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思想内容

2024-04-11

诗歌鉴赏之思想内容(通用6篇)

篇1:诗歌鉴赏之思想内容

古代诗歌鉴赏之思想内容教学目标掌握诗歌思想感情的鉴赏技巧.学会评价诗歌的思想感情.掌握不同题材诗歌的特征及鉴赏方法.古诗中常见的思想感情忧国忧民建功报国怀古伤今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思乡怀人长亭送别思乡念亲相知相思别恨离愁„„„„古代诗歌中常见题材

一、写景诗

二、咏物诗

三、思乡诗

四、边塞诗

五、怀古诗

六、感怀诗

七、山水诗

八、送别诗

九、哲理诗

十、闺怨诗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①在诗中作者写哪几种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征?明确:景物:月落、乌啼、满天白霜、江边的枫树、渔火、寒山寺。特征:秋夜幽寂清冷。②通过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写出落榜后孤孑清寥、愁绪满怀的情感。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①作者在这首诗中塑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明确: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初秋的傍晚,幽清明净。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水中碧莲,是空山秋天恬静幽美的景象。②这种意境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理想?明确:通过诗一般景物的描写,反映了诗人过安静淳朴生活的理想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诗中以物芳而明志洁,以人和而望政通。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也是为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绝句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①写出这首诗歌的艺术手法。明确:一句一景,情景交融;对仗工整,又自然流畅,毫无雕琢。②这首诗歌表现出春天怎样的特征?明确:写出初春时节自然界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景象。在狱咏蝉骆宾王西陆①蝉声唱,南冠②客思深。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注:①西陆:指秋风。②南冠:指囚徒。写作特点:

1、既然咏物,要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或写其所处环境,求其“形似”。[曲尽其妙] 2、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 不滞于物] 3、从整体构思看,托物言志,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4、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除了正面描写之外,还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蝉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这是一首咏物诗,以蝉喻作者自己。前四句写蝉的艰难处境:由于自

命高洁,总是食不果腹;虽然竭尽全力地叫,也是白费精神,得不到同情。这实际是说诗人自己。下面四句则直抒胸臆。三联上句说自己官位低微,无所归依;下句说田园都荒芜了,还做这个官干什么呢?透出要辞官归隐的心意。尾联又把自己的命运和蝉联系起来,从蝉的叫声得到警示,醒悟到自己和蝉一样清苦。作者是怀着崇敬和同情的心情写蝉的,用蝉来警戒自己,要像蝉那样保持清高和廉洁,即使政治环境恶劣,也永远不变初衷。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咏物言志诗先要看清所赞扬的“物”有什么特点,其次再分析作者所赞扬的精神和品质。本诗是说,松树在小的时候没有引起人的重视,直到高耸入云,人们才说它高。可以想到作者是以“小松”自喻。2000 年北京春季高考题:蝉虞世南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鉴赏方法1、“读清”全诗2、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3、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4、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白云泉白居易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⑴简要分析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⑵本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何突出特点?试简要分析。本诗抒情主人公是一个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诗人的这一思想充斥在整篇诗作中。诗人以“云自无心水自闲”自况,表面上写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潺,自由流淌,从容自得,实际上正是诗人内心的独白。诗人运用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在比喻恬淡的胸怀和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风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意深,理趣盎然。柳李商隐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注]李商隐青年时就考中进士,朝气蓬勃,充满信心,然而由于党争倾轧,使他长期沉沦下僚。诗人写此诗时,妻子刚病故,自己又将只身赴蜀,去过那使人厌倦的幕府生涯。⑴试析“曾逐东风拂舞筵”中“逐”字的精妙之处。⑵试析这首诗对比的表现手法。⑶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逐”字写柳枝追逐春风,运用拟人手法,变被动为主动,写出了柳条的蓬勃生机。前两句写春日之柳追逐东风,在繁花似锦的春日,在热闹非凡的乐游苑的舞筵上,与舞女翩翩起舞;后两句写秋日之柳,清秋斜阳,秋蝉哀鸣,何等萧条凄凉。春日之柳的繁盛反衬出秋日之柳的衰落,表现

出作者对秋日之柳的悲叹之情。伤迟暮,自叹身世。(表达作者壮志难酬、命途多舛的悲凉心境。)咏柳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这首诗题为“咏柳”,实际上托物寓意。请细加揣摩,分析其寓意。通过对柳树“倚得东风势便狂”“飞花蒙日月”的描摹,写出了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小人;并用“天地清霜”警告他们必无好下场,难逃灭亡的命运。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了解常见思想情感。羁旅愁思:孟浩然《宿建德江》思念亲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征人思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闺中怀人:王昌龄《闺怨》

2、分析人们思乡缘由。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漂泊在外;贬官异地;雁归故乡逢年过节。

3、人们在诗中如何表达思乡之情?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除夕;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托物传情;月、雁、笛、柳因梦寄情;

1、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2、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妙喻传情:乡愁鉴赏方法

