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农业大学红会简介

2024-05-16

青岛农业大学红会简介(精选6篇)

篇1:青岛农业大学红会简介

青岛农业大学红十字会

组织简介

青岛农业大学红十字会(简称青岛农大红会)成立于2009年,在校团委的指导下开展志愿服务工作的红十字组织。长久以来,秉承了“人道、博爱、奉献”的宗旨,经过多年的摸索实践和不断创新,青岛农大红十字会已经逐步形成以应急救护志愿服务、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助老扶残志愿服务、同伴教育志愿服务四个服务体系为核心的特色志愿服务活动。以爱心付出为出发点,以会员利益为中心,以志愿服务为内容,通过整合人才队伍,开展特色活动,打造品牌项目,将红十字会的宗旨、精神贯彻到底,在校内外展现她独特的魅力。

在总共上百次的活动中,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上千人次,拓宽了学校志愿服务工作空间,创新了志愿服务工作模式,推进了志愿服务特色品牌建设,同时也有利于志愿服务工作长效机制的建立。我们在志愿服务方面不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呈现了对志愿服务的热爱和贡献。其足迹遍布学校周边社区、学校和青岛各地,与青岛市红十字会、青岛市高校红十字联盟、青岛市中心血站、青岛市无偿献血总队、城阳区红十字会、城阳区疾控中心、夕阳红敬老院、城阳特教中心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联合青岛市中心血站,每年两次在学校开展“用青春热血〃为生命加油”无偿献血活动,累计献血人数达6375余人,献血量达2326000ml余毫升;定期走进敬老院和社区,对老人和残疾人进行服

务,六年来服务次数达80余次,受益人数1000余人;在各个疾病防护日宣传讲解有关疾病防御、卫生安全、人道博爱、环境公益等方面的知识,累计发放宣传材料3万余份;面向在校师生、社区居民、外来务工人员进行定期、定时、定点、定量的专业救护培训;成立初级应急救护培训队在各种体育赛事等活动中组建应急救护服务站,累计开展初级应急救护技能培训达230次。

2014年3月,《关爱生命健康 普及救护知识》应急救护项目获中国红十字总会审批立项,获得资助金额一万元。近年来获“青岛市高校红十字志愿服务优秀团队荣誉称号”、“山东省第七届志愿服务先进集体百强之一”、“城阳区红十字系统先进集体”、青岛农业大学第四届社团文化艺术节“我最喜欢的社团”荣誉称号,连续两年获得“青岛农业大学精品社团”、100余名志愿者被评为青岛市红十字会星级志愿者。

活动介绍

一、无偿献血:

宣传无偿献血知识,普及无偿献血教育,开展无偿献血活动,倡导同学们关爱社会、关爱生命、乐于奉献。在应急情况下组织发动无偿献血,满足医疗急救和临床安全用血需求,体现大学生志愿者“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

1、成立了城阳区首支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服务队;

2、联合青岛市中心血站,每年两次在学校开展“用青春热血〃为

生命加油”无偿献血活动。

3、定期组织志愿者参观中心血站,了解血液制备、用血等方面的详细情况;

4、定期开展“唱响生命音符〃传递心灵感动”造血干细胞采样活动,累计参加采样的人数达150人;

5、定期邀请青岛市无偿献血红十字志愿者总队宣传招募大队定期开展的无偿献血知识培训,培训人数多达1200余人。

6、周末服务城阳区国货献血车,六年来共计180余次,服务献血者多达3000多人,服务工时达180000余小时;多次在世纪公园、国货进行无偿献血宣传,发放宣传单页16000多张,普及人数达一万余人。

二、助老扶残:

定期走进敬老院和社区,对老人和残疾人进行服务,发挥红十字青少年在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中的作用,增强社会责任感;坚持每个志愿服务队伍都有对应的服务单位,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服务活动。

1、和青岛市城阳区“夕阳红”敬老院建立长期服务联系。以“关爱夕阳红,温情伴您行”特色服务为重点,定期、长期以各种方式探望老人,给他们带去心灵上的慰藉,让他们感受到青少年的朝气和社会的温暖,得到社会的一致好评。

2、与城阳区特殊教育中心、“圣之爱”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心合作。折翼的天使同样美丽,呼吁更多的人来共同来关注这样一个群体——残障儿童。定期组织志愿者去特教中心和有身心障碍的小朋友们

一起做游戏,一起聊天,帮住医生为他们做康复训练让我们付出更多的爱和理解,让他们感受相同的关爱和童年,让每一朵花都在阳光下快乐绽放。

三、同伴教育活动:

同青岛市红十字会、城阳区红十字会、城阳区疾病控制中心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在于世界艾滋病日、防结核日、爱眼日、爱耳日、5.12防震减灾、雷锋日、妇女节、植树节、无烟日等节日的宣传,为大学生们讲解有关疾病防御、卫生安全、人道博爱、环境公益等方面的知识,并在各项活动中取得骄人成绩。,例如每年的艾滋病、结核病、爱眼日系列宣传活动,得到半岛都市报全程报道,并被多家媒体转载浏览。活动形式涉及培训、晚会、宣传、社会实践等多方面,年均受众涉及青岛高校学生、城阳区居民、农民工群体等。我们相信,聚沙成塔,一个人的力量是微小的,我们相信弱小的烛光只要足够多,同样也会照耀大地,温暖人心。累计共发放折页、宣传彩页、明白纸等宣传材料32000余份,影响上千余人。

四、应急救护:

积极整合校内外资源,发挥校外志愿服务基地优势,面向在校师生、社区居民、外来务工人员进行定期、定时、定点、定量的专业救护培训。邀请专业讲师,采取理论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讲授应急救护知识、心肺复苏、气道梗阻处置、创伤救护、现场应对常见急症、逃生避险等应急技巧,帮助大家掌握应急救护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发放相应有效证书,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处理突发事故的能

力。应急救护队在迎接新生、校运动会、各种体育赛事等活动中组建应急救护服务站,为可能发生的意外做好应急工作。我校红十字初级应急救护培训队,累计开展初级应急救护技能培训230次。

五、户外志愿服务:

我们不仅将大学校园内的宣传作为我们的责任,同样外面更为广阔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义务和任务。所以我们近年积极拓展校外项目,例如为很多国际、国家、省、市级区级活动提供志愿者,全运会、亚沙会、山东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城阳区市民节、区运动会、青岛市登山节、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国际蓝莓大会、国际半程马拉松赛、世界休闲体育大会等活动,都有我们组织的骨干或会员参与其中,担任医疗以及其他岗位志愿者。与中国海洋大学,青岛科技大学等大学校园组建了青岛高校红十字联盟,共享人才,共享资源,共享信息,并共同开发了远程支教的项目,在节假日去偏远贫困地区义务支教,为那里的孩子带去知识的慰藉。

