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断面尺寸记录表

2024-04-27

隧道断面尺寸记录表(共4篇)

篇1:隧道断面尺寸记录表

隧道工程作业指导书

武汉港湾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2015年7月

断面尺寸检测指导书

1、概述

隧道工程检测作业主要分为开挖质量检测、初期支护施工质量检测、混凝土衬砌质量检测、运营隧道健康检测以及通风和照明检测。

2、检测项目

断面尺寸,隧道开挖质量主要是通过两方面内容进行评定:一是检测开挖断面的规整度;二是超欠挖控制。通过对断面尺寸的检测,可以了解上述两方面的内容。

3、检测方法

3.1 断面尺寸检测 3.1.1 检测仪器

隧道激光断面仪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检测主机、掌上电脑、数据处理软件。主要技术参数:

(1)检测半径:1~45m。(2)测距精度:优于±1mm。(3)测角精度:优于0.01°。

(4)方位角范围:30°~330°(仪器侧头垂直向下为0°),连续测量60°~300°。(5)手动侧头转动方位角范围:0°~350°。

(6)定位测量方式:具有垂直向下激光定心标志、测距功能。

检测点数:测量点数可控化,断面特征点检测时可以手动控制选择特定的测点,常规断面检测一般采用等角自动测量,但是检测前可根据任务要求手动设置测量点数,一般为35个点/断面。

3.1.2检测断面点位和数量要求

检测频率:一般情况下初期支护为10m一个检测断面,二次衬砌为20m一个检测断面。检测点数:一般设置35个点/断面,也可以根据实际检测要求而定。

3.1.3检测方法

检测前准备

①根据检测任务要求确定检测频率和单个断面检测点数。②采用隧道激光断面仪对隧道断面检测前,应先采用经纬仪或全站仪按一定间距放出测量点和对应方向点并记录该点的桩号、实际高程和与中线偏位值。

③放点要求:隧道激光断面进行断面检测具有任意点检测的优势,检测时虽然无固定检测位置的要求,但为了便于后期数据处理,一般要求:a.条件允许情况下,检测点应放在隧道中点中线上:b.现场条件受限,不能在中点放点时,可以在非中线点处放点,但是应记录下其实际高程和与重点偏位值,并适当加密测点:c.直线隧道且检测距离较短情况下,可以用相邻测量点来确定检测方向无需事先放设法向点,但是曲线隧道和非中点放点情况下,必须事先放法向点。

隧道断面检测步骤

①.将隧道激光断面仪置于所需检测断面的测量点上,安装并调整好仪器,使仪器水平且垂直归零后光点在测量点上。

②.利用该测点的法向点或者利用相邻测点,确实断面主机方向,保证所检测的断面在垂直隧道轴线的断面内,且统一按特定旋转顺序检测。

③.退出仪器手动调试界面进入主界面,选择“测量断面”。

④.再选“测量断面中”选择等角自动测量,并输入所测量断面的桩号并设置好所量测断面的起始和终止测量角度及所需测量的点数等参数,最后点“测量”,仪器自动开始检测,检测时候注意观察掌上电脑上所显示检测断面曲线,如发现常测点,及时现场观察,以便确定是否为障碍物遮挡引起。

⑤.测量结束,在提示栏中显示检测完的信息时即可退出,数据自动保存在掌上电脑中,然后进行下一个断面检测。检测断面数据带回室内进行处理,以减少在隧道内的时间,减少对施工影响。

本仪器需全站仪配合,其测量方式有以下几种:

①手动检测方法。由操作者控制移动检测指示光斑随意进行测量和记录。

②定点检测法。可设置起止角度及测量点数等参数,仪器将按照所定参数自动测量并记录。

③自动量测法。仪器依照内部设定的间隔,自动检测并记录数据。

3.1.4检测数据处理 3.1.5检测缺陷处理方法

4、质量控制

5、安全控制

6、成果提交

7、附件 原始记录表格

7.1隧道断面尺寸试验检测记录表 QJ1001

篇2:大断面黄土隧道塌方处理

某隧道是目前亚洲较大断面纯黄土隧道。2009年9月21日12:10时, 出口端开挖区坍塌。首先是掌支面出现剥落、掉块, 继而拱顶部位开始掉块、坍塌, 坍塌逐渐向已经架设的拱架上方扩展。为避免人员受到伤害, 现场暂时撤除人员、机械。据现场作业人员观察, 塌方部位的土质湿度有明显变化, 后方已经施做初次衬砌的喷射混凝土表面出现拱部滴水现象。时隔6小时, 初衬钢横架自拱腰连接板处折断。拱顶土体继续坍塌, 现场采取临时措施, 用弃碴回填塌腔, 封堵掌子面。业主、监理、设计、施工四方分析研究后决定, 施作长管棚穿越塌方区, 管棚采用¢75×12mm中空注自进式锚杆。长度21m, 环向间距30~40cm, 施作范围为拱腰以上部位。此方案历时20天完毕, 之后, 静置20天恢复开挖。