1、初读全诗,整体感知,确定情感类别2、抓关键句,挖掘字词,初悟情感3、抓住意象,构建图景,再悟情感4、根据题目,组织语言,形成答案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注] ①征铎:车行时发声的铃。②杜陵:在长安城南,是诗人的安家之地。⑴诗中除了“晨起”、“鸡声”表现了早行之外,还有什么词语也表现了早行?此诗颔联上下句除对仗外,其构成形式还有什么特点?⑵“凫雁满回塘”表现了怎样的意境?联系首联解说作者这样写的意图。⑴①还有“月”“板桥霜”,月尚未落,板桥结霜,可见其早。②由名词连缀成句,一字一景,收到了蒙太奇的效果。⑵“凫雁满回塘”表现了春回故乡、野鸭满塘的温暖意境。通过这个温暖的乡梦反衬了漂泊在外的作者对家乡杜陵深切的思念。边塞诗赏析要注意:①了解时代背景;②体会思想感情;③感受艺术风格边塞征战诗的鉴赏方法。第一,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边塞诗是最能体现国运兴衰的作品,因此,我们在接触这类诗歌时,如果能对作者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对体会作品的内容和作者的感情肯定是大有帮助的.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王昌龄)„„豪迈,勇敢,一往无前!从玄宗即位到代宗登基(712――762),这半个世纪通常称为盛唐。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开疆拓土,不少文人,或投笔从戎,或置身幕府,因而出现了大量的边塞战争题材的作品,形成了唐代蔚为壮观的边塞诗派。又称为“高岑诗派”。到了中晚唐,国势开始式微,虽然诗人们也仍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不免夹杂了多少悲壮,多少婉伤:“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李益),“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到了宋代,国家在民族斗争中一直处于劣势,外侮不断,国难当头,在边塞征战诗中流露出来的感情,就更多地体现为报国无门的愤懑,如陆游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更多地体现为归家无望的哀痛,如“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尽管仍洋溢着一股爱国热情,但和盛唐时代的边塞诗相比,不免更多一些凄厉,更多一些惆怅。第二、注意区别各自的思想内容感情特点。有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有报效国家的激情:“誓欲成名报国,羞将开口论勋”(张说)。有的写出征士兵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有的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残酷,有的反映对帝王黩武开边的不满和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恨,有的陈述久戍边关对家乡和亲人的怀念,有的惊异于塞外绝域那种迥异于中原的风光„„第三,分析边塞诗的不同艺术风格。在大量边塞征战诗中体现出来的艺术风格是很不相同的,有的豪放旷达,如前述的“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有的雄奇壮美,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有的豪壮悲慨,如杜甫的“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有的委婉清丽,如李白的“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只有通过对诗歌字句的细细体会,才有可能准确领会到由于不同时代、不同内容,以及不同诗人的不同艺术素养、不同生活遭际,反映在边塞征战诗这个大主题下异彩纷呈的不同艺术风格。边塞诗的主要特点:(1)内容:边塞风光(奇丽壮阔)统治者(穷兵黩武)将士(生活艰苦)(2)情感:对家乡思乡念亲;对友人惜别感伤;报国豪情;壮别感奋(3)风格――雄壮豪迈。(4)常用手法――比喻、夸张、用典。(5)常用词语: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胡羌羯夷碛西轮台龟兹夜郎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

四、常用的评析词语:雄奇奇丽奇寒辽阔壮阔广阔豪迈豪情报国之志杀敌豪情英雄气概昂扬精神厌战情绪深切同情别董大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形象--景物:黄沙蔽日,北风劲吹,大雪飘飞。荒凉

篇2:诗歌鉴赏之思想内容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 灌云县第一中学 刘艳玲 【本课目标】

1、熟练掌握诗词中常见的有关思想 内容的术语;

2、熟练掌握思想内容鉴赏题的答题 步骤和解题方法,能够学以致 用。【考点阐释】

2012年高考江苏卷考试说明指出诗歌鉴赏考查要点包括: ⑴鉴赏诗歌中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⑵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考点解读: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是指诗歌所表达的意思,所蕴含的意义,所创造的意境,所表现的主题,所流露的感情等。评价思想内容,就是理解诗词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价其深层内涵;对古代诗歌中流露出来的复杂感情,能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客观具体的分析评价。考查形式:一般不单独设题,而往往与鉴赏诗词的形象、语言或表达技巧联系在一起。1.从近几年高考试题来看,所谓“评价”实际上主要是指理解.2.试题切入角度小,但以对全诗的理解为基础,且离不开景,情,境.3.所选诗词抒发的一般是人之常情,如山水情,故园情,别离情等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加大了思想感情类试题的考查力度。2009年至今的高考诗歌鉴赏题中,大部分都直接考查了诗歌的情感,全都采用主观题形式进行考查,或着眼于具体诗句,或着眼于全篇。有的直接要求回答作者情感或观点的内容,如2009年广东卷;有的直接要求回答情感变化的过程,如2009年江苏卷;有的要求对作品的思想和作者的感情做个性化的解读。【知识链接】 常见古诗的内容主旨和思想感情术语: 忧国忧民 建功报国 怀古伤今 借古讽今 蔑视权贵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报国无门 寄情山水 归隐田园 登高览胜 惜春悲秋 思乡怀人 别恨离愁 离愁别绪

长亭送别

相知相思 羁旅之苦 客心之愁 物是人非 昔盛今衰黍离之悲 【例题精析】 [例1](2007??

卷)

谢枋得①

篇3:浅析李洞诗歌之思想内容

一、贫寒生活, 真实写照

关于李洞的贫寒生活, 《唐才子传》中有这样的记载:“洞, 字才江, 雍州人, 诸王之孙也。家贫, 吟极苦, 至废寝食。……”李洞虽贵为皇孙, 但他身处没落的晚唐社会后期, 家道早随朝廷风云的起伏而走向了衰败。李洞贫寒困顿的生活, 在他的诗歌中多有涉及, 比如说在他的《早春友人访别南归》中这样说:“南归来取别, 穷巷坐青苔。一盏薄醨酒, 数枝零落梅。”此诗写早春友人将南去, 特来与他辞别, 但生活困顿的李洞却没有什么好东西来款待他的友人, 只能招待友人坐在穷巷的青苔上, 在树枝零落梅的陪伴下, 与友人喝薄酒话别了。

李洞在其诗中也常描述自己贫、病的遭遇, 如《春日即事寄一二知己》中有“索米夜烧”和“孤窗枕泪眠”的经历, 以及在《投献吏部张侍郎十韵》中自称为“玄都一病客”。《废寺闲居寄怀一二罢举知己》:“病居废庙冷吟烟, 无力争飞类病蝉。槐省老郎蒙主弃, 月陂孤客望谁怜。税房兼得调猿石, 租地仍分浴鹤泉。处世堪惊又堪愧, 一坡山色不论钱。”此诗记录了诗人像“病禅”一样在废寺养病的经历。从以上所列举的诗句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诗人的生活确实是贫寒困顿的, 甚至可以说其生活已经到了穷困潦倒的地步了。

