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情感教案

2022-08-24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诗歌鉴赏之情感教案》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第一篇:诗歌鉴赏之情感教案

诗歌鉴赏之情感把握教案

祁阳四中语文二轮复习专题5:诗歌鉴赏之情感把握 教案

主备人:桂华锋 上课时间:

学情分析:学生不能系统掌握古诗表达的情感类型,希望通过对类型的掌握及答题技巧的掌握能够解决高考出现的体味古代诗词的思想情感的问题。

复习目标:掌握古诗中的表达情感的类型;探寻把握诗词情感的方法;体味古代诗词的思想情感。 复习重点:掌握并利用所学方法准确把握诗词情感。

复习难点:准确并全面把握诗歌的复杂情感、情感变化、情感思路。 复习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前检测

阅读张籍的《节妇吟》分析这首诗表达诗人怎样的思想情绪?

节妇吟 唐·张籍 ——寄东平李司空师道①

君知妾有夫, 赠妾双明珠。感君缠绵意, 系在红罗襦②。妾家高楼连苑起, 良人③执戟明光④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 事夫誓拟同生死。还君明珠双泪垂, 恨不相逢未嫁时。

注:①李师道是当时藩镇割据中的平卢淄青节度使,曾邀张籍以扩充自己的势力。

②红罗襦[rú] :红罗短袄。③良人:妻子对丈夫的称呼。④明光:本是汉代宫殿名,这里泛指宫殿。

二、教学过程(问题聚集):

(一)导入:古诗歌是我国文学殿堂中的一枝奇葩,凝聚着中华民族浓厚的文化积淀,她总在字里行间召唤人性的真善美。古诗歌渗透到了我们成长的每一阶段,从呀呀学语时跟母亲背诵“床前明月光”“离离原上草”到求学阶段接触的《诗经》以及唐诗宋词元曲,可以说是包罗万象。所以很多同学也会活学活用,“考试——问君能有几多愁”、“下课零声——忽如一夜春风来”、“作业——千朵万朵压枝低”、“批评——风刀霜剑严相逼”可是谈到考试中的诗歌鉴赏,大家的感受是“爱她不容易”呀,今天我们就利用这一节课和大家共同探讨诗歌鉴赏中的如何把握诗歌的情感。

(二)作业问题诊断。

生:这首诗歌描写了一位已婚女子,经过思想斗争后终于拒绝了一位多情男子的追求,守住了妇道。 教师提示:

1.作者——唐·张籍(唐代著名诗人,韩愈门生,历任国子监助教、国子博士、水部员外郎等职) 2.副标题《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3.李师道:是当时藩镇割据中的平卢淄青节度使,且有一大堆高官头衔,其势炙手可热。当时藩镇割据者用各种手段拉拢、勾结有名文人和中央官吏,以此扩张自己的势力。 (学生分组讨论)

这是一首具有双层内涵的唐诗精品。在文字层面上,它描写了一位忠于丈夫的妻子,经过思想斗争后终于拒绝了一位多情男子的追求,守住了妇道;在喻义的层面上,它表达了作者忠于朝廷、不被藩镇 1 高官拉拢、收买的决心。这首诗实际上是作者为拒绝李师道的拉拢而写的,只不过用了比兴手法,说得比较委婉、客气。

师:张籍的巧妙之处就在于他很好的利用了诗歌表达情感的多元性。

古人云“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这句话准确地表明了诗歌是传达诗人情感和志趣的一种主情的文学样式,诗歌所传达的情感往往是多元化、多层次的。

(三)古诗中的表达情感的类型:(回顾相关知识点)

(四)鉴赏诗歌把握情感的基本方法:

1.读题目。杜甫的《春夜喜雨》一个“喜”字,传达诗人的情感;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一个“思”字,表达游子思乡之情。 2.看作者。

师:诗人的人生经历,性格特点以及他所遭遇的时代,都会在他的诗歌中刻下深深的烙印。所以,爱国忧民的杜甫可以写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雄浑悲慨;内向温婉的李清照就有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的绵密悱恻;曹操横槊赋诗,《观沧海》慷慨悲凉. 提醒学生注意:“知人论世”的前提:(1)教材中学过的诗人。 (2)熟悉的诗人。 (3)注释中提供了介绍或背景的诗人。

3、看注释 注释中提供了介绍或背景的诗人,不能忽视。诗人的人生经历,性格特点以及他所遭遇的时代,都会在他的诗歌中刻下深深的烙印。所以,爱国忧民的杜甫可以写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雄浑悲慨;内向温婉的李清照就有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的绵密悱恻;曹操横槊赋诗,《观沧海》慷慨悲凉.

【例1】欧阳修《梦中作》①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柬,斧已烂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③酒阑:酒尽。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3分)

【赏析】在古典诗歌中,写梦或梦中作诗为数不少。清赵翼在《瓯北诗话》中曾说陆游的集子里,记梦诗竟多至九十九首。这类作品有的确实是写梦,有的则是借梦来表达诗人的某种感情。

欧阳修此诗四句分叙四个不同的意境,都是梦里光景,主题不大容易捉摸,因为诗人在这里表达的是一种曲折而复杂的情怀。

借助注释①知其仕途失意又无奈的心情,借助②思家,渴望归乡的心情

【参考答案】(1)表现了:①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情;②希望脱离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

4、抓意象 诗人把感情汇聚在某一或某些物象上,物象因包含了诗人的感情而形成意象。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意象是诗人情感的载体。

【例2】辛弃疾《鹧鸪天 送人》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那种表现手法? 赏析:这是一首送人离别之作,但其中颇有世路艰难之感,反映了作者当时已历经仕途挫折,心中深有感慨。

词开篇即述离情,词人把送别场面凝缩成“唱彻”而“泪未干”,展示出形象的凄苦情状。“功名”句:功名是身外多余的事,还是多吃饭吧。“浮天”二句,以景映情,烘托点染。先写江中之水:水天相连,好像将两岸的树木送向无穷的远方;后写空中之云:乌云挟带着雨水,把重重的高山掩埋了一半。

参考答案:这两句蕴含了作者离别时的凄凉伤感之情以及壮志难酬的激愤之情。作者借景抒情,先写水天相连,好像将两岸的树木送向无穷的远方;后写空中之云,乌云挟带着雨水,把重重的高山埯埋了一半,而情感蕴含其中,真是含蓄不露,富有余韵。

5、看技巧

【例3】黄庭坚《清明》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芜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 .简析颈联用什么手法,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赏析:化用《庄子•齐人有一妻一妾》中的典故和介子推甘愿烧死也不愿为官的典故,在对两种不同人的人生追求的对比中,表现出作者虽遭遇挫折而志节不改的高尚人格。诗中表达了作者高尚的人生追求和价值取向,结尾虽然说无论贤愚,最终还是化为荒冢一丘,归于虚无,但我们细加推敲,就不难发现,作者在诗中并非是倾吐不平,而是在表明自己不愿卑躬屈膝,奴颜媚骨地换取相应地位与富贵的高洁情怀。

