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与习作的讲座

2022-07-24

第一篇:阅读与习作的讲座

指向习作的阅读教学

——《颐和园》第一课时实录整理

中国轻纺城小学

【上课时间】

2016年10月13日 【上课地点】

中国轻纺城小学柯北大讲堂 【设计理念】

以《颐和园》为例,帮助学生掌握写游记的一般方法:移步换景,抓住景物的特点,从学到用,扎实推进。 【教学目标】

1、会认读“长廊、佛香阁、排云殿” 等词,会写“廊、阁、殿”;

2、掌握“移步换景”的写法;

3、以“长廊”为例,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4、感受颐和园的美丽,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实录】

一、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 生欢呼雀跃:喜欢!

师:有没有经常出去玩?(有)我也喜欢旅游,这个国庆节,我就去游了大香林。但今天我不问你去过哪里,我想问问,旅游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很开心、期待、兴奋(正音)、激动、紧张……

师:如果旅游回来之后,爸爸妈妈要你把它写下来,感觉如何?(学生表情都很为难)写文章确实是比较头疼的事。其实,像这种把旅游中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记下来,就是游记。【板书:游记】如果你学会了写游记,要完成这个任务,就会轻松很多。

师:到底如何写游记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游记!相信学习之后会给你带来启发和帮助!

【思考:在导入谈话中点明文章的体裁——游记,启发学生在读游记中学习写游记,明确学习目标。】

二、引入新课

师:北京有一座世界上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那就是(生读:颐和园。)读得挺准确。伸出右手,跟老师一起写课题,最难写的就是这个“颐”字,笔顺要注意。【板书:颐和园】

(学生跟写,师强调左边中间是个“口”字。) (生再读课题。)

师:颐和园可是一座了不起的园林,只要一进颐和园,你准会为它着迷、为它惊叹。怎么样,想不想去游一番?

生:好!

【思考:从课题中的难字入手,快刀斩乱麻,引导学生认清字形,掌握字形。】

三、整体感知

(师配乐配图朗读《颐和园》。)

师:这个园子给你什么感觉?觉得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公园? 生1:比仙境还要美。 师:评价太高了。 生2:跟人间仙境一般。 生3:美丽壮观的。

师:是的,很简单的一个词也能评价。 生4:非常美丽。 生5:没有一处是一样的。

师:各不相同,真好!那么写这篇文章的作者的感觉又是怎样的?打开书87页,我们一起来找一找。

生: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师:在课文的哪儿? 生:第一自然段。

(屏显: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师:课文的第一句话就告诉我们作者的感受,他的感受是什么? 生:美丽、大【板书:美丽、大】 师:作者把他对颐和园的第一感觉,或者说总的感觉,放在了课文的开头!让人们一读到这篇文章,就充满了期待!

师:还有吗?

生: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师:在课文的哪里? 生:最后一段。

师:你从最后一段话中读到了什么?

生:美丽说也说不尽【板书:美丽、说不尽】

师:作者在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了他的感受,像这样开头和结尾写的是同一内容的这种写法叫做——生:首尾呼应。【板书:首尾呼应】

师:这样写可以让文章结构紧凑。让我们再读读开头和结尾。 (生读。)

师:这种方法不知道大家会不会用,我们来试一下,说一说瓜渚湖的感受,一句感受的话开头,再用一句感受的话结尾。

生1:瓜渚湖宽大雄伟。我很喜欢瓜渚湖。

师:这个结尾和开头关系不够密切,你不妨在结尾也用上宽大雄伟。 生1:瓜渚湖真是宽大雄伟啊!

师:对这样,就算是首尾呼应了。不过得给你个建议,雄伟这个词不适合瓜渚湖。

生2:瓜渚湖是个清澈的湖。瓜渚湖的湖水真是太清澈了!

生3:在柯桥有一个非常美的地方叫瓜渚湖。瓜渚湖的景色好几天也说不尽,有机会你可以去玩玩。

师:嗯,学着颐和园的写法也可以说,其实开头简单地说,瓜渚湖真是个美丽的地方。最后说,瓜渚湖真是太美了,它的美景说也说不尽。怎么样,以后咱们写瓜渚湖,就可以这么首尾呼应着写好它的开头和结尾。

【思考:现在学生写的作文,很多都是开不好头,收不了尾,了解首尾呼应的一般写法,指导学生学会使用首尾呼应的方法,以便更好地用于自己的习作。】

四、识字写字 师:刚才我们匆匆游览了一番,不知你是否还记得这些美景?(屏显词语:长廊、万寿山、佛香阁、排云殿、昆明湖、画舫、堤岸、十七孔桥)能不能读准它们?

