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床位费价格申请

2024-04-26

医院床位费价格申请(精选14篇)

篇1:医院床位费价格申请

报 告

**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我院在县卫计委的关心和支持下,经过全院医职人员的共同努力,无论在医疗技术及为病患者服务上都上了一层楼。

为了主动适应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市场变化,适时优化配置医疗资源,完善服务配套设施,我院现有二十张病床已满足不了病患者的要求,为此,我院恳请主管部门能根据这一情况,能在我院现有的二十张病床的基础上,能予以批准再增加病床四十张,对主管部门及领导的支持和帮助,我院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院将在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领导与指导下,以“一切为病人”和“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办院宗旨,提高医技水平,完善服务措施,引进先进的医疗管理和服务理念,向我县及周边县城的城乡居民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及康复服务,努力创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我县的医疗水平和服务水平作出应有的贡献!

特此报告

****医院 2017年**月**日

篇2:医院床位费价格申请

卫生局:

我院是

点救治医院,也是

定点医院,承载了14项社会公共职能。非典后,由于资金限制,我院只对医技和传染病门诊等进行了改扩建,此极大地改善了就医环境。但随时间的推移,建于80年代初期的传染病房住院楼,已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此状态存在很大隐患,而且因各种设施陈旧,管道跑冒滴漏堵经常发生,根本就无法进行彻底的维修,给住院患者造成了极大的不便。医院也多次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维修,但始终不能彻底消除隐患。

医院根据

卫生局《 年全市卫生工作重点》,年市人大代表提案关于《加快我市重点传染病医疗救治中心建设的几点建议》以及《 年政府工作报告》、秦皇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 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的通知中的相关内容,我院经多年的筹划,自筹资金,启动传染病病房楼的新建工程。该工程竣工后,可把原旧传染病房楼和临建负压病区的所有常住院的患者集中到一个区域,不但能极大改善住院患者的就医环境和条件,也能有利于传染病患者的集中管理和治疗。该楼落成后,我院拟定增加

张床位,使我院床位由原来的 张扩增至

篇3:医院床位调配的实践及体会

1 床位调配的做法

(1) 统筹管理。我院床位统一调配中心隶属医院护理部, 一般由一名高年资副主任护师负责, 全部工作通过联网计算机统一调配, 每天上午10时, 将医院所有空床汇总到床位调配中心, 调配人员根据各科空床情况进行协调。一般每天大约有3~5名患者通过该部门安排入院。实行这一制度后全院空床统一调配, 基本能及时保证患者入院治疗。

实行床位调配是为了提高床位使用率, 确保住院流程畅通。因此, 在床位调配过程中我们遵循统筹兼顾、结合实际、以人为本、充分合理利用床位的原则, 打破各科室床位使用各自为政的局面, 各科室在本科患者未收满前 (以电脑显示为准) 不得向他科借床。床位调配中心在本科室无床位情况下, 对需住院患者进行调剂, 对危、急、重症患者及时开通绿色通道。床位调配中心随时关注全院各科室床位使用情况, 借床科室一旦出现空床, 调配中心即将跨科收治的患者转回该科。从安全的角度考虑, 危、急、重症患者不纳入床位调配范围。

(2) 合理调配。跨科收治患者以地域相邻、专业相近为依据, 但在特殊情况下可跨片进行, 相互利用床位资源。

(3) 做好随时应对突发情况或接收急诊、双向转诊患者的准备。医院规定, 每个病区预留1~2张空床用于收治急诊及双向转诊患者, 使医院在紧急情况下对床位调配游刃有余, 原则上不加床收治患者。

(4) 尊重患者意愿, 以人为本。调配床位前征得患者同意, 同时通知接收患者科室的护士, 做好接收准备;借床科室科主任指定本科室医生负责治疗患者, 使患者得到恰当的治疗和护理。

2 成效

2.1 充分利用了医院资源

医院实现床位统一调配后, 床位得到充分利用。例如, 五官科年平均床位使用率较低, 存在寒、暑假等时期床位使用突增现象。所以在空床多的情况下, 床位调配中心及时进行调配, 把一些床位紧张科室 (如普外、肝胆等科) 的患者调配到这些科室, 这既满足了患者需要, 又充分利用了医院资源。

2.2 缩短住院天数, 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随着医疗设备日趋先进, 就医环境也有了很大改善, 但随之而来的是医疗费用的大幅上涨。在医生正确诊断患者病情、认为患者已经康复的前提下, 减少患者不必要的住院天数, 减轻其经济负担。

2.3 避免加床带来的不安全因素

实行床位调配前, 在入院患者数量超过本科室固定床位数时, 会在走廊加床, 这不仅影响医院环境, 更重要的是存在不安全因素。走廊堵塞会影响各种医疗、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加床地方抢救设施不足, 不利于进行抢救。

3 体会

3年的实践证明, 医院床位统一调配制度优越性显著, 随着医院改革的深入和患者选医生制度的实施, 床位统一调配已被越来越多的医院采用[3]。传统资源配置模式造成资源浪费, 阻碍了资源共享[4]。实行床位统一调配既解决了患者住院难的问题, 又能有效利用医院资源;既增强了医院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 又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既缩短了床位的周转期, 又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实行床位统一调配, 使护理人员的护理技术面临新的考验。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加强不同专科护理技术及专科医疗、护理常规等知识的学习, 拓宽知识面, 及时与医生交流和学习, 逐步提高护理水平[5]。

关键词:医院管理,病床调配,病床使用率

参考文献

[1]李蕾, 肖海, 宋斌, 等.我院床位优化调整与利用效益分析[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05, 12 (1) :41.

[2]胡硕伟, 董宝华, 任金静.优化医院床位, 提高经济效益[J].中国医院统计, 2004, 11 (1) :75.

[3]杜智, 郑新力, 张立, 等.医院实行病人选医生的实践[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1, 17:325~327.

[4]孙金海, 郭强, 张鹭鹭, 等.军队医院临床学科资源配置模式发展研究[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05, 12 (2) :116.

