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妈太多了

2024-04-14

老妈太多了(共16篇)

篇1:老妈太多了

这下子糟了。

午饭时间到,我家的“御厨”老爸做了我和老妈都爱吃的红烧排骨。老妈们闻到了香味如泉涌一样跑了出来,不到10秒钟,红烧排骨就被老妈们扫荡一空,一块也没给我留下。但是,吃完了饭一向是由老妈洗碗的,可今天该由谁来洗呢?“你们快去洗碗。”老爸呵斥道。“你去,你去。”“怎么会是我?是你吧?”“我看电视,你们去!”老妈们各执一词大吵了一架,高分贝把碗碟都震碎了。给我惹来了一身活儿。

我好不容易收拾完残局就去写作业了,我凳子还没坐热呢,老妈们便借“探班”的机会对我唠叨个不停,这还怎么写作业嘛!吵得我耳朵都长茧了。我好不容易找到借口赶了她们出去,她们又在客厅吵了起来,结果毫无疑问――所以的玻璃家具都“罢工”了,还连累我和老爸没电视看。

忍无可忍,老爸发火把老妈们轰走了。更可恶的是:老妈们在街上又吵架,把我们的房子弄塌了,真是一群扫把星啊(真正的老妈除外)……

老天爷,求您给我们做个主吧,这样下去可不是滋味儿啊,我快受不了啦!

篇2:老妈太多了

为什么?为什么?我一定要失去?难道还要失去下去吗?

我拒绝上天对我的这一切的安排!我再要不要遵守你上天对我的任何的安排!任何!

失去外公?失去外婆?失去舅舅?最重要的.亲人也失去了?难道还要再失去身边的任何一个人吗?

5月17号:看到在太平间的妈妈,心碎了,不知道以后怎么过,在此之前,我依靠着她,她从来都没有离开过我,生命中的每分每秒都在她都在我旁边,突然的一场车祸,她就走了,再也没有回来。

5月27号:从太平间把她接回来,我哭了,那个时候的妈妈就是一块冰块,好难过,但人走了生活还是要走下去的,我尽力忍着痛苦陪她都焚化场她被推进焚化口的时候,终于忍不住大哭一场了,再也见不到她的遗容了。永远!

5月28号:是她的葬礼,好多亲人都来了,我却没有感到一丝温暖,唯一少了她,她的骨灰放在棺材里,棺材被慢慢的放下去,我又哭了。回家后,我拿起她给我买的最后一条裤子,我把它抱在怀里,却再也没流出眼泪,她永远在我身边,我要坚强,要是她看到了,她会不开心的。

9月3号:新学期开学了,我和她分在一班,过了几个星期,她坐在我前面,久而久之我们熟悉了,她爸爸妈妈只是想让她学习,我开始以为她不喜欢和别人在一起玩,原来是她以前的女同学都很讨厌她,还叫别人不和她玩了,时间长了,她习惯了孤独,也不喜欢和别人接触了。无意中一次我点开了她的QQ相册,她以前是多么的活泼可爱啊。我暗暗的为她感到惋惜,

9月29号:下午,我和朋友因为私事把涂凯龙打了一顿。

篇3:作业真的太多了吗?

面对相同的问题,为什么陈某会与其他同学有不同的看法?

陈某,一个在教师看来的“优秀生”,成绩处于班级前列,作业清楚工整,堪称完美,平时与同学老师交往有礼有节……按常理,这样的学生应该是以学习为乐,但竟然出现了经常抱怨学校作业太多的状况。

陈某对自己的学习要求较高,各种作业力求精益求精,在学习中要强, 绝对不甘落于人后。因为入学分班的原因,班级中优秀生的比例较之年级其他平行班级较高,因此,在这个班级中, 想保持始终在“优秀生”行列的难度则相对较大,当然,一个“好强”的学生在这个班级中所产生的压力则更大。

压力有时候能转化为前进的动力, 让一个人憋足一口气,迎头奋进;但是, 如果一个人抗压能力较弱,则很有可能被压力击垮。我猜测,陈某之所以总抱怨“作业太多”,很可能是因竞争压力而产生的内心焦虑。

随后,一个现象引起了我的关注, 同时也让我肯定了前面的猜测。

对于这个问题,家长曾试图和老师协商,对陈某的作业量实行区别对待, 适当减少一些作业。甚至有时家长力主可以不完成某些作业,然后家长出面向老师解释……老师了解到相应情况后,也在一定程度上予以了默许。

按照常理,作业量真的减少了, 类似“作业太多”之类的抱怨应该减少或消失了。

然而,作业量的减少并没有使陈某的焦虑情绪有所缓解,她仍在抱怨“作业太多”,这引起了我的格外关注,我开始思考:陈某所说的“作业多”或许并不是作业真的多到让她应付不过来, 而是内心的焦虑让她无法静心。

有了初步的判断之后,我和陈某进行了一次谈话,我让陈某回忆每次当自己感觉到作业多的时候,是不是出现过这样的情形:

看着周末的作业,开始感觉作业太多,心里就开始紧张和烦躁,接着就放下了笔或者边做作业边做其他的事情,本来一个小时的作业,用了两个小时甚至更多的时间。这样的情况下, 心里便越是无法安静,甚至怪自己没有抓紧时间,越是这样想,越是心理愧疚,越是烦躁,大把的时间就在“自我内心的忏悔和谴责”的纠结中溜过, 最后果然发现作业实在太多。

陈某很是诧异,我对当时的情景描述竟如此准确。问题找到了,最终总要解决,我提出了我的想法和建议。我从两点对陈某进行了肯定:一是,你是一个要强的学生,会为作业的事情发愁。第二,你具有反思能力,能够为自己“虚度”时间而内疚,有了这两点, 这个问题就不难解决了。

