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火器维修和报废规程

2024-04-23

灭火器维修和报废规程(精选5篇)

篇1:灭火器维修和报废规程

灭火器年检

灭 火 器 的 维 修 与 报 废 规 程

GA 95-2007

灭火器维修与报废规程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灭火器维修的术语和定义、总要求、维修条件、维修技术要求、报废、试验方法和检

验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手提式灭火器、推车式灭火器的维修、报废,适用于对灭火器维修单位的维修条件和

维修能力的评价。其它类型灭火器的维修与报废可参照本标准执行。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

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

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4351.1-2005 手提式灭火器 第1部分:性能和结构要求

GB/T 4351.3-2005 手提式灭火器 第3 部分:检验细则

GB 8109-2005 推车式灭火器

GB/T9251 气瓶水压试验方法

GA 402 1211 灭火器报废规定术语和定义

GB4351.1-2005、GB/T4351.3-2005和GB8109-2005确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有资格的人员 qualified person

取得维修操作资格证书,能够按规定执行灭火器检查、维修、再充装和检验的人员。

3.2

维修 service

为确保灭火器安全使用和有效灭火而对灭火器进行的检查、再充装和必要的部件更换。

3.3

再充装 recharge

为灭火器灌装灭火剂和驱动气体。

3.4

维修条件 service condition

维修单位具备的维修场地、维修设备、检验设备、人员和对维修质量实施有效控制的条件。

3.5

维修能力 service capacity

维修单位具备保证维修后灭火器符合相应产品标准的能力。

3.6

GA 95-2007

维修出厂检验 leave factory test for service

维修单位对所维修的灭火器在出厂前进行的质量检验。

3.7

维修能力检验 test for service capacity

对维修单位维修的灭火器,经消防产品监督部门抽取样品、由法定检验机构进行的质量检验。总要求

4.1 经过维修的灭火器必须符合该产品生产时所执行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要求。

4.2 灭火器维修单位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具备本标准所规定的维修条件,并经维修能力检验合格后

方可开展维修业务。

4.3 灭火器维修单位一般应经灭火器生产企业授权,从事授权企业产品的维修业务。

4.4 灭火器维修能力检验应由法定的消防产品检验机构实施。维修条件

5.1 维修用房

5.1.1 维修用房总使用面积应满足维修灭火器品种和维修数量的要求,且不得少于 80m2。

5.1.2 维修场地、设备、环境应满足生产工艺及有关环境保护、卫生和劳动安全等法律、法规的要求。

5.1.3 应独立设置水压试验室、灌装充压室、零部件仓库和成品仓库,维修场地布局应合理。

5.1.4 储存和灌装干粉灭火剂的区域必须和水压试验、气密试验区完全隔离。

5.2 维修设备

5.2.1 维修设备应满足维修灭火器品种和维修数量的需要且符合表 1的要求。

表 1

序号 维修设备名称 要 求拆卸、组装设备 必备清洗设备 必备 干燥设备 必备(水基型灭火器除外)干粉灌装设备 干粉灭火器维修企业必备 添加剂混合灌装设备 含添加剂的水基型灭火器维修企业必备二氧化碳灌装设备 二氧化碳灭火器维修企业必备

必备(包含0MPa~2.5 MPa,精度不低于1.6级的监控压力表驱动气体灌装设备

以及必要的接口或夹具)报废处理设备 必备(可选用压扁、打孔或锯切设备)灭火剂回收设备 1211灭火器维修企业必备

5.2.2 应定期对维修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使用状态。

5.3 检验设备

5.3.1 检验设备应满足维修灭火器品种和维修数量的需要且符合表 2的要求。

5.3.2 计量设备的量程、精度应与使用要求相匹配,按照规定时间间隔或在使用前进行校准或检定,设备校准或检定状态得到识别。

表 2

序号 检验设备名称 要 求 水压试验装置 应能满足相应产品标准检测要求,压力表准确度不低于1.6级常温气密试验装置 应能满足相应产品标准检测要求残余变形测量装置 二氧化碳灭火器维修企业必备

二氧化碳灭火器维修企业必备,包含0℃~100℃,高温气密试验装置

精度1℃的温度计 电子秤 0kg~30 kg,准确度为1/3000,手提式灭火器维修企业必备

0kg~100kg,准确度:磅秤3级、电子秤0.1kg,磅秤或电子秤

推车式灭火器维修企业必备

0MPa~4MPa,不少于1块,准确度不得低于1.6级

备用压力表 0MPa~40MPa,不少于1块,准确度不得低于1.6级,二氧化碳灭火器维修企业必备 游标卡尺 精度为0.02mm,规格为0mm~150mm

螺纹规 与维修品种相对应秒表 精度0.1s(15min内)

