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烦恼为话题的叙事作文

2024-04-27

以烦恼为话题的叙事作文(精选12篇)

篇1:以烦恼为话题的叙事作文

以烦恼为话题的作文-以烦恼为话题的作文 以烦恼为话题的六年级作文

500字

当你的皱纹开始生长,当你的忧愁升上心头,就说明你心生烦恼。今天小编就来分享以烦恼为话题的六年级作文,请各位读者好好欣赏和借鉴。

以烦恼为话题的六年级作文(一)

童年是快乐的,犹如一条欢快的小溪,无忧无虑,可我也有小小的烦恼。以烦恼为话题的作文现在,我将这泛起的涟漪说出来。星期六早上,我睡得正香,妈妈又高又尖的嗓门把我从梦中惊醒:“欣欣,起床了!待会儿家教老师要来

了,你还磨磨蹭蹭。”我极不情愿地伸了个懒腰,从床上爬了起来。“妈妈,我能去公园玩吗?我约了同学,补课推迟到下个星期行吗?”我拉着妈妈的手说。妈妈一听,甩开了我的手,火冒三丈地说:“不补哪行!告诉我你同学电话,我打电话叫她不要来了”我摇了摇头:“不,妈妈,我们约好去公园,不去就不守信用了。”妈妈根本就不听我解释,进厨房做早餐去了,嘴里还唠叨着:“明明知道今天要补课,却偷偷约同学,想造反吗?”我鼻子一酸,只好在家等家教老师来。补完课了,我想出去玩一玩,又被妈妈叫住了:“玩什么玩,整天只知道玩,不学习怎么会有出息呢?走,听听英语去。”我捂住耳朵,跑进房间关上门……

到了星期天,妈妈叫我学钢琴,练书法,为了不让妈妈纠缠,我只好答应了。我看看钟,已经十一点半了,我吃完午饭,想偷偷地溜出去玩,可我怎么也躲不开妈妈那双敏锐的“电子眼”。妈妈看到我很悠闲,就说:“欣欣,快拿日

记本写一篇日记,也好提高提高你的写作能力。”我用乞求的目光看着妈妈,说:“妈妈,让我出去玩玩吧!”妈妈又严厉地说:“不学习,能考上重点吗?”我垂头丧气地回到房间,写起日记来。妈妈,你能理解我的心情吗?我现在就像一只困在笼子里的小鸟。我也有自由,让我玩玩吧!

以烦恼为话题的六年级作文(二)

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有属于自己的烦恼,当然我也不例外。我有个弟弟,但是家里的活总是我在干。我不愿意的时候,妈妈总会瞪着我说:“整天就在那里玩,叫你做点活都不肯做,白养你了。”而就在这个时候弟弟总可以悠闲地坐在沙发上看电视。以烦恼为话题的作文我只好不甘心的拿起工具天始干活。记得有一次,那天是星期三,老师布置的作业比平常多了很多,回到家吃完饭我正准备回房间写作业时,“等下,”妈妈叫住了我,说,“先别进去,把桌上的碗收拾一下,洗干净,然后再把地扫一扫,再去写作业吧,反正你每天作业都不怎么多,我要出去一下。”我听后跟妈妈说:“我今天作业真的很多,而且每次你都这么说要我来做,就今天不做不可以吗?”“不行”妈妈说着就起身穿鞋子准备出去,就在这时我不知道自己哪里来的勇气顶撞丁妈妈一句:“每天都是我在做,弟弟就只会在那里看电视,什么都不用做。”妈妈愣了一下说:“你要跟弟弟比较,你做姐姐的就不会给他做个榜样吗?什么都跟你弟弟比,那你怎么不干脆做妹妹呢?”听到这里我那股勇气忽然没有了。

我何常又不想当小的呢,妈妈怎么就不理解我呢?想着我便朝厨房起了过去,我忽然感觉自己很累,也懒的跟妈妈再说下去,快速的洗好碗,走出厨房时,妈妈的身影早已经不在了,整个屋子里只剩下电视吵杂声和弟弟时不时的笑声,我默默的去拿了扫把开始扫地了,我对这些工作都已经习以为常了,因为每次都是我在弄啊,所以我又很快把地

扫完,连忙回到了自己的房间,生怕妈妈忽然想起有什么事没做一通电话又打回来叫我去做。这种生活到底还要持续多久啊?到底要做到什么时候我才可以不这私累呢?妈妈,你到底要到什么时候才理解我,眼里不只只有弟弟,也多关心一下我呢?

以烦恼为话题的六年级作文(三)

长大以后,每个人都失去了幼时的天真,而招惹来了每个人都不想招惹的烦恼,烦恼就像那瘦小的蟑螂,每个角落都有它的踪迹,烦恼就像那狡猾的老鼠,每天都来关顾咱们家,烦恼就像那人见人拍的苍蝇,烦恼无处不在。

烦恼就像那快老的种子,只要你种得越多,脸上的皱纹就会越多,只要你种得越多,白头发就会越多。每个人对那可恶的烦恼可是恨之入骨,为了把它赶到九霄云外都绞尽脑汁了,可是那烦恼就是死缠着我们。每个人一讲到烦恼,每个人就胆颤心惊。其实烦恼还是有得医的,所谓心病还须心药医,“乐”就是

这个心药。其实烦恼是最卑鄙的,因为它趁我们愁眉不展、垂头丧气的时候搞偷袭,因为它们认为兵不厌诈如果想攻退烦恼那只有笑口常开,每天开心点,见着人就说一些搞笑的话,这样又能攻退烦恼又能结交朋友,何乐而不为。把万事都想作是幸运的,不幸的时候就想想“当我感叹没有鞋穿的时候,却发现别人没有脚”把不幸想作是不幸中的万幸。再把“开心军”练得想鉄一样强壮,这样便可以将烦恼击个一败涂地。

篇2:以烦恼为话题的叙事作文

成绩差的学生,以为考了高分就可以没有烦恼,贫穷的人以为有了钱就可以得到幸福,结果是有烦恼的依旧,不幸福的仍然,烦恼永远是寻找幸福的人命中的劫数。

对心灵来说,人奋斗一生,如果最终能挣得个终日快乐,就已经实现了生命的最大价值。

有的人本来很幸福,看起来却很烦恼,有的人本来该烦恼,看起来却很幸福。

活得糊涂的人容易幸福,活得清醒的人容易烦恼。这是因为清醒的人看得太真切,一较真儿,生活中便烦恼遍地,而糊涂的人计较的少,虽然活得简单粗糙,却因此觅得了人生的大境界。所以烦恼是自找的,不是它离不开你,而是你撇不下它。

篇3:以烦恼为话题的叙事作文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是犹太籍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 (1881—1942) 的代表作之一, 书中采用第一人称书信体的简洁模式, 讲述了一个凄美惊人的爱情故事:一个十三岁的少女喜欢上了邻居青年作家R, 因为母亲的结婚不得不离开这里。五年后她重返维也纳, 每天到他窗下等候, 一心只想委身于他, 被他误认为卖笑女郎, 一个人默默忍受着一切, 直到他俩的爱情结晶得病夭折, 她自己也身患重病即将辞世, 才写下这封没有具名的长信。高尔基曾在给茨威格的信里写道:“这篇小说以其动人的诚挚语调、对女人超人的温存、主题的独创性以及只有真正的艺术家才具有的奇异的表现力, 使我深为震动。读着这篇短篇小说我高兴地笑了起来——您写得真好!由于对您的女主人公的同情, 由于她的形象, 以及她悲痛的心曲, 使我激动得难以自制。我竟然毫不羞耻地哭了起来。”

