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路镇创建市级生态城镇工作情况报告

2024-05-02

常路镇创建市级生态城镇工作情况报告(精选5篇)

篇1:常路镇创建市级生态城镇工作情况报告

常路镇创建市级生态城镇工作情况报告

一、常路镇基本概况

蒙阴县常路镇位于临沂、泰安两市交界处,是临沂市和蒙阴县的西大门,全镇总面积77.4平方公里,辖30个村,3.5万人口,是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山东省“百新工程”试点镇和中心镇、文明乡镇、环境优美乡镇,临沂市园林小城镇。近年来,镇委、镇政府立足本镇实际,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以中心镇建设为依托,创新发展思路,努力抓好小城镇软硬环境建设,坚持将经济增长、城镇建设、生态环境与节能减排结合起来,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观光业和生态工业,下大力气治理生态环境,逐步走上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城镇化发展道路。

二、生态建设基本情况

我镇在上级有关部门的精心指导和帮助下,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经济建设与生态保护两手抓的方针,以不断丰富生态城镇内涵为核心、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根本、以实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永久利用为重点,开展生态示范区建设,积极推进区域经济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和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同时,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得到了较大改善的发展目标。

(一)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提高

近年来,我镇不断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城镇环境综合治理成效明显。大力进行河道整治工程建设及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先后投入资金2000余万元,共治理汶河、堂阜河河道10公里,除险加固小一型、小二型水库6座,高标准整治桃花湖、五沟峪水库2座。大力搞好城镇废弃物处理和水源水质保护工作,城镇固体废弃物处理率达到100%,城镇气化率达到80%,区域内大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到100%,主要河流水质全部达到相应功能区划标准,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达到100%。

(二)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

生态环境质量的不断提高,对促进我镇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全镇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2009年,全镇实现总产值28亿元,同比增长25%;生态农业成绩突出,实现农业总产值1.4亿元,同比增长24 %;工业和中小企业稳步发展,实现工业总产值18亿元,同比增长28%,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11.7亿元,同比增长29%;财政税收稳步增长,实现财政收入2000万元,同比增长18%;农民人均纯收入5890元,同比增长12%,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三)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交通条件明显改善。截至2009年底全镇公路总里程达86公里,其中县道3条22.1公里,乡道1条2.02公里,村道71.88公里,通村道路硬化率达100%,已经实现村村通。结合二0五国道改造,道路两侧的美化、绿化、亮化工程已改造完成,镇容镇貌焕然一新。道路照明亮灯率达到98%,建成区绿地率30.66%。为加快城镇化建设进程,结合土地增减挂钩项目和新农村住房建设,实施旧村改造,开发建设了堂阜佳苑和常路社区居民小区,其中常路社区整村迁建工程已完成三层住宅楼88幢22000平方米,人口城镇化率达到了全市平均水平,人均住房使用面积达到31多平方米。城镇功能得到强化,基本实现了“五通”。

三、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我镇立足实际,切实采取措施,开展生态示范区建设工作。

(一)不断深化完善生态农业

近年来,我镇坚持以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生态庭园经济为切入点,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线,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不断丰富完善生态农业内涵,促进全镇生态农业上规模上档次,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1、生态村建设。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引导农民改水、改厕、改圈,集中清除村内“三堆”,动员居民群众积极开展庭院、阳台、屋顶、墙面、室内绿化美化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推广沼气

池建设,解决了农民“燃气贵”的问题,使建成区燃气普及率达到了98%。通过生态村建设,村内基础设施得到显著改善,特色经济有了较快发展,农民生产生活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告别了脏、乱、差的落后面貌,促进了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同步发展。

2、生态能源综合利用工程。以沼气池为纽带,带动农户完成“改厨、改厕、改圈”及建经济园,建立“猪、沼、菜(果)” 能源型经济模式,从项目实施以来,建沼气池512个,年产沼气62万m,解决了3200户农民生活燃料问题及果园肥料问题,每年可增收节支700万元,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减少水土流失2.4万吨,改善了农村居住环境和卫生状况,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明显。

3、沃土建设工程。通过狠抓坡耕地综合治理、河滩地改造和农业结构调整,积极推广秸杆还田免耕土技术,着力提高耕地生产能力。从2005年至今我镇在圣景、茶沟、五里桥等村先后投入资金1600万元,实施土地整治和免耕覆沃土工程建设,完成土地整治及改良4万亩,年可增加收入800万元。大力推广秸杆还田技术,实施麦田保护性耕作面积3万亩,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机质含量由2004年的1.6%上升到目前的3.6%,速效N.P.K明显提高,平均增产4%以上,免耕每亩一季节省耕地整地费50元左右,秸杆覆盖还田减少了除草用药,节省人工费用,每年可增加农民收入200元/户。

