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泉乡文化站自查报告

2024-04-25

马泉乡文化站自查报告(共10篇)

篇1:马泉乡文化站自查报告

马泉乡文化站自查报告

马泉乡乡地处甘肃省定西市漳县中南部,距县城西南25km处,乡政府坐落在骆家沟村,全乡共有10个行政村74个自然社,总土地面积128.8km2,总人口10468人,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的业余文化需要不断增加。为了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和提升农村文化品位,真正体现文化为经济建设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建成了一个综合文化站,为农村文化工作进一步开展提供设施保障,现就我乡综合文化站建设情况总结如下:

一、规划实施情况

(一)资金落实情况

我乡综合文化站建设项目共计投资24万余元,全部为中央预算内投资24万元。现在工程已经全面完成,资金全部按照工程预算投入项目建设。

(二)2014年‘三馆一站’免费开放资费使用情况

该经费共有4.5万元,全部为国家财政补助资金,具体使用情况为陈家咀文艺汇演、邀请专家进行农业知识讲座花费2万元,购置设备、业务活动花去1万元,小型修缮花费一万元,业务培训花费0.5万元。

(三)项目用地和建设情况 我乡综合文化站建设项目选址在乡政府所在骆家沟村,距乡政府200米左右,占地面积1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平方米,有一个200平方米的场地,可用来举办中小型文艺演出活动。

(四)设备购置情况

综合文化站建成之后,县文广部门根据文化站需要统一购置了电脑及附属设备10套。

(五)运行使用情况。

我乡综合文化站修建完成后现已对外开放。

我乡十个村级文化室设备配发较早,由于年久失修、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影响,损坏较为严重,村级文化活动开展主要依靠村会议室和农家书屋开展,活动开展方面进行了科技、法制、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宣传。

(六)保障措施。

我乡对文化站工作有明确分工,同时也落实了文化工作的活动经费,除分管文化工作的领导外还配备了一名文化站长、一名专干和一名摄影员。在内容建设、服务制度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建设等方面我们成立了相关的领导机构且制订了可行的相关制度。

二、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从自查反映的情况来看,虽然我乡综合文化站建设已基本完成,但还是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文化站缺乏专业技术管理人员。我乡综合文化站建设后,在人员配备方面虽然配备了3名人员,但目前的人员专业性不强,对本乡的文艺活动队伍无法进行指导和培训。

(二)开展文化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不高。由于我乡地方上的文艺人才不多,各行政村的农村文艺队伍也少,中青年人在外务工的人多,在家的大部分是老年人,他们大多数是以种植农作物为生,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花费在开展文化活动上。

(三)文化站缺乏正常运行的资金。文化站工作是一项为人民服务的民生工程,无经济收入,在购置图书、报刊杂志、体育活动器材等方面都缺少资金,现有的设施设备暂时还不能满足群众的文化需要。

为了切实发挥我乡综合文化站的职能作用,丰富群众文体生活,为乡的农村文化生活提供更好的平台,今后我们会更加努力地投入到农村文化工作中去,推进乡农民文化事业更好更快发展。

篇2:马泉乡文化站自查报告

市委督查室:

按照市政府的`安排部署,我乡全面贯彻落实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推进会精神,加快乡文化综工程建设,现对我乡综合文化站建设情况进行自查,现将情况报如下:

一、组织落实情况:

根据上级相关部门下达的建设任务,乡党委、政府积极推动乡文化站建设,组织成立了综合文化站建设领导小组,在选址、协调土地划拨等方面进行统一协调,加快乡文化站建设。

二、项目建设情况:

乡文化站建设,于5月20日开工,现基础工程即将结束,计划9月底峻工,已按规定到相关部门办理了各种手续,施工按规定程序进行,基础工程已通过了设计、质检、监察地探等部门到现场堪验,施工一切按正规程序进行,目前进度正常,施工期间,乡党委、政府落实专职施工人员在现场监督,确保保质按量按时完成建设任务。

特此报告

篇3:马泉乡文化站自查报告

关键词:木圣土村;东巴文化;调查报告

香格里拉县洛吉乡位于云南省迪庆香格里拉县城东部,距县城87公里。木圣土村,属于半山区。距离村委会6公里,海拔1900米,全村辖1个村民小组,2013年全村有农户50户,以纳西族为主。

2014年1月8日,依托云南省民委的“洛吉木圣土边疆民族团结稳定示范区建设项目”,为充实该项目的文化建设内容,对木圣土的纳西东巴文化的现状进行了初步的调查,以摸清其对东巴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情况。

1 调查概述①

洛吉木圣土村是云南省民委“3121”工程项目示范点,省民委计财处习银祥是这一次洛吉东巴文化调查的组织者。他曾对该项目地进行过多次调研,对该村东巴文化现存状况的线索有一定的前期了解。加之木圣土是他的故乡,对村里的风土人情了如指掌。因此,为这一次的调查高效进行奠定了结实的基础。

另外,在这一次调查中我们有幸聘请到了丽江市东巴文化研究院研究员,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硕士生导师,丽江市古城区纳西东巴文化传承中心主任和力民老师。他丰富的田野调查经验加之他本人也是一个大东巴,确保了这次调查的高质量推进。

此次调查的时间为2014年1月8日上午9点10分(从香格里拉县县城出发)至下午8点40分(回到香格里拉县县城)。参与调查的人员是和力民、习银祥、李钢、潘高原、俞昌奉、和冬梅。具体调查地点是木圣土村村民小组和洛吉村河口。受访村民有谢有义、和树森、和志平、王玉发等。

2 调查经过

2.1 项目用地实地考察

2014年1月8日上午9点10分从香格里拉县县城出发,驱车两个半小时,于11点40分到达洛吉木圣土村民小组下方的洛吉河口。在此,对未来“洛吉木圣土边疆民族团结稳定示范区建设项目”的规划地进行了实地查看,通过调查人员的目测、脚步丈量,借助指南针等手段,对该建设用地有了初步的估测。通过大家各抒己见和综合意见,对未来东巴文化场馆建设的摆放方位有了初步的设想,即分展览体验区和生活区,展览体验区的建筑建议采用青砖瓦四合院建筑,且依山势错落有致,引后山山泉水做瀑布景观等,可为将来的具体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此项调查花去两个小时。

调查人员于下午1点40驱车到达木圣土村民小组习银祥弟弟家,即习银祥老家。主人为我们调查人员准备了丰盛的午餐,并积极为我们的下午调查采访提供帮助,尤其是召集、协调受访人员等方面为我们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提高了整个调查采访的质量和进度。就在习银祥弟弟家开始了木圣土东巴文化的调查采访活动。

2.2 民国时期的东巴情况调查

首先,我们采访了谢有义。他出生于1933年,属鸡。当过木圣土村12年的生产队长,长期当东巴的侍从,曾跟随东巴两次到四川俄亚。据他回忆和叙述,1949年以前,木圣土村有两位在村民心目中德高望重的大东巴,即纳布七里(納西音译)和阿噶(纳西音译)。