(两生读,读得很准确、很响亮)

师:在这些景物中,有三种古代建筑,你认识它们吗? (屏显长廊图片) (生异口同声说:长廊)

师:你说站在廊里欣赏风景什么感觉?没有遮拦,不担心淋雨。是的,这种顶的过道是廊。

(屏显:佛香阁、排云殿)

师:知道哪是佛香阁,哪是排云殿吗? 生:上面的是佛香阁,下面的是排云殿。

师:上面、下面,说得很有顺序。看看,佛香阁像什么? 生:像宝塔。

师:对,像塔一样有围廊的是阁,而高大壮观的是殿。

师:你能不能把这三种古时的建筑,写正确,写漂亮呢?拿出生字抄,每个字写上一个。

(生写廊、阁、殿)

师:广字头和尸字头,古时候,都是跟屋檐有关的,写广字头的时候一横要稍短,郎的耳朵旁稍稍出去点,字就漂亮了。殿呢,笔画最多,共字的点要往回收一收,为后面又的撇让路。阁字门字框要写正,这房子才能高高耸立。

师:写完以后,再读读这些景点。 (生齐读。)

【思考:四年级如何学词学字,一直是一个困惑,本课尝试用图解字,选字练读、练写。】

五、移步换景

师:有了这么多景点,它是不是随意乱写的?其实,游记中一定有一些句子告诉我们作者游览的路线,比如说——

(屏显:进了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师:你从哪里词语中看出了作者是在游览。 生:绕过、进了、来到。

师:其实就是那些动词,它们能告诉你游览的过程。像这样告诉你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句子,文中还有很多。再读读课文,把这些句子找出来,划上横线,点出那些告诉你游览的词。

生1: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生2: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生3: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根据学生回答,屏显句子) 师:咱们连起来读一读这些句子。 (生读)

师:你从中这些句子中读懂了他是怎么游览的,先到哪里?

生:长廊、万寿山、佛香阁、昆明湖【板书: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师:四句话,让我们感受到了他的游览过程,先来到长廊,再来到万寿山,最后到了昆明湖。写上这样的句子,让我们明白作者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从一个景点到另一个景点,这是写游记非常重要的顺序,叫移步换景,这么写能让游记的条理更清楚。【板书:移步换景】这些表示游览顺序句子往往放在段落的开头,起到过渡和引出下文的作用。

师:请自由说说作者怎么移步换景的。 (生练说,将课文的游踪内化。)

师:不知大家能不能帮我的游记写几句移步换景的句子。刚刚我说了,国庆节我去了大香林景区,在那里,我游览了这样三个地方:香林寺景区、龙华寺景区、桂花王景区,能帮我吗?(屏显大香林景区导游图)。

生:进了大门,穿过隧道,就来到香林寺景区。 师:言简意赅,这第一段话。

生:游完香林寺景区,往前走就来到宝林山脚下,登上宝林山,就到了龙华寺景区。

师:好,那我怎么到桂花王景区。

生:从宝林山下来,一直走,就到了桂花王景区。 师:真好,在大家的帮助下,我的游记已经有了大致的框架,谢谢你们。咱们以后无论游校园还是游景区,只要确定了要写的景点,用移步换景的方式把他们串联一下,就有了作文的框架了。

师:让我们再跟着作者移步换景,游览一番颐和园吧。 (生再一次串读游踪)

【思考:语文课所欠缺的就是教给学生找规律的学习方法。学生在习作中总是言而无序,东一榔头,西一锤的,就是因为他们不懂得如何按一定的观察顺序一一描述具体的事物。让学生先划出描写作者参观顺序的句子,再连起来读一读,在整体感受游览顺序的同时,感知写游记的基本规律,做到授之以渔。】

六、景点描写

师:好,跟着作者,我们又一次游完了颐和园,那我们是不是就完成了这篇游记了?还得写什么?

生:还得写开头和结尾。

师:对,还得加上开头和结尾的感受。这就够了? 生:还要写那些的景点。

师:原来,到现在为止我们只有一个框架而已,具体而生动地描绘景点才是游记最重要的。【板书:景点描写】

师:看来,我们还是得细细地游览一下,看看作者是怎么具体描绘每个景点的。今天我做导游,跟着作者的游览线路,有顺序地细细游赏。

师:进了大门,绕过大殿,各位驴友,我们来到颐和园的第一站啦——长廊。(屏显课文第二自然段)第一句话中一个很平常的字眼,但却很关键。你能找到吗?

生:有名

师:找地很准,长廊是十分有名的。长廊被联合国文化组织评为世界“长廊之最”,还申报了吉尼斯世界记录,让我们来猜猜看,长廊被称为“世界上最_______的廊。”

生:长!

师:光说不行,咱们得说得有理有据。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在书中找依据。 生1:我觉得,应该被称为世界上最美的廊。因为课文中写了“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说明如果在这条廊上看美景,一定感觉很美。所以可以称得上世界上最美的廊。

师:说话非常完整,表达非常清楚。稍稍提醒一下,从“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这句话中,你能看到怎样的一种情景?

生1:许多许多的花,永远也开不完。

师:是的,如果你能在刚才的理解中,加上这花开不败的情景,说得就更有理有据了。周烨孜说得很有道理,其他同学呢?

