑回家吃饭了。到家后,妈妈早就做好了烩菜,拉好了面条。只等我们一到家,面条就下锅了。这些时间都来不得半点耽搁,万一哪天老师下课迟一点,哪天路上我贪玩走慢一点,哪天妈妈做饭晚了一点都是万万不行的!因为,它们都关系到了我中午要做的大事——听书!

端着热腾腾的面条,蹲在恰好能晒着太阳的墙根下,大杂院儿里这样的墙根到处都是。此时,时间正正好——12点30分。评书开说了!

“此人长得真是与众不同……往脸上看面如紫羊肝,小眼睛,鹰钩鼻,菱角嘴。最显眼的是长着两条刷白刷白的眼眉……”

早已打开的收音机里,单田芳磁性的嗓音充盈了整个院子。大家目不斜视,或看着声音来处,或看着碗里的面条,或放空一切,仿佛眼珠动一动就会少听一个字。此时,就连吃面条特有的“哧溜哧溜”声都收敛了许多。

如果这时候妈妈在厨房大喊一声:“面煮好了,来加饭!”这个场景就有意思了。有时是这样的——爸不动,哥不动,姐不动,我不动,弟不动,仿佛根本就没听到妈妈的喊声;有时是这样的——我一脚门里一脚门外,手伸老长向里等着接碗,头伸老长屏息冲外听书!

“徐良把灯烛吹灭,门关上,窗户推开,‘噌’一声飞身上房,直奔西安侯府。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怎么又完了?”大家嘟囔着,意犹未尽。起身,收碗的收碗,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回学校途中,我是不会和别人聊天的,因为满脑子里都是那个丑丑的、武艺高强的“白眉大侠”。这段时间便中了他的毒,课间时不时地来个“脚尖点地”,想要飞身上墙;家门外时不时再来个“俯身侧耳”,探探家中虚实;饭桌上时不时和爸爸学两句徐良说话……每每这时妈妈总会很不高兴:“女孩子家,你就不能稳重点儿?”

过一阵儿,我果然稳重了!不光稳重了,文静了,还大家闺秀了。因为单田芳的《白眉大侠》说完了,《千古功臣张学良》开始了。这时的我又着着实实被赵四小姐圈了粉。赵四小姐的一颦一笑,一言一语都在我脑子里无限循环放电影!

为此,陪伴我童年的不是某一个动画人物,而是气宇不凡,行侠仗义的“锦毛鼠”白玉堂,是十六岁随父出征的小将岳云,是爱憎分明、敢作敢为的行者武松……说书者用自己的母语向人们讲述一个又一个不同的故事。而我,在一部又一部评书的伴随下,长大了!

可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午吃着饭,晒着太阳,听着评书的美好却消失了……单田芳的声音好久好久没听到了;一家人蹲在院子里的各个角落共听评书的情景不见了;和爸爸的聊评书的话题也没有了。

然而,那些暖暖的中午听评书的日子却像种在了脑子里,这几年更甚。或许是当时精神文化太过匮乏,家里没什么书可看,评书填补了我没有书的童年?或许是评书让没有习惯在一个饭桌上吃饭的我们有了共同的话题?或许是听评书时给予我的那份特殊的家的味道?或许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怀念家乡的生活方式了?这些都不得而知,也无需再纠结。真正美好的东西我们并不一定能知道它好在哪里,只要真真切切地感受这份美好便够了!

去年回老家期间,爸爸竟然将网上找到的许多评书放在带有存储卡的便携式收音机里,走哪儿听哪儿。

于是,柿子树下,石桌上面,一台小收音机终于又开始播放那久违的评书了!起初,只能看到一位老者凝神静听!地上,投射出的是一个后背微驼,双臂交叉,安逸自在的剪影。那,是爸爸!

接着,多了一个扎着辫子,手托腮帮,目视前方的剪影。那,是我!

再接着,又多了一个圆圆脑袋,嘟着嘴巴,吃着小手的剪影。那,是儿子!