(1)纳布七里(纳西音译),汉文名字是习德云,出生年月不祥。据受访者和村民回忆,于1960年7、8月间,他因饥饿吃生羊肝生病去世,去世时大概是60岁。其妻子来自丽江,与其育有一儿一女。

(2)阿噶(纳西音译),木圣土上村人,出生年月不祥。据受访者和村民回忆,新中国成立后去世,享年在60岁~62岁,初步推算应该是与纳布七里东巴同一时期的东巴。阿噶东巴因无儿,招婿梭诺,梭诺无儿招婿卑麻,卑麻汉文名字是杨树森。他曾学过一些东巴经典仪式知识,也当过东巴侍从,健在时为村民做简易的丧礼祭仪,于2013年5月12日去世。

2.3 木圣土村的东巴学员

(1)陈继龙,属狗,1982年生,是上文提过的杨树森的孙子。调查当日因外出务农,采访者未与他见面。

(2)和志平,属马,1978年生。他虽然学东巴文只有1个多月,但已经能念出一些简单的东巴经文,并且协助我们完成了此次调查。

两位东巴学员于2013年7月开始学东巴文字和经典,两位学员学东巴文字和经典是由村民小组推选决定的,对他们学习的生活费用木圣土村有这样的规定:在四川俄亚学东巴经文时,每人每月发放3000元的生活费;回到村中自学东巴经文时,每人每月发放1000元的生活费,而这个费用由村里人自己筹集支付。

他们师从俄亚东巴阿噶(纳西音译),俄亚东巴阿噶家的东巴经书很全,没有出现断层,传承很有脉络。只可惜据和志平讲述,俄亚东巴阿噶年事已高,教授学徒时也略显力不从心,因耳朵不再灵便,给向他求教带来阻力。

2.4 木圣土东巴经书

在此次调查中发现的东巴经书是木圣土村民小组王玉发家收藏的东巴经书。提供此线索的人叫和树森,58岁,是上文所说的东巴学员和志平的父亲。和树森说:“在我十二三岁时,去洛吉河边钓鱼,在河边山上行走时,发现一个山洞里藏有一批东巴经书,回来告知我父亲。父亲告诉我说,这批经书是王玉发之父亲王子云藏的,经书藏在此地的缘由是为躲避“文革”时期的破坏和焚烧。目前这批经书应该在王玉发手里。”和树森为我们提供线索后,我们及时联系到王玉发,发现了王玉发手中目前仅存的16册(本、页、张)东巴经书。

据王玉发介绍,其父王子云(藏经书者)又名王继堂(纳西音译),长期跟随东巴当侍从,生于1921年,属鸡,2009年5月去世,享年88岁左右。据王玉发回忆,王子云能独立完成简单的东巴仪式,如烧天香等,能诵读一些简单的经书。正是王子云的这一举措使得木圣土村较古老的经书得以幸存!

根据习银祥和王玉发所提供的东巴经书,经过和力民老师的仔细辨认,此次对木圣土东巴经书的调查获得以下成果。《新指路经》一本(册),由习银祥提供,其余16册(本、页、张)东巴经书由王玉发提供,具体如下:②

(1)《新指路经》,由习银祥提供,长27.7cm,宽10.01cm,由东坝习尚洪所写。

(2)《旧指路经》,(木圣土本村),长28.5cm,宽10.05cm,此本经书保存较为完整。

(3)《加威力经书》,长29.6cm,宽9.3cm,此本经书保存较为完整。

(4)《烧天香经》,长31cm,宽9.5cm,此本经书保存较为完整。

(5)散页经书,共计13张,大约长29.4cm,宽9.3cm。

(6)残页经书8张(页),长17.7cm,宽9.3cm。

(7)经书残本①,共计4张(页),长12cm,宽9.4cm。

(8)经书残本②,共计4张(页),长13cm,宽9.9cm。

(9)经书残本③,共计6张,长19cm,宽9.2cm,初步判定为《退口舌是非经》。

(10)单张祭祀经书,长19.4cm,宽14.1cm。此张经书的材质为竹子,也称竹纸。木圣土是纳西地名,翻译过来就是金竹生长的田地(地方)。在《中甸县县志》中也有记载:在洛吉木圣土曾有竹子做成的纸,在今天的宁蒗地区还保留有此工艺。

(11)《崇仁里美经书》,长29.7cm,宽10cm,此本经书保存较为完整。

(12)残本经书,多可(纳西音译,且暂名),共计6张(页),长26cm,宽8.8cm。

(13)《单张祭祀经书》,机器制造的白纸上书写的东巴经文,1张,长16.9cm,宽13.9cm。

(14)《指路经》此本只剩有5张(页),长27.5cm,宽9.1cm。

(15)《铎鬼来历经》,长29.8cm,宽8.9cm。

(16)上装订经书,内容漫漶不清,有待考证。其共计5张(页),长27cm,宽15.1cm。

(17)散页经书8张,大约长28.9cm,宽9.3cm。此散页多为从经书脱落的封面和封底。

另外,此次调查按照分工,调查的摄影和录像由李钢完成。对经书进行照相记录时,对经书的装订线部分、封面、空白页、封底等所有与之相关的都进行了影像记录,以备将来研究之用。

以上对民国时期的东巴情况调差:木圣土村的东巴学员以及木圣土东巴经书这三项调查采访用时3个小时(即2点40分~

6点40分)。下午6点40分,从木圣土习银祥家驱车返回香格里拉县城,8点40回到香格里拉县城并吃了晚餐,此次调查活动圆满结束。

3 调查收获

此次调查的主要收获:

第一,对未来即将建设的东巴传习所和民族文化展示场馆建设用地作了前期的实地查看,找准方位,对将来大体布局的安排和建设有了一定设想。

第二,对民国时期木圣土村东巴情况进行了调查,获得初步的了解。

第三,对目前木圣土村的东巴学员数量和学习状况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第四,发现17本(册、张、页)木圣土村民收藏的传统东巴经书。

通过此次调查,我们发现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在木圣土村东巴的传承曾出现断代,20世纪60年代后,木圣土村的东巴仪式活动仅靠民国时期的东巴侍从来完成一些简单的东巴仪式。2013年后才得以从师复传。目前新培养的东巴学员纯属村民推选,除了村规民约,无任何的制度保障。

第二,在木圣土村发现的17(册、本、页、张)经书中,只有5(册、本、页、张)的保存较为完整,其余都是纸张残缺、内容漫漶不清,收藏者对经书虽视为珍宝,但收藏方式不科学,没有任何保护措施。

第三,木圣土村50多户村民,除了上述两位东巴学员能识别一些东巴文字外,其余人员无人能识别,而在与村民的交流中,我们发现已经掺杂了很多的汉语词汇,而对习银祥院子中打闹着的五、六岁的孩子们来说,相互交流基本都用汉语。无论是东巴文化还是纳西语言,它们的适用范围都在逐渐缩小。

