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旭东校友访谈录

2024-04-11

吴旭东校友访谈录(精选3篇)

篇1:吴旭东校友访谈录

吴旭东校友访谈录

吴旭东是本校的第一届优秀毕业生之一,毕业后被分配到审计署昆明特派办工作。现任副处长,主持昆明办办公室工作,曾经多次参加国家大型项目审计,以他负责经贸处工作期间组织和参加的大庆油田审计项目成果尤为突出,他组织撰写的《关于大庆油田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专题报告》,引起国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2006年5月10日,温家宝总理做出长达154字的重要批示。2006年8月10日,温家宝总理率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领导专程到大庆油田就大庆油田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召开现场办公会,提出了“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加强勘探、合理开发,调整结构、多元发展,企地结合、共建和谐”的三十二字方针。国务院及有关单位也分别提出了促进大庆持续发展的政策措施。《专题报告》也得到署领导的充分肯定,李金华审计长批示“请办公厅以一定方式将此报告转发各业务司、特派办参阅”,署办公厅以《值班简报增刊》将大庆油田专题报告全文转发各业务司和特派办学习参阅。令狐安副审计长批示“这是一个比较好的效益审计报告,引起了总理的重视”。不但为国家经济建设进言献策做出了突出贡献,也推动了企业审计事业的新发展,由于“审计成果影响大,审计项目质量高,审计理念和思路新”,该审计项目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被评为2005全国优秀审计项目。《中国审计报》以《新的视角 新的作为》为题发表评论员文章指出:大庆油田的审计从着眼于为国家宏观大局服务,依法履行职责上说意义深远。《中国审计》以《从财务收支审计走向更大的格局》专题报道:大庆油田审计没有局限于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而是以财务收支审计为基础,跳出审计看问题。通过拓展视角,将审计人员的思想和审计业务引导和统一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上来,体现着审计机关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思维的创新和视角的变化。现吴旭东师兄作为中国审计实务事业的骨干,在行业内享有声誉。

高:吴师兄,我对您也是早有耳闻了,今天真的很荣幸能采访到您,请问您现在具体在做什么工作呢? 吴:哪里哪里(很纯真的笑!)我现在在办公室,办公室是特派办的中枢神经系统,除了当好领导的助手出谋划策,确保政令上传下达的通畅外,还要能对审计业务的宏观综合分析作出判断。呵呵。有人说“哎呀,旭东这个人很重感情”,我从不回避感情,我觉得人本来就是有感情的,如果一个人变成了机器,是没有办法做好工作的。但是工作如果不负责任的感情用事也不太好,要用真感情认真做好,就象一个艺术家,他倾注了感情和心血的作品才是有生命的!拿我们这次二十年同学聚会来说,为什么大家和张老师、卢老师能这么好,就是两个字“感情”,在学校他们一直用真情关心呵护我们成长,所以我觉得感情真的是第一重要的,包括你们所关注的大庆油田这个审计项目,《中国审计》采访我,问我这个项目有什么特点,我就在想,首先要说的是感情,还在我们的童年时代,大庆就是一个金光闪闪的符号,就是猎猎飘扬的一面旗帜——它把汩汩石油注进共和国的脉管,也把一种英雄气概注入了民族的精神。今天当我们走进这片热土,真切感受着那种精神的真实存在,一代代的传承,也具体地体会到那抽象了的精神所包含的意义,那种责任与奉献无声的力量。正是这鼓荡的浓厚情愫,涌动着对那些质朴坚韧的工人兄弟的一片真情,我们陷入了深深的思索:在这块奉献了太多、承载了太多的黑土地上,在大庆二次创业、续写辉煌的时候,审计应该做些什么,审计可以做些什么,审计也必须做些什么!当时我们只有20个人,要审1200多亿的资产,你能想象吗?我们项目组不是八小时在工作,而是全天都在工作,非常辛苦。我感觉如果没有一种境界,没有一种气量,没有一种高度,是做不好的。也谢谢高师弟,还为我们班的聚会写下了感人的歌曲,这也是你对我们张老师和同学们的一片深情厚意。

高:恩,那我也听说过很多关于您的事迹,或许您在物质上得到的不是很多,但我能体会到您现在所做的事情是非常有意义的,那能不能先请您简要介绍一下大学时的生活呢?

吴:我是在西部长大的孩子,祖籍在南京,当年考审计学院并不是因为我了解或者喜欢审计,我甚至都不知道审计是什么,但我就是觉得南京是我的根,我应该回来念书,虽然我高考分数超过了大本,也有一些学校主动打电话来联系我,但我觉得既然我决定了就不应该轻易改变,就上了南审,当时只是大专。当时其实家庭条件不是很富裕,但是我在家里是老大,而且小学中学的时候也一直在做班干部,责任感比一般人多一点,凡事会比别人多想一些,别人不愿意做的事情,反正也无所谓,就多做一点吧,哈哈。我在校的时候成绩也不是非常好,对什么都感兴趣,静不下来,觉得对知识理解了就行,没必要完全背下来,我不会钻牛角尖,但是对于认定的事情,我会非常执着。对自己的判断和思维能力心里有数,就像当班长,虽然我不是学习很优秀的学生,但觉得自己可以去做,当班长不一定是要让大家学习都很好,更重要的是要让一个集体,一个团队很有活力,每个人都有位子是大家庭的一员。所以上大学的时候,更多的还是锻炼了我的组织和协调能力,对后来从事的很多工作是有益的。

高:是不是可以说大学的生活也造就了你后来在工作中取得的一些成绩?