先正确对待“压力”的作用。有压力,说明自己是一个上进的人,应该为这一点感到高兴和自豪。但不应该让自己陷在压力的泥潭中无法自拔,以至于自己的多数时间和精力用来琢磨“压力”这码事。

“很多时候,很多事情,不是说不想就可以不想的,我也知道自己很多时间浪费在了胡思乱想上,但有时就是不由自主。”陈某提出了这样的疑问, 我给出了更具体的建议和方法。

第一,抛开心中的假想敌,目标从周围的同学转移到自己身上,虽然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目标对象以激励自己, 但过分强调自己和他人的距离,就会让自己紧张不堪,更多的关注今天的自己比昨天的自己进步了多少,或许某一天你会不经意地发现自己已经实现了飞跃。因为,抬头看天固然重要, 但仰头仰久了,一则太阳会刺痛眼睛, 二则脚下可能失去平衡。

第二,学会分散任务,给自己小目标。就拿感觉作业多的问题来说,你把所有的作业理清楚,安排一个合理的计划,将作业分成若干份,给自己一个目标,每一小份作业多久能够完成, 然后依次去攻克,每攻克一份作业的时候,给自己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为自己自豪或者给自己一些鼓励。

第三,学会让自己的心态放轻松。任何时候都应该“举重若轻”,而不是“举轻若重”,将阶段性的、偶然的得失看淡一些,拿得起,更要放得下。没有什么事情有什么大不了,多读读《白兔和月亮》以及《落难的王子》两篇寓言故事(周国平的寓言,关于人生的得失问题、挫折问题)。

篇4:作业太多了

你好,我作业做得很慢,我妈妈就生气,脾气很不好。可是我的作业太多了,总是要做到很晚很晚,有时真的做不完,你说我该怎么呢?

宋润

宋润:

你好!你一定知道龟兔赛跑的故事吧。乌龟跑得慢,兔子跑得快,可是很多故事的结局都是乌龟赢了。就算乌龟的跑步成绩不好,乌龟也肯定比兔子更了解沿途的风景呢!所以我觉得作业做得慢没什么大不了的。

你说作业很多,我想很多人都遇到了这种情况。如果是这样,大概有几种处理问题的办法:一是默默地、夜以继日地全部按要求完成;二是找老师沟通,请老师把重复的题去掉;三是自己对掌握了的知识和能力进行总结,分析哪些题会做,哪些题不会做,会做的题就不用重复做了。后两种办法都需要请妈妈代劳去和老师沟通,相比起发脾气,我想妈妈更愿意和老师沟通,你说呢?

这里就说说夜以继日完成作业吧。古代人对夜以继日就有不同的看法。孟子说,西周时的周公辅佐周王治理天下,经常思考问题,白天想了,晚上还要继续想,晚上想出来了,就不睡,坐着等天亮,然后再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别人。孟子是表扬勤奋、忙忙碌碌的。庄子却觉得,富人累死累活,积攒了很多钱财,用都用不完,有权势有地位的人呢,要一天到晚甚至夜以继日地思考,想这样做不彳亍'那样做也不彳亍’他们都忽视了身体健康和个人修养,而且自己活得也不快乐,何苦呢?你看,两个人的观点完全不一样。宋润,你是选择勤奋,还是选择快乐地去学习,你一定会有自己的想法!当然,你也可以做到勤奋而快乐地学习,不过千万要注意身体健康。

你觉得啾啾先生还没有解决你的问题,可以再给《9号树洞》写信哦!

啾啾先生

啾啾先生欢迎你到《9号树洞》做客

《小猕猴学习画刊》的读者朋友,你有任何问题都可以问啾啾先生哦,什么心事他都会仔细倾听!我们有可能会刊登啾啾先生给你的回信,如果你不想公开你的姓名,请你在信纸上写上“秘密”两个字。

篇5:幻想太多了

好景不长,最近几天,我的想象力开始其副作用了!早上起来,我幻想衣服自己给我穿上了,幻想早餐自己飞到我嘴里,幻想自己能飞去学校,幻想……

到了学校,幻想书包自己交作业,并帮我拿出课本来读;幻想老师的想法;幻想不考试或考试一百分;幻想没有家庭作业;幻想作业很少;幻想成为全班第一;幻想清洁做得最好;幻想……

在路上,我幻想花儿草儿对我唱歌;幻想大树朝我跳舞;幻想河水是蓝色;幻想一条蛇被我打死了;幻想……

回到家,我幻想作业很简单;幻想爸爸在看报纸;幻想妈妈在做饭;幻想妈妈做了我 吃的鱼、烤肉、面和龙虾;幻想饭菜很好吃;幻想妈妈表扬我;幻想可以看电视;幻想可以不跑步;幻想可以去游泳……

睡觉时,我幻想自己房里有鬼;幻想做噩梦……

我饱受了幻想的折磨,成绩越来差:“我受不了啦,我讨厌想象力!!!”

篇6:音乐太多了

不过,那么多的音乐,吵得人们晚上都睡不着觉了。在此,我发出感叹:“什么事情都要适可而止!音乐太多也会变成噪音!”

山东肥城河西小学四(2)班(要升五年级了)郭琳娜

篇7:云朵太多了

话说世界末日之时,大家人心惶惶.有的跳入了无边无际的,蔚蓝的大海;有的人则是到了观音庙,祈求上苍,就这样,不到两天,那一根根香烛快把庙烧起来,方丈那是笑得合不拢嘴.我是一个相信科学的人,这天我坦然自若的走在街道上,完全把人们惊惊颤颤的表情抛在脑后.突然,一团白色的,如棉花糖的东西把我带到了天上.