篇4:医院床位费价格申请

[关键词] 医院管理;床位管理;医疗卫生资源

[中图分类号] R19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03-158-02

医院是患者就诊、住院的“临时家园”,在医疗水平不断发展及人们医疗保健意识逐渐提高背景下,人们对于医疗卫生事业的需求不再局限于单纯的疾病治疗,而是进入到对疾病加以预防,增进健康保健过程中[1]。近年来,住院患者比例呈现逐年增高趋势[2],同时住院患者对医院的住院条件、环境与医师、护士提出了更高要求。

1 在医院管理工作中强化床位管理的必要性

医疗卫生资源是开展医疗卫生事业的基础,其中医院床位是医院设施的细胞[3],是卫生资源中十分重要的“硬资源”之一。一方面,医院中床位配置情况、利用情况和规模会对医院卫生服务功能和整体经济运营有重要决定性影响[4],进而对城乡局面利用医疗服务的程度有很大影响;另一方面,床位即是住院患者接受治疗的起点与终点,同时也存在着诸多安全隐患,尤其是在患者流动性较大、诊治工作繁重的急诊科中,安全隐患更大[5]。因此,在医院管理工作中,应对床位管理工作加以强化,在此基础上促使医疗风险有效降低,确保医疗安全性[6],保证医院内床位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其作用得到最大程度发挥,并以此推动医院管理工作发展,促使医疗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得到提升。

2 我国医院中床位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2.1 床位数量无法满足社会医疗需求

虽然医院床位数量不断增加,然而在人们医疗保健需求不断增大背景下,床位数量无法满足社会医疗需求的问题仍较为严重,很多医院都存在实际床位不足现象[7]。床位管理是首要问题,良好外部条件是保证患者得到有效治疗的基础。

2.2 床位缺乏有效利用

我国卫生管理机制长期以来均未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在这一体制下,同区域中卫生资源属于不同投资主体,不同投资主体成立不同管理部门,因此各方均在自身需要基础上对床位与医疗机构,购入设备并对医疗人员加以扩充,导致很多区域中卫生医疗机构有严重重叠设置现象,床位应用效率较低现象普遍存在。

2.3 床位分布不合理问题突出

在市场机制调控作用下,卫生领域的行政干预及行业保护促使床位资源不合理配置局面更为突出[8]。受利益机制驱动,卫生人力资源、各种卫生资源尤其是床位资源通常会朝着有充裕卫生经费的地区集中,导致城乡床位配置有严重失衡现象,特别是在部分贫困地区及偏远地区中,常存在床位极其短缺问题。同时,随着改革开放进程进一步加深,在政策倾斜与地理条件的优越性基础上,我国东部地区得到迅速发展,市场机制促使床位等医疗资源逐渐集中于东部,导致我国不同地区间床位资源出现严重不均衡现象。

3 在医院管理中强化床位管理的具体措施

3.1 建立床位管理基本制度

在医院各科室诸多管理工作中,许多工作均需经床位管理加以实现,可以说,床位管理是医院管理工作的落脚点。因此在床位管理中应建立各种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技术规范及岗位职责并加以健全,在实际工作中督促工作人员严格遵守各项章程,为医疗服务质量提供保证。

3.2 对卫生经济政策加以完善

在医疗卫生产业中,应对财政资金导向作用加以充分发挥,对医疗投入资金予以充分利用,确定体现效率与公平的床位建设工作为资金使用重点,对资金随床位走的现状加以改变。利用财政杠杆作用,促使医院床位由粗放型增长模式转变为内涵建设模式,对效益与质量结构加以重视,从而实现节约型增长。同时,应执行等级收费制度,将不同医院收费等级拉开,利用价格杠杆对医疗需求加以实现,对患者实现分流,促使等级不同医院的医疗功能均得到充分发挥。

3.3 对区域卫生进行合理规划

区域卫生的合理规划是现今国际上先进的卫生发展思想与科学管理模式。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下进行区域卫生合理规划,是政府宏观调控卫生事业的主要方法,也是区域中对卫生资源加以合理配置、高效应用的必然需求。对区域卫生进行合理规划,并非将卫生资源大肆消减,而是对卫生资源配置加以优化,对居民关于卫生服务的相应需求加以有效满足。因此,要扭转依靠开发资源、增加经费、人员和床位的方法促进医院供给能力提高,转变为坚持需求导向作用,对医疗资源结构加以调整与优化。

3.4 对床位管理人员加强管理

在床位管理工作中,对床位工作人员加以合理配置是重要内容。床位管理是专业管理,因此,医院应以诊疗范围为依据,根据相应法律法规要求,对床位工作人员进行分类管理,确保医务人员负责医务性工作,非医务人员负责非医务性工作。同时,应按照临床规范相应要求对医务人员加以细分,确保医生有职业资格证书且已注册,经严格技术、专业理论培训并通过考核,确保其具备完成支持技术与普通监测的能力后才可承担床位执业工作。护理人员应经严格技术与专业理论培训且通过考核,对各种疾病患者护理方法、心理护理与床位间院内感染的预防及控制方法熟练掌握,才可承担床位护士职责。

3.5 促使病床利用效率有效提高

在医院管理中,应对传统的轻效益、重规模、外延式发展理念加以改善,对床位利用效率加以提高。各医院应按照各病房中床位使用情况、患者医疗需求及季节变化情况对病区内床位结构予以灵活调整,将未利用床位及时调到床位紧缺病房中,促使病床使用效果显著提高。同时,应强化医院标准化管理,根据病种将平均住院日限定于适当范围中,对病房加强管理,对医技科室、门诊与病房间的关系加以协调,促使术前患者等候时间减少,动员已康复患者在家中休养,促使平均住院日有效缩短,从而提高床位使用效率。

在人们保健、医疗理念不断更新背景下,加强床位管理是提高医院工作效率,为人们提供高效、优质医疗服务的重要措施,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各医院应对现阶段床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给予充分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床位管理水平,促使医院各方面管理水平显著提高,从而致力于实现医院床位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胡雯,徐德玲.在内科床位管理中如何实施“以人为本”[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09,11(9):194-195.

[2] 方孝梅,沈大燕,等.医院床位资源的利用与调配管理探讨[J].中国药业,2012,21(Z1):320-321.

[3] 葛建一,葛国曙,樊建花.床位管理视角下的医疗安全干预机制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11,31(12):53-54.

