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感恩也是

2024-05-11

学会感恩也是(精选6篇)

篇1:学会感恩也是

学会感恩也是一种人生态度

曾经在教室的墙壁上看到过这样的一句话:“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海不辞水故能成其深,人于世间唯有厚德方可载物。”对于这句话,我想大家都能明白,给我感觉,人生在世应该学习的东西很多,但首先要学会感恩,这是做人做事最基本的东西。“羔羊有跪乳之恩,乌鸦有反哺之情”。作为作为世界上的高等灵长动物人,更应该有情有义、知恩图报。我们国家历来就是一个讲道德、重情义的礼仪之邦,几千年来流传的知恩感恩的佳话不胜枚举。

我们生长在一个充满竞争和挑战、机遇与发展并存的年代。面对未来,我敢于梦想去撑起一片湛蓝的天空。但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会经历很多。饮水思源,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从学会感恩开始,让我们利用感恩体会身边的一切。心中存在感恩,才能令生活更美好。

其他的西方国家人们已经将“感恩”当作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了。并且把每年的11月24日定位西方国家的感恩节。在这一天里,他们会煮一顿丰盛的大餐,他们都会邀请亲朋好友一起来到家里度过。在欢兴的同时享受美味。但是在用餐之前,他们感谢上帝创造生命,让他们拥有生活;感谢祖先为他们留下基业,使他们丰衣足食;感谢他们的朋友和伴侣,为他们带来快乐和幸福。他们把手放在胸前来祈祷,诉说他们对祖辈的感恩之情。感恩过

后,开始用餐,更加感叹生活的美好。不仅是这天,他们每次用餐之前都会进行一次小小的感恩,感谢生活为他们带来的幸福。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何尝不懂得感恩呢?

“滴水之恩,应当涌泉相报”,是描述人们应该对曾经给予你恩惠的人回报。但是换个角度讲,这句话不也是正在叙述这感恩的道理吗?它是想告诉你,当你需要这一滴水时,有人给你了,甚至给你一壶水。这个人,就是你必须去感恩的对象。由此引申到生活中,只要是曾经帮助过你的人,你与他相处时都要抱着一颗真诚且感恩的心。

而如今父母辛辛苦苦把我们养大成人不容易,想一想我们自己在生活中又该如何感恩父母?对父母感恩并非一定要给老人家锦衣玉食,平时多打打电话,生活上多给他们一些关心,工作上多一些积极奋进,他们就会备感荣耀,十分满足。现在我们作为一名学生,平日里舍小家顾大家,既要对国家尽忠,也要对父母尽孝。

我们要学会感恩,感谢地球给了大地千千万万的生命,感谢太阳给了我们光明和温暖,感谢父母生我养我,感谢老师教我,...懂得感恩是做人的基本原则,也是一种人生态度。

篇2:学会感恩也是

大家好!

感恩相信每人都耳熟能详,感恩就是感谢身边的人给予的支持和帮助,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也来回报给他人。大家都应该还记得去年开学第一课上的孟佩杰吧!她的父母在她五岁时便相继离开了人世,临走时,将她托付给邻村的一对夫妇抚养。这多夫妇因为没有子女,对佩杰更是疼爱有加。而这样的幸福只持续了三年,一个噩耗,让原来这个幸福的家庭遭到了打击。养母的双脚因椎管狭窄而瘫痪在床,再也无法自理生活。养父因为承受不了这突如其来,如滚雷般的消息,而离开了这个家,年仅八岁的孟佩杰担起了可能连成年人都无法担起的事情,12年来,每日都如此。佩杰说:“妈妈给我了一个家,如果没有她,我连个归宿都没有,所以我很感谢妈妈对我的照顾。”

