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幼儿教师

2024-04-29

做幼儿教师(共9篇)

篇1:做幼儿教师

做教师就要做最好的教师

马庄乡初中王贤

做老师就要做最好的老师

走上讲台的那一刻,看着台下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我知道自己这一生将与教育结下不解之缘。我暗下决心:爱就要爱得深,干就要干得好,当老师就要当一个受学生欢迎的最好的老师!

我一个师范毕业生想教好学,要当一个“最好的老师”,谈何容易?为了这份沉甸甸的责任,为了挖掘知识的宝藏,疏通智慧的清泉,花蕾培育,我“扑到书上,像饥饿的人扑到面包上一样。”除了上课吃饭外,我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学习上。我如饥似喝地钻研教材和新课程标准,业余时间自学《心理学》、《教育学》,订阅了《中国教育报》《教育时报》《河南教育》等十余种教育书刊。夏天,别人乘凉、聊天,我在电扇下苦读;冬天,别人钻进被窝看电视,我在灯下熬夜。几年来,我很少在十一点前休息。我结识了布鲁姆、苏霍姆林斯基、赞可夫、叶圣陶、陶行知等教育大师,系统地学习了《教育理论专题》《学生管理心理学》等专业书籍。同时我又参加了河南大学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唯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为了提高学生的素质我竭尽全力提高自我,即使稻秆之微也不放过。

“功夫不负有心人”任教伊始,我就以优异的教学表现取得了评课、备课、说课一等奖,我执教的优质课也首次受到了县里的表彰。

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书育人,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师德效仿的表率。时时处处要以身作则,教师的行为是无声的命令,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此,平时我就严格要求自己,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应首先做到。如:不管是寒冬还是酷暑,和学生一道起床出操,从不间断,饭后及时上班,准时上课,不迟到,举止文明,礼貌待人等。

我班有一女同学,家中条件较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娇里娇气的,害怕吃苦,从初一开始就经常迟到,有时干脆装病不上课,同学们都称她“迟到专业户”。冬天来了,这个女同学早上又连续迟到了两次,第一次她说离校远,不愿来,第二次迟到,她又说早上一个人来路上害怕。我便说:“既然这样,早上我到你家门口接你。”恰好当晚天下起了大雪,第二天早晨,我硬是在她家门口等了几十分钟,这位同学才出来,一看到我站在雪地里,身上披着雪花,她一下子愣在那里,因为她压根没有想到老师还真来接她。真诚唤醒心灵。从此,该生无论刮风下雨,从未迟到过。在和学生们相处中,可以说,我的言行一致,以身作则在学生中间产生了极大的震动。

没有真诚的爱,就不会有真诚的教育。“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只有关心学生,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才能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学生才会对教师无话不说,无事不谈。我坚持正面教育,诚恳地帮助学生,从不大声训斥和体罚学生,所以学生肯于对我倾诉心声,吐露真情,使我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恰当地选择教育途径和方法。

一个时期以来,社会上流行的黄色暴力书刊,影碟也逐步波及到学校,凶杀格斗成为部分学生谈论的热门话题,李新同学由于家长管教不严,溺爱娇惯,贪玩、任性,书包里装着武侠书刊,口袋里经常带一把刀子,扬言要象武侠那样走南闯北,用刀子捅死两个人才痛快。在他的影响下,一些学生打架成风,骂人成习,影响极坏,我就针对这种苗头,在班内开展了“英雄事迹知多少”,“争做十佳少年”“讲革命故事”“每周做一件好事”等一系统性列活动,并仔细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学校、家长双管齐下,共同教育,使家长和学生都认识到格斗、凶杀书刊的危害性,不少学生主动上交了武侠书刊,小刀、匕首,打架、骂人的现象也基本绝迹。

王晓丽是个典型的农村留守孩子,父母常年在外务工,剩下她和年迈的爷爷,痴呆的奶奶相依为命,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再加上爷爷的无力管教,她从小学开始就染上了上网的毒瘾。到了初中以后更是变本加利,有时整晚都泡在网吧里,以致白天极度困乏上课呼呼大睡,成绩急剧下滑。看着她那布满血丝的迷茫而又空洞的双眼,一种怜惜和痛心涌上心头。一个震耳欲聋的声音在心中响起来,一定要救救这个孩子,一方面,我在班里进行“远离网吧,回归课堂”的主题演讲比赛,使全班同学都认识到沉迷网络的危害性,从而都来帮助和监督王晓丽,另一方面,我时常地和王晓丽谈心,谈她的家庭,谈她的学习,谈她心里的委屈和不满,慢慢她变得开朗了许多。我还经常跟她的爷爷沟通,并联系到了她的爸爸妈妈,在我的多次劝说下,她的爸爸妈妈也认识到父母孩子教育的重要性,也时常地跟王晓丽打电话询问学习和生活,并答应每年都要回来几次,每次都要和王晓丽在一起住上一星期,并且寒暑假还会带王晓丽一起去。慢慢地同学们发现王晓丽活泼了,开朗了,爱参加各种活动了,老师们也发现——王晓丽上课不瞌睡了,爱动脑了,学习成绩也提高了。看着她那双清澈、有神的眼睛,我会心的笑了。

教师只有对学生怀着“爱就要爱得深”的情感,才能在发现问题后冷静分析,因势利导,创造出好的育人方法。俗话说得好:“学校无小事,处处皆教育”。其实这种本不是教育的教育,才是最能入脑入心,对学生影响最大的教育。

如今我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已经工作了7年了,今后我还将继续努力,为着一份对学生的深沉的爱,肩负着一种本就应该的责任,向着“最好的教师”这个目标奋进。

篇2:做幼儿教师

如何做一名好教师

我从小就有一个愿望,就是长大后能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所以高考我填报志愿时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师范院校。如今,我已经如愿以偿地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我很兴奋,也很激动,但同时我也深感惶恐,因为初入讲堂才发现自己身上还有太多的不足之处,还有太多的东西需要学习,我感受到了自己身上的重担。今天,虽然我离好老师的目标还很远很远,但我知道,只要心中的灯亮着,就有希望。

做个教师容易,做个好教师不易;坐而论道谈论好教师容易,真正放在身上手边去做就更不容易了。我想,要成为一个好教师,必须做到爱教善教,好学善学。任何工作都需要敬业,教师尤其如此。好教师须爱教,一个好教师一定是敬业的教师,教师教好书必须有热情。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思想是根基,理想是嫩绿的胚芽,在这上面生长出人类的思想、活动、行为、热情、激情的大树。”我们的教育是为人民服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好老师的理想信念应该以这一要求为基准。作为老师应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积极传播者,帮助学生筑梦、追梦、圆梦,让一代又一代年轻人都成为实现我们民族梦想的正能量。我们要用好课堂讲坛,用好校园阵地,运用自己的学识、阅历、经验引导学生,从而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教育。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好的教师能用自己的言行、情操影响学生,促使学生成为有优良德行的人。一个教师如果在是非、曲直、善恶、义利、得失等方面老出问题,怎么能担起立德树人的责任?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引导和帮助学生把握好人生方向。