[4] 葛建一,葛国曙,金艳.床位管理中的异动及纠正[J].中国医院管理,2012,35(9):42-43.

[5] 王玲,叶磊,刘敏.浅谈急诊抢救区机动化床位管理[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7):1286-1287.

[6] 葛建一,葛国曙,熊威.论医院床位管理[J].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8(6):49-51.

[7] 陈颖.医院床位管理的现状与对策[J].管理观察,2010,14(19):154-155.

[8] 耿珊珊,陶红兵,谢舒,等.我国医院床位配置与利用现状及对策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12,32(5):16-17.

篇5:医院床位费价格申请

尊敬的卫生局领导:

下洼镇中心卫生院是下洼镇唯一一所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综合性“一级甲等卫生院”。我院不但承担着下洼镇2.3万人口的公共卫生、预防保健和医疗卫生服务,而且医疗范围辐射到原敖音勿苏乡、牛古吐乡、木头营子乡、长胜镇部分村和通辽市奈曼旗的部分乡镇,辐射人口约6.5万人。

目前全院现有职工总人数52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总数47人,医院业务用房建筑面积3650m2。我院原编制床位数为50张,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持续进行,医院的医疗服务体系逐步的完善,先进医疗设备的引进,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我院的门诊、住院病人呈不断上升趋势,2011年门诊接诊病人约34911人次,收治住院病人3013人次;2012年门诊接诊病人约48261人次,收治住院病人4208人次;2013年门诊接诊病人约58285人次,收治住院病人4632人次;床位使用率达127%。由于病人的增加,床位短缺的矛盾也明显显现,医院经常出现住院病人候床、加床等现象,明显限制了医院救治患者的质量和效率。为了有效缓解这一矛盾,从社会需要和医院长远发展综合考虑,拟定将我院编制床位数在原有50张的基础上增加30张,使医院床位总数达到80张。

为加快下洼镇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和医院的业务发展需要,更好的服务于人民群众,我院急需增扩床位,恳请卫生局领导予以批准为盼。

特此申请!

申请单位:敖汉旗下洼镇中心卫生院

篇6:医院床位费价格申请

管理办法

湖南省发改委官网公布关于印发《湖南省公立医疗机构病房床位价格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的通知,对全省范围的公立医疗机构病房床位价格进行规范,并从即日起执行,进一步维护患者和医疗机构的合法权益。以下是小编推荐的湖南省公立医疗机构病房床位价格管理办法,欢迎阅读。

湖南省公立医疗机构病房床位价格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规范我省公立医疗机构病房床位价格管理,维护患者和医疗机构的合法权益,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国家发改委、卫生部、国家中医药局《关于规范医疗服务价格管理及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价格[2012]1170号)以及《湖南省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实施意见》(湘发改价服[2017]966号)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公立医疗机构病房床位价格管理。

第三条 公立医疗机构病房床位价格依照病区单元床位数量和服务性能分别实行政府指导价和市场调节价。

双人间床位、三人间床位、四人及以上多人间床位、层流洁净病房床位、重症监护病房床位、特殊防护病房床位、门/急诊留观床位等床位价格实行政府指导价,政府指导价为最高标准,各医疗机构具体执行价格可以向下浮动,不得上浮。

单人间、套间病房床位价格实行市场调节,由公立医疗机构自主定价。公立医疗机构在执行前须报有管理权限的发改(价格)、卫生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部门备案,报备内容详见附件1。但其床位数不得超过本院《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登记的总床位数的10%。

第四条 公立医疗机构病房床位价格实行统一政策、分级管理。

(一)省发改部门负责制定全省公立医疗机构病房床位价格管理政策,并具体核定在长部省属公立医疗机构病房床位价格;

(二)市州发改部门负责贯彻落实上级有关病床价格管理政策,并具体核定市属及辖区内其他省属公立医疗机构病房床位价格;

(三)县(市、区)发改(物价)部门负责贯彻落实上级有关病床价格管理政策,并具体核定县(市、区)属及辖区内其他省、市属公立医疗机构病房床位价格。

第五条 制定或者调整政府指导价的病房床位价格,应按照《政府制定价格成本监审办法》要求,开展价格成本监审。

第六条 实行政府指导价管理的病

房床位价格,应统筹考虑床位成本、财政补助、服务内涵以及医保基金和群众负担能力等因素。注意区域间价格水平和不同配置病房床位价格之间的衔接与平衡。

发改部门核定价格时,应征求同级卫生计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意见,并报上级发改部门备查。

第七条 实行市场调节价的病房其设备、设施和服务质量不得低于规定的基本配置要求。公立医疗机构应当合理确定价格,并保持一定时期内价格水平相对稳定。坚持患者自愿选择原则,不得强制或误导患者入住。

第八条 制定或调整属于政府指导价的病房床位价格时,有管理权限的发改部门应告知公立医疗机构提供下列资料:

(一)核定病房床位价格的申请报告;

(二)新建、改造病房的立项审批、床位编制等有关文件;

(三)病房房间面积、结构、床位数及布置图;

(四)病房及公共设施、设备配置清单;

(五)新建、改造病房的工程竣工验收报告;

(六)新建、改造病房的财务决算或预算报告;

(七)新建、改造病房所需贷款合同和利息支出的凭证;

(八)用于测算新建、改造病房营运成本的相关资料(包括医院相关的会计报表、明细账和已经投入使用的病房面积等);

(九)发改部门认为有必要提供的其他资料。

第九条 病房床位价格项目内涵所列的服务成本、设施设备和物品消耗等成本都已包含在床位价格中,不得再另外收取。住院期间使用一次性脸盆、枕头、床单、被套、大小便器须事先征求病人意见,由病人自愿购买,不得强行推

销。详见附件2。

第十条 医疗废物处置费已计入床位价格中,医疗机构不得另向床位使用患者及陪护人员收取。

第十一条 病房内安装取暖、空调设施并使用该设施的,可在床位价格外另收取取暖费或空调费,未使用情况下不得收费。层流洁净病房床位、重症监护病房床位、特殊防护病房床位不另收取暖费或空调费。

