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雷锋车的故事有感

2024-05-05

读雷锋车的故事有感(精选6篇)

篇1:读雷锋车的故事有感

读《“雷锋车”的故事》有感

灌云县同兴中心小学六(3)班毛伟如

“学习雷锋好榜样”一曲埋藏在人们心底的歌,“雷锋精神”一种让千万人泣不成声的感人精神。雷锋,八十年代的一位传奇人物,一生中帮助了无数孤苦无依的人,可他自己的命运就惨不忍睹了,但就是这样一位被命运折磨的年轻人,在党的引导下,助人无数。回眸凝视这位一生都在助人中度过的伟人,心潮澎湃之余,不免感慨万千:眺望未来,凝视现在,虽然雷锋早已离开了我们,但是他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他的精神,永远随风飘荡,无处不在。今日,在连云港汽车总站,又一批批普通女职工组成的“雷锋车”组,再现雷锋精神。最近,我认真品味了这本由这批女职工身上的故事汇成的《“雷锋车”的故事》。

在这本书里,每一个故事都真实地发生在我们身边,每一个故事都讲述了一段乐于助人的故事,热心的、助人无数的雷锋车手„„在他们身上,我再次看到了雷锋的影子。

翻开书,一行醒目的大字“遇上这么多‘好闺女’”,紧紧“拽住”了我的眼睛,故事讲述了一位耿大娘回三儿子家过年,可这逆子就这几天也容不下她,一直恶言以对,大娘一气之下离开了三儿子家,独自在路边,留眼泪的耿大娘被雷锋车手发现,热心的雷锋车手像对待自己的妈妈一样,关心耿大娘,还出车费让耿大娘回女儿家。儿子怀逆不孝,令人心寒,可社会大家庭中,依然有着温暖,即使素不相识,也可以亲如一家。有雷锋精神在,有雷锋车手在,世界,社会就会有

温暖在。

我们在整个社会上,生命视为最重要的,故事《急救老司机》就讲诉了热心的雷锋车手在车站救下了应心脏病发和晕倒在车里的老司机,他的老伴早已慌乱无主,还好雷锋车手们懂得在不懂得急救措施的情况下应该保持平躺,为救护人员的到来争取了很多时间。经过抢救,老司机已脱离了危险。生命可贵,在人们眼里,生命是一切的资本,一切的根源,在生命危急的时刻,一群素不相识的人将你从死亡的边缘拉了回来,你心里肯定会充满感激之情,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谢谢雷锋车手,谢谢“活雷锋”。

雷锋车手,温暖的源头;雷锋精神,我们的目标。再一次回忆起《“雷锋车”的故事》里每一个章节,作为“旁观者”的我也感到心底暖烘烘的,温暖之余,我也下定决心去实践雷锋车手这乐于助人的精神,就让我们从小做起,从现在做起,学习《“雷锋车”的故事》中的雷锋车手。

指导老师:吴 艳

篇2:读雷锋车的故事有感

(222115)连云港市金山中学七年级(1)班 周学文

读了《雷锋车的故事》,对我的震撼很大。

说起雷锋,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雷锋是一名孤儿,因为身边的人给了他无尽的关怀,使他做出了平凡而又伟大的事情。雷锋以不平凡的一生最终成为一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家喻户晓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雷锋的精神也培育了一代又一代新人。

‚雷锋车‛就是典型代表之一。雷锋车手们做了好事无数件,却并不因此而〃骄傲,也不因此而得意。我想,他们心中永远记着雷锋的一句话——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的是无限的,我们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人民服务中去。

当你不小心摔倒时,后会有人伸出援手;当你遇到难题时,会有人为你解答;当你遇到歹徒时,有人会挺身而出……雷锋是因为做了件轰轰烈烈的大事才被人们传诵的吗?不是,他是做了许多温暖人心的小事而出名。

世上的每个人只要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好。‚雷锋车‛手正是拥有这样的情怀,才让人民赞扬,才会获得如此多的荣誉。

‚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这是雷锋日记中的一段话。这是雷锋精神的真实写照,雷锋那短暂的一生正是这样的思想践行者。

愿我们学习雷锋精神,学习‚雷锋车精神‛。

指导老师:高连华

读《雷锋车的故事》有感

(222115)连云港市金山中学七年级(1)班

高晏辰

当拿到《雷锋车的故事》这本沉甸甸的书时,我的心是无比的激动。早已听说‚雷锋车‛的许多感人故事,而今天能读到更多关于‚雷锋车‛的事迹,我感到万分荣幸。当我迫不及待地看完这本书时,我不能自己,于是写下了下面的话。

