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公益美德少年

2024-05-08

热心公益美德少年(精选11篇)

篇1:热心公益美德少年

热心公益美德少年

我叫张文雅,今年13岁。是川底中心小学五(5)班的学生,也是班长。虽然我出生在农民家庭,但是长辈给予我更多的是善良与淳朴,坚强与自信,养成了良好的品质。我没有特别的人生际遇,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但我天性至真至纯,以自己的一言一行,真实地践行新时代小学生应该具有的美德。

我能够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懂得遵纪守法,热爱集体,助人为乐。在学习上勤学善思,那只不过是一部分而已。作为一班之长,深知肩上的责任重,一方面,对老师交给的任务总是积极认真地完成,如每天的晨检登记、收发作业等等。在学习方面,我有爱心,爱帮助人,时常关心和帮助身边有困难的同学。我不仅和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在一起交流学习心得和学习经验,争取在学习方面上有更大的进步,还经常关心班里的学困生,他们遇到不会的难题,我总会拿出耐心和热心,不厌其烦,耐心辅导和讲解,直到弄懂为止,因此,同学们遇到不明白的问题,都愿和我一起探讨、向我请教。这样为同学们解决了很多学习上的困难,深得老师和同学的赞赏。同学心中,我是被大家公认的热心人。不管谁有困难,我都会伸出热情之手,秦新月同学学习上有困难,我主动要求和她做同桌,在学习上与她结对,帮助鼓励她。她的水彩笔没带,我会主动递过去一支;她的抽屉乱了,我会帮着一起整理;她的题不会做了,我启发她一起分析;她受到表扬了,我为之由衷地高兴。每次周五,班里进行彻底大扫除,我总会主动留下来帮助做值日,扫地、拖地、倒垃圾、消毒。

现在的孩子在家里都是个宝,我也不例外。但我从不与别人攀比物质,也从不提出非分的要求,增加父母的负担,不比物质比精神,我选择用人格魅力来得到他人的赞赏。我是一个遵守公德、乐于助人、善良的女孩。在骑车行进的路上不仅自己自觉地遵守交通信号还要求爸妈和自己一样执行,这已经是我的习惯了。无论走在哪里,我都不会随意乱扔垃圾,更是看到垃圾便要捡起,这也是我的习惯。每一次在路上遇到乞讨的人,我总会或多或少的给他们一些零钱,曾经也有人告诉过我那些人可能是骗子,但我总觉得那些人中总会有真正需要帮助的人,我要帮助他们。

有一天,我一边坐车,一边想:“我们的城市可真美啊!”正当我望着窗外的美景时,车又到站了。这次上车的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看上去有70多岁了,老爷爷拄着拐杖,一摇一晃地上了车。可是车上已经没有空位了,别的乘客都有一副无济于事。我犹豫不决,到底是让座还是不让座呢?如果让座的话,我就要一直站着啦,如果不让座,老爷爷就要站着了。我又想,我是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我应该给老爷爷让座。于是,我从座位上站起来,说:“老爷爷,您坐吧!”老爷爷感激的说:“谢谢你,小姑娘。”“不用谢,这是我应该做的。”我的脸上浮起了一丝的笑容,老爷爷慈祥的脸上也浮现了感激的笑容。乘客们都想我投向了赞许的目光!

我逐渐长大,在父母的影响下,我也努力成长为一个尊敬长辈,孝敬长辈的孩子。平时,每天吃完晚饭,我就主动洗碗,帮妈妈整理厨房。每到周末,做完功课,我都会打扫房间,或洗衣服、做饭。妈妈不让我做这些家务,怕影响我学习。我总是笑笑说:“学习也要劳逸结合,做家务等于是休息嘛!”父母有时因工作或生活琐事,心情烦闷,每到这时,我就用平时看到的一些幽默滑稽的笑话来逗父母开心。

有一次,妈妈生病在床,爸爸又上班,照顾她的任务自然就落在我身上。我用毛巾敷在她的额头上给她降温,又倒好温开水,提醒妈妈按时服药,早饭和晚饭也都是我一人承包。妈妈歉意地说:“雅雅,辛苦你了。”我自豪地说:“妈妈,‘香九龄,能温席’,我都十三岁了,照顾你们是我应该做的。”

我深知我这点成绩和进步算不了什么,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必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努力培养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会更加努力做好老师的帮手和同学的榜样,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和更高的热情去帮助他人,用一颗感恩的心,使自己成为祖国的有用之才。

篇2:热心公益美德少年

他从小最大的志愿就是是:“好好学习,回馈社会,报效国家。”“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xx深知课堂时间的重要性,上课从不懈怠,总是专心致志地认真听讲,生怕漏掉一个字。课后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做好课前预习,课堂上还踊跃提问,善于总结,勤于思考,时常听到xx精彩的发言;xx很喜欢钻研数学,能从解题中找到学习的.乐趣,xx年还获得了省数学竞赛决赛六年级一等奖,初中后数学考试经常满分。

他爱好广泛,注重德智体全面发展。不仅自己积极参加学校的和年级部的各种体育活动,如运动会,校园集体舞,篮球赛等,还鼓励帮助同学们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以此来强身健体,增进身心健康。

xx同学具有强烈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凡事以集体利益为先,甘于付出,具有高度责任心,是老师的得力助手,是同学们的学习榜样。学习上成绩优异的xx,从不骄傲自满,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条件,真诚、热情地帮助其他同学。每逢有同学遇到不懂的问题或生病落下了功课,xx总是耐心地给同学们讲解、补习,直到弄懂学会为止,从没有感到厌烦。看到有些同学不愿意和差生、调皮生交往,xx总是带头主动伸出援助之手,和他们诚心交流,从他们身上寻找优点给予鼓励和赞扬,增强了他们的信心和希望,培养提高了班级精诚团结、奋勇进取的集体荣誉感。