开挖沿袭双侧壁导洞法。随着掌子面向前推进, 左侧导洞内初期支护的喷射砼开始出现裂缝, 管棚尾部明显下沉。现场随即停止掘进, 同时在左侧导洞已施作初期支护的变形严重地段敷设临时支撑。同时加强沉降观测, 沉降速率变小并趋于稳定后重新掘进。

重新掘进10天以后, 作业人员发现坍方段左侧导洞新施作的初期支护喷射砼出现裂缝, 伴有崩裂声响, 超前锚杆局部与拱架连接处喷射砼会出现较大范围环向裂缝。左侧边墙处拱架与喷射砼之间出现竖向裂缝, 喷射砼开始掉皮, 剥落。长管棚悬臂部方向下弯曲。观测显示:左侧导洞拱顶、拱腰、拱脚和中隔壁支撑下沉速度最大时达到18mm/h, 初次衬砌浸入二次衬砌净空最大值达45cm, 对应的地表出现深度3.0m陷穴, 此处隧道埋深86m。

2 坍方原因分析:现场分析认为, 导致坍塌的因素是地下水

坍方处于贯通面附近, 入口端已经将衬砌施工到贯通面, 贯通面前后各50米地段有微量地下水出头, 随着开挖的不断推进, 初、二衬的不断封闭, 改变了地下水原来的流通渠道, 使其在开挖面露头, 尽管黄土围岩内地下水流量甚微。但是, 它侵润掌支面前后的黄土质围岩, 使其塑化, 丧失自稳能力, 这个过程一则使已经施作初次衬砌的地段初衬承受的应力增大, 二则使掌子面围岩松软、塌坍。现场观察看到:坍塌段前后各约30m地段在拱腰部位有连片的地下水浸蚀痕迹。局部有有滴水现象。

3 处理方案:综合分析后, 现场拟采用以下处理方案

3.1 未受影响的地段自两端继续推进二次衬砌, 最大限度地缩短出入口二衬之间的距离。调整每摸的浇注长度。

3.2 已经变形, 侵限的钢拱架逐榀更换, 更换前对相邻既有拱架进行加固, 增加锚杆, 此步作业在3.

1款作业, 作业结束后, 自两个二衬端面开始逐榀, 依次进行, 更换范围满足施作一模二衬时, 停止更换, 施作二衬, 逐步向坍方中心区推进。

3.3 加强沉降, 收敛观测, 分析变形数据, 指导施工。动态调整细部方案。

3.4 各段落的现状分别是:

3.4.1 LK26+449~+463段, 长14米。

其中LK26+499~LK26+452.30米段左侧导坑只施工了拱部支撑, 该段无侵限;LK26+452~LK26+454 2.0米段受原坍塌影响初衬左侧在拱腰处侵限。LK26+454~LK26+461 7.0米段左侧导坑钢架全部侵限。

3.4.2 LK26+463~LK26+466.

5 (长度3.5m) 段右侧拱腰及下部拱架侵限;LK26+457.5~LK26+463 (长度5.5m) 段右侧导坑拱架全部侵限。

3.5 针对上述情况, 确定处理措施如下:

3.5.1 LK26+444~LK26+452 8.

0m段右侧无侵限, 但考虑其在塌方影响范围内, 为保证后期换拱安全, 防止相邻地段处理塌方对其产生影响, 所以该地段主要考虑对支护进行加强, (拱腰部位增设径向锚杆) 同时加强观测, 及时施作二次衬砌。

3.5.2 LK26+449~LK26+452段 (左侧) 未完成开挖的剩余部分沿

袭双侧壁导坑方法开挖, 每次掘进1榀拱架的距离, 掘进前施作长度2.0m的超前小导管, 导管环向间距30cm, 其布置10根, 每掘进、安装2榀拱架, 施作一环超前小导管。拱部拱架安装完毕, 加强观测, 确认收敛和沉降变型稳定后, 开始落底, 接长过墙拱架, 边墙拱架安装完成后, 静置1~2天, 观测变形, 若变化速率变小, 稳定时, 开挖仰拱, 安装仰拱拱架, 浇注仰拱砼及填充。施工中, 仰拱一次开挖长度不大于4.5m;

