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心得

2024-05-08

观看《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心得(精选16篇)

篇1:观看《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心得

在张掖全程拍摄创作的脱贫攻坚题材电视连续剧《一个都不能少》在中央电视台一套晚九时黄金时段首播,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高度重视,迅速安排部署,通过群发收看信息、关注微信公众号、抖音号等形式,要求全体党员干部在广泛宣传的同时认真自行收看,并及时组织集中观看。

该剧播出后,一幕幕熟悉的自然风貌、风土人情、感人场景,引起湿地保护工作者强烈共鸣。大家工作之余,纷纷畅谈剧中情节,畅享脱贫故事,表示将以实际行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少”重要指示精神,始终保持决战决胜和攻坚状态劲头,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以“等不得”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松不得”的责任感和“停不得”的使命感,加快推进自然保护区优化调整工作,切实有效恢复黑河湿地生态环境,严守湿地生态保护红线,真心用心为人民群众谋生态福祉,让张掖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

据了解,该剧以全国脱贫攻坚进入决战决胜期为背景,围绕保护生态环境、实施易地搬迁等主题展开,不仅讲述了西部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所取得的显著成效和典型经验,而且还展现了色彩斑斓、气势磅礴的丹霞地貌,造型奇特、苍劲雄浑的冰沟峡谷,山高地阔、万花争艳的扁都口万亩花海,以及带有浓郁西北风情的土墙陋屋、智能化的新农村小区都在剧中一一呈现,必将激励和鼓舞广大干部群众为努力谱写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幸福美好金张掖时代篇章不懈奋斗。

篇2:观看《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心得

《一个都不能少》由知名演员黄品沅、赵君、陈瑾、萨日娜等领衔出演,是导演白永成继《苦乐村官》之后操刀的第二部反映“精准脱贫”和“乡村致富”的作品。该剧由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全国扶贫宣传教育中心政策指导,是国家广电总局脱贫攻坚重点剧目,由中央电视台、陕西省委宣传部、甘肃省委宣传部、张掖市委市政府、咸阳市委市政府、上海保奇影视文化发展股份公司联合出品。

精准脱贫群像立体鲜活

《一个都不能少》第一集,成功塑造了角色群像,也展现了激烈的矛盾冲突,用小人物的喜怒哀乐映射“脱贫攻坚”大背景下的时代变革。

扁度口镇迎来一年一度的丰收节,焉支村要在全镇面前领衔表演太平鼓。没想到,村口发生山体滑坡,村支书夏宝生(赵君 饰)带着村民救人,没能及时赶到丰收节现场。丹霞村书记赵百川(黄品沅饰)亲自上阵救场,夏宝生认为赵百川是在抢功出风头。

为了完成“脱贫攻坚”的任务,全县最富裕的丹霞村要与贫困村焉支村结成对子村。然而,两村积怨很深,在丰收节上就摩擦不断、矛盾升级……

虽然只有短短一集,但已经能令观众体会到主创团队扎实的剧本创作和深厚的叙事功底。第一集出场人物众多,不光人物关系交代得清清楚楚,而且每个人物都有独特的个性和令人好奇的故事,丹霞村和焉支村的群像立体接地气。

有了第一集的铺垫,更令观众期待《一个都不能少》的后续剧情发展。有观众评价:“剧情节奏、矛盾冲突此起彼伏,两位村支书性格不同,两位老戏骨更是飙戏非常,这样一部农村奔小康的喜剧电视剧,显然较为符合观众的胃口。兼顾主旋律的同时,坚持了电视剧以矛盾冲突和故事性为主的大前提,《一个都不能少》将会成为近期即将火爆起来的剧目。”

西部风光美如画打造甘肃新名片

除了引人入胜的剧情,《一个都不能少》还呈现了绝美的西部风光。

第一集一开始,色彩斑斓、气势磅礴的丹霞地貌就铺陈在观众的眼前,太平鼓队在山间打鼓的画面更是令人震撼,展现了祖国山河的壮美和西北汉子的豪迈。导演兼出品人白永成说,希望通过《一个都不能少》将当地独特的喀斯特地貌打造成为甘肃的新名片。

从今晚起,《一个都不能少》继续与您相约央视一套黄金时间,每晚2集连播。

在剧中,虽然只相隔十几里路,焉支村的土墙陋屋和丹霞村的智能化新农村小区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既是对贫困地区现实变化的刻画,也是对脱贫攻坚成就的展示。

白永成是土生土长的甘肃人,他将自己对家乡的深厚感情融入《一个都不能少》的创作中:“小时候家里确实条件不好,自己走出来了总想为家乡做点什么。除了切实想帮助偏远地区的农民朋友脱贫,更想让大家了解我的家乡,我热爱的这片土地。”

视觉上的极致美感是《一个都不能少》的亮点之一。剧中还会呈现造型奇特、苍劲雄浑的冰沟峡谷,山高地阔、万花争艳的扁都口万亩花海等西部著名景点,每一帧画面都自带中国西部美学特征,令人期待。

篇3:一个都不能少

开学第一 天 , 他的两手 老是不停地搬桌子。 我走过去 问他 , 他嘴里发 出简单的 音符 : “ 推桌子 , 推桌子 ”; 升旗时 , 他不站队 , 到处乱跑 , 我只好牵着他的手, 他挣脱我 , 自己一人 跑到队伍后面,独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充耳不闻周遭的喧闹;上课时,他能做到安静一会儿,大多数时候不能控制自己,说些三三两两的字,重复老师的话。他不能和老师、同学正常交流,眼睛不能聚焦。家长说必须用暴力才能让其听话,所以他每天上学都由妈妈陪同。

这个孩子大概有自闭倾向,他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晨读课再次排座位。川原本是有同位的,因为他有时不能自制,老是打扰同位,同位就与他拉开了距离。今天调位时,他原先的同位桌子向前挪出了一个空位,川马上就把桌子靠在了另外两个同学的旁边。 那一刻,我感觉他是渴望有同位的。考虑到天冷下来,教室里要开空调,他呆在那儿不安全,班主任韩老师就把他的桌子搬到了前面。可他死死按住桌子, 嘴里大声喊着:“我不搬,我不搬。”我们无奈,只好找川的妈妈。妈妈不由分说地把桌子搬到了前面, 川也就乖乖地跟了过去。妈妈教育他的方式经常是暴力加哄教,暂且不讨论方法的好坏,反正川在妈妈身旁是最顺从的。我看他那么想找同位,就让李乐过去和他做同位,他很清楚地说出:“小朋友坐。”刚开始他很安静,等我上第一节时,他忽然大哭起来,使劲推李乐的桌子,大声嚷起来:“不要同位,不要同位。”我把李乐的桌子拉开,川还是哭闹不止,我只好让妈妈先领他出教室。

我心里有一丝怨懑。课后我读窦桂梅的 《我的教育视界》,当读到美国一所学校的学生在表演管弦乐时,窦老师注意到一名学生手里拿着乐器,自我陶醉似地摆动,他的妈妈也跟着晃动。她说要是在中国, 我们不可能让这样的学生参加,怕他在剧场一角影响了整体效果,而且还为他操心。可这名学生以及他旁边的那些学生都是演奏者,一个也不能少。我庆幸自己读到了这里,我差点犯下一个终生都不能原谅的错误。心生怨懑的不应该是我,孩子内心的黑暗才是最大的怨懑。当我有少许厌烦的情绪流露时,波及的不仅仅是川,还有其他的孩子。他们就会产生和我一样的甚至更多的怨懑,这会让他们的内心接受一种信息,产生一种情绪,摧毁内心还没建立起的美好。品德的教育隐在缝隙处,细微中。一堂课的知识固然重要,一个孩子获得的至善的品行才是根本。

我们正在排练经典诵读 《三字经》,下课时,我告诉妈妈让她比赛的时候陪着川。川妈有些吃惊地说她一直以为他不能上。我心里很不舒服,这些特殊孩子的父母已经习惯了周围人的同情或者讥笑,已经自觉地把自己的孩子从集体中退出。我抵住内心的汹涌,平静地告诉川妈,一个都不能少。我分明看到了川妈眼里被尊重的喜悦。

篇4:一个都不能少

无奈的辍学

2011年春寒料峭,记得是刚刚开学不久的日子,当我途经10级4班的时候,发现我们汽修班的新生王金龙同学守着收拾好行李在班级呆呆的坐着……我心里顿生疑问?这几天上课他比较正常啊,我匆匆的走了过去问道:“你怎么了,行李也收拾好了?”“老师,我……我不念了,我爷爷一会儿来接我,他低头小声说。”“因为什么要不念,咱们这个专业很快就能学到技术赚钱了”我紧紧追问,想知道他不念的真正原因。

