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党的建设,推动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2024-04-14

加强党的建设,推动企业健康快速发展(共10篇)

篇1:加强党的建设,推动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加强党的建设,推动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记四川科伦实业集团党委

四川科伦实业集团自1996年创立并于1998年成立党组织以来,按照省、市、区委关于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要求和区委《关于开展创建规范化服务型企业党组织活动》,不断探索新时期民营企业党建工作新思路、新方法,以加强党的建设推动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一、党支部建在最基层,实现党组织全覆盖。四川科伦实业集团党委对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着深刻而清醒的认识,按照‚支部建在连上‛思路,集团党委把在企业最基层单位中建立党组织作为推进企业快速发展重要秘诀。集团于1998年率先在企业中建立了党组织,成为四川省第一批成立党组织的非公有制企业。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企业数量和党员人数的增加,2002年,集团成立了党委,下属4个企业全部建立了党支部。截至2009年12月底止,集团有党员302名,共组建党(总)支部20个,实现下属公司党组织全覆盖。

二、“双向培养” 抓党员队伍,党的力量不断壮大。党委建立之初,就明确提出‚双向培养‛(把优秀员工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优秀员工)的要求。一是坚持把优秀员工培养成党员,把发展党员的重点放在中高层管理人员、知识分子和技术骨干上。近年来,集团所属各级党组织共发展党员49名,其中,中高层管理干部、专 1

业技术骨干33名,占67%,集团主管生产的副总裁万阳浴、省外企业山东科伦总经理龙泽英就是典型代表,他们不仅成为企业生产经营的具体决策者、组织者和实施者,更是集团党建工作的重要力量。二是坚持把党员培养成优秀员工。集团坚持把党员放在重要部门、关键岗位培养锻炼,以提高综合素质。一批党性强、作风正、专业知识过硬、管理经验丰富,在党员群众中威信较高的党员陆续走上集团和各企业中高层领导岗位,有的生产一线党员因表现突出担任了车间主任、班组长,有的成为科研和专业技术骨干,增强了民营企业党的力量和党的工作影响力,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集团写入党申请书的员工逐年增多,2009年达到了196名,列入培养对象的65名,为落实‚双培养‛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完善机制抓规范,促进企业健康发展。集团党委始终把加强党组织基础建设和党员教育,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促进企业健康快速发展,作为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推进企业党建规范化。建立了多功能活动中心。开辟专门场所,制作了相关制度并上墙,拨付专门经费用于购买图书和电脑,为党员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提高学习热情。充分发挥党组织宣传教育的功能。每当党和国家重大方针出台和集团生产经营重大决策实施前,各基层党组织通过多种形式在党员群众中进行广泛宣传动员,使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集团的重大决策在基层得到顺利地贯彻落实。围绕企业发展开展主题活动。2009年集团董事会提出完成营收100亿元的目标,集团党委围绕目标,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企业中开展了‚推进‘两个转变’,实现百亿目标‛的主题活动,举办‚科伦创百亿,我能做什么‛有奖征文和演讲比赛,广大党员和员工积极参与,为创百亿献计献策,共收到征文和演讲稿2000余份。集团党委举办了‚跨越100亿——为建国六十周年华诞献礼‛大型红歌演唱会,大大激发了党员和广大员工爱国爱党爱企的热情。建立扶危济困的保障机制。为帮助员工战胜因特种重病、突发性灾难和重大意外事故造成的困难,在集团党委的倡导下,设立了爱心互助基金。2007年以来,爱心互助基金已向289名员工发放843201.00元爱心救助款。这些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措施,使党组织和党员在群众中的威望不断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吸引力不断增强。建立党组织应急机制。在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集团党委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把抗震救灾作为企业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集团全体共产党员带领广大员工一道全力以赴,坚持奋战在抗震救灾和生产的第一线,创造了65小时15分钟内‚一进平武,两进青川‛的救援奇迹。集团下属商业企业吉林科伦医贸党支部组成救援小分队,不远千里从吉林驱车赶赴灾区开展救援;救援部队在哪里,绵阳科伦医贸党支部就战斗到哪里;集团核心企业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党总支多次护送救灾物资到重灾区,充分发挥了党组织和共产党员在关键时刻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解放军总后卫生部、国家发改委、国家药监局联合颁发了对科伦感谢状。

经过14年的发展,科伦集团已成为拥有省内外26全资子公司的现代化药业集团,2009年实现销售收入106亿元,利税9亿元。分布于四川、湖南、黑龙江和云南等12个省区的子公司全部成为当地的纳税

大户和骨干企业。集团党委在抓好党建推动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不忘造福员工,回报社会。近三年,特别是在全球爆发金融危机,集团不但不裁员、不降薪,企业员工收入还以12%、15%、21%的速度增长,员工收入始终高于本地区同行业水平。集团历年为社会公益事业、光彩事业和困难群体提供的捐助已超过7000万元。

近年来,集团受上级党组织表彰的优秀共产党、优秀党务工作者24人次,先进党组织13个次。集团党委书记兼董事长刘革新得到各级政府和部门的表彰,2008年获亚洲制造协会‚中国之星‛称号、获‚四川省民营经济改革开放30年突出贡献奖‛;2009年获‚四川民营工业突出贡献人才‛称号、获‚四川省光彩事业突出贡献奖‛、获‚全国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称号;2010年被评为全省党建之星。刘革新深有感触地说:‚党员是科伦的中坚力量,党支部是科伦的战斗堡垒,科伦集团在短短的十年内成长为全球最大的输液专业制造商,成长为国内产品体系和产业链最为完美的现代化特大型医药企业之一,党组织和党员功不可没。‛为了推动企业党建和经济进一步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集团将以最低30万年薪招聘专职党委副书记,更是彰显了集团党委重党建、抓党建的魄力与胆识。

篇2:加强党的建设,推动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一、充分认识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才资源已经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大力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在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只有加快

培养一批掌握精湛技艺和高超技能的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具有更强的竞争优势,才有可能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需要不同层次的各类人才来保证,既需要一大批企业家和科学家,也需要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大力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是新时期巩固和发展工人阶级先进性、增强党的阶级基础的必然要求。在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时代背景下,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历史潮流中,工人阶级永葆先进性的重要途径,就是努力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自己,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高技能人才是工人阶级队伍中的优秀代表和核心骨干,其素质的不断提高、数量的迅速增长、作用的充分发挥,必将带动工人阶级整体素质的提升,使工人阶级的力量更加壮大。