“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小羊在接受母乳时,都跪在妈妈旁边,以此来感谢母亲给予了自己生命;乌鸦从小接受父母的喂养,在长大后,父母已无力再为自己寻觅食物时,乌鸦开始不辞辛劳的为父母寻觅食物。青春年少的我们应该学会感恩,铭记感恩,时刻感恩身边的点点滴滴:父母给予我们生命,我们不仅应该孝顺而且要以好成绩来回报;老师、同学给予了我们鼓励和支持,我们更应该努力,不辜负大家对自己的期望,素不相识的陌生人,或许仅仅给予你的只是一个极小的帮助,我们可以让这份暖传递下去,在别人需要时,也来帮助他们。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学会感恩,就是给自己一次机会;铭记感恩,就能力所能及地帮助一些人;人人感恩,那爱的阳光就会洒遍世界。

篇3:学会感恩也是

李泊溪研究员首先表示, 当我们研究未来我国生产力发展的时候就必须要考虑大数据的影响。数据及其分析处理在现代社会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越来越多的政府、企业等机构开始意识到数据正在成为组织最重要的资产, 数据分析能力正在成为组织的核心竞争力。

李泊溪研究员介绍说, 在学术界, 大数据这一概念的提出相对较早。2008年9月, 《自然》杂志就推出了名为“大数据” (big data) 的专刊。2011年5月,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发布了名为《大数据:创新、竞争和生产力的下一个前沿》的研究报告, 指出大数据将成为企业的核心资产, 对大数据的分析将成为竞争的关键, 并会引发新一轮生产力的增长与创新, 对海量数据的有效利用将成为企业在竞争中取胜的最有力武器。2012年, 联合国发布大数据政务白皮书, 指出大数据对于联合国和各国政府来说是一个历史性的机遇, 可以使用极为丰富的数据资源, 来对社会经济进行前所未有的实时分析, 帮助政府更好地响应社会和经济运行。在美国, 大数据上升到了国家竞争的战略层面。2012年3月29日, 奥巴马政府发布了《大数据研究与发展计划倡议》, 宣布启动对大数据的研发计划。在IT领域, 很多企业已经意识到大数据是隐藏的金矿, 纷纷针对大数据领域进行布局。

李泊溪研究员指出, 当前, 大数据和云计算在世界各国的应用处于初期阶段, 有关专家预计, 大数据时代已经降临, 在商业、经济及其他领域中, 决策将日益基于数据和分析而做出, 而并非基于经验和直觉。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必将对生产力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首先, 大数据保障了生产力的持续发展。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 产生了大量的数据和信息。这些数据和信息的累积增加了数据和信息处理的难度和压力, 有可能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形成阻碍作用。而大数据-云计算解决了这个问题, 从而保证了生产力持续发展。其次, 大数据提高了生产力的运行效率。大数据资源通过让数据更透明、更可用, 能够促进市场供求双方的信息对称, 避免社会资源的浪费。大数据可以提高企业决策效率和管理水平, 提升部门的生产效率。第三, 大数据促进了决策技术的进步。利用大数据, 可以发展有效的预测和决策技术, 从而降低决策的失误率。第四, 大数据创造了新的产业部门。随着大数据的发展, 一些新的产业部门开始出现:一是基于数据本身的公司, 二是基于技能的公司, 三是基于思维的公司。

篇4:学会共处,也是成长

法是个大大咧咧的孩子:说话嗓门大,动作幅度大,心也很大,成天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因为患有鼻炎,他的鼻子下面一年四季总挂着“鼻涕串”,即使擦干净了,也总是很清晰地露出两道红色的痕迹。

法一向淘气,等到了三年级,这淘气简直就有了变本加厉的倾向。比如他会突然在放学的路上,把自己的书包甩到前面同学的身上,让对方一惊,他却笑着跑开了;比如他会站在学校门口的小水沟旁边忽然跳进去,看着溅起的水弄湿身边的同学,自己哈哈大笑……法的这些表现,越来越让父母担心、老师头疼。

一天下午,我正在办公室批改作业,一阵此起彼伏的“报告”声忽然响起来,还没等我反应过来,门已经被撞开了,法被大家“扭送”到了我面前。一起跟进来的,还有一个同样狼狈、满脸泪水的帅。但和法不同的是,帅只是哭,不抬头看大家,也不肯说话。