作者| 温彩虹

篇11:初中生阅读与年龄层次的关系

【关键词】初中生 阅读 年龄层次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中,青少年随着年龄增长,其思维和心理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因而不同的年龄阶段,初中生的思维方式和心理成长也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必然呈现出不同的特征。这便意味着,对于与心理、思维活动密切关联的阅读而言,初中生的阅读兴趣、阅读方式以及阅读的质量同样会因为年级的不同而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而把握学生不同年龄层次的阅读心理、阅读特点,对于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指导他们正确阅读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一、初一阶段

初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小学向中学的过渡衔接阶段,也是其心理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时期。他们在这一时期总是显得精力充沛,活泼好动,对一切充满好奇,兴趣非常广泛,他们求知欲旺盛,渴望了解周围的事和人,而书籍中描绘了大千世界的精彩纷呈,充满着种种奇思妙想,能够使他们通过阅读获取日新月异的前沿信息,感悟历史文化的深邃与博大,体会到人类的无穷智慧和美好感情,并享有驰骋想象的自由空间,所以这时的阅读对于他们而言,具有很大的诱惑和吸引力。相对来说,初一年级的课程比较少,空余闲暇的时间较多,阅读成为很多初一学生继做作业之后,花费时间和精力最多的一种活动。在访问中,我们发现一些学生有每天阅读的习惯,近60%的学生每天用于阅读的时间都在2小时以上。

然而,学生毕竞还保留着许多儿童期的心理痕迹,他们虽然对于阅读饶有兴趣,可是不少学生的阅读兴趣仍然是不稳定,难以持久甚至是断续的。他们这一时期正是整个初中阶段最为天真活泼的时候,内心最喜欢的还是投入到各种各样的游戏、活动中,以释放他们的激情和活力,很少乐意长时间地静下心来进行阅读,对于阅读的兴趣也充满着不确定因素,极易受情绪及周围人的影响。在阅读时,初一的学生也常常会注意力不集中,自制力不强,自我约束力低,不能够专注地阅读,往往只是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才投入时间和精力,一旦某个兴趣点过去之后,其它内容就无法再激起他们的阅读兴趣。

在思维方式上,小学到初中,为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发展的过程。初一的时候,虽然学生的逻辑思维得到了初步的发展,但比较薄弱,占主导地位的仍然是具体的形象性思维,故而在阅读上他们还像小学时一样,非常喜欢选择一些直观形象的书籍。因而卡通、漫画一类的读物尤其受到初一学生的欢迎,这些以图画形式所讲述的故事通常都富有童话式的想象情节,且取材于中学生们所关心、好奇的事物,使他们既能得到视觉冲击带来的快乐,又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到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和逼真的人物形象。在理解文字类的读物时,初一的学生也偏向于具体、感性的内容,知识性图书所占的比重不是太高。文体方面,他们倾向于叙事类的文章,不太喜欢议论文、散文等作品,对于抽象的概念、哲理性的意蕴不是很能理解,或者理解常常出现偏差。所以总的说来,初一的学生在儿童向少年转变的过程中,思想观念尚处于单纯幼稚的阶段,加上知识经验和社会阅历的缺乏,使得他们的阅读内容的文化层次普遍较低,特别是由于古汉语知识薄弱,以至于他们对我国古代优秀的文言、诗词等作品几乎没有涉足,且整体的阅读水平也不高。大部分初一的学生都没有正确的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不做读书笔记,读完书之后少有写心得体会、作简短书评的阅读习惯。而且这一阶段他们的意志力仍然比较薄弱,虽然已经有了阅读兴趣,但当其阅读热情与实际能力水平不相适应,难以实现预期目标时,他们很容易心理失衡,产生挫败感,往往浅尝辄止,轻易失去了阅读兴趣。

如今书籍之多浩如烟海,有益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书籍非常缺乏,各种描写离奇、暴力、色情等粗制滥造的图书充斥于市。初一学生由于心理发展尚不成熟,思想较为单纯,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和良莠不齐的书籍,识别能力较低,其求知欲和好奇心较容易偏离正常轨道而畸形发展,也常常会不加鉴别地就去阅读各种图书杂志,受到消极的负面影响。因此,初一学生的阅读指导在整个初中三年中至关重要,教师和家长应该随时了解他们的阅读现状,引导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并授之以渔,教会他们如何阅读,使学生得到收获,产生成就感,从而保持其旺盛的求知欲和浓厚的阅读兴趣。