二、加大力度,进一步推动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培养和造就技能人才队伍,要健立健全体制机制,以职业能力建设为核心,在技能人才的技能培养、考核评价、岗位使用、竞赛选拔、技术交流、表彰激励、合理流动、社会保障等环节上下大功夫,进一步更新观念,完善政策,创新机制,形成有利于技能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制度环境,带动技能劳动者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发展壮大。

培养和造就技能人才队伍,还要努力营造有利于技能人才成长的良好的社会氛围。要进一步落实“四个不唯”,打破资历限定,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激励广大职工立足本职、爱岗敬业、掌握本领、苦练技能,努力成为企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之才。要根据国家职业标准和岗位需求相结合,专家认定和企业认可相结合,探索完善技能人才考评办法。要把技能人才培养作为职业培训工作的核心,重中之重的任务。结合企业实际,制订好工作计划,明确思路和任务,狠抓落实,抓出成效。

建立技能型人才成长成才的政策激励机制。用人单位应按国家规定建立技能人才培养、使用、待遇相结合的用人机制,建立技能人才正常的考核、晋级、增资制度,要根据技能人才的技术水平、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和实际贡献确定相应的工资和福利待遇。大力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建立技能人才表彰制度。组织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技能竞赛活动,扩大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影响,提升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激发技术工人钻研学习技术的热情。选拔和培养高技能人才。

三、强化培训,全面提高企业技能人才的技术素质

不断加大投入力度,不断加强创新机制,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保障,培训工作管理,坚持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培训与使用相结合,建立较为完整、科学的培训管理制度,全面实施操作技能人才职业技能培训工程,强化岗位技能训练和考核。强化人才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创新培训机制、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加大培训质量和效果评估与监督,规范培训过程,重视培训结果反馈,确保培训质量和培训效益的最大化。

做好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进一步完善职业技能鉴定社会化管理体制。坚持社会效益第一、质量第一的原则,健全职业技能鉴定系统,逐步改革企业职业技能鉴定的方式,为技能人才的培养提供及时、公正的服务,促进技能人才成长。发挥企业培养技能人才作用,认真履行职工培训职责,抓好高技能人才培养。建立自我约束机制,把建立、健全技术工人培养、考核和使用,纳入现代企业制度管理的重要内容。

四、转变思想,充分认识企业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要转变思想观念方面的误区。一是人才观念的误区。目前社会上普遍认为有高学历,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人是人才,因此忽略了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挫伤了职工学技术的积极性。二是部分职工自身认识上的误区。认为工人只要有力气能干活就行,不需要什么技术,解决技术问题靠专业技术人员。三是单位领导的观念差异,对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无计划,高技能人才后继无人。

篇3:加强党的建设,推动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一、构建和谐企业, 必须落实科学发展观

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是构建和谐企业的保障。企业追求的最终目标是提高经济效益, 提高员工生活水平。要实现企业效益的持续增长, 必须落实科学的发展观, 积极承担企业的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 注重企业各方面协调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 着眼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优化经济结构, 寻求发展机遇, 做到立足国内市场求效益、强根基;走出国门求发展, 以更大的步伐走向更广阔的外部市场, 开辟企业发展的更大空间。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安全发展、清洁发展、节约发展放到突出位置, 坚持生产建设服从安全环保, 速度规模服从质量效益, 切实提高安全环保的保障能力。

二、构建和谐企业, 必须不断加强学习力度

推进学习是建设和谐企业的内在要求。我们所要构建的和谐企业, 是不断发展的和谐企业, 要实现这种发展的和谐, 企业的每个员工都要不断学习, 不断接受新事物, 尤其是石油企业, 其面临的环境瞬息万变, 要适应变化, 取得竞争优势, 只有持续不断地学习。目前, 各个行业“走出去”的步子正在不断加大, 作为企业自身与国外同行业相比, 人才缺乏的现状仍不同程度地制约着企业的发展。特别是在闯国际市场的进程中, 还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高技能操作人才。在不断引进外部人才的同时, 我们必须下大决心、大气力来提高员工的素质和能力, 以满足市场竞争的需求。这就需要我们疏通两个学习渠道:通过行政行为强化员工培训, 本着“用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 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全员学习;通过工会、共青团、妇女组织等群众性团体, 在广大员工中广泛开展职工读书自学活动, 让职工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在实际运作过程中, 要使两个渠道并行, 力求取得互为补充、殊途同归的效果。

三、构建和谐企业, 必须大力培养节约意识

节约是构建和谐企业的基本要求。和谐企业既体现于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也体现于人与自然的和谐, 而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就必须建设节约型员工、节约型班组、节约型企业。员工是节约的主体, 要着力培育员工的节约意识。同时, 要结合自身的条件和实际情况, 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 开展建设节约型员工的宣传教育, 真正从思想上把员工发动起来, 激发员工的节约热情, 用每个人的力量全方位提高节约成效。要从点滴开始, 厉行节约。要全心全意依靠员工的智慧和力量, 努力营造节约氛围, 抓住节约的重点和源头, 深入内部挖潜增效, 持久地开展全员节约工作, 使员工从节约一滴水、一滴油、一度电、一张纸、一团棉纱、一颗螺钉、一双手套做起, 降低成本, 为企业发展蓄积能量。还要从管理入手, 探索节约方法。要通过严格成本预算, 实施绩效管理等方法, 运用成本指标预测和绩效考评体系的作用, 建立能耗统计体系, 分解费用总量, 对成本费用指标实施具体有效控制, 推进生产效益最大化。努力营造“人人头上有指标, 人人肩上有压力, 人人关注指标”的良好氛围。

与此同时, 要引导员工向习惯要节约, 向改善要节约, 向技术要节约, 向管理要节约, 向节约要效益, 努力弘扬勤俭办企业的优良传统, 使厉行节约成为一种共识、一种习惯、一种风尚、一种精髓, 成为企业精神的一部分。

四、构建和谐企业, 必须进一步提高创新水平

和谐的目的是持续健康向前发展。企业持续向前发展, 需要企业内在的生机和活力, 这种生机和活力恰恰来自于创新。为此, 一要在理念上创新。要把“以人为本”、“诚实守信”、“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理念, 贯穿到企业发展的各个方面, 把能否让合作方满意、能否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能否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评判企业发展的标准, 不断提升发展理念, 指导企业的各项工作。二要在科技上创新。未来的生产发展对安全、质量、节能、环保等提出了越来越高的技术要求。要深入实施“科技兴业”战略, 不断加快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应用, 努力开发和掌握核心技术, 提高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三要在体制机制上创新。体制机制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必要保障。石油企业未来面临着更为激烈的发展环境, 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十分艰巨, 必须用创新的思路和办法, 推进企业的各项改革, 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 使经营管理的思想、方式、方法上力求与国际管理模式接轨, 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效能和盈利能力。