3.5.3 换拱:

逐榀测量侵限位置, 人工凿除侵限部位的喷射砼, 切除侵限段拱架, 更换新拱架, 切除侵限拱架前, 在相邻拱架傍敷设长度2.0m经向锚管, 锚管端部与拱架焊连。此步作业跳槽进行。

3.6 整治效果。

采用上述方案处理, 耗时两个月, 处理过程未诱发更大范围的坍塌, 安全有保障, 二衬施工完毕的收敛和沉降观测看出, 二衬没有沉降和收敛现象, 达到了方案预想的效果。

结束语

通过处理本次塌方, 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

a.方案要建立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方案的形成, 要集思广益, 综合分析, 形成共识, 付诸实施。上至业主、监理、下至作业人员都要让他们理解方案的实施方法、步骤以及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想互之间如何配合。

一个方案的形成, 专业知识固然是方案立足的基石, 但是, 形成方案的方式方法不可或缺。塌方出现后, 我们组织相关人员———包括现场的作业工人进行了详细的现场调查, 分析原因, 寻找对策;方案初稿形成以后, 征询各个方面的建议意见,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方案, 也是通过这个过程, 使我们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现场作业人员明白了在处理塌方中自己该做什么?怎么做?什么时机做?出现新情况, 新问题后如何沟通, 与谁沟通等等。本次塌方处理基本上是按照我们的方案实施的, 很顺利。真正起到了指导施工的作用, 保证了安全、质量。

b.及时监控量测, 随时掌握变化, 指导施工。本次塌方处理期间, 我们制定了监控量测方案, 预想多种可能出现的问题, 制定了相应的应对预案:收敛到达某个程度应怎么办?沉降到达某个程度怎么办?某个部位出现集中出水怎么办等等, 不一而足。处理过程中, 我们预料的一些问题真实地发生了, 但是, 因为我们有所准备, 所以, 这些问题的出现没有给处理塌方带来更多的麻烦。

c.处理黄土隧道塌方时慎用注浆这种措施。我们制定方案时, 曾经提到是否采用注浆填充坍塌腔, 从而使上部形成整体, 防止下z部处理期间诱发更大范围的坍塌。我们最后的答案是否定的。实践证明, 黄土质塌方处理时, 注浆的效果非常微小。一定程度上会起到相反的作用。但是, 不能一概而论。

d.人身安全在工程实践中永远是第一位的。对于类似的塌方处理, 制定方案一定要将如何保证人身安全摆在第一位。不能让进度、成本制约或左右方案。方案推进中应该稳妥、保守。实施中对于和方案制定的预设条件出现的微小差异, 都丝毫不能放过。要对这些微小的变化认真分析, 加强观察并及时调整我们的后续行为。

摘要:本文通过工程实例, 介绍黄土隧道塌方处理的工程措施及相关注意事项, 对类似工程有借鉴价值。

篇3:大断面隧道贯通施工工艺

关键词:大岩隧道 贯通 施工

中图分类号:U45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3(b)-0097-01

1 工程概况

重庆川九建设有限责任公司承建的大岩隧道位于酉阳县龙潭镇,左线起止里程K5+469~K7+980,长2511m;右线起止里程K5+457~K7+970,长2513m。隧道左右幅为分离式三心拱断面形式,内轮廓线10.14m×6.99m,左右线均为-2.5%单向纵坡。隧道穿越区属于构造~溶蚀中低山地貌区,围岩主要以灰岩、泥夹灰岩为主,并夹有突水突泥不良地质段。该隧道为城市主干道交通工程,施工难度较大,安全、质量要求较高。

贯通段围岩地质概况:进口右线30m没有掘进断面(K6+683.5~K6+713.5)围岩设计为Ⅲ级。根据出口掘进到K6+713.5,围岩破碎达不到Ⅲ级支护要求,经过洽商变更为Ⅳ级,开挖断面:90.93m2。

进口→出口贯通里程K6+713.5,出口开挖至贯通里程后停止开挖,最終由进口端完成贯通。

进口→出口贯通里程K6+713.5,一周内上台阶距贯通点开挖剩余30m,初支距掌子面30m,下台阶距掌子面400m,二衬距掌子面560m。出口做好防排水系统为进口排水作好准备,所以选择由进口贯通。

