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联合检查制度

2024-04-27

安全联合检查制度(精选8篇)

篇1:安全联合检查制度

安全联合检查制度

为了保障红树湾三期售楼部工程项目施工顺利进行,加强施工现场的隐患监督,防止和减少事故的发生,确保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结合项目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一、1.公司每月组织一次安全检查。

2.项目部每半月组织一次安全检查。

3.施工队每周组织一次安全检查。

二、专业性安全检查。

专业安全检查应由有关业务部门及有关专业人员对某项专业(如垂直起重设备、脚手架、电气焊等)的安全问题或在施工中存在的普遍性安全问题进行单项检查。

三、经常性安全检查。

1.班组进行班前、班后岗位安全检查。

2.各级安全员及安全值日人员日常巡回安全检查,并作相应记录。

3.各级管理人员在检查生产同时检查安全。

四、季节性及节假日前后安全检查。

季节性安全检查是针对气候特点(如冬季、夏季、雨季、风季等)可能给施工(生产)带来危害而组织的安全检查。节假日前后防止职工纪律松懈、思想麻痹等进行的检查。

五、安全检查要求

1、安全检查要认真、详细记录,特别是隐患的记录必须具体。

2、各种安全检查都应根据检查要求,配备力量和相应的检测工具。

3、根据安全检查定性定量进行安全评价,研究对策,进行整改和加强管理。

六、检查发现的隐患的整改与反馈

1、对当时能整改的问题应立即安排整改

2、对当时不能整改的问题必须由相关人员填写隐患整改通知单,并定人、定时间、定措施进行整改,对整改情况由指定检查人及时复查。

3、若检查中发现重大安全隐患,应立即停工整改。

七、参加人员不得无故缺席。确有原因的,应向安全联合检查小组组长请假,经批准后方可不参加,但过后须主动查阅安全检查记录,了解相关问题及整改要求。

附安全联合检查小组名单

安全联合检查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施工单位(项目经理):

监理单位(总监理工程师):

(公章)

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公章)

(公章)

篇2:安全联合检查制度

为了保障公司安全、环境文明卫生生产顺利进行,加强生产现场的环境卫生、物品定置摆放、员工劳动纪律和安全隐患的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事故的发生,确保安全生产及环境文明卫生生产,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一、公司成立联合检查小组

长:罗贤仁 副组长:余刚

成员:张延虎、郭发听、徐福清、崔彦良、安娜、刘光勤、高立键、张凯

二、检查时间:每周三上午8:00 ,在一楼会议室集合

三、检查范围:对生产现场物品摆放、卫生、生产设备、安全隐患、道路两边进行全面不留死角的安全检查

四、参加人员(安娜)认真做好安全检查记录

五、检查发现的隐患的整改与反馈

1、对当时能整改的安全隐患、物品摆放和卫生问题组长应立即安排整改

2、对当时不能整改的问题必须由办公室(安娜)填写隐患整改通知单,并定人、定时间、定措施进行整改,对整改情况由指定检查人及时复查设备安全隐患由机动部(催颜良)落实复查、现在卫生、物品摆放由调度(张延虎)复查落实、道路卫生垃圾清理由办公室(安娜)复查落实、安全、环保由安环部(郭发听)复查落实。

3、若检查中发现重大安全隐患,应立即停工整改。

4、整改单位要认真按照隐患整改单的整改日期保质保量按期完成安全隐患项目整改,已完成的安全隐患项目要及时反馈到生产部,对不能按期整改的安全隐患项目,必须以书面的形式说明不能整改的原因,对整改单位即没有书面理由又没有按期完成的安全隐患整改项目,每一项考核厂长和有关人员50万越盾

六、参加人员不得无故缺席。确有原因的,应向安全联合检查小组组长请假,经批准后方可不参加,但过后须主动查阅安全、环境;卫生检查记录,了解相关问题及整改要求。

篇3:安全联合检查制度

1 背景

等级医院复审工作开展期间, 医院以《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 (2011年版) 》[2] (下称“细则”) 为总抓手, 各方面工作得到了质的提升。如何将复审期间良好的工作态势保持下去, 形成常态化工作模式, 成为复审工作过后医院亟待研究的问题。在此背景下, 医院重组质控中心, 将原复审办工作人员合并入内, 正式成立了大质控中心。日常质控内容涵盖医疗、护理、门诊、院感、总务、后勤、保卫等各部门, 质控中心不隶属于某个副院长, 而直属于院长管理。

