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中人生美文

2024-05-04

茶中人生美文(精选8篇)

篇1:茶中人生美文

茶不像酒能表达出世人的多种感情。“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的壮怀激越,“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的畅快淋漓,“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的哀愁悲恸,这些茶都不能表达。它只是生长于山间的一抹天地灵气,带着隐士的骨、诗人的魂、智者的魄,给人以安静祥和的心境。

茶之为茶,必采山间朝露,吸取日月精华,经历晒、炒、焙等九九八十一难,方为茶。宛如人才必须经历世事艰难、挫折和失败,九九八十一难,少一难都成不了材。因此茶的身世沧桑,沧桑是苦涩的,所以茶自出世起就带着一抹微微的苦涩。待跨过劫难,迈过艰难,看透沧桑,得到的必然是感悟人生真谛的幸福与淡然。幸福是甜的,所以清茶滑过喉咙,于苦涩之后必然是清甜。

烧一壶滚烫的开水,慢慢注入茶杯,看茶叶渐渐升腾,伸展开身躯,将水染绿,又默默地沉入水底,多像是智者的一生啊。年少时,豪气冲天、仗剑天涯,随着风浪勇往直前,“弄潮儿向涛头立”;待达到巅峰之时,便犹如成熟的麦穗低下头般,退世而出,沉入杯底,将自己的智慧于无声处遍播,将自己的大爱于无言中尽撒。

品茶需有采菊东篱的恬淡,同时饮茶也能沁染人心,培养“而无车马喧”的淡然。性以养茶,茶以养性。明月清风,幽兰篁竹下细品,调一张素琴,解一局珍珑,和一首短诗,焚一炉檀香,手捧一盅淡茶,冰清入肌,物我两忘,自然是惬意不已。午后黄昏、华灯初上或者雨打阶梯之时,邀两三个好友,展一两本好书,沏一壶好茶,畅谈五湖四海,神游天地内外,也是人生幸事。

春水煎茶,花魂焙炉,茅屋听雨,踏雪寻梅,诗意的生活很清瘦,一如细细的茶叶,却犹见风骨,是诗人之茶;忙忙的中云种月,闲闲的风餐露宿,若垂天之云,悠悠往来散聚,是道家之茶;身怀菩提之心,灵台空明尘埃无,是佛家之茶。茶中有诗,茶中有道,茶中有禅,茶中有感,茶中最多的是生活。

风在茶中,云在茶中,雨在茶中,日子也在茶中。一则参禅的故事说,一人问禅师:“佛何在?”禅师答:“吃茶去。”生活便在茶中,平平淡淡,有苦有甘。在日子中品尝茶味,在茶味中窥探生活。在茶中,你品到了什么,在生活中,又品到了哪些?

茶淡然,氤氲的茶气中人生在凝推。

篇2:茶中人生美文

我喜欢喝茶。回首数十年,差不多活了多少年头,就喝了多少年的茶。

喝茶多,并不代表知茶,懂茶就多。就像胡子再长再密,并不代表这人已彻悟了人生。说实话,我喝的茶多龄长,却喝的是胡涂茶。就像我活过很多岁月,活的胡涂一样。绝不敢自诩,活成了人精,黯熟了人生。

我清楚自己,即说不全茶的种类,也说不明各自的产地。涉及到它的.性状,质地,以及茶艺茶理,更是一无所知。

就像吃糖不识糖的生产工艺一样,我对茶的感受,只限于爱它,喜它,离不开它那点境地。我的妻在长久相处里,似乎洞悉了我那点生活必须。她对谁都这样说;“他呀,有三不离,一是烟,二是茶,三是厕所。一离开家,他就免不了受罪。”

此话一点不差。我很不喜欢赶那些亲迎喜事,应酬聚会,很多时候,人在外头,心在家里。准确点说,老想着自己家那口茶水。虽然也爱游览风景胜地,出发前必得先备好奢好的茶水。

说不上品茶有啥茶艺,也谈不了那茶中高深的道理,似乎也没饮茶悟出什么人生哲理。但喝的久了,就有了讲究,有了要求,有了偏爱与奢好。新买的茶,常常要看外观色相,还要凑近了闻闻那味。假使茶不对习惯,合不了口味,宁可费了钱扔一边去,也不愿尝那第二回。