还没等我开口问,大家就七嘴八舌地开始给我讲述他们各自眼里的“故事”,历数法的“罪行”。瞬间,场面乱成一团。好不容易让大家平静下来,我才渐渐弄清楚事情发生的经过。

班里几个同学约好了放学后去帅家写作业,写完作业玩一会儿游戏。刚出校门,法就听到了大家的约定,他霸道地喊了一句:“我也去!”然后跟着就走。帅第一个反对,理由是法每次玩游戏的时候不遵守规则。其他同学也跟着表示反对。法被大家攻击,瞬间大怒,一把扯起帅的书包扔到了地上,还使劲踢了一脚。帅看到自己的东西散落了一地,便扑上去和法扭打到一起……

看着满脸鼻涕眼泪的两个孩子和旁边的一群“观众”,我心里暗暗告诫自己要冷静。

确定两人没有受伤,我带着一帮孩子一起回到了教室。他们很乖巧地在座位上坐下来,眼巴巴地看着我如何处理这件事。“谁先说?”我看着两个人,面无表情地问。

他俩互相看了一眼,谁也不说话。法还狠狠地把头扭向了一边,那样子,真是让人又好气又好笑。

“他,他欺负我!”法边说边瞪了帅一眼。

“你只需要讲清楚事情的经过,我自己会做出判断。”我打断了法的话。

听我这样说,法刚才那种气愤渐渐变成了委屈,眼圈也泛红了,一时没有说出话来。

“帅,你说。”我又把目光投向了帅。

“我不让法跟着去我家写作业,他就打我。”可能是看我打断了法的话,帅的底气足了很多。

“是他说我是‘鼻涕王,不带我玩儿!呜呜……”法忽然大喊一声,似乎连同刚才的委屈一并宣泄出来。

“那你上去就动手了,对吗?”我不动声色地问。

法没有继续说话,但情绪略显缓和。

“还有你,你是在嫌弃一个和自己朝夕相处的同学,对吗?”我问帅。

帅低着头没说话,只是脸有些红了。

“你们也都有份儿,对不对?”我转脸冲着坐在座位上的孩子们严肃地问。

“……”大家都沉默了。

“好吧,我告诉你们。”我对着大家说,“法有鼻炎,鼻炎是一种病,生病这件事,不是自己能控制的,你们懂吗?”我态度平和,但语气很是严厉。

孩子们愣愣地看着我,都不说话了。

“你们忘记了那个有一百条裙子的旺达了,忘记每个人都是需要尊重的吗?所有人都把今天的事情写下来,不评价别人的对错,只反思自己。”我说完转身走了。

对这件事,我原打算先看看孩子们的思考,然后引导他们慢慢学会自己处理遭遇到的问题。可是第二天,两个妈妈就按捺不住了,先后来学校找了我。

帅的妈妈愤愤地对我说:“老师,法这么无法无天,您得叫他父母来管管了。而且这样的孩子在班里,总归是个‘定时炸弹。”

其实我理解她的担忧,从身材来说,帅比法明显瘦小一些,一旦两个人打架,吃亏的多半会是帅。

“那你觉得咱们该怎么办才好啊?”我用上“咱们”,帅妈妈的态度比刚才缓和了一些。

“反正得让他爸爸妈妈好好教训他。”帅妈妈脱口而出。

“怎么教训?打他一顿?您觉得有用吗?”我反问她。

“那也不能任由他这样啊,动不动就打架欺负人,无法无天的。我已经告诉过我们家帅,离法远一点了。”帅妈妈一脸无奈。

“您看,您就只是让孩子离远一点,为什么不教孩子如何面对问题呢?这次躲开了,下次呢?以后长大了就只会选择逃避吗?”我语气变得严肃起来。

“再说,您肯定也知道这件事的来龙去脉了,帅说人家法是‘鼻涕王,那还不打起来啊?”我耐心地对帅妈妈说,“我们得教会孩子尊重别人,如果不懂尊重,随便用不礼貌的语言挑衅,实际就是把自己置于了危险境地。”

就在我和帅妈妈说话的时候,法的妈妈满脸怒气地闯进了我的办公室:“老师,您还管不管这群熊孩子了,为什么总欺负我们孩子?看我们是外来的吗?”