吴:可以这么说,我昨天在做讲座的时候没有说到这点,但其实是应该要说的,毕业十七年了,我从一个激情四溢、年少轻狂的学生慢慢的长大、成熟了,懂得如何控制自己的欲望,把握自己的情绪,慢慢地让自己自信起来。假如我来负责招生工作,我要招的人首先要是正常的,不能是那种死钻牛角尖的,这是第一重要的。其次这个人要积极向上,有团队精神,才能融入一个集体,工作不是一个人就能干完、干好的,需要整个团队的齐心协力,还要有个人的无私奉献,这里有很多道德因素,在这点上我觉得老师的责任很大,就像张映光老师对我们的无私奉献,真的是非常真诚的,没有一丝索取,也不求任何的回报。大学生也该这样,到了社会上,不应该有过多的私心。我觉得这种道德观和经历是无法用物质来衡量和交换的,因为这种东西会让人一辈子都觉得很幸福。综合来说,一个学生应该是有道德的,健康积极的,全面发展的人。

高:我注意到你刚才说到健康积极,全面发展,我听说你大学时候是院乐队的贝司手。

吴:哎,对对对对,那些经验也对我今后的发展很有帮助,包括我后来也认识了各种各样的朋友,研究了很多杂七杂八的学问,这些对我今后的生活工作都是很有帮助的,我还记得我原来弹的那把贝司是黑色的,中间有黄色的过渡。

高:哦,你的贝司一直传到了我们这代。

吴:那真是太好了,可惜这次没有时间再去看看那把贝司老友了。

高:那你毕业后还有弹乐器吗?

吴:怎么说呢,其实我一直是个很感性的人,刚毕业那会儿很追求完美,但是后来慢慢的意识到很多事情不能求全责备,一开始的时候我不允许工作和生活中有任何的瑕疵,后来也慢慢认识到其实那种状态需要很多物质和精力做支撑,做为一个普通人,很多事情我们是做不到的。

高:对!是不是可以说生活中总要放下一些东西,才能得到一些东西?

吴:你说的很对,实际上这就是一种选择,在选择中有得到也有很多放弃,刚毕业的时候自己精力也比较旺盛,有太多太多爱好,音乐啊,集邮啊,摄影啊,运动啊,但最后还是认识到应该放弃一些,做真正可以做好的事情。

高:你当时的这些爱好,包括做音乐,可以说和你本身的专业是没有任何关系的,你觉得这些爱好对你日后的工作有没有什么影响呢? 吴:对我日后的影响非常大,我对音乐就有天生的敏感,很多时候没有音乐我就觉得坐不住,我真的不能想象在工作压力那么大的时候没有音乐我会是什么样子,可以说音乐也促进了我工作和生活上的和谐,亚里斯多德曾说过:音乐是人类灵魂交流的最直接的语言。我经常听着音乐思考、发呆,去释放、凝聚„„也会听着肖邦的夜曲慢慢入睡。

高:是不是说虽然你当时并没有继续搞乐队,但是当你做好了自己的事情之后,更加深化了你对音乐的理解?吴:我现在也算是个音乐发烧友吧,音乐是我一辈子的朋友,它使我一直保持一种良好的精神状态,人只有对自己能掌控的事情,用心把它做好,这一辈子才不会遗憾!这些年,慢慢对hifi、hi-end有了更多的感受!对我来说hifi是发烧的过程,hi-end是一种境界,是我一生所追求的目标,音乐流淌出来,或写实达意,或写意传神,不同的意境升华不同的情感,这也是我最快乐的时光。

高:恩,那你能不能再简要说一下你毕业后的一些工作状态呢?包括一些变迁啊,还有一些令你印象很深刻的事情。

吴:在特派办我的工作岗位也换了很多,一开始在投资处干了整整九年,人教处干了半年,然后又去办公室当了三年党组秘书,我很幸运,遇到的领导都很好,我慢慢认识到,如果你用一种很健康宽容的状态对待别人,别人也会这样来对你。当时很多领导看到我有错误会立刻指出来,这是非常好的,可能一开始有点接受不了,但是长远来看,这对一个人是很重要的。慢慢地从不同的领导身上学到很多东西,他们的领导风格、气质和为人处事的方法,真的让我受益终身。

高:可以说从你毕业之后被分配到那里,从零开始,到现在小有成就,中间有没有经历过什么让你觉得特别辛酸的事情,甚至有时会让你置疑自己的选择?