1963年,雷锋车组建立,此后便陆续有500多位雷锋车手倾情奉献着自己的爱心,行程17万公里,免费运送旅客26万多人次,运包22万余件。这一个个数字使我十分震惊。这些雷锋车手们以实际行动诠释了雷锋精神的真谛,诠释了新时期‚大爱连云‛的港城精神。

书的目录中,一个个感人事迹的标题都洋溢着温暖的气息,这些美好的内容往往让人感动地不禁潸然泪下。当我看到一半时,不禁思绪万千,当今社会依然有那么多的好人,有那么多感人的事迹,无不充满了雷锋节精神。

当我一口气读完整本书时。我的内心就像喝完了一杯热饮一般暖暖的。书的封底印着毛主席亲笔写的几个大字‚向雷锋同志学习‛,这几个字更激励着我学习雷锋精神,我虽不能做一些惊天动地的伟人事迹,但我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也希望大家都能来从小事做起,让身边充满雷锋精神,让雷锋车的精神代代相传,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指导老师:高连华

读《雷锋车的故事》有感

(222115)连云港市金山中学七年级(1)班

王洁

今天读了《雷锋车的故事》一书,书中‚宁愿自己千般苦,不让旅客一时难‛这句话让我非常感动。雷锋车手们寒来暑往、风雨无阻,扶老携幼,排忧解难,为了帮助人们解决困难,雷锋车手们及时自掏腰包,也要尽力解决人们的燃眉之急。

当我读着那一个个感人的事迹时,我不禁被感动得哭了,比如说:‚比亲妈还亲的‘雷锋大姨’‛,故事中的李保英虽然不是这个小男孩的亲生母亲,但这个小男孩却发自肺腑的喊出她妈妈,可见李保英的乐于助人、慈爱之心。想想母亲是多么重要的角色,唯有关怀备至的雷锋车手才担当得起妈妈的重任。

我常想,雷锋车队好伟大呀,以后有机会我一定要去拜访她们,我以后也要像她们一样,即使没有她们那样伟大,但起码要对得起良心。还有:‚你一定要替爸爸看一看‘雷锋车’。‛这句话很让我感动,特别是爸爸的那句话:‚娟儿,爸爸眼瞎看不见,你一定要替爸爸看一看‘雷锋车’,摸一摸‘雷锋车’,抱一抱‘雷锋车’手……‛可见‚雷锋车‛对人们的影响之大。

现在全国都在流行‚雷锋车‛的精神,这种精神对世界的影响也很大,它直接继承和弘扬了雷锋精神,即使‚雷锋车‛做的事不是惊天地、泣鬼神的,但却深深地影响着我们。我们应该向雷锋、雷锋车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指导老师:高连华

读《雷锋车的故事》有感

(222115)连云港市金山中学七年级(1)班

王伟森

那一年,他倒下了,大地轰鸣,风雨同泣,山河怆然。他走了,然而他的精神却永远的留在了这个世界。

近五十年来,全社会都在学雷锋。‚雷锋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运用而生,而‚雷锋车‛组最大的动力也是来自雷锋精神的感召,他们最打动人的是车手们的真情付出,最难得的是他们近半个世纪始终如一的坚守,最可贵的是传承中创新发展。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社会如何变化,‚雷锋车‛组始终如一,兑现着‚宁愿自己千般苦,不让旅客一时难‛的诺言,锤炼出与时俱进、感人至深的‚雷锋车精神‛。‚雷锋车‛组所体现出来的助人为乐、服务人民的奉献精神,爱岗敬业、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团结协作、争创一流的优良作风,抱定信念、持之以恒的坚韧意志,与雷锋精神一脉相承,是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的忠实传承与创新发展,体现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本质特征,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内涵。

1963年以来‚雷锋车‛组50年如一日,坚持不懈的学习雷锋,从李保英到权太琦,先后500多位‚雷锋车‛手倾情奉献,行程17多万公里,免费运送旅客26万多人次,行包22万余件,为旅客们送去了春天般的温暖,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雷锋精舍的内涵,张扬着雷锋精神的真谛,展示着新时期‚大爱连云‛ 的港城精神。