二、科考碰壁, 失意怨愤

李洞主要生活于晚唐宣宗、懿宗、僖宗、昭宗时, 当时可以说是唐代科举考试最为险恶艰难之时。晚唐的黄滔在《司直陈公墓志铭》中说:“咸通、乾符之际, 豪贵塞龙门之路, 平人艺士, 十攻九败, ……龙门有万仞之险, 莺谷无孤飞之羽”, 众多举子“以梦笔之词, 筑金之学, 半生随计, 没齿衔冤”。可为了光耀门楣, 为了改变自己贫寒的生活, 登科入仕仍然是绝大多数文人学子的立身之本与起码追求, 于是李洞和众多举子还是义无返顾地走上了科考的道路。

为了能够得到高官的举荐, 李洞曾向覃怀相公献诗, 如《述怀二十韵献覃怀相公》中有这样的记载:“……折树恩难报, 怀仁命甚轻。二年犹困辱, 百口望经营。未在英侯选, 空劳短羽征。知音初相国, 从此免长鸣。”把覃怀相公称为自己的知音, 希求覃怀相公引荐的急切心情可见。

李洞一生经历过多次应举不第的经历。《增订注释全唐诗·李洞》记载:“乾符至大顺间屡试不第, 游蜀而卒。”其诗《出山睹春榜》:“未老鬓毛焦, 心归向石桥。指霞辞二纪, 吟雪遇三朝。连席频登相, 分廊尚祝尧。回眸旧行侣, 免使负嵩樵。”记载了诗人观春榜不第的心情, 诗人“二纪”、“三朝”皆不第, 这么长的时间诗人都没有中第, 而身边友人却频繁登相, 这时诗人的心理压力是异常大的“未老鬓毛焦”, 面对友人接连中第, 而自己却越发落魄, 诗人转而希望友人能够提携自己, 从以上所列举的这些诗中我们可以看到李洞常年应试不第的不易及辛酸。

三、酬唱赠答、朋友情深

李洞一生游历四方, 交友广泛, 但从其存诗来看, 他的交友对象主要为隐居山林的方外雅士、朝廷中的下级官吏、以及与他志同道合的文人士子、郁郁不得志的落第之士, 还有很大一部分的僧侣道士。在李洞现存167首的诗作中, 其酬唱赠答的交游诗多达74首, 主要表现了其与友人的深厚友谊。

首先, 通过酬唱赠答, 来赞美友人的才华, 显示出其与友人的深厚感情。如《赠唐山人》中赞美了友人唐求的才华, 说他“吟情太华低”。《送友罢举赴边职》中称赞友人的诗文为“出剡篇章入洛文”。在《寄窦禅山薛秀才》中赞美了薛秀才作诗的才能, 说他“新诗满集贤”。《吊侯圭常侍》:“我重君能赋, 君褒我解诗。三堂一拜遇, 四海两心知。”洞与侯圭共同欣赏, 可谓知音。

其次, 通过酬唱赠答, 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关心之意。如《吊郑宾客》:“一吊知音后, 归来碎峄桐。”峄桐, 峄山之桐, 可制琴瑟。“归来碎峄桐”, 在这首诗中诗人借用伯牙钟子期的典故, 把郑宾客作为了自己的知音, 表达了对郑宾客的怀念之情。《怀张乔张霞》中:“西风吹雨叶还飘, 忆我同袍隔海涛。”这两句也表达了对张乔张霞两位友人的思念之情。《圭峰溪居寄怀韦曲曹秀才》:“南北飞山雪, 万片寄相思。东西曲流水, 千声泻别离。”这两联诗句, 成为历来怀念友人的佳句。

四、隐逸山林, 禅式生活

李洞早年隐居终南山圭峰, 安心读书, 苦读几十年, 以求能够科举中第。然而由于唐末社会混乱, 宦官专权, 朝中清要的职位皆被朋党及有背景的人占据, 像李洞这样家道衰落, 毫无背景的贫寒士子, 想要科举中第难上加难, 于是李洞就在每次的科考前或者科考后隐居在山林寺院, 访僧赠僧, 参禅拜佛, 陶冶性灵, 过着一种隐逸山林的禅式生活。

李洞的禅式生活一方面表现在同僧侣的交往上。另一方面表现在对佛道寺院的登临题咏上。洞诗集中与僧侣交往的诗有三十来首, 与僧侣的交往主要还是体现在酬唱赠答, 朋友情深上, 在本部分就不再重复叙述他与僧侣的友情。

在李洞的诗集中登临题咏寺院的诗歌约有21首。这些题咏寺院的诗作主要描写了寺院清净幽美的风光, 陶冶了诗人的性灵, 如《题竹溪禅院》这首诗中写了竹溪禅院有溪有山有千竹, 有风有鸟有青树, 如此清净优美的环境, 即使是在酷暑时刻在这里也感觉很凉爽, 正所谓“人居酷暑寒”, 诗人闲来“披衲数”、“卷经看”, “通禅寂”, “嚣尘染著难。”。《避暑庄严禅院》这首诗写了诗人的静心修禅, 参禅悟道, 从而达到了陶冶性灵的境界, 诗说:“定里无烦热, 吟中达性情。”静心修禅就不会感到烦热, 在静心吟诗中来陶冶性灵。“常论冰井近, 莫便厌浮生。”常常谈诗论道, 平静心灵, 就不会对人生感到厌烦。

总之, 李洞的一些生活经历, 如贫寒的生活、与朋友的交往、科举考试的碰壁, 还有落拓隐居的禅悦生活等都在其诗集中有所表现, 只有深入的了解其诗歌的思想内容, 我们才能对李洞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摘要:唐末苦吟诗人李洞, 以诗学贾岛而闻名, 其诗歌创作在晚唐诗坛颇具特色, 本文将对其诗歌的思想内容进行分析, 谈谈对其诗歌内容的一些浅薄认识。

关键词:贫寒生活,科考碰壁,朋友情深,隐逸山林

参考文献

[1]清彭定求《全唐诗》中华书局

篇4:诗歌鉴赏之思想内容

不同的主题是由不同的题材反映的,所以我们必须了解不同题材诗歌的特征,要了解各类诗歌常见的意象及其相关的主题。

常见的古代诗歌的主题有:忧国忧民、怀古伤今、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忆友怀旧、思乡念亲、相知相思、别恨离愁、昔胜今衰、沧海桑田的变化等。

