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安全检查制度

2024-05-22

17安全检查制度(精选8篇)

篇1:17安全检查制度

长治市城区秦晋肉夹馍小吃店

食品安全综合检查制度

一、餐饮单位应制订定期或不定期食品安全检查计划,全面检查与抽查、自查相结合,主要检查各项制度的贯彻落实情况。

二、餐饮单位场所内环境整洁、地面无味无积水,并设置果壳臬,痰盂垃圾箱等。卫生清扫有专人负责,保持餐厅内桌、椅、台等清洁,坚持餐后和每日打扫卫生,保持室内环境卫生做到“六面光”。

三、餐饮单位应定期进行除虫灭害工作,防止害虫孳生。经营场所视野内无苍蝇、老鼠和蟑螂害虫等。有完善的防尘、防蝇、防虫和防鼠设施。

四、操作人员在食品加工前应认真检查待加工食品,发现有腐败变质迹象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加工和使用。已盛装食品的容器不得直接置于地上,以防止食品污染。加工用容器、工具应清洗消毒。生熟食品的加工工具及容器应分开使用并有明显标示。

五、餐厨废弃物和废弃油脂处置应设专人负责管理。餐厨废弃物和废弃油脂应存放与标有“餐厨废弃物”和“废弃油脂”字样的密闭容器,集中处理。

六、餐厨废弃物和废弃油脂处置要建立管理档案,详细记录处置时间、种类、数量、收购单位、用途、联系人姓名、电话、地址、收货人签字等,并长期保存。

七、餐饮单位应设立并向社会公开食品安全举报电话,食品安全管理员负责受理投诉举报工作,对每起投诉举报要认真记录并及时处理。对重要案件和重大事件要立即报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篇2:17安全检查制度

一、开工前质量检查

1、设计文件、施工图纸必须经过认真复核(会审)。

2、相关技术交底必须完成。

3、检查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和创优规划编制情况,质量计划制定情况。

4、参与施工的各级管理人员到位,操作人员经培训考核合格,特种操作人员持证上岗率达100%。

5、材料、机具、劳动力的配备必须满足开工需要。

6、各种原材料、半成品(配件)按照其相应质量保证措施检验合格。

7、施工界区用地、拆迁及临时设施等必须完成。

二、施工中质量检查

1、测量放线必须复核签认无误。

2、严格按照施工图纸、规范和施工技术方案组织施工。

3、严格执行“三检制”,及时签认工艺流程卡,确保不合格品不转入下道工序。

5、商品混凝土、砂浆,进入施工现场,试验人员必须现场监督,按规定取样。

6、施工现场和库房的原材料严格按规定堆码和标识。

7、工序施工必须严格按照其相应质量保证措施督促检查。

8、各项施工原始记录规范、齐全、签认手续完备。

9、即时对已完工的分项、分部工程严格按照验收标准进行质量等级评定,相关人员签认完备。

10、各级施工技术人员和质检人员要加强日常施工现场的巡检,随时掌握工程进展及质量状况,对不合格项要及时制定纠正措施,对影响质量的一些苗头及时制定预防措施,以防止、避免损失和影响的扩大。

三、定期检查

1、经理部每季度开展一次质量大检查,质量管理部每月25日进行一次专项质量检查。做好日常检查巡视,发现质量隐患及时制止整改并做好检查记录,原则上每周不低于3次。

2、质量大检查由各级负责生产的领导主持,工程、安质、计划等部门负责人参加,检查后及时写出总结和整改措施,并上报下发。

3、在工程质量上,检查实体质量、操作水平、几何尺寸、净空断面等。

4、在保证手段上,查施工组织设计和创优规划的贯彻落实。

5、在内业资料上,检查是否严格按照质量体系程序文件的要求和规定对资料进行建立、签认和归档。特别是技术文件资料、图纸的审核与交底,原材料凭证、试验报告、变更设计、验评资料、测量复核、工程日志等是否具有可追溯性。

四、工序检查

1、严格实行操作者、班组之间进行“自检”、“互检”、和专职检验员“专检”相结合的质量“三检”制度。

2、“三检”制度的含义

“自检”是操作者和工班长组织本班组操作人员对自己和本班组生产的产品和工序、工艺质量进行自我检验、自我把关,起到自我发现问题和纠正错误的作用。

“互检”是操作者之间对加工的产品和工序、工艺质量进行相互的换位检查;上道工序班组与下道工序班组之间相互检查,达到相互监督和纠正错误的目的。

“专检”是专职检验员对产品质量和工序、工艺质量进行全面检查,起到纠正错误,保证质量达标的目的。3“三检制”的检验程序

(1)每一位员工、每一个班组均应对本岗、本班组的工作负责。凡申请验收的工程项目必须是经过自检且互检合格的项目。每件产品、半成品或每道工序作业完成后,操作者必须按照有关技术标准进行自检,判定合格与否。对不合格的产品或工艺质量问题,自我纠正处理,对确定不了的问题,应请工班长或技术人员帮助解决,不得将不合格产品混入合格品中。自检是“三检”制中最先进行的检验程序。(2)每道工序操作者自检结束后,由作业工班的班长组织本班组操作者采用换位互检,让操作者相互监督和纠正错误,工班长要对本班组的质量负责,并负责抽检本班组的产品或工序质量。质量互检贯穿于班组施工的全过程,以保证班组自检质量。同时下道工序的班组要对上道工序班组的施工质量进行检查并检查其是否通过专检,做到上道工序是下道工序的市场,下道工序是上道工序的用户。互检是“三检”制中第二道检验程序。

(3)一道工序完成后,经过自检、互检合格后均应申请专检。专检由项目部安质部负责。对工序、半成品、成品质量的检验工作,专检通过并签认后方可移交下道工序。专检是“三检”制中最后一道,也是最关键的检验程序。

