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读书心得感想

2024-04-12

教育读书心得感想(共9篇)

篇1:教育读书心得感想

《教育》读书心得感想

通过读《教育》,教育目的本来就是为了人的发展,人文精神的核心是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关注人的发展空间,分享读书心得感想。下面是查字典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教育》读书心得感想,欢迎大家阅读。

《教育》读书心得感想篇1

前一段时间有幸读了《新教育》这本书让我深刻的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激发心灵深处最美好的憧憬。古语云:书读百遍,其意自现,身为教师给学生的示范只停留在读一遍题目,又怎么能期待我们的学生认真审题呢?我们不能因为自己在备课时候充分把握了教材。熟悉了教学内容,就认为学生也熟悉了。学生从课堂学习中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应是学习的方法。如果教师在每次读题时能做到读两遍、三遍,指导学生如何来读题。

读完此书后让我不禁感觉到拥有一名好教师的思想,能指导我们不断地开拓自己的事业,努力地寻求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使自己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地完善。但思想、主见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拿来之后也要善于与时俱进,并且在长期实践基础上进行艰苦卓绝的思考。你想关于教学研究,怎么去选择一个课题?怎么去定位,我觉得对我的帮助还是很大的,我打算利用寒假的时间再去读几本关于类似的书来提升一下自己。

书中讲到: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对照这里提到的要求,我身为一名教师,觉得离理想的教师的距离很大。其中有很多要学习。这也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充实自己,不断完善自己。遇到挫折不气馁,要总结失败的原因。要完全做到书中所讲的八点,当然这个过程是非常艰难的。但是只要有这方面的意识,通过自身的努力,会慢慢向理想的教师靠拢,缩小其间的差距。

不过在这其中,我最想做的是一位极有爱心的教师。因为爱可以包容一切,可以逾越一切。教师爱学生,一个佷重要的表现就是相信每个学生。每个孩子都有巨大的潜能,而且每个孩子的潜能是不一样的。有人可能认为潜能是要靠练习来挖掘,而我认为孩子的潜能要靠爱来挖掘。我爱我的学生,常会有这样的一个念头:某一天一个学生割破了手,我就不由自主地想到自己的儿子,要是自己的儿子割破了手,我会怎么样?接下来的一切事情都很自然,学生也觉得你真的是很关心他。以后不管他在学习还是生活上碰到不愉快的事情,他都会找你诉说。师生关系的融洽,正是你首先付出了爱。所以说只要肯爱学生,就会换来更多的爱。

教育离不开爱。爱的教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就如夏丐尊先生所说的那样: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工作对象是学生。我们的工作和任务是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新人。一位合格成功的教师应学会如何去爱自己的学生。

教师爱学生,首先要做到的是尊重学生。自尊心是人的心灵里最敏感的角落。一旦自尊心受辱,轻者就此一撅不振,重者进而愤世嫉俗。现在的学生普遍在家里被父母长辈溺爱惯了,接受信息的途径非常多而新潮,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处于青春期发育的第一阶段的逆反心理很强,经不起教师的批评和责骂。所以只有尊重我们的学生,尤其是学生的人格,才能拥有一群灿烂的健康向上的学生,也才能为学生所尊重。

教师爱学生,其次,要相信每一个学生。为人师表还要能推己及人,以彼之心,度己之腹。一件事情,从某一角度看是不可忍受的,而从另一个角度看,却未必没有可谅之处。对于个别学生总无法及时完成作业,对于老师而言,这就是一个不认真至少是不重视学习的学生。然而从学生的角度来看,或许有别的原因,可能是客观原因如家庭因素,可能是自身原因,如这个学生可能上课没听懂,作业不会做。也可能是作业量超出了他能负荷的范围。作为教师,应设身处地思考,才能解决问题。时时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告诫自己,做到为人师表,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赢得尊重,赢得信任。

理想确实是理想,真的想做到也许很难,但它又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前进的阶梯,这样不断前行才会让我们不断进步!所以,要做一名理想的教师,首先必须具有远大的理想,至少要有更高一点的理想以促使自己不断前行。

新教育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是为了一切的人,而不是为了每位学生。这里的一切的人不仅指学生,还包括教师、校长、父母和一切与教育有关的人。新教育实验的目的是让教师和学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主要通过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学生的生存状态、学校的发展模式、教师的科研范式来实现这一目的。在我看来,实现这一目的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的过程。

我认为,在新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我们教师要努力做到一下几点:

老师是学生的榜样,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要首先做到。比如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等等,我们老师就要首先做到,才能要求学生阅读、写作、演讲、关心社会。教师要为学生树立积极正面的榜样。教师只有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学生才会有法可效。《论语子路》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教给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让学生学会如何对待未来、对待工作、对待社会、对待学习、对待他人、对待自己。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回想我的教育经历,我的老师们教给我的很多东西都一生受用,譬如守时。

用教师的专业发展,影响学生的成长。要特别注意的是是影响,而不是改变。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学习充实自我,通过专业阅读、专业写作和专业共同体来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

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向学生学习。三人行,必有吾师。学习他们的纯真善良、充满活力,学习他们的坚持和较真,学习他们敢于提出质疑

在学生眼里,教师能够与他们平起平坐,他们的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平衡,这样的教师最能受到学生的敬重。学生乐意与我走近,常把心里话告诉我,这不能不说是一笔最宝贵的财富。我会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种最崇高的价值。毫不避讳地说,这种崇高,正是我在读书工程中所获得的最大的收获,是我不断学习、不断完善的具体表现,这就是师德!这就是师魂!

