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第一章计算题

2024-05-24

高一物理第一章计算题(通用7篇)

篇1:高一物理第一章计算题

20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位移为零,它的速度一定为零 B.物体的速度为零,它的加速度一定为零 C.物体的加速度减小,它的速度一定减小 D.物体的速度方向改变,它的位移方向可能不变

202.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加速度方向就是速度的方向 B.物体速度变化量越大,则加速度一定越大 C.物体运动的速度随着加速度的减小一定减小 D.物体速度变化越快,则加速度一定越大 20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所谓参考系就是静止不动的物体

B.在研究火车过桥的时间时,不能把火车看作质点 C.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一定在其几何中心上 D.物体的速度改变量越大,其加速度就一定越大 204.关于加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运动的越快,加速度越大 B.物体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越大 C.物体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 D.速度不为零时,加速度不可能为零

205.下列关于加速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加速度不为零时,其速度一定发生改变 B.加速度为零时,物体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C.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 D.物体的加速度减小,速度可能增大 20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速度为零,则速度一定为零,速度变化也为零 B.加速度越大,则速度变化也越大 C.加速度不为零,则速度越来越大 D.速度很大时,加速度可能很小

207.在公式v=v0+at中,涉及到四个物理量,除时间t是标量外,其余三个量v、v0、a是矢量.在直线运动中这三个矢量都在同一条直线上,当取其中一个量的方向为正方向时,其它两个量的正、负值就有了方向意义.若取初速度v0方向为正,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匀加速直线运动中,v>0,a<0 B.匀加速直线运动中,v<0,a>0 C.匀减速直线运动中,v<0,a>0 D.匀减速直线运动中,v>0,a<0 208.下列四个物理量中不属于比值法定义的物理量是()A.加速度a= F m B.电势U= ε q

C.电场强度E=k Q

r2 D.磁感应强度B= F IL

209.关于速度和加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运动的加速度等于零,而速度不可能等于零

B.两物体相比,一个物体的速度变化量比较大,而加速度可能比较小 C.物体具有向东的加速度,速度方向一定向东

D.物体做直线运动,后一阶段的加速度比前一阶段小,速度也一定比前一阶段小 210.关于运动和力的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B.一个物体受到的合力越大,则它的速度越大 C.一个物体受到的合力越大,则它的加速度越大

D.在不受力的情况下,物体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211.关于速度、速度变化量、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其速度变化量一定越大 B.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其加速度一定越大 C.运动物体的速度变化量越大,其加速度一定越大 D.运动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其加速度一定越大 212.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其中正确的是()A.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它的加速度也一定越大 B.物体的加速度越大,它的速度一定增加的越快 C.物体的运动速度为零时,它的加速度一定为零 D.物体的加速度不为零,它的速度可能减小

213.关于加速度和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速度变化量很大,加速度就一定很大 B.加速度不断变小,速度大小也一定变小 C.速度变化得越快,加速度就越大 D.物体速度的方向一定与加速度方向相同

214.下列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速度为正,加速度为负,速度增大 B.物体的速度为负,加速度为负,速度减小 C.物体的速度不变,加速度一定为零 D.物体的速度增大,加速度一定增大

215.现在的物理学中加速度的定义式为.而历史上有些科学家曾把相等位移内速度变化相等的单向直线运动称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现称“另类匀变速直线运动”)“另类加速度”定义为,其中v0和vt分别表示某段位移x内的初速和末速.A>0表示物体做加速运动,A<0表示物体做减速运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16.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加速度大,则速度也大 B.速度变化量越大,加速度也越大 C.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则加速度越大 D.速度变化率越大则加速度越大

217.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做匀变速运动,已知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加速度大,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的速度一定比乙的速度大 B.甲的速度变化一定比乙的速度变化快 C.甲的速度变化量一定比乙的速度变化量大

D.若它们的初速度相等,则经过相同的时间后甲的速度一定大于乙的速度

218.甲乙两物体分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甲的加速度大小为2m/s2,乙的加速度大小为5m/s2,则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A.甲的速度一定小于乙的速度 B.甲的速度改变量小于乙的速度改变量 C.甲的位移一定小于乙的位移 D.甲的速度变化比乙的速度变化慢

219.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速度为零时,加速度一定也为零 B.速度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 C.速度变化时,加速度可以不变 D.速度变化越大,则加速度一定越大 220.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现给物体施加一个与运动方向相同的力,力的大小随时间逐渐减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加速度越来越小,速度也越来越小 B.物体的加速度越来越小,速度可能不变 C.物体的加速度越来越小,但速度越来越大 D.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也变为零 221.下列所描述的运动中可能的是()A.速度变化率很大,加速度很小 B.速度变化的方向为正,加速度方向为负 C.速度越来越大,加速度越来越小 D.加速度越来越大,速度越来越小

222.小型轿车的“百公里加速时间”是汽车从静止开始加速到100km/h所用的最少时间,是反映汽车性能的重要参数.甲、乙两种型号的轿车实测的百公里加速时间分别为11.3s和15.5s.在这段加速时间里,两种型号的汽车相比()A.甲车的速度变化量较大 B.两车的速度变化量大小相等 C.甲车的加速度大 D.两车的加速度大小相等