五、构建和谐企业, 必须正确处理好两个关系

第一, 正确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和谐企业最大的特征是人的和谐。胡锦涛同志指出:“坚持以人为本, 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 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在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中, 要处理好班子成员之间的民主和谐关系、干群之间的信任合力关系、企业员工之间的团结协作关系。

篇4:加强党的建设,推动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关键词】高校 反腐倡廉教育 健康发展

反腐倡廉,教育是基础。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处于由大求强的转型时期,高校如何进一步加强反腐倡廉教育,为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已成为当前紧迫的任务。

一、必须坚持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否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是衡量党员干部党风廉政建设能力的重要尺度,也是衡量反腐倡廉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准。反腐倡廉教育工作是反腐倡廉的基础性工作,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必然要求。高校深入推进反腐倡廉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研究、探索反腐倡廉教育工作规律,并指导工作实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积极探索高校深入推进反腐倡廉教育各项工作新思路

高校深入推进反腐倡廉教育,是一项综合系统工程,当前要着重从正确把握以下六个关系入手:

1.正确把握反腐倡廉教育与高校改革发展的关系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变革和高等教育的转型,高校面临着深刻的变化和巨大的调整,保持和谐稳定对进一步促进高校改革发展尤为重要。加强反腐倡廉教育,提高干部师生对反腐败的认识度与参与度,使他们在思想上行动上和学校保持高度一致,是构建和谐校园、维护高校稳定的必然要求,是反腐败取得成功的基础保障,是促进高校改革发展的思想保证。因此,高校要将反腐倡廉教育工作纳入学校发展总体规划,放在党委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领导,与教学、科研、管理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要完善工作机制,努力形成齐抓共管“大宣教”工作格局。

2.正确把握广泛性与针对性的关系

党政干部、教师和大学生是高校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反腐倡廉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高校反腐倡廉教育的“三大主体”。高校加强反腐倡廉教育,不仅要靠党组织,还要让全校师生员工都行动参与其中,形成“众人拾柴火焰高”的良好局面,努力形成良好的反腐倡廉舆论氛围。

同时,由于他们的思想观念和各自承担的工作、责任互不相同,在反腐倡廉建设中所处的地位和发挥的作用也不尽相同。党政干部尤其领导干部是榜样,也是受监督的重点,其政治思想、工作作风和素质直接影响到校风。高校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必须突出领导干部这个教育重点。

3.正确把握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的关系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实践又是理论的基础。教育一旦融入社会实践,便会产生强大的生命力。高校加强反腐倡廉教育要坚持教育与疏导相结合。一方面,要有计划地组织干部师生学习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同志有关党风廉政建设和腐败斗争得重要论述,吃透精神,全面理解。另一方面,运用反面典型案例开展警示教育,提高感染力;另外,要将发挥高校文化特色,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廉政文化活动;要精心设计各类实践教育活动,使大学生在实践中心灵得到净化、思想得到熏陶、认识得到升华、觉悟得到提高。

4.正确把握教育与制度建设的关系

反腐倡廉教育的功效,是解决人的思想认识问题,最终体现在使教育对象形成某种行为方式和行为习惯上,使人不想腐败。其作为预防腐败产生的一种形式,只能从思想上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不能从根本上杜绝腐败行为的发生。完善的制度建设才是预防腐败的关键,并保证教育的方向和实施。要真正发挥反腐倡廉教育之功能,增强教育的实效性,就必须以健全的制度体系为支撑,否则教育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高校反腐倡廉教育工作必须从制度建设入手,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加强教育的各个方面。一是要把反腐倡廉教育纳入党的宣传教育总体部署,定期安排专题学习,使之经常化;二是通过建立和推行领导干部廉政谈话、诫勉谈话、述职述廉和廉政承诺等教育工作制度,使之制度化;三是通过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督查机制和责任机制、激励竞争机制和保障机制等,并坚决组织实施,严格考核,严肃追究,使之规范化,使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5.正确把握阶段性与持续性的关系

反腐倡廉教育是思想意识的范畴,而人的思想政治和道德修养境界的提高有一个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因此,反腐倡廉教育的作用是春风化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需坚持不懈地努力的工作。与此同时,反腐倡廉教育工作又必须注意阶段性,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和反腐败斗争中出现的新问题、新任务,根据社会发展的进程、学校改革发展的实际、干部教师队伍建设的状况和大学生思想发展显现的问题,随时调整教育的重点。每个阶段应确立一个教育主题,确立一两项教育重点内容,有的放矢地解决影响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和高校发展的突出问题,积小胜为大胜,从而保证反腐倡廉教育各项工作有计划、有系统、有步骤地深入开展。

6.正确要把握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在继承中创新,在借鉴中发展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搞好反腐倡廉教育工作必须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既要继承古今中外行之有效好做法、好经验,同时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研究新情况、发现新问题,总结新经验,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模式和载体,不断增强反腐倡廉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方面,高校要充分发挥科学研究的优势,重视和加强反腐倡廉理论研究,为廉洁教育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另一方面,高校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必须保持发扬开拓创新精神,不断创造具有时代特色的为广大师生喜闻乐见的宣传教育形式,保持强劲的工作活力。既要重视传统的宣传教育方法,又要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增强教育表达主题的送达功能;既要强化“灌输”,又要注重以人为本,采取人性化的教育方式,开辟“互动式”的教育渠道;既要重示范教育,更要重警示教育,既弘扬正气,又鞭挞腐败。同时,对已经探索成功的做法一定要坚持下去、推广开来,确保工作既充满活力又扎扎实实,做到探索一步前进一步,既“开花”又“结果”。

参考文献:

[1]秦著红,王晖.谈高校的反腐倡廉工作[J].南昌高专学报,2004,(03):9-11.

[2]范晓清,韩传国.高校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的创新思考[J].孝感学院学报,2005,(01):127-130.

[3]刚文哲.大力加强高校反腐倡廉建设[J].中国监察,2008,(09):32-33.