第十二条 精神病、烧伤、传染病患者使用精神病、烧伤、传染病专用病房床位的,可在同等级病房床位价格上加收适当费用。

第十三条 住重症监护病房同时保留普通病房床位的,应当分别计价。符合病房条件和管理标准的急诊观察床位按病房床位标准计价。

第十四条 公立医疗机构向陪护人员提供陪护床或陪护用具的,可以收取租金,但不得收取陪护人员的取暖费或空调费。

第十五条 病房床位价格一律按计入不计出的办法计算,即入院当天计算床位价格,出院当天不计算床位价格;当天入院当天出院的按一天计算床位价格。急诊观察床位使用不足12小时按半日计算,超过12小时不足24小时按1日计算。

第十六条 公立医疗机构在核定的病房床位数之外原则上不得增加病床。由于治疗的需要,确需增加病床的,按以下规定收费:

(一)在病房内增加病床的,新增床位和原有床位统一按加床后实有床位数标准收取床位价格。

(二)在病房外走廊、过道临时增加的病床,按四人及以上多人间标准的50%收取床位价格,但不得收取暖费或空调费。

(三)母婴同室婴儿床可适当收取床位价格,但不得收取取暖费或空调费。

第十七条 公立医疗机构病房床位价格报销比例由具有管理权限的人力资

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根据相关规定和实际情况确定。

第十八条 公立医疗机构应在显著位置公示床位价格和医保报销标准。违反本办法有关规定的,由价格主管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等有关规定予以查处。

第十九条 各级发改(价格)部门应当严格按照本办法规定办理公立医疗机构病房床位价格管理事项。对于违反本办法规定的,由上级主管部门予以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由上级主管部门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第二十条 本办法由省发改委负责解释。

篇7:增加床位申请材料

1、《医疗机构申请变更登记注册书》

2、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副本原件、复印件

3、上级主管部门申请变更的请示

4、近3年门急诊工作量、手术量、出院人数

5、近3年医院床位核定数、实际开放总数,各科床位实际开放数、使用率及平均住院日一览表(含核定及实际)

6、目前医疗机构卫生技术人员总人数(医生护士数),各科室原核定床位及拟增设后的床位及医务人员分布一览表(医务人员资质证明复印件)

7、医院总建筑面积和病房总建筑面积

8、拟增设床位科室分配方案及理由

温馨提示:

1、以上资料全部使用A4纸,一式二份

2、文字材料一律使用4号字,绘图使用电脑打印

3、提供的所有资料每页需要加盖公章

篇8:医院床位配置与利用资源分析

1资料与方法

本文利用本院2001年至2007年住院统计年报, 分析床位的配置和利用情况及其医院经济效应的关系。

2结果与分析

对医院实际配置床位数量、全年平均使用床位数量和全年平均闲置床位进行了分析结果, 见表1。

2.1医院床位配置与使用情况分析

2.2医院床位闲置对医院人力成本的影响

按照卫生部颁发的标准中小医院床位与人员配置标准为1∶1.4~1.5, 而本院床位与人员数之比为1∶1.4计算, 医院床位闲置导致人员闲置情况, 见表2。

2.3医院床位使用变更对房屋设施利用情况的影响

从表2中可见, 按照每张床位占用病房面积6.5平方米, 每平方米建筑造价1000元计算, 医院闲置69张床位, 将使医院44.9万元的建筑物不能产生效益, 同时增加了医院的部分医疗设施及供电、供水、供暖、供气成本。又从表3的数据统计分析, 床位利用情况超负荷, 病床使用率达117.5%, 超床位数为207张。根据国家卫生部要求, 病床使用率为93%, 按照国家二级医院人员编制规定 (1∶1.4) , 本院医务人员缺编严重, 使得医务人员处于长期超负荷工作, 对医务人员健康素质有所影响, 同时病床的利用情况长期超负荷会导致感染机会发生增加, 由此也会影响医疗质量提高, 因而领导要重视此问题。

3讨论

3.1医院闲置床位减少并呈增加趋势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2001年至2003年床位呈闲置状态, 但近2年来病床闲置呈不断减少, 尤其2004年至2007年医院床位利用情况呈逐渐增加趋势。由于这几年医保政策改革, 农保、医保人员在我院就诊逐渐增多, 另一方面疾病谱构成发生改变, 肿瘤病成为常见病、多发病, 外伤与中毒患者、心血管患者逐年增加是造成医院床位使用增加的原因。

3.2科室之间床位利用效益不够平衡

通过表中分析结果看, 有的科室床位闲置多, 而有的科室床位满负荷运转。据状况, 建议对有关科室床位配置数量进行优化。

3.3合理调整人员结构, 提高服务效率

事实表明, 深化医院劳动人事制度改革已势在必行, 特别是医院后勤改革, 实施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尤为重要。适当控制和减少后勤人员, 降低医院人力成本, 在医院人力增加上制定长远规划, 增加医务人员编制, 要从引进高素质人才出发, 做到少而精, 避免人力增长过快和资源内耗, 切实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

按照2003年平均每人年工资收入2.1万元计算, 给医院增加人力成本35.7万元

按照2007年平均每人年工资收入3.6万元计算, 给医院增加收入1822万元

摘要:卫生资源的配置与优化问题是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不仅宏观上要优化调整, 微观上也必须重视。随着医疗竞争日趋激烈, 卫生资源不足与浪费并存的矛盾更加突出,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我们进行了医院床位配置与利用效益分析, 供卫生改革和领导决策参考。

篇9:医院床位费价格申请

据 《2014年1月~6月市级医院乳腺癌手术主要指标的汇总表》显示,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今年上半年共完成手术病例数1769例。患者人均每次医药费2314元,药占比仅有14.7%,低于全市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整个病区平均住院日,从过去的大于10天控制在现在的7天以内。肿瘤医院乳腺外科的管理新模式,不失为一种有益的探索。

瑞金医院心脏内科成功实施冷冻球囊消融破百例

自去年12月瑞金医院心脏内科电生理团队成功实施上海首例冷冻球囊消融治疗房颤手术以来,该团队冷冻消融治疗手术超过100例,为国内单中心最大样本量。从六个月的随访数据来看,其中阵发性房颤患者总体成功率接近90%。心脏内科副主任、电生理团队负责人吴立群表示,“冷冻球囊治疗房颤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治疗技术,并发症发生率低。我们将进一步积极推广,使更多房颤患者从中获益。”