六、暑期社会实践。

志愿者“持证上岗”赴城阳实验中学、新市民家园、城阳公交公司、盈园广场、百姓乐园、养老院、社区和街道以及本校各个学院,面向初中学生、外来务工人员、公交司机、社区居民、老人等开展防溺水、中毒、中暑,简单包扎、心肺复苏等急救技技能推广活动。得到各个实践地点负责人和参与活动的居民、学生的一致认可。同时受到媒体的宣传报道数量达42篇,这不仅是对我们志愿者的认可,也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初级应急救护技能。例如国家级媒体中国人道网、中国青年网校园通讯社、中国高校公益联盟分别对“关爱生命健康 普及救护知识”这一主题进行了报道;省级媒体山东省学生联合会也在微博上对我们的实践活动践行了报道;我们在城阳实验中学和城阳公交公司开展的应急救护技能培训得到了半岛都市报的报道,青岛网络电视台和青岛红十字会也不约而同的对“青岛农大红十字会走进中学进行应急救护培训”这一活动进行了报道;区级和校级的媒体微博报道也得到了大家的纷纷支持和宣传。

相比于其他志愿者协会,我会最大的优势之一就是外部资源丰富,并且利用这些资源开展了众多特色活动:

1、青岛市红十字会

每年联系青岛市红十字会在学校开展应急救护培训活动;再次,在新生入学、校运动会、军训等时候,联系校医院建立应急救护小站为同学们服务。

2、城阳区红十字会

我会和城阳区红十字会紧密联系,在其帮助下开展了许多意义丰富的公益活动。譬如:募捐、市民节、城阳区运动会、植树节、登山节等活动。

3、区疾控中心

我会每年联合区疾控中心开展“青年教育”活动,特别是每年艾滋病、结核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系列活动‘

4、夕阳红敬老院和特教中心

这是我会的常规活动,我会定期组织志愿者给老人们带去关怀与温暖,利用所长定期为老人测血压,建立血压档案。

5、青岛市中心血站和青岛市无偿献血总队

我会每学期都会联合市中心血站和无偿献血总队开展无偿献血活动、造血干细胞采样、志愿者到国货服务的活动以及宣传活动,曾受到半岛都市报报道。

6、青岛市高校红十字联盟

我校作为青岛市高校红十字联盟创始组织之一,积极参与高校联盟组织建设,联络各校资源,实现资源共享。高校定期开展会议,共同探讨高校红十字会的发展规划与长期发展。荣誉:

1、山东省第七届志愿服务先进集体百强之一

2、贺俊涛获2010年度红十字优秀应急救援志愿者

李千钟、接铭帅获2010年度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优秀学员 3、2011年度 城阳区红十字系统先进集体

4、青岛农业大学第四届社团文化艺术节“我最喜欢的社团” 5、2010-2011学年 青岛农业大学精品学生社团 6、2011-2012学年 青岛农业大学精品学生社团

7、两年间90余名志愿者被评为青岛市红十字会星级志愿者 8、2012年度 获青岛市高校红十字志愿服务优秀团队荣誉称号 9、2013年11月 青岛市无偿献血宣传教育基地挂牌暨青岛市无偿献血红十字志愿者总队青岛农业大学中队成立仪式 10、2014年3月《关爱生命健康 普及救护知识》应急救护项目获中国红十字青少年社会实践项目审批立项 11、2014年4月 我校李敏同学荣获青岛市无偿献血高校爱心联盟演讲比赛二等奖 12、2014年5月 我校刘婷同学荣获第十二届青岛市高校红十字志愿者演讲比赛一等奖 13、2014年获得城阳区9月份“城阳好人”荣誉称号 14、2014年10月获得首届山东省大中专学生社团节山东省高校学生社团研讨会社团报告评选中获得社团优秀展示奖 15、2014年“关爱生命健康、普及救护知识”暑期社会实践获我校社会实践“优秀服务团队一等奖”荣誉称号 16、2014年被聘为青岛农业大学先进典型事迹宣讲团成员 17、2014年国际志愿者日青岛农业大学展板大赛获得二等奖 18、2014年“关爱生命健康、普及救护知识”暑期社会实践被评为省级优秀团队 19、2013——2014学年获得 青岛农业大学十佳社团 荣誉称号 20、2014年获得 青岛市无偿献血优秀志愿服务中队 荣誉称号 21、2015年1月获得“2014年度城阳好人之星”荣誉称号 22、2015年6月获得“第二届社团展优秀社团” 23、2015年7月“美丽的童年无伤害”项目获得青岛市华泰公益基金会志愿项目重点项目支持 24、2015年7月“关爱渔民健康,共建安全港湾”项目获得中国红

十字总会立案批准 25、2015年9月“美丽的童年无伤害”青岛农业大学红十字会2015暑期社会实践团获校级优秀实践团一等奖 26、2015年10月获得“2015年百团纳新评比一等奖”

篇2:青岛农业大学红会简介

青岛农业大学红十字会学生分会(简称青农红会)是青岛农业大学的红十字组织,在校团委的领导下和志愿者联合会的指导下开展工作。一直以来,她秉承了‚人道、博爱、奉献‛的宗旨,健全并完善包括助老扶残、应急救护、外语翻译、博爱家园、无偿献血、造血干细胞采样宣传、文化宣传等在内的一系列特色服务,以红十字会特有的仁爱精神,在青岛农业大学这个美丽的校园中展现了她的独特魅力。

为确保组织内各项事务井然有序,分工明确,活动丰富而具有特色,青农红会于二○一○年○九月二○日正式改组,成立学生理事会;以爱心付出为出发点,以会员利益为中心,以活动开展为内容,积极团结会员,开展活动,将红十字会的宗旨、精神贯彻到底,将爱传播到校园的每个角落。自2009年以来,青岛农业大学红十字会依托学校资源,建立红十字初级卫生救护培训队,在学校开展宿舍安全、避险逃生、卫生救护、疾病预防、居家护理等知识的培训;到社会上为贫困山区等生活条件差的地区进行募捐,积极调动更多的人加入到公益事业中去;依托学校资源和社区资源,针对学校同学和附近社区居民的需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宣传红十字法,传播红十字会基本知识,建立红十字文化宣传队伍;和医院协商,成立博爱病房,协助医生护士为病人进行服务;联合青岛中心血站,定期在学校开展‚用青春热血〃为生命加油‛无偿献血活动;开展以‚唱响生命音符〃传递心灵感动‛为主题的捐献造血干细胞活动,成立了城阳区首支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服务队;组建外语翻译志愿服务队,走进机场等外国人多的地方进行交通

疏导及其它工作;定期举行同伴教育培训,使广大青少年对同伴教育有一个新的认知;定期走进敬老院和社区,对老人和残疾人进行服务,并和青岛市城阳区‚夕阳红‛敬老院建立长期服务联系,得到社会的一致好评;发挥红十字青少年在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中的作用,坚持每个志愿服务队伍都有对应的服务单位,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服务活动。

其中,尤其以‚关爱夕阳,温情伴您行‛特色服务为重点,定期、长期以各种方式探望老人,给他们带去温暖和关爱;以‚以爱之名,携手‘艾’人,点亮反歧视之光‛为精品活动,和青岛农业大学你我青春健康协会呼吁大学生乃至社会一起关爱艾滋病患者这一特殊群体!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用青春热血,为生命加油‛为定期活动,联系青岛市中心血站,给大家提供一个学习无偿献血知识和进行无偿献血的平台,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以学期各种培训为保障,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志愿服务知识和能力!