我趁着站起来的工夫,扯了扯帅妈妈的胳膊,暗示她别说话,然后看着闯进来的法妈妈,一言不发。

法妈妈看了看我,又看了看站着的帅妈妈,声音还是放低了一些:“老师,您说孩子们为什么总是这样欺负俺家法?您得管管啊。”

“您张嘴就是‘这帮熊孩子,我岂不是也成了熊老师?您说我这个熊老师,怎么管啊?”我看着法妈妈说。

“老师,我可不是这个意思,您别误会啊。”法妈妈连声给我解释。

“我当然知道您不是这个意思,但其实您说的也没错,这真是一帮熊孩子,天天惹事,愁死我了。”我故意继续抱怨,“这不,帅妈妈正安慰我呢。”

听我这样说,两个妈妈显得有几分不好意思了,都没有说话。

“孩子的问题,其实都是父母的问题。我还真不认为都是我的这帮熊孩子的错。”我看着两个人,毫不客气地说,“其实很多事,你们可以换一个角度来想,把自己想成对方孩子的妈妈。你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跟一些什么样的孩子生活在一个集体里呢?那你们就努力让自己的孩子变成自己希望的那类孩子。我们要互相体谅,不仅要陪孩子找到问题、解决问题,还能和孩子一起成长。”

两位妈妈听我这么说,开始主动认错。

“你们看吧,同样一件事,换个角度看的时候,就会得到完全不同的结果。这种看待问题的方法,我们要给孩子做出示范。我们要教会他们尊重和包容,自己就得先懂得尊重和包容。”

两位妈妈离开了我的办公室,一边走还一边热烈地聊着……

(案例提供:北京市新教育实验学校 王丽君)

1.父母要时刻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对孩子拖得比较久的身体问题,一定要高度关注,并及时进行治疗,否则,随着年龄增大,会对孩子融入团队造成某些阻碍。比如法的鼻炎,父母一方面要重视治疗,另一方面应该教给孩子怎样保持个人卫生,并随时关注,直到孩子养成习惯,避免遭遇到挫折才去纠正。

2.当孩子们之间出现问题时,双方父母一定要冷静,不能冲动、意气用事。可以找老师了解情况,但是不能要求老师对和自己孩子有冲突的孩子做出处理。要学会换位思考,站到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尽量体谅别人。

3.父母要知道面对孩子同学的父母时,其实面对的是自己孩子所处的生活环境。尊重对方,就是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氛围。让自己的孩子生活在一个美好环境中的办法,就是使自己努力变得美好,用自己的美好影响周围变得更美好。

1.面对孩子们层出不穷的问题,教师要把握孩子的心理特点,不能急躁。通常,孩子到了中年级,自我意识增强了,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孩子懂得互相尊重。要让孩子们在学会交往的过程中,懂得如何融入团队、怎样和大家合作。

2.和小学低年级以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为主不同,到了中高年级,教师需要温和而坚定地帮助孩子养成规则意识。

3.面对父母们因为孩子出现的各种情绪反应,教师首先不能急躁。要知道父母也是成长中的人,甚至是更需要引领的一个群体。要在稳定父母情绪的同时,以尊重为前提进行引导,避免误会,做到和平共处。因为父母们形成的环境,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们共处的环境。

篇5:这也是一种感恩

我们看《撒母耳记下》三处经文:第一处,四章4节,第二处,九章9-13节,第三处,十六章1-4节,在圣经人物中,米非波设并不是很出名,可能有的基督徒对这个名字非常陌生,甚至没有听说过。圣经中也没有记载他有过什么作为和成就,但是在他的事迹中却能够表现出他是有着感恩之心的人。所以,我们今天要通过米非波设的行为来学习他这样的一种感恩之心。

米非波设是约拿单的儿子,扫罗的孙子。扫罗和大卫是为敌的,而约拿单却是与大卫为友的。当扫罗和约拿单在战场上死亡的消息从耶斯列传出来的时候,米非波设只有五岁,他的乳母带着他逃跑,逃跑的时候因为很仓促,所以他被摔在地上,从此他就成为瘸腿的人。