篇3:尹建敏:热心公益事业的女企业家

2001年, 受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感召, 尹建敏第一次踏上兰州这块陌生的土地。

在这之前, 她曾就职于老家的辽宁丹东电力安装公司, 后因家庭原因远走他乡, 上世纪80年代末南下广州创业, 期间打过工、开过饭店、做过贸易生意, 几近艰难但她积累到了人生的第一笔财富。

至今, 她仍然清晰记得当年第一次涉足这片土地时的情形。为尽快了解甘肃的环境, 找到适合投资的项目, 她租了一辆小轿车, 拿着地图, 从甘肃到青海, 沿着公路转了一大圈儿。那一次的途中见闻, 让她几度潸然泪下。“农民穿的破破烂烂, 午饭就是蹲在墙角吃洋芋, 居住条件差就不说了, 连吃饱穿暖都成问题, 好多孩子都没有衣服穿, 不得不待在家里的炕上。”她没有想到还有这样贫瘠的地方。

尹建敏说, 她成长在学习雷锋好榜样的年代, 所受教的文化就是一个人应该去努力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 去做好事, 去帮助别人, 去服务社会, 只有如此人生才真正有意义, 自己才会更快乐。

因此, 看到那样的贫瘠, 她抑制不住地泪如雨下, 当即就下了决心, 她要留在这里, 为这片土地做点什么。她深信, 扎根西部的创业路程, 可以实现她的人生价值, 可以施展自己“达则兼济天下”的人生抱负。

当记者见到尹建敏的时候, 她已经实现了自己当年的抱负。

经过她的不懈努力, 2001年兰州市红古区鑫源天然气有限公司注册成立, 当时仅有5名工作人员, 其发展的每一步无比艰辛;到2003年12月工程开工建设, 一年后通气运营使公司走上正轨;到目前固定资产2.3亿元, 年销售上亿元。

15年中, 鑫源在当地不断扩大就业渠道, 提供就业岗位, 为政府分忧解难。成立党组织、团组织、工会, 让每一个员工有信仰、有组织。从工资到福利发放, 让每位员工找到他们满意的幸福指数。

投桃报李

别人说, 尹建敏15年扎根奉献于这片土地实属不易, 但是, 尹建敏说, 她其实是被这片土地所滋养的人。

“一个优秀的企业家一定要想到, 企业的财富不是你的。企业走到今天, 不是我个人的能力, 只是我在西北的定位和决策选对了, 但是企业最终能发展起来是得益于政府、员工和这片土地上的老百姓, 尤其是这块土地上的人民接纳了你。”尹建敏说, 这是这些年她深刻的体会。

十几年前, 她在甘肃刚刚起步的时候, 项目在建中就遭遇了资金链断裂。百般无奈之下, 她敲开了当时主抓金融的兰州市副市长的办公室。当时, 她并不认识这位副市长, 怕被秘书拒之门外, 她选择直接敲门。令她没有想到的是, 主管领导在听了她的诉求后, 当着她的面就拨通了银行主管的电话。之后不到一个月, 用在建项目做抵押, 尹建敏申请到了1000多万元的贷款。

尹建敏一直说, 正是政府当年的雪中送炭, 才成就了企业的今时今日。而在企业的成长壮大过程中, 所受到的当地政府和老百姓的支持远不止这些。

她所从事的天然气行业, 是每天为千家万户老百姓和工业生产企业做服务。而十几年中, 建成调压站9座, 阀室、阀井2座, 建成民和至海石湾至连城铝厂输配管道30KM、平安至花庄至红古天然气输配管道20KM;海石湾及窑街城区中压管网35.32KM, 小区庭院管65.43KM;发展居民用户19658户, 锅炉、餐饮、商业用户442家;建成日压缩5万标方天然气汽车加气母站1座、日压缩3万标方天然气汽车加气子站1座;固定资产2.3亿元, 年销售上亿元。她说, 没有老百姓的认可, 企业不会有这样持久的生命力。

投桃报李, 感恩、回报的最好方式, 首先就是诚信, 对社会诚信、对政府诚信、对员工诚信。

在她的理解中, 企业对政府守诚信, 可不单是如实纳税这么简单。“对政府做到诚信, 一个是企业在当地发展, 一定要遵纪守法;一个是, 项目在建设和投产, 必须对政府负责任, 不能半途而废;再一个, 是税收上, 真正优秀的企业家是该想怎么把企业做得更好, 创收创税为政府和国家上缴更多的利润, 而不是挖空心思琢磨怎么逃税避税。”她说, 这是企业对政府支持应该保持的起码底线。

感恩、孝道、责任, 是尹建敏为企业员工确立的行为理念。十几年来, 鑫源从初创时期的5名员工, 发展到了现在的300多名员工, 每一个员工都听过尹建敏的“家教课”。几十年来, 东奔西跑不管如何抽不开身, 她都坚持要为新入职员工讲上这么一堂课, 她希望通过自己的以身作则把这种理念深深根植于员工的心里。

她说, 这是她对员工的诚信。她认为, 企业在发展中一定要对员工诚信, 首先, 是把员工看成企业的主人;其次, 便是教会员工怎么做人做事, 引导员工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的、敢于为社会承担责任的人;最后, 才是培养员工在企业里做一个尽职尽责、有担当的职员。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 离不开一方百姓, 这是不能忘的。那么, 企业有能力的时候, 就有义务承担社会责任, 为社会分忧。有些事情政府做不到的, 又是老百姓需要的, 我们企业就应该去做好。”尹建敏看来, 除了做信得过的产品服务, 常怀感恩之心, “达则兼济天下”是企业对所在的这片土地应该保持的一种真诚和用心。