成立至今,青岛农业大学红十字会大面积进行活动策划、宣传及组织,在工作中拼出自己的特色、品牌及组织效应,提高了在校园中的知名度及影响力。而且,下大力气整合人才队伍,将青岛农业大学红十字会打造成有素质、有内涵、有能力的精英团队。对于广大会员,则从平时的活动中进行锻炼、培养,全面提高会员素质!

篇3:青岛游泳跳水馆简介

青岛市游泳跳水馆位于银川东路3号青岛市体育中心内, 由青建集团总承包施工, 是承接2009年第11届全运会的重要场馆。其造型取意“贝壳”, 较好地融入海的元素, 既与滨海城市风格相吻合, 又体现出与体育馆构成“宝贝”组合的设计理念。

1 工程规模及设计标准

本工程为多层坡地建筑, 包括游泳跳水馆及其周边配套商业设施。。规划总建筑面积46 787 m2, 建筑基底面积24 823 m2, 其中游泳跳水馆建筑面积32 129 m2 , 配套商业设施建筑面积9 701 m2, 总座席数3 015座, 建筑高度31.00 m。工程等级为一级, 体育建筑等级为甲级, 可举办全国性和单项国际比赛, 结构设计年限50年, 耐火等级二级, 地下室部分耐火等级一级, 抗震设防烈度6度, 防水等级Ⅱ级。

停车场停车库主要集中于车行道路两旁, 可以便捷地到达停放地。停车库建筑面积4 957 m2机动车停车位250辆, 其中室外机动车停车位81辆, 室内机动车停车位169辆, 三层台地因为连接城市道路银川西路与体育中心规划道路, 故而大量停车位集中于此台地上。沿道路北侧设置26个停车位, 其中转播车位3个, 残疾人停车位4个, 沿道路南侧商店背后停车库共设置169个停车位。滨湖路临湖一侧共设置49个停车位, 其中残疾人停车位2个。另第四层台地上东、西各设置2个运动员停车位及一个残疾人停车位。整个游泳跳水馆共设置250个停车位。

绿化景观设计依托竖向设计及各层台地的功能进行布置, 或处理成屋顶绿化, 或处理为人行广场, 或处理为滨湖景观带, 形成绿树掩映, 碧波荡漾, 富有生机的景观环境, 活化了周边的城市机能。

2 平面布局

游泳跳水馆-10.650标高设置了儿童戏水池及其相应的淋浴更衣、贵宾入口及相应的淋浴更衣、商务包间入口、设备机房、配套商业设施等功能用房。-7.800标高为水处理机房等设备用房。-5.400标高主要布置运动员 (赛后为大众) 入口、淋浴更衣、设备用房、蹦床训练房、配套商业设施。±0.000标高布置了贵宾入口、新闻媒体入口、组委会入口、工作人员入口、器材入口及主要的跳水池、比赛池、热身池等比赛场地。围绕比赛场地是运动员检录厅、兴奋剂检验室、医务室、组委会办公用房、器材库、媒体用房、混合采访区等辅助房间。观众主要出入口位于5.100标高, 可通过第四层台地的人行广场进入, 并经观众休息厅猫洞进入各看台区域。4.200标高为组委会办公及商务包厢层。7.470及8.400标高层为咖啡厅等休闲区。16.400标高为声控、光控、评论员室等功能用房。

3 游泳池水处理工艺

游泳池水处理分物理过程和化学过程两部分, 这两个过程在游泳池水处理过程中缺一不可。

物理过程是游泳池水通过循环水处理设备的过滤作用使池水得到净化。化学过程是指在池水循环的同时加入化学药剂对其进行消毒、絮凝、除藻等处理, 再通过物理过程的作用使池水清洁又卫生。所以, 只有这两个过程同时进行才能保证池水的水质达到国家/FINA标准, 并通过卫生防疫部门的检验。最重要的是游泳者能真正达到健身目的, 而不会被传染上疾病。

游泳池池水处理及处理后水质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游泳池池水应采用循环净化处理方式, 以满足卫生和环保的需要;

●池水的循环应保证净化后的水能均匀到达泳池的各个部位, 且被使用过的水能迅速有效的被回收;

●不同用途的泳池应分别设置各自独立的循环净化系统;

●池水的感观状态良好;

●池水中不得含有超过标准的病原微生物、细菌;

●池水中所含有的化学物质含量不得危害人体健康。

目前新建人工游泳池项目, 其初次充水、重新换水和正常使用过程中的补充水几乎均为城市市政自来水, 其原水水质应首先满足最新的《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GB5749-2006的要求。因此游泳池水处理工艺因其原水水质及处理后水质要求的相对稳定性, 属于水处理分类中较为成熟的一种, 而且处理工艺趋向于同一性, 具体说明如下。

游泳池水处理的主要工艺组成分为“循环系统-过滤系统-加热恒温系统 (多适用于室内游泳池) -投药消毒系统-水质监测及控制系统”等五大部分;近年来随着国内体育场馆的软硬件设施与国际标准的逐步接轨, 对游泳场馆处理水质要求的提高, 促进了游泳池水处理工艺的进一步发展, 多数新建场馆在原有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增加了“臭氧消毒深度处理系统”, 形成具有可针对满足国际FINA标准水质要求的新工艺:“循环系统-过滤系统-臭氧消毒系统-加热恒温系统 (多适用室内游泳池) -投药消毒系统-水质监控及控制系统”。

通过对水源的分析, 依据设计规范和水质标准、针对该工程重点要求, 做出如下水处理工艺流程设计:

池水的预处理 (隔除毛发、大颗粒杂质) -池水的硅藻土过滤-池水的臭氧接触反应-残余臭氧、杂质的活性炭吸附-池水加热和恒温自动控制-池水pH调整-池水的长效氯消毒-池水的布水 (池水完成处理回到泳池)

