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读书学习心得感想

2024-05-11

学生读书学习心得感想(精选6篇)

篇1:学生读书学习心得感想

我是一个爱做梦的女孩,平时总会做一些稀奇古怪的梦,每当梦醒的时候,总会缠着爸爸妈妈问这问那,爸妈有时也会被我问得不耐烦,于是,妈妈便给我买了一本《十万个为什么》,刚接触这本书,我便被它深深吸引,一有空,我便抱着这本书如饥似渴的读起来。

这本书帮我解决了平时生活中的困扰,我喜欢看《十万个为什么》,平常我不知道的问题爸爸妈妈也不知道怎么解答,但是这套内容丰富的书就给了我很大帮助,让我知道了天文学知识:让我了解到当地球在太阳和月亮中间的时候月亮就没有光了,这就形成了月有阴晴圆缺;还知道植物的奥秘;果蔬的营养等等……

这套书给出了我所有不知道的准确答案,让我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也让我经常去探索不知道的问题,让我了解了大自然的许多奥秘。

篇2:学生读书学习心得感想

首先,需要介绍一下作者,太宰治,本名津岛修治,19出生于日本青森县北津轻郡贵族家庭,父亲的严厉与母亲的缺位让太宰治从小性格纤细而敏感。大学时期太宰治积极参加左翼活动,同时开始过着放浪不羁的生活,曾与艺妓同居,毕业后走向消极,期间四次殉情未遂,三十九岁时与最后一位爱人相约投水自尽。他的作品中以《斜阳》和《人间失格》为人称道,被誉为战后日本文学的“金字塔”称号。

日本一向以“私小说”著称,《人间失格》是对作者的自我生活写照。太宰治最重要的小说是遗作《人间失格》,此书完成,他旋即投水,蕴藏了他一生的遭遇和映射,“人间”这个名词,在“日语”中是与“人”同义,不具社会等含义。所以,“人间失格”的意思就是“丧失做人资格的人”。书中的主角大庭叶藏自认为天生是个“边缘人”,所以曾经积极参加非法马克思社团,后来因为与女妓相携自杀的时候,女方身亡而他获救,所以他被以教唆杀人的罪名短暂入狱,沦为罪人。结婚之后,纯洁的妻子却因为信任而遭到玷污让他彻底崩溃。最后,叶藏这个丧失为人资格的人完全凭感情行事,一步步由病弱、无力走向堕落的人生,从沉湎药物、买春、自杀再到完全不理解他人,同时恐惧,弃绝世界,最后被送进了精神病院。

《人间失格》的主人公每日自责“苟活着就是罪恶的种子”!我的不幸是无力拒绝他人的不幸,一旦拒绝,不论对方还是自己心里,永远都有一道无法弥补的白色裂痕。我被这样的恐惧胁迫着,问问老头:“不抵抗是罪吗?”最后灵肉一起湮灭。因为不抵抗之罪,所以失去了为人资格,这不抵抗之罪其实也正是骄傲,拒绝一切形式的妥协,已放弃抵抗来表示自己的立场,在另一本《斜阳》中,主人公即便在自杀的遗书最后一节,也要写下“我是贵族”。

可惜,骄傲更是七宗罪之首。

小学生人间失格读书心得感想2

这篇讲的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孩从简单到复杂的故事。故事以自传的形式把一个想不通的疯子形象表现了出来。让人有一种代入感, 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的我,小时候的我的想法和这个叶藏差不多,除了我对其他人持观望态度而非恐惧外,叶藏知道人的脆弱和强大,但他把脆弱代入自己,强大代入他不熟悉的其他人,同时还傲慢的把其他人认成恶魔,把自己当成卑贱却与人无害的小丑。把自己和人类区分开来最终会让自己变成一个非人非鬼的东西,在落回人类之后,他还不知悔改,又找了一个“榜样”(善于信赖他人的那个什么子)来维持自己“总有人是和龌龊的人类不同的天使”的信仰,可悲而又在意料之中的是,连“天使”也会找外遇,他又崩塌了,决心做回自己的“天使”却意外成为吗啡鬼被关进疯人院。他一生敏感又脆弱, 这人本身思想有问题,是一个一生都没有把自己和别人划清界限的人,也是个一生遇到人生大事只会选择逃避的人,从他搞笑开始,能救他的就只有一个宏观的,不局限于生活的,未完成的宗教让其奋斗一生(不然他又会闲得无聊跌到什么坑里),比如科学,但他错过了,从始至终都错过了。尽管他比谁都看的清楚,尽管他的思想绝不是一个颓废的死人,但他却活成了颓废的一生。(可能有些词不达意,却为心声)