德国勃林格殷格翰医学部全球副总裁访问华山医院神经内科

10月16日下午,德国勃林格殷格翰医学部全球副总裁Christopher D. Corsico、Klaus A. Dugi来到华山医院院神经内科交流访问,并调研由神经内科牵头的上海市脑卒中预防与救治服务体系,双方就如何进一步提高上海地区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质量,减少院前及院内延误等流程改进,提高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率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第六人民医院医务青年积极参与敬老医疗咨询和便民服务活动

10月9日上午,田林影剧院广场举行了徐汇区“老年节”,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青年为老服务队”积极响应,参加这场以“传承中华美德,弘扬敬老文化”为主题的医疗咨询和便民服务活动。

第一人民医院举办南部建院8周年大型公益活动

10月26日是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南部(松江院区)建院八周年。该院举办了大型义诊、专家大讲堂、市民代表体验日等大型公益活动,有近700位市民参与。本次大型公益活动也是该院“循浦江之源,筑公济医魂”系列科普宣教活动之一。

2014女医师协会妇产科分会主题活动如期举行

篇10:医院变更床位的原因与理由

XX医院创建于XXXX年,是XX急救、医疗、教学、预防保健、康复中心,是国家“二级甲等医院”,医院现设有急诊科、内科、妇产科、外科、眼科、康复理疗科、儿科及重症医学科室。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持续进行,公众的健康意识不断提升,对医院的医疗服务需求也不断增加,近年来,医院基础建设、医疗人才、医疗设备及服务体系等综合实力大幅提高,就诊及住院患者呈逐年增加趋势,由于病人的增加,床位短缺的矛盾也逐步显现,医院经常出现住院病人总数超过医院实际床位的情况,现有编制床位已远不能满足现在的医疗服务需求,部分科室长期处于病人候床加床住院现象,明显限制了医院救治患者的质量和效率。主要设置内一科、内二科、内三科、内四科、内五科、重症医学科室、妇产科、外科、眼科、康复理疗科。为增设编制床位创造基本条件,我院调整了医院内部结构,改善医院现有的硬件设施,从医院长远发展综合考虑,拟定将床位编制XXX张增加到XXX张。

我院基本情况如下:

一、目前床位设置:XXX张(见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副本复印件)。

二、科室设置:设有预防保健科、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咽喉科、口腔科、皮肤科、精神科、康复医学科、急诊医学科、麻醉科、医学检验科、医学影像科(X线诊断专业、CT诊断专业、磁共振成像诊断专业、超声诊断专业、心电图专业)等临床科室、医技科室、职能科室和专科门诊。(见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复印件)

三、医院卫生技术人员情况:人员总数:XX人,其中医师XX人,护士XX人,其中病房护士XX人,医技人员XX人。

四、建筑及规划情况:

医院占地面积:XXXX平方米;建筑总面积:XXXX平方米;业务用房面积:XXXX平方米,其中病房建筑面积XXXX平方米。

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和适应新形势下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为满足医疗工作需要,保障医院的可持续发展,特申请将床位编制XXX张增加到XXX张。

附:拟设置科室床位数:

内 科: XX张 妇产科: XX张 骨外科:XX张 眼 科: XX张 急诊科: XX张 康复理疗科:XX张 重症监护室(ICU)科:XX张

共计XXX张

篇11:医疗机构增加编制床位申请报告

市卫生局:

xxx卫生院始建于1958年,位于xx市西10公里,xxx政府驻地。是以预防、保健、医疗为一体的综合性卫生院。医院现有干部职工67人,其中中级职称3人,现设有内科、外科、妇产科、中医科等20多个临床医技及职能科室,固定资产380万元,全院占地面积2650平方米,业务用用房面积2163平方米,为辖区及周围方圆20公里内的6万人民群众治病防病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市政府和xx市卫生局命名的“文明单位”和“爱婴医院”、2004年被政府批准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定点医院。

随着公众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不断提升、国内医疗市场的逐步放开,医疗体制改革的持续进行,医院的医疗服务体系逐步的完善,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住院病人呈不断上升趋势,原有的编制床位数已经无法满足医院发展的需求,增加编制床位已势在必行。

近年来,在市局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医院整治了环

境卫生、添置了大型医疗仪器设备、引进了大量的技术人才,提高了为民服务质量,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随着医

院的不断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提高,来我院就诊人次由原来的每天不到百人上升到每天接诊人次在200-300人次左右,全年医疗收入突破500万元。由于病人的增加,床位短缺的矛盾也逐步显现。医院经常出现住院病人总数超过医院实际床位的情况,有时还会出现病人等床位及临时增加床位的情况,明显限制了医院救治患者的质量和效率。为了有效缓解

这一矛盾,2008年申请住院病房楼建设项目,并予2011年初建成投入使用,使医院硬件设施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从目前医院的发展状况来看,已具备了增设床位的基本条件,从

经济实际和医院长远发展综合考虑,拟定将床位编制在原有张的基础上增加张,使医院床位总数达到张,特申请

市卫生主管部门予以核准。

Xx镇卫生院

篇12:医院床位费价格申请

务价格调整的申请

彰武县卫计局、彰武县物价局:

随着医改的顺利推进和成效的初步显现,改革逐步进入“深水区”,进一步加快公立医院改革已成为关乎“十三五”医改成败的重要阶段。取消“以药补医”机制,推进医药分开,是确保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进一步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的关键环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城市公立医院改革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38号)等文件明确指出“将公立医院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政府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两个渠道。合理调整提升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特别是诊疗、手术、护理、床位、中医等服务项目价格”。

我院此次作为辽宁省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单位,自2015年9月1日零时起实行药品零差价(中药饮片除外)销售,同时上调诊疗费、床费、护理费、手术费、中医医疗服务价格。医改实施已半年余,我院经医改后6个月数据科学测算和参照北京、吉林、山东三地中医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方案,再次建议:公立医院中医医疗服务价格在阜新市物价局、阜新市卫计委联合下发《关于阜新市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中医诊疗项目价格的批复》(阜价发„2015‟73号)的现有 价格基础上整体上调20%,一并建议将医保目录内中医诊疗项目全部调整为甲类,以便于提高医务人员使用中医药疗法和中医护理的积极性。

特此

申请!