2 方法

复审过后, 医院对原有质控体系涉及到的综合目标进行了大范围修订, 将《细则》中48项核心条款及一些重要质控指标合并, 经相关部门反复讨论、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论证, 最终提交院长办公会, 形成了新版综合目标, 并召开年度综合目标签订大会, 由院长与科主任签订了《科室综合目标责任书》。该综合目标即医院整体质控指标, 合计总分1000分, 涵盖了行政后勤各职能部门日常主要检查内容, 其中质量管理450分, 效率效益指标300分, 科研教学150分, 科室管理100分, 采用月度检查和年度检查相结合的方式, 由质控中心牵头组织每月的联合检查, 检查分为内科、外科、门诊医技3组, 每组均有行政后勤职能部门工作人员一名, 在每月上旬集中3个工作日深入临床一线联合检查。与此同时, 为加强质控力度, 质控中心在全院108名科级质控员的基础上经严格培训、考核、论证, 遴选出27名院级质控员共同参与到月度检查工作中。经过两年运行, 全院已经形成了“月初联合检查、月中反馈整改、月末绩效对接”的大质控模式。

3 实施步骤

3.1 参加人员及职责

3.1.1 院级管理层面。

质控中心、医务处、护理部、门诊部、总务处、院感科、输血科、药学部、总务处、器械科、信息中心、保卫处工作人员各3名, 分别分布在三个检查组内;每组另分派院级质控员各3名, 协同检查。检查组承担四方面工作职责, 一是检查科室《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记录本》[3];二是根据综合目标要求选择某几项条款进行实地检查;三是将发现问题以下发反馈通知单的形式告知科室;四是帮助科室解决实际问题, 一般问题由职能部门工作人员现场解决, 需要联合解决的问题由质控中心后续召开跨部门联合会议进行统一提交。

3.1.2 科室管理层面。

质控中心提前一周将检查组到访各科室时间进行全院公示, 要求科级质控员必须在对应时间段在位迎检。科级质控员承担四方面职责, 一是提供检查组需要的资料;二是接受相关问题的提问和追踪;三是接获职能部门下发的反馈通知单并进行后续跟进;四是与护士长一同反映科室各方面需要解决的问题。

3.2 检查前培训

检查开始前一天, 由质控中心负责召集各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及院级质控员召开工作布置会, 告知此次检查时间、地点、到访科室、联络员, 并对该月检查细则互通有无。

3.3 检查时间及方式

每月上旬3个工作日, 3组同时深入临床一线集中进行检查。

3.4 检查内容

以科主任认可并签订的《科室综合目标责任书》为抓手, 摘选其中几项进行现场检查。各部门检查内容不进行提前告知, 旨在让科室全面准备, 时刻强化质量与安全是医院生命线的意识 (部分检查指标见表1-表6) 。

3.5 定期反馈

质控中心将科室每月检查得分项与财务处进行对接, 实现科室奖金的奖惩兑现。科室当月奖金核算公式为:绩效奖金×该科综合目标实得分数/1000, 质控中心每半年汇总分析各科得分情况, 将扣分项和加分项予以统计、反馈, 并在院周会及质控简报上予以公示。同时, 对于检查过程中科室提出的需要院级层面召开跨部门联合会议解决的问题, 由质控中心负责召集会议并起草草案, 并指派专人跟进协调, 与科室进行及时反馈。

4 讨论

该制度在执行两年期间, 得到了职能部门和临床一线人员的一致肯定。实践证明, 该项制度加强了管理人员的履职力, 增进了职能部门与临床一线的沟通, 切实解决了临床实际困难, 有效提升了医院精细化管理水平,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 提升了员工质量与安全意识

以医疗质量管理为例, 结合《细则》要求, 科室要进一步落实各项诊疗活动的查对制度、严格执行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有效沟通的程序、严格执行危急值制度、严格执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提高用药安全、严把药物配伍禁忌关、控制静脉输液流速等, 质控体系对这些指标均进行了再次完善并在检查中提高了相应分值。由于每月检查具体内容不提前告知科室, 因此科室必须形成常态化的工作模式, 才能够在检查过程中少丢分, 乃至加分。这对提升临床一线人员的质量意识, 确保患者安全起到了良好的推进作用。

4.2 建立大质控模式, 大幅度提升了医院管理人员的履职力

由于医院管理人员每月深入临床一线, 使科室一些问题得以最大程度现场解决, 一些需要跨部门联合解决的问题在此过程中也得到了及时沟通反馈, 极大地方便了临床一线人员的工作。诸如科室电脑调配、网络信息维护、呼吸机除颤仪的校验检修、消防通道的疏散等, 都在检查过程中得到了管理人员的关注, 很大程度上锻炼了他们的协调能力和沟通能力, 加强了管理部门与临床一线工作人员的交流, 促进职能部门的履职。

4.3 培养了一批优秀的质控员, 为科室储备后续管理人才

虽然在日常工作中科级质控员和院级质控员承担的任务不同, 但总体原则都是全方位做好质量与安全工作[1]。在每月发现问题、上报质控主题、召开质控会议、科室自查与整改等各环节中, 他们进一步了解了质量管理的核心内容, 并锻炼了自身的管理能力, 逐渐成为科室的后备管理人才, 为医院储备了一支一专多能的管理力量。

4.4 以综合目标为抓手, 建立了医院质控指标体系, 激发临床一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随着科室发展情况的不同, 质控指标不可避免会进行增减。医院采取年度修订综合目标的办法, 建立了动态的质控指标体系。对于有多病区亚专科方向的强势科室, 其在三四级手术比例、药占比、科研、教学指标等方面与弱势科室存在很大程度不同, 有效避免了因为一刀切而带来的武断, 较好地激发了临床一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5 不足与改进