吴:当然,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但是我觉得这些都是一个人必须要走的路,你得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你是跳不开的,摔倒了得立刻趴起来,继续往前走,就像那个时候我在投资处,做一个项目,还是十几年前了要做的建设项目效益评估,那个年代电脑不多,但项目数据非常多,必须用电脑来处理,所以我就用一个月的时间专门研究excel工作簿,做了一个小模块,把采集的数据输进去,结果就出来了,最后也证明的确是比那些专业软件还实用。在特派办审计业务处带队是很辛苦的,压力大,当然对自己的锻炼也很大,只要你能坚持走认准的道路,是能成功的。

高:恩,但是现在很多的大学生在刚到工作岗位的时候只是做一些很基本的工作,比如复印复印东西,扫扫地,倒倒茶之类的,很多大学生就难以接受,那你有没有过这样的阶段,有没有曾经觉得我不应该只是做这些事情,有没有曾经想过因为这个原因要换个工作?

吴:这个倒没有,其实领导往往就是在这个时候观察你,很多细节的东西是通过这些小事情表现出来的,领导或许就是通过这些小事情来考察你的品德和能力,以此来考虑下一步的安排。况且即使你换了工作,去了别的地方,还是要干同样的事情,这是一个人必须要经历的阶段,我现在也会帮同事复印复印东西,这能说明什么呢?什么都说明不了,而且你要知道你是在一个团队当中,整个团队往往就是要靠这些小事情,小细节扣在一起的。退一步说,你做了这些事要吃中午饭,你不做这些事你中午还是要吃饭,也许当你在复印的时候,说不定顿时一个信息就到映到你脑子里去了,这是别人没有的机会啊,我的意思就是说你做事情的时候不要老考虑到回报,不要太急功近利,反正闲着也是闲着,那就去做吧。也可以说经历即收获。

高:其实这样的困惑对于大学生来说是很普遍的,你觉得对于你现在的看到的这些现象,包括对于大学生现在的状态,你有什么样的评价呢?

吴:我看到很多独生子女在优越的环境下长大,他们如何去克服自私的心态,客观看待事情,怎样培养团队精神,培养责任感,一种能刻苦、愿吃苦的精神。好逸恶劳肯定不是一件好事,就像一个人如果天天吃大鱼大肉,肯定会“三高”。人要树立一个目标,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你要学会坚强,要能吃苦,并学会看淡一些东西,最后才能成功。不要害怕恐惧和痛苦,当你摘取成功之花,惊叹峰回路转后的豁然开朗时,或许只记得谁和你一起哭过。人不能太自私,太急功近利的。有的时候人们把太多东西都市场经济化了,市场经济规律不是万能的,它不能衡量一个人的综合价值和感情。高:是不是可以说目前这是一种理念和视角的问题呢?

吴:应该是吧,现在很多事情我们对它的理解都有理念和视角的不同,就比如说许多人提到审计,就觉得是查账的,其实不然,更多的还是要体现一种服务的意识,我们说审计是寓服务于监督当中,很多人就理解成:监督到位,服务也就到位了,这事实上是履职不到位。正确的审计观念应该为:监督是手段,服务才是目的。理念和视角的转换需要有创新的意识。视角一换眼界宽,但视角转换的背后也有着思辨。所谓万变不离其宗,变的是观察和审视问题的角度,即运用发展的、系统的、联系的观点认识问题、分析情况。不变的是“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求真务实”的审计工作方针,不变的是紧紧围绕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紧紧围绕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的审计工作思路。在创新中一定坚持这个原则。大庆油田也正是视角和理念新,才走出了一片新的天地!另外还要提倡一种无私的精神和服务的理念。就像为什么审计学院现在能发展的这么好,这么快?这和他提倡这种精神的建立,和院领导提倡的无私奉献,以及老师们对于这种教学治学环境的呵护,都是有关系的。

高:恩,那最后一个问题,能不能请你给那些将要毕业的,或是已经毕业,正在寻找自己人生方向的大学生一些寄语呢?

吴:怎么说呢?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如果我们真的能吸收到中国文化的精髓,对自己是非常有好处的。易经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行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要好高骛远,凡事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对自己有个客观明确的定位,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向前走。最后我再送给你们中国古代的“道、律、术”三个字,道——做人的道理,做事的道理;律——规矩,一定要懂规矩,有的时候懂规矩可以获得更大的自由;术——能力,要时刻锻炼和发展自己的能力,包括生存能力,适应能力。这是一位老领导在谈中国的传统文化总结出来的,与大家共勉吧。

高:谢谢,通过这次访谈,我自己也收获了很多,我以一个后辈的身份祝福您今后能越走越好。吴:谢谢你!

访后记:在访谈的过程中,我深切的体会到他是个非常感性的人,对感情的看重和对中国文化的深刻理解使他取得了今天成就,我想这篇访谈不仅对于我们人性的塑造,甚至对于我们重新认识审计工作,都是很有意义的。访谈结束后第二天,吴师兄还发来短信:“仁者爱人,德之根本;慎思笃行,心智之德;礼仪教化,德之规范;心存善念,人之大德;上善若水,利物不争。与高远师弟共勉—— 旭东”我也把这句话送给所有读者,望我们所有人与旭东师兄共勉!