教师是人类文明薪火相传的使者,是铸就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好教师不止是传授知识,传播真理,还要带领学生探索新知,培养他们追求真理的习惯与精神。好教师对教育的热爱表现在对学生的挚爱上。作为一个教师首先要具备对学生的爱心。一句冷语对教师来说,只是一时的不悦,对学生却可能是一生的阴影;一句鼓励或许只是教师一刻的欣喜,却会给学生带来长久的兴奋与欢喜。爱学生不等于无条件的赞赏鼓励,那是溺爱纵容。对学生真正的爱,是严格要求下的倾心爱护、衷心赞赏。

好教师对教育的热爱表现在对教学事业的孜孜探求上。在好教师眼里,教职决不仅仅是赖以谋生的“饭碗”,还是可以奋斗一生的“阵地”,可以奔跑一世的“征程”。好教师心目中最好的教案往往在酝酿中,最好的课往往是下一堂。好教师心中的最大骄傲必定是出色的学生。一个教师抱着传道授业的一腔热忱却不懂得传道之法、解惑之道,结果也只能是讲台上言者昏昏,课堂里听者茫茫。好教师在敬业爱教之余,还必须善教,懂得教育的道理、方法,并努力施行。

好教师的好学精神表现在他能与时俱进,跟着时代的步伐,更新自己的知识、观念。当今时代发展迅速,思想知识日新月异,教师如不加强学习,积极自我更新,拿什么来教学生?好教师的好学精神还表现在他能随时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耻于下问,不耻于承认短处,纠正错误。信息时代的师生之间很难再严格区分谁为老师,谁是学生,很多领域,师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甚至学生会超越老师。这是好事,不必介怀。对于偶尔在学生面前露出的“短”,好教师能坦然面对,与学生欣然交流——教师谁不希望“青胜于蓝”呢?

好教师的好学精神还在于他不仅致力于教育事业,而且热衷于探索其他广阔的领域。好教师往往有自己个人的一片兴趣天地——不必强求与职业相关。他们往往能全力工作,全面发展,精彩生活。

好教师该是善学的。要教学生学习的方法,自身就先要善于学习。善学者才能善教。好教师的善学在于能广泛寻找学习的土壤。他们眼界是开阔的,可以向前人学,向同事学,向学生学,甚至向失败过的自己学。他们善于从生活中广泛汲取学习的养料。他们的生活无时无处不在学习。站在高处的雄鹰必然能孕育翱翔天空的族群。好教师的善学又在于能从教育者的角度来探索学习的奥秘,能将自己的学习所得注入到教育事业中。他们无时无处不学,就必让学生明白生活即学习的道理;他们循序渐进,就必教学生如何由浅入深;他们厚积薄发,就必使学生领会积少成多的意义。好教师的善学自然会在学生中领出一股善学之风。

篇3:做幼儿教师

宋运来, 江苏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 江苏省中小学优秀班主任, 江苏省教育科研先进个人, 现任南京市南湖第三小学副校长。长期致力于“张力语文”研究, 是国内“儿童漫画作文教学”的首创者与实践者。曾获全国示范课一等奖, 形成了“交往中突显民主, 探究中展现创造”的教学风格。

先后主持国家、省、市级课题8项, 在《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等发表教研文章180余篇, 多篇文章被转载。出版《中国儿童漫画与作文赏析》《影响教师一生的100个好习惯》《名师特色课堂研习》《什么是最有效的教学》《语文教学最需要什么》等专著18部。

人物故事

从10分钟的晨会课到全国示范课一等奖, 从三番五次地请求上课而不得的普通教师到享誉全国的著名特级教师, 这种巨大的人生跨越, 无疑让宋运来超越了自己。他的成功源于执著, 源于对教育的虔诚, 源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更源于他“做教师, 就做魅力教师”的理想追求。

魅力, 从一个梦想开始

一转眼, 宋运来已经工作5个年头了, 但还没有参加过一次县级语文赛课, 他认为这是自己专业成长史上的一件憾事。一天, 教研室老主任带领一帮各乡镇推荐上来的青年教师到宋运来所在的学校借班赛课。

渴望上课的他, 斗胆向老主任申请:

“我可以上一节吗?”

“哟, 不行呀, 你看这些名单都是乡镇选拔推荐上来的。”老主任说。

年轻气盛的宋运来翻看了一下赛课名单, 十分自信:

“我相信这里没有一个人可以赛过我的, 请给我一个机会。”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老主任和颜悦色。

“是金子, 如果不从泥土里扒出来, 它永远也不会发光的。”

宋运来不服气啊!这种“请求”不是作秀, 而是蓄积已满自信的追求与做魅力教师的自然流露。不服输的宋运来, 渴望上公开课的宋运来, 已经有了雄鹰高飞的向往, 而不甘心做在地上爬行的甲虫。他把目光投向了一般教师不屑一顾的小课。三次申请, 校政教主任才答应他, 面向全校班主任上10分钟的晨会课。那是令全校班主任耳目一新的晨会。接着又向教导处请求上20分钟的写字小课。和着音乐的节拍, 做着自编的写字手指操, 三言两语的字形点睛指导, 良好的坐姿, 令语文老师大开眼界……

相信每位青年教师在成长的道路上, 都渴望能够得到名师的点拨与教诲。宋运来也不例外。1999年11月21日, 在江苏金湖参加全省最大的征文赛事——“教海探航”颁奖会, 宋运来第二次见到仰慕已久的于永正老师, 晚间鼓足勇气说要拜于永正老师为师。

于老师语重心长地告诉他:“全国要拜我为师的人很多, 我觉得你还是看一看《教海漫记》中‘我与李建忠’一文或许对你有所帮助。”捧着于老师签名的那本《教海漫记》, 回到宿舍快速拜读了《我与李建忠》一文, 真如醍醐灌顶:一个人的成长, 内在动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靠他人, 靠名师的提携可以少走些弯路, 但关键还是要靠自己去学习、去思考、去实践与研究。

那天晚上, “做一个像于老师那样受师生爱戴的魅力特级教师”的梦想牢牢地在他心底扎下了根。从那天晚上开始, 他的生活就被“积极主动”“努力上进”“持之以恒”占据着。为了实现这个梦想, 他每天读书学习, 每天思考写作, 每天钻研探讨……