以工艺流程划分, 并结合系统工艺设备, 本系统可分为八个步骤 (可同时对照图1水处理工艺流程图) :

①池水的循环 (主循环水泵、管路) ,

②池水的预净化 (毛发收集器预过滤) ,

③池水的微絮凝机械过滤 (可再生硅藻土过滤器精过滤) ,

④池水的臭氧接触、氧化、消毒 (臭氧发生、反应装置) ,

⑤池水残余臭氧的活性炭吸附 (活性炭吸附罐的吸附过滤) ,

⑥池水的加热和恒温自动控制 (板式换热器、全自动温控系统) ,

⑦池水的pH值调整 (计量泵投加pH值调整剂) ,

⑧池水的长效消毒 (计量泵投加氯制剂) 。

以设备组成划分, 本系统可分为六个子系统:

①池水的循环系统,

②池水的过滤 (净化) 系统,

③池水的加药、水质平衡系统,

④池水的消毒系统 (全流臭氧+氯制剂) ,

⑤水质自动监测和控制系统,

⑥池水加热和恒温控制系统。

比赛池、跳水池和训练池采用“逆流式循环方式”:

所有的泳池循环水溢过池岸流入溢流回水槽汇入集水井, 再通过回水管进入均衡水箱。主循环水泵 (自灌) 从均衡水箱中吸水, 在每台水泵入口前均设置有毛发收集器对池水进行预净化以去除毛发等大颗粒杂质。每台水泵对应一台可再生硅藻土过滤器, 在水泵的驱动下池水被送入可再生硅藻土过滤器机械精过滤。值得注意的是, 采用硅藻土过滤可不必投加絮凝剂。滤后池水进行全流量臭氧消毒 (本项目设计臭氧投加率:0.8 mg/L) , 经臭氧混气机器搅拌混合后, 送入臭氧接触反应罐进行充分接触、反应 (接触反应时间:≥2 min, CT值≥1.6) 。对池水中未反应完的多余臭氧气体需利用活性炭吸附罐予以吸附, 并可利用活性炭对循环水的浊度、色度、异味进一步深度处理。

由于日常使用过程中, 室温要求比水温高2 ℃, 游泳池水的温降通常只有1~2.5 ℃, 多采用间接式池水加热方式, 只需对25%左右的循环水进行加热, 然后再将这部分经过加温池水与未经过加热的循环水充分混合, 且被加热后池水的出水温度不宜超过40 ℃。恒温控制由全自动温控系统调节热媒流量, 可实现实时恒温控制。

在系统末端投加pH值调整剂和长效消毒剂, 调节池水的pH值, 并使游泳池水具有持续消毒能力。最后循环池水通过池底均布的给水口均匀送入泳池内继续循环使用。

贵宾池和儿童池采用“顺流式循环方式”:

所有的泳池循环水通过泳池底部回水口 (沟) 汇入集水井, 再通过回水管进入平衡水箱。主循环水泵 (自灌) 从平衡水箱中吸水, 随后的预净化、可再生硅藻土精过滤、全流量臭氧消毒、残余臭氧活性炭吸附、池水加热、温控、投加pH值调整剂和长效消毒剂等步骤均与逆流循环方式一致。最后循环池水通过池壁均布的给水口均匀送入泳池内继续循环使用。

4 结束语

篇4:青岛农业大学红会简介

青岛农业大学大学生社团联合会成立于2001年,至今已走过了9个年头。作为受校党委领导、校团委指导、服务于各个协会的大学生社团联合会,旨在加强各协会以及协会与广大会员之间的沟通,促进社团人全面素质的不断提高,打造青春健康、昂扬向上的社团文化。大学生社团联合会始终发挥其规范化运作、有效性沟通和信息发布平台的三大优势,为校内近100余个学生社团提供优质的服务,为打造青农大优秀的社团文化贡献着一份力量,并加强了与山东其他高校同学的交流沟通。

至今,社团联合会的组织机构更加完备。现设有主席团、秘书处,及六个下属部门:评议部、记者团、外联部、宣传部、网络信息部、财务部。组织协调我校社团的各项工作,在繁荣校园文化、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一如既往地以专业精神服务各协会,加强联合会内部建设,注重网站建设,提高新闻更新速度,完善评议制度,加强与各高校的沟通交流。为青农大校园文化建设贡献出拥有的力量。

篇5:青岛理工大学心理学老师简介解读

姓名:刘启辉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73年9月 学历:硕士 专业:基础心理学 职称:副教授

职业资格: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受训经历:

复旦大学申荷永沙盘游戏治疗培训 美国欧文亚龙团体治疗培训 香港大学李维榕家庭治疗培训.台湾邱敏丽绘画治疗

哈尔滨工业大学盛晓春系统式家庭治疗培训 北京大学丛中精神分析连续培训课程

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应用心理学专业委员会督导培训 曾授课程:

《大学生健康心理学》 《职业生涯规划》 《个人发展心理学》

姓名:苏霞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78年10月

学历:硕士

专业:发展心理学专业 职称:讲师

职业资格: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受训经历:

1、“游戏治疗:个人中心与精神分析取向”培训,王丽文(台湾)

2、“游戏治疗培训”,王京萍

3、“精神分析专题培训”,张天布

4、“精神分析专题培训”,李小龙

5、“系统式家庭治疗培训”,盛晓春

6、“丛中精神分析培训连续课程”,丛中

7、“卫生部心理师注册系统督导连续培训项目”,贾晓明

8、心理危机干预培训

曾授课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健康心理学》

《大学生心理发展》

姓名:王媛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77年10月 学历:硕士

专业:教育学基本原理 职称:助理研究员

职业资格: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受训经历:“焦点解决短程治疗认证课程”培训,许维素(台湾)

“危机干预”系列培训

“团体心理咨询实务操作技术高级研修班”培训,樊富珉

“游戏治疗:个人中心与精神分析取向”培训,王丽文(台湾)

“精神分析专题培训”,张天布

“精神分析专题培训”,李小龙

“系统式家庭治疗培训”,盛晓春

“丛中精神分析培训连续课程”,丛中

“卫生部心理师注册系统督导连续项目”,贾晓明 曾授课程:《职业生涯规划》 《大学生心理健康》

姓名:高江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80年12月

学历:硕士

专业:历史学

职称:讲师

职业资格: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 受训经历:

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培训

山东省第三期山东省高校辅导员培训 山东省高校团总支书记培训

教育部第30期全国高校辅导员骨干培训曾授课程:

《大学生健康心理学》 《职业生涯规划》

嘉陵江路校区

姓名:刘安庆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83年3月 学历:硕士

专业: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 职称:讲师

职业资格: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受训经历:

台湾吴武典团体心理辅导、青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意向对话专题培训 省高校工委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培训 台湾王丽文家庭咨询培训 曾授课程:

《大学生健康心理学》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幸福心理学》

姓名:薛腾飞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81年7月 学历:硕士

专业: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职称:讲师

职业资格:国家三级级心理咨询师

受训经历:

青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意向对话专题培训 青岛市高工委组织的青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 曾授课程:

《大学生健康心理学》

姓名:隋学智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78年10月 学历:硕士 专业:车辆工程 职称:讲师

职业资格:国家三级级心理咨询师

受训经历:

山东省高校第二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师培训班 曾授课程:

《大学生健康心理学》 《职业生涯规划》

姓名:李晓霞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85年12月 学历:硕士

专业:应用心理学专业 职称:助教

职业资格: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 受训经历:

青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意向对话专题培训 青岛高校学生管理干部专题培训班 创业培训SYB 曾授课程:

《大学生健康心理学》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长江路校区

姓名:赵方强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81年5月 学历:研究生 学位:硕士 专业:基础心理学 职称:讲师

职业资格: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高等学校教师 受训经历:

1、焦点解决团体咨询理论与技术培训班(导师:许维素,中共山东省委高校工委主办,2013.12.27-2014.01.01)

2、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生涯规划的教学与辅导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教育部教师工作司、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主办,2013.05.10-2013.05.11)

3、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注册系统青岛督导点第六次督导(督导师:贾晓明,2013.04.20-2013.04.21)

4、青岛高校意象对话心理咨询培训工作坊(导师:赵燕程,中共青岛市委高校工委主办,2012.10.24-2012.10.26)

5、“如何有效的实施心理咨询:人本与心理分析的观点”工作坊(导师:林家兴,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主办,2011.04.21-2011.04.22)

6、萨提亚模式体验式学习工作坊(心理辅导与治疗专业人员工作坊)”(导师:赖杞丰,山东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办,2010.06.05-2010.06.08)

7、青岛高校心理危机干预实务培训班(导师:江光荣,中共青岛市委高校工委主办,2010.04.10)曾授课程:

《大学生健康心理学》 《职业生涯规划》 《行为决策学》

姓名:王振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78年10月

学历:本科(专业:应用心理学专业)学位:硕士(专业: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职称:讲师

职业资格: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受训经历:

2011年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参加意象疗法培训班并结业 曾授课程:

《大学生健康心理学》 《心理咨询的理论与应用》 《电影艺术赏析》 《职业生涯规划》

姓名:李淑云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76年12月 学历:硕士 专业:古代文学 职称:讲师

职业资格: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

受训经历:

青岛市高工委组织的青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 曾授课程:

《大学生健康心理学》 《大学语文》 《现代汉语》 《形势与政策》

姓名:张建军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78年9月 学历:研究生

专业:机械设计及理论 职称:讲师

职业资格: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指导师 受训经历:

山东省高校心理健康及助理咨询师培训并取得资格证书; 山东省高校辅导员网络信息素养专题培训; 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培训并取得资格证书;

山东省人事与劳动保障厅举办的国家职业指导师培训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

曾授课程:

《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教育》 《形势与政策》 《职业生涯规划》 工作提要:

主讲的《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为校级精品课程。主持国家级及青岛市课题各一项,指导学生项目《青岛旋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获批2012第二批国家级大学生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基于双向压缩机构的单人垃圾清扫机》获批2013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指导学生获得实用新型专利12项。获省级大赛奖励60余项。所带学生获得2012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宝钢奖学金特等奖获得者;2013年山东高校十大优秀学生提名、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一等奖;所带班级获山东省先进班集体6次,本人获得山东省千名辅导员访千家先进个人、山东省高校优秀辅导员、山东省“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指导者等称号。

读书的好处

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0、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

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1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5、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16、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17、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18、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

1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篇6:青岛农业大学红会简介

周远斌,男,1969年11月生,文学博士,青岛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文艺学学科带头人,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及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的研究。在《文学评论》(3篇)、《光明日报》(6篇)、《古籍整理研究学刊》(3篇)、《文史哲》、《齐鲁学刊》、《云梦学刊》、《杜甫研究学刊》、《阴山学刊》、《山西师范大学学报》、《山东师范大学学报》、《沈阳师范大学学报》、《延边大学学报》、《聊城大学学报》、《理论研究》、《蒲松龄研究》、《北方论丛》、《南都学坛》、《重庆社会科学》、《上海文学》、《文论报》、《作家报》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全文转载或观点摘要;出版《论语校释辨正》、《红楼梦人物百家言——薛宝钗》、《儒家伦理与〈春秋〉叙事》等专著11部;主持承担国家社科项目、省部级项目5项;获省社科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一、二、三等奖各1项,省文化艺术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项。

徐良,男,1963年生,1985年—1988年在上海复旦大学攻读美学专业硕士学位。现为青岛大学文学院副教授、青岛发展研究中心区域文化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长期从事美学教学和科研工作,历年来在《美学》、《艺术界》、《人文杂志》、《社会科学辑刊》等国内各类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20多项学术成果被《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心》等重要文献二次转载,十多次获省市社科优秀成果奖,重要著作有《20世纪西方美学精神》,合著《文艺学与美学的整合研究和多元推进》、《企业美学纲要》等。重要研究课题有《西方美学的后现代转折》、《荒诞派戏剧的美学精神》,近年来转入中国古典美学研究,主要课题有《中国哲学美学》、《中国美学与现代文化》等。主要开设课程有“美学原理”、“中国古典美学”等。

张伟,女,1961年12月生,1999年复旦大学中文系文艺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青岛大学中文系教授,硕士生导师,近年来致力于文艺理论研究,中西蓝领文化研究以及视像时代的美学研究,承担国家教育部项目。研究方向:西方美学与当代文化,主要科研成果:专著《走向现实的美学——巴黎手稿美学研究》,人民出版社2004年7月;项目《马克思主义与中西蓝领文化》,项目来源国家教育部2005 12-2008 12(05JA720013),论文(1)“对马克思美学劳动范畴的新审视”《山西师范大学学报》 2002年3期 人大复印资料《美学》 2002年10期全文转载(2)“马克思主义与中西方蓝领文化”《东方论坛》2002年5期。人大复印资料《文化研究》 2003年4期 全文转载(3)“反全球化与詹姆逊的左翼美学”《学习与探索》2004年6期。人大复印资料《美学》2005年2期全文转载(4)“社会转型与中国的蓝领文学”《学海》2008年5期。