卷尺 5m,精度1mm

钢直尺 50cm,精度1mm

检验干粉灭火剂主成份含量、吸湿率,CO2含量及含水率;添加剂的主要性能

灭火剂检验设备

指标,可以委托其他具备检验设备和资质的单位进行检验 压力指示器示值检验台 应用气体作加压介质,压力表准确度应为0.25级,测量范围0 MPa~4MPa

5.4 维修人员

5.4.1 从事灭火器维修工作的技术、维修操作和检验人员,均应接受上岗前培训和实际操练,熟悉本

岗位职责、灭火器结构原理、产品标准及相关操作规程,经考试合格,持证上岗。

5.4.2 维修单位应设有专职检验岗位,由有资格的人员承担,人员数量应满足维修品种和维修量的需

要,并不得少于 2 人。

5.4.3 维修人员每三年应至少再培训一次。

5.4.4 当产品标准、配件标准或有关规定发生变化时应对维修人员进行再培训。

5.5 维修质量管理

5.5.1 维修单位应建立健全企业的质量管理制度和各类人员的岗位职责,并能贯彻执行。

5.5.2 应保存所维修灭火器的产品标准、零部件和灭火剂标准、产品结构图或零部件图。

5.5.3 应制定维修灭火器的工艺文件和拆卸、水压试验、灭火剂灌装、组装/充压、气密性试验、维修

检验等操作规程,维修现场应能方便获得。

5.5.4 应制定职工培训计划并建立档案。培训内容包括:法律法规、标准、维修技术、质量管理、操

作规程等。

5.5.5 应建立质量信息反馈和用户服务制度,保存相关档案。

5.5.6 应保存维修记录。记录应逐具编号填写,内容准确、真实、清晰,易于识别、追溯和检索。对记录的标识、贮存、保护、检索、保存期限和处置应实施有效管理和控制。

5.5.7 应建立供方挡案,每年对关键元器件、灭火剂、外购外协件的供方的质量保证能力进行评定。

5.5.8 应对外购的零部件、灭火剂进行进货检验,检验合格方可使用。

5.5.9 维修设备、检验设备应建立档案,保存设备维护保养记录和检验设备的校准或检定记录。

表 3

序号 条款号 一般不符合项 严重不符合项

使用面积大于80m 但不能满足维修品种和数量的要 不能满足维修品种和数量的要求且总使用

5.1.1

求 面积少于80m

维修场地、设备、环境不满足生产工艺及

5.1.2 有关环境保护、卫生和劳动安全等法律、5.1.3 区域划分明确但不合理 法规的要求;没有区域划分的;储存和灌

5.1.4 装干粉灭火剂的区域和水压试验、气密试

验区未完全隔离

5.2.1 维修设备能满足所维修品种需要但不满足数量的要 维修设备不能满足所维修品种和数量要

5.2.2 求;未及时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 求;有设备但不能正常使用

检验设备不能满足所维修品种、数量和精

5.3.1 检验设备能满足所维修品种需要但不满足数量的要

度的要求;未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或在使

5.3.2 求;设备校准或检定状态未得到识别

用前进行校准或检定

维修人员不完全熟悉本岗位职责、灭火器产品结构、维修人员的能力不能满足灭火器维修的需

5.4.1

产品标准及相关操作规程 要,无证上岗

维修单位人员数量不能满足维修品种和维修量的需 维修单位没有专职检验岗位,有资格的人 5.4.2

要 员少于2人

5.4.3 当产品、配件的标准发生变化时未及时对有关人员

超过三年未对维修人员进行再培训

5.4.4 进行再培训

未建立质量管理制度和岗位职责或虽已建

5.5.1 质量管理制度和岗位职责不健全

立但未能贯彻执行 5.5.2 所维修灭火器的标准、产品结构图不齐全 没有所维修灭火器的标准、产品结构图 5.5.3 工艺文件和操作规程不齐全 维修现场没有工艺文件和操作规程

5.5.4 培训计划不合理、档案不全、培训内容不完整;质 未制定培训计划;未建立培训档案;未建

5.5.5 量信息反馈和用户服务档案内容不全 立质量信息反馈和用户服务制度、档案。

未逐具编号记录;记录不清晰;不方便识别、追溯、维修记录内容不准确、真实;未保存维修 5.5.6 检索;对记录管理和控制的制度不健全或执行中存 记录;未建立记录管理和控制的制度或虽

在缺陷 已建立但不执行 5.5.7 供方挡案及对供方的评定记录不全 未对供方进行评定;未建立供方挡案

不能严格对外购的零部件、灭火剂进行进货检验,未对外购的零部件、灭火剂进行进货检验,14 5.5.8

记录不全 不能确保外购件和灭火剂质量 5.5.9 设备维护保养、校准或检定记录不全 未建立设备档案;未保存校准或检定记录5.6 维修条件检查判定规则

5.6.1 灭火器维修条件检查结果的判定分为严重不符合项和一般不符合项,不符合项分类如表 3 所示。

5.6.2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可判定灭火器维修条件不合格:

a)5.1、5.2、5.3 中出现任何一项不符合项;

b)5.4、5.5 中出现两项以上严重不符合项;

c)5.4、5.5 中出现一项严重不符合项,同时出现两项以上一般不符合项;

d)5.4、5.5 中无严重不符合项,出现四项以上一般不符合项。维修技术要求

6.1 一般规定

6.1.1 维修前应对灭火器逐具进行检查,确定并记录灭火器的型号规格、生产厂家、出厂日期、基本

参数等信息。

6.1.2 灭火器维修应按以下程序进行:

a)对灭火器进行外观检查,确认灭火器的规格型号以及是否属于报废范围;

b)检查灭火器的内部压力,只有在确认灭火器内部无压力时,方可拆卸;

c)对确认属于报废范围的灭火器进行报废处理;

d)对确认不属于报废范围的灭火器筒体、贮气瓶、器头和推车式灭火器的喷射软管组件逐个进行

水压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e)对灭火器筒体进行清洗,干粉、二氧化碳及洁净气体灭火器应将筒体干燥后使用;

f)检查灭火器配件,更换密封件和已损的部件;

g)按灭火器相应标准和铭牌的规定进行灭火剂及驱动气体再充装,并逐具进行气密性试验;

h)对维修后的灭火器进行维修出厂检验,检验合格贴上维修合格证方能出厂;

i)整理维修记录。

6.1.3 对贮气瓶式灭火器进行维修时,贮气瓶不管使用与否,都应释放完驱动气体,对贮气瓶逐个进

行水压试验、清洗、干燥、更换密封件、按规定充装驱动气体,并逐具进行气密性试验。

6.1.4 灭火器维修过程应采取正确的操作方法和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确保维修人员安全,特别是拆

卸、水压试验、灌装驱动气体、报废等步骤。

6.2 拆卸

6.2.1 拆卸灭火器应采用安全的拆卸方法和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只有在确认灭火器内部无压力