尽管没有形式上的拜师, 但通过《教海漫记》, 于老师成为了他永远的师傅。无论在他的作品里, 还是在课堂教学中, 都或多或少地打上了于老师的印记。

一个人一生中需要很多人帮助, 但能够影响一生的只有几个人, 还有就是你自己, 自己要能响应那样的“影响和帮助”。宋运来就是能响应“影响和帮助”的人。

工作第5个年头, 已是小学高级教师的宋运来, 在学校为青年教师举办的拜师会上, 十分诚恳地选择了比自己小一岁、职称低一级的朱友宏老师为自己的师傅。这是一个令许多人不解的举动, 但是在宋运来看来, 学习朱老师“清爽的语文课堂”“魅力的言语表达”, 与年龄、职称无关。

2002年, 宋运来成为当时江苏省最年轻的特级教师之一。他说, 当自己确立前进的目标后, 不仅要有坚忍不拔的毅力, 还要有创新精神与改革意识, 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彼岸。

开掘属于自己的课程

课程的本质是一种艺术, 艺术的本质在于探究, 已经成为特级教师的宋运来深谙此道。作为教师, 他知道比传授知识更重要的任务是创设教育情境。

2003年3月25日, 《参考消息》上一篇标题为《反思“非典”肆虐革除十大陋习》的文章引起了宋运来的注意。一口气读完这篇文章, 他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于是复印此文, 决定第二天课堂上就用这份材料。

师:同学们读了这篇文章, 想不想说些什么呢?

教师话音未落, 如林般的小手齐刷刷地举了起来。

……

生:今天我的心就像十五个吊桶打水, 七上八下似的。那“十条”陋习中的第3条, 好像说的就是我。

生:我们自然老师, 她一边讲课, 一边挖鼻孔。

……

下课铃声骤响, 面对学生大胆地把批评武器指向有陋习的教师这一课堂生成资源, 宋运来作出向教导处借用下一节课的决定, 于是便有了后边“写建议书”的精彩教学:

尊敬的X老师:

我们从报纸上得知, “非典”的流行, 竟然与我们人类的不良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老师是文明的传播者。您的一言一行是我们效仿、学习的榜样。假如, 您在上课时不随地吐痰、挖鼻孔, 我们大家会更加敬重您的。相信一部分同学的陋习也会在您的影响下自觉地改正。

大家冒昧给您提建议, 若有不当, 请您多原谅。

课程资源俯拾皆是, 就看教师能不能发现、识别和利用。宋运来敏锐地抓住了这个“非典时期”能够唤起学生兴趣、引发学生讨论和交流的材料, 使教学和社会生活、学生自身生活联系起来, 打造了一种能够促进学生想象、深入思考、认真讨论交流的教育情境。学生的道德认识在对陋习材料的读、议、写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这看起来有点“不伦不类”。但是, 这“不伦不类”体现出的是一种创造性, 冲破单纯以学科为中心的藩篱, 指向学生的发展, 为学生发展服务。只有这种“大语文观”, 才能开掘出如此有生命意义的课程资源。

基于“大语文观”的实践认识, 宋运来决定要“开掘属于自己的课程”。为了践行这一理念, 在力争“使每一个学生在书籍的世界里有自己的生活”的同时, 培养学生阅读的表达与创造力这一理念的引领下, 宋运来在学校里推出了“创造阅读”方案。“创造”和“阅读”是当今社会使用频率比较高的两个词, 宋运来把这两个词语链接在一起, 想不动心夺目都难。

“创造阅读”没有哗众取宠之意, 而是宋运来针对学生的阅读现状有所思而提出的有效阅读策略。他认为, “创造阅读”, 作为幻想文学的一个分支, 想象是其特有的精神特质, 宋运来借鉴其“创造阅读”的词语概念, 提出了基于学生表达的“阅读”新视野。此表达, 是在学生进行阅读的前提下, 激发学生自我口头表达或写作的“阅读篇章”。体现的是儿童的自我创作的“作品”, 非语文教师进行的指定“作文”。

为此, 他拟定了“创造阅读”四步曲:入场曲 (激发阅读兴趣) 、准备曲 (选择阅读材料) 、进行曲 (指导阅读方法) 、结束曲 (展示阅读成果) , 旨在学生的阅读多一点快乐, 少一点限制;多一点想象, 少一点刻板。这样的“创造阅读”无疑又给他“每天让学生带着喜悦回家。学期末, 让学生的口袋里装满信心与收获的喜悦。”的教学理念有了一个良好的载体。

永远以学生为主

永远以学生为主, 教师是为其成长提供优质服务的人, 满足其成长需要的人, 是宋运来作为魅力教师的自觉追求。

一个偶然的机会, 宋运来发现许多孩子爱看“口袋书”, 那些生动有趣、图文并茂的漫画书几乎是所有孩子的最爱。于是, 他把目光投到了具有强烈讽刺性、幽默性和教育性的儿童漫画上, 探索出一套儿童漫画作文教学法。为了这个“儿童漫画作文”, 他自费订阅含有漫画的各类期刊, 然后再沙里淘金, 淘出适合学生作文的漫画。

儿童漫画作文因为具有很强的现实性、生活性、趣味性和直观性, 学生移情其中, 必然有所感、有所思、有所乐, 近而感到如骨鲠在喉, 不吐不快, 尽情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已成为儿童的需要了。

宋运来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了各种愉快的情境, 时时引起学生的惊奇、兴趣、疑问、新鲜等情绪, 教学的每个环节都让学生期待, 学生想说不喜欢都难啊。

一位仅仅上了宋运来一节漫画作文课的学生在日记中写道:

我不太喜欢写作文。可是, 听了宋老师给我们上的一堂课, 我却喜欢上了习作。原来, 习作是那么的轻松、快乐。

那天, 宋老师给我们带来了四幅画, 有小兔、小猪、小狗, 还有小猴。宋老师让我们看图给动物们取外号。同学们纷纷举起了手, 给它们取了许多有趣的外号:“不吃饭”“见糖笑”“小眼镜”“吃糖迷”……老师说:“森林里的小动物们也给它们取了几个外号, 小兔叫‘见饭愁’, 小猪叫‘吃糖乐’, 小狗叫‘见饭逃’, 小猴叫‘近视眼’。”

……

宋运来用他的智慧创生了属于他的, 更适合于孩子们的儿童漫画作文课。

“儿童漫画作文是百花齐放的作文教学园地中的一朵奇葩, 它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出发, 不仅让学生轻松作文, 写下真实的内容, 而且它变枯燥乏味的作文为有兴趣地主动地写作, 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想象、思维、创新能力。”熟悉它的专家如是说。

2009年3月14日, 江苏省第四届凤凰语文论坛暨新课程习作教学研讨会在江苏海门实验学校举行, 宋运来应邀为与会的老师们献上了完整的两节三年级“想象作文”课。讲评课上, 令与会者出乎意料的是, 学生拿到手的习作居然没有评语, 更令老师们吃惊的是有的学生最后竟能得到200分的高分。