我被突然袭来的“攻击“吓晕过去.带我睁开蒙的双眼,听见了眼前那迎面扑来的狂风中微小的声音.等我意识完全清楚了之后,发现我竟然飞在天上.向下一瞧,好家伙,一团白色的东西在同我说话.我试探性的问:“你是谁?“

“你醒了,叫小云.是众多云朵中的一朵.“

“你想干啥?“我壮大胆子又问了一声.

渐渐的,小云开始慢了下来,惊奇的一幕发生了:小云的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慢慢分开,“云头“转向了我,只见一个打着紫色眼影的`云对我说:“由于大气层的不断破坏,让阳光长驱直入,导致地面的水不断蒸发,让我们家族有了大规模形成的优势.你看.“说着,小云把头向下一偏.我一看,我的个亲娘四舅奶奶,只见一堆堆云在天上地下来去走动.不对呀,云多了不是会降雨吗?我在一瞧,好吗,云的周围都有一个保护层,以防相融.啊!就在我疑惑时,云朵们早就把我挤得像一片鱿鱼须.

“别挤了!“

我穿行在“云路“上,嘿,云的颜色还真多:红,白,蓝,绿......不计其数.一路上,我总是说:“别挤了.“

但是他们那听我的话呀.经过了5小时的奋斗,本少爷终于来到了家门口,一掏包,不对呀,我钥匙呢.终于在裤子缝里找到了.不过还是没法进门,因为经过了刚才那么一挤,钥匙早瘪了.等到妈妈回来了,不过,她的钥匙也瘪了,嗨,云朵太多了!

篇8:牛人太多了

几经周折,小雷拜入一位俄罗斯著名汉学家、语言学家——耿华教授门下,开始学习汉语。在耿华老师家里,小雷第一次尝到了中国月饼,第一次学着烹茶品茗,最难忘的是第一次翻阅《新华词典》,横平竖直顺着笔画勾勒汉字,就像在触摸中国纵横千年的历史。因为离耿华老师家比较远,要坐一个多小时的地铁,小雷说每次去上汉语课,感觉就像跋山涉水去中国。

2008年是俄罗斯的“中国年”,俄中两国颇多国际交流合作。这一年,小雷通过层层选拔,拿到孔子学院奖学金,到了上海的华东师范大学学习语言。之后又得到天津师范大学奖学金,目前就读于天津师大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除了上课时间,同学们很少见到他。比起喧闹,他更乐意一个人骑着自行车沿着海河,迎着轻风,背诗背古文。他说这是一个与坐在教室里学习汉语同样重要的过程。“我们要与世界坦诚相对,用心接纳它。我也喜欢上海、香港这种国际化大都市,但是天津的宜人舒适让我觉得更加亲切,就像莫斯科外公外婆的小院。”

小雷的中文水平达到SHK六级,曾参加CCTV第五届“汉语桥”汉语大赛,在比赛中弹奏古筝,配乐吟诵《山居秋暝》,给评委和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和其他老外不同,小雷由内而外,散发着一股古典气质。“我在华东师范大学学习的时候,对中国戏曲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曾与其他留学生共同排演《拾玉镯》,京剧唱腔的委婉令人着迷。对中国传统文艺的好奇驱使我学习弹奏古筝和吟诵诗文。较之二胡与琵琶,我更喜欢古筝的君子气质。”

在谈到中国当代文学,尤其是谈到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时候,小雷抑制不住地激动,“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中国文学在世界的胜利。它为中国文学的发展与壮大创造了契机。我在莫斯科就读过老舍的《离婚》、《骆驼祥子》,鲁迅的《野草》、《彷徨》,还有‘三大名著’——我非常遗憾没有在图书馆里找到《三国演义》。中国文学作品的俄语译本在俄罗斯非常难找,我期待今后能在莫斯科的书店里看到更多长篇中国文学作品的译本。”

因为对汉语言文化的痴迷与热爱,小雷坚定地要继续学下去。他正计划申请德国汉堡大学,继续攻读中国古汉语,主修先秦文学。很多人表示不理解,现在连中国人都很少学古汉学,你一个外国人为什么这么执着,何况还是学古汉语。这里就不得不说一说他的中文名字——“雷鸣达”,这是他汉语的启蒙老师耿华教授给起的,老师对小雷寄予厚望,并说“终有一日,我要你的名字在俄罗斯汉语界如雷鸣般响亮。”在小雷心中,对汉语除了喜爱以外,或许还有一些莫名的使命感吧。

这个来自俄罗斯的谦谦君子,对中国还有另一层牵绊,那就是与他相恋了一年的中国姑娘。两人是一起学德语的时候认识的。女孩学机械,从小就是兵乓健将,大学期间学打网球,更是作为主力带领团队夺得了天津市大学生比赛的团体冠军。她性格大大咧咧,是那种可以在操场上把男朋友过肩摔的“女汉纸”。姑娘坦言,站在一米九的“白面包”旁边,自己终于显得娇小了。两人用假期兼职赚的零花钱,走遍了青岛、大连、哈尔滨、杭州等地,一路上看风景讲历史,聊理想聊生活,侃大山说段子,语言毫无障碍,女孩说:“我从没觉得自己在跟一个外国人谈恋爱。”不过,这个来自传统家庭的女孩,还在为这段异国恋情争取家人的理解和支持。

说到未来的打算,小雷遗憾地表示可能不会留在中国,不管在北京还是天津,工作和生活压力都太大,光是房子就够让人沮丧了,还有高昂的生活成本、孩子教育等等问题。“我们两个人工作根本没有办法在北京或者天津买到房子,没有房子就没有办法结婚,又不可能让家里人出钱。最好的情况是,我们俩都能申请到德国留学,然后在德国定居——在那里很少的钱就可以在郊外租到很漂亮的房子,坐火车到市区上班,孩子接受免费教育,还有免费医疗。”

篇9:太多了200字作文

有一天,四只小熊出门去玩,有一条河挡住了它们的去路,正好他们的好朋友小熊豆豆划着船来啦……

豆豆欢快的.说:“嘿,我的好朋友们,需要我帮忙吗?”