时,方可拆卸灭火器器头或阀门。

6.2.2 为防止污染环境,水压试验前应将灭火器筒体内剩余的灭火剂分别倒入相应的废品贮罐内另行

处理。清理灭火器内残剩灭火剂时,要防止不同灭火剂混杂污染。

6.3 水压试验

6.3.1 一般规定

6.3.1.1 灭火器维修和再充装时,维修单位必须逐个对灭火器筒体和贮气瓶进行水压试验。

6.3.1.2 二氧化碳灭火器的钢瓶应逐个进行残余变形率的测定。

6.3.2 试验压力

灭火器筒体和贮存驱动气体的贮气瓶应按制造商规定的试验压力进行水压试验。6.3.3 试验要求

6.3.3.1 水压试验时不得有泄漏、破裂以及反映结构强度缺陷的可见的变形。

6.3.3.2 二氧化碳灭火器钢瓶的残余变形率不得大于 3%。

6.4 筒体清洗和干燥

6.4.1 水压试验合格的灭火器筒体内部应清洗干净。

6.4.2 灭火器的零部件不得用有机溶剂洗涤。

6.4.3 对所有非水基型灭火器,再充装前应确保空灭火器筒体内干燥。

6.5 零部件更换

6.5.1 灭火器筒体和器头主体(不含提、压把)不得更换,所有需更换的灭火器零、部件应采用原灭

火器生产企业提供或推荐的相同型号、规格的产品。

6.5.2 水压试验合格的筒体,铭牌完整,但有部分漆皮脱落的,允许补漆,漆膜应光滑、平整、色泽

一致,无气泡、流痕、皱纹等缺陷,涂漆不应覆盖铭牌。

6.5.3 变形、变色、老化或断裂的橡胶、塑料件必须更换。

6.5.4 用于贮压式灭火器的压力指示器外表面不得有变形、损伤等缺陷,压力值的显示应正常,示值

误差应符合 GB4351.1-2005 中 6.13.3 的要求,否则应更换压力指示器,更换的压力指示器应与所维修

灭火器的类型、20℃时工作压力、红、绿、黄区标示范围相一致。

6.5.5 喷嘴和喷射软管有变形、开裂、损伤等缺陷的,必须更换。防尘盖应保证灭火剂喷出时能够自

行脱落或击碎。

6.5.6 灭火器的压把、提把等金属件不得有严重损伤、变形、锈蚀等影响使用的缺陷,贮气瓶式灭火

器的顶针不得有肉眼可见的缺陷,否则,必须更换。

6.5.7 密封片、密封垫等密封零件必须更换,并符合密封要求。

6.5.8 灭火器的虹吸管和贮气瓶式灭火器的出气管不应有弯折、堵塞、损伤和裂纹等缺陷,否则,必

须更换。

6.5.9 水压试验不合格或永久性标志不符合 GB 4351.1-2005中 9.4 或GB 8109-2005中 9.2.5 要求的

贮气瓶必须更换,并将不合格贮气瓶作报废处理。

6.5.10 用于二氧化碳灭火器或贮气瓶的超压保护装置,其动作压力应符合GB4351.1-2005中6.10.4.7

或 GB8109-2005中 6.10.4的要求。

6.5.11 水基型或泡沫型灭火器的滤网损坏的,必须更换。

6.5.12 推车式灭火器的车轮、车架组件的固定单元、喷射软管的固定装置损坏的必须更换。

6.5.13 车用灭火器应按制造商的要求更换专用配件。

6.6 再充装

6.6.1 在进行再充装时,应按制造商的要求进行操作。

6.6.2 二氧化碳灭火器进行再充装时不得采用加热法,也不得以压力水为驱动力将二氧化碳灭火剂从

储存气瓶中充装到灭火器内。

6.6.3 再充装所更换的灭火剂应采用原灭火器生产企业提供或推荐的相同型号、规格的产品。

6.6.4 一种干粉不应与另一种干粉混合,亦不得被其污染;ABC 干粉和 BC 干粉充装设备应单独设置,充装场地应分隔独立。6.6.5 灭火器不得从一种类型转换成另一种类型,任何一种灭火器均不得转换充装不同种类的灭火剂。

6.6.6 送修灭火器中剩余的灭火剂不得回收再次使用(1211 灭火剂除外)。

6.6.7 洁净气体灭火器只能按铭牌上规定的灭火剂和剂量充装。

6.6.8 从 1211 灭火器中取出灭火剂时,应使用密闭的 1211 回收系统。取出的 1211 灭火剂应经净化处

理并符合国家标准要求时,才可以循环使用。

6.6.9 可再充装型贮压式灭火器的充压须符合灭火器铭牌上所规定的充装压力的要求。充压时不得用

灭火器压力指示器作计量器具,并应根据环境温度变化调整充装压力。

6.6.10 露点低于-55℃的工业用氮气、纯度 99.5%以上的二氧化碳以及不含水分的压缩空气,方可用

于贮压式干粉灭火器和洁净气体灭火器的驱动气体,驱动气体的种类应与灭火器铭牌或贮气瓶上标注的 一致。

6.6.11 再充装后的灭火器必须逐具进行气密性试验。

6.7 维修记录和维修标识

6.7.1 维修单位应对维修和再充装的灭火器逐具进行编号,并按编号记录维修和再充装信息,确保维

修和再充装灭火器的可追溯性。

6.7.2 维修记录的内容应包括使用单位、制造商名称、出厂时间、型号规格、维修编号、检验项目及

检验数据、配件更换情况、维修后总质量、钢瓶序列号、维修人员、检验人员等。

6.7.3 每具维修出厂检验合格的灭火器都应贴有维修合格证,其内容、格式和尺寸应符合图 1的要求:

图1

注:维修合格证外围边框粗0.6mm,红色,内框线粗0.2mm,黑色;“灭火器维修合格证”及单位名称字高5mm,其

余文字高4mm,文字为黑体黑色。

6.7.4 维修合格证应采用不加热的方法固定在灭火器的筒体上,不得覆盖生产厂铭牌。当将其从灭火

器的筒体拆除时,这些标识应自行破损。

6.7.5 贮气瓶维修后应有独立的维修标识(不允许打钢字),标明贮气瓶的总重量和驱动气体充装量,同时还应有维修单位名称和充气的年、月。报废规定

7.1 灭火器从出厂日期算起,达到如下年限的,必须报废:

a)水基型灭火器——6 年;

b)干粉灭火器——10 年;

c)洁净气体灭火器——10 年;

d)二氧化碳灭火器和贮气瓶——12 年;

7.2 检查发现灭火器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必须报废:

a)筒体、器头按 8.2.1、8.2.2 进行水压试验不合格的;

b)二氧化碳灭火器的钢瓶按 8.2.4 进行残余变形率测试不合格的;

c)筒体严重锈蚀(漆皮大面积脱落,锈蚀面积大于筒体总面积的三分之一,表面产生凹坑者)或

连接部位、筒底严重锈蚀的;

d)筒体严重变形的;

e)筒体、器头有锡焊、铜焊或补缀等修补痕迹的;

f)筒体、器头(不含提、压把)的螺纹受损、失效的;

g)筒体与器头非螺纹连接的灭火器;

h)器头存在裂纹、无泄压结构等缺陷的;

i)水基型灭火器筒体内部的防腐层失效的;

j)没有间歇喷射机构的手提式灭火器;

k)筒体为平底等结构不合理的灭火器;

l)没有生产厂名称和出厂年月的(含铭牌脱落,或虽有铭牌,但已看不清生产厂名称;出厂年月

钢印无法识别的);

m)被火烧过的灭火器;

n)按GA 402 的规定应予报废的 1211灭火器;

o)不符合消防产品市场准入制度的灭火器;