宋运来认为, 作文教学要关注最重要的东西, 这最重要的东西莫过于学生表达的欲望。在习作的讲评过程中, 尤其要处处呵护童心, 毫不吝啬对学生的赞扬。他说:“我们评讲作文, 不能‘鸡蛋里找骨头’而要‘骨头里找肉, 一旦有肉, 就要把它变成排骨’”。他认为, 分数、等第只不过是学生学习进程中, 催人奋进的鼓点, 而不是戕害学生心灵的“凶手”, 更不是前进道路上的羁绊, 否则它会使学生迷失了自我, 丧失了自信。

宋运来知道, 对成长中的孩子而言, 最大的损失不是考试分数、作文分数, 而是自信心的丢失。任何时候, 学生的自信和成功感都比分数重要。

在宋运来眼里没有笨孩子, 只有兴趣不同, 天赋不同, 需要朝着富有个性特征的方向发展的孩子。没有笨的学生只有笨的教法, 这话也许永远都是对的。永远以学生为主, 说说容易, 做到难, 它需要对教育事业的忠诚, 需要有对学生永远的爱。

做思想的行动者

宋运来是个有思想的人, 他的思想来自对自身的不懈思考:

教师要常常回头看看自己的课。下围棋高手每次大赛后, 总要进行“复盘”, 以寻找失败的原因所在。我们做不到“复课”, 但可以回头一看, 找成功之处, 增加信心, 找失败之处, 为后继教学打下禁行的印记;回头一问, 问学生。学生可能会说:我哪里明白了, 哪里不明白, 喜欢怎样学, 不喜欢怎样学。

他坚持“课中问”:

我能在课堂上察言观色, 判断学生的学习情绪状态吗?饱满的情绪和郁闷的状态, 我能一眼洞察吗?我在课堂上花费15分钟讲述, 而讲解不清, 是不是浪费学生时间?当学生需要给予思维点拨的时候, 我包办代替, 是不是有点“越位”?学生是“口能言”, 我不给他说话的机会反而絮絮叨叨, 是不是制造噪音?下课铃响了, 我还喋喋不休, 是不是很“唐僧”?

他的思想来自读书学习:

上世纪90年代, 学校里能看上报纸杂志是不成问题的。他所在的实验小学图书室里有很多专业期刊, 一到放晚学或周末时, 他就会借来几本回宿舍读一读。见到里面的新经验、好方法, 就摘抄下来。有时, 好文章篇幅太长, 实在抄不下来, 就请求管理员宽限几日, 或者撒谎, 说杂志弄丢了, 以留在身边反复阅读。以至于后来干起了窃学校杂志的“勾当”, 倒颇有些孔乙己风范。

赵国忠先生主编的《教师最需要什么——中外教育家给教师最有价值的建议》, 是又一本对宋运来影响比较大的书。首先吸引他的是封面上的一行小字:

教师到底最需要什么?是金钱?是名利?是学生的好成绩?还是家长的尊敬、社会的推崇……其实, 教师最需要的是一种快乐!是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发展自我、创造自我、成就自我的快乐, 这种快乐会净化你的心境, 使你越来越感受到活得有价值、有意义, 越来越能体悟到人生的真谛。宋运来说, 以前, 也曾努力思考这样的问题, 可是都流于浅层、限于瞬间;以前, 也曾在课堂上力求创新、在课堂上保持灵气, 可是没有做到持之以恒……宋运来真正明白了自己最需要什么, 明白了如何从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发展自我、创造自我、成就自我中获得幸福和快乐。

他的思想来自他对小事件的感悟:

教室墙角边有几盆不起眼的花, 花朵干枯, 只剩下一根茎;叶子黄黄的, 耷拉在盆沿。看上去, 这几盆花已经是“人老珠黄”、奄奄一息了。一天, 它竟引起一个名叫鲁瑶的孩子的注意。下课时, 她怯生生地向老师说要带一盆花回家去。老师很惊讶, 这盆属于班集体的花怎么会给你呢?孩子为何要花的问号一直挥之不去。第二天, 老师问这位女孩。女孩说:“老师, 您看这盆花挺可怜的, 我把它养好了, 明年春天再送到班里来。”一句“挺可怜的”话, 激起了教师心灵强烈的震颤……

那位送花给孩子们的老师就是宋运来。他由此感悟到:只有学生具有了人性的时候, 我们的读、写、算才显得重要。这件小事, 让他懂得了优秀教师都是有专业情操的人, 这种专业情操就是对学生的爱。这种爱, 它尊重生命, 关怀生命, 拓展生命, 提升生命。活在尊重和挚爱中的孩子, 身心才能是舒展的、和谐的。

他的思想来自与时俱进:

作为党员教师的宋运来, 提出了自己在教师岗位上的荣辱观:以上好每一堂课为荣, 以浮光掠影式了解文本、抄写教参为耻;以学习他人课堂长处为荣、以故步自封为耻;以心中有学生为荣, 以心里只有知识传授为耻;以有反思积累为荣, 以教学后“不反思”为耻;以教育好每一个学生为荣, 以放弃“后进生”为耻;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式教育为荣, 以简单粗暴式教育为耻;以尽职尽责为荣, 以“事不关己, 高高挂起”为耻;以善于沟通, 协同作战为荣, 以“封闭”式教育为耻。

他的思想来自他的笔耕:

《什么是最有效的教学——教师最需要掌握的问课品课艺术》一书的出版, 这是宋运来对自己教学工作的一个总结, 也是他一直都在寻求的一种“使教师可以少教, 但学生可以多学”的有效的教学方法。

《影响教师一生的100个好习惯》, 这是耗费五年心血编著的。这是一部细致而全面的“实践者的教育学”, 它成为全国广大中小学青年教师首选培训用书, 顺理成章。它告诉我们好习惯是做出来的, 而不是说出来的。

一路走来的宋运来, 虽然有着江苏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中小学优秀班主任”“红杉树园丁奖”“教育科研先进个人”等诸多光环, 但他时时都能感受到差距, 感受到一种自我超越的动力, 他仍然用始终如一的热情追寻着新的高度。他知道, 荣誉与压力同在, 光环与挑战并存。他时刻记着一位专家的话———“不因为昨天你不是特级教师就说明你水平低, 今天你成为特级教师, 就说明你比昨天水平更高, 真正的‘特级’在今后”。

篇4:做幸福教师,幸福做教师

一、职业生活和个人生活的失衡

自古以来,教师职业在我国一直备受尊重,有“天地君亲师”之说。在当代,教师更是被贴上了诸多令人肃然起敬的“标签”,如“蜡烛”“春蚕”“灵魂工程师”等。于是,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名义下,教师被要求是不能有个性的、不能犯错误,且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完人”。教师这个职业承载着社会太高的期待、太多的要求。