教师的成功,来自学生。要当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就认识教师是什么? 要教好自己的学生,首先必须认识学生是什么?答案是显然的:教师是人,学生也是人。

我们一起行动,一起坚持,一起成长。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有坚持才有奇迹。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需要老师和学生共同来创造。

《教育》读书心得感想篇2

寒假里,我在校领导及同事的推荐下读了著名教育专家朱永新的教育文集中的《新教育之梦》。一卷在手,读后真是受益匪浅。将近五百页的文字,分为六大部分。分别记载了朱永新的教育随感。我很佩服这位专家能有这么执着的精神对待他的教育事业,并且在自己的事业中有着丰厚的建树。读过他的文章,让我有种愧疚,没有理想的目标和动力实在不能称得上有为青年,况且现在我还年轻,漫漫人生长路要走,我应该用更多的时间去学习。

《新教育之梦》为我们讲述了积极的人生态度以下几个纬度:

一是对待未来的态度。二是对待工作的态度。三是对待社会的态度。四是对待学习的态度。五是对待他人的态度。六是对待自己的态度。

在这几个态度中,我觉得对他人的态度与对自己的态度同样重要。一个人能否与他人和谐相处,能否具有优良的人际沟通能力,能否受到同事与朋友的尊重和爱戴,能否主动帮助别人,理解别人,是否具有积极的交往态度的体现。而对待自己是否又有自信,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把握各种机会锻炼自己也是是否具有积极的自我能力的体现。如果我们能在教育过程中加强这些方面的训练,使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可能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我有了如下体会:

1、在教育教学上,我们不应过分执着于某一种观念,而应发挥我们的创新精神,从不同角度,各个方面来进行整体思考,各个突破。着力于培养我们的创新精神。

2、在教育教学中,注重情商的培养,而不仅仅只是开发学生的智商。事实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热情对的成长、发展能起更大的推动作用。

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只顾及到自己的感受,而不能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我们应该深入学生的心理,真正了解学生的感受,这将有利于我们更好得处理师生互动关系。

4、生活中的故事很多,以教育为主题的故事更是叫我们眼见不鲜。我们已经变的麻木,如果我们能把它一一记录下来,在闲暇时拿出来翻翻,不又是别有一番一会。

5、生活如同一本书,其中蕴涵着不少的哲理和启示。我们应该多加观察,多加思考,从中得些人生的蕴涵,这不仅是一种知识的获得,更是一种人性的修养。

《教育》读书心得感想篇3

朱永新新教育的核心理念不是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而是突出一切人。朱教授认为,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学生的发展,没有家长的发展也没有学生的发展。教育目的本来就是为了人的发展,人文精神的核心是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关注人的发展空间。要关注学生和教师、校长、家长以及社会上所有人的发展。无论他是贫困的,还是富贵的;无论他是愚昧的,还是睿智的;无论他是健全的,还是残疾的,都应该让他们快速地发展。

朱教授说,只有追求理想,超越自我,才能培养积极的态度,真正地让教师、学生和学校一起成长。他认为,参加新教育实验的所有学校的老师都应该有自己的梦,都应该给自己一种挑战自我的勇气,一种超越自我的精神。每一个老师、每一个学生都要成功,相当部分的老师和学生都能够成才。所有参与实验的人都要感觉到自己在不断地进步,成长并快乐着。

朱教授说,目前以成败论英雄、以金牌论英雄、以升学多少论英雄的观点是错误的。新教育实验行动方案的关键是,教一些让学生一辈子真正有用的东西。朱教授说自己是苏州大学毕业的,但他并不认为自己比北大、清华的学生差。他说,我甚至可以到北大、清华去做老师做教授。关键是怎么样让学生有一个真正辉煌的明天,而不仅仅是辉煌的今天。

朱永新非常推崇学生走出校门,忘记学校所教内容后剩下的东西才是教育的成果。许多人认为这非常精辟地诠释了教育;也有人认为就剩不下什么了(我想,这里学校所教内容,主要是指一些纯粹的应付考试的东西,这些东西,好多在实践中是用不上的,注定是要忘记的;而那些在实践中一刻也离不开的,是根本不会忘记的)。在这一方面,他专门做过调查:平江实验小学的一些教师提出,作为教师都想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也希望在快乐活跃的氛围内进行教学,可现实是现在的学生和教师都没有讲话、活动的时间,没有活动作文怎么写?尤其苏州现在已取消学生的春、秋游,他们不得不将时间花在那些重复的题海里,以至于学生一听到放假就欢呼雀跃,学习已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对此,学校固然可以按照新教育实验逐步改善以往的办学理念,可更大的压力是来自社会的压力,甚至出现有的家长看到作业少了就责怪老师的情况,社会究竟对新教育是个什么样的态度?

为此朱永新指出,学生的课外活动一定不能少,该做的还是要做,只要是省内游,安全工作做细一点,可以恢复学生的户外游。不仅如此,还要多搞些这样的户外活动,哪怕是附近的博物馆、园林等,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在大自然中得到实践。教学最关键的是如何让学生更活跃一点,调动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现在很多教师和学生埋怨没有时间,那时他们都将时间用在了加班加点上,试问:加与不加究竟有多大的区别?不如将这些时间让学生自由支配,让他们在课余时间多读一些书,现在有些学生对有些科目的什么定律、定理、公式都了如指掌,可遇到题目就不会做,原因就是没看懂题目,这非常值得教师们反思。相信只要学生确实是进步了,社会会给予新教育一份肯定。

篇2:教育读书心得感想

阅读完《爱的教育》以后,我觉得这真是一本好书。这本书以日记的方式记录了一个四年级的小学生安利柯的生活和她周围的人、事、物。他以“爱”为中心,抒发了对祖国的爱,对父母的爱,对同学的爱,对恩师的爱,对穷苦人民的爱……这本书教会了我们怎样去爱一个人。