后来,大卫登基作王之后,因约拿单的缘故,他要施恩给扫罗的后人。《撒母耳记上》18:3节记载:“约拿单爱大卫如同爱自己的性命,就与他结盟。”可见,约拿单与大卫的友谊十分深厚。所以大卫决定因约拿单的缘故施恩与扫罗的后人,虽然他和扫罗是敌人。大卫找到一个叫洗巴的扫罗的仆人,通过他查到扫罗还有一个后人,也就是约拿单的儿子米非波设。大卫就把他从他寄居的玛吉家里召到自己面前。

当米非波设见到大卫的时候,他心里非常害怕,因为他知道自己的祖父是大卫的敌人。可是大卫却告诉他:我必因你父亲约拿单的缘故施恩于你,要将你祖父的一切田地都归还你,你也可以与我同席吃饭。然后,大卫又吩咐那个叫洗巴的人做米非波设的管家,帮米非波设耕种田地,料理产业。后来,米非波设就住在了耶路撒冷,和大卫同席吃饭。

大卫向米非波设施恩,他不但没有伤害米非波设,而且还将扫罗的一切田产都归还给米非波设。米非波设心里十分感激,他很想报答这位恩人。但圣经中说他是瘸腿的,他是一个残疾的人,他不能为大卫奔跑,不能为大卫争战,甚至他都没有好的学问,因为他五岁的时候就成为孤儿,他是在玛吉家寄居长大的,他根本就没有受过什么良好的教育,他心里面的很想报答大卫,但是他不知该怎样报答。他是一个很有限、很软弱的人。

事情发生了一个很戏剧性的变化。大卫的儿子押沙龙背叛了他的父亲,这件事情是大卫没有想到的,所以他措手不及,当时他带着一批勇士匆忙逃走。这个时候,米非波设抓住了这个机会,他原想:这个时候我的恩人遭难了,我在这个时候应该骑着驴与他同去,经历这个患难。但是,当他这样预备的时候,却被他的仆人洗巴所欺哄,他的仆人洗巴抢先一步带着驴去见大卫,并且带上面饼,在大卫最需要的时候向大卫表同情。与此同时,他还欺哄大卫说,米非波设没有来是因为他觉得以色列又一次将他祖父的国交给他。大卫看见洗巴对他施恩又听见洗巴这样说,所以大卫决定:凡属米非波设的田产,一切都归洗巴了。

我们看到,米非波设一个很好的机会就这样失去了,他的报答之心好像被掩埋了。但是大卫的勇士平息了押沙龙叛乱的事件之后,大卫又一次回到了耶路撒冷,以色列人又一次欢迎他作王,这时,米非波设再一次出现在欢迎的人群当中,就是《撒母耳记下》十九章24-30节的经文所记载的事情。在这短短的记载中,米非波设对大卫的忠诚和感激之情完全表露了出来。他以一个对王感恩的心,对仇人饶恕的心,和知足的心来表达他的感恩之情。

他感恩之情的表现,第一方面就是忠诚。忠诚是一种感恩。

米非波设从大卫逃跑,到大卫平平安安回来的日子,他没有修脚,没有剃胡须,没有换洗衣服。这表明虽然大卫患难在外,但是他自己忧伤难过,他无心修饰自己。虽然他的仆人 1

欺骗了他,他不能与大卫同行,不能够和他共患难,但是他甘愿与大卫同受苦难、急大卫之所急、忧大卫之所忧的心情是掩盖不住的。

他曾经蒙受了大卫很大的恩典,虽然没有机会报答,可是他心中对大卫的感激,他愿意以尽忠的形式来表现。这颗感恩的心让他时时刻刻想着他的恩人大卫,想着他的安危,所以他忧心忡忡。他在自己日常的生活中,已经没有心情去修脚,没有心情去剃胡须,没有心情去换洗衣服了。在他整个的生活中,他没有以自己的得失荣辱为重,心中完全在想念着他的恩人,为他的处境担忧。