p)按国家或有关部门规定应予报废的灭火器。

7.3 报废灭火器或贮气瓶,必须在确认内部无压力的情况下,对灭火器筒体或贮气瓶进行打孔、压扁

或锯切,报废情况应有记录,并通知送修单位。试验方法

8.1 外观、结构及总质量检查

用目测方法观察灭火器外表,结构、外部配件是否符合要求,铭牌及维修合格证是否齐全;推车式

灭火器逐具称取灭火器总质量。

8.2 水压试验

8.2.1 筒体

按 GB4351.1-2005中 7.8.1 或GB8109-2005中 7.8.2 的方法进行。

8.2.2 推车式灭火器喷射软管及接头

将灭火器软管组件一端阀门关闭,另一螺纹端口与水压泵出水口连接(如一端无法关闭,则用螺纹

堵头封死),缓慢加压至试验压力,保压 1min,软管组件不得有泄漏和破裂。

8.2.3 残余变形率的测定二氧化碳灭火器的钢瓶应按照 GB/T9251 的规定进行残余变形率的测定。

8.3 灭火剂充装量检查

先称出灭火器总重,确认灭火器内压力泄空,卸下器头,倒出灭火剂。再装上器头,称出灭火器空

重,将灭火器总重减去灭火器空重即是灭火剂充装量。

8.4 灭火器气密性检查

8.4.1 对于二氧化碳灭火器和贮气瓶式灭火器,卸掉喷射软管组件,将已充装灭火剂的灭火器浸没在

55℃-5℃的清水槽中,保持 30min并注意观察,试验结果应无可见的泄漏气泡。

8.4.2 对于贮压式灭火器,卸掉喷射软管组件,将已充装灭火剂的灭火器浸没在清水中,保持 30min

并注意观察,试验结果应无可见的泄漏气泡。

8.5 操作机构检查

8.5.1 保险装置解脱力试验按 GB4351.1-2005中7.10.1 的方法进行。

8.5.2 操作力试验按 GB4351.1-2005中 7.10.2 的方法进行。

8.6 20℃喷射性能检查

按 GB4351.1-2005中 7.1或 GB8109-2005中 7.1 的方法进行。

8.7 灭火剂质量检查

按相关灭火剂国家标准的试验方法进行。

8.8 手提式灭火器振动试验

按 GB4351.1-2005中 7.5的方法进行。

8.9 灭火试验

按 GB4351.1-2005中 7.2、7.3 或GB8109-2005中7.2、7.3 的方法进行。

8.10 压力指示器示值误差检验

按 GB4351.1-2005中 7.16.2 的方法进行。检验规则

9.1 检验类别

灭火器维修的质量检验分为灭火器维修出厂检验和灭火器维修能力检验。

9.2 维修出厂检验

灭火器维修出厂检验分为全检项目和周期检验,必须由专职检验员实施,合格后方可出厂。

全检项目

灭火器维修出厂时应逐具进行外观、结构及总质量检查。

周期检验

9.2.2.1 检验项目

灭火器维修周期检验每 2 个月不少于一次,周期检验项目按表 4 的规定进行。

9.2.2.2 样本抽取方案

灭火器维修周期检验的样本从已维修完毕的产品中随机抽取,每次 3具。

9.2.2.3 周期检验的合格判定

当检验项目中各类不合格数小于或等于各合格判定数 Ac 时,则周期检验合格;当各检验项目中某

类不合格数大于或等于各不合格判定数 Re 时,则应判周期检验为不合格。9.2.2.4 不合格批的处理

对于周期检验项目判定为不合格的批,应拒绝入库,经过对该批产品逐具返工或返检,剔除不合格

品后,允许再次提交检查。

对于周期检验时抽取的样本,应按维修程序进行再充装(样本完好的除外),然后放入下一批重新

检查,合格后方能入库。

表 4

合格判定数

序号 检验项目 样本数 A类不合格 B类不合格 C类不合格

Ac Re Ac Re Ac Re 外观、总质量及结构检查 3 0 1 0 1 1 2

水压试验(1)0 1 灭火剂充装量检查(2)0 1 0 1 1 2

灭火器气密性试验(3)0 1

注: 样本数带括号的可用序号1检验后的样本。

9.3 维修能力检验

9.3.1 维修能力检验由消防产品监督部门组织抽样、法定检验机构进行检验。

9.3.2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维修能力检验:

a)具备灭火器维修条件的单位开展灭火器维修业务前;

b)维修企业厂址变更时;

表5

合格判定数

序号 检验项目 样本数 A类不合格 B类不合格 C类不合格

Ac Re Ac Re Ac Re 外观、总质量及结构检查 2 0 1 0 1 1 2

水压试验(2)0 1

推车式灭火器喷射软管组件

(2)0 1

水压试验 灭火剂充装量检查(2)0 1 0 1 1 2 灭火器气密性试验(2)0 1

操作机构检查(2)0 1 1 2 20℃喷射性能检查(2)0 1 0 1 1 2

振动试验(手提式灭火器)2 0 1 1 2

灭火试验 3 0 1 灭火剂质量检验(1)0 1 0 1

注1: 样本数带括号的可用序号1、8、9 检验后的样本。

注2: 灭火试验的灭火级别按灭火器标志中的规定进行。c)停止维修半年以上恢复维修时;

d)维修工艺或配件发生重大变化时;

e)正常维修满一年时;

f)监督部门提出要求时。

9.3.3 维修能力检验的样本在经灭火器维修单位出厂检验合格的产品中随机抽取,样本为 7具。

9.3.4 维修能力检验项目按表 5 的规定进行。

9.3.5 维修能力检验合格与不合格的判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a)当检查项目中各类不合格数小于或等于各合格判定数 Ac,则判维修能力检验为合格;

b)当各检查项目中某类不合格数大于或等于各不合格判定数 Re 时,则判维修能力检查为不合格。

9.4 不合格分类

灭火器检验不合格分类见表 6。

表 6

序号 检验项目 A类不合格 B类不合格 C类不合格

外观、结构及 该报废而未报废的;该装的 喷射软管有龟裂;喷嘴有变形 维修合格证贴的歪斜、有

总质量检查 结构未装的 的;器头上压把或提把歪斜、褶皱的;合格证内容填写

变形,影响操作的;压力指示 缺项的;合格证内容填写

器指针不在绿色区域的;推车 错误的;灭火器筒体补漆

式灭火器推拉不动的;推车式 后有气泡、流痕的;推车

灭火器总质量不足或超重的 式灭火器推拉有卡阻的水压试验 器头或筒体(贮气瓶)有破

裂、泄漏或肉眼可见变形

的;二氧化碳灭火器的钢瓶

残余变形率大于3%的

推车式灭火器 喷射软管组件有脱落、破裂喷射软管组件 的;喷射软管有泄漏的水压试验

灭火剂充装量 二氧化碳灭火器充装量大 灭火剂充装量小于公称量 10 灭火剂充装量超过标准规 检查 于公称量的 %的;灭火剂充装量大于标准 定,但不是B 类不合格的规定误差值一倍及以上的

灭火器气密性 浸水时发现有泄漏气泡的 试验

操作机构检查 保险解脱力大于标准规定值的 保险解脱力小于 20N 的;

一倍或以上的;开启力大于标 保险解脱力不符合标准规

准规定值50%的 定,但不是B 类不合格的表6(续)

序号 检验项目 A类不合格 B类不合格 C类不合格

20℃喷射性能 不喷射;喷射滞后时间超过 喷射时间小于标准规定的;喷 喷射滞后时间超过规定,检查 15s;喷射剩余率>30%的 射时间大于标准规定值 3 倍或 但不是A、B类不合格的; 以上的;喷射剩余率>20%但不 喷射剩余率超过规定,但

是 A 类不合格的;喷射滞后时 不是A、B类不合格的间超过10s,但小于15s

振动试验(手 筒体或受压部件开裂;虹吸 零部件有脱落、松动;压

提式灭火器)管、出气管或喷射软管组件 力指示器出现永久变形的

折断、脱落、出现泄漏的;

不能正常操作的

灭火试验 二具及二具以上不能灭火

灭火剂质量检 灭火剂主成份含量不符合 灭火剂吸湿率、含水率不符合

验 标准规定的 标准规定的

篇2:灭火器维修和报废规程

维护和报废管理制度

为加强本院计算机设备管理,提高计算机设备利用效率,保证计算机设备的稳定、高效、安全运行,特制定本办法。

一、维护、维修、报废的计算机设备范围包括全局所属的计算机及其相关设备。

二、各科室对使用的计算机设备负有保管的责任,对台式电脑、手提电脑、打印机、扫描仪等设备必须有专人使用保管,未经院长同意,不得随意外借。

三、计算机及其设备发生软件、硬件故障时,如果当事人无法排除,应及时与信息科联系,由信息科派出专业人员完成对故障进行处理,并将处理结果记录备案。

四、外请人员对本局进行维护、维修操作时,应持有关证件或派修单。

五、机房内计算机及附属设备配置、布线由信息科统一组织完成,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擅自拆卸、挪动机房内设备。

