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当一名科学家

2024-04-16

怎样当一名科学家(通用8篇)

篇1:怎样当一名科学家

浅谈科学研究中的伦理道德基础

——读《怎样当一名科学家》

【摘要】科学研究与其他社会活动一样,要建立在伦理道德的基础之上。美国科学院1989年出版的《怎样当一名科学家》一书,就意在针对初入科学研究领域的研究人员,给出一些有关科学研究伦理方面的具有实际价值的建议。本文将针对《怎样当一名科学家》一书内所涉及的内容,来谈一谈科学研究中的伦理道德基础。

关键词:科学;科学家;道德规范;社会机制

一、引言

在过去,年轻研究人员主要通过与导师之间的沟通,来学习如何处理科学研究中出现的伦理问题。但随着科学研究变得越来越复杂、与社会各个方面的牵涉越来越多,这种传统的学习方式,其效率(速度)和知识面都可能不足以应让年轻研究人员在进行科学研究初期,对可能出现的科学伦理问题做出有效的应对。为此,在《怎样当一名科学家》这本书的序言中,其编者明确指出这本书主要是针对研究生和刚入门的研究人员,希望他们在初入科学之门之时,能够尽快了解到他们可能会遇到的科学伦理问题,以及一些相应的解决措施。

《怎样当一名科学家》一书结构清晰,层次分明。其具体可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手册正文,分章节讨论了在科学研究中具体会出现的伦理问题,其中包括:科学的社会基础、实验技术与数据处理、价值因素、利益冲突、研究成果的发表与公开、荣誉的分配及署名惯例、科学中的错误与疏忽、学术不端的问题;二是附录部分,主要是针对在手册正文的给出假定案例做出了点评和提问。下面,本文会针对正文部分中涉及到的几个方面进行具体的展开和讨论。

二、科学研究的具体伦理问题

1、科学的社会基础

在《怎样当一名科学家》这本书中,编者把《科学的社会基础》作为正文第一章,在笔者看来,意在强调科学(研究)并非是一种个人行为,科学家的个人知识必定会与社会知识之间发生多层次的耦合,而科学研究也必定会与社会活动之间保持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正是因为科学研究与其他其他人类活动一样,与社会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科学研究者也理应受到符合“社会”伦理道德规范的制约,尽管这里的伦理与传统意义上的伦理所指有所不同。

科学家在进行科学研究过程中,其研究结果,在某种程度上,只有在受到了大部分同行的认可之后,才能说明他的研究成果是可信的。科学家对其所研究对象的个人见解(个人知识)只有经过来自其他同行地反复判定、筛选以及不断地完善之后,才有可能被社会所广泛接受,这种个人知识才有可能被转变为集体知识。而以上这种科学的社会体制,在确认了什么可以被视为是科学知识的同时,也促成了在科学研究中,一种被大家广泛所接受和沿袭的“研究规范”的形成。由此可以看出,科学并不是孤立存在的,科学研究其自身同样具有社会性。

2、个体认知偏差对研究的影响

在正文的第二章《实验技术与数据处理》以及第三章《科学中的价值因素》主要讨论了因个体认知偏差对科学研究产生的影响。个体认识偏差有别于道德错误,因为此时,科学家在其所能够涉及的认知范围内,对研究对象做出了阶段性的、并且是自己认为是合理的分析。

第二章着重强调了方法之可错性,即科学研究中所涉及到的研究方法并非是一贯正确的,随着新的有效的科学方法的不断出现,旧的方法将被代替。可以说,科学方法的演变与科学知识的不断更新是同步进行的,它们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同时,这也揭示了怀疑精神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一切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严格来说,都是暂时的,而在其被不断地怀疑并在接受严格的出错考察过程中,科学也被不断地向前推进。第三章则更强调科学家的个人价值准则对科学研究的影响。我们可以很容易理解这一点,一个人的成长环境、所接受到的教育,对其在以后整个人生中对事物的判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同样,拥有不同背景的科学家在对科学研究做出决策时,也会受到其固有价值观以及思维模式的影响,因此而对相同事物得出不同的结论。如果这些个人固有的信念在进行科学判断时,占据了过于主导的地位,那就有可能在科学研究中导致严重的错误。而这时,正文第一章所提到的科学的社会机制正可以作用于这些由于个人价值观而产生的偏差,通过集体价值(集体知识)的判断与筛选的过程,科学家便有可能看到潜藏在其个人深处的这种不全面的个人认知。

3、利益冲突

科学家在科学研究上存在竞争,其中必掺杂利益冲突;而如今,科学研究的开展已经离不开资金的支持,这其中同样存在“投资者”与科学家之间的利益冲突。而当冲突出现时,应该怎么办?在本书的第四章给出的解答是:将利益冲突公开。一如书中所说,“实际上所有开展科研的机构现在都制定了处理利益冲突的政策和程序”,并且“许多科学杂志的编辑针对利益冲突已经确立明确的政策”,以此来保证科学过程的公平性和可信性。我们可以看出,在这里科学的社会机制又一次起到了关键作用,由于科学研究以外的监督被引入,保证了个人偏见被排除在科学本身以外。

4、研究成果的发表与公开

个体知识只有达到共享才有可能转变成为被普遍接受的集体知识,可以说,科学知识的共享促进了科学的进步。但是,如果科研人员的研究成果被其他人随便拿来使用,甚至发表在公开场合中的话,显然会对科研人员的研究热情造成极大影响,同时,科学的质量也将会受到严重损害。