医院管理部门和其他党政机关部门一样, 出台的制度、文件、政策均需要反复调研论证, 才能形成一种体系得以贯彻延续。《细则》出台后, 医院将原有综合目标与其相融合, 提取关键质控指标, 形成了现在的质控体系, 但在实践过程中仍存在以下不足:一是部分指标的预期与现实脱节, 如要求科室每年上报医疗 (安全) 不良事件每百张床位不低于20件, 但由于某些科室中途出现新分科、或新成立等现实问题, 无法按照要求进行分数增减, 导致个别科室出现畏难情绪;二是针对指标的具体检查细则有待进一步论证, 如每月检查科室药物合理使用情况, 病人多、病情重的科室难免存在使用相对不合理, 反之则无, 造成干活多反而扣分多、不干活反而不扣分的现象出现;三是一些指标仍然需要细化分值, 如科室SCI收录论文统一按照篇数加分, 加分体现不出影响因子上的差别, 造成IF5与IF0.5享受同等加分的待遇。针对以上几点不足, 需要深入结合医院中短期发展规划, 进一步摸索, 体现出向高风险岗位倾斜、向高技术含金量倾斜、向高成果转化倾斜的趋势, 使质控指标体系建设更加趋于合理化、公平化、个性化。

参考文献

[1]赵瑞萍, 张兆旭, 许冬梅.基于持续改进的医疗质量控制体系构建[J].中国医院管理, 2014, 34 (9) :27-28.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印发《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 (2011年版) 》的通知[OL]. (2011-11-25) [2015-02-28].http://www.moh.gov.cn/yzygj/s3585u/201112/06f754a213d8413787904e9e6439d88b.shtml.

篇4:浅谈船舶安全动态检查制度

关键词:船舶 安全 动态 检查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是作为一个系统而存在的,而系统内部还存在若干子系统,既相对独立,又是互相联系。在安全管理上,把安全工作看作是一个多方位、多因素、动态和复杂多变的系统工程。因此,理顺安全与各个方面的关系,明确安全在企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建立严密的安全控制网络,真正做到以早为主,以防为本,早抓早防,齐抓共管,是企业安全稳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随着远洋集装箱船舶的现代化,大型化和高速化,给航海安全保障带来了新的挑战。船舶安全动态检查制度是船公司在安全管理上的创新与探索,通过实施船舶安全动态检查,进一步实现在动态中对船舶现场的安全控制,进一步规范值班人员特别是驾驶台值班人员的行为,促进并强化当值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工作责任心,及时发现和纠正船员的“三违”行为,消除安全隐患,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船舶航行安全、设备安全和人员安全。

中远集运和上远公司在中远集团“以人为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科学管理;超前防范、重在执行”的二十四字安全理念指导下,建立起符合国际公约、规则,国家法规和行业标准,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地自主管理、自主检查和自主监督的船舶动态检查制度,并以科技领先、管理创新为突破口,以强化日常动态检查、科学全程监控为手段,以超前防范,实现全面安全为目的,在所属船舶安装“驾驶台视频记录仪”,运用公司“船舶管理信息系统(SMIS)”和“远洋船舶全球动态监控系统”,实现船岸信息交流与共享,使船舶安全管理规范化、程序化、动态化和跟踪化,从而真正、有效地提升公司船舶安全管理水平,促进海上航行的本质安全。

一、 船舶安全动态检查实质

安全管理的动态原理体现在管理的主体、管理的对象、管理手段和方法的动态变化上,同时,组织的目标以至管理的目标也是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因此有效的管理是一种随机制宜的管理。动态管理要求管理者不断更新观念,避免僵化的、一成不变的思想和方法。船舶安全动态检查的主体和对象是船舶和船员,均处于动态变化之中。而随机制宜就是根据具体情况调整(航区、气象、设备、人员等),随机抽调检查人员,按船舶营运实际节奏科学安排,也就是从具体实际出发,不固定自查人员,不拘于检查表内容,特殊情况特殊检查。

推进安全管理标准化是船公司实现安全营运目标的一项主要措施,是现代安全管理的需要。公司以船舶各项安全作业为重点,每年都根据船舶新设备引入和新危险源的识别,通过风险评估,对综合管理体系进行修改和完善,根据评估后的风险拟定规避措施。但制度标准不代表人的行为标准,在实行安全标准化作业过程中,实现行动上由不自觉到自觉、在执行上由不标准到标准的转变,这就是安全动态检查的实质。

船舶安全动态检查要遵循“细、实、全、深、严、狠”的六字方针,在动态中健全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加强船岸员工的责任心,提升执行力,将安全防范重心前移,实现安全管理从面上指导向动态跟踪转变;从事后检查向事前预防转变。同时,对安全动态检查中发现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象、关键性和突出性问题,做到早发现、早纠正、早处理,早整改,使标准化的安全动态管理有效地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最终实现船舶营运本质安全的良好格局。

