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的思考

2024-05-24

学习《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的思考(精选6篇)

篇1:学习《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的思考

——学习《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的思考

一、实施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的必然性

长期以来,我国对政府投资项目实行的是以“指挥部”、“基建办”等“一次性业主”为运作载体的自建自管自用模式,这种模式除了难以控制“三超”(超标准、超规模、超预算)外,还很容易出现“三低”(低水平、低质量、低效益)问题。近年来,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全国各地开始探讨改革政府投资工程管理方式,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深圳、厦门、上海等地,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实行“代建制”。“代建制”相对于以往的传统模式,在很多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较好地控制了“三超”的弊端。不同的是,深圳实行的是“政府集中代建制”,对绝大多数政府投资工程,都交由政府专门成立的“工务局(工务署)”代建,而其他省市大都是“社会公司代建制”,由各类社会性赢利组织(公司)代建政府项目。

今年7月26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不仅确立了企业在投资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营造了有利于各类投资主体公平、有序竞争的市场环境,而且明确规范了政府投资行为,改进了政府投资项目建设管理的实施方式。《决定》中第三部分就政府投资项目,提出了加快推行“代建制”的意见,即通过招标等方式,选择专业化的项目管理单位负责建设实施,严格控制项目投资、质量和工期,竣工验收后移交给使用单位。这个《决定》,为政府投资项目的建设实施指明了方向,实施“代建制”是完善政府投资体制的必然要求,符合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客观趋势。

二、政府投资项目代建目前应该实行“集中代建”模式

目前,国内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的模式主要就是“集中代建”和“公司代建”两种。应该说,这两种模式都符合《决定》精神,但是,笔者认为,就当前的客观条件看,应该大力推行“集中代建”。

主要原因如下:实施代建制的根本目的,是严格控制项目投资、质量和工期。“公司代建制”可以较好地控制“三超”(超标准、超规模、超预算)的弊端,但是,由于“公司代建制”自身固有诸多缺陷,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分散建设、分散管理、低质量、低效益的问题,所以不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同

时,随着“公司代建制”的实施,在某些地方还带来了诸多新矛盾,一些不良现

象不但没有改观,反而出现愈演愈烈趋势。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代建公司

属于赢利性企业,除收取代建管理费外,还收取不同比例的提成。这样一来,代

建公司为赚取“提成”或追求利润最大化,必定出现压低投资、压级压价、使用

低档材料、降低施工标准等问题,既影响政府投资质量和效益,又造成政府投资的流失或浪费。二是代建公司属于社会性机构,很不稳定,一旦撤销或改行,根

本无法落实“质量责任终身制”。(从此角度看,甚至还不如原有的各自为政的“指挥部”、“基建办”模式)。三是目前大多数地方的代建公司尽管数量不少,但发展很不平衡,绝大多数力量薄弱,局限性强,尚不具备真正从事工程项目管

理的实力。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代建公司之间从自身利益出发必定出现盲

目“抢饭吃”现象,导致不规范竞争行为愈演愈烈,给招标投标和日常工程管理

造成被动影响。四是代建公司承接政府投资项目,透明度不高,难以避免“暗箱

操作”等人为因素,极易产生腐败问题,不利于反腐倡廉。五是代建公司承接政

府投资项目,仍无法实现“集中统一管理”的大方向。

事实上,政府投资项目是非赢利的、公益性的项目,这个性质决定了政府投

资项目应该集中由一个专业化的、非赢利的常设专门机构,作为唯一的业主全权

代表政府进行“集中代建”。这个机构的特点是:一方面,由于其属于“吃财政

饭”、不以盈利为目的,所以能够对政府负责、对“质量终身制”负责,有利于

实现“集中统一管理”,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拖欠工程款,有利于避免不规范行

为,有利于从根本上反腐倡廉;另一方面,由于其属于专业性机构,可以充分发

挥专业人才、技术和经验优势,有效控制政府投资项目的“效益、工期、质量”,有利于提高政府投资工程的管理水平、技术水平和质量水平,有利于最大限度地

发挥投资效益。鉴于此,笔者认为,在当前的客观条件下,尽快组建一个专门机

构,实施政府投资项目“集中代建”,对提高政府投资效益,促进反腐倡廉,显

得非常必要和切合实际。待市场经济进一步完善、各类代建公司进一步成熟后,可逐步试点推行“公司代建制”。

三、对政府投资项目“集中代建制”的运作设想

政府投资项目集中代建的专门机构,其运作特点应该是:

(一)职能定位:是政府投资项目的执行机构,代表政府行使政府投资项目的业主职能,负责政府投资的市政工程、房屋建筑工程、公益性工程的集中统一

管理和组织实施工作。

(二)编制性质: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隶属于当地市建委。全额拨款的目的是避免收取项目管理费,同时财政统一支付工程款,使其只做事、不见钱,成为真正的“清水衙门”。

(三)主要职能:

1.代表市政府行使业主职能和项目管理职能,具体负责市政府投资的非盈利

性建设项目的集中统一管理和组织实施工作;

2.参与编制市政府投资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项目的中长期建设规划和计

划;

3.参与或负责市政府投资建设工程项目的项目建议、计划立项、可行性研究、用地许可、地质勘察、方案设计、初步设计、项目概算及相关文件的编制和报批

等前期工作;

4.根据计划部门下达的政府投资项目计划,组织施工图设计与审查,编制项

目预算并报有关部门审批;

5.协助国土主管部门做好政府投资建设工程项目的征地拆迁工作,负责项目的施工报建、招标投标、委托监理、签订合同、质监登记、安监登记等施工准备

工作;

6.负责政府投资建设工程项目施工全过程的协调和监管;

7.负责编制政府投资建设工程项目的结算、竣工决算并送审,组织有关单位

进行工程竣工验收,办理产权登记和资产移交手续。

(四)监督措施:

1.承接政府投资项目,必须按政府批准的投资计划建设,依法接受计划、财

政、建设、审计、监察等部门的监督;

2.制订工程标底、签订合同及现场签证,必须经审计部门审查,接受审计部

门的监督;

3.工程招投标,包括投标单位的资格预审,必须依接受建设部门和监察部门的监督;

4.负责工程款计量把关,由财政部门直接支付工程款,接受财政部门的监督。摘自《中国建设报》(作者:李大昆)

篇2:学习《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的思考

投资体制改革六大关注点

备受社会瞩目的《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25日由新华社发布。推进投资体制改革,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举措,这对当前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实行这项改革将会对调整结构、深化改革、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挥积极作用。通读全文,这次投资体制改革中的六项内容尤其令人关注。关注点之一:企业自主投资空间更宽

[原文]:“对于企业不使用政府投资建设的项目,一律不再实行审批制,区别不同情况实行核准制和备案制。”

[解读]:企业不使用政府投资建设的项目一律不再实行审批,这是我国投资体制改革的一个重大突破,极大拓宽了企业自主投资“施展拳脚”的空间。

《决定》中明确指出,彻底改革现行不分投资主体、不分资金来源、不分项目性质,一律按投资规模大小分别由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审批的企业投资管理办法。对于企业不使用政府投资建设的项目,一律不再实行审批制,区别不同情况实行核准制和备案制。

关注点之二:颁布政府核准投资目录

[原文]:“《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以下简称《目录》)由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研究提出,报国务院批准后实施。未经国务院批准,各地区、各部门不得擅自增减《目录》规定的范围。”

[解读]:《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04年本)》作为《决定》的附件,此次一并发布,这备受社会各界,尤其是企业人士所关注。

《决定》明确指出,要严格限定实行政府核准制的范围,并适时调整。《目录》中所列项目,是指企业不使用政府性资金投资建设的重大和限制类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分为农林水利、能源、交通运输、信息产业、原材料等13个类别。按照规定,企业不使用政府性资金投资建设本目录以外的项目,除国家法律法规和国务院专门规定禁止投资的项目以外,实行备案管理。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目录所列项目是具有动态性的,将根据情况变化适时调整。有专家指出,这一目录将根据国民经济运行情况,适时动态调整,有利于强化和完善投资宏观调控手段。

关注点之三:放宽社会资本投资领域

[原文]:“放宽社会资本的投资领域,允许社会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

[解读]:“非禁地,即可进”,《决定》允许社会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这将极大调动社会资本进行投资的积极性。《决定》明确提出,能够由社会投资建设的项目,尽可能利用社会资金建设。《决定》还指出,逐步理顺公共产品价格,通过注入资本金、贷款贴息、税收优惠等措施,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项目融资等方式,参与经营性的公益事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对于涉及国家垄断资源开发利用、需要统一规划布局的项目,政府在确定建设规划后,可向社会公开招

标选定项目业主。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各种所有制企业进行境外投资。

关注点之四:加快推行“代建制”

[原文]:“对非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加快推行‘代建制’”

[解读]:所谓“代建制”,即通过招标等方式,选择专业化的项目管理单位负责建设实施,严格控制项目投资、质量和工期,竣工验收后移交给使用单位。“代建制”突破了政府工程旧有方式,投资行为受到了规范。不少人将“代建制”看成是抑制腐败、克服“三超”(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结算超预算)现象的有效武器,这将有效地预防部分政府投资项目中的不廉政和腐败行为。

关注点之五:改进投资宏观调控方式

[原文]:“改进投资宏观调控方式。综合运用经济的、法律的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对全社会投资进行以间接调控方式为主的有效调控。”

[解读]:《决定》直接对政府投资行为,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改革更是对政府部门提出了很大的挑战。相比过去对投资项目的层层审批,政府部门今后将主要通过经济的、法律的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对全社会的投资进行间接调控,切实做到“微观上该放的一定要放开,宏观上该管的一定要管住”,保持国家对全社会投资的积极引导和有效调控。