书中的故事,我最喜欢的是《爱国的少年》。这个故事讲述的是一个贫穷意大利的少年,乘坐着轮船去热那亚,船上的几名乘客看他可怜,就掏出了一些钱给他。可是,当少年听到这几名乘客对自己的祖国指指点点的时候,他忍无可忍了。他抓起钱币,劈头盖脸的向他们砸了过去,愤怒的说道:“你们这些可恶的家伙,居然敢侮辱我的祖国,我不要你们的钱!”读到这里,我的.心沸腾了,我深深地被少年强烈的爱国之情打动了。如果爱是奔腾的热血,跳跃的心灵,那么,我认为这就是对国家的崇高的爱。也许他们听起来很空洞,但作为一个有良知的人,这种爱应牢牢植入我们的心田。

篇3:教育读书心得感想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幸福,信服

提高教师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是读书, 读书是教师的精神需要, 而我呢, 似乎大部分时间忙于上课、批改作业、管理班级、教育孩子, 有多少时间捧着教育书籍报刊阅读呢?直到我的桌上放了这本《每天学点教育心理学》。每每翻开阅读, 浮躁的心灵仿佛平静了许多, 掩卷沉思, 我更真切地感受到书中文字含蓄丰厚耐人寻味。如何才能让学生从课堂上、从学习中真正感受到成长的幸福?这是我读完此书后的理想与追求, 但这个题目好大, 所以犹豫再三还是决定静下心来将一个时期以来自己的迷茫与思索进行必要的梳理, 渴望能对自己的工作产生一点助益。

幸福是什么?它是人所追求的生存状态与存在方式, 是人的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得到统一满足时的和谐感, 是人的身心健康和谐和人格充盈的完美状态, 是一种生活的更好的追求。课堂中的幸福是师生之间完美、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的体现。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 因此其本身应该是师生双方体验幸福、享受幸福的过程。于是我就在思索:我的课堂幸福吗?怎样的课堂算是幸福呢?幸福的课堂应该洋溢着师生之间独特而鲜活的生命意义, 幸福的课堂应该是师生之间的彼此对话、彼此分享。我找到的答案是“幸福”首先要让学生“信服”。

一、教师的品德是让学生信服的前提条件

教师的影响是永久的, 教师在读学生时, 学生也在读教师, 学生会时时注意教师的言谈举止, 一个能让学生信服的教师在他们心中更是高尚人格的化身。书中《身正为范——重视榜样的力量》等文章发人深省、令人受益。我们要求学生带好学习用品, 自己的教具准备全了吗?我们要求学生涂画细致时, 自己的板书清楚吗?当我们要求学生离开座位前整理干净时, 自己的讲台是否做到了干净整洁呢?虽然这些是细微小事, 举手之劳, 但有时学生也能从这些小节中学到许多东西, 感受到教师那可贵的人格。尤其是小学教师, 要把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作为工作的重点, 知识欠缺可以弥补, 道德人格的缺失和偏离却很难修正。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 要想使学生具备健康的人格, 教师必须自身具备较高的精神境界。

二、教师的知识是让学生信服的根本保障

自己学识干枯, 就不可能带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扬帆远航, 只有自己有源头活水, 才能以丰富的新鲜知识滋润学生成长, 一名优秀的教师肯定要具备渊博的知识和扎实的基本功。学生之所以崇拜教师, 除去尊敬教师的高尚人格外, 还在于他们能从教师那里获取知识、提升能力、得到指点、受到启迪, 一个没有丰厚而广博的学识的教师是不可能胜任教书育人工作的, 更不可能有魅力。用一生的时间来准备每堂课, 意味着我们教师必须树立终生学习的决心, 博览群书, 不断补充自己的知识, 使自己的思想如潺潺流水永不枯竭, 这样才能上好每一节课, 教好每一个学生。

三、教师的情感是让学生信服的催化剂

我们教师都知道用“情”去打动学生, 感化学生, 但有时我们也会感到困惑, 我们被自己讲的故事感动得热泪盈眶, 哽咽得说不出话来, 而我们的学生却稳坐泰山, 面带微笑, 这并不是学生的智商有问题, 而是学生的情商太低。读着《精心呵护, 避免心理伤害———真诚平等地对待学生》等文章, 我真切地感受到教育是情感唤起情感的事业, 需要教师付出无私的爱, 教师要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去关爱每一个学生, 引领他们健康成长。关爱, 必须是从心底里流出的真情;关爱, 必须走进学生心灵, 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学会与学生进行心灵对话;关爱, 必须学会挖掘, 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关爱, 必须满怀宽容和期待, 学会赏识和赞美。教师的胸怀越宽广, 就越有人格魅力, 就越能赢得学生的信赖。

四、用教育心理学的方法管理学生是让学生信服的有效途径

小学的孩子说大不大说小不小, 简单中有点小复杂, 稚气中透出点叛逆, 希望老师重视他, 可是又敏感地觉得老师要改造他。我们做教师的千万别想着轻而易举转变一个学生, 而是应该因势利导, 用教育心理学的方法唤起他们自我改变的意识。不能仅仅把学生单纯地看作一个受教育者、被管理者, 而是把他们当做一群有思想、有感情、有性格、有欲望、与教师平等的人。虽然他们还未成年, 思想还不成熟, 感情还很稚嫩, 性格还不稳定, 欲望还很虚幻, 恰恰因为这样才需要老师走进孩子的内心, 了解他们的内心活动, 有的放矢, 对症下药。

篇4:教育读书心得感想

关键词:读书活动;读者工作;高校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6-013-01

学生需要引导、培养,才能成才,这是至理,尤其对大学生而言,更是如此。由中学进入大学,学习环境由被动变为主动,如果不引导、培养,部分学生就会有一段很长时间的适应期,甚至终身不适应变化。图书馆作为高校的第二课堂,发挥引导教育功能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何引导?以书为媒,引导学生制定并实施读书计划,是一种好方法。

一、读书计划的意义

首先,读书计划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成才观。世间万象,事理相通,没有时间的积累,学生怎样成长?没有坚定的人生目标和人生观,如何日后大作为?没有书这份“厚土”的滋养,日后如何大跨越?