父亲的离去

原来是他的父亲在2011年2月22日去世了,母亲在他1岁的时候就离家出走了,至今沓无音信,他连母亲长的什么样子都不知道。现在父亲也没了,爷爷已年迈且又体弱多病的生活,家里再也没有能力供他继续念书了,他感到生活也真的无望了,想出去打工来维持家里的生活。

及时的帮助

我了解了这些情况,很为这个孩子感到心酸,我就问他喜欢汽修就个专业吗?他无奈的点了点头。此时的我很想留住这个孩子,这可是孩子一辈子的事啊?“你先别回家,老师帮你想想办法?”我坚定的对他说,可他却一脸的迷茫。经过多方的沟通协调,在争得学校领导的同意后,我破格把他送到我们的汽修高级班,让他尽快的毕业,尽快的早日挣钱来养这个不幸的家。王金龙同学就到我们高级班就读。

其他的新生很有意见,为什么王金龙能直接去高级班,我们也想先毕业?我当时很激动生气的甩出一句话“谁要证实自己没有爹妈,也能来高级班”。当时我只想保护王金龙的心灵再也不要受到伤害。只见他的头低低的,什么话都不说。其他的同学惊讶的无语了,原来他们的同学王金龙是这样一个不幸的人呀!

没有晚饭的晚上

时间一天天的流过,由于工作忙,没有完全跟踪他,以为帮了他,他的困难就彻底解决了。可是事情却远不是那样。

有一天我看完自习,5点10分下课铃一响,学生们纷纷“逃出”教室,我还在门口维持着秩序,告诉他们慢点,食堂的饭菜多着呢?当我也要走出教室门口的时候,一转眼发现王金龙没去食堂吃饭,趴着窗户呆呆的向外看,心里又很迟疑,这个孩子怎么没去吃饭呢。我叫来一个学生了解一下他的情况,才知道他一天只有中午的时候才吃一顿饭,早、晚饭根本就没钱吃。我当时心里酸酸的,我返回教室把他叫到自己跟前,给他50元钱让他去吃饭,他诺诺的接过50元钱,说声“谢谢”。

后来我也发现当同学买一些零食吃的时候,他都躲得远远的,看到同学吃零食的时候,家里来电话问寒问暖的时候,他转身就离开。我看了不禁流下了泪水。多懂事的孩子,幼小的心灵就要承载这么多。现在人们家里都一个孩子,家长拿他们个个像个宝贝一样,可他却真是“没妈的孩子像棵草”。

夏日里的棉鞋

从那天开始我就特别地关注他,我到寝室发现他的行李特别的单薄,就从家里拿了一套给他。一些女老师也开始帮助他,于艳杰老师把她儿子的旅游鞋拿来给他穿,高建新等一些女老师把自家衣物也拿来给他,不善言表的他,不论穿什么,都很高兴的样子。

五月份的时候,我们汽修班去吉林祥康集团参观,早早的学生们就做好了准备,兴奋雀跃,一群男子汉打扮的干干净净,清清爽爽,我意外发现王金龙还穿着一双我校女老师给的棉旅游鞋,大夏天的,一定会热的不好受,我打电话给我的妻子,让她给王金龙准备一双单鞋,我拿来学校给他穿上。他和别的孩子一样高高兴兴的经历了一次参观旅程。

想不到的请假原因

转眼,王金龙已经在高级班读了二个月了,二个月里,这个孩子学习刻苦,也非常懂事,他留给更多人的是感动。

5月的一天,王金龙来到我的办公室要请假回家,我说课程这么紧,你又是后来到高级班的,回家干什么呀,“老师我要回家搭鸡架,爷爷病了起不来了。爷爷只能养点鸡鸭鹅来维持日常的生活了。“老师,您帮我这么多,等鸡能下蛋了,到时候我给你拿鸡蛋”。他低头说着,望着眼前的孩子,我的眼睛再次湿润了。

特殊的家访

王金龙的家住在天德乡,他的家究竟是什么样子呢?我们职高没有几个家访的先例,我决定去他家看看。

我开车带着王金龙,领我班的班长和生活委员直奔他的家,呈现在眼前的是政府民政部门救济一万二千元钱盖的房子,墙上还是黑乎乎的水泥,根本没钱刷涂料。家里破旧的窗帘还挡着,心想,这太阳都这么高了,怎么还当窗帘,没起来啊!一进屋,首先看到的是锅台,没锅盖,锅里有些米粥,也不知几天了,都凝到锅里了,锅台边上有个鸡窝,一个老母鸡领着一帮鸡崽子,有几只调皮的鸡仔已经蹦出鸡窝在锅台上四处觅食。

进到里屋,王金龙的爷爷躺在炕上,脸色蜡黄,他显然已经病了好几天了,孩子的爷爷上气不接下气的招呼着我们,他病的症状是呼吸困难,吃不下去东西,他已经整整两天没吃饭了,没钱治,只能是挺着。家里有4亩地,没人伺候,只好承包给他人,一年有二千元的承包费维持家里的所有开销。

离奇的身世

他爷爷老泪纵横的讲起了往事,讲起了王金龙这个孩子的身世。孩子的爸爸是个下肢残疾的人,只能用膝盖走路,16年前为了糊口生活,在火车上唱歌,在火车上认识了孩子的妈,在一起生活了,可是生下孩子一年多,就离家出走了,至今杳无音信,孩子连他妈长得什么样都不知道,这他爸也没了,我又病的这样,我就能养养鸡鸭,卖点鸡蛋鸭蛋维持我们爷俩的生活。爷爷老泪纵横的诉说着。

我们一起帮他家打扫了卫生,把屋里水缸里的水填满了,王金龙的爷爷很是感激,不时的擦着眼泪。回来的时候我请王金龙吃了一顿他平生都未吃过的大餐,其中有他最爱的肘子肉,我看着他吃得那样香甜,我的内心仿佛踏实很多。

集体的力量

时间很快又过了两个月,王金龙的学习越来越刻苦,我想仅靠我们几个人的力量帮助他显得有些单薄,于是我就找刁校长反映了王金龙的情况。刁校长当即决定号召我校的全体教职工给王金龙同学捐款,次日就给王金龙同学捐了一千多元。这些钱够他在我校就读的费用了。他的经历状况也感动了祥康集团的团队人员,等到他到吉林祥康集团以后,王启昌老师答应负责他全部的学习生活费用。

前方的希望

前几天,作为我校汽修专业高级班第一批的学员,王金龙由老师带领到吉林市去实践,送他上车的时候,我拍拍他的肩膀,他冲我感激的微笑着……

篇5:观看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

故事讲述的是一位贫困山区的小学老师因为要回乡一个月,所以叫村长找一个代课老师:年仅13岁的魏敏芝,并答应给她50块,嘱付学生一个也不能少。因为其中一个学生跑得快,所以要到县里去上学,魏敏芝硬是不给人,可能我们大家会想:这可是一个好机会,不仅能为那个孩子有一个好的前程,更能为这所学校争光。而魏敏芝却不答应。这是一份执着,这是一份坚持不懈的诺言,这更是一份重如泰山的责任心。

可没有多久,另外一位同学辍学了,经家访才知道那位同学张慧科到城里打工了,于是另外的一份坚持和力量推动她去城里找张慧科,魏敏芝先是传到小广播里去,再用身上仅有的几块钱买笔和纸写寻人启事,然后竟在电视台等了一天多,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见到了台长,找到了她的学生。最后有更多的一些人捐助了水泉小学许多钱和学习用品。故事圆满的结束了。

篇6:党员观看《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

近日,随着电视连续剧《一个都不能少》的热映,临泽县5A级旅游景区七彩丹霞、丹霞口旅游度假小镇、德源农庄等景区景点高频次亮相央视银屏,吸引了全国人民的目光,为全县全域旅游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哇,早就想去临泽看看天然奇景七彩丹霞,今天又从电视中看到你们那儿美如画的‘丹霞村’和热热闹闹的丰收节,英子,今年十一你可不能出远门哦,等着接待我吧,放假了我一定第一时间奔过去!”平川镇干部贾彩英远在福建的大学同学给她打电话说。电视剧《一个都不能少》播出才3天,这已经是贾彩英接到的第五个电话了,“得,今年十一我哪儿也不能去了,就待在家里接待大学同学吧,保不齐十一我们可以在临泽举办一场同学会,庆祝大学毕业十三年呢!”贾彩英高兴的说。