223.关于加速度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加速度表示速度的“增加” B.加速度表示速度的“变化” C.加速度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 D.加速度表示速度变化的大小

224.一个物体在多个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如果仅使其中某个力的大小逐渐减小到零,然后又逐渐从零恢复到原来大小(在上述过程中,此力的方向一直保持不变),则列关于此物体运动速度和加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速度不断增大 C.加速度不断增大

B.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D.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225.下列关于加速度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A.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 B.速度变化所用时间越短,加速度一定越大 C.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一定越大 D.速度为零,加速度一定为零 22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加速度增大,物体的速度必定增大 B.速度的大小不变,则加速度必定为零 C.物体沿直线向右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则物体的加速度一定向右 D.加速度的方向不能由速度方向确定,只能由速度变化的方向来定 227.下列关于速度与加速度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加速度为零,速度一定也为零 B.加速度很小时,速度可能很大 C.加速度很大,速度的变化量必然很大 D.加速度减小时,速度必然随之减小

228.下表中对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进行了一些比较.表中加速度的决定因素一栏中应填写()

22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高速列车在轨道上高速匀速行驶,速度很大,加速度很大 B.点火后即将升空的航天飞船,速度为零,加速度为零 C.高速行驶的轿车紧急刹车,速度变化很快,加速度很大 D.航天飞船发射升空时,航天飞船里的物体处于超重状态

230.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是物理学中一种很重要的思想方法,下列物理量的表达式不属于比值法定义的是()A.加速度a= F m B.速度v= s t

C.场强E= F q

D.电阻R= U I

231.关于加速度,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速度越大,加速度越大 B.速度改变量越大,加速度越大 C.速度改变的越快,加速度越大

D.如果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速度等于零,则物体在这一时刻的加速度一定等于零 232.汽车沿平直公路做加速度大小为0.5m/s2的匀变速运动,那么()A.汽车在任意1 s内的末速度等于初速度的0.5倍 B.汽车的初速度比前1秒内的末速度大0.5 m/s C.汽车每秒钟内速度变化0.5 m/s D.汽车每秒钟内加速度变化0.5 m/s2

233.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5m/s2,在任意1s内()A.物体的末速度一定等于初速度的5倍 B.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5m/s C.物体这1s的初速度一定比前1s的末速度大5m/s D.物体这1s的末速度一定比前1s的初速度大5m/s 234.关于物体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速度越大,加速度也一定越大 B.速度变化得越快,加速度一定越大

C.加速度的方向保持不变,速度方向也一定保持不变 D.加速度的方向总是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 235.关于物体运动的描述中,可能存在的是()A.物体的加速度很小,速度却很大

B.物体的速度变化量比较大,而加速度却比较小 C.物体具有向东的加速度,而速度的方向却向西 D.物体做直线运动,加速度方向为正,速度变化方向为负 236.一匹马拉着一辆车加速前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车产生加速度的原因是因为车受力不平衡,即合外力不为零 B.车产生加速度的原因是马拉车的力大于车拉马的力

C.由题中情景知:马拉车和车拉马的力是相等的,但车的质量小 D.由题中情景知:车受到的阻力一定小于车给马的拉力

237.(多选题)现在的物理学中加速度的定义式为a=,而历史上有些科学家曾把相等位移内速度变化相等的单向直线运动称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现称“另类匀变速直线运动”),“另类加速度”定义,其中v0和vt分别表示某段位移s内的初速度和末速度.A>0表示物体做加速运动,A<0表示物体做减速运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A不变,则口也不变

B.若A>0且保持不变,则a逐渐变大 C.若A>0且保持不变,则a逐渐变小

D.若A不变,则物体在位移中点处的速度为

238.物体在水平面上作直线运动,对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运动的描述,不可能存在的是()A.物体的加速度很小,速度却很大 B.物体的加速度变大,而速度在减小 C.物体的位移等于路程

D.物体的速度变大,而位移在减小

239.关于加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加速度是反映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B.加速度是反映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C.加速度是反映物体速度变化大小的物理量 D.加速度是反映物体速度变化率的物理量

240.关于汽车的速度与加速度,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A.当汽车在匀速行驶,速度恒定,加速度为零 B.当汽车刚刚起动,速度很小,加速度也一定很小 C.当汽车紧急刹车,速度减小,加速度也随之减小 D.当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速度很大,加速度也必然很大 241.关于物体的加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运动的物体一定有加速度

B.物体的速度越大,则它的加速度一定越大 C.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则它的加速度一定越大 D.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就是物体的速度方向

242.甲、乙两个物体,沿同一直线运动.甲的加速度是3m/s2,乙的加速度是-4m/s2,则()A.甲一定做加速运动 C.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大