二 、 船舶安全动态检查模式

成立船舶安全动态检查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建立船舶安全动态检查制度四级管理模式,即中远集运(安全技术管理部)—上远公司(安监部)—船员部(政工科)—船舶(政委)。其中岸基相关管理部门有专人负责跟踪船舶安全动态检查制度实施情况,指导船舶开展安全动态检查工作,处理船舶反馈的岸基支持要求;海务监督上船检查驾驶台视频记录,并随机拷贝存档,岸基对驾驶台视频截图远程抽查。公司明确船舶政委是船舶安全动态检查第一责任人,负责驾驶台视频定期检查和记录,牵头组织船员实施动态检查,并负责检查情况信息的输入、审批、交流和存档工作。

在公司综合管理体系基础上,制订相应的方案和细则作为保证,船舶政委作为主抓手(第一责任人)组织和动员在船人员的全员参与;船长和轮机长本着安全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的理念,全力支持政委落实各项具体动态检查工作,建立船舶管理逐级负责制和安全监督员相结合的安全管理网络,运用SMIS系统实时向岸基反馈动态检查情况。船舶安全动态检查制度执行情况与本船先进评比和考评挂钩。

船长、政委、轮机长在船舶安全动态检查中的责任关系:船长是船舶安全管理的首要责任人,对船舶安全生产负总责;政委是船舶安全动态检查的第一责任人,根据船舶安委会、船长确定的安全生产工作任务和要求,承担船舶安全管理中的过程监控、现场监督、动态检查等任务,负责船舶安全动态检查的人员召集、组织实施、纠正督促、信息汇总反馈等相关工作;船长、轮机长依据体系文件、职责要求所承担的安全管理责任,并不因政委作为船舶安全动态检查第一责任人而产生任何变化。

三、 船舶安全动态检查运行

以往航运业各类安全事故案例表明:事故多发生在人的不安全行为和新作业点或者危险源辩识不到位的作业现场,因此各项操作和作业的安全控制是船舶安全动态检查管理的主要内容。

1 .明确职责

公司明确船舶政委为安全动态检查第一责任人,负责牵头实施和监督船舶各部门各岗位的动态检查和信息输入存档工作。

船舶安全动态检查要求体现全员参与和全方位过程管理,即政委随机组织相关人员实施安全动态检查,全方位过程管理就是实施检查的内容与实际相符,也就是干什么查什么,检查表分为驾驶台、机舱和船员行为安全三个部分,在一个循环中根据具体情况可以重复,可以实施检查表中没有列入的项目,以体现全方位管理;

nlc202309031316

2 .实时监控

船舶安全动态检查重要内容之一是通过船舶局域网随机查看和回放查看“驾驶台视频记录仪”影像,并录入公司体系要求的“船舶安全动态检查表”。

船舶政委按公司船舶管理信息系统(SMIS)系统中“船舶安全动态检查表”内容组织相关船员随机检查,根据实际情况和侧重点以周为节点,以月覆盖驾驶台、机舱和船员行为全部内容对本船的安全管理状况开展动态检查。

公司安监部和船员部在SMIS系统中按“船舶安全动态检查表”对船舶进行实时监控,跟踪船舶安全动态检查活动,对船舶驾驶台视频记录仪不定期抽查航行中驾驶台值班纪律执行情况(调取截频);根据船舶反馈内容,特别是缺陷未整改和需岸基支持的项目,及时协调相关部门予以完成整改并负责向船舶反馈。

3 .预知危险

随着航区和气象变化,设备更新或老化,从物的不安全状态上极易发生伤害事故;随着新船员、新上岗人员的不断补充,部分老船员安全麻痹思想等等,由于对安全认识差,造成人的不安全行为增多。采用安全系统过程中危险预知预测,应用行为科学的方法,分析作业现场工序中危险因素,找出人和物的不安全隐患,分析可能发生事故的基本原因,制定出危险防范措施。船舶应利用部门工前会布置工作的时机对作业危险预知对策分析,每个船员作业前应知晓经常作业项目的安全须知和操作规程,特别是新区域、新作业点、新项目、新设备重点做好危险源的应对措施,船舶领导、各主管人员和安全监督员在作业现场要随时抽查,以保证落实。工前会危险预知活动的开展,可以强化船员控制危险的能力,提高隐患检查整改率和船员整体安全素质。

4 .重点控制

船舶安全动态检查的范畴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驾驶台管理动态检查,二是机舱管理动态检查,三是船员安全行为动态检查。船舶要对每个危险源制定重点控制措施,如驾驶台值班、机舱重大检修、各类危险作业和保安综合治理等,管理人员必须拥有预知危险的意识,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使客观存在的危险源始终处于主观的受控状态。动态检查突出两方面重点:

(1)“急、难、险、重”生产任务和重要工作现场。主要包括:航行值班(特别是夜航、雾航、大风浪航行、进出港及复杂航区航行等),重要工作(如解系缆、机舱吊缸、危险品装卸、演习、靠泊期间梯口值班等),特殊作业(如封闭舱室作业,明火、上高、舷外、水上作业等)。政委应加强对上述重点工作的安全动态检查,亲自或指定人员到现场,保证各项安全措施落实到位,并将监督检查情况如实记录;同时,应着重加强对驾驶台航行值班过程的随机检查。

(2) 船员日常行为安全。政委应根据船舶各部门上报的每日工作计划,加强对作业现场安全措施落实情况和作业人员劳动防护情况的检查督促,对存在的不安全行为及时发现、立即干预、彻底纠正,并做好相关记录。

另外,各重点部位的各种醒目的安全标志也很重要,也是各危险源受控的手段之一。

5 .跟踪反馈

跟踪管理最简便的方法就是严格执行各种安全作业规程,安全动态管理就是把在动态操作的每个层次和各种职责分工制度化,作业程序化,以动态实时随机检查加强管理密度,实现集约和精细管理的统一,实现有效控制事故的发生。同时采用现代化管理方法,运用科技服务安全,如驾驶台视频记录,SMIS数据交换等。船舶还应以全面质量管理来加强船舶的安全动态管理,在船舶(部门)中开展安全QC小组活动,对本轮危险源进行跟踪控制,从事故苗头中寻找失控点,制定对策,杜绝重复性事故发生。船舶政委应注重检查过程的信息输入,按节点要求自查、记录和反馈,对现场自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进行详细记录并上报,对自身不能解决的上报岸基支持,以实现船岸上下实时预防,层层落实查隐患、找对策、堵漏洞。

6 .设备保障

船舶安全动态检查设备列入保养范畴,其硬件、软件如不能正常运转,公司规定作为缺陷及时报告岸基予以解决。

四 、 船舶安全动态检查效果

船舶安全动态检查全面实施以来,船员的安全意识和防范主动性得到了加强,驾驶台值班纪律执行情况有了明显的改观,值班、交接班不规范以及驾驶台用餐等现象得到有效制止。通过驾驶台视频记录仪,船长在房间就能及时发现驾驶员的不当行为,及时到驾驶台采取纠正措施,特别是对检查驾驶台视频历史记录中发现的违反值班纪律的驾驶人员采取批评教育或调离船舶进行培训的措施,从而确保了航行安全。船舶在营运实际动态中逐步实现了超前防范的过程管理,通过“船舶管理信息系统(SMIS)”和“远洋船舶全球动态监控系统”的船岸数据交流,船舶的驾驶台视频截图、自查情况、缺陷整改、岸基支持等信息可实时查看,公司能及时掌握船舶安全动态管理状况,也为船舶综合检查考评工作提供了依据。其中:

(1) 一些船舶细化工作做得很具体,根据实际情况制订本船检查计划和细则,建立了安全动态检查不良行为档案统计表。

(2) 船员经历了从不理解到理解,从理解到支持,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执行的过程。一些安全隐患被发现,一些违章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在安全监督上敢于动真碰硬,发现安全隐患和违章行为得到及时整改。

(3) 安装“驾驶台视频记录仪”后,驾驶台值班人员的一举一动随时处于视频记录之下,刚开始船员心理上有压力,少数船员产生抵触情绪和采取规避行为,导致制度在执行过程中遭遇各种非议和阻挠。如果怕得罪人而执行不严,便会依然产生“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达不到预期效果。因此,船舶提出要坚持常抓不懈,要敢抓敢管,增强查处违章行为的执行力,敢于对违章乱纪行为动真格,坚决做到发现一起、严肃查处一起,绝不姑息迁就,该通报的如实通报,该处分的就要给以必要的处分,以达到教育、警示的效果。

(4) 安全动态检查杜绝了船舶做假账现象,其检查时间和内容与航海日志、轮机日志等相关记录结合,与船舶实际操作和船员安全行为结合。

五 、 结束语

船舶安全动态检查管理工作将是一项长期的规范化、常态化的工作,其实施的目的就是各岗位船员在整个履职过程中,对现场危险源的应对措施和作业过程进行安全跟踪、预测及控制,使安全生产在每时每刻、每个环节和每个角落都得到保证,以有效地控制船舶危险部位存在的危险因素,规范船员的行为安全,杜绝各类事故的发生,提高船舶安全管理水平。在现有条件下,加强船舶安全动态管理是公司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的关键,也是减少伤亡和各类灾害事故最切实、最有效的方法。

篇5:介入医疗、耗材联合检查制度

为规范我院医用高值耗材采购、验收、登记、使用等行为,提高采购资金效益和采购工作的透明度,保证医用耗材的质量及使用,保证病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患者知知情权,以最大限度保证合理收费,合理诊治,根据有关规定,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一、管理组织

由院长负责下的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对医院的一次性使用的医疗用品进行管理。医院设有医院感染监控组织,保证各环节的工作落实到人,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并能保证定期向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反馈监督、检查、落实等情况。医务科负责开展的介入诊疗项目及质量,对介入诊疗技术规范及管理规范的科内培训学习情况;介入手术人员是否有执业资质等,定期检查、反馈及持续改进。设备科负责购进验收、养护、储存、使用等是否按医院规章制度执行。