4 几点建议

东巴文化是人类文明的奇葩,不僅是世界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珍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可缺少的部分,更是纳西族社会历史发展的见证者和“活化石”,有重要的历史、哲学、宗教价值和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对于木圣土村东巴文化传承目前面临的困境,我们建议:

第一,依托“洛吉木圣土边疆民族团结稳定示范区建设项目”的建设,加快木圣土东巴传习所和民族文化展示场馆建设的进度,为东巴文化的传承和研习提供栖息之地。

第二,呼吁政府能够建立一种有效的乡土人才培养机制,为边远山区东巴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一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培养出一批服务社会的东巴文化传人。

第三,木圣土的村民自发选派村民学习东巴经典,自筹经费保障东巴学员的生活费用是东巴文化传承之路上的一个比较可行的做法,值得去深入地学习和探讨。

第四,从木圣土村的东巴文化调查中折射出的民族文化流失问题是很多边远民族地区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我们担忧,在为数不多的东巴百年之后,纳西象形文字和东巴文化会不会成为历史?那些鲜活的纳西语言会不会也随之离去?如果不加以足够的重视,或许有一天我们只能在典著中找到他们的影子,希望引起社会各界以及仁人志士的关注。

注释:①2014年1月于家中和单位(州博物馆、州文物管理所)整理形成此调查报告。

②此次调查记录中的经书,大多为日廓东巴经文,名称都是暂定名称,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的考证。

篇4:乡综合文化站建设情况自查报告

**乡地处临城县西北部,全乡总面积102平方公里,辖28个行政村,总人口2.8万人,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的业余文化需要不断增加。为了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和提升农村文化品位,真正体现文化为经济建设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在各级领导的支持和帮助下,多方筹资并积极争取国家补助资金,筹建了一个乡级综合文化站,为农村文化工作进一步开展提供设施保障,现就我乡综合文化站建设情况自查如下:

一、规划实施情况

(一)资金落实情况

我乡综合文化站建设项目共计投资24万元,其中乡镇自筹5万元,争取国家补助资金20万,现在工程已经完成,资金全部按照工程预算投入项目建设。

(二)项目用地和建设情况

我乡综合文化站建设项目选址在乡政府大院内,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4平米,并且还在文化站广场东侧附近建设了一个长13米、宽6米的农村文化大舞台,可用来举办中小型文艺演出活动。

(三)设备购置情况

综合文化站建成之后,我们根据文化站需要统一购置了书架6组、档案柜文件柜各2组、阅览桌4张、办公桌2张、会议演出桌凳子42套、电视机1台、音箱1套、调音台1套,点歌机,投影仪各一套,还有电脑及附属设备2套。

(四)运行使用情况。

我乡综合文化站建设完成后,就投入了使用,除了开放阅览室外,还积极利用场地组织开展各种文体比赛培训等,拓展了功能,发挥了作用。仅2011年就累计组织各种大型活动6次。

(五)保障措施。

我乡对文化站工作有明确分工,同时也落实了文化工作的活动经费,除分管文化工作的领导外还配备了一名文化站长和一名管理人员。在内容建设、服务制度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建设等方面我们成立了相关的领导机构且制订了可行的相关制度。

二、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从自查反映的情况来看,虽然我乡综合文化站建设已基本完成,但还是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1、文化站缺乏专业技术管理人员。我乡综合文化站建设后,在人员配备方面虽然配备了2名专兼职人员,但目前的人员专业性不强,对本乡的文艺活动队伍难以进行有效指导和培训。

2、开展文化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不高。由于我乡地方上的文艺人才不多,各行政村的农村文艺队伍也少,中青年人在外务工的人多,在家的大部分是老年人,他们大多数是以种植农作物为生,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花费在开展文化活动上。

3、文化站缺乏正常运行的资金。文化站工作是一项为人民服务的民生工程,无经济收入,在购置图书、报刊杂志、体育活动器材等方面都缺少资金,现有的设施设备暂时还不能满足群众的文化需要。

三、建议: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要建设一批高素质的基层文化工作队伍扎根于乡村,此人要热衷于文化事业,要有干一行、爱一行的爱岗敬业精神,同时要有吃苦精神,要经常带领宣传、演出队伍送文化下乡。一是宣传党的好政策;二是组织农民搞一些对身体有健康和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活动,这样一来能活跃农民的文化生活,二来能发现并防止一些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流失。

2、要加大对基层文化建设经费的投入。基层文化建设首先要有自己的阵地,要为群众和百姓提供一个活动平台,只有这样才能组织起广大人民群众参与这项活动,所以一定要加大对基层文化站硬件建设的投入,要有高瞻远瞩的目光投放于文化事业,文化事业不仅限于文化活动,它的范围很广,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特别是旅游胜地更离不开文化方面的包装和塑造。

篇5:马泉乡文化站自查报告

镇远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

我校根据镇教督(2012)20号《关于转发<贵州省校园文化建设标准>的通知》文件精神,一年来,我校紧紧围绕文件要求,认真贯彻落实,着力打造“一校一景、一校一特、百花齐放、多彩校园”,结合学校实际,因地制宜,加大投入,提出了建设全县最美校园的目标,通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实现了“六化”(即校园净化、绿化、美化、文化、硬化、信息化)“四园”(即学园、乐园、花园、家园)的目标。进入校园,会让你感受到浓郁花香、蝶飞鸟鸣、书声朗朗、笑语欢歌。走廊上、教室里、操场上一幅幅精美画面跃入你的眼帘。在这里感受现代教育的浓浓文化,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四园”一点不假。为此,现将我校校园文化建设自查自评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1、全校有在校学生910人,教学班18个,教师45人。

2、学校占地面积9031平方米,建筑面积5480平方米。

3、学校绿化面积820平方米,生均绿化面积0.9平方米。

4、学校固定资产值438万元(其中教学仪器设备资产17万元),图书19012册,生均20.89册。

二、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一)指导思想

1、学校制定了五年发展规划和校园文化建设规划,结合学校实际,体现学校特色,并逐年实施。

2、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反映了地方文化积淀和特色。挖掘了当地独特的地域文化品牌(将军的故乡、英雄的土地、富翁的摇篮、作家的天空)。

3、《规划》符合中小学成长规律,促进学生全面民展。

4、制定了我校《素质教育实施方案》。

(二)领导体制

1、成立了校园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亲自抓校园文化建设,自2009年学校改扩建以来,一直未停止过校园文化建设,做到了一月一个样,一年大变样。

2、将校园文化建设列入学校经费预算,并且占15%以上。

3、每学期召开1次以上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会议,安排部署校园文化建设工作。

(三)工作机制

1、设有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专项经费,并有专门的经费使用,管理机制。

2、动员全体师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人人爱护校园环境,人人参与校园环境建设。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理论研究,不断探索和改进校园文化建设的新思路,新举措。通过订阅刊物,网上查阅资料和外出考察学习,增强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

(四)学校标识

1、校门有点窄,值班室设置合理,功能完善,出入管理规范。

2、国旗台庄重典雅,处于校园操场中央,国旗无破损,无污画。坚持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学校领导在国旗下讲话。