就是那冲泡茶的水,也知道些讲究。以及品饮的最佳时间,冲沏的茶具,都能影响茶的滋味。

人的讲究是有条件的。我当然没条件品多名贵的茶,买多高级的茶具,也不弄那专门沏茶的水。就那常喝的花茶,常使的茶具,常用的自来水。我习惯用手心感知水的温度。

当手心凑近保温瓶,太烫了不美,太凉了又用不成。只有挨近了有些烫,且不奇热难耐为最好。

上了瘾的那茶,有种不离不弃的亲近感。就像伴了几十年的妻。不说还如胶似漆的好,也绝无弃旧换新的主意。而且,就像人,有自己的妻,就不想摸别的女人一样。做不到轻率,做不到随意。当然也没那些冲动了。

篇3:茶中人生美文

关键词:刺痛,狂喜,人生观,女性魅力

一、困苦的生活经历+忠贞爱情的背叛=人生的刺痛

《简·爱》的创作与当时的社会环境也就是在19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的英国, 资产阶级通过一系列社会变革, 在政治上和经济上都取得了绝对优势。30年代初, 资本主义剥削是相当残酷, 广大劳动人民生活极端困苦, 社会主要矛盾已由宗教矛盾上升为劳资矛盾。在当时, 出现了许多反应工人的生活和斗争, 刻画普通人、贫穷人的形象, 直接描写劳资矛盾的文学作品。譬如萨克雷的《名利场》, 狄更斯的《匹克威克外传》、《雾都孤儿》、《大卫科波菲尔》等等。都是与《简·爱》同时代的。《简·爱》这部世界文学名著自1847年在英国问世即引起轰动起, 自至21世纪的今天, 一直仍旧拥有广大的读者群。

小说中主人公的一言一行正是夏洛蒂本人生活经历的映射。《简·爱》作为自传体小说, 更是生动真实地反映了作者的亲身体验和当时的社会现象。生活是激发夏洛蒂天才的一个悲剧性因素, 所有艰辛的经历, 都成了她写作《简·爱》的生活索材和人物原型;《简·爱》客观的揭露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塑造出与众不同的女性形象。夏洛蒂成长过程中所处的封闭而偏远的生活环境、童年时代由于父亲和姨妈的严格说教而受压抑的天性、他对自己平淡无奇的外表的敏锐、曾经为谋生而当家庭教师的屈辱而艰辛的经历以及勃朗特姐妹为寻求内心表达而在文学领域做出的不懈努力——这一切都在《简·爱》的女主人公身上找得到痕迹。简·爱是一个孤儿, 从小就寄人篱下, 寄养在舅妈家。舅妈一家对她百般凌辱, 百般虐待, 她遭遇的是“灰姑娘式”的压抑、痛苦。随之而来的是, 简·爱被送进一家所谓的“慈善学校”, 这其实是人间地狱的化身, 学校里的孩子们受饿挨冻, 还要遭到挨打、罚站、剪头发的凌辱等。这些都是对《简·爱》生活经历的刺痛。

《简·爱》魅力之源在于她以鲜明的个性吸引了读者, 征服了读者。它的全部魅力都来自主人公简·爱独具一格的性格力量.如果把简·爱与其他文学作品中描写的女性形象, 如安娜、娜拉、子君等相比, 她给人的最突出的感觉是, 有其独到之处.就是说, 简·爱较之其他艺术形象具有更坚决。简·爱在桑菲尔德做家教期间与主人罗切斯特的关系中。他们从初识——相知——相爱。他们冲破了财富地位的束缚, 打破了年龄、外貌的差距, 只为了他们平等的宣言。一场爱与爱的婚姻即将到来。然而, 事情总没有那么一帆风顺。在结婚前夕, 被告知疯女人居然是罗切斯特的妻子, 简觉得自己所付出的忠贞爱情遭到了深深的背叛。但是最终简.爱还是毅然选择离开这个能给他带来丰富的物质生活, 她能依靠的港湾。这也是人生在爱情上所遭受的刺痛。