一、送别诗

特征(意象):柳、酒、歌、船、长亭短亭、灞陵亭(灞桥)、南浦等。

表现要点:离情别恨、深情厚谊、激励劝勉。

思想感情:或依依惜别的留恋,或情深意长的劝勉,或坦陈自己的心志,或表达潇洒豁达的人生态度等。

二、爱情诗

特征(意象):青鸟、鸿雁、燕子、鸳鸯、桃花、红豆等。

表现要点:绵绵思念、款款深情、离情别恨。

思想感情:或表达对恋人的挚爱,或抒写对自由幸福的爱情生活的追求,或倾泻对负心人的怨恨,或抒发两地相思之苦,或揭露控诉扼杀自由爱情婚姻的罪恶等。

三、咏物诗

特征(意象):松、竹、梅、菊、蝉、蜂等。

表现要点:托物言志,以中心物象的本质特征,寄寓诗人的情怀。

思想感情:常运用象征、托物言志等手法,表达悠然闲适、不慕富贵、坚贞不屈、不媚世俗、乐观豁达、高洁脱俗、豪放粗犷等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

四、边塞诗

特征(意象):边关、玉门关、羌笛、胡人、胡马、黄河、长城、明月、阴山、黑山等。

表现要点:边塞风光、奋勇杀敌、誓死卫国、征人愁怨、思乡思亲、同情劝勉。

思想感情:或抒发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豪情,或状写边塞戍边生活的单调艰辛,或表现连年征战的残酷,或反映对帝王黩武开边的不满,或抒发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愤慨,或描摹边地绝域的奇异风光和独特的民风民俗等。

五、田园山水诗

特征(意象):高山、流水、明月、清风、农家风光、山间胜景等。

表现要点:宁静、闲适、恬淡、农家乐(丰收喜悦)、隐逸情怀等。

思想感情:常借助对美丽清新的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或对宁静和平生活的向往,或流露隐逸避世之情,或展示大自然的美好情趣,或寄托人生的理想等。

六、羁旅诗

特征(意象):驿道、征铎、马、船(舟)、杜鹃、鸿雁、客、浮萍、飞蓬等。

表现要点:旅途艰辛、漂泊无依、浪迹天涯、归期遥遥、孤独彷徨、思乡思亲。

思想感情:思念亲人、思念故乡、征战不归、身不由己、天涯羁旅之愁等。

七、咏史诗(怀古诗)

特征:古迹、古人

表现要点:借古讽(喻、伤)今、盛衰无常、物是人非、壮志未酬等。

思想感情:缅怀前贤、评判历史、借古鉴今、昔盛今衰的感慨、抨击统治者不念国家安危昏聩残暴等。

八、闺情宫怨诗

特征:伤春(秋)怀人

表现要点:弃妇年老色衰怨丈夫情變,思妇怀戍边远征或远行的丈夫,宫女幽闭深宫或妃子失宠之怨。

思想感情:表达弃妇对年华已逝、美好不再的感慨,对爱情婚姻的失望,对不合理的封建制度的无奈和控诉;表达思妇对丈夫的思念和关切,独守空闺的寂寞和孤独,对长期分离的苦楚和对团聚的渴望;表达怨妇对朝廷连年征战的不满和对战争的无情控诉;表达少女对青春辜负的感慨,或对心上人的思念,以及对未来的期待;表达失宠妃子或幽闭深宫的宫女的寂寞孤单、百无聊赖,对自由和幸福的向往,对帝王情薄、遭人冷落的怨恨。闺情宫怨诗还往往以相思寓渴望报效国家之情,以美人迟暮寓壮志未酬、功业未就,以空闺寂寞寓怀才不遇,以冷落薄情寓遭人排挤打击。

【同步突击】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瑶瑟怨

温庭筠

冰簟①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雁声远过潇湘②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注]①冰簟:凉席之美称。②潇湘:两个水名,在今湖南省。

有人说:“通篇布景,只‘梦不成三字露怨意。”请你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是如何通过写景来表现思想内容的。

答: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并州路

李宣远

秋日并州路,黄榆落故关。

孤城吹角罢,数骑射雕还。

帐幕遥临水,牛羊自下山。

征人正垂泪,烽火起云间。

1.使征人“垂泪”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分析。

答:

2.请赏析诗的结句“烽火起云间”的妙处。

答: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汴河①曲

李 益

汴水东流无限春,

隋家②宫阙已成尘。

行人莫上长堤望,

风起杨花愁杀人。

汴河怀古

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③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④。

[注]①汴河:即通济渠。隋炀帝时开挖的人工运河的一段。②隋家:隋王朝。③水殿龙舟:当年隋炀帝出游时所乘坐的船只。④不较多:差不多。

1.两首诗都写了“汴河”,但写作的目的不同,抒发的感慨也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答:

2.这两首咏史诗的表达方式各有侧重,请分别加以说明。

答: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终南望馀雪①

祖 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夜 雪②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注]①本诗是祖咏长安应试时所作,《唐诗分类绳尺》中评价:结句有讽。②本诗作于公元816年(元和十一年)。白居易时年四十五,任江州司马。

1.两首诗都咏雪,写雪的角度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

2.两首诗通过写雪,各自表达出什么样的情感?

答:

五、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送梓州①李使君

王 维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

文翁②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注]①梓州:李使君将要赴任之地,是四川少数民族聚居之地。②文翁:汉景帝时的蜀郡太守,他曾兴办学校,教育人才,使蜀郡“由是大化”。

1.该诗首联在写法上有何特点?

答:

2.这首送别诗的意旨是惜别吗?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答:

六、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旅 宿

杜 牧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1.颈联是怎样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的?