3、校徽、校卡的设计体现个性化和艺术性,寓意深刻。

4、校训语言精炼,通俗易懂,意境深远,适合小学生发展规律,定性恰当(校训是:勤学成才,诚实做人)。

5、校歌能充分体现优良传统,办学理念,校园精神。节奏明快,旋律优美动听。

(五)学习生活场所

1、充分利用教学用房的楼道墙面空间,张贴名人名言、格言警句、师生书画作品;布置得体、美观协调。

2、教室布置科学合理,室内物品摆放整齐,有卫生管理制度,“三表”上墙(课程表、作息时间表、校历表),室内开设有墙报或板报专栏,内容丰富,符合学生特点,桌凳摆放横成行,竖成线。

3、宿舍内严格按照“八个一”的要求进行管理,每个寝室都有风格不同的文化。

4、食堂内有以节约、卫生、友爱、守纪为主要内容的标语,宣传牌和图片展现,制度上墙,学生就餐文明、节约、有序。

5、学生活动场所能满足学生锻炼身体的需要,场地布置能体现积极向上的思想。

(六)校园环境

1、学校建筑整体布局基本合理,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分布明确、合理,建筑风格呈现育人氛围。

2、校园环境干净整洁、美观,公共设施齐备。

3、校园硬化、绿化率高,引进了名贵花卉树种,绿树成荫。

4、我校校园内有雕像、假山、石头文化,处处有景观,一年四季有鲜花盛开。

5、各种指示牌完善、统一、规范。

(七)管理制度

学校管理制度完善,制订有教师绩效考核制度,教职工出勤制度,会议学习制度,升降旗制度,教师工作管理制度,财产管理制度,值周教师制度,财经管理制度,学生寝室管理制度,学校出差补助制度,校园管理制度,食堂管理制度,学校卫生管理制度,食堂从业人员管理制度,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制度,贫困寄宿生生活保障制度和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发放管理制度,校务公开制度,门卫人员值班守护制度,门卫管理制度,警务室警棍使用制度,传染病防治管理制度并装订成册。

(八)思想道德

1、学校各项工作体现了德育为先、育人为本的思想,着重开展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道德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三热爱”教育。

2、师生精神面貌好,教师仪表端庄、大方,不着奇装异服,不戴耳环、戒指,正确引导学生人生价值观,朴素美,学生穿戴整洁,男生不准留长发,不准穿拖鞋、背心进校园,进校园一律佩戴校卡。

(九)作风建设

1、校风纯朴、和谐,师生文明有礼,校园成为家庭、社会的文明窗口,成为广大师生引以为豪的学园、乐园、花园、家园。

2、教师敬业,责任心强,积极追求向上,树立爱生、敬业、奉献、自强的教风,做到教书育人,以身作则。

3、学风:严格班级管理,班班积极创建文明班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高,自主学习、合作探索能力较强。

(十)文化阵地

1、学校设有资料室、陈列室。积极组织开学、毕业典礼及“一二.九”、“六.一”活动,重视学生爱校教育,使学生以校为荣。

2、设有宣传栏,文化墙,固定的食品卫生、防传染病、防溺水、火灾逃生自救、道路交通标志等方面安全知识宣传板画。

(十一)文化活动

1、多形式开展小学生体育艺术节活动,弘扬民族精神月、“祖国好、家乡美”主题系列活动,经典诗词诵读大赛等活动,培养了学生“四爱”、“五心”情操。

2、积极开展学雷锋活动,每班悬挂雷锋画像和伟人为雷锋同志的题词,鼓励和引导学生向好人好事学习,树立良好道德情操和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3、开展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活动,陶冶学生情操。

三、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由于学校投入大量的资金致力于环境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造成目前学校负债太多,负债10万余元。

四、今后打算

1、进一步多渠道筹集资金,夯实校园文化,打造全县校园文化品牌。

2、增强校园文化内涵,使之成为学生的学园、乐园、家园、花园。

3、提升我校校园文化的个性和特色。

篇6:马泉乡文化站自查报告

巴燕乡人民政府 关于上报2009年度“两基”巩固提高工作的自查报告

湟源县人民政府: 巩固和自查一年来“两基”工作对我乡新时期各项工作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也是检验乡党委政府贯彻执行《义务教育法》、实施“科教兴乡”战略的有效做法。

我乡始终把“两基”工作当作头等大事,列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我们采取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对“两基”工作涉及的各项指标逐一权衡落实,不留死角。现将我乡“两基”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自然、经济、教育基本概况

巴燕乡坐落在315国道69公里处,政府所在地巴燕村,10861人分布在崇山峻岭之间的15个行政村、25个自然村中。这里自然条件恶劣,农民主要以种植高寒作物间带小规模畜牧业为生,由于山大沟深,乡企业薄弱,经济发展较为滞后,由于政府花大力气多渠道增产增收,近年来经济状况逐步好转,生活条件的改善为基础教育创造了发展生机,“控辍保学”工作成效显著,教育发展呈现良好势头,就去年情况看,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3580元,比上年增长220元,年人均财政收入由上年的189元增至265元,净增76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由去年的2240元增至2638元,净增198元;幼儿教育不断得到重视,目前学前大小班12个,入校人数逐年增加,现4-6周岁儿童384人,已入校173人,入校率45.05%;小学学校6所,33个班,在校生825人,平均班容量25人;初中1所,9个班,在校生343人,平均班容量38.11人。

二、“两基”主要指标巩固提高情况

(一)“普九”主要指标巩固提高情况 1.普及程度(近三年)

1.普及程度(近三年)(1)入学率

1、学前一年受教育程度。6周岁儿童153人,学前一年受教育比率100%,4-6周岁人口入学173人,入校率45.05%;

2、小学入学率。适龄人口总数942人,适龄人口在校生942人,入学率100%,本乡学生在本乡就读学生总数809人,毕业班学生132人,现六年级入一年级时学生数152人,中途转出20人,六年保留率100%;

3、初中阶段入学率。适龄人口总数437人,已入学少年数431.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为98.63%;

4、高中阶段入学率。适龄人口总数641人,高中阶段在校生271人,入学率42.28%;