四只小熊异口同声地说:“好呀,好呀,我们就坐你的船过河吧!”于是,小熊们一只一只地上了船。三熊很顽皮,居然在船上乱走,船开始轻轻摇晃起来。

船刚离开岸边便摇晃得更厉害了。忽然,重心偏向了船的左侧,一眨眼船翻了,小熊们全掉进了河里。大家拼命喊:“救命啊,救命啊!谁来救救我们啊!”哪知道河水很浅,它们个头很高大,自己就从水里爬了起来走向岸边。

小熊们明白了,原来是船超载了。于是,他们分两批行动,豆豆先运两只小熊过河,再返回河边运其他两只小熊。

篇10:我们的阳光太多了

“哎哟!我的宝贝,没摔着吧?!”只见一位母亲正在不停的安抚自己的孩子,只见那位母亲哄啊,逗啊!可是那孩子哭个不停!我不禁站在那里想了起来。

我们身边的阳光太多了,以至于我们这13、4岁的孩子遇见一些事情是手足无措,这是为什么?因为我们从小生活的身边没有风雨,只有阳光!以至于我们要被这些阳光晒死了。从我们出生开始,摔了一跤,有人来扶。衣服破了,有人补。受点委屈,有人来‘帮’你。还有!我们一直生活在阳光中,父母对我们的事一手包办,教育我们,“现在的任务是学习,其他的事不要管,不要耽误的学习!”正是因为这样,导致我们走上社会,什么也不会,找工作只能靠文凭,以前是要大学文凭,现在考研好找工作,那么,到了我们这一代,岂不是要读到博士后??

我们身边的阳光太多了,以至现在,我们对他人的冷漠,对他人的不关心,我们的自私心日益膨胀,我们冷漠社会,对社会的不关心,导致我们现在的中国人走出国门,只能招来别人的歧视!我老师曾经说过,在欧洲7、8月份,有许多初中生去做临时工,且老板会接待他们,欧洲之所以强大,应为他们从小开始就是一半阳光一半风雨,摔倒了,自己爬起来。衣服破了,自己补。受点委屈,忍。以至于他们在全世界各地受欢迎。我还在想,当年日本侵略中国是,他们为什么会那么团结一致?以至现在的学生遇见比他们高的年级的学生会叫一声,学长好学姐好还有!

我们的阳光太多了,我们应该考虑一下我们要不要风雨了,家长也不要一再的宠孩子,那么,我们只是被社会给淘汰的‘废人’。

篇11:太多了小学生作文

有一天熊熊在河上自由自在地划船,它突然看见它的伙伴在河岸上站着,它说:“大家好,你们增么了?”,它的好朋友说:“我们想到河对岸玩,你能送我们过去吗?。”它说:“好吧,你们上船我送你们去。”第一个小熊上船了,第二个小熊也上船了,第三个小熊刚上船,船翻了,第四个小熊吓哭了。

熊熊:“船上坐的.人太多了。”

篇12:“你知道得太多了!”

可语言学家不这么看。把目光放到语言上,稍微就近观察,就会发现,神话和咒符,在我们周围大量存在,特别是政治咒符,或曰政治神话。

在我的心目中,政治神话这个概念很宽泛,很难给出确切的定义。笼统地讲,一个语词,被政治所用,或被任何人用于政治的目的,被用得模糊而长久,以致成了我们思维模式或潜意识的一部分,换言之,就是一提起它,我们便不加思索,感到有一种好的或坏的、多少有些神秘的色彩,那么,它就是一个政治神话。举例是容易的。旧一些的,如资本主义,右派,修正主义,自由主义,科学,民主,进步,爱国,和平,解放,等等。新一些的,如天下大治,经济腾飞,振兴,崛起,祥和,动乱,等等。

出于语言学上的兴趣,我久已想取一个政治神话的标本,切片观察。麻烦在于,这是一块过于肥沃的处女地,仰观俯察,目不暇接,一时不知道从何下手。要举的例子,既须是大家都熟知,又要像那位倒霉皇帝的新衣,容易视而不见的,方能引起人们兴趣。比如,为人民服务啦,团结就是力量啦,什么什么。可是,这号神话又像上个月买的那双冒牌皮鞋,不经磨损,作不成大块文章。当你看到,体重超标的乡长手持大哥大坐着四个轮子又去赶奔桌子色(shǎi)子和裙子时,有一个神话就结束了。当你看到,平常群羊一般规规矩矩尊重领导团结同志步调一致和气生财的众人,面对公车上凌辱妇孺而两袖清风束手无策时,又一个神话结束了。不错,这样的“团结”有时是有力量。在传达最高指示不过夜的大革命中,整个民族曾多么紧密地团结在领袖的周围,结果集体地走到了地狱的边缘。场面壮观,的确表现了巨大的力量——可是,破坏性的力量。