篇2:吴旭东校友访谈录

吴正宪, 现任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小学数学室主任, 数学特级教师, 北京市政协常委, 民进中央委员。先后荣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两基”工作先进个人、北京市“人民教师”奖等多项荣誉称号。现任国家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审查委员、全国小学数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国家督学等,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著有多部教育著作和教育丛书, 如《吴正宪与小学数学》《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智慧与策略》等, 并主持多项教育部教师培训项目, 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

不少教师在初入职时都满怀着教育理想, 豪情万丈, 憧憬着要做最好的老师。然而, 教师职业生涯的长度并不能自动给予教师对教育理解的深度, 大多数教师都是默默无闻, 只有极少数脱颖而出成为名师, 个中原因不尽相同, 但最基本的往往是缺乏实现理想过程中的坚守, 而坚守需要的是毅力和恒心。吴正宪老师用事实告诉我们:脚踏实地、厚积薄发、善于学习、重视积累、贵在坚持, 在教育教学改革之路上绝无捷径可走。本刊编辑部特就专业成长之路的话题专访了吴老师, 相信一定能给广大教师以启迪。

“我是教师——让每一个孩子享受快乐智慧的课堂生活是我的追求。”

从教几十年, 吴正宪老师始终没有离开课堂, “一切为了孩子”是她教育思想的核心, “创造孩子们喜欢的课堂”是她多年来努力的目标, 凡是听过吴老师课的孩子或教师都会被她那真诚的情感、友善的态度、高尚的师德、精湛的教艺、坚实的教学基本功而深深感染。

问:吴老师, 您从教40余年, 从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一名知名的特级教师, 一直孜孜不倦于小学教学和研究工作, 是什么能够让您在教学的道路上坚定、执着并快乐前行?

吴正宪 (以下简称吴) :回首自己40年的教育生涯, 对教育的倾心投入和对孩子的挚爱, 伴着自己40年的教育人生, 让我享受其中, 坚守前行。在这40年的教学生涯中, 我曾经彷徨过、犹豫过、迷茫过, 但是我始终没有放弃过对事业的执着追求, 没有淡化过对学生真挚的眷恋。我爱事业、爱学生、爱数学, 正是这条爱的纽带始终牵动着我的情思, 她让我努力、催我奋进;正是这份从未动摇过的信念, 使我一步一步逐渐走向进步和成熟。

小学教师的工作看似简单而普通。然而, 当我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用整个心灵去拥抱她的时候, 才领悟到教师工作博深而丰富的内涵, 才感受到教师工作的幸福与快乐。40年中, 我从未间断过走进课堂、走近学生, 品尝学生带给我生命的涌动。我在研究中工作, 在工作中研究, 享受着不断自我突破的欣喜和幸福。40年中我感受着和孩子们在一起的幸福, 体验着做教师工作的快乐。在探索教育教学改革的道路上, 获取了自身成长过程中的成功和快乐, 实现了个人生命价值与教师职业生命价值的和谐统一。这是我坚定前行的最大动力。我坚信, 一个人只要不断地挑战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 那么事业的青春将会永驻。

问:大家都知道您一直着力于教育教学的改革, 探寻和追求着科学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 听说早在80年代您就踏上了教学改革之路, 您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吗?

吴:你的提问让我的思绪回到了20世纪80年代初, 那时候片面追求升学率形成了“大潮”, 为了应付考试, 大搞“题海战术”, 作业堆积如山, 学生痛苦不堪。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 我开始了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之路的艰辛探索。

在领导的指导下及同志们的支持下, 我认真学习教育科学理论, 虚心向老教师学习, 博采众长, 刻苦钻研教材, 开始了“小学数学归纳组合法”的实验 (即用归纳的方法讲授重新组合的教材) 。它是涉及教材、教法、学法、考法及教书育人诸方面进行的全方位改革实验。该项教改实验, 从教材改革入手, 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学生的认知规律, 重新编排教材, 组合成“六条龙”的小学数学知识体系。在教学实践中, 我总结了十几种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为学生创设愉悦和谐的学习氛围,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学习兴趣浓厚, 求知欲望强烈。课堂上常常出现一派乐学、爱学、善学、会学的生动活泼局面。教学改革促进了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 学生不仅学文化, 而且学做人。1987年该项实验通过了中央教科所、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北师大教育系、北京市教育局小教处等十个单位有关专家的鉴定, 被多家刊物予以报道。此项实验被列为北京市重点教育科研项目, 引起了教育界较大的关注。

小学数学归纳组合法的实验是一项全方位的改革实验, 是一项探索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实践。在教学中, 我始终坚持教书育人, 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健全人格的发展。我以学生主动学习、潜力开发和多方发展需求的满足为目标, 使传递知识、启迪智慧、完善人格三者得到发展。1988年我撰写的《深入教学改革, 坚持全面育人》一文入选《北京市崇文区教育学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 被评为优秀论文一等奖。这篇近2万字的学术论文是对我当时教育思想和教学行为的真实写照。

这段教学改革的经历让我深深地感受到,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 我要敢于面对教学中真实的问题, 坚定地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心系学生的全面发展, 坚持改革、研究、坚守信仰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推动力。

问:专家引领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您能否谈一谈在您的成长中, 您是怎样向名师学习的, 向名师学习又该注意什么?