第一次熟悉《来信》是由于看了中国女导演徐静蕾改编的同名电影, 进而才拜读了原著。电影剧照的主题词“男人的一夜, 女人的一生”, 虽说不雅, 却也概括了陌生女人的悲情命运。“我爱你, 但和你没关系。”这是歌德的一句话, 也是茨威格写在《来信》里的一句话, 这句话也正是陌生女人爱情观的写照, 如果不是她要死时写下这封信, 作家不会知道, 她也永远不会让他知道她的存在。有不少学者从女权主义的视角分析她的情感, 说《来信》给女性传递了一种“我的爱情做主”的感觉, 我却觉得她爱的独立而自卑。说她独立, 因为她爱的倔强:“我要你一辈子想到我的时候, 心里没有忧愁。我宁可独自承担一切后果, 也不愿变成你的一个累赘”。说她自卑, 因为她又爱的卑微:“啊, 我干了多少傻事!我去吻过你的手摸过的门把手, 捡了一个你进门之前扔掉的雪茄烟头, 在我心目中它是神圣的, 因为你的嘴唇在上面接触过”。她把爱人当成了神祗, 把爱情变成了信仰, 虔心膜拜。有次看电视节目, 有位两性专家说:“女人对男人的爱情中多多少少参杂着崇拜的成分”, 这一点深刻体现在陌生女人身上。陌生女人有着极强的自尊心, 偏偏爱的对象是个风一样抓不住的人物, 她执着于自己的爱情不愿流俗, 至死才寄出了自己的绝笔, 好似一个赌徒一样, 到死也不敢翻开底牌。她这样的做法正好把苏轼的那句诗反过来:“道是有情也无情”。

歌德 (1749—1832) 的《少年维特之烦恼》于1774年在德国莱比锡出版, 这部作品的问世, “成为第一部产生重大国际影响的德国文学作品”。书中以维特这位多情善感的主人翁写给他的朋友一封又一封的书信, 描写了维特与夏绿蒂之间的爱情悲剧, 反映了当时的青年们反对封建礼制、追求个性解放和爱情自由的心声。为了逃避世事的纷繁, 维特来到瓦尔海姆。在一次乡村舞会上, 他结识了天使一般的少女夏绿蒂, 并且在明知她已经订婚的情况下依然不顾一切地深深爱上了她。为了忘掉这段感情, 维特去了很远的一家公使馆担任书记官。然而由于不得志, 他又回到了夏绿蒂身边。但这时夏绿蒂已结婚。他被逼入了绝境, 最后举枪自杀。

《维特》是我接触的第一部外国名著, 读后惊诧于西方文学作品中也会出现这样“情痴”, 这与我之后拜读的外国文学作品大相径庭, 后者中的爱情要么理智要么淫乱, 譬如《简爱》和《查泰莱夫人的情人》, 《维特》就像一杯清水, 没有添加任何杂质。“青年男子谁个不善钟情?妙龄女人谁个不善怀春?”这是《维特》第二版时附于前面的短诗, 但不幸的是, 爱神丘比特射向这位翩翩浊世佳公子的是一支淬了毒的箭。从没有遇到绿蒂前的心止如水:“我真幸福啊, 朋友, 我完全沉酒在对宁静生活的感受中……”, 到初遇绿蒂时的泥足深陷:“我整个灵魂全都停留在她的容貌、声调和举止上了……”, 再到仓皇逃离后的郁郁不得志:“如今, 我从广大的世界上归来, 我的朋友啊, 可希望已一个个破灭, 理想也尽皆消亡!”, 直到最后的凄凉成全:“绿蒂, 倘若我能恢复你生活的安宁与喜悦, 我愿意勇敢地视死如归”。看着他一点一点的为情所困, 读者的心也一点一点的为他纠结, 很想劝慰他一句:天涯何处无芳草?然情种之所以是情种, 就是没有回环的余地, 对爱人的执念至死方休。佛说:“笑着面对, 不去埋怨。悠然, 随心, 随性, 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 只在百年后, 那一朵花开的时间……”。那个“一身质朴的白衣裙, 只在袖口和胸前缀着粉红蝴蝶结”的姑娘给了维特一种震撼, 之后又给了他深深的无力感——一方面, 他竭力表白爱 (特别是他对绿蒂的爱) 的圣洁性、纯一性;另一方面, 他又感受到一种强烈的情欲冲动, 想以某种暴力的手段占有绿蒂, 甚至希望阿尔伯特死, 于是这位真纯执拗, 独立不羁, 祟尚人性的自然与自由的年轻人最终走上了万劫不复的自杀之路。

陌生女人和维特都是痴情之人, 不一样的是陌生女人执念的是对爱人的那个情, 维特执念的是爱的那个人。陌生女人的爱因对作家的好奇而生, 又因崇拜而加剧, 她的爱情好似高山仰止;维特的爱因绿蒂的亲和力而生, 又因志趣相投而加剧, 他的爱情好似细水长流。但两人都是“明知故犯”, 陌生女人明知作家的风流, 却错把调戏当爱情;维特明知绿蒂已经许了人, 却错把欣赏当爱情, 二人都义无反顾的一头栽下去, 他们的悲剧收场, 与其说是他们命运不如说是他们的选择。两人又都是对所爱之人一见钟情后为情所困, 一生都在等待爱人的救赎, 陌生女人等作家认出她来, 维特等绿蒂移情别恋, 但他二人深知自己爱情的无望:即使作家认出了她并为她所感动, 那么以后呢?像作家那样“只喜欢爱情中的无忧无虑、轻松自在、游戏玩耍”, 所以陌生女人选择了沉默——不在沉默中死亡, 就在沉默中爆发!她的死亡也是爆发, 她寄出了那封信, 那封不一定能让作家爱上她却一定能让作家再也忘不了她的信, 她的爱情也得到了圆满, 换得了作家后半生“系我一生心, 负你千行泪”的怀念;同理, 即使绿蒂转而投入维特的怀抱, 以后呢?绿蒂的未婚夫阿尔伯特对她和她的弟妹是座“永远不可缺少的靠山”, 但是“他这人缺乏敏感”, “在读到一本好书的某个片断时, 他的心不会产生强烈的共鸣”, 因此“他不是那个能满足她心中所有愿望的人”。维特正好填补了这个空缺, “从相识的第一瞬间起, 他俩就意气相投;后来, 长时间的交往以及种种共同的经历, 都在她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因此她直觉到, 她已经“离不开他”。然而维特是个既讨厌市民阶层的可悲处境, 又厌恶贵族阶层的繁文缛节的人, 以至那个除了“一串祖先的名字和可资凭借的贵族地

浅谈西班牙民歌——《摩尔式的呢子》

万芊芊 (沈阳音乐学院辽宁大连116650)

《摩尔式的呢子》是西班牙民歌的经典之作, 由西班牙著名的作曲家曼纽尔·德·法利亚收藏在一组七首的西班牙民歌谱中。 (法利亚简介) 整首作品可分为三大部分进行分析, 一、歌词部分。二、钢琴部分。三、演唱部分。