要达到这一目的,就需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灵活运用投资补助、贴息、价格、利率、税收等多种手段,来引导社

会投资、优化投资的产业结构和地区结构。

关注点之六:建立政府投资责任追究制

[原文]:“建立政府投资责任追究制度,工程咨询、投资项目决策、设计、施工、监理等部门和单位,都应有相应的责任约束,对不遵守法律法规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的,要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行政和法律责任。”

篇3:学习《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的思考

五、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

(十六) 加大公共财政对水利的投入。多渠道筹集资金, 力争今后10年全社会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一倍。发挥政府在水利建设中的主导作用, 将水利作为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各级财政对水利投入的总量和增幅要有明显提高。进一步提高水利建设资金在国家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大幅度增加中央和地方财政专项水利资金。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 充分发挥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等土地整治资金的综合效益。进一步完善水利建设基金政策, 延长征收年限, 拓宽来源渠道, 增加收入规模。完善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合理调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 扩大征收范围, 严格征收、使用和管理。有重点防洪任务和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城市要从城市建设维护税中划出一定比例用于城市防洪排涝和水源工程建设。切实加强水利投资项目和资金监督管理。

(十七) 加强对水利建设的金融支持。综合运用财政和货币政策, 引导金融机构增加水利信贷资金。有条件的地方根据不同水利工程的建设特点和项目性质, 确定财政贴息的规模、期限和贴息率。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 支持农业发展银行积极开展水利建设中长期政策性贷款业务。鼓励国家开发银行、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等银行业金融机构进一步增加农田水利建设的信贷资金。支持符合条件的水利企业上市和发行债券, 探索发展大型水利设备设施的融资租赁业务, 积极开展水利项目收益权质押贷款等多种形式融资。鼓励和支持发展洪水保险。提高水利利用外资的规模和质量。

(十八) 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资水利。鼓励符合条件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通过直接、间接融资方式, 拓宽水利投融资渠道, 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水利建设。鼓励农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在统一规划基础上, 按照多筹多补、多干多补原则, 加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力度, 充分调动农民兴修农田水利的积极性。结合增值税改革和立法进程, 完善农村水电增值税政策。完善水利工程耕地占用税政策。积极稳妥推进经营性水利项目进行市场融资。

六、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十九) 建立用水总量控制制度。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 抓紧制定主要江河水量分配方案, 建立取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加强相关规划和项目建设布局水资源论证工作,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重大建设项目的布局, 要与当地水资源条件和防洪要求相适应。严格执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 对擅自开工建设或投产的一律责令停止。严格取水许可审批管理, 对取用水总量已达到或超过控制指标的地区, 暂停审批建设项目新增取水;对取用水总量接近控制指标的地区, 限制审批新增取水。严格地下水管理和保护, 尽快核定并公布禁采和限采范围, 逐步削减地下水超采量, 实现采补平衡。强化水资源统一调度, 协调好生活、生产、生态环境用水, 完善水资源调度方案、应急调度预案和调度计划。建立和完善国家水权制度, 充分运用市场机制优化配置水资源。

(二十) 建立用水效率控制制度。确立用水效率控制红线, 坚决遏制用水浪费, 把节水工作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全过程。加快制定区域、行业和用水产品的用水效率指标体系, 加强用水定额和计划管理。对取用水达到一定规模的用水户实行重点监控。严格限制水资源不足地区建设高耗水型工业项目。落实建设项目节水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制度。加快实施节水技术改造, 全面加强企业节水管理, 建设节水示范工程, 普及农业高效节水技术。抓紧制定节水强制性标准, 尽快淘汰不符合节水标准的用水工艺、设备和产品。

(二十一) 建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确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 从严核定水域纳污容量, 严格控制入河湖排污总量。各级政府要把限制排污总量作为水污染防治和污染减排工作的重要依据, 明确责任, 落实措施。对排污量已超出水功能区限制排污总量的地区, 限制审批新增取水和入河排污口。建立水功能区水质达标评价体系, 完善监测预警监督管理制度。加强水源地保护, 依法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强化饮用水水源应急管理。建立水生态补偿机制。

(二十二) 建立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县级以上地方政府主要负责人对本行政区域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负总责。严格实施水资源管理考核制度, 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 对各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主要指标的落实情况进行考核, 考核结果交由干部主管部门, 作为地方政府相关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加强水量水质监测能力建设, 为强化监督考核提供技术支撑。

七、不断创新水利发展体制机制

(二十三) 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强化城乡水资源统一管理, 对城乡供水、水资源综合利用、水环境治理和防洪排涝等实行统筹规划、协调实施, 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完善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建立事权清晰、分工明确、行为规范、运转协调的水资源管理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协调机制。