六、科室和个人使用的计算机设备,只有使用权和保管权,转移、报废、报损、调出和变卖必须根据有关规定由办公室负责处理,严格执行有关手续。

七、报废计算机设备时,应清理硬盘数据和有关应用软件,不允许报废存有数据的计算机设备。

篇3:灭火器维修和报废规程

1.1 总体设计思想

机库防灾重点是预防火灾,消防安全设施是机库防灾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机库消防安全工程则是运用最新防火、控火、灭火技术和消防科研成果的新兴学科,具有综合性、多样性、独特性,它涉及到火灾风险与危害的分析、建筑防火、工艺与设备材料防火、火灾探测报警、灭火设施、防排烟、安全管理等内容,是多专业多学科领域交叉合作的共同结晶。树立机库“大消防”意识观念,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严格执行国家、地方、行业颁布的消防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规章制度以及规程、程序等,吸收先进经验,因地制宜地做好机库消防安全工作,采取安全可靠和有效适用的消防安全综合措施与对策,加强消防安全管理与消防法制观念,最大限度地降低火灾风险,减少火灾危害,保证机库工程建设和运营安全。

在机库消防工程项目中,应采用消防安全工程性能化设计方法。确定消防防护对象的安全目标,应用消防工程学原理和安全评估方法,对火灾风险(包括火灾载荷、火和烟蔓延途径与扩散趋势、烟气毒性、人员疏散等)进行量化分析和预测,优化整个消防系统功能设计,保证科学合理地选择主动防火技术和被动防火技术中对工程具有实际效果的消防安全措施,避免过量提供消防设施,并可在满足消防标准规范要求和不降低用户安全性的情况下,以及确保火灾风险处于可接受的水平下,把有限的经费用在最切实际、最有效的消防投入中,降低运营维护费用,充分发挥消防安全设施的最大效能。笔者重点考虑以下内容:可靠及有效的高空间报警装置;机翼下范围的探测报警;各类管道的气体探测报警;可靠、受监视的声、光报警装置;消防报警控制主机采用集中智能的模块化系统结构。

1.2 消防系统构成

该系统设置中心级的火灾自动报警控制器、中文图形命令中心(GCC)作为网络上的独立节点,对整个FAS系统进行监控。机库FAS网络共有4个节点,具体分布为:指挥中心级FAS主机Simplex NDU,1个节点;指挥中心级GCC,1个节点;机库FAS主机Simplex 4100U, 1个节点;动力站FAS主机Simplex 4100U,1个节点。上述节点构成一个对等式环型网络,结构如图1所示。

此方案援引SIMPLEX在众多大型工程中的成功经验,系统设计为二级管理方式。在消防控制中心设图形控制中心为主控制级,该主机为机库火灾报警管理主机。在机库和动力站设控制级火灾报警控制器为分控制级,提供2个标准端口与消防控制中心连接,在火灾发生时按照预定模式运行。主控制级和分控制级之间的信息利用独立令牌环网进行及时、可靠的传输。

1.3 控制中心功能

监控机库的通风、空调、电力、火灾报警、闭路电视、广播及电话、给排水、照明等设备的运行状态并提供火灾报警及故障报告;远程启动泡沫雨淋系统、泡沫炮、消防泵;定期输出各类数据、报告。

1.4 单体建筑控制功能

监控机库的通风、空调、电力、火灾报警、闭路电视、广播及电话、给排水、照明等设备的运行状态并提供事故报警;协调机库设备的运行,必要时进行人工调整;监测集水池高、低水位及危险水位并报警;向控制中心传送设备信息,并执行其命令;接收火灾报警系统报警;向消防控制室传送所控设备的工作状态;执行消防控制室的控制命令;可就地调试与控制,具有独立运行能力。

1.5 总体设计所依据的规范及标准

此总体消防设计主要依据以下规范、标准:GB 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284-98《飞机库设计防火规范》;HBJ 12-95《喷漆机库设计规定》;GB 50116-9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 50058-92《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 50343-2004《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国际电工技术委员会标准IEC;美国保险商安全标准UL;美国国家防火学会NFPA;上海市建筑消防设施调试技术规定;国家消防电子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颁发的有关规范规定的标准;国家消防电子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的检测报告;火灾报警控制器、感烟探测器、感温探测器、各种模块等设备满足国家标准以及UL、FM、CE、VDS等国际标准。

2 系统设计及构成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是对监控范围内建筑和设施的火灾事故进行可靠监视及报警,火灾发生时及时报警并启动相应的消防联动设备,同时通过事故广播系统组织疏散人员。FAS发生的指令具有优先权,消防联动设备执行后将信息反馈给FAS,FAS在主控制级和分控制级均设两系统间的接口。

2.1 系统设计原则

火灾报警工程FAS系统设计按整个区域同一时间内发生一次火灾考虑,系统同时也保证整个区域同一时间发生多起火灾时满足各种电气指标和各项功能(如回路响应时间、网络响应时间等)。

火灾报警系统充分实现消防控制指挥中心对整个区域的集中监控管理。在消防控制指挥中心的中央控制级,图文系统可监视和控制所有分区的FAS系统。所有探测点、监视点和控制点都可用图形方式显示,并具有维护提醒功能。

火灾报警系统实行二级管理、分级控制的方式,火灾自动报警主机和分机均能对其管辖范围独立监控管理。

2.2 机库消防设计案例

对重点建筑机库设计采用智能型可寻址总线制,对机库进行全面保护,总线成环型设计,见图1。

网络主机选用4100U(NDU)火灾网络报警控制器,该主机具有软件备份功能的双程序存储器,可以显示和控制12 000个地址点,1 200条历史记录,操作带密码保护,可支持99台主机联网。区域主机选用4100U报警控制器,同样具有双程序存储器,可以显示和控制2 000个地址点。配套的图文终端操作简单方便,支持远程启动、消音、复位、时间同步,实时数据查询等功能,可有50万条历史记录,显示38 000个图形,方便确认火警和联动点。同时,配套使用智能型手报、感烟、感温探测器,具有实时差定温报警功能,可实现多级报警,报警温度支持线性设置。

2.2.1 探测器、启泵按钮、报警按钮分布

在飞机改装大厅与喷漆大厅设火焰探测器、红外光束感烟探测器、线性感温探测器并敷设感温电缆,实现对大厅保护;在喷漆大厅和改装大厅设防爆型启泵按钮和手动报警按钮;在喷漆大厅通风地沟内、过滤室等可能聚集可燃气体的防爆场所设防爆型可燃气体浓度探测器;在改装、维修大厅内的辅助房间、机库附楼各层的走廊、办公室、工作间、车间、休息室、变电站与其他设备用房等处设点式感烟探测器;在附楼喷漆印花车间干燥间、调漆间以及喷漆间、内部装饰车间、存储间、天然气入口间、钣金车间、密封剂制备室等可能聚集可燃气体的防爆场所设防爆型可燃气体浓度探测器,并在以上房间设防爆型点式感烟探测器;在餐厅厨房主、副食加工区设点式感温探测器与可燃气体探测器,厨房其他部位设点式感烟探测器;在附楼适当位置设手动报警按钮;在各层楼梯口设火警闪灯,以指示着火楼层;消火栓箱内设直接启泵按钮;厨房设厨房灭火系统,灭火设备动作信号接入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通风空调系统防火阀、给排水专业各消防灭火系统信号阀、水流指示器、压力开关等设备状态信号均纳入火灾报警系统监控。