二、初二阶段

这个时期是学生们潜心学习的时期,却也是一个令人困惑的时期,国外的心理学家称之为危险期,是一个会在各方面产生剧烈变化的阶段。

在阅读方面,首先初二学生的阅读兴趣呈现出非常明显的下降状态。原因有很多,一是,初二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段,课程科目多了,且内容步步加深,难度越来越大,作业量也增加了,这势必会占用学生更多的课余时间,导致他们用于阅读的时间只能相应地减少了。其二,受到一些片面的社会舆论影响,初二的学生中有不少人存在着重理轻文的想法,认为理科比文科重要,理科只要多花些时间和精力,就很有可能在短期内获得显著的效果。而阅读,对于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并不是立竿见影的,所以他们对于文学类的读物不屑一顾,不愿把注意力浪费在他们看来无用的阅读上,甚至觉得过多的阅读也许还会影响到其它学科的学习。第三,初二阶段也被心理学家称为“心理断乳期”,伴随着生理上的快速发展和自我意识的增强,初二的学生在心理上强烈地渴望摆脱家长和老师的束缚,叛逆心理在这一时期显得尤为明显。学生阅读产生逆反心理,拒绝、厌恶、排斥阅读,这也是造成初二阅读兴趣普遍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次,在阅读内容上,初二的学生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尽管这一时期他们的心理活动非常丰富,但却渐渐地将自己的内心封闭起来,有心事也不愿意与父母老师甚至同龄人交流,因此,他们也常常会沉浸在阅读中,与书中的人物对话、交流,以寻求他们心灵的慰藉。这时很多学生已不再单纯为了娱乐而阅读,也慢慢不满足于童话之类情节简单的故事了。他们对小说中丰富的人物内心活动的描写有着较浓厚的兴趣,开始关注自己的内心需要了。此时,一些反映青少年追求自由,富有冒险精神,挑战生活的作品,例如《汤姆·索亚历险记》、《贼王》、《青春前期》等,由于契合了他们对独立、成熟的强烈渴望与感受,而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另外,进入青春期后,初二学生的生理发育逐步成熟,性意识也开始觉醒,由此他们在心理上对异性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和兴趣,萌发了朦胧的爱情,但这种愿望与情绪又不能够得到充分而公开地表现,于是便有了种种情感上的困惑、烦恼和压抑之感。这样从文学作品中了解异性,了解爱情乃至性成为了学生们的一种需要。不少学生在读名著的时候,还会专门挑选那些描写爱情生活的情节看,甚至摘录下来。当然,在阅读言情读物的学生中,女孩子占了相当大的一部分,这与女生多愁善感的心理特征也是相吻合的。至此,我们可以发现,初二的时候,男女学生在阅读兴趣方面也已有了明显的分化。

总之,由于初二这个年龄层次在青少年生理和心理发展中的特殊性,使得这一阶段的阅读状况显得格外复杂,青春期的反叛心理和对异性与爱情的向往本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但如若处理不当,也很容易使得他们误入歧途,特别是一些缺乏自制力的学生在时下滥俗的流行文学影响下,会不由自主地模仿学习,以致堕落。因此,家长和老师在阅读指导的同时也应注意这些问题,让他们多读好书,善加引导,从而使阅读真正起到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作用。特别针对初二学生抽象思维较为活跃的特点,教师也可因势利导,指导学生多阅读一些科普作品,以不断强化其抽象、概括的能力。

三、初三阶段

初三是初中生学习生涯中最为关键的时期,进入初三后,学生们的学习任务比以前更为繁重了,同时又面临着自己人生的第一次重要挑战——中考,承受着极大的压力,所以心理发生了很大变化,阅读状况也随之发生着改变。