近年来,临泽县加快“旅游名县”建设步伐,按照“一个龙头、一个中心、四大廊道、四个板块”的发展思路,紧紧围绕丹霞、黑河、沙漠、红色遗址等10大要素,打造集游客服务、特色餐饮、民俗体验等一体式的文化旅游综合体,奋力开创全域旅游大发展、快发展的新局面。推动实施“旅游+”战略,最大限度整合旅游资源、挖掘文化内涵、全力招商引资、加强院地院企合作,着力发展红色旅游、研学旅游、康养旅游,增强旅游产业发展动能。按照特色化、差异化、精品化发展思路,持续做好乡村旅游补链延链,建成海圣休闲乐园、汪家墩村等17个乡村旅游示范村(点),红沟村入选全国首批乡村旅游重点村,进一步提升了临泽旅游影响力和知名度。加强与旅行社的合作推介,加快发展智慧旅游,常态化演出大型历史情景剧《回道张掖》,精心举办生态马拉松、农民丰收节等赛事和特色节会活动,用心打造“多彩乡村·画里临泽”靓丽名片,奋力开创全域旅游发展新局面。据统计,该县接待游客842.4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9.21亿元,同比增长27.6%和31%,该县游客预计将进一步增长。

篇7:党员观看《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

时间倒回春节前的1月22日,张掖丹霞口旅游度假小镇(以下简称“丹霞口小镇”)举行了隆重的年会,全体员工信心满满,誓言将在春节大干一场。此时,丹霞口小镇及景区内的大型旅游演艺《回道张掖》已创下西北冬季旅游的奇迹,日益火爆,前来观看旅游演艺的游客不断刷新纪录。为了迎接春节旺季,丹霞口小镇也提前准备了丰富的节庆活动,并广而告之,只等着热热闹闹的节日和络绎不绝的游人。

去年11月底,大型旅游演艺《回道张掖》持续火爆

过了两日,丹霞口小镇官微宣布,为了共同抗击疫情,景区关闭,《回道张掖》停演,开园及复演时间另行通知。李红学的心从峰顶直接落入谷底,之前的所有筹备瞬间化为泡影,而接下来何时能开园还是个未知数,约二百号人员工资的巨大压力、团队的稳定性、未来小镇的复苏......一连串的问题接踵而来。

“闭园快60天了,一个游客也没有,颗粒无收,度日如年,如坐针毡。”面对疫情的冲击,李红学日思夜想着应对之策,怎样能渡过难关,也期盼着疫情这团乌云早日过去。

随着电视剧《一个都不能少》在央视一套黄金档的播出,这无疑给李红学带来了一片曙光,打了一剂强心针。

值得一提的是,《一个都不能少》作为2020首部脱贫攻坚题材的电视剧,由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全国扶贫宣传教育中心全程指导,中央电电视台、陕西省委宣传部、甘肃省委宣传部、张掖市委市政府、咸阳市委市政府、上海保奇影视公司联合出品,由黄品沅、赵君、陈瑾、萨日娜等实力派演员出演,注定这部剧会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而剧中张掖丹霞地貌、丹霞口小镇、《回道张掖》的特色美景与演出,也会随着电视剧的热播走进观众视野,进而激发观众实地探访的好奇心。

篇8:观看《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心得

“整个行业将迎来重新洗牌的大格局, 机遇难得, 必须得抓紧!”纪开平又开始思变, 谋求产业的二次升华。

追溯到2006年, 纪开平果断放弃国有企业的铁饭碗, 开始自己创业, 成立了北京天马通驰汽车租赁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天马通驰”) 。在他看来, 当时正是进军通勤班车市场的好时机, 而他也把握住了创业中的第一次机遇。

在他的带领下, 天马通驰的发展蒸蒸日上。2007年, 成立北京天马通驰旅游客运有限公司。2009年, 在建国60周年的庆典活动中, 仅成立3年的天马通驰被政府选为客运接送服务单位, 而且是被选定者中唯一一家民营汽车租赁公司。2014年, 天马通驰参加了北京APEC会议客运接送服务。2015年, 参加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客运接送服务。

发展到目前, 天马通驰拥有车辆近400台, 与索尼、阿尔卡特、朗讯、ABB等不少世界500强企业都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

谈及天马通驰的发展, 纪开平露出自信的笑容。“喜欢这个行业, 割舍不下这个行业, 所以一直待在这个行业。”

“十年来就干了两件事”

十年精耕, 让天马通驰成为北京民营汽车租赁企业里的佼佼者, 除了得益于当前国家大力发展汽车租赁行业的利好政策, 最为关键的还是其自身的努力。“在十年的发展过程中, 天马通驰就干了两件事, 第一件事就是诚信, 第二件事就是专一。”纪开平总结道。

诚信, 包括方方面面的诚信, 人而无信, 不知其可。纪开平介绍, 天马通驰与一些合作客户已经愉快合作了十年, 从当初的合同一年一签, 到最后直接指定天马通驰。“这就是诚信结出的果实。从成立之初到现在, 天马通驰从未做过广告, 靠的就是诚信和口碑, 现在订单多到接不过来。”

“什么是专一?就是只干一件事—通勤班车。”纪开平说, 企业成立之初的定位就是通勤班车, 十年从未改变。比如现在客运市场的定制大巴、专车等都比较火热, 但纪开平就压根没想过, 在他看来, 隔行如隔山, 既然已经精准定位, 就得从一而终, 做出成就。

纪开平认为, 通勤班车对解决交通拥堵和压力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客户企业自己花钱使用通勤班车, 既是为企业员工谋福利, 又缓解了城市交通压力。用纪开平的话说, “要实实在在地贡献一份微薄之力”。在北京, 公交、地铁在上班高峰期都比较拥挤, 交通压力很大, 企业员工挤公交、地铁也很辛苦, 通勤班车的贡献不言而喻。

而作为通勤班车企业来说, 纪开平他们也很想干出一件实事来, 既为企业、员工服务, 又能减少交通压力。“做好这件事, 天马通驰有一份成就感。”

因为有了这份诚信, 这份专一, 天马通驰不断发展壮大, 品牌越来越响, 收获的点赞越来越多。

“管理是关键”

成立之初, 当时很多其他企业的车辆还处于承包制状态, 纪开平认为, 这种状态不利于企业管理和发展, 于是, 天马通驰开始实行“公车公营”模式。车辆和司机都归企业管理和调度, 司机只负责开车, 至于业务、维修、财务等由公司统一管理, 真正让服务和安全都有保障。

同时, 天马通驰对员工管理非常人性化。天马通驰注重保障员工的工资待遇, 只有让员工生活收入有所保障, 他们才能踏踏实实给企业做事, 对企业的忠诚度才会提升, 才能代表企业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才能打响品牌。天马通驰员工的工资、工龄补贴每年都有机会涨一次, 企业为员工缴纳五险一金, 员工享有带薪休假、生日礼物、两年一次体检等。“由于福利待遇都不错, 很多在这里稳定下来的员工一般都不愿意跳槽, 现在最老的员工都有近十年的工龄了。”

在提高管理效率方面, 天马通驰在运营车辆上安装并使用了双向GPS卫星定位系统以及行车记录仪等高端科技设备, 不仅做到24小时车辆监控, 更达到“准、全、快”的工作效率, 增强了为客户提供更优质服务的保障。另外, 天马通驰于2009年完成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更加推进了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思维跟着市场变”

过去十年, 天马通驰瞄准高端通勤班车市场, 靠着一点一滴的品牌积累做大做强。提供好产品好服务, 是天马通驰赢得客户生存下来的理由。如何做好服务做好产品呢?“这就要根据市场需求随需而变!”