4、优质无公害种植基地建设工程。整治和硬化优质无公害种植基地道路10.5万平方米,总投资1500余万元,共整治建设渠系5.53万米,新建和整治塘坝、蓄水、畜粪池1800余口,打井300个,在常路社区、北楼、台庄等村建设优质无公害蔬菜大棚200余个,同时全镇优质无公害果品种植面积突破4.5万亩。目前已建成小张台有机葡萄基地2000亩,西高都黄桃观光园区4000亩,石峰峪红将军苹果示范园600亩,年产量达数万吨,产值过千万元。

(二)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

1、公益林资源保护工程。镇内聚良山、二狼山、榆树山首尾相接,绵延起伏,风景秀丽,自然及人文景观十分丰富。有国家级生态公益林1.2万亩,省级生态公益林1.1万亩,树龄在600年以上的树木10

3余棵。近年来,通过禁伐禁牧,封山育林,植树造林等措施,各生态区植被保护良好,水土流失治理率达96%。

2、退耕还林工程。积极动员广大群众,植树造林,绿化荒山。投资400余万元,完成退耕还林1.6万亩,荒山造林1.3万亩,封山育林1万亩。造林以生态林为主,主要树种为柏树、松树等常绿树种,经济林以桃、苹果等树种为主,现已全面完成了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任务。

(三)不断改善居住环境

镇党委、政府积极实施园林村、生态村、镇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和生态旅游区环境保护工程,不断改善居住环境,坚持高起点、高标准,编制了常路镇生态村总体规划,桃花湖、榆树山景区总体规划,为我镇生态镇创建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旧村改造工程。结合土地增减挂钩项目和新农村住房建设,开发建设了堂阜佳苑和常路社区居民小区,使当年的人口城镇化率达到了全市平均水平,人均住房使用面积达到30多平方米。

2、小城镇建设项目。先后投入2000多万元对常兴路、振兴路、中心街等主要街道进行了美化、亮化,主要道路绿化率达90%以上,道路清扫保洁率达到100%;建造垃圾填埋场一处,镇区垃圾处理率达100%,生活垃圾无公害化处理率为90%以上;拟投资1200万元,修建镇区污水处理厂1家和湿地公园2处,计划2011年底建成并开始运行,城镇生活、生态环境得到根本的改善。

(四)狠抓生态环境恢复与重建

1、荒山育林项目。开展了速丰林基地建设,在南山和北部山区开展植树造林4000余亩,极大地改善了镇区的生态条件。使荒山逐渐恢复成林,提高了全镇的森林覆盖率。

2、河道治理工程。大力进行河道整治工程建设,截至2010年10月份,共治理汶河、堂阜河河道10公里,各村村河治理率也达到了80%以上。

3、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工程计划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5平方公里,计划投资850万元,建成后年减少水土流失6.54万吨。

4、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整治工程。除险加固小一型、小二型水库6座,高标准整治桃花湖、五沟峪水库,使之成为集休闲、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生态景观。

(五)积极防治污染,保护环境

我镇认真贯彻环境保护基本国策,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以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为目标,积极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1、烟尘控制区建设项目。田家岭工业小区内40家企业的老式反射炉全部进行了整改,彻底拆除了“小土炉”和“老式反射炉”。全部改成了环保型发生炉,确保了废气排放达标。同时,为让各企业主从思想上认识环保改造的重大意义,倡导安装环保型煤气发生炉,自觉实施环保改造。

2、餐饮行业油烟治理项目。加大了对餐饮业的油烟治理和监管,完成了常兴路7家单位油烟治理,规范了排污口,有效地控制了餐饮行业油烟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3、清理整治采矿行业。重点对采石、采砂等开采行业进行清理,共清理砖厂、采石场、河道采砂等企业6余家,其中责令补办环评手续4家,实施限期整改1家。

4、开展“绿色”创建活动。已建成2所绿色学校、1个 “绿色人居环境小区”、2个农业生态园区、4个生态文明村,并积极倡导绿色消费,推行绿色行政,努力将生态环保理念渗透到各个层面。