4、下道工序必须对上道工序进行核查。上道工序不清,下道工序不接。已接收的工序若发现问题,应请求专检核实重检。

5、凡互检不合格的,不得申请专检,专检发现不合格的,必须返工并经自检、互检合格后重新申请专检。

6、经内部自检、互检、专检验收合格后,如需报请监理工程师核验的工序必须按规定程序报请监理工程师核验。

工程项目质量总承包负责制度

1、总承包单位对单位工程的全部分部(子分部)、分项工程质量向建设单位负责。

2、总承包经对分包工程进行全面质量控制,分包单位应对其分包工程施工质量向总包单位负责。

3、总承包单位与分包单位对分包工程的质量承担连带责任。

单位工程质量检测制度

一、地基承载力的检测必须专人按设计和相应的检测规程取样送检,符合要求后方能进行基础封底和基础钢筋砼施工。

二、进入施工现场的各种材料必须按规范取样送检,合格后方能使用。

三、混凝土强度评定:其检验批在《施工组织设计》要有明确划定;并在监理人员见证下随机取样,留置试件。

四、防水工程检测:在工程中,设计施工图中有明确防水要求的,必须进行关水试验,确认无渗漏后方能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五、给水管道安装完毕后,必须按规范进行压力检测,合格后方能报验。

六、排水管道安装,必须进行通水、通球试验,并作好检测记录。

七、电器安装完毕后,必须经法定检测单位进行绝缘和相间电阻 检测,合格后方能报验。

八、防雷检测,项目部在交工前,必须组织法定检测单位进行防雷检测,合格后方能报验。

附件

(三)质量管理“十不准”

质量管理“十不准”

一、严格格按图施工,不准随意变更;

二、各分部(子分部)、分项工程必须进行班前交底,不准无交底施工;

三、各分项工程必须实行自检、专检,不合格不得进行下一项工程;

四、主要隐蔽工程施工时,施工员必须现场监督,不准随便离开;

五、不合格的材料,不准运进工地使用;

六、含泥沙超标的砂子、碎石没有过筛、冲洗,不准使用;

七、水泥、钢材、外加剂等材料,未经试验检测不准使用;

八、严格控制自拌砼现场配合比,禁止不计量施工;

九、施工时不准在绑扎好的钢筋上行走或推车;

十、不准违反安全操作规程,无任何劳动保护的人员不准进入施工现场。

材料检验、试验制度

一、合格证的要求,凡用于施工的原料、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等物资,均需要出厂证明、产品合格证或质量保证书,无证不得验收使用,并立即上报有关部门处理;

二、复验要求;

三、施工试验要求;

四、机电设备试验要求,电机、避雷针、高压绝缘材料、加热器、暖卫、电气材料等,无论有无合格证明,在使用前均应进行检查和试验,否则不得敷设和安装。

样板制度

为在施工中更好地执行验评标准;促进工程施工质量的提高;项目经理部必须在施工中实行样板引路制。

一、项目在进行装饰工程和安装工程之前,必须先按设计要求进行样板施工,经设计、监理等有关人员认定后,方能组织大面积施工。

二、样板间经认定符合要求后,项目部应组织技术交底,使操作人员明确质量要求,熟悉施工工艺、技术标准。

三、项目部在对装饰工程进行质量检查验收时,应以样板间为标准,达不到要求的,必须返工,直至达到标准要求。

验收制度

一、工序交接检查验收:对于重要的工序或对工程质量有重大影响的工序,在自检、互检的基础上,还要组织专职人员进行工序交接检查、验收合格后,方能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二、隐蔽工程检查验收:凡是隐蔽工程均应在专职检查合格后,再报验交监理公司等有关人员检查合格后方能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三、分项、分部工程完工验收:施工员(工长)应对完工的分项、分部(子分部)工程进行检查认可,签署验收记录后,才能进行下一分项、分部(子分部)工程的施工。

四、成品保护检查验收:对已完成的分项工程应采取“护、包、盖、封”等保护方法,使已完成部位不受损坏,保证未完部位继续顺利施工,确保工程质量,保证工期。

五、结构工程检查验收:在基础工程和主体结构完工后,项目经理应组织项目管理人员进行检查、验收,合格后报监理公司验收。

六、竣工验收:单位工程完工后,项目部应通报公司,由项目经理组织,有公司生产技术副经理、公司质量管理部门参加的预验。合格后,报业主组织竣工验收。

隐蔽工程验收制度

隐蔽工程是指那些在施工过程中,上一工序的工作结果将被下道 工序所掩盖。是否符合质量要求,无法再次进行检查的工程部位。

一、隐检程序

隐蔽工程施工完毕,经由专业施工员(工长)填写隐蔽工程检查记录表,由单位工程技术负责人组织,设计单位、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及施工单位专业工长、质量检查员(对于特殊部位,如:基础工程、首层钢筋隐蔽、转换层钢筋隐蔽、大屋面钢筋隐蔽、初步验收等)共同参加。验收后如实将检查结果填在检查意见栏中。

二、隐检依据

1、施工图纸、设计说明及地质勘探报告。

2、图纸会审记录、设计变更通知单以及技术变更单。

3、施工及验收规范、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以及有关设计规范,相关《施工组织设计》、各专题施工方案。

4、材料、构件、出场合格证,材料复试报告。

5、有关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记录。

三、填写要求

1、依据标准表格进行填写,要求填写项目齐全、字迹工整。

2、隐检记录填写及时,并能反映工程实际情况,可以作为今后使用、维护、改造、扩建的重要技术资料。

3、工程名称与图纸图签中一致。

4、在“隐检内容”一栏中必须将该隐检部位的施工依据填写清楚、齐全、简明。

5、在隐检中一次验收未通过,应注明不合格内容,并在“复查意见”一栏中注明二次检查意见,在复查中仍出现不合格项,则按不 合格品的管理办法进行处置。

6、各种填写日期必须注明年、月、日。

三检制度

一、班组自检

班组人员操作要认真、负责,并随时进行自检,每日完工后要按设计要求和质量标准,在班组内进行自检,实行质量控制,真正把好质量关。

二、互检

各分项施工管理人员要组织班组长进行互检,使承担同样施工项目的班组互相观摩检查,互相督促。共同提高,找出差距,以便采取措施改进。班组长也应组织本班人员互相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三、交接检(专检)