2 贯通施工技术

2.1 贯通测量

大岩隧道采用双向对掘方式施工。为确保隧道施工中线在贯通面上的横向及高程满足贯通精度要求,符合路面及纵断面的技术条件,必须进行控制测量及贯通误差的测定和调整。在贯通面上的测量极限误差满足横向中误差75mm,高程中误差35mm的要求。控制测量精度以中误差衡量,最大误差(极限误差)规定为中误差的2倍。

(1)隧道贯通误差测定。在大岩隧道施工中采用精密导线网测量控制开挖。贯通面在右线K6+713.5,座标、高程如下:X=3186688.749、Y=584394.845、Z=544.586。①由进口端和出口端两个方向分别测量该点坐标,所得闭合差分别投影至贯通面及其垂直方向上,可得到实际的横向和纵向贯通误差,再置镜于该临时点测求方位角误差。②水准路线由两端向洞内进测,分别测至贯通面附的同一水准点或中线上,所测得的高程误差值即为实际高程贯通误差。

(2)隧道贯通误差调整。①大岩隧道贯通面位于直线段,采用拆线法调整隧道中线。②高程贯通误差调整,采用进口端和出口端对临时点分别引测的高程平均值作为调整后的高程。③大岩隧道贯通后,施工中线及高程测量所得实际贯通误差,在没有二衬的100m地段内进行调整。该段施工放样根据调整后中线及高程数据进行。

(3)拆线法中线调整。

中线调整产生的转角在5″以内直接按直线考虑,转角5″~25″时按顶点内移量考虑(见《贯通开挖爆破参数表》和《拆线法调整贯通误差平面图》),转角大于25″时则加设半径为4000m的曲线(如表1,图1)。

2.2 隧道贯通施工

2.2.1 隧道贯通方法

为防止在隧道贯通面因围岩爆破产生御荷而导致拱顶揭穿段坍塌,贯通面采用超前锚杆对隧道拱部进行预支护,超前支护深度为3.5m,贯通层厚控制为2.6m。超前锚杆孔用YT28风钻钻孔,孔径42mm,杆体用φ22Ⅱ级带肋钢筋,锚杆杆体长度3.5m,按环向间距35cm布设,成孔水平外插角1°。孔内插入锚杆后进行有压灌注水泥砂浆。

2.2.2 贯通步骤

(1)开挖程序。采用钻爆法上下台阶半断面贯通开挖,拱部采用光面爆破,以最大限度保护周边围岩的完整性,减少超挖量。

(2)施工开挖方法。①测量放线及钻孔。用全站仪精确测量放出开挖断面,在掌子面用红油漆画出开挖轮廊线,按照爆破方案进行布孔。开挖钻孔采用手风钻配合可移动式作业台架造孔。②爆破。顶拱周边采用光面爆破,中部采用中空孔菱形楔型掏槽,中空孔直径为d=42mm,毫秒微差非电导爆雷管起爆。爆破时严格控制单响药量,尽量减少爆破对周边围岩的影响。③危岩处理:放炮完毕通风散烟后,仔细检查并清除开挖面上残留松动岩块。④初喷砼:危岩清理后,在爆破开挖面进行初喷砼3~5cm厚度,封闭拱部围岩裂隙。⑤出碴:放炮完毕通风散烟后,用运碴车运至指定碴场。⑥锚网喷支护:出碴完成后按Ⅳ级围岩进行锚网喷支护施工。

2.2.3 贯通面重点控制段

(1)距贯通面30m。为确保大岩隧道安全顺利的贯通,距贯通面30m时,开挖爆破前30分钟,由现场专职安全员电话通知项目部管理人员。项目部管理人员及时通知大岩隧道出口端洞内施工人员及机械设备全部撤离至安全范围方可起爆。

(2)距贯通面20m。在出口端掘进至距贯通面还有20m时,作业队采取边探边掘的施工方法。开挖每循环使用5m的钻杆进行探眼,每开挖面布置3个探眼孔。探眼孔用YT28风钻钻孔,孔径42mm。