2.2.2 联动控制系统设计

在消防监控中心设联动控制台,联动控制方式分为自动控制和手动控制两种。消防监控中心可在联动控制台上通过总线制控制模块和专用控制电缆实现自动/直接手动控制消防设备,同时在联动控制台上显示相关反馈信号。

(1)翼下泡沫炮系统。机库设翼下泡沫炮系统。机位各设置2门泡沫炮,泡沫炮具有姿态、动作自动控制功能。现场控制单元上泡沫炮启动信号纳入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以下简称“报警系统”)联动控制,实现以下功能:一是消防监控中心自动控制,在同一防火分区内的红外火焰探测器与红外光束感烟探测器同时报警时,启动相关泡沫炮,实施自动灭火;二是消防监控中心直接手动控制,具备一键启动功能;三是就地手动控制,具备一键启动功能。

(2)泡沫-水雨淋系统。联动控制系统可自动启动感温电缆报警部位及左右各30 m范围内泡沫-水雨淋系统雨淋阀上的电磁阀,打开有关泡沫液罐的电动阀,启动消防泵,实施灭火,同时启动相关区域泡沫炮系统,火警控制系统可自动联锁启动泡沫-水雨淋系统。

(3)预作用泡沫-水自喷系统。在机库机位网架内、机位吊顶下设预作用泡沫-水自喷系统。控制系统可自动启动预作用阀上的电磁阀,打开排气电磁阀,关闭空压机,打开有关泡沫液罐的电动阀,启动消防泵,管网充水转换为湿式系统。消防值班人员也可在联动控制台上直接手动启动。

(4)泡沫枪、消火栓系统。当泡沫枪、消火栓箱内启泵按钮动作时,在消防监控中心实现自动/直接手动启动消火栓泵,火警系统显示启泵按钮位置,启泵按钮具备直接启泵功能。

(5)自动喷水系统。在消防监控中心实现自动/直接手动启动湿式自动喷洒泵。

(6)预作用自动喷水系统。在消防监控中心实现自动/直接手动打开预作用系统电磁阀、排气电磁阀,关闭空压机,启动消防泵,管网充水转为湿式自动喷水系统。

(7)消防泵。在消防监控中心实现自动/直接手动开启消防供水泵功能,同时具有手动停泵功能。在消防监控中心联动控制台上显示给排水专业消防灭火系统主要设备的状态及故障信号、消防水池及高位水箱水位信号,显示消防水泵电源是否处于正常状态的信号。消防灭火系统设备的控制功能应满足M-98112-1/2(给排水专消防设计图纸)的相关要求。

(8)通风空调系统。附楼发生火警时,在消防监控中心实现自动/手动控制关闭相应部位70 ℃电控防火阀,并自动联锁或手动关闭相关风机或空调机组,接收其反馈信号;同时,当防火阀熔断关闭后,可自动联锁停止相关风机或空调机组。

(9)事故通风系统。当可燃气体浓度达到爆炸下限的25%时,气体报警控制器自动/手动启动相关排风机,并报警。报警持续1 min后,自动/手动关闭燃气紧急切断阀。

(10)排烟系统。发生火警时,在消防监控中心自动/直接手动控制开启相关区域排烟窗,关闭相应排烟排风系统70 ℃防火阀,联动启动相应的排烟风机,并接收反馈信号。当火灾温度超过280 ℃时,排烟阀熔断器熔断,排烟阀关闭,接收其反馈信号,关闭相应的排烟风机。

(11)消防监控中心自动/手动切断相应非消防电源,同时启动应急照明。

(12)防火卷帘门。非疏散通道上的防火卷帘门两侧设置的探测器中任一个报警时,卷帘门降到底。

(13)电梯。发生火灾时,消防监控中心强制所有电梯降至首层,到位后切断电源。

(14)火警闪灯。发生火灾时,启动着火层火警闪灯。

(15)火灾紧急广播。当火灾确认后,在消防监控中心可通过遥控话筒手动控制广播系统分区播放火灾紧急广播,或通过火灾报警控制器自动控制广播系统分区广播,以通知并指导人员疏散。

(16)水幕系统。感温释放阀打开后,消防监控中心接收水流指示器动作信号,当湿式报警阀压力开关动作时,自动启动消防泵。

(17)消防电话系统。在机库控制间、泡沫液罐间、变电站、数据存储间以及重要的空调机房等处设直通消防监控中心的消防对讲电话分机,各手动按钮处设消防对讲电话插孔,便于及时报警、指挥灭火,也便于消防系统的日常维护和测试。

(1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电线选用C级阻燃线,多芯消防控制电缆选用耐火电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主电源均为消防电源,备用电源采用DC24 V蓄电池,备用电源工作时间满足相关规范要求。

2.3 危险品库设计案例

危险品库房建筑面积90 m2,为甲类库房,属于火灾报警系统一级保护对象。依据国家规范,设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设备,火灾自动报警控制器、联动控制盘与可燃气体报警控制器设于动力站值班室。危险品库设直通消防监控中心的消防应急对讲电话分机。

2.3.1 火灾探测报警

在危险品库氧气瓶间内设本安地址码型点式感烟探测器,危险品存放间内设本安地址码型点式感烟探测器、本安地址码型感温探测器,同时在氧气间内设隔爆型氧气浓度探测器,在危险品存放间内设用于检测可燃气体的隔爆型可燃气体浓度探测器;专业用房内设点式感烟探测器;设室外型手动报警按钮、室外警铃。泡沫-水雨淋系统检修阀等均纳入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监控范围。

2.3.2 联动控制

(1)非消防电源。

当发生火灾时,动力站值班室均可根据火灾情况自动/手动切断相应部位的正常照明、动力配电等非消防电源,并接收返回信号。

(2)泡沫-水雨淋系统。

当危险品存放间房间内任意感烟、感温探测器同时报警或室外手动报警按钮动作时,动力站值班室可自动/手动打开电磁阀,启动泡沫-水雨淋系统实施灭火。信号反馈至动力站值班室。

(3)事故通风系统。

当防爆房间内可燃气体浓度达到爆炸下限的25%或氧气浓度达到23%时,启动相关排风机强制通风。当发生火警时,关闭相关区域排风系统。

(4)火灾警报装置。

火灾确认后,启动火警闪灯和讯响器,疏散人员。

3 系统功能描述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全线网络为独立的令牌环网,4120网络系统为分散的控制器提供通信平台,用来管理报警、监测控制以及信息传送,4100U、4100、4020、4010等控制器都可以是网络的一个节点,每单个的网络系统最多可连接99个节点、50 000个地址点。网络系统中每个控制器既相互独立,又互为补充。可以以消防控制中心(OCC)为中心拓展为4重复合网络,总的主机数量可达292台。网络系统中每个控制器都可以监测和控制本身的系统,也可监测和控制其他控制器的点,并可以向网络发布其本身所处的状态以及其他信息。图2为火灾报警系统网络图。

环形网络(style7)为网络的构成和通信提供更高的可靠性,如同在网络中创建了两个路径,即使一个路径故障,还可以通过第二个路径进行通信,保证系统功能的正常实现。而网络中有多处故障时,网络会进行重组,使网络功能尽可能完整,增强了系统功能和抗风险的能力,使风险减到最低。