摩尔民族是一个道德标准很高的名族, 他们经常会在歌曲中歌唱生活中的琐事, 借此来寓意道德, 这首《摩尔式的呢子》就是经典的代表作之一, 按照西班牙语直接翻译的话, 整首作品的歌词意思为:“如果这块珍贵的呢子不幸被玷污了, 它的价值就完全丧失了”。这段歌词具有更深远的含义, 而远非单纯的指一块美丽而珍贵的绣花毯, 其实是在暗示少女的纯洁。而摩尔民族又是一个天生为了舞蹈和音乐而生的民族, 他们载歌载舞的热情的歌颂生活。所以, 这首西班牙民歌与以往的浪漫主义时期欧洲大陆上艺术歌曲相比, 显现出巨大的反差。通常来讲, 这个时期的法国艺术歌曲与德国艺术歌曲最为盛行, 歌词大多是寓意着爱情, 或喜或悲, 因此钢琴伴奏的部分也多数为歌词衬托情绪, 或者伴奏的部分为歌词渲染气氛。总之, 伴奏部分是完全为了歌词更好的表达而创作的。然后这首《摩尔式的呢子》声乐作品, 钢琴部分好似轻松愉快的舞蹈节奏却与忧郁情调的歌唱部分基本没有任何联系, 尤其是歌唱部分是连音线条, 带着忧郁的情调更是一种好似害怕发生不该发生的坏事一样, 歌唱的情绪是一种在羞怯沉默中保持冷淡, 缄默。平静的在唱“这块珍贵的呢子, 真不错, 可是要是不幸被玷污了, 它的价值就完全丧失了。”而钢琴部分如舞蹈一般自顾自的轻快跳跃着, 歌唱的部分全然不顾钢琴部分而把这种忧郁感鲜明地突出出来, 正是这种歌唱与伴奏部分的鲜明对比, 赋予了歌唱者需要更加了解摩尔人的民族特点, 热情奔放与高标准的生活道德并齐, 并使得歌唱者可以更加大胆的进行歌唱的二次创作。

钢琴部分的前奏中, 轻快的旋律与轻松的跳音可以视为用钢琴在模拟吉他的弹奏方式, 尤其是左手的低音跳音就好似在吉他中的拨弦弹奏, 富有西班牙民间舞蹈的韵律。因此在弹奏的时候, 尽管在标记处是“非常弱ppp.”但是从第一个音符到最后一个音符, 弹奏时都要小心翼翼的用指尖点住, 清澈而精致, 要让每一个音弹奏出来的音色都好像是一颗颗钻石般闪闪发光。在速度上, 一定要保持住“Allegretto vivace” (活泼的小快板) 的特点, 因此手指就要积极起来, 任何一个音都不可以懒散触键。弹奏方法为:第一种是可以将节奏型视为三拍子的维也纳圆舞曲风格, 不要单纯的坚持每小节不变的三拍子, 而是在第二拍和第三拍之间存在着一点细微的拖沓, 节奏上的略微提升, 使得节奏独特地有别于任何其他风格的圆舞曲音乐。具体来说就是在从第一小节到第十五小节要拨奏低音, 第四、八、十二小节除外, 因为他们好像是弦乐里的“Arco” (弓奏) , 最后, 这个运动型的节奏所要求的热情与活力取决于弹奏者所投入的激情与锐气。第二十小节到第二十三小节的“crescendo” (渐强) 是强有力的, 处理时可以用左手弹奏结束和弦的最高音, 而之前是潜在的兴奋, 在第五小节到第十三小节之间作一点“crescendo” (渐强) 。弹奏者要特别提醒歌唱者做好准备, 可以使强烈的和弦早早的让位, 因此前奏尾声处的和弦就不需要踏板的使用, 从而使位”以外一无所有的老姑妈, 也不让侄女同维特交往。可想而知, 维特这样的浪漫主义青年步入婚姻殿堂后挣扎于日常琐事的另一番痛苦。因此他的自杀成全了绿蒂, 也成全了他的爱情, 换得了绿蒂后半生“人生若只是初见”的怅然。最浪漫的爱情不是得如歌的部分声乐进入并被听到, 速度不需要有任何的停顿。

歌唱部分的演唱情绪基本上是冷漠的, 但是冷漠的情绪也是可以打动听者的, 比如著名女中音歌唱家Victoria de los Angeles, 在处理这首作品的时候冷漠的情绪和钻石般的声音将歌曲演绎到人心。在歌唱处理上要从容的将连音线条平静地漂浮在拨奏之上, 切不可被精神饱满的前奏所影响, 因为这种艺术处理是因为歌曲本身的背景与歌词内涵, 才显现出它的不同寻常。所以最为贴切的演唱风格就是:充满激情, 抑制兴奋而用冷漠与沉着的方式演唱。过分热忱投入到伴奏中的情绪便是错误的, 因为这不是德法艺术歌曲, 而是尽带西班牙摩尔式风格的艺术歌曲。具体处理的地方有1.第二十五小节和第二十九小节处, 演唱部分要夸大德法利亚的加重音, 过分强调他的非连音八分音符, 而且需要猛烈的加强上行乐句。2.第三十四小节与第三十七小节不要误解为“grazioso e leggiero” (优美而轻巧的) 的处理, 因为演唱的线条是稳固而且具有完全连音, 另外在在发音方面不要加强对全音“he”的发音。在演唱结束段落, 钢琴伴奏部分要如同挥舞鞭子般轻抚和弦, 不要用延音踏板, 使得歌唱者保持平静而弱的声音, 之后共同进入尾段。歌曲在歌唱者的一生叹息中结束, 而这里也是歌唱者可以略微施展一些感情进行音乐上的处理。

对于演奏家来说, 一首西班牙作品时常是被视为放纵激情, 展现热情的佳作, 因为西班牙民族必定是被认为是火热的, 不修边幅的, 色彩强烈炫耀以及真实情感奔放, 配以不断反复的漫不经心的基本节奏。然后许多通晓西班牙作品的音乐家们, 他们演奏与演唱往往并不会把热情当成鲁莽, 比如伟大的Pau Casals, 他的演奏与伴奏中就充满了优雅, 周密的安排与富有诗意的斟酌, 所以这首《摩尔式的呢子》恰恰就是西班牙艺术歌曲中的精致之作。歌词中的掩饰及其的微妙, 简单的歌词寓意着道德的标准;音色上处理伴奏音色轻快, 歌者情绪冷漠, 音色明亮而按捺激动, 比如著名歌唱家Joan Hammond那种“地中海气质”;结尾处伴奏与歌者略显沉寂, 歌者在叹气中无声似有声的结束, 伴奏依然轻快拨奏, 好似已经走远的脚步。

参考文献:

[4]李蓓蕾.歌曲钢琴伴奏音乐分析[M].安徽:安徽文艺出版社,

[5]李斐岚.钢琴伴奏艺术纵横[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6:

[6]罗伯特.J.希尔福曼.钢琴伴奏家缪尔.桑德斯[J].中央音乐学院外国音乐资料, 1983, (04, 05)

[7]于淑贤.歌曲钢琴伴奏的写法[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978:23[8]张佳林.钢琴演奏与伴奏技巧[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篇4:以烦恼为话题的作文

不知从何时起,成长的烦恼组合了起来,对于有着许多牢骚要发泄的我来说,这个题目好亲切。总是莫名其妙的没有任何理由烦躁不安,想法有时候会越来越偏激,看什么都觉得不真实,人也好,事也罢,都给不了我安全感。

就说这2个礼拜吧,学校组织篮球赛。我作为体育部的成员当然是要留到最后的,由于住的比较远本来就为回家回的晚心里有点不耐烦。比赛完哪天回家上QQ,就有人跟我说我徇私了自己班上的比分,当时我就郁闷了,但没怎么在乎。不久又有一个人说我们班请外援啊,真叼。本来准备第二天问问同学的,一早上来学校又有人跟我说体育部的徇私金4啊,什么换场子,有你们班就绝对没我们班,等等。听的我恼羞成怒,我拿着单子一个个跟他们去解释,结果越解释越说不清楚,不仅自己的立场没了面子全丢光了。简直都要把个人气爆了,上课也不专心整个人都是面红耳赤的。之后,还是同学老师一起出面才把事情解决掉,可心里还是有些不甘。“最近比较烦,比较烦……”我现在终于明白这首歌曲实际上唱出了我们青少年面对烦恼所表现出的无助与茫然。