于是,科学的社会规约由此产生。其重要作用之一便是在新发现被公之于众的同时,保障作者的荣誉,书中有一段话对此处进行了具体表述,“第一个发表某种观点或者发现的人,而非第一个发现者,倾向于获得此发现的大部分荣誉。结果一旦发表,其他研究人员就可以自由运用,以扩展知识。但是,在结果变为常识知识之前,运用它的人有义务通过印证来表明发现者”。可以看出,通过这种被同行不断引用的认可方式,科学家的研究成果被肯定,科学家不必再去担心其发现的优先拥有权问题以及其科研成果被他人无故的利用。而这种社会规约的另一点好处便是,通过这种公开发表研究成果的方式,科学知识的传播与修正速度被大大加快,可以说这种科学知识的公开模式良好地促进了科学进步。而现在,其他一些交流方式,如专业会议、计算机网络等手段使科学传播变得更加快捷与高效。

5、荣誉分配与署名惯例

在这两章节中,主要介绍了荣誉分配的方式与文章中作者排名的问题。这两章节在笔者看来,其要强调的重点都在于要让我们明白,在科学激励体制中公平原则与尊重他人贡献是极为重要的。与此同时,因其成果发表获得了荣誉的人,也需要对其成果所可能产生的后果承担起其应尽的责任。

6、科学中的错误与疏漏

面对如此复杂的自然世界,科学家对其的断言不可能是百分之百准确的,这也正是为什么科学知识需要一代代科学家用无数的辛劳与汗水去不断地改进与完善的原因。换句话说,科学家的研究是可能出错的。但出错了并不可怕,只要科学家能够迅速地公开承认其所犯的错误,承担起对其发现的责任,便不会受到业界的太多指责。但是,我们并不排除有一部分没有责任感的科学研究人员,在巨大的工作压力或利益的诱使之下,草率行事,擅自降低研究标准,将不完善甚至有错误的结果引入科学研究中。虽然,这种错误可以在后来不断地被判定和审查过程中浮出水面,但在这期间,却浪费了其他科学家大量的时间与精力,阻碍了科学前进的脚步;同时,这种本可以避免的错误,也使公众对科学可靠性的信任度遭受严重损害。

7、科学中的不轨行为

之前章节所提到的伦理犯规通常可以通过科学共同体内部的裁定解决,而不轨行为则已经超越了科学共同体所能承受的裁定范围,如篡改、编造数据即剽窃等行为已经足以对科学界以外的社会造成严重损害。如此,可以看出,不轨行为的后果是及其严重的,科研人员一旦与其沾边,便等于拿其自身的科学生涯冒险。所以,对于研究人员来说,这一点是万万不能做的。

8、对违背伦理规范的回应

有时,我们可以做到洁身自好,但当我们目睹其他人的不轨行径时,我们又应该有怎样的回应呢?本书给出的建议是,不要立即贸然公开这种科研伦理问题,应该先与可信赖的人(如导师或资深教员)进行讨论,在得到他们的宝贵意见之后,再慎重地做出是否要正式提交投诉的决定。书中还建议,这种讨论或投诉要尽可能在保密的情况下进行。因为一旦正式提出投诉,其所涉及的科学家的职业生涯便可能面对极其严重的后果,而投诉者本人也要对其投诉内容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责任。所以,站在对别人与自己的科研生涯负责的角度上来说,做出这类决定之前,我们要做到反复权衡,慎重思考。

三、总结

总体来说,这本书简洁易懂,内容非常贴近科研中的实际问题,对于科研入门者来说,是一本非常实用的指导书。在这本书中,编者并没有对科研工作者提出一些硬性的行为准则,有时更像是一种行为的导引。编者通过一种类似讨论、交流的方式,引发读者自己去思考在面对科学伦理问题时应该怎么做,尤其是每一章节会面所假定的案例(本文中并没有对其进行讨论),使读者能够进行更加贴近科研实际的思考。

【参考文献】

[1](美)科学、工程与公共政策委员会著,《怎样当一名科学家》,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年

篇2:怎样当一名科学家

——读《怎样当一名科学家》有感

《怎样当一名科学家》是一本有“分量”的好书。“分量”二字不在于书有多厚,相反,本书仅寥寥数十页纸,但却点出了科学工作者从业之要;“分量”二字不在于书中有多么复杂的公式推导,相反,本书通篇浅显易懂,但却明确了科学工作者从业之本;“分量”二字不在于书中有多么前沿的学术课题,相反,本书所述均是科学工作中不变的准则,却勾勒出了科学工作者从业之纲。而我认为本书所有内容的出发点都源自开篇引言中的“三重责任”。

首先,对他人负责。科学是一项积累的事业,新的研究必须建立在之前的研究成果上。科学巨匠牛顿曾说过“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无疑是伟人的自谦之词,但也是“对他人负责”这一真理的最好诠释。不负责任的科研行为轻则浪费其他研究人员的时间和精力,重则对他人的研究造成错误的引导,产生不可弥补的损失。在具体的工作中,“对他人负责”可以有三层内涵。一是对公司股东负责,药物研发投入巨大,而受益又具有较大不确定性,在药物研发过程中,如果科研人员不能负责任地开展相关工作,则很有可能对整个项目产生不利影响,轻则影响项目进度,重则关乎项目成败。二是对同事负责,药物研发牵扯部门甚多,整个研发过程需要不同部门间密切配合,如果科研人员不能负责任地开展科研工作,则会对他人的相关工作产生不利影响,是对上游部门工作成果的极大浪费,也是对下游部门工作开展的巨大误导。三是对受试者负责,药物研发离不开临床试验,而受试者作为临床试验的对象,在相关工作中,我们一方面要谨遵各项法律和准则,充分保证受试者的利益,另一方面也要充分保证其知情权和隐私权,充分做到对受试者负责。