火灾报警系统设备可以有效控制火灾事故,提供可靠报告并采取快捷的紧急应对措施。在正常运行状态时监视整个系统的状况,以确保在紧急需要时能有效工作。现场设备的状态由站内网络火灾控制盘FACP直接监视,通过网络,将信息传到网络上其他火灾控制盘FACP(特别是紧密连接的相邻区域)以及消防控制中心的图形控制中心OCC主机工作站,使消防控制中心能够有充分的时间处理人员疏散,并向城市消防中心报告,防止事故扩大。即使当火灾控制盘FACP与网络失去通信,FACP仍具有完全独立工作能力,根据区域消防控制程序做出反应。

4 结束语

现代飞机价值昂贵,一旦发生火灾,损失严重。而且飞机载有燃油,火灾危险性较大。因此,作为停放、维修飞机的建筑物-飞机库的防火工程十分重要。除上述的泡沫灭火系统外,在建筑构造、安全疏散、采暖通风、电气等方面也有许多特殊的要求。所以,总体设计是消防安全工程的基础和关键,但不是笼统划归为各种相关专业技术的简单叠加,而是按系统工程设计方法综合考虑和统筹协调各设计单位及各专业之间的设计要求,统一消防设计标准和要求,明确规定达到设计标准和要求所采取的具体技术措施和方法,充分考虑系统与设备运行维修调试需求,使其获得最佳设计理念和使用效果。

摘要:飞机库是维修飞机的工业建筑物,而现代飞机是高科技产品,技术密集、价值昂贵,又因飞机载有燃油,火灾危险性大,在防火工程设计上有其特殊要求。就某航空公司飞机库及飞机的改装维修工程,提出了消防报警和联动灭火的设计方案。

关键词:飞机库,火灾报警系统,联动控制,消防设计

参考文献

[1]GB50284-98,飞机库设计防火规范[S].

[2]刘德民,刘小兵,王靖,等.WSTSKP型数控消防炮的结构与流场分析[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7,26(4):430-432.

[3]肖刚,陈和平,何璐.多级消防报警系统工作状态的实时监控[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7,26(5):547-549.

[4]屈震,蒋慧灵,马艳峰.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中的信号干扰因素与抑制技术[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6,25(5):672-674.

篇4:灭火器维修和报废规程

一、设备安装、拆除制度:

1、机械设备已经国家或省有关部门核准的检验检测机构检验合格,并通过了国家或省有关部门组织的产品技术鉴定。

2、3、不得安装属于国家、本省命令淘汰或限制使用的机械设备。爆破施工项目采购的二手机械设备,必须有国家或省有关部门核准的机械检验检测单位出具的质量安全技术检测报告,并由使用单位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机械设备的技术性能和质量进行验收,符合安全使用条件,经使用单位技术负责人签字同意。

4、各种机械设备应备下列技术条件:(1)机械设备安装、拆卸及试验图示和详细说明书;(2)各安全保险装置及限位装置调试和说明书;(3)维修保养及运输说明书;(4)安装操作规程;(5)生产许可证(国家已经实行生产许可的起重机械设备)、产品签定证书、合格证书;(6)配件及配套工具目录;(7)其他注意事项。

5、从事机械设备安装、拆除的单位,应依法取得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相应等级的资质证书和安全资格证书后,方可在资质证书等级许可的范围从事机械设备安装、拆除活动。

6、机械设备安装、拆除单位应当依照机械设备安全技术规则及本规定的要求进行安装、拆除活动,机械设备安装单位对其安装的机械设备的安装质量负责。

7、从事机械设备安装、拆除的作业人员及管理人员,应当经建设

行政主管部门考核合格,取得国家统一格式的建筑机械设备作业人员岗位证书,方可从事相应的作业或管理工作。

二、设备验收、检测制度

1、机械设备安装单位必须建立如下机械设备安装工程资料档案,并在验收后30 日内将有关技术资料移交使用单位,使用单位应将其存入机械设备的安全技术档案。

(1)合同或任务书

(2)机械设备的安装及验收资料

(3)机械设备的专项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

2、机械设备安装后能正常使用,符合有关规定和使用的技术要求。

3、新增特种设备,在投入使用前或投入使用后30日内,使用单位必须持监督检验机构出具的验收检验报告和安全检验合格证标志,到所在地、市以上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登记。将安全检查合格标志固定在特种设备显著位置上后方可调入正式使用。

三、设备使用制度1、2、3、4、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操作必须严格执行机械操作规程和技术交底。非机具工操作要追查责任人,并按公司规定处理。特种设备:

(一)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并保证特种设备技术档案的完整、准确。特种设备档案必须是从特种设备的设

计、制造、使用、检验全过程的文字记载,它向人们提供特种设备各个过程的具体情况,有利于掌握和分析特种设备的性能和使用情况,具体包括

(1)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制造单位,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使用

维护说明等文件以及安技术文件和资料:

(2)特种设备的定期检查和定期自行检查记录;

(3)特种设备的日常使用状况记录;

(4)特种设备及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及有关附属

仪器仪表的日常维护保养记录;

(5)特种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

(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管理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及时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进行特种设备安全教育和培训,保证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具备必要的特种设备安全作业知识。在作业中严格执行特种设备的操作规程和有关的安全规章制度,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必须 经过专业培训和考核,取得国家统一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资格证书后,方可从事相应的作业或管理工作。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发现事故隐患或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向现场管理人员和单位有关负责人报告

四、设备定期保养制度

1、定期保养的目的:机械设备正确合理的使用和维修保养,起目的在于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延长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防止不应有的损坏和不应有的机械事故。

2、保养作业项目:清洁、润滑、调整、坚固、防腐等。

五、维修改造

1、小修:小修的工作内容,注意是针对日常定期检查发现的问题,部分拆卸零件部件进行检查、修整、更换和简单修复少磨损件,同时通过检查,调整紧固机件等技术手段,恢复设备的性能。

2、项修:项修的根据设备的技术状态,对状态恶化已达不到生产工艺要求的项目,按实际需要而进行的针对性的修理,项修时一般要进行部分拆卸、检查、更换或恢复失效的零件,必要时对基准件进行局部修理和校正,从而恢复所修复部分的性能和精度,以保证机械在整个大修间隔内有良好的技术状况和正常的工作性能。

3、大修;设备大修是机械在寿命期内周期性的彻底检查和恢复性修理。大修时,对设备的全部或大部分部件部件解体,恢复基准件,更换或恢复全部(合用的零件,修理设备的电气系统,修理设备的附件以及翻新外观等)从而达到全面消除修理前存在的缺陷,恢复设备的规定、技术性能和精度。

4、在用特种设备实行安全技术性能定期验收保养、维修制度。使用单位必须按期向所在地的监督检验机构申请定期检查,及时更换安全检验合格标志中的有关内容。安全检验合格标志超过有效期的特种设备不得使用。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对在用特种设备应当至少每月进行一次自行检查,并作出记录。当检查日常维护保养时发现异常情况的。应当及时处理。同时在用特种设备的安全