二、各部门任务及职责

(一)医院感染监控部门

1、抽验器械采购部门索取的“三证”及批检报告单,并备案。

2、抽验中、小包装及产品外观质量。

3、应对购入产品有无热原按《中华人民共和国配药典》执行,做批量抽查。

4、将监测结果及时通知器械采购部门确定进货与否,并记录备案。

5、当临床出现反应时,应立即按以下办法逐级上报:

⑴、登记:发生时间、病人姓名、年龄、诊断、临床表现、结果或进展。

⑵、留样:反应过程中可疑的物品、药液及相关因素和环节尽可能保持完整,以配合后期的处理。

⑶、记载:一次性医具的生产单位、生产日期、批号、供货单位及供货日期。

6、负责监督检查使用后的污染物品的回收处理、执行情况,并记录。

7、及时收集各部门情况,针对存在问题协调好各部门工作。

(二)器械采购部门

1、根据本单位需求情况制定采购计划,并负责统一购置。

2、购入产品必须查验“三证”。(1)“一次性医疗用品卫生许可证”(2)“一次性医疗用品合格证”(3)生产厂当地医药公司和省、直辖市卫生厅(局)联合颁发的“推售员证

3、对一次性输液(血)器、注射器每批号必须附有药品检验新的热原、内毒素等项目检验报告和卫生防疫站无菌项目检验报告。

4、一次性医疗用品的存放和保管,必须严格按无菌物品的存放要求,并详细登记每次入库产品的批号。

(三)供应部门

1、复验产品外包装及中、小包装情况,抽查产品外观质量,发现

问题及时记录并上报医院感染管理控制部门,并及时停止同批号产品的使用。

2、严格执行产品发放制度,对一次性输液(血)器、注射器使用后周转中注意产品的

有效期,杜绝使用过期产品。

3、使用后的物品,按卫生局有关规定,统一回收处理,不得随意丢弃或卖给无回收证 件的单位或个人。

4、禁止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具重复消毒再次使用。

(四)医务科督查内容:

1、使用科室应严格按照《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医疗机构诊断和治疗仪器应用规范》的有关要求使用高值医用耗材,严格核对患者的信息,对患者所使用的高值耗材的名称、数量、金额做汇总存档。

2、术前由执行诊疗操作的医师复核,核对患者信息、高值医 用耗材类型,仔细检包装完好情况,确保消毒到位,密切关注使用过程中可能引起的并发症,并及时准备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同时,必须进行医患沟通,征得患者或家属同意在《手术同意书》上签字,术前谈话中应说明选择的类型,使用的目的、价格以及不良反应。

3、使用中是否严密观察患者症状、体征的变化,发现输液反应立即停止输液或注射过程,并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处理,同时配合控感部门调查工作。

4、术中所有的高值耗材名称、类型、数目等均需做到一一记录。

5、发现使用科室私自购入、使用高值医用耗材,由我院纪检委处理。

四、报告制度

(一)在使用中发生问题,每个医生护士均有责任及时向医院感染控制部门或主管院长

报告,并协助有关部门做好现场保护和留样工作。

(二)使用中发现问题,应于一周内向卫生局医政科提供书面报告。

本制度从即日起执行,请相关科室严格遵照。

医务科

篇6:40旅游安全联合执法检查

旅游局开展旅游安全联合执法检查

为进一步加强阿右旗旅游市场的监管力度,努力营造和谐、有序、健康、规范的旅游环境,确保“十一”黄金周期间的旅游安全和第二届中国巴丹吉林汽车挑战赛的顺利举办,根据阿右旗旗委和政府工作的要求和阿右旗旅游局加强2011年“十一”黄金周期间旅游安全生产工作的整体部署,9月23日,由阿右旗旅游局牵头,联合工商局、安监局、公安局、消防队、质监局、卫生局等6个部门进行了联合大检查。针对我旗的4家星级酒店和9家宾馆及12家农家乐进行了旅游安全秩序检查,并对重要部位安全情况全时实地督查。

此次联合检查重点查看了各酒店的证照、星级标牌、酒店用品、电梯、消防通道、消防器材,安全管理制度、统计信息、门市价格、旅客登记情况及各农家乐的厨房设施、洗消制度、冷热分离制度和生熟分离制度。从检查情况来看,各酒店及农家乐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

作。各项安全制度、组织机构、人员配备建立健全,各类应急性突发事件预案、培训、演练落实到位,安全隐患发现、整改迅速及时,消防指示标识、灭火器材配备完善。未发现欺行霸市、哄抬价格的违法行为。联合检查组详细的查看了各类设施、制度、方案、预案,检查中凡是安全措施、卫生保障、消防设施不到位的,各职能部门现场立即下发整改单,限期整改。检查中发现的个别酒店警示标识配备不完善、员工持证上岗率低、新进员工安全培训未及时跟进等情况,检查组现场下发《责令整改通知书》责令其限期改正。