读完此书,我感觉我们青少年有责任、有义务去把雷锋精神的接力棒紧紧握在手中,让它永恒传递下去,作为连云港的一名小公民,我们更应该把‚雷锋车‛精神一传到底。

篇3:读雷锋车的故事有感

这本书写的是上海市第一百货商店, 自1949年建店至今63年中所发生的人和事。故事不多 (全书116个故事) , 但却似“一滴水见太阳”, 从这些故事中可以看到第一百货商店在全国商业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以及她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崇高形象。

上海市第一百货商店的“第一”两个字, 不仅仅是因为她是建国后第一家开市的国营零售商店, 更重要的是她开市后, 创造出许多第一, 在全国商业建设、发展、改革、开放中站在领先的地位, 黙黙地起着领头羊的作用。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后, 人民政府接收过来的是一个百孔千疮的烂摊子, 物资商品奇缺, 投机倒把横行, 很多工厂停工、商店关门, 一些投机商人兴风作浪, 刮起阵阵狂风, 市场完全处在资本主义势力控制之中。1949年10月新中国建立刚满20天, 一个国营零售商店——上海市日用品公司门市部 (即后来第一百货商店) 破土而出。

第一家国营零售商业, 前无样板, 旁无道伴, 面对资本主义势力, 如何创出自己的天地, 迎接挑战, 维护人民利益, 壮大自身力量?主要是他们按照中央政策、方针, 确立了一条经营宗旨:为人民服务。它成为每一员工的行动指针, 成为商店一切工作的指导思想。由此商店所表现出来的经营风格、商业行为、工作作风、服务精神, 都是独树一帜, 与众不同。最突出的就是平等待客, 货真价实, 买卖公平。商店陈列商品都是明码标价, 有货有价, 实标实卖, 没有上级通知不变价。这让消费者感到新鲜, 对国营商店就另眼相看。

商店开业不久碰到两件事情:一件是1949年10月下旬, 全国各地相继解放, 工商企业逐步复业, 人民生活恢复正常, 市场需求增长, 各地游资大量进入上海, 冲击上海市场;另外, 已经退居台湾的国民党, 对国内沿海港口加强封锁, 迫使海上运输中断, 出口商品压库, 进口商品断货, 外汇告急, 原料短缺;一些投机商人乘机倒腾, 他们从抬高“两白一黑” (两白指粮、棉, 一黑指煤炭) 价格开始, 掀起了一场物价大涨风。新建的日用品公司被要求投入了为平息这场风浪之战斗 (称为“两白一黑”之战) , 根据上级指示的部署, 门市部主要是配合花纱布公司做好棉布的供应, 把市场稳定下来。按照统一行动计划事先集中资源, 对外保密。到了指定的时间, 把库存中棉布以比市场低15-20%的价格, 连同呢绒一起, 全部投放上市供应, 一下子把消费者紧张心理消除了。一些私营商店见此情况顿感存货不卖会吃亏, 也跟着国营“门市部”出仓投放上柜, 不敢再任意提价。这一场风波就此平息了。

第二件事, 1950年春节前几天, 2月6日夜晚, 杨树浦发电厂遭国民党飞机轰炸 (即“2·6”轰炸) , 市区断电, 一片漆黑, 居民紧急求购洋烛照明。一些私营商店抬价供应, 4000元 (旧币) 一封 (10支) 洋烛抬高到7000元。就在这个时候本已打烊的国营日用品公司全体干部、员工, 齐心一致, 加班上岗, 拉开店门, 设立专柜, 集中供应照明用品, 不提价, 不限量。洋烛仍卖4000元一封。有位顾客感到惊奇, 就问“今天来买的人都是求货心切, 提点价不会有意见, 你们不想多赚点钱吗?”营业员回答“我们是国营商店, 岂能昧着良心赚黑钱。”顾客明白了, 国营商店是为保障供给而开, 维护人民群众利益。

这两件事不仅对新生的国营商店来说经受住了考验, 同时对顾客来说也是实际体会到国营商店为民办事为民谋利益, 保障人民生活。有人就把她称作是“我们自己的商店”、是“特价的标准钟”。买东西到“七重天”。第一家国营商店成了众望所归, 人心所向。开业一个月, 营业额竟占了南京路上先施、永安、新新、大新四大公司营业额总和的60%。“初出茅庐”就争得了“三个第一”:顾客流量全市第一;服务质量全市最好;营业额全市最高。