(3)距贯通面6m。距贯通面6m时,必须采用“短进尺,弱爆破”爆破工艺。最大限度的减少对岩层的破坏,确保贯通处安全。

(4)距贯通面2.6m。距贯通面2.6m时,先打探眼探透;探不透,及时通知项目部测量人员进行核实断面及贯通距离后再开挖,直至探透。

3 结语

从右洞贯通测量误差来看,横向中误差3.6cm,高程中误差2.8cm,误差均在设计及规范范围内,提前11天完成右线贯通,得到业主及监理公司的肯定。

篇4:隧道断面测量方法对比分析

隧道开挖是隧道施工的重要工序, 控制断面开挖质量是缩短工期和降低造价的关键工序。超挖过多, 不仅因出渣量和衬砌量增多而提高工程造价, 而且由于局部超挖会产生应力集中问题, 影响围岩稳定性;而欠挖则直接影响到衬砌厚度, 对隧道质量及后期运营产生安全隐患[1,2]。因此超欠挖控制是隧道施工质量评定的重要内容之一, 进行超欠挖控制的方法是使用测量仪器观测隧道断面若干个点, 形成实际的开挖轮廓线, 并在同一坐标系中与设计轮廓线进行比较, 从而获取断面的超欠挖量和部位, 及时指导下一步施工。

隧道断面的测量方面总体来说可以分为人工测量方法和自动测量方法, 人工方法由于效率低, 危险程度高, 目前基本已被淘汰。现在隧道进行断面测量大都使用测量仪器进行自动观测, 并使用后处理软件进行自动处理数据, 生成超欠挖报告, 断面面积图等。断面测量方法根据使用仪器类型的不同, 可分为断面仪法、全站仪法以及三维激光扫描仪法。

1 断面仪法

激光断面仪是建立在无合作目标可见光激光测距技术和精密数字测角技术之上, 采用极坐标测量法与计算机技术紧密相结合的光机电一体化产品, 加上专门设计的外业掌上电脑控制软件及微机图像后处理软件, 能迅速得到隧道断面实际测量曲线图并与标准设计图进行对比可以快速给出超欠挖等参数的检测报告, 断面仪测量方法以操作简单、准确率高、图像直观在近年来的隧道断面测量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3]。

断面仪法进行隧道断面测量时, 首先将激光断面仪定位于隧道的轴线点上, 调试仪器使得测量头处于垂直于隧道轴线处的位置。设置好隧道断面的起始、终止测量角度及所测点数后, 软件控制测头以某物理方向 (如水平方向) 为起算方向, 按一定间距 (角度或距离) 依次一一测定仪器旋转中心与实际开挖轮廓线的交点之间的矢径 (距离) 及该矢径与水平方向的夹角, 将这些矢径端点依次相连即可获得实际开挖的轮廓线。通过洞内的施工控制导线可以获得断面仪的定点定向数据, 在计算软件的帮助下自动完成实际开挖轮廓线与设计开挖轮廓线的三维匹配, 最后形成超欠挖输出图形。

断面仪法的优点是仪器价格便宜, 操作简单, 对作业人员要求低, 缺点是架站时需要放样出线路中线点, 测量断面个数多时效率低。断面仪法是目前隧道断面测量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2 全站仪法

全站仪法目前主要使用高精度全站仪搭配机载测量软件或PDA测量软件进行数据自动采集, 然后通过后处理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其中, 全站仪机载程序法是在测量机器人上进行二次开发, 通过机载软件控制仪器自动采集数据, 该方法对仪器设备及操作人员要求较高, 但使用的全站仪不仅仅可以用来测断面, 也可以用于其他测量工作, 且采集少量断面时速度快、精度高, 因此该方法越来越多的应用于隧道工程中[4,5]。

2.1 作业流程

1) 输入设计要素。

在后处理软件中新建工程, 填写工程属性, 输入设计曲线要素, 包括平曲线要素、竖曲线要素和设计断面类型及起始里程, 保存工程后把文件保存在CF卡中并装入全站仪。

2) 外业现场测量。

在隧道内合适位置设站定向, 运行断面测量软件, 进行相关配置, 如测量起始角度、断面类型、步进长度及方式、搜索范围、测量限差等, 然后输入待测断面里程进行测量。

3) 内业数据处理。

在后处理软件中打开设计文件, 并导入外业实测数据, 进行超欠挖计算, 并输出相关图形报表。

2.2 数据采集的数学模型

1) 测定测站A的三维坐标。

可以有两种方法测定测站A的三维坐标, 一是通过导线的方法测定测站A (仪器中心) 的三维坐标;另一种方法是通过自由设站法的方法联测两个以上的控制点, 从而解算出测站A的三维坐标。如果有条件的情况下推荐自由设站法, 可增加观测数据的检核条件。获得了测站A的三维坐标之后, 可根据设计线路数据计算A的精确里程。