2016 2

篇13:中国医院床位资源分布公平性研究

1 方法

1.1 床位数分布情况

用于评价公平性的指标主要有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泰尔指数、差异指数等,本文选取基尼系数对我国医院床位分布的公平性进行评价。

本文选取《中国卫生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以省为单位,利用公式基尼系数[2](其中,xi为累积人口百分比,yi为累积床位数百分比),计算2003-2009年中国31个省市(不含港、澳、台)医院床位数按人口分布的基尼系数。

1.2 床位资源分布情况

仅以床位数为研究对象,无法真正反映出卫生资源的分布,因为不同地区、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床位背后拥有的设备、人力等资源差异较大,一张北京三甲医院的床位所代表的资源量要远远高于贵州某乡镇医院一张床位的资源量,因此,本文又对每张床位背后的资源进行评估,通过计算床位资源分布的基尼系数,对中国医院床位资源分布的公平性进行研究,具体方法如下:

首先,对中国医疗机构进行简单的分类,根据不同机构平均每张床位的资产值,可将中国医疗机构分为三级:第一级为医院,第二级为妇幼保健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第三级为乡镇卫生院,对三者分别赋予3、2、1的系数,以体现不同医疗机构的床位所拥有的资源量。

其次,根据中国各省平均每张床位的资产值,对不同省市的床位数进行修正。先对各省平均每张床位的资产值进行排序,以最低者为1,其余各省系数为该省与最低省资产值之比,以体现不同地区对卫生资源的投入力度。

床位资源量=[3×医院床位数+2×(妇幼保健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床位数+1×乡镇卫生院床位数]×修正系数。根据公式,其中xi为累积人口百分比,yi为累积床位资源量百分比,计算2003-2009年间床位资源相对于人口分布的基尼系数。

1.3 床位资源分布的发展趋势

我国的床位资源量存在着地区差异,经济学中关于地区之间发展趋势主要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是新古典增长理论的“趋同假说”,即认为由于各地区存在差异,资源、资本会由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进行流动扩散,其结果是发达地区的增长速度减慢,而欠发达地区的增速加快,最终导致两类地区发达程度的趋同;另一种观点是,当同时考虑到制度、人力资源等因素时,往往会出现另外一种结果,落后地区的人才会流向发达地区,落后地区的资源会廉价流向发达地区,落后地区的制度又通常不如发达地区,最终导致强者愈强而弱者愈弱,即“马太效应”,这两种不同的发展趋势将对资源分布的公平性产生较大影响。

因此,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对床位资源存量及其增速之间存在的对应关系进行考察,首先对2009年中国各省人均床位资源由低到高进行排序,以其为横坐标,再对应各省2003-2009年床位资源量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为纵坐标,得到床位资源量与增速之间的相关关系,以探索床位资源分布是“趋同”还是存在“马太效应”。

1.4 床位资源增长与人口增长的关系

在床位资源的增长中,还需考虑人口增长的因素,实际情况中,各地区人口增长差异较大,仅考察床位资源的增长无法完全反映出其真实分配情况,因此,本文还将考察人口增长与床位资源增长之间的关系。

以2003-2009年各地区人口年平均增长速度为横坐标,床位资源年平均增长速度为纵坐标,原点为全国平均增速,得到表现床位资源增长与人口增长的四个象限,其中第一象限表示7年间人口增长速度和床位资源增长速度均高于全国平均值;第二象限表示7年间床位资源增速较快高于全国平均值而人口增速相对较慢低于全国平均值;第三象限表示床位资源和人口增长均低于全国平均值;第四象限表示人口增速较快而床位资源增速较慢。根据各省在不同象限的分布,可以判断床位资源增速是否与人口增速也存在相关性。

2 结果

2.1 床位数分布情况

根据《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04年-2010年)》,2003-2009年间,我国医院床位数按人口分布基尼系数由0.15下降为0.11。每年分别为0.15、0.15、0.14、0.13、0.13、0.12、0.11。

2.2 床位资源分布情况

根据《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04年-2010年)》,2003-2009年间我国床位资源相对于人口分布的基尼系数由0.33下降为0.22。每年分别为0.33、0.33、0.32、0.30、0.29、0.28和0.22。

2.3 床位资源分布的发展趋势

2009年中国各省人均床位资源由低到高进行排序如表1所示。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卫生统计年鉴》相关数据计算。

从表1中可见,人均床位资源较高,排名前10位的省市(即表1中22~31),除新疆床位资源年均增速为17.1%外,其余9省市2003-2009年床位资源年均增速均在25%以上,而人均床位资源较低,排名后10的省市(即表1中1~10),除重庆为17.5%外,其余9省市2003-2009年床位资源年均增速均在17%以下,人均床位资源量与床位资源增长基本呈正相关关系。

2.4 床位资源增长与人口增长的关系

以2003-2009年各地区人口年平均增长速度为横坐标,床位资源年平均增长速度为纵坐标,原点为全国平均增速,得到如图1所示的四个象限。

如图1可见,2003-2009年间床位资源增长最快的5个省市其人口增速基本与全国平均人口增速相当;而人口增速最快的5个省市其床位资源增速低于全国平均增速。

3 结论

一是在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研究中,用基尼系数对公平程度进行判断和评价,可反映资源配置的公平性程度,或者说是资源分布的均匀程度。基尼系数越小,则资源分布越均匀,公平性越好,反之亦然。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公平与否的“警戒线”。根据上述研究可见,无论是床位数的基尼系数还是床位资源的基尼系数,均在0.4以下,并都呈逐年下降趋势,表明我国的医院床位资源分布较为公平并且进一步趋向公平。

二是调整之后的床位资源基尼系数虽然没有达到0.4的警戒线,但远大于单纯的床位数基尼系数,亦即若考虑到不同省市对医疗卫生资源的投入差异以及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水平差异,那么床位这一卫生资源的分布仍有一定的不均衡性。

三是通过对人均床位资源量与床位资源增速之间关系的考察,发现基本呈现出人均床位资源丰富的地区,床位资源增长也快,而人均床位资源相对贫乏的地区,床位资源增速较慢的现状。可以看出在床位资源分布方面,“马太效应”占上风,这一趋势将不利于床位资源分布的公平性。