第一百货商店为人民服务, 不是体现在一时一事, 而是贯穿着事事处处。本书撰写的116则故事, 鲜为人知, 虽然发生的时间离现在已有几年、十几年, 甚至几十年, 但读来仍很新鲜。

上个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 我国经济进入“三年困难期”, 商品供应全面紧张, 粮、棉、油、煤凭票定量基本保障, 日用百货商品有部分品种虽然也凭票证, 但像自行车、手表、缝纫机百人一票 (买1件) , 大多数消费者有钱也买不到。当时“上海一百”面临两方面压力:一方面是广大消费者就地买不到所需的商品, 集中奔向“一百”, 要求第一百货有更多的商品供应;另一方面, 上海一百是全国第一大店, 是向外展示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情况的窗口, 商店橱窗出样必须丰富多彩, 货架、柜台陈列必须饱满, 不允许“开天窗”。这两方面压力集中在一起, 焦点就是要有更多的商品。他们知道, 有货就能保障供给;有货就能使货架不开天窗。找寻货源, 增加供应成为“为人民服务”最主要最实际的行动。出现了《大江南北找货忙》, 开展以旧换新, 挖掘铝锅原料, 增产铝锅;甚至连柴爿店也不放过, 从柴爿堆里找出可用作家具的木材, 增产民用家具。人人动脑筋, 个个找货源, 使很多商品“变无货为有货”, 货架、柜橱永不开天窗, 顾客在别地方买不到的商品这里可以买到。

80年代初, 我国开始引进彩电、冰箱、洗衣机等现代家用电器, 最初消费者不敢问津, 仅过几年就成了居民普遍追求的最吃香的商品, 排队争购。尽管采取发券、凭证预售等办法, 却始终阻挡不住汹涌竞购的浪潮。尤其是彩电, 当时第一百货货架上陈列的彩电琳琅满目, 但这些彩电早已是“物有其主”, 专业公司已发出票子, 有票才可购买, “有钱无票莫开尊口”, 每天不知有多少人, 站在彩电柜前, 望机兴叹。有的青年男女天赐良缘, 已到“择吉行礼”, 万事齐备, 独缺一只彩电;有人分到新房, 因为没有彩电, 推迟乔迁。彩电!彩电!面对消费者对彩电的“渴望”, 第一百货经理心头同样焦急:想什么办法, 能采购到更多彩电, 让消费者高兴?

改革开放了, 他们就试探着同工厂联系, 实行厂店挂钩, 直接向工厂收购增产的彩电。他们把上海生产彩电的四家工厂都邀请来店, 双方座谈。谁知“一店”把厂店挂钩的设想一提出, 四家厂齐声赞同, 并表示立即行动, 每厂都从计划外增产的彩电中挤出50台, 供应“一店”。这样“一店”不仅一次就拿到200台彩电, 而且以后能够经常供应。这样长达30年的计划经济流通体制由此被打开了缺口, 鼓励了“一百”放开手脚, 闯关夺寨, 敢闯“禁区”, 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他们开始不受计划经济限制, 扩大自行采购, 市内不足跑市外, 国营工厂不生产的就找合资企业……毛线, 供应紧张, 沪产名牌分配不足, 厂店挂钩挂不上, 就往市外跑, 找外地生产“吃不饱”的毛纺厂, 按照沪产毛线质量标准, 定牌监制, 独家经营;同外地名品厂建购销关系, 采购到上万台名牌冰箱, 有青岛海尔、广州万宝等等, 借了上海展览馆举办万台冰箱展销会, 不限对象, 不发票证, 公开销售, 轰动了全市;挖掘场地潜力, 腾出非营业场地, 建立五楼商场, 成立博览厅, 与香港贸发局合作, 举办了一个以“你好, 香港”为题的香港 (商品) 博览 (展销) 会, 展出的商品多数在上海是第一次看到, 令消费者大开眼界, 销售之旺情况之盛令沪、港双方都感意外。