二、精神相知的愉悦+爱情的归真=人生的狂喜

简·爱精神上的孤寂感可以从反面加以论证。如果说简的孤独难耐是缺乏精神交流, 那么邂逅知己时她的兴奋之情是可以想象的。简.爱与谭波尔小姐、海伦以及戴安娜和玛丽的相处无疑是她极度渴望的智慧与学识的平等对接的体现, 她们也是简·爱渴望结识的和自己“同类型的人。简.爱欣赏他们的学识, 他们的内涵, 陶醉于和他们的交往, 他认为那是一种使人振奋的愉悦, 这种愉悦来自趣味、情感和做人准则的完全融合一致。正如肖瓦尔特所说惺惺相惜的友情, 渴望彼此近距离的接触。真正的友情不依靠什么, 不依靠事业、祸福和身份, 不依靠经历、地位和处境。他在本质上拒绝功利, 拒绝归属, 拒绝契约。他是独立人格之间的互相呼应和确认, 他使人们独而不孤, 互相解读自己存在的意义。因此, 所谓朋友, 是使对方活得更加温暖、更加自在的那些人。这就是简·爱人生的狂喜之一。

大致扫描外国文学作品中的主要女性形象都视爱情为终极追求。在他们的生命中, 首先是为了爱情, 其次也是为了爱情, 最后还是为了爱情。为了爱情, 她们温驯顺从, 以至成为阴谋斗争、传统势力的牺牲品。在爱情婚姻问题上, 小说也表明了夏洛蒂明确而超前的现代爱情观, 是建立在彼此相爱的基础上, 是男女平等为原则的互敬互爱, 通过描写简·爱的爱情抉择, 深化了她的个性, 实现了她的爱情理想。在得知桑菲尔德庄园被疯女人付之一炬, 疯女人被烧死了, 罗切斯特变成了一个手残眼瞎的残疾人, 一无所有, 这时简回到了罗切斯特身边。这是一种自尊、自爱、自强!在本文中通过对简·爱的塑造, 作者给当时处于迷茫中的妇女指出了一条出路, 女性必须在男性社会中找到自我的位置, 要用自己的能力给自己创造一个美好的人生, 要勇于追求自己的自由;在婚姻爱情方面, 不做男人的附着物, 不做金钱的奴隶, 要敢于追求自由平等的爱情, 始终保持独立完整的自我。读者认为简追求的是一种至真至纯的爱情, 至高至美的境界。简·爱带给我们的是令人耳目一样的人格独立, 价值追求。从另一方面来说, 简与罗切斯特的最终结合也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简·爱的孤独感, 也就是说, 孤独感的消失才是小说主人公执著追求的终点。这也是简·爱人生的一大狂喜。

三、独树一帜的人生观造就非凡的女性魅力

困苦艰难的生活, 铸造了夏洛蒂自立、自主、坚强的个性, 就像故事里的简·爱一样, 现实生活中的夏洛蒂也是一个有追求、有主见、有个性的时代女性。她从小就有着强烈的改变个人状况的愿望。在爱情婚姻问题上, 小说也表明了夏洛蒂明确而超前的现代爱情观, 她认为婚姻是建立在彼此相爱的基础上, 是男女平等为原则的互敬互爱。简·爱的爱情抉择是一大亮点, 是她对男性特权时代的一种反抗, 是女性对幸福的一种角逐, 深化了她的个性, 实现了她的爱情理想。夏洛蒂以女性作家细腻、平和的笔触以及浪漫主义的手法将现实主义的灵魂包裹于幻想性、浪漫性、理想性和抒情性的外壳中, 此时无声胜有声, 于无声处听惊雷, 作品无情地解剖、鞭挞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夏洛蒂在《简·爱》中充分表现出简·爱作为一个独立女性的性格特征, 她的这种思想也是当时的许多男性作家不可能表达的。夏洛蒂由于其自身特殊的经历, 把单一的两性冲突问题放到了种族冲突的背景中去思考。罗切斯特作为父权制社会的代表妄图将安托瓦内特变成自己的财产, 让女性失去自己的社会身份, 变成自己的附属物。于是就出现了具有讽刺意味的一幕:罗切斯特作为白人的代表, 在殖民地他也遭遇了与女性同样的身份危机。简·里斯主要刻画男女两性之间的矛盾, 这种矛盾来源于社会矛盾的激化, 不单单女性是牺牲品, 男性也是受害者。殖民地与宗主国之间的冲突以及由此而来的民族解放运动是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 而殖民地人民所呼吁而为之抗争的平等也是女性一直在渴求的平等。罗切斯特作为男性的代表不得不渴望回到大英帝国的怀抱中以获得对自己身份的认识, 因为在加勒比当地他是不被认同的“他者”。殖民主义问题与女性主义问题有着天然的关联, 殖民地人民和女性所为之抗争的都是独立、平等和自由, 所不同的是殖民地人民对抗的是宗主国, 而女性对抗的则是父权制社会及男性中心主。