天马通驰一直注重“客户价值主张”, 他们不仅制定了一系列的规范制度, 更以客户价值主张为关键, 在加强与客户交流、沟通方面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 除建立专用的意见、建议邮箱外, 还专门制定了回访客户的相关规定, 并收到了成效。“客户需要什么, 我们就满足他们什么;客户想不到的, 我们一定要为他们想到。我们的服务要做得超前, 要比别人想得多一点、干得多一点。客户对企业的认知度就会提升。各方面都比别人多一点, 自然而然企业也就比别人强了。”

天马通驰在所有通勤班车上, 专门配备了雨伞、鞋套、药品、呕吐袋等乘客可能用得到的物品。除了注重日常服务细节外, 天马通驰每年都会和客户举办羽毛球比赛等联谊活动, 增进与客户之间的交流, 正是这些点滴细节, 让天马通驰在客户稳定并递增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市场在变化, 思维得变。谈及变化, 纪开平为记者讲了一个小插曲。天马通驰是几个股东一起合作成立的, 在发展过程中, 难免会历经股权的变动。如何化解尴尬?纪开平认为, 要有“舍得”的勇气。他们从之前不开放股权到欢迎入股, 就是一个最大的变化。股权开放, 引进资金, 可能个人持股份额会减少, 但是对于企业而言, 利润有可能成倍增长, 其实是一种双赢。“这也是民营企业的灵活性优势, 可以做活、做大市场。”

如今, “互联网+”来袭, 很多传统行业面临转型升级, 通勤班车市场也不例外, 但纪开平早有打算。

“互联网只是工具”

传统企业转型需要互联网思维。对于传统企业而言, 拥抱互联网是一条可行的转型路径。“但互联网只是一种工具和手段, 互联网的主要价值就在于提高匹配效率, 合理匹配资源。”纪开平说, “互联网的介入, 可以改变原有的资源配置手段, 让通勤班车的效率得到极大的提升。”

进入天马通驰的办公场地, 向左是天马通驰的传统汽车租赁业务板块, 向右是一家科技公司。介绍这家科技公司时, 纪开平神秘一笑, 原来这家科技公司的大股东就是天马通驰。

“早在四五年之前, 我们就想做这方面的事情, 但由于各方面资源限制, 一直没做, 通过这几年的积累, 加上国家大形势的影响, 我们终于可以着手做了。”纪开平说, “互联网让人们更加舒服, 更加透明, 更加便利。互联网作为帮助传统行业的工具, 能让实体企业实现服务升华。”

诚如华为任正非所言, 互联网没有改变事物的本质, 互联网是改变了做事的方式, 使传送层级减少, 速度加快。现在, 天马通驰也有APP上线—“嘀一巴士”, “这只是一个雏形, 内容还有待丰富。”纪开平介绍说, “互联网里有很多的东西值得传统行业来挖掘, 互联网有大平台、大数据, 可以根据客户需求, 利用互联网技术分析客户资源, 规划出最优班车线路以及用什么车型。值得我们一学再学。”

通勤班车主要使用时间段是上下班, 而其他时间段基本上处于闲置状态。纪开平还计划通过摸索与实践, 借用互联网工具将闲置资源充分利用起来。

此外, 纪开平还向记者透露, 随着国家出台的一系列利好政策, 天马通驰还会在新能源车辆方面有所动作, 引进更多设备襄助通勤班车事业走向更宽阔的大路。

涓涓不壅, 终为江河。期待着纪开平带领天马通驰完成更多华丽蜕变!

篇9:一个都不能少

文集的内容以写实为主。所谓写实,就是写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真实经历。此议一提,全班响应。一周之后,大家陆续上交了自己认为最满意的文章,唯独张磊同学迟迟未交。他的理由很简单:不想交。

事后我了解到,张磊不是真心不想交,而是由于自己的写作水平不佳,胸中虽思绪万千,笔下却波澜不起,所以羞于出手。

张磊是班里的“学困生”之一,别说写作,就是完成常规作业也极为不易。可是我们不放弃,在我的悉心指导下,在同学们的热情帮助下,最终他还是完成了一篇文章。他的文章不到200字,而且还存在错别字和词句不通等问题。不过,从他的书写态度上看,比以前认真多了。我鼓励他继续修改,也请文集的编辑们为他“开小灶”。

利用这次机会,我详细阐述了编辑文集的意义——文集是大家心路历程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希望每位同学都有一段值得回忆的剪影点缀其间。所谓重在参与,旨在纪念。我还特别强调:并非以此比拼作文优劣,但要做到“一个都不能少”。如果少了一名同学,我们这本文集就不完整,我们这个班级也不完整,我们的回忆也就会存在永远的缺憾,最终会失去编辑文集的意义。

台下的同学很认真地倾听我的“教导”。有人建议道:“不仅要做到‘一个都不能少,还要争取做到‘一个都不留有遗憾,尽可能使我们的文集从量到质上既完整又完善。让每个人都当编委,都投入到文集的编辑工作中来。”

篇10:观看《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心得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1

近日,央视一套晚间黄金时间正在热播电视剧《一个都不能少》,这是一部反映农村脱贫致富的好作品,全剧共36集。整部电视剧在西北地区的祁连山下展开。祁连山下河西走廊是我国生态严酷、极度贫困的重点地区,在那里的两个多少年恩恩怨怨的村庄为我们上演了一段精彩纷呈的故事。

电视剧中的两个村庄一个是培黎县首富村丹霞村,另一个是贫困村焉支村。恰恰这两个村是“老对头”,三十年前两村因修路迁坟一事结下恩怨、矛盾重重,而焉支村的村支书夏宝生和赵百川也有私人恩怨。不久,焉支村突遇洪灾,村民无家可归,为了解决安置问题,县委县政府想收购丹霞村速展人才小区,将焉支村整村作为生态移民搬迁到丹霞村。此举引来了两村村民的坚决反对,丹霞村不愿要,焉支村不愿搬。为了解决村民安危,保护祁连山生态环境,响应习总书记“一个都不能少”的号召,彻底斩断焉支村的穷根子,赵百川和夏宝生在县委书记蒋为民的引导下化解个人恩冤,克服种种困难,终于将两个贫富悬殊的村子合二为一。电视剧以接地气的乡村风格展现了矛盾和冲突,并且穿插一些诙谐幽默的情节和真挚的爱情故事,使整部电视剧既严肃又轻松活泼。成为了观众喜爱的热点。

这部作品在人物刻画上典型生动,大大小小的角色有二三十个,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人物形象更加丰满。赵百川,丹霞村党支部书记,是个敢想敢做,精力旺盛的工作狂。他严己律人,赏罚分明,是有军人气质的“领头羊”。他善于学习,愿意接受新鲜事物,可骨子里有些守旧,年轻人的很多做派他都看不惯。他生活简朴,不讲吃穿,清粥咸菜就是一餐。他铁汉柔情对独生女赵梦宠爱有加。他不畏人言,大胆追求凤凤,希望给她幸福。原焉支村党支部书记,后为丹霞村村主任夏宝生,他能说会道,擅长做群众工作,他不讲究规则,做事重结果不重过程,懂得变通。但是只要跟赵百川有关的他就固执起来,不肯变通。他因循守旧,观念落后,合村后感觉跟不上丹霞村的脚步,但是太好面子不好意思向别人请教学习,有时候不懂装懂闹出笑话。他爱美食,喜欢喝点小酒,亏什么都不能亏嘴。在家里他有些大男子主义,事事都要压妻子蕙兰一头。还有忠厚淳朴,吃苦耐劳,事事亲力亲为,有耐心有毅力,擅长和人沟的刘东桥、原丹霞村村主任,后为丹霞村副书记的付鹏的优柔寡断拖泥带水以及剪纸手艺人凤凤勤劳贤惠,谨言慎行,坚强隐忍,她有着中国传统妇女的优秀品格等等。这些人物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记住了人物也就记住了这部电视剧。

电视剧《一个都不能少》的主题是农村脱贫致富,剧中脱贫的主题是围绕着怎样树立人们的志气,也就是,如何从观念上改变贫困,观念的改变才能带来意识和行动上的创新。2020年是党中央全面脱贫的决胜之年,这部电视连续剧的面世,为全国工作在脱贫第一线的干部群众是一个启发和鼓舞。脱贫工作是一项艰巨的工程,各地有各地不同的自然条件,需要找到适合的方法。《一个都不能少》故事发生地是祁连山下河西走廊上,故事的展开有着典型的地域风格。从两个有着深刻恩怨的村庄在磨合中逐渐融合在一起,走上了共同富裕之路的过程告诉人们,只要找对了适合本地本村的潜力和优势,在各级党组织和政府机关的支持引导下,一定能实现富裕的梦想。该剧使我们联想到,以大的视野可以理解为脱贫工作不能少了任何地方,从小处联想每个贫困人口都不遗漏。从这意义上说,电视剧《一个都不能少》是时代的产物,也是当前中国经济社会转型的热情讴歌。

电视剧的出品人、导演兼主演白永成先生是一位勤奋并且造诣很深的艺术家,曾主演过许多话剧和影视剧,他又出生在那片秦陕大地上,熟悉那里的一切,早在2016年他就执导拍摄了乡村喜剧《苦乐村官》,在央视电视剧频道上播映,深受观众的喜爱。我们相信,电视剧《一个都不能少》也一定会深入观众的心里,特别在广大农村的干部群众中引起共鸣。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2

脱贫攻坚题材电视剧《一个都不能少》登陆央视一套黄金档。作为国家广电总局脱贫攻坚重点剧目,该剧将充分展现国家脱贫攻坚大背景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这一主题。