而秉承“感恩、孝道、责任”的企业文化, 回归农业, 造血扶贫, 2014年她又开始注资农业发展, 成立兰州鑫源现代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将天然气公司利润的工商资本全部反哺投资农业, 以工业反哺农业, 带动当地农民致富, 直接参与项目生产建设中, 解决返乡农民工、农村剩余劳动力200名, 带动1.3万农户从中受益, 帮助农民增加收入, 保证农民每月收入稳定。

尹建敏说:“给我5年时间, 我要让附近的农民, 年收入翻番, 衣食住行全面改善……给他们钱, 不如帮他们致富。”

一个懂生活的女人

每天早上6时40分准时起床, 尹建敏多年来的习惯好像很难改变。一年365天, 在公司她是雷厉风行的董事长, 可是在家, 她又蜕变成了一枚女子, 一大早起来洗漱、收拾屋子……平常而简单。

若是有旁人惊讶, 这么忙的一位董事长还花时间做这些小事, 她会一脸笑意地解释:“在家, 丈夫是最大, 我实在不擅长做饭, 所以其他事情要很仔细做好。”

她是个爱美的女人。没事照着镜子, 换换衣服, 出门带上自己喜欢的珠子, 那就是舒服。说起自己那些漂亮衣服, 她是浓烈的, 甚至会禁不住手舞足蹈, 周围人都说她不像一个55岁的心态。

但是, 真正知道她经历的人, 又说, 她是个“硬骨头”。

据说, 当年刚来兰州之时, 她认定, 西气东输的项目已经开始进行, 天然气属于环保新能源, 发展前景一定好。于是, 本想利用“抄批文”, 促成现在的红古区天然气项目, 但是, 当时一股脑的往上冲, 没想到, 她被中间人狠骗了160多万元, 中间人从此了无音讯。

她呢, 当时就发誓, 在哪里摔倒, 就要在哪儿爬起来, 认栽但不能认输。之后的一年中, 她自己做标书, 自学能源天然气知识, 自己去现场查看, 所有事情亲力亲为。

在她的生活中, 竟然很少有饭局。有闲的时候, 她还是最喜欢闷头收拾家里, 喜欢琢磨书画, 捯饬石头, 经常将自己收藏的书法铺展开来, 看了又看, 感悟其中的真谛。

她修行佛道多年, 手腕上总是一串珠子, 辗转各地佛堂布施是保持了多年的生活习惯。

然而, 在生活上很随意、感性的她, 在很多事情上, 又有一种极致的理性。她是当年政府“西部大开发战略”引来的投资者, 但是她说, 政商关系应该是君子之交, 没有饭局上的觥筹交错, 并不代表就没有情义。她是年销售额几亿元的企业老总, 但是她说, 这些财富不该属于她个人。她是敬老、助学、扶贫志愿者队伍的队长, 但是她说, 行善不是为别人而是为自己。她将诚信看做是对政府、职员、父老乡亲的承诺, 但是她说, 自己才是一诺千金的最大受益者。

篇4:应当培养青少年热心公益的习惯

一个国家,只有当它的人民是现代人,它的国民从心理和行为上都转变为现代的人格,它的现代政治、经济和文化管理中的工作人员都获得了某种与现代化发展相适应的现代性,这样的国家才可真正称之为现代化的国家。否则,高速稳定的经济发展和有效的管理,都不会得以实现。

热心公益是现代公民应当拥有的宝贵素质,因而,我们应当培养青少年热心公益的习惯。

2008年的奥运会给中国人留下了深刻印象的,不仅是辉煌的开幕式、壮观的场馆、运动员创造的好成绩,同时还有志愿者的风采。志愿服务一词,一时间被社会广为了解,志愿者也成为受人尊敬的一个群体。

让社会欣慰的是,教育界并没有忘记自己的责任,作为一种导向,一些大学在招生时,已经开始关注那些热心社会公益活动的学生。在有些省份,一定的公益活动时间也成为对学生的常规要求。

对于培养热心公益活动的习惯是否应当纳入学校教育的范畴,现在还有一些不同的声音,本文就培养学生热心公益习惯的必要性,与大家做一些探讨。

一、只有人人献出爱,社会才会充满爱

亚里士多德说:“人在本质上是社会性动物,那些生来就没有社会性的个体,要么比人类低级,要么是超人。不能过社会生活的个体,或者自以为不需要因而不参与社会生活的个体,不是兽类就是上帝。”人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存在。生活于社会中的个体,要生存下去,要进行正常的生活,必然依赖于很多人。因而早在原始社会,人类就开始有了社会分工:有的打猎,有的耕种,有的在家里养育孩子……社会发展到今天,人与人之间彼此的依赖程度变得更高。就拿行路来说,每个人出了家门行走每一步路,都有无数人在为他服务:许许多多的道路、桥梁的设计者和建设者,养路工和清洁工,司机,交通警察,等等。

生活在社会中的“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向这个社会索取着。我们需要新鲜的空气,我们需要洁净的水,我们需要吃粮食、用电、看书,我们需要安全感,需要微笑、问候、呵护,需要被肯定……我们需要的这一切,都是由谁给予我们满足呢?我们又能为别人提供一些什么呢?