吴:在我成长的过程中, 我得到了众多专家的指导和帮助。北京市特级教师马芯兰、刘梦湘、缪玉田, 北师大教授周玉仁, 上海特级教师顾汝佐,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教授张梅玲等都是我的老师, 他 (她) 们都给过我真诚的帮助和热情的指导, 令我难以忘怀。其实, 我的师傅还很多, 身边的同志都是我的老师, 在漫长的教育教学生涯中, 我得到了这么多专家、导师及同志们的指导和帮助, 我的教学改革能有一些进步是他们高尚的师德、锐意改革的敬业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治学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着我的结果。我时时都可以感受到他们优秀人格的魅力。导师们热爱教育事业、淡漠功名、无私奉献、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以及那谦虚谨慎、友善宽容的态度给我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每位名师都有自己的实际、自己的风格特色、自己走向成功之路的实践经验。学习名师的经验, 如果就认为是生搬硬套, 踩着前人的脚印, 不越雷池一步, 这样的思想和态度其实是学不好的。每个人的情况不同, 要根据自己的实际, 对别人的方法和经验, 有所取舍、有所发挥、有所创新。就像蜜蜂采百花酿蜜一样, 要善于汲取百家之长。名师要拜, 同时要以同样谦和的态度向身边的教师学习。特别是年轻教师, 他们在实践中创造的许多新鲜活泼的教学方法和好的教学经验, 我们不能视而不见。所谓汲取百家之长, 自然也包括广大教师的经验, 甚至还包括向自己的教育对象学习。这样, 才能不拒细流, 海纳百川。

问:对于一名教师来说, 静心积累、勤于反思是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您能给我们介绍一下您自己的经验吗?

吴:记得1986年那个除夕, 伴着阵阵爆竹声, 我撰写的《注重知识联系, 重新组合教材》一文呱呱落地了。那时我不知道自己的这篇拙作算不算论文, 十分不好意思地把它交给了我的导师刘梦湘, 请他过目修改。大概是我的真诚与执着感动了他, 当时年过半百的刘老师正忍受着糖尿病的煎熬, 他一字一句地精心修改, 从文章的中心思想到段落的布局, 从学术观点的把握到文字的润色都一一提出了有价值的参考意见。此篇文章居然在当年《小学数学》刊物上发表了!看到龙飞凤舞的手写体变成了规规矩矩的铅字文, 心中充满激动与兴奋的同时也多了几分冷静的思考, 做教师可不能仅满足课堂教学技能技巧的提高, 不能只做一辈子教书匠, 要善于思考, 善于总结, 要勇敢地向研究型、学者型、专家型的教师努力。

从那以后, 我更加自觉地学习教育科研理论, 边学习、边实践、边总结。我把教学中的点滴体会、课后有感、教学心得等毫无保留地倾吐在笔记本上。现在书柜中已微微发黄的笔记本仍整整齐齐地站成一排。挡不住的诱惑, 使我又一次走进了它, 翻开扉页, 一行醒目的大字跃然眼前:心求通而自奋也!这句话伴随了我40年的教学生涯。大多数与我一起工作和生活的人都说我是一个不知疲倦的人, 是的, 为了钟爱的事业我乐此不疲。不知多少次听着子夜的钟声敲响, 不知感受过多少次宁静夜幕中学习思考的兴奋与激动, 不知多少次数以万计的笔记从手尖流过。那小小写字台记下了我的情和爱, 记下了我的苦与乐。《教学有感》《小学数学系统整理》《值得回味的课》《业务学习笔记》《信息交流》《教学小题库》《趣味数学趣谈》《教海拾贝》……这些写满密密麻麻字的笔记本不知要保留到多久, 看着眼前这一本本留下了我成长足迹的笔记本, 怎能不令我回味、令我兴奋呢?作为小学教师的我, 没有在高等学府系统地学习过教育理论和专业知识, 但是我知道, 一切才学和本领都不是天生的, 于是我不懈地努力, 不敢怠慢每一天, 抓紧时间, 向书本学习, 向实践学习, 向周围的教师们学习。可能是天生的固执和执着, 我竟开始拿起手中的笔, 一发而不可收。十几年过去了, 凭着几分热情、几分自信、几分执着、几分刻苦, 写出了一篇篇可以登大雅之堂的小文章, 我的教改文章、实验报告、学术论文散见在全国多家教学刊物上, 《北京教育》《福建教育》《江西教育》《小学数学教师》《小学数学》等刊物分别刊登了我的文章。

多年的教学实践让我有一个十分深刻的体会, 在教学工作中人人都会产生点点滴滴的体会, 或深刻, 或肤浅, 如果放松, 则稍纵即逝;如果稍稍留心, 把它记下来, 哪怕是肤浅的感悟或缺乏理性的直觉思维, 都会带来日后冷静的思考。点点滴滴, 积少成多, 厚积薄发, 拿起手中的笔, 善于思考, 勤于笔耕, 做教学的有心人。

“我是教研员——带起一支优秀的教师、教研员队伍是我的责任。”

1994年初秋, 吴正宪老师告别了25年的小学教师生活, 开始了教师职业生涯中的又一个新的专业尝试——教研员, 从此成为老师的老师。如何做好教师教育?怎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研员?吴老师开始了教育生涯中新的探索和追问。

问:大家都知道, 您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是非常成功的, 课上得好, 学生喜欢您, 教师们也都争相模仿您。那么, 身为一名教研员, 您对自身的角色定位是怎么理解的?