6、抓关键词

【例4】《道中喜雨》曾 几

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 本诗的诗眼是什么?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赏析:这是一首充满轻快旋律和酣畅情致的喜雨诗。这年夏秋间,久晴不雨,秋禾枯焦。至七月二十五日夜间止,大雨三日,庄稼得救。久旱遇雨,欣喜若狂,连衣服、床铺湿了也顾不得,表达了诗人的喜雨之情和对民生的关注。诗人欢欣鼓舞,写了这首七律。时为浙西提刑任上。首联从夜感霖雨突降写起,人们盼望久已的甘霖突然降下,仿佛将诗人的心田也滋润得复苏了。颔联正面写一个 “喜”字,表现出一种体恤民艰的崇高感情。颈联承“且喜”句。末联突出了广大农民对这场甘霖的狂喜之情,进一步表现诗人与农民同喜悦之心。

参考答案:“喜”字是全诗的中心,发觉凉冷是一喜,看到溪流涨水是二喜,设想稻花秀色、桐叶佳音是三喜,百姓收成有了保证是四喜,这一“喜”字贯穿了始终。最难得的还有作者全诗都化用了老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诗意,表现出了关心国计民生,与百姓同甘苦共患难的

3 可贵精神。

【例5】日暮倚杖水边①

(金)王寂

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 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知。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慢迟。

【注】①此诗为王寂被贬官至河南蔡州时所作。

⑴此诗颔联以 和 两位被贬异乡的古人自况,用典精当,对仗工整。(2分) ⑵指出“羁绪”在全诗中的具体内容。(4分)

“羁绪”指羁旅在外的思绪,结合注释,结合全诗,明确内容:

①漂泊的旅思;②谪官的愁思;③秉道直行的信念和内心不被理解的苦闷;④年华易逝的伤感;⑤宦海浮沉的厌倦。 【特别关注】:

1、动词、形容词(如“羌笛何须怨杨柳”、“正是客心孤回处”)

2、修饰语(如“枯藤老树昏鸦)

3、特殊词(叠词、拟声词、颜色词)

如颜色词——暖色调“积极向上、意气风发”,冷色调“冷漠低沉、孤寂凄凉”

7、抓关键句

【例5】张籍《秋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抓住“行人临发又开封”, 书成封就之际,似乎已经言尽;但当捎信的行人就要上路的时候,却又忽然感到刚才由于匆忙,生怕信里漏写了什么重要的内容,于是又匆匆拆开信封。“张籍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富于包孕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作客他乡的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

【例6】《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抓住“抱膝灯前影伴身”句,抱膝”二字,活画出枯坐的神态。“灯前”二字,既烘染环境,又点出“夜”,托出“影”。一个“伴”字,把“身”与“影”联系起来,并赋予“影”以人的感情。只有抱膝枯坐的影子陪伴着抱膝枯坐的身子,其孤寂之感,思家之情,已溢于言表。

第二课时

二、命题动向

我们可以将高考情感类诗歌考查要点归纳为三类:

(一)对单一情感思路、细节的分析

(二)对变化情感的分析

(三)对复杂情感的分析

1、对单一情感思路、细节分析:

4

【例7】归自南阳(李昌祺)

去日犹秋暑,归时已冷霜。 江山非故土,人物是他乡。 老态随年出,离愁共路长。 埃尘如见恋,到处扑衣裳。

问: 从思乡的角度看,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请概括。(4分) 提示:

①先从题目入手,应首先抓出哪个字? (归)。明确了诗歌情感和思乡有关。 ②首联中哪两个动词最重要? (去——离开,归——归来)

③再通过两个时间词的暗示,这就表明了离开故乡的时间很长了。

④归纳颔联中传达的信息。

(身在异地他乡,眼前所见不是故乡风物)。

⑤颈联表达了两层意思,一是年龄增大。二呢?(乡情日浓)。 ⑥尾联写自己风尘仆仆赶路,表现出了什么情感?(归情急切)。 明确答案

【答案】:四层。首联为第一层,写离开故乡的时间很长。颔联为第二层,写眼前所见不是故乡风物。颈联为第三层,写随着年龄增大,乡情日浓。尾联为第四层,写旅途艰辛,反衬归情急切。

2、对变化情感的分析:

【例8】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问: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 提示:

①标题中应把握的是哪个词?(登楼——通常表达报国之志、壮志难酬)。 ②回顾岳飞其人 (精忠报国之人,抗金名将,民族英雄。) ③诗人登黄鹤楼遥望北方失地,引起了作者怎样的感慨呢? 诗文中由“想当年”、“到而今”领起的这两组句子构成了一种什么关系? 对比。“想当年”的繁盛与“到而今”的满目疮痍形成了对比。

④所以诗人首先是发出了昔盛今衰的悲慨。针对“想当年”、“到而今”的情境,还会有什么思想情感呢?(对统治阶级奢侈误国的痛心;对外敌入侵践踏大好河山的愤恨;对百姓的同情)。 ⑤接下来诗人的情感发生了变化,是由什么引起的呢?

5 (想象。想象“提锐旅”、“ 清河洛”,于是变得斗志昂扬。 特别是想象胜利后再登黄鹤楼,心情变得舒畅了。) 明确答案

【答案】:由开头对昔盛今衰的悲慨,对外敌入侵践踏大好河山的愤恨,对统治阶级奢侈误国的痛心,转而到对抗击敌人、收复失地的决心,最后在想象“提锐旅”、“ 清河洛”之后表现出再登黄鹤楼的舒畅心情。

3、对复杂情感的分析:

【例9】春 日(南宋·吴锡畴①)

韶光大半去匆匆,几许幽情递不通。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中酒落花风。 一窗草逆濂溪老②,五亩园私涑水翁③。无赋招魂成独啸,且排春句答春工。

【注】①吴锡畴:南宋末年诗人,死后第三年南宋灭亡。②濂溪老:即周敦颐,晚年定居于庐山,世称濂溪先生。③涑水翁:指司马光,世称涑水先生。

问:“幽情”在诗中指什么情感?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4分) 提示:①依然分析诗题和作者给我们的暗示。

(标题名为《春日》,再加上首句“韶光大半去匆匆”,所以会抒发伤春之情。

注释中说“吴锡畴:南宋末年诗人,死后第三年南宋灭亡”,处于这样的背景下,应该会有忧国之情吧?) ②后两联中,有个典故需要注意,怀王死后,正在流放中的屈原,得此消息,写了《招魂》,表示了对死于异国的怀王的吊唁和对楚国命运的哀伤。作者生活在偏安一隅的南宋,回想靖康之难,徽宗、钦宗被金人掳至北方,终死于五国城,其遭际颇似楚怀王。北宋灭亡,南宋依然不振,至作者生活的年代已危在旦夕。他心中自是不能平静。 明确答案

【答案】:“幽情”在本诗中有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伤春之情。面对“韶光”匆匆逝去,目睹“落花”,满地堆积,一种“春去也”的感慨油然而生。(2分)二是忧国之情。身处南宋,国运衰微,盛景不再,大势已去,一种忧国伤时之痛郁结心头。(2分)

强调答题规范性:

1、层次清晰,注意分点作答,凸显层次。

2、吃透诗歌所蕴含的感情,找到导致感情变化的因素。注意基本格式:“由开头……转而到……”。

3、由表及里,逐渐深入,注意思维的全面严密。

鉴赏诗词情感小口诀:

意象词句要关注,注重技巧莫疏忽。 题目作者别遗漏,诗歌情感更清楚。

6 诗歌鉴赏之情感把握练习

1、宿云梦馆 欧阳修

北雁来时岁欲昏,私书归梦杳难分。井桐叶落池荷尽,一夜西窗雨不闻。 【注释】欧阳修曾因“朋党”之罪出放外任,这诗是外放时途经云梦驿馆之作。 ★这首诗抒写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5分)

2、幽居初夏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

★这首诗抒写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考虑:作者从哪几个方面突出表现居处之“幽”?