工长和施工队队长应组织进行有项目专职质检员参加的前后工序之间的交接检查;前道工序应本着“下道工序就是用户”的指导思想,为下道工序创造顺利的施工条件。不合格的分项,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施工,本着“上不清、下不接”的原则。

质量否决制度

一、对不合格分项、分部(子分部)和单位工程必须进行返工,达到合格为止。

二、不合格分项工程流入下道工序,要追究班组长的责任。

三、不合格分部工程流入下道工序要追究施工员(工长)和项目经理责任。

四、不合格工程流入社会要追究公司和项目经理的责任。

五、责任人员要针对不合格品的原因采取必要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工程质量事故报告及调查制度

一、工程发生质量事故,项目部应马上向公司领导和有关部门报告,并做好事故现场抢险及保护工作。

二、施工单位要马上向当地质量监督机构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三、公司有关部门应会同项目部按照“三不放过”的原则,负责事故的调查及处理工作。

四、对事故上报不及时或隐瞒不报的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工程质量等级评定、核定制度

一、竣工工程首先由施工企业按国家标准、规范进行质量等级评定。

二、工程质量监督站根据施工企业的自评情况进行等级核定,合格的工程发给质量等级证书。

篇3:17安全检查制度

(一) 国际上关于核能生态安全检查监督制度的相关规定

国际上关于核能生态安全检查监督制度的立法主要集中在国际原子能机构通过的国际公约。国际原子能机构 (以下简称IAEA) 是国际原子能 (核能) 领域的政府间科学技术合作组织, 同时兼管地区原子安全及测量检查, 并由世界各国政府在原子能领域进行科学技术合作的机构。IAEA通过并且我国签署的关于核能安全检查的国际公约包括《及早通报核事故公约》、《核事故或辐射紧急援助公约》等。

IAEA的国际公约制定了有关核安全的国际标准, 对各国核能安全的立法有很大的帮助。而且IAEA对各国的核能发展事业提供技术支持和国际合作的机会, 对核事故或辐射提供援助, 如日本在福岛核事故中就向IAEA发出了援助申请, 也得到了IAEA的援助。这些公约涉及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缔约国在核事故发生时的及时通报义务, 有关国家和IAEA有知情权;第二、缔约国在核事故发生时有提供迅速援助和合作的义务;第三、缔约国有义务保证核能利用的安全, 开展提高核安全的技术合作, 保护个人、社会、环境免受电离辐射的伤害;第四、缔约国有义务保证乏燃料和放射性废物的管理安全。IAEA通过的这些公约多是鼓励性质的, 也就是说缺乏强制执行的法律效力, 它们需要通过缔约国的国内立法来得以实现。

(二) 我国核能安全立法

我国的核能安全立法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起步, 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立法进程缓慢, 下表是我国关于核能安全的法律法规:

二、我国对核能生态安全检查监督制度的立法价值取向

核能安全问题关系到整个社会, 核能安全立法应当体现强烈的社会法本位的价值取向, 所以核能生态安全检查监督制度也应当以社会性为其主要特征, 保障核能利用过程中的生态安全, 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核能生态安全立法的社会本位立法价值取向又包涵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 安全性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防治污染法》 (以下简称《放射性污染防治法》) 中体现着“预防为主, 防治结合, 严格管理, 安全第一”的原则, 这鲜明的表达着我国对核能生态安全的态度, 安全是第一位的, 只有在安全保障下利用才能实现。该法第二十条规定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第二十一条的“三同时”制度就是保证核能生态安全的重要制度的体现。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使得核设施营运单位要取得许可证和批准文件必须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 在环境报告书中就能很好的起到对生态安全检查监督作用。“三同时”指的是与核设施相配套的放射性污染防治设施, 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它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相辅相成, 是核能生态安全检查制度的具体体现之一, 也体现了预防为主的方针。核能安全不仅是技术上的安全也包括管理上的安全。技术上要与时俱进, 管理上要严格遵守。法律的制定要综合融合核能技术本身, 也就是法律本身要包含科技成分, 要走法律与技术相结合的综合路线。

(二) 科学性

核能生态安全的检查监督制度的建立要讲究科学性。检查监督要形成统一而系统的体系。核能立法本身就是科技和法律的结合, 核能生态安全的检查监督制度要以核能科学技术为支撑, 指定具体的技术量化标准。 “预防为主, 防治结合”的原则要贯彻到底, 在核能源的利用上做到未雨绸缪, 遇到危机情形时有应急措施。中央与地方要相互监督, 形成统一的体系, 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 按照职责分工, 各负其责, 互通信息, 密切配合, 对核设施利用中的放射性污染防治进行监督检查, 做到科学性。

(三) 经济性

核能生态安全检查监督制度的建立也要考虑到社会经济效益。核能的利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我国在能源上的不足, 对我国的生活生产都有很大的影响。核设备的检查监督制度的建立则是以最少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收益。对于核能源的放射性污染的治理同样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核污染的治理与防治需要一定的技术与经济。核能安全检查监督制度就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 对核设施进行严格管理与检查以减少核污染。核能安全检查监督制度规定核能的使用上严格按照国家主管部门的规定, 又采取了许可登记制度对核能设施进行的统一监督管理, 中央与各地方相互配合又各司其职。

三、我国核能生态安全检查监督制度立法的主要缺陷

由于日本福岛核泄露事件的影响, 国务院暂停了核电新项目的审批, 但是这并不表示中国放弃了发展核电事业。据报道, 核电新建项目审批将在今年上半年重启, 这预示了我国的核电能源将再次起步, 在利用核电造福人民的同时更应该关注核能利用存在的问题, 集中精力预防和解决好这些问题, 这样才能保证我国核电能源的安全发展, 否则将得不偿失。结合表1和我国核能生态安全立法价值取向可以看出我国核能生态安全立法的主要缺陷体现在几个方面:

(一) 缺乏专门的基本法规范

我国至今没有《核能法》或《原子能法》作为核能安全的基本法, 虽然我国的核能源立法工作从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开始, 但是立法进程缓慢, 唯一出台的一部法律就是2003年6月颁布的《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其次全部都是行政法规和政府部门规章, 这些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法律位阶较低, 而且相当散乱, 不成体系, 缺乏整体性, 加上立法陈旧, 最早的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规定, 而核能技术是不断创新的, 这些对于核能安全的规制都相当不利。