吴:1994年9月, 由于工作的需要, 我被调入崇文教研室担任教研室主任一职, 从那时起, 我知道我又肩负着为同行教师提供教学示范、业务指导和专业培训的责任和任务。我努力迎接从学生教育到教师教育这一新的挑战。我记得张铁道博士在研究优秀教师的专业价值时指出:“优秀教师不仅能带给学生以高质量的美好学习体验, 他们的实践经验还可以成为促进其他教师学习与发展的重要专业资源。”所以我更加努力完善自己, 并探索适合教师教育的有效研修路径。

我认为做好一名教研员要备好课, 讲好话, 亮好相, 设计好活动, 不辜负教研员的称号, 不辜负基层教师对自己的信任, 做教师专业成长的促进者。教研员应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服务者与指导者, 教学课程的设计者, 提升教学质量的促进者, 教学政策的执行者, 团队共同体中的学习者、实践者;进而成为有思想、负责任的教研员。

在帮助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上, 首先, 我倡导同伴研修, 主张建立人人平等、民主和谐、资源互补、相互学习、共同分享的研修文化。我鼓励教师以同伴研修的方式进行资源建构, 使个体的教学经验升华为群体的专业资源, 我们要通过平等、民主的研修过程, 将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积累的个体经验升华为有益于教师群体专业成长的资源, 从而有效地增强教师团队的教学专业能力。其次, 满足教师的需求, 要基于真实的教学问题, 设计参与者有话可说的问题链, 让一线教师在深刻的专业思考中获得难忘的研修经历, 解决教师在实践中的问题。研修活动的主题要来源于教师在实践中的困惑, 来自基层教师真实的问题, 并将经历总结成经验, 努力走向经典。再次, 要进行行为干预, 开展连续性、跟进性的研修。通过有后劲的、连续性的行为干预, 提升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自觉性, 形成良性循环。我还特别关注农村教师的发展, 因为我知道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使农村的孩子接受同城里孩子一样的教育, 就要从提高农村教师的专业水平开始, 所以我多次走进农村, 走进山区, 走进贫困地区作专业服务, 为提高边远山区的教学质量作出自己的贡献。

问:现在说到您一定会说到您的团队, 您的团队不仅活跃在北京小学数学界, 就是在全国小学数学界也小有名气, 您能给我们介绍一下您的团队吗?

吴:2008年北京教科院决定成立“吴正宪小学数学教师工作站”, 成立“吴正宪小学数学教师工作站”的意义在于:一是探索北京市小学数学学科优秀教师的成长机制, 提供丰富的基层数学教师专业发展与高质量课堂教学的专业化服务, 为北京优秀数学教师的更好更快发展提供专业支持。二是开发科学可行的小学数学教师研修课程, 积累、提升、传播有推广价值的数学教学资源。帮助一线教师分享有益的教学实践知识经验, 真正提高北京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打造具有高敬业品格、高专业技能、高合作精神的优秀教师队伍。

在几年的研修中, 我们的团队把学习作为基础, 把研究作为路径, 把成长作为目标, 在创建学习型团队和研究型团队上下功夫。团员们在服务、历练、成长中享受着职业的幸福与快乐。我用几个关键词来说说我们团队的研修。学习:几年来工作站举办了13期名师大课堂。团队还向队员们推荐了国内外的几十本书籍, 其中有数学专业书籍, 也有相关的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书籍。为了给大家提供更多分享的机会, 团队还举办了读书交流会, 畅谈读书心得;研究:课题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催化剂”。在课题的引领下大家搜集文献、确立研究专题、交流研究成果……用研究的方式提升自己的实践, 努力在经历中总结经验, 在经验中做成经典;实践:“吴正宪小学数学教师工作站”深入基层学校, 深入远郊区县, 走进山村的课堂, 走到山村师生的身边。我带领团队开展菜单式服务:主题式服务、诊断性服务、连续跟进式服务, 通过“双师同堂”“同课异构”“一课三上”等多种策略, 引导教师在课例研修中获得深刻的体验, 促使基层 (特别是农村) 教师的专业发展 (吴老师带领团队在实践中创造的“1+5+N”辐射带动机制, 通过由她和她的工作站的72名教师共同组成的“1”, 带动通州、昌平、大兴、燕山、延庆等远郊区县的5个分站, 影响了成千上万的教师) ;成长:工作站不仅服务着北京也辐射着全国, 努力把自己的研修经验与他人分享。于萍老师执教的《小数加减法》观摩课荣获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数学专业委员会举办的第九届全国深化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观摩交流会一等奖, 李兰瑛老师在首届教育部课例评比中获一等奖;并代表全国获奖教师发言;张秋爽、丁雁玲等老师撰写的论文获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数学专业委员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评比一等奖;刘劲苓、王春秀、陈玉宏老师编写的个人专著相继出版;马希明、王佩霞等8名队员被评为北京市特级教师;“吴正宪小学数学教师工作站”2套系列研究成果、9本丛书分别由北京师范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春华秋实, “吴正宪工作站”的成员在不断地成长着, 体验着教师职业的幸福。

“我是研究者——为探索教育科学规律做出不懈努力是我的使命。”

作为一名研究者, 吴正宪老师以严谨科学的态度努力探索教育科学规律, 并一直以自觉学习、研究、反思、实践作为工作的根基。回忆走过的40年历程, 无论是做教师还是教研员, 吴老师一直在品尝着研究带来的收获和快乐。

问:40年的研究历程, 您的儿童观、教学观等渐渐清晰、完善, 逐渐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教学理念和鲜明的教学特色, 并被广大教师所认同接受并运用, 您能谈谈具体的内容吗?