B.乙一定做减速运动 D.乙可能做加速运动

243.物体沿直线运动.它的速度、加速度都是矢量.选定正方向以后,可以用正、负号表示它们的方向.下列对运动情况判断正确的是()A.v0>0,a<0,物体的速度一定越来越大 B.v0<0,a<0,物体的速度一定越来越小 C.v0<0,a>0,物体的速度一定越来越大 D.v0>0,a>0,物体的速度一定越来越大

244.在加速直线运动中,若加速度越来越小,则物体的速度必然()A.越来越小 C.越来越大

245.关于加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加速度为零的物体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B.有加速度的物体,其速度一定增加 C.物体的速度有变化,则一定具有加速度

B.不变

D.先变大后变小 D.加速度越大,则物体速度变化量一定越大

246.下列关于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位移越大,速度越大 B.速度越大,加速度越大 C.位移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 D.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

247.物体M的加速度为+3m/s2,物体P的加速度是-5m/s2,下列说法正确的()A.物体M的加速度比P的加速度大 B.P物体的速度变化比M的速度变化快 C.物体M的速度一定在增加 D.物体P的速度可能在减小

248.关于加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某时刻速度为零,则该时刻加速度一定为零 B.物体速度增大,则加速度增大

C.加速度方向总是与物体初速度方向一致 D.加速度越大表示物体速度变化越快 24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加速度为零的运动一定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B.汽车全力行使,从一定的初速度加速到一定的末速度,用的时间越少,它的加速性能越好 C.加速度是反映速度改变大小的物理量 D.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方向可以发生改变

250.下列物理量中,仅由大小就能确定的物理量是()A.时间 B.位移

C.速度

D.加速度

篇2:高一物理第一章计算题

1.2008年8月16日,牙买加运动员博尔特在北京奥运会上以9秒69打破男子百米跑世界纪录,再创速度极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博尔特的100米飞奔中,可以将他看做质点B.教练为了分析其动作要领,可以将其看做质点

C.无论研究什么问题,均不能把博尔特看做质点D.是否能将博尔特看作质点,决定于我们所研究的问题

2.甲、乙、丙三架观光电梯,甲中乘客看见高楼在向下运动;乙中乘客看见甲在向下运动;丙中乘客看见甲、乙都在向上运动.这三架电梯相对地面的运动情况可能是()

A.甲向上,乙向下,丙不动B.甲向上,乙向上,丙不动

C.甲向上,乙向上,丙向下D.甲向上,乙向上,丙也向上,但比甲、乙都慢

3.我们描述某个物体的运动时,总是相对一定的参考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我们说“太阳东升西落”,是以地球为参考系的B.我们说“地球围绕太阳转”,是以地球为参考系的C.我们说“同步卫星在高空静止不动”,是以太阳为参考系的D.坐在火车上的乘客看到铁路旁的树木、电线杆迎面向他飞奔而来,乘客是以火车为参考系的4.为了确定一辆行驶在北京长安街上的汽车的位置,我们可以取x轴表示长安街的东西方向,x轴的正方向指向东,并且取天安门前的旗杆作为坐标轴的原点,那么汽车的位置就由它的坐标完全确定了.若汽车的坐标是1 km,则表示汽车处于什么位置?汽车的坐标是-2 km呢?

5.在研究体育比赛中运动员的运动特点时,下列运动员可以当做质点处理的是()

A.研究姚明在扣篮的动作时B.研究李小鹏在双杆上比赛的动作时

C.研究菲尔普斯100米自由游触壁的瞬间D.记录某马拉松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各时刻的位置时

6.关于参考系,下列说法不符合实际的是()

A.一个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变化,叫机械运动B.不选定参考系,就无法研究某一物体怎样运动

C.参考系是不动的物体D.参考系是人们假设不动的物体

7.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模型,实际并不存在B.因为质点没有大小,所以与几何中心的点没有区别

C.凡是轻小的物体,都可看成质点

D.如果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在所研究的问题中属于无关或次要因素,就可以把物体看成质点

8.某校高一的新同学分别乘两辆汽车去市公园玩.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运动,甲车内一同学看见乙车没有运动,而乙车内一同学看见路旁的树木向西移动.如果以地面为参考系,那么,上述观察说明()

A.甲车不动,乙车向东运动B.乙车不动,甲车向东运动

C.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D.甲、乙两车以相同的速度都向东运动

9.烟囱冒出的烟和平直路面上甲、乙两车上的小旗的朝向如图所示,关于甲、乙两车相对于路旁房子的运运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车一定向左运动

B.甲车可能静止或向右运动或向左缓慢运动,乙车一定向左运动

C.甲车可能向右加速运动,乙车可能向右减速运动

D.甲车一定向右运动,乙车一定向左运动

10.地面观察者看到雨滴竖直下落时,坐在匀速前进的列车车厢中的乘客看雨滴是()

A.向前运动B.向后运动

篇3:物理计算题解题技巧

一、“八字方针”过好物理审题关

审题不过关是制约很多学生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 也是一个普遍的实际问题。要过好物理审题这一关, 我建议在审题时要努力做到以下八个字:“眼看”“嘴读”“手画”“脑思”。