其次,对自己负责。在科学研究工作中,学位、经费、职位、名誉的过分及不正当追求都会造成学术不端行为,这是对自身极大的不负责任的行为。美国科技政策办公室将学术不端行为定义为“在科研立项、实施、评议或研究成果报告的任何环节中伪造、篡改、剽窃的行为”。“伪造”是指编造数据或科研成果,是最恶劣的不端行为;“篡改”是指在研究材料、设备或科研过程中做手脚、改动或删节研究数据或成果,具有不易被察觉的特点;“剽窃”是指擅自使用他人的研究思想、研究过程、研究结果或言语而未注明出处,其特点为不易产生直接损失,但是是对别人科研工作的巨大冒犯。2005年8月,由黄禹锡领导的首尔国立大学科研小组在《自然》杂志上发表克隆狗的论文,震惊科学界,但是次年1月即被确定具有严重的欺骗性,制造了科学界的巨大丑闻。此项丑闻断送了黄禹锡本人的科学生涯、造成了整个研究团队公信力崩塌,同时也使得整个克隆领域的科研进展受到严重挫折。为此,《科学》刊登的一篇重要评论明确指出这是资源的极大浪费。毫无疑问,诸如此类科学不端行为,是对自己科学研究生涯的巨大不负责任,也注定要为此付出巨大代价。

最后,对社会负责。科学研究具有深层次的社会意义,对气候变化的研究可以影响整个国家的工业化发展规划;对地质构造的研究可以有效揭示自然灾害成因以便制定最有效的应急方案;对流行病的研究可以对其传染原理进行剖析从而有效阻断传播途径;对临床试验科学工作来讲,能否成功研制出有效的药物和疗法,更是关系整个人类的福祉。从另一个角度讲,绝大部分科学工作的经费来源是国家税收,如果不能本着对社会负责的态度从事科学研究,既是对纳税人的贡献巨大的浪费,也是对国家赋予的神圣使命巨大的亵渎。

从理解自然中获得满足感是科研人员的动力,这种动力促使他们像树木一样扎根实验室,克服种种困难不断前进。科学成果的取得是一种个人胜利,可以使得其获得社会认可,同时也是一种集体成就,可以为整个团队、企业、机构赢得荣誉与利益。

篇3:怎样当一名优秀大学生士兵

端正入伍动机, 立志奉献国防

入伍动机, 是所有应征大学生必须真实面对的一个话题。据我了解和查阅的相关信息来看, 大学生想法颇多, 入伍动因各异, 主要有以下类型:一是想见见世面, 全面锻炼自己;二是矢志军营, 想在部队有所作为;三是缓解就业压力, 希望有利择业;四是家庭经济比较困难, 希望复学后能够减免学费;五是希望调整到热门专业去或保送研究生等。

不可否认, 国家的优待政策是调动大学生报名的“催化剂”, 优待政策涉及安排学业、减免学费、复学、优待安置、入伍后的培养使用等诸多方面。由于价值取向多元化的影响, 大学生当兵的目的各异, 正是基于此考虑, 有的大学生士兵干脆把两年义务期作为“跳板”。

但是, 我认为, 国家制定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是为了解除应征大学生的后顾之忧, 切不可过分看重国家的优惠条件, 更不应单纯将享受优惠条件作为入伍动机。大学生应抱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和入伍动机。此外, 作为当代大学生, 应增加自己依法服兵役的自觉性, 同时意识到现代化军队建设迫切需要高学历人才, 用自己的所学报效祖国也是人生的一种价值。参军不仅有利于军队现代化建设, 也完全有助于个人的发展和事业的成功。

调整心理状态, 做好天之骄子到普通一兵的转型

远离了熟悉的校园、远离了亲切的家人朋友、远离了自小成长的繁华都市, 大学生入伍后肯定是有些不适应的。如何调整好心理状态, 显得尤为重要, 这也是做一名合格大学生士兵的先决条件, 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摆脱失落感, 做好普通一兵

部队生活既紧张又相对枯燥, 有的大学生士兵难以适应, 加之入伍前把部队“理想化”, 入伍后如果被分到了普通连队, 专业特长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 人生价值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 能力和素质的提高受到了限制等, 与他们入伍的初衷相左, 自然就产生了失落感。

虽然征集大学生士兵还只是新生事物, 部队在如何合理使用大学生士兵, 真正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等方面亟待完善, 但作为大学生士兵本身应该认识到, 在部队这个特殊的集体里, 所有战士只有一种身份———战斗员, 都应该站在同一起跑线。无论学历高低, 都应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出贡献, 通过实践来检验能力、证明自己, 而不是靠一纸文凭就觉得理应“近水楼台先得月”, 要切实增强“普通一兵”意识。在此基础上, 看到自己的责任, 充分发挥大学生士兵文化素质高、看待问题思路开阔、接受能力和适应能力较强等特点, 在部队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摒弃优越感和傲气, 切忌高高在上

大学生士兵到部队后会受到各级重视, 比如连队组织文化学习, 让他们当小教员等, 这种“出头露面”的事情一多, 一些大学生士兵便产生了优越感, 产生盲目乐观的心理, 有意无意地在自己和其他战士之间划了“楚河汉界”。低学历战士看到这种情况, 容易产生自卑和攀比心理, 觉得自己干得再多也不如拿文凭有用, 产生一些误解和不服气的想法, 从而影响了内部关系。

请千万不要忘记, 有智商不等于有智慧, 有知识不等于有文化, 有学问不等于有教养, 有文凭不等于有能力。知识和能力带给战士本人的应该是多做贡献多尽义务, 而不是别的什么。

放下“大学生”身份这一包袱, 变压力为动力

我曾和许多大学生战友聊过在部队的感受, 大部分人都表示最怕自己在工作不如意时, 听到“还是大学生呢!”此类的话。追根溯源, 这是因为基层部队普遍存在对大学生士兵期望过高的问题, 总觉得眼前的他们应该与众不同一些。