赵建章,1969年11月生,博士研究生学历,文学博士学位,副教授,研究方向和主要内容:中国古代文论。科研成果:《王国维的美的本质观》,烟台大学学报;《论方苞的义法说》,常德师范学院学报;《以文论诗――方东树诗学的理论特征》,中文学刊;《刘大櫆古文理论的诗论化》,中文自学指导;《古代文论教学刍议》,载《新型综合性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改革的教学实践与理论研究》;《从诗品鲍照条看钟嵘的审美理想》,载《文艺学与美学的整合研究和多元推进》,《姚鼐以妙悟论文》,文学前沿《后期桐城派的文道观》,时代文学;《古诗名家诵读本杜甫》,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桐城派文学思想研究》,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孙顺华,1980—1987年就读于北京大学。1987 年到青岛大学文学院任教,现为青岛大学文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历史、文化传播及青岛历史文化的研究。主持或参与教育部、青岛市社科规划项目多项,出版《基督教传播与近代青岛社会文化研究》、《中华文化与传播》、《中国广告史》等著作多部,在《文史哲》、《孔子研究》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多种科研成果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转载及SCD源期刊引用。获山东省教委、青岛市科研二等奖多项。主要讲授中华文化与传播、中国文化史、中外广告史等课程。

孙盛涛,1966年生,山东牟平人,文学博士,2006年晋升教授。现任师范学院中文系主任,兼任中国中外文论学会会员、中华美学学会会员、青岛市第六届兼职督学。主要从事文学理论、美学与美育等学科领域的研究与教学。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多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或被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收录,有关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的译文被《最新西方文论选》收录或由《新华文摘》全文转载。出版专著《政治与美学的变奏——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基本问题研究》,参编《美育学》《美学概论》等教材4部。获青岛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二等奖、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等科研奖项。获青岛大学优秀教师、师德标兵、全国教育硕士优秀教学管理工作者荣誉称号。

汉语言文字学

戚晓杰,女,山东威海人,1960年出生。研究生学历,文学博士学位。青岛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一直从事汉语教学与研究工作,现为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学科负责人,主要研究方向:汉语语法修辞。已在《世界汉语教学》《汉语学报》《语言科学》《语言文字应用》《古汉语研究》《汉语学习》《语文建设通讯》(香港)《澳门语言学刊》等国内外有影响的语言学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多篇论文为人大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转载;出版著作数部,多次获得青岛市、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奖。

朱葆华,男,1963年出生,山东昌邑人。博士研究生学历,文学博士学位。青岛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字学和书法,现为汉语言文字学专业文字学方向和汉字与书法方向的学术带头人。出版著作多部,论文30多篇。尤其在汉字书体演变史方面的研究得到了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和肯定。

史冠新,男,1963年出生。汉语言文字学方向博士,青岛大学汉语言学院院长。主要研究领域为对外汉语教学和现代汉语语法。主要科研成果:1986 临淄话单音形容词的重叠用法,中国语文; 1989 语气词“吧”,中国语文;1996 汉语方言语法类编;2001 方言语法调查手册;2006 普方古视角下的临淄方言语气词研究(山东省优秀博士论文);2006 普方古视角下的“了1”“了2”“了3”研究;对外汉语句式教学研究;感受中国;2008 现代汉语语气词界说。专著多项,获奖众多。

窦秀艳 女,吉林白城人,蒙古族。1988至1995年,在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学习,先后获得文学学士学位、文学硕士学位;1995年到青岛大学中文系工作。2000至2003年,在山东大学古籍所(现为儒学高等研究院)师从冯浩菲先生攻读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博士学位。2005至2006年,在韩国国立庆尚大学讲学。现为青岛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汉语史方向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讲授古代汉语、训诂学、音韵学、雅学研究等课程。学术研究方向为汉语史、文献学、传统文化。承担国家、省市社科项目十余项,发表论文三十余篇,出版学术专著《中国雅学史》《青岛历代著述考》《雅学文献学研究》《崂山文化名人考略》四部,获得省市社科奖多项。

周翠英,女,1997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1997年至今在青岛大学师范学

院和文学院任教,主要从事现代汉语、语言学理论、语言与文化、汉语国际教育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现为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和师范学院语文教育专业硕士生导师,青岛市语言学学会理事。曾任青岛大学--韩国世翰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主持及参与省部级课题多项,获得校级、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发表论文20多篇。

于建松,男,1968年出生,山东即墨人。2003年6月于山东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获硕士学位;2007年6月于苏州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获博士学位。在各类刊物杂志发表多篇学术论文,承担各类社科项目,获的省级市级多项奖励。主要研究方向为汉语史。

中国古代文学

刘怀荣,男,1992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同年7月到青岛大学中文系任教。现为青岛大学特聘教授、二级岗教授,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带头人,文学院院长,山东省强化建设人文社科研究基地—东亚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兼山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是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山东省高等学校首届教学名师,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汉语言文学教指委委员,山东省中国古代文学学会副会长。主讲“唐诗宋词专题研究”、“中国早期文化与唐诗研究”、“中国神话与诗歌研究”等研究生课程,主要研究领域为魏晋南北朝唐代文学、中国诗歌与诗学、中国早期文化与诗歌等。主持山东省省级精品课程2门、山东省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立项重点项目1项。首位获山东省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一、二、三等奖各1项,5次获山东省优秀学士、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奖。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 项、教育部项目4 项、山东省社科重点项目1 项、山东省教学研究项目2项;参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在研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教育部后期资助重点项目各1 项。已出版《赋比兴与中国诗学研究》、《魏晋南北朝乐府制度与歌诗研究》、《唐诗宋词名篇导读》学术著作20余部,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文艺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学报》、《清华大学学报》、《文史哲》等刊物发表论文130余篇,有40余篇次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文学理论》等重要文摘刊物转载。上述成果获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教育部人文社科三等奖(第三)、全国优秀

社科普及作品奖及其它奖励多项。

王凯,1957年生,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文系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先秦两汉文学和中国古代诗学,曾获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青岛市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等。代表性学术著作有《逍遥游—庄子美学的现代阐释》、《自然的神韵—道家精神与山水田园诗》等。在《武汉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主持山东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海德格尔与先秦道家的诗性智慧》,参与国家、省部、大学科研和教研项目多项。