四、下一步的主要工作措施

(一)科学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坚持各项规划建设与生态建设相衔接。二是加大水土流失治理,搞好植被恢复。三是加强水利设施建设,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四是抓好道路建设,提高公路等级。五是统筹兼顾,抓好其他基础设施建设,为我镇生态区建设打好基础。

(二)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

一是制定好林业发展规划,调整林业产业布局。二是加强保护水源林,加强林区造、封、管、育工作,严厉打击毁林开垦和滥伐林木的行为。三是抓好荒山植树造林和封山育林工作,实行目标责任制,并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四是加强林木种苗和商品林基地建设,大力发展经济林,使森林覆盖率达到55%以上。

(三)提高生态农业水平

一是加快种植业结构调整步伐,引导农民种植高效优质农作物和以水果为主的经济作物。二是加快养殖业发展,大力发展规模化养殖。三是抓好沼气建设,改善农村能源结构。四是加大农业新技术推广培训力度,提高群众科学技术水平。

(四)巩固工业污染源防治成果,加大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力度 一是加大环保执法力度,严格监管措施,防止新污染源产生;二是巩固环保专项行动整治成果,加强对工业排污监控力度,防止超标排污、偷排和漏排;三是加大环保投入,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提高工业废物的综合利用率,推进清洁生产;四是加快城镇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提高生活污水处理率。

2010年10月28日

篇2:常路镇创建市级生态城镇工作情况报告

镇委、镇政府立足实际,实施生态立镇,构建和谐社会创新发展思路,牢固树立“建设生态乡镇”的意识,以中心镇建设为依托,努力抓好小城镇软硬环境建设。在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治理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和财政收入,实现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双赢”的同时,努力创建环境优美新型乡镇,全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大效益取得了明显提高。在具体工作中,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立健全组织机构,科学制订生态发展规划

常路镇是蒙阴县两个山东省中心镇之一,由于地处临沂、泰安两市交界处,205国道横穿镇境,人流物流量大,商贸经济活跃,工业发展迅速。搞好生态环境建设,建立良性循环的经济、社会和自然生态系统,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又是惠及子孙后代的伟大事业。为此,镇委、镇政府结合常路实际,牢固树立“建设生态乡镇”的意识,积极创建环境优美乡镇。

(一)强化领导,完善管理,建立务实精干的组织机构

镇里成立了由镇长任组长,经委、土地所、乡建办、综治办、财政所、农技站、林业站、水利站、农机站、兽医站等10余个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生态环境优美乡镇”创建领导小组。在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由各成员单位按照职能分工成立了9个专业项目工作组,各工作组都制订了工作方案,并与领导小组签订了工作目标责任书,将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并采取组长碰头、工作调度、现场办公等多种形式每季召开一次调度会,集中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另外,镇政府与驻地各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共建关系,聘请各企业相关负责人为“生态环境优美乡镇”顾问,互通环境整治工作情况,使政府与企业双方在治理环境上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达成了共建良好生态环境的共识。

(二)着眼可持续发展,科学制定生态发展规划

按照生态环境优美乡镇建设要求,立足我镇实际,我们聘请了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青岛理工大学等10余位专家教授广泛参与,对我镇生态环境及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广泛考察论证。从经济因素到技术因素,从政策因素到社会因素等进行了反复充分研讨,在征求多方意见的基础上,制订出台了《蒙阴县常路镇生态示范区发展规划》和《常路镇新一轮总体规划》,并请省城镇规划建筑设计院编制了详细规划,把规划与“十五”规划和《2010年经济与社会远景目标》紧密结合,围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绿色小城镇建设三个工作重点,既南北部农业产区主攻结构调整与生态农业;中部工业园区主攻污染防治;小城镇区主攻绿化、美化、亮化工程。规划中,我们注重把握了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注重把规划的超前性和各个阶段的可操作性相结合,使规划比较切实可行。在具体详细规划中,我们本着高起点,高标准,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原则,并注重从我镇财力和实际出发,分阶段逐步推进,做到了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效益的统一;二是规划合理布局,以城镇的持续、长远发展为目标,讲求生态环境效益,使山水生态城镇定性准确;三是规划突出我镇特色,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由于我镇名胜古迹比较多,齐鲁文化在这里交织融汇,文化氛围比较浓。所以我们注意汲取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结合;四是合理规划经济园区,实现田家岭工业小区、常路西岭工业小区及大常路商贸小区规模经营,并能吸引大批个体私营业主到镇驻地经营居住。每一重点又细化为若干小区,每一项都明确了要达到的程度及完成时限。力求使规划既具科学性,又具可操作性、前瞻性,努力实现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同步推进的预期目标。