(二) 缺乏专门的监督检查机构, 监督不力

例如, 根据《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的规定,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同级其他有关部门, 对本行政区域内核技术利用、伴生放射性矿开发利用中的放射性污染防治进行监督检查。这就可能出现权责不统一, 权力交叉, 互相推诿的情况。

(三) 核能生态安全的检查监督制度不完善

日本核电站泄漏事故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在利用核能的过程中生态安全问题不容忽视。核原料的巨大破坏性和生态环境的整体性使得一旦发生核能生态安全事故后果将极其严重, 影响的范围广泛、持续时间长。所以, 在发展利用核能的同时应当注重防患于未然, 建立以预防为主, 综合治理为辅的检查监督制度。虽然我国现行的《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和一些相关的部门规章对核能安全利用的检查监督制度作出了一些规定, 但是其中有不少需要完善改进之处。我们应当在总结我国核能生态安全检查监督工作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 借鉴他国有益的立法经验, 完善我国的核能生态安全检查监督制度。

四、完善我国核能生态安全检查监督制度的立法建议

(一) 制定《原子能法》

1989年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对于保障核能生态安全提供了一些法律依据, 中国将进一步加强核安全领域的专项立法工作, 包括制定《原子能法》目前我国核能安全立法缺乏一部基本法, 多是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 法律效力低而且散乱无章、不成体系。要完善核能生态安全检查监督, 就要以一部基本法为依托, 作为核能安全基本法的一部分进行更加完善的规定, 形成一个整体的体系, 与其他制度相结合, 使核能生态安全贯穿于核电站的选址、建造、运行、退役、核废料的处理等各个环节, 这样才能保障核能利用中的生态安全。

(二) 建立专门的检查监督机构

国家核安全管理司 (辐射安全管理司) (简称核安全司) 负责核安全和核辐射安全的监督管理, 它隶属于国家环保部, 内设有多个不同职能分工的机构, 但是没有细化出专门的检查监督机构, 虽然在核电厂的选址、建造、运行现场派驻监督组 (员) , 履行监督任务, 但是这种监督也没有形成制度化。应当针对监督制度进行完善, 建立专门的检查监督机构, 负责包括核能生态安全在内的检查监督工作, 可以形成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监督制度。定期检查监督可以派驻的监督组 (员) 进行, 不定期的检查监督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作灵活处理。

(三) 建立环境影响评估报告听证制度

篇4:浅谈船舶安全动态检查制度

关键词:船舶 安全 动态 检查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是作为一个系统而存在的,而系统内部还存在若干子系统,既相对独立,又是互相联系。在安全管理上,把安全工作看作是一个多方位、多因素、动态和复杂多变的系统工程。因此,理顺安全与各个方面的关系,明确安全在企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建立严密的安全控制网络,真正做到以早为主,以防为本,早抓早防,齐抓共管,是企业安全稳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随着远洋集装箱船舶的现代化,大型化和高速化,给航海安全保障带来了新的挑战。船舶安全动态检查制度是船公司在安全管理上的创新与探索,通过实施船舶安全动态检查,进一步实现在动态中对船舶现场的安全控制,进一步规范值班人员特别是驾驶台值班人员的行为,促进并强化当值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工作责任心,及时发现和纠正船员的“三违”行为,消除安全隐患,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船舶航行安全、设备安全和人员安全。

中远集运和上远公司在中远集团“以人为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科学管理;超前防范、重在执行”的二十四字安全理念指导下,建立起符合国际公约、规则,国家法规和行业标准,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地自主管理、自主检查和自主监督的船舶动态检查制度,并以科技领先、管理创新为突破口,以强化日常动态检查、科学全程监控为手段,以超前防范,实现全面安全为目的,在所属船舶安装“驾驶台视频记录仪”,运用公司“船舶管理信息系统(SMIS)”和“远洋船舶全球动态监控系统”,实现船岸信息交流与共享,使船舶安全管理规范化、程序化、动态化和跟踪化,从而真正、有效地提升公司船舶安全管理水平,促进海上航行的本质安全。

一、 船舶安全动态检查实质

安全管理的动态原理体现在管理的主体、管理的对象、管理手段和方法的动态变化上,同时,组织的目标以至管理的目标也是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因此有效的管理是一种随机制宜的管理。动态管理要求管理者不断更新观念,避免僵化的、一成不变的思想和方法。船舶安全动态检查的主体和对象是船舶和船员,均处于动态变化之中。而随机制宜就是根据具体情况调整(航区、气象、设备、人员等),随机抽调检查人员,按船舶营运实际节奏科学安排,也就是从具体实际出发,不固定自查人员,不拘于检查表内容,特殊情况特殊检查。

推进安全管理标准化是船公司实现安全营运目标的一项主要措施,是现代安全管理的需要。公司以船舶各项安全作业为重点,每年都根据船舶新设备引入和新危险源的识别,通过风险评估,对综合管理体系进行修改和完善,根据评估后的风险拟定规避措施。但制度标准不代表人的行为标准,在实行安全标准化作业过程中,实现行动上由不自觉到自觉、在执行上由不标准到标准的转变,这就是安全动态检查的实质。

船舶安全动态检查要遵循“细、实、全、深、严、狠”的六字方针,在动态中健全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加强船岸员工的责任心,提升执行力,将安全防范重心前移,实现安全管理从面上指导向动态跟踪转变;从事后检查向事前预防转变。同时,对安全动态检查中发现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象、关键性和突出性问题,做到早发现、早纠正、早处理,早整改,使标准化的安全动态管理有效地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最终实现船舶营运本质安全的良好格局。

二 、 船舶安全动态检查模式

成立船舶安全动态检查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建立船舶安全动态检查制度四级管理模式,即中远集运(安全技术管理部)—上远公司(安监部)—船员部(政工科)—船舶(政委)。其中岸基相关管理部门有专人负责跟踪船舶安全动态检查制度实施情况,指导船舶开展安全动态检查工作,处理船舶反馈的岸基支持要求;海务监督上船检查驾驶台视频记录,并随机拷贝存档,岸基对驾驶台视频截图远程抽查。公司明确船舶政委是船舶安全动态检查第一责任人,负责驾驶台视频定期检查和记录,牵头组织船员实施动态检查,并负责检查情况信息的输入、审批、交流和存档工作。