所谓关爱与压力总如影相随。作为大学生士兵应认识到:既然我们本身素质较高, 就能够靠着自己的能力在军营这片广阔天地中脱颖而出, 放下包袱, 经过了两年的军营磨练, 既成为了合格的士兵, 又充分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风采。

学以致用, 做好本职工作

近两年征集的大学生士兵, 大都被分配到机械化部队、装甲部队、电子对抗部队、伪装部队、特种侦察部队等专业技术性强的部队服役。这些大学生士兵文化程度高, 接受能力强, 多数人很快成了部队的专业技术骨干, 担任了班长、车长、炮长职务, 不少人还考上了军校, 在部队进一步发展。为激励大学生士兵把本职岗位作为学习成才的基本平台, 有些部队还举行“每周一星”、“每月一赛”等竞赛活动, 设立小革新、小创造奖励基金, 激发了大学生士兵精武成才的热情。

这些都是令人振奋的消息, 部队的确是个成就人才的地方。但这也意味着大学生士兵来到部队后, 在得到各级组织重视和培养的基础上, 要善于学习, 勇于创新, 利用以前在地方学校所学的专业知识技能, 发掘自身潜力, 刻苦攻关, 发扬艰难压不倒我们、困难吓不退我们、挫折征服不了我们的精神, 立足本职工作, 争取创造成就。

时刻不忘学生身份, 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部队作为特殊的武装集团, 战士自由支配的时间不多, 想温习和预习功课, 往往没时间, 也没有老师辅导, 时间一长, 落下功课是很正常的事情。此外, 目前兵员结构中高中文化程度以下的战士仍占绝大多数, 在平日的工作之余, 战士们休息睡觉、或外出购物等, 除部队本身安排的学习外, 自主花在文化知识学习上的时间并不多。

我认为, 作为大学生士兵应该潜意识地牢记自己是名大学生这一身份, 时刻不忘学习, 尽可能抽空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弥补落下的课程。在此基础上, 多和原来学校的老师和同学联系沟通, 除请教学习上的困难以外, 主要是和他们保持联系, 从客观上给自己一定压力, 激励自身刻苦学习。

服从组织安排, 为军队建设添砖加瓦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这是部队的“传统”。不同于普通地方青年的是, 大多数大学生士兵在两年服役期满后, 选择了三十六计“走为上”, 甚至个别同志还未尽完义务, 就心思已走, 打听有无提前退伍的政策。那么这些大学生士兵为何不选择留在部队继续发展呢?从笔者调查了解的情况看, 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政策考虑、担心学业、家庭因素、难以适应。

其实, 这些原因是跟入伍动机和国家的优惠政策密切相关的。

而对于大学生而言, 军营的经历则会成为他们人生的一笔可贵财富, 尤其是在年轻的时候, 对于提高自身的各方面素质都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篇4:怎样当一名称职的业务员

日前有位自称是师弟的朋友通过关系找到我,想跟我咨询业务员到底是做些什么工作的,如何当一名称职的业务员?于是,我就把我刚开始做业务的一些心得体会与其交流,希望能够给他一点帮助。

一般来讲,业务员具有两面性,一方面要做好厂家在区域市场的掌舵手,另一方面要做好经销商或代理商在该区域的业务助手。如果一名业务员能够将如下几项工作做好了,就能够给厂家和商家一个好的交代!

区域管理

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业务员离开公司到区域去做业务,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自然就是了解和掌握所管辖区域的客户数量、经销产品类别和经营区域等问题。

事实上,你的客户可能经销的区域会因为某些历史因素等问题而使得“区域”并不如你想象的那么简单。如我过去所负责的茂名市,A客户签的合同是茂名市,B客户签的合同是高州市,经查,当时这两个客户是根据所经销产品类别不同而区分的,A经销开关,B经销照明,但是随着公司要求把开关和照明整合起来运营,一起给到A和B经销的时候,由于以前的业务员没有详细分开A和B所涉及的开关照明产品类别,使得这两个客户经销的产品出现了重叠,处理窜货问题自然成了“烫手的山芋”。到我接手的时候,两个客户常常会因为窜货问题而频繁向我埋怨,并要求我履行合同承诺等。

一方面为了捍卫公司的声誉,另一方面为了更好地维护客户所得利益,在新一年签订经销合同的时候,我对这两个客户所经销的产品类别和区域都进行了重新划分和明晰,同时又结合任务量而给予这两个客户有区别的区域范围。如A客户由于愿意提高任务量,所以我就把信宜市也明确划入其管辖范围,使其有种“实至名归”的归属感;B客户也愿意提高任务量,我则把化州市明确划入其管辖范围。同时,我还给他们承诺,在我负责的时间内,如果有新产品,一定会优先让他们经销,除非他们不做,否则决不会找第二家。在“恩威并重”的双重作用和自己的努力下,尽管仍然存在一定的窜货问题,但这两个客户的意见已明显少多了!

当然,作为业务员,你不可能老是围着一两个大客户转,而不为其他分销客户服务。其实,作为一名称职的业务员,你要时刻有“居安思危”的意识,这都是为了防范大客户“倒戈”。所以,你就要像孔子一样“周游”你所管辖的区域市场,拜访尽可能多的客户,哪怕该客户目前并没有分销你公司的产品。

同时,通过流动性的区域走动,你还要做好把各分销商反映的产品质量、缺货等情况及时收集、分析、整理,及时跟经销商或代理商沟通、交流,其实,这也是考核一个业务员对所管辖区域的客户管理服务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信息管理

正如刚才所提到的那样,你从分销商那里获得的信息要及时跟经销商交流和沟通,这是你对该客户服务质量的表现。但是,你所收集的信息在与经销商交流前,你一定要自己先行消化、分析和总结,有选择性地与经销商交流。毕竟,业务员是有双重身份的,你更重要的一个身份是属于厂家的,所以不是所有的信息都能跟经销商交流的,要不那就不是交流,而是交代了!