为了让每一个人的需要都得到满足,在我们尽情享受无数人的智慧和劳动的成果时,我们也必须同时奉献出我们的爱心、劳动,等等。每个人都依赖于社会,同时又尽心尽力地为社会付出,这样才会有社会和谐。正如一句歌词唱得好:“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自己健康、快乐地活着,并因自己活着,让他人有所得,让自己成为他人的需要,这正是人的生命的意义。

也许有人会说,我只要自己活好就可以了。是的,在现实生活中,的确有一些人,他们也许不伤害别人、不损害别人的利益,可是,他们也从没想过要为别人做点什么,压根儿就没有为他人、为社会服务的意识。要知道,那些不停地向社会索取而从不付出的人,他们的存在对于他人和社会来说已经是一种伤害——因为他们寄生在别人的贡献之上。

二、提高民众的公益意识是中国跨向文明社会的要求

民众公益意识的强弱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民经济有了快速发展,但是,相对于经济发展,我们的社会文明建设还没有达到足够的高度。这其中,民众的公益意识不强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因为社会是大家共有的,理所当然,大家的事情应当大家做。但有时,恰恰是因此,反倒造成大家的事情没人做——所谓“三个和尚没水吃”的现象,生活中真是比比皆是。

社会心理学曾发现过一种比较著名的“责任扩散”现象,是指在一个群体中,由于有他人在场,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个人的行为动机。这是因为,由于有多人在场,每个人都认为他人会“挺身而出”承担起当时情境中的责任,从而将责任扩散了,最终的结果是谁都没有负起责任。比如路上有水管漏水了,每个经过的人都看到了,都觉得水白白流掉很可惜,也都抱怨为什么没有人管一管、为什么没有人给有关部门打个电话……事实上,每个人都寄希望有人去做这件事,结果是谁都没有去做。

中国最早的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会长梁从诫先生认为,从历史、文化的角度看,中国社会从传统上就不是一个鼓励公益心的社会。我们的传统文化里尽管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诗词文赋,但它远远没有成为中国人的行为准则,而中国俗文化里的很多说法,比如“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却被人们口耳相传多少年,成为许多人的行为准则。老人教训年轻人、年轻人教训小孩时,总爱说“少管闲事”或者“人多的地方少去”,这反映了一种普遍的公众心态。

如今的中国,虽然已经走上了市场经济的道路,法治社会的建设也正在进行,但迄今为止,大多数国民基本上仍未成为现代公民,仍然存在着“老百姓”意识。“咱老百姓如何如何”“那是当官者的事,与咱平民百姓无关”等说法,我们随时随地都可以听到。把自己认同为“老百姓”,从一定层面上看,就是一种对公共责任的回避。

公民之所以姓“公”,就在于每一个公民都有相应的无可推卸的社会责任,公民的权利与社会责任是不可分割、不可回避、不可转让的,这就是现代社会的公民文化。整日抱怨社会风气不正,并不能直接推动社会进步。多问问自己作为一名公民,承担了多少社会责任、为社会的进步贡献了多少力量,对社会的发展才更具建设意义。

三、公益意识已经成为全球意识

在发达国家,国民的公民意识似乎要更强一些。

据统计,全美国75%的家庭都对公益事业有某种程度的捐赠,平均每年每个家庭捐赠900美元;成年人中,有一半人参与公益事业的时间平均每周达4个小时。有人做过一项统计:每年,美国来自民间的公益捐款相当于丹麦、挪威等国家一年的国民生产总值之和。1992年,全美国当年的公益捐款共达1243亿美元,其中992亿美元来自个人,占81.4%。

一位研究捐献的心理学家说,捐赠行为与个人的经济条件没有必然的联系。很多美国人之所以选择捐赠的方式,是因为他们有一种回馈社会的意识。早在20世纪上半叶,义工在美国就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公益的参与方式。在1993年的“国际海岸清洁日”,全美有22万名义工在数千里海岸线和河边清扫掉了2400吨垃圾。

既然公益是公众共同的利益,那么现代公民就应该付出自己的时间、财力与劳动,去增加和改善整个社会的福利。因此,公益事业可以说是不同社会形态下人们一致的事业,它反映出人们一种朴素而美好的道德情操,也体现出一种社会文化——现代公民意识。人只有在把自己看做是具有相应的权利与义务的社会公民时,才会自觉地去维护公众利益,去为社会、大众的利益而尽职尽责。

美国社会学家A·英格尔斯在6个发展中国家进行了大规模的比较性社会调查。他在每个国家访问了1000人,包括农民、产业工人及其他阶层的人员。他得出的主要结论是:国家的现代化首先是人的现代化。

他讲的一段话很耐人寻味:“一个国家,只有当它的人民是现代人,它的国民从心理和行为上都转变为现代的人格,它的现代政治、经济和文化管理中的工作人员都获得了某种与现代化发展相适应的现代性,这样的国家才可真正称之为现代化的国家。否则,高速稳定的经济发展和有效的管理,都不会得以实现。即使经济已经开始起飞,也不会持续长久。”

“我是公民,而不是老百姓。”这是中国社会现代进程中,每一个人都必须树立的观念。因为,只有具备了公民意识,才能谈得上公益意识。

四、关心社会的人才能有所成

如果我们的教育总是让孩子只关注自己的利益,如果学生到学校学习的目的也是以将来能考上好大学、找到好工作为目标,那么,有了好工作之后又会怎么样呢?是否人生目标就实现了呢?如果是这样,那么,在“好工作”之后,人就会变得毫无追求,失去生活和工作的动力。再说,以“考好学校”“找好工作”为目标的“动力”,也不足以给一个人克服困难的意志和力量,因而人的持续发展也将受限。

那些在社会上真正取得成功的人士,他们都有着为社会作贡献、服务他人的远大志向。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每天都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着别人的劳动,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分量来报偿我领了的,和至今还在领受的东西。”

世界著名科学家、黄色炸药的发明者阿尔弗里德·诺贝尔小的时候问父亲:“炸药是伤人的可怕的东西,为什么还要研制它?”父亲这样回答他:“虽然炸药会伤人,但是我们要用炸药开凿矿山,采集石头,修筑公路、铁路、水坝,为人民造福。”听了父亲的话,诺贝尔说:“我长大了,也要研制炸药,用它来造福人类。”