小学生人间失格读书心得感想3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第一次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的心尖竟狠狠地一颤,一种极大的疼痛感在心中无限扩张、蔓延。

说起日本作家,被众人所熟知和喜爱的大约是村上春树、夏目漱石和东野圭吾这样的作家,但我最喜欢的作家莫过于太宰治。

我们从太宰治的《人间失格》中可以获得的不仅仅是一篇关于人性的故事,更多的是引发读者对人与人交往的一种感叹:生而为人,我很抱歉,这不仅仅是失去做人的资格,更是对满是虚伪和欺骗的人间的失望。压抑和无奈已经快要冲破乏倦困顿的身体了,而我们也只能继续在混沌之中游走,终日不知梦为鱼的活着。

文中主人翁大庭叶藏,自小就在一个家风严谨的家庭中长大,而从懂事起便有自我意识的觉醒发现自己与他人不一样。“不吃饭会死的”这样一句稀松平常的话,在他眼中却成为了一种恐吓。由此,他得出一个结论:“我不知道人为什么活着,我的幸福观和诗人的风马牛不相及,我很不安。”从此,叶藏也走上了一条通过“扮丑”逗笑周围人的一条“自我救赎”的道路。

渐渐地,叶藏终于承受不住这样的压抑和无奈,在同学堀木的影响下一步一步走向堕落——利用酒精和麻醉神经,用女性的肉体安抚自身的肉体,依靠女人维系基本生活。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很抱歉未能给交往中的人们带来一种舒适的体验;很抱歉自身独立的思想难以苟同于众;很抱歉没能活出众人价值观所趋向的生活。最后的最后,大庭叶藏终于平静、释然的走完了他悲剧的一生。

太宰治通过这样一部绝笔,回顾评价了自己的一生,也为自己人生句号题上了最完美的注解。即使对浊世的看法已经到了绝望,但是最后的一丝绝望也要留给自己。太宰治的离世是一时的消亡却是永恒的存在。

不幸的一生令人叹息,但在叹息与感叹之后,作为读者的我们在产生共鸣与疼痛感的同时或许可以进行更深层次的深思——在了解阴影下的肮脏后,我们是否能更勇敢的去拥抱光明呢?

小学生人间失格读书心得感想4

文章讲的是主人公叶藏的故事。曾经,他是一个自闭的孩子,总是喜欢迎合别人,通过搞笑的方式让身周围的人欢乐,在读了中学后,父亲把他接到东京去读高中,在高中认识了绝木,一个跟他性格很像的混混,在绝木身上,他学会了吃喝嫖赌,后来还因为殉情与父亲决裂,殉情后父亲不再给叶藏寄钱,失去经济支柱的叶藏,深刻的体会到了钱断情亦断的人间冷暖,并由此沉沦。

读完这篇小说,我第一的感受是:其中的主人公看似一个三观不正的混混,实则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从他小时候说起,他活着就是为了别人,他极尽一切的搞怪,仅仅是为了博身边人一笑,但从他的行为中,我看出了他的恐惧,那种时刻得不到认可的恐惧,就如同鲁迅先生狂人日记中的主人公一样认为周围的人,是吃人的野蛮人;不过细细品味,我倒觉得,主人公是一个追求“真”的人,追求一种狭隘的“真”,他认为周围人做的一切都是虚假,你对他们真,他们对你反而有很大的看法,甚至排挤你,而如果你对他们假,他们反倒会哈哈大笑,无比快乐。他定义的“人”终究是要成为人们满意的“人”如若不然他们便会视你为垃圾,使你受尽折磨,而他正因如此便失去了自我。不过他忽略了一点,就是人性的善和美,亲人对他的爱都是纯粹的亲情,但在他的眼里,却成了虚伪的。所以当父亲问,他要什么礼物的时候,他并不想满足父亲这种虚伪的满足,于是就拒绝了父亲对他的好意,其实父亲那并非是为了寻求虚伪的满足感,那是人与人之间的真诚,美好和温暖的亲情。