不仅如此,教师往往扮演的都是悲情诉苦的道德楷模,尤其是带有悲剧色彩的“蜡炬”“春蚕”,都要像类似于宗教祭品那样以牺牲自己为前提来谋他人之幸福,却鲜有教师有自身美丽人生的幸福体验,其人性界面上的本真生活遭受前所未有的压抑和排挤。社会大众一味要求教师奉献、付出,却漠视教师的生活情感需求。这种强烈的、单向的索取必然导致教师职业生活和个人生活的失衡,其劳动付出与实际地位、物质报酬间的心理落差增大。长此以往,教师就会产生消极心理,进而导致职业倦怠。

二、职业程式化和职业创新的失衡

中学教师一天的生活一般是这样的:早上7点钟走出家门,一直工作到晚上9点钟,才能回到家里。14个小时的工作时间中,作为老师,要完成找个别学生谈话,召集全体学生讲话,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参加各项教学活动等一系列工作任务。似乎越认真负责的教师,其生活和工作的状态越接近这样的描述。

目前,大多数中小学教师的生活重复而又繁杂。沉重的教学任务、不停的调研测试、过度的社会期待,再加上职评、考核等现实问题,导致很多教师身心疲惫。这种忽略了生命意义的、单调机械的生存方式,使广大教师失去了对自身价值的热切拥抱,失去了对教育目的的终极追求,失去了专業成长的能力创造。

三、职业理想和职业现实的失衡

目前,教育正处在从升学为本向育人为本的转型期,每个置身其中的教师都会经历不适应,经历各种各样的阵痛。同时,在这个转型期之中,个人的教育理想与社会的教育现实之间,必然存在着对抗。不符合教育方针、不符合教育规律、不尊重教育科学的现象必然存在。笔者认为,无论教师这个职业的取得是偶然还是必然,是主动还是被动,只要还在从事该工作,在作为谋生手段的基础上,就应努力再把它变成事业,寻求价值和理想,寻求到快乐和幸福是人生的必需。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培养自己的职业幸福感,实现人生的价值呢?

1.关于教师自身职业角色的认知和定位

教师也是人。社会上其他职业角色应该享有的、应该做的,教师也都可以做。教师可以将一生献给教育事业,但不能因此牺牲健康,牺牲家庭。当然,教师也是担负育人职责的特殊职业人。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产生着潜移默化的重要影响。因此,做教师其个人生活的底线是不对教育和学生造成负面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平衡好个人生活与职业生活的关系。

2.敢于探索创新,发掘职业幸福感

无意义的工作只会孵化出无意义的人。同样,今天教师生活的无意义,很大程度上源自教育教学工作的无意义。教师幸福离不开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离不开教师对职业和生命的热爱。

3.坚定教育信仰,追寻职业幸福

信仰是人的精神、生命、行为的终极依据,它从终极关怀上指导人类精神世界,在终极价值目标上给人提供一种内在的动力,是对人生最高价值和社会最高理想的反映、评价和把握。因此。具有信仰的人,一定是个内心自由、心灵幸福、生命丰富的人。

当前,教育正在经历着一场严重的“信仰危机”,由此给教师带来精神的痛苦、意义的失落和价值的迷茫,但教育需要有教育信仰的教师。教育信仰把教育理念转化到自己的教育行为中并贯彻始终,它能使教师坚定地认同教师职业及与这一职业相关的生活方式。更为重要的是,教育信仰能为教师提供强大的力量支持,引导教师在万花筒般的世界中拒绝各种诱惑,把自己所有的力量集中在教育理想的追求之中,并能从中体验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体验到人生的幸福。

篇5: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

教师首先要贵在一个“爱”字——修师爱。

著名教育家李镇西也说:“我的教育不为领导,不为职称,不为荣誉,只为着我乐趣本身。”是啊,我相信每位教师对学生都是冲满着爱的。不久前,我看到一位台湾女作家写的一篇散文《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她写道:“学校啊,当我把我的孩子交给你,你保证给他怎样的教育?今天清晨,我交给你们一个又诚实又颖悟的小男孩,多年后,你将还我一个怎样的青年?”这是母亲对学校的一种期待,孩子是家庭的未来,是母亲的未来。当然,更重要的是国家的重托,因为孩子终究是民族的后代。我深知:教师的爱是良知和责任,她能承受重托。教师的爱又不完全等同于母亲的爱。她不能一直搀着孩子“走路”,也不能把孩子抱在怀里,而是把孩子装在心里。他要学会洞察孩子,要了解每一个孩子,给予他及时的关爱。要给他们提供情感的支撑,真情会孕育力量,这种关爱是细微的,是延续的。

教师注意一个“宽”字——修师能师技。

篇6:“四做四不做”优秀教师

石井镇安乐小学

孙龙

2017年3月,按照费教党字〔2017〕4号文件《费县教育局2017年党建工作实施方案》精神,开展争做“四做四不做”老师活动这对于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说它是机遇,因为我们可以借着这次机会,加强学习强化观念争做学校“优秀教师、学科先锋、师德标兵、学生的良师益友”,不做“无德老师、无爱老师、无才老师、无为老师”。展示师德风采,树立教师新形象,为教育事做出贡献。说它是挑战,因为作为一名普通教师,要想不被淘汰,还需要学习更多的东西,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开展争做“四做四不做”老师活动,有力地体现了教师专业成长对品质提升工作的重要性。因此,作为教师队伍中的一员,我应该紧跟时代步伐,争做“优秀教师、学科先锋、师德标兵、学生的良师益友”的优秀老师。

一、指导思想:

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准绳,以更新师德观念、规范师德行为、提升师德水平为重点,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创家长满意的学校,做学生满意的教师”为目标,以“爱与责任”为核心,进一步深化师德建设,强化师德素质,建设一支能够担当起教书育人重任的让人民满意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二、目标任务 坚定信念爱岗敬业,爱校如家。坚守道德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无私奉献精神;深入学习文件精神端正思想态度,提升人格品质。

三、措施要求:

1、坚定信念,做一名好教师,一名受领导信任、受同事敬佩、受学生喜欢的好老师。

2、坚守道德,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学是师之骨,德为师之魂。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做好榜样的示范作用,要坚守自己的灵魂,不让外界的诱惑迷失了自己的本心。不管世事如何变化,不忘初心只有做一个真我。

3、终身学习,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更新的速度也在日益加快。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我要建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扎实自己的学识。做一个终身学习的教育者。

篇7:做幸福的幼儿教师

浏阳市2014年参评论文 单位:金刚中心幼儿园 作者:王晓琴 电话:83890135 幸福是避去苦难之后的时间,幸福没有痛苦的时刻,幸福是贫困中相濡以沫的一块蛋糕,患难中心心相印的以个眼神。