同时,业务员还要及时地把厂家信息如促销信息、价格变化信息、新产品上市信息、品牌宣传信息等有选择性地向经销商透露。当然,业务员还要及时地把经销商对产品分销价格变化、促销等信息知会分销商,以提高他们对厂家、经销商的知情权和忠诚度。

此外,对信息的收集还要包括对竞争品牌新近市场举动、新品上市、促销等信息的收集、分析和整理总结,并第一时间把这些信息向上级或公司领导反映、报告,促使信息真正成为一种无形价值!

产品管理

产品类别是产品管理中的重要项目之一,真正的产品管理还包括产品开发、产品品种等多个项目。对于一名称职的业务员来说,能够对公司的产品了如指掌自然是一件很好的事。

不过,对开关照明领域来说,品类品种繁多,所以很多业务员在与经销商签订合作合同的时候,对照明产品的品类品种并没有进行明确的分解、区分,很多时候都是用“统称”来概括。这就会在无形中伤害到新经销商的积极性,甚至最终会导致合作的失败。

如照明产品中有T2支架、T3支架、T4支架、T5支架、T6支架、T7支架、T8支架等支架,有75型灯盘、T5灯盘、嵌入式节能管灯盘、进口不锈钢格栅灯盘、国产磨砂铝镜面铝格珊灯盘、进口磨砂铝镜面铝反射灯盘、机片灯盘等灯盘,有2U节能灯、3U节能灯、4U节能灯、全螺节能灯、半螺节能灯等节能灯……而且,每个厂不同,产品的命名又会不一样,所以,作为业务员,如果能根据经销商的历史销售情况等综合因素来帮助他们在合同上进行规范书写、区分,让他们理解和信任,那么,就可以为自己所管辖的区域争取尽可能多的经销商数量,而又不会使他们互相“打架”。

同时,作为一名新业务员,还必须对公司的产品质量充满信心。当客户对产品质量刁难的时候,你要懂得运用别人的事例或自己亲身的事例耐心进行讲解。

我就曾多次运用下面这个事例跟客户讲解我们公司品牌的产品质量。我家的楼房建成于1999年,从开关到照明都是用MANK牌的。到目前为止,开关还从来没有换过,支架也没换过,节能灯有换过,平均2年换一次。因为是农村,所以没用过吸顶灯,不过大家都知道,吸顶灯主要靠的是镇流器,你看支架上的镇流器都能用这么多年,试问吸顶灯的镇流器应该也不会差到哪里去吧?

品牌管理

由于我在做业务前曾负责过品牌策划方面的工作,所以很清楚要做好品牌管理,需要很多部门共同协作才能完成。不过,作为一名业务员来说,更多是想办法把品牌宣传做好。

当我负责茂名市场的时候,我曾多次建议公司加大对店招广告牌的广告费用力度。毕竟由于开关照明领域的特殊性、使用人群的限制性等因素,特别是分销商销售的区域性因素,要想使一个品牌在该区域尽可能快地让分销商知道,一个很好的做法就是做店招广告牌。只要该店铺有销售开关照明产品,就赠送一个广告牌给他,并与其签订广告牌一年的使用权。当然,最好是能给这个店铺申请到一定的报销费用。

同时,业务员还要把产品手册、价目表、新产品宣传单张、广告笔、广告衫、广告伞等品牌表现媒介及时、妥善地传播或免费派发给分销商,再通过分销商传播或免费派发给消费者或使用者。

当然,如果业务员还能够通过各种途径或方法争取经销商拿出一定的经费,用于帮助品牌在当地重点区域专业市场做大型的户外广告或到电视台做广告,那对品牌传播就会起到更为重要的作用。

有些业务员更懂得品牌效应的重要性,他们会把自己开的车全部染成品牌的颜色,并用品牌VI来展示。不过,有些新业务员没有那样的费用支持,但也会穿着品牌的广告衫、打着广告伞在拜访经销商、分销商的时候做一种无形的广告品牌宣传。

授信管理

说起做生意,自然就会有亏有赚,有赊欠。其实,业务员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和责任,那就是向经销商追收欠款。

每一笔生意谁都想做到“货到付款”或“款到发货”,但为了更好更快地发展业务,搞好客情关系,提高客户忠诚度,在开关照明领域,很多厂家都会允许经销商“每月结账”或“双月结账”。

为了保障资金的安全性,无论是“每月结账”还是“双月结账”,都会有一定的金额限制,这个限制一般称之为“信用额”。当突破这个信用额的时候,厂家就会派遣业务员与经销商交涉,待经销商把该笔款项汇入指定银行或给到业务员之后,厂家才会给予发货或进行下一步的业务,这表示交涉成功;如果经销商没有把该笔款项汇入指定银行或给到业务员的话,厂家就只能发信用额度内的货物,超过信用额的则不给予发放。

可以这样说,处理好授信管理是体现一个业务员是否有业务能力的重要杆杠之一。为什么呢?因为业务员可以利用信用额来融洽与经销商的关系,扩大销售业绩。

比如我在负责清远市场的时候,遇到一次公司搞优惠促销活动,只要经销商在促销期内进货就可以给予一定的折扣优惠。于是我就发动各经销商争取在这段时间内进货,同时又积极给他们策划所管辖区域的市场促销活动。在这种双重努力下,很多经销商都积极清点库存、下单。