在公司综合管理体系基础上,制订相应的方案和细则作为保证,船舶政委作为主抓手(第一责任人)组织和动员在船人员的全员参与;船长和轮机长本着安全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的理念,全力支持政委落实各项具体动态检查工作,建立船舶管理逐级负责制和安全监督员相结合的安全管理网络,运用SMIS系统实时向岸基反馈动态检查情况。船舶安全动态检查制度执行情况与本船先进评比和考评挂钩。

船长、政委、轮机长在船舶安全动态检查中的责任关系:船长是船舶安全管理的首要责任人,对船舶安全生产负总责;政委是船舶安全动态检查的第一责任人,根据船舶安委会、船长确定的安全生产工作任务和要求,承担船舶安全管理中的过程监控、现场监督、动态检查等任务,负责船舶安全动态检查的人员召集、组织实施、纠正督促、信息汇总反馈等相关工作;船长、轮机长依据体系文件、职责要求所承担的安全管理责任,并不因政委作为船舶安全动态检查第一责任人而产生任何变化。

三、 船舶安全动态检查运行

以往航运业各类安全事故案例表明:事故多发生在人的不安全行为和新作业点或者危险源辩识不到位的作业现场,因此各项操作和作业的安全控制是船舶安全动态检查管理的主要内容。

1 .明确职责

公司明确船舶政委为安全动态检查第一责任人,负责牵头实施和监督船舶各部门各岗位的动态检查和信息输入存档工作。

船舶安全动态检查要求体现全员参与和全方位过程管理,即政委随机组织相关人员实施安全动态检查,全方位过程管理就是实施检查的内容与实际相符,也就是干什么查什么,检查表分为驾驶台、机舱和船员行为安全三个部分,在一个循环中根据具体情况可以重复,可以实施检查表中没有列入的项目,以体现全方位管理;

nlc202309031316

2 .实时监控

船舶安全动态检查重要内容之一是通过船舶局域网随机查看和回放查看“驾驶台视频记录仪”影像,并录入公司体系要求的“船舶安全动态检查表”。

船舶政委按公司船舶管理信息系统(SMIS)系统中“船舶安全动态检查表”内容组织相关船员随机检查,根据实际情况和侧重点以周为节点,以月覆盖驾驶台、机舱和船员行为全部内容对本船的安全管理状况开展动态检查。

公司安监部和船员部在SMIS系统中按“船舶安全动态检查表”对船舶进行实时监控,跟踪船舶安全动态检查活动,对船舶驾驶台视频记录仪不定期抽查航行中驾驶台值班纪律执行情况(调取截频);根据船舶反馈内容,特别是缺陷未整改和需岸基支持的项目,及时协调相关部门予以完成整改并负责向船舶反馈。

3 .预知危险

随着航区和气象变化,设备更新或老化,从物的不安全状态上极易发生伤害事故;随着新船员、新上岗人员的不断补充,部分老船员安全麻痹思想等等,由于对安全认识差,造成人的不安全行为增多。采用安全系统过程中危险预知预测,应用行为科学的方法,分析作业现场工序中危险因素,找出人和物的不安全隐患,分析可能发生事故的基本原因,制定出危险防范措施。船舶应利用部门工前会布置工作的时机对作业危险预知对策分析,每个船员作业前应知晓经常作业项目的安全须知和操作规程,特别是新区域、新作业点、新项目、新设备重点做好危险源的应对措施,船舶领导、各主管人员和安全监督员在作业现场要随时抽查,以保证落实。工前会危险预知活动的开展,可以强化船员控制危险的能力,提高隐患检查整改率和船员整体安全素质。

4 .重点控制

船舶安全动态检查的范畴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驾驶台管理动态检查,二是机舱管理动态检查,三是船员安全行为动态检查。船舶要对每个危险源制定重点控制措施,如驾驶台值班、机舱重大检修、各类危险作业和保安综合治理等,管理人员必须拥有预知危险的意识,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使客观存在的危险源始终处于主观的受控状态。动态检查突出两方面重点:

(1)“急、难、险、重”生产任务和重要工作现场。主要包括:航行值班(特别是夜航、雾航、大风浪航行、进出港及复杂航区航行等),重要工作(如解系缆、机舱吊缸、危险品装卸、演习、靠泊期间梯口值班等),特殊作业(如封闭舱室作业,明火、上高、舷外、水上作业等)。政委应加强对上述重点工作的安全动态检查,亲自或指定人员到现场,保证各项安全措施落实到位,并将监督检查情况如实记录;同时,应着重加强对驾驶台航行值班过程的随机检查。

(2) 船员日常行为安全。政委应根据船舶各部门上报的每日工作计划,加强对作业现场安全措施落实情况和作业人员劳动防护情况的检查督促,对存在的不安全行为及时发现、立即干预、彻底纠正,并做好相关记录。

另外,各重点部位的各种醒目的安全标志也很重要,也是各危险源受控的手段之一。

5 .跟踪反馈

跟踪管理最简便的方法就是严格执行各种安全作业规程,安全动态管理就是把在动态操作的每个层次和各种职责分工制度化,作业程序化,以动态实时随机检查加强管理密度,实现集约和精细管理的统一,实现有效控制事故的发生。同时采用现代化管理方法,运用科技服务安全,如驾驶台视频记录,SMIS数据交换等。船舶还应以全面质量管理来加强船舶的安全动态管理,在船舶(部门)中开展安全QC小组活动,对本轮危险源进行跟踪控制,从事故苗头中寻找失控点,制定对策,杜绝重复性事故发生。船舶政委应注重检查过程的信息输入,按节点要求自查、记录和反馈,对现场自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进行详细记录并上报,对自身不能解决的上报岸基支持,以实现船岸上下实时预防,层层落实查隐患、找对策、堵漏洞。