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旅游局王局长强调,当前我们的工作要以“十一”黄金周期间旅游安全为中心,要求各企业要强化各项安全管理,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教育、预案演练,提高员工的综合应急能力,确保旅游行业的安全稳定无事故,企业各部门要加强联动,要相互配合,要加强信息沟通、信息共享,要各负其责,要进一步细化工作措施,切实把各项安全工作落到实处。还要结合自身实际,依法编好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演练计划,认真做好应急演练。要进一步提高工作效能,落实工作责任,加强检查,督促整改。全面落实假日期间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信息畅通、反应快速、处理得当,确保“十一”期间旅游业的安全与稳定。为阿右旗争创文明旗县打下坚实的安全稳定基础。

通过本次旅游市场安全大检查,进一步全面落实了旅游市场和完善了各项措施,切实排除了各种事故和安全隐患,营造了和谐的旅游氛

篇7:安全生产联合检查活动方案

一、检查时间及方式

检查时间:9月15日至30日。检查采取各科室先行自纠自查,安技部例行检查,安全活动小组重点督查的形式进行。

二、检查重点、内容

1、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明确安全生产责任主体,突出工作重点,强化监督检查,落实安全措施,确保生产安全。各部门科室安全生产工作的安排部署、方案和措施落实情况。

2、安全隐患排查和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查出的事故隐患及问题整改完成情况。

三、成立小组及检查范围

成立由xx任组长,以xx为副组长,以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安全检查小组。活动办公室设在安技部重点督导项目:一是重点检查维修工习惯性违章;二是重点部位的安全生产各项制度措施落实情况;三是对集团公司例行安全检查期间,查出的隐患整改情况进行复查。

四、几点要求

1、加强组织,周密安排。由xxx公司领导带队,组织实施。检查组要对照公司制定的检查实施方案,明确职责和检查项目,检查人员不少于2人。对领导不力,行动迟缓或走过场而发生较大及以上安全生产事故的,将按照“谁主管、谁检查,谁负责”的原则,依据有关规定予以严肃处理。

2、加强教育,完善措施。进行一次安全知识、遵守规章制度和提高安全技能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各部门要随时关注气象预报信息,遇有恶劣天气时,要及时采取应急措施,确保人身的安全。

篇8:安全联合检查制度

(一) 国际上关于核能生态安全检查监督制度的相关规定

国际上关于核能生态安全检查监督制度的立法主要集中在国际原子能机构通过的国际公约。国际原子能机构 (以下简称IAEA) 是国际原子能 (核能) 领域的政府间科学技术合作组织, 同时兼管地区原子安全及测量检查, 并由世界各国政府在原子能领域进行科学技术合作的机构。IAEA通过并且我国签署的关于核能安全检查的国际公约包括《及早通报核事故公约》、《核事故或辐射紧急援助公约》等。

IAEA的国际公约制定了有关核安全的国际标准, 对各国核能安全的立法有很大的帮助。而且IAEA对各国的核能发展事业提供技术支持和国际合作的机会, 对核事故或辐射提供援助, 如日本在福岛核事故中就向IAEA发出了援助申请, 也得到了IAEA的援助。这些公约涉及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缔约国在核事故发生时的及时通报义务, 有关国家和IAEA有知情权;第二、缔约国在核事故发生时有提供迅速援助和合作的义务;第三、缔约国有义务保证核能利用的安全, 开展提高核安全的技术合作, 保护个人、社会、环境免受电离辐射的伤害;第四、缔约国有义务保证乏燃料和放射性废物的管理安全。IAEA通过的这些公约多是鼓励性质的, 也就是说缺乏强制执行的法律效力, 它们需要通过缔约国的国内立法来得以实现。

(二) 我国核能安全立法

我国的核能安全立法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起步, 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立法进程缓慢, 下表是我国关于核能安全的法律法规:

二、我国对核能生态安全检查监督制度的立法价值取向

核能安全问题关系到整个社会, 核能安全立法应当体现强烈的社会法本位的价值取向, 所以核能生态安全检查监督制度也应当以社会性为其主要特征, 保障核能利用过程中的生态安全, 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核能生态安全立法的社会本位立法价值取向又包涵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 安全性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防治污染法》 (以下简称《放射性污染防治法》) 中体现着“预防为主, 防治结合, 严格管理, 安全第一”的原则, 这鲜明的表达着我国对核能生态安全的态度, 安全是第一位的, 只有在安全保障下利用才能实现。该法第二十条规定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第二十一条的“三同时”制度就是保证核能生态安全的重要制度的体现。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使得核设施营运单位要取得许可证和批准文件必须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 在环境报告书中就能很好的起到对生态安全检查监督作用。“三同时”指的是与核设施相配套的放射性污染防治设施, 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它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相辅相成, 是核能生态安全检查制度的具体体现之一, 也体现了预防为主的方针。核能安全不仅是技术上的安全也包括管理上的安全。技术上要与时俱进, 管理上要严格遵守。法律的制定要综合融合核能技术本身, 也就是法律本身要包含科技成分, 要走法律与技术相结合的综合路线。