二、大力实施农业结构调整,着力建设生态旅游观光农业

我镇是全县果品生产强镇之一,近几年来,镇党委、政府着眼于市场,按照《常路镇生态示范区规划》,把农业结构调整作为全镇“三大亮点”工程之一来抓,大力实施农业结构调整,初步形成了以果品生产、蔬菜生产,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三大主导产业。

(一)农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一是镇委、镇政府按照抓规模、抓品种、抓管理、抓服务的要求和调优调强的原则,大力培植果品、大棚蔬菜、黄烟等优势种植产业,狠抓了无公害果品基地及黄烟生产基地建设。目前,全镇发展优质蜜桃4.5万亩,葡萄2000多亩,冬枣1000亩,冬暖式蔬菜大棚800多个,林果蔬菜生产已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新亮点。二是大力推选标准化生产。为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变化趋势,提高农产品质量,积极引导农民群众大力实施标准化生产。在大常路、西三庄两个大棚蔬菜生产专业村,积极推广了“秸杆生物反应堆”技术,在蒋家坪、南围子、岭南头、田家林、茶沟等十几个村推行了果品专用有机肥应用,在东三庄村进行了100亩的黄烟有机肥试验,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并已逐步推广;三是积极发挥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作用,努力为农民增收打造好平台。近几年来,我们把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建立作为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来抓,全镇共组建村级经济合作社210个,入社总户数6622户,入社社员23778人,推动了全镇产业结构调整与市场化发展的进程,并且我们于去年在全市首家成立了农副产品经纪人协会,为加快全镇农副产品业的发展壮大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四是大力实施了百万“农户致富”工程,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创业致富的积极性。北楼、五里桥、榆树山、岭南头等村的农民,通过致富工程,大力发展高效养殖业和种植业,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二)建立生态观光农业园区,加强对农民的绿色环保意识培训。自2002年,镇委、镇政府依据镇驻地西北8公里聚良山下石峰峪流域的自然生态环境优势,把该流域确立为石峰峪桃花湖景区生态园,景区生态园规划建设面积3.6平方公里,共涉及石峰峪、蒋家坪两个村。该生态园以石峰峪水库——“桃花湖”为中心,以周围万亩桃园为基础,山青水秀,环境清新,空气怡人。一是积极实施了水库加固除险工程。该工程按照小一型设计标底进行施工,总投资为130万元。大坝全长400米,坝顶宽5米,石砌坝高16米,并以坝代路,总蓄水量达到150万立方米;二是景点建设工程。一期工程已于去年完成。景点有:水库周边建有三座四角亭,水库四周岸设有多处垂钓台,水库

内有多艘小型游乐船及游艇,水库东北方500米处有一座奇石山,相传北宋名将孟良和焦赞曾在此山聚会,商讨过保宋抗金之战策,后被称为“聚良山”,山前有一块大型蘑菇奇石,是我国少见的奇石之一,上述景点与满山遍野的浓艳桃花相映衬,风韵无穷。此外,在风景区修建了一条宽5米,长6公里的环湖旅游线路。水库入口处建有大型停车场“桃花湖”山庄一处,山庄设包间6间,桃园内设餐厅4间,可供近100人就餐。另有环湖农家院食宿餐馆12处。二期工程目前正在筹建中,主要是建设集渡假、休闲、食宿、娱乐为一体的高品位具有民俗特点的旅游服务设施,该工程完成后,将成为一处美丽的桃花湖山庄和休闲渡假圣地。