四是通过对床位资源增长与人口增长之间关系的考量,发现人口增长迅速的地区其床位资源增速较低,而床位资源迅速增长的地区其人口增速较低,进一步印证了“马太效应”的趋势,不利于床位分布的公平性。

4 建议

4.1 稳步增加政府卫生支出

从总体上看,我国医院床位这一卫生资源的配置相对公平,但从本研究的结果不难看出,若考虑床位背后隐含的资源量,各地仍存在较大差距。因此,资源数量配置处于公平状态,并不意味着各地区居民所享受到的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相同。作为一种典型的公共产品,卫生资源的提供应注重公平而不是效率,在医疗改革的过程中,不能一味追求床位数在数量上分布的平均,还应尽量使各地对每张床位投入的资源量趋向平均,使不同地区的人群可以享受到相同质量的医疗服务[3]。在资金投入方面,应由注重医疗卫生资源数量的配置逐步向注重服务质量转变,这种转变在卫生资源相对匮乏地区压力更大些。

4.2 增加中央转移支付力度

根据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事权划分,中央政府只对本级的少量卫生机构和行政人员医疗经费进行拨款,全国各地区的卫生事业发展都由当地政府负责提供财政支持,卫生支出的职责主要由中央或联邦政府提供。在英国、法国、泰国等事权和财权高度集中的国家,卫生支出几乎全部由中央政府承担;即使在加拿大、澳大利亚、西班牙等财权集中而事权相对分散的国家,卫生医疗事务虽然主要由地方政府承担,但中央(或联邦)政府同时也通过转移支付对地方给予大量的补贴[4]。而我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税收返还制度实际上限制了中央政府转移支付的能力。在具有公共品性质的医疗卫生资源配置问题上,应注重发挥中央政府的调控作用,加大政府在这方面的转移支付,尤其是向资源相对匮乏地区的转移支付。

4.3 进一步推动区域卫生规划

从发展趋势上可以看到,床位资源存在着“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现象,与公平性背道而驰,这是市场规律作用的结果,需要政府充分发挥其调节作用,弥补市场不足。

对应于个体对公共产品需求的区域性差异,中央及各级地方政府应区别对待不同地区,合理配置资源,加大向资源相对匮乏地区的财政投入与政策倾斜,如建立公共卫生资源的跨区域流动激励机制[5],鼓励发达地区过剩的人力和物力资源向贫困地区的横向流动;并进一步推动以优化配置区域卫生资源为核心的区域卫生规划[6],对区域各项卫生资源“规划总量、调整存量、优化增量”,特别是对存量卫生资源从结构、空间分布上进行横向和纵向调整,按照公平、效率的原则合理配置,使有限的卫生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

参考文献

[1]闫凤茹.我国医疗卫生服务资源配置公平性研究[J].中国卫生资源,2010(11):296-298.

[2]施卫国.一种简易的基尼系数计算方法[J].江苏统计,1997(2):16-18.

[3]傅晓,欧阳华生.我国省际间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分析[J].卫生经济研究,2008(11):18-21.

[4]刘民权,李晓飞,俞建拖.我国政府卫生支出及其公平性探讨[EB/OL].(2008-02-22).http:∥www.usc.cuhk.edu.hk/Paper-Collection/Details.aspxid=6617.

[5]许敏兰,罗建兵.我国公共卫生服务的区域均等化分析——基于公共卫生经费和公共卫生资源的视角[J].经济论坛,2010(12):5-9.

篇14:国际视角下的国内医院床位规模

1 医院床位总量与人均床位资源

建国以来我国医院持续增建,近十年是最快发展时期,总数量达到了20918家,床位数达338.74万张,世界排名领先。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医院床位年平均增长率3.53%,近十年为5.15%,目前床位年平均增幅达8%。与发达国家床位发展趋势比较,美国医院床位数以1965年的170.4万张为顶峰,后逐年减少[1];日本政府2008年初实行公立医院改革前后,全国病床总数由163万张减少到2009年的161万张左右[2]。

我国床位的不断增长使得每万人口床位资源不断上升,但2010年世界卫生统计资料显示,中国2000年-2009年每万人口医院床位数平均为30张,略高于世界卫生组织195个会员国的平均水平(27张),与高收入国家均值(58张)差距较大,也低于中高收入国家(39张)(图1)[3]。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区域分,欧洲区域的平均值最高(53张),其次是西太平洋区域,我国低于所在西太平洋区域平均值(38张)。全球每万人济发达国家,还有一些发展中国家每万人口床位资源也比较丰富(表1)。

2 单体医院床位规模与床均卫生人员

1980年到2010年,我国医院总量从9000余家增加到了20000余家,年平均增幅2.55%;我国医院平均床位规模从121张/家增长到161张/家。美国则在1990年从7174家为顶峰的医院数量下降到了2009年的5075家[4],医院平均规模从1990年的182张下降到2009年的163张/家[4]。

其中,我国800张床位以上的单体大型医院数量增加最快;美国20世纪80年代城市中大医院则呈增加趋势,但400张床位以上的大型医院有缩减趋势[5]。我国目前4000张床位以上的城市大医院屡见不鲜,甚至有5000张、8000张床位的医疗航母,发达国家的大型医院也比之不及(表2)。

我国医院卫生人员的数量从2003年的242万人增长到2010年的344万人[6],平均增幅5.14%,2009年到2010年,增幅达到了7%以上;平均每床位的卫生技术人员数量从2003年的1.06人/床降低到了2010年的1.02人/床。美国医院的各类卫生人员总数从2000年的445万人增加到了2009年的517万人;平均每床位卫生人员数从4.5人上升到5.5人[7]。台湾地区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医院医务人员数量上升,从8万余人上升到15万余人,平均每床位医务人员从1.02人上升到1.29人。部分国家及地区的代表医院每床工作人员数比较见表2。

从人力资源分布方面看,我国医院执业(助理)医师的总数量在2005年以前均高于注册护士人数,在2006年基本持平且略高,但从2007年开始,注册护士的人数就开始超过执业(助理)医师数量并且两者的数量差越来越大。到2011年,注册护士人数已经比执业(助理)医师高出了32万人。医护比从2003年的1.03降到了2011年的0.80。注册护士的数量增幅在2008年后迅速增大,达到了每年平均10%以上,而相比之下,医师的增速在2008年之后却逐年下降。