3、枕上作 陆游

一室幽幽梦不成,高城传漏过三更。 孤灯无焰穴鼠出,枯叶有声邻犬行。 壮日自期如孟博,残年但欲慕初平【注】。不然短楫弃家去,万顷松江看月明。

【注】孟博,即东汉范滂,《后汉书》记载他“有澄清天下之志”。初平,即黄初平,《神仙传》说他“至五百岁而有童子之色”。

(1)颔联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和作用?(4分)

7 (2)从颈联和尾联可看出诗人的思想感情有怎样的变化?(4分)

4、临江仙 暮春 宋 赵长卿

过尽征鸿来尽燕,故园消息茫然。一春憔悴有谁怜?怀家寒夜,中酒落花夭。 见说江头春浪渺,殷勤欲送归船。别来此处最萦牵。短篷南浦雨,疏柳断桥烟。

★第一句两个“尽”字好在哪里?

★最后两句写了怎么样的意境?

情感把握 参考答案

1、宿云梦馆 欧阳修【参考答案】借助注释、意象意境、用典

这首诗抒写了诗人思念家人,渴望与家人团圆的思想感情以及思念不得的悠悠愁绪。

第一句借“北雁”“岁欲昏”点出季节和时令,用“私书”暗点妻子的来信。岁暮正是与家人团圆的时节,妻子的来信更勾起归家之念,于是诗人渴盼团圆的情感自然就显现出来了,而秋凉岁昏,则烘托出了难以团聚的愁绪。在“一夜西窗雨不闻”中,诗人化用了李商隐“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诗句,巧妙的表达了思念家人,渴盼回家的思想情感,既亲切又自然,又增添了诗的内涵。

2、幽居初夏 陆游 抓意象、 关键句

8 分析:第一句写诗人家居的地点,第二句写住所来往的道路,第三句写所见,第四句写所闻,第五六句扩展视野,令境界开阔,最后两句抒孤寂之情。

前六句借“幽居初夏”之景,表现怡然自得闲适之情,尾联的“叹息”有两层意思:一是叹志士空老,报国无成;二是叹旧交零落殆尽,顿感寂寞惆怅。

诗歌紧扣一个“幽”字,其突出表现是:以景写“幽”, 以动衬“幽”。以“湖山胜处”“槐柳阴中”“野径斜”“水满”“草深”等意象写出环境之幽静、初夏景色之幽美;以“下鹭”“鸣蛙”反衬环境之幽静,很有特色。 本诗的另一特色是以乐景哀愁。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4分)

答:①前六句借“幽居初夏”之景,抒发了怡然自得之乐(闲适之情)(1分)②尾联“叹息”,一是叹志士空老,报国无成;二是叹往日旧交零落殆尽,顿感寂寞惆怅. (2).作者从哪几个方面突出表现居处之“幽”?(2分)

答:①以景写“幽”(“湖山胜处”“槐柳阴”“野径斜”“水满”“草深”等意象写出环境之幽静、初夏景色之幽美)②以动衬“幽”(“下鹭”)③以声衬“幽”(“鸣蛙”)

3、枕上作 陆游

(1)颔联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和作用?(4分) 答:以动衬静(2分),表现深夜的静谧凄清(1分),烘托诗人内心的悲凉(1分)。 (2)从颈联和尾联可看出诗人的思想感情有怎样的变化?(4分) 答: 诗人早年希望为国效力,然而报国无门(2分);晚年希望学得长生之术,而又自知不能(1分);遂生归隐之心(就产生逍遥江湖纵情山水的想法)(1分)。

4、《临江仙 暮春》 把握关键词 “故园”“ 怀家”“ 归船” ★第一句两个“尽”字好在哪里?

(1)这里用两个“尽”字生动地写出了词人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望眼欲穿的神态,反映词人内心的希望与失望,表现了强烈的乡思。 ★最后两句写了怎么样的意境?

(2)词人想象登上归船,蜷缩在低矮的船篷下,聆听敲打在船篷上的雨声,从船舱中望去,只见断桥一带的杨柳,迷迷蒙蒙,似乎笼罩着一层烟雾。这两句营造了凄冷孤寂的意境,表达词人内心的孤独和对故园的思念,含蓄隽永,富有余味。

第二篇:2014届高三诗歌鉴赏教案之思想情感

诗歌鉴赏之评价是个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2013,9,17曹亚平

一、考点解读:

1.诗歌的思想内容是诗歌通过艺术意境传达给读者的感情状态,一般指诗歌画面反映的状况或现象、诗歌的主题、诗人寄托的情感等,即诗歌表现出来的作者的思想感情、生活态度、个人理想和政治倾向等。

2.对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评价,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思想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判其社会价值。

二、高考常见的诗歌题材

1、咏史怀古诗

2、咏物言志诗

3、羁旅思乡诗

4、赠友送别诗

5、边塞征战诗

6、山水田园诗

7、哲理诗

8、爱情闺怨诗

三、依据诗歌的题材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

古今多少兴亡事[咏史怀古诗鉴赏]

(一)咏史怀古诗题材特征

咏史怀古诗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等为题材,通过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描写古迹来抒发诗人的兴衰之感,以寄托哀思,借古讽今。 形式标志:

一是标题中有“咏史”“怀古”“登某古迹有怀”“咏某位古人”等。 二是内容为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

(二)怀古咏史诗的鉴赏要点

1、弄清史实,即作者怀什么“古”。对于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要多积累历史知识。阅读一首诗时一定要关注注解。

2、要体会意图,作者为什么怀古。后代作家对尘封的往事发思古之幽情,一定有现实的原因或触发感慨的媒介。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这赤鼻矶可以说是触发诗人感想的媒介。辛弃疾登上京口北固亭,从历史上的孙权、刘裕抗击北方劲敌,联想到南宋小朝廷在风雨飘摇中苟且偷安,自己报国无门。

3、领悟感情,作者在怀古中表达了什么感情。

①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发表自己见解,归纳历史规律。

②借论古之得失,讽时劝世忧国。或借古讽今,以历史对统治者进行嘲讽;或以古鉴今,劝诫当朝莫走老路;或忧国忧民对国家命运担忧,对百姓疾苦同情;或喟叹古今朝代兴亡变化,感叹昔盛今衰、物是人非。

③仰慕古人成就,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或类比古人的成就,抒发自己时光不再、年华易老,而功业无成的感慨。

4、分析写法。怀古咏史诗咏史只是手段,言志(抒怀)才是目的。在写法上常常运用借景抒情、对比、化用典故、衬托、抑扬等艺术手法。

(四)示例赏析

1、阅读下面两首《题乌江亭》,完成后面题目。

题乌江亭 杜 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题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主卷土来?