我在班上担任的是学习委员,有天中午我跟一些同学去参加了传票算的比赛。哪天中午其实还要去机房技能训练,可是比赛完后,受一些同学影响我没有去。正当我趴在桌上休息时,班主任一个电话过来,犀利哗啦的一段指责让我不知所措。里面唯有一句话却让我顿时感到非常惭愧,“你是学习委员,你是班上的核心,三好都是同学们评出来的,你这样带头不去学习,期末如果没拿第一,你以后怎么在班上立足带头。”挂完电话后,我的第一反应就是,烦恼!好象现在的我无论做什么事,都会有人监督被人监视,干嘛事都必须要有原则在身,不能马虎对待,更不能粗心对待,没有责任感,如果稍有差池,随时都会招来暴风雪。可是最后细想,班主任也没说错,毕竟我是学习委员,我期末拿的是第一,我是大家选出来的三好,我怎么能因为一个没有结果小比赛而借此放纵自己不上课呢?班主任,我错了。

因为我是学习委员,所以我要把成绩提高上去,不过总不能称心如意。感觉自己的成绩就像一个瘸了条腿的残疾人。谁不想考个好成绩,可是每个人的能力不同,所尽的努力也不同,所以收获的“果实”也有干瘪和饱满之分。因此我也只能说尽力而为吧,这是我安慰自己的话。但尽管如此,仍有不少烦恼让我挥之不去。

篇5:以烦恼为话题的作文

发下试卷来,一个鲜红的87分映入了我的眼帘,我看到这个分数,心如刀绞,立刻翻动起试卷来,“啊!”我大叫一声,连我平时名列前茅的作文,居然只考了19分,这个鲜艳的19分,像一把锋利无比的尖刀刺疼了我,让我无比的烦恼。

第二节课,数学老师满脸气愤地走进教室,严肃地说:“下面我来宣布一下这次考试的成绩!”第一名,不是我,第二名,不是我,第三名,还不是我……一直到第十五名才报到我的名字,后面老师说的什么我一点也听不进去了,我心里只想着一个问题,我今天是怎么了?成绩考得这么差,回家怎么给爸爸和妈妈交代啊!要知道妈妈一定会把我训斥一通的,爸爸则会到处宣传我的“光荣事迹”的,那可真是丢死人了!再看看现在,听着老师的批评,看着同学们惊讶的目光,我恨不得从地上找一个细缝钻进去……都是成绩惹得祸,成绩可以说明什么呢?

篇6:高三以烦恼为话题的作文

“拖”像个烦人难缠的小怪物,呲牙咧嘴地黏在我身上。“拖”仿佛在对我嚣张地叫嚣:“我就喜欢你讨厌我但又干不掉我的样子!”为“拖”烦恼了许久,却也想不出对策。

“拖”的行踪非常明显,每次出场它都和“作业”强强联手,每次都把我打个落花流水,晕头转向。不得不说作业是学生时代的梦魇,英语中把它划分为“不可数名词”,一听到“作业”就直呼“救命”!“今晚可不能再睡那么晚了!要快点写作业,睡眠不足不利于长高!”又是一个放学后的“信誓旦旦”,结果到了晚上还是十一点左右才爬上床。

躺在床上,竟然睡不着,捧着手机,一段话撞到了我心里:“当你把学习当成一种习惯,变成生活中的必需品,就像你需要呼吸空气一样,你也会慢慢自律起来。”想起之前一坐到书桌前就拿起手机,一旦没有手机在旁边就缺氧般的烦躁。莫非“学习成为习惯就像呼吸空气一样”,如果学习变成这样,可真是不可思议,却似乎是一种合情合理了。我也想试试“把学习变成呼吸”的生活,心底尘封已久努力摆“拖”的念头愈来愈强烈。第二天下午一放学,我按照文章里说的,先把书桌上收拾地干干净净,特意洗了把脸,拿出作业单和作业,斗志昂扬地写了起来。但是渐渐地,手上也没有力气了,背也塌了下去,双眼无神无力,感觉作业越来越难。这时候像有无数条虫子在我身上钻来钻去,渗进皮肤,抓挠着我的大脑,刺钻着我的心脏,无数有尖刺的海胆在我肚里翻滚。看眼前的字符像扭曲的线条,烦躁无比。实在是写不下去了,于是去我珍藏的玩具抽屉里翻翻看有什么新奇玩意儿,到窗前看看对面楼下的小院子都种了些什么……

夜深得飞快,而我还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妈妈又开始“助力”给我加油了,我哪听得进去,左耳进右耳出,“别人家的孩子做作业不到八点就完成了,人家还能下楼运动……”我对此不以为然,怎么可能呢?这么多作业怎么可能就用两个小时?只不过是妈妈为了凶我吓唬我罢了。大概,妈妈的话都说尽了吧,我得意洋洋地勾起嘴角“妈妈也能感觉到我作业多了吧,再唠叨多长时间也是没用的。”

“哈……”我连着打了好多个哈欠,上下眼皮开始打架了,没力气握住手中的笔,笔在纸上划了好多不美观的奇怪曲线。一哆嗦,看看时针快指向十一点了,我还有一科作业!算了,看样子今晚也肯定不能早睡了,出去吃点东西,提提神。眼前的一幕——妈妈靠着窗台睡着了,眼镜在脸上斜挂着,短小的身躯蜷缩成一团。我愣在原地,妈妈为了等我,陪我,这是第几次撑不住睡着了?而我却因为写作业拖拖拉拉做到三更半夜让她也跟着熬夜。她白天又要上班,晚上忙忙叨叨洗上衣服,又清理家里的卫生,中午晚上还要赶回家给我做饭,晚上必等我写完作业才去睡觉。心底泛起浓稠的酸酸的感觉,眼泪突然止不住了,流到嘴角,又酸又涩。我给妈妈盖上小被子,悄声回到屋里,以最快的速度赶完作业。那一晚,我决心不能再让妈妈忧心,不能再让妈妈等我而熬夜,不能再辜负了妈妈对我的期望。

每当我拖拉的时候就想想妈妈晚睡的样子,我又有了速度和力量。渐渐地,晚上我也能八点写完作业,还能和妈妈下楼活动活动,陪她说说话。妈妈还在欣喜地怀疑我学习效率为什么变得这么高。但她不知道的是,那个夜晚,在看到她在窗台上睡着的那个瞬间,我忽的长大了!

篇7:以烦恼为话题的叙事作文

关键词:博人传,叙事表达,元素

1 文本介绍

《博人传》是日本动漫《火影忍者》的剧场版之一。它作为第11部剧场版作品, 同时也是首部在中国全面上映的剧场版作品。它讲述的是原作的主人公漩涡鸣人下一代的年轻人和孩子们的故事, 以鸣人的儿子漩涡博人为中轴展开剧情。剧中, 原作的主人公鸣人已经当上了第七代火影, 由于事务繁忙, 没有办法时常与家人、与儿子相伴。因此, 鸣人与博人两父子之间产生了隔阂与冲突。博人始终怀揣着引起父亲注意、得到父亲认可的信念, 急于求成的他曾受别人的蛊惑与教唆而犯错, 违背了作为忍者的宗旨。在一次大危机中, 博人开始懂得了父亲的不易与难处, 最终学会了理解父亲, 并真正下定决心走属于自己的忍道。

2《博人传》中的叙事表达

《博人传》的文本叙事延续了以往《火影忍者》的成长主线, 最主要的故事核心就是主人公博人的成长。其中充满了各式各样的戏剧冲突, 友情与亲情、忠诚与背叛、守护与放弃, 这些都是一以贯之的主题, 让文本叙事的内容丰富饱满, 整个叙事也显得生动热闹。