5、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总人数1人,入学1人,入学率100%;(2)辍学率 小学为0%,初中辍学4人,辍学率1.02%;(3)完成率 16周岁人口196人,初等教育完成196人,完成率100%,18周岁人口288人,初级中等教育完成288人,完成率100%; 2.师资水平(1)教师学历合格率 小学专任教师50人,学历合格50人,合格率100%,持证上岗率100%,初中专任教师43人,学历合格率100%,持证上岗率100%,;(2)新补充教师学历合格率 中小学2006年以来补充教师学历合格率均为100%(3)校长培训合格率 小学校长6名,持证上岗率100%;中学校长2名,持证上岗率100%(4)代课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 中小学无代课教师 3.办学条件(1)生均校舍建筑面积 生均校舍建筑面积,中学为10.51平方米;小学为8.31平方米(2)危房数(其中:D级危房数)危房面积为158平方米,小学校舍危房率为2.3%,中小学无D级危房。(3)教学仪器生均金额达标学校数 教学仪器总值小学为5.24万元,中学为11.53万元,教学仪器生均金额小学128.7元,中学为292.64元。(4)音体美器材设备达标学校数 小学音体美器材设备总值4.7万元,中学音体美设备总值为6.75万元,小学音体美设备生均金额为56.96,初中音体美设备生均金额为196.79元。(5)生均图书册数 生均图书册数小学为18.15册,中学为36.11册 4.教育质量(近三年)(1)毕业率 小学毕业年级实有人数132人,毕业132人,毕业率为100%,中学毕业年级实有人数为116人,毕业116人,毕业率为100%;(2)体质健康合格率 上学年学生体质健良达标率小学优秀比率为80.68%,良好比率为18.86%,合格比率为0.47%,达标率为99.12%,中学优秀比率为10.05%。良好比率为33.41%,合格人数比率为56.54%,达标率为97.66%。(3)综合素质合格率 小学综合素质优秀人数比率为80.68,良好人数比率为18.86%,合格人数比率为0.47%,达标率为99.75%;中学优秀比率为93.46%。良好比率为4.21%,合格人数比率为2.34%,达标率为99.22%。

(二)“扫盲”各项指标巩固提高情况: 1.青壮年非文盲率 青壮年人口6729人,非文盲数6722人,非文盲率99%,15-24周岁1797人,非文盲率达100%。2.近3年脱盲巩固率近三年青壮年中脱盲人数2人,巩固提高2人,巩固率100%。3.扫盲验收合格率 扫盲验收合格率为百分之百。4.成人教育学校办学面 15个行政村均成立了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利用农技校,因地制宜开展农业技术培训,乡村文化技术学校建校面100%,参加培训人数5289人,占全乡总人口的55%。举办各项实用技术培训,把扫盲培训与帮助脱贫致富有机结合。

三、“两基”巩固提高的主要做法

(一)强化组织领导,确保“两基迎国检”工作的高效实施。

我乡始终将“两基”工作放在重中之重地位并列入议事日程,成立了“两基迎国检”工作领导小组,由乡党委书记任组长 , 各学校校长为成员,具体负责“两基迎国检”业务工作,每年年初、年末均召开“两基”工作会议,做到工作年初有计划、有安排,年末有检查、有总结。将“两基迎国检”工作责任到人、落实到位。组织全体干部、教职员工认真学习,明确“两基”工作的历史意义和具体操作程序,使“两基”工作成为全乡、全校性活动,步入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轨道。

(二)开展整脏治乱工作、努力优化育人环境。

学校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和窗口,好的校容校貌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美化学生的心灵。(1)绿化、美化校园,以优美的环境感染学生。各学校每年都投入资金用于校园绿化,并指定专人负责管理,高度重视校园整脏治乱工作,狠抓校园的绿化、美化、净化,做到校园无脏、乱、差死角。为学生提供了生活、学习、发展的良好条件,创设了优美的学习环境。

(2)重视校园文化氛围的创设,各学校针对自身实际,制定了《校园文化建设规划方案》,并根据此规划开展校园文化建设。以良好的文化氛围熏陶学生。充分发挥少先队大队部、团支部、工会作用,每月定期更换形式不同的学习内容,丰富全校师生的课余活动。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形成良好师德、教风,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思想教育的主体是教师。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偶像,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因此,各学校学校要求广大教师认真学习,学校要求教师一定要有崇高的师德和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教风,在各方面成为学生表率。、为提高教师师德水平,各学校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开展“树师德、铸师魂、育新人”活动,要求教师做到 “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教育理论、时事政治,了解国家大事,评选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等活动,使全体教师提高了认识,自觉投入到学生思想教育的实践中,用自己的言行感染学生,用榜样的力量教育学生。“敬业乐教、爱生育才 ”已成为全乡教师自觉的行为。、抓业务能力提高。

业务能力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各学校非常重视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把每周固定的一天作为业务学习时间,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地业务学习开展。根据“十一五”期间教师继续教育的要求,各校制定了教师培训计划,采取的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的途径是:首先积极鼓励中青年教师提高学历层次和文化水平,;其次鼓励中青年教师在岗业余自修专业知识和技能,学校领导以身作则,积极参加学习。学校全体教师参加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课程改革工作通识培训、“ 一德三新”培训等,通过长期的学习和培训,教师素质得到提高。

(四)以科研为契机,积极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推进课题研究进程、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工作。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实现我国 “科教兴国”宏伟目标的关键,各学校坚持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的教学宗旨,借素质教育东风,以科研为契机,抓住机遇,积极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

(五)加大 “两基迎国检”工作宣传力度、认真做好“两免一补 ”工作,努力控制辍学率。

政府、学校加大力度面向全社会全面宣传“两基迎国检” 的重大意义,使人人清楚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是社会、家长和少年儿童应尽的义务。对全部入学儿童、少年实行学籍管理,组织有关人员定期对学校在校学生数和转出、转入学生情况进行调查,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效性。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合理配臵教育资源,整体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广泛参加社会实践、公益活动,杜绝乱收费现象发生,保障辖县内少年儿童按时完成义务教育,并使残疾儿童、流动人口儿童同等享受全面的义务教育。

各学校认真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认真开展假期大家访活动,在家访活动中,教师们克服身体、生活中的种种困难,全情投入,家访中教师们向学生家长通报了孩子的在校表现,与学生家长共同探讨家庭教育方法,听取和征求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对家庭贫困学生等群体给予关爱和帮扶,对学生进行假期安全教育,进一步密切了家庭和学校的联系,争取到了家庭、社会对学校教育的理解和支持,从而有效构建起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学生教育体系。

(六)为巩固“两基”成果,乡校联手办实事。1、2009年,在乡中学争取到投资286万元的农村初中寄宿制校舍改造工程,改造校舍1454㎡,同时,对校舍灶具进行了全面更新;

2、自2008年以来撤并了居士浪、石门尔、福海、新寺、下寺、下莫吉6所小学,今年9月份计划完全撤并西岭台、莫合尔、巴燕峡小学;

3、投资38万元完成了元山、下浪湾、上胡旦、巴燕、扎汉、下胡旦6所小学的“温暖工程”;

4、投资17万元完成了巴燕小学校园建设,投资40万元改建了水厕;

5、乡政府为彻底改善学校环境卫生,为乡中学、巴燕小学配备户外垃圾收集箱各2个;

6、为改善学校周边环境,大力开展“一盆花、一个棵树”活动,2009年春季植树造林1600株;

7、在联点单位市人事局、上胡旦“高航希望小学”修建者的大力扶持下,乡政府为上胡旦“高航希望小学”争取到资金18万元,意向投资电教及体音美器材;