夏洛蒂.勃朗特的生活是创作之源, 小说主人公困苦的家境造就不凡的性格, 低下的地位却能在上层阶级逆流而上, 能让简·爱大胆冲破男性传统的樊篱, 大胆争取与男性平等的话语权于世。简·爱是当时英国妇女觉醒的标志, 具有现实的感召力。并且与文学作品中的众多女性形象相比, 《简.爱》突出了女性的坚毅不屈, 独立自信, 可谓是花中独秀, 更是世界文学史上一个跨越国界、跨越时代的女性楷模。也因此而魅力永存!简.爱的形象也因此而成为女性心中最平易近人的偶像, 感染一代又一代各国读者, 激励女性以对独立人格的追求来造就平凡女性的魅力。

参考文献

[1]、杨莉馨著.西方女性主义文论研究[M].江苏文艺出版社, 2002

[2]、桑德拉.吉尔伯特和苏珊.格巴《:阁楼上的疯女人———妇女作家和19世纪的文学想象》, 耶鲁大学出版社, 1979年。

[3]、夏洛蒂.勃朗特《:简.爱》,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0年

[4]、孙海、杨莉馨著.西方女性主义文论研究[M].江苏文艺出版社, 2002

[5]、李小林.颠覆男权传统的话语——论西方女性主义批评三大学派[J].浙江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 (01)

[6]、陈姝波:《论〈简.爱〉中的性别意识形象》, 《外国文学研究》, 2002年第4期

[7]、刘炳善编著.英国文学简史[M].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3

篇4:“书”中人生 甘苦自知

原本端着铁饭碗好好地呆在国有企业的付川,不知怎的,一时头脑发热,觉得人生到此,实在平淡地像白开水一样,了无味道,决定出来开家报刊亭。当记者反复问他为何出来时,一向温和地付川说:“不想呆了呗,出来就出来,自己做点事!”就这么简简单单地回答,凝聚了多少人格上的魄力!那时是1997年,付川35岁。他在鲁巷广场竖立了关山一带第一个华文书亭。这个书亭在鲁巷已经站立了十年,原本一直在鲁巷书城对面,去年因城市建设搬到了鲁巷购物广场对面。如果您坐车到鲁巷一下站牌,就会看到那个华文书亭,它就是付川发家的第一个报刊亭。

在最初的三四年里,付川一直像看守宝贝儿子一样经营着这个鲁巷华文书亭。几年来风风雨雨,他和报亭同起同在,无论下多么大地雪,刮多大地风,飘多大地雨,付川毅然坚守着。深夜,实在没生意做了,才将门关上,睡在里面,有时雨雪太大了还从缝隙里渗透进去,但这点雨雪丝毫融化不了付川那颗创业的火热的心。有些亲友不能理解付川的行为,说他“傻”,干这个肯定会“亏”,但付川笑着说:“干这个非得要傻点,能吃亏不可!你看武汉多少搞报刊发行的人做下去了,只有我十年来坚持到底!”付川真的赚了,赚得心安理得,他开始扩大事业了!

付川的每一家报刊亭大约卖二十多种报纸,两千种杂志。他说,开报刊亭利润空间不大,但要坚持,还是能赚点的。付川之所以能坚持下来,他认为最根本的一点在于:“能吃亏!亏点不要紧,总会赚回来的!”正是这个信念维持了他的报刊亭,又发展了新的报刊亭。他还认为,报刊亭和书店是一个城市的文化载体,一个城市的文化传播、文化气氛都与之息息相关,自己觉得自己肩上的责任很大,坚决不卖盗版。说起盗版,付川还向记者讲了一个经历:他说刚入行不久,有人向他推销杂志,很便宜,于是就买了。刚一上架,就遭到查处,说是盗版的,结果被罚款了。所以他认为,刚入行的什么都要小心点,只有在“江湖”上历练久了,懂的东西和规矩就多了。

2001年,付川又花三万元在中南民族大学附近开设了一家华文书亭,不久又在华中师范大学东门虎泉站牌那里开了一个华文书亭。这两个也是赫赫有名的报刊发行书亭,都是付川事业发展的成果。应该说,付川搞报刊发行是有自己的一套的,甚至可以说,他是成功了的。

在付川有了一些资本之后,他开始继续投资,先后在汉口和武昌的两所大学附近开了两家教辅书店。这时,亲友都觉得付川不错,事业越来越大了!