我自豪,我是教师!我光荣,我是幼儿教师!我阳光,我是一名快乐幸福的幼儿教师。

当我真正接触到孩子们的时候,并不是我想象的那么美好,刚开始时,面对着哭闹的孩子们,我不知道该怎么做,常常是刚哄好一个,另一个又哭起来了累的我精皮力尽。每当有孩子呕吐的时候是我最尴尬的时候,当我强忍着反胃的感觉用卫生纸为孩子抓完地上的呕吐物,会马上跑到卫生间,好几分钟自己的心情才得以平静。有时候,面对家长的责怪、不理解,会觉得自己很委屈,明明自己是用心对待孩子的,却得不到家长的认可。那时我就想:“幼儿教师这么苦、这么累,我怎么会想当一名幼儿教师呢?”等到静下心来去想这些的时候,会发现自己的工作做的还不够全面、不够好。慢慢,随着自己的努力,工作经验的积累,领导及同事们的帮助下,我也渐渐的成熟起来。看着身边的孩子没一天天、一年年健康、快乐的成长,曾经所有的挫折、委屈、苦累都化作浓浓的自豪和幸福。

随着学前教育改革的进程加快,社会、家长对教师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有的教师认为:自己辛辛苦苦、任劳任怨、兢兢业业,工作还受到批评,这让他们感到沮丧,有时甚至愤怒。面对一时的挫折和暂时的失败,教师要换个角度去审视它,学会勇敢地承受每一个挫折,微笑地面对每一次失败。

让我们学会享受,多一些从容淡定,多一些豁达,多一点微笑。这样,孩子会亲近你,同事会喜欢你,家长会尊重你,领导会欣赏你。幸福,因为我们是幼儿教师;幸福,因为我们每天忙碌而充实。幼儿教师要幸福,就要先学会享受!

幸福是什么?每个人的想法都是不同的,有的人认为有了金钱就是幸福;有的人认为没有烦恼就是幸福······我认为的幸福就是我阴差阳错的走上了我热爱的这份事业。一个人能选择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这就是我的幸福。我幸福,我选择了幼儿教育这一行业;更让我幸福的是,因为我身边有一群天真活波可爱的孩子。与幼儿在一起,是我最大得幸福。爱孩子和被孩子爱都是一种幸福。

幼儿教育工作最大的快乐是源于小孩的天真和可爱。慢慢地给孩子的爱多一些,孩子的回报也多一些。自从踏幼儿教育这一行,整日与孩子为伴,心中时常为孩子而感动,为他们的纯真、为他们的热情。和孩子相处,不需要伪装,只需要用自己最真诚的以面。你付出了,自然会有回报;你爱孩子,他们自然也会爱你。

在与幼儿交往中,当我们给予孩子爱时,孩子也以一份真诚的爱来回报老师。对于老师的付出来说,孩子的爱是最大得安慰和补偿,也是我在工作中体验到幸福的重要原因。曾记得以前有一次我和小朋友都在喝开水时,不小心把水滴在了衣服上,就在这时候,班里我认为很粗心、且又调皮的一个小男孩就走过来从我衣服上擦起一直擦到我的下巴。我真的好感动,原本这么粗心的人也会一直在关注我的一举一动。所以说不能一棒就敲死了,其实再难缠的孩子他们也在慢慢地改变,我们每天要用好的一面去看他。我们要默默地享受着这份由孩子传递来的幸福,这种无言的爱,我还有什么气可言。

我一直庆幸自己走对了路,如同电视剧中“上错花轿,嫁对了郎”我很庆幸是一名幼儿教师,能够生活在孩子当中,我变成了孩子王,我因孩子王而自豪、幸福。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虽然很苦,但没有苦哪来甜呢?大家说,对吧?在以后的工作中,我愿继续播下幸福的种子,做一个深耕福田的幸福教师。

世上有很多东西,给予他人时,往往是越分越少,而唯有一样东西却是越分越多。“那就是爱!”爱,不是索取,不是等价交换,而是付出,是给予,是自我牺牲。当你真正付出、给予后,带给你的将是你一样的爱。当第一次被掷地有声地称为“老师”时,我的惊喜与不安不知道该怎么表达,这是最美妙、最幸福、最荣耀的一瞬间。而那一瞬间总会环绕在我的耳伴,久久挥之不去。当我第一次站在孩子们面前的时候,一切都让我新鲜、好奇。看看这张脸、摸摸那个头,给我带来了一天的快乐和生机;每天傍晚随着一声声“老师,再见。"给我留下明天的希望之光。孩子们纯洁的心、圣洁的情、深厚的意,净化了我的心灵,激起了我对幼教事业深深地爱,当我把我最纯真的爱奉献给那一群群可爱的天使们时,他们带给我的也是无比的幸福和快乐。

记得刚刚走进园门,意气风发的我不再有单纯的眼睛,不在有燕雀般的喧哗,舔了几分安静,多了几分温柔。望着一张张嫣红的小脸,明亮、纯真的双眼,不需要太多的言语,我便执着地踏上了幼儿园这片圣神的净土,开始了我的幼教生涯。太阳在我沙哑的声音中升起,月亮在我黑色的眼眸中悬挂。朝起朝落,云长云消,岁月在淡泊苦涩中编织了多少美丽动人的故事。我年轻但不庸俗,我用年轻的心、绚丽的梦,撒播着所有的爱、所有的情。纯真的笑脸,滋润着我的心田,甜甜的歌声洗涤着我的心灵,我寻觅到了人生的重要的事,在一件件平凡、琐碎的小事上,品读着辉煌。拥有他们纯真的笑脸,使我快乐无比。

假如能再有一次机会,让我重新选择,我一定还选择幼师。这是我今生今世无悔无怨的选择!虽然有时我也会被家长误解,虽然有时我偶尔也有点冲动,虽然有时我也有处理问题不当的时候,可我知错会改。请不要轻易因为某一件事就妄下断语说我心理不健康,不阳光,我心理很健康,也很阳光,虽然我很清贫,但我又是最富有:因为我是春天撒播希望的人,我对秋收充满期盼。

篇8:做教师 更要做导师

做者和引导者。”所谓“导”就是引导启迪。做为一名小学语文教老小应师学该, 生是对来“刚说导, 学刚踏贵”, 入在教语引师文导, 应天该教地是的学

师一“导师”。、兴趣引导。兴趣是最

更好的老师, 是成功的良好开端。有了兴趣, 学生才能学得积极主动, 思维才会敏捷灵●潘要俊知活。活动就会变得苍白无力没有积极情感的投入, 。教认做趣师, 要努力使他们不断激发保学持生高的昂学的习学兴导习重的要同积任时极, 务性。就还是要因在培此, 教养教给学师学生的生爱一知学识习个师师的, 兴应在课前精趣和乐趣。做心准备为, 语在文课老

始就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

境, 如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情境创设, 能够使学生的学习更加主动, 也更有利于学生对文章内容及其所蕴含的情感的理解, 从而也实现了生活经验与语文知识学习的有机融合;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情境创设, 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者的各种感官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运用教材的内容进行情境创设, 使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运用语言描述进行情境创设;运用学生的好奇心进行情境创设, 引导他们进入一种探究状态。