(二十四) 加快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区分水利工程性质, 分类推进改革, 健全良性运行机制。深化国有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 落实好公益性、准公益性水管单位基本支出和维修养护经费。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公益性工程维修养护经费给予补助。妥善解决水管单位分流人员社会保障问题。深化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 明确所有权和使用权, 落实管护主体和责任, 对公益性小型水利工程管护经费给予补助, 探索社会化和专业化的多种水利工程管理模式。对非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 加快推行代建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行中的作用, 引导经营性水利工程积极走向市场, 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二十五) 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立健全职能明确、布局合理、队伍精干、服务到位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 全面提高基层水利服务能力。以乡镇或小流域为单元, 健全基层水利服务机构, 强化水资源管理、防汛抗旱、农田水利建设、水利科技推广等公益性职能, 按规定核定人员编制, 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大力发展农民用水合作组织。

(二十六) 积极推进水价改革。充分发挥水价的调节作用, 兼顾效率和公平, 大力促进节约用水和产业结构调整。工业和服务业用水要逐步实行超额累进加价制度, 拉开高耗水行业与其他行业的水价差价。合理调整城市居民生活用水价格, 稳步推行阶梯式水价制度。按照促进节约用水、降低农民水费支出、保障灌排工程良性运行的原则, 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 农业灌排工程运行管理费用由财政适当补助, 探索实行农民定额内用水享受优惠水价、超定额用水累进加价的办法。

八、切实加强对水利工作的领导

(二十七) 落实各级党委和政府责任。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 切实加强水利工作, 及时研究解决水利改革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实行防汛抗旱、饮水安全保障、水资源管理、水库安全管理行政首长负责制。各地要结合实际, 认真落实水利改革发展各项措施, 确保取得实效。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增强责任意识, 认真履行职责, 抓好水利改革发展各项任务的实施工作。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按照职能分工, 尽快制定完善各项配套措施和办法, 形成推动水利改革发展合力。把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作为农村基层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内容, 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加快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二十八) 推进依法治水。建立健全水法规体系, 抓紧完善水资源配置、节约保护、防汛抗旱、农村水利、水土保持、流域管理等领域的法律法规。全面推进水利综合执法, 严格执行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水工程建设规划同意书、洪水影响评价、水土保持方案等制度。加强河湖管理, 严禁建设项目非法侵占河湖水域。加强国家防汛抗旱督察工作制度化建设。健全预防为主、预防与调处相结合的水事纠纷调处机制, 完善应急预案。深化水行政许可审批制度改革。科学编制水利规划, 完善全国、流域、区域水利规划体系, 加快重点建设项目前期工作, 强化水利规划对涉水活动的管理和约束作用。做好水库移民安置工作, 落实后期扶持政策。

(二十九) 加强水利队伍建设。适应水利改革发展新要求, 全面提升水利系统干部职工队伍素质, 切实增强水利勘测设计、建设管理和依法行政能力。支持大专院校、中等职业学校水利类专业建设。大力引进、培养、选拔各类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 完善人才评价、流动、激励机制。鼓励广大科技人员服务于水利改革发展第一线, 加大基层水利职工在职教育和继续培训力度, 解决基层水利职工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广大水利干部职工要弘扬"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 更加贴近民生, 更多服务基层, 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三十) 动员全社会力量关心支持水利工作。加大力度宣传国情水情, 提高全民水患意识、节水意识、水资源保护意识, 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水利建设。把水情教育纳入国民素质教育体系和中小学教育课程体系, 作为各级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把水利纳入公益性宣传范围, 为水利又好又快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对在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 各级政府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

篇4:学习《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的思考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对于抑制当前部分地区和行业出现的低水平重复建设等问题,将提供制度上的保证与支持

一份经相关部门和业内人士多次讨论、酝酿多时的《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公布后,由于其对整个经济生活的深刻影响和长远意义,引发了各个方面的关注。

这份长达数千多字的文件究竟在哪些方面有重大突破?新政将会对整个金融和证券市场产生什么影响?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部门负责人和专家、学者。

郭树清:企业、银行、市场有了更大的自主权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郭树清指出,必须彻底改革政府对投资的管理体制。通过这项改革,真正地确立了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和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在金融市场的主导地位。

他说,国务院最近已经发出文件,要正式实施投资体制改革方案。这个改革方案主要是涉及政府对投资的审批管理。这项改革酝酿了很多年,也采取了很多措施,但是这一次步子是最大的。“我也不敢说我们现在的改革解决了所有的问题,但是这项改革确实步子非常大,国家发改委做了很多工作,其他部门也作了很大的努力,更重要的是国务院作出了这个艰难的决策。”

郭树清说,这项改革是要给企业、银行、市场更大的自主权。而它是在投资规模膨胀,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现在还有反弹可能性的时候出台的,确实容易引起争议,也是令人担忧的。“但我个人认为,非常有必要,不能再拖了。”