篇5:加强党的建设,推动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企业廉政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又是一项系统工程和全新的工作,需要加大投入、常抓不懈、不断创新、逐步推进。应该把廉政文化建设作为惩防体系建设的基础工程和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工程,着重从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培育理念、营造氛围、完善制度等方面整体推进。

一、广泛宣传,不断增强廉政文化的吸引力。要把握廉政文化宣传的内在规律,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开展主题鲜明、生动形象、丰富多彩、员工喜闻乐见的宣传活动,组织廉政文艺演出,编发廉政文化书刊,举办 廉政文化成果展,开辟网络廉政文化专栏,征集廉政警句格言,设立廉洁文化宣传景观等,让全体员工充分理解开展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不断提高对“干事、干净”核心理念和廉政文化的认知程度,做到人尽皆知,入脑入心。要通过舆论阵地,大力报道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方针政策、工作部署、重大成果和基本 经验,深入报道当前党风廉政建设所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以及主要任务,引导广大员工,正确认识和判断反腐败斗争形势,提高参与廉政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自觉 性,促进廉政文化的传播、交流和实践。

二、教育引导,不断增强廉政文化的感染力。要充分利用公司内部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简报、宣传橱窗等文化资源,发挥这些阵地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方法灵活、形式多样的特点,弘扬廉政思想,传播廉 政文化理念,营造浓厚的廉政文化氛围。

要把廉政文化教育纳入员工培训规划,在岗位培训、后备干部培训等教育中设立专题内容。要广泛开展读书 思廉活动,定期为员工购置廉政文化及反腐倡廉书籍,倡导和培养“常读书、读好书”、“读书修德、以德律己”的良好习惯。要通过树立反腐倡廉先进典型、评选 勤廉兼优干部、组织先进事迹报告会等活动,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

三、健全制度,不断增强廉政文化的约束力。要坚持将廉政文化理念融入制度,实现廉政文化与公司廉政从业制度、生产经营管理制度的对接,用制度体系规范从业行为,弘扬廉政精神,形成长效机制,是廉政文 化建设保持生命力和持续性的有效途径。一是建立健全完备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制度,以及廉洁从业规定准则、行为规范等。二是把廉政文化的要求纳入各 项经营管理制度中,尤其是体现于人、财、物等重点管理环节,贯穿到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层面和工作流程,抓好招投标、资金运作、市场营销、物资采购、产权交 易、人事任免等方面的制度完善,通过设置权力界限、实施市场化运作和制定业务往来廉政公约等规范,规范企业运作方式,规范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用权行为,努 力把廉政思想变为廉洁规范,廉洁规范变为廉洁行为,逐步建立起覆盖企业经营管理、规范党员干部行为的廉洁制度体系。三是加强制度的执行力建设,对制度落实 情况进行必要的监督检查,增强执行制度的刚性和自觉意识,使制度真正成为实践廉政理念和强化反腐倡廉的基础保证。

篇6:加强党的建设,推动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加强法治政府建设 推动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发展

胡锦涛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建设法治政府作为推动县域经济转型、全面构建和谐青龙的基本性工作来抓。近年来,青龙发展可谓日新月异,一派欣欣向荣、百业复兴的喜人气象。在这种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跨越时期,必然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大转型,必然带来人们利益格局的改变、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波动,以及各种社会矛盾的滋生。而要应对这些发展过程中所必须面对的问题和矛盾,实践证明,以“规矩”成就“方圆”,加强法制建设,推进依法行政,树立法治权威,是营造公平正义、规范有序的发展环境,引领广大干部群众走科学发展之路的基本方略。

一、树立法治理念,使依法行政成为科学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必要前提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包含着“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的基本内容。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看,树立法治理念,自觉依法行政,是改善发展环境、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必要基础。

严明的法治环境是最好的发展环境。当前,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呈速度快、发展方式多样、参与主体多元化的特点,要维护和保障良好的发展秩序,必须要求参与经济和社会管理活动的各方,无论是政府职能部门,还是企业、公民和社会组织,一切经济活动和社会管理活动都必须按照法制的要求进行。各方职责法定、权益明晰,才能在法治框架下有序运行,才能合理取得并有效保护预期的发展成果。

依法行政是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实现自身价值和加强自我保护的首要前提。无论是一个领导班子,还是每名党员干部,只有在依法行政的前提下,其从政行为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才是合法有效的,才能得到法律的保护和巩固。一个违法的行政行为,不但无法实现预期的施政效果,也将使自身因违法而受到法律的追究。

依法治国是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的指导思想和内在动力。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以合法的渠道和方式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是推动新时期经济社会科

学发展的最积极最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在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时,政府部门和司法机关必须在法治范畴内依法进行,既不能法外开恩,给社会造成错觉,也不能滥用权力,动辄打击报复,将人民内部矛盾激化成敌我矛盾。要遵循公平正义的原则,努力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法律规定的合法权益,必须受到保障;没有法律依据、漫天要价,也不能屈从纵容。要通过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引导形成一种健康积极的社会心理,即任何人通过合法渠道和方式表达诉求、争取权益,其合法权益都将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以依法治国的施政理念,将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和化解社会矛盾纳入法治的轨道,从而能够避免非法治的不可预期、对抗与暴力,实现法治的和谐与社会稳定。

二、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推行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是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是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需要,也是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根本途径。近年来,我县在转变政府职能、改革和创新社会管理方式的过程中,大力推进依法行政,政府法制建设不断加强,行政决策机制更加科学,行政执法体系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人员和各级领导干部的法制观念不断增强,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在经济社

会迅猛发展的同时,法制建设的步伐相对缓慢,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衔接不够及时和科学,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变化的新形势和新任务。突出表现在矿业生产、国土安全、环境保护、城市拆迁等重点工作中,面对一些新现象、新矛盾和新问题,有些职能部门及其执法人员反应迟缓、迷茫失措,欠缺法律素养,执法能力不强。在不能严格依法行政的情况下,造成矛盾涌现、秩序混乱、工作被动、发展受阻。为提高依法行政水平,首先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加强法制建设:

一是搞好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的衔接,在所有领域和环节实现“有法可依”。要结合我县实际,加强调研,依据法律法规有针对性地完备相应的规章制度。无论是招商引资还是矿业发展、城市建设,只有遵循明确、合法、统一的行为规范和标准,才能最大程度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秩序,减少偏颇和损失,保证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二是加强执法人员队伍建设,切实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在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过程中,要加强法制教育,培树法治理念,着力打造法纪严明、行为规范、诚信有力的政府形象。要努力建立一支政治合格、纪律严明、业务精通、作风过硬的行政执法队伍。一方面要强化教育和管理举措,实切增强执法人员的法制观念,强化法治意识;另一方面,要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执法人员的法律知识和业务水