三、加强工业园区污染整治力度,引导企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一)实施了田家岭工业小区治污改造。我镇田家岭工业小区是我县最大的铁业加工小区,小区内现有企业60余家,由于小区发展前期全部企业采用老式反射炉加工铁业,反射炉产生的炉窑烟尘、二氧化碳废气大量排放,污烟障气,经常是浓烟蔽日,给周围环境造成了很大影响,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产和生活,对此,镇委、镇政府高度重视,在县环保局等部门的大力协助下,与2004年全部进行了整改。在整改过程中,镇委、镇政府采取了班子成员分工包企业的办法,严格落实责任,分赴各企业督促拆除“小土炉”、老式反射炉,并与小区内各企业主签订了窑炉限期整改责任书,确保废气达标排放。同时,为让各企业主从思想上认识环保改造的重大意义,镇委、镇政府召集各企业主举办了环保知识培训班,发放环保知识宣传画册100余份,组织各企业主到莱芜市、临沂市罗庄区相应企业参观学习,倡导安装环保型煤气发生炉,使各企业主从思想上认识到了企业立足环保求发展的必要性,自觉实施环保炉改造。在改造中,由于每台炉子需投资3万元,有些小规模企业资金周转困难,镇委、镇政府积极协调镇信用社,提供低息贷款,确保了田家岭工业小区环保改造进度。这次环保改造,小区各企业共投资220万元,将60座反射炉全部改造。新安装环保型煤气发生炉44座,使小区内的废气污染得了彻底治理,既节约

了能源,又提高了热炼质量,现在小区上空蓝天、白云相映成趣,小区内也是环境优美,管理规范,一派生机勃勃景象。

(二)蒙阴县广厦建材有限责任公司。位于镇驻地南3公里处,岭南头村北100米处,占地80亩,该厂主要是依托岭南头村和北楼村页岩资源优势,开发建设页岩轻体砖项目,投入资金2000万元。

生产多孔页岩砖,该产品与实习粘土砖相比具有保温、隔音、防潮、建筑省工时、美观,而且承压程度是普通砖的3—5倍,同时可以节约大量的土地资源,可谓前景广阔。自投产后,年产页岩轻体砖6000万标块,年利税600万元,同时解决了当地劳动力500余人,带动了当地交通运输、服务饮食业的发展,在取得了经济效益的同时,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四、努力强化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建设发展步伐

(一)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扎实有效。近年来,镇委、镇政府按照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的原则,以提高和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为目标,以治水节水、整地改土、水利配套、道路建设、经济林发展为重点,全镇共建设项目126个,总投资1415万元,投工13万个,动用机械1300台套,总工程量239万方。一是大力实施了“村村通”公路建设。全镇共修筑40多条90多公里的“村村通”公路,村村通上了硬化路,并于2004年11月份全部完成了配套建设任务,顺利通过了省、市、县验收,提前一年完成了“村村通”公路建设任务;二是积极实施了省级万亩节水灌溉工程建设。该工程总投资530万元,涉及11个村,总面积8.5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118亩,受益人口10311人,铺设地下管道19360米;三是积极实施了上怪峪、五里桥、北楼等村的整地改土项目,共整地改土4130亩。同时,积极实施了台庄村河道造地工程,改造老河滩150亩,并已全部栽植了速生杨;四是积极实施了西三庄、榆树山两个村的人畜饮水解困工程,共动用土方6556方,石方1500方,新建大口井2眼,蓄水池2座,彻底解决了这两个村的人畜饮水难的问题,使全镇自来水普及率达到了100%。

(二)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近几年,我们在中心镇建设工作中,注重抓好基础建设,努力提高城镇建设整体水平。一是制定落实优惠政策,调动和发挥社会多方积极性,共同开发建设小城镇。自2002年以来共吸收社会资金450万元,在规划区内新建高标准商住两用楼房2800平方米;二是以小城镇建设为契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了田家岭民营工业小区和大常路商贸经济小区及常路西岭工业小区建设。自去年以来,三大园区新增民营企业32家,新建改建生产用厂房8000多平方米,总占地面积达2万平方米;三是投资260万元,于2002年底完成了常路公园建设,为常路人民及外来客商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场所,常路公园总投资120万元,全长500米,总面积20000平方米,花卉草坪绿化面积达6000余平方米,使城镇绿化覆盖率达到45%;四是狠抓了亮化、绿化工程。自去年以来,我们筹措资金30多万元对镇商业街路灯全部进行了更换,并达到夜夜亮灯。投资10万元,开工建设了常路西岭工业园区700米的道路绿化工程;五是努力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自去年以来,一是,投资85万多元,修建了常路公园路、田家岭工业小区路及灯泡厂路,总硬化路面8000平方米,使城镇道路硬化覆盖率达到95%以上;二是,投资10万元,对商业街两侧及常路公园部分步行道进行了水泥彩砖铺设,共铺设水泥彩砖3000平方米;三是,投资20多万元新建改造排水管道1500米,其中新修530米;四是,投资70多万元,基本完成了镇区及南松林村引水工程建设,使自来水人口普及率达到了100%;五是,投资8多万元,新建水冲公厕一处,设垃圾箱100个;六是,投资20多万元,改建中小学校舍48间,投资150万元,新建镇中心卫生院传染病房12间;投资35万元,新建烟站900平方米综合办公楼一座。第七,投资40多万元,改造了镇区供电及通讯设施。