2007年,付川斥资想开一家有文化气息的人文社科书店,而不光是卖报刊和教辅,这样不利于事业的发展,他的这一想法最终如何呢?或许这是一个儒商的一厢情愿吧!付川还在维持这个书店,或许他能走出来,或许他不能!我们将拭目以待。

访 谈:

问:中小学成绩怎么样?小时候是不是想成为科学家或文学家?结果为什么没实现呢?

答:我中小学成绩都很一般,平实得很。七八十年代家里也都比较穷比较苦,所以没读多少书,后来就学机械设计,算是一门手艺,但我是比较尊重读书人的。

问:什么时候通过做生意赚了第一笔钱。什么方式获得的呢?

答:1997年,我还没有开书店,还在单位,一时听信朋友谎言,倒卖了香烟,钱还没到手就被罚款了——刚入行嘛,啥都不懂,才知道是被蒙了!这个经历启发了我日后做生意要规规矩矩,不昧着良心赚黑心钱!(在记者与付总长谈两小时过程中,记者完全感受到了他的亲和力、人格魅力,甚至有点儒商精神哩!——记者按)

至于做生意赚钱,那是开书店以后才有。

问:什么时候开始卖书,怎么走进这个行业的?

答:之前我一直在开报刊亭,虽然薄利,但是卖的多了利润也很大。后来开始做教材教辅这方面的生意,慢慢的开始卖书,今年在览渊书屋开始卖文艺方面的书,书相对于杂志来讲,成本高投资收回周期长……但是还是有很多爱书人喜欢读书,我就觉得很值得,坚持做这方面的生意。我始终坚持一点,只做正版书籍的生意。我做这个行业已经十几年了,其中的门道摸得也很清楚了,不自夸地说。进入这个行业,可能也比较偶然,在我第一次创业时候我并没有想到一定要从事这个行业,比较偶然……

问:什么时候觉得自己有了商业头脑?

答:我算是行伍出身,在赤峰当过兵。商业头脑,这个,因为要赚钱,后来就渐渐挖掘了自己这方面的头脑,做生意的头脑,归根结底地说,我还是一个商人,从事这个文化行业,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它有利润,是这样的。

问:为什么想到要自己创业?

答:我那时单位的工资其实也不低了,我到现在已经经历过三次创业了。97年我辞职,用流行的话说叫做下海吧,都想挖自己的一桶金来着。现在许多大学生都在创业,有的是为了自己的理想,有的是抓住了机遇,但是我那时不一样,就像现在的大学生,毕业了,各方面的压力都会有,要立足于这个社会,就要有自己的资本,我不想上班了,就得想方设法给自己打工。

问:武汉的图书报刊业大体情况怎么样?

答:武汉的报刊业比图书业发达,因为光武汉就有许多杂志报刊,都做得有亮点,或者说能吸引人,能赚钱……但是换个角度来讲,武汉这个城市还是有不小的发展空间和潜力的,坚持下去就会有人做得很好。如果政策再好点,卖报刊利润空间会更大的,但是很辛苦!图书业就很难说了,远不如报刊业,而且现在的状况是:卖正版的不如卖盗版的,卖盗版的不如卖旧书,卖旧书的不如租书的。

问:在你开书店、报刊亭之前,您做了哪些前期准备工作?

答:经过很长时间的观察和调查,然后选址,之后都是细节但是也都是至关重要的关节。在武汉进货各方面都比较有优势。

问:在您经营书报刊期间,有什么特殊的经历没有?

答:不记得哪一年了,大概是轰炸大使馆那一年吧!我在鲁巷遇到一个学生,对我说身上没钱了,想回家。我问要多少,她说七十。我便掏了出来,过了几天她父亲亲自开车从鄂州过来送钱。当时武汉的报纸要报道,我想想还是算了。七十块钱不算多,你给她或许就救了她,要是不给他,回不了家怎么办?要是被人害了呢?流落街头呢?这个经历算是我在卖报刊的生命中一个经历吧!