他这种态度像什么一样呢?就好像孝子守孝,寡妇守节一样,是这样的一种态度。虽然他身没有和大卫同去,但是他的心已经和他同在,和他同去。他的心在和大卫一起经历着这样的患难。他是以这样一种生活方式来表达他内心隐藏的感恩之情,他用他的生活方式,来活出他里面的这种感恩之情。我们看到米非波设在生活中的表现,是他内心深处的忠诚和感恩的一种流露。所以他以忠诚在表达着他的感恩,忠诚是一种感恩。

他的感恩之情第二个方面的表现是饶恕。饶恕是一种感恩。

当米非波设迎接大卫的时候,大卫问他:“你为什么没有与我同去呢?”当大卫看见他的时候,就问了他这样一件事情。意思是说,我逃亡在外的时候,你到哪里去了呢?因为那个时候,洗巴对大卫说,米非波设以为以色列人又一次把王国交给他了,所以他不与你同去,留在那里等候承受王国。这是他对米非波设的诬蔑。

大卫当时不知道这是一种欺骗,而相信了那个仆人的话,他误解了米非波设,所以才这样质问他,你到哪里去了?你为什么没有与我同去?米非波设怎样说的呢?米非波设说:“我主我王,仆人是瘸腿的。那日我想要备驴骑上与王同去,无奈我的仆人欺哄了我,又在我主我王面前谗毁我。然而我主我王如同神的使者一般,你看怎样好,就怎样行吧!”我们看见他的陈述,他只是在说事实,他只是把自己没有和大卫同去的原因解释了,此外,他没有说什么请大卫降罚这个仆人。他没有为洗巴定罪,他乃是把事实原原本本地陈述了,他乃是把自己没有去的原因解释清楚了。

那么事实上,我们知道这个洗巴所做的事情,实在是让人难以饶恕。他是一个仆人,他不但欺哄自己的主人,他也欺哄王,而且他还乘机占有了他主人的田地。他这个主人是残疾的人,那么田产没有被他霸占之前,他尚且欺哄他,不把他放在眼里,当他把主人的田产霸占之后,我们可以设想,米非波设——失去了田产又是一个残疾的人,在洗巴手下的日子将是怎样地难堪。米非波设虽然经历到心灵上的创伤,生活上的艰难,受这个恶仆这样的恶待,但是他此时没有在大卫的面前求他降罚洗巴,他没有把仇恨拿出来。他心里面想的完全是他恩人的事情,完全是感恩的事情,他没有想到仇恨,没有想到自己的事情。他觉得自己本身就是一个该死的人,包括自己的祖父扫罗,在大卫的面前都算是死人,可是他却能够因大卫的恩典活下来,得着尊荣,与大卫同席吃饭。这样的恩典在他看来已经超过他所受的冤屈。

所以他心存感恩,他没有选择仇恨,没有选择埋怨,没有选择苦毒。他愿意以感恩的心看待自己的生活,他没有记念那个亏欠他的人,因为他想,我自己尚且亏欠我的恩人大卫那么多,我还有什么资格去和洗巴清算他对我的亏欠呢?他一定是这样想的。

所以,在恩典中生活可以教会我们去接纳,教会我们去宽容。可以说,感恩的心能够消灭仇恨、消灭埋怨、消灭苦毒。

他的感恩之情第三个方面的表现是知足,知足是一种感恩。

米非波设说:“因为我祖全家的人,在我主我王面前,都算为死人;王却使仆人在王的席上同人吃饭。我现在向王还能辨理诉冤吗?”可见他有一颗谦卑而知足的心。他本是扫罗的孙子,扫罗是大卫之前的以色列王。他自己本有王族尊贵的身份,可是五岁那一年,当扫罗和他的父亲约拿单战死沙场的时候,他王族的身份就失去了,而且在那一时刻,他也失去了健康的双腿,他成为了瘸腿的人,残疾的人。有这样一个遭遇,他完全可以选择活在仇恨里,完全可以选择埋怨,他还可以选择苦毒,去拒绝别人的一切恩典。但是当大卫对他的恩典临到他的时候,当这个特殊的尊荣,让他和王同席吃饭这样莫大的恩典临到他的时候,他心感知足,他心存感激,他选择了感恩。