他指出,“投资膨胀、贷款不负责任等等,都与我们过去实行的投资管理体制相关。过去政府审批投资项目非常耽误时间,耽误时间就是牺牲效率,这是一个方面。但更大的危害还在于政府审批投资的传统做法,实际上助长了无人负责的弊病。所谓‘大锅饭’、投资盲目性,无人负责,跟投资审批是非常有关系的,无论是决策、投资还是贷款。”

巴曙松:市场地位日趋重要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长巴曙松对记者表示,从去年以来就开始的投融资体制改革,直到现在才真正推动起来,表明随着市场的推动和发展,政府调控经济方式在不断发生转化,更注重用经济的法律的手段调控经济,市场在投融资体制改革中地位日趋重要,这对于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有着积极的深远意义。

他表示,从宏观调控而言,导致宏观经济出现周期波动的因素主要是投资。从以往宏观调控经验看,用行政手段调控投资往往会大起大落,不利于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容易引起银行的不良资产的形成。因此,下一步宏观调控要针对导致经济出现大起大落的投资体制缺陷进行改革,首先进行的就是投资体制的改革。

他指出,在投资体制改革中,最为关键的是要确定政府、企业、市场相对的功能定位。政府主要通过法律和经济手段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对于企业来说确定自己在投资中的主体地位。如果是政府本身要参与投资,内部也应该有严格地决策程序和问责制度。

谈到意义,巴曙松表示,投融资体制改革对于提高企业自主权,对减缓过快投资速度出现下滑有积极意义;另外,可以降低对行政干预企业微观运作的依赖程度;还可以规范政府在整个投融资体制和市场中的定位。

他说,有关文件的出台已经明确了投资与宏观调控手段相互之间的定位。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以及宏观调控需要,合理确定政府投资规模,保持国家对全社会投资的积极引导和有效调控。灵活运用投资补助、贴息、价格、利率、税收等多种手段,引导社会投资,优化投资的产业结构和地区结构。

张汉亚:取消审批是重大突破

当记者问及对这份“决定”做何评价时,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投资研究所张汉亚研究员说,这是有着重大突破的第一步。

“重大突破”意在何处?张汉亚认为,改革原有的项目审批制度,对于不使用政府投资建设的项目一律不再实行审批制,是此次投资体制改革的最重大突破之处。只有取消审批,才能将企业的投资自主权落在实处。其次,“决定”提出的要改进投资宏观调控方式是改革的又一大突破。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灵活运用多种手段,对于抑制当前部分地区和行业出现的低水平重复建设等问题,将提供制度上的保证与支持。尤其是在我国今年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大背景下,“决定”无疑具有更大的现实意义。

但为何又仅仅是“第一步”呢?对此,张汉亚分析说,“决定”提出,“要建立健全协同配合的企业投资监管体系,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城市规划、质量监督、银行监管、证券监管、外汇管理、工商管理、安全生产监管等部门,要依法加强对企业投资活动的监管。”在土地、环保、城市规划等方面的监管,这次“决定”中提出要“加强事中和事后监督检查”,而没有直接过渡到像西方国家一样,利用法律进行监管的层次上来,表明我国当前的投资体制改革还仅仅是走出了“行政掌控”,而离真正实现法律监管还有一段路程要走,因此是“第一步

”。

对于“决定”提出:允许各类企业以股权融资方式筹集投资资金,逐步建立起多种募集方式相互补充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在一些试点可通过公开发行股票、可转换债券等方式筹集建设资金。改革企业债券发行管理制度,扩大企业债券发行规模,增加企业债券品种。张汉亚向记者解释说,这实质上是从制度上,帮助和鼓励企业有机会进行更多的直接融资。照这个思路发展下去,日后资本市场的重要性显而易见。

篇5:学习《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的思考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学习提 要

【 导 语】

1、教育的战略地位——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材的质量和数量,这对于培养和造就二十一世纪的一代新人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

2、深化教育改革的背景——由于主观和客观等方面的原因,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相对滞后,影响了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不能适应提高国民素质的需要。

3、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全党、全社会必须从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局出发,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建一个充满生机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奠定坚实的人才和知识基础。

【 第一部份】

1、① 实施素质教育的宗旨——提高国民素质;② 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③ 目标——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④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总要求——“三个面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四个统一 ”(学习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统一、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统一、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统一、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统一)。

2、① 实施素质教育的范围——各级各类教育和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② 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

3、① 德育工作的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② 德育工作的内容——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教育,理想、伦理道德、文明习惯养成教育,中国近现代史、基本国情、国内外形势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国防教育,职业学校还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③ 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寓德育于各科教学之中,德育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相联系。

4、① 智育工作的要求——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② 智育工作的目标——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的六种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社会活动能力);③ 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目标——使学生在掌握必须的文化知识的同时,具有熟炼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④ 婴幼儿教育的要求——重视婴幼儿的身体发育和智力开发,普及婴幼儿早期教育的科学知识和方法。

5、① 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指导思想——健康第一;② 体育卫生工作的目标——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和坚强毅力,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卫生习惯,了解科学的营养知识。