平,提高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能力。

三是加大政府信息公开程度,营造阳光、透明、健康的法治氛围。对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党和政府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政策文件,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的施政事项,以及对违法违纪案件的查处情况,都应扩大公开程度,确保公开透明。只有把法律依据、行政权力、行政行为和结果置于公众的视线之内,才能有效深化人们对权利、责任和法律的认识,才能有力推动政府机关依法行政、市场主体依法经营、普通公民依法办事,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方利益主体自觉接受法制的规范和调整。

三、严查重点领域渎职侵权违法犯罪,为推动县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近年来,党中央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不断加大教育、制度、监督、改革、纠风、惩治等工作力度,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新的明显成效。但是,当前反腐倡廉形势依然严峻,除传统意义的贪污腐败之外,在一些重点领域,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渎职侵权违法犯罪呈上升趋势,其危害程度更大,社会反响更强烈,严重影响了政府形象,制约了科学发展的进程,引起了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今年,胡锦涛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专题研究了反渎职侵权工作。中央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大惩治和预防渎职侵权违法

犯罪工作力度的若干意见》,把各地的惩治和预防渎职侵权违法犯罪工作推向了高潮。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加大重点领域渎职侵权违法犯罪案件查办力度,推进重点领域的反腐败斗争,成为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法制动力和司法保障。

一是关注民生,强化监督,努力挖掘重点领域渎职侵权案件。随着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主体渐趋多元,矿产资源开发、土地流通流转、工程建设、城市拆迁等事项每天都在发生,整个市场经济发展的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都变得更加复杂。这就给负有监管责任的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提出了更加艰巨的任务和新的挑战。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如果不能依法履行职责,就容易发生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等渎职侵权犯罪。从我县近年查办的渎职侵权案件看,发生在企业税费收缴、安全生产、国土资源管理、森林资源保护、征地拆迁等领域成为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等犯罪多发易发的领域。这些领域的职务犯罪,不仅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破坏资源环境,损害国计民生,而且直接影响广大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危害公平正义,败坏党和政府形象,妨碍经济发展,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努力挖掘这些领域的渎职侵权违法犯罪,依法予以严惩,营造“违法必究”的法治氛围,既是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需要,也是促进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依法履行监管职责、有效服务大局发展的重要手段。

二是健全机制,加大力度,严肃查办重点领域渎职侵权犯罪。要进一步加大渎职侵权案件的查办力度,健全办案机制,重视犯罪预防,加强工作协调,完善法制建设,坚决遏制一些领域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势头,确保犯罪行为受到追究,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司法机关应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忠实履行职责,加大工作力度,提高工作水平。要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针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查处影响科学发展、损害国计民生、危害公平正义、破坏和谐稳定的渎职侵权违法犯罪案件,特别是对国家机关和领导干部滥用职权、失职渎职等违法犯罪案件,滥用司法权、行政执法权、行政审批权给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案件,严重侵害群众利益案件,群体性事件和重大责任事故背后的渎职侵权违法犯罪案件,要下大力气予以彻查严办。

三是注重宣传,教育警示,构建对重点领域渎职侵权违法犯罪的惩防一体化工作机制。实践中我们发现,很大一部分渎职侵权违法犯罪并不是出于主观故意,而是源于对自身职责认识不清、责任意识不强、法制观念淡漠,如果前移关口,注重预防,增强执法机关和工作人员的法制观念和履责意识,很多违法犯罪行为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所以我们主张以重点领域的渎职侵权违法犯罪为典型案例,利用重点领域

篇7:加强党工建设 推动企业和谐发展

XXX公司党政工坚持以人为本,把加强企业工会建设作为企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形成了“党支部领导出点子,行政支持出银子,工会牵头组织搞活动找位子,职工广泛参与拔根子”的良性互动新的工作格局。随着企业的发展和企业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企业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会的组织建设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近年来公司党支部工会在上级党委工会的正确领导下,公司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工会组织建设工作做了一些尝试性工作,使企业收到了平安和谐,共创共赢的良好效果。具体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理清思路抓党建健全制度促工建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的战斗堡垒,是党的战斗力的根基。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XXX亲自主持召开专题会,就公司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会组织建设作出部署和安排,提出“党工建设要加强,围绕党建抓工建,建家建制搭架子,务实联动创机制,开展活动促发展”的党工建设工作思路,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创新活动方式,强化工会组织功能,要求公司按规定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严细制定工作计划,围绕企业发展和经营管理,务实开展各项活动,努力实现党工建设和企业发展的双赢效果。行政一班人必须全方位支持,要人给人,要钱给钱。随着公司办公条件的改善,党支部和工会要高标准建家,找准企业与职工所需开展工作,干部职工全员参与全力配合工作。一是公司行政支持力度大,先后投入XX多万元,建起

了党支部、工会办公室,职工书屋和多媒体教室,多功能娱乐室,健身活动室,台球、乒乓球室,棋牌室等相关设施,使党支部和工会有了家,党员干部和职工有了活动阵地。同时按要求配齐党支部班子成员,对班子成员进一步明确分工,配备了专职和兼职工会干部,建立了工会必须的管理组织。二是党支部在加强党内活动的同时,要求工会组织在建章立制的基础上,结合企业发展和职工所需,务实开展有利于企业和职工双赢的各项活动。三是建立了职工书屋相关制度,使职工书屋做到有组织领导、有统一书架、有专人管理、有借阅制度、有规章制度、有正常活动。改善职工读书环境,满足全员职工精神需求,这不仅丰富了职工业余文化生活,提升职工文化素质和精神文化生活品味,还切实推进企业精神文化建设步伐。

二、围绕企业和职工所需积极开展内容丰富的各项活动 公司工会按照党支部要求,为了提高党员干部和职工综合素质,广泛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当学习型职工”活动,充分发挥“职工书屋”的载体作用,在企业内部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党员干部和职工读书情趣,提高读书学习和提升专业技能效果,使书屋成为职工精神的加油站,创建和谐的连心桥,利用职工书屋开展读书活动受到党员干部、职工的欢迎和领导的充分肯定。公司结合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各项活动。利用公司十年厂庆组织企业职工自编自演节目搞庆典,用不同文艺形式讴歌鸿泰十年创业中涌现出的先进事迹和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感人故事,畅想鸿泰自强不息、奋力拼搏谋发展的美好未来。“三八”妇女节开展“巾