答:

2.联系全诗的情感,简析尾联的寓意。

答:

七、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水槛①遣心二首(其一)

杜 甫

去郭轩槛敞,无村眺望赊②。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注]①水槛:江边的栏杆,可供垂钓、眺望。在杜甫成都草堂附近。②赊:远。

这首诗的第五、六句是为人传诵的名句,南宋叶梦得《石林诗话》称其“缘情体物,自有天然之妙”。请你谈谈这两句诗的“妙”处,并结合全诗说说诗人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答:

八、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采桑子

吕本中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隨无别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词人在上阕说人虽到处漂泊,而明月随人,永不分离,是赞词;下阕则说的是月圆时少,缺时多,难得团圆,是恨词。请结合词句分析词人的思想感情。

篇5:诗歌鉴赏之思想内容

一.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两题。(8分)少年游① 苏轼

润州作,代人寄远

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扬花。今年春尽,扬花似雪,犹不见还家。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恰似始姮②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注】①这首词是作者任杭州通判期间被派往润州时所作。

②姮娥:嫦娥,代指“月亮”.

(1)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整首词在构思上有何特点?(4分)

(2)简析词的上片的表达技巧及表达效果。(4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6分)临江仙

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已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彀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2、“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境?(2分)

3、有人说“夜阑风静彀纹平”表面上看来只是一般的写景句子,其实却是词人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相契合的产物(即情景交融)。请做简要分析。(4分)

三、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晚次鄂州 唐 卢纶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注释

[1]估客:贩货的行商。

[2]三湘:泛指今洞庭湖及湘江流域一带,漓湘、潇湘、蒸湘的总称。在今湖南境内。由鄂州上去即三湘地。愁鬓逢秋色,是说愁鬓承受着秋色。这里的鬓发实已衰白,故也与秋意相应。更堪:更难堪,犹岂能再听。

(1)俞陛云《诗镜浅说》云:“其起句情景真切。句法亦纡徐有致。”请说说“远见……犹是……”这一句是怎样细腻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的?(4分)(2)有人说鼓鼙声使作品独辟境界,主题更加深刻,鼓鼙声在这里指的是什么?作品表达了怎样的主题?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清平乐 春晚 王安国①

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满地残红宫锦污,昨夜南园风雨。小怜②初上琵琶,晓来思绕天涯。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

注:①王安国:王安弟,后被罢官归田。②小怜:泛指歌女

(1)上片中画线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近代学者谭献在《谭评词辩》中称这首词“结笔品格自高”,请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谈谈你对末二句的理解。(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面的清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客发笤溪① 叶 燮②

客心如水水如愁,容易归帆趁疾流。忽讶船窗送吴语,故山月已挂船头。【注】

①叶燮(1627.1703),清代诗论家。②笤溪是流经诗人家乡吴兴的一条河流。(1)“客心如水水如愁”是如何表现“愁”的?(3分)答:

(2)诗歌末联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3分)答:

六、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倦夜①

杜甫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①。

[注:①此诗为广德二年写于成都。当时“安史之乱”刚刚平息,西北吐蕃兵又骚扰中原;并于广德元年十月,直捣长安,逼得唐代宗李豫一度逃往陕州避难。②徂:cú,过去;逝。]

本诗为什么以“倦夜”为题,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浣溪沙 周邦彦

水涨鱼天拍柳桥,云鸠拖雨过江皋①。一番春信入东郊。闲碾凤团②消短梦,静看燕子垒新巢。又移日影上花梢。[注]①江皋:江岸。②凤团:是宁时一种名茶。

(1)前人评比第二句“颇含画意”,试作具体分析。(3分)答:

(2)本词抒情优雅细致。请结合下片中的某个词语分析词人的思想情感。(5分)答:

八、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6分)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劳歌,送别歌的代称。

(1)作者在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答:

(2)有人认为第二句“红叶青山”的色调与全诗的情感基调不和谐,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九、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戴叔伦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①。

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②。

风枝惊暗鹊,露草覆寒虫③。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④。

[注释] ①城阙:宫城前两边的楼观,这里代指京城。②翻:通“反”。③风枝:风吹动树枝。④羁旅:客游他乡。晓钟:报晓的钟声。

(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故人相逢的环境的。(4分)

答:

(2)这首诗主要写的是什么情?如何表现的?(4分)答:

十、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宫怨

李益

露湿晴花春殿香,月明歌吹在昭阳。似将海水添宫漏,共滴长门一夜长。

【注】昭阳:指昭阳殿,是汉成帝皇后赵飞燕得宠时所住。长门:指长门宫,是汉武帝时陈皇后失宠后所住。

(1)、诗歌前两句描写的是怎样的一种情景?这对表达宫怨这一题旨有何作用?(4分)答:

(2)、试从修辞角度分析后两句的妙处。(4分)答:

十一、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宿云梦馆 欧阳修

北雁来时岁欲昏,私书归梦杳难分。井桐叶落池荷尽,一夜西窗雨不闻。

【注】欧阳修曾坐“朋党”之罪出放外任,这诗是外放时途经云梦驿馆之作。(1)这首诗抒写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结合第一、二句诗做简要分析。(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的第四句化用了哪位诗人的什么名句?作用是什么?(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山 房 春 事 岑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登 崖 州 城 作 李德裕

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青山似欲留人住,百转千匝绕郡城。

[注] 山房:士大夫的别墅;春事:春天的景色。该诗写于安史之乱后。(l)分别概括这两首诗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分)答:

(2)这两首诗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相同点?请简要分析。(4分)

十三、阅读下面元曲,回答后面问题。(8分)【正宫】黑漆弩 村居遣兴 刘敏中

长巾阔领深村住,不识我唤作伧父。掩白沙翠竹柴门,听彻秋来夜雨。闲将得失思量,往事水流东去。便宜教①画却凌烟②,甚是功名了处。注:①便宜教:即便、即使。

②画却凌烟:被画到凌烟阁。凌烟,即凌烟阁,唐太宗建国后,为表彰功臣建高阁,阁中绘24位功臣图像。

(1)结合题目分析全曲内容安排的特色。(4分)

(2)划线的三、四句在写作技巧上有什么特点,结合诗句简析。并说说其在全曲结构上起什么作用?(4分)

参考答案

(1)这首词表达了作者离家在外时的恋家思归之情(2分)。整首词都是以思妇的口吻写成(1分),上片写思妇的所想所忆,诉说亲人不当别而别,当归未归;下片是思妇的所思所念:而这一切都是身为征人的作者所设想的,含蓄婉转地表现了夫妻双方的一往情深(分析1分)。