图1为全站仪法的外业测量示意图。

2) 隧道断面数据采集。

横断面的采集原理是通过极坐标的方法测量各待测点Pi的斜距S、水平角A和天顶距T, 然后计算各横断面点的三维坐标。系统通常设定一定的角度作为全站仪的扫描步长进行自动测量。所以Pi的三维坐标计算公式为:

3) 断面坐标系转换。

为了计算方便, 需要建立横断面坐标系。该坐标系以横断面测点A对应的线路中心点P0的位置为原点, 坐标系以P0为坐标原点。横断面坐标系为位于横断面内的二维坐标系, 其中y轴平行于水平面, x轴平行于原Z轴, 所以横断面坐标为:

式中:Si A———Pi之间A的斜距;

Ti A———Pi, A的天顶距;

(Xi, Yi, Zi) ———Pi的三维坐标;

(X0, Y0) ———线路中心点P0的坐标。

式中规定当测站在线路中心的左边时取负号, 右边取正号 (以线路前进方向为准) 。

3 三维激光扫描仪法

三维激光扫描仪测量是近几年应用于隧道工程测量的新型测量技术, 它是一种通过发射激光来扫描获取被测物体表面三维坐标和反射光强度的仪器, 是一种无接触式主动测量系统。它突破了传统的单点测量方法, 具有高效率、高精度的独特优势[6,7]。应用三维激光扫描仪进行隧道断面测量的过程如下。

3.1 外业数据采集

1) 设计隧道内导线与水准测量方案, 根据使用的激光扫描仪性能参数及现场环境设定扫描站间距、扫描点密度, 保证各测站之间具有一定的扫描重叠度。

2) 进行隧道内导线和水准测量, 利用扫描仪特有的标靶进行三维坐标的传递。

3) 同步进行隧道三维激光扫描, 获取隧道三维点云数据, 同时也获取标靶点云数据。

3.2 数据预处理

1) 计算标靶三维坐标:利用导线和水准测量的成果, 进行标靶三维坐标的计算。

2) 点云拼接:根据标靶三维坐标将每个测站的点云数据归算到隧道施工使用的三维坐标系统中。

3) 剔除噪声数据:根据隧道设计数据 (平曲线、竖曲线和设计断面) , 剔除隧道壁外的噪声数据。噪声数据主要是盾构管片的连接螺栓孔、螺帽、注浆孔及电缆、照明设备和其他附着在管壁上的设施。

3.3 三维模型建立

根据预处理后的点云数据生成隧道内壁三维模型见图2。

3.4 断面分析及成果输出

根据设定的断面间隔提取断面, 软件自动形成断面超欠挖分析图及报告。

4 三种方法对比

综合对比分析三种常见隧道断面测量方法, 各方法的特点如表1所示。

5 结语

目前隧道断面测量使用的方法主要是断面仪法和全站仪法, 三维激光扫描仪方法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 究其原因, 一方面是设备昂贵, 另一方面是该方法后处理过程繁琐, 对作业人员技术要求较高。但是在外业高密度采集大量断面时, 三维激光扫描仪的速度明显高于断面仪法和全站仪法, 且生成的点云数据可以构建三维模型, 可以更好的服务于隧道的健康监测, 是未来隧道断面测量的趋势。

摘要:为了准确测出隧道开挖的实际轮廓线, 计算出精确的超欠挖量, 根据使用的仪器不同, 对目前隧道断面测量主要采用的断面仪法、全站仪法和三维激光扫描仪法三种方法的作业流程、工作效率及测量精度等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 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关键词:隧道断面测量,断面仪,全站仪,激光三维扫描仪

参考文献

[1]熊维海.隧道断面测量技术[J].中国测试技术, 2004 (3) :41-43.

[2]陈建勋, 马建泰.隧道工程试验检测技术[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4:14-21.

[3]曾辉辉, 朱本珍.激光断面仪在隧道衬砌厚度检测中的应用[J].铁道建筑, 2006 (9) :38-39.

[4]曹体涛.基于智能全站仪的隧道断面自动测量方法及其软件的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 2008.

[5]孙昊, 姚联璧, 谢义林.隧道断面收敛测量与数据处理[J].工程勘察, 2010 (11) :70-74.

[6]侯海民.三维激光扫描仪在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的应用[J].隧道建设, 2010, 30 (6) :693-696.

上一篇:云电商活动计划-D下一篇:优秀工程测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