注:乌江亭在安徽和县乌江浦。项羽垓下战败,逃至此地,乌江亭长驾船请他渡过江东。项羽说:“我当年与江东八千子弟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乃自刎。 ①杜诗以项羽事为题材,实际是宣扬了百折不挠 这种颇有积极意义的道理。

②杜诗认为项羽还可能卷土重来的原因是什么?王诗认为项羽不可能卷土重来的根据是什么?

杜诗认为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不灰心,重整旗鼓,再争取胜利也是可能的。王诗却认为项羽已经众叛亲离,丧尽人心,江东子弟不可能再为他卖力了。

2、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越中览古 李 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苏台览古 李 白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1.请从两个方面谈谈这两首诗共同的特点。

要点:两首诗都是怀古之作,主题相同,题材相似;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越中览古》着重渲染越宫昔日的繁华,结句聚焦在今日荒凉的遗址,以强烈的反差抒写了越宫遗址今日的荒凉;

《苏台览古》着重描绘姑苏台今日的荒凉,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衬托人事的变幻无常,抒写了诗人内心的感受。

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咸阳城西楼晚眺(唐)许诨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1、颈联两句写了作为何朝何代国都的咸阳的何种景象?

答:描写作为秦汉两代故都的咸阳,如今绿芜遍地,黄叶满林,虫鸟凄鸣的萧条景象。

2、尾联“行人”即过客,也包括作者在内,结句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答:我闻咸阳古城久矣,今日东来,所见唯“西风吹渭水”令人产生历史变迁无限的感慨。

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洛阳故城

禾黍离离半野蒿,昔人城此岂知劳? 水声东去市朝变,山势北来宫殿高。 鸦噪暮云归古堞,雁迷寒雨下空壕。 可怜缑岭登仙子,犹自吹笙醉碧桃。

[注释]①许浑,晚唐诗人。②古堞,城上的矮墙。③缑岭,即缑氏山,距洛阳约百里。传说东周灵王的太子晋修仙得道,在缑氏山头骑鹤升天而去。

作者在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试结合诗句略作分析。 答:①首句“禾黍离离”,是从《<诗经>黍离》开首的“彼黍离离”化用而来的,暗含对过去王朝兴灭更替的追思。②第二联表达对这座由劳苦百姓辛苦修建,却终遭废毁的城市的痛惜之情。③“水声东去”既是写实景(故洛城紧靠着洛水北岸),又是双关寓意。诗人由脚下奔流向东的洛水,生发出光阴流逝,人世沧桑的感慨。④尾联借用典故慨叹世人不能像太子普那样逍遥自在地超脱于尘世变迁之外。

仔细体察物关情[咏物诗鉴赏]

(一)咏物言志诗鉴赏要点

1、把握所咏之物的特点(形态、色泽、特征),体会特殊物象的象征意义。

2、感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态度。

3、体悟诗人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

4、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从整体构思看,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常用的技法有正面描写之外,还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从抒情的方法看,主要是托物言志。

(二)示例赏析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 蝉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这是一首典型的托物言志诗,请简要分析诗歌表现了什么道理。

【答案】立身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介(例如权贵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播。表达出诗人对自身内在品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自信。

2、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 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⑴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答: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⑵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作者通过画上风骨朴素淡雅的梅花刻画抒发了自己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榴花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苍苔落绛英。

诗的后两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表达了作者对美丽的榴花无人观赏的慨叹,并借此抒发对自己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无限感叹。

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孤桐 王安石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凌霄不屈已,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明时思解愠,愚斫五弦琴。 注释①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愠,疾苦、怨愤。

②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据《孔子家语’记载:帝舜曾一面弹着五弦琴,一面唱“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1)前六句表现了桐树怎样的特点? (1) 枝叶繁茂,虽孤独却树干笔直高耸入云;深深扎根于大地;越来越强壮,越是暴晒越是茂盛。 (2)对本诗表达的思想感情作简要评价。

(2)表达作者的人生追求:正直向上,虚心扎实,坚强不屈(年龄越大、环境越恶劣越顽强);甘愿为解救百姓疾苦而献身;至今仍有积极意义。

何人不起故园情[羁旅思乡诗]

(一)题材特征

1、诗题中多含有能够体现飘泊客居之意的词语以及代表团圆的古代节日名。如:元宵、寒食、中秋、重阳、冬至、除夕等

2、诗中常见如下意象:

月亮、秋风、秋霜、杜鹃、猿啼、沙鸥、孤雁、鸿雁、浮云、高楼、寒山、暝色、宿鸟、日暮等。

3、景物特点:

萧瑟、凄凉、冷清、孤独、寂寞 。

(二)内容情感

羁旅思乡诗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或伤春悲秋感慨韶华易逝,或日暮思归,或因梦寄情。其感情大致分为三类:

1、羁旅的寂寞、艰辛;漂泊在外的凄凉、孤独、愁苦、寂寞。

2、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3、抒发独居他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三)羁旅思乡诗常用技法

1、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2、乐景衬哀情(乐景写哀情)。

3、对面落笔(曲笔)、联想、想象。

4、细节描写。

5、虚实结合。

6、比喻、拟人等

(四)示例赏析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山 中 王 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南宋沈义父又在《乐府指迷》中说:“结句须要放开,含有余不尽之意,以景结情最好。”结合全诗和前人的评论,简要分析这首诗抒发的思想感情及其情、景结合的艺术。

【答案】这首诗主要是抒发了诗人旅愁思归的思想情感。诗的

一、二句抒情,三四句写景,以秋风萧瑟、黄叶飘零的景象,来表现诗人的旅愁思乡之情。同时,把“山山黄叶飞”这样一个纯景色描写的句子安排在篇末,在写法上又是以景结情,使全诗含意隽永、耐人寻味。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除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1)诗歌作者身处何境?表达了一种什么思想感情? 客居他乡,孤寂思乡

(2)诗歌第三句运用了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法,试简析之。

从对面着笔,抛开自己,想象故乡亲人思念千里之外的自己的情景。

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旅次寄湖南张郎中 戎昱

寒江近户漫流声,竹影当窗乱月明。

归梦不知湖水阔,夜来还到洛阳城。

前人评说,“归梦”是这首诗的诗眼。诗中写“归梦”突出了什么?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答:①写梦中返乡是那么容易,突出了乡思之深,之切。

②“归梦”因旅次见闻引发,前两句中江水漫流之声、月下竹影之形,是“归梦”之因;而“归梦”则是思乡之情的集中表现。所以可以说“归梦”是这首诗的诗眼。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晚泊岳阳 欧阳修

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

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的?(5分) 答:①表达了作者触景而生的思乡之情。

②是通过卧闻钟声、系舟树下、静赏江月、倾听歌声等举动,城里钟、水上歌等听觉感受,城下树、空江月、水上人、云水苍茫、轻舟飞逝等视觉形象,以景寓情来表现的。句句写景,景景关情。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旅次洋州寓居郝氏林亭 方干