生2:老师,我有补充。我觉得长廊除了最美,还应该是最长的。因为课文中说“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所以应该还是最长的。

生3:课文中写道,长廊有273间,所以我觉得,这应该是世界上间数最多的长廊。

师:273间,你知道有多少,咱们学校所有房间加起来,不到两百间,要两个我们这么大的学校的所有房间横排,你说多不多?

生4:图画最多的。因为课文中写着“几千幅画”。所以我觉得它是图画最多的廊。

师:他说用到了“几千幅画”,其实他是用到了什么方法? 生:夸张

师:其实一点都不夸张,据谢老师了解到,那里的画远远不止几千幅,有一万四千多幅。其实他是用了列数字的方法,文章用了详实的数字,告诉我们长廊很长、间数很多,画很多。

师:其实,长廊里的画不仅多,还很美,不信,你们瞧瞧,都有什么画? (屏显长廊的画:大闹天宫、刮骨疗毒、画龙点睛、孔融让梨……) 生5:这条长廊还是最耗费人力的廊。 师:你怎么知道?

生5:这么长、这么多间,还画着这么多的画,我觉得一定是最耗费人力的廊。

生6:这是空气最清新的廊。

师:你看,长、美、多、清新,作者把长廊的特点写得如此详细,用的方法也多种多样,用详尽的数字,写作者的感受,还用到了对比。【板书:数字、感觉、对比】让我们再来用朗读,感受一下这特点鲜明的长廊。

(生齐读第二自然段。)

师:同学们通过读书,猜得有根有据。现在我来公布答案,这长廊呀,被称作“世界上最长的画廊”猜对了吗?长廊看似平常,但却用它的长、它的画表现了世界独一无二的美,它是世界之最,也组成了颐和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思考:立足文本,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来猜测颐和园的长廊是世界上最怎么样的廊,了解可以用多种方法描绘景物,并试着用。】

七、小结写法

师:一条有名的长廊,作者运用了多种方法,写出了它的长,它的美,那么其他景点,作者又是怎么写出它们的特点来的呢,我们将在下节课继续学习。通过这节课对《颐和园》这篇游记的学习,你觉得对你今后写游记有什么帮助和启发?

生1:以后写游记可以用首尾呼应的方法。

生2:游览顺序可以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写,游记就会更顺。 生3:写景点的时候,我们可以用上数字、感受、比较的方法。

师:其实就是说,我们要写出景物的特点,我们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方法去表现。

师:相信大家的收获是丰富的。掌握了这些绝招法宝并努力运用,相信大家的写作一定会得到提高。

(下课!)

附:板书设计

颐和园

游记

美丽

首尾呼应

美 列数字 移步换景

佛香阁

景点描绘

昆明湖

美丽

说不尽

第二篇:在阅读教学中的习作指导

开县大进镇中心小学:艾方云

电话:13896382228 论文类别:小学语文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也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每天必有、占有比例最高的课时形式。小学生阅读、习作能力的培养,语文素养的提高不是教师讲出来的,都应该由语文实践中训练得来。

语文课标基本理念中和课程设计思路中三次提到语文实践,两次提到多读多写。语文教育的特点、学生阅读、习作的心理过程、当前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相对分离的现状都要求我们重视习作教学与阅读教学的联系。善于将读和写、说和写有机结合,互相促进应该是我们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的问题。下面就语文阅读教学后进行习作训练的基本方法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精美的段落,模仿写

小学语文教材入选的课文,皆文质兼美,在写作技法上各具特色,语言流光溢彩,有的选材精当,有的构思奇特,有的刻画鲜活,而这些都可以作为学生在练笔中模仿借鉴的典范,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别具慧眼发现和发掘教材中的可仿点,引导学生去学习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方法和技巧,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增强语言的运用能力。

如学习《颐和园》一文,按照课文总分总的写作结构,移步换景的描写方法,写写学校、公园等景物。读了《飞夺泸定桥》仿照第三自然段并列式写其它场景;读了《数鸡》第一自然段,学写人物对话等等。总之,课文修辞手法的运用,开头结尾的呼应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刻画,环境描写的衬托,人物言行的描摹,这些经典片断均可仿可借。

二、课文的留白,补充写

语文课文有很多都具有“留白”艺术,给读者留下发人深思,耐人寻味的艺术空白,这就为读者提供了广阔的想象背景。如《小木偶》一文,小木偶得到各种表情后,课文就此结束。可以让学生写写小木偶后来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想象它会怎样应对后面所发生的事情,结果会这样?又如《穷人》一课,桑娜告诉丈夫自己已经把孩子抱回家后,课文就戛然而止了。孩子的命运会怎么样呢?桑娜与渔夫又会带领孩子怎样度过一个又一个难关?这些问题牵动着学生的心。教学时,教师首先要告诉学生:补充情节和结果要把握故事情节的主线,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无论最后发展成什么样子,主线不能变,人物的思想品质不能发生本质的变化。接着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和创造,必要时可以进行小组讨论。然后让学生写下来。