8、在乡党委、政府的积极协调下,县林业部门将对乡中学西山坡20亩全面进行绿化,有效防止山体滑坡。

(七)积极开展扫盲后巩固提高工作,充分利用现代农村远程教育设备,认真开展农技培训。

根据我乡实际,认真研究扫盲巩固工作,采取了相应的工作措施:一是稳定成教队伍,保证成教工作的连续性。二是做好宣传工作,在执行计划生育政策,优抚军烈属,推广先进生产技术等活动中,宣传《扫盲工作条例》和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宣传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性。三是采取集中上课与分散辅导相结合的办法。各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和乡农技站、村委会配合,运用学校的远程教育设备,积极开展农技培训,让广大农民的农技水平有了提高。

四、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学校规模迅速扩大,各种配套硬件还不够完善,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2、在课程管理方面,对校本课程的管理相对薄弱,相关的评价没有跟上。

3、地处偏僻的学校,交通不便,师资力量相对很薄弱,教育教学质量存在较大的差距,导致学生会产生厌学情绪。

4、学校寄宿生增多,上学路程教远,加上留守学生增多,学生辍学的趋势较为严重。除了学校教师做好思想工作外,改善学校住宿条件,更多地为孩子着想,让孩子有家的感觉,才能更多地减少辍学现象的发生。

五、今后工作的思路、继续加强 “ 两基迎国检 ” 的工作力度

认真做好 “ 两基 ” 巩固提高工作,提高认识,制定规划,不断提高我乡“ 两基 ” 工作的整体水平。、继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在上级部门指导下,大胆创新、深化改革,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管理,建立教师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用人机制,使大批人才可脱颖而出,为 “ 两基 ” 工作高效实施奠定坚实基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实施素质教育 继续深化以教科研为契机,积极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质量,抓住机遇、创出特色,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创建文明和谐的学校。

附件:西宁市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扫除青壮年文盲核查登记表

2009年10月28日

主题词:“两基”工作 自查 报告

篇7:煤乡反弹“文化”曲

中国民间文艺协会副主席常嗣新宣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关于命名朔州市平鲁区为“中国门神文化之乡”、“中国门神文化研究基地”的决定》。

中煤集团副董事长、党委书记纪喜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局副局长岳颂东,朔州市市长冯改朵,中国民间文艺协会副主席常嗣新,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郭健以及平鲁区委书记、区长李俊共同为“中国门神文化之乡”、“中国门神文化研究基地”揭牌。

近年来,平鲁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2009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指数和发展水平在全省分别排名第5位和第21位,先后荣获国家生态示范区、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地区、山西省扶贫开发工作先进区、山西省新农村建设工作先进区等多项荣誉。特别是平鲁高度重视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在推进转型,造福民生,谋求跨越中,选择了一条挖煤向挖文化转变的科学发展之路,初步建成乌龙洞等五大景区,成功申报“中国门神文化之乡”,并将在今后两年投资10亿元打造门神文化园,改造以门神为标志的井坪古城,把旅游文化产业打造成平鲁的支柱产业。首届中国门神文化节的举办,对推动平鲁旅游文化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推动平鲁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必将发挥重要作用。

平鲁区是唐代开国功臣尉迟敬德的故乡,尉迟敬德被尊称为中华门神。平鲁区依托这一独特历史文化优势,精心打造六大文化旅游板块,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极大地弘扬了民族历史文化,充分反映了门神故里人民的文化诉求,为全市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作出了有益探索,为资源型地区转型跨越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提升文化软实力、推动经济社会率先科学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中央电视台七套《乡约》栏目供稿)

篇8:自查报告,乡

关于双柏村水毁恢复工程建设的

自查报告

县交通局农村公路建设领导小组:

2017年县委县政府通过实施农村公路水毁恢复工

3程,下达我乡双柏村水毁恢复挡土墙工程250m,项目按照3167元/m进行补助建设,总投资41750元。目前项目已全面完工,现将项目建设自查报告汇报如下:

一、项目建设管理规范

该村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下发的《2017年小金县农村公路水毁恢复工程实施方案》要求实施,采取村民“一事一议”的形式实施,在县交通运输局下发开工令后再组织实施的。并成立了安全管理领导小组、质量监督小组、资金监督小组。我乡也针对该项目成立响应的安全管理领导小组、质量监督小组、资金监督小组,确保项目质量。

二、项目的质量管理措施到位

严格按照《2017年小金县农村公路水毁恢复工程实施方案》要求的技术标准实施,并定期请交通局片区负责人和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并请实验检测单位对项目的质量进行检测,确保项目的质量。在项目开工前购买了建筑工程险和民工个人保险,在施工过程中,每一个施工班组都设立了一民安全员,对现场周边的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对过往的车辆和行人进行疏导和提醒,并在各施工作业面设立了明显的标示标牌。我乡定期对项目进行检查,检查过程中对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提出,并监督进行整改,确保项目安全事故的零发生。

三、资金管理

严格按照资金使用管理程序进行管理,在资金拨付过程中要求村两委必须确保资金使用的透明。目前,未发生因资金使用不规范群众出访事件。通过自查,双柏村通村公路挡土墙工程在项目的建设过程中,质量、安全、进度符合县委县政府、各级部门的管理要求。项目资金使用按照要求进行规定进行使用,未出现资金乱用情况。

特此报告

小金县双柏乡人民政府

篇9:乡廉洁从政自查报告

换届以来,我乡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呈现出新老搭配、梯队培养的特点,一批年富力强、头脑灵活、思想解放的党员进入到农村干部队伍中来,为我乡农村工作的开展架设了新的支点和着力点。由于工作经验、经受压力和诱惑的抵抗力有限,一些新当选的村干部突然跃升到新的平台,心理难免会出现波动。一些老的村干部存在着心理疲惫期,表现在日常工作中就是打官腔摆架子、耍聪明占便宜、干虚事钻空子、混日子撂挑子,其内在实质是廉洁从政意识不强、自我要求不严、相关监管不力。

今年以来,乡纪委严格对照《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若干规定(施行)》要求,按照“重点抓、抓重点”的原则,从严、从紧、从重盯住全乡农村基层干部的廉政从政行为,从学习、监管、制度三个方面狠抓基层干部廉洁从政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狠抓学习,多措并举促提升

农村基层干部由于自身特点和工作环境影响,对于加强自身思想素质建设要求不高、不严、不紧,在具体工作中存在着作风粗暴、经验主义严重的倾向。为此,我们从思想源头抓起,加强学习和考核,提升素养。

(一)加强学习培训。通过开展集中培训、远程教育电脑点播、外出参观考察等方式,不断提高村干部对廉洁履行职责行为规范的认识,重点提高村级事务决策、村级事务管理、村级事务监督等方面的规范,确保工作开展时心有所畏,行有所止。

(二)加强考核检查。定期、定量、定向对农村干部的学习进行考核,通过检查学习笔记、上交心得体会、命题谈话等方式,开箱,鼓励群众对本村干部进行监督;在各村开展发展党员会议、民主生活会、党代表和人大代表选举等会议时,安排包村干部和管区主任到村参加,全程监管;不定期到村暗访,重点查访农村公开、中午禁酒、汛期值班等情况,绷紧全乡农村干部的廉洁从政弦。