1.“眼看”是前提。

眼看是从题目中获取信息的最直接的方法, 这一步一定要全面、细心。“眼看”时, 对题中关键性的词语要多加思考, 搞清含义。全面分析出已知、未知的物理条件, 特别是一些隐含的物理条件, 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眼看”时不要急于求解, 有些同学拿到题目立即写上一大堆公式, 往往不知所云;有些同学审题时漏看、错看或看不全题目中的条件, 是解题之大忌。“眼看”过程中, 边思索、便联想, 弄清题目中所涉及的现象和过程, 正确还原各种模型, 找准变化量之间的关系。

2.“嘴读”是内化。

“嘴读”可以小声读或默读, 是强化知识、接受题目信息的手段, 这是一个物理信息内化的过程, 它能解决漏看、错看等问题。例如, 平时学习中, 成绩较好的学生, 拿到一道题目, 不管是难还是易, 他都会怀着轻松的心情去小声读或默读, 特别是遇到一道陌生的题目, 他会更加兴奋, 认真、仔细地去完成。逐字逐句研究, 把做出一道难题看成一种快乐;而基础较差的学生则不然, 看见难题有畏惧感, 脑中“我做不出”的意念缠住了做题的思维, 这时可通过“嘴读”的方法寻找一些灵感解决问题。

3.“手画”是方法。

“手画”就是对题目中出现的物理情景、物理模型画一些必要的草图和变化的过程。草画图形, 搞清物理过程, 还原物理模型, 找出题目的关键之处, 这是解决中很重要的一环, 也是解题突破口。搞清物理过程必须认真审题, 根据题中告诉的各已知量的数量关系充分想象、分析、判断, 运用“手画”方法画出草图以展示完整的过程图景, 使物理过程更为直观。

4.“脑思”是关键。

“脑思”就是充分挖掘大脑中所有储存的知识信息, 准确思考、全面思考、快速思考, 分析出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对于考查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题目, 一般不会太难, 可以比较顺利地解决, 但这时切忌掉以轻心, 因为这些题看似简单, 但可能潜藏着小小的陷阱, 一不留意就会掉入陷阱。遇到从来没有碰到过的题型或一时无从下手的难题, 千万不要认定自己一定做不出来。最要不得的是, 遇到一道难题, 看了几眼, 做不下去, 就看下一道;刚有了思路, 却又放弃, 去想下一道, 如此反反复复, 俩道题一道也做不出来, 可时间却又所剩无几, 又担心前面的题目会做错, 又转而检查前面的题目, 结果两大题没完成, 前面的答案又不能保证万无一失, 这样的考试结果可想而知。遇到难题, 不必吓得不敢下手, 从简单的方面考虑, 将可以想到的步骤一步步清楚地写下来, 或许会“柳暗花明又一村”, 即使得不到最终答案, 也会获得步骤分。实在做不出来, 也不要勉强自己, 影响全卷的答题。

因此, 考生在答题时, 应该在认真、快速读题的基础上, 确定这个题目所涉及的范围, 用到哪些知识和规律, 处理这类问题的一般思路是怎样的, 等等。在对问题进行快速诊断, 大致把握解题方向的前提下, 再动笔解答。

二、“三部曲”规范程序化解题

解物理计算题时, 要求在平时的计算训练中, 注意规范化解题, 按照自己的思维程序表达。一般来说, 物理计算题评分时, 有列式分和求解分, 我们可按照“三部曲”来规范计算题的解题过程。

1. 必要的文字说明。

文字说明能反映解题思路, 展示思维过程。写文字说明时, 要根据题意, 弄清哪些文字必要、需要写, 哪些不必要、可以忽略, 做到详略得当, 言简意赅。必要的文字说明, 有以下几项:

(1) 指出研究对象;

(2) 设定字母所表示的物理意义;

(3) 使用恰当的连词或连接语言;

(4) 叙述一些重要的物理状态;

(5) 描述重要的物理过程或物理情境;

(6) 叙述所运用的具体的物理规律;

(7) 揭露隐含条件。

写文字说明要防止俩种倾向:一是过于简略而显得不够完整, 缺乏内在的逻辑;二是啰唆, 分不清必要与不必要。

2. 写出物理公式。

写方程式是应用规律, 由已知推演到未知。因此方程式要按照原始公式、应用式、重要的演算式、结论式的顺序, 清晰简洁地展出。写方程式也要防止两种倾向:一是开始写出的方程式是演算步骤中的式子, 而不是原始公式或应用式。

3. 代入数据写出中药的演算过程, 并得出最后的答案。

在列好相关物理公式的基础上, 就要寻找物理情景中出现的数据, 并代入公式, 并简练写出重要的演算步骤, 得出最后的解答, 写上单位, 并做好适当的说明。如果是纯字母的题目, 一定要检查最后的答案中出现的字母是不是已知的字母。

篇4:第一章课后补充题

1. 任意写出5个正数和5个负数,分别把它们填入相应的大括号内.