举目纵然非我有, 思量似在故山时。

鹤盘远势投孤屿, 蝉曳残声过别枝。

凉月照窗攲枕倦, 澄泉绕石泛觞迟。

青云未得平行去, 梦到江南身旅羁。 全诗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

答:

1、怀才不遇,虽自视清高脱俗又无可奈何的感慨。

2、旅居异地的乡愁。

6、(2010·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梦中作 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酒阑无奈客思家。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臵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束,斧已烂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③酒阑:酒尽。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答:表现了:①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情;②希望脱离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

欢聚离散皆是缘[赠友送别诗]

(一)题材特征

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士大夫们送别,不光是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常常写诗送给行者,或留给居者,所以,表达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常见的一种主题。

送别诗一般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赠友送别诗鉴赏要点

1、注意赠友送别诗中的一些特殊意象

A、景物意象:柳、酒、月、水、草、雁、兰舟、孤舟、日暮、斜阳等。 B、地点意象:长亭、南浦、灞桥、渡口、路口、古道、驿站、码头等。 C、动作: ①折柳送别 ②饮酒饯别③唱歌送别

2、留心诗词中的序或注释

要注意这些提示信息,联系时代背景和写作背景来整体把握全诗的思想内容。

3、把握赠友送别诗的思想内容

表达哀婉凄伤的离愁别绪。多迷惘、伤感、凄怆之感。 表达忧伤愤懑的不平之意。 表达深情厚谊,多赞美、留恋。

表达激昂慷慨的勉励之情或豁达的胸襟和豪放的气度。 表达劝勉慰藉的关切之意。

4、了解常见手法

A、寓情于景、以景衬情、情景交融。 B、烘托C、以乐景衬哀情 D、想象(虚实结合)

(三)示例赏析

1、阅读下面一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谢亭送别 许 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劳歌”:本指在劳劳亭(是一个著名的送别之地)送客时唱的歌,后来遂成为送别歌的代称。

诗中“红叶青山水急流”描写了一种怎样的景色?与全诗的感情基调是否和谐?请就这一手法对表现思想内容的好处作简要评析

【答案】第二句写友人乘舟出发后所见江上景色。时值深秋,两岸青山,霜林尽染,满目红叶丹枫,映衬着一江碧绿的秋水,显得色彩格外鲜艳。这里是借美好的秋色反衬别离之悲,以乐景写哀情,使诗歌更富表现力和感染力。

2、阅读下面一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第一句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首句选取的景物是漂泊不定的杨花和叫声凄婉哀愁的子规,暗含了因友人王昌龄左迁偏远之地的忧伤之情。

三四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三四句运用了拟人修辞方法,将自己心中的愁思寄托给明月,满含深情的明月照耀友人,一直陪伴他到偏远的夜郎。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关切和思念。

3、阅读下面这唐首诗,完成题目。

送李端 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全诗围绕“悲”字展开,请结合全诗说说诗人写了哪几种悲情。

答(1)送别友人之悲:与友人离别,直言“正堪悲”,别后“掩泪空相向”,更写出彼此的思念。(2)故园衰败之悲:诗人借衰草、寒云、暮雪写出了对故园衰败的伤感。(3)自伤身世之悲:“少孤为客早”一句写出了作者少年失亲,背井离乡的孤独和哀伤。(4)社会**之悲。“风尘何处期” 一句写出了因为社会动荡,与友人相见无期的痛苦。

金戈铁马征战事,大漠秋风慷慨情[边塞征战诗的鉴赏]

(一)了解题材特征

1、标题往往含有“行、军、征人、塞、戍”等有关的字。

2、诗中意象多反映边地风貌与军旅生活,如:

自然景观类:黄沙、白云、冰川、秋月、雪山、大漠、孤城、边关、黄河、风沙等。

地理区域类:塞外、雁门、漠北、玉门关、沙碛、阴山、楼兰、蓟北、西山、受降城等。 战事器具类:金鼓、旌旗、烽火、刁斗、羌笛、胡笳、琵琶、战马、戈矛剑戟、斧钺弓箭等。 人物类:戍卒、将帅、胡人、单于等。

乐曲类:梅花落、折杨柳、关山月、阳关曲等。

(二)把握内容感情特点

1、描写边塞雄奇瑰丽、奇异独特的边塞风光。

2、抒发保家卫国、渴望建功立业、积极进取的壮志豪情。

3、表现战士们奋勇杀敌、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

4、凄苦哀怨的怨战情绪及沉痛的反战思考。或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极写战事的惨烈,或揭示军中的不公与腐败,谴责边将的骄奢、朝廷的昏聩、穷兵黩武等。

5、征人思乡的情愁。揭露战争的激烈残酷和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反映征人思念家乡、家中亲人的离恨、渴望团圆和安宁生活的思想。

6、抒发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而又无可奈何的郁闷之情。

(三)感受艺术风格

雄奇壮阔、雄壮豪迈、豪迈旷达、苍凉悲壮、豪壮悲慨

(四)掌握常用技法

夸张、对比、互文、用典、比喻、渲染、虚实结合等。

(五)示例赏析

1、阅读下面一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塞上曲 王昌龄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①道 出塞复入塞,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②,皆向尘沙老。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③好。

注:①萧关:古关塞名。②幽并客:指幽州、并州武勇之人。③紫骝(liú):骏马名。

诗中作者写了两种人,分别表示“褒”与“贬”的不同态度。从诗中找出这种人,并简要分析诗人对他们的态度

答:诗中写了“幽并客”和“游侠儿”两种人。诗人对前者的慷慨豪迈、保卫祖国的精神持赞扬态度;而对后者只是在向人夸耀骏马而并没有捐躯赴难、为国牺牲持批评态度。

2、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 。

出关 徐兰

凭山俯海古边州,旆②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注]①关,指居庸关。②旆(pèi),旌旗。

(1)诗的前两句,有版本作“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与本诗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更喜欢本诗。本诗前两句点出居庸关的雄壮气势,景物描写鲜明生动,为后面抒怀作了铺垫。“将军”两句缺乏形象感,并且与全诗思乡的情感内容不相称。

(2)“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①运用对比,将关内桃花烂漫与关外白雪茫茫两个场景聚集到征马这一关节点上,描写生动而鲜明。②“桃花”与“雪”分别代指家乡的温馨与塞外的清冷生活,在诗中具有象征意义,蕴含了思乡的情感

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

月上瓜洲 南徐多景楼作 (南宋)张 辑

江头又见新秋,几多愁?塞草连天何处是神州? 英雄恨,古今泪,水东流。惟有渔竿明月上瓜洲。 注:南徐,古州名,治所在京口(今江苏镇江)。多景楼,为南徐胜迹,在镇江北固山上。 (1)请结合词的上阕,简要分析“几多愁”中词人 “愁” 的具体原因。 ①登楼北望,看见塞草连天的荒败秋景。

②山河破碎,神州陆沉,中原地区沦陷于金兵之手。 ③年复一年,春去秋来,时光流逝,中原恢复无望。

(2)词的下阕中“惟有渔竿明月上瓜洲”一句,通 过塑造“渔翁”这一形象,寄托了词人怎样的情怀。请作简要分析。

①有心报国却又报国无门的忧愤、失望之情。

②迫于无奈只能逍遥江海的抑郁孤独、无可奈何之情。

4、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 从军行七首(其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1、“琵琶起舞换新声”与“边愁”是否矛盾?为什么?