篇3:常路镇创建园林小城镇工作总结

自开展创建活动以来,镇委、镇政府立足实际,创新发展思路,牢固树立“建设园林小城镇”的意识,坚持把创园林小城镇镇活动当作一项长期的中心工作来落实,把创建园林小城镇的工作成效,作为检验领导班子是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否具有号召力和战斗力、是否有政绩的重要标准。为了全面落实和完成各项创建目标和任务,我镇成立了创建机构,划拨专项资金,全镇上下团结一心,脚踏实地,开拓创新,真抓实干,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全面推进社会经济各项事业健康协调发展,努力创建现代化园林式小城镇。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规划。城市公园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风景林地及道路绿化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绿地系统规划已确定镇区绿化采用点、线、面结合的绿化系统。点是指公园、组团绿地和街头绿地,线是指道路绿化、沿河绿化和防护林带,面是指普遍绿化。规划形成“二园、五点、四线、一环”的绿化格局。使绿地服务功能更趋完善。根据建设部《城市绿线管理办法》,结合本镇实际情况,利用外围自然条件优势,加强河道两旁及其他低洼地种植防护带及果园,初见农田林网化,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重点加强堂阜河,常路西河两侧的绿化带建设,绿线控制为10米,堂阜河镇区段蓝线控制60米。

二是保护。根据《文物保护法》制订了对文物古迹和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管理办法,全镇共有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个,1处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文化风貌区现均得到妥善保护。同时开展了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植被保护工作和水资源综合整治工程。城镇自然山体、水体、植被等保护良好。镇政府还制定了《临沂市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我镇共有城市古树名木10株,其中一级古树5株。现均已建档挂牌,并落实管护责任单位、责任人。按照“百年住宅”的要求对城市建筑、构筑物风格外观统一、和谐美观。镇政府制订了户外广告管理的规范性文件,制度健全,效果良好。

三是管理。镇上加大绿化执法管理力度,成立了执法队伍制度健全,程序合法、执法严格,有效地杜绝了侵占绿地、砍移树木等违章违法行为。镇政府制订出台了《常路镇启用城市绿化审批专用章和绿化合格专用章的实施意见》(即“绿色图章”制度),对城镇所有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项目配套绿化工程进行规划审批,近几年来共审核绿化工程验收绿化工程5项,其中绿地率指标达到省定标准的占70%以上。同时,我镇还积极引导农民群众建设“百年住宅”,形成了城镇独有的建筑风格。