好的神话,合用的神话,总是有的。操斧伐柯,取则不远,这儿就有一个,呼之欲出:知识就是力量。

聪明的读者,会以为我又要嘲弄它一番了。他们有许多理由这样想。比如,知识贬值了,文人下海了,造导弹的不如贩鸡蛋的了,北京的教授卖馅饼了,咱村的张三瞎字不识这几年可发财了,大学生让乡下姑娘拐卖了。这些都对。可又一次,算不上语言学家的我又不这么看。这一回,知识就是力量,只看你怎样理解知识,又怎样理解力量。

这话是英国人培根说的。约四百年前,那位政客、势利小人兼思想家,用拉丁文写了一本书,叫《宗教沉思录》(Meditationes Sacrae,一五九七),或叫《神秘的思考》,其中包含这句不算神秘的话。原文是Nametipsa scientia potestasest。英文翻译为knowIedge ispower,汉语通译为“知识就是力量”。

我不谙拉丁文,也没读那本书的任何版本,这很不好意思。这句话我是从一本名人名言里查到的。因此,我只能,也只打算就这句名言的汉语形式和英语形式作一些考察。

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知识一词的解释是,一、人们在改造世界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二、指有关学术文化的,如知识分子,知识界。第一义解得学究气十足,酸气扑鼻,还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第二义虽然简洁些,可也弄得冠冕堂皇,似乎要给丈二和尚着上金装,抬举他成佛作祖。这种解释,恰好反映了一般中国人积古难变的敬惜字纸心态。我们不知从何时开始忘记了伟人关于向工农兵学习的教诲,大概与升学率、学位和职称等过程有关吧,不得而知。可我们在使用知识一词时,确是常常发现自己在指称书本知识。在其他情况下,我们倾向于用不同的语汇,如见闻,经多见广,知情,知道,了解等等。

查力量一词,《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一、力气;二、能力,如尽一切力量完成党的任务;三、作用,效力,如这种农药力量大。于是,当我们说知识就是力量时,我们的意思常常是,学好各门功课(主要是数理化),将比学不好更有能力,能作的更多、更大,更可能达到合意的目标。

难怪我们这样容易地接受了这一短语,并用最鲜艳的油漆,把它涂刷在坚固的水泥墙上,在小学和中学,甚至大学的校园里。

因为它成了一个神话,而学校,特别是我们这儿的小学和中学的教室和校园,正是神话的最理想的温床。

这个神话渗透进每一个幼稚的心灵(老师们是不信的,顶多也是半信半疑。每一次领工资的体验,都把他心里的神话,如果有的话,又磨损去很起眼的一块儿。班主任的情况更糟些。当得知自己又得到一个新的、并不特别显得尊敬的别号时,他或她的神话加倍的磨损了),换个句型,比如,“别忘了,你来这儿是学知识的!”再加上教导主任或校长的大手在空气中有力量地画个弧,那么,事情就成功了。若非讨厌的社会大环境(校园里总是这样说,也不管社会同意不同意),你的学生毕业时,就会像刚刚走下流水线的集成电路版,锃明瓦亮,满载着知识,准备被组装到任何美好的或不那么美好的社会机器上,去发挥十几年输入所积存的力量。

可know1edge is power,读起来感觉就大不相同。在《世界图书词典》(WBD)里,knowledge有四方面的意思。一、一个人所知的;信息的范围,如一知半解的知;二、已知或可知的全部,如科学知识,书本知识;三、“知道”这个事实,如知情的知;四、求知的行动;对人、地、物的熟悉,了解。

英文power一词,跟汉语词力量也不一样。WBD的解释是,一、力,强权,如物理力,强权世界;二、能力;三、特殊的能力,如专注的力;四、权威,权利,控制,影响力;五、有力的人或物;六、能量。还有七到十三义,从略。其中第四义,实际上相当于汉语里的权力或权势。这样,当你用英语说出knowledge is power的时候,你就可以有更多的组合上的可能。比如,把knowledge作知情讲,把power作权力讲,那句话就可翻译成“知情就是权力”。

我说的权力,不单指处长的木头或橡皮图章。根据马克斯·韦伯,权力是“在某种社会关系中,一个动作者可以在有阻碍的情况下按自己意志行事的可能性”(Weber 1947,p 152)。这里的社会关系,可以是夫妻,父子,主仆,师生,干群,上下级,也可以是民族国家与其他民族国家。意志的含义,可能是愿望、意图、目标等等。在有阻碍的情况下,意味着可能对对方的意愿和目标实施阻碍,或消除对方的其他选择。

这样一来,一大块开阔地就展现在我们面前了。知识一旦挣脱书本,就会展开翅膀满世界翱翔。知识的殿堂这种用语是不够用了。实际上,这个用语就是要把知识神秘化。难道在我们这种彩电和短波收音机大普及的社会,还要,还可能,把知识这样神秘化吗?除了殿堂,我们还可以有知识天地,知识大世界,知识的窝窟,知识的渊薮。学生宿舍里的私语,教师斗室里的旷论,一路歌笑的郊游,酒吧里的斯文和喧闹,牌桌上的运筹,无处不是知识的追求和信息的交换。张太太不就是靠八圈麻将,获得了关于方鸿渐的重要知识吗?