二、学法引导。

学法引导是通过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从而自己学会知识, 由此培养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这里有几个关键词语:“引导……掌握”———可见必须在学习过程中引导、示范和指点;“学习方法”———必须要有方法论意识;“自己学会”———不是教师传授;“学习能力”———最终要养成一种技能、智能, 既掌握方法, 又善于应用, 更能养成习惯, 因此具有较高的学习效率。在教学中, 我注意到要有效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 必须做到凡是学生能自学的知识就应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学;凡是学生自己能够做到的, 就应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去做。每一种学法指导都应和每一个教学环节、每一种知识讲授结合起来, 让学生反复感知。有了一定的积累, 学生在广阔的认知背景中会自然形成质的变化。

三、思维引导。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我

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当教学目标明确后,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索。在教学过程中, 给学生明确的“导向”, 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参与思考, 寻找各种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 运用启发设问等多种方式,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发散思维、因果思维等多种思维技巧。当然问题的设计要富有思考性、挑战性。教师提出的问题不是现成的答案, 要经过探讨、合作、思维, 最终得到解决。设计的问题答案不是唯一的, 要给学生更广阔的思考和想象空间, 这样的问题才有价值, 才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问题的设计还要有思想性和趣味性, 培养思维能力是教会学生“会学”的关键。

四、习惯引导。

学生的好习惯来自于老师的悉心引导。语文学习是艰苦而复杂的脑力劳动, 语文学习目的的实现是一个长久的持续过程。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推动学习活动的精神力量, 也能够使学习过程简化和优化。而优良的学习品质不仅是克服困难、激发上进、推动学习的精神力量, 而且是使学习活动有效进行的重要手段。阅读的习惯一般包括:认真读书的习惯、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一边读一边圈点画记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课外阅读的习惯, 等等。阅读习惯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比较稳定的行为方式, 一经形成习惯, 这种行为方式就能成为学生学习活动中的一种倾向与需要。好的阅读习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叶圣陶先生指出:“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 都要使它成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 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表现出来, 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地应用, 好像出于本能, 一辈子享用不尽。”

五、价值观引导。

篇9:幼儿教师该做什么和能做什么

(一)幼儿教师的含义

幼儿教师是指在托幼机构中对学前儿童施加教育影响的专职人员。托幼机构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幼儿教师工作的特殊性,他既是整个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又是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引导者和支持者。随着学前教育的普及,幼儿教师对幼儿身心和谐发展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大。

1.幼儿教师在托幼教育机构中的作用

在托幼机构中,幼儿园班级是托幼机构对幼儿进行保育和教育工作的基本单位,也是幼儿在园生活与学习的主要环境和场所。班级由人员和物质两部分构成。其中,幼儿教师又是最重要的因素。幼儿教师在托幼机构中的主要作用是:(1)创设托幼机构的物质环境。幼儿教师根据学前教育的目标和本班幼儿的需要及身心发展的特点,因地制宜地为幼儿创设具有发展适宜性与文化适宜性的安全而丰富的物质环境。教师要注意材料的可选性,如果幼儿无事可做,则表明材料是不可选的;如果幼儿活动的积极性高,则表明材料是可选的。而文化适宜性主要包括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和对多元文化的认同,以及对文化多样性和差异性的理解和尊重。(2)组织幼儿园的活动。幼儿园既是幼儿学习的环境,又是幼儿生活的环境,幼儿的生活、学习、游戏等活动都要由幼儿教师组织。

2.幼儿教师在托幼机构教育中的任务

幼儿教师对所在班级的工作负责,根据《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幼儿教师的主要任务是:(1)观察了解幼儿,依据国家规定的幼儿园课程标准,结合本班幼儿的具体情况,制订和执行教育工作计划,完成教育任务。(2)严格执行幼儿园安全、卫生保健制度,并指导配合保育员管理本班幼儿生活和做好卫生保健工作。(3)与家长经常保持联系。(4)参加业务学习和学前教育研究活动。(5)定期向院长汇报,接受其检查和指导。

(二)幼儿教师的工作特点

幼儿教师的工作场所是专门化的托幼机构,对象是学龄前儿童。幼儿教师的劳动与其他工作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工作对象的主动性和幼稚性

幼儿既是“教”的客体,又是“学”的主体。学前期是人生发展的第一阶段,学前儿童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过程之中,其发展水平不高,具有形象思维、好奇、情绪不稳定等。幼稚而又具有很强可塑性的学前儿童对教师有很强的依赖性。教师的细心观察和照顾、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幼儿今后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2.工作任务的全面性和细致性

学前教育的任务是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其中对幼儿生活上的照顾对学前期儿童有特殊的意义,幼儿教师对幼儿的养护、照料是幼儿教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这一过程中对儿童进行教育。从早晨入园时的晨检到下午离园时的叮嘱,幼儿在幼儿园一日生活的每个环节都离不开幼儿教师的关心、照顾和指导。幼儿教师不仅要关心幼儿的吃、喝、拉、撒、睡、穿和玩,还要设计、组织、实施教学活动。总之,幼儿教师的工作十分琐碎、具体,这不仅需要爱心,更需要幼儿教师的耐心和细心。

3.工作过程的创造性

幼儿教师需要创造性的工作,主要受两个因素决定。一是幼儿本身的特点。幼儿教师面对的是来自不同家庭背景,入园前有不同的教养经历,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和发展水平的学前儿童。要针对每个儿童的特点,考虑儿童的兴趣、本园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创造性地选择活动内容,设计教育活动,因材施教。二是学前教育的特点。由于幼儿不断地发展变化,幼儿教师的工作就要不断地调整内容和速度,以跟上幼儿发展的步伐。幼儿教师应善于观察、善于创新,实行弹性计划,计划依幼儿而变,依环境而调整。

二、与幼儿互动的策略与方式

(一)有效的师幼关系及存在的问题

良好的幼师关系必然是有效的,所谓师幼关系的有效性是指在师幼互动中,教师能够了解幼儿的兴趣、需求,了解幼儿的原有水平,把握幼儿的年龄特点,分析幼儿可能遇到的问题,了解幼儿的真正困惑,找到幼儿发展的真正增长点。针对幼儿实际,引导幼儿与环境、与老师、与同伴积极互动。通过互动,促进每一名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

1.目前师幼关系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在角色定位上,幼儿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师幼互动是教师与幼儿之间的相互作用,教师和幼儿都是互动的主体。在实践过程中,一些教师对幼儿发起的互动信号注意不到或反应淡漠,这种经常的低敏感反应会抑制幼儿与教师深入互动的动机和可能,直接影响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影响师幼互动的整体性质。