其次,精神世界的精彩需要读书来丰富。智慧与读书结缘,自古“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有多精彩,我们的精神世界就会随之精彩。

第三,读书能够充实学生的闲暇时间。时间对任何人都是公平的,但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也是时间拉开的,这个时间就是能否充分利用的闲暇时间。闲暇时间持之以恒地学什么、做什么,决定了人的智慧和财富。

二、图书馆引导学生读书的方法和做法

图书馆的财富是图书,只是今天的图书已超越了传统,数字化、网络化、多载体阅读似乎有成为主流阅读的可能,但读书行为和读书计划本身是没有传统和现代之分的。因此,为吸引更多的学生读书,图书馆在引导学生读书计划时,也应有多种多样的方法和做法。

第一,与教务部门联手开展读书活动。把“读书活动”当作第二课堂的学分课程,从便捷、自由地获得学分入手,吸引学生参加读书活动。

第二,开展信息素质教育。信息素质是我们获取、整理和利用信息的前提。目前,信息素质已与语言能力、计算能力等工具性素质能力一样,成为人终身必备的素质。目前,信息检索的手段更先进了,信系检索的范围全球化了,这就要求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的方式也要多样化和普及化,包括课堂教学和图书馆提供的自助服务,要样样到位。

第三,营造读书氛围。氛围是吸引人做事的外在因素,走进这样特定的氛围,你就不得不专心作此事,向往做此事。

第四,加强对“读书计划”的宣传。开展“读书服务周”、“读者服务系列活动月”、新书报导、荐书讲座,以及优秀教师和优秀学生读书报告会等活动,宣传读书意义和读书方法等,吸引感召大批的学生参与,学会制定并落实读书计划。

第五,开展回馈图书馆的活动。这些回馈活动,包括参加图书馆的服务劳动、充当图书馆志愿者、主题捐书、毕业捐书等。通过回馈活动,一方面让学生理解读书环境的营造不易,从而更加珍惜目前拥有的好环境,更勤奋努力地学习;一方面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好书大家分享、好思想大家传承,好经验大家学习,教训大家吸取。

三、引导读书计划时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建立一种长效机制。大学的学风是长期养成的,图书馆引导学生读书计划的制定和实行,其实就是大学学风的组成因素之一。如新生入学的图书馆利用教育、大一学生的读书报告会、大二学生的文献检索课程、大三学生学术研究和学术论文写作资料查找辅导、大四学生的毕业论文专题资料查找服务、大四学生的捐书活动等。

其次,舍得投入,关注产出。要营造氛围、开展讲座、举办活动、鼓励读书优秀的学生,取得理想的读书效果(即产出)等,每一样都需要学校和图书馆舍得投入。一是经费的投入;二是精力的投入,如方案的制定、措施的落实、人员的组织等;三是人力和物力的投入,最优秀的馆员应该到读者服务工作的一线或精心开展网上参考咨询服务。

第三,赢得学校各方支持。图书馆是学校大系统中的一环节,开展引导学生读书活动,要得到学校教务部门的认可,才能开展学分读书、课程教学;需要得到院系与管理单位的合作,让其也参加到宣传辅导的行列,并为学生安排合理的时间;更需要教师的支持,教师课堂的一句话、一系列参考数目、主题读书书目、研究课题计划、论文写作等,实际就是图书馆读书计划宣讲的延伸和学生落实读书计划的动力。

参考文献

篇5:呐喊读书心得感想

库尔雷特说完就到断崖下,去看看他的俩个儿子,和他的骆驼了。娜陵格勒以泪洗面,用歌声告诉自己,爱情与生命的关头,她选择了爱情;不多久,一个禀性怯弱的骆驼客来到断崖处,他不断地说:“连骆驼都能,我就不能?我是人啊!”他用事实证明,一个软弱怯懦的人,也会拥有以命相许的爱和勇敢,他就是克尔雷克的兄弟,娜陵格勒的丈夫。这个故事,表现丑陋与美丽融于一体的原生态的生命,揭示生命中残酷竞争、顽强生存和追求辉煌的精神内核。每当狂风破坏午后的静谧,撕碎了漂浮的云朵,揭净了沙漠的脚印,遮昏了太阳,唱着,叫着,吼着,回荡着;忽然直弛,像惊狂了的大精灵,扯天扯地的疾走;忽然慌乱,四面八方的乱卷,像不知怎样好而决定乱撞的恶魔;忽然横扫,乘其不备的袭击着地上的一切,扭折了植物,吹掀了风沙,撞断了一个个“沙丘岭”;可是,骆驼在那里看着;它们刚从风里出来,它们仍旧迈着稳重的步伐前进,但风并没能把它们怎样!这就是“塞沙茫茫出关道,骆驼夜吼黄云老”的豪情与志向。

任何时候,在它心中永远把握住自己的信念,它不断的追求辉煌,它不会让他人将自己打败,因为它们倔强的性格流露“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品质。它们每一次的竞争,爱情给予它们力量,它们拥有自己的爱情,时刻坚持不放弃,为自己的爱情去努力、去拼搏。它们的爱能敷衍最绝望的黑暗,能排解最孤寂的迷茫。它们为爱情付出自己的一切,付出自己内心滚烫的爱!