帼不让须眉”演讲赛活动,激发女工自尊、自爱奋发向上的工作热情。“五一”国际劳动节,组织开展劳动技能比武大赛活动,并将获胜的比武“状元”表彰奖励,享受一年每月补助50元特殊技能津贴,使他们不但有面子,更要得到实惠。极大地调动了全体职工比、学、赶、帮、超的劳动积极性,职工专业技术水平不断提升。还举行音乐乐理知识培训和书法大赛,提高职工的艺术素养,陶冶艺术情操。公司通过这些活动使职工的专业技能显著增强,职工精神品位有效提升。公司党支部指出要切实加强党建带工建工作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提出明确要求,不断提高党建工建工作水平,并授权由工会牵头组织各生产部门对职工提出的合理化建议进行核实确认,只要对企业有帮助,将根据贡献大小分别给予20—1000元奖励,有力地推动了企业民主参与、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工作进程,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明显加强。大力实施“帮扶困难职工,定期开展送温暖”活动,春节为困难职工送去生活必须慰问品,平时职工遇到困难,协调企业组织职工伸出援助之手,少则几千,多则上万,拉他们走出困境,帮助困难职工鼓起直面生活的勇气。冬天为职工谋福利,夏天送防暑降温食品和茶水到车间,这些活动的开展实现了企业党支部、工会与职工的良性互动,取得了“党建带工建,工建促党建”的理想效果。

三、靠掘源蓄势,夯实企业的发展后劲

公司经过十年地艰苦创业,不仅完成了企业发展初级阶段的原始积累,而且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张,固定资产的投资力度加大,一大批

设备技术改造项目完成,管理制度的日臻完善,管理构架的自成体系,人才技术的储备和各种软硬实力的日益增强,已经为企业长足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0年公司决策层提出了“企业实施二次创业年”的奋斗目标,计划用五年时间,组建企业综合性集团公司。企业产值税利在2009年的基础上到2015年实现翻一番,企业的战略规划远景已经定格,各项工作已按计划全部启动,并正在付诸实施和全面铺开。随着公司“精诚、团结、创新、超越”的企业精神感召,“为员工搭建成长平台,为文化产业服务,为全社会造福”的使命感增长,“用心做事,追求卓越”的核心价值观的确立,以及相继推出的“创建学习型组织”,“以党建带工建,以工建促党建”,“创建平安和谐企业”,“企业为我搭好台,我为企业做贡献”等一系列创建活动地展开,企业不但“储能蓄势”的作用达到有效发挥,而且企业的活力和旺盛生命力达到了显著增强。现在公司上下群情激动,干部职工同心同德,信心百倍,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我们坚信,公司提出的“发展增速、项目加快、人员增加、员工加薪、安全升级”的“人企合一”企业平安和谐建设目标一定能实现。公司既定的“企业发展、员工成长、恩报家国、回报社会”的夙愿一定能够圆满实现。

四、党建帶工建党工共建共赢

公司按照公司党支部组织“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发展业绩好、职工反映好”的“五好”标准,以及工会组织“有一个健全的领导班子、有一条畅通的民主渠道、有一套基本的维权机制、有一个丰富的活动平台”的标准,积极参加公司企业“党建帶工

篇8:加强党的建设,推动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一、 锐 意 进 取, 改 革创新,民政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民生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

全区城市低保对象70.8万人,保障标准达到月人均472元,较上年提高28元,增长6.3%;农村牧区低保对象122.6万人,保障标准达到年人均3229元,较上年提高267元,增长9%;农村牧区五保对象8.8万人,集中和分散供养标准分别达到年人均6670元和3643元,较上年提高532元和300元,增长8.7% 和9.1%;城镇“三无”人员1.5万人,集中和分散供养标准达到每人每月784元和560元,较上年提高84元和60元;“三民”2.6万人,生活补助标准每人每月较上年提高20元;孤儿6900人,集中和分散供养标准分别达到月人均1232元和1008元,较上年提高132元和108元,四类特殊群体生活救助标准均比上年提高12%,各项民生指标均位列全国前十位的水平,有效编密织牢了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安全保障网。

(二)民政重点工程进一步加强

在养老设施建设上,通过“以奖代补”支持各地建成6个盟市级和51个旗县级示范性老年养护院。各地累计投入21.5亿元用于支持农村牧区互助幸福院建设,新增养老床位8.5万张。全区养老床位总数达到20.5万张,平均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达到47张,位居全国前列。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30% 以上,为扩大养老服务消费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社区基础服务设施建设上,共下拨社区建设奖补资金5000多万元,全区社区办公和活动场所达标率达到86.4%,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在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上,共投入福彩公益金3500万元,新建、续建自治区代储库2个、盟市级储备库8个、旗县级储备库26个。截至2014年底,自治区本级储备库、东部救灾物资代储库、西部救灾物资代储库、8个盟市储备库和75个旗县储备库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完成规划建设目标任务的90% 以上。在殡葬和流浪乞讨救助设施建设上,共投入资金3190万元,支持盟市新建殡仪馆8所,新建公益性公墓6处,更新殡葬设施10套,新建县级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5所,进一步改善了全区殡葬和流浪乞讨救助服务设施水平。

(三)政策创制和改革创新进一步深化

在社会救助方面,建立了社会救助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和“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救急难”主动发现、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等6项工作机制,在23个旗县(市、区)开展“救急难”试点工作,确保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在社会养老方面,建立了养老服务机构等级评定制度,在包头市、乌兰察布市、锡林郭勒盟和鄂尔多斯市分别开展城市养老、农村养老、牧区养老、社会化养老四种养老服务模式试点,社会养老服务呈现出改革创新、机制完善、示范引领、多元发展的大好局面。在规范和培育社会组织方面,改革社会组织登记管理体制,下放了审批权限,社会组织管理进一步规范,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在提供公共服务、优化政府职能、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方面的生力军作用初步显现。在社区治理和体制改革方面,在全国率先明确社区居委会依法自治履职事项清单,促进社区居委会职能归位,创建农村牧区社区建设试点达到400多个,社区治理和基层民主建设水平显著提升。在社会事务方面,制定下发了《关于发挥党员干部带头作用全面深化殡葬改革的实施意见》等4项政策文件,在鄂尔多斯市、赤峰市、乌兰察布市开展未成年人社会保护试点,社会事务管理改革取得新进展。在双拥优抚安置方面,制定下发了《退役士兵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实施方案》等2项政策文件,建立优抚对象联络员制度,把“开放教育进军营计划”和“免费中等职业教育”两项教育培训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了退役士兵教育培训全覆盖。

