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文化、送文明进活动总结

2024-04-29

送文化、送文明进活动总结(精选6篇)

篇1:送文化、送文明进活动总结

宽甸县文明办关于“送文明、送文化进社区”和“四

个一”活动开展的总结

为了充分发挥我县各级文明单位的示范表率作用,巩固创建文明县城工作成果,完善全县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丰富社区居民精神文化生活,促进社区文化繁荣发展。根据省、市文件精神,我县文明办在全县省级文明单位中开展了“送文化、送文明进社区”和提升干部职工思想道德素质的“四个一”活动。

目前,宽甸县共有四家省级文明单位,分别是宽甸县国税局、宽甸县地税局、宽甸县市政处和宽甸县环卫处,在“送文化、送文明进社区”和“四个一”活动中,县文明办组织领导,在开展过程中加强规范监督,各个省级精神文明单位热烈响应,认真贯彻活动精神,使得活动取得良好收效。一.贯彻活动思想 落实活动到位

(一)积极开展“送文化、送文明进社区”活动。

结对帮扶 共同进步 宽甸县文明办积极推进我县省级文明单位与各社区结对,并对帮扶情况进行监督。我们本身“就近、扶贫、帮困”的原则,不仅促进了各省级文明单位与小区的结对帮扶,许多单位还走出社区,对于乡镇、学校中的困难情况予以扶持,各省级文明单位不仅仅与县城社区结成帮扶对子,还积极走入乡镇、学校,传播文化、传递文明。截至目前,我县四家省级文明单位共与四个社区、两个村镇结成帮扶共建关系,扶持一所乡村学校。

器材上门 传播文化 在帮扶过程中,各个文明单位尽己所能,为帮扶社区和村镇搞好基础文体设施建设,共累计为社区投入X万余元购买文体器材、建设取暖设施。同时,为了让小区居民真正享受到文体活动的乐趣,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积极发挥单位职工特长,为帮扶小区共培训了X名文艺骨干,带动了社区的文体活动发展。丰富帮扶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为其购买三千余元的图书,打造社区读书室、活动站,培养他们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观念。各省级文明单位还从细微处出发,为办公不便的共建村镇送去先进的打印机、电脑等基础办公用品。为村镇小学的贫困学子献爱心,燃起他们继续求学的信心。

(二)做好“四个一”,提升干部职工思想道德素质

首先,从思想上武装自己。“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宽甸文明办深知道德修养的重要性,要求各单位干部职工在思想上武装自己,修身律己。在文明办的关怀下,我县省级文明单位共成立了X个道德讲堂,涌现了如“四德教育”、“五个一”等丰富的模式和内容,道德讲堂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引领人们正确的价值取向。各单位还设立了X个宣传广告牌、宣传横幅,营造出浓厚的道德文化氛围,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得到了提升。

其次,在奉献中践行真知。在文明办的倡导下,省级文明单位的干部职工们,还积极走入社会,亲身践行奉献服务的精神。我县各单位一直有组建志愿服务队奉献社会的优良传统,四家省级文明单位共有志愿者服务队X个,他们发挥表率作用,走到社会、走入基层,慰问敬老院孤寡老人、关爱福利院的留守儿童、残疾儿童活动,参与了维护公共秩序、文明引导、保护生态环境,不仅造福社会,也在在实践中陶冶情操、提升境界,使得理论学习得到了升华。二.巩固活动成效 发扬活动精神

宣传监督 媒体参与 为了让活动更好的开展,引起社会良好反响,体现省级文明单位的表率作用,县文明办积极利用新闻媒体,对“送文化、送文明进社区”和“四个一”活动积极监督报道,利用《和谐零距离》、《宽甸县报》等栏目,积极宣传,报道活动开展中的优秀成果,在社会上获得良好的评价。

经验推广 共同进步 县文明办大力宣传省级文明单位在活动开展中涌现的先进事迹和经验,在各单位中推广,在全县的道德讲堂中宣传优秀事迹,形成了全县各机关单位“积极帮扶、争创文明单位”的风气,许多单位力所能及地为社区、村镇送去物资,帮扶帮困,推动我县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新台阶。

篇2:送文化、送文明进活动总结

今天,在__区__社区开展这次“文明建设进社区,文明知识送万家”活动,并向广大市民赠送由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组织编印的《__市民生活手册》,我觉得非常有意义。