走在一望无际的沙漠,一串串艰涩而沉重的脚印,留下它们内心的真挚“无论前方有多远,无论脚下路的多么苦累,我都会与你一同风雨兼程”。它对于主人不离不弃,永远用生命的价值拼凑起我们心中对他们的辉煌。它把自己的所有给予他人,付出它们的真诚,都会芬芳每一个飘零的角落,都会演奏出最美的乐章,都会散落世界,唱响世界。

树高千尺,是因为它无数次的经历过狂风暴雨的洗礼;船行万里,是因为它无数次经历了惊涛骇浪的撞击;

然而骆驼,能拥有无数人的敬仰爱慕,完全是因为它能够战胜风沙中那个懦弱的自己。它曾经奔跑于风沙跌了无数个跟头,吃尽了苦头后,终会翱翔蓝天,终会从自我心灵中获得慰藉。源于它的――不放弃。

篇6:暑假读书感想心得

要想一步登天,那是不可能的——许多名人志士也是在挫折中锻炼了自己,考验了自己,使其成为千古佳话。不要以为当作家写一本书是件很容易的事情,因为往往在这过程中会有挫折和困难等着你去迎接。例如马克思写《资本论》用了40年,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花了30年时间,司马迁编《史记》历史20多年等等。古今中外,有谁能够一步登天呢?

人生不如意很多,不要自卑,要有信心,因为挫折是培养毅力的必要前提。巴尔扎克曾经说过:“挫折是块磨刀石。”再锋利的刀一直不用,也会变得钝。这时,就需要“挫折”这块磨刀石使它重新锋利起来。人的一生很精彩,有酸甜苦辣,没有悲欢离别的伤心,又怎能有重逢的喜悦?

毅力需要坚持,同时也需要毅然断然的决断,正所谓“当断不断,反受其害”。有毅力的人面对严峻的考验是能断然处之的,而这种断然之处,又非常有利于持之以恒。

在坚持的同时,还要有生活节律。提倡毅力并不是主张一味蛮干,是毅力和节律并行,两者都不容忽视。节律过快,频率过高,要一直坚持下去,是十分困难的。生活犹如长跑,一下冲在前面,并不一定就能夺标。相反,如果保持适中的节律,就能取得好成绩。

成功者前进的每一步也许是细小的,但他一直前进着,永不停滞,积之一年,十年,几十年,那就十分惊人,十分可贵了。忽冷、忽热、忽松、忽紧,也就谈不上不上毅力了。如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其毅力何在?每个人做什么事心中都有一种动力,而我们被这动力支持着,直到到成功。

篇7:边城读书心得感想

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没有众多鲜明的人物,甚至纯真的爱情也只是刚刚萌发,而没有如炽热的火焰。就在这平淡之中,作者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恬静的生活画面——茶峒,小溪,白色小塔,一户单独的人家,一个老人,一个女孩,一只黄狗?

《边城》讲述的故事凄美动人。它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也没有撕心裂肺的感人场面,但他细腻而且真实,描述着一个再简单不过的人间往事,却透露着令人向往的淳朴民风,像一根轻柔的丝线悠悠地牵动你心灵的一角。

《边城》里的人情亦如水,细水长流,却不是如水一样无色无味,而是一如湘西的河川明澈纯净。在阅读的时候,我感受到了人性的芬芳。翠翠和爷爷一起守着渡船,相依为命,彼此关怀。爷爷,一个坚强的老人,同样有着每一位老人都拥有的那份慈爱,为翠翠的未来担心,却从不把烦恼告诉她,只是紧锁在眉头里一个人承担。

不由得感慨,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结局或许不尽如人意,但不由得为祖孙间的关爱,兄弟间的情谊,男女间的感情而感动。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这片悠然的土地上孕育着这样一批有着淳朴,美好心灵的人。

边城读书心得感想篇三

第一次接触到《边城》这本著作是在高中的语文课本里,课文中截取的是书里的高潮部分,即从翠翠和傩送的相识直到故事的结局。几年前的自己还是略带幼稚和懵懂的,只是觉得翠翠的命运可悲,她和傩送相爱却无法相守,但是今天再读这本书,从字里行间中,我感受到了更多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边城》这本书描写了在位于偏远湘西,但却风景优美、民风淳朴的边远小城里,住着以摆渡为生的翠翠和外公。外公虽然年事已高,但是身体还是很健朗,孙女翠翠已到了花样年华的十五岁。他们热情友善、真诚淳朴。两年前在端午节赛龙舟的盛会上,翠翠与当地船总的二少爷傩送相遇,内心产生了爱情的火苗,然而傩送的哥哥天保也喜欢上了单纯可人的翠翠,托人向翠翠的外公求亲,于是兄弟俩相约唱歌求婚,让翠翠选择。天保知道翠翠喜欢傩送,为了成全弟弟的幸福,独自离开外出闯滩,途中遇难而死。傩送觉得自己对哥哥的死负有责任,内疚地离开了翠翠,外出他乡。外公为翠翠的婚事操心担忧,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离开人世,留下翠翠孤独地守着渡船,痴心地等待着傩送回来。

《边城》虽然以主人公之间的爱情纠葛为主线,抒写了男女之间的单纯爱恋,但是也描写了边城人民的淳朴生活及邻里间的友善,傩送和天保之间的兄弟亲情,翠翠和外公的血肉亲情,通过这些赞颂了人性之美。边城就如同陶渊明笔下描写的世外桃源一般,“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同样描绘了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恬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这种宁静和谐的生活不仅和当时动荡的社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和如今浮华的社会也形成鲜明的比照。我去过凤凰两次,第一次是高二的时候,那时候的行程匆匆,光顾着欣赏沿途的风景,第二次去凤凰是今年的十一长假期间,那时候街道上人很多,天空中夹杂着雨水,白天很是热闹,当地的居民在沱江边上清洗着衣物,能听到木棒敲打衣物的声音,沱江依然静静的躺在那,只是流水早已经流淌轮回过千百回了,街道的两旁有很多小摊,卖的是当地人亲手制作的一些精致的手镯、手袋和其他一些小饰品,他们享受于这样的生活,并不是靠那些手工艺品为生,只是喜欢这样,在一天中的闲暇时光里,做些闲适的事情。夜晚,整个凤凰城被五光十色的灯光所包裹着,此时她是妩媚而神秘的,一整热闹喧嚣过后,剩下的是静谧、平和,这才是她本来的样子,青石板的街道在古铜色的灯光下,飘散着历史的味道,沱江静静地倒映着两岸的零星灯光,夜空是那样的深邃,让人深深沉醉在这样的夜晚,这时候凤凰城才有点沈从文笔下边城的韵味,我明白了,确实只有这样的小镇才能孕育出边城中那样淳朴善良的人们。