(2)词的上片利用雪与杨花形状相似,却代表着两种不同节候的特点,互为比喻(1分),这种手法一可以形象地表示气候由极冷到极暖,历时长久,也说明抒情主人公的思念之久思念之深,无时无刻不在惦念(2分),二是可以构成洁白迷蒙的景象,象征着纯真而纷乱的情思,雪与杨花互喻,既有表情上的深度。又有形象上的美感(1分)。

二、1、此句当着眼于一个“恨’字,抒发了词人历尽宦海浮沉之后对世事纷扰的怀疑厌倦(1分)以及无法解脱而渴求解脱的人生困惑与感伤(1分)

2、示例:这一句描写的是深夜的风平浪静(1分),此时作者的心与景会,神与物游,为如此静谧美好的大自然深深陶醉了。于是,他情不自禁地产生脱离世事困扰,寄情自然,实现精神解放的遐想。眼前之景其实暗含词人所追求的那个宁静、安谧、自由的理想世界。(意思相近即可3分)

三、(1)江天浩淼,远见汉阳城郭,为看到行旅目标越来越近儿宽慰、庆幸;而江阔帆迟,还有整整一天的航程,为漂泊生涯而感到伤感、厌倦。

(2)“鼓鼙声”借指战争,作者交代了漂泊生涯的原因,将羁旅的无聊、厌倦,理想的落空和战争联系起来,更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四、(1)描绘的画面是:一夜风雨之后,园里的花朵凋落,残红败蕊,满地落英,一片狼藉,如同被污损的宫锦。(得2分)借“满地残红”“宫锦污”表达了作者叹惜春景归去的惆怅之情。(得2分)

(2)这两句借助比拟的手法(答“托物言志”亦可),描写暮春时节杨花自由自在随春风飞扬,可始终不肯飞入那权贵人家的画堂朱户,表达了作者孤高自傲、不肯依附权贵的品质。(答对表现手法得1分,分析得当得3分)五 .(6分)

(1)诗句运用比喻、顶针的手法,将客愁比成源源不断的流水;又将客愁与流水相

比,突出客愁绵长。

(2)末联两句表现了诗人船到家乡那一瞬间的感受。通过两个情景表现这种感受:先

是突然听到乡音吴语,竞不敢相信已到家乡,接着抬头望故山明月,充满归乡的喜悦之 情

六、以“倦夜”为题;“突出表现诗人为“万事干戈里”彻夜难眠。表达了对国事民情的忧虑,及报国无门的感慨。

解析:赏析:春来涨潮,鱼游于水,如翔于天,拍打着柳桥而已。云鸠形容墨云行雨,其色如鸠。这又是一个妙手偶得的好辞。上句写春水空明,此句写春江烟雨,一阴一晴,阴晴不定,正是春天的特征之一。春从东来,东郊先得春信。这又是词人下笔极细致有味之处。下片二句,词境从江郊转为室内。“闲碾凤团消短梦,静看燕子垒新巢。”上句写自己沏茶。凤团是宋时一种名茶。春日人常渴睡,短梦也是常有的。饮茶之意,在破睡提神。句首虽下一个“闲”字,语似不经意,实则方才一饷短梦,竟大有难以遣除了却之愁,故须饮茶以消其一份梦后的惘然。下句写燕子垒巢。燕子不辞辛苦飞来飞去,一次又一次衔泥而来,眼看着就渐渐营造了新巢。燕子极忙,词人则静。句首一个“静”字,暗示的实是词人并不平静的心绪。大好时光白白流逝而不能有所作为的悲哀,隐约见于此二句之言外。结句转为室外。时光流转,不知觉间,日影又已移上花梢。句首一个“又”字,则日日空对春光之意亦隐然可见。挽合下片三句首字所下之“闲”字、“静”字、“又”字,词人心头不忍时光白白流逝的愁怨不难体味。这种淡淡的哀怨,实是一种普遍的人生情绪。而词中表现得极精微、含蓄。

七、答案:(1)(3分)“云鸠”云色如鸠,形象绘出乌云墨黑;(1分)“拖雨”则贴切状出乌云翻滚过后下雨的情景。(1分)生动而形象地画出春江烟雨图。(1分)(2)(5分)示例:一个“闲”字,看似不经意,实则是作者一晌短梦后,产生了难以遣除的愁思,所以借饮茶来消解这一份梦后的惘然。词人静看燕子不辞辛苦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这燕子的忙与词人的静形成对比。一个“静”字,暗示的是词人并不平静的心绪。时光流转,不知觉间,日影又已移上花梢。一个“又”字,隐隐写出了一份每日空对春光的伤感。表达了词人心中面对大好时光白白流逝而不能有所作为的伤感。(分析3分,情感2分,答到意思即可)

八、(1)本诗抒发的是作者的离别之愁。(2)红叶青山色彩艳丽,乍看似不协调,实际上恰恰是对离愁的有利反衬。景色越美,越觉离别的难堪。这是典型的“乐景写哀情”的手法。

九、(1)①通过景物描写表现环境,故人相逢在秋天的满月之夜,京城的夜已经很深了。②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环境。秋风惊动枝头栖息的鸟鹊,露草里躲着唧唧鸣叫的寒虫。(每点2分)

(2)①这首诗描写了和同乡偶然聚会的情景,表现了乱世相逢悲喜交集的复杂心理。②颔联以“还作”、“翻疑”作流水对,叙江乡故人偶集,真是难得,反而怀疑是不是在做梦;③颈联景中含情。④尾联写欢聚对饮,长夜叙谈,并以“畏晓钟”写害怕分离时间到来作结,深刻表达出对同乡聚会的珍惜和友情的深厚。全诗心理描写真切而传神。(每点1分)

十、(1)、前两句境界极为美好。宫花在春晴时正开,花朵上缀着露滴,越发娇媚浓艳。夜来花香尤易为人觉察,春风散入,更是暗香满殿。昭阳宫殿彻夜笙歌,明月无处不在。(2分)这与下两句所描写的昭阳殿情景形成鲜明对比,从而突出“宫怨”题旨。(2分)