三、悬念结尾,延续写

有些课文的结尾,言尽意未尽,看似行文结束,却是其意未穷。这就为我们的学生创造了一个遐想驰骋的空间,也为阅读练笔提供了一块难得的天地。 《凡卡》一文以凡卡把请求爷爷带他离开莫斯科鞋匠家的未曾写收信人地址的信投入邮筒,回到床上做着爷爷读他信的希望之梦作结,爷爷是否能收到他的信?爷爷会不会带他脱离苦海?这以后能否出现奇迹?这些问题都是爱思考的孩子们易产生的悬念,稍加启发,以《凡卡的信寄出去以后》为题的读后习作,就能使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

四、动情之处,写感想

“情动而辞发”在阅读教学中,学生情动处,也是妙笔生花时。 如《最后一头战象》,这篇课文是一篇悲壮、感人、发人深省的动物小说。课文记叙了曾经在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大象噶羧,自知生命大限以至,便再次配上象鞍,来到打洛江畔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最后在埋葬着战友们的“百象冢”旁刨开一个坑,庄严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精读课文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启发学生,读完这篇课文,你想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噶羧,赞颂这位可歌可泣的英雄呢?请你写下自己深切的感受,写下你最诚挚的赞颂吧,

语文课文具有能使读者动情的丰富的人文蕴含,教师要借阅读所激起的情感,给学生一个抒写的时空。

五、课文体裁,改一改

在阅读教学中,通过体裁变式训练,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进行改写,它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变文本语言为学生语言,很能激起学生的思维浪花,使学生的练笔兴趣顿生。 [一]、将诗词改为记叙文 一般的诗词语言精练,跳跃性大,意境含蓄。把诗词改为记叙文,就是要把这种意境通过记叙、描写的方式表达出来。这样既能帮助学生加深对诗词的理解,又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如在教学叶绍翁的《游园不值》时,先让学生理解全诗,再让学生结合插图想象这首诗描绘的情景,然后说一说,再把它写下来。 [二]、将故事情节生动的课文改为课本剧

改编课本剧既能再现文本情景,促进课文阅读,激发学生兴趣,又能营造艺术气氛,培养创造才能。在这种形式的读写训练时,应指导学生充分想象每一个角色的形象,性格特征,让学生设计好角色的语气,动作,神态,如《给予是快乐的》,这篇文章故事性强,文中角色性格鲜明,而且对话较多,适宜让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让学生对课文适当加工,如在保罗的哥哥出场时,给他准备适当的台词,把保罗的心理活动改为独白等,另外像《赠汪伦》等这样的古诗也可以改成课本剧。

[三]、将课文选择不同表达形式改写

让学生对课文的语言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合,重新表达,如改变叙述顺序,改变人称等,如此既可检测学生对课文理解的准确程度和深度,又强化了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和表现力,可谓一举两得。如教学《新型玻璃》一课,学生学完课文了解了各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之后,就安排一个改写练习,选择一种玻璃,用第一人称的形式作自我介绍。有学生这样写道;“小朋友们,你们认识我吗?我叫夹丝玻璃,我的特点是„„”结合这个练习,再进一步要求学生将课文中只提到名称的其他几种玻璃,根据自己的想象写出它们的特点和用途。还可鼓励学生自己设想出一种新型玻璃,并用书面形式加以介绍。这一改写练习,使学生投入到愉快的学习活动中,既有效地巩固了这一节课所学的内容,又促进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精神。

六、课文插图,写一写

课文插图是小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资源,小学语文教材每篇选文都有一幅以上的插图,这些插图鲜明生动,把抽象的东西化为直接感观色彩艺术。形象地再现了课文所表现的主题内容。小学生喜爱读图且形象思维能力强。我们利用这一资源和优势在阅读教学时引导学生观察图中人物,场景并且细致捕捉人物的神情、动作、姿态,景物的形象、动态,透过图画内容想象隐含在图画背后的事物,使画面人物、景物活动起来,让学生的头脑中有电影,电视场面感,然后进行即兴练笔。

七、初学新词,组一组

我们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阅读教学每篇课文都会学到一些新词。在学习课文时,学生对这些新词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但是对于积累来说,这还不够,积累的最高要求是运用。我们可以让学生把每篇新学到的词语选择三五个,放在一个语境中练写一个片断,这样不仅再次加深了对词语的理解,而且通过这么快捷的方式,让学生得到了写话练习,可谓一举多得。 在学完《梅花魂》这一课,就有学生用这课的新词“凉飕飕、婀娜多姿、翩翩起舞”等词语这样写道:早晨,我背着书包走在上学的路上,一阵风吹来感到脸上凉飕飕的,让我不禁打了个冷战,啊,秋天到了。我走过梧桐树下,从路旁的梧桐树上飘落下来的几片落叶,它们在空中随风飘舞,划出一道道漂亮的弧线,仿佛一个个身着黄衣的舞蹈演员在空中翩翩起舞,真是婀娜多姿,我不禁感慨:秋天,真美啊!