《一个都不能少》围绕保护生态环境、实施易地搬迁的故事展开,是一部紧贴我国农村实际、富有时代气息与正能量的精品力作。我国西部某地的焉支村一直摘不掉贫困村的帽子,市委决定将焉支村整体搬迁,合并到本县最富裕的丹霞村。故土难离,焉支村的村民不愿搬,丹霞村的村民也是百般不情愿,易地搬迁工作异常艰辛。两村的村干部克服种种困难,终于将这两个“贫富悬殊”的村子合二为一。在多方努力下,两村村民逐步摒弃了过往嫌隙,最终两村人变成一条心,丹霞村也转型升级为“文化产业”新模式示范村,村民共同走上了致富道路。

据了解,该剧是导演白永成继《苦乐村官》之后操刀的第二部反映“精准脱贫”和“乡村致富”的作品,真实而鲜活地描绘了一幅广大民众砥砺前行的历史画卷。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3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时刻挂念着少数民族地区全面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情况,也多次深入基层一线调查研究、走进百姓家里看一看,他曾强调,调查研究要“身入”基层更要“心至”基层,切不可关起门来搞决策。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做好工作的现实需要。“身入”方能看到“症结”、“心至”方能开出“良方”,时值年终岁末,各地各部门都要总结今年工作,谋划明年布局,更须用好调查研究这一有力武器,“身入”“心至”一个都不能少,推动各级干部动起来、深下去,使调查研究在全党蔚然成风。

由上海农工党党员、知名导演白永成担任出品人、导演的电视连续剧《一个都不能少》,从3月16日开始,在中央电视台一套晚八时黄金时段播出。这是今年第一部与观众见面的脱贫攻坚题材电视剧。

白永成表示,《一个都不能少》是向最可爱、最可敬的扶贫大军致敬,把他们展示在全国人民面前,让全国人民知道,扶贫大军做着怎样的工作。白永成同时表示,希望通过本剧将当地独特的卡斯特地貌打造成为甘肃的新名片。谈及初衷,白永成直言这是他的“小私心”。“小时候家里确实条件不好,自己走出来了总想为家乡做点什么。除了切实想帮助偏远地区的农民朋友脱贫,更想让大家了解我的家乡,我热爱的这片土地。”

据介绍,《一个都不能少》是国务院扶贫办重点推荐、国家广电总局确定、全程在甘肃张掖拍摄创作的脱贫攻坚题材重点剧目。全剧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为主题,以全国脱贫攻坚进入决战决胜时期为时代背景,讲述了我国西部某地的贫困村“焉支村”合并到本县最富裕的“丹霞村”后,两村村民逐步摒弃过往嫌隙共同走上致富道路的故事。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4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作为“脱贫攻坚”题材电视剧中首部亮相荧屏的作品,电视剧《一个都不能少》自登陆央视一套八点档以及爱奇艺、优酷、腾讯等全网视频以来,收视率及热度、口碑持续攀升。

该剧由白永成执导,曹锐编剧,黄品沅、赵君、陈瑾、萨日娜、杨铮、周笑莉、孙嘉璐、邱林等联袂主演。讲述了我国西部某地的贫困村“焉支村”合并到本县最富裕的“丹霞村”后,两村村民逐步摒弃过往嫌隙,共同走上致富道路的故事。

这样一部农村奔小康的主旋律题材电视剧,由于剧情节奏、矛盾冲突此起彼伏,紧扣时代脉搏,较为符合观众的胃口。而且该剧既有黄品沅、赵君、陈瑾、萨日娜等大家熟知的戏骨演员,又有杨铮、孙嘉璐、邱林等青春养颜的美女帅哥,中青两代的家长里短、爱恨情仇也成为追剧的热点,不仅兼顾了主旋律题材,也让剧情更加生动、真实、接地气,引发老中青各年龄层观众的共鸣。观众纷纷留言打CALL:“每晚都陪爸妈看《一个都不能少》,喜欢陈瑾老师演的凤凤,温柔又善解人意,全家都在追剧”、“确实挺高能的,每一集都能整出点事来,剧情很紧凑,我一个90后竟然也追了”、“很贴近生活的电视剧,看完前三集就入坑了”。

《一个都不能少》俨然已成为当下的最“网红”剧。作为国务院扶贫办重点推荐、国家广电总局脱贫攻坚重点剧目,不仅人民日报、新华社、新京报等主流媒体重点推荐,各界KOL自媒体大号也纷纷安利,连徐峥、王宝强、朱一龙、黄晓明、张一山、张嘉译、斯琴高娃、朱亚文、佟大为、袁姗姗、聂远、郑恺、潘粤明、保剑锋等近百名明星力荐。毫无意外,《一个都不能少》将成为近期主旋律的爆款大剧。

在昨晚播出的剧情中,焉支村由于山体滑坡全村人连夜紧急转移,即将与“冤家”丹霞村合并。两村人合并后,又将发生怎样更强的矛盾冲突,“拆人祖坟”这样的宿怨又如何化解,赵百川和夏宝生两位村书记“相爱相杀”如何搭档工作,赵百川和寡妇凤凤不清不楚的关系会不会更加明朗化,刘东桥、丁香、夏雪年轻人的恋爱纠葛如何处理……接下来的剧情将越来越吸睛。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5

脱贫攻坚题材电视剧《一个都不能少》登陆央视一套黄金档。作为国家广电总局脱贫攻坚重点剧目,该剧将充分展现国家脱贫攻坚大背景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这一主题。

《一个都不能少》围绕保护生态环境、实施易地搬迁的故事展开,是一部紧贴我国农村实际、富有时代气息与正能量的精品力作。我国西部某地的焉支村一直摘不掉贫困村的帽子,市委决定将焉支村整体搬迁,合并到本县最富裕的丹霞村。故土难离,焉支村的村民不愿搬,丹霞村的村民也是百般不情愿,易地搬迁工作异常艰辛。两村的村干部克服种种困难,终于将这两个“贫富悬殊”的村子合二为一。在多方努力下,两村村民逐步摒弃了过往嫌隙,最终两村人变成一条心,丹霞村也转型升级为“文化产业”新模式示范村,村民共同走上了致富道路。

据了解,该剧是导演白永成继《苦乐村官》之后操刀的第二部反映“精准脱贫”和“乡村致富”的作品,真实而鲜活地描绘了一幅广大民众砥砺前行的历史画卷。

篇11:观看《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心得

谷爱花是巷道镇三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因丈夫遭遇车祸脑部受损而致贫,近年来,丈夫病情好转,加之国家政策的帮扶,她改建了温室和圈舍,发展起了种植养殖,现如今住上了易地扶贫搬迁房,家庭经济状况也逐渐改善,美好生活向她重展笑颜。对她们一家来说,这部电视剧有着特殊的意义。“我作为一名建档立卡户,深刻地感受到了党的好政策和党对我们的关怀,我以后会更加努力,今后的日子里我们的生活会越过越好。”谷爱花说。

王彩红是巷道镇高地村妇联主席,对于展示基层干部日常工作的《一个都不能少》逐步展开的电视剧情,作为村干部的她感触颇深,也坚定了她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工作信心。“看了之后让我深受触动和启发,对我们做好精准扶贫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坚定了我干好本职工作的信心和决心。”王彩红说。

近几年,巷道镇高地村党员胡吉新一家通过努力,生活就像剧情里反映的那样,入住了新居,过上了幸福生活。这几天吃过晚饭后,他就和家人早早围坐在一起其乐融融地收看电视剧《一个都不能少》,谈及观看感想,他难掩激动。“比期待中的更加好看,尤其是看到了我们张掖的丹霞、平山湖大峡谷和扁都口等这些景区景点,特别的激动,我会把它看完,也希望通过这部电视剧,有更多的人来了解我们美丽的张掖。”胡吉新说。

作为一名参与扶贫工作多年的帮扶干部魏学云,也第一时间通过手机收看了这部电视剧。他告诉记者,这部剧和他目前正从事的工作非常贴切,叙及自己的感受,他深受鼓舞、信心满满。“我今后将会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和饱满的精神投入到精准扶贫工作中去,确保乡亲们全部脱贫,一个都不能少。”巷道镇机关干部魏学云说。

除此之外,这部剧一经播出,在网友中间也炸开了锅。网友们表示这部剧切合时代主旋律,能以这样的形式呈现出来很不错,同时也对剧情展开激烈讨论,并表示很期待接下来的剧情。有网友留言:“全面小康,一个都不能少,真是太感人了,故事就好像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一样,我们要汲取榜样的力量,牢记贫困群众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让老百姓脱贫致富过好日子。”

篇12:观看《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心得

“我们在剧情里面看到了我们熟悉的丹霞地貌、人文景观,我们感到非常亲切,备受鼓舞,作为一名退休党员希望在我们家乡的建设和发展中尽自己一份力量。”东街街道甘泉社区退休党员李爱峰说。3月17日,正值《一个都不能少》播出的第二、三集,记者在甘州区东街街道甘泉社区退休党员李爱峰家看到,还没到开播时间李爱峰和女儿已等候在电视机前,期待播出。

同在甘州区东街街道甘泉社区的居民续丹萍一家,前一天晚上就看过首播的他们,今晚依旧准时守候在电视机前,在电视剧中看到家乡熟悉的场景,续丹萍一家感到无比亲切。“今天晚上通过收看电视剧《一个都不能少》我感受到脱贫攻坚给我们带来了好处,人民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人民的思想意识也得到了新的转变,我作为一名张掖市民感到很幸福很自豪。”

篇13:观看《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心得

8亿人在城市中如何生存和发展,城市将为其提供怎样的公共配套和服务,千头万绪的问题让城市规划成为一个复杂的课题。而随着城市本身的不断发展和城市人口的生活需要不断创新,商业网点如何布局将极大地影响城市的功能。

站在一个商业运营者的角度考虑,城市的规划与商业的关系又该如何处理呢?