(二) 科学性

核能生态安全的检查监督制度的建立要讲究科学性。检查监督要形成统一而系统的体系。核能立法本身就是科技和法律的结合, 核能生态安全的检查监督制度要以核能科学技术为支撑, 指定具体的技术量化标准。 “预防为主, 防治结合”的原则要贯彻到底, 在核能源的利用上做到未雨绸缪, 遇到危机情形时有应急措施。中央与地方要相互监督, 形成统一的体系, 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 按照职责分工, 各负其责, 互通信息, 密切配合, 对核设施利用中的放射性污染防治进行监督检查, 做到科学性。

(三) 经济性

核能生态安全检查监督制度的建立也要考虑到社会经济效益。核能的利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我国在能源上的不足, 对我国的生活生产都有很大的影响。核设备的检查监督制度的建立则是以最少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收益。对于核能源的放射性污染的治理同样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核污染的治理与防治需要一定的技术与经济。核能安全检查监督制度就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 对核设施进行严格管理与检查以减少核污染。核能安全检查监督制度规定核能的使用上严格按照国家主管部门的规定, 又采取了许可登记制度对核能设施进行的统一监督管理, 中央与各地方相互配合又各司其职。

三、我国核能生态安全检查监督制度立法的主要缺陷

由于日本福岛核泄露事件的影响, 国务院暂停了核电新项目的审批, 但是这并不表示中国放弃了发展核电事业。据报道, 核电新建项目审批将在今年上半年重启, 这预示了我国的核电能源将再次起步, 在利用核电造福人民的同时更应该关注核能利用存在的问题, 集中精力预防和解决好这些问题, 这样才能保证我国核电能源的安全发展, 否则将得不偿失。结合表1和我国核能生态安全立法价值取向可以看出我国核能生态安全立法的主要缺陷体现在几个方面:

(一) 缺乏专门的基本法规范

我国至今没有《核能法》或《原子能法》作为核能安全的基本法, 虽然我国的核能源立法工作从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开始, 但是立法进程缓慢, 唯一出台的一部法律就是2003年6月颁布的《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其次全部都是行政法规和政府部门规章, 这些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法律位阶较低, 而且相当散乱, 不成体系, 缺乏整体性, 加上立法陈旧, 最早的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规定, 而核能技术是不断创新的, 这些对于核能安全的规制都相当不利。

(二) 缺乏专门的监督检查机构, 监督不力

例如, 根据《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的规定,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同级其他有关部门, 对本行政区域内核技术利用、伴生放射性矿开发利用中的放射性污染防治进行监督检查。这就可能出现权责不统一, 权力交叉, 互相推诿的情况。

(三) 核能生态安全的检查监督制度不完善

日本核电站泄漏事故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在利用核能的过程中生态安全问题不容忽视。核原料的巨大破坏性和生态环境的整体性使得一旦发生核能生态安全事故后果将极其严重, 影响的范围广泛、持续时间长。所以, 在发展利用核能的同时应当注重防患于未然, 建立以预防为主, 综合治理为辅的检查监督制度。虽然我国现行的《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和一些相关的部门规章对核能安全利用的检查监督制度作出了一些规定, 但是其中有不少需要完善改进之处。我们应当在总结我国核能生态安全检查监督工作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 借鉴他国有益的立法经验, 完善我国的核能生态安全检查监督制度。

四、完善我国核能生态安全检查监督制度的立法建议

(一) 制定《原子能法》

1989年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对于保障核能生态安全提供了一些法律依据, 中国将进一步加强核安全领域的专项立法工作, 包括制定《原子能法》目前我国核能安全立法缺乏一部基本法, 多是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 法律效力低而且散乱无章、不成体系。要完善核能生态安全检查监督, 就要以一部基本法为依托, 作为核能安全基本法的一部分进行更加完善的规定, 形成一个整体的体系, 与其他制度相结合, 使核能生态安全贯穿于核电站的选址、建造、运行、退役、核废料的处理等各个环节, 这样才能保障核能利用中的生态安全。

(二) 建立专门的检查监督机构

国家核安全管理司 (辐射安全管理司) (简称核安全司) 负责核安全和核辐射安全的监督管理, 它隶属于国家环保部, 内设有多个不同职能分工的机构, 但是没有细化出专门的检查监督机构, 虽然在核电厂的选址、建造、运行现场派驻监督组 (员) , 履行监督任务, 但是这种监督也没有形成制度化。应当针对监督制度进行完善, 建立专门的检查监督机构, 负责包括核能生态安全在内的检查监督工作, 可以形成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监督制度。定期检查监督可以派驻的监督组 (员) 进行, 不定期的检查监督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作灵活处理。

(三) 建立环境影响评估报告听证制度

上一篇:2022年所有节日时间一览表下一篇:「心灵清泉」文章读後感