6、① 美育的作用——陶冶情操,提高素养,开发智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②美育的形式——音乐、美术课堂教学,课外文化艺术活动,开放文化场所等。

7、①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② 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的目标——加强和改进对学生的生产劳动和实践教育,使其了解自然,了解社会,培养动手能力、热爱劳动的习惯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 第二部份】

8、①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础——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肓(简称“两基”);② 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两基”。

9、① 调整现有教育结构的重点——扩大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规模,拓宽人才成长的道路,减缓升学压力;② 到2010年,我国同龄人口的高等教育入学率的目标——从现在的9%提高到15%左右;③ 高中教育发展规划——在确保“两基”的前提下,积极发展包括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在内的高中阶段教育,为初中毕业生提供多种形式的学习机会,在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要有步骤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④ 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培养一大批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和农村急需的专门人材。

10、① 教育体制改革的目标——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教育内在规律相适应、不同类形教育相互沟通相互衔接的教育体制,为学校毕业生提供继续学习深造的机会;② 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的三项改革——实行弹性的学习制度、放宽招生和入学的年龄限制、允许分阶段完成学业。

11、① 高等教育的新体制——中央和省级人民政府两级管理,以省级人民政府管理为主,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② 基础教育的管理体制——主要由地方负责、分级管理;③ 基础教育管理体制的三项改革——加大县级人民政府对教育经费、教师管理和校长任免等方面的统筹权;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对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统筹;学历教育由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管理;④ 高等教育的五项改革——加强对高等学校的监督和办学质量检查;进一步扩大高等学校招生、专业设置等自主权;精简机构、减员增效;实行多劳多得,优劳优酬;后勤工作社会化,发展教育产业。

12、① 办学体制的新格局——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② 民办学校的范围——高中阶段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普通高等教育;少数小学和初中(在这个范围提供择校机会,但不搞“一校两制”)。

13、① 改革招生考试和评价制度——进行每年举办两次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的试点、进一步突出对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考查、扩大学校的招生自主权和考生的选择机会;②基础教育的改革——“普九”后小学毕业生免试就近入学、各地中小学自行组织毕业考试、改革高中招生办法和高中会考制度、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评价机制。

14、① 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增强课程、教材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② 积极推进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奖励并推广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优秀教学成果;③ 职业教育课程及教材的要求——体现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 和新方法,具有职业教育特色;⑤ 高等教育课程和教学改革的目标——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15、① 大力提高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和教育信息化程度——建设远程教育网络、经济实用型终端平台系统、校园或局域网络;② 在高中和有条件的初中小学普及计算机操作和信息技术教育。

16、① 高等教育实行产学研结合——高等院校和产业界、科研院所合作,高等院校建立科技企业,企业在高等院校建立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在企业建立实习基地;② 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目标——促进农村普通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的统筹协调发展,使农村教育切实转变到主要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上来;③ 教育综合改革要做到“两个结合”——把文化知识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肓与实用生产技术培训结合起来,与农民脱贫致富结合起来

【第三部份 】

17、① 全面推进素质的基本保证——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② 素质教育对教师的要求——热爱党、热爱祖国、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不断提高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敬业爱生;有宽广厚实的业务知识和终身学习的自觉性,掌握必要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遵循教育规律,积极参与教学科研,在工作中勇于探索创新;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人格,因材施教,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18、① 师资培养、培训的重点——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② 师范教育的改革——调整学校的层次和布局,综合性高等学校和非师范类高等学校参与培养、培训中小学教师,在综合性高等学校中试办师范学院;② 2010年前后对中小学教师的学历要求——小学和初中的专任教师学历分别提高到专科和本科层次,经济发达地区的高中专人任教师和校长中获硕士者应达到一定比例;③ 开展继续教育的目标——培训全体教师,重点——培训骨干教师;④ 对教师培训工作的新要求——教师要接受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能培训、加快建设兼有教师资格和其他专业技术职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⑤骨干教师的培养目标—— 培养一批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和有较大影响的教书育人专家,造就一批合乎时代要求、能发挥示范作用的骨干教师队伍。

19、建立优化教师队伍机制的措施——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面向社会认定教师资格,拓宽教师来源渠道,引入教师聘任制(中小学学校根据学校编制聘用教师,可面向社会公开招聘,高等学校依法自主聘任教师),加强编制管理,精简富余人员。

20、合理配置教师资源的措施——鼓励大中城市骨干教师到基础薄弱学校任教或兼职,中小城市(镇)教师以各种方式到农村缺编学校任教(城镇中小学教师原则上要有一年以上在薄弱学校或农村学校任教经历才可聘为高级教师职务)。

21、① 对学校校长的要求——率先转变教育观念,把领导教职工创造性地实施素质教育作为重要职责;② 对校长队伍的管理体制——继续巩固和完善中小学校长岗位培训和持证上岗制度,试行校长职级制,逐步完善校长选拔和任用制度,鼓励优秀校长到薄弱学校任职。