6 .设备保障

船舶安全动态检查设备列入保养范畴,其硬件、软件如不能正常运转,公司规定作为缺陷及时报告岸基予以解决。

四 、 船舶安全动态检查效果

船舶安全动态检查全面实施以来,船员的安全意识和防范主动性得到了加强,驾驶台值班纪律执行情况有了明显的改观,值班、交接班不规范以及驾驶台用餐等现象得到有效制止。通过驾驶台视频记录仪,船长在房间就能及时发现驾驶员的不当行为,及时到驾驶台采取纠正措施,特别是对检查驾驶台视频历史记录中发现的违反值班纪律的驾驶人员采取批评教育或调离船舶进行培训的措施,从而确保了航行安全。船舶在营运实际动态中逐步实现了超前防范的过程管理,通过“船舶管理信息系统(SMIS)”和“远洋船舶全球动态监控系统”的船岸数据交流,船舶的驾驶台视频截图、自查情况、缺陷整改、岸基支持等信息可实时查看,公司能及时掌握船舶安全动态管理状况,也为船舶综合检查考评工作提供了依据。其中:

(1) 一些船舶细化工作做得很具体,根据实际情况制订本船检查计划和细则,建立了安全动态检查不良行为档案统计表。

(2) 船员经历了从不理解到理解,从理解到支持,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执行的过程。一些安全隐患被发现,一些违章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在安全监督上敢于动真碰硬,发现安全隐患和违章行为得到及时整改。

(3) 安装“驾驶台视频记录仪”后,驾驶台值班人员的一举一动随时处于视频记录之下,刚开始船员心理上有压力,少数船员产生抵触情绪和采取规避行为,导致制度在执行过程中遭遇各种非议和阻挠。如果怕得罪人而执行不严,便会依然产生“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达不到预期效果。因此,船舶提出要坚持常抓不懈,要敢抓敢管,增强查处违章行为的执行力,敢于对违章乱纪行为动真格,坚决做到发现一起、严肃查处一起,绝不姑息迁就,该通报的如实通报,该处分的就要给以必要的处分,以达到教育、警示的效果。

(4) 安全动态检查杜绝了船舶做假账现象,其检查时间和内容与航海日志、轮机日志等相关记录结合,与船舶实际操作和船员安全行为结合。

五 、 结束语

船舶安全动态检查管理工作将是一项长期的规范化、常态化的工作,其实施的目的就是各岗位船员在整个履职过程中,对现场危险源的应对措施和作业过程进行安全跟踪、预测及控制,使安全生产在每时每刻、每个环节和每个角落都得到保证,以有效地控制船舶危险部位存在的危险因素,规范船员的行为安全,杜绝各类事故的发生,提高船舶安全管理水平。在现有条件下,加强船舶安全动态管理是公司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的关键,也是减少伤亡和各类灾害事故最切实、最有效的方法。

篇5:安全生产大检查简报4.17

工作简报

第 2 期

安全生产大检查领导小组办公室2014年4月16日

县市区大检查工作动态

【部门工作动态】

介休市住房保障和城乡建设局本周对我市在建项目进行了安全生产大检查,由我局荣晓明副局长带队,建工科、安全站、质监站、档案馆、节能办对3个项目,3个施工企业经抽查下发隐患通知单1份,发现一般隐患5条,要求监理单位监督限期整改,整改完毕后由项目总监签字报安全站。

篇6:17安全检查制度

和静县五小综治办编

第17期

2014年3月17日

---☆---

和静县第五小学食堂餐饮安全大检查简讯

为切实加强学校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防止学校食堂食品安全

事故的发生,3月17日下午15:30分,和静县食品药品监管局执法人员、和静县教科局副局长玉素甫江、安全办谭明福一行,在我校何荣康校长和艾尼瓦尔书记的陪同下,对我校食堂餐饮安全进行了督导检查。

一是开展自查自纠,及时排除隐患。我校及时召开专项会议,督促食堂管理人员全面开展食堂食品安全自查,及时发现和消除食品安全隐患。严格落实食品安全责任制和各项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要求学校食堂必须做到“四个彻底”,即彻底重新打扫环境卫生、彻底清洁消毒检修设施设备、彻底清洗消毒保洁餐饮具、彻底检查清理库存食品。

二是严格准入许可,加强日常监管。继续把申办《餐饮服务许可证》作为申办《和静县学前教育机构办园许可证》和《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的前置条件,严把许可准入关,落实高门槛准入、高标准许可的要求。结合学校自查报告,对其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餐饮服务许可、从业人员管理、环境卫生、加工操作、原料贮存、索证索票、清洗消毒、用水卫生等情况进行检查。加强对高风险品种的监督检查,预防食源性疾病发生,检查学校是否制定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预案,发生食物中毒事件时是否按规定及时上报。

三是推进量化分级,完善信用档案。及时向社会公示学校食堂食品

安全监督量化分级等级,对量化分级等级较低的增加监管频次,动员广大师生和家长积极参与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监督。积极推动量化分级等级达到A级的学校食堂开展食品安全示范创建工作。

四是建设阳光厨房,实行学校食堂开放日。学校、幼儿园食堂安装电子监控设施,做到对食堂内食品加工操作场所时时监控,打造阳光食品厨房;把举办学校食堂开放日常态化、长效化,邀请学生家长代表观看饭菜的加工制作过程并品尝,让家长亲自看到学生吃得安全、营养,通过家长代表的实地监督来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

执法人员正在检查途中(2014.3.17)

撰稿:杜秦州

抄送: 县团委、县文明办、县教科局教研室、县综治办、县普法办、巴润镇党委办

篇7:护校队安全管理制度17

为了保障全体师幼的人身和财产安全,维护幼儿园正常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经新城幼儿园园委会决定成立新城幼儿园护园队,并制定相应的职责和制度如下:

一、护园队在幼儿园安全领导小组领导下负责园内及周边环境的治安、防范、巡查、守护等工作和案件、事故发生时的现场保护工作。

二、平时负责对园内的巡逻,节假日搞好护校工作。

三、不定期的对园内开展安全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报告。并发现的隐患部位,提出整改建议,协助园长督促落实整改措施。