就像很多人所了解的那样,在美国,高中毕业生要想顺利毕业,要想进入大学,必须拥有作为志愿者在社区进行服务性工作的经历,并且参加这种“义务劳动”的时间要达到规定的标准。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要求?一位美国大学的系主任的行为也许有代表意义,他在录取学生的时候非常注重“志愿者服务时间”这个指标。他说,一个孩子能否关注他人的命运,关注社会的需要,是这个孩子今后能否有大的造诣的前提条件,不管他研究的是什么专业,他都需要把为人类工作当成目标和动力。

五、公益不是有钱人才能做的

按照中国有关社会公益的法规,公益事业分为四大项:救灾、济困、助残等活动;教科文卫体事业;环境保护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公共和福利事业。

无论哪类项目的公益活动,都是一种基于个人的慈善与博爱的行为,是以志愿精神从事公益的行为。

公益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是一种自觉自愿的、不以要求回报为目的的利他行为。公益不仅是一种利他的奉献,还是一种道德自律,包括不损害他人利益等。

有人认为,公益事业是富人、有钱人、大企业做的事情,与工薪阶层特别是少年儿童关系不大,他们只是社会公益的受益者,有心却无力去为社会和他人做事情。

其实公益心与慈善是不同的。公益心是对社会普遍现象的关心,是一种朴素而美好的道德情操;而慈善是一种个别行为,是对某种危机状态的救助,两者有着层次上的不同。

一位经常参与公益活动的人士说:“做慈善的人需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也需要有自信心;而参与公益事业是一种习惯,谁都可以去做。”参与公益活动是一种非常有益的经历,人们可以从中获得快乐感和幸福感,而这种幸福感是滋养生命的营养液。

对于少年儿童来说,碰到邻居老人上下楼困难,帮助扶一把;外出时找不到垃圾桶,把垃圾带回家;在清明节时,去烈士陵园扫扫墓;假日里,到敬老院陪伴一下孤寡老人,给他们表演几个节目;冬天打扫院中的积雪,向居民宣传防火知识;把自己读过的书寄给贫困地区的小朋友;在阳台上种花种草……这些并不需要钱,要的只是一种公益心。所以说,并不是只有富人才能给予别人幸福。

热心公益是现代公民应当拥有的宝贵素质。因而,从幼儿园、中小学开始,我们应当培养青少年热心公益的习惯。

篇5:热心公益美德少年事迹材料

张xx是五四中队德才兼备、品学兼优的优秀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她是个贪婪的索求者。她不但努力学习教科书上的知识,课余时间还广泛涉猎,不断丰富、充实自己。她还有一个最大的优点,那就是爱思考、爱发问。正是因为这种勤奋刻苦、孜孜不倦、善思好问的精神,使她不但具备了广博的知识基础,还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在学校的历次考试中,她的成绩始终名列前茅,被评为“好学生”、“学习标兵”等。

张羽涵同学是在热爱学习中不断塑造日益丰满的自我,不断地进取、完善自己,创造更美好的明天的美德少年。

李xx,五一中队优秀队员。老师的言传身教,父母的悉心熏陶,在她幼小的心灵中种下一粒粒健康向上的种子,使她一天天茁壮成长成一名品学兼优的小学生。在家里,她是个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独立自强的好孩子;在学校,她是位勤奋学习,心系集体,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的优秀少先队员;在社会,她是位诚实守信,遵守社会公德,热心公益活动的好少年。

篇6:热心助人“美德少年”事迹材料

我心里一直有个信念:“做一个像雷锋一样有益于人民的人,让自己的人生绚丽多彩。”直到有一天,我遇到了一个坐着轮椅上学的同学,我的这个信念更坚定了。——李安宁

李安宁是赵县谢庄乡中学九年级的一名学生。2006年夏天,刚上四年级的他,看到瘦弱的残疾同学郑子昂摇着轮椅上厕所,赶忙上前推起轮椅。这一推就是六年,如今,照顾子昂已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

每天早晨,李安宁都会从董庄村往北走半公里到大郝庄,接上骑电动三轮车上学的子昂到三公里外的谢庄乡中学上学;每隔一个课间,李安宁便推着坐轮椅的郑子昂,穿过操场到校园的另一端上厕所;每天放学,李安宁再将郑子昂抱上电动三轮车,送他回家……

李安宁记得刚刚认识子昂时,轮椅的把手跟他的肩膀一样高,站在轮椅后面,要歪着头看路,推起来也相当费劲。如今,身高已经超过一米七的他,稍用力就能把轮椅的前轮翘起,“做一件好事容易,坚持六年做同一件好事确实没有那么容易。”认识安宁的人都这么说。

在李安宁的感染下,很多同学成为了他的“盟友”,一起帮助照顾子昂,老师们都说谢庄乡中学出现了一种同学间互相帮助的“安宁效应”。

热心帮助同学的故事在该市二十八中同样“上演”着。在学生张励煌的家里,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场景:晚饭时间已过,张励煌还没有回家。他没有参加课外班,更不是贪玩,而是去帮助同班同学小海(化名)补习功课。这件事,他已经坚持了几年的时间。

由于小海身患疾病,生活和学习都受到影响。病情严重时,小海几天都不能上学,陪他锻炼身体、给他捎带作业就成了张励煌的任务。升入初中以后,课程难度越来越大,他便将老师的授课内容重新讲授给小海,由最初的“邮递员”成长为“信息员”、“讲解员”。

篇7:热心公益教案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想同学们明白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当国家处于困难时期我们应该勇于承担责任,维护国家的尊严。

2012年9月26我们丽水市举行了第三届道德模范典礼的颁奖仪式,老师带来了一段视频。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下这段视频。

看了这段视频后,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是的,我们秀山丽水,既是“养生福地”,更是“道德高地”。我们身边涌现出了一大批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等先进典型,也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一人行善”带动“多人行善”的“道德群星”。他们积极参加着社会公益事业。板书(热心公益)