截止目前,累计安排人员到村参加各类会议140余次,开展暗访80余次,查处中午违规饮酒村干部2人,审查农村各类合同协议40余份,确保全乡农村工作始终在阳光下运行。

三、狠抓案件查处,警钟长鸣促自省

今年以来,我乡始终坚持把查处违法违纪案件作为取信于民、保稳定、促发展的突破口,重点查处以权谋私、与民争利、违反财经纪律、破坏经济发展软环境行为。累计协助上级纪检机关检查案件3件,处分党员5名,分别给予XX村原支部书记、计生主任党内严重警告处分,给予XX大村原支部书记开除党籍处分、王家大村原报账员留党查看两年处分,给予XX村两委委员开除党籍处分。

通过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群众反应强烈的案件,在全乡范围内发挥了警示震慑作用,使党员干部的违法违纪行为得到有效遏制,维护了党的形象。

四、存在的问题

我乡农村干部廉洁从政工作,在乡党委的领导下,在全乡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篇10:耀灵乡扶贫自查报告

耀灵乡乡的扶贫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扶贫办的精心指导下,按照政府组织、群众主体、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全面推进的原则,紧紧围绕全乡农民增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目标,狠抓各项目扶贫措施的落实,在整村推进、小额信贷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通过全乡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使我乡的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按照县委办、县政府办《关于认真做好扶贫开发相关工作的通知》(宁办发[2009]67号)精神,参照《宁洱县2009年扶贫开发工作目标考核责任状》,我乡对2009年扶贫开发工作进行了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2009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2009全乡扶贫开发基本情况

xx乡辖8个村民委员会92个自然村、96个村民小组,2972户12902人,其中有相对贫困人口7741人(年人均纯收入低于1300元),占全乡农业总人口的62.5%;有绝对贫困人口2725人(年人均纯收入低于625元),占全乡农业总人口的22%,是一个集“老、少、山、穷”为一体的贫困乡,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2009年,全乡共实施扶贫开发项目3个,分别为:那迁村半山小组2008市级重点扶

持村项目,干田村干田一组2008省级重点扶持村项目,干田村干田二组、三组、景东组、改河组2009年上海宝钢对口帮扶项目。共争取各级扶贫资金193万元,其中:省级财政扶贫资金15万元,市级财政扶贫资金15万元,上海宝钢援建资金163万元。

(二)认真做好2009各项扶贫项目的扫尾工作 2008下达我乡的“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项目有2个,分别为干田村干田三组省级重点扶持村项目和那迁村半山小组市级重点扶持村项目,由于受“6〃12”地震影响工程至2009年6月结束,共投入资金79.72万元,其中省级财政扶贫资金15万、市级财政扶贫资金15万,群众自筹及投工投劳折资46.3万元,其他资金3.42万元。项目建设内容包括村内道路硬化、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庭院改造、产业扶持、沼气池建设、科技培训等六个方面,使那迁村半山组、干田村三组及附近村民小组的农户共167户650人受益,同时解决了147人的温饱问题和巩固了413个不稳定收入人口的低收入水平。通过乡、村两级的共同努力,2008年的各个扶贫项目已顺利完成,并取得了良好的扶贫效益,现已通过县级验收。

(三)全面完成2009年项目建设

项目以扶持整村推进的方式,重点用于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扶持产业发展,推进卫生、教育等农村公共事业发展。

总投资257.85万元,其中:援建资金163万元,群众自筹94.85万元。项目建设内容包括修建村组道路2条6km,道路硬化13.1km,庭院改造133户3990m2;扶持建盖烤房20座,茶园改造186亩;修建公共活动场地及球场一块700m2,新建65m2科技文化活动室2间,新建干田村小学220m2综合楼一幢,80m2干田村卫生室一幢;资助贫困学生80名。目前项目建设内容已全部完成,准备迎接县级验收。

(四)加大项目资金整合力度推进项目实施

今年以来,我乡坚持扶贫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积极整合资金,形成政府补助、部门帮扶、社会捐赠、企业赞助、乡村自筹和农民筹资筹劳相结合的形式,结合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进一步加大扶贫开发力度,使农村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发展后劲不断增强,为全乡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是以整村推进扶贫资金为平台,整合各类资金实施项目,把实施扶贫开发项目的村组纳入全乡“十一五”规划,按照“统一规划、统筹安排,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相互配套、形成合力”的要求,对确定实施项目的村组给予优先安排和重点支持。二是统筹协调,积极整合其它资金投入到整村推进扶贫项目中。在整村推进项目规划、安排和实施中,不搞平均主义,坚持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以整村推进扶贫资金为基础,积极统筹相关部门资金,配套实施通路、通电、改厩、改厕、农田水利、广播电视、教育、卫生等项目。2009年,在那迁村半山组重点扶持村项目中整合新农村建设项目资金15万元用于实施村容村貌整治、社会公益建设、生态环境改善、产业扶持和科技培训,在干田村干田三组重点扶持村项目中整合宝钢援建资金30.06万元用于公共道路硬化和公共活动场地建设。三是针对单一的扶贫整村推进项目资金,难以解决贫困自然村大量基础设施建设需要的实际,在资金筹措上,我们采取“有项目的单位投入一点、挂钩部门帮助一点、群众自筹一点”的办法,整合以工代赈、农业、林业、水利、教育、卫生等部门的资金、项目,改变了过去扶贫资金进去、其它部门资金退出的现象,形成了扶贫开发项目规划到哪里、相关部门项目和资金到哪里的良好态势,达到了扶贫开发一村、群众脱贫一村的目的,实现了项目资金效益的最大化。

(五)进一步加强小额信贷扶贫贷款项目

小额信贷扶贫贷款是扶持农户发展生产、增加收入的一项惠民政策,乡党委、政府把小额信贷工作纳入全乡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事宜来抓,本着切实为民谋利益,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的宗旨找准时机,充分发挥小额信贷扶贫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扶持优势重点产业发展相结合、与农民增收和脱贫致富相结合、与整村推进相结合的目标,更好地发挥了小额信贷扶贫资金的引导扶持作用。2009年全乡

累计发放小额信贷扶贫贷款410万元,其中200万元属政府贴息贷款,受益农户520户,用于扶持发展烤烟、畜牧业等农村特色产业。通过扶持发展烤烟,2009年烤烟种植面积达4650亩,比上年3800亩增加850亩,种植农户669户,完成产量11500担,产值突破千万元;通过扶持发展畜牧业,使全乡畜牧业总产值达655.156万元,比去年同期593.06万元增长10.4%,预计年内实现畜牧业产值也将突破千万元。小额信贷扶贫的推广,让农户在发展农业生产中得到了资金的支持和技术的支持,培养了一批农村致富带头人,较好的发挥了扶贫资金的效益,成为农户增收,社会增效,促进全乡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一个新途径。