当时有一个经销商因为下的单金额比较大,超过了其信用额。从公司客服助理那里获得信息后,我第一时间就赶到该经销商那里说明情况,并建议其赶快汇款到公司指定的银行账号以争取优惠。刚开始该经销商并不同意,以各种理由推搪。于是我又向其说明目前其仓库的库存情况,以及诸多分销商都想看到该经销商或厂家搞促销优惠活动……经过一个小时左右的努力游说,最终说服该经销商汇款回公司以填补信用额的不足。通过努力,该月我的销售业绩突破500%,取得了历史性的飞跃。

对于一个业务员来说,由于既要帮助厂家尽可能地提高销售业绩,又要帮助经销商从厂家尽可能大地拿到优惠的价格和支持,所以,业务员要做一个很会说话的人。

但是,如果你发现自己不是一个很会说话的业务员怎么办呢?那你就多做事少说话,该说的就不掩口,不该说的只字不提,毕竟嘴只有一张,手却有两只,干也能出实绩!

当然,作为业务员来说,日常的销售数据管理也是需要时刻放在心上并抓紧的,否则,连日常的销售数据都没有做好,谈何提升呢?

篇5:梦想当一名科学家

我非常认真的学习,仔细的考试卷。回家后,还从课外书、电视、电脑上学习一些课外知识。我希望这些知识能帮我考上大学,帮我成为一名科学家。

我盼望着成为科学家的那一天,我盼望着那一天的来临。

篇6:怎样当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

刚刚从教,以为,最好当的老师就是语文老师。所以,轻而易举的成为语文老师。谁知道,这山芋好看不好吃,中山路好景不还走,这花香四溢刺太多---------

语文的世界包罗万象,有人说语文教师要是杂家,确实如此,语文教材可以说是社会科学的总汇,没有足够的社会阅历和文学功底,想上出一堂高质量的语文课,恐怕是不现实的。尤其是最近上了语文课,听老师讲一些成功的语文教育经验和案例。当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更是不容易。但是,难并不代表当不好,从老师介绍的语文成功教学案例,有些经验和技巧是可以学习的。

上好一堂语文课,其实就是教师要在课堂上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怎样扮演好这个角色呢?对于这个问题我有自己的一些看法。

首先,就是一个观念的问题。象前面那种偏见是绝对的错误。而一些老师本着“教会学生识字,分段,概括文章大意,写所谓的考试作文”宗旨来教学生也是不可取的。这其实是在语文本质的问题上存在曲解观。语文的本质说到底其实就是靠言意来表现的。这种观念为语文教学引导了一个正确的方向。

其次,就是对教材的研读以及备课。当前有不少老师还因循守旧,拿着过时的教学方法来教学生。一本教案早已经是泛黄了,脱落了,完全不能跟上课本的更新节奏。更有一些老师,偷工减料从来不认真备课,拿网上现成的多媒体课件教学照本宣科,不考虑现实因素。不管哪一篇文章,都是作者感情和个性的凝结,文学长廊里任何一部作品,从题材的选择,主题的提炼到题材的运用,从对生活的思考的方式到感情的表达习惯,从审美趣味到语言特色,无不显示出各自的特点。正是这些特点,才能让我们感受到不同时期的不同作品特色。个性才能培养起来,丰腴起来

最后,就是实践。我觉得实践不仅包括课堂上的实践也就是教学,也包括课后的实践,那就是善于去听课。如果课前做好了充分的备课工作,那么课堂也就不用担心了。语文不比别的学科,一不小心就会让课堂变得很枯燥。所以,教师主要就是要发挥优势,扬长避短,讲出“个人味”。朗读优胜者,可以读促教;书法上乘者,可以板书取胜;语言幽默者,可以话语吸引;感情丰富者,可以感情打动;善唱着,可以用动听的旋律激发。这样使学生如坐春风,“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此外,教师也应该善于去听课。语文不像别的学科,自己可以在不断做题摸索的过程中寻求更好的方法。语文教师要善于去学习别的老师,学习去听课。以一个“学生”的身份,收敛自己的优越心态,放下架子,充当学生,规规矩矩,认认真真地充当学生的角色,使自己处于“学”的情境中。要设身处地,从学生角度,按学生水平去听课,常想一想,如果我是学生那种水平,认识能力能否听得懂,学得会,就是说看别的老师这样讲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以一个“教者”的身份,设身处地地思考:这堂课自己来上该怎样讲?将讲课者的教法与自己的构思进行比较,从而才能判断出优劣。这样可避免两种态度:一是以局外人的身份去挑剔,看不到长处,不理解讲课者的良苦用心;二是无原则地同情、理解,看不到短处。

篇7:怎样当一名称职的人大代表

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怎样当好人大代表,发挥好代表作用,推进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不辜负党的信任,不辜负人民的重托,应该是人大代表不懈追求的奋斗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概括起来,要从三个方面做好工作。

一、坚持和依靠党的领导

坚持和依靠党的领导,是当好人大代表的最根本的政治保证。人大工作只有坚定不移地坚持和依靠党的领导,才能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只有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时通过法定程序把党委的重大决策变为国家意志和人民的自觉行动,才能充分发挥好国家权力机关的职能作用。人大代表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肩负着艰巨的历史使命,承担着重大的责任。一是人大代表要与党委决策上同心。坚持和依靠党的领导,是代表做好人大工作的最根本的政治保障,要始终坚持把推动党委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目标的实现。二是人大代表要与党委目标上同一。人大和党委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都是为了经济发展、人民富裕和社会全面进步。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城镇建设等,是新时期各级党委提出推动经济发展的几大主题战略,是党的中心工作,也是人大工作的重点。人大代表要在听取和审议政府专项工 1