2.1 叙事情节的章回性

《火影忍者》中“在火影精神世界里, 主要是忍者村, 忍者村是一个国家军事力量的综合象征。忍者村在国家中有很高的地位, 甚至和政府对等。”[1]原作的整个文本属于长线和短线相结合的一种叙事结构, 有属于自己的长线剧情, 但同时又有自己明显的叙事单元, 在每一个单元都有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尾, 《博人传》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叙事单元, 这就让它的叙事结构呈现出了一种章回性的特征, 非常有利于受众理解。即使从未看过《火影忍者》的受众也能明白剧中描述的事情, 不会让人觉得莫名其妙或是太过突兀。

2.2 叙事结构的表现性

《博人传》中的叙事穿插着多种元素的融合, 需要通过不同元素共同表现主旨。动漫本身设计上的声画元素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另外, 由于《火影忍者》在很大程度上被定义为热血动漫, 作为剧场版的《博人传》自然少不了对文本中所含有的暴力元素的讨论。因此, 在这里对上述两个方面的叙事元素进行具体分析, 严格来说, 这两个方面应属于同一维度。

2.2.1 通过声画元素表现

从影视的角度来看, 《博人传》是动漫的典型, 而“动漫是影视的一种类型, 一方面, 动漫与电影、电视都属于综合性的艺术, 它们既是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的综合, 又是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的综合, 这一综合特性使它们能够最大限度地吸收文学、绘画、雕塑、建筑、音乐和戏剧等各种艺术门类的元素, 并使它们化为己用。另一方面, 动漫与影视在制作流程上是极为相似的, 它们都是一种集体性的创作, 需要一定的艺术、技术团队的合作作为支撑。”

从美术的角度来看, 《博人传》可以看作是动态的美术作品。“动漫本身就是从美术发展而来的, 是美术的动态呈现。动漫作品中的场景、形象, 都是以美术的形式出现的。没有美术, 动漫也就无从谈起。动漫的风格归纳, 也与美术有着直接的关系……动漫与美术的关系渊源至深……”

从音乐的角度来看, 《博人传》是有声动漫, 音乐便是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动漫中声音元素占据重要地位, 音乐更多是配合动漫的内容。音乐可以赋予动漫新的灵魂, 引起观众的共鸣……从近些年的发展来看, 动漫与音乐的融合度进一步提升, 动漫音乐也开始流行于国内外音像市场, 动漫音乐会则作为演出形式为音乐的新形式开辟了空间。”[2]

“表现性就存在与结构之中”, 《博人传》的叙事目的就是要剧中人物的性格与本质表现出来, 再以此带动主旨的表现。根据鲁道夫·阿恩海姆的观点, 表现性是具有优先地位的。“一个视觉式样所造成的力的冲击作用, 是这个式样本身固有的性质, 正如形状和色彩也是知觉式样本身的固有性质一样。事实上, 这种表现性还是视觉对象的一种最最基本的性质……如果说表现性是人的日常视觉活动的主要内容, 在特殊的艺术观看方式中, 就更是如此了。”《博人传》可以归为一种“特殊的观看方式”, 这是由其本身的创作过程所决定了的。“事物的表现性是艺术家传达意义时所依赖的主要媒介, 他总是密切地注意着这些表现性质, 并通过这些性质来理解和解释自己的经验, 最终还要通过它们去确定自己所要创造的作品的形式。”[3]可以把《博人传》的创作视为一种对经验的再创造和新尝试, 延续了《火影忍者》的创作经验。

那么同样的, 《博人传》中每一次、每一幕声画元素的结合也都使得人物诠释更加完整且有情调, 使故事情节更加生动而有趣, 层次与氛围渲染也更加分明且吸引人。正如保罗·梅萨里在《视觉说服——形象在广告中的作用》一书中所认为的:“语义符号学的描述注重某一特定传播模式的要素 (形象、文字、音调、或其他任何因素) 是如何与其意义相联系的, 而符号关系学则关注这些因素组合起来构成较大的意义单元时, 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4]每一个声画元素在叙事中都是一个符号, 它们的结构使《博人传》在意义表达上更加明确凸显, 更具表现性, 无论从语义符号学还是符号关系学都是如此, 无须过于纠结。

2.2.2 通过暴力元素表现 (引自《日本动漫影响力调查报告》)

《博人传》是一部将“动作”作为叙事重心的动漫作品, 暴力元素主要都出现在类似以动作叙事的动漫中, 并把暴力元素作为一种基本的叙事工具来表现叙事的情节发展和人物形象的刻画。“这种叙事模式在日本动漫作品中很常见, 具体体现在故事人物行为上便是无可回避的冲突与角斗, 而暴力此时成为解决冲突的一种手段。同时, 在这逐层推进的冲突和解决冲突的过程中, 情节便得以发展。”关于暴力元素, “人们多数关注的是从社会学、心理学的角度探讨‘暴力’对于受众, 特别是儿童、青少年的影响, 而对‘暴力’与日本动漫文本的关系, 对其在文本中的存在形式、存在意义并没有过多的讨论。事实上, 倘若我们缺少对文本中的暴力元素的认识, 会导致我们漠视‘暴力’在动漫文本中的含义, 忽视大部分文本中‘暴力’本身的伦理范畴, 及其作为动漫文本中一种叙事策略的认识。”

《博人传》对其主旨精神的强调表现在剧中有两次具体的指向, 第一次在开头部分电视直播对鸣人的采访, 鸣人指出“团队合作”“坚持不懈”两个重要的点, 这不仅是对中忍考试忍者们的嘱咐, 更是所有忍者都应具备的核心精神。第二次在结尾部分电视直播对博人的采访, 在经历危机恢复平静之后, 博人把父亲贯彻的“团队合作”“坚持不懈”也作为自己奋斗的动力与成功的关键。而这两个重要的核心精神又必须通过对人物形象的深化来表现, 就必须将角色们放到险象环生的暴力环境中, 也是一种最直接的表现。文本中设置的每个考验、每次危机, 都离不开对暴力元素的想象与创造。博人想要赢得父亲的关注和认可, 就必须参加中忍考试;想要顺利通过中忍考试, 就必须参加角斗优胜劣汰;想要从敌人手中救出父亲解除危机, 就必须打倒敌人;想要实现追求的目标, 就必须不断修炼忍术和增强自己的查克拉 (也就是战斗力) 。这一切想法都要通过行动表现, 很多时候是在战斗中表现出来的。既然是战斗, 暴力元素的存在就构成《博人传》文本中的游戏规则, 无可或缺。

战斗场面和招式的华丽都要通过暴力元素来表现。“人们常常习惯于将暴力认为是一种‘伤害或杀害的行为’”“然而当暴力这种在现实中带有贬义色彩的行为融合为动漫作品中的一部分的时候, 却又具备了合理性, 这种合理性不仅仅是指暴力作为叙事手段而存在, 更多的是指向于这些暴力元素事实上拥有了自己的伦理属性, 它们往往以正义和道德为名, 与原始意义上的‘暴力’, 即残暴的恶势力对正面人物的伤害不同。尽管同样都是用武力对他人施加身体上的伤害, 但由于‘出师有名’, 有了伦理和道德的铺垫, ‘以暴制暴’的暴力行为是为人们所接受甚至认可的。”将文本中的战斗叙事设定为一种出于正义感、保护他人、赢得尊重、获得认可的投入, “通常会可以让观众或读者们首先注意到非正义方的破坏行为, 从而为代表正义的故事主角对其反抗或阻止的斗争行动赢得道德上的维护。”就像在《博人传》中, 反派大筒木桃式和大筒木金式的突袭与破坏, 忍者们不得不为了保护村子、保护村民而战。