叶藏还是个懦夫,他不敢接受现实,只会通过嗜酒抽烟和使用药物来麻痹自己,逃避现实,当他因殉情自杀父亲不再跟他汇钱后,他开始一蹶不振,过起了无业游民的堕落生活,感觉全世界都抛弃了他。

人世间本来充满了美好的东西,但他却不曾拥抱它,而是去以狭隘的眼光去判断它,曲解他,那只是会让你沉沦。

小学生人间失格读书心得感想5

曾经下载过这部电影,但是没怎么仔细看。现在看到原著,觉得写的真是好。形式上类似于《狂人日记》,但是这部小说是自传色彩的,和太宰治的经历密不可分,札记就像真的作者写照。

不太懂得是主人公抛弃了社会,还是社会抛弃了主人公。他从小对社会、对人们感到害怕,彻底的逃离是不可能的,所以耍宝以掩饰自己,以免让人们发现这个异类。他的早熟是显而易见的,甚至不乏有些真知灼见。早熟的人与世界格格不入,他发现了人们之间的欺骗,而且越是欺骗的好越是被人称为完美的人。对于年少的人来说,这大概是个可怕的发现,因为知道了如果自己不能行使欺骗,那么就有可能在人们之间呆不下去。当然,我觉得这并不意味着太宰治自己很小的时候就明白了这些,而是他长大后明了这些,再把这种看法注入到年幼的主人公心中去,为他今后的行为奠定基础。

人们称太宰治的文学为“无赖派”文学,如果只是就“无赖”的中文字面意思来理解,我觉得对于太宰治是不确的。我倒是觉得小说的人物有些存在主义文学主人公的意味。都明白了这个世界的荒诞之处,但是有什么办法呢,大概也是消极的抵抗的,不反抗也是抵抗,要被社会抛弃,排除出人的行列。序言里说到的三张照片,可以看到全没有人间的气息,脱离人间,脱离社会。或许看起来他是懦弱的,靠女人扶持,没什么出息。可是他年轻时画画,画自己是梵高式的“魔鬼”,而且以此自得,后来却没再画类似的画。这未尝不能说是他对自己的认识,最根底的是一个恶魔。但是一直没有爆发,虽然一直“祸害”着人间。他的一直酗酒,以及后来的药瘾,是对社会的逃离,还是对自己本性的压抑?

说起女人,完全可以看做是太宰治本身的翻版,他本人是帅的,电影里的主人公也是帅的,这一点对于女人的魅力是不能忽视的。另一点就是那种颓废的忧伤的气质,也对于女人们有吸引力,觉得有些神秘吧。更为重要的是这种颓废忧伤完全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不是表面化的,而是骨子里的,是从对于人生社会的思考而来的。他完全有机会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成为一个社会上的普通人,但是如果是那样,就不会有多么吸引女人了。

篇3:学生读书学习心得感想

关键词:教学方法,教育事业,合作方式

任何一种好的教育教学方法都必须适合学生, 顺应学生, 服务学生。教师要做到这一点, 确实很不容易, 也很辛苦, 但是我们教师要有以苦为乐, 乐在其中的心境, 因为教育事业是爱的事业。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 “为了苦孩子, 甘为骆驼”的胸怀充分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大爱, 可以说是淋漓尽致。

要想做到教育教学适合学生, 顺应学生, 服务学生, 我们教师必须创造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但是还有教师具有以前那种传统观念, 教师中心主义和权威主义还很流行。学生潜在的创新能力在这种长期的、没有硝烟的“传统版教育”中“正常”地淹没, 只能导致师生间的隔膜、对立甚至怨恨。只有师生平等、和谐地交往, 才能让师生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了解。教师千万不能认为学生是小孩。陶行知先生在他的《小孩不小歌》里说:“人人都说小孩小, 谁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 便比小孩还小。”“四块糖果”的故事就充分体现陶行知先生的那种师生平等、和谐共处的博大情怀:有一个男生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男生, 被校长陶行知发现制止后, 命令他放学时到校长室去。放学后, 陶行知来到校长室, 男生早已等着挨训了。可是陶行知却笑着掏出一颗糖果送给他, 说:“这是奖给你的, 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 而我却迟到了。”男生惊疑地接过糖果。随后陶行知又掏出第二颗糖果放到他的手里, 说:“这是奖励你的, 因为我不让你打人时, 你立即住手了, 这说明你很尊重我, 我应该奖你。”男生更惊疑了。这时陶行知又掏出第三颗糖果塞到男生手里, 说:“我调查过了, 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 是因为他们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 且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 应该奖励你啊!”男生感动极了, 他流着眼泪后悔地喊道:“陶校长, 我错了, 我砸的不是坏人, 而是同学……”陶行知满意地笑了, 他随即掏出第四颗糖果递过来, 说:“为你正确地认识自己的错误, 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果, 我没有多的糖果了, 我们的谈话也可以结束了。”教师只有努力营造宽松、和谐、平等、民主的良好氛围, 才能创造有利于学生求知的学习环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 也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实现有效、高效教学。