城市规划需要与商业规划衔接

城市规划的出发点是从整体上提升城市的竞争力和居民的宜居程度,具体包括城市发展战略、城市总体布局、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城市规划中的工程规划、居住区规划、城市公共空间、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城市规划的实施、城市规划的行政与法制等内容。

而商业的目的相对简单,就是赢得更多的利润。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城市规划中对商业网点的规划是尽可能地分散,目的是方便居民的消费。

而商业项目的选址则希望尽可能地集中,从而形成较大的商圈吸引更多人前来消费。

随着商业过度集中而产生的交通问题、治安问题、配套设施问题商业项目却丢给了城市的规划。但城市规划者没有充分地理解商业的这种需求,而是通过强制性的行政命令对此作出硬性的规定,例如规定在市区中心禁止或者暂不批准大型商业项目立项。

城市规划与商业需求之间这种冲撞性的思维显然既不利于城市的规划也不利于商业的发展。

其实双方都应该站在彼此的角度考虑,对规划者而言,由大型商业项目聚集而形成的商圈虽然会对城市局部的各种配套设施产生强大的压力,但同时这些大型商圈也承担着重要的城市职能,往往成为城市的标志和活力的源泉。

而从商业项目的角度考虑,在一个尚未形成商圈的地段运营,虽然缺乏大型商圈的客流密集等优势,但也由于面临较少竞争压力,有利于培养自己的消费群体等优点。

当然,城市规划与商业规划的冲突点还表现在很多层面上,但解决的途径唯有将城市规划需要与商业地产规划相互衔接,其实两者的关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城市的繁荣离不开商业的活力,而商业的繁荣与发展也不太可能在一个规划无序的城市中出现。

尊重原物权所有者的权益

去年,一个被称为是“最牛拆迁户”的照片在网络上广泛流传,报纸、电视等媒体也纷纷报道。最终结果是当地房管局向法院申请了强拆,几间破陋的小屋,先后经过了开发商与房主的谈判、房管局的行政裁决、听证会以及法院的裁决,其命运最终尘埃落定,一切看上去似乎无懈可击。

不过以宪法保护私有财产的精神以及刚通过《物权法》来审视这一过程,就会发现其中并不那么完美。

《物权法》第四十二条规定: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可以征收集体所有的土地和单位、个人的房屋及其他不动产。

如何理解“公共利益”呢?重庆九龙坡区房管局称,拆迁户要价太高,与开发商迟迟协商不下来,被拆迁处成了一片废墟,又在轻轨线旁边,严重影响了城市形象。

显然,“城市形象”这一空泛概念难以成为让人信服的“公共利益”,开发商开发建设商用建筑,既非国防、水、电、交通等城市基础设施,也不是公共卫生、教育设施等重大公共工程,是否定义成公共利益值得商榷。

而这种政府官员假借提升城市形象之名,更改城市规划,开工兴建项目,不管百姓民生的事情在中国还少吗?

东北有个城市,为了让一条城市中心路更有国际化形象,将路两侧许多建成入住仅十几年的房子拆迁后,划出地块对外招商,且不说浪费资源,又是否考虑到居住在这里百姓的意见呢?据说为了让居民们搬走,他们动用了各种手段。为了个人政绩,不顾民生的事情太多了。

赋予政府和司法部门强制拆迁的“特权”,让个体或小群体的利益必要时为更大的公共利益让路,是必要的。但同时,为了防止“特权”被滥用,对公共利益的界限进行界定也是必要的,这需出台具体的规定来完善。

《物权法》的出台对住宅的影响大于商业,因为根据物权法,住宅使用期到期后将自动续期,而对商业而言却无此规定。这主要是因为住宅涉及到的是千家万户的稳定而商业涉及的是国有资产的增值问题,两者考虑的层次不同。同样由于《物权法》的出台和相关政策的执行,对投资者而言,新一轮的商业投资热正在升起。既然国家已经保护了住宅物权所有者的利益,那么对商业物权所有者的权益保护同样也应有更加完善的规划。

同时,作为商业物业的开发者,在新的形势下必须对未来开发前期的拆迁工作阻力有足够的预期。

像日本的六本木,这个项目开发建设的周期近20年,其中绝大部分时间是用在与原有业主的拆迁谈判上。从城市规划的角度考虑对商业物权所有者的权益保障,应该从商业运营的角度考虑商业物业的需求,在规划道路交通、相关配套和大型公建的时候将商业物权所有者的权益纳入整体考虑的框架,积极征询商业物权所有者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城市的规划让商业更具竞争力。

尊重相邻者的权益,与周边环境的和谐共生

城市规划还应注意到物业相邻者的权益,相邻者既包括相邻的商业项目,也包括相邻的住宅、学校、事业单位等不同性质的组织。如果同为商业项目,则要考虑到新项目与已有项目在商业功能上的相互补充和完善,使得商圈整体功能进一步丰富,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前来消费,共同将市场做大。而这就需要城市规划者在商业项目的定位、规模和立项上有所调控。

同样,如果相邻者是周边的学校、医院、住宅或者事业单位等组织,则在商业项目的规划上尽量考虑相邻者的需求,在提供的服务上向相邻者倾斜。还要注意避免影响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在声、光、味、营业时间上考虑到对相邻者的影响。

相邻者是商业物业首要考虑的客户,因此商业在运营的过程中要不断调整策略,满足相邻者对商业物业的需求。

城市规划不是将城市拆掉从建,而是在城市现有的基础上的规划,特别是针对城市中有着文化、历史、景观等特殊意义的环节更应该慎重。商业的规划应该与周边环境和谐共生。例如在代表城市传统文化的地区,则应该尽量在规划的时候将这一因素考虑进去,使得商业从建筑形式到招商定位甚至运营思路上都要考虑到这一特点,才能形成商业物业独特的文化卖点,从而提升物业的价值。

城市规划与商业规划的关系没有固定的法则,只能针对不同情况具体地分析,从而达到各方的共赢,最终的目的是使得生活在城市中的人都感受到和谐与舒适,而这正是一切规划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篇14:一个都不能少

日本普利司通(BRIDGESTONE)公司是世界最大的轮胎及橡胶产品生产商之一,也是世界轮胎业三巨头之一。普利司通作为享誉世界的跨国公司,目前销售区域遍布全球150多个国家。普利司通轮胎于1999年实现国产化,目前已构筑包括中国总部、4处生产基地(沈阳、天津、无锡、惠州)。乘用车用轮胎拥有丰富、完整的产品体系。包括使用普利司通最先进技术,历经F1等汽车运动洗练的顶级运动系列POTENZA“搏天族”;被世界知名中高级乘用车型选择为标准配置的舒适系列TURANZA“泰然者”;兼顾都市良好路况和山路、泥泞路面的SUV用DUELER“动力侠”以及具备普利司通独有发泡橡胶技术的BLIZZAK“冰锐客”冰雪胎等。

普利司通 Turanza T001是泰然者系列中的最新型号,其特点是在满足日常使用舒适性的基础上又强调了良好的操控。尺寸提供从205/55R16到225/55R17, 值得一提的是,Turanza T001是今年普利司通为高端轿车量身定制的一款专用轮胎,并且成为了沃尔沃V40的指定配套产品。