(2)后两句运用了夸张手法,写宫漏好像接通了大海似的,水永远滴不完,夜长得没有了期,(2分)强调“愁人知夜长”的愁苦的深切。(2分)

十一.(1)这首诗抒写了诗人思念家人,渴望与家人团圆的思想感情以及思念不得的愁绪。(2分)第一、二句借“北雁“岁欲昏”点出季节和时令,岁暮正是与家人团圆的时节,妻子的来信更勾起归家之念,于是诗人渴盼团圆的情感自然就显现出来了,本当团圆,却要远行,无奈的诗人只能在梦中与家人团聚,而秋凉岁昏,则烘托出了难以团聚的愁绪。(2分)

8(2)“一夜西窗雨不闻”化用了李商隐(1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诗句(1分),巧妙地表达了思念家人,渴盼归家的思想情感,既亲切自然,又增加了诗的内涵。(2分

十二.(1)岑诗表达了作者对战乱所带来的萧条衰败及昔盛今衰的慨叹。李诗表达了作者对帝京的怀念及有家归不得的痛苦失望心情。(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两点得3分)

(2)两诗的抒情方式都是含蓄委婉的(答“间接抒情”也对)。(2分)岑诗是借景抒情,作者通过乱鸦夕照与春花怒放极不和谐的画面表达思想感情。李诗即景生情,作者通过登楼所见抒发内心的感受。(2分)

十三.(1)前四句写“村居或写景”(1分),写景是抚今(1分)。后四句是“遣兴或抒情”(1分),抒情是追昔(1分)。

篇6:诗歌鉴赏之思想内容

教学要求: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态度,掌握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的答题方法与技巧。考点阐释:

1.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诗歌的主旨。2.分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明确作品的社会意义。4.把握作品的趣味情调。教学设想:

1.教学中应注意联系课文引导学生系统地掌握掌握古代诗歌的思想、情感的有关知识,掌握诗歌主题的分类与特点

2.通过例题分析,引导学生掌握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情感的方法与技巧,注意答题的规范。

3.讲练结合,以练为主,辅以教师的讲评,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答题模式,不断提高掌握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情感的能力。

4.拟用二个课时 教学步骤与内容:

一、导入 引导学生注意评价作品思想内容的问题

(一)、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

2、作家生活的时代与写作背景;

3、诗词的题目及“序”;

4、作品复杂的情感; 5、涉及的文化常识、典故神话等。

(二)、熟记古典诗词常见的主题 ①送别诗

例:《送元二使安西》(王维)《别董大》(高适)《赠汪伦》(李白)

特征(意象):文题(送、赠、别等),柳,酒,歌,船,长亭短亭,灞陵亭(灞桥),南浦等。

表现要点:离情别恨

深情厚谊

激励劝勉

②爱情诗

例:《雨霖铃 寒蝉凄切》(柳永)《鹊桥仙 纤云弄巧》(秦观)《一剪梅 红藕香残》(李清照)《锦瑟》(李商隐)

特征(意象):青鸟、鸿雁、燕子、鸳鸯、桃花、红豆等。表现要点:绵绵思念 款款深情 离情别恨

③哲理诗

例:《题西林壁》(苏轼)《观书有感》(朱熹)等

特征:宋诗议理较多。从现象到本质,反映一定的人生哲理。

④边塞诗 例:《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凉州词》(王之涣)《出塞》(王昌龄)等

特征(意象):边关、玉门关、羌笛、胡人、胡马、黄河、长城、明月、阴山、黑山等。

表现要点:边塞风光、奋勇杀敌、誓死卫国、征人愁怨、思乡思亲、同情批驳

⑤田园山水诗

特征(意象):高山、流水、明月、清风、农家风光、山间胜景等

表现要点:宁静、闲适、恬淡、农家乐(丰收喜悦)、隐逸情怀等。⑥行旅诗

特征(意象):驿道、征铎、马、船(舟)、杜鹃、鸿雁、客、浮萍、飞蓬等。

表现要点:旅途艰辛 漂泊无依 浪迹天涯 归期遥遥 孤独彷徨 思乡思亲

⑦咏史诗(怀古诗)特征:古迹、古人

表现要点:借古讽(谕、伤)今,盛衰无常,物是人非,壮志未酬等。⑧咏物诗 特征(意象):松、竹、梅、菊、蝉、蜂等。

表现要点:托物言志,以中心物象的本质特征,寄寓诗人的情怀。

⑨其它题材——闺怨诗、题画诗、爱国诗等

二.引导学生掌握诗词各种题材的具体内容与特点

1、边塞征战:边塞诗、闺怨诗

主题:A、赞颂将士英勇作战,保家卫国; B、控诉战争痛苦; C、思念故乡、亲人或家人思念戍边的亲友等

边塞战争诗的语言特点多豪迈奔放,其表达的情感多以爱国主义为主旋律,或表现战士勇于杀敌;或抒发保家卫国的决心。二是揭露战争的残酷性、非正义性。表现对战争的厌恶,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闺怨诗一是妇女对前线丈夫的思念,表达对战争的厌恶。一是对出门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女子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

2、怀古咏史:怀古诗(词)、咏史诗

主题:A、称颂、仰慕英雄;

B、讽谕现实;

C、自比自况等

怀古咏史诗主要是凭吊历史遗迹,或为历史人物,或为历史事件,作者的胸襟怀抱主要是通过对历史人物事件的评价表现出来,这类作品多用典故,风格与感怀类似,如辛弃疾的《登京口北固亭怀古》。或借古讽今,抒发昔盛今衰,古今变化的感慨。如刘禹锡的《石头城》《乌衣巷》姜夔《扬州慢》或借古人的遭遇来类比自己的遭遇,抒写怀才不遇之叹。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伤,或对现实不重用人才进行批评。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赞扬古人建功立业的事迹,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