此外, 值得注意的是暴力元素在叙事文本中并非想象中的“血腥残忍”, 而是充满了唯美、浪漫、幽默的气息, “动漫作品中大多数决斗场景的暴力残酷性, 早已被充满动感、色彩丰富或造型华丽的格斗技和吸引人眼球的漂亮战斗服饰从一定程度上给削弱甚至消除了。”而“将故事以及角色之间在日常生活中的普通对抗关系加以夸张变形, 并以暴力形式表现出来的叙事手法, 是非常高明的。因为人物之间不以为奇的、细微的冲突和矛盾, 如果用这种夸张的形式‘动作化’或者说是‘暴力化’”会显得更加逗趣, 像是“角色被一个拳头打飞、打爆或一脚踢飞、踢爆、踩扁的镜头”[5]都能让受众十分欢乐, 加之角色英俊帅气、出尘脱俗使得整个文本呈现出特别的美感与吸引力。

3 结语

《博人传》的特别之处在于, 它是除《哆啦A梦》《名侦探柯南》后引进的又一部日本动画。如果说引进《哆啦A梦》《名侦探柯南》剧场版多少还瞄准众多三次元观众的话, 《火影忍者》则是完全面向二次元观众[6]。“没有哪种事实能像下述事实那样对心理学家提出挑战, 这个事实便是我们具有记忆 (memory) 。”[7]《博人传》的创作在很大程度上吸引着火影迷们, 它不仅承载了火影迷们对《火影忍者》的记忆, 而且开启了火影迷们对《火影忍者》新的记忆, 这些记忆都通过叙事来表达和呈现, 并在原有叙事基础上增添了新元素。

参考文献

[1]张素敏.论岸本齐史的《火影忍者》[J].电影文学, 2012 (22) .

[2]常虹, 陈白夜, 陈晓萌, 张振兴.动漫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5.

[3]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5.

[4]保罗·梅萨里.视觉说服——形象在广告中的作用[M].北京:新华出版社, 2004.

[5]陈奇佳, 宋晖.日本动漫影响力调查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9.

[6]由《博人传》的“叫好不叫座”, 谈谈中国二次元产业的“疑难杂症”[EB/OL]. (2016-03-11) [2016-10-29]http://www.aiweibang.com/yuedu/96809816.html

篇8:以烦恼为话题的初一作文

发试卷时,我忘着我那考得并不理想的成绩,我的眼睛顿时变的很红很红,但是我绝对不会哭出来,倔强的我,不想让人知道,我哭,是为了成绩,老师认真的在念着全班考试1到10名,全年级考试1到10名得学生,看真着他们被老师夸奖,脸上带着笑容,很光彩。这时我就会趴在桌子上,静静的哭,我会骂自己,为什么同是在一个班,用是一个老师在教,我们的成绩竟然差这么远…以后我该怎么办?

老师念着我们这些考得不理想同学的名单,我感到很伤心,很难过…

回到了宿舍,我靠在墙上,静静的在一旁哭泣,宿友见了,一直在安慰我说下次继续努力,可是,我还会有下次吗?

我看着宿友们正在打电话给父母报喜讯,说自己考得怎样怎样的。我才想起来,我也要给父母打电话呢,可是,这样的话,我父母又会有多伤心呢?于是我只能忍了

为什么?老天不是公平的吗?为什么??有聪明,就要有笨拙,有漂亮,就要有美丽。难道我真的就没有一处优点吗?

学生啊,是不是就是一种罪呢?生下了真的会给父母带来快乐吗?我看我是相反的吧。

上帝创造了,却什么都没有给予我,一切的一切都要从头开始。

★ 初一优秀作文初一作文以简单为话题

★ 以欣赏为话题的初一作文

★ 以奔跑为话题的初一作文

★ 以声音为话题的初一作文

★ 初一以想念为话题600字作文

★ 以乐在其中为话题的初一作文

★ 初一以幸福为话题的作文

★ 以谎言为话题的初一作文

★ 初一作文以家为话题500字

篇9:以烦恼为话题的初一作文

想起以前自己童年的生活是多么地快乐,自由自在。怪不得人们说,童年就是一个风车,在微风的吹动下,自由的旋着;童年是稻苗,享受着阳光和雨露。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烦恼却越来越多了……

在开学后的没多久,我对班上的同学也熟悉了不少,也没有了那种陌生感。面对着一张张渐渐熟悉的脸,我再也也不用害怕在班里没有朋友了。可是,就在我高兴的时候,新的矛盾就出现了,宿舍里的人多,厕所少,本来就很不够用,可偏偏那两个“大地主”用自己的权势来压迫我们,其实呢,那两个“大地主”是我们的舍长。他们每次放学都是占着厕所,第一个洗澡。我们非常不愤,但是也不敢对他们说。苦呢,也是只有自己知道。一天,教室里到我值日了,值日那天的时间比较紧迫,我就对舍长说:“舍长,我赶时间,你让我先洗澡吧!”她对我不理不睬,我便大声地对她说。可没想到,她竟然说:“我是舍长,宿舍里的什么事都是我说了算,你有什么资格这样和我说。”望着她的样子,我气不打一处来,愤怒地对她说:“社长有什么了不起的,也不都是这样吗?你们两个每天都是一放学就占着厕所,洗澡天天都是第一位,你有没有顾虑其他人的感受啊!我非常讨厌你!”说完,我便冲出宿舍门口,躲在一个角落哭起来。哭完之后,我突然想起妈妈的教诲:万事好商量,退一步,海阔天空,在学校,千万不要和同学们吵架、打架。想到这里,我正打算上楼找舍长,为我刚才的行为向她道歉,这时,舍长下来了。她们望着我红肿的眼,不仅低下了头,惭愧地对我说:“对不起,请你原谅我们的行为,我们已经知道错了……”我说:“没关系,知道错就好。”另外,我要求她们向其他舍友也说声“对不起”。大家都说:“以后我们都是好朋友。”

是的,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烦恼,有烦恼就解决,不要让它成为你心中沉重的.石头,永远都放不下来。

篇10:以烦恼为话题作文

进入初中,就标志着我不在是一个天真任性的小孩子,而是一个花季少女。

唉,越大,烦恼越多。你瞧瞧:每天早晨天不亮就起,到学校去上早读,是一节接一节啊。好不容易盼到了大半空,可没说几句话的功夫,另一个老师又来了。

在学校里受累,在家里也消停不了。作业是一本接一本,晚上得“奋斗”到10点半才睡觉。哦,苍天啊,何时才能是个头啊!

你说老师布置作业多就多吧,连家长也来凑热闹!把我的一些宝贝疙瘩书全部收走,活像日军抢劫中国粮仓一样。还扔下一些花里胡哨的“寿司”:语文、数学、英语等复习资料……唉。

学习紧,考试也不松。一月一小考,三月一大考。还真应了某一名人说的: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还有一“如梦令”为证:苦念考试题目,沉睡不知归路;天黑才回家,踏入家门深处;分数,分数,激起一片愤怒!