再谈及翠翠与傩送之间的爱情。他们之间没有轰轰烈烈、离经叛道的骇世之举,没有那些所谓“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的山盟海誓,也没有郭敬明笔下那些上流社会中充斥的铜臭味,他们只是极其普通的单纯少女和少年,在青春最美好的年华中遇到了对的人,他们的感情就像春天里含苞待放的花朵一样,羞涩而又纯洁,在他们的感情里只有一个色彩,就是对互相的爱慕,没有现代爱情里附带着的复杂因素,物质、金钱与权利,有太多的牵扯、太多的顾虑。翠翠和傩送爱情的无可奈何是源于亲情的介入,他们爱情的悲剧也反映出了人性的美好,即傩送与天保之间的手足亲情,他们都不忍心伤害对方,因为不忍,所以有了天保的黯自离开,不料途中遇难身亡,傩送才会因为天保的死耿耿于怀,以至于即使他对翠翠的爱慕再强烈,也始终迈不过心中那到“道德”之槛。

正是因为《边城》不圆满的结局,让这份爱情更显得凄凉。故事最后一句提及傩送的话,“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就会回来。”看似悲剧其实也不尽然,他们的故事应该留给每一个读者来延续。

边城读书心得感想篇四

一直听说过《边城》的大名,但由于各种原因,一直都没有看过。这一次在语文课本上与《边城》结缘,感触颇深。

人性是世间最美的东西。在现代都市里,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森林里,我们又保留了多少纯净的人性呢?在城市中终日奔波劳累的我们实在无力去呵护,只任尘埃将它一点一滴淹没,甚至吞噬。人性中太多的美德将尘封的心灵在一角,疲倦的我们如何有闲暇将其开启?或许有很多人早已忘记了它的存在。可是在边城,在这个几乎被世界遗忘了的边城,我找到了人性的归宿。

湘西山美、水美,但人更美。青山绕水,水环青山,缠绵不已。在大自然母亲的宠爱中出落得亭亭玉立的翠翠,山教会了她坚强,水赋予了她柔美。在清澈的见底的溪水的眷顾下,她的心纯洁无暇。年少的懵懂,初开的情窦,她的心里喜愁掺半。因为纯朴,她无法拒绝大老,也无法向傩送表白。一切都是源于善。然而终是凑巧,落得个孑然一身独守空船,为了一个未必会回来的人作无期的等待!

其实不管悲惨也好,完美也罢,我们都要走下去,不管我们高不高兴,花开花谢,潮起潮落。昨日随风已逝,明日迎风将来,世界从不理会任何人。

翠翠的爱情随着傩送的悄然离开逝去,就这样,爱情之花还没盛开就已凋落了。也许没有开始的爱情才是最完美的,因为错过,才会刻骨铭心,没有结局。才会意味着永恒的存在。

属于边城的故事结束了,但我们的故事才刚刚开始,人生路漫漫,吾等切记珍惜。

边城读书心得感想篇五

茶峒是个美丽的小山城,依山傍水,风景秀丽。

秀秀和她的祖父就住在城口,每天给进城的人渡船是他们唯一的工作,有时祖父进城打酒,秀秀就和她的小黄狗为客人渡船,而小黄狗也听话地为主人拉绳引船,动作娴熟敏捷。这样,生活过得平淡而又快乐。

不知不觉秀秀到了要嫁人的年龄,平淡的生活也因此慢慢走到了尽头。我觉得那是个还没有开始就已经结束的爱情,当看到秀秀第二次遇见了二老的时候,我开始幻想他们以后甜蜜的恋爱,可是当向秀秀提亲的大老下船出了事后,我知道秀秀的快乐将一去不复返了。的确,自那以后,秀秀的生活一天一天地发生着改变,致使最后永远失去了她的祖父,也失去了每天为人过渡的那条船。

合上书,我的心里很难过,为秀秀的遭遇,也为她的祖父,因为他们是多么善良的人,多么快乐的人。秀秀常要爷爷唱歌给她听,而爷爷又粗又哑的嗓子唱起山歌来却又显得那么质朴、那么憨厚,总逗得在一边和黄狗玩耍的秀秀开心地笑。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画面,有山,有水,有鸟鸣,有歌声,有欢笑,……而现在全被打破了。 故事虽然用灰色的背景为秀秀的未来打上了一个省略号,以悲剧收场,但我却非常喜欢《边城》,喜欢《边城》里每一个善良朴实的角色,尤其是秀秀的爷爷。

他的大半辈子都在管理这艘渡船,却从来不收人家一分钱,有时客人想答谢他放了些钱在船上,他是追上好几里也一定要把钱还给人家,所以人们拿这位倔强的老头也没办法,只好在他进城买东西的时候多给他加些肉,加些酒来酬谢了。平时他还会托人买些上等烟草,过渡的时候谁需要就慷慨奉献;到了天热些他还会和秀秀准备一大缸水,里面放了些清热、解毒的草药给每位客人喝。爷爷是个老实人,为秀秀的未来担心,却从不把烦恼告诉她,只是紧锁在眉头里一个人承担。可以说在那个雷电交加的晚上,爷爷走得是不安心的,因为他并没有把秀秀的终生大事操办好。