四、注意掌握园内及周边治安动态,对发现破坏安全、扰乱教学秩序的人和事,主动上前阻止,并报告有关部门或拨打“110”,确保幼儿园稳定。

五、建立护园队安全工作日志,详细记载幼儿园安全状况。

六、护园队领导小组组织机构: 组 长:高志勤 副组长:陈志杰

成 员:柯庭佑 王春秀 全体班主任

太和镇新城幼儿园队巡逻制度

一、护园队员在总值班干部、保卫处干部领导下进行工作。担负校内巡逻、维护幼儿园秩序、应付突发治安灾害事故等任务。

二、护园队员必须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及幼儿园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律己、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

三、执勤时不迟到、不早退、不离岗、不脱岗,保证值班人员、值班时间、值班工作落实。

四、护园队员在巡逻中必须具备严谨的工作态度和扎实的工作作风,全心全意为师幼服务。密切联系师幼,自觉接受师幼的监督。

五、护园队员在巡逻执勤中要做到“三勤”:勤问、勤转、勤观察、勤问:巡逻时发现可疑人和情况要及时查问,弄清情况。勤转:巡逻人员要在园内各处或指定区域勤检查。勤观察:对重点要害部位要勤观察,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和向值班干部汇报。

六、必须做到“三会”,即会报警、会使用消防器材、会及时处理突发事件。

七、巡逻中要文明执勤,大胆管理,注意方式方法,处理问题要果断,对违反园规园纪人员,做到有理、有据、有节,在做好工作的同时交值班干部处理。

八、杜绝饮酒上岗,处理问题要不徇私情,严禁私自处罚的行为发生。

九、对待巡逻工作要有恒心,对待困难要有决心。

太和新城幼儿园护校值班制度

为确保幼儿园的财产和师幼人身安全,结合本园实际,特制定以下的护校值班制度:

一、护园值班由园长统一安排。以园长为总值班,以值班领导、教师为每天的具体值班。

二、值班的职责:

1、每天由值班领导或教师全天检查监督班午睡情况,做好全园的值班保卫工作。

2、值班领导或教师按时到岗、忠于职守、认真填写值班记录。特殊情况及时向有关领导汇报。

3、值班领导或教师随时了解各班级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做到人性化管理,确保幼儿园工作一切正常。

4、值班领导或教师本人如因事因病不能值班,要委托幼儿园其他人员代岗,并提前通知园长。

5、值班期间因领导失职发生问题、出现事故,要追查有关领导或教师的责任。

6、值班领导要了解园内各项动,确保幼儿园正常的教学秩序和良好的安全环境。

7、值班领导在值班期间要结合实际对全体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以防范为主、以教育为主,把安全工作抓实、抓好、抓出成效。

太和镇新城幼儿园护园队值班表

高园长负责每天的巡查工作,查询值班教师的离岗、脱岗现象。

篇8:17安全检查制度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广州市12个区和县级市中,按小学、初中和高中不同类别的学校各抽取13所学校,幼儿园在每区公办和民办幼儿园中各抽1所。在被抽中学校的各年级中随机抽取1个班,幼儿园只在大班中随机抽取1个班,所抽中的班全体学生经过家长知情同意后参加检查。幼儿和中小学生人数共7 444名,家长知情同意接受检查的为6 623名,占88.97%。

1. 2方法

1.2.1检查项目与流程

所有参加检查的学生首先接受远视力表检查,然后接受斜视度检查、外眼检查、裂隙灯检查、眼底检查等项目。对视力<5.0的学生,增加散瞳条件下的客观计算机验光、主觉插片验光的检查。所有检查项目集中在3个月时间内完成。

1.2.2检查方法与诊断标准

远视力表检查采用《GB 11533-2011对数标准视力表》[1]的方法,视力≥5.0为视力正常,<5.0为视力不良。视力不良分为轻度(4.9)、中度(4.6~4.8)和重度(≤4.5)。眼科检查的方法和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2]和《广东省常见病基本诊疗规范》[3],弱视诊断同时参考《弱视诊断专家共识》[4]。近视诊断标准为散瞳客观验光的等效球镜≤-0.50 D,并将近视按等效球镜度数分为低度近视(-3.00 D<屈光度≤-0.50 D)、中度近视(-6.00 D≤屈光度<-3.00 D)、高度近视(屈光度≤-6.00 D);屈光度≥0.50 D为远视。散瞳采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商品名:卓比安),对光反应消失后,采用计算机自动验光仪(日本拓普康公司KR 8900型)进行客观验光检查和主觉插片验光检查。眼科检查及数据采集由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承担。

本组资料主要是分析儿童青少年的视力和屈光状况,因此,对个别影响数据分析的样本,如配戴角膜塑形镜或角膜接触镜、患有角膜病变和晶状体以及眼底病变的样本予以剔除。

1.3数据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分析软件,统计方法主要为描述性分析、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远视力表检查结果

剔除戴角膜塑形镜、患有晶状体和眼底病变等样本后,有效统计儿童6 580名,其中男生3 601名,女生2 979名。选择右眼进行统计分析。散瞳前远视力表检查结果,视力不良的检出率为56.5%。见表1。散瞳后远视力表检查,视力不良的检出率为53.1%。见表2。散瞳前和散瞳后儿童的视力不良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848,P<0.01)。散瞳前,儿童轻度、中度和重度视力不良构成比分别为14.9%,27.7%和57.4%。见表3。

2.2散瞳条件下屈光检查结果

经远视力表筛查,视力<5.0的学生散瞳后接受计算机自动验光仪和主觉验光的检查,最后完成检查的学生有3 712名。以等效球镜度数为标准,将散瞳验光的结果分为屈光正常、近视、远视3个类别进行统计,构成比分别为11.4%,61.4%和27.2%,最后计算出样本的近视检出率为34.6%,远低于散瞳前远视力表检查检出的视力不良率(χ2=633.549,P<0.01),见图1~2。在低年龄组视力不良的学生中,主要以远视为主,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演变为以近视居多,而屈光正常属功能性近视的比例为11.4%,比例最高的8岁和9岁组也仅占20%左右。