3 床位资源分布均衡度

我国床位资源分布均衡性不足,体现在:(1)不同级别的医院床位发展水平不同。三级、二级、一级医院的床位数量在2005年到2010年间增幅分别为78.4%、62.3%和73.9%。床位规模较大的医院越来越多,500张床位以下的医院多了8%,500~599张床位的医院多了44%,而800张床位以上的医院增长了153%。(2)不同地区床位资源分布不均衡(表3),北京、上海的床位资源过于集中,与资源较少的省份相比,达到其近3倍水平。(3)城乡发展不均衡:2005年到2010年间城乡每千人口医院和卫生院床位数相比,城市五年间由4.03张/千人口增长到了5.33张/千人口;农村五年间由1.74张/千人口增长到了2.44张/千人口,增幅均为32%;城市每千人口医院和卫生院床位数一直保持在农村的2倍多。

国际上许多发达国家通过统一的规划,在一定的地理区域设置一定数量不同功能的多层级医疗体系,保证地区医疗服务的可及性[8]。例如日本政府关注偏远地区医疗,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卫生技术人去前去工作,规定每个都、道、府、县政府必须举办一所500张床位以上的公立医院。因此,日本与我国情况相反,较为发达的东部地区由于人口密集,反而人均床位数量相对较低。

4 床位增长方式

我国医院床位发展形式以单体扩张为主,有一些医院之间通过建立分院、兼并、合作等实行横向或纵向规模扩增,但不成体系。而国际上医院集团化运作以及纵向联合的服务方式已是主流。医院集团最早出现在美国,此后在20世纪60~70年代在其他国家陆续出现[9]。2003年全美6300多家医院中,形成了近500个医院集团[10];全英已有300个医院托拉斯;香港特别行政区设立医院管理局把下属42家医院组建成7个医院集团,而台北市政府将下属的10家公立医院合并成台北市联合医院[11]。

例如美国最好医院排名领先的约翰霍普金斯医院,在基础上建立了约翰霍普金斯健康系统,管理着3所社区医院[12]、4所郊区卫生保健和手术中心、25所初级卫生保健门诊部;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将医学院和约翰霍普金斯系统统称为“约翰霍普金斯医学”,显示出医、教、研发展的有机整体。另一家闻名遐迩的医院梅奥诊所,则在20世纪80年代在诊所以外州建立分院,1992年正式建立MHS,至少已覆盖明尼苏达州南部、爱荷华州北部和威斯康星州西部64个社区的诊所、门诊部、医院等卫生保健机构。英国1994年成立的伦敦Smith医院托拉斯共有1200张床位、400多名主任医师;包括四所医院,分别为国家级教学医院,地区三级、地区二级以及地区一级医院,床位分别为500、450、150和100张[13]。

5 床位发展规划

我国医院床位发展规模非政府调控,缺乏统一规划,医院利用较大的自主权自行筹资发展,自负盈亏。而目前主流则是在全国或地区范围内实行区域规划,针对不同功能分层级划分和设置医院,现以德国、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为例。

在德国,一般以大中城市为中心划分为数百个“区域性医院服务体系”;而在每一区域内,按标准配置四级医疗机构,分别为社区服务级(门诊)、跨社区服务级(专业医院)、中心服务级(综合医院)和最高服务级(大型医院)。区域内上下级医院、综合医院与专科医院的床位实行统一协调,以实现人群医疗服务的最佳效果。每一区域性医院体系一般由一所最高服务级医院、2~3所中心服务级医院、数十所跨社区服务级医院和数百家社区服务级诊所组成。如在有着350万人口的首都柏林,大型医院也只有3家,超过520张床位的中型医院大约有80多家,而少于14张床位的“微型”医院和诊所则遍布各街道社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医院管理局,自2002年按地区和人口需要划分7个医疗集团,以联网的方式运作。每个集团内的医院按其服务性质分为急诊医院和康复医院,在每所急诊医院的附近都有1~2所康复医院与之配套;集团内医院根据各自的专业能力和特色,相互之间不重复设置,病人的服务通过相互转诊予以解决,提高了各医院的服务效率[14]。台湾地区也形成医疗中心、区域医院、地区医院及诊所4大医疗层次,每家医院有各自明确的经营目标和功能[15]。

6 未来发展趋势

仅从我国床位规模的发展趋势上看,与20世纪美国的四五十年代、日本80年代类似。更多的文献评论,台湾地区医院的今天可能就是中国大陆医院的明天。台湾地区医院的很多发展阶段和中国大陆医院有极为相似之处。例如中国大陆在2009年医改方案实施之前的医疗保障问题与台湾地区20世纪80年代十分相似,医疗保障不健全,居民医疗负担过重,而1995年之前台湾地区也和现在中国大陆一样主要采取按项目付费的医疗服务支付方式,同时还有医疗机构规模的扩张以及内部管理粗放[16]。20世纪80年代开始,台湾地区发生了一些转变,首先是发展战略:包括治疗向健康管理的转变,科室综合整合以及延伸医疗等;二是管理理念的转变,关注长期效应,加强质量管理,共用高端设备,采用与社区医疗机构之间策略联盟,功能分工、垂直整合;三是医院服务理念的转变,注重人文与艺术管理。

从我国与国际数据的对比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医院床位资源并不是所谓的过度发展,人均床位数仍不丰富;我国许多地区的大医院承担的诊疗人次负担越来越重,2005年到2010年三级医院的诊疗人次增加了91.5%,入院人次增加了118.5%,“一号难求”、“待床无期”的现象时有发生。2005~2010年,三级医院床位利用率由9 0.5%增加到了102.9%,大医院床位不仅不充裕反而供不应求。国际大趋势是通过控制平均住院日,提高床位使用效率来控制床位规模,例如德国要求床位使用率必须达到85%以上,否则就要减少床位设置。我国也在不断控制平均住院日,但仍处于较高水平[17](表4)。

上一篇:《小王子》读后感600字下一篇:农机监理站征求意见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