(四)民政社会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强化

一是强化专项社会事务服务。共为全区1.4万名困难群众减免了基本殡葬费用1166万元,减轻了特困群众的殡葬负担;积极组织开展了“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共救助流浪乞讨人员1.6万人次。二是强化区划地名管理服务。审慎做好行政区划调整调研审核,开展平安边界创建活动,排查行政区域界线隐患矛盾,推动省界和盟市界线联检,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启动实施,进展顺利。三是强化城乡社区服务。大力开展“全国和谐社区示范单位创建活动”,积极探索社区服务新模式,推行社区为老服务、示范慈善超市、政府购买社区服务和社区足球试点,推进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和智慧社区建设。

二、 深 化 改 革, 攻 坚克难,全力以赴做好 2015年工作

2015年,要清醒认识新常态下经济下行压力与民生投入逐年增大之间的矛盾、民政现有保障能力不足与困难群众新期盼之间的矛盾、民政工作方式滞后与转型发展之间的矛盾,把握新常态下国家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大好机遇,围绕法治民政建设这一主线,深化改革,切实发挥民政在民生保障和社会治理中的骨干作用。

( 一 ) 加强以养老服务业为重点的社会福利事业

一是深入开展“养老服务机构管理年”活动。加强各类养老服务机构等级评定工作,推动养老服务规范化建设、标准化服务,提高养老服务机构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水平。二是深化养老服务改革。支持各种类型的养老服务模式改革试点,探索推进公办养老机构“公建民营”改革,推动建设“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机构,探索建立养老机构责任保险、老年人护理保障和养老护理人员补贴制度。三是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建立政府购买养老服务机制,培育壮大社区为老服务社会组织,鼓励引导社区为老服务社会组织发展,提高城乡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覆盖率。四是拓展儿童福利。落实好孤儿保障政策,鼓励支持有条件的盟市继续开展建立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试点工作,推动建立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五是促进慈善事业发展。制定出台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配套政策,完善慈善事业与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的政策衔接,落实慈善捐助减免税制度,推动各类公益慈善组织发展,加大慈善超市建设力度。

(二)加强以“兜底线”、“补短板”为重点的社会救助能力建设

一是健全社会救助管理服务机制。强力推进低保对象认定综合指标体系,全面建立社会救助联席会议机制和申请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信息共享机制,实现旗县(市、区)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全覆盖。二是编密筑牢基本民生保障的安全网。稳增缓提城乡低保、五保供养、“三无”人员、“孤儿”、重点优抚对象等特殊困难群体保障指标,全面开展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实施好急难救助、贫困家庭大学生救助、一吨煤救助、住房救助和“十个全覆盖”中高龄津贴发放等项惠民工程,全面完成农村牧区“五保”供养服务机构法人登记工作,增强综合防灾减灾能力,提升减灾救灾水平。

(三)加强以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和居民自治为重点的社会治理能力建设

一是深化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制度改革。制定出台《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的意见》,降低社会组织准入门槛,减少行政审批环节,简化办事程序。二是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加大培育孵化力度,在全区盟市、旗县逐级成立社会组织孵化基地,逐步建立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制度,增加购买服务资金,扩大购买服务的种类和数量。三是规范社会组织行为。研究制定《社会组织行为准则》,指导社会组织按照现代社会组织体制要求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和内部民主决策机制。四是加强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按照国家城市社区服务站建设标准,规范社区服务设施建设,整合资源、完善功能,提升社区综合服务水平。五是推进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探索政社分开,推进政社互动,鼓励盟市、旗县市区开展社区治理体制改革创新。六是推进农村牧区社区建设和“村改居”工作。出台自治区农村牧区社区建设实施意见和农村牧区社区建设标准,总结推广农村牧区社区建设经验,进一步创新模式,扩大试点范围,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七是扎实做好第九届嘎查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加强农牧区基层组织建设,为农牧区经济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四)加强以服务国防军队建设为重点的双拥优抚安置工作

一是提高优抚保障水平。制定出台《内蒙古自治区军人抚恤优待办法》,继续提高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二是深化落实退役士兵安置改革。建立健全退役士兵安置改革有关配套政策,落实退役士兵安置改革任务,妥善解决安置遗留问题。三是加强双拥工作。开展自治区第九次“双拥”模范城(县)创建活动,进一步加强“双拥”社区建设,做好部队科研试验和演习训练的协调及服务保障工作。

(五)加强以惠民殡葬改革为重点的社会公共服务工作

篇9:加强党的建设,推动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关键词:农村;文化建设;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0.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7-0042-1

1 当前新农村建设文化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现阶段,农村文化建设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为:农村文化建设投入明显不足。资金投入少或无资金保障是制约农村文化建设的主要瓶颈。农村文化建设所需要的资金投入,一是依靠上级拨款,二是乡村自筹,但均没有保障;文化阵地作用发挥受限。由于缺乏必要规范的建设管理和监督机制,文化阵地萎缩现象比较严重,文化站很难发挥自身提高农民文化素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上的作用。文化站工作人员由于乡镇中心工作繁多,文化專职干部常常不专职,经常去做乡镇领导分派的其他工作,致使农村文化工作被放在一边,应当开展的文化活动无法开展;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相对薄弱。重视经济的发展,忽视文化的繁荣,已经成为经济社会转型期的一种缺失。一方面由于国家财政投入不足,地方财政又有困难,未能落实每年地方财政收入用于文化建设的政策,导致文化设施建设滞后。另一方面为农民提供的公共文化产品总量偏少、质量不高。全市农村尤其是边远山区农村的文化生活相对贫乏,农村文化活动内容、方式单一,远远不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农村文化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农村文化工作干部整体素质偏低,一些文化站没有正式编制,有的文化站有编无人,有的综合文化站编制被挪作他用。许多干部职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养成的“等、靠、要”思想尚未完全改变,缺乏开拓创新精神。

2 对策与建议

2.1 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以政府为先导,以乡镇为依托,以村落为重点,以农户为对象,以农民为主体的新农村文化建设纳入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财政支出预算,列入乡镇、街道、村两委主要领导任期责任,作为工作实绩考核内容之一。每年召开1~2次专题会研究文化工作,并切实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确保农村文化建设各项目标任务的实现。提高对农村文化建设工作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整体工作中地位的认识。摈弃将文化工作置于附属地位的观念,充分认识农村文化建设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工作内容。在经济发展壮大的过程中,让广大农民不断提高物资生活的水平的同时,也应得到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2.2 加大对农村文化事业建设的投入力度