北京是中国的首都,是国际化大都市,北京的文明程度代表着中国的文明程度,因此,搞好首都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一直是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的一项工作。早在很多年前,邓小平同志就提出过要两个文明一起抓的问题,今天,在中国的国民经济稳步增长,入世挑战迎面而来,两个文明建设一起抓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我们的社会在不断进步,经济在飞速发展;另一方面,我们也应当看到,人们的文明意识与这些发展还有着距离,不文明的行为在生活中还普遍存在,迷信和邪教的抬头已经威胁到社会环境的安全稳定,所以,普及科学的生活知识,提高文明意识,加强道德观念,仍然是我们不能松懈的重要工作。

市文明办编写《首都市民生活手册》,注重了普及法律知识和科学的生活知识相结合,这一点做的很好。《首都市民生活手册》应该成为首都市民的`生活指南和良师益友,这本书随着“文明建设进社区,文明知识送万家”活动进入到北京的百万市民家中,是一个大工程,需要各方面的支持和协助,首先市委、市政府会关注这个文明建设的大工程,希望各级政府部门也能关心和支持它。其次,希望组织实施单位集思广益,把后续工作做好,让《首都市民生活手册》真正体现社会的需要,市民的需要,真正贴近时代,贴近生活,把普及文明知识,建立道德意识和服务指导生活有机结合,使这次活动收到良好的效果。

最后,我预祝本次活动成功!预祝__社区早日跨入全国文明社区的行列!

谢谢大家!

《文明建设进社区文明知识送万家活动赠书仪式讲话》来源于本网会员分享,欢迎阅读文明建设进社区文明知识送万家活动赠书仪式讲话。

★ 长跑启动仪式讲话

★ 3.5学雷锋月主题活动启动仪式上的讲话

★ 启动仪式活动方案

★ 在学生成长导师制启动仪式上的讲话

★ 冬季长跑启动仪式讲话

★ 在村庄环境整治启动仪式上的讲话

★ 县长冬修水利启动仪式讲话

★ 项目活动启动仪式邀请函常用

★ 读书活动启动仪式发言稿

篇3:送文化、送文明进活动总结

马年新春来临之际,由本报与北京市小帮手服务中心联合出版发行的《北京广播电视报·小帮手特刊》免费投递到了居住在海淀区领取居家养老(助残)券的人群家中。首期“特刊”中,介绍了“2014年春节送温暖大型活动”。

春节即将到来,为了给老年人(残疾人)送去温暖和祝福,由北京市民政局主办,北京市老龄工作办公室、北京市社区服务中心与北京市小帮手服务中心承办的“2014年春节送温暖大型活动——北京市居家养老(助残)专属服务与特供产品进社区”即将启动。

尊老、爱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特别是在老龄化社会日趋加重与发展的今天,如何实现北京市“9064”的居家养老格局,使老年人更多地享受改革开放与改善民生的成果,是党和国家非常重视与关切的问题。在此新春佳节之际,活动主办方特组织了一批致力于为老、助残、便民服务的大型企业,一起为老年人(残疾人)送去节日的祝福与社会的温暖,使之享受到居家养老(助残)专属服务和特供产品。

此次活动特邀请北京电视台著名主持人文燕担任公益形象大使。文燕常年投身养老、助残公益事业,现主持敬老公益节目《咱爸咱妈的美好时代》,她和其所主持的节目受到老年人和残疾人朋友的广泛喜爱,被誉为“爱心大使”。

本次活动惠及居住在海淀区领取居家养老(助残)券的人群,从本月23日开始,凡符合条件的老年人(残疾人)凭身份证或残疾证可享受低于同期同区域市场价的专属服务或特供产品。

养老(助残)专属服务,主要包括:

一、95081家庭服务中心提供的低于市场价格的服务项目套餐。

二、北京市东区邮电局安外邮电支局提供低于市场价的《2013邮票礼品册》。

三、北京三元梅园乳品发展有限公司提供的以九折的优惠价格在海淀区门店享受除三元梅园酪干外所有产品。

四、北京天福号食品有限公司提供的以九折的优惠价格在海淀区门店享受所有产品。

五、北京市桶装饮用销售行业协会组织海淀区6家“真水工程”认证水站享受买十赠一基础上再九折优惠。

养老(助残)特供产品,主要包括:

北京首农商业连锁有限公司、北京顺鑫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北京三康安食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京粮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分别提供的低于市场价格的6个大礼包。礼包内容涵盖奶制品、农产品、坚果、米、面、粮、油、礼品鸡等。

以上活动的具体内容及开始时间等详见2014年1月16日出版的《小帮手特刊》。

北京电台送年货到农家

本报讯 这些年,每到春节湘临之际,北京电台都会组织慰问团开展“广播三下多,年货送农家”活动。1月22日,北京电台一行50余人来到京郊延庆县井庄镇老银庄,与当地父老乡亲欢聚一堂,喜迎马年新春的到来。

北京电台“广播三下乡,年货送农家”活动已连续8年在井庄镇举办,到老银庄村是第一次。北京电台此次不仅为全村385名村民提供了原本须个人承担的新农合医疗保险金(共3.85万元),还根据村民的实际需要,出资3万元对村里的污水管道进行了改造,解决了乡亲们的实际困难。此次下乡,慰问团还带来了米、面、油、棉被、收音机、电水壶血压仪、新春挂饰等年货以及电台全体员工捐赠的衣物、被褥等保暖物品,电台医务所的医生还现场向村民们宣传讲解医疗保健常识,真真切切的为老百姓干实事,送温暖。

活动现场,京城久负盛名的老银庄旱船队一早儿就敲锣打鼓地开始了表演。慰问品交接仪式后,在村委会的活动室里,北京电台主持人与老银庄的村民同台表演了精心准备的文艺节目。嘻哈包袱铺的相声演员郭磊和能能前来助阵,阵阵掌声和欢歌笑语,温暖着现场的每一个人。演出结束后,由李秀磊副总编辑带队的北京电台‘三下乡’,慰问团人员,组成小组走村入户,分别到复退军人、老党员、军烈属、劳动模范和困难家庭的家中拜访,把准备好的各种年货一一送到他们手中,同时带去北京电台1000多名干部职工的诚挚慰问和新春祝福。

“广播三下乡,年货送农家”是北京电台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品牌项目。8年来,坚持为村民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累计投入近百万元,解决了当地群众的一些实际困难。

篇4:送文化、送文明进活动总结

2014年10月22日,省杂技团到我校开展“送文化下乡进校园”文艺活动。舞台上演员专业娴熟、热情饱满、技艺高超,不仅给孩子们送来欢乐,还让他们零距离领略到精湛的传统文化。

演员表演艺术精湛,造型新颖,给全校的师生带来了难以忘怀的视觉盛宴。

别开生面的卓别林式哑剧表演让学生大为惊奇、捧腹大笑,气氛十分活跃。

孩子们聚精会神看节目,台下掌声雷动,沉浸在欢乐的氛围中。

篇5:送文化下乡 送书画进校园

送书画进校园

近日,射洪县老年书画研究会一行29人前往仁和镇开展送文化下乡送书画进校园活动,受到了仁和镇党委、政府和仁和中学的热烈欢迎。

在仁和镇,老年书画研究会不但把会员们精心创作的50余幅作品赠送给群众,还在仁和中学现场创作了书法和绘画作品200余幅,免费送给仁和镇的群众和学生。老干部纷纷表示,将关心支持“三农”建设,丰富农村文化市场,积极为社会培养人才作出贡献。

篇6:送文化进学校

电影进校园 师生喜开颜

2012年2月25日下午,奎屯市文化局电影放映队来到奎屯市第三中学区内初中班,又一次把爱国主义影视教育送到了校园里。放映组人员一到校园便马不停蹄地安装设备,他们不怕脏不怕累的精神也鼓舞了学校的全体男教师,大家齐心协力,充气式放映棚——这个“庞然大物”一会儿便屹立于小操场中央了。

中午一千多名孩子兴高采烈地搬着小板凳,排着整齐的队伍有序进入影棚观看电影。动画片《马兰花》深深地吸引了一个个小观众,他们或聚精会神,或开怀大笑,孩子们的情绪随着剧情的发展波动起伏,其真善美既溢于言表又深入内心。同时《二十五个孩子一个爹》更是牵动人心,耐人寻味,发人深思。

上一篇:如何进一步加强消防执法规范化建设下一篇:谢玉婵给新疆朋友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