不矛盾。随着舞蹈的变换,琵琶又翻出新的曲调,虽是如此却换不了歌词所包含的旧别情,这样的对照写法更能显示出听者深重的别情边愁,这是任何欢乐的乐曲都无法排遣的。

2、“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前三句叙事抒情,后一句写景。以景作结,寓情于景。把征戍者的悲情寄寓在富有边关特色的悲凉壮阔的景物描写之中,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进一步突出了思乡之情。

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怨气候酷寒,怨景色单调。

煮酒把盏话桑麻[山水田园诗]

(一)把握山水田园诗的思想内容和思想感情

A、表现自然之美,表达热爱生活、自然或祖国山河的激情。

B、表达淡泊名利、厌倦官场、向往闲适、恬淡的隐逸生活的思想感情。 C、表达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对自身处境的感叹。

(二)分析山水田园诗写景的特色

其主要特点是“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很少单纯的写景叙事,而一定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感情,情与景是紧密相连的。因此,在分析其中的景物描写时应注意作者选取了什么景物,有什么特征,渲染了何种气氛或烘托了何种感情,情景之间的关系如何等问题。

(三)分析诗歌的写作技法。

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白描、远近结合、动静结合、视听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细节描写、俯瞰与仰视、正侧结合、细节描写、借景抒情、乐景衬哀情、衬托(反衬)等。

(四)知晓语言特色

清新自然 质朴自然、清新洗练

(五)示例赏析

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

积雨辋川庄作 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这首诗描写了辋川山中田家的怡然生活、山中久雨初停时清新优美的景色以及诗人脱离尘俗的隐居生活,营造了一种恬静优美、空濛幽寂的意境。

抒发了诗人对农家无忧无虑的劳动生活的欣羡之情,和脱离尘俗的淡泊自然的心境。

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

移居东村作

避地东村深几许?青山窟里起炊烟。 敢嫌茅屋绝低小,净扫土床堪醉眠。 鸟不住啼天更静,花多晚发地应偏。 遥看翠竹娟娟好,犹隔西泉数亩田。

①作者原注:“山中有西泉寺故基。

本诗“鸟不住啼天更静”一句与王籍的“鸟鸣山更幽”在写法上有何相同之处?你更喜欢哪一句?请说明理由。(5分)

答:都是反衬(以声衬静)(1分),以鸟的鸣叫(1分)反衬环境的幽静(1分)。更喜欢“鸟不住啼天更静”。①语言平易,明白如话。②以天为背景,比王籍的诗意境更为开阔。(2分) (或)更喜欢“鸟鸣山更幽”。 ①语言更加凝练。 ②幽雅含蓄,意蕴深远。(2分)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答: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对东村山景的爱赏,对远离尘世的移居生活的喜爱。首联写避地东村,“避”字点明了作者对尘世生活的远离,对田园生活的主动回归。颔联表现作者不汲汲于物质追求,虽然生活条件简陋,但仍感满足。颔联表现対幽静僻远的自然环境的喜爱。尾联写远望所见,表现作者安于农耕、怡然自得的心情。

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 古风(其三十九) 李白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 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 白日掩徂辉,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鸳鸾。 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辉:落日余晖。②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③鸳鸾: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食不食,非醴泉不饮。

结合全诗,简述结尾句“剑歌《行路难》”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案(要点) ①对荣华易逝、世事多舛的人生境遇的感慨。

②对黑白颠倒、小人得志的社会现实的不满。③对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自身遭际的激愤。

无限风光在险峰[哲理诗的鉴赏]

古代哲理诗,意境深远,启迪心扉,为人们所传诵,称引.这类诗有两种情况: 一是诗人在创作时,便赋予了哲理的内涵. 如朱熹《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者以水为喻,意在说明知识能使人心澄如镜,心胸开阔,充满力量的道理. 二是有不少诗,其哲理内涵是读者赋予的,是人们在欣赏诗歌过程中领悟到的. 如杨万里的《小池》,原意只写春末夏初的池塘小景,而现在人们常借"小荷才露尖尖角"来说明青少年的才华初露.

(一)哲理诗鉴赏要点

第一要注意形与神。哲理诗中形与神的关系,就是艺术形象与哲理的关系。哲理总是因形而生,借形以寓,因此,我们应由形悟神,探求诗中的意蕴,理解诗的哲理美。 例如: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在描绘的祖国万里河山的壮丽景色同时,也道出了要站得高才看得远的哲理。

第二要注意情与理。哲理诗中的“情”与“理”,是诗人的情感与理性观念的对立统一关系。不少古诗往往通过抒情而言志,情中有理,理中含情。 例如:

锄禾 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不仅抒发了诗人无限的愤慨和同情劳动人民的真挚情感,而且道出了一个不可移易的真理 :人类社会的物质财富,都是劳动人民辛勤劳动而创造的。

第三要注意理与趣。理与趣的关系,是诗中的理性内容与审美特征关系的一种特殊表现。优秀的哲理诗都具有“理趣”,既富于哲理性,又富于艺术趣味性。因此,我们应在生动形象、理趣盎然的艺术趣味中理解古诗的哲理美。 例如:

望 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首诗最后一联,是传诵千古的名句。试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

这两句是诗人由望山而想象登上顶峰以后,俯视众多的山峰,都会显得矮小。反映了诗人那种雄伟的气魄、远大的志向、崇高的理想、开阔的胸襟和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至今仍阐明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道理,表现了不断进取、勇攀高峰的精神。

(二)示例赏析

1、

泾 溪 唐·罗隐

泾溪石险人惊惧,终岁不闻倾覆人。 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注:泾溪是指今甘肃天水市东南的泾谷水,今名永川河。

这首诗寓含着—种什么哲理?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许多事故往往出于人人自以为安全而失去警惕的时候。

2、

水口行舟 朱熹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

今朝试卷孤蓬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诗人描绘的画面中,蕴含着人生哲理,请细加品味,说说你的看法。

【答案】风雨总是暂时的,青山绿树是永恒的,一切美好事物的生命力终究不可遏止。

3、阅读下面的两首清代诗歌,然后回答问题。(2006重庆卷)

新 雷

张维屏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两首诗的末句寄托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答:前者描写的是春雷,“只待新雷第一声”寄托了作者对新生活、新气象的渴望与期盼;后者描写的是“落花”,“化作春泥更护花”寄托了作者对新生事物的无私关爱。

第三篇:诗歌鉴赏之情感把握教学设计

高考诗词鉴赏复习--------情感主旨类 教学设计

张家窝中学

李丽

一、教学目标:

1.探寻把握诗词情感的方法 2.准确判断古代诗词的思想情感 3. 掌握情感主旨类题的答题模式

二、教学重点:

掌握并利用所学方法准确把握诗词情感,掌握情感主旨类题的答题模式

三、教学难点:

准确并全面把握诗歌的复杂情感、情感变化

四、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诗言志,诗歌创作的目的是为了抒发作者感情,所以,读诗就要以把握诗歌情感为目标,前面讲的种种手法、内容都是为了把握作者情感服务的,因而高考诗歌鉴赏题一般都涉及到对作者感情的分析评价,今天我们就利用这一节课和大家共同探讨诗歌鉴赏中的如何把握诗歌的情感。

(二)【考纲解读】

“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主要是指:①理解全诗的主旨。看全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阐述了什么哲理,或诗人对社会、历史、人生有什么总结性的句子。②评价诗歌的意义。可评价该诗的积极意义,或指出该诗的时代局限,或就前人对该诗的评价发表自己的看法。

(三)【高考预测】

综观2013年各地古诗鉴赏题目,对“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这一考点的考查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绝大多数是考查对作品思想感情的理解。这些题目有的是考查对整篇作品的理解,有的则是考查对某一句或某一部分思想感情的理解。

2.极少数的题目是考查对作品思想内容的评价的。

3.对作品思想感情的理解,多数题目要求结合有关内容进行分析。 4.对作品思想感情的理解常常与对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考查结合起来。

(四)【知识、能力储备】

1、 分析这首诗中作者流露的情感。

《初授官题高冠草堂》 岑参 三十始一命,宦情多欲阑。 自怜无旧业,不敢耻微官。 涧水吞樵路,山花醉药栏。 只缘五斗米,辜负一渔竿。

1 注:天宝三载(744)岑参举进士,授官右内率府兵曹参军,此诗即为辞别终南山隐居地高冠谷而作。“一命”最低的官职。

2、总结把握诗歌情感的方法。

①读题目 ②知作者,注意年代和写作背景。 ③悟景语:意象 ④觅情语:直抒胸臆的句子 ⑤品典故

⑥观注释 ⑦重末句

(五)【高考真题回放】

1、(2013四川卷)

春日即事

李弥逊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

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 (4分)

2、(2011全国新课标卷)

村 夜 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色?反映诗人怎样的情感变化? (6分)

3、(2013辽宁卷)

竹轩诗兴 张镃

柴门风卷却吹开, 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 叶声轻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 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 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篆烟:盘香的烟缕。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6分)

(六)【巩固训练】 (七) 【课堂小结】

第四篇:鉴赏古代诗歌情感内容的教案

古代诗歌情感内容的鉴赏

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把握古代诗歌的情感

2、鉴赏古代诗歌的内容

教学重难点:

1、归纳解题思路

2、推究解题方法

3、分析答题的难点 教学方法:示例法,讲授法,归纳法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以学过的三首古诗为例,展示原题原型及答案。 《杜少府之任蜀州》

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2、结合全诗,说说“风烟望五津”中“望”字的妙处。 《终南别业》

3、分析“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中“独”“空”的表达效果。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这首诗以什么为线索,描绘了哪四幅雪景图。

4. 品一品“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两句诗的妙处。 参考答案

《杜少府之任蜀州》

1、这两句饱含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感情,又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表达了诗人豁达豪迈的情怀。

2、“望”字不仅拓宽了诗的意境,给人开阔的气势,而且在心理上拉近了两地之间的距离,为下文抒发积极乐观的感情奠定了基础。 《终南别业》

3、“独”写出诗人兴致来时,只能独自游山;“空”表达出诗人面对如此满山的美景,只能孤独一人欣赏,这表现出诗人在离尘绝俗的空静中承受着孤独和寂寞。

4、表达了诗人隐居山间悠闲自得的心境。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以“雪”为线索,八月飞雪苦寒图,军营饯别奇寒图,东门惜别惆怅图,别后雪地思乡图。

6、诗人以“春风”使梨花盛开,比拟“北风”使雪花飞舞,极为新颖贴切。“忽如”二字下得甚妙,不仅写出了“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而且,再次传出了诗人惊喜好奇的神情。“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美意境,颇富有浪漫色彩。那雪白的花不仅是一朵一朵,而且是一团一团,花团锦簇,压枝欲低,与雪压冬林的景象极为神似。春风吹来梨花开,竟至“千树万树”,表现出景象的繁荣壮丽。诗人将春景比冬景,尤其将南方春景比北国冬景,几使人忘记奇寒而内心充满奔放愉悦之情,联想、造境俱称奇绝。

二、结合文题及答案探究

1、答题思路。

2、推究的方法。

3、分析答题难点。

思想情感的表述:表达了诗人因_______而产生的______之情。(内容

情感)

(一)、从诗的类别上,讲述诗歌的情感。

送别诗:

1、依依不舍的留恋

2、劝勉安慰的豁达

3、坦陈心志的苦白 羁旅诗:

1、漂泊在外的孤独寂寞

2、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边塞诗:

1、渴望建功立业,保家为国的决心

2、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

3、久居边关思念亲人的忧伤孤独 山水田园诗:

1、热爱自然,热爱田园生活

2、惜春悲秋,寂寞伤感

3、积极:追求淡泊闲适 安贫乐道

消极:不满现实,逃世避俗

(二)、从诗的意象上,谈谈诗歌的情感

菊花——高雅

莲花——高洁

杨柳——惜别 月光——思念

落叶——失意

春风——得意 落日——惆怅

秋雨——忧愁

鸿雁——思念 流水——叹婉

大漠——苍凉

旷野——凄清 落花——感伤

红豆——相思

故乡——乡愁

(三)把握诗歌情感要“五看”

一看:诗歌的标题

二看:写作的背景(注解或作者的生平经历)

三看:诗歌中的关键词(意象)

四看:诗歌的类别

五看:诗歌描写的内容(展现的画面)

三、诗句的内容赏析

1、点明修辞/表现手法

2、描写了„„(具体内容)

3、表现了对象„„的特点

4、表达了人物„„的感情 补充:诗句的理解与赏析的有关知识

(一)常见的修辞:拟人

比喻

夸张

对偶

对比

衬托

双关

(二)常见的表现方法:直抒胸臆

情景交融

寓情于景

托物言志

用典

想象

虚实结合 动静结合

烘托

(三)表现方式:记叙

描写

议论

抒情

说明

四、牛刀小试

(一)东坡⑴

【宋】东坡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⑵,

莫嫌荦确坡头路⑶,自爱铿然曳杖声⑷

⑴东坡:其地在黄州东门外,又效白居易忠州东坡之名,故云东坡,诗人并以之作为自己的别号。 ⑵市人:隐指追名逐利奔走于仕途的人。野人:乡野之人,在野的无官职的居士,苏轼自指。

⑶荦(luò)确:指险峻不平的山石。 ⑷铿(kēng):象声词,此指手杖敲击山石所发之声。曳(yè):拖。

1、前两句诗写出了月光下的东坡_________的环境特点。

2、后两句诗景中寓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初见嵩山(张

耒)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释】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 1.从形式看,这首诗属于____________诗。

2.“数峰清瘦出云来”中“清瘦”一词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其妙处。

1.七言绝句(或七绝或绝句) 2.此诗用“清瘦”形容嵩山,既突出山峰的高峻挺拔,同时也反映了作者清高独立、人格坚守的精神气质。体现了诗人感情外化、物我合一,可谓造语新奇。

第五篇:诗歌鉴赏之比较鉴赏 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高考诗歌比较鉴赏题的设题角度。

2、学习答题思路,掌握诗歌意象、思想感情、表现手法比较鉴赏的方法。

3、掌握和运用比较鉴赏基本原则和方法学会规范答题与自我评价。 教学重点和难点:

掌握和运用比较鉴赏基本原则和方法,学会规范答题与自我评价。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讨论归纳

教学过程

一、考纲回顾

鉴赏评价E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比较鉴赏基本原则

方法:整体把握,求同存异,辨同析异。

方法:求“同”关键词;求“异”关键词

三、合作探究

1、课件展示:[2006•湖南卷].