师:下面我们通过小蚂蚁的具体活动,来感受他们的大爱精神。

这张图片就是刚才视频中提到的为16岁的高二女孩范诗思募捐现场。据负责人介绍,那时这个部落刚刚成立,成员间不熟悉,所需要的设备全部由大家自愿提供。

蚂蚁在增加,爱心在延伸。随着蚂蚁队伍不断壮大,蚂蚁的爱心也传播到龙泉各地甚至遥远的云南。这是蚂蚁们在云南文山县的助学活动。

这张图片同学们应该很熟悉,这是我们身边的同学参加的助学义卖活动。教师提问:

如果你是蚂蚁部落的成员,当你参加了这些活动的时候,你会有什么收获? 如果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当别人伸出援助之手,你又会有什么感受?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进行总结:是的,当我们遇到困难,别人伸出援助之手。我们会感觉到自己不会那么的孤单,我们感觉到了人世间的温暖。

当我们参加社会公益事业的过程中,我们既承担了社会责任又在帮助别人,并使自身的价值在奉献中得以提升。板书(服务社会)

学生齐读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的意义。

师:看到蚂蚁部落的行动,你们想不想参与到志愿者行动中来呢?当你觉得一个人的力量很微薄时我们就以班级为单位设计一次志愿者活动。

同学讨论并汇报总结。

师:同学们设计的方案都很不错,回去后班委可以进行筛选。选取一个你们感兴趣又比较容易试试的方案,进行补充完善,做成具体的方案。班委带头,全班同学积极参加到社会公益事业中,这也是老师留给你们的作业。

结束语:我们的每一次活动都会吸引众多关注的目光,我们的每一个倡议将会得到众多的积极响应。我们带着一颗真诚的心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篇8:热心公益,多才多艺的好少年

作为少先队员,她总是用优秀少先队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作为学生,她总是本着为同学服务的想法,赢得了班内同学的称赞,连续两年任校大队委员,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2013年被评为“江东之星”。她是同学中的领头羊,在快乐成长中更收获了满满的信任与友谊。

诚实守信的她,争做文明江东小市民的表率,躬身例行社会公德,热心公益活动。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磨炼自己的毅力,增长自己的才干。如每年暑假都参加中国扶贫基金会、百胜餐饮集团以及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共同发起的“捐一元献爱心送营养”大型公益活动。她走上街头义卖报纸,走进社区宣传,进必胜客劝捐等,稚嫩的童声响彻了整个宁波,她成为了年龄最小的一元慈善家。2014年寒假,她和同学用自己的零花钱为环卫工子女圆新年心愿。她用一颗炽热的心感动着身边每一个人。

多才多艺的她,争做文明镇安学子的榜样。不仅学业成绩优异,特长也十分突出,爱画画,爱写作,爱弹琴……几年来,一直用自己的本领为班级、为学校贡献力量。100多篇习作、书画作品发表在全国各大报刊上,而且绘画、英语、书法、写作、奥数等都曾在不同的竞赛中获过金、银等各类奖项。在校被评为“校十大孝敬之星”、“责任之星”、“国学小达人”、“爱心小天使”、“微公益达人”等。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学习、生活、成长的路是艰辛而漫长的,但她懂得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她正用自己的正直和善良为歌,热心和宽容为曲,弹奏暖人心扉的歌;她正用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为笔,进取和奋发为墨,挥毫泼墨充满希望的画;她正用爱心、恒心、信心、诚心托起更加灿烂,美好的明天。

篇9:热心公益事迹材料

在鹤山桃源镇三富村有一个引人注目的大家庭,这个特别的家庭共有23人,一家四代同堂,家婆89岁,9对夫妻(1对在外发展,假日回来),家长是李洁英、陈宝祥夫妇。多年来,他们尊老爱幼、互助互爱、家庭和睦、礼让邻里。各个兄弟婶姆生活在同一屋檐下同吃同住同劳动共25年。他们用生活中平凡的事、点滴的情谱写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一曲曲文明和谐的乐章。提起这个特别的大家庭,当地群众都唧唧称赞她们是“最美家庭”。

一、家庭和睦、夫妻恩爱、孝老爱亲、勤俭持家、教子有方

李洁英、陈宝祥夫妇自1982年结婚后就勤勤恳恳,刻苦耐劳,勤劳致富。二十多年的寒来暑往,他们夫妇俩一直做到同甘共苦,不怕苦、不怕累,生活上做到互相关心,工作上做到互相支持,处处为对方着想,爱巢历经考验却越筑越牢。由于李洁英夫妇的热情、大方,从不计较得失,加上生活上的互相提携,令这家人同吃同住在一起已25多年。作为人妻、人母、人媳和婶母的李洁英,一个由4个婶姆组成的大家庭,她平时能尽心尽力地做好每一切。她除关心体贴丈夫、照顾好家婆外,更重要的是做到团结妯娌,包容每个家庭成员的缺点和不足,与家人和睦相处。当家庭成员心情或身体不好时,她都能问寒问暖、细心照顾,在她的带动下,大家和和气气,生活和谐融洽。

他们在教育子女方面能做到言传身教。2个儿子在两夫妇的精心教养下勤奋学习,双双考上大学,现已就业,其他婶姆的7个孩子中有6个考上了大学,除1人在读外,现各自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发挥才干。由于长期在一起共吃住,兄弟妯娌团结,孩子们情同手足,李洁英的2个儿子和他们的1个堂兄弟在2011年9月23日同一天举行了当地农村史无前例的婚礼,受到村民的赞叹,成为桃源一个特大新闻。现在3对新人都有了儿女,一家人日子过得十分和美;她是一个好婆婆。婆媳之间没有因为习惯问题红过脸,做到互敬互爱、互相关怀。