这些举措都反映了第一百货敢作敢闯, 敢为人先, 但这并不说明“一帆风顺”不担风险, 不遇阻力。成都个体户杨义安, 以其创制生产的尼龙花边蚊帐, 用料新、造型美、款式多、质量优, 畅销海内外, 发了财, 人称杨百万, 在成都开了两爿“杨百万蚊帐商店”, 人气很旺。上海一百闻讯, 就找他商谈, 愿同他合作, 在一百设专柜, 销售杨百万帐子, 双方一谈就成功。专柜成立, 商品一出样, 引来顾客涌动, 消费者尽赞“帐子新颖艳丽, 让人喜爱”。这本是好事, 谁知却招来很多人的非议:“市百一店不顾政策, 堂堂国营大店却与个体户合作, 不怕失身份”, “国营大店个体户合作是见利忘义”。有人反映到商业一局, 也有人反映到市政府财贸办, 最后甚至捅到北京, 中央领导机关还来电询问:“上海‘一百’同个体户合作销售蚊帐这件事有没有?”回答“有”, 并且汇报了销售盛况和消费者的称道, 最后中央领导机关的意见是“既然已经搞了, 就一定要把它搞好, 这也是改革开放的新事物”。至此, 这个关闯过去了, “一店”职工心头上的石头落地了。像这样的波折不止一次, 如建立妇女用品廊, 经营“比基尼”引起的争论、“涂口红的风波”等, 说明每搞一项改革, 哪怕是个小的改革、创新, 都是非常不容易的。第一百货为什么心无顾虑敢闯敢干?就是因为他们相信自己的举动出发点都是为人民服务。

偌大的一家商店, 每天有数以十万计顾客进出, 要做数以百万、千万计生意, 商店与顾客之间不发生一点矛盾这是不可能的, 这需要商店多听取消费者意见, 以利改进商店工作。商店就成立了一个“热心顾客信箱”, 把经常关心、爱护、支持市百一店的一些老顾客组织起来, 定期开会, 听取他们对商店的意见, 并要求他们经常对商店监督、来信来访, 商店办公室指定专人负责接待。

为了解决顾客与各楼面商场发生的矛盾, 楼面不能解决或者解决不了的问题, 商店专门设立一个“总经理服务台”, 挑选几位精明能干的业务干部、劳动模范, 轮流上服务台值日, 按照总经理授权, 当一天“总经理”, 处理消费者来访的各种问题。根据商店党委提出的两个文明一起抓, 商店要实现“三个一流” (一流商店、一流环境、一流服务) 的要求, 1991年春, 上海一百又出了一项创举:请农民来做客。商店派了车子到南汇县把部分干部、先进生产者和一部分从未进过城的老农民都请了来, 请他们吃了一顿饭、陪同他们参观商场、购买商品, 这又是一件新鲜事。一些农民乘过自动扶梯, 买了大包小包商品, 高兴劲自不必说, 回到家里逢人就夸市百一店, 《解放日报》、《文汇报》都以显著地位作了报道, 引来各地农民都到这第一大店购物游乐。

1994年为迎接建店45周年, 商店党委从“为民、便民、利民”出发, 要求全体职工人人动脑筋出主意, 献计献策, 把服务水平推上新台阶。全店职工集思广益, 提出了以“让顾客满意为中心”, 对顾客购货实行全过程服务 (即“售前创放心, 售中送方便, 售后保安全”, 商店各商场各柜组提出来便民措施、为民服务项目超过百项, 最后确定其中一百项列入商店公开向顾客承诺的实施项目, 称为“一百满意工程”, 其中许多项目是第一次提出的。改革开放后国内生产发展, 国外产品的引进, 上市的商品升级换代, 现代产品要求现代服务, 单靠营业员“脸上笑眯眯, 说话很和气”已经不能解决问题, 要求熟悉现代商品知识, 使用、维修、保养技术。所谓“全责服务”, 营业员对出售商品不仅管卖, 还要管修、管使用。“一百满意工程”很多新的项目就是体现在这方面。它的实施使人赞叹, 也令顾客分外满意。

“一百满意工程”的实施, 对顾客的服务可以说面面俱到。但绝不能说商店与顾客之间不发生矛盾, 没有争议。不是的, 争议还有, 矛盾还时有发生。争议多的是对待退、调货的处理和谁更应该承担责任。原来双方都从维护自身利益出发互不退让, 矛盾不能化解。商店职工在制订和实施“一百满意工程”中感到前提是为了“让顾客满意”, 商店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于是对处理顾客的退、调货确定了“三项原则”, 即可退可不退的以退货为主;可调可不调的以调换为主;顾客利益与商店利益有矛盾以照顾顾客利益为主。为确保“一百满意工程”如实执行, 商店拿出“三个10万元”成立三项基金:商品质量检测基金;退、调货基金;理赔货基金。至此营业员思想更解放, 一切从为人民服务出发, 处处从人民利益着想。商店服务越周到, 越能招徕更多的顾客的回报。从改革开放后商业零售额列入国家统计范围起到1993年, 上海一百销售额连续14年列为全国第一。