学完《桂花雨》这篇课文时,就有学生选用这课的新词“纷纷、满头满身、欢声笑语”等词语这样写道:今天我家进行了一次大扫除,要扫天花板上的蜘蛛网啦,妈妈指挥,妹妹抢着拿起扫帚爬上架在桌上的椅子上,我和爸爸则在边上扶椅子。妹妹拿起扫把一撩,蜘蛛网便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我们用手一抹,哈哈,一个个都变成了京剧脸了,我们彼此逗趣,房子里顿时充满了我们的欢声笑语。

当学生这样把课文中所学新词融入到自己每天的生活中,进行这样的写话练习,每天可以积累运用三五个新词,长此以往,“涓涓细流”必可汇成“滔滔江河”,学生习作何愁不精彩呢?

阅读教学中习作的资源应该是随处都有,我们的老师应该努力去发掘、认真去训练,如果我们语文教师坚持在每篇精读课文后,都进行相关的习作训练,学生的习作兴趣自然会增强,习作能力一定会提高。

2014下期

第三篇:习作讲座(李亮)

李亮博士的《习作教学忧思》

讲座分“四大”板块:

一、习作教学的过往实践;

二、习作教学的理论悬疑;

三、习作教学的现实问题;

四、习作教学的难题破解。

一、习作教学的过往实践;

江苏省习作教学改革的“先行者”—— 袁

浩——《小学作文教学心理研究与实践》 于永正——《口语交际作文》

(举例:让学生想象描写猪八戒的弟弟——“猪九戒”的会是什么样儿?)陈秉章——《小学作文教学艺术论》

管建刚——《作文教学革命》(列举了其中的“九大主张”、“十大意识”) 九大主张:

十大意识:

1. 兴趣重于技能;

1. 真话意识; 2. 生活重于生成;

2. 发表意识 3. 发现重于观察;

3. 读者意识 4. 讲评重于指导;

4. 作品意识 5. 多改重于多写;

5. 动力意识 6. 真实重于虚构;

6. 发现意识 7. 文心重于文字;

7. 个性意识 8. 课外重于课内;

8. 诗外意识 9. 写作重于阅读。

9. 差异意识

10 .作文价值观意识。 高子阳——《让100%学生喜欢上习作》

基本观点:

1. 把习作要求降到课标要求上来; 2. 让学生知道每次习作的读者是谁; 3. 善待学生的习作。

吴 勇——《童化作文》(浸润儿童心灵的作文教学)

基本主张:

梦想——最丰富的写作资源;

(文字)交往——最真实的写作动力;

文心——最持久的写作指导

(自然心、自由心、自我心、丰富心、诚恳心、开阔心、思辨心、细腻心。)这些习作教学改革的“先行者”,他们的身上有什么? 1. 有境界(人格境界、意志境界); 2. 有思想(高地); 3. 有风格(个性)

二、习作教学的理论悬疑

(历史)

(一)、作文与阅读

(孰先孰后) 写作的根,是阅读——叶圣陶

写作高于阅读——黎锦熙

(二)、作文与生活 (孰重孰轻)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叶圣陶

生活是客观存在,无须贴近。需要贴近的是自我,是经验。——孙绍振

(三)、作文与模仿 (孰巧孰拙)

模仿不是好办法——叶圣陶

模仿是起步必须的——张志公 (给一个“脚手架”,但要谨慎!)

(四)、作文与日记、读书笔记 (孰优孰劣)

日札优于作文——黎锦熙

读书笔记强于日记——章学诚

三、习作教学的现实问题

几位专家的直觉判断:

崔 峦

(人教版教材主编,全国小语会会长)

1.作文性质不清;(要求不宜过高,否则学生会有畏难情绪)

2.对象不明;(学生不懂习作为了自我表达、与人交流,所以欲望不高) 3.练得少,不足以形成能力; 4.指导缺乏办法;

5.教师很少动笔,(写下水文)只动口,不动手。 赵镜中

(台湾小语会会长)

1.没有固定习作课程,而是放在课中进行; 2.会要求写日记,但不是硬性规定; 3.习作教学没特别的教法;

4.花在批改上的时间多,但效果并不好。 (他个人在台湾正在推动过程模式的习作教学。) 张 庆

当前作文教学的主要问题是:

对作文教材“照本宣科”的较多,未能在激发的写作欲望上下功夫,学生写作平庸、敷衍的居多,没明显提高。 于永正 (著名特级教师) 1.不会表达。

(即使刚从公园里回来,也写不出东西来。半天憋出几句“公园里的景色真美呀,花儿真多呀,湖水真清呀”的人不少。) 2.用词不当,句子不通,层次混乱; 3.基本格式不过关; 4.错别字多; 5.书写不入体,潦草。 孙双金

(著名特级教师)

1.学生写的不是他想说的话,用自己的嘴说别人的话、成人的话,特别是一些命题作文;