正数集合:{…}

负数集合:{…}

2. 若钟表的分针顺时针旋转45°记作-45°,则120°的意义是.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圆周率π一定是正数 B.-a一定是负数

C.+a一定是正数D. 3+a一定是正数

4. 已知A地海拔高度为100 m,B地海拔高度为50 m,C地海拔高度为-100 m,问:哪个地方最高?哪个地方最低?

5. 某海边的一段堤岸高出海平面12m,其附近的一建筑物高出海平面50m,海里有一潜水艇在海平面以下30m.如果以海边这段堤岸为基准,记为0m,那么建筑物及潜水艇高度各应如何表示?

二、习题1.2补充题

1. 请写出一对互为相反数的数:和.

2. 若a与b互为相反数,则a+b=.

3.-(-3)是的相反数.

4. 绝对值大于2且小于5的整数是.

5. 一个正数增大时,它的绝对值,一个负数增大时,它的绝对值.

6. 最大的负整数是,最小的正整数是,绝对值最小的数是.

7. 在数轴上,点M表示的数为-2,将它先向右平移4.5个单位长度,再向左平移5个单位长度到达N点,则点N表示的数是.

8. 如果有理数a、b满足|a|=5,|b|=4,且a < b,那么a=,b=.

9. 小明不小心把墨水瓶弄倒了,墨水流到了他画的数轴上,请你根据图1中的数据判断墨迹盖住的整数共有多少个.

10. 某车间生产一批圆形机器零件,从中抽出6件进行检验,比规定直径大的记为正数,比规定直径小的记为负数,检查结果如表1(单位:mm).

表1

哪个零件最好?怎样用学过的绝对值的知识来说明什么样的零件好一些?

11. 有理数 a、b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2所示,试比较 a、b、-a、-b 的大小,并用“>”把它们连接起来.

三、习题1.3补充题

1.+3比-3大,比-2小9的数是,零上24℃比零下24℃高℃.

2. 在-13与23之间插入三个整数,使这5个数中每相邻两个数之差都相等,则这三个数分别是.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两个有理数的和为正数时,这两个数都是正数

B. 两个有理数的和为负数时,这两个数都是负数

C. 两个有理数的和一定大于其中一个加数

D. 两个有理数的和可能等于0

4. 一个数与-3.6相加的和是-0.36,那么这个数是().

A.-2.24B.-3.96

C. 3.24D. 3.96

5. 计算--+.

6. 从一批机器零件中取出10件,称得它们的质量如下(单位:kg):205,200,185,206,214,195,192,218,187,215.以200 kg为标准,可得这些零件的质量与标准质量的差为(单位:kg)5,0,-15,6,14,-5,-8,18,-13,15.计算这些零件的总质量.

7. 小明做一道习题,步骤如下:

-8+19+-7+-4

=[(-8)+-]+19++[(-7)+(-)]+[(-4)+-]

=[(-8)+19+(-7)+(-4)]+[-++-+-]

=-1.

小明的做法受到了老师的表扬,他这样做的依据你能说出来吗?

请你依照小明的做法计算(-3 000)+(-2 999)+6 000+-1.

四、习题1.4补充题

1.-9-3× =.

2. 用“>”或“<”填空:

如果a ≠ 0,那么a·a0,a·(-a)0;

如果a < b < 0,那么a·b0;

如果a < 0 < b,那么a·b0.

3. 下列各组数中,互为倒数的是().

A.-2和2 B.-2和

C.-2和- D.-2和|-2|

4. 在-2,3,4,-5这四个数中,任取两个数相乘,所得积最大的是().

A. 20 B.-20 C. 12D. 10

5. 如果一个数的相反数与这个数的负倒数相等,则这个数的绝对值等于().

A. 0 B. C. 1D. 2

6. 如果abc < 0,a+b+c > 0,则a、b、c中负数有().

A. 0个 B. 1个

C. 1个或3个 D. 3个

7. 计算:

(1)(-5)×33×(-2); (2)1.2×-.

8. 利用两种方法计算-+×(-12),并体会哪种方法更简便些.

9. 规定运算A@B=A×B×(-B),试计算:

(1)4@5; (2)(-3)@(-5).

10. 已知|x-3|+|y+1|=0,求(x+y)(x-y)的值.

11. 在建设桥梁时,设计人员通常要考虑“热胀冷缩”对桥梁的影响.某桥梁在常温(20℃)下,预留空隙长度为15 mm,温度每升高或降低1℃,空隙就缩短或伸长0.000 4 mm,求温度为零下5℃时桥梁空隙的长度.

12. 在下面等式的□内填数,○内填运算符号,使等式成立(两个算式中的运算符号不能相同):

□○□=-12; □○□=-12.

五、习题1.5补充题

1. 在式子-2中,指数是,底数是,读作.

2. 一个数的平方等于9,则这个数是.

3. 全世界人口大约为6 100 000 000人,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人.

4. 将5.496 48四舍五入精确到百分位的近似数是().

A. 5.496 B. 5.50

C. 5.5 D. 以上均不正确

5. 在-(-8),|-1|,-|0|,(-2)3这四个数中,负数有().