一是县(市、区)、乡镇政府对乡镇文化站、文化中心等公益性事业单位要有经费保证并随经济增长逐年增加,二是要扩大公共财政覆盖的范围,不断向薄弱地区和革命老区倾斜,保证一定数量的财政资金用于薄弱地区和革命老区的群众文化建设。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要有独立设施,设备齐全,正常文化活动和重大文化活动有专项经费补助,积极支持和鼓励各界力量对乡镇、街道文化建设的扶持和捐赠。三是积极争取更多中央补助和省级扶持资金对我市农村文化建设的资金支持。

2.3 大力开展各种有益的群众文体活动

切实加大各种送文化下乡活动的力度,动员和组织志愿者开展骨干培训、技术推广、品种更新、市场开拓等服务活动,帮助解决农村经济发展中人才、管理、技术等方面的难题。动员和组织文艺志愿者经常下乡,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活动,教育广大村民学科技、讲科技、用科技,提高农民素质。积极探索“三下乡”活动的长效机制,使“三下乡”变成“常下乡”。支持和鼓励文化和体育工作者积极利用农闲、节庆和集市,组织举办农民运动会、地方戏曲表演、农产品评比等趣味性强、内容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强化对农民群众的教育和引导,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设村民学校,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科技、书法、美术、摄影、文学、舞蹈等培训,为农村培养各类科技文化人才,提高农村群众的整体知识水平和文化层次,把科技下乡和文化下乡有机地结合起来。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教育村民自觉抵制迷信和赌博等不良风气,积极参加一些健康的文化活动,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2.4 稳定发展农村文化队伍

采取有效措施,稳定和发展专、兼职结合的农村文化队伍,逐步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每个乡镇至少有1名专职文化干部,2万人以上的乡镇、街道还应配备兼职文化工作人员,并落实相应的工资福利待遇;有较为完善的岗位责任制和各项规章制度,业务活动正常有序;村建文化室应配有管理人员1人。村级文化协管员按照职责完成任务,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在促进乡村文体建设上有所贡献。

2.5 发展文化产业,着力打造新农村特色文化

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必须继承并弘扬农村的传统文化,打造新农村的特色文化。积极挖掘、整理,并加以继承、弘扬、创新,让其承载更多更丰富的新内容,结合具有乡镇地域特色的农民艺术、食品和农林产品,以打造新农村的特色文化,并通过有效开发,实施特色文化品牌战略,力争培育出一大批文化名镇、名村和名品,为新农村文化建设增添后劲。

参考文献

[1] 任炎尧.浅析新农村建设视域下的群众文化.群文天地,2011-06.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文化部国家计委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2002-03.

[3] 吕效球.新农村文化建设研究.中共辽宁省委党校硕士论文.2008-05.

篇10:加强党的建设,推动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矿业(集团)公司新班子上任伊始,就把加强员工队伍建设作为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和长远之策来抓,倡导“谁拥有高素质的员工队伍,谁就拥有发展潜力和不竭动力”的企业发展理念,在各级班子中形成了今天不抓员工队伍建设,明天企业就没有发展的共识,提出并确立了加强员工队伍建设一抓三年不变的总体框架和“巩固稳定、壮大提素、精干优化”的基本思路,突出采掘一线员工、高技能员工和工程技术人员队伍建设三个重点,以“忠诚教育、能力培养、行为训练”为内容,统筹规划,精心组织,多策并举,强力推进了员工队伍建设,使员工精神面貌焕然一新,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升,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安全生产经营、党建、精神文明建设等各项工作总体持续攀升,企业竞争实力进一步增强。他们在加强员工队伍建设上的成功作法,主要是:

制定优惠政策稳定壮大队伍。受市场经济影响,鸡西矿业集团公司也曾一度存在采掘一线员工,特别是高技能员工和工程技术人员流失问题。面对这一现状,领导坚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组织有关部门制定了特殊招工政策,出台了采掘工出勤奖和采掘一线工资倾斜政策,用提高待遇吸引人。两年来,不仅出现了外出员工“回流”现象,而且新招录采掘工3000多人,新组建37个采掘队组,保证了生产发展需要。坚持就地取才,定向培养的原则,利用职业技术培训中心,举办了采矿、机电、地测等专业脱产学习班,培养了265名中专毕业生全部充实到生产一线技术队伍,并先后与黑龙江科技学院等高等院校联合办学,培养采矿、机电本科生275人,较好地缓解了技术人才紧张的局面。坚持人才兴企战略,组织制定了《科技效益项目奖励管理办法》、《科技进步奖励办法》等激励政策,拿出40多万元对有贡献的技术人才和技术能手进行表彰。同时不断提高技术人才的各项待遇,注重在工程技术人才中发展党员和提拔干部,评选先、优时,技术人员必须达到30%以上,使技术人才在创造价值的同时得到了认可,增强了对企业的依赖感和忠诚度,使队建工作实现了由点上突破向面上拓展,由井下向地面延伸,由单纯巩固扩充向全面提素提升,为企业持续发展提供了人力保证。

拓宽培训渠道提升优化队伍。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领导班子提出了结合实际,区分层次,多策并举,不断提高队伍整体素质的培训思路,先后以四级培训和脱产培训为主要形式,对5658名特殊工种人员进行系统培训;以五级培训为重点,投资200多万元,上齐培训设施,坚持“五位一体”培训模式,严格按照“四统一”标准组织教学,使安全教育培训朝着日常化、全员化、规范化迈进。这一成功作法在全国安全生产培训工作座谈会上介绍了经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做出决定:全国煤炭行业安全培训向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学习,以准军事化训练为标尺,培养员工严明的纪律、雷厉风行的作风和顽强拼搏的精神,提升了队伍的战斗合力和执行能力。目前已有23000多名员工接受了准军事化训练;以岗位练兵、师徒“传帮带”为载体,激励和带动员工学业务、比技能,先后有6544名员工经考试合格获得了技术等级证书;以中心组学习为主导,组织各级班子围绕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企业和领导方法等方面专题学习,提高各级干部驾驭局面的能力;以借鉴先进企业经验为目的,组织专业干部外出考察学习,开阔视野,加快知识技术更新;以定期集中轮训和重点培养为手段,先后对1331名处、科级干部进行培训,选派60名有发展潜力的年轻人才参加清华大学115执行力培训班,培训工程技术人员275人。通过多渠道培养,员工队伍整体素质实现了新的跃升。

上一篇:浙江大学校庆征文下一篇:关于入党转正申请书提交日期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