吴:2001年, 我对北京市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现状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研, 收集到有关近千名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困惑和面临的难题的资料, 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和信心, 缺少有效的学习方法。为解决这一现状, 我确立了“创造让儿童喜欢的数学课堂”的课题研究。多年来我在致力于“以学生发展为本, 创建儿童喜爱的数学教育”的理想激励下, 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数学教学体系:

找到了创造儿童喜爱的教学教育的途径——“读懂儿童, 读懂数学, 读懂教材”

创造儿童喜爱的数学学习是数学教育的价值追求, 实现这种价值追求的途径要回归到儿童、数学和教材中来。我在实践探索中深刻领悟到儿童是具有学习潜力的, 但儿童是未成年人, 其知识储备、自我意识和行为自觉性都不完备, 需要教师恰当引导, 而不是包办代替。学生具备成人所有的被尊重、被关爱、求知、审美和自我价值追求的合理需求, 数学教学中应给予满足, 为完善儿童喜爱数学奠定坚实基础。通过读懂数学和教材, 利用一组组环环相扣又逐步提升的“问题串”将学生主体探究的欲望充分激发出来, 达到儿童喜爱数学教育的美妙效果。

确立了儿童数学教育的目标是“传递知识, 启迪智慧, 完善人格”

站在为学生一生幸福奠基的高度, 确立了数学教育要培养儿童知识、智慧和人格的三维目标, 做到传递知识是基础, 启迪智慧是保障, 完善人格是目标。让儿童从小学会做人, 在三维目标的引导下造就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时代新人。在数学教学实践中, 通过提问、设疑、辩论等方法启迪学生的智慧, 通过一次次意味深长的数学应用、一次次相互的欣赏、完善和发展学生的人格,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提供“好吃”又有“营养”的儿童数学教育

“有营养”的数学教育就是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获得终身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科学的探究态度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有营养”就是要关注学生知识的学习及学习能力的培养, 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学习内容, 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好吃”的数学教育就是把有营养的数学烹调成适合学生口味的数学, 就是学生喜欢的数学、爱学的数学、乐学的数学、能学的数学。“好吃”指的是教学手段和方法, 教师要运用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方法和手段, 使学生快乐学习。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创设符合学生年龄特点、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的课堂, 使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数学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 更要启迪智慧、完善人格, 使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

创造了促进学生发展的八种特色课堂和多种教学策略

成年人有责任创设儿童学习的生态环境, 激发他们对于学习的兴趣, 引导他们在“好吃”中享受“有营养”的数学。经验表明, 高质量的数学教育就是引导孩子在童年学习中充满好奇与求知欲, 让他们拥有对数学学习的良好感受和丰富难忘的数学活动体验, 经历刻骨铭心的数学学习过程, 从中获得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有滋有味地学数学、做数学, 并运用逐步养成的数学思维来认识和解决学习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下, 我创建了学生喜欢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为广大教师提供了有效课堂教学的模式借鉴。在实践探索中找到了实现数学教学目标和体现儿童数学教育本质要求的课堂形式和教学组织策略。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的不同, 我创造了八种特色课堂 (见下图) 。

这八种课堂是紧紧围绕“创造儿童喜爱的数学教育”这个核心开发出来的, 在教学实践中我总结了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的多种数学教学策略, 让学生在“快乐有趣”中学习, 在密切联系生活中学习。例如, 创设学习数学的良好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体验数学学习的价值, 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数与形相结合的数学:引导小学生充分利用直观的“形”, 把抽象的数学概念、数量关系形象具体地表示出来。学习动手做的数学:让学生亲自参与实践活动, 积累活动经验, 提升观察、试验、猜测、验证及推理概括能力。学习与儿童经验对接的数学:教学中努力将学生积累下的生活经历和学习经验引入课堂, 充分利用学生的经验辅助数学学习。学习互动交流的数学:课堂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 让学生在互动中互为资源, 互相激发, 共同成长。

问:在访谈的最后, 您能根据您成长的经历, 给青年教师提一些建议吗?