作报告,重点围绕党委的决策部署,围绕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开展代表工作,积极履职尽责。三是人大代表要与党委行动上同步。围绕党委的决策部署,发挥个人的优势,积极投身于经济建设的主战场,配合政府及有关部门,跑省进京,攻关跑办,争取国家、省部对本地的各项支持,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二、积极协助和推动政府工作

科学发展、富民强国,是全国人民的共同任务,也是人大代表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具体事务落实中,政府是抓落实的主体,任务繁重。做为人大代表,从思想上、行动上、工作摆布上必须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把党委决策的、政府推动的、群众关注的大事要事,抓住关键环节,推动相关问题的有效解决。一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促进经济工作的顺利开展。人大工作服务和服从于经济建设中心,首先应当从行使决定权的科学性、正确性来体现,善于把党委的重大决策,通过法定程序变为国家意志,成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要做到这一点,人大代表参加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在每次行使自己的决定权过程中,都要立足于本地经济已有的潜在优势,抓住经济发展中的带有全局性、长远性的重大问题,积极发表见解,充分表达意愿,投好庄严的一票,以负责任的态度,努力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在闭会期间,人大代表则要审时度势,抓住一个时期经济发展的突出或难点问题进行调查研究,为政府及有关部门积极提出建议、意见,促

进各项工作的快速开展。二是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关注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人民群众是人大代表的根基。人大代表的工作必须恪守以民为本,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紧紧围绕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敢于监督,努力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在具体监督工作中,人大代表要敢于较真,敢于追根究底,不怕得罪人,敢于介入实质性问题。针对群众反映较多的看病就医、教育质量、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民生问题进行跟踪督办,维护群众利益。三是加强对执法工作的监督,促进依法行政。为促进法律正确实施,维护群众利益,人大代表要选择社会关注度较高的问题,做为侧重点,强化对行政执法工作的监督,针对存在的问题,积极提出改进意见,促进相关法律法规的更好执行。

三、认真联系和听取选民意见

人大代表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事业,具有参与决策、保障和促进作用。要发挥好这种作用,就必须通过人大代表把人代会的决议、决定,贯彻到广大人民群众中去,并在经济建设中身体力行,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充分体现出代表的先进性、广泛性和代表性。

人大工作的主体是代表,人大工作的水平看代表。各级人大要落实好代表定期联系选民制度、建立人大代表议政日制度,以此为平台,广泛开展代表与群众的交心、谈心活动,充分了解群众的意愿,然后通过代表议政日活动向政府及有关部门提出、改进,引导代表发挥作用,行使代表权力。一是精选议题,使代表联系选民更具针对性。代表联系选民,收集选民意见,只有紧扣每次代表活动的主题,才能知道群众的真正所想所盼,才能使议政日制度收到实效。当前要重点围绕招商引资,城乡建设,发展环境,民生问题等重点工作进行,提出一些有针对性地意见和建议,促进一些实质性问题的解决。二是准备充分,使代表联系选民活动深入进行。每次活动都要给予代表充裕的时间,使每个代表围绕议题进行调查,联系选民,了解情况,征求意见。三是形成建议,使代表联系选民真正反映民情民意。在议政活动中联系选民时,代表对于选民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要进行归纳整理形成有质量的建议,并填写建议、批评和意见专用纸,以在议政日活动时对有关部门提出。

篇8:如何当一名好记者

前不久参加省新闻业务培训班后, 对从事记者这个行当有了更明晰的思考。特别是课程中提到的求异思维、绝不重复自己、沙里淘“金”这3方面, 让我有种茅塞顿开的感觉, 更坚定了我端好记者这个饭碗的决心。

一、当一名好记者, 要有求异思维

求异思维, 也就是在找到那一个的前提下, 再找到不一样或者不同的那一个。这需要记者要有独辟蹊径的能力, 不走寻常路。有一个发“孝心”奖金的例子, 给我很大启发。钱还是那些钱, 换一个响亮而更有深意的名头, 真就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也从而激发了很多职工的更多孝心之举。许多年前, 我也有一个类似的新闻实践, 是写线路质量提升的, 我没有去写线路的数据, 也没有写养路工的辛苦, 而是找到一个回家的女大学生做样本, 从她不再畏惧回家的路, 折射线路质量的提升, 进而引起了读者的关注, 产生了不一样的社会效果。

一篇稿件, 能否引起关注, 无非具备两个特点, 要么挠到了他的疼处, 要么挠到了他的痒处。记者曾经写过一篇题为《走进现场走进问题走进职工心田》的稿件, 讲述的是我局满洲里车站转变干部作风, 服务一线职工的事。这篇稿件见报后, 局运输处专门下发电报, 并提出8个思考课题, 组织各站段学习。稿件之所以能够引起局运输处的关注, 我想应该算是前者。当时, 路局对干部现场作用发挥情况, 特别是在抓“两违”这件事上不太满意, 是管理上的老大难, 急于推广好的经验做法。

从全局干部“两违”信息管理看, 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第一阶段, 干部下现场以完成“两违”信息定量为目的, 不问青红皂白, 甚至连鸡毛蒜皮的小事都拿来凑数, 导致干群矛盾加剧。第二阶段, 以路局《规范干部信息管理办法》为标志, 开展“两违”信息打假, 强调严爱结合, 提倡人性化管理。

吃透这个大背景, 对写好这篇稿件至关重要。只有将满站的做法置身在这个大背景下考量, 才能独辟蹊径, 才能掂量出稿件的分量, 才能体现稿件对当前工作的指导性。记得一位老报人说过:“要想写出好稿件, 需要站在天安门城楼看问题, 到田间地头找感觉。”当初, 还感觉朦朦胧胧的, 似懂非懂。如今, 越发地体味到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我想, 说的应该就是这个道理吧。

从局运输处下发的这篇电报看, 其用意, 起码给各单位领导干部传递了这样一个信号:“要拿工人当人看!干部下现场是去服务的, 不是去吓唬人的!”这点, 是记者最为欣慰的。作为一名新闻记者, 能用自己手中的笔为一线职工鼓与呼, 还有什么能比这更高兴呢!