还有秀秀的不食人间烟火,顺顺的慷慨大方,傩送二老的朴实真挚,天保的豪爽英勇……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篇8:现代素质教育感想

1 创新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何谓素质教育?何为创新教育?素质教育就是以培养人的综合素质为目标的教育;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必然要求推进创新教育。

1.1 推进创新教育, 才能抓住素质教育中的主要矛盾

众所周知, 素质不仅包括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等, 而且也内在地包括创新素质。不同的阶段, 不同的对象, 素质教育的内容、重点等是不完全一样的。在人的整个素质中, 什么素质是最重要的呢?哈佛大学校长普西说: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 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江总书记也多次强调: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 最重要的是要坚持创新, 勇于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党中央国务院在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也明确要求:高校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 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重点。显然, 人的整个素质中, 创新素质是极其重要的。这就决定了素质教育中, 创新教育应当是主要矛盾, 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从实际情况看, 抓好创新教育, 对整个素质教育是有推动促进作用的。一方面, 创新教育本身就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抓创新教育, 也就是在抓素质教育。另一方面, 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中其它组成部分也有相互作用。它不仅对智力培养、创造力开发具有直接作用, 对人的思想道德、身心素质等的培养也起促进作用, 对人的积极心态的形成, 对人的自我价值的实现, 都有重要作用。

1.2 重视创新教育, 才能解决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人类进步这么快, 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人类发明了教育。通过教育, 个体的人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他的整个群体在历史长河中所积累、所创造的珍贵的经验和智慧, 并不断创新发展, 从而使人类一代胜过一代。我们在推进素质教育时, 应当重点抓好创新教育。要把创新教育的实施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切入点。

2 推进创新教育的主要构想

创新教育是个系统工程, 涉及教育体制、教育管理等诸多方面。高校如何推进创新教育, 笔者以为, 目前还是要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2.1 解放思想观念创新

思想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创新教育首先必须解放思想。为此, 学校和教师要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 为学生全面自由和谐发展提供服务。

(1) 要真正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学生始终是成长成才的主体, 其他人员只能是积极引导、帮助而不能代替他们成长成才。这必然要求学校要真正以学生为中心, 表现在学生拥有较多选择权, 包括专业的选择与确定, 导师的选择与确定, 学习内容的选择与确定等等。

(2) 要真正树立师生平等合作的观念。师生在人格上本身就该是平等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更是如此。学生交费上学, 学校给学生提供各种服务包括教学服务, 实际上都要收取一定费用, 因而学校与学生既有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 也有平等的民事主体关系。作为受雇于学校的教师, 在提供给学生服务的同时, 当然要努力做到师生平等。

(3) 要真正树立教研的观念。首先教师必须加大科学研究包括教育科学的研究力度。因为教师自身能研究创新, 才能带领学生研究创新。其次教师要加大对教育对象即对学生的研究。因为教师的职责不仅是教书更在于育人。第三, 教师要加强对教学过程尤其是创造性教学过程的研究。怎样教, 怎样学, 怎样创造性地教学, 实在是一门重要的科学。

2.2 重视建构模式创新

当代建构主义理论认为, 学生的知识是学生自己主动建构的, 教师的讲授表面上好像是在传递知识, 实际上只是在帮助学生自己建构知识。这种理论是有相当道理的。我们应当重视这一理论, 用它来为培养创新人才服务。表现在人才培养模式上, 特别要重视模式创新。

(1) 要把培养目标定在培养创新人才上。在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的新形势下, 传统意义上的专门人才难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学生只有在学会学习、学会应用的同时, 学会探索、学会创新, 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要。

(2) 要在学习内容中贯穿创新教育要求。一要淘汰过时落后的课程及教学内容, 增设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前沿内容, 如信息科学、环境保护等内容;二要开设系列创新教育课程, 如创造学原理、创造心理学、创造技法、科技方法论等;三要开设综合性、交叉性、实践性、创造性强的实验、实践及研讨类课程。真正使创新教育贯穿整个教育之中。

(3) 要在教材编写上突出创新。既要努力“面向未来”, 把学科最前沿的内容融入教材, 还要实现结论与方法的结合, 历史与逻辑的结合, 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在方法论上下功夫,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3 大胆实践过程创新

课堂教学始终是教育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大胆实践, 推进教学过程的创新。

(1) 要少讲精讲。只有少讲精讲, 才能使学生有思考的时间和机会;只有少讲精讲, 才能使学生思维有深度。

(2) 要鼓励讨论。教师一定要以和学生一起讨论的姿态, 以宽容和民主的心态, 鼓励学生大胆思考, 积极讨论甚至辩论。这种讨论既包括学生之间的讨论, 也包括师生之间的相互讨论。

(3) 要创造性地教学。在教学过程中,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启发他们的思维,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满足他们的求知欲, 培养他们的个性。

2.4 营造环境文化创新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学校要营造创新的环境氛围, 通过文化创新使大家感受创新, 增强创新意识, 培育创新精神。

一要加大创新的宣传报道, 让人人感受到创新的重要、紧迫, 同时也让大家明白实际上人人都能创新, 树立创新的信心, 以积极的心态去创新。二要通过多种途径、形式、渠道推进创新。

总之, 凡是有利于创新素质形成的教育思想、观念、模式、内容、方式方法等, 我们都要积极实行。中国人不乏聪明才智, 只要大家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 解放思想, 大胆实践, 就一定能找出许多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办法来, 就一定会使大批创新人才脱颖而出, 也就有力地推动了高校素质教育的实施。