从神话到现实,有时就隔一层窗户纸,一旦捅开个小洞,屋子里就亮堂多了。真的,已经明白多了。难怪新处长一上任就如饥似渴地查阅部下的档案,并走马灯似的找人个别谈话;难怪逢年过节,处长家里高朋满座,姣妻亲自下厨房也在所不惜;难怪国家有那么多安全和保安人员。从这个意义上讲,卖鸡蛋的未必无知,造导弹的却往往与世隔绝;也是在这个意义上,古人才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才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才说旅行是教育的一部分。别看你老教授月薪八百,小屋里还有四五个大书橱,照样弯腰弓背,像个虾米;也别看李乡长月薪四百五,偌大的书橱里,就那么几本伟人选集,公家发的一套《毛泽东的艺术世界》,自己买的一部《金瓶梅》,一本文白对照《容斋随笔》,还有一本《看三国话权谋》,可人家走在大街上,可真个是挺胸腆肚,脑满肠肥:肠子里是用不完的卡路里,脑子里是各种各样的知识,关于政策和对策,关于报表和数字,关于上级、下级和同僚,关于无奇不有的山珍海味,关于天南地北的风光景物,关于许许多多我们想象得到和想象不到的别的什么。

近读维纳(Norbert Wiener)《人有人的用处——控制论和社会》(这本书原名The Human Use of Human Beings,意为人对人的利用,现在的译名,不知有何奥妙。中译本商务版),颇多感慨。他教数学,造导弹,却说出了人际交流和社会控制的差不多全部秘密。正如本·弗兰克林把人看作劳动的动物一样,维纳把人看作信息的动物。人不仅靠吃进卡路里而活着。“所谓有效的生活,就是拥有足够的信息来生活”。(第9页)“活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就是意味着去参加知识的连续发展,参加知识的畅通无阻的交流”。(第98页)

不过,维纳也注意到,信息的传播并不总是畅通无阻的。有的信息传播有较高的透明度,这叫作“敬致有关人士”式的传播,比如通过血液传播的化学信号,对身体的所有器官都是平等的,尽管作出反响的只是一部分效应器;火警一下子通知了全城居民,尽管这信息对消防人员有着特殊的意义。可还有些信息,是通过特殊管道进行的。视觉信号通过视神经传播,听觉信号通过听神经传播。共产党的文件,通过共产党的组织来下达,九三学社的文件,通过九三学社的组织来下达。同一份文件,往往还要逐级传达,在这种传播中,信息量呈逐级减少趋势。同一道铁板牛肉,趁热吃色香味俱佳,吃剩下的打发要饭的,色香味俱减,更没了当时的温度,倒是多了些唾沫星子:于是他的生活上不了档次。

这些情况,显然已超出控制论创始人维纳的讨论范围,但决不是毫不相干的。控制论就是要研究信息在传播中的磨损和混乱增加。只是,科学家维纳要对付的,是正常通讯中由于通讯的技术或特点而造成的信息磨损,而不是由于人的预谋造成的堵塞。可是,维纳的确注意到了这种堵塞,甚至还论及保密和欺骗。他涉及的情况包括诉讼活动中的法庭辩论,军事行动和博弈。在这些场合,“保密,消息堵塞和欺骗,这一切技术都是为了保证自己一方能够比对方更加有效地使用通讯力量和通讯手段的”。(第103页)

实际上,人生何处无博弈。没有秩序,无以成社会。而秩序就包含着权力的差别。为了获得较大的权力,不但需要向老实的自然索取知识,还要跟恶意的对手运筹斗智。权势者都懂得要多多知道别人,而不要别人太多地了解他,或者,更确切地讲,不要别人知道他的真面目。较为消极保守的人们,即使不太想知道别人,但关于自己也学会了沉默寡言。许多现象,都可以从这儿得到解释。比如,从小处讲,为什么美国人不喜欢有人问他的私事?为什么你到某机关办事,总有个办事员先问你是什么人,来办什么事,跟主管是什么关系,才肯说出主管在或不在?为什么大学生会让乡下姑娘拐卖了?从大处讲,为什么要焚书坑儒?为什么要有书报检查制度?为什么要人为地划定知识禁区?为什么“知识越多越反动”?答案都是一个:知识就是力量,或曰知情就是权力。

人的求知欲有时毫无道理。对,好像亚里士多德就说过,求知是人这种动物的本能。本能当然是无道理可讲,也无药可医的。有个例子,极好地说明了人的求知欲真是不可救药。有无辜者被黑社会抓去,要杀他了,他临死还要问一个为什么杀我。行刑者阿龙的回答颇有教育意义:“你知道得太多了!”

一九九五年一月二十二日于山东大学

按:培根的话上下文一时无从查考。他的《新工具》里有一句话,汉译为“人类知识和人类权力归于一”。(第8页)联系上下文和培根其时的思想,当是指人类关于自然的科学知识使人类有更大的支配自然的能力。我这里是断章取义,但那个汉译多少可以印证我的穿凿:power一词可以理解为权力。

篇13:你是否管对方太多了-测试题

题目:早上你特别为另一半做早点,但是他还是想睡,你下一步会怎样?

1.自己先吃,对方的就在桌上

2.谁知道他什么时候起,干脆把他的份也吃掉

3.短时间会懒得再帮对方做早餐

4.不高兴觉得对方太过分

测试结果:

1. 选“自己先吃,对方的就在桌上”

【依当时心情来管另一半】你会依俩人当时的心情来决定用哪种方式来管他:这类型的人对于感情的态度是公平型,他会随着俩人感情的进度以对方对他的态度来决定彼此相处的模式。

2. 选“谁知道他什么时候起,干脆把他的.份也吃掉”

【懒得去管】对另一半放牛吃草的你抱着随缘与尊重的心态经营感情:这类型的人由于之前的经验累积,对于爱情有了更成熟的态度,认为感情就是要靠双方的经营以及努力维持才是最好的方法。

3. 选“短时间会懒得再帮对方做早餐”

【看事情管】小事不想管,大事才会跳出来管,管到没问题为止:这类型的人刚开始会为了了爱对方而压抑自己的个性,可是久而久之如果对方实在不行,他就会受不了,开始全权掌握一切事情。

4. 选“不高兴觉得对方太过分”

篇14:面试时,你懂得太多了也是问题

到底“资历过高”是什么意思?