问:现在的读书风气相对以前来说,怎么样?人的思想素质呢?

答:我前几年开报刊亭赚地比现在多,多多了。那时我基本不用自己收钱,别人拿了报纸自己往盒子里放钱,或者自己找钱,现在不行了。我开的览渊书屋,一直在亏损,原以为重点大学的学生爱看书,现在才知道许多大学生读了四年大学不知道图书馆在哪里!依我看,读书风气差了。所以,开了十年报刊亭和书店,我还是劝别人谨慎入行,开书店亏得比报刊亭还快,报刊亭你坚持下或许今后还能赚点。

问:一个人创业之初最基本的准备应该有哪些?一个优秀的企业家应具备哪些素质?

答:我觉得一个人想要创业想要致富,首先得从自身出发,各方面都要准备好,比如说启动资金、人脉也就是人际关系啊,还有创业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要能吃苦、有耐心等等这些很基本的素质。

问:创意、策划或所谓点子与商业上的成功有什么关系?

答:现在来看,这些东西都很重要,特别是现在这个社会,节奏都很快,要能够吸引住顾客,商家会做各种各样的活动,用他们的创意活动来吸引,我们这个行业也是一样的,做书店卖书现在也要讲究策划和策略,能够让读者流连忘返爱不释手就是最好的。我就挺想提供一个书店这样的场所,让爱书人有一个空间,当然这是在书店赢利的基础上。

问:为什么自己赚了,开书店和报刊亭都赚钱吗?还是有赚有亏的?

答:赚了说明有市场,还有人读书看报纸,书店和报刊亭这个行业,我是熟悉点,事业刚开始起步亏总会有的,只不过是多少与时间的区别,但是都走上正轨以后就只有赚的了。万事开头难,能吃苦耐劳,做事有一股钻劲就好了,开始难点很正常的,坚持下去,琢磨出其中的门道。

我相信一个成功的商人都会是从失败走向成功的,我们要能看得到一个成功商家的光环,更要看到他一路走下来的勇气……在我的几次创业过程中,很多朋友帮过我,换句话说,在社会中穿来穿去,自己要能吃得开,有一句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朋友三个帮”。自己创业了,就要学会如何去守业,我觉得这也是很重要的一点。

问:怎样才算成功?觉得自己现在算成功吗?

答:也不能说成功吧!算混口饭吃。做人做事要知足常乐,心态好是关键。

篇5:雨中人美文

期待一件事来临的感觉总是那么可亲,尤其是盼望雨的感觉。甚爱雨中的风景!

清晨,推开关闭已久的窗,总是期待一场蒙蒙的细雨洗礼或是暖阳晾晒静久的心灵空地,梦想总是经不起遐想。忽然一阵阵风携着微凉的雨丝拂过窗台穿入室内,明显增添了几许凉意,却被雨到来的喜悦而掩没。

几度细雨几度人,终究抵不过这来之不易的雨的诱惑!于是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而不顾雨滴的滴打往外伸出头,带着渴望的眼神看雨,期盼的这场雨与其说是心灵的感召,还不如说是神的旨意如期而至,每场雨,不是暴雨或骤雨,总是比牛毛还细,比鸿毛还轻,故难免要遭青岛狂风的`毒手!可正是如此,才能见她迷人的舞姿。可惜雨中的人都努力在行走中紧握自己的伞来挡住这段舞姿,谁会痛惜失去了伞外的风景?那如蘑菇般的伞紧紧挨着并相互挤着,越走越远,最终消失在雨幔中,伞中的人渐渐也忘却了雨的样子。

驻足,却时刻成了我们的焦虑,于是害怕停下来,怕错过转角处的名利、地位、名誉,谁会观赏一片片绿叶上、密密麻麻的松针上滚动着的晶莹剔透的水珠?谁会留意泛黄的草苗,这个小生命破土而出接受清新空气的安抚呢?现代人活得极端匆忙,如尼采所形容的,总是行色匆匆地穿过闹市,手里拿着表思考,吃饭时眼睛盯着商业新闻,不复有暇闲的沉思,愈来愈没有真正的内心生活。现代人的娱乐而无非寻找刺激和麻醉,沉湎于快速的节奏,喧嚣的声响和色彩的魔术,那种温馨宁静的古典趣味似乎已经一去不复返!如果时代生病了,一个人也许就只能在危机和麻木中作选择,只有那些优秀的灵魂才会对时代的疾病感到切肤之痛,什么样的圈子圈住什么样的观众!但转而之,每个人都是每个人的过客,一个人独行,旁人结伴,由于偶性的原因,幸许,也只是幸许,有相似的灵魂结伴同行。