摘要:本文论述了素质教育的重点在创新教育。在此基础上, 又从多方面探讨了高校如何进一步推进创新教育。

篇9:西藏生教育感想

一、摸清班底,分析问题

接管高二级西藏生管理工作之后,我用了整整一周时间对学生的情况进行了摸底、整理分析。我发现,高二级西藏生人数虽然只有67人,但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在知识结构、文化习俗、语言交流上差异较大,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具体情况如下:

1. 散插带来的问题。67名学生分插在15个理科班和7个文科班里,每个班多的5人,少的才1人。他们的学习、生活和住宿都得跟班,只有女生相对集中在一起。由于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不同,他们在短期内融进汉族生的学习生活圈子有一定难度。这种分散插班的形式也给我的管理带来许多困难。

2. 地区差异带来的问题。全班67名学生来自西藏几十个县(市),藏族、回族、门巴族、珞巴族、怒族、纳西族等十几个民族,宗教信仰不同,多而复杂,思想文化意识差异较大。

3. 家庭背景带来的问题。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家庭背景,单亲的、父母离异的、从小跟着爷爷辈长大的,或者随亲戚成长的都有,他们各自独特、曲折、复杂的成长经历,形成了相应的个性和品质。他们汇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群体,给因材施教带来很大的压力。

4. 距离带来的问题。西藏与中山相距几千公里,世界屋脊与平原,内陆与沿海,经济落后与发达,无论是自然环境还是社会环境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学校与家之间距离遥远,导致学生一年都没和家人见面,甚至两年没见过父母,只能通过手机两端联系。

二、针对问题,寻找方法

中山市实验中学培养西藏生已有十多年,积累了不少教育教学经验,但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学生个体,总会带来新的问题,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寻找最佳的教育与管理方法。

1. 树立榜样,明确目标。目标是一个人前进的方向,学生有了学习目标才有学习的动力。所以,在第一堂班会课上,我就用本校考上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西藏生的录取通知书,鼓励他们确立自己的奋斗目标,努力学习,奋力拼搏,达到自己的理想目标。

2. 奖励优秀,激发动力。每个人都希望被赞美,这在心理学意义上源自于个体渴望被尊重、被认可的精神需求。一旦这种精神需求被满足,人就会充满自信和动力。所以每次月考后,我都请来年级部和西藏部领导,分析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总结他们的成绩和进步,对考试成绩优秀和进步较快的同学进行奖励,发放奖状和奖金,并拍照留念,在校园网上公示。他们从中得到很好的激励,进而更加努力学习。经过两次月考的总结表彰,学生的学习状态逐渐步入正轨,学习气氛越来越浓,拼搏进取之心日益彰显。他们在期末考试都取得好成绩,学校满意,家长更为高兴。

3. 整合力量,构建教育合力。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要让学生成长成才,必须整合所有的教育力量。西藏生分散在不同的班级,而班主任直接管理学生,对学生情况最了解,他们的教育力量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所以我利用每周的周日班主任会议时间,向相关班主任讲述一些西藏生的情况,说明这些情况的利弊,向他们介绍处理这些情况的有效方法。此外,根据每个学生的特殊情况,构建有效的家校沟通渠道,借助家校联盟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我们有机地整合各种教育力量,诸如班主任、年级管理人员、校领导、教师、家长(亲人)等等,对西藏生进行教育,取得了长足进步,西藏生受表扬和表彰的人数大大增加。

4. 藏汉结对,超越自我。因为地域、文化、思想观念差异较大,西藏生与汉族生几乎是来自两个不同的世界,但他们要一起生活、共同相处,学习相同的文化与技术。为此,我们鼓励每个西藏生交结汉族生朋友,即藏汉结对。我们每个学期检查一次,了解他们是否交到汉族好朋友,如果发现问题则及时纠正。当有些西藏生在交结汉族生朋友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我们会适时给予适当的帮助,给他们信心和力量。西藏生有了汉族生好朋友,就有了好的生活和学习同伴,生活在异地就像在家乡一样,有了更多安全感和舒适感,也就能更好地适应生活和学习。

5. 随乡入俗,自主发展。西藏生的家乡在高原,世界屋脊,气候干凉,空气洁净,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环境,形成了独特的风俗习惯,但来到亚热带沿海地区平原的中山,就很可能出现水土不服的问题。中山气候湿热,特别是夏天,人在户外活动通常是汗流浃背。因此,西藏生来到中山,就不得不改变原来的生活习惯,随乡入俗。这对西藏生来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自我发展。这就需要我们反复强调,经常提醒,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让他们融入当地的生活之中,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当然,西藏生大都能歌善舞,直率豪爽,这些优良品质,我们要着力发扬光大,为他们提供自我展现的平台,例如,每周五的文化广场都可以看到他们尽情展示才艺的身影。

在教育教学中我们要学会“点赞”,“点”即对西藏生生活、工作和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指点迷津,引导向善,让他们判断是非曲直、明白事理;“赞”即对在学习、生活、工作中表现突出或者有进步的西藏生大加赞赏,让他们以后做得更出色。由于我们的管理和教育全面而中肯,西藏生进步的幅度大大提高。他们迟到、早退、旷课等现象很少再发生,作业完成情况良好;思想品德日益长进,从保安和舍监反馈信息显示,同学们都能按时回校,按时就寝;学习成绩进步明显,与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对比,除了一个学生因住院治病没参加考试之外,其他同学都考完所有应考科目,成绩远远超出学校预计的目标。其中李欣仪以612分总分排年级第一、全市第84名;全部67人中有44人在年级排名中有进步,其中不少学生进步60名以上。

(作者单位:广东中山市实验中学)

上一篇:学雷锋、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 国旗下讲话下一篇:讲纪律守规矩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