2.作前指导过多,效率不高,在“我”看来,现在许多作前指导,,就是在教孩子怎么模仿,使得孩子的习作失去了应有的趣味;

3.学生不会把文章写具体,小学生作文应当切实在如何把文章写具体上下功夫; 4.作文教学要过“文从字顺”关。

四、习作教学的难题破解

(10大方面)

(一)习作教学须放慢脚步;

“老师教给我,要学骆驼,那是沉住气的动物。看他从不着急,慢慢地走、慢慢地嚼,总会走到的,总会吃饱的!”——林海音

“我,坐在斜阳浅照的台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慢慢来,慢慢来。”——龙应台

(二)让学生爱上写作;

1.写作告诉你:你是谁?(认识自我和世界)

2.写作帮助你:建立自信、自尊;(成就感、自豪感) 3.写作让你 倾听到自己独到的声音; 4.写作使你认识到:你能给予世界什么; 5.写作的过程是寻找答案,提出新问题的过程; 6.写作提高你的创造力;

7.你可以通过写作,让他人了解你;

8.写作给你释放愤怒、恐惧、悲伤,和其他痛苦的感情的空间; 9.你可以通过写作,治愈创伤;

10.写作给你带来欢乐,并教你表达欢乐; 11.写作使你更觉生机与活力; 12.你可以通过写作发现梦想。

——美国

卡伦.米里亚姆.戈德堡《12个写作的理由》 (以上这“12个写作的理由”,对我们教师的写作,尤其是写教学博客,同样是很有启发、很受鼓舞呀!)

(三)辨证地看待 习作教材; 从功能来看——“引子” 从目标来看——“保底工程” 从内容来看——“例子” 从方法来看——“假定的系统”

(四)改革习作命题;

(五)警惕作前指导的负面效应; “作前指导”要不要

“作前指导”功能有哪些?(审题、释题、唤醒生活经验、打开思路、榜样示范、模仿、交流促进、情境创设、指导体验、唤起表达欲。) “作前指导”有何负作用?

(不当、过度——吞噬时间、让学生失去自我、千人一面)

(六)把讲评请到台前来; 赏识:发现孩子的文字“亮点”; 纠错:有错一定要纠正; 引领:可以怎么改?怎么提炼?

(经常读读孩子的作文,尤其要指出其中的“亮点”。)

(七)帮学生确立读者意识;

作者创作过程中始终存在着“隐在读者”;

从写作教学角度看,读者意识是一种作文教学观,它是一种倡导在近似真实情境中进行写作的作文训练方式。

这个“读者”,按国际写作组织的倡导,包括“为自己写作”的“自己”和“为不同的读者写作”的“他者”。

(八)从精批细改中突围;

“我当过教师,改过学生的作文本,不计其数,得到个深切的体会——徒劳无功”

——叶圣陶

作文教学是语文老师最头疼的问题。家长、校长、乃至社会舆论,都要求教师——“精批细改”,可是作文本子多,时间不够,尽管天天开夜车,仍然是不够“精”,不够“细”。在学生方面,作文本发下来之后,认真琢磨批改的道理的毕竟是少数,多数是只看看总批和分数,批改的地方越多越懒得看,这样,教师的辛勤劳动也就收不到应有的效果了。

——吕叔湘 习作修改建议:——改是为了用不着改;

—— 修改孩子的作文:请手下留情;

——培养孩子自我修改能力。

(九)不妨试试日记与读书笔记; “能不能从小学高年级起,就使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呢?或者不写日记,能不能养成写笔记的习惯呢?凡是干的、玩的、想的,觉得有意思就记。这样的习惯假如能够养成,命题作文的办法似乎就可以废止了。”

——叶圣陶

“在我的中学时代,什么东西真正提高了我的语文水平,使我在后来的写作生涯中受益无穷?我发现是两样东西:一是读课外书的爱好;二是写日记的习惯。” ——周国平《如果我是语文老师》

(十)修订版课标中“习作部分”的发展。 《课程标准》作文部分的几个取向:

1.坚持“保本护基”;(兴趣、自信心、良好的写作习惯) 2.坚持“三结合”;(说写结合、读写结合、写实与想象结合) 3.强调教师在习作教学过程中的组织和引导作用; 4.倡导“真实表达”、“自由表达”、“个性表达”; 5.将汉字书写纳入到习作教学的过程之中;

(要使学生把作文的书写也当作练字的过程。)

6.提倡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丰富写作形式,增加儿童创造性表达、展示交流、互相评改的机会。

第四篇:习作教学知识讲座a

小学习作教学之浅见

紫金县龙窝中心小学 刘伟东

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而且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长期以来,教师教习作难,学生写习作也难。于是,“习作难,习作难,一写习作心就烦”成了一部分小学生的口头禅。

为什么学生认为习作难呢?我认为有五个原因:

1、教师没上好习作指导课,是小学生不会习作的根本原因。部分学生在习作时感到困难重重,或是无话可说,或是有话不会说,最后抄一篇或东拼西凑一篇交差了事,以至学生的习作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完全丧失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和个性,丧失了应有的灵气和活力。

2、习作内容与生活脱节,是小学生写不好习作的主要原因。现在的小学生,过的几乎是家庭到学校两点一线的生活,他们很少走向自然、走向生活、走向社会。就连让学生亲近自然的春游、秋游都因安全问题而停止了,劳动课、社会实践课形同虚设。习作与生活脱节,学生只好生编硬造了。

3、教师偏重习作的思想性,让小学生产生了一种“虚伪” 的感觉,这也是部分学生不会习作的重要原因。传统习作教学对习作的“思想性”提出了不切实际的要求。小学生只好编造一些假话、空话、大话来表现“有意义”,绞尽脑汁来拔高习作的思想水平。我并不反对学生习作的思想性,但必须明确什么是学生习作的思想性。试图把成人写作中的思想性硬套在小学生身上,那是不恰当的。习作,作为一种“倾吐”,应是发自内心、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语文课程标准》已经把小学习作要求中的“有中心”三字删去,强调“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值得我们深思。

4、习作批改的形式单一,鼓励少,批评多,也是小学生不想习作的另一原因。教师在批改学生习作时用成人的水平去对孩子的文字评头论足,用文学编辑和文学评论家的眼光去看待小学生习作,在批

改学生的习作时不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用教师的思路去代替学生的思路,大删大改,把学生的一篇习作搞得面目全非。结果,由于教师对他们的习作要求过高过严,打击了他们的写作兴趣,使他们产生畏惧写习作的心理。在此,我想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小学习作教学之浅见。

5、学生课外阅读量少,造成遣词造句、谋篇布局困难。 要想让学生写好作文,老师必须解决习作教学的三大问题:

一、说话训练、口头作文与习作要结合起来;

二、老师要帮助学生解决写什么、怎么写的问题(初中才叫作文,小学叫习作);

三、明确第一节习作课是指导课:让学生围绕提纲,以说为主,用嘴书写;第二节习作课让学生静思默想,以写为主,用笔作文,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怎样解决这三大问题呢?

我然为大家必须做到:牢记“一”个道理;开辟“二”条渠道;分清“三”个阶段;上好“四”种课型;采用“五”种方法;实施“六”个步骤。

一、牢记“一”个道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经验、能力水平、认识规律、智力水平等因素,抓住学生思维活动的活跃点,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在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中让学生想写、愿写、敢写,让学生觉得习作并不难,是需要而不是包袱。兴趣是习作积极性的内在源泉,只要学生对写作有了兴趣,就会对习作产生好感和热爱,留心观察各种事物,主动积累写作素材,自觉地、勤奋地吸收范文的精华,并把它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来,从而使习作能力逐步得到发展和提高。

二、开辟“二”条渠道:一是在课堂教学中学习习作;二是在课外阅读中学习习作。目前,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偏低,有的可以说相当低。究其原因,我认为习作教学中“读”的程度不够。长期以来,在我们的习作教学中有一个误区:好像只要多“练”,学生习作水平就

会提高,而结果呢?愈练愈糟,学生一听习作就愁,愁不出来就凑,凑不出来就瞎编。因此,课内、课外多读才能积累素材,学生积累的素材多了,习作时就能有事可写、有感而发,写习作就不再是心烦的事了。

三、分清“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对低年级学生进行“说话、写话”训练;第二阶段对中年级学生进行 “说片段、写片段”训练;第三阶段对高年级学生进行“说文、习作”训练。在这三个阶段,都应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他们细致地观察、有序地观察、抓住重点观察、用多种感官观察,边观察边联想。同时,我们要结合实际,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在培养表达能力方面,要求学生向书本学习,引导学生多读书,做好读书笔记,让他们明确“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道理。我认为,突出进行观察、思维和表达能力的训练,对于提高小学生的习作水平是极为重要的。

四、上好“四”种课型:指导课、练笔课、讲评课、巩固课。 ①指导课(以说为主,老师主导,但仍然要安排10分钟左右的动笔时间,好像想习作提纲);指导课(即习作课的第一课时)做好三件事:

1、看习作要求,然后观察、实践、体验;

2、读范文佳句,想习作提纲;

3、围绕习作提纲进行口头表达能力训练,说一说;

②练笔课即写一写(进行书面表达能力的训练,写好后要认真修改);(以写为主,独立完成,最好是让静思默想写文章。大家知道考试的时候,高年级学生一般安排30分钟写350或者400字左右的文章,所以这节课老师坐在一旁,等大家把文章写好,让他们把文章抄正上交);

批改:学生习作交给老师后,老师在批改中要多发现学生习作的优点,即使最差的习作也要发现几处闪光点,要以商量和建议的口吻指出。对较好的习作,不能赞扬过头;对较差的习作,也不能说得一无是处。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认识到小学生习作是习作,是一项练笔活动,是书面表达的最基本训练,而并不是艺术,不是文学创作,只要学生能正确地、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就行。习作批改既要体现一般要求,又要结合重点和本次习作的要求。习作批改的方式一