范嘉晨,男,1961年生,吉林人。1992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研究生学历,文学硕士学位。1992年到青岛大学文学院中文系任教,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1999-2004年任中国古代文学教研室主任。现为青岛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中国古代文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明清文学方向)。曾荣获首届青岛大学“青年教师教学大奖赛”一等奖及青岛大学“师德标兵”、“青岛大学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青岛大学优秀教师”等称号。主要著述有《元杂剧包公戏评注》、《晚明公安派性灵文学思想研究》、《国文读本》及《红楼梦》和《金瓶梅》等研究论文多篇。其中《元杂剧包公戏评注》获得第二十二次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和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承担的主要研究项目有山东省省级精品课程《红楼梦导读》、青岛大学校级精品课程《金瓶梅导读》等,并多次获得山东省省级教学研究成果奖。主要开设的研究生课程: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课《中国小说史专题》和选修课《红楼梦研究》;现主要从事明清小说研究。研究特点是侧重从文化、历史和哲学等方面对作品文本进行解读,研究作家的创作心态、作品的文化精神、人物性格的冲突以及对人性、人生、个人与社会等问题的探索与思考,同时注重作品现代性的阐发。社会兼职:中国民主同盟青岛市委文化委员会委员,中国金瓶梅学会会员,山东省金瓶梅文化委员会副秘书长,青岛市古典文学研究会副会长。

王海燕,女,1967年出生,2000年博士毕业于山东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青岛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古代文学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元明清文学,主攻明清小说。近年来在全国主要报刊发表科研论文三十余篇,主编、参编教材数部,出版《花魂诗魄女儿心:林黛玉新论》,《唐诗宋词名家名篇导读》等多篇专著;主持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红楼梦与中国诗性精神》等,参与国家、省、市和校级科研和教学项目多项 ;获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人文社科类二等奖、山东省科普一等奖等多项奖励。2004年被评为青岛大学优秀教师。

赵伟,男,1993年-1997年在山东师范大学读本科,获历史学学士学位。1997年-2000年,在南开大学读硕士研究生。2000年-2001年,在天津社会科学编辑部工作。2001年-2004年,在南开大学文学院攻读博士学位。2004年7月至今,在青岛大学文学院工作,教授,中文系副主任,文学博士,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宗教与文学、明代文学、宗教与中国思想史。科研方面,已出版《林兆恩与<三教开迷归正演义>研究》、《心海禅舟-宋明心学与禅学研究》、《晚明狂禅思潮与文学思想研究》、《陆九渊门人》等4部专著。在《文学遗产》、《南开学报》、《宗教学研究》、《鲁迅研究月刊》、《天津社会科学》、台湾《普门学报》等重要刊物上发表《诗法禅机,悟同而道别—谢臻与佛教》等论文20余篇。2014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佛教与明代文学研究”,2008年主持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明代心学、禅学与文学思想研究”,2013年主持青岛市社科规划项目“崂山宗教研究”,2009年主持山东省教育厅项目“林兆恩与《三教开迷归正演义》研究”;2010年承担国家社科规划项目“中印佛教文学比较研究”(第二位),2010年参加撰写教育部重点项目《魏晋南北朝大文学史》。获奖方面,《陆九渊门人》2010年获青岛市社科优秀成果奖三等奖,《“诗法禅机,悟同而道别”—谢榛与佛教》2011年分获青岛市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山东省教育厅人文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12年获山东省社科三等奖,《林兆恩与<三教开迷归正演义>研究》2013年获青岛市社科二等奖,《心海禅舟—宋明心学与禅学研究》2013年获得山东省社科三等奖。教学方面承担“道教与中国文学研究”硕士研究生课程。

王今晖,男,1969年出生,黑龙江人,1988年—1995年就读于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硕士学位。2001年—2004年就读于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师从张可礼教授,主攻中国古代文学专业魏晋南北朝文学方向博士学位。2006-2008年以交换教授身份,赴韩国国立庆尚大学校中文系执教,为该系博士、硕士研究生开设《中国文学批评研究》、《汉魏诗歌研究》、《六朝诗歌研究》、《诗品研究》等课程,并多次参与国际学术会议。现为山东省古代文学学会理事,大韩中国学会会员,青岛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副主任,青岛大学东亚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魏晋文化与文学、汉魏六朝诗学与诗歌、韩国汉诗等领域的研究。科研方面,出版《魏晋五言诗研究》、《青岛高等教育史》等学术著作2部,在《中国文学研究》、《山东社会科学》、《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东方论坛》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近20篇。主持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1项,参与国家社科规划项目2项、教育部社科规划重点项目1项,主持山东省教育厅教学研究项目1项、青岛大学社科项目1项,主持东亚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项目2项。著作《魏晋五言诗研究》,获2011年山东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青岛高等教育史》,获2009年青岛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和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实践”,获青岛大学研究生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主要为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开设《汉魏六朝诗歌研究》课程。本人所指导的硕士研究生,目前已有7人毕业,其中5人的学位论文被评为优秀。

宫泉久,男,文学博士,教授。1990年研究生毕业,分配至《军工报》社工作,2000年转到青岛新闻出版局,曾分别担任主编、总编助理等职务。2001年调入青岛大学工作。发表新闻作品100余万字,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获各类新闻奖20余项。出版《清初山左诗歌研究》、《盛世变徵-清代诗人赵执信研究》、《清代高密派诗学研究》、《崂山诗词精选评注》等著作,获山东省第二十五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青岛市第二十四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青岛市第二十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传统文化与明清文学。

杨宝春,男,1965年生,文学博士,博士后,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师范学院中文系副主任。主要担任研究生的中国文学批评史、元明清戏剧专题、中国戏剧史专题、审美体验文化等课程的教学任务。出版《琵琶记的场上演变》等著作,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参与了省、部级等多项课题研究,获得第五届王国维戏曲论文一等奖等多项奖励。研究领域:中国古代文论、中国戏剧史论、文化生态学等。

翟景运,男,山东人。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和国学研究院,文学博士。青岛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山东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化和文学的教学科研。出版著作两部,发表论文二十余篇,承担国家、省部级、市厅级科研课题四项,获省部级科研奖励两项,市厅级科研奖励三项。主讲本科课程《中国古代文学史》、《汉魏六朝乐府歌诗研究》、《中国古文名篇导读》、《中国文学经典》等,主讲研究生课程《骈文散文专题研究》。

陈龙,男,汉族,1976年出生于山西忻州。2009年6月毕业于西北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近年来一直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研究方向为佛教与文学,先后主讲《中国文学史》、《宗教与中古文学》、《学术论文写作》等课程,已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现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项,山西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1项,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1项,山西省重点扶持学科项目1项,学院专题研究项目1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教育部重点研究项目1项。现为青岛大学校外导师。

中国现当代文学(重点学科)