二、携手共创富裕路

早在20年前,在改革开放春风的吹动下,李洁英夫妇凭着自己的勤劳和不断进取的精神,创办了第一间买卖饲料店,并召集其他三兄弟共商发展大计,探索致富之路。由于兄弟妯娌个个齐心合力,加上经营有方,“功夫不负有心人”,很快便赚取了“第一桶金”,但他们不安于现状,继续扩展生意,又开办了粮油加工,偿到甜头的李洁英夫妇不断钻研和学习,大胆创新,敢闯敢拼敢干,不断探索新思路。得知塑胶是现时很赚钱的职业,便买下了店边所属的整块地皮,建起了两栋相连共有十五个套间的四层楼房作为一大家人的住宅,底层做小塑胶厂,并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就这样,经过20多年的打拼,终于有了今天的生意规模――饲料买卖店、粮油加工店、伞业小型加工店和小塑胶厂。家庭收入逐年提高,成为村里率先致富的模范之一。

三、乐于助人、热心公益、保护生态

李洁英家人不但在家中尊老爱幼,在邻里,与父老乡亲和睦相处,热心助人;生活虽然是富裕了,但李洁英一家没有忘记助人为乐的事情。当邻居需要帮忙时,他们有求必应,如乡亲需要借车用,一定提供车辆帮助等。

李洁英家庭爱国守法,关心村民群众的利益。在村组织的各种捐款捐物活动中,夫妇俩都带头参加,并热心帮助其他有困难的村民和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如1998年,为解决村民饮水难问题,李洁英夫妇带头捐款2万多元;2006年,村里筹建两条巷的水泥路时,他们带头捐资4000多元;2006年夏天,捐资10000元安装了几张水泥石板凳和建村边的花铺,方便乡亲在村边树下休息;2007年解囊了4000元负责4盏路灯的安装费用和长期承担村的路灯电费;2008年至现在一直出资负责路灯的维修;2009年、2010年分别捐款共3万多元帮助村建设排洪站、路灯维修和篮球场的篮球架等;2012年捐款5万元建村的文化楼;2013年捐出水泥10吨价值约4000多元援建本村1户单亲特困母亲易婉明的“安居房”;2013年、2014年分别两次捐款共30000元给“三富村”邻里互助社供养老人和低保户。此外,从2004年开始至今,李洁英还以个人名义与邻村钱塘村的低保户家庭的子女王建芳结对帮扶;近年来,三富村妇女之家组织“三八”节活动,李洁英都亲自带头捐款并参加。她于2010―2011连续两年被授予“鹤山市优秀爱心父母”奖;2012年获省妇联“爱心父母大联盟先进个人金奖”;

最难能可贵的是2012年4月鹤山市举办了“让森林走进城市,共建幸福家庭林”活动,李洁英家庭以祖母“何珍好”的名义加入了该行列,捐出600元认种认养了2棵“家庭林”树种,并组织9个家人亲自到场种植,平时有空闲时一家人还会去看一看它长成怎样。

李洁英家庭所做的一切是如此质朴无华,而她打扮的家庭又是如此的美丽和耀眼,她的家庭是新时期新农村建设的楷模,是新时代“最美家庭”的典范。

李洁英于2011年9月当选为桃源镇十五届人大代表。

篇10:热心公益事迹材料

李妮蓁,女,2004年10月11日出生,是固隆乡中心学校四年级二班班长,少先队中队长。老师的言传身教,父母的悉心熏陶,在她幼小的心灵中种下了一颗颗健康向上的种子,使她一天天茁壮成长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小学生。在家里,她尊敬长辈,孝敬父母,是一个独立自强的好孩子;在学校她是位勤奋学习,心系集体,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的优秀少先队员;在社会中,她是诚实守信,遵守公德,热心公益活动的好少年。

她是个自信、开朗,活泼大方的女孩。受妈妈的影响,她热衷于慈善公益事业,经常和妈妈参加这一类的活动,家里经济条件虽然不是很好,但她们省吃俭用;从来舍不得乱花一分钱,而是把积蓄很久的零用钱捐给那些因贫困而失学的孩子;上次,得知六年级梁星源同学家庭困难,学校发出捐款倡议后,她急忙拿出自己写作文得来的稿费;得知妈妈厂里朋友的孩子不幸患上了白血病后,连忙拿出自己的压岁钱捐给了他,有时间就去探望关心他,给他讲故事,让他早日走出疾病的阴影;学校组织“捐一张废纸,献一份爱心”的活动,她主动发起并组织了班级的“爱心募捐行动”,担任了“爱心大使”,将爱的力量传递;班上有同学生病掉课了,她上课记两本笔记,作业也不忘那两份,只要有不懂的就去问老师,生怕有一点没弄清楚,把他(她)教错了,平时她都没怎么复习自己的功课,只要一有空就去帮他(她)补习,虽然有时被班上一些的同学误解,在她背后指指点点,说三道四,但她从没把它放在心上,依然帮助他人。她总是说,我在最困难的时候也曾经得到过别人的帮助,所以现在我也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帮助那些更需要帮助的人。在为贫困山区的同学们献爱心活动中,她送去了自己为他们精心挑选的课外书;在敬老院里,她给奶奶们梳头,给爷爷们唱歌,画画。打扫卫生,让孤寡老人们感到我们这个大家庭里面的温暖和快乐。生活中的她,就是这样,用一颗炽热的心感动着身边每一个人。每逢周六、日,她经常组织同学到一些小区、公园、街道打扫卫生,搞环保宣传教育,既美化了环境、又提高了人们的环保意识。在她的带动下,全班学生都积极投入到了这项活动当中。

在家里,她从小就养成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每天还协助大人做很多工作,帮妈妈一起打扫卫生,给爷爷拿报纸,给爷爷读报。和爸爸一起收看新闻节目,并且讨论实事政治。每天的家庭作业都是自己独立认真完成,今天的事情一定今天完成,决不留到明天。这是她对自己的一惯要求,因为她,家庭里充满了快乐的笑声。