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 从教育过程中的领导者、操纵者转变为引导者、组织者、服务者。在当今新的课堂教学中, 学生不再是配角, 课堂不再是教师的舞台, 而是学生为主体,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平台。呼唤“新版教育”, 呼唤学生主体地位的真正确立, 呼唤学生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的自由舒展, 我们必须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 使学生充满求知欲的强烈心境。教师要在充分研究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 运用讨论法、研究法等鼓励学生相互探讨、争论、交流, 相互启迪, 产生共鸣。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 帮助学生选择恰当的合作方式, 使合作过程成为一个愉快、欢乐和充满智能的挑战。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学生就会以主动的态度和自己的方式去探究知识, 会以主人的身份与教师———他们的伙伴、朋友一起切磋、探究其中的问题。让每个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动手、动脑是发展其创造力的有效方法, 教师应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学生间的交流活动, 对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不轻易表态或下结论, 对学生中出现的错误不压抑而是在群体交流与讨论中让学生自我发现, 对于小组讨论的结果及思维过程应鼓励学生及时展现, 不要怕出错, 要敢于面对问题、挫折和失败, 关键是通过交流和讨论发言后知道自己思维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以及自己理解、认识问题的缺陷。这种良好的课堂习惯对学生而言, 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地位的凸现、个性的彰显、创造性的解放, 对教师而言, 意味着与学生分享理解, 是生命的活动, 也只有这样, 才能使学生达到高效学习。

培根说过:“欣赏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开的花朵, 漠视者冰结心城, 四海枯竭, 丛山荒芜。”教师要善于用赏识的眼光去看待学生, 要充分肯定学生的所取得的点滴进步, 并给予表扬和适当的奖励。学生在探索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错误是难免的, 也是允许的, 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多给学生一些鼓励, 一些支持, 对学生的正确行为或好的成绩表示赞许, 少一些打击和嘲讽。“好学生是夸出来的。”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 学生更是如此。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不懂得尊重学生的教师, 就是没有人本精神的人, 肯定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挖掘学生的潜能, 就不能使学生积极投入学习。

篇4:学生读书学习心得感想

关键词:读书活动;读者工作;高校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6-013-01

学生需要引导、培养,才能成才,这是至理,尤其对大学生而言,更是如此。由中学进入大学,学习环境由被动变为主动,如果不引导、培养,部分学生就会有一段很长时间的适应期,甚至终身不适应变化。图书馆作为高校的第二课堂,发挥引导教育功能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何引导?以书为媒,引导学生制定并实施读书计划,是一种好方法。

一、读书计划的意义

首先,读书计划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成才观。世间万象,事理相通,没有时间的积累,学生怎样成长?没有坚定的人生目标和人生观,如何日后大作为?没有书这份“厚土”的滋养,日后如何大跨越?

其次,精神世界的精彩需要读书来丰富。智慧与读书结缘,自古“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有多精彩,我们的精神世界就会随之精彩。

第三,读书能够充实学生的闲暇时间。时间对任何人都是公平的,但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也是时间拉开的,这个时间就是能否充分利用的闲暇时间。闲暇时间持之以恒地学什么、做什么,决定了人的智慧和财富。

二、图书馆引导学生读书的方法和做法

图书馆的财富是图书,只是今天的图书已超越了传统,数字化、网络化、多载体阅读似乎有成为主流阅读的可能,但读书行为和读书计划本身是没有传统和现代之分的。因此,为吸引更多的学生读书,图书馆在引导学生读书计划时,也应有多种多样的方法和做法。