姜振昌,青岛大学一层次特聘教授、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带头人,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模范教师、山东省高校十佳优秀教师、山东省教学名师。兼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山东省社联、文联委员。在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等出版学术著作《经典作家与中国现代文学》、《中国现代杂文史论》等6部,编著、参著4部。独立承担、主持省部级研究课题7项,其中国家社科规划项目《鲁迅与中国新文学》等2项。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等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新华文摘》转载6篇)。独立获得省部级社科优秀成果奖17次,其中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3项。另有两项成果分别于2006年、2009年获得中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研究方向:一是“鲁迅与中国新文学”,旨在系统梳理鲁迅与中国新文学的关系及深层内涵;二是中国现代经典作家作品研究。

周海波,1958年生,青岛大学特聘教授,文学博士。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山东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副会长等。山东省首届优秀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文化传播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研究。近年来,先后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文化传播视野中的中国现代文学》,参加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世纪中国文学的理性精神》、山东省社科规划重点项目《现代传媒与1920年代文学生态》等。近年来出版学术著作《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论》、《传媒时代的文学》等十余部,在《文学评论》等国内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先后获得山东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山东省刘勰文艺评论奖、山东省高校人文科学优秀成果奖多项。

魏韶华,1963年生,文学博士,现任青岛大学文学院特聘教授、副院长,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强化建设基地“东亚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中国老舍研究会副会长、青岛市国学学会副会长、青岛市老舍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曾获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称号。独立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子课题1项、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级社科重点研究基金项目1项、市厅级和校级科研课题多项。与人合作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多项。在《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鲁迅研究月刊》等发表论文50余篇。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林中路”上的精神相遇》、《中国现代文学史论》学术著作5部。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其它省部级优秀科研奖3项,市厅级优秀科研奖10项。

李玉明,1961年11月出生,青岛大学特聘教授,兼任青岛大学中国现代文学文献研究中心主任。主讲中国现代文学、20世纪中国文化与文学研究、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作品研究、鲁迅研究、《野草》研究等课程; 主要从事中国现代文学和鲁迅研究,先后出版学术专著《拷问灵魂》、《嬗变与建构》、《<野草>与鲁迅意识特征研究》等3部,主编著作1部,撰写、参编著作5部;发表学术论文等各类文章近百篇,其中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光明日报》等报刊全文转载、摘要;多部(篇)论著获山东省、青岛市、教育厅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参与2项;主持省部级社科规划项目2项;主持、参与省级、校级教学改革和研究课题3项。

黄乔生,男,1964年1月生。文学硕士。现任北京鲁迅博物馆馆长、研究室主任、《鲁迅研究月刊》副主编、研究馆员。兼青岛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和鲁迅研究。著有《周氏三兄弟》、《西方文化及现代中国妇女观》、《鲁迅与胡风》等多部著作和学术论文论文十多篇。

姜异新,女,1972年生。文学博士。现为北京鲁迅博物馆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馆员、《鲁迅研究月刊》编辑,兼青岛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鲁迅研究学会副秘书长。曾获第41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奖。著有《走读胡适》、《互为方法的启蒙与文学》等著作。在《文学评论》、《鲁迅研究月刊》等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研究方向:中国现代文学、鲁迅、胡适及五四新文化研究。

王金胜,青岛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1.中国当代文学思潮;2.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究。在《文艺研究》、《新华文摘》、《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等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著有《新时期小说的自我认同》等学术著作多部。主持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1项,参与国家和省社科项目3项。获得青岛市社科优秀成果就3项。

贾丽萍,女,1976年生,青岛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博士后。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小说研究,近年来在《天津社会科学》、《江苏社会科学》、《南京师范大学学报》、《小说评论》等专业杂志发表学术论文近二十篇,出版学术专著《20世纪末叶的中国小说》一部、参著多部。独立承担山东省教育厅科研课题一项、参与省市研究课题多项。曾获青岛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项。

佘小杰,女,1967年出生,青岛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长期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出版个人专著《中国现代社会言情小说研究》1部、参著著作和教材多部。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被人大中文复印资料全文转载2篇。曾获得青岛市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与省级研究生教学成果二等奖各1项。

韩琛,1973年生,青岛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研究方向为现代文学与华语电影。曾在《文艺研究》、《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文学评论》、《新华文摘》等刊物发表论文30多篇。主持山东省和教育部社科规划项目各1项。获得山东省艺术科学成果奖、青岛市社会科学成果优秀奖、山东省教育厅社科优秀成果奖多项。

刘新,1968年生,199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硕士。现任青岛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副教授,青岛市文联文艺评论家协会副秘书长。多年从事一线教学和高校管理工作,主要致力于青岛文化(文学)和民俗的发掘、整理和研究,主持并承担多项管理性研究项目,参与山东省及青岛市文化研究重大项目,出版专著《时尚青岛》、主编并撰写青岛旅游文化丛书一套。

任银睦,男,1965年生,山东青岛人,博士,研究员,现任青岛史志办副主任,兼青岛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历史文化(文学)、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侯传文,生于1959年1月,文学博士,教授,山东省外国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印度文学研究会理事等。长期从事东方文学与东方文化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东方文学与文化的总体研究、印度文学与佛教文学、比较诗学等。出版了《 东方文化通论》、《佛经的文学性解读》、《多元文化语境中的东方现代文学》、《寂园飞鸟——泰戈尔传》、《泰戈尔诗选导读》、《佛教文学的开拓者——马鸣大师传》等学术专著。在《文学评论》、《 外国文学评论》、《 外国文学研究》、《外国文学》、《当代亚太》、《南亚研究》、《东方丛刊》 等核心期刊和重要专业刊物发表学术论文90 余篇。

陈秋红,1960年9月生于青岛。北京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博士在读。青岛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山东省比较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19世纪英美小说和中西文学比较研究。1998年赴日本讲学一年,2001年赴美国讲学一年,2003年冬赴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短期讲学。1997年以来在《文艺研究》、《外国文学研究》、《人文杂志》、《东方论坛》等刊物共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5篇发表于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并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转载或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摘要。参加撰写了《二十世纪欧美文学热点问题》、《外国文学史新编》和《20世纪外国文学名著导读》等教材多部。目前承担的科研项目有山东省教委的社科基金项目《亨利?詹姆斯研究》和青岛大学社科基金项目《文化迁徙及其张力:亨利?詹姆斯国际题材小说的文化批评》。

隋旭升,1968年4月生,文学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欧美文学,俄罗斯文学。参编《20世纪欧美文学热点问题》(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在《外国文学评论》、《当代外国文学》、《俄罗斯文艺》、《东方论坛》等杂志发表过《<黑暗的心脏>中库尔兹和马洛的象征意蕴》、《解放者的命运——亚历山大二世的另一面》、《历史的回眸与反思》、《浅议语音中心主义在现代汉语中的表现》(《东方论坛》),《反恐,一个新的阅读视角》等论文。

上一篇:新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增加的核算下一篇:高二政治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