【 第四部份】

22、①加强党和政府对素质教育的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党和政府的重要职责,各级领导干部要转变观念,充分认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决定 来,逐级考查各级党委和政府及其主要领导干部抓素质教育工作的情况; ② 重视和加强教育科学研究,提高政府决策和管理的科学性。

23、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法治——依法保护师生的合法权益;实现素质教育的制度化和法制化;健全教育督导机构,完善教育督导制度。

24、① 国家财政投资教育的目标——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有民生产总值4%;② 农村教育费附加的征管政策——乡征、县管、乡用;③进一步完善教育经费拨款办法,充分发挥教育拨款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不断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④ 严格禁止乱收费;⑤实施 教育储蓄、教育保险和助学贷款制度,完善学金制度;⑥ 不断完善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体制。

25、①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当务之急——改革用人制度; ② 实行几种制度——劳动预备制度、“先培训后上岗”制度、改革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制度、学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

篇6:学习《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的思考

“学校即社会”是杜威教育思想中的一个重要的理论观点,强调了学校与社会之间的联系,从实践看,农村小学生思想单纯,好奇心强,理念空泛,从外界接受的信息容易内化形成情感意志,因此农村小学德育教育不仅要完成思品课的教学任务,寓德育教育于各科教学之中,还要与社会建立德育工作的组织机构,确立德育工作的目标,构建德育工作的网络。达到小学德育教育社会化的目的②。

一、建立组织机构

要想德育教育社会化有序进行,必须建立相应组织,确保教育的效益。校内应成立以校长任组长,共青团、少先队干部任副组长,中队辅导员任组员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制订工作方案、制度,职责明确、分工负责、项目包干、定期考核、实行目标管理。校外,以乡镇团委书记为主任,成立“社会教育委员会”,吸纳妇联、大型厂矿企业主要负责人及街道居民小组组长、村委会主任参加,下设办公室,每学期定时召开会议,专题办公,研究布置德育工作方案、确立考核办法等,使德育教育置于社会大环境中,形成良好的社区育人环境。

二、确立德育目标

德育教育的阶段性,表明了德育教育的规律性,显示出德育教育必须根据小学生年龄特征、认知能力、心理因素及一般行为表现特征,分阶段确立相应的德育目标③。具体讲,就是依据思品课《课程标准》制订一个完整的、系统的《德育工作方案》,这个方案可按六年一个周期循环,并将各年级、各学期德育目标、任务要求、实施途径等,分解到年级、班组和个人。如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要求低年级必须从行为习惯养成入手,中年级进一步联系实际继续进行养成教育,加强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劳动光荣的教育,督促学生参加家务劳动及公益劳动,如学会洗红领巾、扫地等活,高年级主要是通过参与劳动,懂得珍惜劳动成果,组织学生采茶、饲养小动物等。再如: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就升国旗来说,要求低年级学生认识国旗、国徽、升旗时排队行注目礼。中年级升旗时,做到会唱国歌,严肃认真,立正行队礼。高年级看指挥唱好国歌,严肃庄重,立正敬队礼。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调整和充实德育内容,不断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使小学生从跨入校门第一天起到毕业,经过六年各个不同层次的道德认知、情感内化训练与导行,达到较强的真、善、美的辨别能力,具备情感健康,行为规范及初步唯物辩证水平。

三、构建德育网络 为了使学生在“校内有人教、校外有人管”,形成社会化德育网络,还必须调动家长、居民、村委会成员等社会人士的积极性,让他们广泛参与小学生德育教育活动,让大街小巷、家庭、村庄、田间地头的人们共同为少年儿童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一是设立校外活动站。以居民小组或村委会为单位,按地域划分,设立校外活动站,聘请共青团、妇联干部、德高望重的退休老工人、老干部、老教师和村长担任校外辅导员。这支活动在希望田野上的校外辅导员队伍,平时帮助、指导家长管教孩子,收集社会、家长对学校的建议,了解学生在校外的表现,及时反馈给学校,也把学校的阶段性德育教育内容、要求及时传递给家长,配合学校实施和检测学生在校外的道德表现。寒暑假,他们亲自把学生从学校接回活动站,督促他们到田间采茶、放羊、放牛……;参加家务劳动:养猪、洗碗、扫地……,有组织地开展文艺、体育、书画、手工制作等兴趣活动,慰问军烈属,帮助孤寡老人做好事,带领他们参观访问、旅游,还辅导他们完成假期作业等。开学时,给学生签写《假期活动鉴定表》,并亲自送该组学生报名注册。使学生既受到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团结友爱等方面的教育,而且体验了劳动的艰辛,陶冶了情操、还享受到丰富多彩的校外活动乐趣,终身受益。