14、阅读下面两首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6分) 薛宝钗咏白海棠

林黛玉咏白海棠

半卷湘帘半掩门,

珍熏芳姿昼掩门,

碾冰为土玉为盆.

自携手瓮灌苔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

胭脂洗出秋阶影,

借得梅花一缕魂.

冰雪招采露砌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

淡极始知花更艳, 秋闺怨女拭啼痕.

愁多焉得玉无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

欲偿白帝凭清洁, 倦倚西风夜已昏.

不语婷婷日又昏。

咏物诗讲究形神兼备。以上两诗,颔联都着眼于白海棠之“白”,但绘形写神各有不同。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一联,前句以洗尽胭脂,极言其自然本色之美,后句以晶莹剔透的冰雪,喻其冰消玉洁之魂。倒装句式的运用,显得新颖别致:“洗”“招’二字,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传达出白海棠的情韵神态;而“秋阶”“露砌”的映衬,更是意味深长。诗人含蓄地表现了白海棠朴素淡雅、清洁自励的品性。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一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前句以梨花之白,形容白海棠的“白”,较之“洗出”句,更侧重于表现“白”的鲜艳洁净,后句再以梅花之魂赋予了白海棠孤高傲世的精神;“偷来”“借得”,巧用了拟人手法;而“偷来”一词,贬词褒用,想象新颖,灵巧别致。

[2011•湖北卷]14.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望湖楼晚景

刘敞

苏轼

雨映寒空半有无,

横风吹雨入楼斜,

重楼闲上倚城隅。

壮观应须好句夸。

浅深山色高低树,

雨过潮平江海碧,

一片江南水墨图。

电光时掣紫金蛇。 (1)两诗均写江南雨景,但景色有异,《登城》写的是□□□□,《望湖楼晚景》写的是疾风骤雨。(2分)

(2)以上两首诗,刘诗优美,苏诗壮美,请结合诗句赏析。(4分) 【参考答案】 (1)和风细雨

(2) ①刘诗通过写雨映寒空,山深树幽,倚楼眺 望的一幅水墨画,运用白描手法,描绘出一幅江南水墨图。 ②.苏诗通过写横风斜雨,潮江涌动,运用比喻手法,写出了雨 前,雨后的壮观美景 。

小结:通过以上两道高考题的展示,使学生对高考比较鉴赏题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高考题形式: 提问:

诗歌比较鉴赏的题型有哪几种? 诗歌比较鉴赏题有哪些设题角度? 题型:

示范仿写、综合分析 设题角度:

体裁、意象、思想情感、表达技巧等 比较鉴赏基本原则

整体把握,求同存异,辨同析异。 方法:

求“同”关键词;求“异”关键词 题型示例

1、比较意象: 课件展示: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暮春浐水送别 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①,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注】①凤城:京城。

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水”,各有什么寓意? (先由学生思考讨论)

展示参考答案:上一首用“水悠悠”象征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下一首借“宫前水”的不断流淌抒发对时光流逝、历史变迁的感慨。 归纳解题要领: 第一步:紧扣文本,分析各自意象特点; 第二步:结合特点, 分析各自意象意义。

课堂即时演练: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独坐(节选)

唐·王维

独坐悲双鬓,

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

灯下草虫鸣。

夜深

宋·周弼

虚堂人静不闻更, 独坐书床对夜灯。 门外不知春雪霁, 半峰残月一溪冰。

问题: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请具体说明。

学生讨论交流,然后课件展示草考答案:王诗写的是“秋夜”,写了山中果落、灯下虫鸣的现象;周诗写的是“春夜”,写了春雪初停、残月挂山、溪水成冰的景象;王诗描写的是动景,周诗描写的是静景。

王诗表现的是悲哀孤独的心境,周诗表现的是宁静安适的心境。

2、比较思想情感

方法:求“同”关键词;求“异”关键词 鉴赏示例

课件展示: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宁夹口三首(其三)

宋·王安石

落帆江口月黄昏,

小店无灯欲闭门。

侧出岸沙枫半死,

系船应有去年痕。

舟下建溪

宋·方惟深

客航收浦月黄昏, 野店无灯欲闭门。 倒出岸沙枫半死, 系舟犹有去年痕。

问题:(1)两首诗的首句均用了"月黄昏"三个字,且用意基本相同。请问,两诗借此营造的是一种什么氛围?表达的又是怎样的心绪?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4分) 步骤一:找出求“同”关键词:(学生找出) 客船、“无灯”、野(小)店、半死枫树等

展示参考答案:

“月黄昏”三字为两诗营造氛围、表达心绪定下了基本色调。

客船、“无灯”、野(小)店、半死枫树等,这一切都笼罩在昏黄的月光中,暗淡朦胧,营造了一种凄迷、萧索、沉寂的氛围。 步骤二:归纳意象,品味意境。 明确:表达了诗人孤寂怅惘的心绪。 步骤三:体味情感

方法:借助意象,品味意境,体味情感。 趁热打铁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①-③题(7分)

夜游宫

记梦寄师伯浑①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释: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③、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3分) 比较情感异同

①“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②“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第一步、求“同”关键词:自许;鬓虽残、衰鬓斑(学生找出)

展示参考答案:词句和诗句都表现了诗人抗金报国、建功立业和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

2、存“异”关键词:谁知、心未死;空、衰、斑(学生找出)

展示参考答案:①词句抒发了对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叹,突出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心境。 ②诗句着重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却已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

3、比较表达技巧

鉴赏示例: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问题:(1)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4分) 步骤一:分清手法

答:“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 步骤二:解析诗句。

答: 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

步骤三:明确效果

答:“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更新颖。 学生归纳方法,明确:

• 步骤一:分清手法 • 步骤二:解析诗句 • 步骤三:明确效果

四、小 结

1、诗歌鉴赏比较原则

整体把握,求同存异,辨同析异。

2、比较意象

紧扣文本,分析各自意象特点 结合特点,分析各自意象意义

3、比较思想情感

借助意象,品味意境,体味情感。

4、比较表达技巧

分清类别,解析诗句,明确效果。

五、练习巩固(完成《步步高》资料相关练习)

上一篇:三分钟中国梦演讲稿下一篇:施工管理信息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