当某人被认为是资历过高时,表面现象的下边常常潜藏着4个问题。

一:公司认为遇到更好的机会时你会跳槽。对于这一点你可以以你在前一个公司的供职期限来向他们证明你并不是那类人,从而消除他们的顾虑和担心。如果你真的是一个跳槽者,但是你对这个机会十分珍惜,那么你就可以和他们签一个合同来约定你在公司里的供职年限。

二:他们会认为你比那些新手要价要高,薪水是一个问题。对于这个问题,你要给他们举出一些例子向他们说明你在前一个公司里帮助他们降低了多少成本,增加了多少受益。

三:他们会顾虑你认为自己对这个工作来说有点大材小用,

这时要向他们展示你的谦虚和热情,向他们证明你将是这个团队中的优秀一员。

他们想要找的人到底什么样?请你的面试官对他们的理想人选做一下描述。然后,针对他们描述,你一点一点的向他们证明你正好符合他们的要求。

如果所有的努力都失败了,你怎样才能让他们信服?这种情况下你就直接问他们:“我怎样做才能使你们信服我是最佳人选呢?”他们很可能给你指出一条真确的出路。

当被告知自己资历过高时,特别是你知道自己能够工作的很出色时,心里将十分痛苦,但是这时千万不要沉溺自怜、自卑的郁闷情绪中。这些技巧能够帮助你找到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帮你游完全程到达彼岸。

篇15:老妈太多了

固然我也背负着房贷,且我不感到房价低,但这两个文章给我留下了很深入的印象,并且让我信任了一个情理,在同样的时间里,做了A而废弃了B必定会有就义和代价,咱们都会错过很多,生活不可能让你什么都得到。省吃俭用夫妻放弃了十年的生活享受,衣服都只穿工装,鼠标垫都用广告商的赠品,最幸福事就是每个月网“买房专用卡”上存钱,十年后他们有了一个大屋子,比起很多阔别故乡的北漂,能跟父母住在一起还能斗争在的城市里就很幸福。精明的买房姑娘放弃了很多娱乐购物唱歌的机遇和时光,打算着买房卖房,为自己的小窝一点点制订计划和目的,而并不是沉甸甸的埋怨一句房价太高买不起国度忘八不让年青人活。

生活不会什么都给你,特别是你一点功夫都不想下的时候。我收到过好多刚毕业的网友的来信,都说自己的工作很忙,放工就累死了,没时间做任何事情,可又觉到手上没钱想要开发第二职业,该怎么办?每一个刚毕业的年轻人都会很累很辛劳,特别是有些行业加班到深夜甚至通宵都是畸形的事,但是人老是要付出很大努力才会让别的觉得绝不费劲。世上没有白赚的钱,也不白付出的辛苦,只有没下够的功夫与没下去的勇气。而功夫下到什么处所去,尽力放在了什么地方,都是可以直接看得见的。

当然,我还收到过来信,认为自己好忙好忙啊,刚毕业需要社交需要唱歌需要放松需要给自己放个假需要早睡须要晚起需要吃好喝好养的白白胖胖的,还需要工作号赚钱多才能强专长还得丰盛点,这样的日子时间显明不够用怎么办?如何平衡呢?没法平衡,给谁都均衡不了,你想要的太多了。

这些年我也错过了良多,好比每天宅在家里看书写字,周末都不出门,因而连北京的四季有什么特色和景致都不晓得;游客都去过的北京的景点我呆了8年都不知道在哪里;许多明明能够持续往前走的友人都变成擦家而过的过客等等。然而我也播种了一些货色,比方工作上缓缓走出了一条适合本人的途径,写作上能有一些小成就,各方面都有一些长足的进展,自己也成熟和干练了不少,赚到更多的一些钱,能让自己跟家人过上安稳不局促的生活。我不贪,也不想什么都要,我深知自己哪里下了工夫,乐意接收好的和不好的成果。这让我的生涯不亏欠上帝,特别踏实又特殊平稳。

篇16:你知道的太多了

假如你刚刚登上一架飞机,朋友给你发短信说,一架同样型号的飞机刚刚坠毁了,你会怎么想呢?估计大部分人心里都会有点咯硬吧?但是,不管你心中暗暗祷告了多少回,一旦上了飞机你就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了。所以,你那朋友虽然向你提供了一个准确的信息,但却对你一点用处也没有,反而让你毫无必要地紧张起来。

这件事说明了一个道理:知情权并不是普世价值,有时候知道得太多反而有害。比如曾经有人研究过血糖仪的功效,得出了一个奇怪的结论:对于那些不需要胰岛素治疗的II型糖尿病人来说,使用血糖仪不但没有任何帮助,反而会让他们更加焦虑,甚至影响了正常生活。

同样的例子还有前列腺癌,这是一种“慢性子”的癌症,虽然很难治,但病情进展也很缓慢,再加上得病的大多数是老年男性,病人往往最终死于其他原因,所以一直有医生反对在普通民众中进行前列腺癌筛查,反正查出来了也不一定治得好,反而降低了病人的生活质量。

更多的案例出现在基因领域。自从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后,DNA测序的成本越来越低,这就导致了一种“基因信息焦虑症”,很多人千方百计想知道自己(或者某个感兴趣的人)的基因是什么样的,仿佛知道了一个人DNA顺序就知道了他的一切。这个思路是有问题的,必须警惕。