第一,与教务部门联手开展读书活动。把“读书活动”当作第二课堂的学分课程,从便捷、自由地获得学分入手,吸引学生参加读书活动。

第二,开展信息素质教育。信息素质是我们获取、整理和利用信息的前提。目前,信息素质已与语言能力、计算能力等工具性素质能力一样,成为人终身必备的素质。目前,信息检索的手段更先进了,信系检索的范围全球化了,这就要求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的方式也要多样化和普及化,包括课堂教学和图书馆提供的自助服务,要样样到位。

第三,营造读书氛围。氛围是吸引人做事的外在因素,走进这样特定的氛围,你就不得不专心作此事,向往做此事。

第四,加强对“读书计划”的宣传。开展“读书服务周”、“读者服务系列活动月”、新书报导、荐书讲座,以及优秀教师和优秀学生读书报告会等活动,宣传读书意义和读书方法等,吸引感召大批的学生参与,学会制定并落实读书计划。

第五,开展回馈图书馆的活动。这些回馈活动,包括参加图书馆的服务劳动、充当图书馆志愿者、主题捐书、毕业捐书等。通过回馈活动,一方面让学生理解读书环境的营造不易,从而更加珍惜目前拥有的好环境,更勤奋努力地学习;一方面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好书大家分享、好思想大家传承,好经验大家学习,教训大家吸取。

三、引导读书计划时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建立一种长效机制。大学的学风是长期养成的,图书馆引导学生读书计划的制定和实行,其实就是大学学风的组成因素之一。如新生入学的图书馆利用教育、大一学生的读书报告会、大二学生的文献检索课程、大三学生学术研究和学术论文写作资料查找辅导、大四学生的毕业论文专题资料查找服务、大四学生的捐书活动等。

其次,舍得投入,关注产出。要营造氛围、开展讲座、举办活动、鼓励读书优秀的学生,取得理想的读书效果(即产出)等,每一样都需要学校和图书馆舍得投入。一是经费的投入;二是精力的投入,如方案的制定、措施的落实、人员的组织等;三是人力和物力的投入,最优秀的馆员应该到读者服务工作的一线或精心开展网上参考咨询服务。

第三,赢得学校各方支持。图书馆是学校大系统中的一环节,开展引导学生读书活动,要得到学校教务部门的认可,才能开展学分读书、课程教学;需要得到院系与管理单位的合作,让其也参加到宣传辅导的行列,并为学生安排合理的时间;更需要教师的支持,教师课堂的一句话、一系列参考数目、主题读书书目、研究课题计划、论文写作等,实际就是图书馆读书计划宣讲的延伸和学生落实读书计划的动力。

参考文献

篇5:学生读书学习心得感想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前面八十回主要描写贾府这个贵族大家族有兴盛到衰败的日常生活和这个家族中的少年男女们爱情和人生的失落及他们由锦衣玉食到家破人亡的悲剧命运。一书所反映的是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代的社会生活画面,正是历史上的所谓的繁荣的康乾盛世,那一层披着政治清明的屏障,种种漏洞与矛盾已经显现出来。这时中国自身的封建制度已逐渐被分解着,满族贵族的封建地主腐朽生活已经达到顶峰的地步,进而开始衰落和死亡着,满族的专制统治政权,也开始走下坡路。整个的封建统治阶级和整个的封建制度,已带着“日落西山”的景象。

“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这是宝玉对那时的“男尊女卑”的封建道德观念,以及女子的珍惜所说出的话。他是封建叛逆者,他厌恶封建社会的仕宦道路,尖刻地讽刺那些热衷于功名的人是“沽名钓誉之徒”、“国贼禄鬼之流”。当然,这种种种叛逆思想在当时被封建正统人物视作“草莽”,“不肖”。他出身在一个“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但偏偏放荡不羁,怨恨束缚他的自由的封建家族。在叛逆的道路上,他终于找到了他唯一的知己林黛玉。他对黛玉生死不渝的爱情,饱含着他对封建势力不妥协的斗争精神。但是,在罪恶的封建社会里,他和林黛玉终因势孤力单而以悲剧结束。他追求自由,渴望幸福,却一无所获,只好一走了之,出家当了和尚。这是他的不幸吗?还是他的解脱?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这是对黛玉出场描写。黛玉本是衰落的“清贵之家”女儿,但是她很早就死了母亲,到了贾府后又死了父亲,成了一个无依无靠的孤女,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环境的恶劣、势利,是她成了一个多愁善感,自矜自重,“孤高自许,目下无尘”。她热烈的爱上宝玉,蔑视功名富贵,从来没有劝过宝玉去追求功名利禄。“多情女情愈斟情”。在那个令人窒息的封建大家庭中,她和宝玉的爱情只能是无声的渴望、过敏的猜疑和浪费的争吵。“香魂一缕随风散,愁绪三更入梦遥!”黛玉一生以泪洗满面,在生命和理想的绝望的边缘,却反常地出现了笑容,她以笑来结束她的一生。