在检出近视的学生中,按照等效球镜屈光度分轻度近视、中度近视和高度近视进行统计,其构成比分别为65. 6% ,31. 0% 和3. 4% ,结果与散瞳前远视力表检查检出的视力不良分层统计轻度、中度和重度视力不良的构成比完全不同。见表4。

2.3按视力不良程度分层统计屈光检查结果

为了解视力不良的程度与屈光度的关系,按轻度、中度和重度视力不良分层,并按年龄统计各组等效球镜度数的平均值。如图3所见,轻度视力不良与屈光度并没有明显的相互关系,而中度视力不良组是在10岁以后,重度视力不良在8岁以后近视屈光度数才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加深。由此可见,在8~10岁以前将视力不良按轻度、中度和重度来区分的意义不大,提示在现行的视力筛查方法中对8岁以下儿童正常视力都定为5.0是不切合实际的。

注: ( ) 内数字为检出率/% 。

注: ( ) 内数字为检出率/% 。

注: ( ) 内数字为构成比/% 。

注: ( ) 内数字为构成比/% 。

3讨论

本研究发现,散瞳前与散瞳后、视力表筛查与散瞳验光检查的结果存在明显的差异。视力表检查可以简单迅速地初步了解到视功能的情况,是眼科一整套临床检查的第一步骤。几乎所有的眼病都可影响视力,仅屈光不正引起的视力损害就至少有5种不同的可能性[5]。因此仅凭视力表检查是不能作出诊断结论的。1955年中国学者宋琛做的学生屈光不正调查,证实了中国学生同样存在正视、近视、远视、散光等情况及其随着学龄增长发展的规律[6]。本组资料的分析结果显示,50 a后,中国学生屈光不正的流行及发展规律依然如故,只不过正视率明显下降,近视率明显上升。30多年来,对学生近视的研究走进了一个极大的误区,特别是对数视力表出现后,人们利用视力检查结果进行视力平均值、标准差、标准误的计算以及显著性检验,导致许多研究将视力检查结果既定量又定性,并据此得出的结论来解析近视的流行状况及影响因素,错误地将“视力不良”等同于近视,不仅用于诊断和评价,甚至还作为临床疗效观察的指标。其结果一方面是学生近视的患病率不断攀升,而另一方面是所谓预防近视、治疗近视的产品或方法到处泛滥。也有学者对此现状持保留态度,季成叶[7]在分析我国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的流行现状时,非常谨慎地将视力筛查并用串镜作屈光定性得到的结果称为 “疑似近视”和“疑似远视”。一些研究者强调,使用视力检查方法主要适用于发展中国家,属教育学现场筛查,无法取代临床诊断[8,9]。亓德云等[10]对裸眼视力筛查、小瞳检影、散瞳检影3种近视筛查方法结果进行比较,并指出我国长期以来采用裸眼视力表进行视力筛查,致使报道的患病率与真实情况不符,不仅给准确分析我国学生近视眼流行情况带来困难,也给制定近视防制策略和准确评估防制效果带来困难。鉴于视力表筛查方法的缺陷和局限性,为今后更有效地实施儿童青少年近视流行状况的监测,为研究近视的成因及发展的影响因素,制定近视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建议: ( 1) 放弃视力表筛查作为唯一监测手段的做法,转而采用视力表筛查与散瞳验光相结合的方法; ( 2) 建议将散瞳验光检查纳入中小学生健康体检的常规检查项目或者纳入学生体质与健康监测体系,建立中国学生视光学数据库和学生近视预测模型[11],为研究学生近视防控和制订干预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 3) 改进完善视力筛查方法,按国际金标准修订视力表,并制订学前儿童、中小学生的视力筛查标准; ( 4) 在有条件的中、小学校配备验光师,并开展验光师的培训,以解决和满足中小学生验光检查的巨大需求; ( 5) 研究学生视力不良时要结合视光学数据支持, 不断提高研究水平。

摘要:目的 了解广州市5~17岁儿童近视流行的客观状况,为评价标准对数视力表筛查视力不良的有效性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并经家长知情同意,对广州市6 580名学龄前儿童和中小学生进行远视力表筛查,对其中视力<5.0的3 712名学生进行散瞳验光检查。结果 散瞳前儿童的视力不良检出率为56.5%,视力不良的轻度、中度和重度构成比分别为14.9%,27.7%和57.4%;散瞳后的近视检出率为34.6%,远低于散瞳前的视力不良检出率(χ2=633.549,P<0.01)。近视的轻度、中度和高度的构成比分别为65.6%,31.0%和3.4%;低年龄组视力不良学生主要以远视为主,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演变为以近视居多,而屈光正常属功能性近视的比例为11.4%。结论 5~17岁儿童近视患病率符合传统的年龄规律,远视力表筛查结果不能全面客观反映学生近视流行的真实状况,应修订现行的学生视力筛查方法和标准。

关键词:视力,低,屈光,眼,儿童

参考文献

[1]温州医学院.GB 11533-2011标准对数视力表[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1.

[2]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35-137.

[3]黄庆道,钟南山.广东省常见病基本诊疗规范[M].4版.广州:广东省卫生厅,2003.

[4]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斜视与小儿眼科学组.弱视诊断专家共识[J].中华眼科杂志,2011,47(8):768.

[5]葛坚.眼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64-370.

[6]叶恭绍.儿童少年卫生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5:159-162.

[7]季成叶.我国中小学生视力不良和疑似近视流行现状[J].中国学校卫生,2008,29(2):97-99.

[8]AMORGAN A,YOUNG R,NARANKHAND B,et al.Prevalence rate of myopia in school children in rural Mongolia[J].Optom Vis Sci,2006,83(1):53-56.

[9]WEDNER SH,ROSS D,TODD J,et al.Myopia in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in Mwanza City,Tanzania:The need for a national screening programme[J].Br J Ophthalmol,2002,86(11):1200-1206.

[10]亓德云,范宏图,蒋骅,等.中小学生3种近视筛查方法比较[J].中国学校卫生,2009,30(2):149-150.

上一篇:物流上线运行报告下一篇:农村信用社学习《国发2号文件》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