二、当一名好记者, 要绝不重复自己

绝不重复自己, 也就是除非规定动作, 一定要不断超越自己。就像最浅显那个关于鲜花与美人的话题, 三次就成为蠢材了。而新闻实践动辄就是几十年, 如果没有点儿超越自己的决心, 对新闻的体裁、体例、形式毫无创新之举, 有的只是照搬照抄、一成不变, 每一年的新闻发生变化的只有时间、地点、人物的变换。想想看, 那将会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啊。

目前, 在基本的新闻样式中, 我们常用的有消息、通讯、评论、新闻照片;时常运用的有调查报告、新闻链接;而图表新闻运用的较少。

在现场新闻样式中, 现场见闻、特写、新闻速写和人物专访运用的好, 而摄影通讯、跟踪摄影新闻、目击新闻、亲身经历新闻、自述体新闻、感受式新闻、“蒙太奇”式新闻、实录性新闻、记录加旁白的新闻、干预式新闻、新闻游记、即景式新闻、散文式新闻、日记式新闻、书简式新闻、新闻素描、采访札记、记者来信、通讯员来信等新闻样式还有开拓的空间, 也是丰富报道内容的重要手段。

在短新闻样式中, 我们运用较好的新闻样式有编者按、人物新闻、简讯、新闻小故事等, 而花絮、镜头录像式新闻、一事一议、微型调查、标题新闻、新闻资料、语丝等新闻样式也亟需我们尝试应用。

在读者自己参与, 以及为他们直接提供服务的新闻样式中, 读者来信、答记者问、答读者问、对谈式新闻、服务性新闻、知识性新闻、提醒式新闻等样式都有过运用, 但使用频率比较低。预告消息和预测性新闻几乎不见运用。

在读者爱看幽默、风趣、形象、新鲜、活泼的新闻样式中, 表格新闻、幽默性新闻、新闻漫画、拟人式新闻、章回体新闻、戏剧式新闻等还有更深的开拓空间。

三、当一名好记者, 要具备沙里淘“金”的能力

多年的采访实践, 记者感到, 具备沙里淘“金”的能力是记者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功。记者要有慧眼, 要善于变“废”为“宝”, 善于在普通采访和平常事中捕捉到有价值的线索, 挖掘出有价值的新闻。

记者曾经采写过一篇题为《小工区走俏“口袋书”》的消息。这篇消息是在通讯员来稿中发现的一个线索, 后经深入采访, 成为一个很“俏”的作品。

一是要善于在小事里淘“金”。大庆电视台《大城小事》新闻栏目, 虽然报道的都是百姓身边鸡毛蒜皮类的小事, 但事小影响力大, 节目深受观众喜爱, 成为大庆电视台黄金时段播出的品牌栏目。由此可见, 小事也能出彩。

从这篇稿子报道的内容看, 事件可谓小之又小, 在我们日常的采访中, 恐怕没有比这件事更小的事了, 但此稿的新闻价值恰恰就在小事的小上。正是因为事小, 才散发着“草根”的泥土气息, 反映着职工的火热生活, 成为职工关注度高的新鲜事。

二是要善于在细节里淘“金”。细节是新闻中最微小、最生动、最具吸引力和感染力的事实。细节虽是细微的, 但却能准确高效地传递新闻, 有效地揭示新闻的本质特征, 有助于体现和深化主题, 往往能起到以小见大、丰富表现力的作用。

这篇稿子, 记者深入采访, 抓住了“每当作业等车、坐车的闲暇时间, 大伙就拿出来翻一翻”这样的细节, 生动地反映了职工对“口袋书”的喜爱, “口袋书”的价值不言自明。

三是要善于在背景里淘“金”。“一池春水, 半亩荷花, 几许清风, 这道风景赏心悦目。假如, 有人把荷花的绿叶摘掉, 只留存荷花, 那么, 满塘摇曳的荷花就顿失风采!”这是人们对新闻背景的形象描述。可见, 作为烘托主题的绿叶, 运用好新闻背景至关重要, 恰到好处运用好背景材料, 可达到突出主题, 彰显特色的效果。

这篇稿子, 在背景里交代了“经常会遇到一些不好判断的疑难伤损问题”、“职工每天作业等车、坐车时间长达几个小时”这样的内容, 回答了“为什么要制作‘口袋书’”, 增加了稿件的“厚度”和深度, 提高了“小事”的身价。

四是要善于在语言里淘“金”。新闻语言亲和, 才能使读者对新闻报道产生亲切感, 进而使读者亲近接受和认知认同。笔者认为, 提高新闻语言的亲和力, 必须善于用职工语言写新闻, 以平常话做文章, 尤其是人物对话, 更须如此。

这篇稿子, 运用了形象的语言, 如:“口袋书”、走俏、抢手货等。在人物对话中, 说的也是职工的大白话, 如:“服了, 工长的‘口袋书’真管用!”这样, 读起来生动, 为稿件增加了鲜活色彩。

五是要善于在编后里淘“金”。编后是在新闻报道之后依托于新闻报道进行评说、引发思考的简短评论, 具有新闻性、针对性、贴近性、指导性、短小性等基本特征, 它既依托报道又超脱报道, 起画龙点睛、深化主题、强调重点的作用, 给人以深思的余地。

上一篇:亲子共成长培训的心得体会下一篇:夏粮收购市场联合监督检查情况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