四是绿化。近几年来,三项城镇绿化指标逐年增加。2008年底,我镇建成区面积1.26平方公里,人口4060人。共有城镇绿地41公顷,其中公园绿地4公顷,居住区绿地5公顷,单位附属绿地6公顷,道路河道防护绿地8公顷,生产绿地10公顷,风景林地8公顷。建成区绿地率30.66%,绿化覆盖率35.56%,人均公共绿地7.5平方米。对照省级园林城市规定标准均已达标。其次镇政府制定出台了《常路镇城市绿地建设规范》,执行情况良好。植物配置形式多样,植物群落丰富多彩,地形设计科学合理。继承传统、探索创新,城市绿地的生态功能和景观效果显著。坚持以植物造景为主,植物材料符合生物气候带及物种多样原则,做到适地适树、科学配植,既积极引进植物新品种,又不赶时髦,盲目大量引进种植不适宜本地区气候特点,不能正常生长的品种,避免了不必要的损失。做到植物配置科学合理,景观优美。绿地建设中注意体现城市特色,与周围环境协调,展示城市历史文化风貌。同时因地制宜,普遍开展了屋顶绿化、墙面绿化和立交桥绿化,绿化的总量、体量适宜合理,成效显著。通过合理规划,分期建设,目前我镇街头绿地布局已日臻合理均衡,基本满足了市民群众的游憩需要。保证了公园绿地服务半径科学合理。2004年镇政府又制订出台了新的《常路镇公园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了公园管理体制。目前各公园绿地养护管理、设施维护良好。再次加大道路河道绿化、亮化。我镇共有城镇道路7条,总长20公里,已全部绿化,道路绿化普及率达90%。道路中主干道2条,长4公里,次干道5条,长16公里。达到城镇建成区道路绿地率、达标率,符合《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同时,堂阜河两岸普遍进行了堤岸绿化,并建有滨河绿地多处,形成了特色的绿色风光带。最后对居住区、单位绿化及生态防护绿地加大了建设力度。在居住小区绿化方面我镇有居住小区1个,居住区绿地总面积0.12公顷,平均绿地率为32.2%,已绿化达标近几年来,村、社区、居委会广泛动员,居民群众积极开展庭院、阳台、屋顶、墙面、室内绿化美化活动,取得良好效果。在单位绿化方面我镇有庭院的单位共6个,绿化达标单位6个,有市级园林式单位19个。各单位普遍开展庭院、墙面和室内绿化美化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按照城镇绿地系统规划和城镇卫生、安全、防灾、环保等要求,我镇建有城市防护林和绿化隔离带面积共602.4公顷,其中城镇外围绿化隔离带53公顷。在生态绿地防护方面,通过建设堂阜河、振兴路、常兴路等防护林带,已基本形成了城市绿化防护体系,各类防护林带、绿化隔离带已开始发挥生态功能,基本形成城乡一体的绿化格局。村区域山林和生态脆弱区等特殊生态系统也得到有效保护。对镇驻地和各村主干道实行了全日保洁制度,清除积存垃圾,日清运率达到80%以上。认真查处了公园、商业街等公共场所随地吐痰、乱倒垃圾等不文明行为,清除了卫生死角。积极引导农民改水、改厕、改圈,集中清除村里“三堆”。城市各项环保监测指标都已达到或超过了规定标准,生活垃圾集中填埋,大气污染指数达到二级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达到三类以上。现已成为“山东省环境优美乡镇”。在全民义务植树方面,每年三月十二日组织全民到聚良山、南山进行义务植树,发展生态公益林 600余亩,种植各类树木16000余株,做到全民义务植树活动规范化、制度化、基地化。义务植树尽责率每年都在82%以上,植树成活率和保存率均在95%以上。

五是建设。大力实施“村村通”公路建设。全镇共修筑30条40公里的“村村通”公路,使建成区主要道路车行道硬化率达到100%,完好率达到100%,人均拥有道路面积达到10.8平方米。以二0五国道改造为契机,投资200万元,大力实施城镇亮化工程,安装路灯120盏,主要道路照明装置率、亮灯率达到90%以上;铺设排水管道1.2公里,建设700米的道路绿化工程。投资70多万元,完成了镇区及南松林村引水工程建设,使自来水人口普及率达到了100%;积极推广卫生厕所,投资8多万元,新建水冲公厕二处。推广沼气池建设,解决了农民“燃气贵”的问题。使建成区燃气普及率达到了80%。

篇4:常路镇创建市级生态城镇工作情况报告

开展创建市级文明城镇活动,是我县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份。通过此项活动的开展,可以带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县域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和推进和谐社会全面进步。

一、县委、政府重视科普工作

县委成立了科普工作领导小组,我县的科普工作由一名常委分管,政府一名副县长联系。县科协作为一个职能部门,对全县城区、农村科普工作抓具体实施落实。建立了乡(镇)科协,由乡党委或政府分管科技的副书记或副乡(镇)长担任科协主席,成员单位由乡(镇)有关职能部门组成,负责乡(镇)科普工作的实施。

二、科普经费落实

按照科普工作实际需要,县科协积极努力争取,从xx年年起,县人民政府下发了政办复〔xx年〕67号文件,给予每年安排科普经费3万元,并列入预算逐年增加,至xx年年科普经费达10万元,全县人均达0.5元。

科普经费专款专用,主要用于科普宣传资料的制作、订购、农村科普宣传和科技培训、青少年科技活动、学术交流、科普宣传专栏建设、科普项目、新技术、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创建等,如(鹤望兰、优质水稻、甘蔗新品种、科学养猪等)。

三、科普文明示范社区建设

xx年年起建立恩乐镇街道居民委员会为科普文明示范社区,主要以科普专栏宣传为主,宣传科学思想、精神、知识、方法,辅以开展文化健身等体育活动,建立以老年人为主的科普活动室,开展健身、诗歌、书画等科普活动。每年在县级机关或全县开展一次科普知识有奖竞答活动。