虽然在战争中他的亲人失去了生命,他成为了孤儿;虽然他失去了健康的双腿,成了残疾的人;虽然在他的生活经历中,他的仆人陷害他,他经历过心痛的打击,但是他愿意选择感恩。他有知足的心,他虽然有那么多理由去埋怨,去仇恨,去苦毒,但是他却单单地选择了感恩。因为他真的尝到了那恩典的甘甜,所以恩典让他得自由,让他脱离一切苦难的捆绑,让他超越仇恨、超越埋怨、超越苦毒的枷锁,成为一个自由的人。他的生活中充满了爱和希望,尽管他的生活是那样不完全,可是感恩的心让他充满了爱,他正在以感恩来歌唱他的生活。这是米非波设所表达出来的感恩。他以忠诚、以饶恕、以知足来表达着感恩。

那么今天,我们的生活中会有很多的不完美,并不是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一帆风顺,都是心想事成。但是,只要我们用心去数算,总是有很多感恩之处。

有这样一个例子。有一次,美国前总统罗斯福家里失窃,被偷走了很多东西,这件事情被他的一位朋友知道了,他的朋友就马上写信去安慰他,劝他别太在意,别放在心上。罗斯福怎样回复他的朋友呢?他说,亲爱的朋友,谢谢你来信安慰我,我现在很平安,感谢上帝。因为第一,贼偷去的是我的东西,而没有伤害我的生命;第二,贼偷去的是我部分的东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庆幸的是作贼的是他,而不是我。

我们看到,对任何人来说,失窃绝对是一件不幸的事,可是罗斯福却能够从中找到感恩的理由。对比我们自己,我们实在是应该去想想,我们应当怎样去看待生活。人生不会一帆风顺,我们会遇到种种挫折和失败,如果我们不能勇敢地去面对,不能豁达地去处理,只是一味埋怨的话,只会让自己消沉,只会让自己萎靡不振。如果我们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像米非波设一样,能够常常记念他的主他的王对他的恩惠;像罗斯福一样,能够换一个角度去看待人生,去看待失意和不幸,那么我们就会保持一种健康的心态,我们就会有完美的人格,有进取的信念。

米非波设的经历,实在是让我们应该回想自己。我们真的像米非波设一样,因为我们生下来就是与基督为敌的。我们那个时候不认识神,但是基督却在我们还和他作敌人的时候,就为我们死,为我们付上了赎罪的代价。他不但不记念我们的罪,反而让我们在他的里面得着生命,并且给我们权柄作神的儿女,还有一个美好的应许,就是我们将来可以承受在天上的产业。

比起米非波设得到的恩惠,这样的恩惠岂不是更大吗?米非波设尚且知道报恩,我们呢?米非波设是一个残疾的人,他软弱,有限,但是他有一颗忠诚的心。其实我们也像米非波设一样,我们不能为神做什么,我们很有限。神是完全的,是超然的,他不需要我们做什么,但是至少我们应该有一颗忠诚的心。

我们也像瘸腿的人一样,我们在跟从神的路途上跌跌绊绊;我们是软弱的,我们不能胜过生活中的诱惑,不能胜过生活中罪的捆绑。但是至少,我们应该有一颗忠诚的心。米非波设能够在那样一个生活中,不剃胡须,不修脚,不洗衣服,以这样一个攻克己身、不以自我为中心的生活来表达忠心,那我们呢?我们是否愿意在这样一个社会中选择一个分别为圣的生活,过一个神所喜悦的圣洁生活,来表示我们对神的感恩呢?

今天,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是否愿意让自己的心灵脱离世界所带来的污秽,是否愿意用神的圣道来约束自己,过一个节制的生活呢?我们如果愿意与神同去,就应该想神所想,忧神所忧,做神所喜悦的事情。就如米非波设的心和他的恩人同去一样,我们的心也要和我们的主同去。

另外,我们知道,如果一个人真正地认识到神所给我们的饶恕是何等地大,真正地知道我们所白白领受的恩惠是何等地大,我们就必然会乐意饶恕我们弟兄的软弱和亏欠,我们甚至情愿吃亏,也能够去接纳别人、宽恕别人。的确,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周围,可能会有一些人像洗巴那样,对我们暗中伤害,背后谗谤,从中取利。但是我们应该看到的是,米非波设没有因为蒙受不白之冤而要求大卫降罚恶人,去报复洗巴。

那我们呢?我们为什么不肯饶恕那些亏欠我们的人呢?我们有什么权力去论断、去审判、去伸冤呢?我们尚且亏欠神那么多,我们为什么还向那亏欠我们一点点的弟兄去算帐呢?为什么还抓住个人的仇恨不放呢?