吴:特别高兴与年轻教师分享我的教学经验。在专业成长的过程中, 我给老师们提以下几点建议:一要挚爱儿童教育, 要用满腔的热情守护着自己的教育人生追求, 把个人的生命价值与教师的职业生命价值做到完美、和谐的统一。因为有对教育的挚爱, 有美好教育理想的感召, 有为教育奉献所有热情的境界, 我们才会快乐地行走在专业成长的快车道上。二是追求高尚师德。“做人、做学问、做老师”, 作为数学教师, 我们不仅要业务精良, 还要师德高尚。在学校, 我们要做一名孩子喜欢、给孩子们带来智慧和力量的好教师。在家庭中, 我们要做一个给他人带来幸福、富有责任感的家庭成员。在社会中, 我们要做一个充满人情味、有爱心、有道德、遵纪守法的好公民。我们要不断修炼自己, 才能更好地教化他人。三是提高教学业务能力。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要准确理解数学的本质, 准确把握教材的内容, 准确解读学生的需求。做一名数学功底扎实、专业知识精通、教学基本功娴熟、深受学生喜爱的数学教师。四是要读懂儿童。在和学生交往的过程中我们要给予学生适时的指导, 给学生独立体验的机会, 给学生恰当的评价, 给学生建立自信的勇气, 给学生适当的空间, 给学生跃起的机会。要通过自己丰富的知识、教育智慧、高尚的道德、积极的人文关怀影响和教育学生, 做一名真正能读懂儿童的好教师。五要勤于研究。把学到的理论和经验及时地运用到实践中, 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水平, 善于积累、勤于笔耕……六要辐射引领。我们要在成就他人中成就自我, 积极发挥资源的传递作用, 带动周边教师共同成长。

篇3:《财富商机》广告总监吴帅访谈录

吴帅:的确是,我走过一些媒体,在《财富商机》的这一年,我明显感到有一个团队的力量在增长。首先,我们的团队在增加新的人,很多人才被吸引过来了,这是一个很朝气蓬勃的团队,大家干起活来有很多想法,有很大的空间让你来发挥。虽然我们是财经类杂志,但是我们在选东西的时候是有方向的,这其中就体现我们自己的一个判断和对市场的一个估计,在这个过程当中能得到很多的锻炼。我来之前就听说《财富商机》发展势头不错,来了之后就越来越频繁地感受到周围的人给予的好评。会有人跟我说,我们公司的人都在看你们杂志哦,或者说你们这期做的还不错呀,到处都有你们杂志在卖等等,类似这种良好的感觉是在持续增长的。

记者:有读者说,看《财富商机》至少有四点好处,一是可以知道的商业的信息,二是可以学点儿生意经,三是可以了解一些真正的正在发生的商业骗局,四是可以学习写"软文"的基本技巧。是这样的吗?《财富商机》最吸引读者的地方在哪里?

吴帅::《财富商机》最吸引人的地方,是一切站在商人和企业读者角度思考问题和做文做事的一种情怀。有了这种情怀,不管是在哪方面,都会做好。

记者:吴总监,能否向我们介绍一下财富商机这本杂志吗?

吴帅:好的,《财富商机》是一本专门为广大创业者提供创业咨询和项目信息的专业经济类杂志,本刊为大本16开,80页码,每册定价5.00元,月发行量十二万册,辐射全国各地,内容涵盖专家投资指导、最新项目信息、商业经营策划、创业成功人物展示等多方面全方位创业信息,旨在通过我们的努力为您奉上最具投资潜力和投资价值的投资信息,为您搭建通往致富大门的阶梯,让您赢在创业的选项期、事业的发展期、基业的巩固期,最终陪伴您走入完美的成功期!

记者:《财富商机》在完全找到自己清晰的广告盈利模式后,经济效益连年翻番,因为广告效果太好,而客户暂停刊登广告的现象非常少见。取得如此佳绩后,广告下一步的发展目标是什么?

吴帅:根据市场不断调整。《财富商机》有这么大的发行量,更重要的是有这么多具有购买力的读者,相信对广告主而言是很好的选择。

记者:请问吴总监,你们杂志都通过那些渠道进行推广宣传的呢?能否向我们介绍一下呢?并且听说你们杂志社官方网从开通的当天一直到现在,每天的点击率都在2000人以上,能够详细的介绍一下,你们网站主要是如何推广的吗?

吴帅:目前我们与很多知名的网站合作了,同时也开通了电子版杂志,和自己的官方网站,并且在全国很多家杂志同时互换杂志宣传,目前我们主要合作的媒体和网站有:

网站推广合作的媒体:《517致富网》《3158信息网》《28商机网》《广告媒体网》《广告买卖网》《CCTV相约栏目》

电子版杂志合作的媒体:

《龙源期刊网》《悦读网》《ZCOM网》《悦读通》《博看网》 。我们的官方网站,推广的主要渠道就是:《百度》《新浪》《腾讯》《有道》等多家网站进行推广,读者直接输入www.dz3158.com进入官方网站,也可以在百度搜索"财富商机杂志"或"财富商机杂志社"都是排名在百度第一位的,还有很多详细的介绍。

记者:好,谢谢吴总监的详细介绍,目前,国内理财市场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大众理财意识也比较薄弱。对于普通百姓的理财,请您给一些建议。

吴帅:具体的建议还是多看看《财富商机》吧。如果笼统的建议,那就是一定要意识到理财的重要性,而且越来越重要,千万不要因为一时的市场波动和投资失误就认为理财没用,或者说自己不适合理财。理财的重要意义除了那些可以战胜通胀、增加被动性收入,实现财务自由这些说烂了的观点。更重要的是理财可以改变一个人的生活,用更健康理性的眼光来看待这个世界,这会让人受益终身。

采访记者:李淼

采访单位:悦读通电子杂志有限公司

注:以上采访信息仅供读者和商家做为参考资料,并不代表杂志宣传。

杂志社官方网站:www.dz3158.com

致富517信息网:www.zf517.com

上一篇:系级主席竞选稿下一篇:萌萌哒的英文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