般有细致批改、简略批改、当面批改、学生集体批改等。评语要简洁、明确、突出重点,切忌面面俱到。通过评语,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劳动,发挥老师对习作的评价力量,激励学生上进,让他们乐于习作。总之,教师千万不要因为自己的口味、偏好,误导了学生,牺牲了学生。

③讲评课(以评为主,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在评价中提高写作水平);讲评课重点是评一评(教师通过 “榜上有名”、“自主修改”、“点播习作”、“合作交流”、“拓展延伸”等形式进行)。(老师表扬有进步的学生;老师让学生坐上“评委席”,让学生评一评同学们的优秀习作;

④巩固课(根据老师的评改和同学们的意见,再认真修改,然后自读自悟。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不会雷同,而且更有特色,个性化比较强)。这节课主要安排学生自主研读自己的文章,并记牢自己的劳动果实。第三课时可以安排评一评,

五、采用“五”种方法:

1、让学生在多读中感悟;习作需要多读,多读才会有感悟;

2、让学生在模仿吸收中进步;习作需要模仿吸收,模仿吸收才会让习作之路越走越宽广;

3、让学生在积累中创新;习作需要积累和创新,一个人生活和知识积累得丰富了,思想、情感之类也就丰富了,写作的兴趣、内驱力也就有了;

4、让学生在多写中学习技巧。习作需要多写,“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多写中才能掌握技巧,掌握技巧后写出来的文章才叫笔下生辉,我认为这样的学生都会成为写作的能手、高手;方法:在练笔中运用写法(平时小练笔:以读引写,写好片段,如日记=积累素材);在课堂上写好习作(单元大习作:在课堂上写,抄正上交,在老师指导下写=防止抄袭)

5、让学生在他评中提升水平(师生评改,学生品悟,然后记一记=杜绝雷同;有比较就有鉴别;查漏补缺,读读背背)。

五、实施“六”个步骤:优化课堂教学,是我们永恒的教研课题。

我认为课堂教学六步走,学生习作不用愁。

实施“六”个步骤:

第一步看一看:按习作要求观察、实践; 第二步想一想:读范文佳句、想习作提纲;

第三步说一说:围绕习作提纲进行口头表达能力训练; 第四步写一写:进行书面表达能力的训练,写好后要认真修改,抄正上交;

第五步评一评:老师表扬有进步的学生;学生评一评同学的优秀作文,说出作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写了什么;

第六步记一记:让学生自主研读自己的文章,再次修改,并记牢自己的劳动果实,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不会雷同。

《语文课程课标》指出: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可见,让小学生在习作中说真话、写真情实感,应是小学习作教学努力实现的目标。我认为,小学习作教学牢记“一”个道理、开辟“二”条渠道、分清“三”个阶段、采用“四”种方法,课堂教学实施“五”个步骤是行之有效的,只要我们上好习作指导课、自主习作课、习作讲评课,做到“听、说、读、写”四柱并重,让学生用自由之笔写自得之见,抒自然之情,显自在之趣,是可以达到让学生勤于习作、乐于习作、善于习作的目的。当然,优化小学习作教学之路是漫长的,如何将这一课题研究推向纵深,是值得我进一步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第五篇:《习作教学忧思》讲座内容梳理

主讲:江苏省教研室 李亮

主要内容:

一、作文教学过往主要观点

袁浩《小学作文教学心理研究与实践》

于永正作文教学

陈秉章《小学作文教学艺术论》

李吉林“情境教育”

二、一些名师的作文教学观点

1. 管建刚《作文教学革命》

九大主张:兴趣重于技能、生活重于生成、发现重于观察、讲评重于指导、多改重于多写、真实重于虚构、文心重于文字、课外重于课内、写作重于阅读

2. 高子阳《让100%学生喜欢上习作》

基本观点:把习作要求降到课标上来、让学生知道每次习作的读者是谁、善待学生的习作

3、吴勇《童话作文》强调梦想、交往与文心的作用

4、叶圣陶的生活作文教学观以及孙绍振对于自我经验的强调

三、作文教学的现实问题

1、作文性质不清

2、对象不明

3、练得少,不足以形成能力

4、指导缺少办法

5、教师很少动笔

于永正:

1、 学生不会表达

2、 用词不当,句子不通

3、 书写潦草

孙双金:

1、 学生写的不是自己想说的话

2、 作前指导过多

3、 学生不会把文章写具体

4、 要过文从字顺关

四、难点破解

1、习作教学要降低门槛、放慢脚步

2、改革习作命题

3、警惕作前指导的负面效应

4、把讲评请到台前来

5、帮助学生确立读者意识

6、从精批细改中突围

7、不妨试一试日记和读书笔记

8、课程标准作文部分的几个取向

上一篇:与电视台合作方案下一篇:月度招聘工作汇报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