二是建立德育教育基地。除了强化校内教育功能(诸如加强少先队工作、主题班队活动、优化思品课教育学、其他学科教学的德育渗透等)外,建立校外固定的德育教育基地也是德育教育社会化的途径之一④,它有利于受教育者直接感知社会的伟大,有利于学生用实践知识验证课本知识,有利于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如建立乡镇“少儿文化宫”、“小小交警队”、“敬老院革命回忆讲座室”、“镇工业园区”、“派出所案例展览厅”、“学农园田”等德育教育基地,让他们走出校门,听革命前辈讲述我国近代史、发展史,亲眼目睹运用法律武器打击敌人,保护人民的实例,亲自参加上路指挥交通,领略警察叔叔们的辛苦与交通法规的必要性、严肃性。还可以到工业园区(开发区)欣赏社会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亲自参加田间劳动,体验农民“粒粒皆辛苦”,潜移默化受到熏陶。

三是开办家长学校。家长学校旨在提高家教水平和管理能力。通过开办家长学校,让家长们接受一定的家教知识、掌握与学校德育相适应的家教方法,按国家培养目标、教育方针管理好子女,教育好后代。实践表明,家长学校能有效提高德育社会化教育程度,避免家教中简单粗暴、过分溺爱等传统观念的产生,避免逆向教育、甚至落后思潮的影响。有利于学生接受家庭的正确德育教育导向,启迪思维,形成良好的思想品格和道德行为。

总之,农村小学的德育教育必须走向社会、走进大课堂,让学生在飞速发展的社会实践中接受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合格的人才。正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六章《教育与社会》中规定的那样:国家、军队、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应当依法为儿童、少年、青年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可见,德育教育的社会化是少年儿童成长的必由之路⑤。浅谈新时期农村初中德育教育

近期,中央及时出台了确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建设的若干意见,在当前的农村中学德育工作中掀起了一股探讨劲风,如何加强新时期农村中学德育工作呢?笔者认为:

一、抓常规,常抓常新

要做好德育这篇文章,必须重新定位德育的份量,德育是整个育人工作的重头戏,学校德育氛围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素质,学生的品德及其思想活动,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必须加强学校德育氛围,做学问,必先学会做人,即在实施德育工作的过程中,必须狠抓常规,把日常工作作为创新德育工作的基础。具体的讲,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利用《新守则》、《新规范》的学习来约束学生的行为,利用演讲比赛,升旗仪式,班团活动,结合实践课,运动会……继续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弘扬民族精神,要求学生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在初中阶段,可以分年段逐步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培养,逐步让学生走上思想、学习、品德的良性轨道上来。

二、利用新课程,加强教学内容与德育研究相结合

新课程在全国各地推行,给德育活动注入了新鲜活力,新课程在很大程度上注重学生的自我探究,注重研究性学习,注重活动,注重实践,注重主动,让学生在乐中学、在学中乐,生动形象的新教材为德育创造了广阔的空间。例如:在地理教学中,让学生自主探究地理知识,让学生懂得自然规律,争做大自然朋友,培养学生的友爱精神,继而转化为学生热爱学校花草树木,爱护学校环境的精神等,在政治教学中,抓住社会热点、焦点。例如:我国在28届雅典奥运会上,取得了32金的骄人成绩,100米跨栏平了世界记录,冲出黄色人种的运动极限,中国载人航天的成功,女排们勇夺世界冠军,中国成功战胜SARS------这些经典的事例可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爱国热情和创新精神等,这些活生生的内容,开辟了德育教学的新天地。围绕这些开展德育工作,易懂、易学、易感悟、易转化。

三、利用校本课程开发,渗透德育教育

校本课程的开发,在很大程度上给德育教学带来生命力。例如:我校在实施校本课程时,就紧紧围绕本校特点和区域特点,利用峡江文化、大坝文化,桔柑生产,屈原故土,高山种植,移民迁建组织内容,让学生接受乡土文化,熟悉种植分布,为以后升学分流做好前期准备,这些也可以陶怡情操,激发学生爱好家乡,将来报效家乡的激情,学习知晓移民政策,感悟党英明决策。总之,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以提高学生感悟生活,感悟社会的能力,可培养学生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作风,也可激发学生爱家乡、爱生活、爱社会的良好习惯。

四、抓好社会教育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推进,一些良莠不齐的东西透渗到日常生活中来,甚至冲击纯洁的校园,市场上各种不良影视光碟,灰色书刊、网络黄色文化介入日常生活,一些腐朽思想迎面而来,势必影响思想不成熟的青少年,我们要抓好社会大课堂,例如:可聘请社区民警每周进行一次法制讲座,加大正面舆论宣传,传播先进文化;成立“家长学校”,让家长参于到学校的德育教育中;建立课外校外活动实践基地,亲身实践,用实践活动帮助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是非观;健全学校教育设施,开辟广阔的活动空间,让学生吸收优秀的精神食粮。

五、不断学习,提升育人理念

上一篇:农业科技培训中心简介下一篇:学会词语暗示,享受快乐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