舒适从何而来

Turanza T001轮胎融入了多项普利司通尖端技术,如纳米聚合物胎面配方、接地压力均一化胎肩(FCP)、减噪花纹沟设计等。舒适体现在对噪音的控制和处理,Turanza T001采用的减噪花纹沟可以有效吸收轮胎与地面接触所产生的胎噪,并通过花纹节距优化排列来提升静音性。Turanza T001的胎面花纹沟槽中封闭式的分支构成一个个细小的“赫姆霍兹”(Helmholtz) 消音器结构。“赫姆霍兹”共振原理可使空气在瓶颈内形成高速共振,从而降低轮胎噪音的频率。测试车型为广汽丰田凯美瑞,在更换Turanza T001轮胎后,日常驾驶可以感觉到轮胎噪音明显减小,我们测得其速度60km/h车内噪音仅为59.2dB。

与此同时,Turanza T001轮胎采用了60度斜向花纹沟设计,有助于减少制动时胎面花纹块的变形,有效缩短制动距离,提高制动性能。测试车100-0km/h的制动距离仅为40.86m。

操控值得信赖

在使用Turanza T001轮胎之后,2.4排量的凯美瑞0-100km/h加速成绩为9.56s,较之前有明显提升。在绕桩体验中,可以感觉到Turanza T001斜角度花纹块提供了出色的抓地力,轮胎的整体循迹能力有所加强,响胎声音也来得更晚。在湿滑路面上行驶时,胎面上三条宽大的主花纹沟能有效排水,减少轮胎打滑,确保湿路安全。轮胎耐磨方面,Turanza T001与之前生产的普利司通ER300轮胎相比,耐磨性提升38%,同时大角度花纹沟具有很强的抓地力,在确保良好制动的同时提高了车辆的操控性能。

普利司通Turanza T001成功的将舒适与操控融合到一起。宁静的车内环境让驾驶变得更加惬意,在提供舒适性的同时,新科技的运用保证了轮胎出色的抓地性。可以说,普利司通 Turanza T001是同级产品中的佼佼者。

篇15: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

记得我在读小学的时候,我们一个班都不止28个同学。山区小学那样貌的读书机会,是何等的少。看着他们的教学环境,回想我从小到大所理解教育的学校,那个差距,心里真不是味道。虽然我们的祖国比以前强壮了,但还是有很多地方十分贫穷,连吃饱饭都谈不上,能上学校读书,对山区的小孩子来说,那更是一种奢望。

因此,又有一个男同学正因家庭的贫困而选取辍学,离开家乡,离开学校,踏上了打工挣钱的路。正因老教师最后离开学校时的叮嘱,代课老师毅然决定要去找回辍学的男同学,正因“一个都不能少”,她坚持着。看着她为了能买上乘车去城里的车票,和同学们一齐去为砖厂搬砖挣钱时,一种心酸由然而生。就正因贫穷,做什么事都会受到限制,连一张车票的钱,都要花上时刻去发奋挣来。

发奋所付出的汗水得来的钱还不够买到一张车票。这并没有让代课老师打消找回辍学同学的念头。她选取走到城里去,一百多公里的路,又花了她一天一夜的时刻。坚定的信念,支撑着她。这像是我们的祖国,在发奋寻回曾被分割出去的领土。不管路多遥远,她的想念只有一个,一个都不能少!

最后历尽艰辛,在茫茫人海的城里,代课的老师找回了辍学的男同学。

篇16:《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1

今天我看了一部电影,叫《一个都不能少》。

这部电影是妈妈让我看的,可不是我自己想看。

这部电影的主要内容是:“在水泉乡水泉小学的三年级老师高老师的妈妈病得很严重,就请了一位代课老师,叫魏敏芝。张慧科因家里没钱,妈妈病了,爸爸死了,跑到城里去干活。可是却在车站里走丢了。魏老师跑进城里去找张慧科,用了很多方法都没找到,最后她听一个人的意见,上了电视台。张慧科看到后,伤心极了。立刻跟着魏老师回到学校。许多好心人都为水泉小学捐了好多文具和好多钱。水泉乡的村长把文具发给学生,用钱把教室重新改装了,还把水泉小学改成水泉希望小学。”

看完这篇电影后,我非常感动,感动的是这位代课老师非常辛苦,把所有的学生看得好好的,一个都没少,明行光跑步特快,又被县里招去比赛得了第一名。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2

这天我们去淄博影院看了一场名为《一个都不能少》的影片。

剧中讲的是水泉乡水泉小学高老师的妈妈病了,他要回家探望,于是便请了一位年仅12岁的魏敏芝做代课老师。高老师临走前再三叮嘱魏敏芝班里的同学要一个都不能少。但是不久,张慧科正因家里穷去城里打工。魏老师就千里迢迢来到城里找张慧科。最后在电视台台长的帮忙下他最后找到了张慧科。

水泉小学的教室那么破旧,文具那么少,同学的家境又那么贫寒。但是不管教室多么破旧,文具多么少,家境多么贫寒,他们仍然坚持学习。我们此刻的环境不知道比他们好多少倍,因此我们就应更加发奋的学习。

剧中的魏老师对她的同学那么好,我们的王老师对我们也不差。老师为了让我们长大有出息,无时无刻的为我们辛勤的忙碌着。同同学病了,老师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时刻去看望同学,为同学补课。老师这样关心我们,爱护我们。我们要以优异的成绩报答老师。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3

剧中讲的是水泉乡水泉小学高教师的妈妈病了,他要回家探望,于是便请了一位年仅12岁的魏敏芝做代课教师。高教师临走前再三叮嘱魏敏芝班里的学生要一个都不能少。可是不久,张慧科因为家里穷去城里打工。魏教师就千里迢迢来到城里找张慧科。最终在电视台台长的帮忙下他最终找到了张慧科。

水泉小学的教室那么破旧,文具那么少,学生的家境又那么贫寒。可是不管教室多么破旧,文具多么少,家境多么贫寒,他们仍然坚持学习。我们此刻的环境不明白比他们好多少倍,所以我们应当更加努力的学习。

剧中的魏教师对她的学生那么好,我们的王教师对我们也不差。教师为了让我们长大有出息,无时无刻的为我们辛勤的忙碌着。同学生病了,教师牺牲了自我的休息时间去看望同学,为同学补课。教师这样关心我们,爱护我们。我们要以优异的成绩报答教师。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4

这个发生在一个很偏僻的小农村中的故事讲解了农村人的单纯与可爱,也解释了这个世界的残酷。

我从魏老师的性格中读懂了执着与善良。

从张慧科的品性中读懂了孝顺。

从高老师的言行中读懂了他是一位尽职尽责的好老师。

可是我从那一位登记的人的举动中读懂了这个世界的残酷。

但是这是一个公平的世界,有坏人就有好人。最终有许多的人为那个偏僻的农村中捐献了许许多多文具与钱。这让我感受了农村的条件艰苦,我今后一定要好好的学习。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5

这部电影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魏老师找张惠科的那一段:

历经千辛万苦,魏老师来到大城市的电视台,却一次次被赶出去。第二天,团长终于被她的行为所感动,请求电视台帮她找回孩子。张慧科在餐厅的电视台里看到魏老师找自己时说的话,发现老师对他那么疼爱,那么关心他,就和魏老师一起回到了水泉小学,电视台也给水泉小学送了很多东西。

什么!故事的结局很完美!故事里我最喜欢的人物是:魏敏芝老师。

魏老师找了他3天,吃别人剩饭,露宿街头。我很佩服她的毅力。那个时候的贫困山区和现在的大城市是天壤之别啊!但是,我们并没有所有的精神。他们升国旗那么认真,而我们现在的饭菜多好啊!对山里的孩子来说,是天赐的佳肴,我们却不珍惜。

看完这部电影,我必须珍惜现在的食物和一切。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6

今天我们去淄博影院看了一场名为《一个都不能少》的影片。

剧中讲的是水泉乡水泉小学高老师的妈妈病了,他要回家探望,于是便请了一位年仅12岁的魏敏芝做代课老师。高老师临走前再三叮嘱魏敏芝班里的学生要一个都不能少。可是不久,张慧科因为家里穷去城里打工。魏老师就千里迢迢来到城里找张慧科。最后在电视台台长的帮助下他终于找到了张慧科。

水泉小学的.教室那么破旧,文具那么少,学生的家境又那么贫寒。可是不管教室多么破旧,文具多么少,家境多么贫寒,他们仍然坚持学习。我们现在的环境不知道比他们好多少倍,所以我们应该更加努力的学习。

剧中的魏老师对她的学生那么好,我们的王老师对我们也不差。老师为了让我们长大有出息,无时无刻的为我们辛勤的忙碌着。同学生病了,老师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时间去看望同学,为同学补课。老师这样关心我们,爱护我们。我们要以优异的成绩报答老师。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7