因为繁重的学习压力,所以他们真正用于阅读的时间非常有限。这就直接导致了初三的总体阅读时间在初二之后继续呈下跌的趋势。甚至不少初三的学生家长与老师还对学生的阅读采取了严格控制,强制性地减少了他们用以阅读的时间。所以,家长和老师这一时期对学生阅读的管制与约束是造成初三学生阅读时间偏低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

但是,令人惊讶的是,初三学生的阅读兴趣却并没有随着学业负荷的日益沉重和日趋减少的阅读时间而下降,相反还有所上涨。很多初三学生表示自己很喜欢阅读,在阅读时有愉悦的感受。这种情况的产生与他们心智的发展成熟有关,这一阶段,他们对某一领域的兴趣不再是因为新奇、好玩,而是对其内容本身发生兴趣,因此希望能够从书本中获得更多的相关知识,以求得深入的认识。除此以外,初三学生阅读兴趣的高涨还在于初三的生活是极其枯燥的,过重的学习负担和竞争压力,常常使学生感到身心疲惫,情绪低落,尤其当成绩不理想时,很容易陷入消极悲观的状态,所以一般的学生会通过阅读一些通俗易懂、趣味性较强的文学作品来寻求安慰、消除疲劳、释放压力。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初三学生在主观上其实还是有着强烈的阅读愿望,只是沉重的学业负担和频繁的考试竞争迫使他们只能无奈地暂时放弃了阅读,“望书兴叹”。

由于年龄的增长和阅读的积累,初三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了一定提高,阅读内容和方式也有了很大不同。他们的阅读目的更加明确了,不再是没有专一目的的随意阅读,他们开始以个人的间接兴趣来选择书籍,看读物内容是否符合其需要,然后再确定阅读的方向。根据其阅读原因,就可以大致分为三类:一类是学生在课余的时候阅读一些轻松、有趣、情节性较强的作品,以使自己在紧张忙碌的学习生活中得到放松,缓解焦虑不安的情绪,忘记烦恼和痛苦,阅读内容上主要为各类通俗文学作品,包括武侠、科幻、言情读物以及一些娱乐杂志等。第二类阅读则以获取知识,提高能力为目的,学生通常选择知识性强,有一定意义和价值的好书阅读,如综合性的百科全书、科学探索系列、中外文学名著等,他们想通过阅读这些书籍,为自己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这一类阅读目的在初三学生中所占的比重最大。另外还有一类是他们受到升学考试的影响,为了取得优异成绩等功利性目的而对与考试相关的辅导类教材进行的大量阅读。所以,总而言之,这一时期,学生的阅读量虽然有所减少,但阅读的自主性却大大增强了。

由于初三的学生已到了少年向青年初期的过渡阶段,有一种成人感,又面临着自己人生的重大抉择,常常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因此他们这一阶段对现实的关注度也渐渐升高,反映现实生活题材的作品,如写实小说,散文随笔等以及时政类的读物在他们阅读中所占的比例正逐步增加。而且他们在为自己的人生理想奋斗的同时,也非常需要有一位榜样人物作为模仿学习的对象和精神支柱,因而他们此时对名人、伟人的人物传记有突出的兴趣,除了出于崇拜心理之外,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他们想从名人身上获取为人处事的道理,探寻成功的奥秘,以进一步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另外,伴随着辩证逻辑思维的发展,初三的学生对议论性作品的理解能力也在加强,并更具有独立思考的倾向,对所阅读的内容,能够由表及里地深入分析,进行一定的赏析和评价,开始有学生阅读一些通俗的哲理类书籍。

综上所述,初中生三个不同年龄层次的阅读状况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呈现出较显著的年级差异。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阅读也更加注重读物的内容,阅读的文化层次在逐步提高。他们在求索知识、培养能力、审美欣赏、道德修养以及心理的自我补偿等方面也越来越表现出较高的自觉性,这些与他们在生理、心理和思维方式的发展变化是相一致的。因此,各类读物和教材应该符合不同时期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适合他们的成长特点,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与家长同样也不能忽视年龄层次与初中生阅读的关系,要遵循他们的年龄特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给予其合理正确的指导,从而使初中生阅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上一篇:《中国反对拐卖妇女儿童行动计划下一篇:fsc生产流程所需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