这些学生自编的诗词绝不夸张。唉,我多想拥有一个机器猫,让它用“按摩椅”消除我身体上的劳累;让它用“随意门”消除我精神上的疲乏……

篇11:以烦恼为话题的叙事作文

关键词:Blog,教育叙事研究,教师专业化发展

1. 引言

教育叙事研究自兴起以来, 引起了国内外教育学者及一线教师的广泛关注。教师博客 (Blog) 的发展更为教育叙事研究开设了崭新的平台, 教师们在这个平台上交流互动, 共享资源。以Blog为平台的教育叙事研究提高了教师专业化水平, 让教师成为了研究者, 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 有关教育叙事研究的研究综述

2.1 教育叙事的概念界定

“叙事”即叙述故事。叙事是一种文学要素, 早在20世纪60年在叙事学在西方兴起。

教育叙事源于文学中的这种叙事体裁, 以讲故事的形式记录教育生活中发生的真实的教育事件, 通过深刻动人的故事表达叙事者在实践中的亲身经历、内心体验和对教育理解的深刻感悟。

教育叙事研究是以叙事的方式开展的教育研究。教育叙事研究是一种质的研究方法, 教育研究者在自然的情境中搜集教育事件, 对教育事件进行描述与分析, 挖掘事件背后深层的教育理论。刘良华认为:“教育叙事研究是以叙事的方式反思并改变着自己的生活。” (2004) 岳龙认为:“教育叙事研究就是通过教育主题的故事叙说来描绘教育行为、进行意义构建并使教育活动获得解释性的意义理解。” (2004) 丁钢提出:“教育叙事研究是研究者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教育的理解和解释。” (2004) 从以上种种对教育叙事研究的概念来看, 教育叙事研究是研究者对于所发生的真实的教育事件进行描述、反思、分析, 进而揭示出深刻的教育本质及其规律。 (黎加厚, 2004)

2.2 教育叙事研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国外教育领域中, 西方国家对于教育叙事的研究大体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 加拿大和北美的学者为教育叙事的主要研究群体, 其中加拿大课程学者康纳利 (M Connelly) 和克莱丁宁 (J.Clandinin) 的成就最为突出。20世纪80年代康纳利等人开始将教育叙事集中运用于教师知识的研究。康纳利等人提出教师从事实践性研究的最好方法是说出和不断说出一个个“真实的故事”。他们认为:“人类的经验以叙事方式构建, 并以故事的方式并存, 揭示个体经验意义的最佳方式就是叙事。在这一情境下, 教师的个人经验被视为故事经验, 研究教师就是采用讲故事、写经历的方法, 让教师比较详细地介绍教育问题、教育事件的发生与解决的整个过程, 关注每一个有意义的具体的细节和情境。” (高思超, 2010)

在我国, 20世纪90年代末由华东师大丁刚教授发起教育叙事研究。丁刚教授于1999年开始酝酿教育叙事研究的试验, 他发表了一系列该方面的论文, 并在主持的《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中推出了关于教育叙事研究的报告。2003年, 丁刚教授在《教育研究》第2期上发表了《教育经验的理论方式》, 这篇文章从理论上探讨了教育叙事。同年, 他又将康纳利和克莱丁尼的著作Narrative Inquiry部分翻译刊登在《全球教育展望》第4期上。由此, 教育叙事研究在国内迅速兴起, 这一研究方式引起了国内学者和广大教师的关注。今天, 教育叙事研究已经成为教育理论与实践领域人们探讨的热点话题, 许多国内教育界学者与广大的教师都加入到这一行列的研究中。

3. Blog平台促进教育叙事研究的发展

3.1 Blog概念界定

Blog中文译为“博客”, 是一种开放的网络交互模式, 继电子邮箱 (E-mail) 、留言板 (BBS) 、好友聊天 (QQ) 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Blog源于Weblog, 即网络上的一种流水记录形式, 简称为网络日志, 指一种特别的网络出版和发表文章的方式。Blog于2002年进入中国大陆之后发展迅速。

3.2 教师博客的发展

教师博客属于博客的一种形式, 是教师通过网络, 运用博客的技术, 以文字等形式将自己的教案、课件、课堂录像、教学心得、感悟等上传到网站, 进行公开发表。2004年下半年, 中国教育科研计算机网推出了中国教育人博客, 使博客在教育领域飞速地发展起来。教师博客为教师、学生、家长等搭建了交流的平台, 也为教育研究者们开辟了新的空间。如上海师范大学黎家厚教授首先建立了jiahou’s blog网站, 专门发表教育叙事报告, 形成了“基于Blog的教育叙事研究”特色。此后, 基于网络的教育叙事研究如火如荼。

3.3 教师博客的发展赋予教育叙事研究新的意义

教师这一职业是一个充满新鲜感的职业, 每天面对不同的课堂情境, 可能出现不同的问题。有的老师记录教学生活的点点滴滴, 积累着丰富的教学和育人的经验, 有的老师却在感触过后丢失了这些宝贵的经历。教育叙事研究的方法走进教师的生活, 让教师们对研究产生了兴趣, 一些教师愿意拿起笔记录每一个有意义的瞬间, 但是文章发表的有限性阻碍了老师们进行交流、学习、评价的可能。Blog教师博客的兴起和发展彻底解决了这一难题。Blog技术门槛低, 任何一位老师都可以很快地掌握这一技术。有了教师博客, 老师们可以将自己想法写下来, 或者整理成教育叙事的形式上传。由于Blog可以在线共享, 所有参与者可以形成一个团体, 相互交流学习, 发表见解, 进行评论。在交流的过程中大家互相学习, 共同进步, 感悟教育的魅力和真谛。

4. Blog与教师专业化发展

4.1 教师专业化发展

教师专业化, 指教师个人成为教学专业的一员并在教学过程中具有越来越成熟的作用的转变过程。教师的专业化要求教师成为更能胜任教育教学工作、具有普通人所不具备的那种专业素质。教师应具有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态度等诸方面的素质, 才符合从教的整体要求。教师的专业知识包括普通的文化知识、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研究学科知识三方面, 教师的专业技能是指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过程中, 运用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顺利完成某种教学任务的活动方式, 教师的专业态度也可称为专业道德、专业精神和专业情意。

4.2 以Blog为平台的教育叙事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 不仅要求师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 完成教学任务, 提升专业情意, 而且要求教师提高教学科研的能力。研究性学习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然途径, 研究性学习能带领教师在巩固并增长专业知识的同时, 走进科学研究的行列。科学研究引导教师重新成为一名学习者、反思者。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一名有经验的教师, 重新审视、反思自身的教学, 坚持不断地学习研究, 一定会在专业发展的路途中快速成长起来。

如今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 教师面临的科研压力也越来越大。许多老师因为科研的要求太高而产生抵触的情绪, 尤其对于中小学老师来说, 在繁重的教学任务与紧迫的升学压力面前, 老师们虽然已经意识到科研的重要性, 但是由于科研对教师的要求太高只能望而却步。教育叙事研究的兴起与发展给教师们打开了一扇明亮的窗口。这种研究方法将教师们的理论知识与课堂实践经验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对于一线的教师来说, 记录平常课堂中发生的让人触动的小故事并不是难题, 将这些典型真实的教学案例结合教育理论加以分析、评述, 从而总结出深刻的教育规律, 这样的研究方法非常适合一线的老师, 为老师们解决了科研的燃眉之急。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 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 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教育叙事研究正是引导教师走上幸福道路的一种最佳的研究方法。

自从Blog网络平台搭建起来, 教师博客发展极为迅速。教师博客为广大教师们提供了一个共享知识、更新知识的平台, 也为教师进行教育叙事研究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通过教师博客进行教育叙事研究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进程,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4.2.1 专业知识方面