篇4:读刘胡兰的故事有感

1946年秋,国民党大举进攻解放区,文水县委决定将大批干部转移上山。當时,刘胡兰也接到了转移通知,但她主动要求留下来。这位年仅14岁的女共产党员,在已成为敌区的家乡往来奔走,秘密发动群众,配合武工队打击敌人。1947年1月12日,匪军突然袭击云周西村,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而被捕。刘胡兰在威逼利诱面前不为所动,自己坦然躺到了铡刀下。刘胡兰烈士牺牲时,还不到15周岁。1947年2月,山西《晋绥日报》连续两天刊登这个消息,使一个女共产党员的名字在华北大地流传开来。随后,毛泽东主席又为她亲笔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读完刘胡兰的故事,我仿佛看到刘胡兰穿着破旧的衣裳,双手叉腰,怒视着敌人,眉梢眼角间透着坚定与刚强。

轻轻合上书,我迟疑了。一个跟我差不多大的女孩子,是什么力量使她不顾自己的生命去保卫自己的战友?是信念,是她对党的一片耿耿忠心啊!

如今,我们的祖国正走向繁荣昌盛,我们无忧无虑地活在当下,没有了战争,大家都团结友爱,和谐互助,可是,我们不能忘了所有为国捐躯的英雄们,如果没有他们,我们哪来这么幸福的生活呀!

我们在党的关怀下健康成长,是党把我们从一粒粒幼小的种子培育成高大的树木,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我们大家应该学习刘胡兰同志这种不屈的斗争精神,为党的事业,为人民的幸福,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英勇奋斗,无私奉献。虽然我们没有出生在战火纷飞的时代,也不需要我们去流血牺牲,但是,我们可以用我们不懈的努力,刻苦学习,从点滴做起,为我们伟大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我们的贡献。

篇5:读《雷锋车的故事》有感.12

这个星期,我满怀崇敬的心情读完了这本书,从书中我感受到雷锋车的无私奉献,不止一次流下了泪水,被他们那种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感动,里面的感人事例太多,虽然很平凡,从平凡中见伟大。雷锋车,给无数的人以温暖,让无数的人走出困境,雷锋车是港城一道独特的靓丽的风景线。“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是他们的精神,也是我学习的地方,我多么希望自己快快长大,也加入到这支队伍中。

赣榆县金山镇远庄小二年级 丁雨婷

篇6:读《雷锋的故事》有感

这个寒假,我阅读了《雷锋的故事》这本书。这本书一共有二十七章,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十六章,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第十六章的名字叫‘甘当革命的傻子’,这一章主要讲述了一九六〇年八、九月间,团政治处连续收到两封表扬雷锋的地方来信。一封是抚顺市望花区和平人民公社来的;另一封是中共辽阳市委来的。和平人民公社的信是感谢雷锋支援他们一百元钱的事,事情原来是这样的:在一个令人欢欣鼓舞的日子里,运输连驻地附近的人名群众敲锣打鼓,放着鞭炮热烈庆祝市人民公社成立,雷锋在街头上看到这种情形,他想:我作为一个人民战士,自己能为刚刚建立的公社做点什么能?想着想着他拿出自己省吃俭用一百元钱捐到了人民公社,说:我在苦里生,甜里长,党和人民给了我一切,我要把一切都献给党,献给人民。中共辽阳市委的来信,是热烈赞扬雷锋给灾区人民寄去一百元钱的深情厚意,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雷锋在报纸上看到了一条消息,辽阳地区遭到了百年不遇的大洪水,对辽阳,雷锋有说不尽的深情厚意啊!他在那儿参军,在那儿住过,劳动过当雷锋在报纸上看到中央和毛主席派飞机给灾区人民送粮送衣的时候,心里想:我这个人民战士,能为灾区做点什么呢想了想,他又凑了一百元钱,写了封慰问信,顶着大雨,跑到邮局,把一百元钱和慰问信寄给了辽阳市委

上一篇:婚庆主持词完整版下一篇:会计制度设计复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