其次,在互动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上,由幼儿发起的下对上的请求、征询、展示、汇报、求助和告状等较多,具有明显的上行型特点,而平行的、同等水平上的互动,如发表个人见解、与教师共同游戏、主动替教师做事等较少;由教师发起的上对下的要求、提醒、帮助、指导较多,具有明显的下行型特点,而对幼儿的关心、抚慰、平等的交流、征询和让幼儿帮助做事较少;对幼儿生活照顾较多,留给幼儿自理、自立的机会,鼓励、引导他们独立、自主较少;有计划地对幼儿进行教育指导较多,适时、灵活地把幼儿的兴趣和意愿转变为教育,引领幼儿进行自我建构较少;在教学活动中发生的互动较多,在生活和游戏中发生的互动较少;教师与幼儿集体发生的互动较多,与个别幼儿发生的互动较少等。

2.利用日常生活时机和幼儿互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许多有价值的“教育时刻”,利用这些机会与幼儿进行生活中的教育,是一个非常自然的过程,容易让幼儿接受。

(二)有效师幼关系的建构策略

1.奠定师幼关系的良好基础

幼儿走出他熟悉的家庭,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就是去幼儿园,这可谓是其人生中一次重大的转折,所以建立幼稚师幼关系的第一步就是要帮助幼儿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消除分离焦虑,这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幼儿园教师是幼儿接触到的第一个社会化的“权威”,教师如何对待幼儿,教师与幼儿之间形成的师幼关系的性质会影响幼儿今后的人际交往。

对幼儿的哭泣不能置之不理,更不能训斥威胁。教师可以坐在幼儿的身边,给幼儿擦擦鼻涕、眼泪,抱一抱幼儿,和幼儿一起玩一会儿。等幼儿情绪稳定后再离开,还要注意解释离开的原因。同时,教师对幼儿好的表现要及时给予表扬,做到及时强化。教师的关心、爱抚会使幼儿感到有安全感,获得情感上的满足,使幼儿能够接纳教师,把教师当作陌生环境中可依靠的保护者,为良好关系的形成奠定最初的基础。

2.以亲切、平等、尊重的态度积极主动地与幼儿交往

教师与幼儿交往的态度影响师幼交往的效果与师幼关系的性质。良好的师幼关系一方面可以使幼儿在心理上消除对教师的隔阂,接受教师;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幼儿感到教师的关注,密切师幼关系与情感,并要经常使用协商、建议的口吻与幼儿谈话,教师的表情、语气、姿态、动作应体现出对幼儿的尊重与信任,并创造条件让他们经常获得成功的体验,使幼儿能从老师和小朋友那里得到积极的反馈,感受到自己是受欢迎的。

3.与幼儿进行有效的沟通

教师的言语和发出的信息要简明易懂,以适合幼儿理解的方式,使幼儿明白所发出信息的真正含义。教师还可以通过眼神、微笑、语调等非言语的方式传达对幼儿的爱、关怀、支持和鼓励。教师不仅要自己说,还要学会倾听和观察,用积极主动的倾听方式鼓励幼儿说,理解和分享他们的想法与情感,并注意对幼儿发起的交往行为做出及时、适宜的反应。

4.对幼儿活动的内容和方式感兴趣

教师要向幼儿传递一种信息:你们是重要的。对幼儿活动的关注和感兴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情感和态度,其外在表现是教师与幼儿交往时所处的位置,他的身体朝向、手势、面部表情,甚至所用的感叹词。

5.宽容对待幼儿的过失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是身心发育还未成熟的幼儿,但是教师批评幼儿时的态度及采用的方式方法不仅影响实际的教育效果,而且影响所建立师幼关系的性质。在教育实践中不难发现,如果教师过于严厉地批评幼儿,甚至对经常犯错的幼儿动辄训斥,那么其结果或者是幼儿害怕教师,并与教师疏远;或者是幼儿产生逆反心理,进而与教师对立。可见,教师对幼儿所犯错误处理不当会对和谐师幼关系的建立产生消极影响。

6.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

群体生活是幼儿在托幼机构生活的一个主要特点,也是教师应当重视利用的教育资源。这也有利于教师的组织和教育,使教师有可能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与幼儿对话、沟通,倾听幼儿并理解幼儿,在与幼儿的交往中更多地关注幼儿的需要、兴趣、观点和见解,有利于良好师幼关系的形成和发展。

因此,教师应当重视幼儿同伴的相互作用,为幼儿同伴交往与合作创造条件,鼓励、指导、帮助和促进幼儿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从而营造师幼间和谐、宽松和支持的氛围,为良好师幼关系的建立奠定基础。

7.帮助幼儿摆脱不良行为习惯

幼儿的性格、认知能力,尤其是行为特征往往是师幼关系形成的前因。因此,教师应增强发展性反应意识,对于具有不良行为特征的幼儿要有耐心、有恒心,并且要经常对自己与班级每个幼儿建立师幼关系进行反思,当发现自己与某些幼儿建立的是不良的师幼关系时,应从改变自己对幼儿的态度和行为入手对不良师幼关系进行主动调整。

三、学前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合作

1.有利于学前教育整体功能的发挥,提高教育的整体效率

学前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根据美国学者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儿童的发展受各种与其产生直接或间接联系的因素和系统的影响。家园的充分合作才能形成一个优质的教育平台,以发挥学前教育的整体功能,提高教育的整体效率。

2.有利于儿童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形成健全的人格

儿童的身心全面发展包括德、智、体、美的全面和谐发展。一方面,家庭教育具有很强的主观性、随意性,容易造成大部分儿童的片面发展,需要幼儿园的指导。另一方面,儿童刚柔相济、健全人格的塑造需要男性家长的参与,以弥补幼儿园女性一统天下的格局。因此,幼儿园也需要家长的配合。

3.有利于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为儿童创造最佳发展坏境

每个儿童被送进幼儿园的那一刻都是一张白纸,是受其各自家庭背景影响的个性不同的个体。同时,家长的理念不同、对幼儿园教育的认识也不同,若没有与幼儿园达成共识,则会导致儿童在成长发展过程中出现很多困惑。

4.有利于更好地利用家庭资源为学前教育注入新鲜血液

家长对幼儿园教育的重要作用,不仅体现在个别幼儿教育问题的沟通以及教师对家庭教育的指导上,还体现在家长不同的教育背景和不同的职业状况方面,这是幼儿园重要的教育资源。比如,可以让高学历的家长给幼儿教师开展不同学科领域的“家长进课堂”,让当警察的家长给幼儿园孩子讲一堂安全知识教育的课等。

总之,家园合作能够为幼儿的健康、和谐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没有家园之间良好的合作、衔接,会损害幼儿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刘焱.学前教育原理[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刘晓东,卢乐珍.学前教育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107.

上一篇:王爽语言课程设计一代码下一篇:随便的近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