3、写景(物)抒情: 写景诗(山水田园诗)、咏物诗

山水田园诗较多地通过对大自然山水田园的描写,表现静谧美丽的自然环境,诗人往往从山水中体验人生的真谛或借山水来阐释其人生观、世界观,如杜牧的《山行》。或表现了古代士人的隐逸情怀,主要抒发诗人的恬适的生活情趣,其语言风格多平淡质朴,清新自然,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王维的《山居秋暝》。

咏物诗一是托物言志,是通过某一事物来表达某种志向或追求,或自己的品质。一是托物寄情,是通过某一事物来抒发某种感慨。如仕途失意的苦闷。

4、其他: 送别诗、感怀诗(爱国、爱情、乡愁、惜春、伤春„„.)感怀诗

大都是感物兴怀之作。此类作品多用比兴,风格沉郁顿挫。或慨叹时局险恶,民生多艰,同情人民的疾苦。或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写自己的忧愁哀思。或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离别诗

唐代疆域辽阔,社会开放,唐人出游频繁,饯行赠诗风气盛行,因此产生了大量的离别诗。唐代较突出的2000多位诗人中,几乎人人都写过送别诗。

唐人出行原因大体可分为谋生、赴考、出使、迁谪(宦游)、征戎、乡旅、归隐等。或者坦陈心志的告白。或者情深意长的勉励,反映漂泊的羁旅行愁。

5.离别诗的情感 1.哀伤凄婉。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作者如何表达惜别哀伤之情的?

分析:(1)、景物:“春江渺茫”、“日暮”、“征帆”(2)、三四句替远去的友人设想:日暮之时会停泊在哪里呢?到那时,人生地疏,天涯一孤客是多么的令人哀伤啊!

2、慷慨豁达

别董大

高 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问题:这首诗使用什么表现手法?体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反衬;哀景衬壮情。体现了诗人乐观豁达的胸怀,对友人的真诚情谊。

三、“情感主旨类”之答题模式

(1)考查方向:

1、对所抒感情的理解

2、对诗歌深层含义的揭示

3、对诗歌主旨的理解

(2)题目类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表现了怎样的情趣”,“主旨是什么”或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句某联发问。

(3)解题格式:

1、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

2、概括诗歌主旨: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手法+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4)答题要领:两点,一是根据诗句描述内容,分析所涉及的诗句具体写了什么。二是揭示主旨,揭示情感。采用的作答形式是“描写了„„抒发了„„”。

(5)例题分析:

1、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解。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

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谁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解析指导】第一步认真阅读诗句,整体感知诗歌写的大致意思。第二步明确诗中提到地点(西湖)、时间(月夜),人物(诗人)、事件(荡舟西湖)和主要景物(天容水色、鸥鹭闲眠、风清月白),归纳时要善于摘录诗中词语组合。第三步,根据“卒章显志”的特点揣摩诗人的思想主旨。抓住重点词语或短语“谁羡”、“便是仙”进行读解,诗句结尾句不再描写,而发议论,这正是解读主旨的关键。前面景色描写非常宁静、美好,才会有“人在舟中便是仙”的感觉。这种鉴赏题在解答时,通常“切分”为两点,一是根据诗句描述内容,二是揭示主旨。采用的作答形式是“描写了„„抒发了„„”。

【参考答案】这首诗描写西湖月夜,湖水天光相映,柔风习习,夜鸟闲眠,一片宁静、美好,好似人间仙境。抒发了诗人爱恋西湖风光和现实生活的美好情怀。

2、阅读白居易的《村夜》诗,分析这首诗表达诗人怎样的思想情绪?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解析指导】第一步,找出诗中所描写的主要景物,“霜草苍苍”、“虫切切”;“月明荞麦”、“花如雪”。第二步,仔细审视这些景物所体现的特点,想景语皆情语,以景传情。你看前者冷清、愁苦;后者明亮,美好。第三步,抓住能体现人物心态的词语,如“行人绝”“独出门”等,尤其从“独出门”可以发现诗人情感上有一个转变过程。表现在首句和尾句上,尤其是“霜草苍苍”和“花如雪”,两种景象截然不同。

【参考答案】 这首诗抒发诗人由原先的孤独寂寞,到独出门后去排遣烦闷,看到了明丽景色而感到特别喜悦的感情变化。

四、练习:

1、完成《名师一号》P106-108中的“练练吧”1-6题。

2、下列诗词中均有“愁”,请分析每一首诗中“愁”的具体内容。(1)、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白居易《长相思》)(2)、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辛弃疾)(3)、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4)、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5)、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

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槛外长江空自流。(王安石)(6)、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7)、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8)、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9)、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10)、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飘弃樽无渌,炉存火似红。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杜甫)附答案:

1、闺中怀人之愁;

2、国破家亡之愁、报国无门之愁;

3、思友之愁、失意之愁;

4、伤春之愁、家国之愁;

5、昔胜今衰之愁;

6、思念情人的孤独之愁;

7、羁旅之客愁;

8、亡国之愁;

9、人生失意之愁;

10、战乱频仍、山河破碎、民不聊生之愁。

3、请做《练案》备考三部曲之二。附:常用术语(1)评价主旨

深化意境

深化主旨

意境深远

意境优美

意味深长

耐人寻味

言近旨远

言简意丰

意在言外

言外之意

言在此而意在彼

言有尽而意无穷 含蓄蕴藉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2)分析手法

卒章显志

画龙点睛

直抒胸臆

托物言志

以小见大

寄托

衬托(反衬)

烘托

渲染

怀古伤今

借古讽今

情景交融

情景相 生

情因景生

借景抒情

以景衬情

融情入景(3)风格

纤柔

明快

清新

浪漫

悲壮

平易

平实

峻洁

清雅

清逸

简练 峻拔

沉郁

凄婉

轻艳

朴素

自然

隽永

犀利

婉曲

洒脱旷达

雄浑刚健

豪放飘逸

热情奔放

大气磅礴

笔力雄健

慷慨悲凉

缠绵宛转(4)意境

幽静

宁谧

苍莽

深远

热烈

高昂

壮阔

幽远

空灵

辽阔

苍凉 幽美

朦胧

淳朴

荒芜

孤寂

冷寂 空寂寥落

上一篇:希望小学2007年工会工作计划下一篇:黑天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