关于教师的专业知识, 谢维和教授在2000年的《实施素质教育需要高素质的教师》 (讲座提纲) 中提出, 专业化教师的知识主要包括三大类, 即关于学生的知识、关于课程的知识、关于教学实践的知识和技术等。在国外对教师专业化知识结构或基础的研究中, 舒尔曼所建构的教师专业知识的分析框架影响最大。在强调教师理解、推理、转化和反省的教学理念支配下, 他把教师的知识基础分为七类, 即学科知识、一般教学知识、课程知识、学科教学知识、学生及其学习特点的知识、教育情境的知识、教育目的与价值的知识等, 并认为学科教学知识最为重要。 (范希运, 2005) 将教育叙事研究的文章通过教师博客进行交流, 不仅能帮助教师促进对其原有的教学知识、课程及学科知识进行调整、更新, 而且能通过交流互相学习教学实践的知识和技术, 对学生及其学习的特点, 教育情境的知识, 教育目的及价值的知识有更多的关注和追踪。教师掌握了这些实践知识, 把实践中遇到的种种问题, 设计成为课题, 这就在无形中帮助所有教师加入到科研的队伍中。教师们在实践中研究, 在研究中实践, 从普通的教书匠变成积极的教育研究者, 自身的专业知识得到了更新和发展, 教师队伍的层次也得到了提升, 学生也由此成为了最终的受益者。华南师大刘良华博士在《一个课程关键:让教师成为研究者》中阐述了这样的观点:只有当叙事研究成为广泛流行的教育研究方法之后, 教育研究领域中一度推崇的“质的研究”才有可能显示出它的真实魅力, 也只有当叙事研究成为教师普遍采用的教育研究方法之后, 教师才有可能享受教育研究的益处, 从而使教师形成一种“研究期待”, 这种期待心理能促使教师产生强烈的研究意识和专业提升意识。

4.2.2 专业技能与专业态度方面

一名教师要使教学能够顺利开展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必须具备娴熟的专业技能, 包括教学设计技能、教学语言技能、课堂组织和调控技能、研究技能、综合运用信息技能和自我反思技能。这些技能的形成大多依赖于教师对实际教学经验的不断总结和反思。在教师博客中, 大多数教育叙事研究的文章都是关于教师专业技能、专业道德与专业情意等。以前教师只能在学校开展的交流研讨会中进行交流的经验知识, 现在通过教师博客, 无数发人深省、触动心灵的文章让教师们目不暇接。教师们从中丰富了教学经验, 掌握了更多的技能, 也提升了专业道德和情意。

一位教师在教育叙事研究论文中提到, 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如何对待不注意听讲、思想“溜号”的学生时说:“你不要大声斥责他, 不要当着全班的面把他搞成不注意听讲、坐不安稳的坏典型, 我劝你轻轻走到他跟前, 握住他的双手, 把他从童年美妙的独木舟上引渡到全班学生的认识的快艇上来。”他按照这样的方法处理了学生问题, 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阅读了这篇blog的老师也学着用这种方法解决了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通过这一问题, 教师不仅提高了自身的专业修养, 而且融洽了师生之间的关系, 进而带来了一系列意外的收获。Blog为教育叙事研究提供了共享交流的平台, 让教师们叙述故事、总结反思都有了一个媒介。这样的交流形式使得我们的研究呈现出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具有活力的态势。

5. 以Blog为平台的教育叙事研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方向

5.1 博客运用于教育叙事研究存在内容失真的问题

关于教育叙事是否可以虚构的问题, 刘华良认为, 教育叙事研究既可能叙述真实的教育事件或教育现象, 又可能叙述想象中的虚构的教育事件或教育现象。虚构的叙事研究经典作品有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 卢梭的《爱弥儿》, 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 等等。人们可能更愿意阅读真实的、实证的叙事作品。但不能否认, 有人更愿意阅读虚构的叙事作品。而且, 读者在阅读虚构的叙事作品时, 并不因为它是虚构的, 就贬低它的价值。虚构的作品之所以有价值, 关键原因在于:虚构的作品本身就有真实的含量。中国人的说法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英国人王尔德的说法更有颠覆效果:“不是艺术模仿生活, 而是生活模仿艺术。” (刘华良, 2007) 因此, 我们不能否认虚构的叙事作品缺乏存在的意义和研究的价值。

典型的教育叙事包括经验的叙事研究、调查的叙事研究和故事的叙事研究。前两者是对真实教育现象的研究, 后者是对虚构的教育故事的叙事。在这三者之中, 故事的叙事研究对研究者的要求最高, 要求研究者有极其丰富的想象力和极强的语言能力。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说, 一般选择经验的叙事研究, 而对于理论研究者来说, 多数选择调查的叙事研究。中小学教师所进行的经验的叙事研究一般都来自真实的教育事件, 而非虚构的。这些案例都是从教师的个体经验出发, 通过Blog平台共享真实的案例, 使教育研究回归到教育生活本身。老师们被这些真实的故事吸引、感动, 在理解与分享的过程中体会其中的教育本质, 这就是基于Blog的教育叙事研究的真正意义所在。这种研究方法与信息技术的结合使它本身增添了无限的魅力, 吸引着更多的一线教师来Blog平台交流、评价。然而由于网络本身缺乏真实性, 缺乏监督, 一些教育叙事的文章是虚构或杜撰出来的。文章中不仅虚构故事情节, 而且虚构最终的教育效果。这样的教育叙事研究缺乏信度和效度。当教育叙事中的故事失真, 自然就无法被广泛推广。教育叙事研究的确允许虚构的叙事作品, 但是对于中小学教师所采用的经验的叙事研究必须强调其信度与效度。只有真实, 才能吸引更多的教师参与到这个虚拟的教研平台上探讨教学和研究, 也只有真实才能体现出教师博客对于教育叙事研究的真正价值。

5.2 教师博客中的教育叙事研究理论层次有待提高

华东师大丁刚教授在访谈“教育叙事研究的理论追求”中提出, 米尔斯大约在1959年提出理论研究必须植根于研究者的人生体验, 或者说, 理论研究的本质其实是个人生活叙事。理论与实践是不可分的, 在教育叙事研究中表现得更为突出。然而在阅读了大量的教师博客中关于教育叙事研究的文章后发现一些文章的质量并不高, 有的纯粹是讲故事, 忽略了故事背后深刻的理论。好的教育叙事研究不仅需要生动的故事叙事, 而且要透过故事深入挖掘其中的教育理论。教师们应该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 通过教育叙事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 在反思中总结, 从而潜移默化地促进自己的专业化发展。

6. 结语

教育叙事研究以其故事性、实践性、反思性的特点, 为教师们在教育科研领域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教师博客, 这种新兴的网络媒体, 作为一种教育创新, 为教师们交流共享资源带来了便利, 更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今后的教育叙事博客将以更加科学、更具信度和效度的形式为教师的教学与科研提供帮助, 并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黎加厚.信息时代的教育叙事与教师主体意识的觉醒[J].中国电化教育, 2004, (10) .

[2]王鉴, 杨鑫.近十年来我国教育叙事研究评析[J].当代教育与文化, 2009, (2) .

[3]高思超.教育叙事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 2010, (5) .

[4]范希运, 陈利平.实践知识、内隐知识:教师专业化知识基础的新视角[J].美中教育评论, 2005, (6) .

[5]刘华良.教育叙事研究:是什么与怎么做[J].教育研究, 2007, (7) .

篇12:以烦恼为话题作文

我喜欢作文,因为他能提高我的认识。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他能把英雄的故事记录下来,能把祖国的美好河山描绘下来,能把动人的故事叙述下来祖国的美好河山描绘下来,能把动人的故事叙述下来。

每次当我写完一篇成功的作文时,我都会津津有味地读上几遍,每读一遍,心中就会涌起一股无法表达的愉快。

我觉得作文太每秒,他的每字每句,都那么令人陶醉,每次老师让我上讲台朗读我的作文时,几十双投向我羡慕的目光,我更加充满了自信。

熟悉的文章在我耳旁响过,自豪的神情在我脸上路过,可爱的大母子在我面前摇过。

作文啊作文,虽然给我带来了欢乐,但也给我留下了无穷的烦恼!

每次写作文的时候,我都挖空心思地去想。越是发愁,心越乱,脑子也是一片空白,要想把作文写得有滋有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每次去问别人拟题目的时候,脸上就会露出一些羞愧的表情。那时,才更觉得作文好烦恼。

上一篇:唐官屯中学2010年田径运动会领导讲话下一篇:安陆市国土资源局关心下一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