在学校,她努力的学习各门功课,在知识的海洋里,她是一个快乐的畅游者。不断的学习和总结,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她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从老师的辛勤耕耘中,一点一滴积累着收获。从老师的谆谆教诲中,不断塑造着丰满的自我。和同学们一起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与同学们在互学互比中取长补短,一起进取;与同学们在交流探求中,学习、借鉴,共同提高。班集体这个团队荣誉她倍加爱护,哪里能给集体增加荣誉,哪里就有她的身影。并且在团队工作中,主动承担责任,同学之间的友谊她特别珍惜。在学校是老师的好帮手,是同学们心目中的知心朋友、学习榜样。李妮蓁同学,兴趣广泛,全面发展,课余时间酷爱传统的中国文化,热爱书法、绘画、剪纸,多次代表学校参加县、市里的书法比 赛,在学校年年被评为优秀班干部,优秀三好学生。广泛的兴趣和爱好,既陶冶了情操,又让她在学习和生活中充满了热情和自信。和同学们在互相帮助中茁壮成长。

篇11:热心公益事业修路

为引导全县老干部在“三个文明”建设中发挥作用,县老干部局以老年团体为平台,通过加强引导和提供车辆、服务人员等方法,充分发挥老干部的作用。县关工委在原县长刘宏启带领下深入乡村、学校开展青少年德育教育和科技培训。今年上半年,先后开办各类培训班50多次,受训农村青年6000余人。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中,县关工委组织老干部用歌曲和快板宣传“八荣八耻”,副主任于学知编写了教育材料,印发到各中、小学校。原县外贸局局长宋贺义退休后发挥自己多年从事经济工作的优势,兴办企业,同时,他热心公益事业,捐资修路,安置下岗职工,救助贫困学生。交警蔡玉香退休后,听说交警大队要在县二小路口设一个交警助学岗,就主动承担了站岗和送学生过马路的任务,一干就是六年。

三年多来,根思乡蔡港村7名退休老干部发挥余热,多方筹资修路,使得一条条坑洼坎坷的土路变成宽敞平坦的水泥路,方便了村民的出行。

12月24日一大早,蔡港村7名退休老干部就来到了修路施工现场进行义务劳动。虽然他们的平均年龄都在70岁以上,但是干起活来,个个都不含糊。三年前,7名退休老干部看到村里的土路坑洼不平,村民出行不便,就一起谋划带头修路。退休老干部周宝联告诉记者,当时,他们7个退休老干部每天起早贪黑到每家每户去做工作,宣传造路的好处,让群众做到人人心中有数,人人欢迎,人人支持。

为解决修路的资金难题,7名退休老干部一方面发动村民捐资,另一方面远赴上海、苏州、无锡等地,找本村在外能人出资修路。退休老干部周春林介绍,他们找到了无锡正大集团,周董事长非常感动,一共支持了10多万元。

为保证工程顺利开展,7名老干部亲自去市场买材料,联系施工队,并对施工质量进行严格把关。工程每一笔收支都张榜公布,赢得了村民信任。三年多来,7名退休老干部共筹集资金70多万元,修建水泥路7000多米,占全村路道总长的95%以上,还有少部分路道,大概7天左右就能结束,同时还改造水坝6座,使得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年关将近,余东镇个私业主心系贫困户,纷纷捐资。据统计,去年,该镇老板已捐资50多万元用于公益事业。

据介绍,余东镇个私企业较多,今年该镇启动了新型小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需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个私企业主知道情况后,自发捐款,资助修路筑桥。他们说,加快新型小城镇及新农村建设,可以改善镇区环境,带动企业更好发展。

新宇村潘达新是新兴特种材料厂老总,他的企业多年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他不忘家乡社会事业,为余东镇筑路捐资11万元。去年重阳节,江海橡胶、华强橡塑、五金机电、三轮时装、叶环超市等几家企业老总纷纷带上了慰问品来到了敬老院献爱心。

热心公益事业,捐赠修村道6万元,资助1户困难户子女读书,赞助圩镇建设、学校设施累计1万多元。

热心公益事业,积极回报社会

随着近年来经营效益的持续增长及员工收入的增加,兴业银行龙岩分行更加热心投身于社会公益事业。今年上半年,积极响应市政府和总工会发出的“向下岗失业人员伸出援助之手”的倡议,在“扶贫助困一日捐”活动中,全体员工慷慨解囊,分行本部员工累计捐款4190元。分行漳平支行在“六一节”来临之际,派员前往部分中小学校慰问,并送去捐款1900元,同时还与漳平一中、漳平三中的部分家境贫困的学生结成对子,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分行永定支行在第十四次“全国助残日”该日派人与残疾人代表进行亲切座谈,并送去慰问金300元,表达对残疾人朋友的一片关爱之情。通过以上行动,兴业银行龙岩分行在当地社会及公众当中树立起“ 关爱社会、回馈社会”的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良好企业形象。

致富不忘家乡

刘建明、茅德贤、徐心浩、张国栋等一批在陇南土生土长发展起来的企业家,致富不忘家乡,慷慨出资,建桥修路,大力支持社会事业的发展,如今在社会被传为佳话。

这些企业家都是在陇南这块投资热土上,凭着党的好政策、依靠陇南丰富的矿产资源和个人的艰苦创业富裕起来的。他们所拥有的企业都是资产上亿元以上的民营或国有企业,是陇南的重点骨干企业和纳税大户。特别是民营企业家刘建明经营的建新股份集团公司,如今已形成了集有色金属、煤炭、电力、房地产等8个行业的大型跨国集团公司,业务遍及海内外,从业人员近万人,固定资产达到30亿元,年销售收入突破40亿元,年上缴利税12亿元,并跻身于中国500强企业行列。

上一篇:外贸业务英语函电下一篇:手卫生知识培训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