索取,忘却了给予者!故肆无忌惮纵容心欲,全然无视四海中人,众里寻他几许人,偶有意欲塑造自己灵魂者,诚于本原,从善而尽,虽不解是否故作姿态,还是渴求自己为焦点?然则这类人若非诚心从善,将不会再生幸福,因幸福出于观念,而非观念出于幸福!真理是离不开原因的。一个东西能按其自身而赋予其他相似性,那么它就是各种东西中自身最高的!

肖伯纳说“人生有两大悲剧,其一是得不到自己心爱的东西,另一是得到了自己心爱的东西。”人们总是得不到痛不欲生,得到之后又觉得索然无味,于是左右都是无聊,就像一座围城,城内的人出不来,城外的人进不去,此为达不到目的的无聊,城内的人到城外来,城外的人到城内去,感觉城外与城内不过尔尔,此为达到目的后的无聊,于是健忘的来回循环往复,终有一天都厌倦了,就感觉都无所谓,此为没有目的后的无聊。故只有在全部生活必需都已具备的时候,在那些人们有了闲暇的地方,那些既不提供快乐,也不以满足必需为目的的科学才会首先被发现!或许唯有如此,才能唤起我们对意义的渴望!

太聚焦于别人,故忘却了本我的存在。人生有三大事,老天爷的事,他人的事,自己的事,人们总是把焦点居于前二者,如一个人早晨起来推开窗见下着大雨便出口成章而道:“下着这么大的雨影响心情!”试问,下与不下大雨,此乃老天爷之事,与你何干?总有那么一群人以揭他人隐私之公告天下为嗜好,或许这也便印正了林子大了什么人都有!反言之,如若不是这般,岂不是真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此类人往往是事不达成不罢休,若是稍许割舍一些精力于本我上,也不至于在自己虚构的世界中迷失了自我。未曾寻思过自己是谁?来自哪?要到哪去?终归于生命的列车上无人察觉地在某一站下了车!就这样,又上了一批过客,虽不知列车的终点!似乎对周围的一切牢骚满腹,似乎极度抱怨什么东西而坐卧不宁。但脸上还是 写满了不甘示弱、不甘堕落,却还是无情又现实又逼真的上演着一段又一段!像是一部没有结局的作品。

篇6:细节中人生哲理

晚饭后,母亲和女儿一块儿在厨房洗碗,父亲和儿子在客厅看足球赛。突然,厨房里传来磁盘落地的破碎声,然后一片沉寂。

儿子望着父亲,说道:“一定是妈妈打破的。”

“你怎么知道?”

“这回她没有骂人。”

人们总是习惯不同的标准了对人对己,但往往是责人以严,待己以宽。

有两个观光团在日本伊豆半岛旅游,这里的路况很坏,到处都是密密麻麻的坑洞。其中一位导游一路连声抱歉,说这路面简直太坏了,请多多包涵。而另一个导游却诗意盎然地对游客说:“诸位女士先生请注意,我们现在走过的这条道路,正是闻名遐迩的伊豆迷人的酒窝大道!”

虽是同样的情况,然而不同的意念,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思想是奇妙的,如何去想。决定权在你自己。

上小学三年级的汉斯在作文中说,他将来的志愿是当一名杂技团的.小丑。一位老师的批示是:“为什么不想当总统?”另一个老师看了后则说:“愿你把欢乐带给世界!”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选择,热爱和快乐才是选择的最好依据。

有一位表璃大师上场前,他的弟子告诉他鞋带松了。大师点头致谢,蹲下来认真系好。等到弟子转身后,他又蹲下来将鞋带解松。有个旁观者看到了这一切,不解地同:“大师,您为什么又将鞋带解松呢?”

大师回答道:“因为我扮演的是一位劳累的旅人,让他的鞋带松开,可以表现他长途跋涉的劳累憔悴。”

“那你为什么不直接告诉你的弟子呢?”