A. 4个 B. 3个

C. 2个 D. 1个

6. 下列各组数中,相等的一组是().

A.-33和(-3)2 B. 32和23

C.-23和(-2)3D. (-4×2)2和-4×22

7. 计算-14-(-3)2+33-(-2)2.

8. 计算-9+5×(-6)-(-4)2 ÷ (-8).

9. 利用计算器计算下列各题:

(-3)1=-3,(-3)2=9,(-3)3=-27,(-3)4=,(-3)5=,(-3)6=……

你发现(-3)n的个位数有什么规律?(-3)2 008的个位数是几?

10. 根据《2000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公布的数字,到2000年年底全国约有初中学校63 900所,在校生约为6.256×107人.

(1)如果在校生每人每年节约0.5元,那么,他们一年一共可以节约多少钱?

(2)建设一所希望小学大约需要25万元,用这些节约的钱可以建多少所这样的小学?

11 . 探究问题:你能比较2 0072008和2 0082007的大小吗?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先研究它的一般形式,即比较nn+1与(n+1)n的大小(n是正整数).首先,我们分析n=1,2,3,…时的结果,经过归纳,猜想出上面问题的结论.

(1)通过计算,比较下面各组两个数的大小(在横线上填>、=或<).

1221,2332,3443,4554,5665 ……

(2)由第(1)题的结果,经过归纳,可以猜想出nn+1与(n+1)n的关系是.

(3)比较2 0072 008和2 0082 007的大小.

(答案在本期找)

篇5:高一物理第一章计算题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题4分。漏选得2分,多选、错选不得分。共60分)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体积、质量都极小的物体都能看成质点

B、当研究一列火车全部通过桥所需的时间时,可以把火车视为质点

C、研究自行车的运动时,因为车轮在转动,所以无论研究哪方面,自行车都不能视为质点

D、研究物体通过的位移时,各部分运动状态完全一致的物体可视为质点

2、以下数据指时刻的是

A、某运动员跑百米用时11.70s

B、某学校上午第一节课8:15正式上课

C、1997年7月1日零时,中国开始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D、5s内楼上的小球落到地面

3、关于机械运动和参考系,以下说法不符合实际的是

A、一个物体相对于别的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B、参考系必须是和地面连在一起的物体

C、参考系就是不动的物体

D、任何物体都可以被选作参考系

4、诗句“满眼**多闪灼,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考系分别是

A、船和山

B、山和船

C、地面和山

D、河岸和流水

5、关于质点的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位移是矢量,位移的方向即质点运动的方向

B、位移的大小不会比路程大

C、路程是标量,即位移的大小

D、当质点作直线运动时,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

6、子弹以900m/s的速度从枪筒射出,汽车在北京长安街上行使,时快时慢,20min行使了18km,汽车行驶的速度是54km/h,则

A、900m/s是平均速度 B、900m/s是瞬时速度

C、54km/h是平均速度 D、54km/s瞬时速度

7、关于打点计时器的使用说法正确的是

A、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10V以下的直流电源

B、在测量物体速度时,先让物体运动,后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C、使用的电源频率越高,打点的时间间隔就越小 D、纸带上打的点越密,说明物体运动的越快

8、某物体在水平面上向正南方向运动了20m,然后又向正北方向运动了30m,对于这一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位移大小是50m,方向由南再向北

B、物体的路程是10m

C、物体的位移大小是10m,方向向北

D、物体的位移大小10m,方向向南

9、短跑运动员在200m赛跑中,测得2S末的速度为7.5m/s,25S末到达终点的速度为10.2m/s,则运动员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A、7.8m/s

B、8.0 m/s

C、8.85m/s

D、10.2m/s

10、汽车在一条平直公路上行驶,其加速度方向与速度一致。现有加速度减小时的四种说法:(1)汽车的速度也减小;(2)汽车的速度仍在增大;(3)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汽车静止;(4)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汽车的速度达到最大。其中正确的是 A.(1)(3)B.(2)(4)C.(1)(4)D.(2)(3)

11、汽车匀速行驶, 由甲地到乙地时速度为v1, 由乙地返回甲地时速率v2则往返全程的平均速率是

A.

B.

C.

D.、甲、乙两物体朝同一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在t=0时,乙在甲之前一定距离处,则两个物体运动的位移图象应是

13、利用打点记时器打出的纸带

A、能准确的求出某点的瞬时速度

B、只能粗略的求出某点的瞬时速度

C、能准确的求出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D、可以任意地利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代表某点的瞬时速度

14、下列描述的运动中,可能的有

A、速度变化很大,加速度很小

B、速度变化方向为正,加速度方向为负

C、速度变化越来越大,加速度越来越小

D、速度越来越大,加速度越来越小

15、一枚火箭由地面竖直向上发射,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A、0~ta段火箭的加速度小于ta~tb段的火箭加速度

B、0~ta段火箭是上升过程,在ta~tb段火箭是下落过程

C、0~ta段火箭在加速

D、tb~tc段火箭在减速

二、填空题(每空格2分,共16分)