在《马太福音》十八章中有一个比喻,一个人欠了他主人一千万两银子,他就央求他的主人,请主人宽恕,那主人就宽恕了他。可是当他出来的时候,看见一个欠他十两银子的同伴,他却揪住这个同伴,将他下到监牢里。众同伴把这件事情告诉了主人,主人看他对自己的同伴这样没有怜悯,就将他抓来下在监牢里,直到他还清他所欠的。这个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什么呢?我们看到我们欠主的乃是一千万两银子那么多,而别人欠我们的最多不过是十两而已,那我们还有什么胆量去要求我们的主为我们追讨那欠我们十两银子的人呢?米非波设没有追讨洗巴的罪,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所以感恩和饶恕是分不开的。我们今天如果愿意作感恩的人,我们若真正认识到感恩,必然就会宽容待人,以恩慈待人。我们都知道中国的一句老话:“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许多不孝的儿女,都是因为不知足,不感恩,以致觉得父母应该为自己做很多事情,应该供应自己的吃穿,应该让自己享受良好的教育,应当为自己劳苦,应当给自己钱财等等。

不知足的信徒也是这样。我们不觉得神所赐给我们的一切是恩典,而觉得是应该,觉得一切都是那么自然。我们也应该反思,这一切乃是神的恩惠,是我们不配得的,一切恩惠都是白白得来的,不是因为我们做了什么配得,我们乃是白白领受。所以我们要数算神的恩典。

米非波设让我们看到的是,感恩不是一次的,不是一时的,感恩乃是经常的,感恩乃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歌唱生活的方式。所以我们要选择这种方式,这种方式可以影响我们的生存心态,影响我们的生命质量。米非波设以忠诚、饶恕、知足,表达了他的感恩之情;我们如果愿意为主的缘故选择过圣洁的生活,选择饶恕、宽容、恩待别人,能够常常知足,这也是一种感恩。

篇6:感恩也是一种美德

美德如海,感恩就是海里的一朵浪花,有了这朵浪花,大海变得更美了。感恩是一种美德。在生活中,我们需要感谢一些人。

六月一日儿童节那一天,我会给全校师生表演一个节目,让他们开怀大笑,我会把精心设计好的贺卡拿出来,写上祝福的话语: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是我们的节日,让我们开心的唱歌、跳舞吧!

妈妈的生日那天,我会给她亲自准备一份礼物,并在一张美丽的贺卡上写上我美好的祝愿:亲爱的妈妈,今天是您的生日,我只能用语言感谢您。我不会忘记,这九来年您对我的关心;不会忘记,我每次生病时您对我无微不至的照顾;不会忘记,当我取得好成绩时,您对我殷切的鼓励……正因为这样,我要好好感谢您。祝您生日快乐!

爸爸生日的时候,我会为他买上一瓶木糖醇和一张贺卡。在贺卡上写几句话:亲爱的爸爸,祝您生日快乐!爸爸我想对您提一个小小的要求:别再抽那么多的烟了,对您的身体不太好。当作业有难题时,您总是耐心地教我;当我伤心时,您总是用幽默的话语把我逗乐;我爱您,爸爸!

九月十日那一天,我会感谢我的老师,虽然我没有物质上祝福,但是我会用我的实际行动表达我对您的尊敬之情。亲爱的老师,今天是教师节,您可得好好休息一天啊。您不仅教给我们知识,还教会我们怎样做人,带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让我既增长了知识,又开阔了眼界。这几年的师生情,我怎能忘记呢?我要好好感谢您。祝您

节日快乐!

上一篇:会计做假账的法律责任下一篇:四字开头的成语大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