这天我们去淄博影院看了一场名为《一个都不能少》的影片。

剧中讲的是水泉乡水泉小学高老师的妈妈病了,他要回家探望,于是便请了一位年仅12岁的魏敏芝做代课老师。高老师临走前再三叮嘱魏敏芝班里的学生要一个都不能少。但是不久,张慧科正因家里穷去城里打工。魏老师就千里迢迢来到城里找张慧科。最后在电视台台长的帮忙下他最后找到了张慧科。

水泉小学的教室那么破旧,文具那么少,学生的家境又那么贫寒。但是不管教室多么破旧,文具多么少,家境多么贫寒,他们仍然坚持学习。我们此刻的环境不知道比他们好多少倍,因此我们就应更加发奋的学习。

剧中的魏老师对她的学生那么好,我们的王老师对我们也不差。老师为了让我们长大有出息,无时无刻的为我们辛勤的忙碌着。同学生病了,老师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时刻去看望同学,为同学补课。老师这样关心我们,爱护我们。我们要以优异的成绩报答老师。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8

在一个西部的水泉小学来了一位老师,名叫:魏敏芝。可水泉小学破烂不堪,而且一天只能用一要粉笔,根本没有五颜六色的粉笔,只有白色的粉笔。我看到这里时心想:这个水泉小学真穷。

魏敏芝每天都让学生抄课文,可张慧科因为无不法帮家里还债,自己一个人离开了学校,去城里打工。魏敏芝为了临行高老师的话,下定决心去找回在城里打工的张慧科。她打听到了张慧科的下落,连忙去了张慧科的住处,可那里没有张慧科,所以魏老师就在人海中寻找……

但魏老师还是想出来了一个办法,去找台长,终于在电视前找到了张慧科。

我想说:“水泉小学虽然穷,但学生们都很听话,但现在的学生并不穷,所以不听话。可水泉小学和现在的小学真是天壤之别呀!”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9

近日,全程在甘肃张掖拍摄创作的电视连续剧《一个都不能少》,在中央电视台一套播出。高台县纪委监委号召纪检监察干部通过电视、网络等方式认真观看这一脱贫攻坚题材重点剧目。

“该剧以脱贫攻坚进入倒计时为背景,生动反映了甘肃推进精准扶贫、决战脱贫攻坚的实际成效,为我们纪检监察干部鼓舞了干劲。”

“感觉故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看电视剧的同时也让我们压力倍增,如何通过完善监督制度,推动清廉镇村建设,助力巩固提升脱贫成效是我们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

纪检监察干部观剧后,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据悉,今年以来,县纪委监委持续深化扶贫领域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着力纠治扶贫领域问题。目前已公布4批共30个关于农村项目资金管理不规范等民生领域突出问题,对4起侵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和问题通报曝光,引导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履职尽责,全力保障脱贫攻坚决战决胜。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10

甘肃张掖甘州区甘浚镇东寺村的农户石作新正在给能繁母牛添加饲料。今年他养殖了14头母牛,繁育牛犊6头,比去年增收8000多元。他见到帮扶干部高兴地说;在家门口看到电视剧《一个都不能少》拍摄过程,更坚定了脱贫致富决心,自己还要扩大养殖规模,力争年底过上小康日子。

连日来,全程在甘肃张掖拍摄创作的电视剧《一个都不能少》成为甘肃张掖村民们谈论的热门话题,剧情反映贫困村脱贫过程中,村民走上勤劳致富路。甘州区甘浚镇东寺村、速展村、临泽县倪家营乡南台子村的村民目睹拍摄过程和央视播出后,激发了致富奔小康新激情,目前,全身心投入到了春季生产中。

据悉,该剧展现了国家脱贫攻坚大背景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这一主题,揭示精准扶贫路上扶志、扶智和提升农民精神文明程度的现实意义。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11

这个电影最令我感到的是魏老师找张慧科那一段:

魏老师经过千辛万苦来到大城市的电视台,却一次又一次被赶出,第二天团长终于被她的行为打动了,让电视台帮她寻找孩子。当张慧科在饭店看到魏老师在电视台找他时说的话时,发现老师这么爱他、关心他,所以他就和魏老师回水泉小学,而电视台也送出了许多东西给水泉小学。

啊!故事的结局真完美!故事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魏敏芝老师。

魏老师找了他3天,还吃别人剩下的食物,睡在大街上,她的坚持不懈令我敬佩。

在当时贫困的山区和现在的大城市,真是有天壤之别呀!不过,他们身上所有的精神气质我们都没有。他们连升国旗都那么认真,而我们却……他们的国旗是用木头做的,都弯了,而我们的旗杆是铁的,我们却在下面说话、玩……

现在的食物多么好!对于山里的孩子就是天堂美食,可我们却毫不珍惜。

看了这部电影,我一定要好好珍惜食物和现在的一切。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12

今天,老师让我们看了《一个也不能少》,我被里面的那个主人公——魏敏芝打动了。

电影描述的是魏敏芝当代课老师的事情。原来的班主任高老师告诉她:“二十八个学生,一个都不能少!”魏敏芝为了遵守诺言,经过了重重困难,明新红要到县城去了;张慧科偷偷去县城打工,魏敏芝用所有的钱,想尽一办法去找他,最后终于找到了张慧科。

虽然魏敏芝有种种缺点,唱歌走调,学生吵闹时不管……可是,她的一个优点把她这些所有缺点都盖过了。那就是——守职。她就为了这个承诺,不知受了多少累,遭受了多少苦。二十八个学生!一个也不能少。

记得有一次我新养的鱼有些怪怪的,我忽然想起养鱼的水需要沉淀一下才能用。怎么办呢?窗外的暴风雨激发了我的灵感。对了!接雨水!我急忙抱着脸盆跑到外面,又站了半小时,回家早已变成了“落汤鸡”,不过心中暖暖的。

就在我写这篇文章时,一想起职责,魏敏芝的身影就会出现在我眼前。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13

今天我们去淄博影院看了一场名为《一个都不能少》影片。

剧中讲是水泉乡水泉小学高老师妈妈病了,他要回家探望,于是便请了一位年仅12岁魏敏芝做代课老师。高老师临走前再三叮嘱魏敏芝班里学生要一个都不能少。可是不久,张慧科因为家里穷去城里打工。魏老师就千里迢迢来到城里找张慧科。最后在电视台台长帮助下他终于找到了张慧科。

水泉小学教室那么破旧,文具那么少,学生家境又那么贫寒。可是不管教室多么破旧,文具多么少,家境多么贫寒,他们仍然坚持学习。我们现在环境不知道比他们好多少倍,所以我们应该更加努力学习。

剧中魏老师对她学生那么好,我们王老师对我们也不差。老师为了让我们长大有出息,无时无刻为我们辛勤忙碌着。同学生病了,老师牺牲了自己休息时间去看望同学,为同学补课。老师这样关心我们,爱护我们。我们要以优异成绩报答老师。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14

昨天,我在网上看了一部电影,名字叫《一个都不能少》。

这部电影讲的是高老师的妈妈生病了,他要回家去探望,于是,村长找了一个叫魏敏芝的姐姐来代课,她只有13岁。高老师临走前,给魏敏芝交代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那就是学校里的学生一个都不能少。可是,过了不久,有一个名叫张慧科的小男孩因为家里穷,去了城里打工。魏敏芝为了找他,就去搬砖头赚路费,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张慧科,实现了对高老师一个都不能少的承诺。

电影里的小孩那么穷,那么少文具,他们都那么努力地学习,我们生活条件那么好,应该更加努力学习。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15

记得第一次看还是小学时集体去电影院,当时看来魏敏芝是个小老师的形象,现在看来,才初中生的她不过也是个孩子。人的思想随着年龄和时间的推移会有很大的变化,也许孩子的时候并不懂什么才是一个都不能少,更不懂张艺谋导演在其中的思想力量有多么的伟大。

人们追根溯本,还是要回到农村和乡下。美术课提到家的时候,更多的孩子画出的都是一个简单的平房,因为这才是人们家的本源所在。每每看到像电影中水泉小学这样贫困的学校,心中真的就像翻倒了五味瓶一样的感慨。

人出生的时候都是紧握双手想抓住一切的东西,但是走的时候都是俩手一撇带不走一切。社会需要你们的爱,农村的孩子需要你们的爱,哪怕只是一点点。什么是人生的财富,这就是人生最可贵的东西。不必悔恨自己能力有限,只要关心过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就足够了。

上一篇:技术的性质教案下一篇:大学生实习调查优秀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