16、一个皮球从4m高的地方竖直落下,碰地后反弹跳起1m,它所通过的路程是 m,位移是 m,该皮球最终停在地面上,在整个过程中皮球的位移是 m。

17、汽车沿一直线单向运动,第一秒内通过5m,第二秒内通过10m,第三秒内通过20m后停下,则前两秒内的平均速度是 m/s,后两秒内的平均速度为 m/s,全程的平均速度等于 m/s。

18、某测量员是这样利用回声测距离的:他站在两平行峭壁之间某一位置鸣枪,经过1.00s第一次听到回声,又经过0.50s再次听到回声,已知声速为340m/s,则两峭壁间的距离为______m.

19、NBA球赛中,篮球以10m/s的速度水平撞击篮板后以8m/s的速度反向弹回,球与篮板接触的时间0.1s,则篮球在水平方向的加速度为(以飞来方向为正方向)

四、计算题(共24分)20(5分)、如图所示为某物体运动的位移图像,根据图像求出

(1)0-2s内,2s8s内物体各做的什么运动?各段速度多大?(2)整个8s内的平均速度多大?前6s内的平均速度多大?

21(5分)、地震波既有纵波也有横波,纵波和横波在地表附近被认为是匀速传播的,传播速度分别是9100m/s和3700m/s。在一次地震观测站记录的纵波和横波到达该地的时间相隔是8s,则地震的震源距这个观测站的多远?

22(7分)、为测定气垫导轨上滑块的加速度,滑块上安装了宽度为3.0㎝的遮光板。滑块在牵引力作用下先后通过两个光电门,配套的数字毫秒计记录了遮光板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时间为△t1=0.29s, 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为△t2=0.11 s, 遮光板从开始遮住第一个光电门到开始遮住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为△t=3.57s, 求滑块的加速度。

23(7分)、有些国家的交通管理部门为了交通安全,特制定了死亡加速度为500g这一数值(取g=10m·S-2)以醒世人.意思是如果行车加速度超过此值将有生命危险.这么大的加速度,一般车辆是达不到的,但是如果发生交通事故时,将有可能达到这一数值.你判定一下:两辆摩托车每小时36km相向而行发生碰撞,碰撞时间为2×10-3s,驾驶员是否有生命危险?

错题整理

3、关于机械运动和参考系,以下说法不符合实际的是

A、一个物体相对于别的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B、参考系必须是和地面连在一起的物体

C、参考系就是不动的物体

D、任何物体都可以被选作参考系

5、关于质点的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位移是矢量,位移的方向即质点运动的方向

B、位移的大小不会比路程大

C、路程是标量,即位移的大小

D、当质点作直线运动时,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

14、下列描述的运动中,可能的有

A、速度变化很大,加速度很小

B、速度变化方向为正,加速度方向为负

C、速度变化越来越大,加速度越来越小

D、速度越来越大,加速度越来越小

18、某测量员是这样利用回声测距离的:他站在两平行峭壁之间某一位置鸣枪,经过1.00s第一次听到回声,又经过0.50s再次听到回声,已知声速为340m/s,则两峭壁间的距离为______m.

19、NBA球赛中,篮球以10m/s的速度水平撞击篮板后以8m/s的速度反向弹回,球与篮板接触的时间0.1s,则篮球在水平方向的加速度为(以飞来方向为正方向)

21(5分)、地震波既有纵波也有横波,纵波和横波在地表附近被认为是匀速传播的,传播速度分别是9100m/s和3700m/s。在一次地震观测站记录的纵波和横波到达该地的时间相隔是8s,则地震的震源距这个观测站的多远?

篇6:高一物理第一章计算题

1.计算

(1)()2()2(2)0()3(2)15am1xn2y4(3amxn1y)

(3)(6x2n1yn4x2ny2n8xny2n1)2xyn(4)a(a2)2

(5)(3x2y3)2(2x3y2)3(2x5y5)2(6)2 344353133x(xy)12(yx)

(7)4(xy)29(xy)2(8)4x3 ÷(-2x)2-(2x2-x)÷(1x)2

(9)[(x-y)2-(x + y)2]÷(-4xy)(10)(a+3)2-2(a +3)(a-3)+(a-3)2

2.先化简,再求值:2(x4)2(x5)2(x3)(x3),其中x=-2;

23.解方程:。(x3)(x2)(x1)1

3224.已知mm10,求m2m2005的值;

篇7:毛概第一章第一节讨论题

二、讨论题解析

主题: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必须要中国化?如何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大家谈谈自己的分析视角并加以论证。)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分析。解析:

这个问题教材上有较清晰的分析思路,即从历史、现实以及理论本身三个角度进行分析论证。(1)从历史角度来看,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人总结革命和建设历史经验教训的必然结论。两次国内革命战争中的“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即为明证。(2)从现实角度来看,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则是解决中国现实问题的客观需要。大家可从中国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面临的特殊国情和特定实践任务出发加以展开分析。