(六)大力推动挂钩帮扶工作深入开展

机关单位定点帮扶和干部职工结对帮扶是帮助贫困乡村摆脱贫困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切实改进机关作风,密切党同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途径。县各挂钩我乡扶贫工作的部门领导高度重视,经常深入帮扶村进行调研,结合本单位实际,帮助解决具体问题,落实各项帮扶任务,积极协助乡党委、政府抓好扶贫开发工作,出主意、想办法,帮助协调资金、项目,为贫困村办了许多好事、实事。今年,共有10个县级挂钩联系单位深入我乡贫困村进行挂钩扶贫工作,与贫困户手拉手结穷亲,为挂钩贫困村出谋划策,积极捐款捐物,有力地支援了挂钩贫困村的发展,深受群众好评,形成了全民动手,大打扶贫攻坚战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组织领导情况

(一)领导重视,机构健全

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全乡扶贫开发工作,在组织领导方面,成立了由乡党委副书记、乡人民政府乡长杨启绿任组长、分管副乡长任副组长、相关站所负责人为成员的乡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把扶贫工作纳入乡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经常研究,及时解决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形成职责分明、人员精干的良好工作局面。同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乡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发挥牵头总抓和综合协调职能,协调财政、农经、信用社等部门密切合作,组织水利、农科、兽医、林业、土地等业务部门通力配合,协助乡扶贫办定规划、搞论证、建项目,使有限的扶贫资金得到整合,起到了统一调配、集中使用、发挥整体效益的目的。

(二)强化宣传,提高认识

一年来,我乡紧紧围绕全县扶贫开发工作的主线,突出扶贫政策宣传工作,通过会议、广播、宣传栏等形式及时向全乡广大干部群众宣传党的扶贫政策、项目计划、实施情况,及时向新闻媒体报道全乡扶贫开发工作进展。年内共召开全乡扶贫工作会议三次,上报扶贫信息7条,为广大群众了解扶贫工作提供了平台,提高了扶贫工作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由于宣传到位,全乡广大干部群众提高了认识,澄清了许多对于扶贫开发工作的模糊认识,革除了守残抱缺的小农意识,破除了保守、落后的旧思想,树立了自立自强、开放进步的新观念,从思想上和行动上彻底丢掉了那种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从而奠定了广大干部群众参与扶贫的主体地位,形成了敢为人先、大干扶贫的氛围,有力地推动了全乡扶贫开发工作。

(三)尊重民意,依靠群众

要加快推进扶贫开发工作,首先要充分尊重民意、珍惜民力,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切实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因此乡党委、政府注重在扶贫项目规划前认真开好社员会、党员会,一方面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听听群众急需解决哪些问题,一方面广泛宣传,宣传哪些项目可以给群众带来更大的发展,对一些确实可以给群众带来发展但投资较大暂时不能组织实施的项目,耐心细致地给群众做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大限度地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通过广泛宣传动员,加之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在项目建设中,群众不等、不靠、不望,在资金不足、财力困难的情况下,各个项目区村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积极投工投劳参与项目建设,自筹资金解决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土方工程、沙、石等,使财政扶贫资金发挥了最大的效益,也依靠群众的力量建立起了农村公共设施管护的长效机制。

(四)制度健全,措施落实

为加强对全乡扶贫开发项目的管理,乡扶贫开发领导小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建立健全了相关制度。一是在项目获准实施后立即将项目建设计划下达到各项目村,由村委会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同时成立相应的村级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由村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担任第一责任人,自始至终负责工程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二是要求每个工程项目村必须明确一名乡干部具体负责指挥、协调,做好隐蔽工程记录,监督好工程质量,做到了有人全程参与管事。三是建立健全公示制度,要求所有工程项目的建设内容、建设规模、投资情况及工程管理、资金使用情况必须在项目村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并做好工程相关资料的归档。四是建立健全项目后续管理办法,并纳入村规民约,指定专人管护使用,长期发挥项目建设效益。五是进一步加强对项目质量的监督管理,乡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经常实地深入到项目村进行检查、督促,参与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对在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整改,确保所有项目顺利开展。

三、扶贫资金使用管理情况

为切实加强扶贫资金管理,严格按照《云南省财政扶贫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进行管理,一是实行专款专用、专户管理,扶贫资金依据项目建设和进度分期拨付,项

目资金的使用由项目主管领导、分管领导和专职财务人员逐级审核审批,严格遵守财经制度,全面实行县级报帐制,确保资金落实到位。二是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对扶贫项目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对检查的情况向县财政局和县扶贫办进行了汇报,对存在问题召开了专门会议进行整改,取得了良好效果,进一步巩固了扶贫开发成果。三是严格执行项目、资金公示制。扶贫资金使用情况、数量在乡、村政务公开栏内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四是严格财务管理制度。对扶贫资金建立专帐专户,封闭运行,帐目正规、票据规范、手续齐全,防止了挤占、挪用等违纪违规现象发生,提高了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

四、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2008年,我乡扶贫开发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扶贫办的精心指导下,在全乡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进展比较顺利,成效明显,但是也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扶贫投入与需求差距大,扶贫成本增加,扶贫工作难度加大。目前全乡仍有10469名贫困人口,贫困面大、基础差、底子薄、距离远,群众需要解决的问题较多,加之运费及建材价格上涨,施工难度加大,一定程度上影响项目建设进度,而乡财力又比较困难,资金整合难度较大,项目完成的标准较低,整体效果不很理想。

二是群众的发展意识与观念滞后。思想认识、法律意识不强,对宣传的有些政策理解有偏差,未从思想上根除落后观念,直接影响扶贫开发的效果。

三是群众参与扶贫项目实施的积极性差,主观上是因为部分群众的素质低,客观上存在多数青壮年外出务工,没有集中、足够的劳动力。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要把扶贫工作作为统筹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和增加农民收入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高度来统一思想,作为贯彻落实党和政府关注民生,关爱农民,保持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高度来提高认识的。

2、转变观念,创新机制。转变过去被动式扶贫的落后观念,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完善思路,按照“政府组织、群众主体、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突出产业培植这一重点,着力解决交通、水利、教育等基础落后问题,实行解决温饱和巩固温饱同时推进的机制推进扶贫工作。

3、争取项目,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全力推进扶贫工作,积极争取项目资金进行开发式扶贫,结合整村推进、贴息贷款、小额信贷、安居工程、易地扶贫、产业扶贫、劳务输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整合项目、资金、人力、形成合力重点突破。

4、严把质量关,按时、按质、按量高标准完成项目实施,今年要继续实施好上海宝钢援建项目的后续管理措施,让项目尽快发挥应有的效益,使贫困群众得到最大实惠。明年争取实施勐泗村上海援建项目和绿荫塘、下寨、新寨等整村推进项目,并力争其他扶贫项目的实施,乡党委、政府计划今后五年每年减少绝对贫困人口500人,相对贫困人口1000人以上,通过五年的实施,使xx乡基本消除贫困。

5、严格扶贫开发奖惩制度,完善开发机制,确保扶贫工作取得实效。

2008年,我乡的扶贫开发工作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全乡的扶贫开发任务还很重 ,我们将再接再厉、继续努力,力争使我乡的扶贫开发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良好的基础。

上一篇:东里双争创自查报告下一篇:恶臭废气处理技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