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进行定期检验、检修,并作出记录。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按照安全技规范定期检验要求,未经定期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不得继续使用。特种设备出现故障或发生异常情况,使用单位应当对其进行全面检查。消除事故隐患后,方可重新调入使用。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对特种设备进行安装、维修保养和改造时,必须请用相应资质证书的单位的完成。竣工后,安装、维修保养,改造的施工单位应当在验收后30天内装有关技术资料移交使用单位。使用单位应当保存该特种设备的安全技术档案,特种设备的安装、改造、重大维修过程,必须经过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 的检验检测机构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检验;未经监督检验合格的不得出厂或交付使用。

六、设备报废制度

篇5:灭火器维修和报废规程

关键词:灭火器,维修,问题,对策

灭火器的维修、监管是关乎单位消防安全的一项重要工作。目前, 虽然消防部门依据《灭火器维修与报废规程》 (GA95-2007) 的相关规定, 对灭火器维修企业实行了严格的维修资格制度, 定期组织教育培训, 却仍面对着灭火器维修质量普遍不高、灭火器维修市场秩序混乱等问题, 因维修过的灭火器质量不合格所导致的恶性火灾也屡有发生。诸如山东省2013年对全省维修灭火器的专项检查中发现, 全省抽检的54个批次中, 有14个批次不合格, 合格率仅占74%, 主要原因包括:灭火器灭火剂有效成份含量偏低, 其中2家维修单位的标称有效成份竟仅含1%;超范围维修, 无证维修;使用低劣的灭火剂等。由此可见灭火器维修方面存在的问题的确不少, 现简括如下:

一、灭火器维修单位自身存在的问题

(一) 部分维修单位的维修硬件设备落后, 难以适应现阶段的维修需求。灭火剂灌充设备仍采用人工计量方式进行称量, 存在误差, 难以保证冲装量的精确和充足;清洗设备仍采用水枪、喷头等方式进行外壁清洗, 难以确保筒体内壁的残留粉剂得到彻底清除;烘干设备多沿用整体式放入操作的烘干箱, 从外至内烘干, 一方面易导致外壁漆皮脱落, 另一方面使内壁难以得到有效充分的烘干;气密性试验装置缺乏升温操作的控制部件, 难以对二氧化碳灭火器和贮气瓶式灭火器进行试验;计量设备超过校准或检定期限, 却未能及时校准或检定, 导致计量失误。

(二) 部分维修单位操作规程不规范, 不能严格按《灭火器维修与报废规程》要求进行维修。不能严格按照拆卸、水压试验、清洗、干燥、检查更换配件、再充装的步骤进行, 而是投机取巧, 如灭火剂灌充时, 如果发现灭火剂暂时还未出现明显结块, 就不进行重新更换充装;又如水压试验、气密性试验时, 不逐具进行试验, 只抽取部分进行或完全不试验, 试验记录缺漏不全, 与维修纪录不符等。

(三) 部分维修单位忽视灭火剂的检验工作, 对灭火剂生产厂家缺乏严格细致的筛选。由于灭火剂检验设备昂贵, 技术要求较高, 很多维修单位不具备自身进行灭火剂检验的能力, 他们大多依赖于生产厂家提供的一份灭火剂型式检验报告, 而忽视了实际生产中的各批次灭火剂也存在与型式检验报告指标不符的可能性, 忽视对现购的大批量灭火剂实地抽样委托检验的必要性, 从而把由于灭火剂不合格而导致的维修质量低劣的风险增大了, 这是企业自身生产管理上的弊病。

二、消防监督部门对灭火器维修监管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 消防法律不健全, 缺乏对灭火器维修单位的有效制约。《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无明确的、关于对维修灭火器质量不合格的单位进行相关处罚的明文规定, 只在第十六条第二款中明确单位要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配置消防设施、器材, 并定期组织检验、维修, 确保完好有效;在第六十条第一款中规定消防设施、器材未保持完好有效的单位要责令其改正, 同时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然而实际中, 如果由于维修质量不合格导致的使用单位灭火器未能保持完好有效的情况下, 依然仅对使用单位进行处罚的话, 将给真正责任者维修单位空洞可钻。

(二) 侧重于灭火器维修能力检验, 而忽视了灭火器维修行业市场专项抽查。所谓维修能力检验, 一般是指在灭火器维修单位符合维修条件后, 由消防产品监督部门抽样, 由法定检验机构进行的质量检验。只有检验合格, 并获得合格的灭火器维修型式检验报告后, 才能具备从事灭火器维修行业的资格。因而消防部门对于申请进行灭火器维修能力检验的单位, 无一例外进行严格的随机抽样, 确保单位申请维修的各类灭火器都得到应有的检测, 这成为监管维修企业入门关的重要手段。然而在通过维修能力检验, 具备从业资格后, 维修单位能否严格依照国家规定进行维修, 就需要消防部门通过经常性的灭火器维修专项抽查来督促, 而这恰是我们消防部门监管工作中的弱项。

三、改进灭火器维修监管的对策

(一) 提高对灭火器维修单位维修条件的检查要求, 并加大对维修人员的培训力度。在维修条件检查中, 对于不适应现阶段的维修需求的维修设备, 要从严要求, 坚决淘汰旧设备, 同时全面认真详实的检查, 对水压试验、气密性试验、喷射距离试验等各种纪录要仔细察看, 根据维修种类的不同判定记录真伪, 积极督促企业自觉按维修程序维修, 必要时可现场要求操作人员进行维修实地示范, 对易出现问题环节进行提问, 确实了解维修单位的实际操作流程。重视灭火剂检验工作, 对于无检验设备, 又不按批次进行检验的单位, 要求其委托专门检验机构进行检验;对于已完成委托检验的单位, 认真察看检验报告, 对照实际充装的灭火剂进行一致性判定, 并检查其供方档案。

(二) 完善消防法律法规, 明确灭火器维修单位的责任。对于使用单位灭火器质量不合格的情况, 应具体分清是日常使用保管责任还是维修质量责任, 检查灭火器日常巡查记录, 明确由于维修质量不合格而导致灭火器失效的维修单位责任和处罚条款, 不给维修单位以可趁之机。

(三) 做好灭火器维修能力检验和灭火器维修行业市场专项抽查“两手抓、两手硬”工作。首先把好灭火器维修能力检验的入口关, 确保进入维修市场的单位都具备法律规定的维修条件。其次, 把好市场专项抽查关。组织经常性的灭火器维修行业市场专项抽查, 对宾馆、饭店、超市等各类人员密集场所进行突击检查, 随机抽样并送法定机构检验, 尤其对灭火器配置数量较多的场所要认真察看维修纪录, 掌握维修单位的第一手资料, 帮助使用单位发现问题, 一方面, 能够宣传教育社会各单位, 并指导、帮助单位了解和掌握灭火器的配置、使用、维修、维护管理的重要意义, 保障单位的消防安全, 填补以往消防日常监督检查的漏洞;另一方面, 纠正灭火器维修单位以为取得资格后修就行了, 质量无所谓的错误观念, 给具备维修资格的单位敲响警钟, 避免再次出现为争夺市场互相降价, 不保证质量的恶性竞争。

参考文献

上一篇:赵佶的诗词下一篇:税权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