在农村开展科普惠农示范园建设,先后进行了勐大甘蔗免耕“三高”栽培试范园、三章田木薯高产栽培试验示范、恩乐镇复兴冬季甜辣椒试验示范和恩乐、古城优质稻试验、恩乐镇团结村花卉科普惠农试范园等建设,从目前的情况看,这些农业科技的示范带动作用都得到较好体现。

四、科普宣传栏建设

部门之间相互协作,科协与科技局在城区建立20米、5.6米等三个科普宣传栏,每年展出科普宣传资料4期,为科技部门提供部门宣传2期。乡(镇)建立科普宣传栏13个,每个专栏4米,平均年展出科普宣传资料2期。

五、城区街道科普宣传

利用街天作科普宣传是县科协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除每年全国“科技活动周”、“科普活动日”的正常活动外,结合广大公民的需要,组织科普志愿者和有关科技部门,利用街天在城区开展每年2-3次科普宣传活动。与电视台协作,开办“科普之窗”,宣传科普的新人新事和传播科普实用技术每周一期。

采取科普下乡,组织科技人员深入乡(镇),利用街天赶科普“转转街”,利用科普图片展,科技咨询,发放科普资料以及实用技术培训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更多的人民群众接受科普宣传和教育,每年巡回宣传两次。

六、结合产业发展抓好培训

结合我县产业发展实际,农民群众需要什么技术,就组织培训什么技术,从xx年年至今,开展了烤烟,茶叶、水果、养猪、蚕桑等实用技术培训1853期,培训人数达74129人次。xx年-xx年年共开展一人一技的农村致富实用技术函授大学培训18个专业209期,培训学员7321人。使“绿色证书”工程工作不断推进实施,努力培养农村生产一线的乡土人才。

七、青少年科普活动

加强青少年科普教育活动,帮助和培养青少年从小爱科学、用科学、勤于思考是我们的工作职责。与教育局密切配合,积极开展青少年科普培训活动,组织青少年积极参与省市举办的青少年科技创新竟赛活动,如在我市举办青少年“国际数棋”比赛中,我县参赛青少年成级不斐,获得较多奖项,被评为全市团体参赛一等奖,县科协也由此获得优秀组织奖。这些活动的不断参与,使我县青少年参与科技项目活动的作品和水平逐年提高。xx年-xx年年,我县青少年共获得国家、省、市奖147项。

篇5:常路镇维稳信息

今年以来常路镇将稳定工作做为重点工作来抓,坚持维稳例会制度,落实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措施,狠抓落实,明确责任,将矛盾 控制、化解在可控范围以内,务求维稳工作取得实效,全力维护全镇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

一、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工作任务。结合我镇实际,制定了详细的《常路镇关于基层矛盾纠纷集中排查化解活动的实施方案》,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领导、监督活动开展。明确了全镇各相关部门、村居的工作任务、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确保活动开展的实效性。进一步明确责任落实制度,领导小组联合镇督查室对相关单位和村居进行不定期督查,对存在矛盾纠纷问题未能及时发现、处理的给予严肃批评,责令限期进行整改。同时,我们强化了领导干部定期接访的工作力度,落实每名班子成员的固定接访日接受群众诉求;进一步落实属地管理制度,包片成员、分管领导对所发生的信访案件进行属地、属人管理,对所属案件进行包案制度,确保能化解就化解好,不能化解就稳控好。

二、突出活动重点,开展排查建立台帐。深入分析当前工作形势,紧紧抓住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的中心环节,将矛盾纠纷控制在萌芽,化解在基层。建立健全群众群众工作组织网络,不断延伸群众工作触角,在群众中设立信息员,及时了解矛盾纠纷动向。活动开展以来,组织信访、综治、司法等部门人员,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了每周一次的矛盾纠纷地毯式排查,建立规范细致的矛盾纠纷排查台账。在排查中,工作人员加班加点,利用饭空、夜间等群众在家时间,逐村进行细致走访,获取矛盾纠纷的第一手资料信息,确保小问题不出村,大问题不

出镇,不出现越级上访等稳定问题。同时,积极落实管理区、各村居的属地管理责任,联合相关部门对矛盾纠纷较为突出的村居进行重点走访,将走访情况及时进行汇总分析。建立重点人群走访制度,对有诉求的群众进行全面的了解,对诉求进行客观分析。截止目前,全镇共排查出重点信访案件3起、重点群体信访案件3起,摸清了矛盾纠纷底子,为矛盾纠纷处理打好了基础。

上一篇:八年级上学期政治期中下一篇:浸润在文化积淀中的主题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