篇6:大学生礼仪学习心得感想

从小,我们的父母老师就对我们进行了启蒙教育,告诉我们什么是礼貌的什么是不礼貌的,怎么样才能惹人喜欢,比如:见到长辈熟人要打招呼问好,如饭桌上不能狼吞虎咽,如衣服要整洁干净,如到别人房间,进门前要先敲门,若不敲门就直接闯进去是失礼等等一些细节。久而久之,这些事情也渐渐成为了我们的日常习惯。进入大学后我有了更多的机会去接触各种各样的人和事。说实在的,开始选修大学社交礼仪并不知道要学些什么,潜意识里觉得不过就是学些平常礼貌性的问题,但是我也知道学习它定不会是无意义的事情。结果证实了学习它的重要性。我从中受益匪浅。社交礼仪使我懂得了如何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和谐的氛围,促使彼此的身心健康。任何的社交活动都离不开礼仪。而人类的进步以及社会生活的进步,让人们也越来越需要礼仪来调节生活。

社交礼仪是指人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所具备的基本素质,交际能力等等。社交在当今社会人际交往中发挥的作用日益重要。通过社交,人们可以沟通心灵,建立深厚友谊,取得支持与帮助;通过社交,人们可以互通有无,对取得事业成功有很大的帮助。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上,要想让别人尊重自己,首先要学会尊重别人。掌握规范的社交礼仪,能为交往创造出和谐融洽的气氛,建立、保持、改善人际关系。

我先从着装礼仪说起,一个人的形象至关重要,可以说就是他个人给人的第一印象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着装是一门艺术、一种文化、一种“语言”,同时,也是对他人的尊重,每个人都有被尊重的需要。很明显,如果你邋邋遢遢,形象欠佳,别人就会首先否决了你,更可能会生气。相反,整洁的着装不仅让人赏心悦目,还使人获得尊重的满足,从而获得愉悦,扩大交际范围,获得更多的人得喜爱,由此达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就拿面试的着装来说吧,修饰是女士必不可少的,但是不要太华丽了,太耀眼了,如果这众所周知,中国历来就是礼仪之邦,文化大国。几千年光辉灿烂的文化,培养了中华民族高尚的道德,也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礼仪制度。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常常把礼仪看作是一个民族精神面貌和凝聚力的体现。作为新时代的炎黄子孙更加应该把这优秀的文化传统发扬光大,待人接物都以礼仪优先。不论是从样貌着装,还是言谈举止都要讲求合宜得体。

从小,我们的父母老师就对我们进行了启蒙教育,告诉我们什么是礼貌的什么是不礼貌的,怎么样才能惹人喜欢,比如:见到长辈熟人要打招呼问好,如饭桌上不能狼吞虎咽,如衣服要整洁干净,如到别人房间,进门前要先敲门,若不敲门就直接闯进去是失礼等等一些细节。久而久之,这些事情也渐渐成为了我们的日常习惯。进入大学后我有了更多的机会去接触各种各样的人和事。说实在的,开始选修大学社交礼仪并不知道要学些什么,潜意识里觉得不过就是学些平常礼貌性的问题,但是我也知道学习它定不会是无意义的事情。结果证实了学习它的重要性。我从中受益匪浅。社交礼仪使我懂得了如何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和谐的氛围,促使彼此的身心健康。任何的社交活动都离不开礼仪。而人类的进步以及社会生活的进步,让人们也越来越需要礼仪来调节生活。

社交礼仪是指人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所具备的基本素质,交际能力等等。社交在当今社会人际交往中发挥的作用日益重要。通过社交,人们可以沟通心灵,建立深厚友谊,取得支持与帮助;通过社交,人们可以互通有无,对取得事业成功有很大的帮助。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上,要想让别人尊重自己,首先要学会尊重别人。掌握规范的社交礼仪,能为交往创造出和谐融洽的气氛,建立、保持、改善人际关系。

上一篇:小学语文全册课件下一篇: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与实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