(3)从理论角度来看,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大家可以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出发加以论证。

从答题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同学回答得不错,但也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分析视角不够全面或思路不清晰;二是有分析视角但没有具体展开论证。请大家参照其答案加以学习。2)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的理解。解析:

概括起来,教材上的三层含义实则是两大分析视角:

(1)从狭义上看,把马克思主义当作理论,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视角进行分析。教材的前两个层次合并起来就是结合理论与实际的关系在分析:一是运用既有的理论指导实际;二是从实际(实践)中总结出新的经验(理论)。

(2)从广义上看,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文化,从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接轨的视角进行分析。即教材上的第三个层次所指出:既要使马克思基本原理与中国文化中的优秀成分相融合(内容),又要用中国文化的表达方式来阐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形式)。

主题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2、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发生了几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哪些重大理论成果?它们之间的关系应如何把握? 批注:

首先值得强调的是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具体表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共发生了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其一是毛泽东思想,其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具体参见云课堂--课程章节—第一章第一节课件资源—第一章第一节教案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关于这一表述,有个别同学没有表述准确,一定得注意了啊。

其次是关于辩证统一关系的分析,大家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展开分析:1、在根本方法、政治立场以及理论品质等方面的一脉相承性(具体参见教材 P5-7)。2、发展与创新性。可抓住两点来进行展开分析:一是时代、实践有何发展变化,从而要求理论做出发展和创新;二是理论的主题和内容有何具体变化。——理论之间辩证统一关系,大多数同学们基本上把握住了,但一定要深入分析论证,否则对问题的论述就会显得缺乏深度。从回帖情况来看,大家的回答总体上一致,绝大多数同学回答得很完整,请大家参照其答案加以学习。

附:分析思路

思路一:从一脉相承性和发展创新性两大层次出发说明这些理论成果之间辩证统一的关系。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其一是毛泽东思想,其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这两大理论成果,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一个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之间是一脉相承的关系。一方面,它们一脉相承在于有共同的“根” —— 马克思主义,它们都是马克思主义这个根结出的理论果实。另一方面,这几大理论成果又都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使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自己的目标,这一点也是一致的,一脉相承的。

一脉相承的。讲一脉相承:是因为它们在观察问题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上,在关于世界发展的普遍规律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认识上,在关于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和实现使命的基本原则上,都是一致的。比如:(1)共同的哲学基础:三者都贯穿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们坚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都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立论基础。(2)共同的价值取向: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宗旨立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目的和归宿是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它集中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宗旨立场。三者都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3)共同的历史任务:它们都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和改造社会的根本手段。(4)共同的奋斗目标:具有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共同的政治立场:它们共同的奋斗方向和奋斗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确定的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领导力量都是工人阶级及其先锋队共产党等等。(5)共同的理论品质:三者都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理论联系实际、与时俱进、理论创新的产物,是理论联系实际、与时俱进、理论创新的生动体现。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又是与时俱进的关系。从两大理论成果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形成的实践基础来看,它们是与时俱进的。从两大理论成果的内容来看,它们都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为解决新的实际问题,而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不断在前人的基础上又讲了前人没有说的新话。从两大理论成果的历史意义和创造主体来看,也是与时俱进的。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是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首先,这两大理论成果是有统一的世界观、方法论贯穿其中的,而实事求是是这两大理论成果的精髓。其次,它们辩证地统一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史实践中,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最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之间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

思路二:参见教材P5-7。

主题: 关于“旗帜”问题

3、过去有“高举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旗帜”的说法,今天则指出要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什么是旗帜?你认为举旗必要吗?为什么?如果举旗必要,那么怎样举旗才能更好地发挥“旗帜”的作用? 批注:

关于这两方面,我的看法是:

1、只有科学地举旗才能更好地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这就要求:(1)写在旗帜上的必须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相对真理;(2)旗帜的内容必须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和创新;(3)必须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而非教条主义、宣传性强制灌输的方式)对待旗帜(理论)。

2、目前我们所高举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这实际上关系到中华民族复兴道路的具体选择。我们对自身自由(如自由选择权利的保障)的关注没有错,但我们必须注意:不同于个人发展前途的选择,一个国家发展道路的选择只能在具体的历史、人文传统和体制环境下进行;而且,只有在公民社会整体素质的及其理性精神不断提升的基础上,才更有可能作出理性的、符合实际的选择。

3.关于本题答案请参考云课堂--课程章节—第一章第一节扩展资源。

参考答案: 1.什么是旗帜?

恩格斯说,党的纲领就是公开树立起来的旗帜。旗帜就是党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就是党的共同信念、共同理想和共同目标的集中表达。

2.为什么要高举旗帜?(你认为举旗必要吗?为什么?)因为旗帜问题很重要。中国共产党人都高度重视旗帜问题。3.如果举旗必要,那么怎样举旗才能更好地发挥“旗帜”的作用?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正确选择和伟大创造,同时也是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不断丰富和发展起来的,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

上一篇:保健医生年度工作总结下一篇:高血压日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