今年1月10日出版的《自然》(Nature)杂志就举了一个生动的例子。去年年底在美国康涅狄格州发生了枪击案,凶手亚当·兰扎(Adam Lanza)杀死了30名儿童和6位教师,手段残忍。事发之后,康涅狄格州政府的医疗检察官命令康涅狄格大学的科学家对凶手进行基因分析,试图找出他为何如此残暴的生物学原因。

《自然》杂志为了此事专门在首页发表了一篇社论,大意是说这么做虽然是可以理解的,但没有太大的意义。事实上,自古以来人们一直试图从生物学角度寻找犯罪分子的作恶原因。最早是看面相,也就是对比监狱犯人和普通人的大头照,试图找出区别。后来又开始研究大脑,早在1931年就有人研究过一个外号叫做“杜塞尔多夫吸血鬼”的杀人犯皮特·库尔滕(Peter Kürten)的脑组织,试图寻找特殊的“杀人结构”。这个传统一直持续到上个世纪末,有个名叫约翰·加西(John Gacy)的杀人犯杀死了33个无辜的人,于1994年被执行死刑,科学家保留了他的大脑,打算研究一下他的大脑沟回到底有什么不同之处,结果当然还是没有区别。

随着DNA测序技术的进步,好奇的科学家们终于把目光转向了杀人犯的基因组。但是《自然》杂志这篇社论指出,科学家之所以这么做,并不是因为他们相信能从基因组里找出点什么,只是因为他们具备了这个能力而已。比如康涅狄格大学的科学家们并不知道他们在找什么,也不知道应该从哪方面入手。即使他们真的在兰扎的基因组里找出某个罕见的基因,也不等于说这个基因就是导致他杀人的原因,因为科学家们早就知道,一个人的行为和基因之间的关系非常微妙,后天环境的影响是很大的。

比如,以前曾经发现过一个“叛逆基因”,但是这个基因只在携带者童年遭到虐待的情况下才有可能表现出来,如果带有该基因的人童年很正常,那么这个基因就和叛逆行为没有任何关联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知道某人携带有这个基因,并因此而对他另眼相待,那就属于歧视。

《自然》这篇社论最后得出结论说,人类行为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绝大部分基因都只有很小的一点点贡献,科学家们当然可以研究基因和行为的关系,但是普通人很难理解这里面的区别,很容易夸大基因的效果,其结果就是:这类基因信息一旦泄露出去,将很可能导致歧视。

基因信息的滥用不但能够导致歧视,还有可能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比如,美国耶鲁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杰森·弗莱彻(Jason Fletcher)教授在去年12月5日出版的《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PLoS ONE)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通过分析美国各州烟草税的不同以及居民基因型的差别,得出结论说提高烟草税对于普通人确实有效,但对于携带某一类基因的人则一点用处也没有,人家还是照吸不误。

这篇论文发表后立刻被烟草公司用作反对提高烟草税的武器,他们争辩说,基因的差别可以用来解释政府主导的控烟措施为什么效果越来越差,因为靠提高烟草税来控烟的政策空间已经穷尽了,现在还在吸烟的都是铁杆烟民,他们的基因型决定了他们从尼古丁中获得了比常人高得多的快感,不会被高价香烟吓跑。

针对此种言论,英国布里斯托大学流行病转化学博士研究生苏琪·加戈(Suzi Gage)在《卫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指责弗莱彻的论文严重误导了读者。加戈认为,这篇论文采用统计学方法研究控烟与基因型的关系,这个思路没错,但统计的结果因为预设条件的不同可以有多种解读,比如烟草税到底是逐步提高还是一下子提高的?是否还有其他配套控烟措施?等等。如果不知道这个基因到底以何种方式影响了烟民的选择,那么这个结论很可能就是错误的,无法反应出真实的情况。

退一万步说,即使弗莱彻的结论是正确的,并不能说明提高烟草税对于控烟没有用处。事实上,政府制定的任何一项政策都不可能适用于所有的人,必须从整体效果出发,全面地衡量一项政策的优劣,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仅用基因型来判断好坏是不可靠的。比如在这个案例中,弗莱彻只统计了已经有烟瘾的人,没有把潜在的吸烟者考虑在内。

几天后,弗莱彻教授在《卫报》上做了回应,他说他写这篇论文的目的只是想探讨加税控烟政策失效的原因,完全没有替烟草公司开脱的意思。他坚持认为自己的论文没有大问题,但那个基因导致控烟政策失效的结论是否可靠确实有待进一步检验。

加戈则认为,无论这个结论是否正确都没有太大的意思,因为这只是一个统计概念,从一个人的基因型并不能百分之百地推导出他到底会不会成为瘾君子。再加上基因测序毕竟还是要花很多钱的,成本太高了,不划算,不如用另外一些更准确、更廉价的方法判断他是否天生容易上瘾,然后根据这个指标来制定相应的控烟政策就可以了,没必要测每个人的DNA。比如,曾经有研究发现,如果一个人首次接触酒精后的反应很弱,那么他将来更有可能成为瘾君子。用这个指标对潜在的酒鬼进行预防已经被一些研究证明是很有效的,比测DNA可靠多了。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老妈太多了】相关文章:

超人老妈作文04-09

财迷老妈作文04-18

“变脸王”老妈04-22

“烦人”老妈作文04-23

绝技老妈作文05-01

话说老妈作文05-07

啰嗦老妈作文04-08

帮老妈做饭作文04-09

无语的老妈作文04-14

“懒惰”的老妈作文04-15

上一篇:高级农艺师论文下一篇:生而孤独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