“他能细心地发现我的鞋带松了,并且热心地告诉我,说明他很关心我,我要保护及尊重他这种热情,及时地给他鼓励。至于将鞋带松开的原因,以后会有很多机会告诉他。”

篇7:棋中人生(本站推荐)

常喜欢和周围的人下下象棋。虽然是输多胜少,但也从变幻莫测的棋道中领悟了一点人生的真谛。在棋盘上,一着不慎则会满盘皆输。每一步棋,都有许多不同的下法,若只顾眼前,则可能会陷入死局,被对手挖掉老将而败北。而高手下棋,则会从长远着眼,为将来的棋路铺路搭桥。

在棋盘上,往往要丢几个子到对方手中,这既是清除道路,也是为了让主棋发挥应有的作用,该放的要当机立断,毫不留情。

而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是否有所成就,有所建树,往往只在一着之间。人生是一辆马车,车头就是自己,疾驰中,究竟选择哪一条路,需要车头明智而又快捷的选择,如果一不小心将扬起的鞭落下,则前面可能会是无尽的泥沼。下棋要果断从容,而放下不必要的包袱,则是人生旅途中的必要措施,而放与不放又只在一念之间。有一个佛门故事,说的是师徒两和尚路遇一位美丽姑娘寻短见。老和尚救下了姑娘,并将她抱在怀中让他清醒过来。救活姑娘后,师徒继续赶路,徒弟不解地问:“师父,佛门讲男女授受不亲,为何你方才要抱着那位姑娘呢?”师父说:“徒儿,其实师父在放下姑娘的那一刻,就将一切都放下了,而你却现在还记在心中,其实真正未放下的是你啊。放与不放,皆在一念之间,你又何必非要钻入死胡同呢?”师父终是得道高僧,一语道破天机。生活总有太多的选择,而一念之间,便可定乾坤。

有的人下棋,落子如飞;有的人下棋,顾虑再三。有的人下棋,走一步可考虑好几步,甚至几十步。有的人输棋,懊恼沮丧;有的人输棋,依然昂首再战。有的人赢棋,欣喜若狂;也有人喜不露色;还有人毫不在意。

人生的棋局该怎样对待呢?

落子如飞的人生太莽撞,顾虑再三的人生太无为,心不在焉的人生太黯淡,得过且过的人生太乏味,而只有全神贯注、果断从容、反应敏捷的人生才是值得赞美的,才是能发光的,才是为众人所仰慕的。人的一生在历史长河中是短暂的,正如一局棋,转眼间就已收盘。但人生的棋局是值得留念的。一个人要想成功,要想有所作为,他的棋就该这样下:全神贯注地对待,遇到挫折决不弃子投降,小心对待每一步。只有这样,人生的棋局才会赢。

有人说:“人生若一部大书,写不尽酸甜苦辣,读不完喜怒哀乐。”

有人说:“人生若一段征程。只有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才能取得胜利。”

我说:“人生若一局棋,只有认真对待,毫不松懈,坚持到底,才能品出滋味。”

篇8:梦中人生想象作文

我觉得很多在现实之中无法实现的事情在梦中都可以实现,我总是喜欢看武侠小说,喜欢豪杰的英雄气概,喜欢那虚无缥缈的武术,然而这些东西在现实中无法实现,所以在梦中这些事情就发生了!

在那个高手出没的时代,无数英雄豪杰以武术行天下,我一个卑微之人同样有了一个机会学习武术,我去的地方就是那个传说中的华山!在华山之上有无数的传说,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就是在华山论剑之中闻名天下的,每一次的华山论剑都会引起无数高手的兴趣,无数少年都希望通过华山论剑而出人头地!而且令狐冲也是华山人,他就是在后山学会了独孤九剑,从此以后开始了逍遥自在的生活!因此,华山就是每一个人憧憬的地方!

我同样来到了华山,虽然华山派的武术一般般,可是去华山的后山就是一个奇遇,只要是得到了传承,那么天下之大无处不可去!我怀着一颗期盼已久的`心情进入华山,就这样从一个默默无闻的普通人进入了华山,经过了三年时间的苦苦寻找,终于找到了传说中独孤求败的传承,我终于可以成为武林高手了,又是一个三年时间的学习,我终于掌握了独孤九剑,自此之后我决定下山了!

上一篇:关于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看法的调查报告下一篇:小学生演讲稿:谈谈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